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严与宽

2024-05-13

管理中的严与宽(共4篇)

管理中的严与宽 篇1

“执行力”问题是大部分企业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老大难”问题, 其典型的表现是:有令不行, 有禁不止, 往往是决策层的政策、指令在下达过程中层层被稀释, 到达执行层的时候已经淡如白开水, 于是决策层哀叹: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取法乎中甚至连下都得不到。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在管理理念中严与宽的辩证关系。

诚然, “以人为本”、善待员工是每一个老板和所有管理人员都应做到的本分之事, 否则他就不会得到拥戴, 只可能出现威压下的暂时服从, 而靠这种服从是做不好工作的。

然而, 何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呢?“以人为本”做法千千万万, 究其根本可归结为“仁”。何为仁?仁是不是无原则地对员工、下属施以“宽仁”之心, 对其错误抱以“事出有因”的态度, 认为“礼有经, 亦有权”, 采取“下不为例”的处理方式呢?

韩非子曰:爱多者则法不立, 威寡者则下侵上。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郑国的子产也曾对他的继任者游吉说:火性严, 人鲜灼, 水性懦, 人多溺。这两句话鲜明地指出了刑罚与禁令、宽与严之间的关系。

首先说刑罚与禁令。放眼观之, 大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 不可谓不严, 然而在管理上却为何依旧不尽人意呢?往往有这种情况:某名员工违反了某项规章制度, 其领导准备给予相应的处罚, 于是该员工为自己的行为予以解释、申辩, 领导一听觉得确有道理, 或者该员工在工作中一贯表现良好, 于公司或部门卓有劳绩, 于是“宽仁”之心油然泛起, 通权达变以“下不为例”的方式处理, 于是乎皆大欢喜, 上以仁心自矜, 下则以辩才自赏。此种方式, 可能偶一为之尚可, 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企业或部门的纲纪废弛和管理混乱。

实事求是地说, 任何一次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只要愿意都可以找到若干理由, 甚至某些理由还“冠冕堂皇”。这是因为,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为了违反制度而去违反制度, 而都是因为某项制度对其私利或貌似的“公利”造成了阻碍, 为了规避这些阻碍才去违反制度。那么怎样做到只是“偶一为之”而不是“长此以往”呢?笔者认为很难, 且不提“因人废法”尺度很难掌握, 即便是管理者有自己明确的尺度, 然而今天许张三, 明天不许李四, 则员工之间嫌隙生矣, 上下之间怨怼生矣。因“仁术”而生怨怼, 这种局面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且与其施“仁术”的初衷也南辕北辙。

由此看来, 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礼有经, 亦有权”这六个字是务必要摒弃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如果管理者因自己的“宽仁”之心造成企业或部门纲纪废弛, 那么等待这个企业或部门的只有一个结果:企业被市场淘汰, 部门被企业裁撤或整顿。一旦发生这种状况, 员工或下属将不得不面对失业的窘境或者一个新的管理者更加严厉的管理, 此时此刻试问“仁心”何在呢?

以下笔者再试论宽为仁还是严为仁的问题。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先叙述一个案例。笔者所供职的公司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极为悲惨的交通事故:父亲轧死了自己两岁多的亲生女儿!

这位父亲是一名物流公司执行货运班车任务的司机, 货运班车有规定的发车和到达时间以及规定的行驶路线, 而这条路线正好经过其岳母家。有一天, 该司机擅自更改任务路线去岳母家探望孩子, 由于班车的到达时间有严格的规定, 他只在岳母家待了不到30分钟就匆匆发动车子赶路, 他需要在路上加速行驶把这30分钟抢回来。然而忙中出错, 两岁多的女儿追爸爸跑出家门, 因孩子个子小他没有发现, 卡车的右前轮从孩子的胸部轧过, 孩子当场死亡。

此次事故中, 驾驶员擅自更改路线回家办私事固然难辞其咎, 然而该单位的车辆管理人员管理不善, 对在途车辆掌控不严恐怕是更深层次的原因。试想, 如果该单位的车辆管理人员严格管理, 使驾驶员视违反规章制度为畏途, 不敢稍越雷池, 又怎会发生擅改线路, 回家办私事这种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事呢?

再由此事深思:一个驾驶员在执行班车任务, 车上满载着客户价值不菲的货物擅自更改线路办私事, 置公司信誉、客户的货物安全于不顾, 这是一种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行为, 而能做出这种行为的员工绝不可能是第一次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对这种员工或下属, 笔者认为管理者应在其犯规的初期阶段即犯小过时即采取严厉的手段予以处罚, 如果这样做能使员工、下属避免犯严重的错误, 受到真正严厉的处罚, 那么这种做法算不算“仁术”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公孙鞅曰:“行刑重其轻者, 轻者不至, 重者不来, 是谓以刑去刑也。”商鞅主张对轻微的犯规行为予以严重的处罚, 其目的是用刑罚消灭刑罚, 而不是残民以逞, 由此看来商鞅的严刑峻法其实也是一种“仁术”。正如子产对游吉所说:火性暴烈, 人只要一靠近就会被灼伤, 因此人们一遇到火就会远远的躲开, 所以被火烧死的人较少;而水性软懦, 人们愿意亲近它, 并容易对其疏于防备, 所以溺毙于水中的人较多。

笔者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管理者应该做“火”而不是“水”, 火虽貌似暴烈但伤人无多, 实乃“大仁”;水虽貌似软懦, 或可谓“小仁”, 却时常陷人于阱, 无怪乎古人尝云:夫“小仁”乃“大仁”之贼也, 信夫!

当今之世, 国家安定昌盛, 商海之中大小企业纵横捭阖, 皆以生存和发展为第一要务, 因一念之差一时之误而致邦毁国灭, 企业为商海大潮所吞没者并不鲜见, 是故, 笔者认为此时企业应行申韩之法, 以求固本强邦。而当今之企业多有摒申韩之法而行孔孟之道而求企业发展壮大者, 笔者认为无异于缘木求鱼。观点对错, 祈请方家指正。

管理中的严与宽 篇2

刍议教育教学中的严与爱

严与爱是辨证的统一.因爱而生严,严中显见爱.作为一个严格而又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时时要把学生当作自已的子女对待,处处为他们着想,让他们感受到母爱一样的纯真、博大精深的师爱,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 者:潘昌国  作者单位:鲁高密市密水街道周阳小学,山东高密,261500 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年,卷(期): “”(12) 分类号:G 关键词:教育   教学   严与爱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 篇3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严

目前, 很多小学教师对于“严”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甚至对“严”产生了误解, 如有些教师体罚学生, 这就是对“严”的一种曲解。如此一来, 孩子的自尊心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使师生关系非常紧张。这种“严”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因此, 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正确地对“严”进行解读。

1.严格, 但不能严厉。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性, 因此, 对学生要求严格就显得尤为必要。如果一名教师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 放任自流, 那么这名教师就不能称之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但笔者这里所说的严格并不等同于严厉, 严厉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畏惧心理, 这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 小学教师必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把握好严的度, 要做到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格而又饱含深情。

教师如果不爱学生, 就谈不上管理, 更谈不上教育。身为一名人民教师, 必须在心里时时刻刻有学生, 时时刻刻对学生充满感情, 这样才能够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慈爱的形象, 更能够打动学生。情要深, 如此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得到, 进而感动他们, 激励他们, 师生之间也由此建立一种信任, 一种默契。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其实质就是要管住孩子的心, 让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的那份情。

3.严格, 但不能趋于极端。

教师对学生要求严格是理所当然的, 但过于严格, 趋于极端, 会使学生体会不到那份关怀。一名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过于严厉, 从表面上来看, 学生都很“乖”, 遵守班主任制定的每一项制度, 但实际上,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 如果放任下去, 后果是无法预料的。比如, 有些孩子见到了老师, 就如同老鼠见到了猫一样, 这显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孩子长期处于这样压抑的环境下, 不但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甚至会出现厌学、逃学、辍学等问题。这样的极端管理, 将会导致不良后果。因此, 班主任在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要把握好宽与严的度, 要做到严格, 但不极端, 严要与爱相统一, 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爱

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不能没有爱, 小学教育更不能缺少爱。笔者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 深刻体会到了孩子对教师的爱的殷切期盼。而这份爱不但包含着教师的慈爱, 父母的疼爱, 还包含着朋友之间的友爱。

1.爱, 但不能过度。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一旦过度, 就会变成“宠”。班主任对于孩子的爱, 要从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的层面上展开, 但绝对不能发展成溺爱。笔者在从事小学教育的过程中,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一次, 几位学生因为调皮而逃课, 其中有一位是班长。我相信多数老师都会明白班长这一职位的重要性, 能够当选为班长足以证明这个孩子是多么优秀, 笔者对于这个孩子的处理是非常严厉的。试想, 如果当时如果我只是轻描淡写地对此事处理, 且不必说其他学生会有意见, 此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也会难以展开。笔者反思这件事时, 从中领悟出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必须要掌握好爱的度。

2.爱孩子, 同时让他们感受到。

每一名教师都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但是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 有些教师总是“板着脸”对待他们, 这样的话, 学生还是无法深刻感受到教师的爱, 会使学生不敢接近我们, 甚至会远离我们。因此, 班主任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掌握多种方法向学生表达内心的情感。比如, “以目传情”“以言传情”, 等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教师要不吝惜微笑与表扬, 这一点非常重要。

3.爱, 但绝对不能失衡。

曾经有一位老教师满怀深情地对笔者讲了一句话, 笔者一直铭记于心, 这句话就是“爱优等生是人, 爱后进生是神。”虽然教师不是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达到“神”这个境界。我们要承认学生自身的素质是有一定差异的, 但作为一名教师要拥有广阔的胸怀。在我们面前, 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只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身为一名教师, 就是要教会孩子去认识自己。而上面所提到的后进生, 只是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那部分孩子,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这些孩子不应该受到歧视, 他们应该同样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尊重。如此平等地对待孩子, 孩子也必须会觉得我们是可爱可敬的老师, 听我们的话, 接受我们的教育。

三、总结

综上所述, 管理是一门科学, 是一门艺术, 小学班级管理也是同样如此。我们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如果失去了科学与艺术的成分, 那么管理就会失去育人的功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 两者是辩证的关系, 绝对不能偏重一方, 如此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摘要:管理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小学班级管理更是如此。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 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处理好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严与爱的关系, 就成为一名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从严与爱两个方面, 就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严,爱

参考文献

[1]刘玉明.浅谈班级管理艺术要要要善用情感教育袁促进班级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6) .

[2]刘恒喜.浅谈班级管理技巧[N].陇南日报, 2010-6-20.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严与爱 篇4

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获得成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不是溺爱,不是偏爱,不是滥爱。因为溺爱有失理智,偏爱有失公正,滥爱有失原则,师爱是尊重,是倾听,是宽容,是信任,是善良,是公正,是平等,是鼓励,是赞赏。实践证明,班主任在工作中真正用爱滋润学生心田,就能赢得学生永远的尊敬和爱戴。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同时,中国又有句俗语:“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所以,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教育。爱,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态度;严,表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严出于爱,才会严而有理;爱寓于严,才能爱而不纵,班主任的爱是包括着对学生严格要求和耐心教育的,如何处理好严与爱,是我们值得探讨的话题。严字当先,爱透其中

中学时期,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成形的时期,也是长知识及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确的灌输和引导,严格的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是必要的。常言道:“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没有严格的学校教育和道德修养,就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学生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班主任首先要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严”,是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要一定坚定不移贯彻到底;对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要坚决纠正,直至彻底改正;对学生不良习惯的纠正一定要常抓不放,坚持不懈;对学生学习要求一定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班级日常问题、师生关系处理要严肃宽容;对学生个性培养要持之以恒。但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真心爱护学生。作为班主任,最主要的是有一颗爱心,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教学的整个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即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伟大力量,老师把炽热的爱洒给学生,就会激发学生“知恩图报”,从而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关爱学生,具体地说,就是尊重、理解、欣赏、信任学生。班主任如果能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其追求,欣赏其亮点,激励其进步,信任其言行,能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受,那教师就有了威信。因此,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问题,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真诚的对待学生,随时随地奉献给学生们的是老师一颗真诚的心。真真切切爱学生,真挚地教育学生,真知灼见地感动学生,教育定能喜获丰收果。

严中有理,爱融其中

没有理念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做任何事情不可盲目进行,必须有理有据。遇到问题,要深入学生,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研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严得有理、严得有据、严得正确、严得服人。严中有理,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单纯的说教既枯燥乏味,学生又不愿意接受,这就需要班主任转变教育方式、方法。也就是说,严要有法,严得要有艺术性、科学性。班主任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把尊重、热爱、关怀和信任协商与逐步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同时体现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并不是表面的严厉,而是合情合理。对于一些纪律上管不好自己的学生,同样应关爱他们,思想上不歧视,情感上不厌恶,行动上多接近,语言上不刺激,让他们感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从而使他发生转变。

严而有格,爱而不纵

一位教师诉苦:现在的教师真难当,对学生严了不行,学校三令五申不能体罚学生;爱学生也不行,给他一点阳光,他就“灿烂”,你关心他,爱护他,他倒更是无法无天了!果真如此吗?我认为这是对爱与严的错误理解。这既不是真正的爱,也不是真正的严。严格要求应该是合理的、善意的、可理解的和现实的,即有尺度。严格必须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智能、身心及审美情趣的发展,而不能压抑其中某一方面的发展。传统型的教育更注重约束、惩处、管教。而现代的教育更注重宽容、激励、沟通。严格应是处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关心,严格应让学生认为有必要接受并经过努力能做到的,而不是对教师的盲从。对于新学生入学,首先应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大到理解前途教育,小到坐、立、行、走,都要严格要求,规范其行为以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同时,严格必须把握分寸。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常会碰到一些头痛的事,如学生乱丢纸屑,上课迟到,打架等行为。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往往急于作出处理,“杀鸡敬候”,甚至做出从重处罚的决定,然而过重的处罚必然导致学生心里不服,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对犯错误的学生应给他们留有改正错误的机会。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只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要知道,鞭挞学生,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虽然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但会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棍棒”威慑之下造出来的人,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应对未来。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须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为前提,做到严而有格。严应有格,超出了格,就会变成苛求,不但不能对学生有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畏惧;爱,不讲原则的就会变成放纵,容易使学生为所欲为,没有规矩。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掌握好分寸,将严与爱科学地结合起来。

严而有方,爱而有法

正确的方针会使教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的从严执教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例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让同学们遵守,从而保障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法:一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讲座,由学生拟定,然后全班同学遵守执行;一是教师制定好,在班里宣读之后,要求学生遵守执行。同样是班级规章制度,学生的认同与执行的效果却会大不相同。两种做法孰优孰劣,无需多言。班主任工作要严而有方,爱而有法。俗话说:“治人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严之有方,爱而有法”,体现了对班级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要讲清道理,处理事情要合理。信任和被信任,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表现。但往往我们对犯错误的学生引导方法不当,少与他们沟通,忽视了他们的亮点和契机。我们相信,没有本质坏的学生,永远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成为好学生,而我们的天职就是用爱和智慧为他们创造条件。

严而垂范,爱而不失衡

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奖。可以说一个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爱而不失衡,就是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襟。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无论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老师都应毫无区别,用真心去关爱他们。

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更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它们并不矛盾冲突,并不孤立地存在和实施,而是辩证统一的。我想,“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的主题。严与爱的和谐统一,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情感赢得情感,心灵沟通了,教书育人自然就会硕果累累。

上一篇:新疆棉纺织企业下一篇:初中生有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