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能力培养管理

2024-05-18

素质能力培养管理(共12篇)

素质能力培养管理 篇1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

高校学生的个人因素与其能力素质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为外向,这类个性的学生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但是这种性格难以静下心来学习较为复杂的专业知识,故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加之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其课外活动大部分是外出的休闲类型。俗话说“行万里路,见万种人”,外出活动能增长阅历,培养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的能力,但凡事有利皆有弊,大量的外出活动会占用学生很大比重上的时间,所以用来学习专业知识或培养其他文化知识的时间相对来说较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同时,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偏差,过多的注重工作上的“发展”和“前途”,很多学生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晋升机会,而然要成为一个良好的管理者,必须需要从基层开始历练,一步步培养良好的管理思路,进而成为一位合格的高层管理人员。

(二)就业环境因素

就业环境因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今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各个层面都呈现出急需人才的行业状态,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行业环境状态确实令人堪忧。众所周知,外联权下放之后旅游行业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由于旅游行业的从业门槛太低和当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一大批非专业人员涌入旅游行业,这些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良莠不齐,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对人才引进方面的缺失,在招聘人才时表现出极大的功利性和短期性,大部分用人单位不是需要人文素质优秀、专业能力突出的旅游专业人才,而是偏向于熟于管理的人才或是熟于从业经验的“老手”。更有甚者,吝惜人才的培养成本和追求短期的企业利润,从而造成大量的旅游人才流失。这样的就业环境现状直接导致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下降和未来从业打算的变更,长久下去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和兴趣逐渐遗失殆尽。

(三)学校环境因素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正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办旅游管理专业以满足众多旅游相关行业对旅游人才的急切需要,然而在笔者眼中旅游学并不是“可以随意打包购买的科学”,在众多人眼中常常认为“什么学”,只不过是一种学科的理论研究,通过攻读某些著作理论从而记住其中的一些专有词汇就可以通晓的科学。但是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并不适用在旅游学上。它是科学,但其实践性与其他科学相比起来是极其突出的,如果缺少相应的社会阅历和经验,那么旅游学就很难成为旅游专业学习中的工具。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并不适合旅游学上的学习,因此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计完全参照其他专业的设计方式,那么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应该积极与旅游企事业单位合作,给学生更充足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社会环境因素

在高校学生这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中,社会外界群体心理以及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内部来看,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很多学生更多的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活动。而很多高校毕业生也选择了考研、公务员考试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等形式就业。从外部来看,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期望值较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人认为适合高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公务员、企业高管、高校教师等工作环境好,福利待遇高的优等工作。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学生的择业心理,对工作的前景、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苛刻要求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过分高估。在社会、家庭和自身三个方面的影响下,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出现了偏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高校学生要端正自己的择业观,切忌好高骛远,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才能培养出相应的管理经验,旅游行业更是如此。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和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才能督促他们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出相应的素质能力。

二、对于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对策

常言道“懂行者,行天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职业规划和旅游行业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能力素质的构建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通过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等途径,塑造高素质、高能力、适应行业需要、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高端人才。

(一)社会的引导和支持

高校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社会阅历较少,因此,社会的引导与支持在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的构建上起着关键性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一是家长要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引导工作。父母的言论行为对高校学生有潜移默化和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家长要给高校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和引导,更重要的是正确看待子女的学习能力水平,培养子女正确的择业观念。

二是政府要努力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待一些区位条件较差但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城市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在工资待遇及生活条件上给予旅游管理毕业生一定的优待,鼓励学生去这些地方就业,帮助旅游业开发。同时,政府还应该完善就业市场,对于市场上一些阻碍学生就业的规章制度应当逐步取消。最后,政府要认真指导高校办学,在宏观方面控制和引导学校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提供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等。

三是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要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肯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和潜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从长远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

(二)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

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增强专业认同度是重中之重。旅游业是朝阳产业,近些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都十分良好,高校学生应该抱有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它区别于其他行业,在笔者眼中用“开门见山”四个字形容并不为过,当今社会其他行业都经过一定的学习或者能力考试才能获得从业资格,如教师需要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法务人员则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就好比爬山一步步攀登在快到山顶之时才能跨入行业的门槛。而旅游业则不然,虽然作为导游人员需要通过导游证考试,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导游证就不能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由于跨入旅游业的门槛很低,所以大量的非专业从业人员能轻易的涌入旅游行业,但是旅游行业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行业。旅游销售面对不同的客户需要精湛的销售技巧来推销旅游产品;导游人员需要丰富的文史知识、优秀的带团技巧、多才多艺的文艺才能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旅游计调需要犀利的眼光、统筹规划的能力、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预测能力。所以从事旅游行业很容易就能轻松的打开旅游业的大门,但是门里赫然屹立着一座雄伟且难以攀登的高山,这时非专业人员良莠不齐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对这座高山望而却步,极具功利性和短期性的从业心理导致他们思想不稳定、跳槽频繁、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严重、急功近利、损人利己,这严重的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相关就业环境的风气。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管理者很大一部分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仅仅只有初中和中专的文化水平,而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旅游业从改革开放发展至今,这样的管理水平已经很难满足当前的需要。习近平主席提倡大力发展文化和第三产业,对于中国旅游业将是一次新的洗牌,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应该抱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加强专业认同度,培养对本专业的热爱。

(三)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

学校环境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该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如“杂家”一般的知识结构和多样的才能以及一定的业务素质。在这种要求下,高校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

高校应该着力展开课程教研,匹配好公共课、专业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增设一些实训式课程以及专业性课程,如:自然、地理、文史、礼仪等等,同时增设实践技能和场景模拟的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课程全部书本化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尽可能的安排他们去一些场景模拟课堂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书本内容,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服务能力等等。

同时在实训式学习方面也可以在课程设置上预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利用该段时间组织学生更多的进行社会实践,由学校出面联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安排学生以见习或者实习等身份进行实践工作。或是安排一些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定期给学生开展讲座活动,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行业形势以及从业方向。

在专业性学习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提倡多种语言教学,不单单仅设置英语课,在二外课程的设置上也应该预留充分的课时,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外国游人来华进行旅游活动,而如今能够接待他们的外语导游人员大多数是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更需要通过多种语言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行业竞争能力,有的放矢。

三、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素质水平主要受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就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培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应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着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针对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的现状,应当提倡社会的引导和支持,学生加强专业认同度和转变传统择业理念,高校优化课程设置以及加强实训式学习和专业性学习,才能更好的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素质能力培养管理 篇2

在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改革的今天,我们同样要加强建设与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技术队伍,对一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建设与管理技术队伍呢?听了《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这个讲座,我们会得到极大的启迪。

从《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这个讲座中,告诉我们从培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人员的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入手,才能提高他们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我认为科学科学创造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水利技术人员必须培养的。“科学创新创造能力是什么?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创新创造能力,是科技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也是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钻研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业务、研究建设与管理规律、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就是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他们担负着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安全的重大使命。

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水利技术人员的建设与管理活动,既是利用知识的活动,也是学习知识的活动。在不同的建设与管理岗位,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提高每一个水利技术人员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

一方面还要求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创新创造能力,有利于水利技术人员刻苦钻研业务,提高建设与管理水平。全面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必须钻研业务、精通业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不仅是一项职业,同时也是一门专业。要做好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既要钻研需要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而且要研究如何把先进知识科学地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之中,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中获得成功,取得骄人的成绩,离不开求真务实的作风,就是说,必须拥有科学创新创造能力,才能不断钻研业务,不断探索建设与管理规律,才能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行家里手。

培养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创新创造能力的这些内在价值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就是培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的科学创新能力。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建设与管理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

突破,这是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科学创造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他们的科学创新能力提供了精神养料。没有科学创新能力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就不可能是个性化、优秀化的人才。一个水利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进取向上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他们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创新创造能力就是培养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他们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水利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水利事业。他们在自己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十年,把青春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水利事业,这就是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神,是奉献精神,更是一种牺牲精神。

培养朗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篇3

关键词:朗读能力;抓住心理;把好关口;指导技巧;设置机制;创设机会

直面我国的英语教学,许多学生对英语望而生畏,更不敢用英语进行交流。究其原因是学校对英语朗读教学的不重视,或是方法不恰当,造成学生发音不准,逐词停顿,滑音或拖音,从而失去自信。大量准确的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能够促进学生听力和口语的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改变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现状,就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一、抓住学生心理

小学生刚刚接触陌生的英语时,既好奇又担忧,我们应该抓住这种心理,在起步阶段给予学生最简单易学最优美的英语信息。学生一学就会,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日益提高,而不能让学生一接触就产生畏难情绪。

二、把好语音关口

1.打好单词的语音基础

26个字母的正确读音和单词的朗读一定要到位,并鼓励学生探究一些简单的拼读规则,逐步形成拼读的技能。如,在学习chat 这个单词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读学过的cat和cap来推想它的读音,还可推广到其他类似的单词。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用语是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教师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为学生起着模范的作用,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语音、语调的准确和规范,帮助学生形成使用地道英语的观念。

3.利用音像的影响

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堂上和家中都跟着音像资料朗读,模仿语音语调。

4.挖掘外教的言传身教

外教的英语原汁原味、语言表达流利清楚,很容易让学生吸收与理解。

三、指导朗读技巧

1.学生自我探索,得出部分技巧

在刚接触句子时,学生反复听,模仿语音语调。教师通过一定的手势和符号表示相对应的朗读技巧,接着再引导经过一定时期的模仿和观察,学生发现部分朗读技巧。如,教师在学生明白句子有升、降调后,启发学生什么句子读升调,什么句子读降调。

2.教师及时点拨,总结朗读规律

有些朗读技巧尽管学生也能发现,但学生总结不出规律,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总结,练习到位。如连读、失去爆破等。

四、设置激励机制

在班级中设立“英语朗读明星”。根据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朗读课文、表演对话等,给予评价和奖励小星。每月根据学生的小星数量评选出“英语朗读明星”,定期举行校英语朗读比赛,并择优参加区市级的英语朗读或才艺竞赛。

五、创设朗读机会

1.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课堂上英语朗读形式要丰富,如,分角色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等,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

2.创设交际氛围,促使学生开口

教师要充分挖掘、拓展教材,创设主动交际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说、读的机会。如5A Unit 2A new house 第一板块通过师生之间的信息创设主动交际的氛围。T:I live in a new house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y new house?学生探索的欲望被激发,纷纷调动旧知提问:Is /Are there...in your house?How many ...are there in your house?What’s in your kitchen/sitting-room...?第二板块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利用学生和他(她)的父母之间的信息创设主动交际的氛围。T: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Yang Ling’s house.But your parents don’t know.You can tell them.学生用语段的形式向父母介绍Yang Lin’s house.第三板块利用学生之间的信息沟创设主动交际的氛围。Your deskmate doesn’t know anything about your house. You can tell him/her. 学生用语段的形式向同桌介绍自己的家。

3.进行合作学习,促进整体进步

合作学习这种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组员们都有同舟共济的观念,学习者之间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因此在英语朗读中应尽可能地安排合作学习。

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朗读训练,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不断反思和总结,研讨出更多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掌握地道的语音语调,形成语感,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素质能力培养管理 篇4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二级教学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与能力

随着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 教师和学生人数越来越多, 高等院校的专业涵盖面越来越广, 教学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 所以档案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 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多, 档案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元, 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如何才能使地方本科院校二级教学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应该作为高等院校的战略重点。

一、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档案对教育教学管理具有历史借鉴和参考作用

高校档案产生于高校形成、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同时又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其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 真实地记述和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运行的发展轨迹, 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形成离不开作为载体的高校档案, 是积累和丰富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二级教学部门, 它是相对独立的教学部门, 有着自己的管理体制与档案信息, 所以加强其档案管理工作, 可以使二级教学部门有一个系统的信息处理的参考。

2.档案是教育教学管理的直接依据和载体

高校档案是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活动而形成的, 是第一手材料。高校发展的有关材料、教学中先进的教学经验、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好人好事、年底单位工作总结等等, 都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历史依据和经验。高校档案综合说明了高校的基本面貌和全部活动, 是高校教育教学的缩影。可以认为, 高校的自身形象、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优秀人物的榜样力量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地得以传承, 校风、学纪得以形成, 高校档案起到了重要的载体作用, 意义非常重大。

二、地方本科院校二级教学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构成

1.思想道德素质

从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根本要求角度来看, 政治素质是核心要素之一。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 首先应结合党的方针、政策以及路线理论学习过程, 对高校档案工作发展方向科学明确, 对自身工作的政治发展方向保持高度准确。以此对自身的组织性与纪律性的不断强化提供有力基础, 以此避免工作失误现象的产生。

2.业务知识素质

业务与知识素质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专职业素质。从职业素质角度而言,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着眼于本职工作, 对其事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 不断加强自身的事业心与专业性。其次是业务素质,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熟练掌握相关的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管理技术等相关方面专业技能。再次是法律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明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能够将管理技术以及相关档案管理学知识与法律法规有效结合, 并且能够将其与自身工作实践相融入, 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应用,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3.信息技术素质

当今时代, 科技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档案工作方式, 对档案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也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局面形成了本质上的改变。如今的档案管理工作普遍是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 从档案信息的收集到提取, 无不需要信息技术的操作, 所以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质, 可以适应这一变化。

三、地方本科院校二级教学部门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培养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培养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素质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我们永远不能忽视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行, 是一切的基础, 对于档案管理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培训可以作为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马列毛邓、开展专家讲座等形式, 对管理工作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目标有效提升。并且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认识观以及价值观有效引导, 对其社会责任感的科学强化提供有效保障, 以此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素质。

2.加强业务培训, 培养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在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过程中, 要使得网络知识与管理理论之间形成兼容, 从而达到适应当今时代档案管理工作发展新要求。另外,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应有效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 加强培训, 对档案工作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给予有效推动。从终身教育意识的培养中, 对高校档案工作者进行多样化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索, 使理论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之间形成紧密联系。通过具体的教育培训过程,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及档案管理意识得到不断增强, 同时不断提升管理技术的先进性。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培养档案管理人员信息素质

从当代办公设备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来看, 工作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多已经成为了必然, 而档案事业的数字化发展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因此对于当今时代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而言, 所要面对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对此高校档案管理者自身的发展思想应高度明确, 与时代社会发展方向保持相互统一, 不断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并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而掌握信息技术, 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无论是档案工作中的信息收集还是信息归档, 都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过程有一定了解, 同时还要针对相应的管理软件进行有效应用。对此高校应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具体的信息技术培训, 对其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使得工作者自身的技术手段以及工作方法的创新性不断加强, 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 高校档案人员是高校档案事业的主体, 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 关系到高校档案部门的职能发挥, 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 是高校档案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金炳元.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03 (04) .

[2]赵晓东.小议高校档案管理创新思维[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14) .

[3]马继红.浅谈高校教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9) .

[4]马惠梅.论高校档案管理与本科教学水平评估[J].陇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3) .

[5]刘美玲.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4) .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篇5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河南陕县实验小学 王二甫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呢?下面简单地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开课前先让学生猜两个谜语。第一个是“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这个谜底同学们猜了好久才猜出来了是草莓(草没),然后接着又说一个谜“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这个谜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是杨莓(羊没),这时老师不失时机的问同学们:为什么第一个谜语猜了好久才猜出了,而第二个老师一说出来同学们就都猜到了。经过这个猜谜游戏不仅拉近了老师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第二个问题是因为有了第一个问题作为基础。从而让学生从三角形、梯形等已知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去思考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

二、实施“主体教育”,培养创新素质。

所谓“主体教育”,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很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这就要教师让学生有机会表现,学生有了探索的空间,就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

1、精心设计问题,提供探究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表现。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先帮学生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联想等方法找到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引发学生合作、讨论,在合作、讨论中表现。

教学中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例如:在按教材中的意途教好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之后,让学生讨论除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还可不可以把它剪拼成其它图形来推导呢?这样学生在推导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之后再让他们小组讨论,更容易发挥学生们的创新才能。有的学生就想出了可以拼成三角形来推导,有的学生甚至想把它拼成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宽了。

3、巧设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所创新。

练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实践证明,有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巧设练习,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习题,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 篇6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教学 探究

初中階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逐步形成时期,也是贯彻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内理论知识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应该深入实际,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生活,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从实践中总结知识,再将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其成为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一、选好主题,明确方向

1.启示学生善于深入生活,找到恰当合适的实践课主题。教师要多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交流,综合多方意见去逐步理解和判断有价值的生活事件,试着将这些生活事件同学生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由此来调动学生对综合实践科目的学习兴趣。

2.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选择主题。综合实践课也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选主题要尽量适应初中学生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性格特征,注重实践主题的新颖、独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试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确保所选主题可操作性强。综合实践课程就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所选主题要切实可行、容易操作,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与接受能力等入手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

二、科学引导,贯彻教学

1.走向实践,征集信息。实践课要以主题为核心开展,首先要征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试着放手让学生去自行获取材料,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借助现代化技术,例如: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等,这些征集信息的过程就是学生参加实践的过程,它伴随着学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也含有学生走向社会、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实现学生社交能力的有效锻炼,为他们未来走向社会积累实践经验。

2.学科渗透,以实践带动综合学习。综合实践教学的贯彻实施不能脱离理论知识,要侧重各个学科间知识的渗透,旁征博引,巧妙地将多元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教学中,也就是要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贯彻对知识的研究、探索,以此来塑造、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修养。

例如:在“拒绝白色污染”这一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来查询“白色污染”的涵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什么是白色污染,其具体包含的物质,白色污染物的性质与特征等等,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在实践中真正获得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原理来为学生详细解释其内部原理,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和了解更多的学科知识,带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

3.丰富实践教学方法,促进学习。综合实践教学依然要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教师要不断丰富、发展教学形式,采用兴趣教学法来探讨问题、组织活动,以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地丰富活动组织方式,可以采用合作互助教学、自主探究等并适当地引入游戏、竞赛以及文艺表演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热情,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活动、在活动中成长,通过实践活动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学习、做事的方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4.做好实践活动成功的探讨记录。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必然会形成一些实质性材料,例如:图像、文本等等,其中所记载的信息就体现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将这些实践活动资料保存好,为日后的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将记录收藏好的资料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集中思考、总结,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然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从广大学生的实践成果中,学生会逐渐学会赏识与认可他人的成功之处,从而促进自身的进步。

综合实践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的精神,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确立学生投身实践的信心,全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文和.谈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

[2]高江梁.走近学生贴近生活—— 提升初中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 篇7

一、培养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众所周知,数学同语文等其他学科相比,比较枯燥、单调、乏味。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数学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没有兴趣和热情,在课堂上就很难配合老师认真地学习,在课后更是根本就不学了。这样,怎么能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呢?因此,我们必须狠下功夫,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钻研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多开展一些数学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举办数学家成长故事会等。其次,要重视挖掘教材中具有趣味性、典型性的内容,以激起学生的思考、体验、品味、联想的兴趣。

如学习几何知识,由于概念多,结论多,证明题难度大。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几何知识,可以采用归纳类比法,使几何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例1: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书上的结论,同时引导学生作辅助线,寻求证明方法。

1作CA的延长线AD,在△ABC的外部以AB为一边,AE为另一边作∠l=∠B.

学生通过这样层层引导,会感到很有趣味,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自学欲望。长期这样训练,就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改革课堂结构,化客体为主体

课堂结构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因素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尽可能少讲,让学生多讲多练,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自己利用渗透转化思想来构建知识网络。

例2:梯形上底为5cm,下底为7cm,高为4cm,面积是多少?

S=1/2×(5+7)×4=24(cm2)。

如果把上底改为0cm ,则S=1/2×(0+7)×4=14(cm2)。这时梯形转化成三角形,S△=1/2×7×4=14(cm2)。

如果把上底改为7cm,这时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则S=1/2×(7+7)×4=28(cm2)。

这样通过转化就构建了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了他们对平面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此学习,学生也就由客体变成了主体,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目标化,课堂教学素质化。根据新课标编写的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既体现了这一特点的结合,也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用不着讲”的指导思想。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指导方向,引路子,提问题,解疑难,点关键,明结论;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去比照学习和训练,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课堂上,老师要时刻想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一切围绕学生转,从而真正实现主客体的转变。

三、交给学生钥匙,化教会为会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在黑板上演练,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看、记。老师交给学生的方法不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归纳出来后让学生掌握,而是简单、机械地交给学生。这样,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交给学生方法,化教会为会学。

数学学习的方法很多,如归类法、分散法等,辨别两种事物的异同时,运用比较法等,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恰当地介绍给学生。

如做平面几何证明题,往往要涉及到做辅助线。学生对这类题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做这类题是有规律可循的:遇到中点联想中位线;遇到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联想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定理;遇到两圆相切,注意作公切线;证线段乘积相等,一般先化成比例,再找出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遇到弦和切线,联想弦切角定理等等。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在解题时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篇8

一、要培养学生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题。

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没有问题意识,思维就难以活跃,因而也就难以创造。

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坚持“我讲你听就行了”,课堂注重的是“我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很少考虑“学生怎样获取这些知识”,“怎样认识和学会这个问题”的。

许多人都知道国外中小学中,课堂教学往往有点乱,学生发言比较随便,课堂气氛活跃。这种乱为学生思维的活跃和问题的思考,创造了很好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没有了约束,思维也就变得天马行空,回答问题自然不会“金口难开”。

所以,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敢于质疑,大胆发问,勇于探究,成为一个“有问题”的学生,这应是创新教育的出发点。

二、培养学生创新,则要做好学生的解放。

要解放学生,就要解放学生的学习环境,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活跃,才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敢于放权给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支配学习时间。

要解放学生,就要解放学生的个性,打破一种缩手缩脚的心理屏障,让学生敢于创新,大胆尝试。

要解放学生个性,则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一种知识的掌握,可以有多种途径,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多个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我尽量不搞标准答案,因为经常受标准答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就会就会受到一种无形的约束,凡事首先考虑符不符合标准答案。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鼓励学生相互争辩;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见解。

三、要培养学生创新,要处理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发面,师生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当师生关系融洽时,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境,心里没有负担,没有压力,思维也就变得活跃,就容易激起创造思维的火花。反之,当师生关系出现隔膜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难以活跃,上课处于一种畏惧的心理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很难有探求真知的激情了。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我以我心付童心”。如果每位教师能做到这一点,那师生关系还有隔膜的时候?在教学中,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认可、相互补充。教师应指出学生的错误做法,学生也应该指出教师的不当之处;学生向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正如古人所说:“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四、要培养学生创新,还要在布置作业上有所创新

多少年来,我们教师布置作业几乎是“千篇一律”,生字词写几遍,单词写几遍,练习题做几道。作业形式单调、重复,缺乏新颖性和针对性。本来写几遍就能巩固的知识,非得写上几十遍,作业变得枯燥、沉重,越是这样,学习效率反而得不到提高。

相反,美国的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乐于接受,并且是一些带有一定难度的研究性课题。学生放学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直奔图书馆,围绕某一课题选取大量资料,带回家做深入研究。例如:从植物的生长周期了解植物的奥秘,由观日出日落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学生利用开外时间,作创造性研究,学习更多事物,获得更多的新知。

让学生搞“研究”,最大的收获是使他们的眼光由课本转移到课堂之外更广阔的空间,见识了他们课堂上不曾学到的东西。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到哪里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又如何将他们找来的东西加以分析,为我所用。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作业设计上动脑筋、下功夫,让作业成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成长点。

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篇9

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方面, 学习能力又是其他能力发展基础。它影响其他能力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

数学有其学科点:逻辑性、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学好数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的想象力, 还要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精神, 并把它和实践相联系。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考性、知识的发散性和思想的延伸性, 要求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自学这种学习方法。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 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为此我在学生自学的培养上有几点认识与大家斟酌。

一、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 授人以渔, 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 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 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 从简单到复杂, 从课中到课外, 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 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 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 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 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 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地掌握知识, 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三、掌握推理原则, 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定理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而对定理的理解是自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推理是论证和掌握定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定理的形成过程 (推理过程) 的认识和理解便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符号化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统计思想、极限思想的适当渗透, 可以加深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长智慧, 使自学时更能高瞻远瞩。

四、激发学习兴趣, 强化学习动机

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又一个主战场。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 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 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 强化学习动机。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 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总而言之, 因为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自学能力对其他能力的形成又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所以我们对学生自我探究式的自学一定要高度重视, 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

培养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篇10

1. 研究高考, 科学备考。

我们的备考是从两个方面入手的。一是老师, 一是学生。对老师来说, 就是要学习“两纲”, 把握“两纲”, 用好“两纲”, 摸清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难易以及近三年的趋势, 制定2010年复习的整体思路。通过搜集各方面的信息, 综合分析并结合我校 (注:此处指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 下文同) 的实际情况, 在“一轮”复习中, 我们提出了“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注重规范, 科学应考”的指导思想。对学生来说, 就是通过“题型示例”让其明确主攻方向, 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 心中清楚《考试大纲》对试题的定位, 试题“以中等难度为主”, 考生需根据自己的实力 (不要盲目地与别人攀比) , 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 (一般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 , 通过复习、练习、反思和再练习, 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求提高, 找到学会的感觉, 尝到成功的喜悦。

2. 具体操作如下:

(1) “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生是复习备考的主人, 复习备考是学生自己的事, 老师不可能包办代替。在一轮复习中, 我们根据每一章节知识内容的多少, 都要在课上留出1~2节不等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看课本, 整理相关知识, 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然后让同学进行交流, 老师给予点拨指导, 教给学生学习、复习的方法,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对相对比较简单的知识, 如“碱金属”这一章的复习, 我们采用“地毯式”的轰炸, 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设计成问题, 课上两位同学板演, 其他同学在下面进行实战练习, 变一人动 (老师自编、自导、自演) 、全班同学看 (学生跑龙套) 为全班都动 (老师编、导, 学生演) , 这样就使每一位同学的问题都暴露出来, 然后加以解决, 真正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 回归课本。现在的高考题有的就是课本中的原型经过变形、改造后形成的。学生喜欢做课外题, 不愿意做课后习题, 更不愿看课本。课改后的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总认为书本知识简单, 没什么可看的 (老毛病) 。为此, 笔者就采取先入为主的方式来进行。如“电子式”内容的复习, 先写出必须掌握的电子式, 然后“用电子式表示水分子的形成过程”, 最后在课本中找答案。

(3) 由知识型复习向能力型复习转变。在透析原理与方法中夯实基础;在应用原理与方法中培养能力。学生在解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会分析推理, 只是“想当然”, “跟着感觉走”。不知道知识点间的联系, 不能迅速从大脑中调出已学过的知识, 用于解决新问题。比如“甲基正离子”的电子式, 大部分同学书写不出来, 为什么呢?就是不会分析推理, 不能进行知识的迁移, 不会从甲烷到甲基再到甲基正离子。为此, 笔者要求他们学会从自己的已有知识中寻找“原型”。我们始终认为:老师不要把学生从起点站一直护送到终点站。应以指引思路为主, 开启学生思维, 帮助学生察 (观察) 、思 (思考) 、悟 (领悟) 、归 (归纳) 、结 (总结) , 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反思自己、修正自己, 从而提高自己, 高考毕竟要通过学生自己去作答。

(4) 归纳知识一般规律时要简介其特殊性。在一轮备考复习时, 归纳知识的一般规律也要注意总结其特殊性, 而高考命题经常考其“特殊性”。如: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的单质——硫与氯气, C、H、O三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有无数种, 等等。

(5) 表达清楚, 书写规范, 细节决定成败。表达不清楚、书写不规范是造成学生非智力因素丢分的直接原因, 更是一些学生的通病。表达清楚、书写规范看似简单, 要做到却不易, 这是学生学风严谨能力的综合体现。从高一到高三直到高考, 我们一直非常重视, 无论是课上练习、听写、课下作业, 还是限时训练、模拟高考我们一直在要求, 力求通过实战演练得到巩固, 成为一种能力, 变为高考克敌制胜的法宝。

3. 发挥集体的智慧, 准备出高质量的教案, 保证每节课的优质高效。

按照学校“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要求”的文件精神, 做好提前超周备课。备课组长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每一个周三、周五的授课内容及备课人、说课人, 备课人首先写出备课模版, 集体备课时由说课人先向同组教师宣讲自己的授课计划、构思、重点、难点的突破、例题的选择等, 然后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 进行补充, 形成完整的答案, 分发给每位教师。

4. 全批全改, 面批面改, 做好跟踪与反馈。

重视每一次测试, 充分发挥其检测功能, 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不能跟着感觉走, 要跟着学生的实际情况走。因此, 只要是要求学生做的, 教师一定要进行批阅, 重点关注的学生要进行面批面改, 加大情感的投入, 重点内容、学生错误严重的问题通过跟踪加以解决。

5. 合作学习, 共同进步。

同学之间可以在课上或课下彼此交流各自的看法, 共同探讨、解答对方遇到的各种问题,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毫无保留。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经常安排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带有一定难度的需要讨论的问题, 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 互帮互学, 最后得出结论, 向大家汇报他们的成果, 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 同时也让他们体验成功带给乐趣, 更增强了其自信心。

6. 学科综合, 共同指导答题技巧。

培养推理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篇11

关键词:数学;改革;实践;推理;猜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144-01

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也就是要求学生在获得数学结论时要经历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过程。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猜想”,因而关注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由合情推理得到的猜想,需要通过演绎推理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否定。合情推理的条件与结论之间是以猜想与联想作为桥梁的,直觉思维是猜想与联想的思维基础。

培养学生善于合情推理的思维习惯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強调思维的严密性,结果的正确性,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渐进而有序地培养数学合情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那么什么是合情推理呢?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过能性结论的推理。

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理推理所得的结果是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当今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家公认的新教改的宗旨。合情推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人们认为数学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这难免太偏见了,忽视了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互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

发现一个命题的内容,在完全作出证明之前,先得不断检验,完善,修改所提出的猜想,还得推测证明的思路。合情推理的实质是:“发现到猜想”。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提出:“让我们教猜测吧,先测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因此在数学学习中也要重视思维的直觉探索性和发现性,即应重视数学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数学中合情推理能力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一、恰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合情推理并非盲目的、漫无边际的胡乱猜想。它是以数学中某些已知事实为基础,通过选择恰当的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Euler曾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还需要实验。”观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门户。

观察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联想,通过观察还可以减少猜想的盲目性。同时观察力也是人的一种重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二、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思维

Gauss曾提到过,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eorge Polya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从这一点上讲,数学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仔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猜想

数学猜想是数学研究中合情的推理,是数学证明的前提。只有对数学问题的猜想,才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猜想是在已有数学知识和数学事实的基础上,对未知量及其规律做出的似真判断,是科学假说在数学的体现,它一旦得到论证便上升为数学理论。

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猜想—检验证明”,开拓新领域,创立新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许多命题的发现、性质的得出、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造,都可以通过数学猜想而得到。通过猜想不仅有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沟通能力的形成与素质培养 篇12

一、沟通能力形成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网络技术也迅速的发展起来,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给我们便捷的同时, 也影响了我们中一部分人的正常生活, 例如在公交车上, 我们经常看到的现象, 大部分的学生都在低头按着手机, 有着学生更是沉迷于网络中, 无法自拔, 这是造成我们大部分的人沟通能力的差主要的一部分因素。另外, 一些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缺乏沟通能力, 只低头干活, 不会抬头说话, 这也是不注重沟通能力造成的结果, 所以,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沟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工作相结合, 逐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 加强日常的交往的能力, 优化日常人际关系

人是群体动物, 所有的活动, 都要和人打交道, 作为学生, 应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 和实际情况,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所以在生活中,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 建立一个同校交友平台, 也可以和其它学校建立网络平台, 在那里同学们不仅可以和同校的学生, 对有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也可以和其它学校的同学进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也扩大了交友的范围, 从而营造了学生团结友爱, 互相帮忙, 和平共处的交往氛围。

2. 开设沟通交往能力形成的有关课程

有些同学对和别人进行沟通, 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愿望, 可是由于自身沟通能力差, 或者不知道怎样与别人沟通, 就不好意思开口, 所以学校应开设相关的课程, 主要是讲解怎样和别人进行沟通, 或者怎样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主要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解答, 也可以开展一些活动, 给那些想要和别人沟通的同学机会, 加强交流, 也要引导不敢说话的同学, 使其变得渴望说话, 善于说话。

3. 老师的强化引导作用

作为老师, 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 更要引导同学们在交往时的, 要严于律己, 宽容的对待他人, 和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去交流, 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 正确引导学生和别人相处时的态度, 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交往能力。

三、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经常听到素质教育这样的词语, 如今我国就业单位, 已经不单单看重业务素质这方面, 也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思想道德素质, 问题解决能力, 敬业精神, 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性的素质。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所以高等学校的教育, 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更要着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这也是大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四、素质培养的策略和思路

素质培养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和自身方面

1. 学校方面

教学的方法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的手段, 搞好课堂的学习的范围, 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

积极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 如举办文艺活动和社团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长知识, 还可以培养个人能力, 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 自身方面

大学生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意识, 要兼顾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 在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要培养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还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在道德素质方面应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培养, 提升人格, 在心里素质方面, 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承受挫折和压力, 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五、结语

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进行素质的培养, 对提升人才的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培养全面综合性素质人才, 同时学生自身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加强对自身的完善, 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摘要:沟通能力强, 高素质的人才, 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 所以, 对于怎样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才高素质培养, 是高等教育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 本文主要针对高等院校学生, 以及通过社会学的角度, 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怎样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 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法上, 进行探讨和研究, 这对提升人才质量有重要意义, 也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应用性人才。

关键词:沟通能力,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昊哲.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2]郑媖.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 2013.

[3]童革.高职院校沟通能力培养“双十”模式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 :135-137.

上一篇:公证法律责任争议问题下一篇:多功能电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