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领导制约因素

2024-10-17

女性领导制约因素(精选3篇)

女性领导制约因素 篇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女性领导在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 虽然相对于男性而言, 女性领导人数不多, 但仍有许多人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受到了社会的认同与称赞。但是, 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 女性领导干部的发展受到了种种制约, 从客观和主观的维度对制约女性领导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积极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女性领导制约因素,问题,对策

当今社会, 女性领导在公共管理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大, 相对于男性而言, 女性领导虽然人数并不多, 但是仍有许多凭借女性独有的优势和女性独特的视角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受到了人们的认同与称赞。女性从政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时代进步的体现。但是, 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 女性领导干部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制约, 下面从客观和主观两个维度做浅显分析。

1 客观因素

1.1 历史因素

中国历史悠久、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在当今社会仍有残存。不少人仍旧鼓吹封建道德, 宣扬“男尊女卑”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他们认为“妇者, 服也, 服于家事事人者也”。认为女性是缺乏独立人格, 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女性的社会价值仅限于侍奉男性、养育后代等“家”事。称赞女子无才无德, 干预政事则是不守妇德、大逆不道。中国女性参政历史短、经验少、起点低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 女性领导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男女的职责和活动范围划分沉重的压力之下无法“越雷池半步”。

1.2 社会因素

从古至今, 人们对女性的评价和印象就是温和、善良、依赖、软弱等比较典型的女性特质。这些刻板印象使女性领导无论如何开展工作, 都无法摆脱软弱及情绪化的社会认同, 社会评价体系认为男人在领导及管理工作优于女性, 女性就应该呆在家里操持家务及辅助丈夫。传统性别意识在女性领导者培养选拔的过程中仍然起着消极的作用。

1.3 家庭因素

受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在家庭中, 女性的职责主要为洗衣、做饭、洗碗、拖地等日常家务, 女性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些日常劳作中去, 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承担配角的任务, 因此女性缺少了对外接触的机会, 缺少了与社会外界交流的机会, 这种分工模式下, 女性如果从政就必须面对工作和家庭双重压力, 她们既要为自己的事业竭尽全力, 还要担当起做妻子和做母亲的责任。因此, 事业和家庭必须兼顾使得女性工作的压力重重。这种分工模式也使得女性在从政方面有负担太重的社会认同, 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性别歧视。

2 主观原因

2.1 性别心理因素

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 中国腐朽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观念一直延续到当今社会, 尤其严重影响着女性的思想和心态, 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这严重影响着从政女性的积极性, 也严重的影响着女性对自己的估量, 她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高, 完全埋没了女性的才华和潜能。其次, 便是女性在父权社会积淀而形成的天然弱点, 对家庭的责任感往往大于对自己前途和事业的关注, 这种依附性心理使得参政女性对家庭、丈夫和孩子的关注度永远大于对自己事业和前途的关注度, 她们仅仅是通过对家庭的付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再次, 从古到今形成了女性对从政地的排斥心理, 许多有才能的女性对从政避而远之, 她们宁愿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 也不愿去发展自己的事业, 她们本身在心里上就把自己给否定了, 感觉女性本来就应该持家的, 在她们心里产生了永远不如男性的自卑心理, 以至于男性越来越强, 而女性却越来越弱。因此, 在从政这个领域中, 这个社会把女性当成淘汰的对象, 人们也就顺其自然的把女性拒之于从政事业的门外。

2.2 个人文化素养

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法律上男性和女性享有同等的权利,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上, 不再有那种男尊女卑的思想,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 女性和男性同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力, 然而, 由于封建传统的思想的影响, 女性受教育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 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低, 文化素质低, 那么就业的比例也会很低, 这使得女性远远弱于男性, 女性从政的几率就会很小, 进而进入高层的机会就会更小, 女性进入高层领导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2.3 身体素质弱势

由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 女性较少从事繁琐的体力劳动, 以阴柔婉约为美, 造成普遍女性不够强壮, 女性的身体素质就远远弱于男性,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女性这一生要经历生育、哺乳等不同的生理阶段, 还要顾及丈夫和家庭, 这不仅仅影响女性的身体素质, 还在客观上使得女性不能够正常的工作, 工作没有连贯性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女性天生的身体弱点抑制女性在从政方面没有立足之地。女性身体素质弱势不仅仅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 同事也给从政女性带来了河大的压力, 这不得不引人思考。

3 促进我国女性领导发展的对策

3.1 个人的自我完善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同样也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女性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要自我教育、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是自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 不断地塑造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一是克服自己的心里障碍, 要克服畏难的心理弱点, 打破封建传统观念对自身的束缚, 用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去适应社会, 迎接挑战。二是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表达、沟通和说服能力, 加强领导艺术的锻炼和培训, 提高组织领导和运筹决策能力。同时, 女性领导干部应科学地安排家庭事务, 同时能够善于调动家庭每个成员同心协力地共同承担家庭事务, 如果有条件, 可以使部分家务社会化, 由家政公司代理。

3.2 组织的关注与选拔

首先, 我们要重新制定一套完善的女性干部选拔制度, 用法律的手段来加以约束, 形成健全的女性干部任用制度。在社会的新形势下, 抛开封建传统的思想, 着眼于科学发展观, 实现男性女性人才的合理分配, 实行谁有能力谁胜任的机制, 消除在歧视女性的现象, 不断地将女性干部纳入到从政地行列当中去, 不断地加强女性领导班子的建设。其次是打破传统腐朽的思想观念, 不断培养女性领导干部, 加大对女性干部的任用, 尊重并且重视女性领导干部, 改变用人观念, 重视对女性干部选拔的倾斜, 适度扩大女性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中的比率。再次, 健全女性干部任用机制。采取切实的措施,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女性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拓宽思路, 创造机会, 将女性干部放到关键岗位上去锻炼和考验, 并形成良好的机制, 适应社会的需求。

3.3 社会的支持与保障

“所谓的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如今, 随着经济全球化, 社会化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 媒体资源应受到重视和运用。因此可以通过媒体为女性领导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空间, 努力提倡两性角色的形象向多元化发展。另外, 党政机关、各单位要加强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倡导和培训的新观念, 大力宣传中央对新时期培养选拔女性领导干部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 提高女性领导的知名度, 树立女性领导的良好形象。同时, 女性干部的家属的要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主动、积极承担家庭事务, 理解和支持女性干部事业的, 建立起相容的家庭结构, 以解除女性领导干部的后顾之忧。

综上所述, 女性领导的发展比男性更加不易, 女性领导面临的压力和问题比男性更多, 她们通常身兼多重角色, 即是领导, 也是妻子和母亲, 在发展中受到传统和现实的种种制约, 所以除了女性领导自身努力外, 全社会和家庭要给与女性领导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宏.女性领导发展中的困境与突破[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4, (01) .

[2]常玉娜.我国女性参政现状及对策浅析[J].当代经理人, 2013, (11) .

[3]朱立言, 刘兰华.我国政治领域女性领导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0, (05) .

[4]王悦.我国女性参政制约因素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3, (5) .

[5]俞春艳.中国女性参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6) .

女性领导制约因素 篇2

1、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体现

1.1、有助于促进女性的身体健康

少女在校内参加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 可以促进其身体及骨骼的正常发育, 提高和完善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 为终生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同时, 增强其终身体育的意识。青年妇女通过健美操、瑜伽等, 可以缓解疲劳, 增进健康, 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老年妇女通过一些简单小运动量的休闲体育活动, 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增强抵抗力, 抵御各种疾病, 延年益寿。

1.2、有助于促进女性的心理健康

一是促进个性的发展。休闲体育活动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特点, 能够给女性提供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的平台。女性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积极地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能够结交伙伴, 充分地协调发展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 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自主、积极向上、勇于挑战及团结合作的品质和态度。

二是缓解心理压力。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 竞争力大, 使得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跟传统女性比, 现代女性不仅要“主内”, 更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去。因此, 女性休闲体育活动对缓解现代女性日益加重的心理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也是最理想的缓解心理压力负荷的方式之一。

1.3、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适应能力

女性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时, 往往不是一个人独自行动, 而是结伴而行, 或者是参与到一个群体中去。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活动, 还有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休闲体育, 对提高女性的交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有积极的影响。

1.4、有助于女性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长期、有规律地进行适合于自身条件的休闲体育活动, 能帮助女性逐渐增强其体育锻炼意识、端正体育锻炼动机, 并从生活的点点滴滴着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有规律、科学的休闲体育活动, 有助于女性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2、我国女性休闲体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2.1、主观因素

(1) 休闲体育动机。

一是缺乏体育动机。体育动机缺乏尤其是在年轻女性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很多人认为自己年轻, 身体好, 不需要增强健康;也不需要通过休闲体育来放松和娱乐休闲, 更加不会认识到参加休闲体育带给人们的其它功能。二是体育动机单一。人们对休闲体育的功能认识不全面, 大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强身健体上, 特别是中老年女性, 因此其参与的动机也很单一。

(2) 女性性格特征。

我国女性性格特征较传统保守, 当社会不赞许某项运动, 或者是周围的人不赞同女性参与某项运动时, 女性则会表现出“不感兴趣”;部分女性因为敏感、害羞和对自身身体形态的忧虑, 使他们无法鼓足勇气去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再者, 女性常常会因缺乏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而害怕出丑, 因此避免从事该项运动。

(3) 性别角色。

我国传统观点认为, 女性应该是安静的、淑女的, 而不应该像男性一样参加高难度、刺激、危险、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社会观念的灌输以及家人朋友的反对, 扭曲了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 也遏制了女性参加休闲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 女性尤其是已婚妇女, 要以家庭、丈夫、子女为中心, 除了在外工作, 其余的闲暇时间就必须陪伴丈夫、子女, 操持家务劳动。因此, 尽管她们明白休闲体育的价值, 有一定的休闲体育意识, 也只会鼓动或陪伴家人去参与, 而甚少会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参加休闲体育。

(4) 健身知识和技能的缺乏。

李相如、刘转霞在对中国职业女性休闲体育态度与行为特征的调查数据指出, 对于影响其休闲体育态度的因素, 有86.2%的女性都选择了学校体育教育, 多数女性选择的健身项目基本还是跑步。这里调查的职业女性, 尚且是受过高等学府的体育教育, 但多数人只会跑步, 缺乏其它项目的技能。而对于多数乡镇、农村、以及未受过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女性来讲, 她们的健身知识和运动能力更加缺乏, 更加成为她们参与休闲体育的障碍。可见, 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女性自身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 直接影响着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

(5) 不同生理时期身体条件的限制和相关知识的缺乏。

受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认为女性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应减少活动。因此多数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 会因为身体形态的变化、生理周期的影响、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家人的限制, 使其产生生理或心理惰性, 逐渐改变锻炼习惯, 减少甚至远离休闲体育锻炼。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医学研究证实, 不同时期采用适宜自身的锻炼方法和手段进行休闲体育运动对其身心健康是有利的。

2.2、客观因素

(1) 家庭。

由于受传统观念上的性别歧视, 多数女性被看作是家庭的“多角色”, 她们不仅要承担日常家务劳动、还有教养孩子、侍奉老人。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负担, 导致女性压力增大, 余暇时间减少。王俊在研究山东省城市女性休闲体育现状时分析得出, 山东省城市女性休闲活动限制因素中, 缺乏家庭支持的占据第五位, 总计21.6%。在我国多数女性本就缺乏余暇时间的情况下, 同时缺乏了家庭的支持, 时间久了便会慢慢缺乏参与休闲体育的兴趣, 降低了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度。

(2) 时间。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显示: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是由女性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4.01小时, 比男性多2.7小时。可见, 受我国传统观念和社会习俗的影响, “男主外, 女主内”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日常家务劳动占用了女性闲暇时间的一大半。同时, 现代女性除了“主内”, 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了“主外”。她们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外, 还要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比较而言, 相比传统的全职家庭主妇, 现代女性的闲暇时间更少了。“主内”和“主外”的双重负担, 减少了我国女性的休闲时间, 成为制约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3) 职业、受教育程度。

蔡志霞在《陕西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调查》中的数据指出, 不同职业的女性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比例:离、退休人员最高占35.2%; 其次是公务员28.4%; 企业管理人员11.3%; 私营人员9.8%;工人和学生分别是4.8%和5.0%。除了离、退休人员的空闲时间最多以外, 其它职业中, 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度与其所从事职业在社会地位的层次是呈正相关的关系。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性人群, 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比例相比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也更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是职业相对较好的人, 其工作时间较短, 空闲时间多;二是受教育程度较高者, 其对休闲体育的价值认识较深, 参与的积极性则较高;三是经济基础较好, 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 人们有富足的物质基础用于休闲体育的消费。

(4)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和选择。对于经济水平很低的女性而言, 她们的生活质量只能达到温饱, 甚至是达不到温饱状态, 那么她们的生活重心必然是为了吃饱穿暖而拼命地工作, 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用来做多份工作, 几乎不会参加休闲体育活动。对于经济水平中等的女性来说, 其物质生活有保障, 有稳定、较高收入的工作, 也有一定的空闲时间, 因此部分女性会参与一些低消费、简单的活动方式, 例如在公园、广场、免费的体育场馆跑步、跳广场舞、练太极拳等。这些活动形式都比较随意, 缺乏锻炼计划、休闲体育活动指导、科学的活动方式等。而经济水平非常高的女性, 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物质基础来进行休闲体育。她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可以选择在高档体育俱乐部进行、可以请教练进行指导、还有相应的锻炼计划。因此, 她们的活动方式具有选择性、多样性、科学性、持久性等特点。

(5) 体育场地设施。

陈爱霞等人在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城市女性体育休闲限制因素时, 调查结果显示30.6%认为不能满足正常的体育活动需要。这个调查结果表明了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设备仍然不足, 无法满足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需要, 从而限制了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而大多数女性在参与休闲体育时, 都偏向于选择锻炼方法简单、经济实惠、不需太多资金投入的活动方式, 因此, 她们并不需要高档高消费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6) 组织形式。

女性在生活中喜欢结伴而行。同样, 在参与休闲体育时, 也喜欢与家人或者是朋友一起, 而不太愿意单独行动。因为有家人朋友的陪伴, 她们会积极、热情并且持久地参与休闲体育。另外, 对于一些职业女性而言, 她们休闲体育参与热情高涨时, 若单位对其参加活动不予支持、不予组织, 也会极大地影响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无论是来源于家庭、工作还是社会的组织形式, 都制约着女性休闲体育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促进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对策

3.1、针对主观因素 , 要加强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的社会观念和个人意识

女性必须加强自我观念的更新和性别角色的转变, 敢于争取自己参与休闲体育的权利, 追求更多的体育价值;参加多种休闲活动项目, 培养休闲体育兴趣, 树立终身体育健身观, 使自己能够在家庭与工作和谐的状态下, 热情的参与休闲体育。

3.2、针对客观因素

相关部门要加大女性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例如宣传女性休闲体育的价值, 适合于女性的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科学、正确的参与休闲体育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一方面, 改变人们受传统社会观念影响所形成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等思想, 使女性休闲体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 帮助女性提高体育运动技能, 提高其参与休闲体育的质量。

此外, 应科学安排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他们可以根据女性生理和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合理、科学的安排不同特点的女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运动。同时帮助女性学习运动技能、制定运动处方等, 使其合理的、科学的、快乐的健身。

参考文献

[1]王俊.山东省城市女性休闲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2010, 4.

[2]李相如.中国职业女性休闲体育态度与行为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0.

[3]蔡志霞.陕西城市女性参与休闲体育现状调查[J].商洛学院学报, 2010, 12.

简述女性领导者的有利因素 篇3

一、从已有领导理论看女性作为领导者的有利因素

Eagly和Johnson关于领导风格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女性领导者一般坚持以人为本, 有92%的女性领导者采用民主型领导风格而较少采用专制型领导风格, 女性更乐于鼓励下属参与, 共享权力与信息, 并致力于提高下属的自我价值。

Helgese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注重沟通、协调良好人际关系以及集体成功的女性领导风格学说, 宣称女性领导方式比男性领导方式更有效和更人性化, 因为女性较男性有更好的人际交往技能。支持这一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者是Judy B.Rosene, 他在一篇女性领导方式的文章中指出, 女性领导者多采用变革型领导方式, 即通过设计一个更宽松的组织目标, 将下属的个人兴趣融合到组织当中, 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这种领导方式有效地增加了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中生存的机会, 明显有别于多采用事务型领导方式的男性领导者。

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提出对女性作为领导者更为有利, 因为支持和关怀维度更符合女性的性别角色。亲和力是我国魅力型领导最主要的结构因子之一, 可以提升员工的自我目标和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

二、组织环境的急剧变化为女性作为领导者提供了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对智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对体力的要求则有所下降, 这就给女性由于生理上的差异而引起的身体素质的差距提供了弥补机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 组织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 组织自身的快速成长等因素都为女性发挥领导潜力提供了条件。

罗宾斯认为当今组织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强的团队精神、更多的信任与信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的特点, 使得倾向于情境型领导方式的女性比倾向于事务型领导方式的男性的工作绩效更为出色, 因为她们不像男性那样过分看重输赢与竞争, 而是注重合作。女性更具有协调性, 更强调以肯定的关系来与他人共享, 而男性更倾向于以任务为中心来强调结果, 忽视与他人的合作与共享, 所以在团队式的扁平化结构中女性的竞争力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女性自身具有的性别优势为担任领导职务提供了条件

1.女性有其特有的心理品质和思维方式。

比如擅长感性思维、心细、敏感、有韧性、善于观察、语言表达能力强。明初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善于观察, 抓住时机, 于永乐十八年发动起义, 夜袭前来围剿的官军, 打得他们落花流水。1992年中美双方知识产权谈判时, 吴仪面对对方的无理, 毫不留情地反击:“我们是在和强盗谈判, 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展品, 有多少是从中国抢来的。”针锋相对的回答不但没有让对方反感, 反倒令对方意识到:这个女人不简单。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立下赫赫战功, 凭的也是她犀利的口才。知识密集型行业重视柔性化的经营方式, 特别强调利用感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凭借直觉快速做出决定, 而直觉敏感性是女人的本性。

2.女性的自我牺牲精神, 增强了亲和力。

比如无私的母爱是女人的天性, 仁慈、博爱、宽容、善解人意和感情丰富, 这些“女人味”使女性具备了先天的亲和力。她们作为领导者不是高高在上, 而是发挥个人魅力和影响力, 深入民众, 关心实际问题的解决。撒切尔夫人对待同僚总是问寒问暖, 情真意切, 有人生病她都要亲笔写信问候, 所以她的部下说:“为她工作经常通宵达旦, 废寝忘食, 虽然得不到高额报酬, 但我们都愿意尽忠尽职。”因此, 独特的女性魅力更加符合今天被领导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3.形象魅力也使女性有别于男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新加入了审美的需要, 人们对一个人的第一印象, 一半以上受其外表的影响。重视女人味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利用女性魅力 (仪表端庄、举止得体、优雅中又透着一种权威性) 成功进入政界, 成为英国首位女性首相。

4.女性优秀的道德品质。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分工使女性善于当家理财, 知道柴米贵, 养成了廉洁奉公、勤俭节约的美德。因此, 女性作为领导者对反腐倡廉具有自然的净化作用。

四、结语

越来越开放的国际环境, 不断提高的女性自身素质, 都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空间和舞台。先进性别文化的构建激励女性发扬“自尊、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女性领导者是未来组织发展最需要的力量, 有可能代表未来组织领导风格的发展方向。所以增加女性领导者的比例是时代的需要, 是两性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

上一篇:油菜生长发育下一篇:让学生在赏识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