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记忆法

2024-10-23

比较记忆法(通用6篇)

比较记忆法 篇1

1.引 言

记忆作为人类语言的输入环节, 一直以来都备受心理语言学家的关注, 它是帮助我们储存对于世界的感知的重要环节。在记忆的整个过程中,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又称感觉存储器(Sensory store),是整个记忆流程的第一个步骤。感觉记忆以感觉道(Sensory modality)为基础,储存日常中接触的颜色、声音、图像、文字,等等,并且它只把信息以最原始的、未经过分析的形式储存在记忆里。信息储存在感觉记忆中的时间极短,一般而言,它能够将信息完整地保存大约200毫秒,也就是五分之一秒。

作为记忆的第一个步骤, 感觉记忆接受的信息庞大而繁杂。 它所储存 的信息和 当前的目 标不一定 有密切的 关系,并且很快就会丧失。接受和辨认新的信息、选择有关的信息输入到下一个记忆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感觉记忆所起的作用就是保存有用的、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信息,直到短期记忆对它们进行处理。这个选择信息的过程叫做选 择性感知 (Selective perception),也就是通 常意义上的注意。

一般而言,感觉记忆被分为两种:图像或视觉记忆,声音和听觉记忆。根据Sperling(1960),Guttman和Julesz(1963)的研究表明,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桂诗春)。由于这是两个分别独立的实验,实验的可叠加性有待研究,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实验结果是否有区别也有待考证,因此,本文对这两个实验进行整合,并进行再试验,以确认实验的结果是否与前人的结果相同。

本实验将Sperling的4×3英语字母排列实验和Guttman的噪音片段实验加以整合, 视觉实验部分仍旧采用4×3英语字母表,字母随机排列,听觉实验部分选取的是50毫秒到1秒的噪音片段。为确保试验的科学性,排除其他变量的干扰,研究者对受试者样本按年龄进行一定划分。本次试验共选取万年花城社区中40位居民作为本次实验的样本, 其中低于18岁的青少年10人,18到36周岁的青壮年10人,37到55周岁的中年人1人,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0人。本实验力图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尽可能地保证样本个体年龄的分散化,以求通过这些改动能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本文的整体结构如下, 第二节实验方法主要详细讲说实验中各个步骤的方法及选择原因; 第三节实验结果主要展示实验的最终结果; 第四节相关讨论主要探讨新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最后第五节研究结果则主要阐述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一些实质性结论。

2.实 验方法

2.1被 试

首先在样本的选取上, 由于不同年龄段人类的记忆状况和反应速度有所不同, 因此采用年龄段分层抽样的形式选取样本。本实验选取了万年花城社区40位居民为样本组,其中低于18岁的青少年10人,18到36周岁的青壮年10人,37到55周岁的中年人10人,5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0人。这样就弱化了记忆状况和反应速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2视 觉 记 忆 实 验

首先 ,依据Sperling的4×3英语字母 排列实验 ,进行对于视 觉记忆的 检测 ,采用1秒闪现的 形式 ,通过幻灯 片播放一个4×3的英语字母排列,然后立即让受试者复述看到的内容中的某一列字母,记录受试者复述的正确率。之后换一组4×3的英语字母排列 , 仍旧采用1秒闪现的形式播放这个新的英语字母排列,但在闪过之后停顿1秒再让受试者复述看到的内容,记录受试者复述的正确率。最后换一组4×3的英语字母排列 ,仍旧采用1秒闪现的 形式来播 放它 ,但在闪过 之后停顿2秒再让受试者复述看到的内容,记录受试者复述的正确率。

在实验中,只将字母排列播放很短的一段时间,是为了尽可能有效地捕捉仍在感觉记忆中的信息, 避免信息通过选择性感知过渡到短期记忆。而采用间隔0秒、1秒和2秒的三次试验,是为了了解由视觉输入的信息能在感觉记忆中保存多久,同时研究后向掩蔽(Backward mask)的效果。

2.3听 觉 记 忆 实 验

采用Guttman和Julesz的噪音实验来检验听觉记忆,实验方法是随机抽取一些长度为50毫秒到1秒不等的噪音片段,重复连续地播放给受试者听,要求他们发现节奏的间歇程度。播放结束之后,给受试者重听几组噪音片段,重复记录其正确率。为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在进行此实验时,尽可能降低周围其他声音的干扰。

和对视觉记忆的实验相同, 试验中将噪音片段只播放很短的一段时间,是为了尽可能使信息仍停留在感觉记忆中,避免信息通过选择性感知过渡到短期记忆中。采用逐次递加的形式也是为了了解由听觉输入的信息能在感觉记忆中保存多久,了解研究后向掩蔽效果对听觉记忆影响的大小。

3.实 验结果

3.1视 觉 实 验 结 果

在4×3英语字母排列实验中,字母消失后立即让受试者复述某一行字母的正确率为74.4%, 和原实验的75%基本吻合。其中青少年组的正确率为75.8%,青壮年组的正确率为76.3%;中年组的正确率为74.4%;老年组的正确率为71%。考虑到实验不精确、实验设备的限制和人为因素影响等情况,可以大致认定各年龄段在字母消失后立即复述某一行的正确率基本一致(表1)。

字母消失后经过1秒再让受试者复述某一行字母的正确率下降为34.1%,和原实验的36%虽然依然基本吻合,但与原实验的误差明显大于字母消失后立即复述的情况。其中青少年组的正确率为36.4%,青壮年组的正确率为37%;中年组的正确率为34%;老年组的正确率为29%。其中老年组的正确率明显低于预期值(36%),应该与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和反应变慢有一定联系(表2)。

字母消失后经过2秒再让受试者复述某一行字母的正确率下降为33.6%,和间隔1秒复述的正确率(34.1%)基本无变化。其中青少年组的正确率为36%, 青壮年组 的正确率 为36.5%;中年组的正确率为34%;老年组的正确率为27.8%。可以大致得出字母消失后经过2秒让受试者复述和经过1秒让受试者复述的情况基本无差别(表3)。

3.2听 觉 记 忆 实 验 结 果

在实验中,青少年组能准确听出的连续声音片段总长度为255毫秒; 青壮年组能准确听出的连续声音片段总长度为247毫秒 ;中年组能准确听出的连续声音片段总长度为250毫秒;老年组能准确听出的连续声音片段总长度为190毫秒;总体能准确听出的连续声音片段总长度为235.5毫秒, 和原实验的250毫秒差距不大,可以算作基本吻合。其中老年组由于受反应能力和听力的限制,其结果数据的误差较大,可信度较低。

3.3视 觉 记 忆 实 验 和 听 觉 记 忆 实 验 结 果 比 较

在正确率上,视觉记忆实验明显低于听觉记忆实验。受试者在看后立即复述字母的正确率为74.4%, 经过1秒以后复述的正确率仅为34.1%。与之相比,听觉记忆在听过250毫秒的片段时(即经过五分之一秒)的正确率仍为100%。

4.相关讨论

实验中主要暴露出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实验受环境和设备条件的制约较大。特别是所用的幻灯片和音频的播放与闪过速度较慢,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使得实验在时间上无法实现高度的精确。由于实验所用时间的拉长, 因此难免会让原本设计对感觉记忆的实验可能差杂有部分的短期记忆。

第二,每一位受试者无法按照实验要求完全配合。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受试者不能按要求在规定的时刻进行复述, 这一点在中年组和中老年组尤为明显,使得实验中的时间被拉长,影响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其次参与者的误答,但这点仅仅是增加了实验重做的次数,影响了实验的进度,对结果并无太大影响。

5.研究结果

本次实验验证了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的原始结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是后向掩蔽对于两种记忆的作用水平不同导致的信息衰减不同。视觉记忆输入的信息较 大 ,包括物体 的形状、颜 色、动作 ,等等 ,这其中的 冗余信息较多,并且在实验的字母排列播放结束后,眼睛仍在工作,输入大量冗余信息。由于本实验在相对封闭的安静环境中进行, 因此相对于视觉记忆而言听觉记忆的后向掩蔽作用相对较小,冗余信息较少,也就相对精确。如果将实验环境更换到相对嘈杂的场所, 可能听觉记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会相对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本实验验证了原理论的正确性,即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

摘要:感觉记忆作为全部记忆流程的第一个步骤,对记忆的完整实现至关重要。感觉记忆被分为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两种,一般而言,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本实验选取万年花城社区40位居民作为被试,力求通过将Sperling的4×3英语字母排列实验及Guttman和Julesz的噪音实验的联合运用,验证这一结论的有效性,最终验证了听觉记忆确实略优于视觉记忆。

关键词:视觉记忆,听觉记忆,英语字母排列实验,噪音实验

比较记忆法 篇2

1.拼读法

掌握正确的拼法与读音之间的关系,可以根据单词的读音,正确地拼写单词。例如,我们知道元音字母O在重读开音节时读作[+(]根据这条规则,go,hope,home,note等词,不用费什么劲就记住了。另外还有一条发音规则:在o之后,如果是m,n,v,th时,o可以读作[Λ]。根据这条规则,我们不会把mother, some, come,dove,done等单词中的o写成u。再举一个元音字母组合的例子。ay读[ei]。中学教材中所有带有ay字母组合的词,如say,day,way,pay,ray,may,lay,play,spray,不仅发音容易,而且拼写也没有任何困难。当然,英语发音规则很多,又有许多例外情况,要记住它们并不容易。但是为了帮助记单词,花些时间,记住一些常用发音规则还是很有用的。

2.谐音法

尽管有些语言学家认为,用这种谐音记忆法记忆单词不科学,对学习者正确掌握发音不利,但学习外语的实践证明。在最初学外语时,尚未掌握外语的构词特点和记词规律的初学者来说,采用谐音法记单词确实能有效地记住一部分难记的单词。不过,在用谐音法记单词时必须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只可把此法作为记忆单词时的谐音联想手段,以增强和加深记忆,但绝不可将其作为模仿发音的依据,而必须按照单词的标准发音去读记,以避免这种记词法干扰正确发音。

用谐音法记单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外语单词的读音到汉语中去寻找与其读音相类似的谐音,而且这一谐音必须能同某些人、事、物或单词所表达的意思有趣地联系到一起,从而使学习者对单词谐音所联想的事物发生好奇的兴趣,以此对大脑皮层产生突发性刺激,进而在学习者的大脑中留下难以遗忘的印象,甚至终身不忘。这也正是这种谐音记忆法的绝妙之处。

【示例】

mouth[mauθ]嘴[联想:说话“冒失”的就是嘴]

hair[hε+]头发[联想:头发真“黑氨]

talk[t&:k]谈话[联想:谈话“套客”]

sing[siR]唱[联想:唱歌应有“声”]

wife[waif]妻子[联想:“我爱抚”的就是妻子]

think[θiRk]想[联想:想时要“深刻”]

behind[bi’haind]在…背后[联想:“被害的”是在背后]

joke[d*ouk]笑话[联想:“揍客”就成了笑话]

bus[bΛs]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俗称“帕斯”]

gas[g$s]煤气;瓦斯[联想:煤气能害死人是“该死”]

leave[li:v]离开[联想:“离吾”就是离开]

3.前缀法

前缀记忆法就是借助重要的外语构词词素——前缀来记忆单词的方法。采用前缀法记忆单词就是把具有相同前缀的单词编为一组,以同一前缀为主线将它们串联起来记忆。

【示例】

a-(加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前构成副词,具有in,on,at,to,by,of,with之意)

atop在顶端

aloof离开

abreast肩并肩地

aloud高声地

aright正确地

ab-(离开、摆脱、消除)

abdicate退位

abscond潜逃

aberration越轨

ablate切除;蒸发掉

ad-(具有at,to之意)

adapt使适合;适应;改编

adaptable能适应的

add添加;补充说

adhesion粘着,附着

adsorb吸附

adulate谄媚,奉承

ana-(上;回;再、又;后;类似)

anabaptism再洗礼论;再洗礼运动

anabatic(风、气流等)上升的

anabiosis复苏,回生

analeptic①强身的②兴奋剂

analogic相似的;类推的

analogize作类似说明;作类似推理

analogous类似的;模拟的

analogue①类似物②同源语

比较记忆法 篇3

1 同类型电路,抓好第一个电路

放大电路中,第一个典型放大电路是共射极低频电压放大器,如图1 所示。

着重从电路的输入端到输出端有层次地分析图中各元件的作用,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构成一个基本放大器的必备元件是:三极管、基极偏置电阻RB、集电极电阻RC、直流电源UCC及在输入端、输出端起隔直通交作用的电容C1、C2。

在此基础上,对紧接着要学习的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的分析就显得比较简单,如图2 所示的电压偏置电路,只要将其与图1 比较,它与图1 电路的区别只在于其基极静态信号IB来自于集电极,由此而产生了负反馈,并因此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而图3 所示的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与图1 相比,增加了适当大小的基极下偏电阻,以达到使基极电位UB不受三极管影响的目的,增加发射极电阻RE,连通了输入、输出端,形成了负反馈,达到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目的,而旁路电容CE使RE电阻只对直流信号起作用以稳定静态工作点,而对交流信号不起作用。有了前面学习基本共射极放大器的基础,这样短短几句话就能将图2 及图3 两个偏置电路的结构、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非常清楚。

接下来的负反馈放大器的内容,只是在基本放大器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网络,由于学生对第二章基本电路掌握较好,所以能很轻松地在电路中找到反馈元件,接下来对反馈类型的分析就显得顺理成章。

2 同样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不同于前面所学的单立元件电路,但所有的集成运算电路有着共同之处:相同的电路符号、都有同相和反相两个输入端。不同之处在于线性应用的电路特点是工作在深度负反馈时,而非线性应用的电路是工作在开环或正反馈状态时,根据此特征可区分线性应用的集成电路和非线性应用的集成电路。而在线性应用的电路中,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的特点是,输入信号作用于反相端,同相端接地;同相比例运算器的特点与反相比例运算器相比较,输入信号作用于同相端,而反相端接地;反相加法运算器与反相比例运算器相比只是在反相比例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反相比例输入端及输入信号;减法运算器一种是有反相比例运算器与反相加法运算器组合形成的,另一种则是差动输入法实现的,而差动输入法又是由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与同相比例运算器叠加而成的。

3 比较记忆应用于电路计算

比较记忆法 篇4

1.子宫收缩:定时连续观察宫缩持续时间、强度、规律性以及间歇期时间,并予以记录。

用胎儿监护仪描记的宫缩曲线,较全面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

2.胎心

(1)潜伏期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

(2)用胎心监护仪描记的胎心曲线。

3.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潜伏期——临产出现规律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平均每2~3小时宫口扩张1cm,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为16小时,>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宫口扩张3~10cm.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

4.破膜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注意羊水颜色,羊水清而胎头浮未入盘时需卧床,医 学教育网原创以防脐带脱垂。若破膜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者,酌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5.血压

6.饮食

7.活动与休息

8.排尿与排便灌肠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短期内分娩以及患严重心脏病等。

9.肛门检查临产后初期隔4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的间隔应缩短。肛查了解宫颈软硬程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胎胞,骨盆大小,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10.阴道检查在严密消毒后。了解矢状缝及囟门确定胎位、宫口扩张程度,先露下降以及发现头盆不称。

媒介体育事件的记忆特征比较研究 篇5

城市民众随机调查A项目和B项目。城市民众随机调查时间为2009年12月23日—27日, 主要针对天津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各广场健身人群、繁华地段逛街人群和居民社区闲散人群。问卷实行现场点对点发放与回收, 问卷填写完后, 课题组赠送一本笔记本, 共发放问卷866份, 实收问卷866份, 回收率100%, 实际有效问卷866份, 问卷有效率达100%。在校大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23日—27日, 调查项目为后北京奥运民众认知调查, 调查对象为大一新生和大二体育选项班。随机抽样本单位年轻教师3名, 对该教师所带班级进行调研, 共计14个自然班, 共计572人, 其中有7人因个人原因错过调研时间。问卷实行任务式的现场点对点发放与回收, 发放问卷565份, 实收问卷565份, 回收率100%, 问卷有效率达100%。

2 媒介体育事件的记忆特征比较研究

如表1所示, 三大群体印象深刻事件集中反映在“刘翔退赛事件”和“奥运会开幕式”上, 这从局部与整体两个纵面反映观者的记忆状况。在消费社会与明星时代, 精英运动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表现, 如美国的菲尔普斯、中国的刘翔、牙买加的博尔特等, 这些世界优秀运动员构筑了国家或民族的心理防线与文化认同, 比赛在更大程度上就是运动明星的景观展示, 是超越国家与地域边界的, 明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成为景观中的景观。刘翔退赛之所以影响广泛深刻, 最重要的是在没有任何征兆的前提下, 在没有完成第一轮比赛的前提下, 甚至在没有跑完全程的前提下, 属于突发性的公共文化事件范畴, 竞技体育的不可判断性或曰竞技体育的巨大魅力所在突显出来, 这一定程度也映射出人们把对竞技体育的热情过度集中在刘翔身上, 实质上是全民过度崇拜明星运动员, 有过于跟风追星的盲从表现, 这同时是对全民体育意识行为的批判。刘翔退赛事件本身的记忆程度略高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二者并驾齐驱, 说明奥运会开幕式的国家与社会影响力广泛, 是展现民族与国家文化的重要记忆景观。总体上来说, 民众植根于日常生活世界, 比较关注民生问题, 如饮食、股票、金融问题, 相对应的三鹿事件、股市大跌和全球金融危机等获得了民众的较高关注, 在事件发生的未来2年中形成了较深的认知印象。而

与此同时, 中国过分依赖女性体育的单项投入, 藉此提升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在1991年的第一届女子世界足球锦标赛中, 中国闯入了最终的决赛。在1996年中国女足夺得了奥运会银牌。在1998年夺得了世界杯银牌, 而男子国家队什么奖牌也没有得到, 形成的差距再也不能被拉大了。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是女性运动的黄金时期, 对女足的期待由此也越来越高, 奥运会的前景看起来似乎越来越是一种既可以预料的事实, 又是一种上天注定的结果。在那段黄金时期, 从1990年到2000年, 中国共获得923个世界冠军, 其中有575块金牌 (62.3%) 是女子获得的。这种结果被说成一种现象“阴盛阳衰”, 依事实看来, 似乎没什么争议。从1978年到2003年的二十五年里, 女子一直保持着占总金牌数 (62.3%) 的好成绩。在1998年, 十强运动员中只有一个男生, 女性在国际体育赛事上的成功, 提升了女运动员在社会当中的地位。在21世纪, 也有男性在某些邻域取得骄傲的成绩, 比如刘翔。从2003年到2006年中, 中国获得的420个世界冠军中, 女子共获得270枚, 占64.3%。[3]这便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奥运优势项目诸多, 而这些单项却在时间和历史的演进下却产生不出记忆内容的原因了。

此外, 菲尔普斯的8面金牌赢得了中国观者的记忆内容, 包括牙买加的博尔特的竞技表现, 这是对人类身体极限的肯定与颂扬。美国篮球梦之队更是赢得了中国观者的青睐, 究其原因, 是NBA的中国影响力以及中国篮球运动发展的普及程度使然, 这为篮球运动的市场氛围与社会影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奥运会篮球属于该项目顶级比赛, 美国队的竞技表现超越了一般的竞技范畴, 成为身体艺术性的表演范畴, 更多的文化象征和身体性意义突显出来, 扩延了竞技意义的空间维度。

3 结论

三大群体印象深刻事件集中反映在“刘翔退赛事件”和“奥运会开幕式”上, 这从局部与整体两个纵面反映观者的记忆状况。在消费社会与明星时代, 精英运动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表现。明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成为景观中的景观, 成为身体艺术性的表演范畴, 更多的文化象征和身体性意义突显出来, 扩延了竞技意义的空间维度。

摘要:以在校大学生、民众和运动员三个群体为调研对象, 对三大群体反映出的媒介体育事件记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认为, 三大群体印象深刻事件集中反映在“刘翔退赛事件”和“奥运会开幕式”上, 这从局部与整体两个纵面反映观者的记忆状况。在消费社会与明星时代, 精英运动员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国家竞技体育的整体表现, 如中国的刘翔、牙买加的博尔特等, 这些世界优秀运动员构筑了国家或民族的心理防线与文化认同, 比赛在更大程度上就是运动明星的景观展示, 是超越国家与地域边界的, 明星运动员的竞技表现成为景观中的景观, 成为身体艺术性的表演范畴, 更多的文化象征和身体性意义突显出来, 扩延了竞技意义的空间维度。

关键词:媒介体育,记忆认知,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Stephen Wagg, Andrews David L.Beijing2008:Preparing for Glory[M].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007:15-32.

[2]黄璐.国际舆论导向下的中国唯金牌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4 (4) :341-344.

[3]黄璐, 王金福, 付晓静.北京奥运会奖牌榜的政治战略与国家身份建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9 (1) :18-20.

[4]吴新宇, 黄璐, 许晓峰.北京奥运会国际媒体政治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4.

[5]王相飞.我国大型门户网站体育信息传播的资源建设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48 (3) :23-27.

比较记忆法 篇6

早在20世纪60年代, 布伦达-米尔纳及其同事就针对遗忘症患者进行了一个开拓性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严重的失忆症患者能够学会新的运动技能, 然而, 在实验结束后他对所完成的任务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意识;英国外科医生罗伯特-唐于1845年报告了一位妇女的病例, 她在一次险些被淹死的溺水事件后几乎回忆不出任何事情 (可能因为大脑缺氧所致) , 但在此之后, 她竟然能学成一个技艺娴熟的服装师, 虽然她不记得自己曾做过一件衣服!有学者指出这种技能的学习过程依赖于一种在患者身上的序列记忆系统, 该系统选择性地关涉于如何做某事的“知晓”之中, 是指一个人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这种记忆最初在脑损伤的遗忘症患者身上发现, 由于知识的学习过程和知识本身都不是通过意识得到的, 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程序性, 难以用言语表达, 难以被意识所接近;在功能上, 这个系统的特点是促进了上下文有关的、刺激反应的、如同规则一样联系的加工和学习。并且这个记忆系统对于真正基于时间序列背景中的联系和学习的加工有重要作用, 不仅仅在学习和加工新的序列时起作用, 对于固有的、先天的序列的协调也有影响。一般而言, 序列记忆的操作是通过技能化行为及程序化反应来表达的, 且不需要意识的参与, 其中无意识活动是以具体刺激物为动因或由情景引发, 在大脑皮层上, 其他未被完全抑制的区域和兴奋较弱的区域所产生的一种反射过程, 而处于较低兴奋的“这些部位的活动”是我们主观上称作无意识的自动活动。

二、婴儿记忆的表现形式——一种程序性的反应

上述关于遗忘症患者的研究结果令人惊奇, 有研究者进一步假设婴儿早期记忆表现和遗忘症患者相似:二者只有一个较为早期的记忆系统——内隐记忆系统。为证实此假设, 研究者们使用了大量婴儿记忆程序, 包括对新异性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 延迟模仿等等。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婴儿在9个月之后才获得了更为高级的外显记忆系统。只有在这个时候, 他们才能够寻找被隐藏起来的玩具, 能够对某一事物的情节有所回忆, 这是外显回忆和辨认随年龄而稳定增长的开端。那么9个月之前的婴儿呢?如果他们不具备任何记忆形式, 那么又是如何从经验中获得学习的呢?他们的记忆是不是如同之前的假设一样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内隐记忆的特点?发展心理学家已经证实, 尚未掌握语言的婴儿, 甚至是新生婴儿, 也拥有让人意想不到的学习能力。大量研究都表明婴儿早期的记忆只是内隐地保持了对事物某些方面的信息。Mc.Donough则进一步指出, 婴儿阶段的记忆表现“只是程序性的”, 因为婴儿最初用来指示再次的反应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习得的。这种记忆的表现类似于遗忘症患者身上表现出的序列记忆。即在一定条件下, 技能或动作可以在无需意识的参与下, 也无需意识到已有经验和特定情境时表现出来。

三、动物的记忆——一种反射的过程

在对动物的学习和记忆研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要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80年代后“序列记忆”的概念被提出后, 我们理解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时便获得了一种序列记忆的意义。威廉姆教授和他的同事曾利用辐射状迷津对小白鼠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动物而言, 它们主要依靠的是有关程序的记忆, 这种记忆能使它们做出依据顺序所作的动作, 并“记录”下突出事件的片段。这些结论都提示我们:动物缺乏具有自我意识的记忆, 它们记得的只是由动作叠加出来的过程, 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形成的反射。此外, 一些心理学家和心理生物学家指出, 在一切动物行为中他们所看见的仅仅是某种无意识的动作而已。这种论点早就有笛卡尔的权威做后盾了, 而在现代心理学中又一再得到重申。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揭示出这样的一个事实, 那就是心理学家对动物行为的描述与婴儿、遗忘症患者所表现出的行为相似, 即一种无意识的序列行为。这是否提示我们可以从序列记忆的角度对动物的行为进行阐释呢?

四、序列记忆作为无意识的本质

在上述论证中我们可以发现, 从较原始的动物到前言语婴儿再到遗忘症患者所表现出的记忆与行为模式, 是一种类似于“序列记忆”的反应模式, 这就说明作为一种无意识形式的序列记忆在不同的物种及个体中的普遍存在性。此外, 相信对这种无意识本质的把握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杰克逊用“主观意识”来描述这一无意识状态, 他认为意识的发展遵循这一顺序:由最初统一未分化的意识——主观意识——对象意识, 主观意识和对象意识位于发展的不同阶段, 完整、清晰的对象意识起源于或稍后于被称作主观意识的一种无意识状态的发展。与代表对象意识的单元不同, 代表主观意识的单元是构成的, 在操作运行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组织性、更高的自动性, 构成对象意识单元的神经系统处于较高级的地位, 在机体受到损伤时会第一个受到影响而使得主观意识暴露出来。在脑损伤或遗忘症患者身上表现出来的无意识行为很可能是以这种主观意识的意识状态为基础的, 对象意识则可能是这种外显记忆或意识行为产生的基础。由于出生不久的婴儿和动物缺少这种较为高级的对象意识, 因此表现出与遗忘症患者相似的“序列行为”, 也进一步揭示出他们的上述“序列行为”作为一种无意识现象存在一个共同的本体论基础。即在以神经系统或脑的活动模式为基质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本质”。

从进化论的历史来看, 一个动物物种进化的等级越低, 其神经系统越简单;其进化的等级越高, 其神经系统越复杂, 并在人这里达到最大的复杂性。神经系统的复杂性也意味着反应的不确定性。对只具有简单的神经系统的动物来说, 它可以以完全进化了的、完全确定的方式来适应有限的、完全确定的刺激环境而可靠地达到生存的目的, 恰如习性学家对动物行为的解释那样。也正是如此, 我们在所有物种中都可以观察到最基本的无意识适应机能, 例如条件化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是无意识的序列学习及较为复杂的适应机制, 并最终进化产生意识, 乃至人类独有的复杂语义符号系统。从无机界的感应性, 再到生物的反应性, 再到人类的能动性, 这个过程也体现出了人类意识的进化发展过程。任何高一级的反应都是建筑在低一级的反应的基础上的, 即人类所特有的具有反思能力的高一级的意识都是在作为无意识的低一级的基础上经过飞跃产生的, 因此它可能既具有低级意识的某些特点, 又与低级意识表现出质的差别。简而言之, 意识进化自无意识;无意识在发生学上靠前, 是所有物种共有的机能;意识过程在发生学上靠后, 更体现出生物进化的特化过程。

摘要:本文立足于对遗忘症患者、婴儿、动物的行为的类比研究, 发现在对遗忘症患者、动物, 前言语婴儿经验描述中有着巨大的相似性, 即都表现出序列行为的方式, 进而通过对生理学、习性学、病理学等多方向、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引发了对序列记忆认识的新观点, 从进化和发展的角度把握序列记忆的产生、过程和机制, 在经验维度上扩大了序列记忆的概念内涵, 并进一步揭示出序列记忆作为一种无意识观念的本质及这种无意识对于意识而言的所具有的发生学意义, 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无意识及意识的本质打好基础。

关键词:序列记忆,婴儿记忆,动物记忆,无意识

参考文献

[1]Cohen, Squire.Preserved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Pattern Analyzing Skill in Amnesia:Dissociation of Knowing How and Knowing That[J].Science, 1980, (210) :107-210.

[2]Carolyn Rovee Collier.Dissciations in Infant Memory:Re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J].Psychological Review, 1997 (104) :467-498.

[3]Mandler, J.M.Recall of Events by Preverbal Children[J].The Development and Neural Bases of 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 1990 (608) :485-503.

上一篇:教学方面下一篇:总线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