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攻略(精选7篇)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攻略 篇1
数学是思维的灵魂, 是真理的先锋, 是科学的精髓, 数学能促进思维发展, 可拨亮学生智慧之灯。让学生提起对数学的兴趣, 认识到数学的魅力, 是教师的天职。教学以来, 不断揣摩思考, 深刻地感到教学有规律可遵循, 有诀窍可研究, 下面对教学心得逐做列举。
一、教学语言要幽默
幽默能修复身心的疲惫, 降低学习的枯燥。尤其是小学生年纪小, 板起脸孔, 满面严肃进行说教必然事倍功半, 徒有劳苦, 效率低下。一次我和学生谈心, 交流数学的重要性, 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她不喜欢数学以后, 我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数”, 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个字的构成。让那位大胆的女学生阅读“数”的偏旁部首, 然后我解读到:“一个女同学, 不喜欢数学, 和学习精神背道而驰, 将来找不到工作, 没有钱, 买不起大米吃。”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 那位女学生也通过浓浓的笑意, 领会了数学在社会上的重要作用。
二、引导学生正确操作
适度是中庸之道, 课堂上活泼有趣, 其乐融融, 可是学生面对学具斑斓的色彩、或长或圆的现状, 有的手舞足蹈, 有的眉开眼笑, 有的玩起学具忘了操作, 这时候就应该适当提醒。
学习有计划, 操作有目的。要明确操作要求, 规范系统行为, 让学生操作具备有意性。操作之初, 用柔和的语言说明意向。操作过程中, 和蔼的微笑, 鼓励的眼神促进他们。操作结束, 赞美学生, 激发他们的成就感, 提高操作的有效性。赞美之余, 鼓励先进带动落后, 取长补短, 一起进步。
三、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学习和生活的联系
没有生活就没有数学, 数学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 我和学生说, 我们居住之房屋, 所穿之衣着, 两眼之距离, 五官之协调, 电视之大小, 脚下所踩瓷砖之形状, 汽车之马力, 灯泡之度数, 书本之长短, 身体之重量, 一个月爸爸妈妈工资之数目、花费之多少;推而广之, 真空之大, 宇宙之广, 粒子之微, 比例之巧, 化工之精, 火箭之神速, 科学之繁荣, 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无处不及, 可谓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我讲述得有声有色, 学生听得如醉如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我激发起来的。
四、培养兴趣, 减低负担
兴趣是成功路上的坦途。教学中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要有所着力, 减负呼声频起的原因我们都知道, 小学生年龄小, 定力不够, 有厌学情绪。教学手段的革新都是为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措施。兴趣是促进成功最大的因素,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乐此不疲。
在“轴对称图形”课中, 我让学生准备各种圆、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纸片, 再对折图形使之重合, 看哪些可完全重合哪些不能。学生群情踊跃, 眉开眼笑, 纷纷动手, 激发了他们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打消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
暗示是沟通之王, 轻描淡能够引发共鸣。高分低能贻害久远, 每次考试前我都语调轻松地告诉学生只是简单地测试而已。考试结束, 对高分者赞美加告诫, 对低分者鼓励和肯定。比如说有的学生分数不是很高, 但是他解题的方法一枝独秀, 别出心裁, 我就会给予特别的表扬, 让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有的学生, 在数学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我就通知家长, 让家长给他支持, 如此种种, 不一而足。我的目的只有一个, 让小学生打好数学的基础, 以便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攻略 篇2
近来小升初的复习攻略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老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考得一个理想的成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到很多的复习策略,好的方法能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归纳和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效果。但是,不好的方法会误导学生,让学生取不到预期的效果。我通过近几年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经验与自己亲身经历,总结出以下的复习方法。
第一是精神状态。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家长或老师都不要给其施加压力,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考试。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保证考试时不会出现较大的失误。其次就是休息,一定要按时休息。由于他们的自主性还是不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确保其充足的睡眠,才能拥有充足的精神面对复习。还有就是劳逸结合,学的时候要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玩的时候也要放下一切学习任务尽情的玩。
第二是巩固基础知识。无论是计算还是填空、选择还是判断,都离不开牢固的基础知识。有的老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以大量的练习题来充当学生的复习内容。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本人觉得还是要以书本为主,只有牢牢地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能举一反三,才能适当地做几道习题来巩固该知识点。例如:牢记公式、公式间的换算、概念的述说、计算的正确率、各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等。好比我们熟悉的金庸大师笔下武功的最高境界一样,正宗的内功心法能练出深
厚的内功,深厚的内功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因此,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
第三细心。细心能保证考试时正常的发挥,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失误。会做的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对,在面对一些易错题时就能轻松化解其误导。
第四练习。这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各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准备,剩下的就是了解题型。有的题型没见过,考试时就会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因此,找几份好的数学试卷就尤为重要。题海战术出现的弊端就是大量的题型重复的出现、偏题难题较多、错题多等。它误导学生的复习方向,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加上良好的的心理素质为前提,几份好的试卷能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题型。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通过长时间的准备,学生们都很想知道自己近来的收获。在对试卷的解答时就会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对题型的了解、对计算的细心、对易错题的正确解答都会非常深刻与透彻。它所取得的效果远远高于题海战术。
第五就是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在对这几份试卷的练习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充分的应用考试时的每一分钟。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攻略 篇3
1.猜想创编,于探索挑战中“体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两个转化过程,一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化;二是有学生的认知结构向智能转化。这种转化过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实现。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没有办法学会数学的。因此,数学的教学应力求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让学生经历尝试、假设、操作、探究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向,使学习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求和追求。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口算“60÷3= 15÷3= ”有了“好算”的体验后,再把学生组织在猜想编好算的除法题“80÷4= 60÷2= 90÷3= 40÷2= 24÷3= 18÷6= 12÷4= 48÷6= 72÷8= ”这一极富挑战性的活动中。在学习中,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猜想活动,并不在于学生是否能猜想出正确的结果、结论、重要的是通过猜想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学到探究知识规律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发现“75÷3= 65÷5= 84÷4= 42÷3=”的多种计算方法。而学生对口算的感悟过程是思维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享受到探索活动的乐趣,对枯燥无味的口算产生了浓厚兴趣。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数学规律探知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猜想。
2.实践探索,在操作情境中“体悟”学习。数学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探索、发现,在发现中体验认知、情感、技能、态度才能协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这些过程中获得积极良好的体验。这正是“学科本位”转向“关注”学生。在《什么是周长》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周长”的概念,我设计了(1)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三个环节,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知周长。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这样,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媒体的直观演示,便于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交互使用,发展了思维能力。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2)通过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体验周长。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实物操作,再到画图表征,充分体验周长的意义,并感悟周长的实质。激起学生的思维振荡,放射出欲罢不能的情感元素,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展开学习讨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面对新的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经验,不同的学生也能依靠各自的知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发现,在发现中加深对图形周长的感受、体验。
3.沟通联系,在迁移同化中“体悟”学习。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与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以往的我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或蛋糕平均分成2份,引导出“1份可以怎样表示”。在学生无法用整数表示分得的结果时再引出分数。显然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完整,牢固的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面对问题、主动搜索、沟通联系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用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同化新知的过程,也是未知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现在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1、2两个数字组成尽可能多的算式并计算出结果。这一开放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探究“1÷2是什么意思”时,老师巧妙地提供8÷4、4÷2这两个算式。学生借助它们,通过类比思考,发现了1÷2与8÷4等算式的本质联系。这样的教学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挈入点,引导他们着力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在捕捉联系,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历着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认知矛盾趋于平衡,认知结构得以拓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思维,同时也在解决问题学习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4.引导深究,于反思总结中“体悟”学习。建构主义认为:一切认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诊断和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通过反思,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学到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我认为课堂上教师应“导在所当导,放在不得不放处”。上面的教学中,当学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种想法时,教师创造性地提供了一个变式,让学生深究,从而强化对口算方法和转化思维的认识,又孕伏了优化的策略思想。这样的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主体建构。
总之,要实现数学教学从获取知识这个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发展。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和感悟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小学生作文教学方法攻略 篇4
读书解意, 咀嚼生香。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许多文采斐然、品质优秀的课文,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理解, 在理解中读, 读出滋味, 读出情趣, 从而读有所值。如《五彩池》一文景美人美,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五彩池的绚丽景色, 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新课前, 我先组织学生观看了九寨沟五彩池的视频, 来激发学生对五彩池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 我进行配乐范读, 听读想象, 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五彩池的特点, 在读中想象五彩池的美景, 在读中欣赏五彩池美丽壮观的图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目观其行、心通其义, 必有身临其境之感, 将自己融入优美文字之中, 对课文的语言积淀于心, 熟能生巧, 就能将之运用于写作。
二、写作分清主次, 抓主要矛盾
启发式教学写作要求教师要分析、研究作文的主题, 做到重点明确, 条理清晰, 详略得当, 抓住主要矛盾, 在要害处进行启发写作。
启发式写作教学要启在主要问题上, 必须分清主次, 不能眉毛胡子一齐抓。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 学生学习和掌握写作知识的过程, 是学生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较多的矛盾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矛盾的斗争和不断转化的情况较为复杂, 但再复杂的矛盾, 在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内, 必定有一个主要矛盾, 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应让学生善于抓住和解决写作中的主要矛盾, 突出问题所在, 让人读了文章能够明了写作者的目的。
三、要写出有意义、让人称赞的文章
文如其人, 字是心声。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要给人什么启示?一部好电影, 让人哭, 让人笑;一篇好文章, 让人痛, 让人思。如果一篇文章, 让人读了以后的感觉, 平淡如水, 味同嚼蜡, 那就没有什么写的必要。《晋书·王敦传》记载说, 大将军王敦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 壶口都给敲破了。可见好的文字, 是多么牵动人的神经, 激发人的情怀。学生写作文, 要用心精工, 要感情真挚, 要下笔准确, 力求能够打动人, 对人有所启示, 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将这种精神用到写作文上, 殊途同归。文章别出心裁, 自然夺人眼球, 令人膺服, 让人颔首称赞。
四、语言文字从最初的繁琐到最后的简洁生动, 培养言人所未言的功夫
写作的第二个的要求, 就是要求学生慢慢地提炼自己的语言, 逐步地向简洁智慧发展。我经常和学生说, 思想是文字与智慧的结合, 智慧愈高, 文字愈少。啰唆的诉说文字, 必然使人难以卒读。简洁灵动的文字, 一定会让人爱不释手。我还举例子启发学生说,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连小孩子可能都能写得出来, 由于李白是第一个写出来的, 所以成了千古的名句。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文字简洁到了家, 增一字则太多, 减一个字则太少, 而且他是第一个这样说的人, 属于言人所未言。
五、慢慢地提高文字的思想境界, 争取做到有意义
文字代表着一个人的思想, 你的文字究竟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写作二三年以后, 教师就要让学生提高文字的思想境界。好的文章, 让人读了之后有一定的感触, 有一定的启示, 甚至让人思, 让人痛。如果一篇文章, 让人读了以后的感觉, 平淡如水, 味同嚼蜡, 那就没有什么写的必要。因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 毕竟不同于一二年级的学生, 年龄在提高, 写作的水平也要提高。我们要有这种写作的精神:与其赘言千篇, 不如铭语一行。
六、让学生深刻理解作文的作用, 激发起写作的热情
教育家叶圣陶提起作文, 感叹地说:“作文是各科学习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作文的作用。从狭义上来说, 作文, 就是写文章;从广义上来说, 我们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登台演讲, 独处思维, 和别人交流谈心, 都算是一种作文。可见, 作文关乎日常生活, 涉及升学考试, 非同小可。
(一) 文采斐然, 答题精确, 得分必高
我们的学生, 从上学以后参加过无数次的考试, 每一次答题的时候, 都需要动用语言, 而每一次的答题, 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作文。文字简洁流畅, 语言优美表达清晰, 答题有艺术性, 这样的试卷非常“养眼”, 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试卷的得分可想而知。
(二) 作文有助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个学生喜欢作文, 经常写出优秀的作品, 其理解和分析能力必然很强。在做数学作业的时候, 作文能力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小学生的数学题实际上也是阅读题, 阅读能力差, 难以理解题意, 往往出错。大部分的数学公式, 都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对于一个喜欢作文的学生来说, 这些不在话下。
(三) 实际上任何科目的学习都和作文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联系
作文写得好, 喜欢写作, 这样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 阅读能力也就水涨船高, 他们所有科目的成绩也都非常优秀。
七、提倡学生互评作文
首先, 我把平时评价作文的标准和要求写在黑板上, 如: (1) 是否按要求作文, 中心是否明确。 (2) 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思想, 材料是否典型, 是否对材料作必要的分析。 (3) 开头、过渡、结尾等结构层次是否分明。 (4) 表达方式是否符合习作文体要求。 (5) 语言是否精练, 用词是否得当, 表达是否明确。 (6) 写字是否工整、规范、认真。 (7) 格式是否正确。 (8) 是否有错别字、病句。 (9) 标点符号是否有误, 等等。接着, 我把本子发下去, 原则是学生不拿自己的本子。第一次拿着别人的本子, 学生都很兴奋, 都认真阅读起来, 也按照我黑板上的标准和要求来评改手中的本子。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操作, 第一次的作文评改就这样完成了, 这样, 人人参与, 激发热情, 兴味浓浓。
09年中考数学复习方法攻略 篇5
数学
要注意总结与重点突破
在中考前一个月,考生要进入中考的第二轮复习了。第二轮复习是中考冲刺阶段,主要抓以下几方面:
1.抓中考题型、专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1)复习最后阶段的训练,既要有导向性,还要有针对性,并且要回归课本内容――将课本内容加以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新题型,即新考点――几何中的对称及旋转。做一些相关的训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考生在最后难题方面的应试能力。
(3)学生既要关注“得分点”,还要重视“失分点”。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总结,找出自己失分率较高的类型题,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
2.“解题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中考临近,有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种焦虑心态,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复习好,好像处处是漏洞。学生要多给自己一些正确的心理信息:“功夫不负苦心人”、“中考和平时考试没什么大区别”等等,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信心。
英语
将复习分为五个阶段
英语要拿到高分,如何部署各阶段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做法是把复习分为五个阶段。
(1)识记单词,广泛阅读英语阅读理解部分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要想提高此项的成绩,识记单词很重要。方法是每天抄写并听写一个单元的单词,同时多阅读课外书,进一步熟悉单词和扩大词汇量,进行不规则动词的循环听写。
(2)上好新课,同步复习新课中的被动语态,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定语从句等都是必考的语法项目,一定要稳扎稳打。同时每单元要找出要掌握的旧知识点、单词、词组及句型等,并列出例句。
(3)抓住难点,各个击破句型转换是拿分的第一题型。要通过大量的专题训练,找出规律并熟练掌握,确保此题有较高的得分率。
(4)抓好有感情的朗读口语及笔试的作文对学生来讲都是难度最大的题型。因此,要抓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外,还要温习不同专题的口头及书面作文范文。
谈初中数学解题攻略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策略;方法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90-01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除加强必要的训练以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解题策略是指在解题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比较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和使用,而对解题策略总结和关注得较少,这种情况导致部分同学尽管数学基础较好,可拿到一个新问题时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这里通过几个中考试题来说明初中数学解题时常用的几种解题策略。
策略之一:化繁为简,分而解之
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往往是由若干个较简单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结合起来的。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排除干扰信息,把繁杂问题进行分解,变成若干个简单问题,通过解这些较简单的问题达到最后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1(2007郴州市中考题)李叔叔承包了家乡的50亩荒山,经过市场调查,预测水果上市后A种水果每年备亩可获利0。3万元,B种水果每年每亩可获利0。2万元。李叔叔决定在承包的山上种植A、B两种水果,他了解到需要一次性投入的成本为:A种水果每亩1万元,B种水果每亩0。9万元,设种植A种水果x亩,投入成本总共y万元。(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李叔叔在开发时投入的资金不超过47万元,为使总利润每年不少于11。8万元,应如何安排种植面积(亩数x取整数)?请写出获利最大的种植方案.这是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属于方案型.本题文字较长,阅读时容易产生急躁心理而影响解题。其实,有些信息并不是对每一个具体问题都有用,我们要善于化繁为简,如第(1)题中,只需要以下信息:种植A、B两种水果共50亩,种A种水果每亩1万元,B种水果每亩0。9万元,设种植A种水果x亩,投入成本总共y万元。这样,复杂的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策略之二:苦做巧做,触类旁通
几乎每个学生都知道,要想获得好成绩,务必增强练习,只有多做习题,方能熟能生巧。解数学题,千万不要忽视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把已经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概念整理出来,通过读一读、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別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彻底搞清,不留隐患。
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注重发现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苦做”更要“巧做”,绝不能“傻做”。在做一道与以前相似的题目时,要会通过比较,发现规律,穿透实质,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此外,大家在做题时要及时记录错题,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会错、以后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如果试题中涉及你的薄弱环节,一定要通过短时间的专题学习,攻克难关,別留下弱点。
首先,应非常知道得清楚习题中所牵涉的内部实质意义,做到概念清楚,对定义、公式、定理和规则清楚明白。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楚,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清楚,解题速度就越快。所以,我们在解题之前,应经过阅览课本和做简单的练习,先清楚、记忆和鉴别这些基本内部实质意义,准确了解其含义的实质,继续立刻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我引导学生按此办法学习,几乎全部的学生都大大增长理解题的速度,其效果非常好。第二,还要清楚习题中所牵涉的曾经学过的知识和与其他学科有关的知识。例如,在反比例函数这一章的教学中涉及到物理概念和物理公式,这时我们应先补充一点有关知识,弄明白与题目有关的概念、公式或定理,再去解题,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当然,解题速度就更无从谈起了。
策略之三:注重思路,方法得当
数学解题方法很多,下面我谈下增长解题速度的几个方法。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
总之,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我们在实践中不段的总结,反复地领会,才能更好的提高解题速度。
参考文献:
[1]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71-72.
[2] 贡永生.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J].中小学数学,2001(1):2.
浅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转型攻略 篇7
摘 要:初中生升学进入高中之后,将面临诸多变化,很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马上适应新生活,感觉高中数学太难。如何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合理衔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与掌握高中数学的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衔接转型知识;内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3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6.022
当一名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之后将在数学的学习上面临许多变化。这时学生必须做好相应的心理上的调整及思维上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快速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生活。而往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却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结果导致整个高中阶段炼狱般的数学生涯。因此,我们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而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圆满地度过高中的学习生活,最终攻下数学这座堡垒。
一、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转型攻略
高中数学课程分两大类:必修与选修。学习内容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统计、复数、算法等。从知识表述上来看,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对学生来说,感觉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很多。比如高一我们学习的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学生普遍感觉过于抽象,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学生在比较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更轻松、更容易。同时,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要熟练运用图形与符号语言的转换,从而在适应高中知识层次的水平上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从知识结构上来看,初中、高中有一些数学知识都涉及。但是初中数学知识点少、浅、难度上属于比较容易的层次、知识面相对来说较笮。而高中数学知识面就要广泛很多,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系统的完善与整合。比如说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时只是限制在0度——180度之间的角,但在实际生活当中也有超过这个范围的角存在,比如体操运动中就有“转体360度、720度”等角出现,也会接触到-240度、-60度的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的范畴,角到了高中阶段可以表示包括正、负、零角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可以任意大,也可以任意小。另外新教材中还设有“阅读”“资料”“课题学习”“数学活动”等栏目。不要忽视了这些改变,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学生来说,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对待数学知识结论,摒弃那种想当然的思维,一切以事实说话,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态度及方法的转型攻略
在初中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还是很明显的,可以归纳为处于“要我学”的层次上。这也应该归结为自从小学就养成的习惯。为了提高考试的分数,小学、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出来,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统一模式,教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拐杖,学生根本不需要自学的学习过程。
我们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将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升到“我要学”的层次上。课堂上要求学生不仅要听懂,还要把教师补充的内容适当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即将已学习的知识彻底掌握后再应用。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巩固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我们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
三、初、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转型攻略
在初中,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少,每节课的课容量很小,教学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教师均有充足时间大量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理解,掌握得比较牢固。而升入高中之后,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提示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但由于原有学习方法已成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还是按照固有的思维方式继续学习,造成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最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数学思维各方面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正如华罗庚先生所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高中数学常用的基本思维方法有:函数与方程思维方法、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转化与化归的思维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维方法、整体的思维方法等。数学活动的实质就是思维的转化过程。在解题中,要不断改变解题方向,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探讨问题的解法,寻求最佳方法。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转化过程,要遵循三个原则,即熟悉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及直观化原则。平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要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完成高一新生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的过渡,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