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发展

2024-10-24

产权发展(精选12篇)

产权发展 篇1

产权式酒店作为产权式地产项目与商业性酒店的结合,整合了多种资源优势,是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创新经营模式。2003年产权式酒店登陆南昌市场,树立了地产投资新概念。这朵地产奇葩给南昌带来了新鲜的投资理念、置业方式和生活方式。

一、产权式酒店简介

产权式酒店(Property Hotel)是开发商将酒店的每间客房分割成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投资者一般不在酒店居住,而是将客房委托酒店管理公司出租经营,并获取年度客房利润分红,同时获得酒店管理公司赠送的一定期限免费入住权。对于投资者来说,既可以直接获得收益,又可以到各处名胜休闲度假。

产权式酒店的特征主要是:业主一般拥有酒店40年~70年的独立产权;酒店提供各种酒店式服务,但管理费较高;酒店兼具居住度假与投资两种功能

二、南昌发展产权式酒店的市场分析

1. 产权式酒店发展的SWOT分析

(1)发展优势:南昌是一座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风光旖旎,钟灵毓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市区内外湖泊众多,是一座“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景观城市。

南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以江南名楼滕王阁和著名的八大山人书画纪念馆为代表的古色旅游;有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有以百花洲、象湖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还有以号称绿洲中的沙漠——厚田乡、都市里的候鸟——天香园为代表的特色旅游。

2006年南昌被联合国《城市发展报告》评为全球十大最有活力的城市、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美国《新闻周刊》评选世界十大动感都会,南昌成为中国惟一入选城市。2007年南昌入选央视“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2007年南昌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全国惟一的“城市候鸟之都”称号。

作为发展中的城市,南昌毗邻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南昌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和经济已经驶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国20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进入前30位。

(2)发展劣势:目前由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分时度假产品性质尚未做出明确界定,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针对产权酒店的法律法规,造成一些酒店在销售环节上存在问题和部分不法经营者的抢先进入,影响了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纠纷,业主维权缺乏法律依据,维权将很艰难。

(3)发展机遇:近几年,南昌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吸引内外资力度加大,一批具有高消费能力的白领阶层已初具规模,超前的消费业已形成。2007年南昌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大关,人均消费支出达10064元,恩格尔系数为39.9%。国际旅游学研究表明,恩格尔系数小于50%大于30%则进入旅游冲动区。而南昌早已进入旅游冲动区,市场消费潜力已经开始释放。

旅游业和房地产业展现出蓬勃的生机。,自2003年全市游客突破500万人次以来,南昌市旅游人数每年以100万人次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945.5万人次,比2005年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66.73亿元人民币,与2005相比增长20.6%,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新高。以上统计只考虑了旅游方面的数据,如果将在酒店内进行商务活动的消费进行统计,南昌酒店业有一个更大的增长空间,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兴旺发达,一大批不同品种的特色地产迅速崛起,产权式酒店业的市场环境日趋形成。南昌已不再是最初的二线水平,实际已具有和一线城市相似的特征:面向全国市场,外来资金以消费和中长期投资为主,本地消费能力较强,房价出现较高涨幅,如南昌首家产权式酒店每平方米价格便达到6600元。

近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抑制投资性需求,平抑住宅价格的持续上涨。然而产权式酒店属于商业项目,而非住宅产品,它与平时接触的酒店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新政对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住宅市场影响很大,但与产权式酒店并无直接关联,这样会使一部分投资需求从住宅中分流出来,投入到产权式酒店中来获取收益。

根据南昌市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第七届城运会2011年将在南昌举行,这必将极大地促进南昌商贸旅游的发展,也给南昌的酒店业带来严峻的考验。而快速发展的新型酒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压力,南昌产权式酒店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4)挑战:近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抑制过度投资、打击投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于那些通过银行按揭投资产权式酒店的人来讲,就意味着加大了投资成本。另外,下一步是否会对此类物业出台有关政策或调控措施,不得而知,这种政策的不可预期性极易影响产权式酒店的投资热情和资本的流入。

投其他投资产品市场变化也会对产权式酒店投资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从2005年底持续到现在的牛市行情、央行2007年连续六次上调存贷款利率,以及其他投资渠道的日益健全,都会分流产权式酒店的投资人群,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2. 发展产权式酒店的现实意义

首先,产权式酒店兼具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双重属性,为发展南昌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开辟了新模式。南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旅游配套产品迅速跟进。产权式酒店的发展将有利于完善南昌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南昌房地产业迫切需要从单一开发模式走向多元开发模式。目前,南昌的房地产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商品房开发模式。而产权式酒店把投资与消费相结合,业主既是投资者,也是消费者。这种“多元化”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将为南昌房地产业走出单一开发模式积累宝贵的经营。

其次,产权式酒店创新的多赢投资模式,为启动南昌民间投资、形成长效投融资机制提供了新理念。产权式酒店把酒店宏大复杂的管理与巨额集中的投资分解为单体的组合,以其诱人的“多赢”利益为众多投资者所青睐。据WTO国际旅游组织统计,全球产权式酒店或酒店以年均15.8%的速度递增,早在1995年全球81个国家4000个旅游目的地就有35万个家庭投资产权式酒店或酒店。在我国,先行一步的发达省市,出现了投资产权式酒店的热潮,如浙江临安钱王大酒店94间产权房刚开盘就一售而空,北京金色假日酒店开盘一个月,400套客房被抢购一半,南昌的首家产权式酒店——国恩宾馆开盘初期便销售了二百余套客房。

三、南昌产权式酒店的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 发展现状

自2003年南昌首家四星级产权式酒店国恩宾馆建成以来,目前已出现了十余家规模、等级、经营模式各异的产权式酒店。特别是2005年海航酒店品牌成功登陆南昌,推出南昌海航白金汇酒店,这是南昌首家五星级产权式酒店,在南昌造成了轰动效应。

在南昌市民对产权式酒店的认知度的调查中,受访者中36%的人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有产权式酒店这样一种投资产品存在,完全不知道产权式酒店的仅占64%;产权式酒店投资模式在南昌的普及度并不高。

2. 产权式酒店出现的问题

(1)目前,产权式酒店最大的投资风险主要是开发商的诚信问题。作为一项新兴事物,产权式酒店在南昌还属于幼年期,其中必然潜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要想将优势转化为自己的获益,投资者还需要谨慎考虑开发方诚信与否。产权式酒店的开发商在出售酒店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收回成本,如果开发商恶意欺诈或是经营公司在酒店营业中经营不善导致酒店经营成本较高。一旦产生经营风险,投资者投资回报就没有任何保障,更会影响到其他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曾经在南昌轰动一时的国恩宾馆的开发商新洪房产陷入了一起案件中,致使正在装修的国恩宾馆被迫暂停施工。长达一年多的停工让新洪房产元气大伤,造成1000多万元损失,并且业主与业主约定的交房日期,也无法兑现,导致业主蒙受经济损失。

(2)产权式酒店投资回报率极易受到市场风险的影响。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并不是投资人所能控制的,而是取决于酒店将来的经营状况。不少产权式酒店的经营者向投资者承诺的10%至30%的投资回报率很有可能是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兑现。尤其是一些酒店向投资者推销时,经营利润的计算往往是按80%至100%的入住率乐观估计的,若达不到这个入住率,经营效率就实现不了,一旦出现经营亏损,利润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是无利润可分,投资者便有可能被“套牢”。

(3)目前缺乏对业主的个人所有权和委托经营权,开发商以及经营者之间法律条款的约束。当产权式酒店房产个人所有权中的处置权与管理公司经营权发生冲突时,在没有相应条例规范或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冲突不仅会影响该物业的日常经营,同时也会影响整个酒店的长远发展,最终导致业主与酒店的利益受损。

(4)产权式酒店的市场目前依然缺乏良好的秩序。个别产权酒店发展商容易盲目冒进,项目仓促上马,产权式酒店客房销售完成后,后期配套服务往往跟不上。例如:产权酒店延伸服务如航空、餐饮、休闲娱乐等是否到位,客房大部分时间的维护、出租、管理能否跟上等问题,开发商和经营上不易给出准确的答复。

四、对策分析

1. 企业、媒体等应正确宣传产权式酒店的理念。

产权式酒店作为新生事物在南昌出现,有一个被消费者和投资者所认识,接受、发展、完善的发展过程。通过宣传,消费者了解这一产品的性质、内容,意识到它的存在并关注它的发展,从而引导消费,培育市场。

2. 政府应当有效鼓励、规范和促进产权式酒店的发展。

产权式酒店模式的引入,对政府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政府在发展中,既要能够站在发展的角度鼓励、支持、扶助其发展,鼓励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大胆尝试,积极引入国内外分时度假公司,培育市场消费主体,出台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又要站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有提前介入的意识,通过规范市场的制度和秩序,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强化信誉避免金融欺诈,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和安全感,使产权式酒店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

3. 产权式酒店的成功不在于是将酒店卖完了事,而是后期经营业绩的可持续发展。

酒店可通过加入分时度假交换体系,联合酒店网络,来增强产权式酒店的连锁优势。开发商应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的经营获利能力,同时增强企业运作的透明度,为投资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保障,增强其投资的信心。开发商还可运用自身和社会各种资源优势,为消费者提供额外的利益和优惠。

4. 产权式酒店的发展需要本土化改良。

若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产权式酒店就要适应南昌市场的消费特征,满足当地的消费需求,进行本土化的改良。例如,酒店可以考虑将产权的期限缩短或增加提供较短的产权年限,如30年、20年、10年、5年和3年。酒店可根据消费水平适当降低销售价格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从南昌目前的实力看,尚未完全达到产权式酒店增长极的要求,但这个市场环境正在形成。随着南昌外向性经济的扩展,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正在迅速流向南昌,产权式酒店在南昌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袁军:产权式酒店投资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04)

[2]费真群,杨勇.浅析产权式酒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7)

[3]魏莉:促进我国产权式酒店发展[J].商业时代,2005,(12).

[4]王慧万光玲.我国旅游度假区产权式酒店发展条件与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5]詹芬萍:产权式酒店——中国酒店业拓展的新领域[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1)

产权发展 篇2

知识产权的定义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最近几年才变得常见。

知识产权包括哪些权利,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再如何分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涉及现在各国法律和国际公约的规定。《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967年)第2条第8项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下列有关的产权:文学、艺术和科学著作或作品;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唱片或录音片或广播;人类经过努力在各个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志和商号名称及标识;以及所有其他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中的智能活动产生的产权。

根据这种规定,可以将知识产权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保护人在文化、产业各方面的智力创作活动为内容的,包括著作权和发明权;第二类是以保护产业活动中的识别标志为内容的,包括商标权、商号权等。前一类又可分为以保护和促进精神文化为主的著作权与以保护和促进物质文化为主的专利权。

但是在实际上,在上述公约之前,1883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已经有了关于“工业产权”的规定,说:工业产权保护的对象有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产地标志或原产地名称和制止不正当竞争。所以一般又把知识产权分为著作权与工业产权两大类,在工业产权之下又分专利权、商标权、商号权等。这种分法也有道理。工业产权是涉及“产业”的,著作权则否。

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智能产物应受法律保护的日益增多,知识产权的范围也逐渐扩大。例如受保护对象又增加了版面设计、计算机软件、专有技术、集成电路等等,而且还在增加。所以知识产权现在是一个尚在扩大中的、一类权利的总称。

关于知识产权,有不少问题有待研究。

1893年,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成立的国际局与据《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成立的国际局联合起来,组成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局。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74年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它的宗旨是通过国际合作与其

他国际组织进行协作,以促进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保证各知识产权同盟间的行政合作。中国已在1980年3月3日参加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同年6月3日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规定了6种知识产权类型,即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现权、发明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并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民法保护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也在第七节,以八条的篇幅,确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有关内容,从而确定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制度。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发明奖励条例》等单行法和行政法规也都对相关的知识产权作了规定。

1994年6月16日《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发表:

白皮书分三部分:

一、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二、中国具有高水平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

三、中国具有完备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体系。

白皮书说,中国政府恪守保护知识产权有关国际公约及双边协定的真诚立场和充分承担国际义务的能力,得到了国际舆论广泛的赞誉和支持,白皮书在结束语指出,世界上总有某些人视而不见中国的发展变化,不顾基本的事实,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妄加评论。对此论调,无需争辩,事实是最好的回答。

主要知识产权法

  1980 年 3 月 3 日,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递交加入书,6 月3 日生效,中国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

1982 年8 月23 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3 年3 月1 日施行,1993 年2 月22 日第一次修订,1993 年7 月1 日施行,2001 年10 月27 日第二次修订,2001 年12 月1 日施行 2002 年 8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公布,2002 年9 月15 日施行。

1984 年3 月12 日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1985 年4 月 1 日施行,1992 年9 月4 日第一次修订,1993 年1 月1 日施行,2000 年 8 月25 日第二次修订,2001 年 7 月 1 日施行。2008年12月27日第三次修正,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2001 年 6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公布,2002 年9 月15 日施行。

1985 年3 月19 日,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

1989 年10 月4 日,加入《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 

近年来的知识产权法有:  2002 年2 月4 日,《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公布,2002 年4 月1 日施行。  2004 年12 月28 日,《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公布,2005 年3 月1 日施行。2005 年4 月30 日,《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公布,2005 年5 月30 日施行。

知识产权制度的五大阶段

知识产权制度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各类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商标和版权的立法时间最早。其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13世纪至14世纪)这一阶段出现了由封建王室赐予工匠或商人的类似于专利的垄断特权,它为后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初创和普遍建立阶段(15世纪至19世纪末)在这个阶段,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版权法和商标法相继诞生,如威尼斯共和国的《专利法》(1474年)、英国的《垄断法》(1623年)、英国的《版权法》(1710年)、法国的《商标法》(1857年)等。19世纪末绝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主要指专利制度、商标制度、版权制度)。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知识产权制度在这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不断修订变得更加完善、科学,尤其是随着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如1883年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的《伯尔尼公约》)的建立,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呈现从“各自为政”、“ 各行其是”到逐步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在此背景下,各国又签订了数量更多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其数量达数十个之多),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对象逐步增多,知识产权的种类也有所增加。至197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成立时,各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横向发展: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外的更多国家得到实行。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都制定了自己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大已经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也都实行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也开始制定知识产权立法,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制度国家的行列。当然,在许多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前苏联和大多数东欧国家实行发明人证书制度和专利制度混合的发明保护制度(即所谓的“双轨制”),规定取得发明人证书后,发明权归国家所有,发明人只取得一定奖励,不能拒绝国家批准的其他人使用该发明。又如部分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实行“ 输入专利”(Patent of Impor tation)和“确认专利”(Patent of Confirmation)等制度,由于这类专利是在外国(原宗主国)有效专利的基础上授予的,本国专利局一经登记即可确认并获得。这种专利制度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实际上并没有建立本国完全独立的专利制度。

4.知识产权制度与贸易挂钩的阶段(20世纪末至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商品知识、技术含量增加,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取得和保持市场优势地位,开始重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些国家不仅注意提高本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设法利用国内立法以及签订或修改国际公约和条约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这一阶段最引人注目的发展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订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起为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体系内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TRIPS的诞生,不但进一步扩大了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范围,而且还提出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必须达到的最低保护要求,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使得原来差异较大的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统一到了同一个最低保护标准上,它对今后世界知识产权制度乃至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知识产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知识产权制度发源于欧洲,专利法最先问世,英国1623年的《垄断法规》(The Statute of Monopolies)是近代专利保护制度的起点。继英国之后,美国于1790年、法国于1791 年、荷兰于1817年、德国于1877年、日本于1885年先后颁布了本国的专利法。虽然1618年的英国首先处理了商标侵权纠纷,但最早的商标成文法应当被认为是法国1809年的《备案商标保护法令》。1875年法国又颁布了确立全面注册商标护制度的商标权法。以后,英国于1862年、美国于1870年、德国于1874年先后颁布了注册商标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版权法当推英国于1710年颁布的《保护已印刷成册之图书法》,被称为《安娜女王法》。法国在18世纪末颁布了《表演权法》和《作者权法》,使与出版印刷更为密切相联的的专有权逐步成为对作者专有权的保护。以后的大陆法系国家,也都沿用法国作者权法的概念和思路。日本在 1875年和1887年先后颁布了两个《版权条例》,于1898年颁布过《版权法》。1899年日本参加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当年在过去版权立法的基础上颁布了《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的概念来源于 19世纪50年代的法国,而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说为1890年美国的《谢尔曼法》,一说为1896年德国制定的《不正当竞争防止法》。但美国是最早产生现代意义上竞争法的国家,其立法包括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两个方面,除大量判例外,还有《谢尔曼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克莱顿法》和《鲁宾逊-帕特曼法》。英国现代竞争立法相对较晚,但以案例法著称的英国反不正当竞争的规范可以追溯到15世纪,较全面地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完成20世纪的中叶,较有代表性的法律有《限制性贸易管理法》、《转售价格法》、《公平交易法》等。1905年德国对《不正当竞争防止法》重新进行了制定,并多次进行了修改。1957年又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使德国的反不正当竞

争法体系更加完善,为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日本步德国的后尘,又在二战后受美国的影响,其反不正当竞争立法主要有1933年的《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该法以后经过多次修改,1993年曾作了较全面的修改。在此法中具体界定了12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除法力度,除高额罚款外,还有刑事制裁。

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条约的制定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这些国际公约本身就又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设立和扩展开来。几部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订立及其不断修改、发展史代表了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和历史。当今世界,对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重视程度几乎已经超过了对知识产权内国法的重视,如果内国法不适合国际公约对知识产权的最低保护标准,还要不断修改内国法。几个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几乎把全球的国家和特殊经济区动员起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越来越趋于国际化了。因此,把握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就如同掌握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标准和发展的趋向。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不能不将几个主要的相关国际公约作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真正界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并称得上完整意义上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的,当属《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它们覆盖了工业产权和版权等广范的知识产权范围。除此之外,一个世纪以来,在工业产权领域共有15 个国际公约,主要有《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专利合作条约》等。在版权领域共有10个公约,主要有《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著作者与广播组织公约》等。此外还有《科学发现的国际登记条约》、《保护奥林匹克会徽条约》和《集成电路知识产权条约》。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领域,还有一些地区性公约起着独特的作用,如《专利申请形式要求欧洲公约》、《欧洲专利权授予公约》等。在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的推动下,知识产权国际公约不断发展变化,保护范围越来越广,保护水平越来越高,保护标准及违反公约的争端处理机制越来越具体、有效。我国正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成为对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最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和执法机制以及知识产权事业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是在逐步承诺履行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过程中成熟和完善起来的。甚至回溯到晚清时期的知识产权制度,也不无国际商贸和保护“夷人权利”的烙印。

关于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和发展有几种说法,突出代表是“二十年说”和“百年左右说”两种。“二十年说”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制定

和我国政府奉行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建立行政和司法保护两种机制的事实出发,认为现代的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于二十年间,“二十年前,中国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百年左右说”主要从鸦片战争以来我国陆续出现近代工业,并与他国有了较多的接触,于1882年清光绪皇帝批准我国第一件“专利”和第一套专利“法规”起,直到国民政府颁布的专利等“法规”,以及知识产权法律在海峡两岸间的发展,“仅是百年左右的历史而已”。应当说,我国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间建立起来的,这是包括国际知识产权界在内的有目共睹的事实。但说到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沿革、研究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源,不能不追溯到我国近现代史的百年左右的史册,甚至要研究常被人们忌讳提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在台湾政权知识产权制度。知史可鉴今,今天改革开放和即将进入世贸组织的知识产权的设立,或许可以从我国晚清知识产权保护是从对洋人商标权保护起始中找到一丝丝的轨迹。

反观中国专利发展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公元857-841年的西周厉王时代就有“谋欲专利之事”,《国语》有“匹夫专利,尤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的记载。1859年太平天国时期的领导者提出了专利制度的建议,甚至提出发明专利与小发明之分,保护期不同,“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但我国专利保护落实于专利法规之涵义却仅是百年左右的历史而已,加上民国以来国间动荡分裂,使两岸中国人的专利制度相较于美、法、西班牙先后颁布专利法等,起跑较晚且实施中断,这或许就是“四大发明”起源于中国但却未在中国继续发展的主因。我国第一部专利法的雏形应为清“戊戌变法”中光绪皇帝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后被废除,“惟专利制度仍在各省扎根”。民国第一部专利法的雏形为1911年12月12日由工商部颁布的《奖励工艺品暂行章程》,该章程已揭示了“先申请原则”、“权利转让”、“法律责任”等重要理念。1932年颁布的《奖励工业技术暂行条例》以及其实施细则、《奖励工业技术审查委员会规则》等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也为现行国民党政府专利法框架的基础。1944年5月4日国民党政府经“立法院”第四届第206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称为“专利法”的法律。以后虽经多次修改,但都改动不大,唯台湾当局于1994年为配合其产业发展及重返世界贸易组织作了大幅度的修改。

在北宋时期,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就使用了“白兔儿商标”,但谈到商标制度则也晚于西方国家,至晚清时,注册商标的保护始至对外国商标的保护,清政府的第一部商标法是英人於1904年起草的。而在此时我国台湾却被日本占领,实施了50年的日本商标法。1923年北京政府颁布了44条的商标法,同年又颁布37条的实施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付诸实施的商标法。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商标法几经修改,除1930年重新颁布商标法外,并无大的改进,直至蒋介石集团迁往台湾。以后为因应台湾岛内工商业的发展,近年来又为“入世”,在有关商标专用权、注册、争议、侵权刑事责任与罚则等方面多有改动

知识产权的历史沿革

随着科学技术和产业革命的进步,对知识产品的占有、使用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收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技术的转移、公开势必会使原先的发明创造者丧失竞争优势,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以确保既能维持新技术发明人的技术优势,又能满足社会对该技术的需要,防止技术垄断。于是,知识产权制度中的专利制度率先应运而生。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是专利制度产生的催化剂。以后,在西方国家又产生了著作权制度和商标权制度。迄今为止,经过数百年的洗礼,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保护智力成果和工商业信誉的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中的“Property”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1980年《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为“财产权,财产”。严格地讲,这个术语用来指财产所有权,法律规范规定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情形便是如此。在作为财产所有权的意义上,财产所有权既可以存在于有形财产中,也可以存在于无形财产中。从古罗马法财产限于有形物到无形财产概念的出现,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财产、财产权认识水平的提高,也为包容知识产权奠定了思想基础。

从总体上讲,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产形态,是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使知识产品创造人对其知识产品的权利意识增强,而且为知识产品的市场流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科学技术的发展则为知识产品的利用及价值实现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在法律中作为一种财产权出现的。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通过知识产权立法保护知识产权。这堪称知识产权制度上的又一次飞跃。从19世纪末开始,有关知识产权的国际多边公约、地区公约或双边协定纷纷出台,其中1883年签订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签订的伯尔尼公约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保护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知识产权保护从此呈现国际化的特点,而且知识产权保护和协调的国际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扩大,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知识产权保护从19世纪末进入国际保护阶段,这次飞跃一直延续至今,它使具有严格地域性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一定途径获得他国保护而具有国际性。可以说,现代知识产权保护就是以成立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组织和缔结大量国际知识产权公约为特点的。

资源省区产权市场的发展探讨 篇3

关键词:新疆产权市场发展探讨

1 充分发挥产权交易优化资源配置作用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资源地区,天赋资源十分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依靠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和其他经济战略,推动地方经济实现着跨越式发展。新疆产权交易市场作为地区的权益资本市场,围绕优化资源配置功能,搭建以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为主,拓展财政资产交易、技术产权与债权市场平台,创新交易品种和手段,扩大包括为企业融资的服务范围,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1 新疆产权交易所按照规范发展的要求,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运用产权有序流动,促进企业以改制和兼并重组方式,调整了产业结构,使一大批强势企业获得优势资源,成为行业龙头。

1.2 利用产交所网络信息发布优势,挂牌新疆工业招商引资项目,以物权、股权和其他专利权转让方式,引入区外、国外投资,促进资源的开发与转换。

1.3 发挥产权市场的国有资产有序流动功能,遵循市场调节机制,激活国有资产,着力推动国有资产布局的战略调整,优化国资机构,发现国资在转让中的市场价值。新疆产权交易所近5年来,在自治区国资委和兵团国资委的指导和监督下,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严重,开展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包括股权转让、改制转让、闲置设备转让、煤矿转让、房地产转让等共97宗。由于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广泛征集受让者,又灵活地、有针对性地采用了竞价、拍卖、协议和电子竞价的多种交易方式,比较充分地发挥了产权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在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中,成交价比评估价普遍增值。据统计,国资股权转让33宗,交易额5.37亿元,增值率为12.98%;国有土地房屋转让23宗,交易额8300多万元,增值率为19.8%;国有煤矿转让5宗,交易额1.23亿元,增值率为33.05%;最高一宗增值16.6倍。

1.4 构建企业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进入产权市场后的资金短缺问题,促进产权交易。①重点解决企业重组并购的资金不足问题。②对托管的企业股权开展股权质押融资业务。

1.5 开辟债权市场,创办债权交易业务,加速资源地区资金周转。新疆在以资源转换促经济发展中,债权债务问题十分突出:划归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历史性金融不良资产约100亿元,有待回收的后继性金融不良资产约300亿元;大中型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量更大,收回更加困难。新疆产权交易所开创了债权交易市场,主要抓了两项业务:①承接华融、东方、长城三个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包40.5亿元,用召开债权投资项目推介会与广泛寻找投资者的方式,处置不良金融资产达4.1亿元;②受托5家大中型企业历史应收账款4600多万元,采用会员制和重点直接方式清收,在2005年半年中共清收178万元,盘活了企业长期沉淀的应收权益。

1.6 建立新疆排放权交易所,承担全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与结算业务。新疆每年都大面积造防护林,同时又完成许多节能减排指标,是排放权的供应地区。开展排放权交易促进地区排放权资源的开发,又可为地区创造可观收入。

2 拓展产权市场促进对外经济合作的功能

新疆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边境省区,已成为我国由中亚各国进口能源和紧缺矿产资源国际大通道的重要门户。新疆企业近几年投资中亚正在升温。截止目前,新疆已有38家企业与周边8个国家有合作项目,境外投资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食品工业和服务业。投资企业不仅在当地站稳了脚跟,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世界关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已探明石油储量达120亿吨。但油层较深,本国开发能力弱,需要借助国外。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疆吐哈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先后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设立机构,注册公司、收集信息。1998年在取得外贸权、外经权和自理报关权后参与钻井、修井工程。从2000年至今,“吐哈”的境外队伍达到20多支,境外工程服务收入达4300多万美元。

尽管新疆企业向中亚的投资比过去有了较快的进展,但由于缺乏一个核心要素市场,难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使双方合作能在一个具有信息广泛快捷、资料详实可靠、产权流动规范有序的平台上进行。现在,拓展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从而把新疆与中亚的经济技术合作推上一个新的阶段。

2.1 利用“乌鲁木齐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展台,推介新疆及内地的产权出让项目与寻找投资合作伙伴的受让项目,使中亚与独联体国家的客户借此了解新疆产权交易所的各项功能,并开展一些现场交易或传递各种挂牌信息。

2.2 与中亚和独联体各国的商务参赞、商会、行业协会联系,建立协作关系,由他们将本国的资本与技术合作项目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文件上传)传至新疆产权交易所,由产交所制作成产权交易品种,挂牌上网,在引来转让与受让两方的客户后,由交易所组织交易。

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疆想向中亚投资的企业很快得到大量可靠的投资项目信息,以降低寻找项目与洽谈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新疆地区开发资源的项目招来大批外国的投资商。

3 加快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

从新疆的实际情况看,加快产权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需要作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3.1 搭建地方非上市企业股权登记托管与流转平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推动产权市场向综合性资本市场转变。

随着地区国企改革的深入、整体和大规模的国企改制已接近尾声,能进入产权交易市场的国有产权在数量上将呈下降周期。因此,在积极拓展非国有资产交易、吸引各类资产进场交易的同时,产权交易机构必须搭建非上市企业股权登记托管与流转平台,扩大股权融资规模,推动传统的产权流转平台向综合化的资本流转平台转变。这不仅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更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需要。

一是,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与商业银行合作,继续开展经常性股权质押融资业务。

二是,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探索依法设立私募基金的方式,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为托管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三是,发挥综合性资本市场功能,构建风险资本的进入和退出通道,促进高新技术与风险资本的结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3.2 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构,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用好国家关照新疆的各项优惠政策,协助企业整合资源,培育上市后备公司。

目前,新疆在国内上市公司32家,境外上市公司2家。由于企业资产规模过小,上市融资的数额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培育有一定规模的上市后备公司。2008年自治区建立了“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重点在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矿产开发、装备制造、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其服务业等方面,筛选、培育一批竞争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纳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在企业改制重组、资源配置和项目核准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形成企业上市的绿色通道。在这样良好的条件下,利用产权交易所的股权托管平台和人力资源优势,建立自治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构,将已进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企业的股权托管在新疆股权托管中心,由上市企业培育机构负责对将要上市的企业进行演练,按主板、创业板的上市要求解决不符合上市规定的各种问题,发挥市场提升机制作用,创出“模拟上市型企业”,扶持优秀企业上市。

广州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探讨 篇4

1 大力培育产权市场交易主体

发展广州产权交易市场必定要着重培养出一批经营良好、规范运作的投融资主体以及连接两者的中介机构。

1.1 筹资主体的培育是活跃广州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

1.1.1 政府应推动更多的国有企业进行产权交易

政府应依托产权市场交易平台, 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 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活跃产权交易市场, 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国企改革之初, 大量的国企改制和产权交易采取行政手段, 同时缺乏有效的制度和监管机制, 国企产权转让大多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进行, 由于企业经营者出于利己的动机, 往往会压低国有资产报价, 再加上地方政府的附和, 设置一些交易壁垒, 使得国有资产的价格被严重低估, 严重降低国企改制的效率, 并且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发展广州产权市场, 应充分发挥广州乃至华南地区国有资产存量巨大的优势, 政府应该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确定产权交易机构的权威地位, 把更多闲置的、国有企业应该退出的行业等的存量资产进行产权界定, 对其产权价值进行合理估值, 以增加能够在产权交易市场上交易的国有企业资产的数量, 提升产权交易市场的活跃程度。

1.1.2 加快中小企业改制步伐, 培育中小型优质企业主体

广州及周边地区拥有数目众多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产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资本流运转盘不够顺畅。因此, 应该建立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和投融资服务平台, 把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和投融资服务作为产权交易市场的一个功能定位。首先, 要大力宣传产权交易市场的功能, 让中小企业切实体会到给其带来的好处;其次, 进一步规范拟上市企业和中小企业改制行为, 清晰股权结构, 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财务结构, 使得产权交易市场上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进行产权交易, 扩大能进行产权交易的中小企业“资产池”, 为今后的产权交易做准备;最后, 通过产权交易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相关专业服务, 使其达到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条件, 从而为中小企业板源源不断地输送管理规范、成长性强的优质企业。

1.2 投资主体的培育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2.1 大力培育和发展私募股权等投资机构

大力发展私募股权等投资机构, 活跃产权交易市场, 实现产权市场和私募股权资本合作的双赢局面。一是产权交易市场能为私募资本提供有效的项目信息, 提高私募资本投资效率。二是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公开挂牌转让项目形成有效竞价, 能够为私募资本的退出提供有效渠道, 实现私募资本的增值;同时, 私募股权等机构投资力量的发展也为产权市场提供了发展机遇, 利用投资机构丰富的投资经验、成熟的管理团队和管理经验, 为企业提供前瞻性战略性指导, 培育优质交易对象。

1.2.2 银行加大对产权交易市场的支持力度

银行应善于应用产权交易市场平台, 积极发展并购贷款、债务重组等业务, 银行利用产权交易市场这个平台, 积极开拓企业并购贷款这一领域可以探寻新的赢利模式的同时, 活跃了产权交易市场交投气氛, 进而加快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1.2.3 大力发展产权经纪公司等产权交易中介机构

大力培育产权交易中介机构, 提高产权交易市场效率。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着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投资方专业水平有限等问题, 提高了产权交易成本, 严重制约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通过利用产权经济商等中介服务机构可以帮助顾客物色“目标公司”, 资产评估, 预测经营前景, 代理进行价格的磋商, 确定交易方式以及控制法律风险等, 能很好解决这类问题。由产权交易各主体委托具有专业资格的经纪商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能够加快产权流速, 节约交易费用, 提高交易成功率。

1.2.4 推动产权市场证券化交易,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目前, 广州产权交易所主要以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或转让为主, 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仅限于两个企业之间的产权让渡。因此, 开展产权市场证券化交易,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能有效推动产权市场发展。

2 创新产权交易市场客体开发

2.1 不断开发新型产权交易产品, 丰富产权市场发展内涵

产权市场交易客体, 可以理解为产权市场交易方进行交易所依靠的载体, 这些载体可能包括各种业务或者是交易模式。承前所述, 要发展好产权交易市场, 仅有好的投资、融资主体可能还不够, 还要求创新出一些能满足产权市场交易方不同需求的业务种类及交易模式。如果单纯以国有整体资产或部分产权交易为主, 这种单一的交易品种的状况将会严重制约产权市场的发展。当前, 充分利用产权市场平台功能, 加快开展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登记、托管、质押、置换等业务, 是增加交易品种、增强市场交易量的有效途径, 并积极探索和开发具有权益指标的其他交易新品种, 使产权市场具有较长的生存周期, 如企业股权质押融资业务等。

2.2 积极探索产权市场交易模式, 创新产权市场发展路径

积极探索适合广州区域发展特色的交易模式来推进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目前, 广州产权交易所为国内外广大投资者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各类产权交易, 并为投资者提供企业收购兼并、资产重组、托管经营、投资融资、资产评估、破产清算、资本运营等咨询策划和鉴证服务。在国内同行中首创了“企业脱钩—所有权托管, 企业重组整治—转制出售”的交易模式, 六年间先后托管了各种所有制企业260多户, 使得大部分企业财务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 企业转制速度加快, 不少企业起死回生。已有90%的企业成功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转让、改制、关闭撤销。可以看出目前广州产权交易所在业务种类和交易模式的创新上都做了一定的工作来促进广州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总之, 创新交易产品和服务内容及交易模式, 才能更好地为企业融资服务、为企业改制服务, 为股份公司提供登记托管服务, 促进股份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发挥产权交易市场整体的系统功能并促进产权交易市场自身的发展。

3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

前文对产权交易市场中的主体 (投资者、融资者、中介服务结构) 、客体 (各种交易品种、交易模式) 在产权交易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做了相应论述。同样, 产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的设计也相当重要, 只有在一个相对完备的运行机制下, 交易的主体客体才能够得以正常发挥其功能。本文拟构建一个产权交易市场运行机制如下。

3.1 完善产权交易法律法规, 健全部门协同配合机制

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机制。明确产权交易利益相关者权利与义务, 规范产权交易市场其运作模式, 加强产权交易市场监管力度, 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国有企业资产交易需要政府多个部门如国资监管、土地监管、税务等协调配合, 以加强各环节配合和联系, 提升市场运作效率。因此, 各政府部门应抓紧制定相应保障措施促进产权市场发展。

3.2 创新产权交易经纪商等中介结构服务机制

由于产权交易经纪商起到了连接投资者和资本需求者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因而着力培育产权交易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 成为产权市场发展重心。这些产权交易中介机构利用其专业优势及客户资源, 为产权交易所提供合适的交易对象, 从而避免了由于信息不对称给交易双方带来的影响, 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3.3 规范会员制组织形式, 适时引入做市商制度

通过建立会员制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其在活跃产权交易、跨区交易之间的巨大作用, 对产业交易市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国有产权转让要有很高规范要求, 必须制定严格的规则流程;目前, 广州产权交易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 对于引入做市商制度方面在法律法规、交易机制等上面的准备还不够, 西方投资银行为主体的做市商制度, 为交易方提供报价, 设计很复杂的并购结构等业务。还要求这些机构有大量资本的投入以及较高的专业服务水准。所以, 至少对于目前来说, 引进做市商制度还有待考虑。

摘要:本文立足于广州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实际, 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产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先进经验, 就如何培育产权交易市场主体、创新开发市场交易客体、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期对广州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产权交易市场,企业并购,重组

参考文献

[1]文宗瑜.关于产权市场与证券市场统一问题的探讨[J].财经研究, 1997 (11) .

[2]卢栎仁.并购贷款, 产权市场大有作为[J].产权导刊, 2009 (3) .

[3]孙汝祥.产权市场打造PE发展新空间[J].上海国资, 2008 (1) .

[4]黄崧.产权市场是私募资本进出的有效渠道[J].产权导刊, 2008 (2) .

产权发展 篇5

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共同组成了上海产权交易的有形市场。虽然这个有形产权交易市场形成较晚,但无论从交易规模还是活跃程度上,都居全国首位。2002年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成交额都在千亿元以上,即使在统计方法调整后(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和上海产权交易所对成交金额实行双向统计,即实际成交额乘以2),也仍数十倍于其它地区的产权交易额。各地纷纷效仿上海产权市场的经营模式和运作机制,但结果多是门庭冷落,交易清淡。从产权交易机构的微观运作模式看,各地交易所在性质和交易机制上基本大同小异,作为解释这种现象的决定因素实在牵强。地区经济、科技和产业基础,以及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固然能够解释部分原因,但是否是解释像北京和深圳这样经济发达、金融市场也相对发达的城市没有取得同样效果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禀赋外,上海发展产权市场的经验到底是什么?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文主要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对以上问题给出答案。 一、发展历程: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产权市场的.发展相互促进

纵观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它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性进展。从1994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成立算起,产权交易市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6年。上海城乡产权交易所一诞生便处在矛盾中:一方面,上海正处于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交易机构为盘活国有资产、规范国有企业购并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服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四川乐山出现了所谓的“箩筐交易市场”(即当地产权交易所绕开证券监管机构,将未上市的国有企业产权拆细,公开交易这些企业的股票),国务院明令禁止新设产权交易机构。因此,尽管上海有推进和规范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的需要,但仍只能进行农村集体资产的交易。

直至1995年7月,原国有资产管理局草拟了国有企业产权转让办法,上海市委才能放手把产权市场作为促进国企改革的一个环节。1996年3月,在城乡产权交易所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产权交易所,标志着上海产权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1996~1999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建立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管体系,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主要目标,以国有企业间的产权交易为主要特征,以政府行政撮合为主要交易手段。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政府出台了近10部有关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政府规章,其中有9部是在1999年前制定的(产权交易法律事务,张海龙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些规定是:《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上海市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产权交易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产权交易过程中产权变动和工商变更工作的通知》、《上海市产权交易规则》、《上海市产权经济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破产企业产权交易实行规则》、《上海市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上海市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办法》)。内容涉及产权交易规则、产权经纪机构资格认定等,不仅为上海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创造了较为完备的法制环境,更为以后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此期间,产权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上海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额从1996年的近40亿元猛增到1999年的270多亿元。

第三阶段:1999年至今。这是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的转型阶段,随着政策重点转向鼓励并购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权交易机构的功能、成交机制和交易主体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功能上,从最初的主要服务于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转变为促进各种所有制的产权交易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实证分析 篇6

【关键词】 产权 产权交易 资本市场 市场结构 交易方式

我国的产权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型的特定制度环境下,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的需要,在各地地方政府组织下形成的一种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安排。从1988年5月武汉成立第一家企业产权交易——武汉市企业兼并市场事务所市场至今,我国的产权市场已经在实践中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产权市场从最初作为国有企业资产股份制改造的一种尝试,发展到如今为股权交易、技术产权交易、国有金融资产交易、土地使用权交易、矿产经营权交易、私募基金交易等多品种、多形式的交易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产权市场的资本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程度大幅提升,其资本市场的属性日趋明显。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产权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一、我国产权市场交易总量分析

市场交易总量反映了市场的发展程度,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二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跌宕起伏,但总体上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2003年,产权交易市场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呈现出一片繁荣,交易总额不断上升,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中国产权市场年鉴2008,中国产权市场发展研究网。)

第一,最近五年来,成交金额从2003年的939.9亿元增长为2007年3512.88亿元,翻了约四倍。从增长速度来看,在产权市场恢复发展的前三年里,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的成交金额同比增长了103.62%,但最近两年里速度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10%的增长速度。第二,从平均每宗交易的成交金额来看,产权交易的交易规模成逐年扩大的趋势。2007年单宗交易平均成交金额为9.82万元,是2003年的两倍多。出现上述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对于产权交易的需求巨大增长,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提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进场交易。强烈的刺激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也纷纷颁布了鼓励本地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也使得产权交易市场提升到了空前未有的地位。到各地产权交易市场挂牌出售资产(股权)、企业数量成倍增长,因而2004年产权交易成交金额成倍增长,增长速度高达103.62%。2006年和2007年产权市场发展速度相对平稳。

二、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有两百多家规模不等的产权交易机构。从产权市场份额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区产权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以2007年为例,我国产权交易列前五名的产权交易机构分别是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广州产权交易所以及天津产权交易中心。这五家交易机构在2007年的总成交金额占到了全国总量的74.99%,前十名的交易所成交量占全国总额的84.87%,见表2。剩下的两百多家产权交易机构仅仅构成了15.13%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产权市场年鉴200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地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程度和产权交易机构运作状况差异巨大。首先,产权市场存在着“东强西弱”的格局。2007年东部地区集中了全部产权交易成交金额的73.3%,中部地区只占了20.4%,而广大西部地区的产权成交金额才占到总额的6.3%[4]。产权交易地域集中程度相当高,这种集中性一方面来自于中心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优势,同时也反映出成熟产权交易市场的运作经验在增强,信息聚集和辐射力不断扩大,规模优势不断增强。而广大西部地区的产权市场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历年累计交易额排前的产权交易机构均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市场发展相对较快,成熟度较高。我国产权交易市场从开始建立起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产权交易机构的设立没有一个统一的或可以参考的标准。有些地方不顾自身条件的不足,不考虑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盲目的设立机构。这就形成了许多地区产权市场“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 不能形成有效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在调查的77家产权交易机构中,2007年成交金额达到100亿元的机构有6家,平均成交量为427.04亿元,成交金额在10-100亿元的机构有24家,平均成交金额为24.96亿元,1-10亿元的机构33家,平均成交金额只有4.63亿元,而成交量在1亿元以下的还有13家交易机构,平均成交量只有5千万元,约占前六家平均成交量的0.1%。再次,从表2可以看出,有些产权交易机构与所在省市的交易额有所差别。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各省市的交易机构不只一家,另一个就是异地交易导致的。从产权交易地域来看,2007年我国产权交易仍然以本地交易为主,但异地交易和境外交易也均有上升的趋势。通过产权交易的区域合作,以业务比较活跃的产权交易机构为主体,吸收合并区域内其他产权交易所,建立区域产权交易所。我国目前已经形成的区域市场有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黄河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西部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和泛珠江三角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五家区域市场。区域市场的建立使得市场上异地并购逐渐活跃。

如表3所示,2007年本地交易占全部成交金额的79.08%,同比增长了0.05%;而异地交易金额增长了0.45%,

(数据来源:中国产权市场年鉴2008。)

三、我国产权交易标的属性及交易方式分析

从产权交易的标的属性来看,国有产权依然占有大部分市场,但相比以前,占比明显下降。非国有产权的交易比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7年国有产权交易金额占比59.08%,同比下降了17.18%,非国有产权交易金额占比由2006年的23.74%增长为40.92,见表4。我国民营企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许多企业纷纷通过产权市场寻求投资者。一直以来,各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十分有限,现有的信用担保服务机构也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担保需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担保难的现象。而证券市场对民营企业的开放度极低,进入门槛高,市场容量有限,于是,许多民营企业只能另谋渠道。而产权市场正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投融资平台。民营企业同样可以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可以盘活国有资产,安置企业职工,降低国企转制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可以看出,产权交易市场再也不是国有产权独舞的局面,非国有产权的加入,使得市场更加活跃。

(数据来源:中国产权市场年鉴2008。)

从产权交易方式来看,目前产权交易可分为协议、竞价、拍卖、招标转让等交易方式。产权交易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资本溢价,而不同的交易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资本溢价。产权市场刚建立初期,市场上交易方式比较单一,以协议转让为主要方式,绝大多数国有产权转让是由交易双方一对一谈判进行的。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统计的9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中,到2003年为止,有招标转让记录的仅10家,交易额总和不过28.6亿元,有拍卖转让记录的28家,总拍卖金额124.5亿元,在历年交易总额6722.5亿元中所占比例分别仅有0.43%,1.85%。时隔五年之后,我国产权交易方式上也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2007年,我国采取协议转让的产权交易宗数占52.29%,同比下降了8.77%,而采取拍卖转让的交易上升了6.66个百分点,占总成交宗数的16.93%,见表5所示。相比协议这种交易方式,竞价、招标以及拍卖这几种交易方式更体现透明度和公平性,有利于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使得产权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充分发挥。

(数据来源:中国产权市场年鉴2008。)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产权市场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交易总额逐年攀升;第二,产权交易机构发展迅速,为了使产权信息更加流畅,交易规则更加统一,我国形成了诸多区域产权市场;第三,各地区产权市场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第四,交易对象多元化,我国产权交易市场由建立初期专门为公有制企业服务转向了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开放;第五,交易方式多样化,产权市场上交易方式逐渐摆脱单一化,竞价、招标、拍卖转让这些更高效的交易方式被看好。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构建起了一个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平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重新认识到了产权交易市场其独有的作用及其不可替代性,成为了我国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王嘉骊: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D].清华大学,2005.

[2] 邬琼华: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中国产权市场发展研究网[EB/OL]www.chanquan.org

美国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发展述评 篇7

在美国, 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 都必须购买某些类型的保险以防范不可预期的风险, 许多公司在征求保险经纪人的意见之后购买了普通商业责任保险 (Commercial General Liability Insurance, 简称CGL保险) 。CGL 保险是由一家名为“保险服务事务所” (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简称ISO) 的保险机构拟定, 系美国责任保险中一项独立的、适用范围极其广泛的险种, 诸如人身伤害、有形财产的毁损和广告侵害均在承保范围之列。1986 年ISO进一步修改了CGL 保单, 规定在广告过程中实施的侵犯行为只有属于以下情形时, “广告侵害”险种才为其提供保险: (1) 诽谤个人或组织, 或贬损个人或组织的货物、产品与服务资料的口头或书面传播; (2) 侵犯个人隐私权资料的口头或书面传播; (3) 广告创意或商业运作方式的盗用; (4) 版权、标题或广告语的侵犯。比较这两份保单内容可以发现, 1986年的CGL保单在1973年版的基础上剔除了“侵犯专利权和不正当竞争”, 增加了“广告创意或商业运作方式的盗用”。

从1988 年到1993 年, 在美国保险法领域最有影响的州法院之一的加利福尼亚法院, 将CGL保单项下的“广告侵害”险种解释为可以承保专利侵权案件, Aetna Casualty & Sur. V. Watercloud (Watercloud Ⅰ) 案, John Deere Inc. V. Shamrock Indus.案和Intex Plastics V. United Nat’l Ins.案均证实了这一点。 但从1993 年以来, 加利福尼亚法院在Aetna Casualty &Sur. V. Superior Court (Watercloud Ⅱ) 案中又出尔反尔, 否决了侵犯专利权可以为“广告侵害”险种承保。 加利福尼亚法院认为, 侵犯专利权不可能在广告活动过程中实施:专利权人受到侵害不是因为含有自己发明的侵权产品做了广告, 而是因为侵权人未经同意使用或销售含有专利权人发明的产品, 被控侵权行为和产品的广告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因而侵犯专利权索赔不可能属于“广告侵害”保险范围。从此, Watercloud Ⅱ案完全推翻了以前法院判定CGL保险承保侵犯专利权的法理基础, 以后联邦的多起案件都是依据Watercloud Ⅱ案作出有利于承保人的判决。至此, 这场喧嚣一时的争议似乎已经盖棺定论, 但1996年美国修改专利法, 将TRIPs 协议中的“许诺销售” (offering for sale) 纳入其中, 从而重开被Watercloud Ⅱ案关闭的由CGL“广告侵害”承保侵犯专利权的保险之门。被保险人据此又看到了CGL保险商经济补偿责任增大的曙光, 但不同法院对于专利法修正案对上述争论的影响有不同观点。一些法院认为, CGL “广告侵害”项下的“侵犯版权、广告语或标题”不涵盖“许诺销售”, 从而CGL“广告侵害”不为专利侵权责任提供保险。另一些法院则认为, “许诺销售”属于“盗用广告创意或商业运作方式”的实施手段之一种, 在侵犯专利权是通过“许诺销售”方式实施时, “盗用广告创意或商业运作方式”可以承保由此而导致的专利侵权指控。

2美国知识产权保险的种类

知识产权保险, 顾名思义, 就是以知识产权为保险标的的保险。美国知识产权保险主要分为两大类:知识产权执行保险 (IP Enforcement Insurance) 和知识产权侵权保险 (IP Infringement Insurance) 。前者是针对知识产权招待过程中, 所可能遭遇的阻碍风险而保险的, 后者是针对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而保险的。

在这两种保险中, 知识产权侵权保险是较为主要的保险业务, 其发展也较早。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由于专利诉讼案件逐渐增加, 为了分担知识产权侵权人的风险, 开始有人在当时的保险种类中寻求对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提供保障, 也就是通过对既有保单条款的解释, 将专利侵权诉讼纳入保险事故的范畴。但是因为当时既存的保险种类毕竟不是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基础设计的, 所以在实务应用上有歪曲保险合同条文文意之嫌, 故被美国法院一一驳回这种曲解文意的法律应用。而众多保险公司却因此看到知识产权保险亦有市场所在, 故开始针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发展新型的保险合同。由于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以专利侵权居多, 早期的知识产权侵权保险多以针对专利侵权为主设计。迟至后来, 才逐渐发展了其他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保险和知识产权执行保险。

3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截至目前, 我国国内尚没有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推出知识产权保险。然而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和企业国际化蓬勃发展, 国外企业控告我国企业侵害知识产权有越来越多的倾向, 所以国内企业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案件不断增多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 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在建立无疑可以为国内企业在面临知识产权诉讼时, 减轻诉讼费用上的负担。不过从上述美国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的得失来看, 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在实务运作上仍有许多问题与障碍有待克服。因此, 在具体制度的设计上, 我国应当吸取美国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发展的经验, 着重于改进其在保费过高以及大企业拖延诉讼削弱保险成效等方面的不足。在保费过高的改进方面, 似可通过适当扩大理赔范围, 充实保险市场, 使数量较大的投保人购买知识产权保险来压低保费;在大企业拖延诉讼的改进方面, 似可通过在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内建立配套的仲裁调解制度, 以弥补知识产权保险制度的此点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高留志.美国知识产权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法制, 2006, (2) .

解析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循环经济 篇8

1.1 知识产权循环经济涵义

知识产权循环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由自主创新主体创造知识产权, 形成创新产品, 并在拓展市场、不断循环创新的过程中, 形成品牌产品, 从而推动市场循环发展的经济活动方式或经济发展过程。由定义可知, 市场需求是促进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 产品的创新活动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拓展市场是经济发展的目标, 品牌产品则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确保长远发展的支撑要素。

1.2 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撑

二元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主要是指以线性式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 (资源→产品→废弃) , 和以循环式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 (资源→产品→废弃→再生资源) 。这两种经济发展方式均是以有形物质资源作为要素, 而没有考虑到无形非物质资源, 如知识产权等要素。所以, 传统的循环经济在不改变本质要素的情况下, 很难推动现代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循环经济要以无形的知识产权资源和市场需求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这种核心要素是现代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 在循环运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数量和质量, 并再将其回馈于知识经济的发展, 形成循环往复的经济发展形式, 即市场需求→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市场拓展→循环创新→品牌产品→市场需求。这种模式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循环运行一次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循环高度。

1.3 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特点

与二元经济发展方式相比, 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 支撑要素不同。线性式经济和循环式经济的发展强调以自然物质资源和再生物质资源作为支撑要素, 而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强调以非物质形态的知识产权和市场需求资源作为经济发展要素;

其二, 质量不同。线性式经济和循环式经济是属于粗放型经济方式, 而知识产权循环经济是集约型经济方式, 能够完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其三, 绩效不同。线性式经济和循环式经济的发展以消耗社会物质资源存量为动力, 以获取经济的增量。而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发展主要以人们的技术、智慧、信息、经验、文化艺术创作作为非物质资源创造形成的有市场价值的知识产权为动力, 以此获取经济增量。由此可以看出, 后者的经济绩效明显大于前者;

其四, 成本不同。线性式经济以物质资源消耗为发展理念, 循环式经济以物质资源减量消耗为发展理念, 但是随着有限资源的无限递减, 经济发展成本必然会明显增加, 进而容易引发经济发展衰退。而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以非物质资源增量型为发展理念, 随着社会知识产权财富的不断增多, 势必会促使经济成本的持续下降;

其五, 竞争力不同。线性式经济和循环式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不足, 很难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但是知识产权循环经济能够顺应经济发展潮流, 成为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源动力。

2 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1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需要

2008年11月,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知识产权城市发展市长论坛上指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 将倒逼我国加速自主创新, 加快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 致使我国大部分企业深受其害, 但是一些地区和企业仍可以逆流而上, 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制度环境, 并且培育了大批自主品牌的产品, 形成了强大核心竞争力, 这些企业在面对金融危机时, 使得生产经营业绩不降反升, 充分证明了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大力发展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2.2 实施我国三大战略的需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全球正进入一个技术创新高新化、知识创新产权化、经济发展资本化的新时代。国家将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并列, 使其成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三大发展战略。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就必须建立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发展方式, 促使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性转变, 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经统计表明, 我国当前科技进步贡献率不足40%, 科技研发投入仅占GDP的1.4%, 对外技术依赖大于50%, 专利数量约为世界总量的1%。以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江苏省为例, 其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9%, 制造业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5%。而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技术依存度仅为30%左右。相比之下, 即使是我国综合实力较强的江苏省, 其自主创新能力也较弱。因此, 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必须重视知识产权的研发, 促进知识经济循环发展。

3 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策略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我国应当建立健全有关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发展的立法, 在我国已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础上, 对无形的非物质资源的循环发展进行规制, 从而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规范化发展,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此外, 国家还应当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对涉及到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发展方面设立重大专项, 对发展重点进行统筹布局, 搞好限期内发展规划, 确保知识产权循环经济有序发展。同时, 国家还要重视对企业的微观布局, 帮助其进行整体规划和战略发展规划, 杜绝出现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 将促进经济科学发展的举措落实到实处。

3.2 变革企业生产经营要素

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条件下, 企业主要以有形的物质资源要素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要素, 在市场竞争中也是在比拼物资资源总量和利用效率, 不利于企业长远持续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下, 要求企业在重视物质资源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 还要重视知识产权和市场需求这两个核心要素, 对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知识产权+市场+资本”的经营发展模式, 以企业的知识经济发展带动知识产权创造活动, 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以知识产权引领经济发展, 转变传统的物质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经济,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 我国也将知识产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高度。基于此点, 本文在介绍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 对发展我国知识产权循环经济的措施进行解析。

关键词: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品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铜柱, 储江伟, 崔鹏飞, 等.汽车产品再制造汇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3) .[1]张铜柱, 储江伟, 崔鹏飞, 等.汽车产品再制造汇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3) .

[2]潘瑾, 陈晓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探讨[J].知识产权, 2006 (2) .[2]潘瑾, 陈晓春.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方法与途径探讨[J].知识产权, 2006 (2) .

[3]邢蓉, 刘云.北京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3]邢蓉, 刘云.北京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

[4]蒋继穆.有色金属工业要走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 (12) .[4]蒋继穆.有色金属工业要走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 (12) .

三亚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现状 篇9

所谓产权式酒店, 是指酒店模式的一种新类型, 它指:“将酒店的每一单位分别出售给投资人, 投资人一次性买断物业产权拥有全部产权, 投资者可自主选择使用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产权式酒店具有两个主要的特点:第一, 产权式酒店的消费者一般都是长期居住, 与其他酒店短住不同, 它是一般长期旅游的主要接待方式。第二, 产权式酒店的投资者一般会把经营权全部委托出去, 自己投资但是并不管理酒店, 通过与管理者签订合同协议, 然后让其全部经营, 自己可以享受免费的住宿权, 而且每年其酒店管理者都会给予投资者一定数额的回报。通常, 这两个特点是混合在一起的。应该说这种产权式酒店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产权式酒店作为产权式地产项目与商业性酒店的结合, 整合了多种资源优势, 是房地产和酒店的创新经营模式。产权式酒店作为一种新颖的房产投资模式, 一种稳健的投资理财方式, 受到中国投资者的重视。产权式酒店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已经在西方国家发展开来, 自从10年前, 产权式酒店诞生于海南省, 目前中国产权式酒店项目已发展到200多个, 在北京也有很多产权式酒店项目在建。2001年4月, 产权式酒店深圳大梅沙雅兰酒店投入试营业。此后, 北京延庆金色假日酒店、海南三亚海景大酒店、上海海南皇冠假日酒店、广州的远洋商务大厦、深圳的丹枫白露酒店等项目相继开发, 产权式酒店项目日见兴盛。可以说, 产权式酒店的实质是这样的:开发商把酒店开发后, 把每间独立的出售给投资者, 但是投资者是不进行经营的, 他还会再一次转让给管理者, 并从中获得差价和回报。

2 三亚产权式酒店发展的优势

海南省地处我国最南端, 海南岛独特的自然风光给了当地发展旅游业很大的优势, 而三亚作为海南旅游业的重镇, 必将是游客的必去之地, 所以其产权式酒店也有着巨大的优势。综合分析来看, 三亚产权式酒店主要有以下三个角度的优势:社会发展角度、开发商角度、消费投资角度。

第一, 社会发展角度。从地理位置来说, 三亚有着地理区位优势, 它地处海边, 而且日照丰富、环境优美, 靠近海滩, 这种具有极佳投资优势的地方在旅游业上潜力较大。而且从社会角度来看, 人民更注重休养生息, 紧凑的城市生活, 使人们想去舒适的环境旅游度假。而海南人少风景美的特点极大的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关键是这种旅游不是短暂的, 它属于度假性的。而这就需要消费者的长期入住。同时, 发展三亚产权式酒店能够有利于三亚和整个海南岛旅游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当地旅游房地产业的发展, 也会带来旅游度假产品的开发。目前我国的观光旅游要远远大于度假旅游, 旅游景点建设要远远大于旅游产品和相关文化的建设。发展产权式酒店必定会带来相关产业和文化的发展。

第二, 开发商角度。这回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开发商会选择三亚进行开发?二是为什么开发商会在三亚选择投资产权式酒店?对于第一个问题, 其原因就是三亚独特的价值优势。要想建立酒店就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条件:阳光、沙滩、大海、海鲜。这种独特的资源结合的最佳之地就是海南三亚。因为中国北方的大海很少有充足的阳光, 而三亚正好有这个优势, 吸引着大批的投资开发商。对于第二个问题, 其原因就是产权式酒店的回报时间快。产权式酒店的经营是将建设酒店的巨额集中投资, 分解为单位的组合, 将部分产权出售, 回笼资金, 速度很快。

第三, 消费投资角度。如果从消费投资者角度来看, 在海南三亚进行产权式酒店的建设, 绝对有利可图。因为, 纵观整个酒店业的发展, 我们会发现两种基本的投资酒店的方式:一种是低风险低回报的固定收益法, 无论经营状况如何, 每年都给予业主固定百分比的回报率, 盈余部分为物业公司所有, 包租年限有5年、10年不等;另一种是委托物业公司出租经营收益法, 收益与经营状况挂钩,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方式有高回报, 但也有一定的风险。所有为了获取更多的回报, 都会投资这种产权式酒店。而且, 消费投资者也会看到三亚的这种地位升值的优势。随着环境保护的加重, 海南当地政府已经规定, 凡是800米海岸线以内是不会再审批房地产建设, 这使得以前的投资变得更加值钱。

3 三亚产权式酒店发展的问题

虽然在三亚发展产权式酒店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是纵观目前来看, 其发展的程度并不尽人意。通过对于三亚产权式酒店的观察和分析, 我们总结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以下做具体分析。

第一, 三亚产权式酒店的定位失衡。目前国内产权酒店标准间一般标价区间为20万元到40万元。以国际市场分时度假产品的平均首付8000美元计算, 目前国内产权酒店首付相当于人民币5万多元左右。可以说, 这种高昂的费用是一般人对这种产权式酒店望而却步, 很多人打算去进行度假旅游的人也会改成观光旅游。对于开发商来说, 应该知道要想形成规模化的效应和取得良好的收益, 光靠那些少数的上层消费者是不可能的, 只有, 定位在广大民众身上, 其酒店发展才有生机。但是, 为什么酒店的价格昂贵呢?除了建设成本以外, 政府在地权上有着很大的获利空间, 所以应该规范政府的行为, 让其不仅政策上支持产权式酒店的发展, 更多的是限制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法, 使其合理干预。

第二, 三亚产权式酒店的规模和管理缺失。目前来说, 三亚产权式酒店还是很少, 没有形成规模。要知道, 要想发展旅游产品, 必须具有较大的规模效应, 这样才能获益。我们知道, 规模效应的发挥在于其边际成本的递减, 越是多就越有相对优势, 单靠零散的酒

摘要: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 而作为旅游结构之一的酒店住宿是必备的。产权式酒店能够有效结合海滨资源, 具有投资小等优势, 而三亚作为海南岛的旅游城市, 在发展产权式酒店上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 但是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因此, 研究三亚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现状, 进而为其提出意见和建议, 对于三亚产权式酒店的下一步发展将提供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三亚,产权式酒店,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泳杏.产权式酒店:旅游地产投资的有效途径[J].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0, (02) .

[2]产权式酒店收益风险析.httP://blog.sina.com.cn/s/b109-4e4agdbzo10oelna.html.

[3]我国产权式酒店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中国酒店招聘网.

教育产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篇10

一、关于教育产权的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教育产权问题的研究, 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 至今不过十年时间。其中较早提出并阐述教育产权问题的是张铁明教授。他在《教育产业论》[1]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产权的概念, 并对教育产权多元化、教育产权的市场运作以及学校产权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近几年来, 一些关于教育产权的研究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学者对民办教育产权进行了专门研究, 例如, 宁本涛教授在《中国民办教育产权研究》[2]一书中重点分析了民办教育产权的界定和运行机制等。有学者则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教育产权进行了相关研究, 例如, 高金岭教授在《教育产权制度研究》[3]一书中重点论述了教育产权制度问题, 包括教育产权制度的社会功能、实现机制、效率评价体系等;徐文博士在《教育产权论》[4]一书中以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产权分析”为重点理论支持, 在考察教育产权客观存在的基础上, 初步构建了教育产权理论。胡赤弟教授在《教育产权与现代大学制度构建》[5]一书中将教育产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针对大学制度的构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大学制度就是资源产权主体之间的契约集, 教育产权是大学制度构造的基本元素”“大学应该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等观点。从教育产权研究现状来看, 已有的研究既存在一定的优势, 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1. 已有研究的优势

第一, 已有研究基本完成了对教育产权的内涵、功能、属性、运作等方面的探讨, 教育产权理论逐渐走向体系化。内涵方面, 研究者已形成了多种观点, 这些观点虽角度不同, 却都抓住了教育产权的本质, 即人与人之间的权、责、利关系, 也称权利束 (权利集或权利组合) 。功能方面, 研究者在借鉴产权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励与约束、界定教育资源的归属、减少不确定性、外部性内部化等功能。属性方面, 研究者普遍认为教育产权除了一般产权共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整体性和分割性的统一、责任和权利的统一、自由和限制的统一等特征外, 还有公益性、稳定性、主体多元性、界定成本高等特征。运作方面, 研究者认为重组、分解、委托代理等是教育产权的运作方式, 胡赤弟教授则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康芒斯关于“交易”的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教育产权运行的三种机制即市场机制、政府机制和志愿机制。

第二, 已有研究在教育产权的应用层面尤其是大学制度、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探索。把教育产权上升到制度层面上来进行深入研究的典型代表是胡赤弟教授,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教育产权理论对现代大学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指出大学制度的特点是所有权的配置, 而所有权是通过一系列产权的组合来实现的。大学制度就是教育资源产权主体之间的契约集, 大学产权制度是大学制度的重要内核。近几年来,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 以及学校教育的法人化和教育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学校 (尤其是高校) 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成为教育产权的实际应用研究热点。比如有学者认为, “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是基于产权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比较规范的学校领导制度”[6];“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研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权利配置和权利运行机制的构造问题”[7], 等等。

2. 已有研究的缺陷

第一, 基本观点分歧大, 运用条件未加以界定。现有研究中关于教育产权的内涵界定分歧较大。甚至有学者认为, “不需要再专门定义另外的教育产权和所有权概念, 已有的产权概念和理论完全能够解释教育中的问题”[8];教育产权所包含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收益权等多种权利, 而“这种‘多’在事实上也超越不了‘所有权’之权, 实际上并没有比‘所有权’概念有实质性的突破”[9]。由于对教育产权认识不统一, 导致现实中人们对教育产权的理解存在诸多误解, 甚至有人对教育产权的理解仅仅局限于“财产归谁所有”问题上。此外, 教育产权是从一个方面、一个视角来研究问题的, 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 并不能包罗万象。在这种情况下, 研究者就必须把教育产权所运用的条件和目的分析清楚, 做到有理有据, 否则必然会导致误解。

第二, 大多数研究没有从“营利”“回报”等问题中解脱出来。事实上, 教育产权并不是指营利或者获得经济回报。其一, 公办学校强调公益性, 而关注营利问题必然是要把公办学校的教育产权问题排除在外, 无形中让人们产生错觉, 即认为教育产权问题只在民办学校中存在。其二, 在民办学校, 对于投资者来讲可能更多地是在讲是否营利或获得经济回报的问题, 但对于学校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 他们并不是在关注营利和经济回报问题。而已有的研究, 过多地关注举办方或投资者的产权问题, 而忽视教师、政府、学生、学校管理者的产权问题。这必然导致人们把目光投向“营利和经济回报”问题上来, 从而增加了人们对教育产权的误解。此外, 学校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当而利益冲突不断, 而产权制度正是各方利益的调节器。可惜的是, 大多数研究者仍没有从制度层面对教育产权进行深入研究。

二、关于教育产权的几个误解

从上述学者对教育产权的研究现状来看, 已有的研究尚存在较大的缺陷, 而这些缺陷恰恰会更易于让人们对教育产权产生一些误解。从目前来看, 现实中人们对教育产权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谈“教育产权”就等于谈“教育要营利”, 就是要搞教育产业化。

目前一些学者研究教育产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投资者的分红、回报等问题。这种研究目标定位就足以让人们产生这样的误解:谈“教育产权”就等于谈“教育要营利”。也有人认为, 教育产权的本质是教育产业化。这种观点的逻辑起点是“教育产权”无非是“钱或财产属于谁的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 谈教育产权问题理所当然地就等于承认教育可以搞产业化了。由于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 教育产业化的确回答不了“教育培养人”的问题。但问题是教育产权不是简单的“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 也不是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它是一种制度的内在要素, 一种分析方法。如果逻辑起点弄错了, 后面的所有推理就不成立了。

第二, 教育产权肯定在民办, 公办学校并没有产权。

有人认为, 教育产权研究的对象是民办学校, 认为在公办学校的产权是十分清晰的, 谈教育产权问题将毫无意义。现实中之所以存在这种错误认识, 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办学校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把教育产权理解为“个人所有权”, 国家拥有学校财产所有权, 这好比是把教育产权理解为“一把雨伞是我的”、“一本书是我的”等, 而这种理解恰恰是对教育产权的误解。但事实上, 学校所有权解决了, 并不意味着教育产权就清晰了。这主要是因为:其一, 教育产权包括教育财产归属、教育资源运作、教育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其二, 学校是一个组织或一个机构, 这与“一把雨伞是我的”、“一本书是我的”等有本质区别。学校作为一个组织, 它涉及到多个人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这也属于教育产权问题。但同时反过来讲, 如果说公办学校的教育产权清晰了, 那么公办学校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国有教育资产流失现象呢?相反, 在许多人认为民办学校的教育产权不清晰, 反而办学效率越来越好。由此可见, 教育产权不仅仅是解决财产或钱归谁所有的问题, 还包括财产如何归, 所有者如何去享有和履行其权利和义务, 等等, 这些均属于教育产权问题。

第三, 把教育产权归属清晰等同于教育产权清晰。

有人认为, 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产权是十分清晰的。就公办学校而言, 国家享有学校财产所有权, 学校则享有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就民办学校而言, 投资者享有财产所有权, 而学校法人享有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

但是, 上述所谓“产权清晰”只能说是教育产权归属清晰了, 并不等于说教育产权就清晰了。事实上, 教育产权清晰应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产权归属清晰。这个层面的界定相对来说是简单易行的, 目前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产权归属都比较清晰。第二个层面是产权机制清晰。以民办学校为例, 产权机制清晰应当包括:授予投资者的权力有多少;如何来实现这些权力;如何来规范投资者的这些权力;这些权力如何进行分配;如何设计董事会 (包括会议、成员) 等具体操作问题, 而不能仅仅把教育产权理解为“财产归谁所有”这个简单问题, 应将产权从界定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例如, 我们要想办法保证投资者应有的回报, 同时在民办学校办学过程中, 除了投资者出资外, 还有捐赠、国家拨款, 而这些又不属于投资者的收益范围, 要加以扣除。再如, 如何设计一种教育产权机制, 让学生在交了学费后能够学有所成, 教师通过参与教学、科研不断得到发展, 校长通过投身于教育事业而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 投资者从投资教育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合理回报, 等等。

三、教育产权的发展趋势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目前研究者对教育产权研究尚存在诸多缺陷, 现实中人们对教育产权也存在着诸多误解。因此, 我们认为, 对教育产权的研究需要从教育产权的界定层面延伸到学校制度设计层面上来。教育产权成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内在因素和研究学校制度的分析工具, 这应当是教育产权的发展趋势。

第一, 教育产权是学校制度的内在因素。

产权本身首先是一种规则或规定, 产权可以细分、组合、整合成为各种各样的规则或规定, 当这些各种各样的规则组合在一起, 它们就会形成了产权结构, 然后这种结构在权力配置下变得合理化、合法化, 最终形成人们所说的“制度”。由此可见, 产权是制度的内在因素。例如, 我们在工作中常常被组织告知“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可以做”, 实际上这就是产权问题。

于学校而言, 学校制度就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所要遵循的规则。规则是由人来制定的, 而这些参与制定规则的人往往对学校投入了一定的资源, 如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社会资源等, 并最终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产权主体。也就是说, 参与构建学校制度的主体多是与学校有利害关系的人 (包括政府、出资人、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 。从这个视角来看, 教育产权是学校制度的内在因素。然而, 一些学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多学者往往从“投入回报问题”入手, 关注“权利”“营利”等问题, 以至于出现“教育产权回答不了教育培养人”的尴尬。以民办教育为例, 目前民办学校内部所采用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本应是一个把教育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相协调的一项制度, 但从现实看, 这种制度名存实亡, 董事会形同虚设。这种问题的出现, 从总体来看, 原因在于学校制度构架还不够, 例如, 学校的民主管理如何来保障, 如何来设计董 (理) 事会来权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等等, 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管理者均没有对这些问题加以足够重视。目前的研究者研究教育产权问题, 一味地强调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问题, 也就是“合理回报”问题, 但都没有从“制度”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产权问题, 使教育产权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第二, 教育产权是研究学校制度的分析工具。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 教育产权是学校制度的内在因素。因此, 我们在研究学校制度过程中, 教育产权就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分析工具。例如, 前面提到的教育产权机制清晰问题, 这实际上是一种产权制度设计, 这种制度设计可以使各利益相关者成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主体并从中受益, 从而保证各主体对学校持续投入相应的物力、财力、人力、智力等。与此同时, 由于教育资源具有稀缺性, 在教育产权机制清晰后, 人们往往会积极地去落实自己的责、权、利, 如此下来, 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会大大提高。

事实上, 近年来已有一些学者开始把教育产权当作一种分析工具来探讨学校制度问题, 并引起了较大反响。例如, 张铁明教授在谈到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时, 从教育产权多元化的角度出发, 认为在当前“国家包办教育的一统天下”的情况下, 要进行教育产权多元化变革, 促使“长期以来在充当‘校长’职能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改革、变模式、变领导作风”[10]。胡赤弟教授则是把教育产权运用于大学制度, 把教育产权问题作为大学法人制度的核心问题, 提出“大学制度是资源产权主体的契约集, 教育产权是大学制度构造的基本元素”[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构建合理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显得尤为迫切。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实质是学校法人各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问题, 它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部分。因此, 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作为一种权衡各方利益的制度安排, 同样离不开教育产权。教育产权是以学校作为主体的财产权利, 它包括归属、占有、使用、支配、收益等权能。教育产权具有独立性, 其表现为学校法人财产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而这种独立性是构建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前提条件。此外, 教育产权具有结构性, 它必然要求财产权利必须在学校各产权主体之间进行有效配置, 并最终形成能够相互制衡、相互合作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

参考文献

[1][10]张铁明.教育产业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宁本涛.中国民办教育产权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 2003.

[3]高金岭.教育产权制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4]徐文.教育产权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7.

[5][11]胡赤弟.教育产权与现代大学制度构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6]吴华, 宁冬华.以现代企业精神锻造现代学校制度[J].CO.公司, 2004 (, 10) :28~35.

[7]陈鹏, 刘献君.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缺陷与完善[J].教育研究, 2006, (12) :45~50.

[8]曹淑江, 范开秀.也谈关于教育中的产权问题——兼与杨丽娟同志商榷[J].教育与经济, 2001, (4) :15~19.

知识产权:城市发展的创新动力 篇11

《创新时代》烟台市于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经过两年多努力,2008年3月通过考核验收,并于同年8月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由“试点市”到“创建市”,体现出了烟台市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的成绩,这些成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张广波:几年来,我们切实将知识产权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统筹考虑,纳入到政府重点工作的议事日程加以考核监督,纳入到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自主创新,纳入到企业创新研发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成效初显,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示范创建工作促进了全市知识产权的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专利申请5435件,同比增长20.3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487件,占当年专利申请总量的27.36%,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2000件;注册商标1060件,认定驰名商标9件,总数达23件;新增著名商标45件,总数达211件;新增著作权登记50件,其中软件著作权登记14件,软件著作权累计达183件;新增农业植物新品种权27项,总数115项,占全省的74%。

(二)示范创建工作带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目前,全市拥有MDI生产方法、油压万吨挤压机、抗癌新药、植物新品种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50多项,40多家企业在国外申请了专利,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其中,丛林集团的“万吨挤压机”、麦得津公司的“生产内皮抑制素方法”、龙源电力公司“等离子体点火装置”3个专利项目获“第十届国家专利金奖”,占全国的20%,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

(三)示范创建工作推动了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的逐步形成。随着我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了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知识产权培训进民企”、“知识产权进校园”、知识产权高层报告会、知识产权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知识产权认知度,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步提高。

《创新时代》:当前国内外经济低速的形势下,您怎样看待今年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形势?

张广波:从国际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迫使知识产权加速发展。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各国在积极调整产业政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将知识产权作为优化结构、鼓励创新、摆脱危机、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正在加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许多跨国公司纷纷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以获得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新形势下知识产权面临严峻挑战,引导企业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实现由自主创新向自主知识产权“质”的飞跃,已经迫在眉睫。

从国内形势看,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其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2008年6月,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决定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2008年11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知识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历史性的提升。

《创新时代》:在金融危机还未见底的2009年,烟台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张广波:今年是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关键年,烟台市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能力”,努力提高烟台市发展的创新动力。

第一,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一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突出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体作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优势产业,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增强综合竞争实力。要鼓励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申请国外专利,抢占国际市场。二是构建政产学研联合体。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将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科研开发的评价、考核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开发机制。支持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委托开发、技术协作、共同研发、专利入股等形式开展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知识产权联合体。三是组织核心专利技术攻关。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和重点行业,组织重大专利技术联合攻关,努力获取一批促进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关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着力提高知识产权运用能力。一是推动知识产权技术转化实施。培育和扶持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制定出台专利技术产业化资助政策,搭建包括信息检索、技术评估、产权交易、运用实施等功能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专利孵化基地,做好国家级“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筹建。二是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指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各个环节,运用知识产权提升“烟台创造”水平。全面启动知识产权强县、强企、强项培育工程。三是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机制。引导和支持金融和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广知识产权有偿转让或作价入股。

第三,着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一是健全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机构。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协会、专利代理机构等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的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制度。要加快烟台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推动我市知识产权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强化行政执法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协调运转机制。健全市、县两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体系,充实基层知识产权执法力量。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定期沟通和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形成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和纠纷快速解决机制。

第四,着力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一是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制度。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全程参与重大产业装备和技术引进工作,积极主动提供政策性建议。对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的并购、技术出口等活动,要进行监督或调查,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和危害国家安全。二是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在制定出台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人才等政策中,要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导向。要将知识产权作为科技立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认定和复审的重要条件之一。三是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机构。要加快知识产权专业服务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机构,积极吸引国内外实力强、信誉度高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入烟台,在竞争中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有计划、分层次、分行业地组织培训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创新时代》:除了着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能力”外,烟台市还将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推动“知识产权示范市”的发展步伐?

张广波: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是烟台市各条战线共同的使命,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市”的过程正是烟台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向创新型城市推进的过程。为此,烟台市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出台了一些举措,以便为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要加强示范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已成立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统筹指导创建工作中重大事项。市财政、科技、知识产权、工商等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形成主体突出、分工明确、协调有序、配合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工作落实。

二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资金支持。各级财政要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投入,逐步设立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专利申请和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驰名(著名)商标培育等,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资金保障。企事业单位要安排相应的知识产权专项经费,落实“一奖两酬”制度,激励发明创造,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产权发展 篇12

1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之构建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新型的业态, 为各类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提供专业服务产品的高技术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又称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是以知识产权法律为基础, 以为知识产权创新主体 (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非职务发明人) 提供各类知识产权 ( 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和其他知识产权、特定领域知识产权) 确权、用权和维权相关服务, 以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社会组织 ( 包括产业联盟) 为主体组成的各类机构和社会资源的系统。知识产权服务业, 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 Knowledge -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简称KIBS)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是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柱。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可以看作是知识产权服务市场体系, 由服务的提供者、需求者、中介机构、自律组织和监管部门构成的系统。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以知识产权体系为基础, 其发展完善的关键在于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1. 1 从服务对象来看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活动是为了满足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需求。服务对象主要是进行知识产权创新的主体, 如高新技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

1. 2 从服务的提供者来看

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图书情报机构、行业协会 ( 又称知识产权服务联盟) 等各类组织是知识产权服务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1. 3 从服务的性质看

知识产权服务包括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是由政府服务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两部分构成的系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指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使其服务职能, 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知识产权创新主体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产品, 也包括行业协会和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是指为满足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的市场需求, 主要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的个性化、高附加值的知识产权服务。

1. 4 从服务的功能看

知识产权服务包含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商用化服务、咨询服务和培训服务。知识产权代理服务主要是指提供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无效异议等代理服务, 也包括知识产权涉外代理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是指为企业上市、并购、重组等提供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服务, 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服务和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指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的深度加工、管理等软件工具和平台的研发等服务。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是指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转化、质押融资、运营托管、保险证券化等服务。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政策咨询、专利运营咨询、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顾问、实务咨询等服务。知识产权培训服务是指提供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实务技能等培训服务, 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1. 5 从服务提供的层次来看

知识产权服务是由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层、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服务层所提供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层是指知识产权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公共服务平台所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总称。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层主要由综合性或专业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的知识产权代理、咨询、法律和投融资等服务的组织。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服务层是指由创新主体自己设置的为其知识产权创新活动提供申请、跟踪、分析和策略等服务的机构。

1. 6 从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的视角来看

知识产权服务包括产业链前端的获权服务、产业链中断的用权服务和产业链后端的维权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前端的获权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检索、获权代理和培训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中端的用权服务主要是指商用化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后端的维权服务包括咨询服务、维权保护和纠纷诉讼。知识产权法律服务贯穿于知识产权服务业产业链的全过程。

2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服务业的体系相对割裂、服务的功能较弱、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立法还比较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发展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趋势极不相称, 需要发展和完善。

2. 1 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政策体系不健全

2008 年6 月颁布的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扶持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 加强专利信息公共服务, 促进专利信息传播利用,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等内容, 确立了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发展目标, 中介服务机构要向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 规模化的方向发展。2009 年, 《专利代理行业发展规划 ( 2009 年—2015 年) 》 发布, 这是我国推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2012 年的 《关于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是我国首个指导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 但还比较原则和笼统。通过30 多年的努力,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和相对完善了, 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政府主导和市场培育期, 与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期的发展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和知识产权工作, 应由重视知识产权制度本身向尊重知识产权创造和商用化运营方向转变。

2. 2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体系相对割裂

众所周知, 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受到知识产权类别管理归属的制约。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行业范围是由知识产权的类别属性直接决定的。我国的专利工作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负责, 版权的执法由国家版权局管理, 商标的申请授权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 植物新品种由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管理, 地理标志由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质检总局分别负责, 更遑论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的管理保护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的体系相对割裂, 各类职能部门因协调沟通机制不完善, 服务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共识难以达成。

2. 3 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的发展不够协调

国家基础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具有公益性和综合性, 但其建设还不够完善。公益性服务领域政企不分,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不分, 提供的产品内容单一, 公益服务产品有效供给不足[1]。市场化服务严重不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规模小、业务层次较低、服务功能较弱。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如法律代理、资格审查、纠纷诉讼; 而知识产权的高端服务, 如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战略咨询、产权融资、预警分析, 还严重缺乏; 能提供高附加值服务的商业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少、能力弱、竞争力不强[2]。我国 “走出去”战略所需要的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付之阙如。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发展的不协调影响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运用和知识产权产业的整体发展。2008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表明, 专利转移比重偏低, 转让和许可的比例均不到10% ( 分别为4. 1% 和5. 8% ) ; 实施收益低, 收益水平超过500 万元的总计为9. 8% , 不到10%[3]。

2. 4 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 ( 联盟) 作用有待发挥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员由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人组成。中华商标协会的会员由有志创立驰名商标的企业、商标代理机构、地方商标协会和商标方面的学者、行政执法官员和相关司法人员组成。中国版权协会 ( Copyright Society of China) 下设学术委员会、反盗版委员会、鉴定委员会、版权贸易委员会和版权产业委员会。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虽然是民间社会团体, 但隶属于相关政府部门, 其 “中立性” 非常稀薄, 其服务、监管和自律职能有待培育和发挥。

3 美日韩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运作的特点与启示

3. 1 美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运作的特点

3.1.1知识产权法律保障体系健全。

美国颁布和实施了《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史蒂文森一威德勒技术创新法》、《联邦技术转移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保障了企业科技计划的实施、技术转移和运用、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活动。

3.1.2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大学一产业合作研究中心、高科技园区与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网络和国家实验室技术转移联合体等组织[4]。1992年, 美国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NTTC)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通过全国6个区域性技术转移中心 (RTTE) 提供技术评估、市场调查及技术中介等服务。

3.1.3知识产权相关的行业协会完善。

美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行业协会, 主要包括:国际知识产权联盟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liance, 简称IIPA) , 美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部 (America Bar Association, S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 美国知识产权法律协会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Association) , 国际反假冒联盟 (International Anti-Counterfeiting Coalition) , 知识产权所有人协会 (Intellectual Property Owners Association) 等。国际知识产权联盟由美国出版商协会、商业软件联盟、独立电影电视联盟、娱乐软件协会、美国电影协会、全国音乐出版商协会、美国录音产业协会等7个会员组成。

3.1.4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发达, 有知名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美国有多家国际性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著名的Dialog公司、Delphion、Thomson公司和STN检索系统均提供专利信息的专业检索及相关服务。2000年成立的高智发明公司 (Intellectual Ventures) 专门从事发明及与发明相关的投资业务。高智发明的主要投资人包括比尔盖茨、杜邦家族基金、惠普家族基金, 以及英特尔、苹果、谷歌、索尼和诺基亚等知名的高科技跨国公司[5]。

汤森路透公司 ( Thomson Reuters) , 全球知识产权以及科技文献信息领域的领先者。其拥有知识产权管理平台Aureka、专利检索分析工具Delphion、世界最大专利数据库DWPI和最大的联机检索平台Dialog[6]。汤森路透结合专业知识与创新技术, 为决策者提供金融与风险、法律与财税、知识产权与科技等领域的信息服务。

3. 2 日本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运作的特点

3.2.1知识产权服务法律体系健全。

日本制定和实施了“知识产权立国”战略。为了促进研究机构与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与转化, 鼓励基础研究服务产业发展, 日本制定了《知识产权基本法案》, 把创造、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确立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目标。

3.2.2强化知识产权产、学、官合作机制。

日本支持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知识产权运营体制改革, 大学可以自主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技术转让部门, 充实知识产权人才信息, 明确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程序制度。日本建立知识产权产、学、官合作法规, 明确共同研究和委托研究的程序, 国立大学法人可以其开发的专利入股从而取得经济利益, 促进大学创建高科技风险企业。

3.2.3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传播交流。

日本重视知识产权的普及和宣传教育, 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图书馆, 在全国设立50多个知识产权中心, 为知识产权创新主体提供全面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同时, 注重促进知识产权项目的流通。由政府提供资金, 工业所有权综合情报馆进行项目委托, 实施专利流通促进项目。

3.2.4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

为了促进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 日本强化并支援企业实施国际标准化活动。政府部门主动向中小微型企业和风险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 接受咨询, 支持他们投资、研究开发及获取知识产权。日本政府对风险企业的优秀技术及时进行表彰, 支持其向海外发展。日本重视通过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达到发展地方经济的目的。

3. 3 韩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运作的特点

3.3.1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法规体系健全。

韩国制定和实施了《研发促进法》、《科技创新特殊措施法》、《发明促进法案》、《工业、教育产学联盟促进法》、《技术转让促进法》等法案, 其立法目的在于激励企业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 促进技术的实施和转化。

3.3.2公共服务比较完善。

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的主要政策工作在于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为知识产权的创立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韩国通过知识产权信息的系统使用形成高效的研发能力。目前, 韩国有69家受到批准成立的技术转让中介机构, 其中32个是公立的, 37个是私立的。在2010年56.5%的专利是通过企业进行交易, 30.3%的专利是通过高等院校和公立研究机构进行交易[7]。

3.3.3注重知识产权的运用。

韩国通过建设专利技术市场, 从而促进技术的实施和转让。韩国政府竭力扶持专利信息服务机构, 给予其政策指导和财政支持, 通过筹建“数据库振兴基金”, 主要用于资助数据库加工生产, 促使韩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

3.3.4知识产权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在2009年之前, 韩国把知识产权工作的中心放在知识产权供应方上, 而现行韩国的知识产权转让系统以需求方为中心, 建立了专利拍卖系统, 围绕知识产权创新主体的市场需求进行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根据知识产权交易的增加量来帮助并且推动知识产权交易的完成。

3. 4 对中国的启示

从主要发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运行的特点来看, 其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政策体系健全;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商业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政府开发的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面向社会开放, 政府积极主动为中小企业和风险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知识产权行业协会, 发明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突出; 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发达, 有知名品牌和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知识产权管理工程师或专利信息分析师为高科技公司提供着高端的知识产权服务。在建立和运行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方面, 上述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

4. 1 尽快健全知识产权服务的法律政策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 一方面受到知识产权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另一方面与相关法律政策体系的健全与否休戚相关。在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的同时, 更要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服务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建立不同层次、内容详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法律体系。加快修订 《专利代理人条例》等法律法规, 强化产业、科技、区域和贸易等政策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衔接和配套。及时制定有利于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金融、财政和税收政策, 切实让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

4. 2 建立部门之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协作机制

针对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业体系的相对割裂, 应当从筹划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发展的高度, 建立部门之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协作机制。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也要因地制宜, 制定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就是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9个有关政府部门联合制定的政策, 这是建立部门之间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协调协作机制的明证。2013年1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是由科技部、农业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文件, 对农业领域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和沟通协调。

4.3构建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4.3.1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现阶段, 应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原则,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国家应当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工程重大项目建设, 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2009年11月,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确立了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框架, 该框架由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组成, 设想到“十二五”末期, 建成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应不断提升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能力, 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应当实现有序开放共享。政府应当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建设和管理好全国性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此外, 行业协会、高校、图书情报机构等机构可以提供知识产权公益性服务。

4.3.2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 建立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知识产权市场化服务体系。

政府和社会应当积极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和服务机构,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推进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不断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品牌和国际影响力。建立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和运用机制。政府应当支持有条件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试点改革。在公共服务领域, 实施政府采购, 由政府和社会合作供给公共服务, 促进服务主体的多元化。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区、技术转移机构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以实现知识产权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4.3.3应当重视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

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知识产权的转化运用, 知识产权的运营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必然选择。应当探索设立知识产权运营资金, 该资金可由国家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构成, 其目的在于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应当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服务和投融资服务。政府应当支持金融投资机构对知识产权实施和产业化的投资, 推进知识产权创业, 促进知识产权的交易、许可和转化。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托管、知识产权保险和知识产权经营等新兴服务模式。

4. 4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 ( 联盟) 的作用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离不开知识产权行业协会 ( 联盟) 的服务、监管和自律。知识产权服务业行业协会应增强其服务功能。知识产权行业协会 ( 联盟) 应当支持和鼓励专利信息服务、知识产权预警、资产评估等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国家应当赋予知识产权行业协会 ( 联盟) 在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及其资质认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 知识产权行业协会 ( 联盟) 应当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产品推广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准入制度、知识产权服务标准规范体系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级评价体系, 加强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的监督与管理, 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设立区域性服务联盟。

参考文献

[1]刘菊芳.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关键问题与政策研究[J], 知识产权, 2012 (5) :67-74

[2]刘菊芳, 马斌.我国急需加快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2 (5) :55-56

[3]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现状研究报告[J], 专利统计简报, 2010 (22) :1-24

[4]赵意焕, 专利运用与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8 (6) :36-40

[5]刘彬, 粟源.Intellectual Ventures是机会还是威胁一关于“高智发明”现象引发的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 2009 (5) :58-6

[6]曹星晶, 罗凌云.依据专业特色选购Dialog与STN系统[J], 现代情报, 2005 (9) :64-66

上一篇:预先控制下一篇:扣件式钢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