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清学检验

2024-08-22

快速血清学检验(共7篇)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1

实验室检查是临床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1]。本研究为对比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效果, 采用不同方式对收治的94例患儿进行检测, 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7例。研究组中, 男性25例, 女性22例, 年龄2~9岁, 平均年龄 (5.8±1.1) 岁;患病时间1~7 d, 平均患病时间 (3.3±0.6) d。对照组中, 男性28例, 女性21例,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 (5.6±1.2) 岁;患病时间1~8 d, 平均患病时间 (3.1±0.7) d,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诊断方法

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式对对照组患儿病情进行诊断, 具体措施为:采用无菌棉拭对患儿咽喉及口腔标本进行采集, 然后将标本放入收集器的培养皿之后置于固定培养基中, 最后将标本置于恒温培养箱, 恒温箱温度控制在37℃左右, 时间控制在24 h, 对培养箱中的标本实施监测, 特别是标本颜色。阳性结果判定具体标准为:培养箱中标本由原来的红色逐步变为黄色。阴性结果判定标准为:经过24 h的培养箱培养, 标本的颜色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研究组行快速血清学检验, 于患儿入院后第二天清晨, 空腹抽取2 m L静脉血, 离心分离, 取血清, 采用吸附免疫法对特异支原体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 对于一些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儿, 需要在一个星期左右再次进行复查。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为:MP-IGM水平不足160:1[2]。

1.3 观察指标

支原体感染肺炎疾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符合率、肺炎诊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肺炎诊断符合率比较

对照组患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疾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76.6%;研究组患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疾病治疗前诊断结果与治疗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为95.7%, 研究组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儿肺炎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

研究组患儿肺炎诊断的误诊数和漏诊数分别为0例 (0.0%) 、2例 (4.3%)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例 (8.5%) 和7例 (14.9%)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是指以肺炎支原体为病原体的肺部疾病, 属于小儿肺炎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通常缺乏特异性, 使诊断受到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领域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生物学技术水平的更新发展, 对肺炎病症的支原体感染进行检测已经成为可能。现今对肺炎支原体进行检测的方式较多, 主要包含分离培养检测、血清检验、微生物监测、即试冷凝检测等, 但效果不一, 其中快速血清学检验应用效果显著, 临床价值较高, 可推广应用[3]。

本研究选取治疗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94例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观察 (对照组47例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 研究组47例行快速血清学检验) , 结果显示, 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研究对象肺炎诊断的误诊和漏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 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方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 效果显著, 诊断符合率高, 误诊、漏诊率低。

参考文献

[1]王国军.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 (2) :254-255.

[2]王艳敏.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与微生物培养检测的价值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19) :29-30.

[3]吴香云.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 (24) :50-51.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研究的对象共计160例, 全部为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的肠热症 (沙门菌) 患者, 入选患者均有完整临床资料, 确诊符合肠热症诊断标准, 自愿接受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 各80例, 对照组以常规检验处理, 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15~58岁, 均值 (35.4±2.5) 岁。研究组采取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联合检验处理, 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13~56岁, 均值 (35.8±2.2) 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明显意义 (P>0.05) , 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按照常规检验方法处理, 即检测患者过氧化氢酶与超氧化物, 进而检验沙门菌。

1.2.2 研究组

该组按照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联合检验方案处理, 具体方法与步骤如下:1采集样本。根据病情、病型及病程不同采取不同样本:病程不足2周者采集其血液或骨髓液作为标本;病程2周及以上采集粪便与尿液作为标本;疑似沙门菌食物中毒者除了可采集粪便外, 还可收集可疑食物样本、呕吐物等样本送检。2器材与材料。该研究所需器材与材料主要有:温箱、天平、均质器、灭菌广口瓶、显微镜、灭菌平皿、灭菌吸管、灭菌小试管、酒精灯、橡皮乳头、灭菌毛细管、接种棒、载玻片及试管等。3培养基与试剂。培养基配制:缓冲蛋白胨水、四硫酸钠煌绿增菌液、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胆盐硫乳琼脂、HE琼脂、WS琼脂、蛋白胨水、尿素琼脂、氰化钾培养基、糖发酵管、半固体琼脂及丙二酸盐培养基、SS琼脂三糖铁琼脂等;沙门菌因子血清:初步分型按照26种分法处理, 进一步采取57种分法处理, 详细分型则选用163种分法[4,5,6]。4鉴定方法。首先进行血清学鉴定:凝集A-F多价O血清, 以6个O群因子血清定群;之后利用H因子血清第一相与第二相凝集结果对所属血清型综合判定。其次进行全面生化反应鉴定:于选择性琼脂平板挑选数个可疑菌落, 接种SS琼脂三糖铁琼脂, 观察在该琼脂内肠杆菌科属种的反应结果, 若为斜面产酸且同时硫化氢阴性时则可排除;将接种在SS琼脂三糖铁琼脂后再接种蛋白胨水、氰化钾培养基、尿素琼脂及对照培养基各1管, 于36℃左右进行培养, 时间18~24 h[7]。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检验有效、无效, 统计学有效率, 并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 便于回顾性分析, 利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其中计数资料用[n (%) ]表示, 行χ2检验, 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检验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则为82.50%, 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5.081, P<0.05) , 详见表1。

3 讨论

沙门菌属于一类引发人或动物不同形式病变的细菌总称, 隶属于肠杆菌科, 按照抗原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丁等基本病菌, 沙门菌极易存活, 但遇到亚硝酸盐培养基可抑制大肠杆菌生长, 进而达到增菌的效果[8]。传统常规检验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近几年逐渐探索出联合检验方案, 而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联合检验便是其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该院针对接诊的肠热症患者160例进行对照, 对照组按照常规检验处理, 研究组则采取联合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处理, 结果显示研究组检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 梁庆全学者随机抽取的80例肠热症患者进行对照,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检验, 观察组实施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检验有效78例、无效2例, 有效率为97.50%, 对照组则检验有效66例、无效14例, 有效率为72.50%,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袁学杰学者[9]针对240例肠热症患者随机对照, 分为2实验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检验, 实验组实施全面生化反应与学情学检验, 结果显示实验组检验有效率为96.7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0% (P<0.05) 。从研究结果来看, 联合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应用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 可以明显提高检验有效率, 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沙门菌所致疾病主要有肠热症与食物中毒及败血症三种, 其中肠热症也可叫做伤寒与副伤寒, 因伤寒沙门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等导致;有恶心呕吐、发热、水样泻, 甚至脱水、肾衰及休克等, 但2~3 d可自愈;败血症则因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及鼠伤寒沙门菌等导致, 临床症状主要有贫血、寒颤及高热等, 在免疫力较低或儿童中好发[10]。但不管何种类型, 若能尽早确诊并处理, 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 前者在正常情况下能作出初步鉴定, 但不可能完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为此必要时需辅助其他检验处理, 而血清学鉴定可根据沙门菌和血清决定群实验对所属血清型进行判断, 将二者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可提高检验有效率。

综上所述, 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查联合应用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 可以明显提高检验有效率, 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好地参考依据,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接诊沙门菌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2组。对照组以常规检验, 研究组以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查。对比下降诺言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验有效率为97.50%, 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5.081,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查联合应用在沙门菌临床检验, 可明显提高检验有效率。

关键词:全面生化反应,血清学,沙门菌,检验

参考文献

[1]杨贤斌.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J].求医问药, 2013, 11 (9下半月刊) :175-176.

[2]柳清梅.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23) :68-70.

[3]傅诺翻.肠热病患者应用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意义[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5, 10 (5) :65-66.

[4]邹前芽, 邓小凤, 唐晶, 等.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0 (23) :3348-3349.

[5]董秀鹏.探讨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 17 (2) :10-11.

[6]李立芳.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6 (26) :57, 58.

[7]刘红娟, 查巍, 祖方, 等.合肥地区腹泻儿童2011—2013年志贺菌、沙门菌属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安徽医药, 2014 (10) :1994-1995, 1996.

[8]梁庆全.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2 (4) :563.

[9]袁学杰.全面生化反应与血清学检验在沙门菌临床检验中的作用[J].现代养生, 2015, 18 (10B) :35.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3

关键词: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细菌学检验

布氏菌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及传染性疾病,且人畜共患,以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包括19个生物型及6个种,致病菌包括马耳他布氏杆菌、犬种菌、流产布氏杆菌、猪种菌等[1]。机体被布氏菌侵入后,会造成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发生增生现象,损害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同时会伴有毒血症、菌血症等,尤其是骨关节损害[2]。布氏菌病一般常发于牧区,但是在近些年来,大中城市的发病率也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高发人群为青壮年,主要为从事屠宰业、皮毛加工业、兽医的人士。对其进行有效诊断是预防和控制布氏菌病的关键,本研究为探究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布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布氏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与布氏菌病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并确诊;排除流行性感冒、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的患者。64例患者主要包括44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最高年龄为70岁,最低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为(42.5±4.8)岁,最长病程为27 d,最短病程为5 d,平均病程为(15.9±3.3)d,12例为兽医,11例为饲养员,20例为屠夫,21例为做皮毛加工工人。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血清学检验及细菌学检验方法进行分别检验,具体方法如下:

1.2.1血清学检验:检验方法为试管凝集试验法,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抽取,将血清分离出来,血液要保证新鲜、无腐败气味、无溶血现象、无明显蛋白凝块;血清用0.5%石碳酸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在患者血清中加入抗原;充分震荡血清后,在37℃恒温培养箱中放置进行22~24 h培养;检验结果通过血清凝集反应程度进行判定;以检验的规章流程进行检验,并要严格执行;检验要由两名检验师进行;如果检验结果中两名检验师的检验结果不统一,要再次进行检验,以此保证准确检验[3]。

1.2.2细菌学检验:检验方法为细菌分离培养法,标本在干琼脂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如果干琼脂培养基有菌落出现,检验结果显示为阳性;以检验的规章流程进行检验,并要严格执行;检验要由两名检验师进行;如果检验结果中两名检验师的检验结果不统一,要再次进行检验,以此保证准确检验[4]。

1.3统计学方法:研究中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对比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整理和处理,研究结果中检出率为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作为标准进行判定,如果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2结果

64例布氏菌病患者经过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血清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的例数为48例,检出率为75.00%;经细菌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41例,检出率为64.06%,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布氏菌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及传染性疾病,且人畜共患,以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菌,布氏菌的初次分离呈现球状,发展变化后呈现短小杆状,布氏菌病主要包括19个生物型和6个种,在不同宿主身上病原菌为生存就需要发生遗传变化,以此会产生多种生物型。布氏菌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死亡的牲畜脏器中、疾病的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布氏菌均可生存接近4个月,一旦有不良环境的影响会有变异发生。在全世界范围内布氏菌病均可发生,在我国多个城市中布氏菌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北方牧区,通过野生动物及家畜传播,牲畜一旦病发对人类有危害,牲畜如果患有布氏菌病,其乳类、排泄物及分泌物中均会有大量病菌存在,其作为传染源具有危险性,人类与家畜密切接触后,可将人类感染率增加。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但提升,布氏菌病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一旦爆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布氏菌病病情程度及发病症状不同,在临床上无法很好的把握,对其进行有效的检验和诊断,是进行及时有效治疗的关键[5]。

在我国布氏菌病的发病范围在不断扩展,由牧区扩展到非牧区,具有发病急、容易复发、范围广的特点,如果发生,会呈现大规模的疫情蔓延,很难控制和治疗,因此,预防布氏菌病很关键,对传染源进行控制,家畜要注射疫苗并要进行定期检疫,一般有感染的牲畜,要及时进行隔离,并有效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牲畜在进行免疫过程中要将自身防护加强,带胶手套,并将防护服进行穿戴;将传染途径切断,死亡畜生及其住所均要进行杀菌消毒,无害化处理计划做燃料及肥料的家畜粪便,对水源进行保护,避免水源发生污染;另外,加大宣传力度,大型养殖场饲养员要对布氏菌病相关知识进行充分了解,主要包括发病症状及发病原因,以对布氏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6]。

在临床上布氏菌病检验方法主要包括补体结合试验法、试管凝集试验法、虎红凝集试验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法、细菌分离培养法等,其中虎红凝集试验法会造成患者血清非特异性凝集,假阳性结果出现。而补体结合试验法则较多的血清量和抗原量,且操作也较为繁琐,有较低的敏感性,也没有足够的稳定性;PCR检测法却没有稳定的检查结果,检测设备价格也比较昂贵,在基层医院不适合应用推广。本研究对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的检测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研究结果中显示:64例布氏菌病患者经过两种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血清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的例数为48例,检出率为75.00%;经细菌学检验结果为呈阳性患者41例,检出率为64.06%,两种检验方法检出率对比差异并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见,两种检验方法均有较高的检出率,两种检验结果差异并不明显。

综上所述,应用血清学检验及细菌学检验布氏菌病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玲.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1147-1148.

[2]刘佳.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与细菌学检验的对比[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592.

[3]王庆香,魏钺玲.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检验结果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0):109-110.

[4]王倩.对比分析布氏菌病患者血清学检验以及细菌学检验结果[J].医学信息,2015,28(37):384-384.

[5]张瑞娟.用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诊断布氏菌病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49-50.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的对象

参与本市中心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100家血站中,血液中心22家,所占比例为22%;中心血站27家,所占比例为27%;县(区)血站21家,所占比例为21%;军队血站20家,所占比例为20%;中心血库10家,所占比例为10%。

1.2 调查的方式

向上述单位寄发调查问卷,各个单位填写后再寄回本处,由本血站对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1.3 调查的内容

各个血站内检查人员的相关情况、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开展的项目、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使用的方式和技术、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使用的设备情况和相关工作开展的情况。

2 结果

2.1 检查人员相关情况

在血液中心中高级人数为1,中级人数为4,初级人数为2;学历本科及以上人数为3,大专人数为2,中专人数为5;中心血站高级人数为1,中级人数为3,初级人数为4;学历本科及以上人数为0,大专人数为1,中专人数为4;县(区)血站高级人数为0,中级人数为3,初级人数为2;学历本科及以上人数为2,大专人数为2,中专人数为3;军队血站高级人数为1,中级人数为3,初级人数为4;学历本科及以上人数为2,大专人数为5,中专人数为1;中心血库高级人数为2,中级人数为0,初级人数为5;学历本[下转32页][上接31页]科及以上人数为3,大专人数为4,中专人数为1。平均数比为7人。

2.2 检验开展的项目

ABO正反定型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县(区)血站、军队血站、中心血库所占的比例均为100%;在Rh(D)检查方面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县(区)血站、军队血站、中心血库所占的比例100%、96.5%、95.3%、97.4%、100%;抗体的鉴定筛查方面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县(区)血站、军队血站、中心血库所占的比例100%、43.6%、23.4%、79%、13.2%、Rh(-)患者配血、白细胞血型方面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县(区)血站、军队血站、中心血库所占的比例为100%、63.4%、100%、100%、14.2%。

3 讨论

输血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也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治疗方式,血站血型血清学的检验能够为治疗提供参考的依据。但是,此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够挽回危急患者的性命,但是如果不能够保证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的质量和准确性会使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情况,严重的还会危及到生命[1]。

从日常检验工作的具体情况上来看,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的相关工作人员职称和学历情况较低,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上来看,初级职称和大专、中专学历的工作人员较多[2];2、在相关服务项目方面,在某些单位经常会出现开展的少或者不开的情况,与世界先进的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3、检测的手段和技术较为落后,多为手工和人眼判读,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检测的工作效率较低;4、在部分单位中会出现未经国家批准使用的检验试剂,另外实验室的标准和质量控制问题也比较突出[4]。

综上所述,站在未来的角度上来看,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中开展的项目、检验使用的主要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的内容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日常工作中的需求,检验的方式和检验的仪器仍然存在落后的情况。另外在血型检验过程中还存在对质量控制不够严密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的质量控制力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上述发现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状况的现状情况,为不断提高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参与本市中心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的100家血站发出邀请,并寄发调查问卷,对其回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100份问卷均有效回收,回收的凡率为100%。在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中开展的项目主要有:ABO正反定型、Rh(D)检查、抗体的鉴定设筛查、交叉配血、疑难血型、Rh(-)患者配血、白细胞血型、血小板血型、移植配型、亲子鉴定、新生儿溶血病鉴定。结论: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中开展的项目、检验使用的主要技术、相关工作的开展的内容虽然能够满足现在日常工作中的需求,但是检验的方式和检验的仪器仍然比较落后,并且在血型检验过程中还存在对质量控制不够严密的情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控制的力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

关键词: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状况,调查研究,检验技术

参考文献

[1]梁义安,蒋利星,秦次贵等.基因分型在疑难血型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6):1138-1139.

[2]方爱英.血型血清学检验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4):36-37.

[3]邢文革,马嵘,郑怀竞等.国内血站血型血清学检验的状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3):188-190.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接受分娩的O型血产妇108例, 年龄1~30 d, 平均年龄 (16.4±4.7) d, 产妇所产新生儿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 疑似HDN, 按照新生儿血型不同, 依次分为A型血组 (A组) 和B型血组 (B组) , 其中A型血组新生儿50例, 1~10 d新生儿14例, 10~20 d新生儿26例, 20~30 d新生儿10例, 男性新生儿24例, 女性新生儿26例;B型血组新生儿58例, 1~10 d新生儿22例, 10~20 d新生儿22例, 20~30 d新生儿14例, 男性新生儿30例, 女性新生儿28例, 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构成比及性别构成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测仪器

Grifols专用孵育器 (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 S.A公司) , Dianafuge-232专用离心机 (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 S.A公司) , HH.W21-420电热恒温 (上海悦丰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

1.2.2 检测试剂

Diana-Ge1 Coombs卡 (西班牙Diagnostic Grifols, S.A公司) , 1%A、B、O标准红细胞 (上海医药生物公司) , 生理盐水。

1.2.3 血液样品的采集

两组新生儿各取1管血液样品,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作为抗凝剂。

1.2.4 检查方法

1.2.4. 1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取各组新生儿红细胞适量,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洗涤, 洗涤3次, 除去上清液, 制备1%红细胞悬浮液 (取洗涤后红细胞5µL, 加入生理盐水500µL) , 于Diana-Ge1 Coombs检测卡的一个小孔内加入1%红细胞悬浮液50µL, 离心9 min, 取出, 直接观察结果。

1.2.4. 2 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

对Diana-Ge1 Coombs检测卡的6个小孔进行标记, 前三个孔用于游离试验, 依次放入A、B、O标准红细胞50µL, 再各放入患儿血清50µL。放散试验 (ABO血型系统采用热放散法、Rh血型系统采用醚放散法) , 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 于后三个小孔依次放入A、B、O标准红细胞50µL, 再各放入患儿血清50µL, 将Diana-Ge1 Coombs检测卡置于赋予相中, 37℃孵育15 min, 离心9 min, 取出, 直接观察结果。

注: (+) :阳性

1.2.5 检查结果判定

阳性:红细胞分布在凝胶中或留在微柱上端;阴性:红细胞分布于微柱的底部或出现沉降。

1.2.6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新生儿的各项检查指标结果, 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 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果

2.1 结果分析

108例疑似HDN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 确诊为HDN的患儿49例, 占45.37%, 其中ABO血型系统HDN患儿为45例 (91.84%) , 其中A组21例 (42.86%) , B组24例 (48.98%) , Rh血型系统HDN患儿为4例 (8.16%) 。

2.2 ABO血型系统各项检查结果比较

ABO血型系统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 HDN的起源来自胎儿从父亲方面继承的一部分红细胞抗原, 由于母亲体内没有这些抗原, 因此当胎儿红细胞中的抗原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母体内, 母体的免疫系统将会长生相应的抗体Ig G, 这部分抗体又会随着母胎血液循环进入胎儿的体内, 从而破坏胎儿的红细胞, 进而导致HDN的发生。ABO型HDN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新生儿溶血证类型, 其主要由于O型血目前血清中的Ig G抗体抗A (B) 效价较B型血清中的抗A和A型血清中的抗B效价高[4], 从而导致ABO血型系统HDN的母亲多为O型血, 本次临床研究发现, ABO血型系统HDN患儿占91.84%, 明显高于Rh血型, 与临床报道一致;HDN的检查方法中,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主要用于检查患儿的红细胞是否收到抗体致敏, 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主要检测胎儿新生儿体内Ig G抗体存在的与否, 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HDN的检查中具有重要作用, 其可区分HDN是ABO血液系统还是Rh血液系统, 这是因为ABO血型系统所致的HDN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强度很弱, 仅有强ABO血型系统所致的HDN导致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呈弱阳性, 而其他血液系统, 尤其是Rh血型系统HDN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强度通常超过“+”, 本次临床研究中, 4例Rh型HDN患儿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均为“++++”, 同时, 通常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越强, 患儿的HDN越严重。本次临床研究中通过对不同血型新生儿进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发现, 放散试验对于ABO血型系统HDN的检测灵敏度优于游离试验。

总之, 母婴血型不合的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 放散试验对ABO血型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敏感度最高,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Rh血型新生儿溶血病检查检查敏感度最高, 可作为判定HDN的临床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谢世荣, 张兴明.凝聚胺技术在产前血型抗体及新生儿溶血病检查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4) :218-219.

[2]孙六娜.108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1) :2718-2719.

[3]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256-257.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血站195例无偿献血志愿者资料, 将其中确诊为梅毒的85例患者设为研究组, 其余110例非梅毒患者设为对照组。研究组男女比例48∶37, 年龄 (28~48) 岁, 平均 (36.26±5.16) 岁, 体质量 (40~65) kg, 平均 (54.13±3.16) kg;对照组男女比例62∶48, 年龄 (28~50) 岁, 平均 (38.13±4.98) 岁, 体质量 (41~64) kg, 平均 (55.36±3.98) kg;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0.05) 。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ELISA、TRUST和螺旋体明胶颗粒检测。所有受检者均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血检验, 将血样置于4℃环境中保存待检, 然后将血液采用4000 r/min离心处理5 min后分离血清。瑞士帝肯公司提供的RSP全自动加样仪, 瑞士汉密尔顿公司的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提供的75-2型微量搅拌器。ELISA检测, 试剂由厦门新创试剂公司提供;TRUST检测, 试剂由上海荣盛有限公司提供, 均严格根据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本研究所用检验试剂均属于有效试用期内, 均通过相关卫生部位检验标准, 为合格产品。两组检测结果均参照螺旋体明胶颗粒检验 (该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公司提供) 所得结果作为参照。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 均数标准差 (±s) 表示计量资料, 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χ2行组间比较,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对比:

ELISA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TRUST (P<0.05) , 见表1。

注:TRUST与ELISA比较, aP<0.05

2.2 ELISA与TRUST检测研究组梅毒患者分期情况:

参照金标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结果, ELISA检测研究组梅毒患者分期情况显著优于TRUST (P<0.05) , 见表2。

注:TRUST与ELISA比较, aP<0.05

3 讨论

梅毒是一种有螺旋体感染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血液和性接触是其主要传播途径, 其具有高度致病性和传染性的特点[3]。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宿主, 梅毒可以侵犯人体各种组织器官, 患者病程长, 临床表现各异, 对于该类患者而言需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因为梅毒患者不仅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且影响患者伴侣生活质量, 危害人类健康, 加之近年来国内流动人口增加, 社会性行为观念的改变以及血制品使用量增多等, 导致梅毒发病率持续上升[4]。据相关研究验证,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检测敏感度超过90%, 并且特异度可达到95%以上[5,6]。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85例梅毒患者和110例非梅毒志愿者分别进行2种不同方式检测, 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作为确证, 结果显示:ELISA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TRUST, 表明在梅毒血清学检验中ELISA方法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考虑可能是ELISA检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检测领域, 其实伴随螺旋体基因工程抗原研制而建立的一种血清学检测方法, 主要采用微孔反应板, 在微孔板上包被梅毒螺旋体抗原, 通过将基因重组表达, 检测时采用双抗原夹心法, 从而可显著提高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7]。另外, ELISA检测试剂成本较低, 因此更适用于批量血液标本检验中, 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而TRUST技术属于一种非特异性梅毒检测方式, 其主要是从牛心中提取磷脂、胆固醇及卵磷脂, 然后提取并检测患者血清反应素。TRUST检测虽然具有整体性价比高, 但是检测敏感度欠佳[8]。另外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RUST对梅毒不同时期的检出率均较低, 且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9]。对比ELISA与TRUST检测研究组梅毒患者分期情况, 结果显示:ELISA检测研究组梅毒患者分期情况显著优于TRUST, 与于金涛[10]等临床研究报道相符合, 充分表明在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ELISA法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可作为梅毒血清学检验首选方案。考虑可能是血清学检查是实验室诊断梅毒患者的主要依据, ELISA方法在梅毒特异性抗原中采用酶标记, 初筛抗体之后, 可对其进行深入性筛选, 具有良好特异性, 另外其检测方法具有自动化、标准化以及大批量同时检测等应用优势。而TRUST检测容易收到类风湿关节炎、肝炎、病毒性感染基疾病, 梅毒滴度不足, 血清固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不同时期梅毒患者的检测存在假阴性, 效果欠佳。关于梅毒患者后续治疗情况,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 ELISA检测技术应用于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项有效检测技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梅毒血清学检验中不同方法检定的结果。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血站195例无偿献血志愿者资料, 分为两组, 其中85例梅毒患者设为研究组, 其余110例非梅毒者设为对照组, 两组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检测, 结果参照金标准-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评估两种检测技术在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ELISA检测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TRUST (P<0.05) ;ELISA检测研究组梅毒患者分期情况显著优于TRUST (P<0.05) 。结论 ELISA法在梅毒血清学检验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验,ELISA,TRUST

参考文献

[1]王建利, 王静利, 刘昌汉, 等.梅毒血清学检验中不同方法检定的结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5, 16 (19) :2227-2228.

[2]吴美妹, 吕火烊.4种方法联合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5, 26 (13) :2151-2153.

[3]周守容, 邓安彦, 陈华平, 等.4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16) :1967-1969.

[4]于静波, 王玉红, 赵汐渟, 等.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6 (20) :3026-3027.

[5]罗米.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 9 (21) :2694-2695.

[6]荣仕成.3种梅毒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 (3) :155-156.

[7]陈彬, 徐克, 林小敏, 等.81946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3, 31 (8) :147-149.

[8]张晓红, 张倩, 周学红, 等.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在临床筛查试验中的应用评价[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25 (10) :458-459.

[9]韩雪, 李红, 曹守勤.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10) :1135-1137.

快速血清学检验 篇7

关键词: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染性疾病, 该病的临床症状复杂, 且病情慢长, 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 可引起全身各组织与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 且传染性较强。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及母婴传播三种方式。流行病学统计发现[1], 梅毒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在逐年上升,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的对疾病进行控制。临床上对梅毒检查的主要方法为血清学检测, 由于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血清中会产生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本文将现阶段常用的三种临床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旨在为患者的诊断寻求最适合的辅助检测方法,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确诊的367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组 (TRUST) ,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组 (TPPA) ,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其中男282例, 女85例;年龄22~61岁, 平均 (38.5±5.3) 岁。其中早期梅毒87例, 一期梅毒112例, 二期梅毒147例, 三期梅毒21例。所有患者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制定的《性病诊断标准》[2]中梅毒的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已告知患者及家属,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本研究所用TRUST试剂来源于上海荣盛有限公司, TPPA试剂来源于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ELISA试剂来源于北京万泰有限公司。 (1) TRUST检测法:先将抗原与特制的甲苯胺溶液混合, 检测能与快速血清反应素进行反应的凝集块; (2) TPPA检测法:室温下使用稀释液在U型板对血清进行稀释, 同时加入致敏与不致敏的明胶颗粒, 室温静置2 h后判读结果; (3) ELISA检测法:按照试剂盒中的操作说明严格进行每一步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种检测方法梅毒检验结果比较, 见表1;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见表2。

3 讨论

梅毒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一种性病, 该病发展缓慢, 会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渐加重损害患者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等, 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人口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大, 所以梅毒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为此, 需要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寻找最适合、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以降低漏诊与误诊的概率, 同时也能有效的控制梅毒蔓延。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 血清中通常会出现两种抗体, 一种为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另一种为非特异性抗类脂质抗体, 两种抗体均作为临床检测梅毒血清的重要理论依据[3]。可根据两种不同的血清抗体, 将梅毒检测方法分为两种, 一种是常规检测法即针对非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法, 另一种是认证试验即针对梅毒螺旋体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法。

注:三种检测方法对梅毒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比较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三种检测方法对梅毒早期、一期、二期、三期的检查结果比较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RUST检测法主要是利用类脂质作为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抗类脂质体抗体, 从而获得梅毒检测目的[4]。本次研究中, 采用TRUST检测法检出阳性患者共323例 (88.1%) , 其敏感性达88.1%, 特异性达85.1%,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观察, 并不适合用于确诊。TPPA是通过纯化的致病性梅毒菌株作为抗原, 该毒株被人工载体明胶颗粒所包裹,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即可检测出患者血清中是否含有相应的抗体。在367例梅毒患者中使用该法检测阳性为362例 (98.6%) , 其敏感性达98.9%, 特异性达98.2%, 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 但其操作复杂, 且反应时间偏长, 成本较高, 所以在梅毒检出标本的复查中使用较多, 而不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中使用[5]。ELISA检测方法是利用充足梅毒螺旋体中的多肽作为抗原,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使用该检测方法共检出阳性患者344例 (93.8%) , 其敏感性达94.6%, 特异性达96.5%, 敏感性较高, 且阳性检出率也较高, 适用于大批量样本中进行检测。

综上所述, 采用ELISA检测法对患者进行初筛检测, TPPA检测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 而TRUST检测法可作为患者治疗后疗效评价与复查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 不仅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还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保证了医患关系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钺玲, 张景霞, 张丽红, 等.梅毒检验3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准确率比较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6) :3446-3446.

[2]戴宗成.不同检验方法梅毒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36) :7613.

[3]吴文辉.不同方法检验梅毒的结果比较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 :81-85.

[4]郭家权, 洪敏, 林永前, 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广东医学, 2014, 35 (5) :738-740.

上一篇:排种性能下一篇:血管源性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