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精选11篇)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篇1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 独立地思考, 独立地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掌握学习方法, 探索知识的规律。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学生才是我们的“希望”, 才是我们追逐的“希望”。
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 才能产生很强的动力, 才能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体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如果强迫学生去学习, 就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厌学。因此, 兴趣有待于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因,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二年级第一学期《识字2》这课时, 我让学生在操场上做运动, 然后再谈自己校园内外的生活,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时学生就有说不完的话。如:我们打沙包、钓鱼、踢足球等, 使学生有话可说, 并对本课有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通过看图、你做动作我猜词语、找卡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无意中学会合作学习, 最后让学生总结回顾:我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什么?在强烈的求知气氛中,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在合作中学、在游戏中学, 主动参与, 自己去感知、探索和理解。
二、让自学陪伴终身
一个博学广闻、知识丰富的人, 大多靠自学成才。美国教育家提倡“发现法”, 中国的教育家主张“教是为了不教”, 显然, 他们都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所以, 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一旦培养起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他就会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将来长大了就会根据自己工作的需要, 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去发现探索, 去发明创造。
1. 养成独立查字典的习惯。
字典是学生无声的老师, 学会查字典是学生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 读懂一篇文章, 就要理解字、词的意思, 做到敢想、会写、会讲, 才能会运用。仅靠在学校的时间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学。常言道:“学习重在方法”, 只有正确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 培养学生养成翻阅字典的习惯, 正确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从而去理解整篇文章。小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不难, 难的是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出查字典的好习惯, 要求学生查字典就像使用课本那样平凡, 时常把我们的工具书置于案头。阅读、预习、写作、复习等, 随时查阅。教师要对学生在查字典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 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方法来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2. 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帮助学生解疑。同时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我们培养的新世纪接班人, 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接班人, 他们应该是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新人, 培养人才要从“小”抓起,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爱提各种问题, 所以教师就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儿童的心理特点, 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 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不同类型的课文时, 就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法, 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学习。阅读《小狐狸卖空气》一文, 可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不同的问题, 他就会想:“狐狸怎么会卖空气呢?空气又怎么能卖呢?”学生好奇心强, 也好问, 但一接触到文章, 又往往提不出问题来。这就要求教师细心培养, 也可以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再如:老师可以说我这儿也有几个问题你能不能帮我解决, 这样一来可以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 调节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个问题, 思考并明白新鲜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引导学生懂得, 只有多栽树、多种草, 才能有新鲜的空气。建立保护花草树木, 促使生态平衡的意识。如果教师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 学生就逐渐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教师就要充分肯定, 还要学会赞美学生。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 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多几句赞美, 少一些批评,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民主、平等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把学生看成是朋友和伙伴, 以爱育爱, 使师生关系充满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气氛。要把微笑、尊重、宽容、民主、探究、合作留给学生, 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做的事教师绝不插手, 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 “问”让学生自己提, 话让学生自己说, “情”让学生自己抒, 引领学生在“误”中“悟”, 在“错”中“磋”, 在“探”中“叹”。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主动中发展, 在合作中增知, 在探索中创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他们愿学、乐学、会学, 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我们的希望。
同一平台,学生才是主人 篇2
为了更好地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我将我的课堂变成了师生共同拥有的自由天堂。下面我就针对10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一)”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体验。
一、课堂训练
(一)一名学生(每天换一个)上讲台组织课前训练。
(训练的内容可由教师根据课堂需要进行设计,也可以由学生自出题目)
1.组织者:同学们,哪位同学能提出问题
生: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8个十去掉2个十是( )
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8的数是( )
2.口算题卡
30+40= 80-20-35+4= 42+20= 35-2= 57-8=
师:同学们课前训练就到这里,这节课我们还应该学习什么呢?
生:整理和复习。
(二)自主合作学习
1.进入情景初步自我整理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在100以内口算加减法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播放比较柔和的低声音乐)
生:音乐停止后,总结出(1)两位数加整十数……
师:随着学生无序的同答教师将准备好的知识条卡随意地贴在黑板一角。
2.将知识系统整理、归类突破
让学生独立完成整理和复习中的第1题(教师板示1题)
师:请同学们口述计算过程和结果并用手势判断对错。
(在说过程时让学生尽量按100以内加减法口算法则去说,不强调独特的说法,便于生巩固掌握运算法则)
生:例48+9=57,我是这样想的,先算8+9=17,再算40+17=57,所以48+9=57。
师:请同学们将刚才做过的12道题,分类整理可分几类呢?
生:加法和减法(板书)
师:加法、减法根据黑板上的题型可分成几类呢?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将刚才零乱的知识条卡进行整理。
3.选出代表题复习总结算理(同桌讨论)
(1)选择四种类型
例39+40= 36+7= 97-60= 65-7=
(2)选择退位减法做进一步探讨总结
例:65-7=
同学们可真棒!看谁能再次开动脑筋想出以上四道类型题,还有哪些计算方法呢?
(1)先自己想,然后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4.再次提炼,找出最简单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可真了不起,找到这么多的方法,可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呢?
生:79-40中40+40=80 80-1=79 所以79-40=39
36+7中36+10=46 46-3=43 所以36+7=43
97-60中100-60=40 40-3=37 所以97-60=37
65-7中65-10=55 55+3=58 所以65-7=58
师:根据以上这些练习,你能总结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生:凑十法。
(课中活动:利用凑十法调动小组间人数编做加减法游戏)
二、组织训练
1.听算
听算正确的人有选择谁来答下一个问题的权利。
2.判断
54-6=58( )
76+6=72( )
3.独立完成书上的1~4题
三、拓展选标
对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处理,我没有延用做题、批改、讲题、再批的老套路线,而是将整个课堂设计成了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也充分表现主人翁意识,发挥主体作用,将一堂枯燥乏味的复习课变成探索和提升的过程。
为了有效地体现课改精神,把握课堂的方向我在设计课时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口算计算过程进行思维提升训练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准确性,还有利于口算方法的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慎密性、灵活性。
2.计算出结果并不是最后的选择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对100以内口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促进知识内化和吸收,特引导学生由一般性认知提升到对问题的深层次地整理和挖掘,培养学生的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3.学舍抓“典型”
有些重要的知识不将它提炼出来,可能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浅层认知现象,不利于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学生遇到问题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在课前设计时注意到此类问题就会将问题从一般性提炼到特殊性,便于高层次的认知。
4.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会发现的乐趣
现代教学否定“异口同声“的回答,重视学生张扬个性,大胆去想、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求同存异,创造一个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讲,如果没有新意识,就好像搭了慢班车一样,是不利于人的发展的,所以,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篇3
据统计,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为例,和原教材相比,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新教材加大了“活动”的力度。上、下册“活动”栏目近九十处,并且“活动”内容的功能已经从简单的复习巩固本节课知识,转变为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这就使得我们的地理知识从原有的单一文字和图表传授,变成有一大块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消化。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题目中畅游知识的海洋。那么,作为一名一线的地理教师,该如何正确把握新课程地理“活动”的原则,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开放性原则
所谓的开放性原则就是摈弃传统的“老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说法,鼓励学生:“大家说的只要言之有理,就是答案”,“这些问题,回答时有差错是正常的、回答出来就是超常的”。我们要允许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答案,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题目和活动方式。(2)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喜悦。这种赞扬方式有“很好!”“你真了不起!”“有新意!”等。(3)对学生不太恰当的回答,也要给予尊重,决不能全盘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 学生主体性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堂。因此教师应该放手,大胆地把“活动”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新教材、新课改下的“活动”栏目大幅度增加,就是要为学生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驰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实践证明,人脑的创新潜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经常把“活动”时间留给学生,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敢于说话了,敢于提出问题了,甚至敢于提出和教师意见不同的见解了,敢于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了。
3.“活动”形式多样化原则
对“活动”内容的处理,要求形式多样,以便于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何利用这个舞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尽情施展创造才能,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活动”方式导演得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在设计“活动”方式时,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要点和特点量体裁衣,选择不同方式。根据本人教学积累,我认为“活动”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1)学生演示和表演法。如学习七年级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时,“地球的自转”活动题1、2和“地球的公转”活动题1、2适于采用此方法。(2)课堂讨论法。如学习第九章第一节“美国”时,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世界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展开讨论。(3)课外调查法。如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时,我就请学生调查当地近一个星期的空气质量,并写出调查报告。(4)动手制作法。如在学习第一章第一节时,让学生分组根据活动要求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学习本章第三节时,让学生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等。(5)同类事物比较法。如在学习第八章第二节“欧洲西部的气候”时,让学生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4. 人—地关系和谐原则
现代社会,处处讲究“和谐”。社会稳定要和谐、师生关系要和谐,而我们地理学科所指的人—地和谐,其中“人”指人类,“地”指地理环境,即人类要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当师生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时,作为教师,应该持续不断地引导学生;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反过来人类活动也将改变自然环境,只有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和谐发展,才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八年级上册《地形复杂多样》一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引导学生,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人—地和谐关系。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各具特色。这些特征各异的地形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然,人们在适应各种地形的同时,也在不断利用和改造着它们。”于是,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回忆和想象起来:“在我的周围,在我的家乡,人类是如何适应地形、利用和改造地形的?”趁此时机,我让学生小组交流人类改造和利用地形的例子,如披上绿装的黄土高原,丘陵上美丽的梯田和果林,牛羊成群的内蒙古高原,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如今被改造成了耕地等等。学生在互相交流与探究中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人—地”观念,即人类在适应地形的同时,也在不断利用和改造着地形,从而创设了更加融洽、和谐的“人—地”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篇4
——魏书生教育教学经验
是什么原因让魏书生获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呢?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呢?
我们认为魏书生教育改革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营造师生互助的氛围,让学生产生“我要学习,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意识;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想法后,及时给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如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自检、互检、他检、师检的检查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起到及时督促学生成为主人的作用。
一、师生互助
1.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为学生服务,就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心灵实际之间架桥,要努力防止离开学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纲、教材的彼岸世界动脑筋,做文章的倾向。
有时为了使学生学有所得,魏书生常把教学目标订得低些,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实现。1978年他在一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后进班上作文指导课。指导办法,就是请学生听念范文,然后写下来,同学们听与写的过程中,感觉符合自己的实际,愿意写。如果不这样,硬逼着连听写都有困难的学生作文,他们便失去兴趣,索性不写,效果反而更糟。学生学会了写作文后,再一点点引导他们往高处攀登。教师倘觉得学生水平低,总不肯把桥的一端建在学生的实际水平上,那学生也就总也不能到达大纲教材规定的彼岸。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助平等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老师教学。魏书生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辅导后进同学中,也尝试过失败。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忘了给学生当助手,而是站在学生的对面,强制、逼迫学生去学习,结果和学生搞得很僵,师生心理都很不愉快。认识到这一点后,再辅导后进学生时他总是事先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好学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学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坚信他脑子里有好学上进的一面,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坚信每位学生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帮助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只有从这个意义上思考,才能对各类学生都有感情。有的教师认为只有好同学才能帮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那些后进同学是阻碍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包袱,是累赘,于是对后进同学就缺乏耐心,越缺乏耐心,就越不能建立互助的关系,师生关系不协调,教学任务就不能完成。魏书生认为每位学生都潜藏着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耐心地到学生中去寻找,这样他的助手越来越多,连最差的学生也能学着帮他留作业,批改作业,出试题,评试卷,批改作文。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魏书生认为完善的人性就是每个人既有低层次的需要——衣、食、住、行,也有高层次的需要——劳动、学习、创造、亲情、友情、爱情、责任感、义务感,直到具有最高层次的需要,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动物界,因此每个人心灵世界中既有人性的成份也有兽性的因素。猿终于进化为人这一事实,又决定了人一定离至善至美的人性社会越来越近。教师的责任就在顺乎这一趋势,发展学生的人性。做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分人性。即使对这些需要不那么强烈的同学,我们也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不管这种需要多么难找寻,有的甚至压迫为潜意识,也要叮嘱自己走进学生心灵世界中,历尽曲折,也要把这种需要找寻出来。
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社会的丰富多彩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必逼着100%的学生都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让学生也认识到:升学是人才;当数学家、文学家是人才;当工人,经商搞个体经营,干得踏踏实实,干得出色也是人才。同学们都应该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4.决策过程要民主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即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参与的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1978年魏书生从工厂来到学校时,是不会教中学的,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经常与同学们商量,教什么,怎样教。在一些心里没有底的问题上,他总让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确定怎么办,这就避免了脱离学生实际的较大的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的自觉、热情的支持,因为学生都有维护自己选定的方案的心理。比如:作业究竟是自己根据实际确定,还是由老师统一?单元或平时测验是进行,还是不进行?作文是同学互批,还是由教师批?日记是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教材分析是假期写,还是开学写?这些较大的问题,他都和同学们一起商量,需同学们举手或投票表决后,再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办。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便养成了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魏书生也养成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二、方法具体
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做学习的主人的愿望。愿望产生后,及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很有必要。
1.阅读方法
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魏书生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⑴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⑵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
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⑶复述内容;⑷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⑸理解掌握字、词、句;⑹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⑺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让学生通过阅读达到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的目的。
如何划分文章层次,归纳文章中心,分析写作特点?魏书生对学生有较详细的指导。(1)划分文章层次
魏书生与他的学生一起归纳出不同体裁文章划分层次的方法。①划分记叙文层次的五种方法
按时间顺序划分,有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写人记事、交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按空间顺序划分,文章写自然景物,一般按时空顺序安排层次,也有的写人记事,也按空间顺序按排层次;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有的记叙文以记叙为主,又在开头部分抒情、议论,末尾又以抒情议论结尾;按材料性质划分,有的记叙文不受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的限制,而以事件内容为依据,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安排在一个部分里;按作者的认识过程来划分。
②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逆进式。③划分说明文层次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2)让学生掌握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魏书生指导学生归纳中心思想常用的是六种方法。
①看文章题目。有的文章一看题目就使人想到整篇内容大致是围绕这个中心写的。②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少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③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
④分析人物性格。一些写人的记叙文,中心含而不露,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就能看出文章的中心。
⑤综合文章各段段意。比较适用于说明文和特殊的议论文。⑥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有的文章寓意较深,不易找出,就要弄清文章写作和发表时的政治、历史背景。
(3)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
所谓写作特点,是区别于一般文章写法的独特之处,成功之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一般从五方面入手:
分析中心。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分析表达方式。文章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与抒情五种。
分析语言。主要注意以下四点,一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练。二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三从语调是否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四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
学生在“四遍八步”读书中对文章进引分层,归纳中心,分析出写作特点,往往很快就掌握了整篇课文知识,常常享受到一种做学习主人的快乐,于是做学习主人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2.改作文
学好语文一是阅读二是写作。写作几乎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魏书生却把作文课让学生上得轻松快乐且有收获。
他的做法中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让学生坚持每天一篇日记,一年365篇日记,三年初中一千多篇日记。二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学生如何能批改作文?魏书生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研究,指导学生从十个方面写评语、打分,就是差生也能学会改作文。
(1)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作文的时候也抽签,谁都有可能抽到任何人的。打开作文一看正确,拿出红笔,写上批语,格式正确。批文用减分法,此项不减分,此文为满分。
(2)卷面是否整洁。这一条大家都看得出来。后进同学批改别人作文指出卷面不整洁时,下次自己写作文也注意卷面了,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3)错别字几个。将错字在原文处打下标记,并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确的字。有的粗心的同学错字找不出来,怎么办?便搞流水作业。甲、乙、丙、丁轮换着批一篇文,甲批错别字6个,乙发现本文错别字不是6个,而是7个,那么甲就要对为什么漏掉这个错别字写出100字的说明书。丙又发现本文错字是8个,那么甲、乙都要被追究责任,各追加100字的说明书。这样使粗心的同学也认真起来,批改的时候,手里抱着大字典,唯恐漏掉了错别字。发现错别字,每两个扣1分,最多扣5分。10个以上也不再多扣。
(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再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几句,每处病句减1分,减至5分,不再多减。
(5)标点符合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明显错误的地方,有一处扣1分,超过5分不再多扣。以上五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文章的批文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老师在批改指导时,结合两三篇具体例文,加以指导,学生就能批得符合实际。
(7)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8)看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9)看表达方式。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老师作文指导时提的要求。
(10)看语言是否简炼、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罗嗦、简要、精炼。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很顺口,不疙里疙瘩。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后五条要求每条5分,不做太具体的规定,由批改人酌情减分。在多数情况下,批改作文都在语文课上进行,教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每个人都要在作文本上写出10个方面的具体批语,一般情况下批语的篇幅都有作文本一页之多,最多的批语达到500字。
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作文能力。这样互相批改作文,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也是好事,学生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开放的机会。这样的写作课同学们最爱上。
魏书生不但让学生在写作时成为学习的主人,他还让学生一年365天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他给学生制订了计划:算1500道数学题,1000道物理题,10万字语文作业,365篇日记,40篇作文,跑步1000公里,画画20幅,学歌40首等等。再把这个计划落实到每月,每周,每天。
给学生讲做学习主人的道理,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帮助他们掌握做主人的一些具体方法也不难,难的是十三、四岁的孩子持之以恒地当好主人。
三、检查监督
为了帮助学生持之以恒地做好学习的主人,魏书生与同学商量后建立五种检查监督方法。1.自检。十年来,魏书生体会最深的,就是要把检查监督的着重点,放在学生自检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忠实于自己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每周自检的基础上,每月都检查总结一下执行语文学习法规的情况,即使在每学期班检的时候,也还是要求学生先写出自检报告。自检发现“违法”现象怎么办?除了补上所欠任务量外,学生可以从五种自惩方式中挑选出一种:①为别人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以补偿歉疚心理。②轻微“违法”,如当天作业不够500字,则为大家唱一支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③写一份说明书。④写一份心理病历。⑤写一份个人“法院”审判程序。总之务必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自己是学习主人的观念,自己完不成计划,首先要靠自己战胜自己。
2.互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互助组”式的。两个性格、爱好相近的同学要求组成互助组,大家认为有道理,同意了,他们便在一个时期内搞语文学习互助,互相督促检查对方执行语文学习计划、法规、制度的情况。有时也是临时组成的互助组。另一种互检方式是保护人式的,请每位后进的同学给自己找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学做“保护人”。保护人负责监督检查这位后进同学执行语文学习计划、制度的情况,发现的拖拉现象,及时给予批评纠正。
3.班干部检查。值日班长、常务班长、学习委员按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检查监督同学执行语文学习计划的情况。魏书生外出开会时,语文课都是由班干部出面组织大家自字。十年来魏书生未请人代过一节课,他教的语文课越来越省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
4.班集体检查。引导班集体树立好学上进的风气,对不认真执行学习计划、制度的学生形成一种批评帮助的集体舆论,这是最重要的集体检查监督方式。他们不定期地评选“学习最认真的人”、“学习最不认真的人”、“课堂注意力最好的人和最不好的人”、“完成任务最准时和做事最爱拖拉的人”。每个学期,班集体对半年来每位学生执行学习计划制度的情况都有一次认真的总结性的检查,对每个人都要写出检查报告。
5.语文教师抽检。有了以上四道检查、监督的“关口”,留给老师的任务就极少了。对语文教师来说,时间投入比较多的具体事务,如亲自留作业、批改作业;亲自出考试提纲、印提纲;亲自印考试题并评卷;亲自批改作文等,十年来魏书生一概不做,学生却能自觉地做。魏书生只是不定时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检并就抽检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篇5
许老师首先转引《辞海》关于主人公的解释:“主人公是文艺作品中集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矛盾的主体”。然后指出“《最后一课》的焦点是征服与反征服的矛盾”,并作如下分析:
“当韩麦尔写完‘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时,这两个字不仅写在黑板上,也是写在小弗郎士的心中了。连顽童也知道爱国。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已被交到下一代的手中,这样的民族会灭亡吗?矛盾终于解决了,小弗郎士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很显然,许老师对“钥匙”一句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在最后一课上,韩麦尔先生把异族的统治比做监狱,而把祖国的语言比做是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形象的比喻是在告诫小弗郎士及其他所有听课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语言,这样才有可能最终回到祖国的怀抱。并不是通过短短的一堂课就让小弗郎士学会了祖国的语言,一个民族的语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易学好的。那么“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已交到下一代手里”的说法岂不有悖情理!
退一步说,即便这把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钥匙果真传到小弗郎士的手中,那么矛盾的主体应该是传递钥匙的人,而并非是接钥匙的人。因为是传递钥匙的人在与侵略者斗争,在做反征服的工作。
由此看来,用凭矛盾的主体是谁来推断主人公的方法只能得出与许老师相反的结论了。
许老师的文章还说:“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正是要揭示小弗郎士的心理过程,是作为小弗郎士思想发展和成熟的一种映衬,是从侧面细致地表现小弗郎士的觉醒过程。”
果真如此吗?我们无妨做如下思考:作家塑造一个人物形象,无非是为了反应现实生活,为了使读者有所启迪,那么主人公的典型意义必然远远超过其他人物。试问:作者是想让读者阅读本文后明自在阿尔萨斯还有一个或若干个小弗郎士,他们已经觉醒,法国还有收回国土的希望并从而产生一种自信,还是想让读者从韩麦尔那感人至深的表现中认识到每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承担起捍卫祖国尊严的责任?到底哪一个人物对读者具有鼓舞作用?
许老师在文中还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以韩麦尔为主人公,其他人物就该围绕他而展开,郝叟老头的思想变化难与主人公发生联系,铁匠华希特也游离与情节之外,更成为多余人物。”
笔者以为一个民族在国土沦丧之时不甘屈辱全力抗争的绝不会只有一人,而且只有这样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因此,作为韩麦尔的正面陪衬,郝叟等人的出现是非常合理的。他们和韩麦尔一样爱国,和韩麦尔一样为国土的沦丧而痛心。是他们让读者明白,爱国不单属于韩麦尔一人,而是属于整个阿尔萨斯,整个法国,乃至全世界所有善良的人们。至于华希特,除了在情节上设下悬念外,他的出现还有另一层深意。对于国土沦陷,他似乎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这态度折射的思想阴影虽然没有笼罩全篇,但却和文中的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乃至郝叟等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痛不欲生,肝肠寸断;另一方面则是无动于衷,幸灾乐祸。两相比较,我们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作品严肃的批判意义吗?一个是正面烘托,一个是反面映衬,谁能说这两个人物与情节无关,与韩麦尔无关呢?
不得不提的是许老师的另外一种理由:“在亡国灭种的惨祸面前,矛盾的解决不在于韩麦尔先生喷发的爱国热情,而在于下一代身上植上民族之根,处在民族焦点和掌握解决矛盾关键的只能是小弗郎士,而非韩麦尔先生。”
那么我说,没有韩麦尔这样的人的呼吁,抗争,小弗郎士恐怕连爱国是什么都不会知道!如果说作家把希望寄托未来,代表未来的人就是主人公,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断《故乡》中的主人公就该是“宏儿”和“水生”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吗?当然不可以。
这里没有硝烟,却比战场更加惨烈;这里没有鲜血,却比刑场更加悲壮。这堂课上给了小弗郎士和他的同学,上给了郝叟和过去的镇长,也上给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堂课也上给了普鲁士兵,这是对侵略者最严厉的抗议!
如果说韩麦尔是民族解放斗争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小弗郎士便是一架精心安排的摄像机,主次之别不言而喻。
细菌才是地球的主人 篇6
增加维生素
拿维生素K为例, 这个维生素群有好几种, 有些可以从食物中摄取, 但其中一种关键的维生素K2主要来自细菌。我们的肠道里有几种细菌会在代谢过程中制造K2, 如果少了它们, 可能会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和凝血方面的疾病, 以及骨质疏松之类的骨骼问题。
散发爱的气息
细菌也能在爱情与婚姻的戏码里插上一脚。一般人到了青春期, 胯下与胳肢窝的腺体就会开始制造功能类似性吸引剂的化学物质。但这些物质必须先经过皮肤上的细菌的处理, 才能制造出我们所说的麝香味———所以说, 拿破仑会要求约瑟芬在他到家前先不要洗澡, 图的就是这味儿啊。
拿破仑可能曾经从世界各地带回美味点心送给爱人, 而其中许多点心的复杂风味都是细菌的杰作。例如, 可可豆发酵而成的巧克力, 瑞士奶酪上平滑的小洞, 以及香肠的浓郁香气。人类尽管聪明, 却无法复制这些过程, 只能拜托个头超小的细菌主厨来代劳。
移山碎石
信不信由你, 有些细菌具备让地球四分五裂的能力。这些叫作“无机营养生物”的细菌会制造能啃食石头的化学物质, 雕刻出种种地形地貌。事实上, 一般认为细菌是岩石遭风化与侵蚀的最重要因素, 它们能开凿洞穴、磨耗高山, 并将矿物质养分释放到土壤里。
挖泥掘土
要是没有细菌在土里默默进行某些活动, 我们恐怕都要饿死了。这类活动就是制造肥料, 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从空气中捕捉氮的过程,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了。这种化学反应极为耗能, 人类需要使用大量的化石燃料才能完成。然而, 花园里的细菌做起这些事来, 好像我们在园中赏花般轻松。
天降甘霖
稍微再靠近地面一点, 我们碰到的某些细菌具有人类梦寐以求的能力———操纵天气。雨滴在降落地表之前是云里的冰晶粒子, 但没办法自行结晶成形, 需要依附在诸如灰尘微粒的微小粒子上。科学家发现, 某些特定的细菌更能有效完成上述过程, 而且在全球各地的雨滴里, 都能找到这些细菌。
正因为它们产生冰晶的能力不凡, 天气不理想时, 滑雪场甚至会在造雪机里放入这些细菌来帮忙造雪。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7
一.学导设计、任务驱动———变“教案”为“学案”
传统的教案把整个教学过程天衣无缝地按教师的意志设计好, 然后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完成教学设计。“学程导航”强调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 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设计“学程”, 教师的“教”即“导航”要服务于“学程”。在教学设计时, 既要注重文本解读, 更要注重学情分析。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确定新授课的起点, 了解全班学生学习层次状况, 以便在课堂上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中进行本学科特殊方法的渗透。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按照认知规律思考学生将会怎样去想, 可能遇到什么思维障碍, 以及怎样启发学生去突破。惟有如此才能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核心理念。比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 通过谈话, 发现学生对长征史实一无所知, 于是在教学前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 收集长征的故事, 结合历史图册和地理图册, 绘制长征路线图, 在图中标出红军翻过了哪些高山, 越过了哪些河流, 经过了哪些战斗, 通过“重走长征路”, 为这一单元的学习打下了知识基础和感情基础。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变“教程”为“学程”
现代阅读观认为,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学, 就是教学生学。只有从“如何学”的角度去考虑自己的“教”, 去组织安排“学程”, 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 达到教与学的统一。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满堂灌”为代表的传统的“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正在被人们所摒弃, 代之而出现了“满堂问”。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把提出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问题在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中产生。在阅读教学时, 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 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过程, 潜心读书, 感悟体验, 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受到熏陶, 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 通过积极思考, 相互交流、探讨, 以求得认识的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预习、怎样听讲、怎样独立完成作业。例如在指导学生预习时, 让学生按“导读”提示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 寻找出不理解之处, 进行质疑, 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在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时, 可以提出一些统摄全文的问题, 如文章的线索结构、行文思路、主体内容、感情脉络;也可以提出一些定向性的问题, 如抓住课题启发, 课后习题引导, 抓关键词语或中心句段, 找出精彩的感人的片段;还可指导学生练写批注, 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和疑问, 等等。要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阅读要求。能够根据作品的文体特征, 抓住阅读的重点,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如阅读文学作品, 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 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倾向, 并在审美层次上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及塑造方法、情节结构、语言表达等做出自己的判断。
三.展示反馈、评价反思———变“师评”为“自评”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8
1. 让学生动手动脑, 调动思维积极性。中小学生的认识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所以应采用直观教学。让学生运用学具, 动手动脑, 调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 在数学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 先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动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并说出操作过程。这时课堂十分活跃, 学生们都争着说过程。这样的动手操作, 一方面为学生架起由感性到理性的桥梁, 帮助理解掌握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 改变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现象的部分进行观察, 能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他们就能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例如, 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时, 引导其它学生观察思考:“他是怎样创作的? 为什么先折后剪呢? 它怎样才能证明是轴对称图形呢? ” 在学生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再让全班学生举例验证说明。此时, 场面热烈, 学生纷纷举手, 接着让学生概括“轴对称图形”已是水到渠成。这种启发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逻辑方法, 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学习知识的过程,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最大限度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3. 给足时间, 等待学生自己判断。在这点上, 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做得不好。一些教学能手提醒我们, 等待非常重要, 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 让学生自己来判断, 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 这是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告诉学生, 必要的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一个自由想像的时空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 让学生体验成功, 树立学好课程的自信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 克服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树立学好各门功课的信心。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 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为:喝彩, 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每个学生的大脑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只要将其唤醒, 学生的潜能就会像原子核裂变那样充分释放出来, 使人超常发挥。
5. 用好教材,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的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 并增加了许多活动内容, 如“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栏目, 但许多教师对这些栏目弃之不理。其实真正用好这些栏目,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 教材当中的栏目内容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让学生的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利用“想一想”, 题目图文并茂, 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 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 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 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利用“做一做”的内容, 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模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利用“试一试”, 更是有意识地提高了知识难度, 让学生用学会的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9
(一) 课堂情趣化, 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 没有兴趣的学习, 无异于一种苦役。当学生对某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 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 兴趣的作用就更为显著。凡是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 他们学起来注意的时间就长, 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高, 学习的效果也明显;而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课堂氛围往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用兴趣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1. 寻找“趣”源。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另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 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 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所以, 从生活中挖掘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填充到教学当中,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课, 是关键的第一步。
如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要求学生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小朋友们, 老师今天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你们喜欢吗?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6颗糖, 想请小朋友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议一议:这6颗糖你准备怎样分着吃?一下子, 教室里便炸开了锅, 同学们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有个同学说:“爸爸妈妈每人吃一颗, 剩下是我的, 嘿嘿!”立即就有一个同学批评说:“这样不好, 你也太自私了吧!爸爸妈妈工作那么辛苦, 我想每人应该吃2颗, 这样很公平。爸爸妈妈也会夸奖我的。”此时, 所有的同学都赞成这种分法。此时, 再趁机提出了“平均分”这一概念, 学生们学习的情绪很高昂。
2. 以“赞”护趣。
教师要有意识地树立并爱护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鼓励和表扬。热情洋溢的表扬、催人奋进的激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起到一种“润滑剂”的作用, 促进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例如, 对问题回答准确全面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对以前不敢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道一声:“今天你真行!”;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全面的学生说一句:“再想一想, 你一定能答得更好。”让学生在老师的赞扬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 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更加自觉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 从而反作用于认知过程, 形成良性循环:成功→喜悦→努力→再成功→再喜悦……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要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分层要求、分层设计、分层评价, 让每个学生都能“摘到桃”, 体验到成功的快慰,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3. 实践持“趣”。
脱离了实践活动的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通过数学活动才有可能被激活, 才能迸射出创新的火花。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把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生活化;要用动手实践这把“钥匙”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智, 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 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对知识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丰满、鲜活起来。在教学《我长高了》这节课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断:同学们, 我们班上谁最高?你们想知道他有多高吗?你想知道自己长高了吗?话音未落, 同学们便活动起来了。首先, 他们找出了班上最高的同学, 量出了他的身高, 接着又互相量出了自己的身高。整个活动过程中, 大家非常兴奋, 学习的兴趣很浓, 因为他们正沉浸在自己长高的喜悦中, 愿意了解和学习相关的知识, 成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
(二) 氛围民主化, 使学生敢于自主学习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氛围。”也有学者说:“最宽松的时候是创造性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精神负担, 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尊重和期待中勇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要形成这样的氛围,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样, 学生才敢于大胆发言, 敢于自由争辩。一旦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探索成果, 那种焕发出来的自信心, 以及挖掘出来的智慧潜力, 往往是老师始料不及的。当学生提出怪异的问题或做出可笑的回答时, 教师应因势利导, 教育学生要多读书、多观察、多动脑, 做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学生新颖别致的看法要给予肯定, 以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思维的独特性, 只有在这样的民主教学氛围中,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篇10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
教学包括教和学两部分,无论教的如何好,手段多么先进和高明,最终的目的还是落在学生学上,即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生一生中都不可或缺的、极其重要的事情,是任何人所不能回避,也是逃避不了的。老师或家长能跟着你去商店买东西给你算账吗?谁能总帮你判断“某商家说:现在80%的人都在用我的化妆品”的真实性吗?谁都不能,只有靠你自己。所以,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给老师学,有时就干脆“我不念了”,让家长为难,有时就不交作业或跟老师较劲,做让教师吃惊也无奈的事情。通过上述一些实例讲道理,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给自己学的,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一生的生活质量。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就必须主动去获取知识,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
二、创建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要想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来,就要创建一个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教学中,学生想说就让他讲,学生讲了就证明他动脑思考了,讲对了证明他思路正确,讲错了正好给予纠正,避免留下后患,时间久了就跟不上了,有时学生的很多思路或想法都很有创新性,往往超出了老师的想法,老师从中也受到不少启发,开阔了教学思路,真所谓教学相长。这些都要源于一个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说错了也不要讽刺和挖苦,学生之间更不能取笑,要给学生留面子。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去思考、去表现、去争先恐后地发言,向同学和老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尤其是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赞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此,学生就会不辞辛劳地努力学习,为的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认可,或者是一种荣誉。我不敢说和谐社会上的和谐人际关系是一种生产力,但我敢说:“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绝对是一种学习的助推剂”。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充要条件,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和参与的乐趣。
三、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
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去认真分析、去深入思考、去静静感悟所学的知识,去追寻灵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教学中教师对所教的知识是俯视,认为没什么,非常简单;而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却是仰视,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去思考和深入分析,并不简单,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分析和思考的时间。不能只顾自己改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这样很容易出现“夹生饭”的现象,以后也不好弥补。如:相反数的定义:一个数a的相反数是-a。如果学生没理解好,就容易将22的相反数答成-4。所以,要给学生一个提出疑问的时间,以消除他们的错误想法去正确地、深刻地、或创造性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内涵,避免出现似是而非或模棱两可的认识。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慢下来,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
四、教给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将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一些基本术语和学习方法,并且能进行运用。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中。否则,将适得其反。如: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仍是0。这时,教师就要告诉学生,这只是从数的实例进行描述的,没有深入到定性的知识内涵,即:|a|=?学生就会迷茫,这就要教学生结合绝对值定义,数a可视为正数或负数或0,并进行讨论即可,以此演变到真正明白|a-b|的意义。以后学生再遇到类似的定义也就会学习了。
总之,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教学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一个好方法,能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无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多么高明,如果学生不会,那一切都是零。所以,我们要本着为学生前途负责的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自主参与教学的意识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1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十分抽象,难以理解。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八年级学生显著的心理年龄特征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强,好问,喜欢动手进行实验。根据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放开手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我先是提出活动目标,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活动,只是从旁协助学习和恰当地指导学习。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前充分准备
在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1)找出身边各种形状和用途的磁体、大头针、铁粉……可以带到课堂上来;(2)预习磁场内容,动手用自己找到的器材做实验;(3)记下预习和实验时不理解的内容、想不清楚的问题。
学生带来了条形磁体、环形磁体,磁钉,旧喇叭、旧电机中的磁体等各种各样的磁体。同时提出各种困惑他们的问题:(1)凭什么说磁体周围有磁场?(2)磁场是个什么东西?(3)怎么理解磁场是有方向的?(4)磁感线是什么?(5)地球内部真的有一块大磁体吗?(6)月球上有磁场吗?……
通过收集器材、课前预习、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发现、提出问题,同学们其实已经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当中,对即将学习的磁场知识似懂非懂、将信将疑,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开心中的疑惑。这样的课前预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点问题逐个突破
我在课堂上为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条形、蹄形磁铁各两个,小磁针四盒,玻璃板一块,铁粉、大头针各一盒。让学生利用自己收集和老师提供的器材,去探究磁体周围的空间有什么特点?学生有的用一个磁体推着另一个磁体运动,有的用条形磁铁拉着小磁针快速旋转,有的用磁体隔着作业本带动着铁粉“跳舞”……学生一个个兴致极高,不亦乐乎。这时我请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东西,我们看不见、摸不到,但通过它产生的作用,使是我们感知到它的存在,这种东西就是磁体周围空间的磁场,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学生们通过实实在在的大量的实验感受到了磁场的存在。这种感受对磁场这个抽象概念的建构,远比看一个演示实验,再听老师严谨地分析、推理、总结出磁场的存在,要生动、丰富、深刻得多。
接下来引导学生在各种磁场中放入更多的小磁针,随着放入磁场的小磁针数目的增多,小磁针一个个首尾相连,呈现出一道道美丽的线条。此时我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小磁针排列的线条来方便、形象描述磁场呢?”再请同学们讨论用这些线条来描述磁场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很快同学们就发现了两个问题:1.磁场是有方向的,而这些线条是没有方向的,不能表示出磁场的方向。2.手头的磁针太少、太大,磁体周围很多地方的磁场情况无法了解。
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也提出了改进意见,根据小磁针N极的指向在这些线条上标上箭头。引入磁感线概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来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也就是磁感线。同时,同学们也认识到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第二个问题需要找到更多、更小的小磁针。有的同学马上想起,被磁化了的铁粉就相当于小磁针。学生们很快又投入到下一个实验,把铁粉均匀地撒在磁体上面的玻璃板上,轻敲玻璃板,磁场中的铁粉排列出一条条清晰的、对称的、或疏或密、或直或曲的线条来,所有的学生都兴奋起来了。仿照这些线条,在磁体周围画出磁感线就可以很好地描述出磁场的情况。请同学们观察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找一找磁感线有哪些特点?学生们发现:(1)磁感线方向都是从北极(N)出来,回到南极(S); (2)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场越强,磁感线越密集……
三、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推荐阅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06-23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06-13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1-06
小学做学习的主人09-23
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演讲稿08-21
如何学习才是最好08-16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09-09
高职学生的学习07-14
学生的学习动机09-13
初三学生关于学习的作文:高效学习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