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精选12篇)
针灸临床 篇1
面瘫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面部疾病, 导致面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大多是因物理性损伤、病毒入侵、面部受凉所致。中医学认为, 面瘫通常是因脉络空虚、正气不足、气血阻痹所形成的, 具有发病非常急的特点。面瘫患者的症状在初期主要为面神经发炎, 但随病情发展患者有可能出现口眼歪斜、眼角下垂等表现, 所以面瘫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以免导致严重后果[1]。针灸疗法是目前常见的较为有效的面瘫治疗方法, 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院对面瘫患者采用针灸和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44例面瘫住院患者, 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面瘫。其中男28例, 女16例, 年龄为15~65岁, 平均37.5岁, 病程为1~27天, 平均13.6天。患者大多在洗漱时会突然出现面颊动作不够灵敏或一侧嘴巴歪斜症状, 有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会表现为:鼻唇沟平坦、前额的皱纹消失、眼裂扩大等, 病侧的面部不能够做闭目、噘嘴、皱额等动作。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22例、实验组22例,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22例患者中, 均是男14例, 女8例。两组面瘫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取穴:丝竹空、攒竹、阳白、四白、颊车、地仓、迎香、翳风、下关、合谷, 上述穴位除合谷穴取健侧外, 其余穴位均取患侧, 随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配穴, 鼻唇沟平坦的患者当配迎香穴, 人中沟歪斜者配水沟穴, 目赤者当配晴明;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75%的酒精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 之后采用0.30mm×50mm的毫针, 用指切法进行针灸治疗, 每天针灸1次, 以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天, 一共治疗2个疗程[3];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取下关 (患侧) 、颧 (患侧) 、夹承浆 (患侧) 、翳风 (患侧) 、合谷 (对侧) 、百会、风府, 患者的健侧卧位, 局部采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 用30号2寸毫针平刺百会穴, 风府穴斜刺0.5寸, 其余穴位均选用30号的2寸毫针进行直刺, 得气后轻轻捻转, 留针30min, 10min时行针刺1次, 每天1次, 以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天, 一共治疗2个疗程。分析比较两组面瘫患者症状改善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且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且面部外观基本恢复正常;无效:面部症状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其中痊愈、显效计算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4]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2个疗程治疗, 实验组面瘫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实验组患者平均愈显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非常少, 在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复发者。具体见表1。
3讨论
现代社会多种环境以及生活因素的变化都容易加重面瘫的发生率, 面瘫属于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且不受年龄限制。面瘫也被称为亨特综合征、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等,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群出现某些运动功能障碍, 大部分患者的闭眼、抬眉等动作会受限制。面瘫如不及时治疗, 有可能引发多种后遗症。
中医学认为正气不足、气血阻痹等是导致面瘫的主要原因, 需要从中医角度对面瘫患者进行根本治疗。针灸治疗与针刺治疗是目前常见的面瘫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遵循“以痛为输”这一局部取穴的方法, 同时采取循经远端取穴的方法为辅, 来减轻面瘫患者的症状[5]。
同针刺疗法相比, 针灸疗法所取得的疗效更为理想, 从实验结果中也可以看出,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18%, 且在治疗过程中, 实验组面瘫患者病情痊愈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无一例患者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 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是针灸疗法在应用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事项非常多, 这就需要面瘫患者到正规医院进行针灸治疗, 以免引起其它后遗症。针灸疗法见效比较快, 且副作用较少, 很少复发, 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2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方法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面瘫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面瘫症状均有了一定改善, 实验组病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面瘫的治疗中, 相对于常规针刺疗法, 针灸疗法所取得的效果更优, 见效更快。
关键词:针灸,针刺,面瘫,疗效
参考文献
[1]赵鲁琦, 崔静.针灸治疗面瘫4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24) :5960-5961.
[2]雷征, 刘晋.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 2011, 26 (4) :298-300.
[3]黄奏琴, 王伟明, 宋燕文, 等.不同针具温针灸治疗面瘫后遗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1, 30 (7) :458-459.
[4]尚军英.针灸治疗面瘫25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 (13) :3174-3174.
[5]姚慧芸.针灸治疗面瘫43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 (6) :1652-1653.
针灸临床 篇2
第一 针刺手法的练习: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针刺手法的练习就好象是卖油翁所说的 别无他,唯手熟耳!怎么练习?如何做到无痛进针?真的要那么苦练吗?当然了,如果按照教科书中所传授的练习,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 还要学习巧进针,要掌握进针得要领,那样就可以做到 快速进针,使患者感觉不到疼痛。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 快 准 狠呢?如何才能让患者不敢到疼痛而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呢?
看过电影 鹰爪铁布衫吗?就是那个破气门的 铁指寸金 的功夫,是学习他的那种善于使用巧劲的手法,其实进针也是这个手法,将针放到皮肤上 突然发力 让针进入皮肤内,患者根本就感觉不到疼痛,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真皮层富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而疼痛是针刺中血管的感觉,如果能让针快速穿透真皮层 进入肌肉层,肌肉层内血管的分布相对较少,所以也就不是疼痛了!进入肌肉层后,再行提插捻转手法,或苍龟探穴,或赤凤迎源,或青龙摆尾等手法!但是提插捻转是最基本的手法!一定要熟练。那么如何练呢? 一定要学会大拇指和食指两个手指持针和捻针,将其它三个手指蜷起来,就单剩拇指和食指,捻起来,或者将笔,烟卷,筷子等,只要是能够练习捻转手法的东西都拿过来练习,或者是一根针灸针,让拇指和食指充分动起来,小幅度,高频率,达到每分钟 150~200次,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 慢一些,先练习手法,平时即便是手头没有东西也可以两个手指练习捻转动作,我的痴迷程度达到了,拇指和食指不能碰到一起,只要一碰到一起就是捻针的动作,知道的是在练习手法,不知道的以为是帕金森呢!哈哈,曾经有一次手里面拿着一根针练习,不小心碰到了一个病人家属的身上,麻烦大了,天津曾有一段时间 因针头扎人 一度让人们心中惶惶不安,哈哈,就正好在那个紧张季节发生的这事,最后 我的导师出面才解决的问题,麻烦大了,不过,就是这样的痴迷程度,才让我的手法能够得以突飞猛进,现在 在欧洲工作,患者很容易接受!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手法,但是 一定要熟练!别无他,多练习,没有任何的捷径~
第二 要舍得在自己身上练习!别怕疼痛,只有自己对自己的畏惧感消除了,才能够更有信心为患者治疗!自己也体会每个穴位针刺后是什么感受,那样 就知道患者是什么感受了!是什么针感,针刺后传感到哪个部位?放射到哪里?针刺后效果怎么样?自己心里有个数,才能够更有把握去面对患者!更有信心去利用针刺给患者祛除病痛~ 我身上的穴位除了后肩胛骨处我自己够不到扎针外,基本上每个穴位我都自己在我身上体验过了!很有必要!不能只能狠心的扎患者,而对自己下不了手,这样,很难成为高明的针灸医师!
只能做针灸匠吧~!还有各种手法也要在自己身上试验 烧山火透天凉 怎么做的等等,是不是真有那种效果啊?只有自己试验过了,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做不到,要考虑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要舍得牺牲自己!
第三 对于新的患者 以前从来没有接受过针刺治疗的患者,第一次针刺 一定手法要轻,选穴要少,尽量用最小的针!浅尝则止!不要求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了 急性病除外,第二次以后再施以必要的手法!要一点一点地加量,别指望一步到位,对针刺的恐惧心理远远大于针刺所能达到的效果!当然了 小针也不是没有效果,对于从来没有过针刺的人,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第四 对于辩证选穴〉 针刺对于各种痛证 颈椎病腰椎病 以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功能性疾病 有着非常确切地疗效,要有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对于经脉走行要非常明确,当然至于选穴,痛症 以痛为输,以知为度 的治疗方法指导着我的临床,要善于总结,善于吸收别人的经验,更要有自己的绝活,针灸对于哪些病有着确切地效果,对于哪些病针刺效果不如中药,哪些病又是中药所擅长的?哪些病又是西医的优势大于中医的优势等等?对于一个医生来说 一定要心中有数才行!分清这些,再看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然后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第五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一定不要出医疗事故,当然了 晕针 针后出血 拔罐起泡之类的 这都是非常常见的,只要处理好就行!我所说的医疗事故是 别出现气胸 别出现 内脏出血,腹深如井,被薄如饼!手如握虎,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兽医针灸临床应用点滴 篇3
1. 牛(羊)瘤胃臌气
取穴:顺气穴,位于牛(羊)硬腭前部,齿板后方的切齿乳头两旁,共两穴。
治法:水牛臌气,用20~40厘米长的细柳条或其他光滑细长树枝插入顺气穴即可;黄牛或羊臌气,用刷把签或硬质的细草茎(黄牛15~30厘米,羊8~15厘米)插入顺气穴即可。
效果:一般在插枝后8~10分钟开始嗳气,之后臌气逐渐消退。
讨论:顺气穴插枝不但对瘤胃臌气疗效好,临床中对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都有一定的疗效。
2. 牛(羊)角膜、结膜炎
取穴:顺气穴,阿是穴(病灶部位局部取穴)。
治法:顺气穴插枝同瘤胃臌气;患病牛(羊)站立保定后,对耳静脉进行消毒,抽取血液2~6毫升(双眼患病剂量加倍),消毒后将血液注入眼睑皮下,上、下眼睑各注射1~3毫升。
效果:一般在插枝和注射自体血液后12~24小时炎症开始逐渐消散。
讨论:顺气穴插枝配合阿是穴注射自体血液,治疗眼病效果理想,不易复发,轻微的只需顺气穴插枝即可。据资料记载,顺气穴插枝可以增强T细胞活性,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3. 马(骡)腹痛症
取穴:蹄头(蹄冠上缘前方与皮肤交界处,每蹄1穴,前蹄头稍偏外侧),三江(眼角下方静脉分叉处,左、右眼各1穴),后三里(小腿外侧上部,腓骨小头下方约3厘米的凹陷处,左、右肢各1穴)。
治法:站立保定,蹄头穴用中宽针顺肌腱向后下方刺入1厘米,出血;三江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三里用圆利针垂直刺入3~5厘米,捻转提插,留针5~10分钟。
效果:一般在针后5~10分钟疼痛开始缓解,除肠变位引起的腹痛外,止痛效果显著。
讨论:马(骡)腹痛症由多种消化道疾病引起,如肠痉挛、胃扩张、肠阻塞、肠变位、胃肠炎等,针刺蹄头、三江、后三里,不但能止痛,还能调理消化机能障碍。“是结不是结,先放蹄头、三江血”,在临床中屡试不爽。
4. 猪高热症
取穴:耳尖(耳尖背面血管上,每耳各3穴),山根(吻突上缘弯曲部向后第一皱纹正中1穴,左、右旁两侧旁开1.5厘米处各1穴),大椎(肩胛骨前缘延长线与背中线交界凹陷处),尾尖(尾部末端)。
治法:上颌保定,耳尖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山根穴用小宽针顺鼻梁垂直刺入0.5~1厘米,出血;大椎穴用10%维生素C注射液2毫升稀释80万国际单位青霉素,与新鲜鸡蛋清5~15毫升混合,垂直刺入3~5厘米并注入药液;尾尖穴用小宽针或三棱针刺穿,出血。
效果:针后数分钟高热减退,症状缓解。
讨论:猪高热症多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有的是单一感染,有的是混合感染。针灸疗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症状,在临床治疗时还应配合使用抗菌、抗病毒药物等。
5. 仔猪腹泻
取穴:交巢(尾根与肛门之间的凹陷处),后三里(后肢小腿骨外侧,膝关节后下方约2厘米的肌沟中,左、右肢各1穴)。
治法:后肢倒提保定,交巢穴用庆大霉素与穿心莲注射液混合,7号输液针沿尾椎方向刺入1~3厘米并注入药液2~5毫升;后三里穴用毫针垂直刺入1.5~3厘米,行针(捻转提插)后取出。
效果:针后数小时停止腹泻,少数顽固的需要重复1次。
讨论:仔猪腹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消化机能障碍,针灸的作用是疏通气血经络,调理脏腑机能,治疗时配合使用抗感染的药物,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交巢穴配后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仔猪腹泻,还能治疗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常用于交巢穴注射的药物有恩诺沙星、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黄连素、穿心莲和鱼腥草注射液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邮编:563135)
针灸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篇4
目前, 西医治疗本病疗效不理想, 且副作用大。针灸治疗本病发挥中医自身特色, 采用个体化治疗, 疗效显著, 无明显副作用, 为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往往数举并用, 多管齐下, 疗效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肯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60例门诊痤疮患者, 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关于痤疮的诊断标准, 症状以黄豆大或更大的暗红色结节乃至囊状肿物或有脓疮为主, 同意中医治疗。其中男34例, 女26例;年龄15岁~35岁;病程6个月~20年。
1.2 治疗方法
按中医辨证分为:肺经风热型、脾胃湿热型、冲任失调型。
1.2.1 针刺
以面部皮损集中处为中心, 酌情用1寸毫针呈15°角向心围刺, 针距为0.5寸, 不行针, 留针30 min, 每日1次。体针选取下关、足三里、合谷, 肺经风热配肺腧、尺泽, 脾胃湿热配阴陵泉、足三里, 便秘配天枢、支沟, 月经不调配太冲。用平补平泻法, 15 d为1个疗程。
1.2.2 自血疗法
对冲任失调型者采用自血疗法, 抽取患者自体血10 m L, 立即注入双足三里各5 m L, 7 d 1次, 4次为1个疗程。
1.2.3 刺络拔罐
对肺经风热、脾胃湿热型患者采用刺络拔罐法, 取大椎穴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3~5点, 深约2 mm~3 mm, 用闪火法将大号玻璃罐拔于其上, 留罐10 min, 3 d~5 d治疗1次, 4周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患者禁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禁用各种化妆品, 规律生活起居, 保持情绪稳定, 充足睡眠, 大便通畅, 每日用清温水洗脸2次。
2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为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 痒痛明显减轻;好转:皮损消退30%~69%, 疼痛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低于30%或继续加重, 痒痛同前或加剧。60例患者痊愈42例, 占70%;好转10例, 占16.7%;无效8例, 占13.3%。
3 讨论
针灸临床 篇5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针灸疗法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临床治愈效果,并探讨具体的针对性疗法。方法: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我院统共接收治疗患有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病患60名,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治疗方式选择中医针灸疗法,对照组的患者主要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的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对比治愈疗效。结果:实验组完全治愈者25名,总的治疗有效率是90%。对照组完全治愈者20名,总的治疗有效率是80%。结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使用中医针灸疗法或是使用吲哚美辛肠溶片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等够取得更佳的治疗成效,并且能够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
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前言:
中老年人以及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活动的人一般正处于身体机能水平下降阶段,此类人群中,大多数人的骨关节也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症状,而且由于长期的身体损伤累积,受风寒等意外疾病的诱发,急性痛风关节炎成为身体疼痛疾病因素的主体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0名患有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以及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两种方式进行临床诊治,并对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进行详细观察与记录,作为治疗对比依据以探究针对关节痛风疾病的临床疗效,总体来说治愈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治疗报告如以下形式阐述。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统共接收治疗具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人患者60名,进行诊断之前都根据中医病诊断的一般标准(由国家中药管理局制定)进行了病情前期基础诊断,最终全部患者均被确认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60名患者中有男性40名,女性20名,年龄阶段在29岁到68岁之间,病患的平均年龄为46.9岁,当中患病时间最长者超过一年,患病时间较短的是一星期。
1.2
治疗办法
实验组以中医针灸疗法为主。医生选择针灸治疗方法中的是温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主穴选择关节局部炎症较突出的络脉,包括阿是穴和足三里阴等位置。用宽度2厘米,长度24厘米的艾条段,将其点燃之后插在银针针柄部位,每个施针的穴位施温针灸2
3壮,赤血时间大概为3半小时左右,并在之后留针半小时。以上施针治疗每天一次,一疗程共十天。
对照组主要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患者每天服用两次,每次75毫克,服用十天。
1.3
治疗效果评判的主要标准
1)
完全治愈:患者身体不再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可以完成一般日常活动,并且能够投入正常生活与工作。
2)
治疗显效:病患经过我院的针灸疗法治疗后,在进行日常活动至疲劳之后偶尔依然会发生腰关节疼痛的症状,基本能够完成正常活动,且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3)治疗有效:病患经过我院治疗后关节疼痛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与减轻,活动依然受限,但有好转迹象,并且已经能够参加到较为轻度的劳力工作中。
4)
治疗无效:经过全部针灸治疗疗程治疗后,病患的关节疼痛症状依然明显,身体体征以及腰部功能障碍问题等均没有发生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药前后各指标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本研究针对我院自20126月至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患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60名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的详细记录,十天一疗程,实验组经过系统针灸治疗,对照组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60名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患者中完全治愈者40名,占66.67%,治疗显效者12名,占20%,治疗有效但未治愈者5名,占8.3%,无效者3名,占5%。总的治疗有效人数是57人,总治疗有效率是95%。由治疗结果表明,中医针灸疗法以及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都有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
疗效。
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治疗结果
完全治愈
治疗显效
治疗有效但未治愈
无效
总有效
人数(人)
比例
(%)
75%
5%
5%
15%
85%
P
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记录对比
人数
完全治愈
治疗显效
治疗有效但未治愈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
90%
对照组
80%
3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多数是因为外力因素导致身体组织受损甚至退化,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疼痛、发麻等。该疾病主要集中发生于40岁到60岁左右的年龄阶层中。目前针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中医针灸疗法以及服用吲哚美辛肠溶片的方式进行治疗处理,治疗最终目的在于缓解、减轻以及消除病患的疾病疼痛困扰,避免疾病再次复发。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法可以取得不同的疗效对。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主要选择温针灸治疗办法,治愈率高达90%,且治愈过程较为轻松,患者受到的治疗伤害较小。中医专门的温针灸疗法可以通过施针入穴,让患者受损部位活血化瘀,并且促进患者的关节炎症缓解,从而更快地使得关节各个神经的生理功能性恢复正常,进而关节神经生理功能。对照组的病患在整个疗程中只要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方式治疗,治愈率为80%。治疗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结果表明,中医针灸治疗以及口服用药方式在治疗急性痛风关节炎疾病中都有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愈效果,能够有效缓解病患关节疼痛病状痛苦,并提高病患身体一般生理功能,投入正常生活与工作中患者功能的恢复。但采用中医针灸方式能够取得更高的治愈成效,且避免了病患因口服用药引发的其他治疗威胁,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针灸疗法。
参考文献:
[1]唐丽;藏力学;杨崇青;张超;佟强;宋平;曹克光;;痛风止痛合剂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26例临床观察[A];全国中药研究与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周惠成;张苏凤;;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百症赋》针灸对穴临床运用 篇6
关键词穴位对穴针灸运用《百症赋》
《百症赋》首载于明·高武之《针灸聚英》,杨继洲引入《针灸大成》。赋中阐述了针灸临床上常见之病症,从头面、五官、躯干、四肢全身,自上而下顺序编写,共96症的针灸治疗,列93方,用穴156个。其中对穴的处方共76条,堪称针灸临床对穴运用的典范,其用穴精炼,效专力宏,笔者在临床运用屡验屡效。现举隅如下:
1“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穴在耳后凹陷中;听会,为足少阳经的腧穴,穴在耳前凹陷中。两穴均有疏风通络,开窍益聪之功,为手、足少阳经经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的“入”“出”之所。两穴同用,同经相应,同气相求,前后夹击,直达病所,使闭阻的少阳经经气得以通畅,耳窍开启。听会配翳风,能主治耳聋、耳鸣等病症。
典型病例
许某某,女,32岁,1992年6月18日初诊。主诉:右侧耳聋1周。患者于1周前从兰州乘飞机回广州途中,突发右耳耳聋,曾服中药治疗未效,遂到我科就诊,症见:右侧耳聋、耳鸣,耳鸣呈轰轰样,以夜间为甚,伴失眠。体查,音叉试验:任内试验,右BC>右AC;韦伯试验,偏右。舌偏红,苔薄黄,脉弦。诊断:中医为耳聋,证属少阳经闭阻;西医为突发性耳聋。治疗:取穴,听会右,翳风右。两穴均张口取穴,常规消毒后,用30号针刺入1.5~2寸,得气后行泻法,患者自觉耳中有“雷鸣响声”的感觉。两穴加电针20分钟后出针,患者自觉听力已明显好转。当晚患者自觉患耳内疼痛难忍,持续约2小时,次日起床时,右耳听力如常。为巩固疗效,守上法再治疗2次。随访1年,未见复发。2“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少海,为手少阴心经腧穴,是本经脉气所入之合穴,故名少海,有疏经通络,养心安神之功。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里”有居之意,穴距肘逷3寸,故名手三里,有疏通经络,消肿止痛,和胃利肠之效。二穴合用,一阴一阳,相辅相成,活络通经,消肿止痛之功益彰。临床上少海配手三里,对上肢顽麻,痹痛、震颤及痉挛等均有良效。
典型病例
苏某某,男,55岁,1994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双手麻痹1年,加重1周。缘患者于1年前始见双上肢麻痹乏力,经服用西药等治疗后症状时好时坏,近1周来症状加重,伴手背肿痛,手指屈伸不利,并时伴有头晕、心悸等不适。体查:双上肢手套样浅感觉减退,舌淡胖边齿印,苔薄白,脉沉紧。诊断:中医为痹证(气血不足);西医为末梢神经炎。治疗:取穴,少海双,四穴均用温针,配合八邪穴点刺放血。二诊,手麻及手背肿痛已明显减轻,手指屈伸活动亦已明显进步,但仍觉乏力,效不更方,守上法继续治疗3次,患者双上肢麻痹、肿痛消失,乏力亦明显改善。之后继续于少海、手三里温针6次,患者双手恢复如常,遂告临床治愈。
3“至阴、屋翳,疗痒疾之疼多”
屋翳,为足阳明胃经之腧穴,穴在胸部,瘙痒症患者多在此有压痛点,因此取穴时,在局部轻压寻找敏感点,然后在敏感点上向外斜刺0.5~0.8寸(此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肺脏)。该穴有清泄阳明之热、祛风止痒之功,并有下气平喘之效。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井穴,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至阴穴除有矫正胎位、清头明目之功外,还有疏风止痒之效。又阳明为多血之经,太阳为多血之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两穴同用,养血祛风止痒之功益彰。临床上至阴配屋翳,对皮肤瘙痒症及荨麻疹等皮肤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典型病例
苏某某,女,45岁,1993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全身瘙痒反复发作5年,加重1个月。缘患者于5年前起,出现全身瘙痒,以秋后发作严重,至夏天则稍有缓解。发作严重时,痒疼难忍,以致每日前均要搔抓至皮肤出血后自觉稍舒方能入睡。曾经中西医治疗无效,遂到我科诊治。症见:全身痒疼,伴口干,便秘等不适。体查:四肢及躯干均见散在有小丘疹、抓痕,舌红,苔薄黄,脉略数。诊断:中医为痒疹(血热型);西医为慢性痒疹。治疗:初诊取曲池配血海治疗未效。二诊改用至阴双配屋翳双,针以泻法,针毕即觉瘙痒明显减轻,当晚不用搔抓已能安然入睡。守上法共治疗10次,诸症皆除,遂告临床治愈。
4“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
天枢为足阳明经腧穴,穴在脐中旁开2寸。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中,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以谓也。”本穴居天地二气之间。为人气所从,通于中焦,为天地之气升降出入之枢纽,故名天枢。本穴具有疏调大肠,调中和胃,养血通经之功。水泉,为足少阴肾经之郄穴,有补肝肾、理胞宫、利头目之效。《针灸聚英》的所谓:“主縔縔不能远视,女子月事不来,来即心下多闷痛,阴挺出,小便淋沥,腹中痛。”两穴同用,一阴一阳,一调一补,相得益彰,对月经后期、闭经、带下及男子遗精、阳萎等病症均有疗效。
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探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门诊患者共80例,年龄34~59岁,患者都是单侧肩痛。其中女51例,男29例;一般病程为1周~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取针灸治疗,而对照组则采取多源频谱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相关诊断标准。肩部疼痛、压痛以及放射痛,患者夜间疼痛加剧;多发于中老年人,一般或继发于肱二头肌腱炎、上肢创伤等;可有三角肌肿胀,后期有肌萎缩;一般X线检查多为阴性,部分患者骨质稀疏以及肌腱钙化或者是肱骨头上移及增生。
1.3 排除标准
肩部急性软组织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脱位、骨折、劲椎病、感染性炎症,合并严重的肾、肝、心或者肿瘤患者和精神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
患者采取侧卧或仰卧, 使用思创电子仪器厂所生产的MF-CO2A多源频谱治疗机。一般每次治疗30min, 1个疗程为10次, 每天治疗一次。
1.4.2治疗组
主穴是肩前、肩贞、阿是穴, 健侧肾关。肩后痛者配患侧后溪, 肩前痛者配患侧三间, 见外侧痛者配患侧中渚。对于针灸治疗组患者采取侧卧位, 一般患侧在上。取穴一般是采取《针灸学》五版教材中所规定的一些穴位, 所处上下循按以压痛最为明显处为所取的穴。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 肩前以及肩贞都要把握住相应的针刺的方向与角度, 不能进行深刺和向内斜刺。对于局部畏寒发凉的患者需要加灸, 对于针后可以加拔火罐以及走罐等, 如果患者在远端穴位行针时, 应该让患者进行肩部的活动, 治疗组每次治疗为30min, 一般1个疗程为10次, 每天治疗一次。
1.5 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主要是使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肩周炎的疗效标准作为参考。无效为症状和体征没有明显改善;有效是指肩部的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得到部分改善;显效是指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的改善以及肩部的疼痛已经明显缓解;治愈是肩部的疼痛明显的消失,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恢复到正常状况。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肩周炎发病机制一般是因为肩关节和周围的一些软组织的损伤或是慢性劳损。中医也称为“冻结肩、漏肩风、肩凝症”等,主要特点是肩关节的活动受限和肩部疼痛。患者的主要病机是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局部近取肩髎、肩贞、肩前,也称作“肩三针”,配局部阿是穴,艾灸和针刺泻法可以使得舒筋通络、散寒祛风。天皇副穴也称之为肾关,位于胫骨内侧髁下缘下1.5寸处,是董景昌先生所创立的一种独特的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主要穴位之一,是治肩痛的特效的一个穴位。董景昌先生认为,肝和大肠通,脾和小肠通,肾和三焦通的脏腑别同的理论,又脾主肌肉、肝主筋和肾主骨,所以应取肾关,可以使得肩部气机通畅,通畅之后就不会痛。依据董氏奇穴针的相关针法,应取健侧肾关穴。《难经·六十八难》的“俞主体重节痛”对于肩后、肩前和肩外侧痛分别配以肩后痛配患侧后溪,肩前痛配患侧三间,肩外侧痛配患侧中渚,已达到通络止痛和疏通气血的作用。在进行针刺主穴以及配穴应活动肩关节,可以使得患处和阵穴相互通应,已达到平衡和疏导的作用。实验研究和临床也都证实,运动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运动所引发的传入信息能够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的冲动,同时加强下行能够起到止痛的效果。所以,针刺主穴以及配穴时应该配合一定的肩部运动,从而起到加强局部的微循环和加强舒经通络和提高痛阈的作用。本文所述的使用多源频谱治疗机肩关节的表层和深部的组织都能够均匀的受热,受治疗的部位一般温度会升高,能够增加组织的新陈代谢作用,从而有效的促进血管和神经恢复,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肩关节无细菌性炎症一般都有着非常好的治疗作用。从两组对照的结果来看,尽管多源频谱治疗机对患者的治疗比较容易让患者接受,但是针灸治疗和多源频谱治疗机比较效果更好,所以更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探究针灸对于肩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肩周炎,临床探讨
参考文献
[1]姜明平.温针灸加红外线治疗肩周炎20例[J].中国保健 (医学研究版) , 2007 (17) .
[2]郭思宁, 姜海英, 夏军.温针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效果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 2007 (04) .
[3]孙强三, 王晓红, 张健新.关节松动术等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8 (02) .
针刀手法用于针灸临床的体会 篇8
1 适应证
凡慢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 活动受限均可在患病部位寻找到压痛、条索、硬节或肌紧张, 肌挛缩等阳性反应物。
具体治疗方法:定点后, 选用合适的毫针针具, 施术部行位常规消毒, 将针刺入皮下后, 对准阳性反应点, 快速雀啄点刺, 排刺或十字刺, 以点带面, 松解软组织, 然后将针退至皮下, 再行扇形针刺, 方向及深度要把握在硬节条索、粘连的中心或周围以及附着在骨面的软组织粘连处, 点切上下左右摇动针体, 按压针尾数次, 可使粘连的组织充分得到松解, 术毕电针继续留针30min (6805治疗仪) , 起针后, 针眼处拔罐出尽黑血, 以利代谢产物排出和炎症吸收, 每日针1次, 7d为1个疗程。
2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 女, 53岁, 教师, 右肩痛1年, 近日颈项以及背部酸痛, 右上臂活动受限, 疼痛夜间尤甚, 影响睡眠, X光片所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轻度退变, 查:颈椎5、6、7椎旁压痛, 肌紧张, 右肩胛内上角及周围软组织有明显压痛, 结节和条索。
治疗:用26号1.5寸针, 于颈椎3~7棘突旁开1.5cm处各定一点, 在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硬结处定数点 (一般2~3点) , 以下以肩胛骨内上角病变为例说明之:针刺至肩胛骨内上角压痛硬节处, 做雀啄点刺、切割, 然后扇形针刺至骨面, 行左右上下摇动按压针尾等手法, 进行松解, 深度至肌筋膜下至骨面, 大凡病灶皆行此手法进行松解治疗, 术毕, 用电针留针30min (6805治疗仪) 起针后针眼处拔罐出尽黑血, 每日1次, 治疗1周告痊愈。
3 讨论
作者于1998年将针刀手法引入针刺临床以来, 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并且缩短了治疗时间, 患者满意,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取得如此好的疗效一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机理分述如下。
3.1 修复唤醒
利用针刀手法行针刺治疗为组织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3.2 损伤与抗损伤是一对共存的矛盾体
用针刀手法用于针刺手法治疗点切开或切碎变性、结疤和挛缩的组织, 一方面清除障碍;另一方面, 还有解除粘连和使挛缩组织延长等作用, 更重要的是, 还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血循环得到改善, 氧供随之改善, 氧充足了能量也增多, 同时代谢废物减少, 就出现了血多、氧多、能多和代谢废物减少的“三多一少”局面, 为组织修复损伤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刀手法用于针刺治疗就是利用了机体有抗损伤系统这一物质基础, 切开病变组织同时又调动起人体自身的抗损伤系统发挥作用, 从而使疾病得到痊愈。
3.3 利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因果交替, 是针刀手法用于针刺消除病因的又一利器
在疾病发生过程中, 病因和结果间, 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 如果善于揭露各种病理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向和发病的主导环节, 并加以有效的治疗。, 所以即使原始病已不存在, 上述的因果交替可推动疾病的过程不断发展。因此, 找到一种中断这种过程的方法, 即可终止疾病的发展, 令其向好的方面转归。
3.4 疏通血液循环补充局部能量
人体的各种代谢都基于能量代谢的平衡上, 分解时产能, 合成时又耗能, 如糖在分解中产生大量能量, 而合成糖元时又同样耗掉许多能量, 物质代谢是以分解、合成的动态过程完成了能量的释放即产能与能量利用。
针刀手法用于针刺治疗对局部已变性结疤的软组织或需要治疗的正常的筋膜组织的切开;一方面引起一个良性的应激加快了分解产生能量;另一方面, 就是改善了局部微循环, 血循环加快使得氧供增加, 氧供增加促进了糖的有氧氧化, 产生大量的生物能 (ATP) , 同时, 亦有效的抑制了无氧代谢时有机酸的产生。
4 结语
把针刀手法应用到针刺手法上, 把针刀闭合性微创术融入针灸术中, 从而使针灸发生了质的变化, 传统针灸是以调整脏腑气血, 舒通经络的理论为指导, 针刀则以解剖生物力学, 软组织病理学、阿是穴、影像学为理论依据, 是通过直接松解切割粘连组织。疤痕条索, 调整骨及附着在软组织上的应力, 迅速缓解病变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压迫, 改善周围血液循环, 消除炎症性介质及致痛物质, 使疼痛酸困、麻木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很快得到改善, 针刀手法应用到针灸手法操作上: (1) 可形成“点”、“线”、“面”的效果, 小区域多刺激, 松解病变组织, 效果确切; (2) 减少患者对针刀的恐惧心理, 还能获得针刀般的效果, 其意义不仅仅是古代九针的现代应用, 而是对针灸阿是穴理论、动运学、解剖学、生物力学、软组织病理学的高度认识, 从理论上有创新和发展, 也对现代医学中的一些认识提出了挑战。
摘要:把针刀手法和针刺手法融为一体, 其意义不仅仅是古代九针的现代应用, 而是对针灸的阿是穴理论, 运动学、生物力学、软组织损伤病理学等的高度认识, 从理论上有创新和发展, 为研究针灸学提示了丰富的思路和可行的方法, 也对现代医学中一些认识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针灸融入针刀手法形成“点”、“线”、“面”的效果,理论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汉章.慢性组织损伤疾病病因病理学的新理论—动态平衡[J].中国针灸, 1995, 15 (1) :47~50.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体会 篇9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火针点刺,辨证论治
三叉神经痛 (颜面痛) 是临床常见病, 也是一个非常棘手的疾病, 本病多发生于面部一侧的额部、上颌或下颌部。疼痛常忽然发作, 呈闪电样、刀割样难以忍受[1]。针灸治疗该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 现现简简要要介介绍绍中中医医对对三三叉叉神神经经痛痛的的认认识及针刺治疗的临床体会。
1 病因病机
三叉神经痛是风寒之邪袭于阳明筋脉, 寒性收引, 凝滞筋脉, 血气痹阻, 遂致面痛。每因气候骤变, 或遭风邪而头痛发作;或因情志激动, 则肝胆之风循经上扰, 亦可致头痛;或因风热毒邪, 血气素亏, 髓海精气不充, 每因操劳或用脑过度而致, 浸淫面部, 影响筋脉气血运行而致面痛。临床上以第2支、第3支发病较多, 本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 要根据患者的状况而定, 三叉神经痛也是国际公认的疑难杂症之一。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于40岁起病, 女性尤多。普通针刺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应用方便, 安全快捷, 副作用小。主穴:风池、翳风、下关、手三里、合谷。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阳, 阳白, 捞竹, 头维。第2、3支疼痛者加太阳、四白、下关、听会、地仓、承浆、迎香。行重刺激法, 并留针。但此法只能暂时止痛, 不能根治。《张氏医通》云:“面痛……不能开口言语, 手触之即痛, 此是阳明经络受风毒, 传入经络, 血凝滞而不行。”
2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痛发作突然, 呈阵发性放射性点击样剧痛, 如撕裂、针刺、火灼一般, 患者极难忍受。每次疼痛时间很短, 数秒钟至数分钟后自行缓解, 但连续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反复发作。疼痛部位以面颊上下颌部为多, 额部较为少见。疼痛常可因吹风、洗脸、说话、吃饭等刺激而发作。
3 辨证论治
治则:疏风散邪, 通理面络。取穴:天枢, 或局部火针点刺。穴解:三叉神经痛的部位为阳明经之分野, 所以治当以阳明经穴为主, 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 又为手阳明大肠之募穴, 故调节阳明经脉之功效甚强, 刺天枢可祛阳明之邪, 疏阳明之经气, 从而面颜痛可愈、止痛消肿。如患者面部出现水肿时, 可用火针点刺水肿之处。水肿很快消退, 且有治痛作用。
4 典型病例
田某, 女, 48岁。2002年3月20日就诊。主诉:于1998年患右颜面神经麻痹, 痊愈后开始疼痛, 痛如烧灼, 抽搐, 持续性疼痛, 曾经针灸治疗无效。后有用电针、理疗及中西药治疗均无效。以往每次发作须持续一年的时间, 疼痛止后, 间歇一段时间, 然后又发作。近几年来犯病较重, 发作时如电击一样放射性疼痛, 继之不能张口纳食, 说话障碍。面黄, 舌苔白, 脉沉细。证系脾胃虚弱, 面部所受风寒之邪未净阻滞经络, 不通则痛。治疗取穴:天枢。疼痛局部火针治疗, 以温通经脉, 每日1次, 半个月后疼痛明显减轻, 一个月疼痛停止。
李某, 男, 42岁。2009年3月25日初诊。3个月来, 右侧面部疼痛难忍, 呈阵发性发作, 每天10~20次, 疼痛剧烈时, 痛于刀割。在某医院诊为三叉神经痛, 医治不效。查:患者面部发紧, 面容痛苦, 面色黄, 脉弦数。此为三阳经郁热上泛于头面部所致, 经气郁滞, 面肌失用, 故痛不可禁。治以泄热宣郁, 理气调经。治疗取穴:内庭。治疗经过:斜刺45°0.5~0.8寸, 用捻转法, 注意驭气以调经。在行手法中, 患者自觉有微凉感由腿外侧上行到腹、胃、面颊部, 继而口内有凉爽感, 疼痛很快减轻。针刺3次后症状大减, 每日只有2~3次微痛, 针刺7次症状完全消失。
三叉神经痛乃胃经实热, 胃足阳明之脉, 上行循于头面, 胃火盛, 腑气不通故而痛。因此以泻火邪而通经气, 并辅以相应手法, 故可奏良效。
5 体会
本病的发作常与情绪变化和疲劳有关, 因此应避风寒、调情志, 注意休息, 忌食辛辣刺激之物。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多样, 尤以近部选穴常见, 局部穴位采用透刺法比采用直刺法治愈率可以提高30%左右[2], 而以特定穴为主的远道刺法临床报道较少。主穴采用远道穴比不采用者治愈率提高10%。针刺治疗时局部穴宜轻刺而久留针, 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 尤其在发作时, 宜在远端穴位行持续强刺激手法[3]。但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统一的、公认的、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 缺乏大样本、多中心,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欠规范, 缺乏随访, 近期疗效观察明显多于远期疗效观察[4]。因此, 有待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 进一步客观评价针灸疗效。另外, 三叉神经痛发作期的治疗明显多于缓解期的预防, 这有待我们进一步开拓思路, 加强未病先防意识, 并在综合疗法方面再做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许海凤, 邹建明, 陈小虎, 等.三叉神经痛43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 2011, 37 (3) :33.
[2]缪康.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40例临床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5) :26.
[3]白智鹏.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1) :55.
针灸临床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骨伤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因各种原因无法行手术治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各30例,针灸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8.2±6.3)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软组织损伤患者8例,肩周炎患者7例,坐骨神经痛患者5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6.2±5.7)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例,软组织损伤患者7例,肩周炎患者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的常规保守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牵引、推拿、按摩治疗;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镇痛、理疗、敷药等治疗;肩周炎患者给予常规西医痛点局部封闭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睡硬床板以及维生素B族药物等治疗。针灸组患者在上述保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疗法辅助治疗,具体方法:首先找准患者的压痛点,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周围皮肤等情况给予施针治疗,如肩周炎患者可选用阿是穴、肩髃、肩贞、肩前、肩髎、曲池等穴位,施针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针刺时注意针刺手法的运用,一般采用针刺法,留针20min,针后加灸,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采用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必要时使用温针灸。两组患者均7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判定。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0~10分,得分越高说明疼痛度越高。
1.4疗效判定标准
其中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运动功能显著改善并接近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恢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甚至加重[1]。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分析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n(%)]表示,应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比较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疗效比较
针灸组和对照组分别27例、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许多的骨科疾病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行手术治疗,如患者年龄较大无法耐受手术创伤、不符合手术适应症、因手术费用较高而无法承受着等,因此保守治疗的骨科疾病中也具有较大应用。
针灸疗法是祖国医学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其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运用痉挛、腧穴的传导作用,并采用一定的操作方法来治疗全身疾病[2]。在本研究中,对针灸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治疗各种骨伤疾病,结果显示针灸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仅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疗法在骨伤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同时通过本组研究作者认为对于针灸在骨伤疾病中的应用,应首先诊断出病因,辨别性质,明辨疾病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而后选出相应的配穴给予治疗,如肩周炎属于中医学中典型的“不通则痛”症候[3],多由外感风寒湿热侵袭,或跌打损伤所致,辨明其原因后再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选择相应的穴位给予治疗,以达到通经脉、调气血,是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调和的目的[4]。
总之,针灸疗法作为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在骨伤临床辅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在骨伤临床中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骨伤痰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疗法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针灸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在骨伤临床的辅助应用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疗效。
关键词:针灸疗法,骨伤,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26.
[2]刘颗星,张耀强,徐火荣,等.针灸疗法对于骨伤临床的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166-168.
[3]张俊卿,张丽.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40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5):47-48.
基层针灸临床工作中存在问题初探 篇11
存在问题
选穴多而不精:罗列堆砌穴位而不求精,结果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降低了疗效,使患者产生畏惧心理和不信任情绪。
辨证不准或失于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但在基层临床工作中常常存在辨证不准确或干脆不予辨证的问题,确实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只凭简单印象而施治。
手法不到位:针灸治疗贵在得气,根据病症施以不同的手法才是得气的前提,基层针灸治疗中往往存在手法不到位的现象,或者简单的不施手法,扎上即可,或一律平补平泻。
没有深入研究,缺乏独到见解:基层针灸医师队伍人员庞杂且工作繁重,由于条件所限,对于所见到的病症治疗肤浅,少有深入研究,更是缺乏独到见解,往往是直接照搬教条,人云亦云,治疗效果当然不敢保证。
总之,所有这些问题都可归结为治疗缺乏规范,基层针灸临床工作发展滞后,动力不足。针灸作为一种简便廉验和没有不良反应的治疗手段,其在基层存在的现状不符合基层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
造成问题的原因
分工不细,兼职太多:在基层很少有医师是专门只从事针灸工作的,往往要兼作其他事情,包括非医疗的公共服务项目。如一位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十年的医生,毕业于针灸专业,全站的中医中药工作他一人负责,同时还有多种头衔,如全科医师、爱心医师、责任医师等集于一身,全科门诊,关爱老党员,贫困职工管理、随访,整理档案,信息录入,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每天做许多事情。这就造成医师精力分散,难免在针灸过程敷衍了事,少思考,少总结,辨证欠准确,其结果必然是疗效差,医师技术难提高。
缺少系统临床指导:基层与上级医院缺少沟通。多年来,针灸在国内一直处于受排挤,不受重视的地位,加上国人追求经济效益之风盛行,针灸收费低廉,在各医疗机构基本属于亏损科室,基层医疗机构很少愿意做过多投入,因此,医师进修机会少,来自上级医师的指导也少,导致基层针灸医师队伍萎缩。
环境因素:医师队伍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影响针灸技术发展;医疗机构对针灸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使针灸工作环境差;收费低廉,使靠效益吃饭的针灸医师收入过低,影响针灸队伍的壮大;医师与患者太熟悉,而针灸不如药品成本高,在许多农村针灸几乎是免费的,很难收取费用;对针刺的恐惧,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接受针灸疗法,使针灸门诊量减少;医师技术不高,手法不到位,疗效降低,使患者降低信任度。
解决意见与方法
来自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问题出现在针灸医师临床中,却关乎全社会,政府的态度决定今后针灸兴盛与衰亡。“针灸不应该总是治疗的第二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会长刘保延说。现在医院都按疾病分科,但针灸却没有分科,结果往往是治疗效果不理想,才想针灸。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针灸对近百种疾病单独治疗效果明显如肥胖、关节痛、肌肉萎缩等都可以首选针灸治疗,而不是经其他科室治疗无效再来。基层针灸的发展,对减少居民及国家医疗费负担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近年,政府加大了基层医疗改革力度,对基层中医发展很重视,希望有更多切实可行的好政策出台。
系统的技术指导培训: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长期的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上级医师定期下基层做技术指导,并把新的发展动向及时传达下来。
增加基层针灸医师进修学习机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才有可能使针灸队伍不断壮大。
广泛宣教:目的是让老百姓充分认识针灸,接受针灸。宣教包括两方面,①政府或卫生行政机构利用媒体的宣教;②针灸医师通过健康教育和针灸临床向辖区居民的宣教。
提高收费标准,提高医师收入:针灸价格是长期制约针灸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甘肃、北京已在医改中探索调整针灸价格,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套合理的价格收费标准出台。合理的收费,才能保证基层针灸医师有合理的收入,这是留住针灸人才首要条件。
节内的滑膜皱襞复位,减轻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
中药热敷方剂有活血、凉血,清热、消炎、镇痛,祛瘀生新之功效,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镇痛的作用,同时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使炎症水肿消失,病变组织恢復。
颈椎病治疗后可因不良姿势,或锻炼方法不当而复发。故指导其进行正确功能锻炼,做好康复指导,改变不良姿势,避免受凉,是促进其康复的基本保证,以减少患者的复发因素。
参考文献
1 荣莉,主编.现代推拿临床集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12.
针灸减肥的临床研究进展 篇12
现把这近10年来通过针灸进行减肥的概况整理如下:
1针灸减肥的方法
1.1毫针
王森等[1]针刺“水俞57穴”治疗72例单纯性肥胖病例, 结果明显改善了各项肥胖指标, 第一、第二、第三疗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9.6%、91.3%。得出针刺《素问·水热穴论》所述“水俞五十七穴”具有调节多个脏器、多条经络的功效, 可以对脾胃湿聚的肥胖症的疾病本质, 标本兼治。赵喜新等[2]治疗肥胖症34例用平刺透穴法, 并与33例作对照直刺治疗, 结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P<0. 05) , 平刺组疗效明显好于直刺组, 平刺可以达到较好的局部塑身作用。王传明等[3]主穴取滑肉门、天枢、大横、外陵、水分、梁丘、公孙、胸-腰夹脊穴以阳明经、任脉和太阴经腧穴为主, 配穴根据辨证分型各自选取相应配穴, 治疗70例肥胖, 疗效良好。
1.2电针
曾洪玉[4]主穴取中脘、大横、滑肉门、气海、梁丘、足三里, 根据肥胖轻中重分别再配丰隆、水分;外陵、上巨虚;太冲、公孙、三阴交、水分、梁门, 得气后接G-6805型电脉冲治疗仪, 30次为一大疗程, 患者疗效满意。艾炳蔚等[5]取中脘、水道、天枢、带脉、足三里为主穴治疗60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 肝郁气滞型加太冲、气海、血海, 脾虚湿阻型加阴陵泉、水分, 胃热湿阻型加上巨虚、内庭, 脾肾两虚型加太溪、关元, 阴虚内热型加三阴交, 电极置于神阙、水分等腹部穴位, 留针30min, 10d为1疗程, 3个疗程后, 总有效率为96.1%。
1.3针药结合
郭红[6]主穴取大横、天枢、梁丘、足三里, 通电针, 便秘加支沟, 食欲旺盛加上巨虚、下巨虚、及内庭, 嗜睡加气海、关元、太溪, 月经不调加三阴交、血海, 留针30min, 隔天1次, 20次为1疗程, 中药以大黄为主, 另加耳穴取内分泌、胃、食道、腹, 每1疗程贴压4次, 结果1例治愈, 52例显效, 10例无效。
1.4耳穴疗法
王惟衡[7]取耳穴神门、胃、内分泌、丘脑、卵巢、渴点、饥点、脑点等穴, 每次取4~6穴, 3~4d/次, 30d为1疗程, 1个疗程可减5kg左右, 总有效率达91%。
1.5针耳结合
陈桢艳等[8]用治疗组电针加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 对照耳穴贴压组和电针组各20例, 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郭翔[9]用针刺配合耳穴埋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50例, 治疗结果:
显效82例, 有效47例, 无效21例, 总有效率86%,
1.6穴位埋线
卢文等[10]用电针法和埋线法分别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各45例。主穴是天枢、外陵、滑肉门、大横、石门、关元、中脘和下脘, 另外根据辨证配穴。前3次是治疗期, 每隔7d治疗1次;后3次为巩固调整期, 每15d治疗1次, 6次为1疗程, 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减肥有效率电针组显著高于埋线组 (P<0.05) 。丁敏等[11]随机将45例肥胖症患者分为埋线组23例和针刺组22例, 结果提示总有效率埋线组的明显高于针刺组 (P<0. 05) 。蒙珊等[12]取脾俞, 胃俞, 大肠俞, 梁丘, 上巨虚, 丰隆, 三阴交, 公孙, 天枢, 为主穴配阿是穴, 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层内, 治疗单纯性肥胖48例, 效果满意。姜兴鹏等[13]用适量大黄, 麝香, 山楂泡95%酒精得药线, 穴取中脘, 下脘, 大横, 滑肉门, 气海, 关元, 外陵, 足三里, 丰隆, 结果疗效显著。
1.7温针灸
金瑛等[14]对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进行温针治疗观察, 温针组温针加饮食控制, 对照组仅仅饮食控制, 1月为1个疗程, 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 治疗组总有效率8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
2问题与讨论
针灸是我们传统中医学的一部分, 事实证明近年来针灸在减肥方面已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并且有独特优势, 它不仅对机体有双向调节作用, 而且费用低、易操作。相对于药物减肥法来说, 无任何毒副作用, 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治疗方法。但是,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用穴还存在多而杂的现象;在今后的研究中, 我们需进一步破解针灸减肥的作用机理, 努力探索更加简便有效的方法, 使针灸减肥治疗法日益完善。
摘要:介绍近10年来国内针灸及针药并举等疗法减肥的方法、疗效。资料表明, 针灸减肥有肯定的疗效,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