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2024-05-30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共12篇)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1

引言

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备能力之一,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中才能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运用,从而不断提高对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想问、会问、善问,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新理念. 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简要阐述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1. 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与课堂氛围有着密切联系,学生也只有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敢于将自己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质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很多的学生不敢问提出自己的见解,主要原因是课堂缺乏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集合与函数概念”一课时,为了达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大胆发言的目的,教师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学生不再是缩手缩脚,也敢于在探究问题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部分同学通过大量的练习,发现了在函数和集合的练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提出来,通过小组共同探讨,形成了自己的看法,避免了在以后练习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这种将发现的问题敢于提出来的做法得益于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师的积极鼓励,是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想象的.

2. 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数学具有难度大、 抽象性强的特点, 这导致了很多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即使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也不想提出来,这不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想问. 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在他小时候数学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1 + 2 + 3 + 4 + 5 + … + 100 = ? 当同学们正在苦苦思索时,小高斯已经得出了答案5050,你能迅速得出结果吗,学生通过思考也很快得出了正确结果,在此基础上, 我又列举了一列数10072 + 10144+10216 + 10288 +10360 + 10432 = ? 让学生进行计算,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也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但是耗时过多,这时学生就会联想到前面的问题, 能不能需求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进行计算呢? 从而让学生产生想问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这种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3. 传授技巧方法,使学生会问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有法可循的,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如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敢问、想问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会问,问到问题的关键点.高中数学内容复杂,概念、定理、公式繁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提问,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课时,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如下问题:求下列三角函数值,学生计算后得出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并提出了和π/6的终边不同是导致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从而产生了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4. 密切联系生活,使学生善问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勤学善问是我们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只有学生在敢问、想问、会问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善问,善问是问的最高境界.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提问毫无章法,许多问题是不假思索的乱问,无法达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好的素材,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的提问达到善问的高度. 如在学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足球门,让学生通过观察足球门门框与地面的关系,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足球门框与地面是什么关系? 直线与平面可能有几种位置关系? 从直线与平面公共点的个数来看,如何判断线面关系? 几个公共点能作为判断标准? 在图片中如何保证足球门框与地面是平行的? 这些问题的提出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是学生善问的表现,这也与足球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密切关系.

总之,具有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技巧、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效率,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应试教育的状况下,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往往对遇到的问题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积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状况,让学生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成为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2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当下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思想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几点愿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寓责任感于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

现在的学生大多少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大小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形成。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责任感在具体的行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我寓责任感培养于活动中。在体育教学中,我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给学生安排一些管理角色。如:协助教师整理、发放体育器材,当裁判、记录成绩等。在具体活动实施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待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后,我主动“退居二线”,让学生在课堂的某一时段的教学中独立当家,让每个学生都体验一下“当家人”的滋味,借助活动体验责任意识。

二、寓创新于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推陈出新。比如:体育课上,在教授他们学习前滚翻动作之后,我说:“同学们,你们能想出一两个优美的动作与前滚翻动作连起来做吗?”五分钟思考讨论的时间过后,有些同学真的想出了几个意想不到的动作。其中有两个女同学的合作就非常巧妙,一个女同学把身体屈起做成“仰卧推起成桥”,另一个学生做纵叉,前腿伸入“桥”中,两手搭在“桥”上,造型非常别致。

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还必须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想象和创造的要求后,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这时教师要协助他们分析、想象,使其想象合理,创新成功。例如:在“单脚接力跳”中,我提出要求变化单脚跳的方法,同学们都感到困难。这时我就用榜样启发的方法:即让已想出花样的同学为大家表演,打开其他同学的思路,而且我告诉同学们不能单纯的模仿他人的做法,要求尽量想出与其他同学不同的动作来,比如:能否改变双手的动作,学生很快想出了叉腰跳和各种模仿小动物的跳法,这样就大大激发起了学生上体育的积极性。

三、自主选择体育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从这些项目中自行选择一项或几项,作为自己的体育活动项目。这样,学生能够在选择性的活动中,使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方向。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以往的练习方式是将学生分成两对,进行面对面投掷,这样训练方法使同学们很快陷入疲劳状态。在选择性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可自主选择练习场地和器材。例如:力气大,体质好的同学可以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练习;力气小,体质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小沙包、纸样飞机、降落伞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在投掷方面有较好天赋的同学可以选择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中,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场地和器

材,可以自由组合练习伙伴。这样选择性的的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了有力的契机,因为每一次变换场地和器材,都会有一种新的感觉,都会产生一种新的兴趣和一种自由支配学习的激奋,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自主和独立的选择中,培养了学生课堂小主人的意识和能力。

四、尊重学生,给学生一份做主人的信心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会让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增强,将这一活动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应该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插嘴、提问,并给以恰当的评价。由于学生凡是都爱问为什么,所以在教学中“提问”是经常的,、频繁的。比如:学生在不该问的时候提问,包括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的提问,即使学生的提问超出了教师的备课范围,教师也应该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在一次的体育课上,在教同学们温习“立正”时,一个学生突然发问:“老师,为什么这么站呢?”我一时间语塞但并没有批评学生,而是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告诉他:“我们今天学习站立和以前是有些不同,但是学习这样的站法是为了培养你以后更好的站立姿势。你看,双手叉腰,抬头,不就把胸挺起来了吗?”经过耐心和蔼的解答,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学生感到自己得到老师尊重,因而增强了做主人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主人的观念,多方设法,培养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3

一、班主任应转变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思想

本着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进行的想法,以合作的方式协助学生成长,运用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法、机智的指导,去启发、去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当家做主。新的时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中,学生总是听从班主任的命令,这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作为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希望自己的行为与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反过来,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又能促使学生不懈地奋斗与努力,做出更为骄人的成绩,这对学生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除了转变观念外,还要在平时的管理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自己管理自己。前者是工作能力,后者是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尽可能让班干部来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总结。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能让学生说的道理就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事就让学生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班主任应结合班级特点,安排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题班会、节日庆祝会、运动会、各种文娱活动都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班主任应在“台后”作必要的指导,或蹲下身子,作为一分子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决定活动,自行组织活动,充分展现自我。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能使每个成员对其团体荣誉的维持具有义务感。

二、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必须进行民主式领导,根据班级的特点,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少数班干部管理多数同学的局面,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管理,定期进行班干部竞选。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自己,还可增强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当家做主的滋味。班级中增设班级岗位,实行角色分明的专项承包管理。比如班级中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财务保管员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觉意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育学生摆脱依赖,自主决策,勇担责任。如学生的文明礼仪,自己自觉督促;班级卫生角,自觉检查;班级学习、纪律、卫生,自己组织评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当然自主管理并不是放任自流,毕竟他们只是孩子,在班级工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比如班委会,具体的各项工作分工就需班主任的指导,以免造成班级管理的空白和盲目。

三、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就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功能。它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舞台,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成功与认可,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才不一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把教室装扮成富有书香气息的学习环境。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科普小报、小小生物角、意见栏、表扬框,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创办。这不仅让班级成员养成了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还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人人都会为班级出谋划策。通过参与,学生的头脑里会不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这样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会日益增强。教师要相信: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回报大家的是无限精彩。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在本质上要奉行“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班级民主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生活氛围,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竟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4

一、班主任应转变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思想

本着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进行的想法,以合作的方式协助学生成长,运用开放的思维、灵活的方法、机智的指导,去启发、去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当家做主。新的时代,社会更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这就需要在教育中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管理中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传统教育中,学生总是听从班主任的命令,这既不利于发挥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发展。作为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心理,希望自己的行为与努力得到教师的肯定。反过来,教师的肯定与鼓励又能促使学生不懈地奋斗与努力,做出更为骄人的成绩,这对学生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除了转变观念外,还要在平时的管理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自己管理自己。前者是工作能力,后者是自我约束能力。比如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大胆放手,尽可能让班干部来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总结。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能让学生说的道理就让学生说,能让学生做的事就让学生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班主任应结合班级特点,安排有班级特色的活动。开展班级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题班会、节日庆祝会、运动会、各种文娱活动都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活动中,班主任应在“台后”作必要的指导,或蹲下身子,作为一分子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决定活动,自行组织活动,充分展现自我。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加强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能使每个成员对其团体荣誉的维持具有义务感。

二、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就必须进行民主式领导,根据班级的特点,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少数班干部管理多数同学的局面,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管理,定期进行班干部竞选。鼓励学生自我推荐,参与竞争。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自己,还可增强民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当家做主的滋味。班级中增设班级岗位,实行角色分明的专项承包管理。比如班级中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监督员、财务保管员等,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觉意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教育学生摆脱依赖,自主决策,勇担责任。如学生的文明礼仪,自己自觉督促;班级卫生角,自觉检查;班级学习、纪律、卫生,自己组织评比。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参与中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当然自主管理并不是放任自流,毕竟他们只是孩子,在班级工作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和指导。比如班委会,具体的各项工作分工就需班主任的指导,以免造成班级管理的空白和盲目。

三、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就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功能。它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舞台,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成功与认可,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学生人才不一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把教室装扮成富有书香气息的学习环境。名言警句、书画作品、科普小报、小小生物角、意见栏、表扬框,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创办。这不仅让班级成员养成了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他们还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人人都会为班级出谋划策。通过参与,学生的头脑里会不断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这样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也会日益增强。教师要相信: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回报大家的是无限精彩。

如何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 篇5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时习惯不错的班级,当班主任一不在时,就会出现另一副面容,学生学习生活、秩序混乱,班级工作处于半瘫痪的局面。出现这种现象,大多数的原因是由于班主任平时在班级中可能一直充当“保姆”或警察的角色,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意中滋长了学生处处依赖老师的意识,抹杀了他们对自己学习生活支配的自主性、主动性,所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班主任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在班级工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奋斗目标,指明努力方向

用目标激励人,引导人,可以培养学生对班级一种强烈的的责任心,所以,我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讨论,确定班级奋斗目标,通过全班每一个同学参与讨论、建议,他们决定要把争做“最出色的班集体”作为自己班级努力方向。

有了共同的奋斗大目标,我又把它与学习生活中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制定日常学习生活的班规。如课间活动、做早操、等等。并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又制定了分阶段的子目标,有计划地进行。

首先,我着重于在养成教育、班级常规教育和班集体凝聚力、班风的形成这几大方面下功夫。然后,我把着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学生之间合作能力,增强管理他人、管理自我的能力,增强自主意识。最后,我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围绕共同目标的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开展各种活动,使丰富多彩的活动变成学生教育他人、自我教育的过程,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自主性。

在引导学生为奋斗目标而努力时,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如具体实施细则让他们参与制定,学习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让他们拿主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这样一种意识: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我们的责任。班级里常流行这样一句话:“心中装着大志,做好每件小事”。

(二)运用激励机制,调控情绪变化。

在带班的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要使一个班集体充满生气,学生心齐劲头足,最为关键的是老师多走进学生,多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给予精神鼓励,使学生的劲足足的,火烧得旺旺的。

在运用激励的措施中,我又发现事先给予鼓励,对培养学生做事主动、自觉、进取有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一次的队形队列比赛中,我们班以实力来说,要夺冠有很大的困难,在班会课上,我让他们分别去折断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当学生面对一把筷子咬牙切齿无能为力时,我趁热打铁地引导他们:人心齐,泰山移,只要齐心协力跳长绳,夺冠也一定能成功。学生在我的鼓舞下,练操的士气大振,比赛中他们摩拳擦掌,力挫群雄,夺取了桂冠。

(三)教会学生主动探究,促进主人翁意识形成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分析、促进思考的自主性、行为的自我制约,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途径。我经常做法是开展每天一议,对社会上、班级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判断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利用班会、晨会,对班级中重大的事件或疑难问题,让学生讨论、决策。

如有一时期教室的地面经常出现乱丢的纸屑但是没有同学去捡,我就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1)如果走进一个教室,看见地上有废纸屑,你会怎么想?

(2)当别的班级的同学走进我们的教室,看见满地的纸削,会怎么想?对于他们的想法,你又会怎么想?

(3纸屑不是你丢的,你该不该捡?

通过心换心的讨论后,大家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足、意识的疏忽,从那以后,这类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象这样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积极的思考,再自主、自愿、自觉地作出选择,付诸行动,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四)善于自我管理,促进主人翁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篇6

[关键词]自主 培养 管理

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生活充满好奇,渴望自己获得成功。因此,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这一点,那就是在班级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

一、参与制定班规,激发自主意识

我在刚接手新班级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法治班的做法。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明确班规的意义。先向学生讲述班规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一样,它具有可操作性、互制性、灵活性。其次,全体学生参与,让每个人都成为“立法者”,征集“金点子”,然后确定班规,使学生觉得这不是老师在管自己,而是自己对自己约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再者,强调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充分发挥班规的作用。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坚持自我管理

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学生缺乏主人翁意识。若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作为班级的主人的责任,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1.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老师不必事事躬亲,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有班干部负责。而此时,班主任是不插手的,只作为班干部的坚强后盾。

2.“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是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当班干部的锻炼机会。

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3.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班级除常务班委,还有“轮流执政”的值周班长小组,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管理网络。而要建设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就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组织和建立多样化的自主自治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位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开展各项有益活动,实现自我发展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如何引导使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是班级工作的重点。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比如“三八”妇女节,举行“只要妈妈露笑脸”的作文竞赛、“五一劳动节”举行“今天你休息”的班级晚会、“清明节”举行“接过先烈的旗帜”的扫墓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我爱你,祖国妈妈”的诗歌朗诵会等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应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四、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探索自我评价

常务班委和值周班长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7

一、正确理解自主管理,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自我教育是实现自主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自主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标志。自主管理的实质是启发、引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 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班集体本质上是一个人际关系系统, 系统内部各要素是互动的, 我们不能只关注“教师→学生”, 而不关注“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把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目的, 并积极地创造条件, 促进学生的发展,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是自主管理的核心理念。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

第一, 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成功的教育总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内容的。德是首位, 是保障。教育者无论采取何种教育形式, 都会试图把抽象的德育内容变成受教育者实在的自觉行动。以往, 对于班集体各项制度的制定, 班主任总是自己“拍板”或者和班干部一起制定, 于是工作中感到顾此失彼, 难以满足全班学生的发展需求。那么, 在班集体管理中, 我们能否尝试学生自主管理,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学生自己设计、制定班徽、班规、班风、班训, 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第二, 人人管自己, 事事自己管。每一颗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位置。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禀赋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每个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学生的个性和发展不平衡现象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压力。把自我教育权交给学生, 学生自我调节, 自我控制, 自然会消除班集体管理中的种种不平衡现象。各项制度是学生自己讨论、定下来的, 于是就不存在不遵守的理由。就是出现了某些问题, 也是以学生为主进行处理, 即事事自己管, 因为奖惩措施也是学生们讨论的结果。这实际上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管理。

第三, 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班级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 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而且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就必须丰富班集体管理角色, 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前, 除班主任工作量大外, 班干部也难当。因为班里的事可大可小, 很多事不是无人干, 就是干不好。所以, 在班干部的使用上, 应该实行竞争上岗制度, 班干部轮流“执政”, 既互相监督又互相竞争, 班集体事务责任到人, 分工明确而具体, 做到人人有事做, 事事有人管。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而且能够使学生获得班集体管理方面的经验, 学会管理自己、服务他人;既使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 又保证了人尽其才和完成任务的质量。所有学生都成为班集体中的主角, 形成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 使自主管理成为每个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

三、班主任要做引路人

学生实现自主管理后, 班主任会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就轻松了, 而是对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时班主任要做的是———引学生走上发展之路。班主任要及时反馈, 合理控制, 恰当协调, 不断总结, 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握学生自主管理的内容和方向。班主任要抓住课前、课中、课后等机会, 对学生进行随机教育, 避免说教, 这样学生会乐意接受,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还要善于表扬, 只要学生表现良好, 不论多么细小、琐碎之事, 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给学生价值感和荣誉感, 可以使学生更加勤奋地学习, 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赏识他人, 学有榜样, 赶有目标, 使自信、自爱、自强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使班集体产生强大的创造力和亲和力。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8

一、“拥有感”是学生成为班级主人的有效途径

学生对自己的东西会倍加珍惜,这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将原本在孩子心目中抽象的集体“物化”,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拥有感。学生只有在内心世界中真正“拥有”了自己的集体,才会珍惜集体中的一切,视集体为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今年新学期刚开始,我要求每个小组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设计一棵大树,取名为“常青树”并贴在学习园地中,每人一根树杈,每棵树的中间主干是小组集体拥有的,树杈上设有叶。我对学生说:“我们集体中这五棵常青树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长出茂密的树叶来,那树叶怎样长呢?请同学们商量一下,学期末,我们要比一比谁的树叶最多,哪组的树最茂盛。”经过同学们的商议后,我们共同制定了领取树叶的条件。例如: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小组齐心协力,学习上共同进步了,能超额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等,都可以领取相应的树叶。学生为了获取树叶,自觉形成了“小伙伴”式的帮扶对子,这种对子是自发形成的,效果好于教师的指派。从这一天起无论学校指派什么样的任务,同学们都积极地去完成。如:春天到了学校需要花苗美化校园,我们班同学知道后,主动想办法,家中没有花苗他们就走家串户地去讨要。在学习中,他们更是学习劲头十足,学习优异的同学放下了架子,不讲价钱地去辅导后进生,班上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性循环。

期末到了,我们班五棵常青树已经枝繁叶茂,我们在班会上讨论了为什么我班的“常青树”会长得这么好?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一个同学都努力,小组的树才会长得好,集体中的这五棵树才会绿叶成荫,并通过评比,选出了优秀小组以及“三好学生”,改变了以往投票选“三好学生”的传统方式。

“常青树”成为我班同学心中物化了的班级管理象征,自己为集体作出的贡献也一目了然,自己落后了,会想办法赶上,自己的树叶最多时,还需要想办法保住。这也符合了学生的竞争心理,不断刺激他们的道德品质,并拥有了这个班集体。

二、注重“荣誉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学校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的最好契机。班主任必须和学生共同努力,在活动中争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集体取得了成绩,这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有力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面对竞赛中的失败,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品质。如:今年有一段时间在学校开展的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中,我班总是落在后面,面对失败,我们师生结合实际及时召开班会,查找原因。学生主动对扣分的同学进行了批评说服教育,并想出种种办法制止了班上不良行为。

活动中的成败并不重要,只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坚信,只要齐心协力,真正为集体服务,就能为集体争光添彩。面对每一次竞争中取得的成绩,都要不断地强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为能在团结向上的集体中感到自豪,从而有效地促进班级稳定发展。

三、重视“责任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道德品质中,责任感是处于较高层次的,只有关心集体的责任感形成了,才可以说学生关心集体的品质形成了。我本学期让学生参与集体的管理,做管理的主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传统的班干部管理方式,显然不能满足我班全员参与的要求,所以我通过丰富学生的管理角色,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集体管理。班中除了传统的管理岗位外,还增设了其他岗位。如:班主任助理、纪律巡查员、环境小卫士、学习监督员等,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为集体服务,效果比较好。如:我班卫生我很少过问,因为值日生、每天的环境小卫士、卫生委员等负责人就组织安排了,所以在卫生这方面我班很少扣分。

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也是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做管理之主,能够激发学生主人翁的意识,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他们就会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热心为集体服务,从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篇9

一、当好“心理医生”, 因人施教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 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 也许不是一个班主任的主要任务, 然而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 能否科学地把握学生的心理, 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与疏导,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呢?

1.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环境的影响, 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为此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 与学生交朋友, 了解并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 一旦发现问题, 应及时跟踪, 深入了解, 区别不同的对象, 选择不同的形式, 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 及时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2. 循循善诱。

班主任帮助后进生不能急于求成, 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注意尊重和爱护, 从学习、生活、个人交往等方面去关心他们, 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 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又达到教育目的。对后进生, 不仅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其进步。

3. 重视心理健康, 做学生的心理“医生”。

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 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 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 就心灰意冷, 苦闷不安, 甚至一蹶不振等等。针对这些现象, 笔者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 如“学雷锋、献爱心”社区服务, 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现代意识、竞争意识, 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 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策划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 寓教于乐, 陶冶学生的情操, 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 内容丰富, 又符合学生实际, 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笔者策划了许多主题班会活动。如《爱护我们可爱的家———地球》, 通过本次活动, 了解我们可爱的家园——地球的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 危及人类的生存, 激发了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 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从小事做起, 从自己做起, 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三、开展各项有益活动, 实现自我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 就必然死气沉沉, 缺乏活力, 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 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 况且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 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自己能力和才华, 从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认可, 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是班级工作的重点。我们可以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 在班级中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工作的参与者、主持者和实施者。

四、发挥示范教育的作用, 探索自我评价

班委会和班长是班级的骨干分子, 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声的管理, 无形的激励, 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 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10

一、精心设计三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任务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精心设计好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设计: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设计重在学生自学的预习任务,让教师从中了解学生能达到的基本水平和差异,为课堂教学指导提供依据。2.重在设计把教材中的“学习点”以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预先思考和学习的预习任务,以期从中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便于组织课堂学习。3.重在设计对知识进行整理梳理,对方法进行温故沟通,对认知进行铺垫的预习任务。

(二)精心设计课堂学习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否恰当设计与成功实施课堂教学任务,是学生有效学习、自主学习的关键。在设计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1.主题突出,能以关键的问题整合教师口头提问中的零散问题,能够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不仅局限于结果。2.设计的问题应该被完全结构化,形成具有连贯性、序列性和关联性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炼和升华,促进对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建构,服务于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3.课堂任务的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学情出发,设计以大问题为线索的任务组合来承载学生的学习,给学生的合作探索留足空间和时间,与预习任务相配合,形成一条“展开”知识形成过程的学习台阶。

(三)精心设计课后整理任务

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常规性整理,不仅能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急速遗忘,还能让他们学得更加轻松、更加扎实。课后任务整理可以围绕以下两点:1.一节课的知识整理。利用每天的作业整理时间,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范例学习整理,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指导看书中的例题及笔记———说说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让学生做作业。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整理了。

2. 一个单元或一个知识点的知识复习。

教给学生一些复习方法,列表法或画图法,可以画知识结构网络图、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结构图。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在学生的整理过程中,对于个别问题,可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帮助解决,对于共性问题,可采取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补缺。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营造探究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探究氛围,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激发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让全体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实际活动。

如在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过生日想买蛋糕,随即课件出示两款材料、价格均一致的差不多大的圆锥体蛋糕和圆柱体蛋糕图片,选择哪款才合算呢?谁能帮助老师?学生都知道买体积大的才合算。根据已学知识,学生很快算出圆柱体蛋糕体积,却无法计算圆锥体蛋糕体积。这时部分学生提出“圆锥体体积怎么算?”“它和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能否把圆锥体转化成圆柱体,推导出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等问题。为了找到解决方法,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热情高涨,顺利进入到自主探究“圆锥体体积”的学习中。

(二)拓展探究维度

在数学教学中,要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从多角度出发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 在知识的衔接点引领探究。

如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引领学生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引领学生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能否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2. 在知识的矛盾点引领探究。

在原有知识的结构上或认知上出现了矛盾,学生自然就会去思考“这是为什么呢?”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创造矛盾,引领学生去探究。如学习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这有5个白球,6个黄球,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当学生回答摸出的白球的可能性大时,教师提问“老师刚才摸了几次,摸到的都是白球,这是怎么回事?”这时学生会觉得这与“可能性”大小有矛盾,然后让学生在困惑、质疑、反思与感悟中体会只有试验次数足够多的时候,可能性大小的体现才能更加充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

3. 在知识的应用处引领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如: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架、篮球架、三角板、篱笆等,为什么都设计成三角形;车轮为什么都采用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椭圆;身份证号码为什么这么长,为什么每个人的出生年月都在里头?为什么同一地方的前六个数字都相同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 篇11

关键词:民主管理;企业职工;主人翁意识

提高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维护职工民主权益,是新时代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工会的主要职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是国家对企业制度的重要要求,目前我国企业深化改革进行加快,企业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重视职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构建企业与职工共同获益的良好环境,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企业民主管理与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关系

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经济权益、劳动权益和政治权益,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尊重职工劳动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性,但是却忽视了职工的政治权益。国家相关规定指明,职工依法享有民主权利,首先工会要成为职工群众有组织地参政议政的民主渠道;另外工会要做好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日常工作。使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当中,这也是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显著标志。

二、企业开展民主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指出,企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职工提案、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厂务公开等,组织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建立完善的权益保障机制,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目标。企业开展民主管理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的基本性质、工人阶级的地位,而长期实践经验也证明了民主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首先,企业要增强对民主管理工作作用和地位的认识。所谓民主管理,即企业职工根据国家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企业管理,实行民主权利。企业开展民主管理,能够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抵御经营发展风险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高可靠保障。因此,企业加强民主管理,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二,发挥民主管理体系要建立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主要是选好职工代表,行使好职代会职权。职工代表是与本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并要求积极有一定业务技术知识和管理能力,积极参与企业建设;同时能密切联系群众,并为大多数职工信任和拥护,他们能代表广大职工的利益并反映民意。职代会的职权,主要是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监督评议权以及法律赋予的其他权益。企业设立职工代表大会,定期召开职代会,组织职工参与重大议题的审议和管理决策,不断推进民主制动的系统化、规范化。

第三,发挥好职工提案和建议的作用。职工提案和建议是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根据职工意见和要求提出的,经职工提案委员会审查后,可分提案或转为建议,提案须一事一提,但工会均需做好提案及建议的逐一答复工作。它是职工代表行使权力的重要途径。提案和建议涉及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

第四,发挥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或者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代表组织之间)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主要是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补充保险和福利、女职工和未成年的特殊保护、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合同管理,以及履行集体和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和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是工会的最重要的民主管理工作,是维护职工的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发生企业和职工纠纷时,工会应出面予以协商,既保护企业的正常经营,又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

第五,开展好厂务公开工作

厂务公开的实质是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实际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与本单位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干部任免、财务使用情况、物资采购、工会经费使用情况等都需要在职代会上、厂务公开栏、门户网站厂务公开信箱及OA系统向广大职工公开,同事建立渠道让广大职工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以实现和谐劳动关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加强民主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让企业和职工都习惯于在阳光下干事,在民主监督下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同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职工主人翁意识,是企业发展和职工幸福感的思想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冬梅.完善国有企业民主管理 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 [J].工人日报.2011,07(03):1-2.

浅谈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问题 篇12

主人翁意识, 是一个人产生忘我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劳动态度的最重要的心理内趋力。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是发奋学习, 自觉工作, 深化改革, 开拓进取的心理驱动力。教职工把自己看成是学校的主人, 把自己的命运同学校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能够做到以校为家, 兢兢业业, 无私奉献, 说明教职工有主人翁意识。如果每个教职工都有主人翁意识, 那么就会形成教职工群体主人翁意识。它是学校发展兴衰的决定因素之一, 它既是衡量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学校管理者的领导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管理心理学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受激励而产生的。物质奖励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正是因为它在激励人的工作态度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受到物质奖励的过程中, 因为人的某种需要得到了满足, 产生了愉快的心理情境, 从而激发了人的工作积极性, 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许多人却忽略了重要一点, 那就是人们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的主体需要总是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发生着变化, 而每一个变化, 都标志着人的精神生活产生一个新的飞跃。同样的物质奖励, 因为领导艺术水平的差异, 满足人的需要层次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是管理艺术水平高的管理者, 就能用少量的物质奖励, 达到满足人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反之, 有的管理者花了不少钱, 却只能满足人的某种低层次的需要, 这对人的主人翁意识是毫无益处的。因此, 有经验的管理者, 对人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 并不是简单地在如何分配钱的数量上煞费苦心, 而是如何巧妙地把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 把奖励个人同奖励集体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的奖励环境和氛围, 以发挥有限的物质, 产生最大的激励效能。

学校管理者激励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既要考虑如何能用少量的物质奖励, 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高层次的需要, 也要考虑如何把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 把奖励个人同奖励集体结合起来。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奖励氛围和环境, 做到奖励一个人, 带动一大片;奖励一个集体, 震动全校教职工, 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而出发点和着眼点不要老是考虑需要花多少钱, 能奖励多少人的问题上。奖励不是目的, 只是激励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方式和手段, 不能为奖励而奖励, 要想到奖励的后果及其深远影响。因此, 该奖励的人, 一定要给予奖励, 就是给予重奖也不惜花钱。相反, 不该奖励的人, 坚决不予奖励, 不搞平均主义, 杜绝大锅饭。

学校管理者要调动教职工每一个人, 都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管理, 这对满足教职工的高层次需要, 培养主人翁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教职工感到学校管理者把他们当成了学校的主人。如学校工作计划、措施的制定, 校内人事变动和提升, 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奖励, 工资的变动和奖金的发放, 职称的评定和晋升, 学校的财务收入和支出, 学校设备的购置、保管和使用等, 都可以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做到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学校管理者要发扬民主作风, 大走群众路线, 使教职工真正行使主人权利, 就能增强主人翁意识。教职工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 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并能从中感受到领导和周围同志们对自己的信赖和尊重, 由此产生的心理满足和自我价值观念, 就会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如教职工代表大会, 是教职工行使主人权利的最好形式。教职工代表和学校管理者坐在一起讨论学校的重大问题, 通过讨论协商取得了广泛的共识, 就能极大地激励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这里关键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 而不是教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数量和质量如何。

学校管理者要把每一位教职工都看成是学校的主人。要针对教职工的个别差异, 把他们调配到能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岗位, 做到人尽其才, 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 提高他们。如学历进修, 一定要舍得财力;提高工作能力, 一定要敢于大胆、破格使用, 给予锻炼的机会;做思想工作, 一定要耐心细致, 以心换心, 使他们心悦诚服;对教职工的合理需要的具体实际问题, 能够解决的一定要立即解决, 暂时解决不了的, 要及时说明情况, 使人感到心暧等。只有这样, 教职工队伍和管理者才能做到在认识上统一, 感情上协调, 步调上一致, 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同时, 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队伍的精神状态, 饱满的政治热情, 对各项工作的认真态度, 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高贵品质, 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会对其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人说:一所学校有一流的领导班子, 再有一流的教职工队伍,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是一个必须承认的真理。

学校管理者要关怀学校中每一位教职工, 要对每一位教职工一视同仁, 一碗水端平。不搞拉帮结伙, 亲一派疏一派。首先对教职工队伍中每一个成员的情况, 都要了如指掌。如他们的思想状况、工作态度和工作量, 他们的身体状况 (包括住院的、在家病休的) , 他们的性格特点、业余爱好和兴趣, 他们本人和家中的婚丧嫁娶情况, 甚至每个教职工的生日等都一清二楚。特别是教职工有了实际困难或发生了重大问题的时候, 学校管理者一定要到现场, 详细地了解情况, 就像解决自己的问题一样, 坚决果断地予以解决。甚至自己掏腰包, 也要解决教职工的燃眉之急。学校管理者的这种精神、这种行动, 必然会感动遇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教职工本人和家庭, 同时也会在学校产生良好的影响。真是解决一人难, 影响一大片, 解决一个家庭问题, 影响千家万户。

学校管理者对每一位教职工, 都秉公办事, 不计较个人得失、恩怨, 教职工才会心里平衡, 才会更加理解学校管理者。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要做到同教职工心连心, 彼此关心, 相互爱护, 这样才会产生强大的物质力量。有的学校管理者提出对教职工五必谈: (1) 凡是提出入党的同志, 必须谈一次话; (2) 凡是思想出现波动的同志, 必须谈一次话; (3) 同志间发生矛盾的人, 必须谈一次话; (4) 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 必须谈一次话; (5) 对领导有意见的人, 必须谈一次话。五必访: (1) 教职工有病重的必访; (2) 教职工中有婚丧嫁娶者必访; (3) 教职工生活有困难者必访; (4) 教职工家庭出现纠纷者必访; (5) 新调入的教职工必访。这些都是调动教职工主人翁意识的很好做法。

综上所述, 我们讨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问题, 也讨论了学校管理者如何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问题。我们知道, 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虽然不是生来具有的, 要靠党的多年教育和学校管理者的激发、调动, 这是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但作为教职工本人, 其内在因素更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内因是根据,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职工对学校管理者来说, 是被管理者, 而对学生来说, 他又是管理者、教育者。因此, 教职工要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学校的主人, 时时处处以主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从多方面加强个人修养, 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要以校为家, 把自己的命运同学校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要同学校管理者一道, 执行教育方针, 实现教育目的, 完成教育计划, 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为学校的兴旺和发展, 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振武.学校管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

[2]祁团.学校管理的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N-甲基己内酰胺下一篇:对接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