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角度

2024-05-08

成功的角度(共5篇)

成功的角度 篇1

韩国MBC电视台综艺节目《无限挑战》,连年居于韩国综艺收视率前五之列,在韩国的影响力巨大,究竟其魅力何在?下面试从传播学角度浅析《无限挑战》成功的原因。

1传播学角度分析

《无限挑战》是韩国MBC电视台于2005年4月23日开办的一档真人秀综艺节目,节目经过多次变革,最终取得了韩国综艺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

传播学是研究作为社会分系统的信息传播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根据1948年,拉斯韦尔所提出的“5W”模式,即传播者、内容、媒介、受众及效果。在此,着重分析内容、传播者和受众[1]。运用传播学的知识,我们可以一窥《无限挑战》成功背后的原因。

1.1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分为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从纵向时间角度来分析,《无限挑战》的内容,可以说大致分为三季,前两季着重突出让主持人做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火车和人100米赛跑;第二季有所改革,但一、二两季总体来说并不受欢迎;从第三季开始,每一集节目都以不同主题及形式进行,如赛车特辑,“介绍丑陋的朋友”特辑,打工特辑,歌谣祭特辑,野外生存特辑等。可以说,在一个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形式。喜欢室内谈话综艺的观众、喜欢室外追击的观众、喜欢野外探险的观众等,都可以在同一档节目中找到自己想要收看的内容。可以说,没有固定的形式就是《无限挑战》最大的形式,在长达11年的播放中,《无限挑战》很少去重复,室内、室外、追击战、体育项目等带给观众持续的新鲜感,使《无限挑战》牢牢地巩固自己的高收视率。

从横向分析对比其他的一些综艺节目,如《超人回来了》《Running Man》等节目固定以在家里照看孩子或是撕名牌配合小游戏的形式,“固定化”都会让观众对于节目产生疲劳感,每周一期的节目,即使稍有变动仍不能逃脱其固定的框架,对比这两个节目收视率的下降便可以看出观众已经对其产生“审美疲劳”。

综上,《无限挑战》将电视综艺节目的综合性、灵活性和娱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打造了一档优质的综艺节目[2]。

1.2传播者分析

在《无限挑战》中,六位主持人无疑担当着传播者的角色。《无限挑战》的六位主持人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无疑为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他们是《无限挑战》成功的背后不可缺少的因素。

目前,六位主持人为刘在石、朴明秀、郑亨敦(2015年因健康原因暂时中断主持)、郑俊河、哈哈和黄光熙。从专业性来说,六位主持人都主持综艺节目多年,他们非常精准地把握观众的需求——也就是时下的“大众文化”,不断吸引着大众[3]。从角色定位来说,六位主持人在节目中配合默契,分工明确。主持人的担当的刘在石,“恶魔”担当的朴明秀,不可缺少的郑亨敦,“傻大哥”形象的郑俊河,歌手出身、但不输专业搞笑艺人、后起之秀的哈哈,新加入、非常努力的黄光熙。此外,他们非常敬业。《无限挑战》与其他节目的录制不同,有时需要成员抽出每周正常录制节目之外的时间,如赛车特辑等,但成员们都非常敬业的完成了,而正是因为有这些可敬又可爱的主持人,才会将《无限挑战》做到了11年不败。

1.3受众分析

在传播学中,将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受众的需求是促使其接触媒介的动因之一。《无限挑战》从不吝于明确地表达这档节目的价值理念,这使其与众不同。

《无限挑战》的观念之一便是“公益”,节目组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入到公益活动中来。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无限挑战》歌谣祭中,将歌谣祭创作出的歌曲下载所收的费用全部捐献出来;一些节目中的游戏获胜奖金也会捐献等等,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温暖人心。

其次,《无限挑战》带给人们许许多多的温情。2015年《无限挑战》海外派送特辑,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都会由成员亲自前往海外配送食物,为海外的游子带去一份温暖等。《无限挑战》,在某一方面来说,已经不止是一档综艺节目了。

摘要:本文试通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韩国著名综艺节目《无限挑战》成功的原因,以期对综艺节目的制作等有所裨益。

关键词:无限挑战,创意,主持人,价值理念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王艳玲.电视文艺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3]蔡尚伟.影视传播与大众文化——文化工业时代的影视方法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成功的角度 篇2

“难道你在销售保险的过程中,没有遇到过类似„被拒绝‟这样的挫折吗?”他的一位同事忍不住问。

王先生很肯定地回答说:“我从来都没有被拒绝过。”同事们非常诧异,“被拒绝”几乎是每一个保险业务员必须经历的难堪,所以同事们怎么也不相信他说的话。

王先生笑了笑,解释说:“当顾客不买我保险的时候,这并不叫„被拒绝‟,只是代表顾客„不了解‟我这个产品而已,所以下一次看到这个顾客的时候,我就让他继续了解。如果他还不买,也没有关系,只是代表他还是不了解,所以下一次我还会去拜访他让他再多了解了解。”

“没有„被拒绝‟,只有„不了解‟。”多么好的一个定义!

是啊,当你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对一种事物的看法时,感受就会与之前大有不同。

而这种不同往往会影响你之后的所有决策、做法,甚至是结果。别忘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就是赢家!

多一个思考角度,多一次成功机会

“一件事物有几个面?”你的答案可能是:“凡事都有两个面”。可是会不会还有另外的一面呢?两面,三面,还是无数面?

最后我们都会认为是无数面。很显然,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件事物都会有一个面,而观看事物的角度是无尽的。

进一步说,如果你把一件事物切成两半,这时候你会发现:从这个角度看、从那个角度看,它绝对不会是只有两面、三面、四面、一百面、一千面!

我们所见的世界不是它的真貌,而是透过我们的认知、我们观看的角度来决定我们视野的范围。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从自身角度看到的这一面扩展成世界的全部,从而以偏概全。

一位老师上课时,端了两个相同的杯子,其中一个杯子中的水只有一点,而另外一个杯子中的水几乎是满的。老师就问学生:“如果把这两个杯子比做穷人或者富人,哪一个是穷人,哪一个是富人?”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水少的杯子是穷人,水多的杯子是富人。”老师问:“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杯子中水少说明他拥有的少,就是穷人;杯子中水多说明他拥有的多,就是富人。”

老师听完后回答:“大家看问题只看到一面,而没有看到另外一面。”学生回答:“还有另外一面吗?”老师回答:“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需要的少,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需要的多。

就像这两个杯子中的水一样,由于少,需要更多的水才能使杯子装满,反之需要的就少。”

很多男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他们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换个角度或者站在更多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此,在解决问题或者发生矛盾时,总是单方面解决问题,或者只片面地思考该如何如何,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如果每一个男人都能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相信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就会很片面,如公司对员工进行管理时,员工总以为公司是拿很多条条框框来约束自己,却没有考虑到为什么要约束自己,这样的约束到底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给公司带来什么利益。如果员工不理解约束,那么,很多约束就很难执行下去。

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公司能够更多地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员工提高各方面的认识,使他们能够换个角度思考,相信任何事情都会顺利进行,并且能够持续做好。

就像杯子中的水一样,拥有的少是穷人,反过来由于需求的少也是穷人。只要我们以更多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相信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要发展,一定要考虑行业、市场、竞争对手的情况,只是站在赚钱的角度制定发展战略是不全面的,终究无法让企业健康发展。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这是什么?”

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

老师故意惊讶地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

所以,你不要只看见一点,换一个角度去看,你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不是学历、背景、资历、经验等,而是看事情的角度。世界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阻碍我们的往往是由自身狭隘的主观观念造成的。

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静止不前的,世易时移,我们的思维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当路走不通时,换一个角度,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

有记者问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您曾经是台湾某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可是为什么在事业到达顶峰时,您却毅然选择了离职,到美国去做美术教员呢?这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理解也很难做到的,请问您当时是基于何种考虑?”

刘墉笑眯眯地答道:“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好比一个人爬山,他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顶峰时,就不能再往上爬了,此时他唯一的选择只有下山。一方面来说,他要开始走下坡路;而另一方面,他可以下这座山,去爬另一座更高的山。不管是哪个方面,首先要做的都是从现在的山上下来。我的选择就是想多登几座山,从不同的高度看看风景。”又有人问:“据说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主动向老师申请不上英语课。可谁都知道,英语在现代社会是必不可少的,你当时是否考虑过这样的申请会影响到您的大学成绩?”

刘墉回答:“英文确实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但是大学一年级是多么好的年龄阶段,我有很多别的事情要做。比如说我要画画,要练习演讲,要参加校外活动,要搞写作,要交女朋友……哪有那么多精力?

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去珍惜这宝贵的四个年头。还好,我的努力没有自费,我在演讲比赛中拿到了第一,这为后来成为主持人的我打下了口才基础;

我画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这为后来成为美术教员的我挣得了饭碗;我频繁参加校外活动,这为之后成为记者、编辑,进而创办出版社的我打下了实践社会的基础;

我经常在报纸上发表诗作和散文,造就了后来成为作家的我;最重要的是,在那个时候,我认识了我未来的妻子……是的,我放弃了一门课程,却赢得了生活和事业方面的种种资源。”

对于即将30岁的人来说,往往执著于未来,坚定于理想,处理问题就难免过于坚持,不够灵活。

曲子是同一个,关键在于怎么弹。其实许多时候,换一个角度考虑问题,情况就会改观,新的创意就会产生。

所以,我们要懂得要让思维活跃起来。当原来的路走不通时,要学会转变思路,去另外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纵观古今历史,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韩信井陉之战,背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都大获全胜。但是诸葛亮派马谡去镇守军事重地街亭,马谡也学置之死地,结果就真死了。

成也兵书,败也兵书!所以说,关键是灵活变通。当路走不通时,我们要学会转弯。有时我们不一定非要做无谓的坚持,如果调整一下目标,改变一下思路,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往往就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克里斯朵夫?利瓦伊曾是一位杰出的演员,深受观众的喜爱。然而一场意外,不幸让他成为了一个高位截瘫者。克里斯朵夫?利瓦伊再也无法继续他的演员梦了,这让他备受煎熬。

他以为自己的一生将就此枯萎,因为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再也无法行走了。一想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电影行业,他的内心就会袭来一股巨大的悲伤。

一次,克里斯朵夫?利瓦伊和家人一起外出散心,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穿行。克里斯朵夫?利瓦伊目光呆滞地望着窗外,他忽然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时,路边都会出现一块“前方转弯”的交通指示牌。而转弯之后,前方的路依然开阔。

当“前方转弯”几个大字一次次进入他的眼球的时候,猛然间,他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从此,克里斯朵夫?利瓦伊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再一次回到了深爱的影视行业,努力和付出让他首次执导的影片就荣获了金球奖。不仅如此,他还用牙咬着笔,创作出了他的书稿。

克里斯朵夫?利瓦伊回顾他的心路历程时说:原来,不幸降临时,并不是路已到尽头,而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坚持和固执的故事,清醒而正确的坚持,能使人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坦途;

糊涂而错误的固执,则于己有害于人无益。因此30岁之前,你必须要明白,当我们前进的方向走错了时,要敢于变换思路,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前方的道路。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常人的眼中,得马是好事,失马是坏事。可换个角度结论却未必如此。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的成功 篇3

[关键词]心理学;微信;成功

一、微信的简介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也因为更灵活、方便、智能,且节省资费受到大家喜欢。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微信的成功

微信后起勃发,在众多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中脱颖而出。我们可能没有微博号,可能不会玩人人、facebook,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好看簿,但我们手机软件中微信是必不可少的,拥有一个微信号更是成为一种流行,这也让“你今天朋友圈了吗?”成为新时代的问候语。可见,微信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微信满足了人类什么样的需求才使得短时间内在大范围内变得如此风靡呢?

(一)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面(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微信的朋友圈中发布的消息只有好友才能看见,尤其是别人的评论只有互为好友的人才能看见。微信中还有支付等功能,方便快捷且可信度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安全需要。微信本身作为一款社交软件,语音对讲、朋友圈互动、摇一摇、漂流瓶等功能都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不仅仅是跟熟悉人的交流,还能结识陌生人。朋友圈的互动会让真实的自己隐藏在“面具”之下,但这样也能收到好友的评论与点赞,再者微信贴心的服务都满足了人们尊重的需要。微信可以关注很多订阅号,可以是一些名人的,也可以是一些公益的,还可以是一些学者的,这可以让人们获取很多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行为主义认为强化对于一个行为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发布在朋友圈中的消息,在收到别人评论的时刻就是对发朋友圈这一行为的一种强化,这就促进了发朋友圈这一行为的养成。微信的朋友圈收到的是来自好友的强化,而微信中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的强化作用更明显,这是来自于陌生人的强化。比如,再玩附近的人时,当你收到附近的人给你打招呼时,好奇心会让你了解她的资料,你也会期待碰到与自己契合的人,这时就强化了这一行为,你就会一次又一次的去玩。

(三)弗洛伊德将人格原型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

本我蕴藏着人性中的本能性冲动;自我是经外部世界经验得来,代表“现实的我”;超我则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等演化而生,代表“理想的我”。微信的功能中,“朋友圈”的功能满足超我的人格心理要求。因为在这里,人们更趋向于表达出符合社会共同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形象,然而这也可能会使人戴上“人格面具”,按照外界的意愿行事,隐藏自身真实的想法。打开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我们会发现许多人透过这些信息呈现出来的形象与我们对他的认知可能会有一定差别。这就造就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让“理想的我”呈现在人们的视角下,这就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求。

(四)微信中“扫一扫”、“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满足了“本我”层面的心理需求

在这些功能中结识的都是陌生人,因而人们在交流中不太需要顾及到在这种情形下“本我”形象产生不良的社交后果。這时候人所展示的“本我”——是能够被接受的。人的脆弱、无助、粗鲁、迷茫通常会在这个模块里得到体现。这也是微信之相比其他社交工具所能满足心理需求层面的不同之处。在这些功能下,人们可以从人格面具中解放出来,得到潜意识中自己暂时的释放,这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

他还认为人类生来就存在好奇心的,窥探他人隐私是人的天性,此外,人们也天生就有着希望获得别人关注的需求,同时,人们还有自我保护的需求,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所不愿为外人所知的隐私。微信语音联络朋友的便捷和强需求性使得人们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微信。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推出,人们也开始习惯使用“朋友圈”去发布与自己相关的各类内容,一条内容发布在微信当中,由于微信的使用频率高,得到周边朋友们状态信息以及大家围绕这些内容产生的互动也就使微信更快更方便。另外,微信是基于“熟人圈”的社交工具,用户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内容只有自己的微信好友才能看到,在这一点上微信也更能满足人们的自我保护心理。

(六)荣格根据心理能量的指向将人划分成两种性格类型

倾向于外部环境的外倾型和倾向于自己的内倾型。外倾型的人很多时候通过外界的认同寻得认可,内倾型的人则很多时候通过自省和反思慰藉自己。在朋友圈中发布信息,对于外倾型的人,需要通过他人的评论与赞来寻得心理的安宁。有一种被关注的欲望。对于内倾型的人依然喜欢表达,这种人发布的信息其实更多的不是为了与他人互动或是寻得评论、关注、转发。他更像是一种与自身的对话者,把发布信息作为一种记录自身、表达情感的工具。微信同时满足了这两种人的需求。外倾型人格特性的人会从微信的回复中体验到外界对自身的评价。而对于内倾型人格的人来说,关注点常常局限于自身,因而微信可以让他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客观,更多吸取客观信息反馈的渠道就能够帮助他朝向人格平衡的方向进行发展。

由此可见,人们在微信中不仅能展现真实的自己,还能展现理想的自己。同时,微信作为一款社交软件不仅满足了其他社交软件所能满足的人们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所独有的一些功能满足了人们更多的需求。这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微信成功的未来。

成功的角度 篇4

一、内容和角色契合观众的观影心理

就电影作品而言,艺术形象的独特性、情节的变化性,以及艺术手段、艺术技巧的独创性可以激发欣赏者的趋新心理。从信息论观点看,艺术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结构,使得欣赏者产生一种猎奇的满足。在影片《疯狂动物城》中,人们印象中的动物形象都发生了彻底的颠覆。例如,观众普遍认为狡猾,做尽坏事的狐狸,在影片中变得机智和勇敢;胆小懦弱的兔子在这里成了一名优秀的警官;而自然界中最温顺的绵羊却是导致案件发生的幕后黑手,这样陌生化的艺术处理带给人们趋新性的观影心理。

观众在观影时得到的不仅是视听的享受,更多的是与片中的情节产生共鸣。共鸣作为一种最为强烈的情感交流效果,往往表现在观众观影的过程中。当观众置身于黑暗的电影院中,就相当于把自己置身于角色当中,所有的情绪都可以感同身受,这也就是观众会跟着影片大笑大哭的原因。在影片中人们会为了兔子朱迪遭到歧视而打抱不平,会因为树懒闪电的动作迟缓而哈哈大笑,当影片的最后兔子朱迪作为一个小镇女青年完成自己梦想并获得成功时,观众的内心都是感动的。只有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影片,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电影要满足社会主体的大众需求,社会心理必然在银幕上得到体现。普列汉诺夫曾经认为社会心理是一种直接反映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社会的精神状况,是一定社会群体的感觉、情绪、意志、愿望、情趣以及风尚、习俗等因素的总和。制作团队在创作时牢牢抓住当前时代的社会心理,不仅刻画了一个乌托邦式的动物世界,更用童话的方式植入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在《疯狂动物城》中,大象拒绝卖给狐狸冰棍、牛局长逼兔子离开警局、食草动物集体抵制肉食动物……动物城里不同物种之间也充满了歧视、敌意和误解。“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样的人类之间的偏见被移植到了动物世界中,故事内容对现实社会中的歧视、种族还有权利等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二、叙事和情节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观众选择收看电影的趋向有赖于观众的期待视野,这种期待又是观众长期的艺术审美和生活实践经验的心理表现形态。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说过:“电影是一种会讲故事的机器”。其中,影片中的叙事手法就决定了能否讲好一个“故事”。《疯狂动物城》中的叙事结构遵守了观众熟悉的经典叙事语法。从选择影片到感受影片,从理解影片到认同影片,从体验影片到评价影片,每一步都离不开“期待视野”。姚斯在接受理论中提到,作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从下笔那一刻,就已经对他们的欣赏与理解作出预测,读者是有“期待视野”的。一部作品是背离还是超越读者的“期待视野”,将决定这部作品在该时代的受欢迎的程度。该片中的平等主义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与观众的“期待视野”相同。

《疯狂动物城》中隐喻的平等主义得到伸张。食草动物兔子朱迪与食肉动物狐狸尼克在开始相遇时,两个人都对对方充满了猜忌和偏见。朱迪是一只对生活积极向上的阳光母兔子,她单纯善良地认为这个世界充满美好,而尼克则已对这个动物城感到失望,经历了世态炎凉。尼克和朱迪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去除了对彼此的偏见并成了一对幸福的恋人。朱迪作为一个女性形象,能让观众更好地认知性别偏见,尼克作为一个食肉动物代表的是种族偏见,这都是不平等关系,也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但是容易忽视的部分。还有警察局的牛局长蔑视小动物,作为行政人员的树懒办事效率低下等都映射了当下社会,影片中制造的效果符合甚至超越了观众的“期待视野”。片中的绵羊市长长期以来受到偏见对待,历史的教训让她终于开始反抗证明自己,但是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最终葬送了自己,这是在提醒人们去掉偏见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影片拥有无比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并且充满了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善恶美丑,该片还是秉承了迪士尼的优秀传统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美满的结局。故事的主要事件是绵羊市长利用动物界中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之间的偏见,一手策划了一场“贼喊捉贼”的案件。剧情紧凑有序,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也在思考到底谁是幕后黑手。影片的末尾,绵羊最终戴上了手铐,动物城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疯狂动物城》通过生活在动物城里的动物们来向观众传递了关于呼吁世界和平,人人平等,消除种族和宗教歧视等具有正能量的世界观,这样正能量的价值追求也符合观众的“期待视野”。

三、主题和场景激发观众的“替代性满足”

在文化消费主义观念盛行的当代社会背景下,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商品,电影的首要功能是娱乐大众。观众通过从电影影像和故事中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来消解日常生活的压力,以放松情绪和实现精神的愉悦。美国符号学派美学家苏珊·里格把电影称作“造梦工厂”,观众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情可以通过观影的方式实现,成为一种“替代性满足”。《疯狂动物城》通过创造一个乌托邦使观众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得到释放。

影片主题宣扬每个成员都有成功的可能性,实质上寄托了动物界对梦想的追求。参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而言,自我实现在影片中得到了渲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角兔子朱迪的警官梦想,弱势群体经由自我奋斗达成不可能的梦想,她的经历就是自我实现的完美叙事范本。《疯狂动物城》的确堪称一个乌托邦式的动物世界,照顾到每一个不同物种的差异,给它们提供自我实现的机会。但是乌托邦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憧憬,无论在人类族群,还是动物世界,都不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

在《疯狂动物城》中,拟人化的故事场景把观众带入梦幻的世界,所有建筑和街道都具有人类文明社会的场景特征,所有动物都像人一样可以直立行走。其中,最精致的画面就是朱迪从小镇坐上火车前往动物城,透过火车车窗看到的各种风景,有沙漠、椰子树、冰雪世界等,观众仿佛也真的置身于其中,甚至伸出手指就可以触摸到椰子。而当朱迪和尼克置身于危险之中时,观众甚至会因害怕而捂住眼睛,人类所具有的场景特征增加了影片的虚幻真实。因此,影片借动物世界来映射人类社会,使观众从内心深处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四、结语

成功的角度 篇5

关键词:手机游戏 界面设计 互动性 用户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如今的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而是集通讯、商务、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必备工具。同时,人和手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手机娱乐里,手机游戏发展的最为迅速,根据中国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中国共有11.46亿移动通信服务用户,其中有2.7727亿是3G用户,占全部用户的24.20%,有8.1739亿用户接入移动互联网,占全部用户的71.34%。在手机游戏这个快速发展的大蛋糕中,手机游戏能否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本文将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来分析手机游戏成功因素。

一、中国移动网络游戏(手机游残)的定义

中国移动网络游戏简称手机游戏。手机游戏分为手机客户端网游和手机网页游戏。

(一)手机客户端网游定义

手机客户端网游是指需要用户通过中国移动网络下载游戏客户端程序,登录客户端以后联网使用的游戏。在使用过程中需与游戏服务器发生联网互动,但联网的信息不包括单方实现业务激活、上传积分等信息。

(二)手机网页游戏定义

手机网页游戏是指用户不需要下载手机客户端程序、通过WAP或WEB页面中的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与游戏服务器实现在线多人联网互动的游戏类型,具体实现技术包括Flash、HTML5等。

二、当前中国移动网络游残发展现状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轻游戏”的概念已铺天盖地席卷整个游戏行业,其凭借国内手机用户众多的先发优势,以中国移动网络游戏为代表的“轻游戏”市场份额逐年扩大,以“蓝港在线”公司发展为例,六年之内转型三次,从客户端游戏到网页游戏再到手机游戏基本上印证了游戏产业的典型态势。

2013年是中国手机游戏的爆发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手机游戏,7月25日开幕的第11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上手机游戏更是抢班夺位,各游戏厂商纷纷将手机游戏作为本次chinaJoy的主打游戏,从参观人数上看,共吸引205860人次入场参观,远超去年的16.2万人次,这足以看出人们对手机游戏的热爱,在本届ChinaJoy l-,游戏工委,伽马数据和lDC共同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手机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达到2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0.8%。另外,手机游戏市场份额逐年扩大,目前已经占到国内整体网游收入的7.5%,用户规模也达到1.71亿人。相比而言,传统客户端网络游戏(简称端游)今年上半年所占份额为68.7%,用户为1.25亿人。(图表一)

手机用户数全面超越端游,手机游戏发展如此迅速,做手机游戏成本低,有七八个人就可以正式组队,越来越多的游戏公司、创业者加入到这个队伍里,快速发展必然伴随着一些常见问题。如游戏的同质化、元素单一、耐玩性低、游戏质量参差不齐等。在手机游戏赶超端游的同时,游戏开发商要注意手机游戏本身的质量,切不可在利益的驱使下将手机游戏市场变成“乱坟岗”。

三、好的手机游戏成功因素分析

(一)用户界面操作简单

游戏是手机娱乐的重要应用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作为游戏设备。手机游戏是依托手机这一平台发展起来的,而手机用户在文化水平上参差不齐,所以为争取更多的玩家,开发商在开发游戏时用户界面尽量简单易懂,操作性不易太复杂。著名的游戏开发者Bill volk曾经对游戏设计写下了一个等式“界面+产品要素=游戏”。这个等式是强调在游戏设计中界面的重要性。一般游戏界面都是玩家游戏过程中直接接触的游戏元素。界面设计需要正确的界面元素,这些元素要能有效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当然它们还要以适当地方式被理解和使用。在手机游戏中一个任务通常需要用多个界面来完成,而每个界面都包含不同的界面元素。好的手机游戏界面设计是可以让玩家一眼就看到“目标”的界面设计,这对于手机游戏开发者来说,如何让玩家在短时间内上手手机游戏、迅速被游戏吸引,界面设计尤为重要,要简单明了快捷地告诉玩家游戏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怎么操作等。对比近两年比较火的手机游戏,排名靠前的水果忍者、鳄鱼小顽皮爱洗澡、神庙逃亡、植物大战僵尸等手机游戏的界面设计,不难看出它们的界面设计中的界面元素更容易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获取和使用。

(二)强调手机游戏的故事性

做设计本来就是在讲故事,设计的不仅仅是交互更是情感,故事有承上启下,设计也有条不紊。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深入到问题本身去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新的思路;可以让设计师产生与用户接近的情感体验,产生同理心;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讲述设计,传达设计需求。就手机游戏而言,故事性是艺术性的保障,游戏性是商业性的保障。游戏的根本毕竟是游戏性,相比之下故事性变得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没有故事性的游戏就像是一副空骨架,虽然能支撑起来整个身体,却让人根本不敢看,也没有内容看。手机游戏需要强调故事性,通常每个游戏都有它蕴含的背景、故事情节、场景等,要在不同的阶段来设置关卡去完成任务,且任务的难度要越来越大,故事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玩家才会被吸引。

(三)注重运用色彩心理学

色彩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会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例如,色彩可以使人的时间感发生混淆,在红色房间里比在蓝色房间里感觉时间过的快一些,这是它的众多魔力之一。色彩是游戏的最基本视觉要素之一,但其心理效应是什么呢?美国动画视觉的James Portnow认为美丽的色彩及其心理效应与游戏设计息息相关。相同的颜色给人的心理感觉不尽相同,好的手机游戏对色彩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开发者会根据游戏的定位来设计游戏的色彩。直接被女性玩家捧红的保卫萝卜,它的整个游戏画面背景设计鲜亮活泼,色彩丰富,表现力强,特点突出容易识别以迎合女性玩家喜好;相反,我叫MT这款游戏是根据魔兽世界改编的动画卡片游戏,色彩风格沿袭魔兽世界的色彩风格,主要以棕色为主打色,特点突出备受男性玩家青睐。

(四)互动性的增强

站在玩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玩家的心理需求是开发游戏的前提条件。通常游戏的互动有两种,一是玩家自己和自己互动,表现在玩家每次玩的游戏所获积分都会有记录,每次的积分都会有对比,这样玩家可以和自己进行一个对比互动,不断地刷分;二是玩家间的互动,现在部分游戏要连接网络,这样朋友间可以互相对比积分,对比自己玩游戏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组队进行对抗,这种互动性就比较强。例如时下最流行的两款微信游戏一“打飞机”、“天天爱消除”,是基于微信平台开发的,这两款游戏之所以玩家比较多,除了微信的用户群比较大这一因素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玩这两款游戏的人可以看到朋友圈里谁在和自己一样在玩同款游戏,同时玩游戏的人在游戏中会有排名榜,可以通过不断的挑战刷新新的记录,当然,也还有一些别的互动,如天天爱消除中你可以给你的伙伴朋友送爱心,每个爱心代表一个玩的机会,这种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深受玩家的喜欢,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玩家有成就感,同时还可以增加朋友间感情的沟通交流。

(五)尊重用户体验

最理想的设计就是要能提供有用和美观的信息或者能为所有的相关人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体验。在手机游戏中,为将游戏达到利益最大化,部分游戏开发商通常会先以前期试玩的方式让玩家感受游戏的乐趣,之后待完成规定的关卡后,游戏开发商则采用购买的方式来让玩家继续游戏。这不排除体验后不喜欢此款游戏的玩家放弃购买,但如果玩家通过体验,一旦喜欢游戏中的场景、任务、情景、故事等虚拟世界,那么他会不惜采用付费的方式一直继续玩下去。相反的,如果游戏开发商一开始就选择让玩家先付费购买游戏,那么我相信大部分玩家在不清楚是否对此款游戏感兴趣的情况下,是不会贸然购买的。当然,将来随着触控、3D技术的发展,体验性比较强的体感游戏会慢慢在手机游戏中发展起来,相比以往,他将突破用键盘鼠标玩游戏时的传统操作模式,玩家只需要用肢体动作变化来操控游戏,凭借强大的感知力,体感游戏让玩家在真实的3D游戏中感受游戏乐趣,这就是游戏体验的更高层次。如果没有体验,收费的手机游戏是没有市场的。记住,用户“只愿”为体验买单。

四、结论

目前手游行业的同质化、大面积拷贝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网络游戏。参与到手机游戏行业的游戏开发商也越来越多,国内手机游戏厂商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手机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需进一步得到提高。

上一篇:真空热处理下一篇:防御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