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2025-02-01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精选12篇)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篇1

摘要:英语既是初中生的一门重要学科, 又是必要的实用交际工具。在初中英语课堂中, 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贯穿于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所以, 教师要尽其所能为学生创设大量的语言活动情景, 培养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教学方法,情景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运用语言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 中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门主要课程, 长期以来, 一些学校的外语教学依然围着考试转, 把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放在首位, 而对学生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不重视, 完全忽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重要的特征——“交流工具”。违背了语言学习规律的英语教学方式造就了一大批应试型的英语人才, 但却扼杀了孩子们享受语言的机会。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对此现象给予反思, 还孩子的英语学习一片蓝天。

一、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词汇与语法的解释, 忽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及思维流动的分析。教师往往过分强调一些词汇的用法, 并对语法知识点不厌其烦地解释, 而没有对学生们的语言思维连贯性进行培养, 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 只会做题却无法说几句相关联、有思想的一段话, 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想。

2.口语教学方法简单化、机械化。“老师讲, 学生读”在过去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范式。这种教学中, 教师不针对课文或词汇的语境和全文内容做深层的讲解和剖析, 只简单机械地让学生跟读, 这使得学生不能领会其中英语口语表达的精华, 更不熟悉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英语思想, 促使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上做无用功, 使英语口语学习效果不理想。

3.“主导式的家长教学”, 让初中生在英语口语课堂上, 处于被动和被控地位。由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没能正确认识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保持填鸭式的讲解, 口语教学中缺少互动活动, 不能有效调动学习热情。而且, 语言学习不应该是理论上的学习, 而更应该是语言交流的实践活动。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分析为何会出现以上的现象

1.英语语境的缺乏。我们的学生面对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有限, 他们的语言习得和学习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初中英语课堂还是教师一支笔, 一本书, 一言堂, 一板书的形式, 缺少学生自己主动使用口语交流的氛围和场合, 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 刻板机械的操练, 匮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 信息上, 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2.应试教育的产物, 师生均忽视真正的口语交流。好多初中生轻视英语口语, 他们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且, 有些学生认为现在考试注重笔试, 学不好口语没关系, 产生一种敷衍心理, 因此他们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 而有些初中生虽然明白学好口语是有用的, 但不肯下功夫练习;不愿花时间在学习上。以至于他们课上不好好学, 课后又懒得开口练习, 敷衍了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的重点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 而新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间而被师生置之不理了, 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 只会读, 不会讲。

3.学生“恐讲心理”的影响。不少初中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有一种畏惧心理, 怕出错, 怕受老师责备, 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紧张, 影响他们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 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 同时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 怕说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 因此, 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开口讲英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上课举手, 主动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 少开口, 少出错成了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

三、加强学生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用英语教英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用英语教英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 便于学生口头模仿, 激发学生说英语的意向, 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从一开始就要多说英语, 用英语组织教学, 只要教师坚持说英语, 学生听的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听力提高了, 学生开口说才有了依据和保证。

2.创设情景氛围, 培养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愿意说、从而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1) 重视课前的free talk。课前抽出几分钟, 内容上是以复习巩固为主, 要贴近初中生的日常生活, 用学过的简单口语知识在课堂上交谈, 形式上可以由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 逐步转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活动, 不断变换方式, 创设一种真实的英语环境,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在交际, 而不是在表演。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又初步尝到了口语对话成功的喜悦, 这也是口语表达能力再发展的基础。可以要求学生做duty report。“duty report”在我们平时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但要认识其重要性, 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 出适当得体的“duty report”, 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转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1) 尽量创设真实情境, 给予学生灵动的口语空间。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说话情境, 让学生放心大胆地站起来, 无所顾忌地说出来, 表演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会读会背句型, 但遇到同样的情境却不能用英语自如地表达出来, 或者说出来也象背书一样。教材中不同单元有不同的话题, 例如问候、介绍、购物、问答、看病等等, 而且前后单元内容相互呼应, 这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交际场景。所以, 我们要把握好这一点, 就要抓句型操练。让学生反复听读, 从而转向实际操练表演, 可以用实物、幻灯片等多种方式进行, 也可以加入手势、表情、动作, 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 好像在练习说话, 而不是背诵。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内容又使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将学生引向一个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 激发学生的积极态度, 达到练习口语的最佳效果。2) 鼓励学生开口,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老师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习惯, 只有敢说、多说, 才有说好的可能, 对于敢说的同学要鼓励和表扬;对说错的学生可以在其讲完后再给予纠正, 不要一味地批评;或者在学生开口前, 教师先做些提示。对于学生好的表现, 教师要用good, well-done来加以表扬;对表达不够好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 教师要对比较差的同学不可忽视, 可以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表达, 增加他们的信心。只有形成敢说、愿说的班级气氛, 才能真正地形成说的环境。3) 加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适当放手, 加强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中, 老师可以尝试给学生一个任务, 交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调查、去访问、去收集答案, 到最后给全体同学汇报。给一个话题, 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学校活动、爱好、看法等各抒己见, 加大学生之间的互助, 提供更多的英语口语练习机会。在这过程中, 老师, 适当地表示鼓励或赞赏。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多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 达到能就简单话题提供信息, 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 参与讨论, 进而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有信心主动开口说英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能取长补短, 知己知彼, 无形中也引进了竞争意识, 促进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作为初中英语老师, 要重视内外结合, 多渠道地挖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潜力。初中英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内外交际活动, 并根据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的表现作形成性评价。学生由于性格、语言天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不同, 学习效果必然也存在差异。老师要认真选择评价的侧重点, 真正为终生学习及将来真实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篇2

摘 要:课文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小,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本人对课文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初中的课文教学进行了思考,即可以通过挖掘文化内涵,营造课堂氛围,实施整体教学,训练思维能力,模仿课文写作等途径,充分利用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材料进行初中英语课文教学,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整体理解力.关键词:课文教学 挖掘内涵 营造氛围 整体教学 思维能力

课文教学的现状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中指出“语言知识不单单是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还包括概念意义,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多次科学实验研究都一致表明:外语理解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于学习者的课文理解力,而不是理解单个句子的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存在着这样的缺陷:教师觉得课文教学比较枯燥,又缺乏较好的教学方法;课文教学中学生参与面小,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显得比较沉闷;为了赶进度与应付考试,常常使课文教学成为单纯的知识讲授,往往以“读单词——讲解分析——翻译——背诵”的固定模式进行.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孤立地死背单词,还往往对课文中的语言点花很长时间讲解,逐字逐句翻译,只注意个别句子的语法结构,讲解孤立的词和词组.课文教学不是从整篇文章出发,充分利用其思想内容和语言材料进行教学而是按课时划段教学,结果把一篇篇思想内容连贯,生动有趣的课文肢解成一堆支离破碎的语言材料,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更谈不上对课文文化内涵的挖掘,严重违反了语言的交际行原则和整体性原则,结果使学生对所读材料内容“见树不见林”,“对每个句子都懂了,但整个课文却不知所云.”学生经过了大量的课文教学后,实际阅读,欣赏能力提高不大.这样的教法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在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文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是每个英语教师都不希望看到的.对课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1,熟知课文特点,挖掘文化内涵

课文的定义 课文(text)英语的定义是:the wording or words of something written or printed.汉语的定义是:教科书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英语的课文包含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既可以用作专门进行阅读训练的材料,也可以用作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因此,课文是教材的中心,是教授和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的综合教学材料.本文所谈到的“课文”是指狭义的课文,它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载体,其形式上可以是各种体材的文章,但区别于对话,会话等.课文教学 课文教学(Text teaching in the textbook)可以出现在新授课中,也可以出现在巩固课和复习课中,课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初中英语的课文在体裁上是简单的书信,日记,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在内容上多为学生熟悉的校内外生活,天气,节日,购物,卫生保健,社会公德等.西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体现在字里行间,往往会和中国的文化观念冲突.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熟悉它们,防止文化差异成为阅读的障碍,影响获取信息.如果学生能为文中的人物,情节,观点等“设身处地”地想,就能提高准确理解,推理,判断的水平,从而提高整个课文理解的正确率.如在“Christmas Day ”一文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搜寻相关的背景知识,了解圣诞节的由来,它在各国是怎么庆祝的,甚至可以向学生介绍《圣经》中相关的内容.达到透彻理解“The spirit of Christmas is really generous and kind.”的目的.再如在“Surfing”, “Under the sea”, “Because it’s there”等文章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为何如此酷爱运动,可以放弃稳定的工作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感到迷惑不解.教师就有必要讲述“崇尚自然,挑战自我”的国民性格和“绅士教育”中的尚武精神.2,联系生活实际,营造课堂氛围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对于中国人来说,在没有特定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想学好,绝非易事.初中的课文多以趣味性文章为主,如果只从文字叙述来理解,那么故事的情景在脑海中可能仅仅是一种虚像或仅是一张平面图,缺乏真实感,学生对课文也只是一种表面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真实,鲜活的材料,营造与课文主题相一致的课堂氛围.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把一些普通的物品别具匠心地组合起来,并把它们与一定的背景,行动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语言和活动的情景.在JEFC Book 2 Lesson 51 Ann’s Birthday中,可将生日卡,小生日蛋糕,小礼物,食物等带入课堂,并播放“Happy birthday”一曲,顿时使整个课堂换成了一个party的场景,学生们情不自禁进入愉快的气氛中,教师就能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全班同学为Ann庆祝生日而来,他们不仅能运用本课的台词,还临场加入大量以前学过的语句,前后衔接自然,表演自如.通过不同场景的设置,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求知欲随之提高,课文教学效果良好.课文是英语课堂教学之本.学生主要通过学习课本中的课文内容逐步积累,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课文教学既基于课文,牢固掌握课文中新学的语言知识,又超越课文,把所学的新知识联系已掌握的知识,新旧联系,组成更丰富的知识结构,并在新的情景中交际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中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JEFC Book 3 Lesson46 The universe and the man-made satellites中,教师可利用“神五”,“神六”升天的电视录象,把活生生的航天资料带入课堂,共同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觉得课文的学习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跟现实生活,现代科技息息相关的.学了Lesson 6“Surfing”, 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Olympic Games,教师顺便引申到“奥运吉祥物――Friendlies”,并向学生展示吉祥物“五福娃”或其图片.3,合理设计问题,实施整体教学

新课标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个性差异”,课文教学要以“合理设问,整体教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全文的整体理解,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合理设问,整体教学”的好处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深层次理解,这种理解是学生自己对所学课文整体语言的一种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不仅仅局限于课文的细节与事实,更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综合性和深层次理解,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深刻性.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实践性,时代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机会.还可按课文内容顺序先设计 easy(T/F)Questions, 然后设计 difficult(WH)Questions.如:JEFC Book 3 Unit13 Lesson 50是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课文,文章长,语言点较多,难度大,教师设计问题要有层次,有坡度,由浅入深,层层深入.What’s the population of the world now

Do you think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too big Why or why not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slow down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one-child policy in China

Draw your family tree.What can you see from it about the population 对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进行提问时,可围绕记叙体文字的 when,where,who,what,why,how等诸要素,要求学生不依赖书面文字而对主要故事情节有较好的交待.3,利用课文资源,训练思维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资源,训练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初中英语的大部分课文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而情节的发展总会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阶段,但中间又总会有一根链条将各个阶段连接起来.因此,可把故事根据情节化整为零,分层理解,形成一个个小故事,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故事情节,从而对相应的人物形象的印象也更深刻,语言的掌握也更牢固.如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发展情节常出现在记叙体的课文中,且尤以人物传记为突出.如以“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为例:文中

以“Young Tom;When he was only ten;At the age of 12;One day in August;1862;At that time;he was only 16;When he was 22”为顺序展开事实和细节来发展.在初中的阅读课文中以按时间发展课文占了大部分,如“Because it’s there”, “Youngest swimmer to cross channel”, “Jesus Christ”, “The man who loved dogs”等等.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只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整篇课文脉络就一清二楚,有利于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学习课文能力的内涵之一在于:学生必须能够从文字表面深入到文字行间,并根据上下文作出合情合理的思维分析.学生根据课文已提供的事实与细节,在阅读和思考时透过表面文字信号去抓住深层结构和语义,进而测知作者的立场观点与写作意图.如在“The universe and the man-made satellites”一文中,课后有这样一道阅读理解题:“Why do we say the world itself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文章中并没有提供明确的现成答案,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往往只是将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学生去推断,让他们联用系作者上

到的人

造进

卫而星的推

作出:“Most countries use these satellites to send and receive messages.”“People can know what is happening in the world much faster than ever before.”这样一个隐含的结果,最后使“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now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tter”.结合这两点,就可以回答课后的这道理解题了.教材中的信息资料是经过严格筛选后确定的,往往对课文的理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学习JEFC Book 2 Lesson 39

时,文

问题:“Why do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 ” 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与深层次分析课文内容的欲望.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发散性思维,基于课文内容,又不拘泥于课文内容,从同一材料中探究不同的答案.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客观评价,强调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是平等和重要的,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信息资源,培养积极思维能力,促进对课文的把握与理解4,模仿课文写作,巩固教学效果

写的训练在初中各年级的教学中有不同的要求.但笔者认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尽早开始完整性语篇的写作训练,即在对课文的词汇和句型有了较好的掌握以后,布置一个稍加变化的主题进行模仿性写作.这种模仿性写作虽然难免幼稚和不够自然,但它可以避免许多无任何借鉴时可能犯的语病,提高学生语言的整体运用能力,对学生将来完整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极有好处.这种写作题目的设计要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能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二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句型.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知识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属于信息输出训练.初中英语教材中反复出现了一些介绍节日以及人们如何庆祝节日的课文,有“Birthday, Mid-autumn Day, Thanksgiving Day,Christmas”等,根据这些课文中的重点句型与表达方式,可以让学生模仿课

文,发

想等

象为,写题

写的“Spring Festival”

等..学学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方式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发挥良好示范作用

在初中生眼里,教师有较高的威望,而学生又处在一个从懵懂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对事物的认知感较弱,喜欢模仿一些值得信任人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素质,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师来说,即使在工作之前都会经过专业的英语培训,但是教师在英语口语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常接触一些类似英语视频、美剧以及一些国外的英文对话这样比较地道纯正的英语口语,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注重朗读与背诵英语课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灵活掌握英语的朗读发音、学生单词在实际对话中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英语课文的背诵和朗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进行背诵和朗读英语课文时,重视的是其中的过程,而不是学生的背诵和朗读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发音情况,并要求学生通过背诵课文来掌握英语知识点在句子中的应用。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透彻的理解和掌握英语语法知识点,提高英语考试成绩,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

三、创设英语课堂情境,增强说英语的氛围

在英语进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英语课堂情境,让学生通过日常接触到的生活场景来进行英语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英语口语的魅力,感受英语口语的趣味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试着用英语教学,让学生适应这种英语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英语的空间,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四、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演练的机会

课堂上,教师都重视学生的英语语法,通过让学生做练习题、记笔记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这样却阻碍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英语发音较陌生,不能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对话中去。因此,教师应该调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对话,增加学生课堂口语演练的机会,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绝大多数教师只是重视英语笔试成绩,却忽略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因此,应该对初中的英语教育制度进行革新,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实现英语知识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郑辉.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中对“新”的一点体会[J].学苑教育,2010(01).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策略 篇4

一、初中英语口语的现状

以前的英语教师最常说的就是“哑巴英语”这个词, 它是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一种极端表现, 这是长期的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体制不合理导致的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原来的教学大纲强调的是应试教育, 只是让学生去考试, 而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 应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初中阶段应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 并陈述自己的意见。”但是现在的英语口语的教学显得十分困难,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忽略了英语口语的重要性, 一心一意为考试的错误思想一直还存在他们的脑海中, 他们错误地认为, 目前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应付考试, 只要学生能够认识单词, 看懂阅读理解即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单词, 但是在实际交际中却不能像说汉语一样自然地和人们交流, 也不能真正领会到语言的内涵。殊不知, 口语既是一种交际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获得信息的途径。

其次, 有些教师的发音不够标准, 语调也不能抑扬顿挫地发生变化, 甚至有些时候还不能用英语和学生自然地交流, 这个现象在一些偏远的山区非常突出, 所以也就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最后, 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初中生好胜心极强, 自尊心也极强, 他们不敢开口说英语, 害怕发音不标准而被同学耻笑, 更害怕被老师批评, 始终走不出心理的怪圈。正是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才使学生对英语口语产生了畏惧感, 势必也增加了英语教学的难度。同时, 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认识也不是很到位, 认为英语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只要认识单词就可以, 说不说都一样。所以说, 应该加强学生对英语口语重要性的认识。

二、初中英语口语的策略

英语口语测试在现在的考试中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也是大势所趋, 体现了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和不可逾越性。通过英语口语教学, 我们能够促进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通过英语口语的表达, 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真正地做到听、说、读、写不偏废, 避免“哑巴英语”再现。为此, 我认为应该采取必要的策略。

(一) 加强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口语的认识

学生的目的是学, 教师的目的是教, 通过教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现实当中。在教的过程当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 在整个的英语教学当中能不断用英语和学生交流, 同时也就创造了学生练习说口语的氛围, 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口语的环境。同时, 教师也应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改掉满堂灌的做法, 适时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在思想上对英语产生兴趣, 对英语产生一种想学、想说的欲望。学生也不能一直错误地认识学习英语就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 我们教师要让他们从思想上、根源上认识到英语就像我们的母语一样, 没有它, 我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能获得我们想知道的信息。例如, 在学到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一课时, 可以让

学生介绍他自己家的成员, 学生在介绍时就会用上aunt,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grandparents, uncle等单词, 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单词的认识, 也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 加大学生的词汇量

英语单词词汇就像建设高楼大厦的一种基础建筑材料一样, 词汇量的积累是进行口语交际的先决条件。现在的学生, 一说到词汇, 就感觉头疼, 死记硬背单词。如何能让学生加大词汇量, 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本人认为, 在学习单词时, 不应该单纯地学习这一个单词, 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这个单词的时候, 能够用这个单词去造句、联想。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对这个单词掌握的牢固性, 而且还能复习其他的单词, 运用了相应的语法,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同时还要扩大阅读量, 在课外尽量让学生多阅读和课文难度相当的文章, 这样既增加了词汇量, 又开拓了视野。英语词汇量的不足以及不能够正确运用词汇和语法, 导致了不能用英语和别人自然、畅通地交流, 给实际的交际带来麻烦。在学习这些单词之前, 还应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英式和美式英语的差异, 这样才能够运用自如。如学到七年级

上册Module 3“Colours, things and food”时, 除了让学生掌握“apple, banana, flower, tree bird, cat, blue, black, green, red, yellow, white bag, shoe, cap, chair, coat, desk, bed, under cake, egg, fish, meat, pear, fish”这些基本的词

外, 还要让他们知道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 如vegetable, lemon, brown等单词, 让他们借助于基本的句式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就能让在学生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很多单词, 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 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的目的就是用,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一些小的创新教法, 时不时让学生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或者让学生编写一些语言类的节目, 这样既能让学生增加对英语学习的爱好, 也同时锻炼了他们说的能力, 也达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譬如, 八年级上册的Lao She′s Teahouse就是一篇很好的课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表演一下小说中的人物角色, 然后和其他同学用英语实现它, 这样不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多样性, 还能使学生的口语有所提高, 也使他们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四) 培养口语运用的习惯

在现代教学中尽量坚持始终用英语教学的方法, 基本上做到不给学生翻译, 让他们自己去理解, 试着自己去翻译,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倘若教师讲一句, 附带着翻译一句, 长期以后, 学生不会自己去思考这些语句, 而是听老师的中文翻译。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消失, 二来英语口语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当学生实在消化不了的时候, 教师可以适当地换个说法来慢慢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当学生出现语音不准或者用词不当的时候, 不要马上纠正, 而是让学生把整个意思表述完毕以后, 再逐词逐句地纠正, 这样既不打扰学生的整体思维, 同时还能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如在学习了Module8 Public holidays之后, 可以让学生在公共假期来临时争当英语导游, 介绍一下当地的旅游景点, 看谁能做得最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为了当好导游, 他们都极力地进行着口语训练。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篇5

》阶段课题总结

发布:赵银凤时间:2011/11/25 14:18:55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

论:

0 219 讨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教学研究》

第一阶段课题总结

英语是当今社会最为重要的信息载体,是全世界最为通用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期摆在突出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英语课堂教学方面,也从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现在的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同时,新课程改革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英语口语,注重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将以课堂为中心扩展到以生活为基础,将以知识为中心发展到以能力综合为准则,创设最佳的语言环境,采用最好的教学形式,追求最高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个学生在打好坚实的口语基础上,学好英语文化知识,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的具体研究思想和目的如下: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立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立足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参与职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互动性,充分调动师生教和学的激情,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快乐与成功。

2、研究目的:(1)探索并完善本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2)探索“英语口语能力”的基本策略。(3)通过长期有效的教学实践,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发展。因此,我校英语课题组根据课题计划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课题开展活动。

1.加强教师之间业务、思想的交流。本学期,英语老师坐在一起,更多的是交流教学中的困惑与难点,交流彼此的教学心得。虽然,新教材是带给了我们新的挑战,但是通

过互相的切磋,共同探讨教学难点与重点。尤其是伴随教师口语能力的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衰退的现象,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改变口语教学方式,开展各类口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口语能力。A、坚持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b.坚持写英语日记。c.利用每周教研课英语教师轮渡进行口语专题讲座。

2.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1)首先通过给学生取英语名字、开展课堂口语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给他们树立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信心。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有英语教师都用了英语组织教学,充分使用了英语课堂用语,给了学生听和模仿英语的机会,营造了英语口语表达的氛围。课堂上,老师还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和老师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活动,提高了英语口语交际水平。

(4)有效地利用了录音机、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进行口语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让学生通过听、模仿纯正的英语口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5)通过开展一些课堂口语训练活动,比如:Free Talk,值日报告,英语小演讲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了英语表达水平。

3.英语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任务固然很紧,但本学期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开展了一些英语课外活动。a.举行圣诞联欢会,让学生领略了西方的文化习俗,也让学生兴奋激动与难忘。b.利用板报、橱窗文化,展示学生的英语小文章、手抄报及英语书法作品,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c.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比赛,哪怕是没有任何英语基础的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只为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d.开展“有奖英语知识竞答”活动,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竞争意识,使活动与教学相辅相成,在竞赛中巩固英语知识。e.课间、午休期间及放学后播放英语广播。利用校园广播在上述时间播放一些日常口语或温馨的小提示。让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增强说英语的意识。

二、尝试新的评价机制。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我们建立了新的英语口语评价机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以过程评价为主,阶段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包含课堂评价、活动评价、应用评价和阶段评价。评价采用等级制,辅以鼓励性评语,注意人文性,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实施有效教学

1)课前有效备课。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的作用,推行“个人精备+集体讨论+整合修改”的集体备课模式,吸收群体智慧,提升专业水平。

(2)课中有效上课。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同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教师通过提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自主探索。探索活动中教师适时参与并在活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教学现场进行观察和调控,为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

(3)课末有效检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检测题目,对本节课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做个及时的检测反馈,以便了解教学效果并及时做出应对策略。

(4)作业的有效布置。作业的设计应该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让他们有创造性的自由发挥,让学得好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而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自信。

(5)课后的有效辅导。包括作业批改和辅导。及时认真批改作业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的反馈,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做出准确评价。确定辅导目标,做到心中有数;注重因人制宜、分类分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形式,保证辅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 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为依据,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1)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要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建立“指导——自主”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制订自主学习的细则,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合作学习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相互结对或结成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内要合理分工,让每一位学习者都有任务。教师在合作交流中一定要选择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实现有效的合作,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探究学习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探究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调动了一些中等和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他们在半个学期的活动中,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结果也表明,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他们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成正比的。

五、反思与困惑。

1.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a)资源的有限。教师很难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丰富的活动材料,只能利用手头仅有的报纸和杂志,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b)教师学习材料的缺陷。英语教师很“苦”,学习资源太少,和课题有关的书籍更少,每个英语老师只能独自摸索,互相探讨行之有效的做法,可能会有一点的局限性。

2.困惑与思考。

a)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目的究竟为了什么?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前者是显性的,我想教师只要注重方法的指导,多做

多练,效果就会很显著;而后者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他不能够量化,甚至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前者的目的更容易达到。

b)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试图通过搞一些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受益程度。这无疑是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本身就有困难的学生来说,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不想使这一部分学生成为局外人,不明白怎么做才好。

六、努力的方向

本学期我们全体英语教师在学习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交流、反思并总结,但仍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之处: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学习与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2、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并以此为契机写出质量较高的论文,在较严格中提高自己。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呢?在此,笔者就当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的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切磋。

一、一丝不苟,发音到位

清晰正确的发音,是我们口语教学的首要。我们的学生一直生活的环境是母语——汉语里,如果要去掌握一个语种的发音,并做到准确,这就需要我们经过一个可以不断刻苦磨炼的过程。有的學生发音不准确,主要是他们的发音部位与口形上是不到位的。我们应该把它与母语区分下来,不能让它受到母语的影响。只有在发音方面严格要求,做到一丝不苟地练习,我们才能让学生在发音上做到准确到位。

我们教育者对于学发音训练要有一个科学的过程,注意逐步提高。在对学生进行部位和口型练习时,有时可以不妨夸张一些,当学生能达到正确的发音之后,便会慢慢形成自然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发音训练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与人沟通。同时要求学生在各种发音训练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这样发音就会取得很大的发展。

二、巧妙利用英语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故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故事中,不仅有生动离奇的情节,有可爱生动的人物,最为重要的是,故事中还包含着各种语言知识。另外,英语故事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故事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英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口语练习。例如,在学习“Myfamily”这一课时,笔者先以自己的家庭为例,为学生做一段口语示范,比如: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My English name is Candy. My father is a worker. He is 56 years old. His name is Zhang Bin. My mother is a teacher. She is 50 years old. Her name is Zhang Ting. I love them very much and they also love me.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自己的例子,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他们的家庭情况介绍给别的同学。另外,同学之间如果还有别的关于家人疑问,大家还可以进行提问,如:Why does your father choose his present job? Do you have a sister? What is her job? How old is she?等等。

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切教育设计和教育行为都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兴趣的形成。但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偏差,盲目追求教学形式而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学生的兴趣只停留在表面,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激情的教师始终关注着学生,以机智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始终注意保持这课堂的魅力,关注着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一节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一堂课上下来,学生是轻松愉快的,而且是乐于学习的。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进入课堂之前,笔者都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先让自己兴奋起来,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大声地向学生们问候“Happy every day. ” “Everything goes very well.”“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起来了。接着开始的提问顺利进行,在愉快而充满竞争的游戏导入中学生们既快乐地学到了知识,又证实了自己的能力。语言的美丽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走进英语学习的殿堂。

四、利用词块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交际策略

词块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利用,是为了让学生具有利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交际策略。因此,在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要引导初中学生自己开口说英语、利用英语,通过使用英语提高口语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利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张口说英语。

看图说话是初中英语作文的一种形式,将其利用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当中,有一定的成效。老师可以利用一张图片的展示,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不同人物,进行实际对话。几个小组分别进行展示,在展示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几个小组同学在进行对话时都用到的表达形式。这个总结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己组合词块的过程,更是学生认识与理解词块的过程。实际交际对于学生交际策略的形成及词块观念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义。

五、将口语训练由课堂向课外延伸

口语训练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如果要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仅仅利用课堂内的时间是不够的,这需要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训练方式,以提高口语训练的效果。比如,在校内设计英语口语训练角,每天设计好一个主题,在课间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到口语训练角开展活动,进行英语会话训练;举办英语情景剧表演、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这些开放式的英语口语训练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邱宇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5,04:141~142

[2] 叶红萍.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探索[J].2013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篇7

一、影响初中生口语发展的因素

(一) 大部分初中学生仍把语言的使用局限于阅读或书面交流, 对提高口语能力的欲望不高, 不少学生只有在老师的“监视”下, 才不情愿地“说”。学生害怕说错丢面子, 羞于开口, 缺乏胆量, 造成心理障碍, 进而成为语言学习和发展的障碍。

(二) 尽管教学大纲对学生应掌握的各项语言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但在实际教学中, 多数教师还是将传授语言知识作为重点, 各种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所教知识, 真正交流的机会极少。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最先发展的还是英语的语言规则, 很难做到语言规则和语言交际共同发展。

(三) 英语课堂之外的大环境既不需要学生在课外使用英语, 也无法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的机会, 限制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同时也使学生读写和听说能力的不均衡发展。

(四) 英语课堂的授课重点、教学方法、语言实践性质及课外缺乏运用的实际情况都易使学生对口语练习失去兴趣。即使到了初三有口语测试, 但也只限于语言背诵, 学生可以提早准备, 只要考前突击一下基本能通过。这种情况使学生看不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促使他们带着一种功利的心态练习口语, 即为了通过考试而练习, 对口语活动也越来越不感兴趣。

笔者结合日常阅读教学, 构建了支架理论, 探索了提高初中生口语能力的可行方法, 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

二、支架理论框架

维果斯基认为:在测定儿童智力发展时, 应至少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成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有相似之处, 都强调了教师对学生认知建构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并为其到达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支架。

Lindsay&Knight提出, 教师帮助学生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为他们提供概念框架, 这种概念框架被形象地比喻为支架。在支架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简单易行的步骤, 设计多样化的活动, 充当教学的引路人, 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三、口语互动教学在阅读课堂实践中的策略

(一) 读前激发兴趣, 营造接纳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有说英语的激情

初中英语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在课堂阅读之前, 利用学生的生活信息资源, 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英语有关的学习资源, 如学生熟悉的广告, 物品说明书, 场所标识语, 喜爱的流行歌曲, 流行词语, 经历的有趣事件等, 只要善于捕捉, 挖掘这些熟悉的资源, 再让他们用英语讲述出来,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授My favorite football player这堂课时, 共有五位同学做了课前演讲, 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员, 我除了说“Well done!”“Great!”“Excellent!”“Perfect!”以外, 还能说什么呢?

(二) 读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 营造支持性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有说英语的机会

1. 语篇重建类活动

语篇重建就是让学生以课文为依托, 运用课文所提供的词汇、语境、句型、话题等重新组织课文信息并加以发展。具体活动形式包括回答问题、造句、复述、描述画面等。教师根据阅读材料提供支架, 学生根据支架来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使学生克服讲英语时无从开口的障碍,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锻炼学生口语能力。

2. 角色体验类活动

角色体验类活动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境的课堂活动, 是提高学生口语能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角色体验类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营造贴近真实生活的语言教学环境。在阅读课堂上, 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不同题材来安排多样化的角色体验活动。

(三) 读后拓展主题讨论, 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通过阅读,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设置拓展性的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 使学生从对课文的理解上升到对自我的反思, 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 使其在亲身体验中, 深化语言知识的运用, 在探究中提高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类活动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教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支架理论精心策划讨论话题, 设置的话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并贴近生活的, 不仅要给出讨论的主话题, 还要列举出与其相关的, 浅显易懂的启发性问题或相关信息作为提示, 让他们在讨论中与同伴进行话题的互动。

三、总结

浅析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篇8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阅读词汇等语言的输入的关注远超过对口语交际能力等语言的产出的关注, 所以很多学生的英语学习都是哑巴英语学习模式, 只能被动地接受语言, 而不能主动地产出语言。而随着知识难度的不断提高和全国统一测试的压力, 教师留给学生操练的机会越来越少, 学生自己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没有留下多少空间。我们英语课程组通过对学生的问卷和访谈中也得到这样的信息, 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感到厌倦。所以, 我们课程组决定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以任务为中心, 以活动为中心, 加强课堂中的语言产出活动, 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专业学习能力,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

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生的语音发音差强人意;其次, 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的流利性不够;最后, 学生在口语交流时的准确性也不够。

2) 阅读能力提高不快

在我们对英语教学的调查研究中, 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感觉到自己的语言知识、词汇量都非常欠缺, 因此阅读的质与量无法得到保证, 具体表现为:

首先, 阅读速度偏慢。许多学生保持着有声阅读的习惯, 而阅读速度慢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 不能拓宽阅读的渠道, 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展开自主阅读。很多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不由自主地选择故事性的材料, 而对其它题材的阅读材料, 如新闻报导、新闻调查以及文化知识材料等则比较冷淡, 这样明显不利于他们知识面的拓宽。

3) 文化背景知识不丰富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本身即是文化, 语言中蕴藏着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其独特的文化意义, 语言的使用也因此无时不在展示着其使用者的文化特征。要实现外语学习中语言的熟练掌握, 必须要达到与目的语文化的有效适应和融合。

4) 自主学习能力不高

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些特点, 大多数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不够, 具体体现在:不能针对自己的情况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不会制订学习计划, 尤其是阶段性的计划;学习主要是为考试而学, 为老师而学, 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策略知识了解很少;不能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提高学习效率。

2改革教学模式,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经过一年左右的调研, 我们课程组决定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课堂活动的精心的设计、安排和执行, 有意识的增加学生语言产出的活动形式, 增加学生小组活动形式, 以促进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1) 通过朗读改善语音发音

语音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Stanovich提出的语音缺陷假说认为, 学习者在语音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障碍将导致日后出现词汇认知困难, 进而阻碍和束缚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正常发展。能否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的语感强弱。而朗读则是提高语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经常朗读优美的课文, 可以丰富语汇, 熟悉句型,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朗读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发音和语调, 而好的发音和语调对于一切语言学习者是必需的。

2) 扩大阅读面, 丰富语言文化知识

英语阅读包括文学作品阅读和文化知识阅读。通过阅读名家名著的简写版本, 学生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词汇量, 提高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而文化知识阅读主要是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实现的。我们的研究发现学生需要培养的除了阅读技巧, 更主要的是阅读习惯。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英语首先是一个技能, 而技能的提高首先需要大量的练习。课堂有限的时间明显不能满足英语阅读的需要, 于是我们通过适当的任务安排, 达到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目的。

首先, 我们布置学生课后一个学期完成一本小说的阅读任务, 同时完成读书笔记。这个不仅旨在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同时也可以提供动笔操练的机会, 帮助学生以读促写。

而每次课前的学生文化报导这个活动内容包括中西方文化中的任何方面, 由学生自己搜索资料, 准备材料, 学生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关注并搜索有趣的文化趣闻。我们课堂上还设计了新闻报导活动, 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 了解英语新闻的表达方式。

扩大阅读面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文化知识的丰富。由于阅读题材的拓宽和阅读量的提高, 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也随之而丰富起来, 而文化知识的丰富又反之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增添了话题和交际内容, 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主观意愿上还要有奉献精神, 愿意使用这种教学方法, 因为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 投入更多的课余精力, 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对现有媒体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并且对学生的使用过程要做细致的规划。师生间要建立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 (e—mail、答疑电话、网上留言板和参加小组学习等) , 对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 同时要对使用效果进行反馈和分析, 并提出改进方案。最后, 对学生使用媒体资源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 (如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作业的正确率以及期中和期末的考试成绩等) 要认真进行分析, 并给出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1]冯茵.中学生英语语音学习观念与策略的调查[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 (8) :1-5.

[2]林秋茗.英语语音的交际功能及其教学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7 (4) :1-5.

[3]庾鲜海.合作学习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 2003 (3) :63-65.

[4]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8) :38-41.

[5]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张梅华.打破传统, 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方法[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 (7) :34-35.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初探 篇9

一、教师应该坚持用英语教学

学生之所以对说英语有着很大的畏惧心理, 是因为英语是他们所不熟悉的一种语言。英语和我们的母语汉语不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少会接触到英语的,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能够给学生一个全英语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受到英语情境的感染。在这样的环境中,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对教师的语言进行模仿, 从而提高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当然, 最初的全英教学并不容易, 因为学生完全没有英语语感, 对于教师的英语听不明白, 教师一定要有耐心, 切勿操之过急。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易于学生理解的图片、实物和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理解句意。当然, 这样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切贵在坚持, 只要教师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就会使学生逐渐适应英语教学。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开口说英语的模仿对象, 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 教师一定要把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坚持下去, 以听力的练习来为学生说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课文的模仿和背诵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因为英语课本当中的阅读素材大多都有与之配套的磁带, 这些磁带中的读音比起教师的口语来要规范得多, 所以, 通过让学生对课文磁带的跟读和模仿背诵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当中的重点短语和日常用语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 通过背诵, 学生能够对这些语言知识形成正确的语感, 从而提高英语口语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有一定惰性的, 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要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要有话可说, 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背诵, 并且每天对学生的英语背诵情况进行抽查, 对于学生的背诵情况要及时记录下来, 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从而激发学生保持持久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

三、创设开口说英语的课堂氛围

(一) 利用好课前五分钟, 开展英语自由演讲活动

这个活动是可以每天进行的, 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每天依次上台演讲, 教师在最开始进行这一项活动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演讲的内容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来指定,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进行一段时间后, 教师可以把主动权给学生, 让他们自由选择演讲内容, 可以是每天的天气、学习情况报告, 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小故事, 还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经历等。教师要将这个时间控制在三分钟左右, 剩下的两分钟时间由其他学生针对演讲学生的主题内容来提出问题, 这样可以调动起其他学生听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短短的课前五分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英语口语水平的机会和平台, 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这样日积月累的练习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 使其起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班内展现自己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可以把班内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英语成绩和性格特点为依据划分为4到6人的学习小组,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 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小组对话、表演课文等。这样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在课上有限的时间里练习口语, 同时, 小组内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可以给予其他学生适当的帮助。大家相互鼓励,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小组练习之后, 教师可以挑几组在班内展示, 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表扬, 提高其参与积极性。

(三) 为学生创设和谐生动的氛围,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表现自己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鼓励学生开口说, 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用英语表达的机会。中国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含蓄内向, 因为学生没有讲英语的习惯, 所以他们羞于用英语表达, 对英语表达缺乏自信, 不敢开口说英语。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 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 因此, 在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消除他们在英语口语表达过程中的紧张情绪。对于一些英语基础差、胆子相对较小的学生, 教师更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要多鼓励、少批评。对于学生在口语表达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说话的语气, 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和对他们的期待, 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于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 注意发现他们在学习口语过程中的任何一点进步和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帮助他们消除开口用英语表达的畏惧感, 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产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

四、开展各种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课外活动

通过每节课45分钟的时间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 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来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短剧表演、英语歌曲学习等活动, 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 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给他们更多开口表达的机会, 通过大量的练习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 力求实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国在国际社会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要想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就需要我们提高语言交流的整体素质, 因此, 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教师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呢?本文从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教学、重视课文的模仿和背诵、创设让学生开口说英语的课堂氛围、开展各种锻炼学生英语口语的课外活动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篇10

1. 初中生英语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文章的结构不合理,主旨不清晰。很多学生在拿到写作题目要求后没有认真审题就开始动笔写,存在“句子堆着句子就成了作文”的严重误区,句子之间没有恰当的衔接,段落之间也没有合适的过渡,这就导致最终写出来的文章主旨不清晰,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没有真正提高;其二,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英语文章的写作是建立在具备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之上的,很多学生不愿意背单词,导致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单词拼写错误,很多病句、错句,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其三,用汉语的思维写作。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用汉语的思维进行写作,这主要是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培养起用英语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的思维习惯,对想表达的意思也选择直接用英语翻译汉语,这样的文章完成后会非常不地道,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英语文化素质和思维能力,影响自身以后更长远的发展和提高。

2. 以读促写,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写作情境

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并且能够为学生创建有趣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般来说,老师可以首先为学生选择一篇与要写作内容有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然后通过这篇文章引出学生接下来要写作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具体举例:笔者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人物介绍的英文作文时,先为学生提供一段阅读材料,同样是描写人物的,以期让学生感受阅读材料中描述人物的手法和技巧,并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阅读材料如下:

These days, people who do manual work often re-ceive far more money than people who work in offic-es. People who work in offices are frequently referredto as“white-collar”workers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they usually wear a collar and tie to go to work.Such is human nature that a great many people areoften willing to sacrifice higher pay for the privilegeof becoming white-collar workers.

在这段话中出现了一些语法现象,如“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中的that引导的是同位语从句,这样的语法知识是可以应用到学生的写作文章中的,值得借鉴。

3. 注意积累特色句型,提高课堂写作教学效率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还是老师从课外选择的教学素材,其中都包含了很多有用的特色句型,但是老师和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存在。事实上,如果学生注意积累特色句型,就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同时对特色句型的分析也会让学生的英语知识更加扎实牢固,从而既能巩固语法和词汇等基础知识,还能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应用到写作中的特色句型:(1)以形式主语引导的从句:It hap-pened that he was out when I got there.(2)定语从句:As we have known, he is a most good student.(3)条件状语从句 :As long as you give me some money, Iwill let you go.(4)原因状语从句:I will take my rain-coat in case that it rains.这些特色的句型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都非常有帮助,应当深入理解。

4. 鼓励学生在扩写中进行再创造

常见的英语写作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但是在平时的课堂写作练习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扩写的写作任务,一般扩写的写作会让学生更容易上手,学生在给定信息的提示下还可以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自己的英语潜能,并且在完成扩写任务后老师还要进行分析总结,让同学间相互交流,并借鉴写作优秀的同学的写作方法,在相互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具体举例:笔者在课堂上会为学生安排如下的扩写任务:Write a composition of about 200 words usingthe ideas below. Do not write more than three para-graphs.

Title: Nearly Caught

Introduction: Alf and three other dustmen werecollecting rubbish. They arrived at Mrs. Frost’s house.

Development: Alf’s wife was visiting Mrs. Frostat the time. Alf was just getting out of the dustcartwhen he saw his wife leaving Mrs. Frost’s house.Hid in dustcart, dustmen helped him. His wife talkedto Mrs. Frost on the doorstep.

Conclusion: The dustcart drove away just as Mrs.Frost came towards it.

结束语

浅析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篇11

关键词: 营造氛围 注重差异 主体地位 搭建平台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口语活动中不想说,或者想说却又找不到适当的语言,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怕开口、羞于开口的问题。教师常常面临“哑巴英语”而束手无策。如何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是初中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进而达到会说的目的,我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运用了以下几点。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口语表达氛围

只有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才会产生“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英语教学中伴有许多对话教学,这就需要创设与学生较贴近的、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景教学是一种常见的英语教学方式,它能使语言内容直观,学生易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利用电脑、电视、幻灯、录音机等现代化的设备,让学生全面借助适合他们学习的语言材料。家长要和学校配合,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起到帮助、督促作用。可在孩子学习之余,给他们播放英文版的VCD、DVD影片,让他们多听英语歌曲,观看电视英语频道的节目,收听网络或广播里纯正的英语新闻报道,等等。当然,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包括教师的口语能力要强,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教师标准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

二、注重差异,培养学生自信心

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真正源泉。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不但课下不习惯说英语,有的甚至课上也不愿意开口,他们有的是因为怕出错紧张,有的是因为词汇不足而不敢用英语表达,还有的是因为经常被老师忽视而没有机会说英语。总之,这些学生宁可把自己当做听众,也不参与课题活动,甚至躲避课堂训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鼓励训练他们,另一方面则要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优化课题结构,把好学生与后进生搭配起来,无论哪些活动都不放弃后进生,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给他们创造机会参与课题活动,对于他们微小的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深深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们,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情感,促使他们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开口,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进行英语交际。同时,教师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勇于开口的学生带动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一起参加表演,经过几次表演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对英语有高度的学习热情,开口自然就成为必然的事。

三、进行言语指导,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就要使学生养成开口的习惯。在起始阶段,必须抓好句型操练,如:How is the weather? What are you doing? 久而久之,这些基本问候用语,学生都能脱口而出。同时,培养学生主体掌握课文能力,注重听力训练,给予大量的言语输入,使学生说英语时有话可说。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概括能力,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说话的重要信息上,而不是每个单词上。平时老师要适时地介绍中西文化背景差异,让他们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克服因文化背景差异而带来的表达障碍。在说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怎样流利上,而不是过于强调准确,也不要过多考虑语法。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和口语展示的平台

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如果英语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需要感知与自己内心世界相呼应的声音、色彩、动作和语言,他们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接受语言和使用语言。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有目的地开展了多种课外活动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促进学生的口语向纵深方向发展,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小组合作是课外活动的有效途径,只有在老师指导下的生生合作、共同配合、取长补短,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干劲,真正使课外活动变成学生想参加、愿意参加、乐参加的学习乐园,真正为学生搭建口语训练和口语展示的平台。

五、采取积极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教学不可忽视,不能只关注笔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要得到强化训练。教师的评价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有直接的联系,在组织口语教学活动中应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注重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可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给予的肯定能够消除学生负评价带来的恐惧心理。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有了充分认识和肯定自我的机会,所以对于那些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采取肯定的评价,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让他们充满阳光,走向成功。

浅谈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篇12

一、针对学生心理特点, 激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平时要注意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用肯定的目光、鼓励的语言帮助每位学生树立说英语的信心, 对学生所犯的不影响交际的口语错误, 教师应尽量采取宽容的态度, 不要在学生口头表达中打断他们的思路, 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性格内向或有困难的学生, 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怕说错、说不好、被人讥笑, 因此教师要为其排出心理障碍, 帮其树立信心, 多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

1. 以听促流, 听说结合

听是说的前提, 必须在听的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 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创设听的环境, 学生或边听边模仿, 或对听力材料展开讨论、辩论等。

2. 要求学生多朗读、背诵和复述

鼓励学生经常朗读教材中的句型, 对话或课文, 阅读一些简单易懂的报纸、杂志等, 吸收其中的语法及词汇。对于重点段落、篇章、一些优美的句子或格言警句等要勤记笔记反复诵读, 直至脱口而出, 形成语感, 并要求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逐渐放开, 通过适当改变句子结构, 酌情增删内容等, 对所学材料进行复述。

3. 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多媒体的运用集图形, 文字、动画、声像等为一体, 能较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眼、耳、手、口、脑并用, 因此合理使用多媒体, 能使学生踊跃开口, 积极参与,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4. 创设情景, 诱发学生说

在课堂上, 教师要用英语教学, 努力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境, 把英语课堂设置成再现生活的舞台, 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听、去看、去说, 如教学H ow do you m ake a banana m ilk shake?时, 教师可将blenderm ilk banana等带入课堂, 边说边操作,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些实用口语。

5. 为学生提供口语训练时间

教材中提供的口语训练活动, 教师要开展到位, 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晨读和每节课前的几分钟开展口语训练活动, 并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6. 开辟英语第二课堂

将口语训练活动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使口语训练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 举行表演短剧, 采访讲故事, 做游戏, 唱歌曲, 朗诵赛, 演讲赛等活动,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口语交际中须注意的问题

1. 循序渐进

口语教学要由浅入深, 由简到繁, 起初引导学生用简短的句型进行表达或会话, 随着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连续表达。

2. 语音语调准确

让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录音, 模仿纯正的语音语调, 教师组织教学时, 要注意语音的规范和流利性, 并教给学生一些发音方法和技巧。

上一篇:涂层工艺下一篇:中国投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