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角度

2024-09-16

人生的角度(共6篇)

人生的角度 篇1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雏菊, 娇弱得坚强, 有一番楚楚动人的风韵。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我了解到雏菊的别名竟是玛格丽特, 适逢当时正在看《茶花女》。后来才幡然醒悟, 这不就是《茶花女》文中主人公的真实写照么?本人试图从雏菊的花语这一角度出发, 还原一个真实的茶花女, 并盼有更多人会爱上这个鲜活的、为爱甘于牺牲的女性形象。

花语一:永远的快乐

雏菊的花语之一是永远的快乐, 或许这就是玛格丽特永久的追求。而这个追求, 在遇见阿尔芒之前, 她是不敢奢望。在小说的一开始, 玛格丽特呈现在众人面前的形象是一个性情轻佻豪放的混迹于上流社会的“名妓”。可面具下, 她其实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真性情的纯真女人, 也期待得到永久的快乐, 渴望得到别人真挚的感情。但她深知, 残酷的现实世界, 虚伪的道德标准, 妓女的身份, 流露出纯洁的本性, 只会让人更加耻笑。

在初次见到阿尔芒时, 她习惯性的采取了自卫的方式。而在看出阿尔芒爱上自己时, 她加以阻止, 并不在于她不渴求爱, 而恰恰是内心太需要, 不得不产生怀疑。对一个妓女而言, 要得到真正的爱情是相当困难的。

一个女人, 没有爱情是可悲的。可试问天下, 一个妓女会有真正的爱情吗?其中到底有多少不是“镜中花, 水中月”呢?大多不过是逢场作戏。玛格丽特已不想把对爱情的渴望建筑在一朵飘渺的玫瑰里, 这样, 爱就成了一个无以承担的重荷。她曾经的那些年轻而没有足够经济实力的情人的离去, 对她而言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快乐, 也因此变得虚无缥缈。但, 她依旧追求, 只是掩藏在心底, 不想别人去触及。

花语二:你爱不爱我?

贯穿于全书始末的无非是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可是, 纵观这段爱情, 始终萦绕着“你爱不爱我”的疑问。这是作者的聪慧之处, 更是本书的亮眼之所。

玛格丽特习以为常地认为, 阿尔芒的爱情也不过是一时兴起, 被自己的美色所诱惑。在阿尔芒, 眼见自己咯血并对她深情表白时, 她也只是淡淡地说“您太年轻, 太易动感情, 不能生活在我们的圈子里。”她知道阿尔芒是一个善良的小伙子, 而一开始就拒绝他的爱, 与其说, 她不愿意伤害这个善良的小伙子, 不如说, 她不愿意被别人所伤害, 她不想失去这个对她好的男人。

但是, 在她深知阿尔芒已经无以复加地爱上自己时, 她也无可救药地将自己的爱付诸了出去。玛格丽特毫无保留地爱上了这个任性的小伙子。不过, 这个任性的小伙子, 却对她的爱始终有着怀疑。即使在对玛格丽特深情表白, 得到了她的芳心之后, 他依然疑惑重重。她爱阿尔芒, 不愿他也来背负自己的经济枷锁。

盲目的爱与其说让玛格丽特感到幸福, 不如说给她带去了深深的伤害。玛格丽特为了筹划到乡下居住的一笔费用, 不得已接见德.G伯爵, 却恰好被阿尔芒看见, 致使愚钝的他醋意大发, 对玛格丽特的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这给她带去了莫大的痛苦。不过, 她终究原谅了他, 因为她知道, 这只是他太在乎自己。不过这样的在乎多少显得有点忘乎自己的本分。

爱情于她是痛苦的, 当天主允许一个妓女萌生爱情的时候, 这种爱情起初是一种宽恕, 后来几乎总是对她的惩罚。

花语之三:离别

当华美的乐章倏然按下休止符的时候, 离别也就显得痛彻心扉得多。雏菊还蕴藏着离别。或许这也正是小仲马在《茶花女》谋篇布局之初, 起用玛格丽特作为作为女主人公名字最切实的原因吧。爱情之美, 在于它诞生得突如其来, 让人有受宠若惊之喜。爱情之凄, 也在于它陨落得毫无防备, 让人有晴天霹雳之骇。“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 而玛格丽特终究是要面对阿尔芒的家人的。

玛格丽特已不可避免地被阿尔芒炙热的爱冲昏了头脑。在即将见到阿尔芒父亲的时候, 她还想当然地认为, 她对阿尔芒产生的纯洁的爱, 也能感动他的父亲, 赢得这个正直老人对自己的尊敬。所有这一切都在她心里激起了一个崇高的思想, 这些思想使她在自己心目中变得有了价值, 并使她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圣洁的自豪感。

她退怯了, 不是因为不爱, 而是由于太爱。她已经失去了明天, 又怎么忍心让阿尔芒也丧失享受明天阳光的权利?她选择了屈服, 选择了黯然离开了自己生命中最爱的、也是唯一爱过的男人。这一离别, 就再也没有回头之日, 就是阴阳相隔, 就是仇恨相阻。她默默地承受着阿尔芒对她的奚落, 她痛苦且快乐着, 因为她分明知道, 除了阿尔芒的侮辱是他始终爱自己的证据外, 她甚至觉得他越是折磨自己, 等到他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她在他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悲剧之所以为悲剧, 就在于把一切美好粉碎了给人看。如果玛格丽特在临终之前, 见上了阿尔芒最后一面, 或许这个故事也就不会徒留那么多唏嘘、慨叹, 遗憾在故事落下帷幕的时候会削减一大半。可这样的结局没有出现。玛格丽特一个人落寞地死去了, 余下了诸多的纷纷扰扰。

玛格丽特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甘于为爱献身的女性。她尽管是个妓女, 可是她的爱却是谁也无法比拟的。她的爱少却了几分庸俗, 淡去了几抹粗糙。“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多么贪婪, 她就多么无私。”她为了专属地爱他, 同女友断绝了来往, 就像同习惯决裂那样;她甚至改变了谈吐, 就像同挥霍诀别一样。她在接二连三的打击中选择了沉默。为何?他对她, 爱至深恨至切;她对他, 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离别到底是伤感的, 她孤零零的一个人担负起阿尔芒对她的误会, 把一切埋葬在心底。甚至于死, 她到底也是孤单的, 可是并不寂寞。她追忆着阿尔芒的好, 享受着过去的温存。虽然遗憾却并不含恨。

想来, 小仲马使用玛格丽特作为茶花女的名字, 真可谓煞费苦心。这个名字不仅蕴含着她那颇具戏剧性的一生, 而且影射了这个故事的结局。玛格丽特这个名字实在是值得好好品味, 只有在探透这个名字的深意后, 才能真真切切地感知这个伟大的茶花女形象, 也才会分外清楚地知道, 这个悲剧其实一点还是带着一点儿唯美色彩的, 并非常人口中的那么悲惨、凄切。

摘要:19世纪,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小仲马成功塑造了《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个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人们总是从客观环境方面去探讨她的悲剧缘由, 而笔者却企图尝试从她名字蕴藏的花语含义出发, 浅谈《茶花女》的爱情悲剧。

关键词:玛格丽特,阿尔芒,雏菊,花语,爱情,人生

人生的角度 篇2

:当我们人生不如意时,当我们的低头忙碌时,当我们迷茫的徘徊时,也许这些句子能够为你带来一丝光明,换个角度看待人生,人生会更加美丽。

1、与其等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学着努力多爱自己一些,如果今天的你没有比昨天更喜欢自己,那明天对你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2、关于明天的事,后天就能知道了;关于后天的事,我今天还不想知道…… ????

3、有价值-没体现=零,有进步-没耐心=零,有任务-没沟通=零,有能力-没发挥=零,有创造-没推销=零,有知识-没应用=零,有目标-没胆量=零, 有付出-没效益=零,有原则-没坚持=零。 ????

4、不要刻意考验人性:一个聪明的女人,不会妄图去证明自己的男人坐怀不乱,而是让男人习惯拒绝除自己以外的女人来坐怀;一个聪明的朋友,不会让友人在自己与利益中做选择,而是竭力创造彼此共同的利益;只有愚蠢的人,才去考验别人的人性,然后,两败俱伤。 ????

5、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 ????

6、不管你现在多恨上学,离开的时候还是会有些不舍的。 ????

7、我们每个人都曾无数次的徘徊在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曾迷茫过、等待过、乞求过、选择过也放弃过。选择不忍放弃的,放弃无法选择的。人生不能重新来过,每个人也不可能重复站在同一个路口。但请不要害怕选择,因为选择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每种选择都会为你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和别样的精彩。 ????

8、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 ????

9、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和地点。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人有权力去追求幸福,一个肯于认清这个事实的人,是智慧,而且是进取的。

10、我过得还可以,不好不坏,不惊不喜,一切只是还可以。 ????

11、生命很短暂,别把那些重要的话憋着,会没有时间说的。 ????

12、生活有时不尽如人意。我们挣扎、哭泣,有时甚至放弃。但内心始终充满爱。 ????

13、一句话出口前,你是它的主人,出口后他是你的主人。钉子可以从木头板中拔出来,说出去的话却无法收回。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 ????

14、斩断自己的退路,才能更好地赢得出路……在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一种斩断自己退路的勇气。因为身后有退路,我们就会心存侥幸和安逸,前行的脚步也会放慢;如果身后无退路,我们才能集中全部精力,勇往直前,为自己赢得出路。 ????

15、如果你想要某样东西,别等着有人某天会送给你。生命太短,等不得。 ????

16、越是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你的愚蠢越会暴露无疑。越是当你洗耳恭听的时候,你的智慧越会快乐生长。聆听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良方;聆听是沟通双方,尊重对方的桥梁;聆听是抛弃错误,远离懊悔的法宝。沉默能省去许多烦恼,倾听是最大的智慧。学会倾听,你会发现世界也在跟着你笑。

17、有时侯,觉得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仿佛被世界抛弃;有时候,明明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却依然觉得孤单;有时候,走过熟悉的街角,看到熟悉的背影,突然就想起一个人的脸;有时候,突然想哭,却难过的哭不出来;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觉得寂寞深入骨髓;有时候,突然找不到自己,把自己丢了。 ????

换个角度看人生 篇3

从上古至今朝,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文,抒发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些慨叹,为从古到今的“感时文学”抹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春去秋来甚至夕阳西下都可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伤。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去看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情?为什么不能拥有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壮志?

人生苦短,相对于宇宙的亘古,人类简直就像是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那些不知晦朔的“朝菌”。然而正因为如此,人生对于我们才是一种“幸”——因为短暂,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美好。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体验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中的聚、散、离、合……这对于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次充满惊奇与欣悦的旅程吗?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与其去想象可怕的后果,还不如去想象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帮助;面对失去时,与其去懊恼悔恨,不如感谢曾经的拥有……悲与幸,只在一念之间,与其悲叹,孰若庆幸?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也有人说:“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由此可见,面对“悲”,我们如果能从“幸”的角度去看待它,那么“悲”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幸”。杨绛先生在被问及文革时期的感受时说:“文革时期啊,我只记得干校旁有一条漂亮的小河。”面对“悲”,如果用“幸”的眼光看,苦难也能开出花朵。《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可谓是人生的大灾难,然而她“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于是才有了我们印象中那个豪放洒脱的“憨湘云”的形象。史湘云便是用“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使自己人生的苦难开出了动人心魄的花朵。

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和不幸,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用“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不过短短一瞬,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记住,悲与幸,只在一念之间。

愿每个人都能以“幸”的眼光看待人生,愿你的人生之路洒满鲜花和阳光!

人生的角度 篇4

关键词:《霸王别姬》,程蝶衣,文化生态环境,人文尊重与关爱

1. 家庭状况与受教育状况——成长缺陷的根源

一个孩子的身心健康, 最原始的依靠就是家庭。一个人的素质, 在其懂得自觉提高之前, 要靠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培养。

程蝶衣心地善良, 不管母亲对他伤害多深, 他惦记她;不论师父打骂得多狠, 他尊敬他;不理师哥一再辜负他的心意, 他深爱他;地上的孤儿, 他要带回“家”;死去的小癞子最爱吃冰糖葫芦, 他会记得。而他对艺术的热爱和甘之如饴, 更让他充满魅力。遗憾是, 美被毁灭, 悲从中来。我想除了小楼, 他的世界应该还要有些能谈心的人。可寻尽了, 在蝶衣身旁, 真的找不出那样一个“朋友”。童年阴影一直没有磨灭, 心理缺失和性格缺陷伴随着他的人生。他比一般人更强烈地需要爱渴望被保护, 而又过分的内向和自我。不善于表达, 就难以被理解。加上他对别人不够宽容和信任, 就更难有朋友。当性格的正面与反面相碰撞, 无从调整又无从倾诉时, 矛盾与疑问就在内心翻腾, 痛苦不堪。

蝶衣的成长, 缺乏家庭的温暖, 也没有受到相当的教育。困在梨园里, 他只能在师父身上学到技艺。对外面的世界, 他单纯近乎于无知。在他的世界里, 只要和师哥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这样一个天真到愚昧, 还不得不让人感到可怜、痛惜的美好青年, 成长的缺陷造成了多大的遗憾。

2. 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戏梦人生的土壤

程蝶衣所在的地域是北平。政治文化气氛浓厚, 阶级斗争激烈, 社会动荡与阶级争斗在这里体现得特别深刻, 这对蝶衣的生活埋下了不稳定因素的伏笔。此外, 该地百姓的君王情结重, 让霸王别姬中的虞姬依附霸王, 为霸王从一而终的戏段, 显得格外真实。蝶衣自幼缺乏安全感, 对向来照顾他的大师哥有感恩亦有依赖, 入戏越深出戏越难。

京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上乘精品。蝶衣成长的关键阶段, 就被送去梨园学艺。从被动到主动, 京剧的艺术魅力以及角的人格魅力也正一点一滴地注入了蝶衣的生命。这里头更有一位让他甘心化身转世虞姬的“霸王”, 以至他为京剧付出的, 不但有用生命倾注的艺术表演, 还有由男儿郎化身女娇娥的性别转换, 甚至于连自己的爱情也融入了他的戏剧梦想里。

人生如戏, 社会动荡多变的局面, 京剧表演正好给他带来了精神逃避的净土。由此可见, 北平的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在相应的时刻给予了程蝶衣戏梦人生的土壤。

3. 职业角色与性别角色——雌雄同在的代价

“我本是女娇娥”这一幕, 我认为小豆子的性别转换是受逼迫的, 而最后完成性别转换, 却是自愿的。

当小石头抽出烟袋锅扔下, 转身摆动霸王的衣摆, 与他在戏院里看到那个场面重叠了, 他找到了他的霸王, 找到了安全感。他由心地笑了, 从此要与师哥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他是师哥的虞姬, 是自愿完成性别转换的。只是, 他的转换方式不是变性, 而是把他的男儿郎身份和现实一起封锁了, 埋没了。他为霸王背叛了自己, 活在《霸王别姬》的戏里。往后, 这定向的职业更是在这个男儿身身上一勾一点地塑造出女儿身的人格形态。

但是, 蝶衣男儿身日生理特点是不可能改变的。这种强硬式的性别转换, 给他心理上加载了痛苦使得性格变得怪异。性倒错的施行很有力度地引发了他的爱情悲剧。

菊仙作为小楼与蝶衣之间的第三者身份出现, 把蝶衣对小楼的占有欲推至高潮。他和师哥一共演了两百三十八场夫妻!他算的清清楚楚。现实中没有蝶衣爱慕的霸王, 他只能活在戏里。任凭小楼一再打击他“那只是戏”, 他也不可能抽身出来。师哥正是他雌雄同在的归属!

4. 时代视角与阶层视角——不可抗拒的命运

程蝶衣的艺术魅力能征服全场戏迷, 被喻为“转世虞姬”。他在舞台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是真正的艺术家。

解放了, 应该有更大的舞台等待他发挥。可现实并非如此。文革时期, 以程蝶衣、段小楼为代表的京剧演员被活捉捆打, 严刑逼供, 供出他们无中生有的错。不管是下三滥还是生旦名角, 一夜间全变成牛鬼蛇神。小四的带头狠斗, 小楼错乱的一阵揭发, 把蝶衣伤得大喊“我早已不是个东西”。说他什么都可以, 就是不可以提他在袁四爷府上的失节。他最在乎他的贞节。因为他要对师哥从一而终。多么简单, 可贵的要求, 他终究无法避免被摧毁。这场灾难, 比他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名把他捉去更令他无地自容。

在几十年的风雨里, 程蝶衣的身份就只是一个戏子。他是时代和阶级的玩偶, 他当孤儿, 当女娇娥, 当名角, 当汉奸, 当牛鬼蛇神, 任由玩弄。蝶衣的错, 是错在像他那样一位用生命奉献舞台的艺术家, 生于乱世。

5. 年龄视角——悲剧终结的回归

对于蝶衣的自刎, 我认为是年龄制约的结果。

程蝶衣的梦想破灭是早在年青时候已经知道的事, 他解脱的方法是逃避、否认、争斗、执迷。当时他年华正好, 穷追不舍很符合青春的年龄特征。来到最后, 他终于承认他本是男儿郎, 承认过往一切的事实, 那种把心里的累都释放出来的轻松, 是他从来没有过的快乐。是什么唤醒了他几乎湮没的灵魂, 让突然放弃了挣扎回到现实?是年华老去。年龄制约了他狂妄的任性, 他已不得不醒悟了。然而, 荒诞了几十个年华, 他这辈子学会的只有演戏, 以后不能演戏了, 价值也耗尽了。他惟有在最后一次《霸王别姬》的舞台上完成他一生的梦想, 实现人生最后的价值, 从一而终。

悲剧的最动人处, 是小楼回头大喊“师弟”后, 再轻轻唤的那一声:“小豆子。”那一刻, 蝶衣是幸福的。他本来就是一个只需一点点, 就会很满足的孩子。

程蝶衣的人生悲剧, 是和历史、社会、家庭、职业、性别等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追溯到悲剧根源, 终究是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结语:现实的残酷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人都有其相应的文化生态环境, 而人与人之间的文化生态环境又是相联系的, 在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中互相影响。对于程蝶衣的悲剧, 对于影片的赏析, 我们都不该只看到影象和因果, 更要把当中的内涵价值体现在生活中。平等对待他人, 互相尊重与关爱, 通过沟通相互理解、支持。文化生态环境存在共同点与个体特征, 人群中客观存在着各个交集。每个人付出一点点, 在可做的范围内创造美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各自的文化生态环境就会美好很多。

参考文献

[1]陈凯歌, 霸王别姬[Z], 中国:汤臣电影有限公司, 1992。

[2]李碧华, 霸王别姬[M],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4。

人生角度作文 篇5

我打开其中通往上坡的那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细细凝视,历史的光芒映射入我的心中——

“向上看,才会看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曾经河伯得意洋洋,自以为无人可比,可正是看到了海神才使他‘望洋兴叹’曰:‘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他羞愧而坚决地跨过这扇门;曾经的陶潜独爱菊花,向菊的淡雅看齐,收获了内心的真宁静,他从容地踏入这扇门;曾经的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不慌不忙地推门而上,以诸葛、子云自比,体现了灵魂的真高尚;曾经的宋濂‘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因‘天大寒’而‘四支僵劲不能动’。贫寒的他却始终着眼于金色的知识殿堂。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最终实现了人生的真价值。”

我仔细地品读着这些充满智慧与鲜活气息的历史,心中翻滚着思想的浪潮: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只有向上看,毫不屈挠地走向既定的目标才会收获人生的精彩。

我又走到另一扇门前,打开,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的小字——

“向下看,容易使人满足和懈怠。仲永少时才思敏捷,为文倚马可待,面对众人的称赞,他满足了,停滞不前了,不肯再向通往文学的大路踏上新的一步,于是他打开了这扇门,走向了下坡;清朝自满于中国封建传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落后于世界,从这里走上了割地受辱的道路……”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这扇通向下坡的门,我感到了一种沧桑与厚重。历史本无错!错的是他们打开了一扇本不该洞开的大门,走上了一条本不该走的路……

人生的角度 篇6

一、极限的定义

定义是:设|Xn|为一数列, 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 (不论它多么小) , 总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N时, 不等式|Xn - a|<ε都成立, 那么, 就称常数a是数列|Xn|的极限, 或称数列|Xn|收敛于a。记为lim Xn = a 或Xn→a (n→∞) 。

数学上这个公式再简单不过了。而我们要谈论的, 不是这个公式的由来, 也不是由它可以推演出的其它数学四则混合运算, 而是它的意义。极限是有限和无限的完美组合, 也是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n在它的函数值a里面, n是自由的, 运动的, 因为它可以无限的增大趋近于无穷, 没有人可以限制它的增大, 也无论什么数值, 它都可以任意存在。所以n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无限下去, 这样也就给人以不完美的感觉, 永远它都要趋近于完美, 永远都是无限的运动。

二、极限的人生哲学

(一) 人生是一个无限的n。

人的生命是一个无限。虽然科学论证人的寿命不会超过二百年, 可是人什么时候会死, 对于他自己来说, 是不可知的。就像极限中的n一样, 它可以无限的趋近于a , 但何时可以达到a , 是n不可知的。在这个不可知的领域里就存在一个无限。人可以在其中无限的发挥着自己, 绽放着自己。在这个无限的生命里, 人是自由的, 无论外界的压力有多大, 你都可以像n 一样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也许你永远达不到这个目标, 但没有能阻止你做出选择的力量。

作为种系的人, 他的生命似乎没有开端。如果询问你从哪里来, 我们会说父母所生;然后追问父母, 便只能说是父母的父母, 一直向古代延伸。可是, 谁能给一个源头呢?难道我们的常识认为的猿和上帝是我们人类的祖先, 这就是真实的答案吗?难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自然进化论真的能解决人类智能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吗?也许它给出的, 只能是一种推测。人类的生命没有开端, 就像人类的生命不会结束一样。不要以为太阳的毁灭就会让人类消失, 也不要认为宇宙的死亡会让人类灭绝。这个, 我们都无法给予定义, 因为我们的论据也是不充分的。宇宙大爆炸学问在科学界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 这似乎证明宇宙有一个开始, 可是为什么人还是可以把原子这个认为不可分的物质分开呢?那么, 原子可以分, 那么比它小的夸克难道不可分吗?比它还小还小的未发现的更小的微粒难道不可分吗?那么物质的不断下分不就是一个无限吗?那么做为宏观的宇宙怎么会有一个开始呢?那这个开始不是也有一个开始, 那么, 这不是又一个无穷的追问吗?

(二) 人生是一个有限的a。

作为种系的人类我们看不到起点和终点, 可是作为个体的人却都有生和死。无论你活多久, 你都会死, 这个形态总是会消失。就像极限中的a 一样, 无论你如何无限下去, 你都只可能获得一个答案, 那就是a , 而且只可能是a。从古至今, 多少人在寻求长生不老, 可是现代人就明白了长生不老药只可能是神话。无论我们多努力, 做多少无限的事, 都无法避开有限, 无法逃开a , 无法拒绝死亡。虽说我们不知道自己生出来时的样子, 可是我们知道他人的出生。因此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所以, 我们的种不灭, 但个体会消失。

(三) 有限的和完美的之间的关系。

有限的不一定是完美的, 但完美的一定是有限的。当事物达到一种完美, 那么它就没有前进的余地。因为它是完美, 因此没有比它再好的对象。它是静止的, 不动的, 它失去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它没有了发展动力。因此, 它必会有一个终结, 那就是灭亡, 这是它有限的结果。善始善终, 完美的世界最后导致完美的终结。这似乎让人的内心无法接受, 可是现实也就是这么残酷。追求完美的爱情, 这是人们一直梦想。可为什么会在得到爱情的时候, 却发现自己的爱情和自己意识中的感觉不一样, 或者是完全相反。也许, 这就是人把完美当成现实的结果。

(四) 无限的和不完美的之间的关系。

无限的不一定是不完美的, 但不完美一定是无限的过程。因为不完美, 这就要求我们改进, 让它趋向于完美。于是在对现实否定的同时, 我们要建立一个优于现实的现实。这可能是一种新体制, 也可能是一种新思想, 一种新观念。总之就要达到一个“新”字, 而这个“新”字还要在原基础上达到一定的超越。这类似数学中的人们对数的理解, 先是自然数, 然后整数、分数, 再到有理数、无理数, 接着达到实数、虚数, 以至达到微分、积分等等。第一次的演绎都在原有基础上的前进, 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但是永远也达不到最高。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极限的指导意义

(一) 有限性带来现实性。

认识事物的有限性, 人才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条件、生活背景等, 在人进行实践活动时, 才不会感情用事, 才会知道一切从实际出发, 如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希望是美好的, 但是希望也要有一个度。无休止的希望和不切实际的空想, 只会让人永远处于理想状态。人的一生中要制定很多的目标和前进的标靶, 而人的行动也就是无形中沿着这个方向在前进, 寻找一个切和实际的标靶, 就像黑夜里的指航灯, 它会让你受益无穷, 避开危险。而一个不实际的标靶, 就会象夸父逐日般, 让你在盲目中毁掉自己。

(二) 无限性带来希望。

人总会面对各种失败, 这些失败有的你可以找到原因, 有的你永远也不会明白。那么如果一直沉浸在过去的有限世界之中, 你就会失去你自己。失败成了你, 你永远在失败之中。人也会取得很好的成功, 但在成功喜悦过后, 却有一种无形的失落。现实不是永远都会因你的一次成功而永远充满激情, 人也不会因多次的成功而让自己更幸福, 反之, 有时候成功越多, 幸福相应的在减少。

无论失败与成功, 人都要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状况。如果人把自己陷在有限的境域, 那么, 痛苦就随之而来。不要满足过去的成功, 也要学会放弃过去的痛苦。认识到事物的无限性, 成功失败只不过是事物发展中的一个环节, 它永远不是终点。事物没有尽头, 人必须走下去。无限性具有盲目性。人在前进之中, 永远没有一条完美法则让你遵守。因果性在人生中有时会失去它的效用, 科学也会在爱情的领域失灵。盲目性会让你有时候不知所措, 可是盲目性也意味着自由。因为无限, 你的限制就少, 那你的自由就多。自由多, 你的希望和前景就大。

(三)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人生。

人生是一个有限与无限的结合。认识有限性, 会让人在前行的路上走出捷径。认识无限性, 会让人觉得生活不是一潭死水。无论是个体的生命还是种系的人类都无法完全脱离有限或者无限而独立存在, 正确的认识二者的关系, 把握有限和无限, 人生才会精彩。

四、结语

有限与无限就是辩证法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 无数个有限构成无限。完美的, 是有限的, 是不可变的, 它在静止中完成了自己, 让自己没有了任何的发展空间, 也让自己永远跳不出a的答案;不完美的, 是无限的, 是可变的, 它在运动中不断向前行走, 不断地趋近于无穷n 。有限的与无限的, 完美的与不完美的, 就同静止与运动一样,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形成对立统一。人生也是在把握了有限和无限后, 才真正获得精彩。

参考文献

[1].张中.作为有限与无限的艺术[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

[2].毛果.数学对笛卡尔哲学和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下一篇:电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