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素质能力教学

2024-06-17

坚持素质能力教学(精选4篇)

坚持素质能力教学 篇1

摘要:高职教育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 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建设了一支“双师”素质优良、“双师”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团队, 为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有利保障。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05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试点专业。三年来, 学院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 以水利行业为依托, 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为纽带, 以水利系实训基地为中心, 努力建设了一支能够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这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双师”素质优良, “双师”结构合理, 专兼结合, 特色鲜明, 相对稳定, 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有利保障。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

为了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学院成立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有合作企业参加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中, 聘请了12名水利工程生产一线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与专业改革, 校企共同研究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构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主要对市场动向、人才需求、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师资队伍等教学方向性问题提出建议,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根据本专业有关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参与专业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及实验实训改革等工作。例如, 水利工程系在制定2006级专业教学计划时, 就积极主动咨询各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对2006级水工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实质性的调整, 使调整后的教学计划更符合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建设“双师”素质优良的专业教学团队

积极创造条件让教师去企业、科研机构锻炼学院要求教师除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具备教师与工程师的“双师”素质, 有条件的教师也可直接考取注册工程师 (如结构师、建筑师、造价师、监理师等) 资格证书, 此外, 教师也可以同时申报教师系列与工程系列的职称, 成为真正的“双师型”人才。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学院积极选送中青年教师到工程、设计单位挂职锻炼, 参加施工、监理与设计等工作, 进一步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和科研、教研课题开发能力, 促进了教师“双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优化。2005~2008年,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共派出11位中青年教师到工程单位挂职锻炼, 参与了湖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武汉市汉南长江干堤整险加固工程、湖北省杜家台分滞洪区堤防整险加固工程、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安全工程、黄龙滩水电站右导墙除险加固 (一期、二期) 工程等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及我院汤逊湖新校区的建设, 使中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的业务能力。

积极承接科研、生产项目, 促使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近三年来, 学院利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技术与设备的优势, 主动承接教研、科研、设计与生产项目。承接了武汉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3项勘测设计项目 (湖北省宣恩县雪落寨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天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利川营上大棚蔬菜基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承接了湖北卓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公司1项监理项目 (湖北省荆江分蓄洪区安全工程2004年度项目) ;选派两位教师到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建筑室参加了两项建筑工程的设计;在公开期刊上发表了《长江中游典型测站1998年洪水位变化特性》、《基于空间数据库模型的城市地下管网数据库设计》、《东庄堰灌区配套改造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论文。2008年暑期, 学院水利工程系与武汉市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合作, 成立了由水利工程系主任负责, 水工教研室教师与设计院工程师参与设计的项目团队, 承担了省国土资源厅投资的“赤壁市赵李桥镇土地整理项目”的施工图设计任务, 06级水工专业8名优秀学生参与了实践学习。设计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 这是学院与设计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示范。通过广泛深入地参与科研、设计与生产项目, 既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 也使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双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产学研结合, 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建设的改革,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教师通过产学研结合, 提高了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这不仅反映在水工专业教学工作上, 也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改革及编写的教材和讲义上。三年来, 本专业教师参与编写了《工程建设监理》、《建筑材料》、《水工建筑物》、《施工实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水电站》、《建筑结构》、《水力学》、《水利工程管理》、《GPS定位原理与技术》等高职高专教材, 这些教材全部由“双师”素质教师主编。通过多年来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们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知识, 知道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也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所以这些教材受到各兄弟院校师生的欢迎。此外, 通过工程实践, 直接从工程实践中收集第一手资料, 学院编写的多种课程设计、综合练习、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书在配合实训教学的过程中, 逐步成为比较适合学生实际, 也比较接近工程单位实际的优质教辅材料。

建设“双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依托行业建设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高职教育依托行业办学的特点, 学院建立了与企业单位开展合作教育的良好机制。通过水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等知名企业合作, 从中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 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 重点承担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工程现场教学等实训教学任务。不定期地开展有关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工种课程培训或讲座, 增强高职教育的应用性。例如, 聘请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院长谈广鸣为客座教授, 为学院师生做了多场学术报告,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8年4月, 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设立了“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位, 学院经过公开招聘, 严格选拔, 聘请湖北葛洲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王小和高级工程师为“楚天技能名师”。

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

通过在企业顶岗锻炼、兼职、派送国内知名高校学习培训等途径, 学院培养了两名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同时创造条件, 引进社会上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 组成了校企结合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等措施, 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在专业教师中选拔了6名具有硕士学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青年教师, 分别派到国内知名的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局及水利勘测设计单位锻炼, 跟踪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最新技术,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实践动手能力, 将他们分别培养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施工技术应用、组织管理、质量监控、工程概预算、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教学骨干。其他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具体情况, 安排在院办企业———武汉志宏水利水电设计院、湖北卓越水利水电监理公司、武汉利兴科技开发公司 (有施工资质) 顶岗从事工程实际工作。专业骨干教师要求能协助专业带头人搞好专业建设与技术服务, 完善专业标准、专业技能认证系统与课程体系;能单独组织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开发课程和生产性实验实训项目,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通过参加水利部、建设部有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至少取得建造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种。另外, 创造条件, 引进社会上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具备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高工、正高工) 充实教师队伍。对从施工单位引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着重进行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培训, 引导他们将具体工程实践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 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培养“双师”素质青年教师

学院选拔了10~15名中青年专业教师, 分别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生产一线锻炼, 拜具有丰富经验的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师, 通过参加生产活动、集中培训, 使其能独立承担水工专业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能单独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能参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具备职业技能考评能力, 并且取得职业考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王武林.产学研结合与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10) .

[2]张勇.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2) .

[3]丁柏林.加强产学研结合, 提高高职师资队伍素质[J].中国农业教育, 2001, (6) .

[4]李淑芳.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师资队伍模式的构建[J].北京教育, 2007, (7) .

坚持素质能力教学 篇2

郭信利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师特别要与时俱进,保持忧患意识,以终身学习为己任,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我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发挥了个人主动性,积极开展教书育人,把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丰富与完善自己的动力。一学期过去了,我把自己在教学素质与能力提升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增加教学技能,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本学期坚持学习,学思想政治课的各种原著,细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相关作品,同时关注国内外的大事政策方针,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平时多借阅有关教学的资料,并注意多向资深老教师请教。

二、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本学期我都做到了提前认真地备课并按时写好教案,认真扎实的学习课本知识,不照本宣科,课后多听取别的老师的意见,取长补短。同时,在教学与课堂上,良性引导学生参与争取讨论与表达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一个合格的教师做起,在三年内,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认真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向同伴学习,多走进同组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课堂,多向大家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这个学期,我听同事的课多达20多节,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完善个人空间建设。本人在个人空间上丰富教学与课程资源,利用个人空间的平台学习别的老师的好资源。

四、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备好了每一堂课,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期末对学生进行了考查,如质如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为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发表了两篇论文。在科研能力上不断加强个人素质

坚持素质能力教学 篇3

我国的传统教育,整体上脱离实际。从教材到教学,从教师到学生应用意识比较薄弱。新高中教材〈实验本〉从知识的引入,知识的应用及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转化几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点改革,对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有力的推动,下面从以上三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

一、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

应试教育弊端之一在于缩短了新授课中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很难实现数学的有意义学习,只能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如定义、公式法则机械记忆。而机械记忆的知识是很难产生广泛的迁移的,缺乏迁移的知识是无法转变成能力的。知识形成过程的新授课教学,应是培养一般思维和数学特殊思维方法的重要时机。因为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在新旧知识间进行相互作用,才能建立起新旧知识间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如果压缩知识形成过程,其被压缩的往往是学生既可学习思维方法,又可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程。学生将错过或失去思维发展和能力提高的机遇。如在反函数的定义教学中先举多例如:求函数 的反函数,求出反函数为 :强调原函数 中,反函数 中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引出反函数的定义,求反函数的步骤。使得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反函数定义的实质,而且能准确地求反函数。再如讲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千万不要怕费时间,轻而易举给出公式,这样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实际教学中我认为这样做如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先举两例求1+2+3+4+5+6+7+8+9=10=?1+2+…+99+100=?提问学生计算方法,启发学徒规律,进而形成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项相加法”。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公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会出用自己所学旧知识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不断发展。

二、加强实际应用问题的训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看到数学的力量

传统数学中体现数学应用于现实的材料明显不足,新教材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了课本上给出的45个例习题要足够重视之外,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更新观念,打开思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简炼的教学内容进行现实加工,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再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和数学思想得到形式化结果后,再设法回到实际中去,解决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经历这种活动过程才能更好地看到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当然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不宜过快由教师分析出数学关系式,而应让学生尽可能多思考、探求。因为应用题数学的关键和难点就在于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只有让同学大量参与分析与实践,才能积累建模经验。单靠教师讲例题,然后对例题分类,再让学生模仿的作法,虽然可以增强训练题量但对学生能力提高是不利的。另外应用问题教学中还应抓住实际背景的现实意义,如象新教材每章开始的引例那样,对学生进行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的教育。新教材中省料问题(函数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生活、社会知识,对提高学生素质是非常有益的。此外,实际问题的计算结果也应引起注意。如习题中求铜板层问题(P172,13)要求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位,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考虑实际问题的具体意义,如果单纯理论计算,学生得到的结果几科都是错误的(80%以上)。所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还可引导学生破除单一地看事物,满足于一知半解的思维惰性,使用权学生细心审题,利用题设使问题得到严谨的解决,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进一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3、加强数学语言与普通语言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信息交流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精简、简捷、抽象等等特点,将普通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便于问题的解决(如应用问题)。将数学语言转化为普通语言,便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实践证明凡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念和解释概念所揭示的本质属性,那么它们对概念的理解就更深刻。如在第一章集体教学中,学生对集合理解困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转化为集合中元素特征为被2除余1的整数,所以此集合即为奇数集,再如已知A= ,B= ,求A B若能画出图形,问题易于解决(图形也是一种数学语言)。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善于捕捉信息和信息交流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起着重要作用。

坚持情境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篇4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没有兴趣, 就会失去学习与进取的原动力, 更谈不上创新学习。兴趣产生总是和人的情感因素紧密关联,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趋向, 抓住有利时机加以引导, 在“润物细无声”中激起他们情感的涟漪,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走进文本, 一探究竟。

我在教《船长》一课时, 一开始就播放了“泰坦尼克”号遇难时人群混乱的场面。这段视频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起来。画面中的情形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想知道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有条不紊地开展救援工作的。学生在紧张、担心的特定情境下很快地进入了探求新知的学习氛围中。

二、创设情境, 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课堂上,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面向全体, 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课堂学习中一朵璀璨的浪花。教师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和蔼亲切。“亲其师, 信其道。”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创建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教师要敞开情怀接纳学生, 要以赞许的目光鼓舞学生, 要以生动的语言激励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和风细雨般的人格魅力影响下, 学得轻松、愉悦、高效。学生很会捕捉教师的每一个行为细节, 通常把教师和蔼亲切的举止当作赞许和鞭策, 从中感受到教师和自己如此亲近, 会更加信任教师, 亲近教师, 从而在课堂上更愿意表现自己,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来, 进而激发潜在的创新学习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2.尊重学生。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只有尊重他们, 尊重其学习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活动的主人, 给他们创造一个自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才能为创新学习铺就一个良好的平台。例如, 我在《船长》一课教学中, 为了营造氛围、启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 就直截了当地设问:如果你在当时的情况下, 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有的说:“我会挺身而出, 做一名志愿者, 帮助疏散人群!”有的说:“我要去给哈尔威船长做个得力的助手!”有的说:“我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年老体弱的人!”……学生各抒己见、斩钉截铁, 发言内容令人耳目一新, 每个人都好像是遇难人群中的一员, 要为救援工作尽自己全部的力量, 课堂探究学习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3.倡导平等。教师应放下教师的身份和学生一道成为学习旅途中的伙伴和朋友, 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 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贴心相处, 师生之间才能形成较深层次的心理交融和情感共鸣, 让思维在交织和碰撞中, 激起创新思维的波澜。例如, 我在《船长》一课教学中,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如果是老师和你们同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你会怎样做?问题一出, 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情感的大门。他们有的声音哽咽, 有的泪流满面, 有的甚至跑上讲台抱住了我。课堂上学生们的情感一度失控。我微笑着说:“同学们, 这只不过是老师的假设而已。”爱的教育再一次被唤醒, 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达到极致。

三、创设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提出不解和疑惑, 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 善于捕捉和发现所谓的“怪问题”“冷问题”“难问题”, 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训练。例如, 在《船长》一课的探究讨论中学生提出:“如果真的有男人走在女人的前面, 他会开枪吗?”我就抓住有利时机, 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有的学生说不会开枪, 有的说会开枪, 但只是往天空鸣枪示警, 而且都说出了非常充分的理由。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对文本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 本身就是创新学习行为的重要体现。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 在读书中发现问题, 在读书中解决问题,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全班讨论、共同研究解决, 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这样才能挖掘出创新思维的源泉。

四、创设情境, 给学生一个表现的舞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巧妙地为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展示的平台, 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风采。鼓励学生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走上讲台,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鼓励学生凸显个性, 让学生为能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感到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拓展与延伸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适时创设情境, 让学生的创新学习得以延伸, 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不拘一格。例如, 在《船长》一课快要结束的时候, 我设计了这样一项练习:过了十多年后, 水手克莱芒也成了一名船长。一天, 当他驾驶着轮船经过当年“诺曼底”号沉没的地方, 想起了以身殉职的哈尔威船长, 此时此刻, 他会对逝去的哈尔威船长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一段话。这样不仅再现了船长的高贵品质, 还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升华。

教师要重视学生知识积累与形成的过程, 更要重视深化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过程。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着力引导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境中, 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 涌出创新思维的浪花。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习得新知, 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体验思维创新的愉悦。

上一篇:听力的训练方法下一篇:福州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