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2024-05-19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共12篇)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1

1当前我国蔬菜生产的现状

1.1农户生产技术落后

在生产技术方面,其影响因素主要受经济制约以及生产方式落后,同时,农户的思想意识也有待于提高,农户的主要想法是,价格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取得本小利大的效果,在理性方面而言,其基本是合理的。然而,其还希望能够降低劳动力来获取较大的收益以及坚持低收益作物的种植。

1.2市场发展畸形

在对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户进行调查时,数据显示,从未关心蔬菜生产过程并对即将销售蔬菜进行质量检查的农户占总数的54.51%,而认为应该将预售蔬菜进行质量查验并对其进行检查的农户只有11.19%;同时,在市场检查部门方面,由于相关部门对蔬菜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农户惩罚较轻,一般情况下,主要处罚措施为:禁止上市、将蔬菜退给农户以及对其进行罚款等,使得农户认为蔬菜出现问题与其本身无关;目前,我国在出现问题责任到人方面的能力很低,农户的意识也比较淡薄,在调查结果显示中,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如果蔬菜出现问题根本或基本追究不到本人的占71.48%。市场在检查与管理农户方面的手段不到位,蔬菜出现问题后,责任追究不到位,所以在对蔬菜进行定价时,由于受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的干扰,而很难定价其品质如何,这样对于“物美价廉”的说法也很困难。

1.3政府监管有待于提升

就政府方面而言,虽然政府极力倡导安全蔬菜的种植,然而这些宣传对于农户而言,基本没有起到积极的效果;在政府提问农户对于蔬菜种植有什么要求时,大多数的农户要求政府对其生产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提高安全蔬菜的质量,但是,在政府接收到了调查结果时,并没有派遣技术人员对农户的种植技术进行指导,基本只有少数人收到过指导,由于政府的不作为而导致的农户出现技术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安全蔬菜的种植。

2建议对策

2.1科学培训以及指导农户种植安全蔬菜技术

政府应该大力推广农药残留最小化、农药含毒最轻化的蔬菜种植技术,同时应该着力研发无公害化生产化肥以及能够降低蔬菜病虫害的技术;在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方面,应该与当地的农技部门进行亲密合作,让农户在蔬菜生产方面都能够掌握到高效的种植技术,此外应注意相关部门指导的技术应该让农户易于接受。

2.2发挥市场手段促进农户生产安全蔬菜

及时发布蔬菜市场相关公告,对所抽查的蔬菜质量的结果予以公示,一旦出现问题蔬菜的情况,应针对所出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惩罚,最大程度上制止了不安全蔬菜的种植以及销售,这样才会实现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放心”的目标,利用价格机制来调节安全蔬菜的生产种植,使得安全蔬菜在质量上有所保障;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惠农政策对农户进行生产扶持,从而降低安全蔬菜的生产成本,进一步为农户安全蔬菜的销售带来利润,通过经济扶持的政策在农户生产种植方面是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3结语

政府的监管行为直接影响到农户对安全蔬菜的生产行为,由于市场监管不当以及政府制度缺乏完善,使得安全蔬菜问题频频出现,所以政府应当落实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监督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完善市场检查制度,这样才能对农户的生产种植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摘要:目前,蔬菜种植户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市场价格因素、生产技术以及政府方面的原因等。本文就相关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发现规范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

关键词:安全蔬菜,农户质量行为,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卫龙宝,王恒彦.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产品质量控制的作用分析——以浙江省部分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例[C].“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国际贸易及其规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2003.

[2]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朱勇.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15县(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2

谈企业文化、项目文化似乎和质量没有关联。我接触了很多项目部,给我的感觉非常明显,有的项目部非常上进,工作大家抢着干,每个人都非常要强,自制力很强,“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安排的工作绝大多数都能努力完成,项目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能实现。也有很多项目部虽然人很多,但管理内耗严重,互相倾轧,人浮于事,天天上网,甚至本职工作都不能完成,风气很差,项目只有部分人在撑局面。

有的项目部因为存在管理问题,公司给给予了严厉处置,项目班子成员无所谓,一般管理人员情绪低迷,公司和项目也没有深度沟通,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项目管理人员不工作,工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进度。

在一个公司内有明显差异的项目部,说明有些项目部的项目文化是上进的、积极的,是有发展的,而有些项目部只能垫底,最后受损的是基层员工和企业。在一个公司内,出现了不同类型文化甚至极端相反的项目文化,说明公司在这方面的管理还要加强,要引导,要制止。

项目的成功,内在靠文化,外在靠管理。

在公司内拥有较好项目文化的约3个左右,一般性的占4个左右,失败的有1~2个。总体是好的,这些建立好文化的项目,我们应该进行细致分析和提炼,究竟谁在发挥作用,他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企业文化不是靠大笔写出来的,不是坐在屋子里编出来的,应该是观察提炼和倡导出来的。搞好企业文化很难,是要有系统方法的。搞好企业文化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是要靠所有领导、员工共同努力倡导,大家共同愿景营造出来的。

企业的务实文化:仔细分析,会发现我们所做的工作有实、有虚。越是企业上层建筑,越容易做出务虚的事情,上行下效。要把一件事情做实是容易的,但要事事做实很难,企业的务虚之风正式由公司层面展开的。在质量检查过程中,我们查出来的问题必须要追踪到底,现在看,提出的问题十件有五件整改不了的情况是客观发生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没有复查,没有想把事情做实,我们形成了这种工作风格,项目部自然也就形成了这种风格。现在很多部门做了大量不务实的工作,或者没到底的工作,或者没深入考虑就下手做的事情,这样的工作大家找出来,一件一件解决。我们一周可以少做五件事,但只要有一件事情做实了就能出效果。

没有落实的方案叫想法,没有落实的制度叫工作思路,每项制度和方案的出台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站在云端(脱离实际,臆想)制定的方案和制度只是“云计算” 的成果,不能产生实际效果的方案和制度就是垃圾,不推动执行的方案和制度也是垃圾。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3

【关键词】水泥品质 抗裂性 含碱量

【中图分类号】TU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230-01

一、水泥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主要的组成矿物有四种,它们的水化性质不同,在水泥中所占比例不同时影响对水泥整体的性质。C3A的水化热是其他矿物水化热的数倍,尤其在早期。C3S的水化热虽然比C3A的小很多,但在3天却是C2S水化热的几乎5倍,因其含量在熟料中约占一半,故影响也很大;C3A的收缩率是C2S收缩率的3倍,是C4AF的几乎5倍。因此C3A含量较大的早强水泥容易因早期的温度收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而开裂。

二、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目前我国混凝土尤其是中等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普遍使用高效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当高效减水剂产品一定时,水泥的成分(主要是含碱量、C3A及其相应的SO3含量)和细度是影响水泥和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的主要因素。水泥细度的变化加剧了水泥与高效减水剂相容性问题。

随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与相同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变差,饱和点提高,为减小流动度损失需要增加更多掺量的高效减水剂。不仅增加施工费用,而且可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水泥细度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在目前我国大多数水泥粉磨条件下,水泥磨得越细,其中的细颗粒越多。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能提高水泥的水化速率,提高早期强度,但是粒径在1μm以下的颗粒水化很快,几乎对后期强度没有任何贡献。倒是对早期的水化热、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有贡献——水化快的水泥颗粒水化热释放得早;因水化快消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较快,引起混凝土的白干燥收缩;细颗粒容易水化充分,产生更多的易于干燥收缩的凝胶和其他水化物。粗颗粒的减少,减少了稳定体积的未水化颗粒,因而影响到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水泥细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细水泥的易裂性可能与其低抗拉强度有关。

四、水泥中含碱量和混凝土开裂的关系

出于对预防碱骨料反应的考虑对水泥中含碱量进行了限制。Burrows在美国克罗里达的青山坝对104种混凝土的面板进行了53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开裂严重的劣化了的混凝土中,有的水泥含碱量高,但所用骨料并没有碱活性;还有的使用高碱水泥同时所用骨料也有活性,但是检测的结果却没有碱骨料反应的产物,而混凝土却开裂而裂化了;这表明碱能促进水泥的收缩开裂。图7为Blaine用环形收缩测定仪测定水泥中含碱量对水泥开裂情况的影响以及1996年相应水泥混凝土状况,图中的好和差表示抗裂性的好坏。在图中,注意当Na2O当量在0.6以下时混凝土状况的改善,还要注意水泥的细度和C3A、C3S影响。用粗磨、低碱水泥时,引气混凝土可经受住550次冻融循环,但用磨的、高碱水泥则经受不到100次循环。

大量的发现是碱和细度、C3A和C4AF的因素一起极大地影响水泥的抗裂性。即使水泥有相同水化率(强度)和相同的自由收缩,显然低碱水泥有内在的抵抗开裂的能力。当含碱量从低于0.6%Na2O当量时,水泥的抗裂性明显增加,当进一步降低到趋向于0时,这种能力会进一步改善,尽管这一点是做不到的。

由于碱骨料反应必须在混凝土中有足够的含碱量、足够数量的活性骨料和足够的水分供应,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并不要求任何情况下都限制水泥的含碱量,但是,促进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生成和发展以至造成混凝土结构物的劣化,却是高含碱量对混凝土更大的威胁。不管是否使用活性骨料,必须将水泥中的含碱量减到最少。

五、对水泥抗裂性评价和选择方法的推荐

用环形约束试验评价水泥或混凝土抗裂性的方法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对钢环的材料、尺寸、信息收集和处理方法、评价指标,以至基于弹性力学的力学模型等都有研究,并分别用此方法研究过影响水泥和混凝土开裂敏感性的因素。Burrows建议使用Blaine的方法评价水泥:开裂时间<1h的是很差的水泥,>15h的为优。清华大学建材研究所覃维祖教授指导研究生对此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他们设计的材料和尺寸的环试验评价混凝土所用胶凝材料的抗裂性是有效的。使用热膨胀系数小的材料时,不仅可检测水泥的干缩开裂性能,还可检测由于温度收缩引起的开裂性能。

【结束语】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辩证统一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 施工企业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追求工程质量就必然会提高施工成本, 使施工单位得不到最大效益;如果追求施工单位的效益, 又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的完美。两者不可得兼。如果两者关系处理不好, 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一旦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或大范围返工, 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两者既是矛盾的对立面, 又有辩证统一关系。只有处理好两者关系, 才会使施工单位健康发展,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管理 (以下简称项目管理) 是生产实践中的一门应用科学。它反映了项目运作和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 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 又用于指导实践活动。项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和协调, 使工程项目在约定的时间和批准的预算内, 按照质量要求, 完成最终的合格产品。因此, 对项目实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条不紊的全过程管理十分重要。并应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

近年来, 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加之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价格不断走低, 施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 不得不压价让利、甚至为中标不惜以低于工程成本价作为投标报价, 即使中标, 盈利空间也很有限, 导致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企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 迫使施工企业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上。目前企业大部分施工成本管理都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 管理效果比较差, 成本控制不理想。因此, 施工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如何加强施工成本管理, 则是当前施工企业遇到的关键问题。

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 是在积极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全力做好施工成本的管理。施工成本是指在工程项目上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支出, 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是指施工企业的施工准备、组织和管理施工活动所发生的现场管理费用, 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财产保险费、临时设施费等。施工成本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 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做好施工成本的管理工作, 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基础。

工程质量是施工企业求得生存之本, 对工程质量监控不力, 将会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大范围返工, 有时甚至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给施工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 我国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管理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 (如总包单位在进行工程转包、分包时的不合理压价行为, 使得转包、分包的工程价格太低, 而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的现象时有发生) 。有待依靠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在目前情况下, 施工企业为了求生存, 应努力做好施工成本的管理工作。但在施工成本的管理中, 存在着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施工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可以促使项目经理及管理人员提高成本管理意识, 并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 有些项目经理与相关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识并不强。在项目经理部, 往往在表面上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 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如: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 为保证工程质量, 采用了技术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 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还有, 项目经理施工成本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施工成本计划, 即使编制了, 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经理关心利润, 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极少过问。有的企业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 管理基础工作不落实, 如领料无限量, 用工无定量, 费用开支无标准等, 导致施工成本管理失控, 出现亏损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 更无法“对症下药”, 导致施工成本失控。

2、施工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 普遍存在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 难于考核其优劣, 没有真正将施工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施工成本管理体制。因此, 项目管理人员往往是满足于安全、产值、进度、质量等方面指标的完成, 对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高低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方面的节约控制关心不足。企业领导强令其开展施工成本管理时, 项目经理及工地管理人员也是消极对待, 流于形式。

3、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管理应当不仅仅包含成本核算。作为事后控制为主要内容的成本核算只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记录、归类和计算, 反映实际执行的结果, 并作为对下一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依据。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 具有一次性的特点, 施工成本的管理重心, 应当移向事前的预控和事中的过程控制。当前, 许多施工企业对施工成本的管理, 缺乏事前控制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仅仅在项目结束或进行到某一阶段时, 才对已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 显然已经为时已晚。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 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工程质量控制

企业在树立质量为本、质量兴企思想的同时, 应明确, 无论是对质量投入的不足或过剩, 都会造成质量成本的增加。因此, 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始时, 都要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从施工规范方面严把质量关。推广科学管理、采用先进实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 建立工序质量签证制度, 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符合规范要求, 避免因为出现质量事故而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同时, 在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施工成本。

2、加强项目经理项目管理的效益观念

项目管理的效益观念, 是项目经理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 它体现着项目经理对投入产出的判断。在项目施工中, 有收益就必然有相应的投入, 控制不当的投入是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经理应当具有很强的项目管理效益观念, 围绕项目管理开展工作, 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工程质量和成本信息, 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另外, 应当教育每一个员工, 使其树立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的辩证关系。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 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形成全员参与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的控制管理, 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达到企业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3、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项目管理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和职权结构。由于项目管理的相关部门较多, 在纵向结构上层次也较多。为防止责任不清, 造成相互扯皮推诿, 工程项目一定要成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管理责任体系, 明确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建立项目管理岗位责任制, 确定项目管理成员在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地位和所负责任。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对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4、加强项目管理基础工作

企业施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健全质量管理、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及验收制度, 按质量标准和劳动定额签发施工任务书。尤其应当制定与完善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施工定额, 因为这些是工程管理的基础, 更是企业班组管理与考核的标准和依据。各企业应根据管理机制、施工技术水平, 制定符合行业工程质量、施工标准和符合企业管理水平的施工定额, 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完善, 以保证管理的先进性。项目开工前, 应进行技术交底, 编制出施工图预算, 项目竣工后, 要按规定时限准确及时提供质量检测报告和竣工决算。

5、进行施工成本的动态管理

项目施工管理, 应当特别强调施工成本的事中和事前控制。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为今后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由于成本盈亏基本已成定局, 即使发生了误差, 也已经来不及纠正, 因此, 应当把成本控制的重心放在工程施工阶段上, 对成本实行动态管理, 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措施, 控制成本。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5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

信管082班

学号:084631223姓名:谢雷雷

浅谈产品质量和企业营利能力之间的关系

【摘要】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企业形象的竞争,又主要是质量形象的竞争。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精神。本文结合企业产品质量分析了产品质量和企业营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关键字】企业产品质量营业能力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是由各种要素所组成的,这些要素亦被称为产品所具有的特征和特性。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征和特性,其总和便构成了产品质量的内涵。

一、产品质量的特点

产品质量要求反映了产品的特性和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顾客和其他质量要求往往随时间而变化,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质量要求可以转化成具有具体指标的特征和特性,通常包括使用性能、安全、可用性、可靠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和环境等几个方面。

1.产品的使用性能是指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的或者规定用途的能力。任何产品都具有其特定的使用目的或者用途。

2.产品的安全性是指产品在使用、储运、销售等过程中,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免受能力。

3.产品的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程度和能力。一般可用功能效率、平均寿命、失效率、平均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参量进行评定。

4.产品的可维修性是指产品在发生故障以后,能迅速维修恢复其功能的能力。通常采用平均修复时间等参量表示。

5.产品的经济性是指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等各方面所付出或所消耗成本的程度。同时,亦包含其可获得经济利益的程度,即投入与产出的效益能力。

二、企业形象

企业的市场竞争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形象的竞争。而企业形象的竞争,又主要是质量形象的竞争。质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形象,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精神。企业形象包括产品形象、经营形象、管理形象和员工形象四个方面,它们都同企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产品形象。产品是企业形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企业是通过产品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的。我们通过引进丹麦的先进设备和工艺制作的系列企口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通常称作“丹麦管”)的产品形象、质量形象来建立鲜明的企业形象。用户购物,认货不认人,但到了一定程度,用户又注重认人,而这个人就是企业。用户从认货不认人发展到认货先认人,其纽带就是质量。企业注重创名牌,有了名牌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能求得企业的发展壮大。名牌的基础就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是领先一步的设计理念。我们的产品是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优势产品“丹麦管”的制作销售,在市府实事工程、市政重点工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赢得用户好评、社会认可,从而为企业的其他混凝土预制构件争取了订单、打开了销路、扩大了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产品质量是影响企业形象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顾客的心里,名牌的同义词就是过硬的质量。

(二)经营形象。一个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方针是不是将用户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这本身就是一个质量问题。我们在制订企业质量方针时,发动全体员工,上下反复酝酿,最后确定了“根根精细、节节品高,方方圆满、顾客至上”的十六字企业方针,寓意着我们制作每根板梁、方桩产品都要精工细作;每节排水管都是高品质的;每一方混凝土的质量、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力争圆满无缺;“方圆”标志是公司信誉的标尺,员工奋斗的结晶,为顾客服务尽善尽美。我们牢牢树立了以争取市场为目标的“用户第一”的思想,并予以贯彻,从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比如我们附近的一个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因连日大雨,开挖的沟槽发生塌方,急需一批排水管铺设,而原定的管材一时无法运到。情急之下,他们抱着试一试的侥幸心情向我们求救。我们与该施工单位没有供货关系,但我们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坐视不救,马上联系车辆,及进提供他们所需规格和数量的排水管,使该施工单位十分感动,从此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个受人信任的企业,一个为用户着想的企业,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三)管理形象。有经验的企业家或经营者,他们往往不只拿一个产品来评判质量、评判企业。他们注重的是现场,只有好的现场管理,才能稳定地生产好的产品。而贯彻iso9000标准,就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使产品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保持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几年,我们积极开展宣传贯彻iso9000标准的活动,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加强实施,坚持至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现场管理有序。管理形象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又使企业在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实力。

(四)员工形象。企业员工给顾客留下的第一印象,对企业形象的树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即以人为本的管理。企业要获得优质产品,要开展优质服务,要赢得市场,靠得是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靠得是员工娴熟的操作技术和业务能力,靠得是员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我们开展了“企业的命运系于质量,质量的好坏系于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教育;我们进行了“谁砸企业的牌子,企业就砸谁的饭碗”的市场与企业命运的教育;我们还根据员工的实际、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职工技术培训,从而使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企业内形成共同道德规范和企业精神的心理趋向,使员工产生向心力、凝聚力和使命感。

我认为,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成功的把握好上述四个方面,以质量为主线,一切从用户出发,企业就会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从质量的观点看,只有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新的目标,不断瞄准新的高度,发展、改进、提高,追求开拓、锐意进取、注意创新,企业就能象螺旋式地不断上升,不断发展。

三、企业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眼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话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人员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对企业经理人员来说,进行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盈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经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各项收益数据反映着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表现了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大小。用已达到的盈利能力指标与标准、基期、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他企业相比较,则可以衡量经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优劣。

2.通过盈利能力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盈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盈利能力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提高企业收益水平:

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长期债务而言。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企业举债时,债权人势必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企业则盈利能力。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股东(投资人)而言,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下,股东往往会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财务状况、营远能力更重要。股东们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对于信用相同或相近的几个企业,人们总是将资金投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股东们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利润率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股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股东们获得资本收益。

四、产品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

不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高度重视提高

产品质量,否则,将会被市场无情的淘汰。因此,注重提高产品质量是一个现代成功企业发展的必有之路。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武汉、江西、山东等几个地方有婴儿被发现有激素检测超标等早熟症状,而这些婴儿均自出生时就食用圣元奶粉,圣元奶粉被怀疑导致婴儿早熟。一直以来,我国奶粉行业面临大量进口奶粉挤压国内奶粉企业的生存空间等问题困扰,尤其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后,众多外国品牌奶粉趁机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仅2009年我国奶粉进口量同比增幅50%左右。无论是三聚氰胺事件的卷土重来还是本次的早熟事件,频繁暴露出的安全问题,使消费市场对国内乳制品行业信心不足,国产奶粉可能会继续流失市场份额,对于刚刚恢复的行业未来发展非常不利。质量是品牌的生命之根。品牌的质量不是来自权威部门评出来的“金牌”,“银牌”,也不是所谓的“强生”——这类全球品牌。而是顾客用他们的“货币选票”和他们的信任塑造出来的,优良的品牌质量是品牌赢得顾客忠诚取之不尽的源泉。品牌质量包括品牌本身的质量和体现的质量,是二者的综合体现,品牌本身的质量是由品牌质量所代表的,而品牌体现的质量则是由顾客消费品牌产品所获得的感受或体验来表示。

我国自建国初期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口号。第七次世界质量大会的主题是:“质量第一、永远第一”。社会发展到今天,质量成了热点,成了追求,成了衡量和鉴定一切的总标准。世界先进国家的质量管理范例也多次证明,质量就是竞争力。早在1983年的美国白宫生产力会议上,就开宗明义地确定了质量的概念——“对一个组织的质量衡量方面的管理与其他任何方面的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包括战略的形成、目标的制定、行动的完善、计划的不断执行以及运用控制系统对信息反馈进行监控并采取的相应行动。”美国政府明确提出,如果质量仅仅被简单地看作是一种控制系统,那么,它将永远得不到实质上的改进。由此,美国政府大力推行质量管理和政府质量管理,使经济很快就从遭受日本发起的“质量战”打击的低落状态下得到解放并快速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质量竞争。“市场”实际上也是我们自己设计规划出来的。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质量是信任的标志和诚信的象征。通过圣元奶粉“早熟门”的案例,我们完全可以下一个这样的结论:没有质量便没有一切。所谓质量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对质量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和作用程度。也就是在生产和经营中完善产品质量以及有关的各种要素的看法和态度。谭小芳老师认为,质量意识能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是企业的一种潜力和潜能。同时,也是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结晶。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其意义在于组织中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顾客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也就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品有了竞争能力,必须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信誉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决定着企业良好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融资能力。如果有好的项目,产品有盈利能力,就能够有好的投资回报,我相信资金不存在问题。如果没有赢利能力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我们研究企业发展、研究企业成长目标,有人说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有人说企业要把财富价值最大化,每股净利润最大化,我说一切最大化必须以企业的盈利最大化为基础,否则其他的最大化都是不存在。

六、结束语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犹如握有一张信誉证书,握有一张市场通行证。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基础在于质量,从另一个角度讲,质量的外在标志就是产品和企业的信息。把握住了质量,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在市场中才能如鱼得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高企业的营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一凡:中国质量管理发展新走向—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及“建议”[J],上海质量,2005(10).[2] Peter J、Brust:Quality and Economics:Five Issues[J],Quality Progress,2002(10).[3]袁广: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D],天津大学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6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优化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首先简单介绍了矿井通风系统的概念、等级、通风方式以及通风原理,然后提出了几点目前我国矿井通风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几点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优化;矿井通风;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矿井事故频发且屡屡见报,因此,人们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问题日益关注。而由于地下矿井独特的工作环境,空气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优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

一、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系统的概述

矿井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很简单,即利用大型风机等通风设备将外界的新鲜空气输送进地下矿井系统,并且将地下污浊的空气排出,矿井通风系统即大型换气系统。在地下矿井与地上空气中人为的建立空气循环系统,提高地下矿井空气中的含氧量,严防窒息现象的发生,以提高矿井的安全性能和施工效率。

2、矿井通风系统的等级

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将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不同的等级。分类标准通常为安全问题,如瓦斯浓度、井下温度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1]。通常将普通的矿井定义为一般型;当矿井温度过高时,可根据瓦斯浓度将矿井通风系统分为一般型、防火型和排放瓦斯型;若根据瓦斯安全情况可将通风系统分为排放型、排放防火型、排放防火降温型。

3、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

通风系统通风方式的划分标准为井田与回风口的具体位置,根据位置的不同可将通风方式划分为中央式、对角式、分区式、混合式四种。中央式即将风口设置在井田中央,而该方式的风井倾斜位置有所不同,因此,又可分为中央边界式和中央并列式;对角式即将风口设置在井田两翼,还可根据风口与井田的相对位置区分单双翼;分区式即在矿井的每个区域分别设置通风系统;混合式即将以上几种通风方式综合使用,在同一矿井中,针对各个区域的不同情况设置风口。

4、矿井通风系统的通风原理

在地下矿井通风系统中,一般有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两种类型,但是,由于自然通风风压过小,不能为地下矿井提供稳定的空气来源,因此,通常会选择机械通风来代替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的工作原理一般分为两种,分别是压入式,抽风式和混合式。压入式是利用通风设备将大量的地上新鲜空气压入地下矿井,并利用气压将地下的污浊空气排除矿井,从而实现空气对流;抽风式是将风机放置在出风口,利用负压将矿井中的污浊空气抽出,从而满足地下的空气需求;混合式即将压入式与抽风式相结合,在入风口设置压入式设备,在出风口设置抽风式设备,加大矿井内的空气流通,以此保证矿井内的空气安全。

二、矿井通风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矿井采集区域分散,因此主风机数量过多,电机耗能过多,同时造成通风系统的不稳定,另外,由于生产地不集中,而矿井又是火灾的高发地段[2],一旦发生火灾,极难控制;

(二)矿井通风系统采用多井筒的形式,通风线路复杂,不利于管理,多井筒式通风系统几乎不存在可调节性;

(三)在大型矿井周边都会分布一些小型煤窑,受煤窑影响,矿井的通风系统结构复杂,且易生灾害。

三、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方案

(一)矿井通风系统的优化原则

1、安全原则

安全是立身之本,只有保障了人身安全不受威胁,才能进一步保障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而矿井是最易出现危险的工作场所,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刻不容缓。在通风系统的优化过程中,更要注重安全原则,在安全的基础上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煤矿矿井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是瓦斯爆炸,而瓦斯爆炸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分别为充足的氧气、足够高的瓦斯浓度以及火源,当瓦斯达到足够浓度时,一旦碰到火源,会立即发生爆炸,而瓦斯浓度过高的主要原因为矿井通风不良。在2014年云南地区发生了“3.31”较大瓦斯爆炸事故、“4.07”透水事故以及“4.21”瓦斯爆炸事故等,众多煤矿被责令停顿整改。因此,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的最重要原则为安全原则。

2、经济原则

在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时,不宜冒进或改动太多,应结合现有的通风结构,对其进行优化和改善,使布局更加合理、系统更加完善,并且尽可能的降低投资支出,以提高经济收益。

3、发展原则

尽量减少新设备的购入,加大旧设备的利用率,设定矿井的长期与短期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为了使云南煤矿业更进一步,云南煤监局在“十一五”计划中制定了“1110”目标,并预期该计划于2010年实现,“1110”为产量突破一亿吨,死亡人数少于100人,百万吨死亡率低于1%,10人死亡率为0。另外,云南煤矿管理部门正在加强对矿工的技术培训,建立区域服务中心,配备救护队及相关设备,并且加强监管,保证安全,以便取得更好的发展。

4、节约原则

改造时应严格遵守节约原则,可以通过缩短通风线路的方法降低风机能耗,并且提高了安全性能,进而采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收益。

(二)矿井通风系统的優化措施

1、综合集成

由于科学技术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同样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设计时,更加注重多种技术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把不同的分析方法相结合,并使用计算机对综合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矿井通风系统。另外,在管理矿井通风系统时,应将计算机网络与人力相融合,加强通风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并且促进工作人员自主学习,加强自我能力和素质修养,从而进一步优化矿井通风系统。

2、决策系统

在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技术即计算机智能化处理技术,利用该技术将优化方法由线性转化为非线性,虽然计算机决策系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要想自主研发优化系统还是较为困难的,大大限制了计算机优化设计的发展。因此,当研发应用于矿井通风系统的相关软件时,应注重系统的决策能力,并且在设计软件时,就应当以系统的决策能力为主,在提高系统决策能力的基础上优化矿井通风。

3、电子监控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于采矿事业,因此,采矿技术迅速发展,而由于对自身能力预测不到位,使得矿井的实际生产量远超计划生产量,从而不断扩大矿井规模,这就需要同时扩大矿井通风系统,并在通风系统中应用新技术、新技能,矿井通风系统也变得愈加复杂。仅凭人力管理通风系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因此,在矿井中安装电子监控,并对通风系统进行实时全程监控,能够有效的发展矿井通风,并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能。电子监控系统无疑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为提高其安全性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优化处理时,应遵循其安全、经济、发展、节约的四项基本原则,并且完成本文提出的在矿井通风系统中可以将计算机技术进行综合集成,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决策能力,以及在通风系统中添加电子监控系统这几条优化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全旺.浅析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设计的改进方向[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4:92-93.

[2]关清安.浅谈优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J].西北煤炭,2005,02:17-20.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7

1 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基本原则,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原则

质量管理体系是一切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所必须执行的活动和程序。它的目标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 使产品适合市场的需求。它是企业内部建立的、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并且贯彻与设计、研发、生产、检验、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所必不可少质量管理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一些基本原则:第一, 以市场为核心, 顾客的需求为焦点。这就要求企业进行市场调查, 对于其他同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的社会要求和法律要求以及群众需求结合起来, 生产出高质量, 符合群众需求的产品。第二, 强调领导组织全员参与来保证质量。为此, 企业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从领导到员工都要权责清晰, 各司其职, 相互配合, 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而不是相互封闭阻隔, 任由领导随意决策。第三,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企业建立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确定完整的质量控制过程。这也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有步骤、有机会并且有组织的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四,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持续改进的原则。也就是要求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对于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需求, 不符合质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 坚决不含糊地进行返工并且改进。而对于已达到要求的产品, 也可以更加严格地要求, 生出质量更好, 更能符合人们需求的新产品。第五, 质量管理体系中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这项原则就给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自主创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不是根据已有的安全生产体系和程序按部就班、依葫芦画瓢, 而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事实来采取或者变更决策方法,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这样也更能满足不同产品对质量的不同要求。第六, 与供方互惠互利的关系。这项原则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盈利原则。也就是安全生产最终还是离不开市场的考验。

2 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能得到全面贯彻的依据

质量管理的符合性, 要求企业在开展质量管理时, 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实际,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 设计和建立与企业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体系, 并且保证其实施。此外,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 也要考虑到产品的质量目标、产品特性以及产品生产的实践经验的相结合, 才能更好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并且, 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全面有效的, 同时满足与顾客的需求和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类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措施。质量管理具有系统性, 运用到企业安全生产中, 能有效规范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能够得到全面贯彻。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性, 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必须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 并且贯彻实施与每一个环节。首先, 要有一个合理的有效的控制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这个组织结构中, 从领导到每一个员工既要各司其职, 做好本职的质量生产工作, 同时也要相互配合。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明确的组织关系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提前。其次, 要制定出合理的质量管理程序。规范的、系统的、并且有效的形成文件的程序和安全生产指导书, 是安全生产过程顺利运行和安全生产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再次, 严格规范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并且在质量管理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任何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都是通过过程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的。过程是重中之重, 如果过程中有任何一项不符合安全生产的需求, 绝对不能忽视。不然会影响整个安全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最后, 企业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充足的资源与技术。从设备、人员、自己、设施到技术和能源等等资源都是企业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

3 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企业安全生

产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调整和改善的基础

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系列特性能够又步骤、有计划地堆企业安全生产进行调整和改善。首先, 质量管理体系的预防性, 要求企业安全生产体系也具有一定的预防能力。企业安全生产体系要建立一系列有效的适当的预防措施, 防治重要的质量问题发生。此外, 质量管理体系还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因此, 企业安全生产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作出调整和改革。对质量安全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评审, 从而, 不断地完善企业安全生产体系和措施。最后, 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和活动受到持续严格控制, 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及时调整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 也有利于结合成不和风险,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达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必须指出的是, 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变化多端, 因此,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措施也应当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和完善。即使是企业安全生产已经在正常稳定地运行, 也不能忽视各种质量审核、评估, 并且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只有与时俱进, 实事求是的企业安全生产才能够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的需求。

4 结论

本文主要从一下方面讨论了质量管理体系与企业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质量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基本原则,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原则;质量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能得到全面贯彻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是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调整和改善的基础。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利地推进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进程, 并且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同时也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质量安全问题和重大的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吴霓.学校教育导入实施ISO9000族标准理解与运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吴霓.学校教育导入实施ISO9000族标准理解与运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与案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与案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8

1 空管安全性及服务质量的含义

1.1 空管安全性

空管是指利用各类通信、导航技术对飞机的飞行活动进行监视和管理, 目的在于保障飞机飞行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其中, 空管安全性是空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其体现的是空管企业对于空管的重视程度及其社会责任意识。

保证空管的安全性需要空管企业树立极高的安全管理意识, 将保证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成第一要务, 要始终保持空管内部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要协调内外部各个安全要素,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 安全生活, 保证社会的稳定一直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安全的内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因此, 空管单位需要正确的社会安全观。

第二, 保证空管安全性是空管单位所遵循的核心价值理念, 这样, 企业才能够保证空管的可靠度。

1.2 空管服务质量

随着空管交通的不断发展, 民航的机场数量、飞机数量和航班班次都在持续的增加, 这使得空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对空管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当前空管的发展现状来看, 影响空管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 航班时间表的准确程度、应急预案的有效性、雷达引导设备的质量、机场管理和空管的安全性。在这些因素当中, 空管的安全性保证其他服务质量的最基础因素, 当空管的安全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时, 其他服务质量的提升便无从谈起。因此, 空管服务质量的最基础因素是空管的安全性。

2 加强空管安全性对提升服务质量的影响

加强空管的安全性可以有效保证航班的安全运行, 在航班安全运行的基础之上, 各项航空服务得以有效开展。加强空管安全性对航班服务质量的影响体现如下。

首先, 加强空管的安全性是实现其他航空服务的保障。空管服务质量是指经过空中交通管制之后所产生的服务效果, 效果愈加, 质量愈好。从空管管理的内容来看, 空管需要根据飞行航线空间区域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 例如划分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等, 一切飞机的飞行都需要经过空管, 以保证其按照预定航线飞行, 确保空中交通有序进行。空管单位需要及时、准确的掌握空间区域所有飞机的飞行情况, 并为各类飞机提供导航, 防止飞机同飞机相撞、同其他障碍物相撞, 如飞机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向飞机发出预警措施, 避免事故的出现, 确保乘客及其财产安全。从空管的服务内容来看, 加强空管的安全性需要做到及时、准确、有效, 当所有航线飞机能够安全飞行时, 空管的服务质量也就得到了体现。

其次, 加强空管的安全性可以提升社会对空管单位的认可度。空管的最终目的服务社会, 为乘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当空管的安全性提高之后, 空管带来的社会意义就可以得到提高, 易于获得社会的认可。当社会对空管单位产生认可时, 会反过来促进空管单位的发展, 进而提升其发展水平,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3 当前空管存在问题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

3.1 存在问题及其影响

3.1.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多数空管企业的管理制度较为传统, 未能够及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企业内部没有合理的竞争机制, 这直接导致空管内部员工缺乏责任心, 从而对空管工作不够重视, 使得空管安全存在隐患。空管行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当企业的薪资水平不能够满足工作人员要求时, 容易引发员工情绪问题, 甚至可能引发不良飞行事故, 使空管企业的服务质量大大降低。另外, 空管企业工作人员的决策能力也是影响空管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当飞机遭遇紧急状况是, 如果空管工作人员不能够综合判断飞行信息、环境因素等, 就不能够为飞机提供正确的飞行信息, 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 管理制度存在的各类问题会导致飞机的安全问题, 对服务质量的影响也更大。

3.1.2 工作人员能力欠缺

空管企业部分员工缺乏安全责任意识, 对于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工作中极易出现失误, 而这些失误极有可能对飞机的飞行造成重大不良影响。部分空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对于危机处理不及时, 也会影响空管的效率和效果。另外, 由于空管人员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许多工作人员内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员工来讲, 可能由此引发安全问题。

3.2 解决策略

3.2.1 加强管理

空管企业需要加强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管理, 要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 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改善工作内部的工作氛围, 还要提升员工的决策能力, 提升其对各种飞机的掌握情况、对飞行环境的分析很判断能力、综合决策能力等。

3.2.2 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员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其次是操作技能、操作水平, 最后是员工的心理素质。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高需要企业多开展一些安全教育, 操作技能的提升则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 帮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熟练操作技能。企业还需要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员工及时减压, 排解压力。

综上所述, 空管的安全性对于提升空管的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是整个空管服务的核心内容。加强空管的安全性利于提升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可。当前, 影响空管安全性的因素主要两个, 即管理制度和员工的综合素质, 空管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 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 注重员工工作能力的培养, 这样, 才能够有效保障空管的安全性, 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服务质量。

摘要:空管安全性是空管企业服务质量的核心, 其直接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 影响空管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本文在介绍空管安全性和其服务质量含义的基础之上, 分析了加强空管安全性对提升服务质量的影响, 分析了当前空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空管,安全性,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任艳.加强空管安全措施, 推进民航快速发展[J].华章, 2013 (34) :384.

[2]刘海滨.空中交通管理如何提高整体管理质量[J].经营管理者, 2013 (22) :102.

[3]牛珊珊.对比国外探寻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空管体制[J].科技企业家, 2013 (12) 1 4 4.

[4]鲁明.试论民航空管“安全第一”价值观的管理[J].安全管理, 2008 (2) :21-23.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9

1 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顾客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密切供应关系已经引起了企业管理者和学科研究者的重视。关系质量作为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一种共享利益的长期、稳定的关系, 企业要通过良好关系质量来降低成本、分散自身风险、获取产品资源、提升竞争力。

在管理学者的早期研究中, 质量管理要素都是管理学科专家结合质量管理理念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随着研究的深入, 大多数学者们开始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质量管理的时间构成要素。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组织绩效的实现是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完成的, 但是, 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能保证组织绩效。当组织绩效被层层分解给每一个工作岗位的每一个人时, 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完成个人绩效, 那么, 组织绩效就能实现了。

2 探究三者之间关系及应用

2.1 关系质量与质量管理实践

在质量管理实践中, 所有人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 运用统计技术、管理技术和专业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时, 要以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为主, 以此调查顾客的满意度。只有充分了解不同顾客群体的满意度, 顾客才有可能100%满意。最开始尝试使用满意度调查的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 (AT&T) , 它采用这种方法让自己长期处于美国通信界的服务前列。亚洲日本的本田汽车公司也将顾客满意度调查作为经营自己产品的一种手段, 在质量管理实践中逐渐完善这种方法。

在关系质量中, 要高度重视顾客的满意程度。在工作过程中, 顾客的满意程度会被分为几个等级。一般情况下, 可将其分为5个等级或者7个等级。5个等级是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7个等级是很不满意、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和很满意。顾客的满意程度是一种防御性的营销手段, 因此, 在重视顾客体验感的同时,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而吸引更多新客户。

顾客满意度是企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也是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现阶段, 关系质量在质量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很多企业开始设立专业的服务管理部门, 聘请专职人员完成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在调查过程中, 专职人员要将其他的调研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2.2 质量管理实践与绩效管理

2.2.1 两者的关系

一个企业的建立, 最重要的是有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管理体系需要一个机构来完成。绩效管理体制的运行需要决策、业务和执行人员正确计算组织绩效, 正确评估组织绩效, 并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按照ISO9001标准的规定, 组织要重视质量管理体系, 从而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 企业需要组织一些人员监督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这样, 企业就需要聘请2套工作人员分别运行和管理2种体制。这样做, 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成本。

绩效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管理内容重叠的问题。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 要科学利用绩效管理。在工作过程中, 当涉及到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时, 质量管理体系与绩效管理就会重合。建立2套体系的目的是定期监督产品质量, 但是, 这样势必会出现管理内容重叠的问题。

2.2.2 质量监管促进经营绩效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发现, 质量管理实践并不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 而是作为一种介质影响企业绩效。从一定程度上说, 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除了质量管理实践外, 还有其他的管理活动。但是, 从学科上来说, 这种影响微乎其微, 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他情景因素也是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一种手段, 比如市场环境等。这些情景因素会削弱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明确了质量绩效在质量管理实践和企业绩效间起到的中介作用。

采取质量管理、改善企业绩效这2种方法后, 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质量管理实践充分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还可以不断改进企业生产的产品,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为增加企业绩效作出巨大的贡献。企业通过质量管理实践可以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和质量, 降低产品价格, 同时, 还能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由此可知, 提高企业绩效是非常重要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研究关系质量可以调节质量管理实践与绩效的关系。由相关分析可知, 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大, 它是作为中间介质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企业通过改善质量管理实践, 不但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耐久性和产品合格率, 提高了产品质量, 降低了产品价格, 还提高了关系质量。这对企业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群祥, 奉小斌.质量管理实践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技术战略导向的调节效应[J].宏观质量研究, 2014 (04) :89-99.

[2]武志伟, 陈莹.企业间关系质量的测度与绩效分析——基于近关系理论的研究[J].预测, 2007 (02) :8-13.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10

一、质量、工期和造价三者的关系

质量就是工程满足社会明确的和隐含需求能力的特性, 工期就是工程从开工到完工的全部时间, 造价是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质量、工期和造价是既互为依存又存在矛盾的一组共同体, 质量好的工程将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比如使用寿命长, 使用效果好等, 但如果不切合实际地提高质量标准, 不顾现行的施工水平, 势必加大成本投入影响工期, 也会造成投资失控, 甚至造成浪费和负面效应, 因此在处理质量与工期、成本关系时, 应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合理安排工期和以最少的机械消耗和人力消耗来完成任务;工期短的工程将会使工程尽早投入使用, 给业主带来超前收益, 但不按合理工期施工, 片面追求高速度、赶献礼, 至使施工单位赶工期, 施工机械一哄而上, 不顾工程的客观龄期和施工的必要程序, 势必造成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工程成本加大, 因此只有按工程客观龄期、工程施工程序时间和工程要求的建设周期确定合理工期, 才能是使工程质量和造价可控;造价低的工程将会为业主节约建设费用, 但只重报价, 在招标时盲目压价, 不重效益和施工能力, 选择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担工程, 势必造成工期拖延、质量低下, 即使信誉好、施工能力强制施工单位过低的价格也难调动全员保质量保工期的积极性, 为工程质量和工期保证埋下了隐患, 因此只有采用合理的低价才可能保证质量和工期。工程质量、工期、造价又相互依存, 三者关系处理的好工程最终的效益就好, 关系处理得不好社会效益就差。在工程实施中, 在处理三者关系上往往出现以下毛病, 业主只重工期、而承包商则只重成本, 工程前期重质量而后期重进度, “一流的企业投标, 二流的队伍进场, 三、四流的包工队施工”, 这些通病都是没有摆正三者位置的具体体现, 这样施工起来就矛盾重重, 因此只有以实现社会综合效益和保证业主利益并兼顾承包商利益为准绳才能处理好三者关系, 工程的高质量、短工期、低造价是三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二、招投标制式定位质量、工期和造价得最佳方式

招投标制是公路建设市场逐步完善的必然产物, 招投标制为公路建设引进了竞争机制, 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施工队伍单一无选择余地的弊端, 开创了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施工单位的新局面, 这样既为工程选择了信誉好、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施工队伍, 又迫使施工单位改革挖潜不断进步。招投标制是业主通过招标须知来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工期要求和信誉保证, 另外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工程施工中双方制约方式等内容;施工单位则是通过投标文件来表达自愿响应业主对工程的有关要求;招标的意图就是通过分开、公平的竞争方式来选择信誉好、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施工单位, 来实现工程高质量、保工期、合理低造价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业主的期望就是承包商的目标, 所以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合理低报价已成为投标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因此在编标工作中把重点放在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上, 虽二者各有侧重但都把三者关系的合理定位作为决策的依据;在报价时不但要考虑工程的直接费、间接费、管理费等, 还要慎重的考虑质量成本 (所谓质量成本就是为了使工程达到质量标准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包括了为保证质量和提高质量所支付的费用以及处理质量缺陷所发生的费用) 和工期成本 (即为保证工期而可能增加的费用) 和工期成本 (即为保证工期而可能增加的费用) 的角度来评审标价和定位报价, 三者的辩证关系在投标报价中得到了有机的统一。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 在制定技术路线、计划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 无不是在平衡三者关系、统筹兼顾的情况下定案的, 三者的辩证关系又是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协作方案。比如我公司在大庆~广洲的高速公路投标时, 在编制资标书中的施工组织设计时我们为响应业主质量和工期要求, 我们就选配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建了项目经理部, 配备了足量具有先进水平的设备, 制定了严格周密的施工方案, 为保证质量和工期奠定了基础;在报价时即考虑了内部成本、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同时又自我挖潜可能降价的潜力最终结合市场竞争综合平衡后求确定了合理地报价;最终确定了高质量、保工期、低价位的策略, 业主也本着保质量、保工期、合理低价的总原则选择了我单位:通过承包商在市场竞争中自觉合理定位三者关系, 再经过业主在多家承包商中比选择优选定承包商, 通过两轮的合理定位三者关系, 自然优于主观臆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通过几轮的考验, 大广高速公路河南段平玉至正阳段第二合同段最终取得了信价比较高的成功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建设工程通过招投标, 进行公平交易, 平等竞争, 择优定标, 有利于确保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效益, 促进基建工程按程序办事, 促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 因此招投标制是定位质量、工期、造价的最佳方式。

三、合理的施工组织是实现质量、工期、造价的最佳方式

工程中标后, 高质量、保工期、低造价的定位策略进入实施阶段, 施工阶段通过年度施工组织设计、月度计划、调整计划及各项工程的开工报告使标书中对三者定位的安排进一步具体化, 如何实现三者的定位成为施工组织的中心议题, 高质量要求带来了质量成本大幅度上涨, 如结构物模板均采用新定型钢模及组合钢模, 预制场的设置因工期要求都设置了冬季施工措施, 这样都比预算要求有大幅度的提高, 同时, 机械设备较现行标准选用的设备有较大突破, 以及业主、监理重严管轻服务造成的部分费用增大;再就是建设程序不完善和运行不规范造成工期的滞后, 为赶工期而增加的人员、设备费也在大幅上扬;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增加与低报价形成了较为尖锐的矛盾, 在大广高速河南段平玉至正阳第二合同段前期 (即半年多的时间内) 这个矛盾尤为突出, 出现了虽保证了质量但返工率较高, 工期普遍滞后, 施工单位也严重亏损:如何处理好三者关系成了承包商和业主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为处理好三者关系, 我单位所施工的大广高速河南段平玉至正阳段第二合同段在总结上年度经验的基础上, 第二年对施工组织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在质量成本控制上建立了更为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 健全了更为适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如不但把试验路作为质量控制的试金石, 也更注重试验路资源配置的直辖市性、均衡性和高效性的探索, 取得经验后认真总结和推广, 使工程从每个工序、每个分项工程入手, 严格按照规范和操作规程行事, 避免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的发生, 减少了返工费、复检费、停工费、事故处理费等, 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成本, 也为质量与资源合理配置探索了道路,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降低了工程造价。在工期成本控制上, 注重计划的统一性协调性, 做到次要保主要, 局部保整体, 克服内耗和理顺外部环境干扰, 使工程进展顺利;注重人员组合和设备使用的均衡性, 科学合理地配备和使用资源, 利用“木桶原理”查找施工组织中的“短板”, 及时调整和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优质高效的特性, 使工作效率、质量水平和设备利用率都有所提高, 如水泥稳定土拌合刚开始平均日产量只有350米左右, 经过查找原因发现是因为设备维护时间安排和维修人员水平不足而影响正常工作, 经过调整后平均每天日产量提高到达700米以上, 工程固定成本大幅度降低, 日产量的提高也使施工连续均衡, 并使路面结构层横向接缝数量有所下降, 整体平整度有所提高;在施工方法上, 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时空利用率, 如设专门的设备维修队进驻现场, 随时确保设备完好运转, 并购专用平板确保设备调遣及时, 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使工期管理呈可控状态。在内部成本管理上建立了分项目标管理办法, 使每个分项工程的人、机、料费用单独进行记录、考核和奖惩, 目标明确责任到人, 调动了全员积极性, 减少了浪费和不必要流失, 提高了劳动效率, 使工程的主要费用材料费有所下降, 另外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材料管理制度, 如大宗物资统一比价择优定货, 一改原有的小批量高价位和材料人员敬业素质参差不齐的人为高价, 同时也减少了中间环节, 降低了工程直接费, 使企业从改革挖潜中得到了实惠, 促进了企业主动改革。再加上业主后期采用了质量奖和定期完成定量工程进行补贴奖励的方式激励承包商抓质量、保工期, 业主为承包商"开源"提供了机遇;承包商在"开源节流"中找到了处理质量、工期、期造价三者关系的法宝, 那就是利用合理的施工组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既提高质量又保证工期还要不断降低成本;我公司施工的二合同段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正确地处理三者关系在后两年半的施工中我们既以较高的质量并提前完成了工程施工, 我们企业也在获微利中得到了发展。

四、技术经济相结合是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手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不能片面地理解为纯生产力技术, 其内涵还包括管理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提高质量、确保工期的基础, 管理技术是提高生产技术成效率和保证承包商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为满足业主高质量保工期的期望, 施工单位的生产技术必须具有先进性, 比如大广高速河南段第二合同段为了实现业主创"精品工程"的质量目标, 业主明确规定了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必须采用厂拌机摊, 测量设备必须配备高精度的全站仪等, 为此我单位相继采购了相应机械设备, 并且配备了许多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专业技工, 为实现高质量短工期奠定了基础。有了先进的资源配置并不意味着就能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在大广高速河南段第二合同段施工前期工程中返工率高工期滞后的事实就证明了这一点, 而后期通过加强管理, 资源配置和调配趋于均衡合理, 先进设备成效率提高, 质量返工率下降, 工期进度可控了, 减少了工程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和生产成本, 使工程总成本有所下降, 承包商的利润有所上升, 承包商因获利而对高质量和短工期的保证力度也相应加强, 最终工程交验该段工程也一致得到了业主的好评, 我单位也在二合同段锻炼了队伍并获得了一定的效益, 因此只有将技术和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处理三者辩证关系的有效手段。

五、结束语

欧盟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 篇11

欧盟各国公众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特别关心,尤其是在疯牛病(BSE)和二垩英等事件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对质量是欧盟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欧盟已制定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标准和监测规范,以保证食品尽可能安全和富有风味。欧盟也参与到了从农场到工厂再到餐桌的食品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所实施的每项具体措施中,以确保食品的安全与卫生。当然,欧盟的一些标准和规范有的是由食品行业自己推行的,有一些是由各成员国完成的,其它的是由欧盟及其所属的专门机构和组织实施的,但是欧盟委员会在保证各成员国同等地实施有关标准方面负有全面的责任。

二、共同农业政策(CAP)的变化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重点已由数量方面转向质量方面,欧盟通过其共同农业政策,鼓励农民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为此,共同农业政策已经做了调整,以更好地反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共同农业政策初创时,保障农产品供给和保证农民的收入是其主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具就是价格支持。但价格支持也招来了“鼓励农民无节制地扩大生产,而不考虑产品的质量”的批评。当然,这些批评也有些夸张,事实上,共同农业政策提出了许多激励性措施以鼓励农民改善其产品质量。

根据欧盟的农村发展政策,农民可以通过改善产品质量获得额外的奖励。欧盟的农村发展计划有一个特别基金,该基金帮助农民改善产品的质量、促进产品的销售,进而保证农民从消费者那里得到一个更好的价格。欧盟对于特殊小气候下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开发也有专门的基金,特别是对那些消费者认可的有地区特色的产品。欧盟通过其“标签计划”向农民提供帮助,以保证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的地区和方法。

三、食品安全和质量立法

食品安全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食品中不应含有有害的或不受欢迎的微生物、化学物质或其它物质,这方面相对容易按照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另一方面是食品应该满足消费者在风味和其它主观标准等方面的期望。欧盟的食品质量立法就是要体现这两个方面。

在食品安全法规方面,欧盟有其大量的立法,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维生素、矿物盐和所有在制造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其它物质。仅就有关兽医控制方面的立法就有11项。欧盟有权决定什么产品许可用作食品生产的原料,以及这些物质残留在食物中是否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其中列出了兽药、杀虫剂、添加剂和病原体等物质。

在食品质量和风味方面,欧盟实施了一些有利于保证食品多样化和可靠性的政策。在过去,欧盟曾试图对一些基本食品的成分做出规定,但由于各个成员国在饮食传统方面的多元性,应用于全欧盟的单一的规定被证明是很难达成一致的。现在欧盟通过实施其标签政策,告诉消费者产品的产地,以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偏好选择购买。这一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欧盟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并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

四、欧盟的“食品与兽医办公室”与食品安全监测

(一)严禁疾病的扩散

动物卫生是FVO的重要的责任领域之一。一旦在欧盟爆发传染性疾病,欧盟委员会就会对受感染的国家的动物运输颁布禁令。在疯牛病爆发的时候,欧盟禁止英国和葡萄牙的活畜出口以阻止疾病的扩散。FVO经常会应招进行紧急检验以评估现场事态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FVO还对植物源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负有责任,特别是要对水果和蔬菜中杀虫剂残留进行监测,以确保生产者按照有关的标准进行生产。

在过去几年里,基于FVO的建议而采取的行动很多,包括对美国的鸡肉进口的禁令,因为美国对鸡肉的食品安全控制达不到欧盟的标准。一些欧盟国家甚至因为在疯牛病危机时没有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而被告上法庭。在检验员发现非欧盟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中存在缺陷时,FVO同时负责促使这些国家改善对食物中兽药和其它污染物的监测。

(二)提交独立的科学建议

欧盟制定有关食品的政策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依靠独立的科学建议。如果欧盟准备做出适当的决策来保护公众健康,那么决策建议必须是来自本领域内最优秀的专家,并且必须完全公平而不受政治的干预。为了获得这些建议,欧盟成立了9个科学委员会,任命了131个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由他们来提供所有有关食品安全、动物和植物卫生方面的建议。这些科学委员会的工作由科学指导委员会来协调,该科学指导委员会只要通报一声,就可自行成立专门委员会来对紧急问题做出反应。

(三)在食品安全受到威胁时发出警报

欧盟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工具之一是其快速警报系统。不管在什么时候,一个国家发生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这个国家就必须迅速通报欧盟委员会和其它成员国。这使得欧盟委员会能够尽快地对形势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停止出口、禁止成员国国内的动物运输以阻止疾病的扩散,或下达把产品从超市的货架上撤出的命令。在任何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解除之前,FVO的检验员都要进行检查,以确保局势得到了控制。

在近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综合性建议书中,欧盟还在对其食品安全体系进行检查,以便进一步改善其工作。

五、消费者与食品安全和质量

在最近几年里,一直存在着与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有关的恐惧,欧盟委员会近年所作的民意调查发现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大的忧虑。这些结论促使欧盟委员会发起了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告诉消费者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最基本的知识,使公众注意到他们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强化消费者组织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对公众的告诫作用。实施这一运动的有关组织还提供食品卫生、厨房清洁、食品储存温度、特定肉类的烹调时间和温度等方面的建议。在某些情况下,还提供现行食品安全法规,鼓励人们食用平衡的膳食。瑞典的创意是一个小怪物引路参观“可怕的厨房”,借此说明在家里存在的卫生风险。“可怕厨房”被印在快餐链上的600万个盘垫上,使得这个运动的目的能够为最初的目标人群,即青少年所了解。

通过这个运动,欧盟试图向消费者说明欧盟当局和各成员国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同时也强调了公众所起的关键作用。如果消费者不能遵守一些基本的卫生规则的话,如生熟分开、对鸡肉和蛋类等食品必须烹饪足够长的时间等,那么从农场到超市货架各环节为保证食品安全所采取的所有措施都不会有作用。

六、食品安全和质量与国际贸易

欧盟是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的世贸组织(WTO)的成员国。在WTO法律中有“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应用协议”(SPS),这个协议授权各成员国,在科学证据表明允许某些进口产品上市会给其居民带来危险时,该国可采取行动以保护其公众的健康。在新一轮全球贸易协议谈判中,欧盟的首要目标仍然是尽可能保持最高的食品安全和质量水平。欧盟也赞成WTO知识产权协议能够保护原产地标识和地理标识,从而便利有地方特点的、高质量产品的销售。

七、采用新技术与食品安全控制

生物技术使人类有能力控制生物的基因结构以改善它们的某些特点。这为未来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技术的进步能够增强作物对害虫的抵抗力,从而提高了生产力,也能够改善食物的营养价值。但是,普通大众对这些新技术已经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警惕。这就是为什么欧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以保证这些新的食品与那些传统品种一样安全。欧盟实施了严格的标签制度,消费者可以充分了解哪些食品含有的成分是使用生物技术生产的。

为了向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食品和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生物产品的信息,欧盟已就实施严格的标签制度达成一致。包含转基因生物成分的产品或由转基因生物制成的产品必须在标签上标出。只要食品或食品成分的特点与传统食品和食品成分不同,即使只是由转基因生物演化而来的产品也必须在标签上标明。转基因DNA或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作为这种不同的一个指标列在标签上。如果产品没有转基因生物成分,生产者可以在标签上标明。

八、研发与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改善

质量和安全的关系论文 篇12

现在润滑油的种类多达数千种, 国内外售油公司众多, 其规模之大、产量之高, 令人瞩目, 而这些品类庞杂的润滑油都将应用在设备上, 该如何选择?

油品是石油化工产品, 而设备是机械产品, 二者分属不同行业, 由于我国机械制造和使用企业与润滑生产研发企业分别隶属于机械和石化两个专业, 从而带来一些问题。

1.润滑油企业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生产产品, 对于结合机械实际工况方面研究较少。

2.机械企业的油品手册虽然是多年使用经验的总结, 是机械技术人员依靠的基本工具书, 但存在内容陈旧、很多油品己经淘汰、新品未列入等问题。

3.机械润滑手册中对油品本身介绍较多, 而对油品的应用介绍较少。

一台动设备由许多摩擦副组成 (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齿轮、导轨等) , 设备运转时, 摩擦副就会相应做回转、往复运动, 很难想象这些摩擦副在做功时, 如果缺少被称为“设备的血液”的润滑剂的参与, 后果将会怎样?

油及相关设备的投资虽然很少, 但对于企业而言却是极其重要的, 作为重要零部件之一的油常常被人忽视, 甚至走入“设备零件的损坏源于零件质量问题”的误区。SKF公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在同样的负载和工况条件下, 润滑油的品质不同影响轴承寿命高达500倍。

对于一些故障频繁的设备, 以往工程技术人员通常绞尽脑汁从结构、改进、分析、机械问题、设计不合理、操作不当上找原因, 却没有意识到润滑上有问题, 造成根本问题没解决, 频繁故障停机、二三个月更换轴承的现象, 浪费较大。

因此, 企业领导必须突破目前设备一出故障, 就从备件、加工精度、安装等机械方面找原因的误区。要清楚的认识到“一般设备60%、液压设备85%的故障是因选油、维护油不当造成的”这一事实。

成型设备在企业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 既可能是油引起的, 也可能是机械部件引起的, 如何诊断?谁来判定?不清楚故障原因就盲目维修的最好结果, 不过是事倍功半。

我国有石油化工研究院, 他们大多只专注于研究油;我国也有机械科学研究院, 他们通常只专注于研究设备, 而对于油品的涉猎较少。现代企业急需既懂设备又懂油的润滑工程师, 呼唤设立院校油品应用专业及成立油品应用研究院;倡议企业设岗, 人事设职;呼吁企业注重润滑, 为润滑重新定位。

资源贫乏的日本, 其能源储备低下, 而润滑科学的应用, 则保障了其经济总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稳踞世界次席。早在上世纪70年代, 日本就开始积极推进润滑研究工作, 设立专门机构, 将先进的润滑技术普及到各个行业, 甚至促成了一门新兴学科“摩润学”的问世。

润滑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份, 油+高性能添加剂形成的“膜”、油品高效过滤技术和先进的润滑方式这三者的有机结合, 可以延长设备寿命几倍, 十几倍甚至上百倍。而忽视润滑, 则可能发生设备故障 (润滑不良占40%~60%) 。所以润滑是设备的基础, 企业的基础打不牢, 妄谈其他, 不过是空中楼阁。

润滑将油品和设备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润滑的定义很清楚:在两个摩擦面之间加入某种物质来控制摩擦、降低磨损, 以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措施。许多企业的设备管理者, 误认为只要用质量最好的润滑油, 设备的润滑就没有问题。其实设备的润滑状况好坏, 除了油的质量外, 设备润滑污染控制也不容忽视。有资料表明, 液压元件失效, 70%~85%归因于油品污染、变质, 其中除了管理问题外, 还由于近年来液压润滑元件精密程度提高、运动间隙变小, 对超细微粒越来越敏感所致。所以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对设备的润滑系统进行维护, 避免因外界污染导致润滑失效。

最近五六年, 我国一些企业开始逐渐认识到现代润滑的重要性。一些如油液检测服务、特效油脂应用、精密过滤装置、自动化加油加脂装置等专业产品和服务的出现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解决了不少设备难题。现在看来, 从摩擦副的选油、加油、用油、管油等几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改进, 是获得较大实际收益、事半功倍的最佳方案。业界人士统计, 润滑工作投入产出比高的惊人, 有的在百倍以上。

此外, 谈设备润滑, 就不能不谈摩擦副, 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产生摩擦所组成的一个摩擦体系称为摩擦副。无论什么设备, 想要运转起来, 就离不开摩擦副的运动, 就会产生摩擦, 有摩擦就有磨损, 就需要有润滑。一个好的设备工作者, 甚至企业领导者, 都应当关心企业有多少摩擦副及摩擦副所处工况。由于摩擦副的磨损决定了设备的寿命, 所以选用适合的油, 才能最大限度延长设备寿命。我们可以对各行业了解不深, 但我们要清楚各行业所用设备的摩擦副在什么负荷、速度、温度、介质下工作。

了解各行业设备共有的摩擦副及典型零部件, 如滚动轴承、滑动轴承、齿轮、导轨、液压系统等用油用脂情况, 有助于了解润滑存在问题, 并制定出合理润滑解决方案。如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润滑五步管理法, 即根据摩擦副不同工况, 从选油、购油、加油、用油到管油的成套润滑管理体系。五步管理法包括了不同设备润滑的全过程, 具有通用性和实用性。

上一篇:安全驾驶下一篇:河道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