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课程

2024-10-20

针灸学课程(精选12篇)

针灸学课程 篇1

针灸学是我校中医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主动、全面地掌握针灸学这门课程的知识, 是我校针灸学课程组教学改革的重点。本课题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指示精神, 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以岗位技能为本位, 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广泛进行毕业生就业回访, 聘请行业专家深入行业调研, 分析不同针灸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融“教、学、做、考”为一体,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升学生基于针灸临床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努力创新教学模式, 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建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实施有效教学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1 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不仅是教学活动, 更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建学习共同体, 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促进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 学会发现问题、创新实践、积累经验, 不断提高有效教学能力, 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2 针灸学有效教学方法的优化

2.1 项目导学

项目导学主要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提倡个性化的学习, 它是以某一个项目为对象, 先由教师对该项目进行分解并示范, 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和协作学习。如针灸操作技术中的三棱针法, 实施项目教学时, 采取的一般程序是: (1) 教师先将三棱针法的操作方法进行分解并现场示教; (2) 学生讨论三棱针法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3) 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相互练习; (4) 教师巡回指导; (5) 教师答疑; (6) 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进行综合测评。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施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 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2.2 工学结合

为了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课题组加强了工学交替教学, 与相关医院深度融合, 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一是在校内学习期间, 先由带教教师按照实践教学要求强化实训;二是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时间到学校附属医院、社区医院、针灸推拿诊所等进行临床见习;三是按照针灸临床工作岗位要求, 在实习前一周按照“三站式”技能考核模式进行综合实训;四是在入学第5、6学期, 安排10个月的时间到学校定点的教学医院进行毕业实习, 形成了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 做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2.3 以赛促学

每学年我校中医药系针灸推拿教研室都会举办以教学班为单位的针灸理论知识竞赛和针灸技能操作竞赛, 竞赛由学校针推协会组织, 评委由针推教研室的教师担任。理论知识竞赛主要通过闭卷笔试和现场抢答的方式考查学生经络腧穴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技能操作竞赛主要通过毫针刺法、穴位注射法及留针拔罐法的现场操作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场发挥能力。鼓励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参与。通过竞赛, 不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

2.4 实训教学

在高职高专教学的诸多环节中, 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把课堂搬到实训室, 让教师在“做中教”, 让学生在“做中学”, 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2.4.1“做中教”教师对不同的实训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 边做边教, 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教学中直观地领悟知识。教师在现场演示中, 除了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和注意事项外, 还要对关键步骤及难度大的操作向学生进行反复演示。如眼区睛明等穴的针灸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教师在演示时,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取穴、进针及出针的方法等, 认真领会操作要领, 掌握注意事项, 避免针刺异常情况的发生。通过示范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厚。

2.4.2“做中学”针灸的操作技术部分, 如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和电针法等,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与临床接轨, 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我们在教学中模拟临床针灸岗位工作情景, 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 一名学生扮演医生, 一名学生扮演患者, 在教师的指导下, 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角色互换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针灸的常用操作技术, 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及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5 互动式教学

2.5.1 问题式互动

(1) 问题设置。 (1) 教师设置问题。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引入不同的问题。如学习足少阴肾经的经脉循行及腧穴时, 教师首先结合临床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中老年人会出现足跟疼痛?为什么足少阴肾经的太溪穴可以治疗哮喘? (2) 学生提出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认真思考、踊跃提问。如学习督脉腧穴时, 常有学生问到:为什么督脉的大椎穴既能治疗风寒感冒, 又能治疗风热感冒? (2) 时间保证。为了让师生或生生之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 我们根据每次课的教学内容, 尽量安排10~15分钟时间提问、讨论和交流。 (3) 组织有序。 (1) 生生讨论。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组合, 相互讨论。 (2) 师生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与学生一起互动互学。 (3) 教师解惑。教师先挑选2~3名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无论对与错都给予肯定;然后, 教师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如针对“为什么有些中老年人会出现足跟疼痛”这个问题, 教师可根据经脉循行规律和腧穴特点向学生解惑:因肾经的循行为“循内踝之后, 别入跟中”, 且中医基础理论有“肾主骨”的特点, 故常有中老年人因肾亏出现足跟疼痛。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交流,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提高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5.2 案例式互动

(1) 教师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向学生展示案例, 让学生了解案例。 (2) 教师根据案例, 提出相应的问题或要求, 如疾病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针灸处方等, 让学生独立思考, 分析案例。 (3) 将学生每3~5人分为一组, 分析讨论案例。 (4) 各组推出代表, 汇报不同的分析结果。 (5)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不同结果点评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网络教学

近年来, 我校针灸学课程组充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一是利用网络资源, 精选部分教学光盘, 充实课堂教学,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二是利用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我校针灸学课程于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 教学资源丰富, 已全面上网, 包括特色教学资源 (如项目教学、技能考核和角色互换训练等) 、基本教学资源 (如授课录像、多媒体课件、习题和模拟试卷等) 以及实践教学资源 (如实训指导和实训大纲等) , 还通过在线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灸学有效教学质量的评价

3.1 制订有效教学考核评价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改革考试方法, 除笔试外, 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和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 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指示精神, 我校针灸学课程组制订了针灸学有效教学考核评价方案, 见表1。在制订考核评价方案的过程中, 一是扩大了实训考核范围, 在原来只有单项针灸操作技术实训考核的基础上, 增加了现场画经和点穴考核以及“三站式”技能考核;二是加大了实训考核比重, 将原来的实训考核成绩由占期末总评成绩的10%提高到现在的60%。

3.2 落实有效教学考核评价方案

在考核方案实施过程中, 突出“做中考”, 根据不同的考核项目, 制订不同的考核评分标准, 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内容, 监考教师针对考生的考核情况现场酌情评定给分。如“三站式”技能考核, 要求学生自带“患者”, 从现场6~8个临床常见不同疾病的案例题签中抽取一个, 然后根据题签上的案例要求, 模拟临床诊疗过程, 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能正确采集病史并完成门诊病历的书写;二是能熟练完成中医“四诊”、毫针刺法、灸法、拔罐法等中医基本操作;三是能对所采集的病史进行中医诊断及针灸辨证施治。监考教师针对考生的综合考核结果现场酌情评定给分。考核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实习, 必须安排时间强化训练后重新测试, 合格后方能实习。

4 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的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为临床工作岗位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课程组教师在针灸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 始终以临床工作岗位需要为依据, 以学生为主体, 实施以赛促学、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为导向,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将“教、学、做、考”融为一体, 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 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在今后的针灸学教学改革中, 我们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加大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力度, 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关键词:高职高专,针灸学,有效教学

针灸学课程 篇2

第二次课体会

(1)针刺

课上老师给我们仔细取穴讲解了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中的足三里、上下巨虚及内庭穴、阳陵泉穴,太冲、昆仑、太溪穴,委中、承山穴,并一一在同学身上针刺,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每个人因为骨骼、肌肉的形态不同,穴位位置也要按照不同的比例细心辨别。

之后同学们互扎腹针,经过一周练习,手法都有所提高。邢台的马同学上周第一次扎针就十分干净利落,这周看起来已经很成熟了。

大家的发力方式,大多是直刺,单手发力,男同学王林林最初双手发力直刺,显得不太协调,后来受马同学启发,也改为单手发力。但这种方式当自身内力不足时,碰上质地致密的部位会入皮太浅。我就是这样,床上的同学直喊疼。仔细观察了老师的手法,斜入翻掌,手腕一转,借助动势释放内力,果断深入皮肤。这个发力的过程比直刺行程长,力量一定会大些,加上老师内力强,从选穴、持针刺穴、捻转,三部完成只在须臾间。

我是最后一个扎的腹针,很幸运,白老师亲自扎了五针。这周的感觉没有上周那么痛感强烈,但很快得气。留针大约半小时。和上次不,这次气开始往下走了,先是左腿有麻麻的感觉,紧接着右腿内侧上部不断有跳窜感,然后到了小腿内侧,心得体会《中医针灸班课程心得》。一直不通的右腿有感觉了。

(2)艾灸

白老师给大家示范了温和灸和直接灸。没想到同学们对直接灸还是很热情的,米粒大小的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中脘,足三里,涌泉,每穴三壮。在艾绒点燃之后,当火力和皮肤接触时,同学们的痛苦表情各异。我没敢一试,暂时没有勇气,三年前给自己隔姜灸了几次,留了几处瘢痕,后来没有坚持灸下去。老实说,我不喜欢瘢痕,但艾灸确实很舒服,回去试试无瘢痕直接灸法。

白老师一直在给我们讲授灸法的重要处,和祛除寒邪的力量之大。一些阴寒极重的病人,其身体的寒邪也会对医者有不良的影响。无形无相,会趁虚而入,需要谨慎为宜。同学王林林直接灸了三年,对灸法极有经验心得,他和白老师的对话很有意思。

(3)回家服药之后

下课回家,臭屁不断,不一会家里空气混浊。晚上相当疲乏,却难以入眠。腿部内侧的阴经部分不断窜跳。腹针的感觉一直存留。第二天排便量大,浑身发冷。以前看过老师博客,知道这是正邪相交排病反应,并不在乎,只是觉得神衰气乏,想睡觉。艾灸神阙,稍安。周三风和日丽,出门看展,走走停停快五小时,回家之后,后脑头疼不已,时有跳动感。周四仍然头痛,除了脑后,左右两侧也不时窜疼。手边没有针了,在脚上找了些痛点按揉,稍有缓解。晚上头痛逐渐散去。

周五身体依旧很累,左侧嘴角上火,起了一堆小包。下腹痛。

周六,生理期如期而至。下腹较以往轻松,排出较多淤血块。

针灸学课程 篇3

关键词:针灸学;教学改革;康复专业;PBL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62-02

通讯作者简介:李建军,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与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2年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PBL的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的应用研究”(编号:YJ002012006)的科研成果。

针灸学是中华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治人体疾病、保护人类健康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针灸学》是中山大学康复治疗专业的主干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讲授。如何有效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充分认识针灸诊疗技术和价值的康复专业人才,这是我们近年来进行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一、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重现代康复轻传统医学。西医院校康复专业的学生以学习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技术为主,对《针灸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除了课堂讲授的传统医学内容之外,大多数学生课外很少主动拓展该学科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传统医学的优势和应用价值并没有传授给学生,日后更不会主动建议病人采用针灸疗法。

2.重课堂讲授轻临床见习。《针灸学》的理论学习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形式,而临床实践通常安排在课程末段。这一时期是学生各学科集中复习备考阶段,造成针灸临床见习流于形式,影响了临床教学的效果。虽然授课教师全部来自临床一线,由不同的附属医院选派和约定讲课内容,但缺少每学期所有教师集中讨论环节。由此导致课程内容容易脱节,教师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缺少了对针灸临床实践的发挥。

3.重书本理论轻科研创新。中山大学康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继续攻读海内外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发展后劲较大,因而前期的理论学习可为日后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们对科学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提高对针灸学科钻研的兴趣。目前,针灸科研方法已经与现代医学接轨,而康复医学的许多研究方法也可供针灸借鉴。针灸学科为康复专业的人才提供广阔的研究空间,如果能调动他们一起推动中医针灸的现代化,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水平。目前的教学注重书本理论知识,而对科研创新方法的介绍非常欠缺。

二、教学改革方法

1.全面融入PBL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1]其核心是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先问题,后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整体医学观,掌握系统整体性的方法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3]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科学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组织理论和临床教学。根据《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重新整合教材,准备典型病例。可依据以下三点设计问题:①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问题,以传统医学内容为主,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问题之间有适当梯度;②根据启发性原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锻炼思维能力;③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问题的设计具有开发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以问题贯穿于理论和临床教学的始终,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和“一言堂”的陈旧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的自学能力、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得以培养。[4]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合作学习。提前临床见习时间,在针灸理论与临床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如下:①分组。将4~6名学生分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指定其中一名学生为组长,目的是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②自学。把设计的典型针灸病例问题分给组内学生,指导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和研究;③合作学习。针对临床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组内学生根据所给的实际病例问题,提出初步设想和学习路径,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资源等信息可以翻阅教材、查阅文献,或通过网络搜索,也可向相关学科的教师请教而获得。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归纳总结,提出对实际问题的初步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结论;⑤教师评价。每组提交学习和讨论结果,要求每个学生提交相应的针灸病案分析资料及相关知识检索结果,教师对初步结论及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重点是从临床资料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查询资料、临床推理、系统陈述及相关知识的合理设计等方面进行,强调传统医学和现代康复知识相结合的重要性;⑥结果共享。教师根据每组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传统医学、人文等“多元”思维思考、分析讨论,最后针对学生回答问题存在的不足,全面系统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共同分享资料与讨论结果。

2.引入针灸科研方法。康复专业的学生对针灸科研方法非常感兴趣,通常会更加认真听课和思考,然后提出问题也有一定深度。例如,介绍近年来基础研究的热点,“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连续两次获得国家973项目资助,其中应用了体组织膜片钳、微透析、基因敲除等先进的研究技术,学生会提出经穴效应的特异性可能是中枢与周围神经整合生物学信号的结果。临床研究方面,可向学生介绍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的针刺临床试验干预措施报告的国际标准-STRICTA(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ontrolled Trials of Acupuncture),部分学生会联想到是否也有循证针灸学。通过引入科研方法介绍,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课外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的学生明显增多。因此,在每个知识点,如经络、腧穴、刺灸、治疗等,适当引入针灸前沿科技动态,渗透基础与临床研究内容,穿插进互动式的PBL教学中,把僵硬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科研故事,学生对针灸学科的认同度更高。

3.调整考核内容。《针灸学》教学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针灸基本理论知识的传递,同时培养临床科学思维方法、分析和实践能力。教学中采用了PBL教学法和科研方法,因而考核的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学到技能的目的,也为日后的发展指引方向。[5]加强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可通过撰写综述、PBL教学参与程度、穴位定位操作等进行综合考核,将各项考核成绩按比例计入针灸学科考试总分,这样可保证学习效果。

三、教学改革体会

PBL教学法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教学;引入基础与临床科研方法,使学生主动拓展针灸学科的知识。这些探索也契合中山大学医科“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科研、早期接触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尝试教学改革,可以逐步解决原有教学模式存在的“三轻三重”弊端,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例如,PBL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学人员PBL培训、考核方式的转变等环节需要整体协同进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在此过程中教学相长、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康复治疗专业学生针灸基础理论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发展后劲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Prince KJ,VanDe wiel M,scherpbier AJ,et a1.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n a PBL-medical school[J].Adv Hea1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5,5(2).

[2]张翠彦,袁巍.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

[3]苗茂,郝华.《针灸学》案例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S2).

[4]王玉彬.“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探讨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2).

[5]石璞玉,等.临床PBL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1,(5).

针灸学课程 篇4

1 针灸学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1.1 网络教学系统概述

在谈到网络教学的时候, 人们常会有这样一种错觉, 认为网络教学就是把以前的CAI课件进行网络发布。事实上, 网络教学系统不仅如此, 也是将教学模式网络化。在网络教学系统中, 师生间通过网络进行讨论、答疑;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学生讲解授课内容;学生共享CAI课件进行自学[1]。

所有这些教学活动都是建立在一个网络教学系统平台之上的, 良好的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将关乎到教学的质量和网络课程的开展。因此, 搞好教学平台设计对整个网络教学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系统设计方案

1.2.1 设计思路

将多媒体课件置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体系, 是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点。网络环境下的《针灸学》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控制着学生对信息的访问;而在网络教学中, 学生承担着自我学习的责任, 通过协同作业、自我探索等方式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教师不再维持自己作为“知识权威”的角色, 而是通过指导学生获得、解释、组织和转换大量的网络资源来促进学习, 促使旧知识转移, 新知识形成。为此, 我们结合《针灸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先进性, 以整合的教学资源为基础设计网络课件, 来满足导学助学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协同学习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1.2.2 设计方案

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大模块:网上教室 (助教系统、自主学习) ;网上考场 (助学系统、自我测试) ;网上论坛 (师生互动、教师答疑) 。

(1) 网上教室模块: (助教系统、自主学习)

网上教室模块应该说是本软件的关键部分。网上教学模型结构图如下:顶端一行是主菜单行, 每个主菜单项又可以带出其子级菜单, 而在子菜单项中选择其中一项, 即可跳转到该项页面, 带出相应的图、解说和文字。本课件采用的图片来自《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文字解说部分主要来自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针灸学》。为使课件可用于辅助教师课堂教学, 故设计的重点是教学部分。

(2) 网上考场 (助学系统、自我测试)

本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 分别为:练习系统和测试系统。现将其分别说明如下:

练习子系统:在这个子系统里, 你可以有三种练习方式:

按题型进行练习。先选择一种题型, 再输入你需要的题量, 即从第几题到第几题, 点击开始练习, 进行按题型的练习。

按针灸知识类别进行练习。先选择一种针灸知识的类别, 再选择你想要做的题型, 点击开始练习, 进行按针灸知识类别的练习。

随机抽取进行练习。在你选择了你想要做的题量后, 系统将自动从各类题型中为你抽取试题组成一张试卷, 点击开始练习, 进行随机抽取的练习。了解了本子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后, 请点击开始练习。

测试子系统:

本测试子系统采取自助考试方式, 不记名, 但规定有考试时间, 测试开始倒计时启动, 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完题目, 系统马上给以判分。

考试题型分为四种, 分别为A型题、B型题、X型题和判断题, 各型题均有4道大题, 总共16道大题。

考试时间为45min, 如果到时没有完成, 系统将自动提交。在考试中, 请不要按后退键, 刷新键等, 否则此次考试无效。了解了本子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后, 请点击自我测试。

本助学系统为免费开放式系统, 利用它同学们可以在这里进行针灸相关知识的复习、 练习及自我测试等, 练习及测试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评分。

(3) 网上论坛 (师生互动、教师答疑)

我们主要是想通过论坛模块的设置, 建立起学生和老师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这部分里学生首先要登陆注册 (免费使用) , 然后进入学习讨论区。教师答疑部分可通过E-mail师生交流, 也可以在论坛中直接辅导和答疑。

2 针灸学网络课件设计分析

一个网络课件的核心在于多媒体课件的组织。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决定着整个网络课件是否优秀, 是否真正体现一个教师对教学任务的理解和安排。所以在设计《针灸学》网络课件时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便于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的安排;二是便于学生自学。课件内容结合教材以及相关资料编写脚本, 包括文字、声音、多媒体动画等, 以实现教学过程的图文声像并茂。其内容既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及教师的思维习惯, 又符合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

2.1 课件软件的功能要求

网络课件在教学过程中, 要在如下三个方面起重要作用:

2.1.1 辅助教师教学

重点在于向学生演示和表达知识, 辅助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具体的形态有:传统的视音频课件、传授型和演示型的网络课件、基于视频流的录像课件、制作成HTML网页的教科书、基于JAVA的演示型课件等。此类软件要求对知识进行精心的分析和组织。

2.1.2 辅助学生学习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 此类软件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 注意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2.1.3 学生的兴趣扩展

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见识、形成个性等, 此类软件要求设计精良、生动有趣, 要具备良好的吸引力[2]。

2.2 课件设计原则

网络课件的设计, 必须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2.2.1 交互性原则

教育软件要有良好的交互性,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所表现的知识应该是可操纵的, 而不是教材的电子搬家。

2.2.2 界面直观友好原则

软件界面要美观, 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操作要简单, 不需要大量的预备技能, 提示信息要详细、准确、恰当。

2.2.3 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知识创新和信息获取能力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软件应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便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思考, 而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从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信息文化素养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3]。

根据这些原则和设计规范, 在本系统中设置了一套《针灸学》课件系统。

2.3 《针灸学》网络课件的研制——“针灸十四经络”

(1) 经脉循行——动画显示, 声像同步 (配以古典音乐) , 链接有古经文及相应的翻译, 要求学生掌握的“络脉循行”规范化板书式内容等。

(2) “主要病候”——包括相应的经脉病变和经脉所隶属脏腑病变两个部分, 链接有相应的古经文及翻译。

(3) “主治概要”——主要阐述该经脉及所属腧穴在临床上治疗的各种主要疾病, 可以链接到能治疗这些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4) “腧穴”——包括每个穴位声像同步的动画显示, 每个穴位的正侧、背面的浅、深层解剖 (重点显示大的神经、血管等针刺必须避开的部分) , 每个穴位的应刺深度, 每个穴位操作的注意事项等, 链接有每个腧穴的主治作用特点, 适应的主要病种及现代临床应用举隅等。本课件共采集图片2000多张。

在课件的各个单元中, 我们通过形象生动的电视画面再现《针灸学》中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变枯燥单调的被动式记忆为丰富多彩的启发式学习。由于本课件采用了画面和文字注释、链接的方式, 加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使整个教学过程更生动、形象、逼真, 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 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增强,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针灸学网络课程设计分析

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网络教学的特点, 能提高学习者的兴趣与自觉性。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 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等特点。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 (电子稿) 与制作脚本。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 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设计包括教学设计和网络媒体设计两方面的内容, 要求这两方面必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1 教学设计

(1) 教学大纲、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确定:

网络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 这是编写网络课程的蓝图。

(2) 对学习重点和难点的指导:

网络课程应指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对关键、基本、重要的学习内容给予说明和讲解, 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尤其重要。

(3) 提供各种练习、作业、考试:

网络课程应针对相应知识点提供必要的、不同等级程度的练习, 进行不同层次的考察测试, 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逐步理解、巩固和迁移[26]。

3.2 网络媒体设计

网络媒体设计要紧密结合教学设计, 目的是要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

(1) 学习内容系统设计:网络课程在内容结构安排上应注意引起学习者的兴趣, 保证学习向良性方向发展。

(2) 学习支持系统设计:网络课程给学习者提供相关信息资源链接及各种支持学习的服务, 保证学习的质量。

(3) 导航系统设计:网络课程应提供必要的导航以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导航系统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4) 界面和页面设计:针对网络课程的内容和使用对象, 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要求界面友好, 操作方便, 可控性、交互性强。网页设计要清楚、简洁[4,5]。

网络课程开发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其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6], 如图6所示

3.3 网络题库设计分析

网上测试是老师检查教学质量, 学生检查自学情况的有效途径。因此, 网络题库的设计至关重要。网络题库中的题型一般有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形式。题库应包括试题所属的模块、题型、试题正文、标准答案等项, 系统应能让用户浏览从练习题库动态生成的网页。

题库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内容上:题库中试题所涉及的内容, 应囊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项目。

(2) 层次上:对于每一个项目的知识点, 题库中应存放着考察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

(3) 量的方面:对每一项目均应备有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的不同类型的、足够数量的试题, 以求从各个侧面考查。

(4) 管理上:必须实现科学化、动态化。依照分类学的方法, 对库中试题分类存放, 同时做到对试题的时时更新。

本系统的题库中设置了四种题型, 分别是:A型题、B型题、X型题和判断题。本系统特别开发了题库的自动组卷和自动判分功能, 不但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同时也方便了学习者进行自我评判。

4 系统特点总结

4.1 创新性

该系统实现了多媒体远程实时交互教学系统, 基于在互联网上对视频、音频等信息进行实时传播技术的教育形式, 构建《针灸学》网上教学平台。

4.2 该系统的特色

(1) 极强的信息综合功能:

以CAI课件的演示代替传统意义上的板书, 既准确, 又节省时间, 同时使课堂节奏更为紧凑, 大大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 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2) 极好的时空再现、动态表现功能:

传统教学对这两种需求只能靠老师的口头描述来实现, 而多媒体软件在这方面却有人工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3) 人机交互, 开发学生智能的功能:

多媒体课件设置科学、合理, 成功地实现人机交互, 将使教学过程变为学生主动体验。

(4) 帮助复习、记忆功能:

CAI课件能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所需掌握知识的关注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印象, 激活学生的思维记忆细胞, 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缪凯, 赵蔚, 王以宁.网络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6 (38) :36~39.

[2]郑群.网络教育中教学课件设计的目标和要求[J].信息化建设, 2003 (9) :42~43.

[3]王左辉, 于红光.网络课件中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6) :1213~1217.

[4]雷晓明.网络课程的设计[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1) :78~79.

[5]张立光.网络课程的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06 (2) :59~60.

针灸学课程 篇5

学堂五期付xx第一堂课体验心得

(付xx,1974年生人,工程师,某国际集团经理人。)

在期待中开始明空中医学堂第一堂课程,听到老师选取学生的方法,一是熟悉每位同学的名字,感到师生之谊因缘而起,绝非偶然。等待同学陆续来齐,老师开始为每位同学脉诊、腹诊,讲解中医继承和传递强调口传心授。为我腹诊时,胃脘部的痞结阻滞中宫,敏感的同学能体会到其间丝丝凉意,明白自身症结所在,我触动颇大。老师说“你们能来学习就是中医学习的基础”,传道授业解惑,大道至。

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马天阳天星十二穴

通过老师对天星十二穴的讲解,结合自己过去对于二十八星宿以及三垣的学习,似乎明白古人的用心良苦。北斗传真机,三百六十穴通过十二穴,辩证统一必然有真机。老师传授针法,当毫针刺入我的足三里,感到紧张,但却感受到气在身体里面的传递,以为是筋骨疼痛的.传递。静坐时,老师用针在头部百会穴轻刺一针,很快进入到放松和安静的状态,过去尝试无数次的静坐,但这次入静更快,感觉更好!慢慢睁开眼的瞬间,《金刚经》中“无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的偈语浮现脑海,信心倍增。果断跟随老师针刺自己的曲池、合谷、列缺穴位。老师给确定位置,自己下针也果断,但还是感觉念力不够,手劲不足。回家每晚练习针刺足三里、合谷、曲池、太冲、太溪、昆仑等穴,还是存在相同问题,还望在第二次授课得到老师帮助。

二、腹诊以及腹针

感触较深的是腹诊,过去也曾看过中医,把脉与舌诊已经成为定式。但腹诊能快速、明确找到症结,“有诸内必形之于外”,进行阴阳辩证,找到病灶的根本,有了深入的理解。中医也会头痛医头,先辩阴阳表里,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指导同学为我腹针,再次被震撼。同学李炜悟性好,阳气盛,手起针落刺入老师指点的腹部穴位,针感很强,很快感受到痛和胀。留针的五十分钟内,感到先是腹部胀痛,平躺后10分钟左右,胃脘部如四个火球旋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20分钟左右从腰部开始发热,一直到腹部到胃部,气机发动感受明显。回家后由于有艾灸的习惯,自己针刺足三里20分钟后开始艾灸,同时突发奇想艾灸下午腹针的穴位,开始是腹部针刺部位有流水的声音,然后针刺穴位部分感受的针孔强烈的吸收艾灸热量,足三里也是,真是奇怪哉!平时的艾灸只是热,如今却有强烈的热量流入感。艾灸20分钟后,腹针穴位四周发红胀痛,而且一周时间,腹部都是涨涨的,小腹有偶尔刺痛和坠落感。

三、用药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老师开出不同药方服药。第二日晚上开始服用,同时艾灸足三里、腹针部位,流水声音加大,有疲劳感觉。第三日早晨异常发生,突然便急且恶臭,从来没有这样的感受,接下来几天的用药每天都有一次是黑色稀便,猜测是阴寒邪气从胃肠排出。然后出差高原地带,腹部一直涨涨的,我想这是老师说的“发面馒头”的感受吧。

小小感悟:古云“内病七情六欲,外病风寒”,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宇宙万物运行止于此。为人要脱离执迷,身在当下,明辨阴阳,深入学习本身就是觉悟的传递,就是生命修复的开始,内心感激之情,不可言表。

身体变化异常部分:右耳鸣6个月,这周自高原开始,耳鸣症状加重,并伴有风声,眼部以上部分好像总是蒙蒙的感觉,但愿很快好起来。

学生xx汇报

针灸治疗少女痛经 篇6

我在临床上所治痛经病例不少,多为少女痛经。曾经有一19岁的女孩小云,自14岁月经初潮开始,每逢经期均出现腹部剧痛,痛起来脸色苍白,冷汗直冒,四肢冰凉,必须卧床休息,用2个热水袋前敷小腹,后焐腰部,还需服用止疼片,方能缓解症状。为此,她的父母急得四处求医,西医治了不行就改中医,中药喝了几个月仍未见效,万般无奈只好用偏方,但一次次的失败使得他们最终放弃了治疗。小云痛苦不堪,苦恼至极……后来,她听朋友说针灸可以治疗痛经,于是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我们科接受针灸治疗。

对她的病史经过详细的询问后,我得知:她每月行经期除小腹剧痛外,还伴有腰部疼痛、头痛等症状,经量中等,色暗红,时夹血块,经期尚规则,平素怕冷,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辨证为:寒凝血滞,淤阻脉络,经血不通,不通则痛。治宜:温经活血,调经止痛。首先取双侧三阴交,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以疏通肝脾肾三条经络;再针刺双侧肾俞、关元、血海,加艾灸;并辅以膀胱经大刮痧以疏散经络之寒;于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治疗,隔日1次,至月经干净为1个疗程。用上法仅治疗了1个疗程,诸症消失。后又巩固治疗2个疗程,随访半年,月经正常,经期未再出现腰腹疼痛。

祖国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常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或先天秉赋不足等因素,致使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因不通而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因不荣而痛。痛经的发病机理不一样,(分气滞血淤、阳虚内寒、寒邪凝滞、湿热下注、气血亏损、肝肾阴虚六种),所以临床上治疗方法亦有不同。因人而异,辨证施治方可奏效。少女痛经如何预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注意:

1.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食用冷饮,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2. 锻炼身体促进血脉通畅;

3. 经期注意卫生,预防妇科病;

4. 有了妇科疾病要积极进行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总之,预防痛经,要从月经初潮之前开始积极进行,直至绝经之后方可避免痛经的发生。

针灸学课程 篇7

针灸、推拿历来是中医外治法的代表, 更是康复疗法的一部分。本科针灸推拿 (简称“针推”) 专业在全国各中医院校中早已开设, 但纵观各校以往教学计划, 各种康复医学课程却较少见。笔者认为, 要加快现代康复医学与传统医学结合, 促进中医康复医学发展, 人才培养是当务之急。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 是中医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手段, 也是发展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的前提。

1 学科间相互联系, 紧密结合

1.1 中医学与康复医学

中医学是针推的理论基础和上级学科,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思想, 中医学还提出调养精神与强健身体的康复原则。康复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 其以整体的人为对象, 以提高局部与整体功能为主, 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让身体残留的部分发挥最大功能, 使患者身心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此, 康复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全面康复、整体康复, 其不仅包括PT (物理疗法) 、OT (作业疗法) 等功能锻炼, 亦包括心理、精神康复。此外, 康复医学治疗小组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合理的康复方案, 并以多次康复评定指导康复治疗。康复医学注重整体、因人而异的指导思想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极为相似。

1.2 针灸学、推拿学与康复医学

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国传统疗法是我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枢经》作为针灸学的基石, 虽未明确提出“康复”概念, 但通篇多处表达了以针灸为方法, 以功能恢复为目的的思想[1]。几十年前, 当我们尚未对康复医学体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时, 就已将电、磁、热等物理疗法与针灸结合, 发明了电针、TDP、穴位磁疗、穴贴等治疗技术, 应用于临床并编入教材。推拿、气功学与康复医学的联系尤为明显, 据研究, 许多PT方法源于推拿。例如, 在康复运动疗法中有关节松动术, 包括摆动、旋转、滑动、挤压和牵引等, 这与摇法、扳法、拔伸法等推拿学运动关节类手法有许多重叠[2];再如, 持续性被动关节活动的康复训练与推拿学中的关节屈伸运动均可持续牵引关节周围组织, 以达到松解粘连、减轻疼痛、防止纤维挛缩、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此外, 康复运动疗法更注重手法与器械相结合, 发展了推拿手法, 以更有效地促进功能恢复。可以认为针灸、推拿既是中医康复医学的基础, 也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部分。

2 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2.1 有效衔接中学知识与大学专业课程

对于学生来说, 全新的传统医学知识使其感到陌生, 而部分院校针推专业又侧重于招收理科生, 对于平日习惯了理科思维的学生来说, 学习传统中医理论难免会不适应, 甚至出现抵触心理, 许多优等生到了大学后成绩下滑也有这方面原因。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 体现了西方自然科学思想, 因其与源于西方自然科学的数理知识有着共同的理论根源与历史背景。其实, PT就是医学与物理力学相结合的产物, 康复工程等也与数理知识紧密相连, 而针推又与现代康复技术互补, 因此, 大学期间尽早开设康复基础课程, 将数理知识通过康复基础课程与针推衔接, 构建从中学课程到大学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 可提高学习效果, 并使中学知识更好地为大学专业知识学习服务。

2.2 有利于针灸标准化研究与教学管理

针灸标准化的研究与实施, 无论在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中都有重要作用。虽然如今大力开展针灸标准化研究, 但由于针灸学历史悠久,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医家流派, 教学工作很难做到理论的一致性。中医康复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以康复评定为特色。可以将康复评定引入针灸学科研、教学和临床中, 以康复评定判定针灸疗效, 使学生将针灸的学习融入到康复实践中, 形成更加标准的、与其他学科联系更加密切的针灸诊疗学。而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形成新的课程链, 使针推专业教学更加系统化。

2.3 加强中医专业课与现代医学课程间的互通

目前, 针推专业课程包括西医学、中医学及针推等, 涉及面广, 但学时有限, 学生很难将各门课程吃透。如何让这些课程理论相通, 相互为用, 形成课程体系,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康复医学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但其以患者的功能和能力得到恢复, 使之重返家庭和社会为目标, 包括应用各种医学手段使患者全面康复。康复手段既有西医特征, 也有中医特色, 中西医并重。显然,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是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总方向, 更是中医康复医学的基本特征[3]。在针推专业开设1~2门康复医学课程, 可以实现由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到针灸学、推拿学课程的过渡, 循序渐进, 加强了学科间理论的沟通、联系。

2.4 扩大教学知识领域

现代医学包括保健、预防、临床和康复。康复医学传入我国并与针推结合的同时, 中医学的各个部分亦包含在现代医学之中。针推除一部分属于临床医学外, 其绝大部分属于康复医学范畴。换言之, 针灸学、推拿学也应是康复医学的一个下属学科。因此, 要将教学知识领域由临床医学扩大到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课程的开设可使针推专业向更高一级学科延伸, 更有利于特色人才的培养。

3 针推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的可行性

3.1 专业教学计划修订

当前多数针推专业的教学计划将理论课安排在前7~8学期, 剩余时间为临床实习。康复医学理论教学试行期内, 课程开设不宜过多。第一, 开设一门涉及基础、评定与治疗知识的综合康复医学课程, 如康复医学, 时间安排在学习系统解剖学之后而未学习针推课程之前;第二, 要将康复医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 就需开设一门体现中医特色的中医康复学或传统康复学, 并增加实践课时数。此外, 有条件的学校选择性地开设功能解剖学、临床康复学、语言治疗学、理疗学或心理学等选修课也是大有裨益的。

3.2 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 中医院校尚无此类高级人才, 本科人才培养也处于初级阶段。西医院校虽已有康复医学硕、博士人才培养经验, 但缺乏中医、针推学知识, 且多数教师并非康复医学专业出身。应对师资队伍进行再培训, 如选择外聘教授前来讲学, 或选派相关专业人员进修学习等。专业教师的培训可有效缓解人才短缺情况, 形成良性循环。此外, 从高层次西医院校聘请兼职教师担任针推专业康复医学教师也是理想选择。

3.3 实践基地建设

开设康复医学实践教学应有良好的实训条件。康复医学实训室占地面积大, 投资多, 学校可与教学医院联合开发。这样, 医院在有序开展康复医疗的同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技能实践课中参观、实践, 形成“课堂入临床, 教室进病房”的特色模式[4], 在投资较低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3.4 教学实施方法

第一, 区别针推专业医师与康复治疗技师的培养。前者侧重于培养能进行医疗活动, 并可指导康复训练的中医医师。因此, 教学目的应着眼于学生将来不仅胜任针灸、推拿工作, 还通晓中医、康复、理疗知识。第二,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 由于患者因素所致的康复效果差异性极大, 仅凭理论学习是不够的, 教学中尤其重视见习、实训和实习教学。第三, 本专业康复教学应侧重于康复基础知识与康复治疗技术中的物理疗法。康复基础知识是联系针推与现代医学的纽带, 而物理疗法 (包括电、磁、光、冷热疗等) 是连接针推与中学数理知识的桥梁, 康复评定的教学也会使这些理疗手段更加规范, 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针推与理疗的关系。第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训课中充分利用多种康复器械, 让学生互相充当医师或患者, 教师以引导为主;理论教学不拘泥于教材, 充分使用多媒体、图片观摩与视频演示等, 开阔视野, 启迪思维, 鼓励探索, 引导创新。第五, 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心, 关爱老年人与残疾人, 以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4 讨论与展望

据调查, 近几年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 (康复方向) 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100%, 良好的就业形势说明我国现阶段中医康复人才匮乏。因此, 对针推专业学生加强康复医学知识的学习, 可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广州中医药大学对2000年后期分化进行康复医学课程学习的针推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 学生能较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5]。我院也计划在2012年对针推专业进行后期康复分化。

结合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特征, 在针推专业中开设康复医学课程时, 不仅要开设现代康复医学课程, 使学生了解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 而且要开设传统康复医学课程, 使学生掌握中医康复医学的特色, 将针推与康复医学相结合, 将针推融入到现代应用医学范畴之中, 既能促进学科之间的联系, 又能用现代医学推动针推专业的发展。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中西医学的结合将会以此找到新的突破点, 学科间将再次出现更深层的交叉, 甚至带来理论体系的全新融合, 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国康复医学。

参考文献

[1]郭健, 白艳杰.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J].陕西中医, 2009, 30 (2) :185.

[2]周立峰, 傅青兰.论推拿与现代康复[J].按摩与导引, 2006, 22 (2) :5.

[3]石超.中西医并重是康复医学专业建设的方向[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 (17) :116-117.

[4]杜平, 陈春林.以针灸推拿的观摩教学, 探讨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 30 (23) :2937.

针灸学课程 篇8

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主要目的是构建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支柱, 医德教育对医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医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荀子是第一个把道德作为一个概念提出的, 其在《劝学篇》中说:“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 我们有医学伦理学课程, 但仅有此是不够的, 医古文教学过程中的医德教育, 就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这也是医古文课程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

1 中国传统医学医德的思想特征

1.1 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

我们现在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主要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中医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中, 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仁爱对中医医德的形成至关重要, 仁爱是中医医德思想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中医强调以人为本, 如《内经》中有“天覆地载, 万物悉备, 莫贵于人”, 唐代孙思邈也认为:“人命至重, 有贵千金, 一方济之, 德逾于此。”中医把医学称为“仁术”, 而且中医认为, 医生必须首先是仁爱之士, “非其人勿教, 非其真勿授, 是谓得道”,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 而《东垣老人传》中, 李东垣问罗谦甫的一句话, “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突出了东垣老人的仁爱思想, 这些仁爱利民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医。

1.2 医德与医术的有机结合

中医非常注重医德与医术的有机结合, 认为医者既要有仁爱之心, 又要有济世救人之术。张仲景为了济世救人, 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 对当时一些医家不思进取、守旧封闭的思想深恶痛绝, 指出“观今之医, 不念思求经旨, 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 终始顺旧。”而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把医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概括为精与诚。所谓精就是为医者必须医术精湛, 他认为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 不可“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 学医者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所谓诚就是医德高尚, 医者必有“先发大慈恻隐之心, 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志存救济, 一心赴救”[2]。实际上孙思邈把精研医术看成是高尚医德的一种表现, 这种思想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3 修身养性以防病

中医把道德修养与保健养身有机统一起来, 认为遵循伦理道德规范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在《内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 以其德全不危也。”这里指出道德不仅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也是决定人能否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传统医德规范与准则

2.1 诊治中的认真态度

《内经》强调在诊治中需四诊合参, 全面了解病情, 《内经·至真要大论》说:“谨守病机, 各司其属, 有者求之, 无者求之, 盛者责之, 虚者责之, 必先五胜, 疏其血气, 令其调达, 而致和平, 此之谓也。”张仲景对一些医家在诊病时“按寸不及尺, 握手不及足, 人迎趺阳, 三部不参, 动数发息, 不满五十”的草率行事的行医行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 孙思邈也认为:“省病诊疾, 至意深心;详察形候, 纤毫勿失, 处判针药, 无得参差。”[3]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古代医家在诊病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

2.2 施术中的仁爱思想

中国历代的医家都强调对病人要不分贵贱贫富, 都要一视同仁, 全力救治。孙思邈指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 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 皆如至亲之想。”《沈下贤文集》中的“表医者郭常”中记载了医生郭常为商人治愈疾病而不图非分之报的事迹, “彼方有苦时, 知我能治而告我, 我幸免之, 因利其财, 又使其死, 是独不畏不仁而神可欺者?无何敢欺?”

2.3 对待病人的得体表现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 “夫大医之体, 欲得澄神内视, 望之俨然, 宽裕汪汪, 不皎不昧”, “夫为医之法, 不得多语调笑, 谈谑喧哗”, “不得于性命之上, 率尔自逞俊快, 邀射名誉, 甚不仁矣。”说明中国古代的医生极其重视在医疗实践中的举止修养。

2.4 谦和谨慎的好学精神

中国古代的医生十分重视尊重同道, 非常注重良好品德的修炼。“三人行, 必有我师。”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说:医家不得“说道是非, 议论人物, 衒燿声名, 诋毁诸医, 自矜己德”、“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不得道听途说, 而言医道已了, 深自误哉!”古人的这种治学精神与尊重同道的谦虚态度, 正是我们今人所缺少的。

2.5 廉洁行医的风范

而今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如医生开“大处方”, 医院收红包等, 作为医师, 不觉得有点脸红吗?因此古代医家的淡泊名利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我们应该记取的。

由此看来, 在医古文的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重视语言学的讲授, 还应承担医德思想的教育任务, 真正起到传承人文思想的教育目的。纵观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 中国历代医家在医学上取得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不但有精湛的医术, 更具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如扁鹊救虢太子尸厥成功后, 在一片赞扬声中却说:“越人非能生死人, 此自当生也”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张仲景“感往昔之沦丧, 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 博采众方”的治学精神;郭常为商人治愈疾病而不图非分之报,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 都是我们在医古文教学中需大力弘扬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晓君, 荷花, 少伶, 等.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框架[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5) :9~10.

[2]段逸山.医古文[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针灸学课程 篇9

1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1.1 总体目标

改革现行的中医美容专业针灸推拿学课程分体式教学模式,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参照, 依据中职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和认知规律, 按照知识点的层次关系, 将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推拿手法学、针灸治疗学和推拿治疗学各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排、组合, 开发适合技能教学的学习项目, 各项目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衔接, 构建并实施技能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并编写相应的项目化课程教材《针灸推拿美容技术》。实现针灸推拿美容技术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化, 全程技能教学各时段安排的合理化, 全程开放式技能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针灸推拿美容技能水平, 培养高质量技能应用型人才。

1.2 基本思路[1]

以技能迁移和提升为依据, 各模块间的纵向联系为线索, 按照设计→执行→评价→矫正的顺序, 反复重现, 层层递进, 首尾贯通。

(1) 技能教学与理论课程的教学进程既同步, 又延时异步。即理论课程结束, 实训仍在继续, 使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不同阶段课程的特点, 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

(2) 技能教学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 由小型到大型, 由基本到综合的原则设计, 分阶段完成各项专业技能训练, 从课程开始直至结束, 与最终的毕业实习有机衔接。

(3) 根据各阶段实训项目的特点, 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腧穴定位和刺灸法操作, 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对于常见疾病的针灸和推拿治疗可建立模拟诊疗室, 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标准化病人等方法, 力求教学内容前后联系, 使其系统、完整、形象。

(4) 突破教学时数的限定。通过开放实训室、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等措施, 对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进行整体设计,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5) 建立全程评价矫正体系。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对学生实行诊断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每个项目教学中形成小循环, 同时在项目间的延续和交叉中又构成若干大循环, 及时并全程跟踪、修正和调节教学活动。

1.3 实施方案

(1) 组织相关专业教师编写针灸推拿美容技术教材, 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实训大纲、实训指导及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在教材中明确最终教学目标及各阶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要求、质量评价标准。改变以前教材先讲完针灸学内容 (含经络腧穴学、针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 , 再讲推拿学内容 (含推拿常用腧穴、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 的编排体系, 将全书分为通用基础、针灸推拿技术、临床治疗3个模块。通用基础模块主要讲经络腧穴学的内容, 针灸推拿技术模块讲刺法灸法学和推拿手法学的内容, 临床治疗模块讲治疗学的内容。在临床治疗模块每一个疾病的治疗中, 将针灸疗法和推拿疗法结合在一起。把每一个模块再开发成一个个适合技能教学的学习项目, 每个项目又按照知识点的结构开发成一个个任务, 着力体现“以项目为主线、以技能为核心”的课程特点。

(2) 根据教材的总体安排和要求, 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经络腧穴学模块的教学。以每一条经脉为一个项目, 每一个腧穴的定位、针刺方法、功能主治为一个学习任务, 推拿特定穴可单独作为一个项目。提前介绍毫针刺法的基本操作→腧穴取穴定位训练→选择部分腧穴 (较安全、易操作) 进行毫针刺法进针、行针、出针的基本操作训练, 体会腧穴的立体结构, 验证定位的准确性。

第二阶段:针推技术模块的教学。以刺法项目的每一种针刺方法为一个学习任务, 灸法项目的每种灸法为一个学习任务, 成人推拿手法项目和小儿推拿手法项目的每一种手法的操作方法、要领、功能作用、注意事项为一个学习任务。除各种针灸方法和推拿手法的单项教学和训练外, 将腧穴按四肢、头面颈项、躯干等部位进行分部刺灸和推拿操作训练, 实施经络腧穴模块与针推技术模块相衔接的综合技能教学。

第三阶段:临床治疗模块的教学。按照解剖系统, 以每一个系统的疾病作为一个项目, 每一个疾病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一个学习任务。选择部分临床常见、有代表性的病种, 在选穴处方的基础上先进行取穴定位、刺灸操作、推拿操作训练, 然后进入模拟诊疗室, 以病人为实施对象, 完成辨证诊断、配穴处方、定位、刺灸操作、推拿操作的全过程。

第四阶段:临床教学实训, 即临床教学实习。学生进入医院或美容院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时间一般为1周, 从模拟场景进入真实场景, 对上述各阶段的训练项目再次综合训练、再评价、再矫正, 再提高。

第五阶段:毕业实习前强化训练。在课程学习及临床教学实训结束后, 利用开放实训室、导师制等方式, 根据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及要求, 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前的强化综合训练。建立毕业实习准入制, 最终通过技能考核者, 方能毕业实习。

2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2.1 评价方法

以我校中医美容专业2010级01班54名学生为观察组, 采取项目化课程教学法;以我校中医美容专业2010级02班56名学生为对照组, 采取常规教学法。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学生的中考分数、对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采用试卷考核与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试卷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 采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灸科医师”职业技能证书鉴定题库在学期中、学期末、毕业实习前对学生各做一次标准考试。问卷调查主要分析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后的课堂效果、能力培养等情况, 访谈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意见反馈。

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上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秩和检验,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

2.2 评价结果

(1) 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分数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期中考试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期末考试和实习前考试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3次考核的成绩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推进,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逐步提高, 但是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提高更加明显。结果见表1。

(2) 两组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体会和反馈比较[2]。学生对课程教学的体会和反馈涉及7个评价内涵, 结果显示, 两组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但是两组的知识理解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果见表2。

(3) 两组学生对实训课教学满意度比较。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 观察组绝大部分学生对实训课比较满意, 其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果见表3。

3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讨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形成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是当今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走之路[3]。这种新的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编排体系和授课形式, 打破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组织方式, 打破了以接受书本知识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建立了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项目课程, 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驱动下,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通过边学边做和小组协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获取必需的知识技能。既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渠道, 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使其自觉挖掘自身潜能[4,5]。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项目化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参照,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医美容专业学生的智力类型特点和认知规律, 将其开发成适合中职学校教学的学习项目。项目化教学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 项目之间以任务为边界组织课程内容, 打破了以知识为边界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 将原学科式的重要知识糅合在学习项目中。例如“毫针刺法”本来是在经络腧穴模块之后学习, 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经络腧穴的感性认识, 在学习“腧穴”时提前让学生学习“毫针刺法”。教师根据项目教学任务, 在一体化实训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 建构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体系, 逐步培养了针灸推拿美容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开放实训室、临床见习实践、实习前强化训练等形式让学生“滚动式”地不断训练各个项目任务, 以促使学生熟练掌握针灸推拿美容技能。

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 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均逐步提高, 但观察组技能考核成绩提高更加明显, 这表明, 无论是哪种教学方法都能使学生增长知识技能, 然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明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后, 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实训教学的兴趣。这与项目化教学的原理、既往研究成果[6,7,8]是相一致的, 说明对一些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课程进行科学的项目化改造,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也进一步表明, 推进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当今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走之路, 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但是, 从针灸推拿美容技术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看, 要取得较好效果, 对学校的设备设施、师资配备、评价制度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 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尚无法实现与临床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虽然开展了模拟病房和临床见习, 但是所接触的病例有限, 还不能真正构建临床第一线的真实情景。二是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制度制约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内容目前依然是个指挥棒, 考核的内容、手段很难与临床需求同步。三是难以确定代表性项目和工作任务, 开发项目化课程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 所以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能用项目来体现。然而, 只要是项目化的内容, 就不能仅是把原有教材换个项目化标题即可, 而是要有典型的模块体系和项目任务来支撑。四是目前的师资还不能适应项目化课程的全面开发与推广,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及专业教师参加生产和临床实践的工作必须落到实处。五是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还受到了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场地设施的制约。

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等, 这表明, 构建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走之路。但是, 项目化课程的全面开发与推广还受设施设备、师资力量、评价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摘要:目的 探索针灸推拿美容技术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实施方案和教学效果。方法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参照, 按照针灸推拿美容技术知识点的层次关系, 对原来以知识结构体系排列的针灸推拿学进行解构和重构, 开发构建以职业实践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针灸推拿美容技术课程。以2010级中医美容专业01班54名学生为观察组, 02班56名学生为对照组, 分别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和常规教学, 通过理论与实践能力考核、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评价教学改革实践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与常规教学法比较, 项目化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掌握能力、主动操作意愿、团结协作能力和对实训教学的兴趣 (P<0.05) 。结论 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针灸推拿学,项目化课程,一体化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勤, 甘君学, 徐兰凤, 等.针灸专业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C].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 (摘要) , 2011.

[2]贾贤杰, 付连国, 吴学森, 等.基于TCE教学模式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教学效果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 (10) :1122-1124.

[3]赵学跃.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09 (1) :42-43.

[4]郗伟, 刘耀鹏.化工单元操作技术一体化项目教学的实践[J].价值工程, 2012 (1) :221.

[5]熊威.高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途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09 (4) :53-55.

[6]胡坚.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开发研究[C].第二届亚太地区信息论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册) , 2011.

[7]王满, 樊宏伟, 孙新铭, 等.项目化课程改革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9) :122-123.

针灸学课程 篇10

近年来, 我校护理专业开设针灸推拿学课程, 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拓展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中医知识学习, 提高护理水平。但该课程教学课时有限, 内容繁多,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工作者一直以来探索的重点。笔者通过对2011、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展开教学实践, 采用五步递进教学法从“背诵经典-构建框架-技能操作-问题导向-联系临床” (见图1) 五个方面逐渐深入加强知识讲解, 在连贯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五步递进法简介

1.1 背诵经典

众所周知, 若想在临床上得心应手, 必须要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 将经络循行、腧穴定位等内容熟记于心, 而背诵经典歌诀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初始阶段学生会对有些内容不知其所以然, 但通过记忆的积累以及知识的加深, 会愈来愈认识到歌诀的重要性。针灸歌赋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理解, 更能受益终身。笔者认为《针灸推拿学》开课伊始就应要求学生背诵针灸歌赋, 特别是对特定穴位的记忆, 应不断检查督促, 并可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考察, 引导学生加强记忆, 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2 构建框架

针灸推拿学的教学内容较多, 需要记忆的要点更多, 构建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脉络, 系统整体地加强记忆。如: (1) 经脉的名称、走行规律、分布规律、衔接规律、表里络属关系是学生学习及记忆的重点, 这些规律性的内容就是学习的框架结构; (2) 腧穴主治:穴位的主治共性也是有规律的, 如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又如合谷穴近治手部疾患, 循经远治头面疾患, 又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 (3) 推拿:六大手法的操作是学习的重点, 每一类又有其代表性手法。如摆动类手法的代表性手法是一指禅, 通过学习一指禅, 掌握摆动类手法腕关节的用力技巧, 随机应变, 灵活应用。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学习方法, 学生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分门别类地记忆重点知识。

1.3 技能操作

由于针灸和护理专业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 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 因此实践课显得尤为重要。寓教于习, 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学习理论知识, 然后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学时,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也不觉得枯燥, 更有利于记忆和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1.4 问题导向

PBL教学法由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医院的Dr.Howard Barrows[1]提出,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以问题为导向, 有助于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程序始终遵循病例→问题→查阅资料→讨论→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2]。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再梳理, 既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还发挥了小组成员的自身优点, 增强了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1.5 联系临床

针灸推拿学是护理学专业教学的特色内容, 如何使针灸推拿知识更贴近护理专业, 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医护合一就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式。如在2003年非典防治时期, 广东省中医院采用辨证施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过程中, 对发病早期、中期、危重期和恢复期的患者均运用了针刺、艾灸、推拿等疗法, 对于改善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可起到明显效果[3]。此外, 推拿疗法在中风患者的康复治疗以及颈椎病患者的干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疗效[4,5]。医生侧重于检查、诊断、治疗, 护士侧重于观察、协同、护理, 虽然侧重点不同, 但技能操作要求都是一样的。因此, 在讲授治疗内容时, 应选择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疾病重点介绍, 如中风后遗症、便秘、咳嗽等疾病的护理, 可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提高学习效率。

2 五步递进法教学实践

2.1 背诵经典内容是关键

经典内容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髓, 选择好的材料背诵尤为重要。“少商鱼际与太渊, 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 阳溪曲池大肠牵”, 简单的几句话就勾勒出肘膝关节以下经脉循行和穴位与经脉的联系。五腧穴歌诀是历代针灸医家必背的经典, 在教学初始阶段, 就应该鼓励学生坚持背诵, 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背诵, 与学生一起诵读, 能有效提高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同时可开展背诵接龙、小组比赛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背诵热情。针灸歌赋内容较多, 针对护理专业的需求, 应以简单的特点穴歌诀为主, 重点记忆。在有余力的情况下, 再推荐学生背诵《标幽赋》《通玄指要赋》等歌诀。

2.2 操作练习以模仿为主

模仿教学是技能操作教学的主要方法。蒙卦云:“利用刑人, 用脱桎梏, 以往吝。”这句话有两点启示, 其一, 刑, 型也。学生擅长模仿, 教师要用各种方法给学生以直观的展示, 如视频、老师示范等;其二, 刑者, 纠正错误。在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发现错误, 给予指正。

针刺手法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示范非常重要。可先在纸垫上演示, 实际操作优先选择四肢肌肉丰满部位的穴位进行, 如曲池、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等。这些腧穴位于四肢, 较为安全, 且针感较强, 易于得气, 能使学生体会到针感, 增加针刺操作的自信心。此外, 还应鼓励学生相互练习, 并且及时纠正错误。推拿手法练习是学习的重点, 推拿技能操作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因此笔者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做示范操作, 然后要求学生按照每种手法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 教师来回巡视, 发现手法不正确的, 现场给予纠正, 手法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时, 同学之间相互操作。通过实践操作,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操作技能。

2.3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是教学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尝试采用PBL教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给出真实案例, 学生主导解决问题, 教师是辅导者。如笔者在教授“面瘫”治疗时提出问题, 12对脑神经中, 为什么面神经的损伤较为常见?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进行发掘, 逐步提出以下问题: (1) 面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各阶段发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2) 面瘫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 面瘫常见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是什么? (4) 周围型面瘫和中枢型面瘫的区别是什么? (5) 急性期和恢复期面瘫的治疗要点是什么? (6) 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 需要查阅相关教科书及文献资料, 复习相关学科知识, 融会贯通, 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加以引导, 突出重点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 以学生为本, 以问题为线, 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知识掌握情况, 激发学习兴趣。

3 五步递进法教学体会

3.1 教学位置的转变

将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强调实现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统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3.2 教学重心从学到用的转变

五步递进教学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注重引导学生打基础、看整体、多思考,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4 结语

在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学生尚未接触临床, 对病例的感性认识不够, 掌握的知识较为抽象, 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应, 新的教学模式存在适应接受的过程。总之, 通过对2011级、2012级护理专业学生五步渐进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针灸推拿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进步, 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均有所提高, 而且通过考试也反映出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理论和技能。但是, 目前笔者仍处于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阶段, 如何根据针灸推拿学课程的特点将临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HOFFMAN#space2;#K, HOSOKAWA#space2;#M, BLAKE#space2;#R#space2;#J, et#space2;#al.Problem-based#space2;#learning#space2;#outcomes:ten#space2;#years#space2;#of#space2;#experience#space2;#at#space2;#the#space2;#University#space2;#of#space2;#Missouri-Columbia#space2;#School#space2;#of#space2;#Medicine[J].Acad#space2;#Med, 2006, 81 (7) :617-625.

[2]马巧琳, 胡斌, 徐翠香, 等.PBL教学法在针灸推拿新设专业实训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8) :52-53.

[3]张广清, 林毓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辨证施护[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24-725.

[4]梁茜茜, 吴舸.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8 (2) :53-55.

针灸疗法治痛经 篇11

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隐蔽的联络系统,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如在有些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有结节、条索等反映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变化。针灸治病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经络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妇女的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针灸对于痛经的治疗效果,用于原发性痛经最为显著。

原发性痛经指的是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者,常发生于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多在月经初潮后不久首次发作,之后迁延不愈,而且多于婚后或分娩后自行消失。针灸对治疗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疗效。原发性痛经属于中医学“经行腹痛”的范畴,有伴随月经周期发作的特点,痛经多由于情志六淫所伤或气血亏虚,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而经行腹痛。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简便有效,价格低廉,通过刺激患者相关穴位,使机体自身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肿瘤等有器质性病变的疾病,针灸治疗能够减轻疼痛症状,但是很难治愈原发疾病。因此,对继发性痛经应及时到医院求治,诊断清楚原发病,再进行针对治疗。

针灸治疗痛经的穴位

脾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功能失司,气血生化不足,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气血推动无力,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健脾养荣和推动气血运行为主。

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阴经气血及治疗循行部位相关疾病。故针灸治疗痛经穴位以足太阴脾经及任脉穴为主。常以中极、关元、气海温养冲任;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补益肝肾。加经验用穴次髎。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胸闷者加内关。根据辨证选穴施治。

痛经的日常调护

原发性痛经多由于情志六淫所伤或气血亏虚,导致冲任气血不畅而经行腹痛。平素要注意起居有节,避风寒、畅情志。

肝气不舒或饮食生冷为痛经的常见病因,但有些患者存在认知误区,总觉得经期避免饮食生冷即可,其实是不够的。因为非经期的调护更为重要,否则,日积月累的生冷食物在体内积压,会成为宿疾。所以,凡痛经患者平时应尽量避免冷饮,生冷的海鲜水果也要少吃,夏天不要贪凉,这些原因都可能加重疼痛。经期更加要饮食清淡,注意保暖。

当然合理、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临床研究发现,考试或者工作压力往往会加重病情。总的来讲,痛经的日常调护要畅情志、避风寒、调饮食,配合针灸疗效更佳。

独立学院针灸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篇12

针灸是中医治病救人的重要手段, 在基础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针灸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的桥梁课程, 是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而当前独立学院针灸学多是沿袭母体院校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未按照独立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改革创新, 实训时间不足、方式单一, 加之学生缺乏主动性, 很难实现培养目标。笔者认为, 针灸学教学应以面向一线临床医疗工作为导向, 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 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 探索并建立既符合当代国情又具有独立院校自身特点的针灸学实训教学模式。

1 当前针灸学实践教学的不足

1.1 教学模式陈旧

针灸学教学内容主要是经络腧穴篇、刺法灸法篇和针灸治疗篇, 这三部分内容都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目前大部分中医院校经络腧穴篇与刺法灸法篇的实践教学依然是传统的“三段式”模式。所谓“三段式”, 即首先观看教学影片, 之后教师进行示范, 然后学生自己操作以及同学间互相演练, 教师从旁指导。这种早期总结的“三段式”模式在培养与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有其可取之处, 但对提升学生中医原始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医患沟通技巧及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帮助甚微。

针灸临床治疗是经络、腧穴、针灸手法和中医药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知识量大, 涉及范围广, 目前多是“填鸭式”的理论讲解, 枯燥乏味, 难以引起学生兴趣。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效果尚可, 但是年轻教师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针灸治疗实践脱离临床

目前本科阶段针灸学实践教学用于针灸治疗学部分的时间非常少, 甚至不安排实践教学, 即使安排了实践教学大多也是脱离临床实际的。针灸治疗篇通篇以内科病症划分, 套用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方法, 这种完全照搬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针灸诊疗理论与针灸临床实践是脱节的。如目前颈椎病的针灸, 临床多按西医分型论治, 医生在详细询问完病史后, 需要做相应体格检查, 如椎间盘挤压试验、神经根牵拉试验等, 根据诊断确定不同取穴以及刺灸方案。以“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为例, 颈椎病这一临床常见病是以落枕的附属内容出现的, 内容简单, 虽然对颈椎病的分型进行了简单比较, 但是病因病机依然按照中医内科的病因病机, 并未涉及临床实用的神经病学、解剖学内容。关于颈椎病分型的神经病学知识及相应体格检查内容又散见于其他学科, 学生学习不系统, 实践与临床脱节。之后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就会陷入“所学内容用不上、实用的技能又不会”的尴尬境地[2]。

2 我院进行的教学改革尝试

2.1 创新教学模式

“十二五”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沿袭了传统教材编排模式, 即先介绍经络、腧穴, 后介绍刺灸技能, 最后为针灸治疗。经络腧穴部分的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十四经与腧穴的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学习记忆压力较大, 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学习针灸学的热情。为使学生能够早日动手操作, 激发其学习兴趣, 可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 创新针灸学教学模式, 即先讲刺灸技术, 再讲经络理论, 最后讲针灸治疗。

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良好[3]。先讲授“毫针刺法”, 让学生先熟悉针具, 及早进行手法训练, 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掌握各种操作手法。这样, 讲到经络理论、腧穴各论时, 手法的练习已经基本熟练, 在讲授理论课时可以将实践穿插其中,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有颈椎病、落枕、感冒、踝关节扭伤等病的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边讲边治, 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诊疗过程与效果[4]。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技能应用于实践, 真正做到经络腧穴理论、刺灸方法和针灸治疗相互融合,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针灸学系统性教学大有裨益。

此外, 我们在进行十四经划线定经和定取腧穴实训之前, 首先开设骨度分寸法和体表标志法的实训课程, 强化训练, 为后续划经和点穴的实训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调整针灸学教学顺序, 使实践贯穿课程的始终,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2 强化实训

实践能力是衡量针灸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 各医疗单位对毕业生临床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学生具有诊疗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5], 这就要求在针灸学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积极探索、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强化实践训练, 为培养优秀应用型中医本科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2.2.1 充分发挥实训中心作用

为实现应用型本科中医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院制订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中医学专业针灸学实践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立了针灸实训室, 配备人体针灸模型、穴位探测仪、针灸点穴测试仪、针刺手法操作仪、多功能电针仪、多功能艾灸仪等多种实验教学仪器。实训室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场所, 相关仪器的使用有利于客观化地规范学生识穴、点穴和手法的操作。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实践大纲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此外, 实训中心定期对学生开放, 学生可结合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操作训练, 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答疑指导。

我院依托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实施实训教学, 积极构建以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 操作技能更加熟练、规范,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2 模拟医院

为拓宽学生的实践平台, 我院组建了精诚模拟医院, 以学生自主管理、非营利的形式运营, 服务于全校师生, 配备指导教师, 以针、灸、推拿为主要服务方式。学生需通过考核方能进入模拟医院值班, 对于实践技能不过关的学生则以集中练习、定期考核的办法激励其进步。考核过程中引入标准化病人 (由专业教师培训高年级学生来扮演) , 尽量模拟临床真实情况, 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临床实践能力。

精诚模拟医院的设立,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设备的紧张、师资配备的不足, 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水平。

2.2.3 以赛促学

为了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也为了激励学生进步, 我院每年都会举办临床知识与技能大赛, 大赛设立组委会, 全院统筹组织, 聘请各个教研室主任与临床一线专家担任评委。针灸模块作为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赛内容参照实践教学大纲, 并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职场面试要求, 主要通过点穴、归经、毫针刺法、灸法等现场操作及问题答辩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场发挥能力, 学生两人一组, 抽签决定考试顺序与内容。

一方面, 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学生未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就业面试打下了基础, 实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另一方面, 来自一线的专家带来了临床前沿知识, 且结合临床对实践教学内容、方法与效果提出建设性意见, 使针灸学教学紧贴临床实际, 实现以赛促教, 推动针灸学学科发展。

2.2.4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

学院定期招聘学生作为实验室助理, 参与教师科研和实验室日常工作, 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查阅文献、提出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配备本科生导师, 指导其更好地进行学习研究。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 激发了创新热情, 培养了创新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践教学。

2.2.5 强化“三基培训”中医学专业学生在第七学期有为期两个月的临床见习, 见习结束后, 学院对其进行“三基培训”, 即对学生薄弱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集中培训。针灸学作为重要内容, 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以强化技能为主, 重点强化学生的针刺手法、灸法、罐法、其他针法及针灸配穴能力。此阶段的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查漏补缺, 对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予以更多关注,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针灸学理论与实践技能上得到提升。

2.2.6 实习前、毕业前强化针灸学技能训练

我校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入学第九、十学期, 安排10个月的时间到定点教学医院进行毕业实习, 在实习之前集中对学生的临床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这一阶段的针灸学培训以临床最为实用的内容为主, 使学生熟练掌握针灸技能, 以便快速适应临床。

此外, 毕业前将再次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 并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毕业技能考核成绩。此时学生已有初步的临床经验, 针灸学实践教学主要针对学生临床实习反馈的信息进行安排, 围绕学生感兴趣、基础薄弱的内容进行教学, 针对性强。考核更加注重综合性, 参照教学大纲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和形式, 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学生两人一组, 抽签决定考试内容, 考题兼顾针法、灸法、罐法及其他常用针灸学技能, 要求学生3分钟内完成操作, 考官参照评分细则进行打分。这种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对操作细节把握准确, 同时也考验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

2.3 在实践教学中灵活应用案例教学法

我院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临床问题。在实践教学中, 我们将临床真实案例或通过其他途径得到的可信度高、内容全面的案例引入课堂, 将学生每3~5人分为一组, 就所给案例的诊断、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腧穴配伍和刺灸法等内容进行讨论, 并在模拟人或同学身上进行定穴和手法操作演示, 教师予以点评。此外, 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和教师中的典型案例, 如牙痛、胃痛、痛经等常见病, 通过真实案例的诊疗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选择腧穴的依据、能否优化配穴方案等问题。通过对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6]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7]。

2.4 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 因此, 在本课程中采用更加符合实际的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形式, 更加重视技能考核。

为使针灸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结果更客观、准确, 我们采用开放式评价模式, 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测评, 注重因材施教, 通过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上获得一定的提高[8]。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表现、期中技能考核、期末技能考核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 期中、期末技能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20%。技能考核为现场考核, 采用随机抽取考题的形式。期中考核偏重于考查学生对重点腧穴的掌握情况, 学生两人一组, 抽取题签, 题签内容是5个重点腧穴, 要求学生现场口答腧穴归经、定位、主治, 并在同学身上进行点穴操作。期末技能考核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考查内容包括针刺手法、灸法、拔罐疗法和其他针法, 引入标准化病人, 要求学生根据“病人”主诉, 四诊合参, 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并实际操作。需要注意的是, 每一次实践课, 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并作为平时成绩和技能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此外, 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针灸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采用翻转课堂理念,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的机会。例如, 在点穴实训课上尝试让学生自己讲解某些腧穴定位;在灸法部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资料, 以PPT的形式汇报灸法适应证和保健灸的应用等。教师提前告知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 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 而且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了阅读文献的好习惯。同时, 将此部分的学生表现计入形成性评价成绩。

针灸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以来, 以往授课形式单一、考核形式单一的不足得到了极大改善, 激发了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热情, 学生对于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大大增加, 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形成性考核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 以便及时发现不足, 从而改进学习方法;另外, 形成性考核结果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 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安排, 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设计都大有裨益[9]。

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实施, 提高了学生学习针灸学的热情, 学生更加重视针灸技能训练, 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为实现优秀应用型中医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格局下, 独立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社会生产和服务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改革针灸学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独立院校,针灸学,教学改革,中医学专业

参考文献

[1]姜光铭, 张继河.规模与转型:独立院校的应用型发展之路——以江西省独立院校发展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 2015 (1) :12-14.

[2]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 2012, 32 (1) :75-77.

[3]徐彦飞, 张彦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针灸学教学模式[J].国医论坛, 2012, 27 (5) :49-50.

[4]沈菁, 石佳, 张亮, 等.针灸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难题与对策[J].光明中医, 2015, 30 (6) :1363-1364.

[5]王珑, 邹伟, 于学平.浅谈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在针灸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针灸, 2008, 28 (12) :923.

[6]张伟, 王娟.案例分析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4) :101-102.

[7]刘世红.创新针灸学实践教学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24) :91-92.

[8]周艳丽, 郭现辉.形成性考核在针灸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17) :154.

上一篇:禽病防治下一篇: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