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关注度(共12篇)
社会关注度 篇1
1 志愿服务与医务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爱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的非营利性、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在中国,人们受到道德约束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志愿行为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但是现代的志愿服务则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宗教性慈善服务,我国的现代志愿服务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尚处于起始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志愿服务逐渐融入了中国公民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代公民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十八大召开之后,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更是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新要素之一。因此,志愿服务的发展和体系建设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医务志愿服务是在医疗卫生领域由志愿者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志愿服务的行为。由于提供医务志愿服务的志愿者是独立于医院和患者之外的第三方,他们以非医院的立场为患者提供服务,因此对于缓和医患矛盾,增强医患沟通和交流有重大的作用。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搭建志愿服务的平台,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4月,卫生部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确立为开展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试点,以求探索建立符合中国社会背景的中国志愿者医院服务模式。从此,医院出现了穿绿马甲的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务成为医院为患者提供的一项长期服务。
然而,社会对志愿服务尤其是与医务相关的志愿服务的关注度有多高呢?众所周知,媒体既是社会舆论的导向又是社会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因此,可以从媒体对志愿服务以及与医务相关的志愿服务的报道来分析政府、社会等各个群体对其的关注度。
2 志愿服务关注现状
2.1《人民日报》近10年对志愿服务的报道量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能准确地传达党中央精神,报道中国政府最新的政策、决定和国内外大事,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从《人民日报》对某些事件的报道量可以得出其对此事件的关注度。笔者以“志愿者”为搜索关键词,在《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滤去与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行为等内容相关度极低的报道,得到数据见表1。
由表1可见,在2003年至2007年之间,《人民日报》关于志愿者的报道量较为平稳。2008年《人民日报》关于志愿者的报道量猛增,在2009年稍有回落,在2010年又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2011年之后持续保持较高的报道量。
2.2《纽约时报》近10年对志愿服务的报道量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在美国纽约出版,在全世界发行,是美国三大报之一,同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上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十大报纸之一,因此我们也能从《纽约时报》看出美国媒体对某些事件的关注度。笔者以volunteer为关键词在《纽约时报》的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到数据见表2。
由表2可见,在2003年至2012年之间,《纽约时报》对于志愿者的报道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0年间报道量稍有波动,但没有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2.3 中国媒体关注突发事件和大型赛会中的志愿服务
《人民日报》在2008年对志愿者的报道量出现猛增,甚至可以说是井喷,这与2008年发生的两件重大事件相关。2008年5月12日中国发生了汶川地震,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因此2008年《人民日报》对志愿者的报道中,大部分集中在汶川地震的志愿救援工作和奥运志愿者身上。汶川地震后,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积极参加抗震救灾行动,为灾区提供救援、安置、灾后重建等志愿服务。而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10万赛会志愿者、40万城市志愿者、100万社会志愿者和20万拉拉队志愿者,在各类服务领域累积服务超过2亿小时[1]。由于在这两大事件中,志愿者参与度极高,并且显示出志愿服务的力量和社会价值,所以吸引了媒体关注的目光。
2010年关于志愿者的报道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这是由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地震,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博会。志愿者再次成为灾后救援及大会服务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人们的目光又一次集中在志愿服务上。
由此可见,中国媒体对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的关注度主要依托于事件,往往是对突发事件或大型活动、赛事中的志愿服务进行报道。引起媒体关注的客体实际上是志愿服务的对象,而不是志愿服务现状或志愿服务发展本身。
相比较而言,《纽约时报》10年来对志愿者的报道量较大,且分布较为均衡。可见,《纽约时报》长期以来都对志愿服务保持较高的关注度,并且报道的注意力并不是随着某些特定事件而转移。这是因为美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志愿服务。如今,美国的志愿服务早已常态化,并且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美国媒体对志愿服务的关注较为全面和持久,不会因为某些特定的赛事而突然引起对志愿服务的兴趣。
综上所述,中国媒体对志愿服务缺乏日常视角的关注,媒体应该保持对常规的志愿服务本体价值的关注度,而不是仅仅关注突发事件、大型活动及赛事中的志愿服务。
3 媒体对医务志愿服务关注的个案研究
作为卫生部推广社会志愿者志愿服务的试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于2009年4月2日正式成立。该部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探索总结符合中国国情本土化的医务社会工作模式为工作目标,至今已经开展包括门诊大厅就诊引导服务、急诊室就诊引导服务、协助患者办理就诊卡服务、协助患者打印检验报告单服务、协助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服务、透析室患者陪伴服务、为患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健康宣教活动、注射室服务、文秘工作、手术室患者陪伴志愿服务等在内的17项常规医院志愿服务,并且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公共健康教育等社会工作,同时为突发社会事件应对提供志愿服务与支持。
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在中国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作为试点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多项医务志愿服务引起了媒体较多的关注,据统计,2009年,除去转载共有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42篇,其中《人民日报》的报道有3篇。此外还有《参考消息》、《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平面媒体分别进行了相关报道。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有《健康报》、《医院报》等专业性较强的报纸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多项志愿服务进行了报道。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网络媒体也登载了一些报道,其中影响力较大的网络媒体有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图片网、搜狐网等。
卫生部对志愿服务的试点推广工作是比较大的举措,由于有了政府层面的推动,媒体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志愿服务的报道已经算是比较密集的。然而从报道量来看,与上文提到的媒体对突发事件、大型赛会志愿服务的关注度相比,媒体对医务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的报道仍显得较为薄弱,所以应该更多的关注医务社会工作及医务志愿服务。
4 思考及对策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创了中国志愿服务的新纪元,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大量的新闻报道和介绍也使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虽然从媒体的报道量来看,自2008年以后报道量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从媒体聚焦点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应对突发事件、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上,对于一些长期志愿服务项目缺乏关注。由于应对突发事件、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都是一次或者集中某个时间段的服务,因此具有短期性、单一性和有限性[2]等特点,“后奥运时代”的志愿服务需要打破这些局限性,实现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媒体和志愿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
4.1 从媒体来看,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对长期性志愿服务的关注度
新闻媒介具有影响各种话题在公众议程上的能力,新闻报道中强调的议题往往成为公众认为最重要的。因此媒体应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引导人们关注、了解和熟悉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参与志愿服务的文化和氛围,培养公民志愿服务的热情和意识,培育公民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促进其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和文化[3]。
4.2 从志愿服务机构来看,其本身需加强宣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者工作部在自我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工作。该部在成立之时便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并及时更新最新的活动和动态,既能让公众及时了解其工作情况,又能为公众提供一些资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具有迅速、便捷、信息大、互动性强等特点,可以做到实时更新。在新媒体时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及时开通了微博,积极运用新媒体与公众互动,既可以使大家可以通过媒体手段了解其最新动向,又进行了自身的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
总之,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志愿服务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在“后奥运时代”志愿服务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力量来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青年研究会.志愿者形象及其社会影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邵锋.志愿服务与发展[M].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2:71-74.
[3]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0-54.
社会关注度 篇2
摘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双赢”。
关键词:社会实践
大学生
正文:
一、调查对象及相关情况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和另外两个同学专门调查了留守儿童这个部分,所以定好这个方向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镇的几个留守儿童家中,来到这里我们首先是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我们的帮助能让他们感到开心,能给他们生活与奋斗的力量,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
这次的调查活动让我了解到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务工为主,也有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留守家中。这些留手儿童平日相互来访较少,直接造成留守儿童的封闭心理。留守儿童以隔代监护为主。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还有极个别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人担当监护人。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与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父母关爱不够。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父母亲常年累月在外打工,甚至一年才回一次家,不能很好地和留守儿童维系亲情,沟通思想,鼓舞上进。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因为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产生“隔代亲”现象,导致父母和孩子感情不深,彼此之间产生隔膜。
2、教育问题日趋明显。一是监护人教育难有实效。留守儿童多是隔代监护,祖辈与孙辈之间年龄相差在40岁以上,思想观念不一样,文化背景不一样,加祖辈多数受教育的不多,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质关心多,精神关注少,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二是学校教育无法到位。留守儿童上学的地方离家里都比较远,上下学要在路上占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多,老师很少对学生进行家访。
3、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绪消极,孤独,言语少,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乃至愤世嫉俗的心理。
4、监护人精力能力不够。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纪较大的人,这部分人或者由于忙于其它的事或者由于要同时监护几个小孩或者是年龄较大而精力不够,投在留守儿童的时间和精力不多。其次,不少监护人的文化素质比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零距离接触,和留守儿童进行了心连心的交流,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走出生活的“阴影”。力争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用真爱抚慰留守儿童脆弱的心,用真情为他们指明前进的道路。但是对于广大的留守儿童来说,知心哥哥、知心姐姐的关爱仅是一种弥补,是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一种弥补而已。我们也觉得在家庭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强有力的综合性社会支持体系的建立非常必要。建立起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特别是加强农村的社区建设,是有效填补留守儿童内心对爱、对亲情缺失的一种方式。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
的蓝天。政府要有所作为,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要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追求。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收获颇多。
1、锻炼品质,历练人生,大力弘扬奉献精神。短短的七天里,我们和孩子们进行了零距离的内心交流。我们更多的是体验到了做为一名志愿者的感动和快乐,难忘的经历是人生一笔财富。
2、此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待人处事,学会了用真诚和微笑去帮助和感谢他人。我们收获了信任,收获了果实,也收获了快乐!
3、收获成果,再接再厉,将爱进行到底我们坚信,爱心事业不会因为实践活动的结束而结束,我们会继续努力,将爱继续传承下去!
社会实践活动也给了我启示。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活动也磨练了青年大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大学生理论运用与实际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双赢”。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得出的具体认识、观点
1、联系实际,我们应当积极树立正确的观念,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并脚踏实地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行为观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完成本分工作,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严格要求自己,争先创优。
2、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秉承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自身实际,不但追求进步。
三、得到的结论
1、通过我们走访普通家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家庭对十八大精神很了解,而且对中国共产党更加相信,依赖,坚信中国共产党会带领我们老百姓走向小康社会,走向幸福的人生。
2、通过我跟同学的宣传指导,对于我们宣传的人们对十八大精神已经十分了解,而且他们十分维护中共的十八精神,认为它是利于我们老百姓的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必定会指导大家不断朝向发展的方向前进,早日完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3、依然还有老百姓不清楚十八大精神,我们还需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多了解有关十八大精神的内容,了解国家的一些利民政策,同时也对政府实行相关政策打通道路,不会遇到多大的困难。
四、得到的体会与感想
我在和同学在过年前组织去了留守儿童人家里送温暖的活动当中了解体会到我们中国当前还不是发达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还要继续努力,认清事实,脚踏实地,认真干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我们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人中知识较丰富、思想较敏锐的群体,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最活跃的部分,我们的职业定位就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的职业责任就是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
作为大学生,我们须明确,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大学生党员,怎样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呢?我认为除了思想表现好不好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专业学习成绩突不突出,生活是短暂和美丽的。我们不应虚度如此黄金岁月,不能让大学过得碌碌无为而遗憾一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读大学的目标,明确对自己的定位,明确要培养哪方面的能力,明确要怎样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明确学习的计划步骤,明确自己对比的人群等等,逐项明确以后,并付诸行动中,才能使自己经过四年后有所得,有所长。
我将在学习和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为此,我要做到:
一、刻苦学习,用党的指导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二、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努力完成学生工作,更好地为同学、为老师服务;
三、将十八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化为自身努力的前进动力,不懈努力;
四、关注国家大事,增强政治素养。立足现实,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大学生活虽然很自由,很精彩,但我们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从个人角度来说,我们肩负着父母的期望,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我们肩负着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强国的重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大学生每做一件事都得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刻坚持努力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知识技术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更好的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同时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关注时事热点 关注社会现实 篇3
一、更新学习观念——正确认识时事学习
有些同学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认为:把书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扎实,考试时带着时事资料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基于这种认识,不少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研究。面对新的命题理念,我们必须更新学习观念,关注时事热点,关注社会现实,拓宽视野,加强对时事热点问题的学习和研究。
二、转变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
长期以来,同学们在学习时事时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致使时事学习轻实践、轻发现、轻探索。因此,同学们要转变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积极参与到时事学习中来。因为只有主动学习,才能深刻认识问题,才能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三、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抓课前五分钟,强化自主意识。
课前五分钟坚持看报纸、听新闻、整理要闻,这样做既有利于培养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也有利于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归纳、表达等多种能力。
2.抓热点问题,强化评论意识。
研究热点问题是时事学习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我们认识社会问题、分析社会问题、反思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同学们通过评论某一重大时事,可以加深对此时事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评论需要正确的观点,这就促使我们努力学习运用已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有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评论需要充分的依据,这就促使我们阅读报刊、查找资料,有利于开拓视野,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抓重点问题,强化研究意识。
重大时事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学习时事的过程中,如果仅局限于一点,就不容易看清事件的全貌和本质。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研究,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重点,才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重大时事问题。
4.抓综合问题,强化联系意识。
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企业社会责任 篇4
世界著名企业文化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沙因的学生、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大会上指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伦理和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也是企业伦理和商业伦理。
安南说,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看它有没有企业的良心、企业伦理,经营企业、做商业贸易都离不开商业伦理。2009年世界领导人将再一次在联合国审查《千年宣言》发表以来的落实情况。这将是世界在应对发展与安全这一全球性挑战方面实现突破的绝佳机遇。要使1 90多个国家就共同的发展目标达成协议,还需要在未来一年进行深入讨论,共同努力,甚至达成妥协,作出牺牲。中国在发展方面经验出色,在安全方面也独具专长,因此,有望对这一至关重要的全球性突破做出突出贡献。安南呼吁全球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与联合国及各国政府建立伙伴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共创美好世界。他说,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了一整套倡导企业责任的《全球协议》,以寻求有创造性、可持续的措施,来解决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等问题。通过各国工商界的积极参与,我相信《全球协议》将成为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增长,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平台。《全球协议》要求全世界企业领导人坚持一整套必要的社会规则,实施有共同价值的基本原则,使企业与联合国各机构、国际劳工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有关各方结成合作伙伴,以建立一个更加广泛和平等的世界市场,在推动可持续增长和肩负社会责任上取得共识。企业伦理,是对企业应尽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对内,要求充分保障员工的人身权利和基本福利待遇,对外,要求企业在社会上发挥良好作用。《全球协议》要求各参与公司通过项目实施和经营活动来体现这些原则,将这些原则根植于公司的管理战略和决策之中。为了使更多的企业投身到这项活动之中,《全球协议》摒弃了繁琐的加入程序,申请者只需要以组织或企业总裁的名义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信,声明支持《全球协议》及其九项基本原则,公开倡导《全球协议》,并保证每年提供一份本机构在执行九项基本原则上的成功案例报告,就表示其已经接受并成功参与了《全球协议》的活动。而且,《全球协议》对成员企业没有强制性的管理和约束,只是由企业公开自己与《全球协议》一致的活动信息,通过公众舆论监督来促使企业自觉履行义务。
世界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只有通过战略性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也是最大的企业伦理和商业伦理,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它对社会施以最大的积极影响,并收获最丰厚的社会效益与商业利益。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要解决的,是把利润放在第一,还是把社会价值和企业诚信放在第一的问题。他强调,诚信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我们必须看到公司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公司管理层必须考虑企业行为是否有可能促进公众的利益,有利于社会基本信仰的进步。因此,诚信是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
经济学诺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指出,《全球协议》在世界企业界还有很大的活动空间,我们必须让更多的企业参加进来。《全球协议》提出的原则,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更多地给予了关心,在信息、服务、人才、经验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指导与帮助。要多做企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方面的宣传,使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协议》中来,为推动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而努力。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迅速发展的国家,中国对全球所有的统计数字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从理论上讲,只要中国基本消除了最贫困人口,到2015年我们就能实现把全世界这类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如果中国未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将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可怕的后果。企业必须更好地承担起改善人民生活、保护本国自然环境的重大责任,并在"千年发展目标"的第八项,即全球合作促进发展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阿马蒂亚·森还说,中国金誉(河南)包装有限公司的李中灵先生、中国江苏电力的俞建新先生、中国河南洛钼集团的段玉贤先生、中国石油的孙龙德先生、中国青岛港的常德传先生、中国西子联合控股的王水福先生等企业家,以及华长慧、史及伟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他们都是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楷模。
社会关注度 篇5
深入社会,了解民生,增强责任感;走入实际,透视生活,磨练意志力。在 2013年寒假社会实践中,聊大实践队积极响应社会和学校的号召,亲身深入到农村、社区,围绕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走访,开展了“走入基层 宣十八大”、“关注食-住-行安全”、“关心百姓生活”、“关爱弱势群体”、“保护绿色环境”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用自身力量为民生问题提供智力支持和服务,通过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爱心。
聚焦社会热点 共建绿色家园
深入基层,宣十八大。民生问题成为当下社会和谐的命运主轴,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和关键。我校实践队以十八大为重要契机,深入农村、深入实际,宣传十八大所关注的民生政策,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1月13日,美术学院举办了“翰墨传情,弘扬党的十八大精神”书法展览活动,展示出的50余幅书法都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融入其中,增添了校园文化艺术气息,结合专业特色为弘扬十八大精神做出了良好的典范。1月17日,教育科学学院调查小分队走访农村、深入医院,并发放十八大有关医改医保的宣传材料,向群众宣传十八大精神。1月19日,文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同学们带着“福”字,来到明德小区,向居民发放了十八大精神宣传材料,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主题为“走基层,看变化,十八大精神宣讲到社区”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保护环境,绿色生活。关注环境“健康”,扫除十面“霾”伏。1月17日,环境与规划学院的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在聊城市铁塔商业街利民路附近开展了“关注灰霾天气 共建和谐水城”环保知识宣传和市民环保意识调研活动,向市民宣传关于pM2.5(可入肺颗粒物)的防护知识。同样,1月21日,法学院实践队走进了聊大校医院,对灰霾天气产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宣传。此外,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者服务队来到聊城公园,以设计展台的形式展示了志愿者们利用废弃的报纸、塑料瓶等制作成的多种手工艺品,以其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呼吁更多的人保护环境。
关注“食-住-行”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情牵百姓餐桌,关注食品安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近年来食品安全再次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为深入了解并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1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专业材料及实验仪器,向过往市民讲解一些常见食品的安全问题,为市民的生活健康筑了堵“防火墙”;新农科技社食科部与宣传部到郑官屯进行了关注饮食安全的宣传活动;商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聊城市龙山农贸市场及聊城市的早市,以实地走访、咨询交流的形式对近期菜价、肉价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1月20日,数学学院“健康伴我行”调研小组在人民公园及周边商店对食品的来源、采购等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走访调查,同时,积极开展了“光盘我先行”的宣传体验活动,倡导人们吃光盘中餐,传播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遵守交通规则 安全文明出行。1月19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展了以“交通安全我先行,驾驶新规记心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以发放新交通法规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就交通新规和驾照新规向过往行人进行了详细的宣传和讲解,得到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会前往聊城市广播电台附属小学,向小学生们普及交通、生活安全知识。
关注百姓生活 注意防火防灾。1月19日,生命科学学院志愿者服务队走进马官屯村,志愿者们向百姓讲解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理论知识及预防措施,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识;政管学院志愿者前往聊城市哈尔滨啤酒广场,通过火灾图片展、分发消防安全知识单、现场签名等形式,向路人讲解如何避免火灾危险,怎样防灾消灾等一系列相关知识,倡导人们要自主承担公共安全责任,平平安安过大年。
暖冬行动 传递爱心 弘扬人文主义
爱心如社会情感的纽带,维系着社会的和谐。寒假期间,我校大学生深入农村,送温暖、献爱心、保平安,用实际行动温暖了整个寒冬。
走基层,送温暖。1月18日,法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了东昌府区马官屯村贫困户张大妈家中,并送去了生活物品,给老人带去了温暖与欢乐。1月19日,化学化工学院志愿者来到军王屯村举办了以“冬日送温暖,共度腊八节”为主题的暖冬活动,与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在严寒冬日里度过一个温暖的腊八节;<莲山 课件 >外国语学院实践小队前往x府区x村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变身“义诊小医生”,为村民们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查与健康知识的讲解,传递着温暖的接力棒。农民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1月19日,历史文化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农民工身边,对此问题进行了询问与调查,并为他们送去了春联和新年的祝福。
关注弱势群体 我们在行动。1月20号,理工学院志愿服务队响应“暖冬行动”的号召,走访了聊城市残疾人按摩店,深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并通过论坛、微博等网络渠道,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人的生活。1月21日,建筑工程学院志愿者们前往茌平县中医院,看望身患重症的陈爱龙,为他送去善款和营养品,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传递爱心。
社会关注度 篇6
应该记住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一、 三角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背景材料】 新闻: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011年3月19日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及三一重工发函,请求三一重工支援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以对相关机组进行注水冷却作业。三一重工第一时间响应,免费提供一台价值为100万美元的62米泵车驰援日本。三一海外副总经理杨志华说:“本次支援日本的这台62米泵车主要将为4号机组注水,4号机组高达46米,泵车只能在96米开外的区域作业,三一重工62米泵车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
【命题分析】 日本地震导致“福岛核设施爆炸”,一时引起日本邻国各族人民的恐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2011年3月19日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及三一重工发函,请求三一重工支援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 为4号机组注水。笔者于是考虑能否围绕“泵车注水”进行命题,重点考查三角函数等知识,同时将德育很好地渗透数学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问题】 假设泵车高AB=3.2 m,三段臂长BC=30 m,CD=25 m,DM=7 m,4号机组是底边长为48 m,高为46 m 正四棱柱, 注水方案要求如图:AB⊥AF,DM∥AF,且出水口M至少伸入厂房宽度的 1 3 处,问此方案是否可行?
二、 平面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背景材料】 路透社9月18日报道,利比亚过渡政府武装在攻打卡扎菲军队据守的拜尼•沃利德市时遭猛烈抵抗而溃败。报道援引一名参战者话称,反对派武装从未遭到如此激烈抵抗。美媒称,目击者表示当天在拜尼•沃利德上空出现北约战机,向卡扎菲军队开火。利反对派一度打入到该市中心,但随后又被迫撤离。
【命题分析】 正是由于向量具有工具性,可以用它来解决很多问题,如:向量背景下的三角函数问题;解析几何中椭圆、圆与直线等问题,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等等都是考查的热点。如2010年江苏卷第15题是向量与三角相结合,考查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问题】 北约一架飞机从A地按北偏西30°的方向飞行300 km后到达B地,然后向C地飞行,已知C地在A地北偏东60°的方向处,且A,C两地相距300 km,求飞机从B地向C地飞行的方向及B,C两地的距离.
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如图),由题意结合图形易得∠BAC=90°,|AB |=|AC |=300 km
【背景材料】 随着国家对房产调控的步步加紧,楼市的销售已经不复从前的火爆了,在销售压力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各楼盘纷纷寻找销售新捷径,打折、优惠活动层出不穷。某某置业公司特别推出了“分期付款”的购房政策。“分期付款”政策是把付款分不同的期数来交付。
【命题分析】 “关注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房价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能否围绕老百姓买房分期付款问题来命题。
关注医改共建和谐社会 篇7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群众对提高健康水平有了新要求、新期待。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致力于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卫生事业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国情,处理好公平与效率、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关系,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本期导读:
祖国中医是我国文化的一大瑰宝,如何开发、利用及发展传统中医已成为现代中医的重要研究方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中医舌象客观化、现代化的进行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在心肌需氧量增大时供应血量不能相应增多导致心肌缺血。曲美他嗪为作用较强的抗心绞痛药,研究其对心脏功能的疗效,详情参见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疗效观察。
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目的是降低颅内压,维持正常脑灌注压。影像学和手术技巧的发展为外科手术干预改善某些病人的预后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手术技巧及手术器材的发展与改进使立体定向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见广泛。请关注立体定向抽吸引流术治疗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自限性的皮肤病,治疗原则为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防治并发症。该病若治疗不当,易继发细菌感染,甚至愈后留瘢痕,或出现后遗神经痛,有的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历时较久,可长达数年。应用半导体激光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取得较好疗效,请看相关报道。
运动性高血压(EH)是一种常见的血压异常升高现象。有学者一度认为EH是良性高血压,预后良好,无须处理。近年来随着运动负荷试验受到研究高血压的学者们的重视。但EH的诊断标准目前尚不一致。本期对现有的六个EH的诊断标准进行分析和比较——6种运动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在中国人群中的适用性分析,请关注哪个方案更优。
血清酶学检测在临床实践与生命科学研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在对某些酶学指标的观察中要获取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血清样品的稳定性研究包括低温冰冻贮存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观察和血清及冰冻血清融化后短期稳定性观察。同步设计是研究酶学物质短期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最大优点在于使得在重复性条件下测定不同储存时间的血清酶成为可能。参见《六种冰冻混合血清酶学的短期同步稳定性研究》。
制药专业药剂实训技能是制药企业人才培养中一大重要指标。如何对校内实训技能进行考核,请参见《制药专业药剂实训技能考核探索与实践》。
本期重点研究论文.:
河北省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08130218c)——《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脏功能的疗效观察》。P574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资助(200642)——《中药复方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述略》。P529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6AA020909)——《六种冰冻混合血清酶学的短期同步稳定性研究》。P644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02-4008)——《中医舌象数字化诊断的客观化、现代化研究进展》。P607
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篇8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现在,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 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 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完善社会组织, 调整社会关系, 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 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全社会形成合力, 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所谓民生问题, 即有关国民生计和生活的问题。能否解决好民生问题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历史经验表明, 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 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 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和谐社会更将无从谈起, 因此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解决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一)
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就是解决民生之本。在我国, 就业工作仍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多方面工作的协同。一是要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拓宽就业渠道。二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逐步确立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用人主体、劳动者作为供给主体的地位。三是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植再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 实行免征税费和小额贷款扶持政策。四是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政府通过多种途径, 全面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就是解决民生之基。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应该进一步强化责任,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支持力度, 尽快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难的问题, 确保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 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要教好书, 还要育好人, 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三)
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就是解决民生之源。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十几亿人民, 就必须抓紧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 形成“橄榄形”的分配格局, 防止两极分化, 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而形成的社会失衡心理,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四)
关注人性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篇9
一、在倡导教育个性的同时还不应忽视教育中的“人性”问题
1. 人性泯灭酿成不少悲剧
案例一:马加爵, 成绩优异却残忍地将共处一室的同学一一杀害, 其原因仅仅是因为“平时关系稍微好点的同学以及老乡”把“我的过去的伤痛再次拿出来嘲讽”还因为“他们生活条件还是比较好的, 他们还有资本去玩女孩子, 我伤痛的心找不到归处!” (这些都是马加爵遗书中的原话)
案例二:广西南宁市某中学高一学生晓源偷偷带女朋友回家过夜, 第二天, 母亲发现此事, 严厉斥责了他。他一怒之下用剪刀和菜刀将母亲杀死。随后, 趁刚进家门的父亲不备, 又用菜刀将其砍死。更可怕的是晓源之后的一系列“表演”:用衣服擦拭血迹, 故意翻乱东西, 像平常一样去泡网吧, 假装晕倒, 在接受审讯时抽空和民警聊天, 约民警打篮球……在用菜刀砍向自己的父母之后却能如此镇定, 简直让人不寒而栗。
类似事件又何止这些?仅2003、2004年能在网上搜到的就有好几起。而我国六、七十年代的十年动乱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所谓的革命小将大多十四五岁, 再大也就十七八岁, 他们中的多数在去批斗一个所谓的“反革命权威”之前根本不了解对方, 更谈不上有冤有仇。但却可以用一些最恶毒的方法凌辱对方, 看到对方是一名妇女或一位老人也毫不心慈手软, 这是一种怎样扭曲的心态?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历史让我们再经历一次残酷的考验, 我们的学生会给我们上演怎样的一幕?
有人认为这些悲剧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但人们是否想过:这些丧心病狂的举动难道跟人性的扭曲与泯灭没有关系?人性中的真、善、美在他们身上还能找到一点影子?
2. 人性缺失阻碍了自身发展, 不利于教育的实施
在我们身边虽不至于会经常上演这样残忍的一幕, 但很多人的羞耻观、是非观等人性中最基本的东西都改变了, 甚至颠倒了。如一次语文课上一位老师在介绍朱自清时说到了他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民族气节时, 一位学生竟脱口而出:“脑子有病!”现在持这种观点的其实并不是个别人, 也正因此, 它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且这种人性的缺失不像打架等恶性事件那样是显性的, 一举一动大家都能看得见, 它一般不外露, 有时被表达出来似乎也只是个人观点而已, 似乎没多大危害。其实它的危害并不小, 有时甚至比打架等事件还要严重。而人性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一旦被抛弃, 取而代之的就必然是丑恶的东西, 严重者就会导致人性的扭曲, 悲剧的发生也就难免。
退一步, 即使没有酿成悲剧, 这样的学生学再多的知识、技术又能发挥多大作用?更何况要想对这样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谈何容易?可以说, 这种人性的缺失阻碍了自身的发展, 也不利于教育的实施;其表现多为隐性的, 其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还是创新教育的提倡都必须以清除这一“路障”为前提。
当然, 这一切并不仅仅是教育造成的, 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有义务为改变这一切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关于人性问题的思考
1.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让人本身的存在价值得到更多的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管理理念也越来越“科学化”、标准化, 就连学校也不例外。但学校不像其他社会机构, 要面对的不是产品而是人, 是复杂的人, 是被一致认可的该尊重、有个性的人, 这就需要评价标准的人性化, 而不是刚性化。据我所知, 现在有不少学校都热衷于把学生的一言一行用条条框框规定得清清楚楚, 就好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 早就把他们的标准规定好了, 于是每天通过分数的加加减减, 无形当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种做法当然有其积极的一面: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公正了。但除此而外我实在想不出它更多的好处, 除了把学生训练成按部就班的“机器”。学生的压力、埋怨、反感恐怕一线的教师都很清楚。我们有时过于看重制度, 看重对人的约束, 过于看重社会需要哪种人, 却忽视了“人”的发展的需要,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讲的:“在培养人才的时候, 我们越来越注重人才的政治经济价值, 而忽视了人本身的存在价值, 大家越来越多地把人当作一个工具而不是把人当做人。”这样人性中的很多本应得到关注的东西却被我们忽视掉了, 最终导致的可能就是人性的缺失甚至扭曲, 这样的人走上社会就自己而言无疑是不幸的, 对他人和社会而言有时也是可怕的。美国有一位集中营的幸存者后来成为了一名校长, 他每学期都会给那些新老师发这样一条信息:
“亲爱的老师, 我是集中营的幸存者, 我亲眼看到了人类所不应当看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筛选;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由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大学教育的人枪杀……看到这一切, 我怀疑教育为了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
我们所有的教育者包括一些领导部门不该有所启发吗?新课改强调:“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 而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人格是基于人性的, 所以说今天的教育应更多的关注人性, 关注人本身的存在价值, 而不要把课堂上的表现、学习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 因为那是片面甚至不真实的。也不要把学生当作听课、完成作业、掌握知识的机器, 把他们当作有血有肉、有缺点的人看待吧,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客观看待他们表现出来的一切, 才能真正给他们一个客观的评价, 也才能进行正确的引导, 而不至于压制甚至扭曲学生的人性。
总之, 要建立一个人性化的和谐社会, 必须先拥有一个人性化的教育, 人性化的教育首先从人性化评价学生开始。
2. 教育过程中人性化思想的渗透
在此我以一个语文老师的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更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生的情感, 有意识但不露痕迹地进行人性化思想的渗透。我们都知道一篇文章更能打动人的往往是情感因素, 而不是字词句的运用。所以我在课文教学中首先思考得更多的不是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 而是它的感情因素。以两篇课文的教学为例:
教学《鸿门宴》时, 我花了不少时间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两个形象:先让大家自由讨论,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到这儿很多人会觉得人物分析该结束了, 可是我觉得如果就这样结束并不能给学生留下多少东西, 因为我们知道现在不少同学的历史知识相当贫乏, 靠这样的分析很难让他们获得多少东西。于是接下去我又作了这样的引导:假设这两人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更愿意和谁交朋友?学生一般都回答“项羽”, 原因是因为他没有心眼。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说:“确实, 要我选我也选项羽, 看来大家应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做人不能太有心计……”看得出不少同学都表示赞同。这样既能拉近课文 (人物) 和学生的距离, 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教给他们一些做人、交友的最起码的道理, 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到这儿还不应该结束, 接着我又让学生就项、刘二人的命运进行一些讨论, 最后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了这样一番小结:“尘埃落定, 胜者为王, 败者未必为寇。项羽乃战场上的真英雄, 却偏偏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与刘邦一争高下;创造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等战争神话, 却败在了根本不是对手的刘邦手下, 落得自刎乌江、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可见:人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同学们, 我们正身处一个有些浮躁的社会, 大家也正处在一个容易浮躁的年龄, 但我们必须以项羽为戒, 不能瞎凑热闹, 否则就会迷失自我。你们说呢?”一席话让不少同学若有所思。
再看看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一文语言朴实, 如果过于强调字词句, 就很难把握这篇文章的精髓, 当然也未必能给学生留下多少印象。于是我把分析重点放在“顽强的生命力”这一主题上。为此, 我首先朗读了一段两年前《扬子晚报》上刊登的季老小时候和留学德国时的故事, 然后简单介绍了《牛棚杂记》, 在分析课文时抓住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说了这样一些话:“同学们, 你们体会到了吗:文中的荷花不就是作者, 作者不就是荷花吗?荷花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可贵和顽强, 犹如迎霜的松菊, 又像傲霜的蜡梅。她让我们想到了挣扎于历史苦难长河中的人们:持节牧羊的苏武, 身受宫刑的司马迁、慷慨就义的文天祥……还有经历了十年浩劫仍能笑对人生的作者。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有人在困难面前停步了、犹豫了, 甚至有人放弃了生命, 但生命只有一次, 何其宝贵!岂能轻易放弃?让我们记住季老笔下的荷花吧, 因为老师真的希望你们都能笑对人生, 并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当我说到这儿时, 教室里特别安静, 连坐在最后的一个有厌学情绪的男生都抬起了头, 眼神显得有些激动。我想这安静和激动一定与最后几句尤其是“希望他们幸福”的话有关吧。
其实, 不仅语文学科如此, 只要动动脑筋很多学科都是可以进行人性化思想的渗透的, 让学生觉得“我们的课堂原来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
教育专家李镇西的《教有所得》中有一句让我颇有感触:“教育应该更好地符合童心和人性是毋庸置疑的, 而这的确是我们中国的教育比较欠缺的。”我也觉得只有一个具有健康的人性和健全人格的人才能造福人类, 带给自己和他人幸福, 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才更有保障。愿有更多的教育者都积极参与到填补这一欠缺的事业中来, 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马加爵”式的悲剧发生得少一些吧。
摘要:“个性”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认可, 但是过分强调个性带来了一些新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要数自我中心、不顾他人和集体, 所以我觉得对个性的关注度应降降温了。与此同时, 有一个问题倒更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那就是“人性”问题。
关键词:人性,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新兵法细节》第二章p69.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3]朱永新.《教育讲演录》p33.
[4]《班主任新兵法细节》p70.
[5]《班主任新兵法细节》第二章p69.
关注农村养老构建和谐社会 篇10
关键词:农村养老,现实要求,社会养老,养老保障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 相对来讲农村的老年人也是占绝大多数。据统计, 目前我国农村97.6%的老人依靠家庭养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可耕种土地越来越少, 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 以及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快, 单靠家庭已经远远不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了。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使农村养老方式逐步从原来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使整个社会朝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实现社会养老的现实要求
从现实来看, 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 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逐步实现农村养老社会化。
(一)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实要求。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严重问题。人口老龄化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养老需求增大, 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在老龄化问题上, 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的一点是,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城市高于农村, 而我国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 农村老龄化的趋势快于城市。200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大约1.6亿, 占总人口的13.7%, 其中农村老年人口近1亿。据人口专家预测, 到2020年,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将占总人口的18%, 2034年22.8%, 老年人口近4亿, 其中农村老年人约2.6亿。另外,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 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 中间小”的局面, 农村的养老赡养系数明显提高。显然, 因老龄化带来的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将成为现在以及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 家庭结构变化的现实要求。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 尤其是在农村, 在没有健全的养老保险体制下, “养儿防老”是一种现实需要。但是,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多年以来, 农村家庭的人口结构逐渐向“4-2-1”转化, 随之而来的家庭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 因为“4-2-1”结构意味着一对中年夫妇的家庭中除抚养未成年的子女外, 还要承担4位老人的供养责任, 也意味着一个独生子女成年后将要担负4~6位老人的养老, 这种情况客观上对于任何人来说, 不管是从时间、精力, 还是从财力、物力上, 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在这样的家庭结构条件下, 如果单纯依靠家庭养老, 将会让年轻人不堪重负。
(三) 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农村区域集中了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 为了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但是, 农村消费市场一直启动不起来, 更谈不上升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村缺少让广大农民放心消费的社会保障制度。近几年,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 农民的消费能力有了一定增强, 也很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但由于农民普遍存在着后顾之忧, 在缺少社会保障的情形下, 农民必然会担心自己年老以后的生活状况, 根本不敢放心进行消费。要想真正有效地启动农村消费, 扩大内需, 就必须增强农民的消费信心, 这就需要尽快建立健全包括农村养老保障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来化解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 构建和谐社会, 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现实要求。
长期以来, 我国在养老问题上主要关注的是城镇人口。虽然目前城镇养老保障体系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但总归是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制度框架。而农村养老保障,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真正确立必要的制度框架。这种状况是缺乏公正性的, 没有体现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同时, 这种状况也没有体现出对于农民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回报。据统计, 从1952年~1986年, 国家通过价格“剪刀差”从农业中隐蔽地抽走了5823.74亿元的巨额资金, 加上收缴的农业税是1044.38亿元, 34年间国家共从农业抽走了6868.12亿元的资金。而在改革开放以前, 中国每年的财政收入数量很小:1952年国家财政收入为173.94亿元;1960年为572.29亿元;1970年为662.9亿元。可以说, 没有农民的贡献, 我国的工业发展的就不会那么快, 经济也不会有快速的发展, 也就没有改革开放繁荣的今天。所以说, 无论是从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角度来看, 还是从对农民所做贡献的回报的角度看, 我们都有必要建立起农村包括养老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所以说,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使农村养老逐步从“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政策缺乏持久稳定性。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1991年就已经开始了试点工作, 但是, 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保证, 各地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大都只是按照地方政府部门, 甚至是某些领导的意愿来建立和实施的。这就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稳定性, 往往说停就停, 很难保证农民合法权益的持久性。再说, 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态度也时常动摇。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由民政部移交给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由于移交工作缓慢, 致使许多地方的工作都停下来了;1999年国务院要求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行整顿, 停止接受新业务, 有条件的可以逐步过渡为商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陷于民政不管, 社保不接的尴尬境地。这样, 时常变动的政策, 导致了本来就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不十分了解的农民这下更不愿意参加养老保险了, 参加了的也不敢多交保险费, 农民都说对养老保险有“三怕”———怕政策变、怕不兑现、怕不合算。
(二) 国家财政缺位。
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的基本制度, 普惠性应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享有社会保障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而保证这一权利的实现也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作为社会保障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社会养老制度也应该是所有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 不应该受到任何形式的政策和制度歧视。所以, 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政府理应承担责任, 国家财政理应承担相应的支出。但是, 目前我国财政用于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投入, 绝大部分拨付给了城市职工, 而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公共支出很少。近年来在许多地区开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主要是以农民“个人交费为主”, 国家财政没有给予多少直接的财政支持。这就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农民自己支出或完全由农民自己支出, 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实际上成了纯个人的储蓄积累保险, 失去了社会保障制度所应具有的“社会”意义。
(三) 覆盖范围小, 保障水平低。
从目前已经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来看, 覆盖面很窄, “保富不保贫”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农民自愿的原则, 国家鼓励具备投保条件的地区和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 从参加的地区来说, 绝大多数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从参加的人员来看, 也几乎是相对富裕的农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最终目的, 应该是重点解决那些不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村居民。但是, 现在实行的农村养老保险恰恰是“保富不保贫”, 没有覆盖这部分人群, 不能解决最需要社会养老的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
(四) 保费投资形式单一, 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按照现行规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比较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金增值渠道单一。按现行政策规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 在指定的专业银行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专款专用。保费只能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债券和存入银行来获得利息实现保值增值, 不能用于其它投资。但是从1996年下半年以来, 银行利率不断下调, 再加上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要保值已经相当困难, 更不用说增值。为了资金能够平衡运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原先承诺的养老保险账户的利率只好下调, 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 使农民对养老保险的信心更是大打折扣。二是缺乏专门的投资机构, 基金运营效率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自试点以来, 国家从未建立过专门的农保基金投资运营体系, 致使农保基金运营得不到专业的投资和理财指导, 产生了各地农保基金无序运营的状况。三是收取养老保险基金3%的管理费, 也大大妨碍了基金增值。这意味着农民把钱交给保险机构还不如自己存银行。
随着农村老人越来越多, 农村养老问题的严峻性是显而易见的, 能否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能否切实解决日益严峻的农民养老问题, 能否全面实行社会养老, 事关我国农村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农村实现社会养老的对策建议及发展趋势
(一) 农村实现社会养老的对策建议。
本文认为, 近几年应该是我国农村实现社会养老制度建设的初创时期, 应该抓住时机统筹考虑, 精心设计, 妥善解决制度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
1. 强化政府责任, 加大财政投入。
社会化养老的主体应该是社会, 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时政府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应该肯定农民参保率的高低和政府的财政投入密切相关, 政府补贴的越多, 农民参保的信心就足, 参保率就高, 缺少政府扶持是农民缺乏投保热情的根本原因。针对国家财政投入少的状况, 应当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现实状况下, 为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在这种状态下, 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和公共资源补充, 否则制度建设很难开展, 即使勉强开展了也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下去。我们应该看到, 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目前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是利大于弊的。
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水平。
土地是农村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必须围绕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来进行。过去“家庭+土地”的社会保障只能是普遍性和低水平的保障, 今后必须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农村社会养老的保障水平。农村社会养老一大部分资金还需要农民自己缴纳, 所以说农民收入直接决定着农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能力, 进一步影响着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供给水平的高低。在现行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的资金筹集原则下, 解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关键点就在于通过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个人缴费水平, 进而解决资金筹集的问题。
3. 拓宽基金筹资渠道, 加强资金监管。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是整个制度的起点和首要环节。首先, 要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基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凭借“社会”的力量来保证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从而安定社会秩序的一种制度。所以说, 必须多种渠道资金筹集, 第一, 国家财政必须投入。国家作为社会主体, 具有不可推卸的资金投入责任。第二, 集体或用人单位缴费。集体或企业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 有责任为它的职工提供必要的养老保险资金。第三, 农民个人缴费。针对农民收入来源不稳定, 收入比较低的特殊情况, 可以实行弹性缴费原则, 提高农民的参保率。另外, 在国家、集体、个人三个主要渠道之外, 有必要开拓新的筹资渠道, 比如可以借鉴美国广泛流行的公益创业方式。公益创业简单说就是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 然后通过这些企业来补充农村的社会养老基金。我国应创造适合慈善机构发展的制度环境, 充分利用这种社会力量, 来提高我国这些慈善机构在农村养老资金筹集方面的能力。老百姓对彩票比较感兴趣, 可以考虑发行农村社会养老福利彩票进行资金筹集等, 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提高农村的养老保障水平。
在加强资金监管上,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政府要转变职能, 中央和省市社会养老机构只负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营监控, 不直接参与经营;二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应该由原来的县级管理改为由省级集中管理, 这样管理比较集中;三是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对养老金的支付承担责任, 政府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对投保人的最低养老保险金承担最终担保。还有就是规定由律师、会计师等专家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审计监督, 控制经营风险, 并由社会公众进行广泛监督。
4. 以务实态度推进, 保证制度有效运转。
农村实现社会养老,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求我们要站在农民的角度, 以务实的态度把每一个环节, 每一种因素都考虑充分, 照顾周全, 制度才能有效运转。首先, 制度设计要方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涉及的人数众多, 几亿农民参保缴费, 上亿农民领取养老金。制度设计要做到需要投保缴费时方便投保缴费, 需要领取时方便领取。比如, 农民流动性比较强, 要允许在不同地域参保缴费;农民收入不稳定, 万一不能连续缴费时要能有变通的办法等等。其次, 政策出台要务实。政府确定农民个人缴费率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把农民个人缴费率定低了, 固然影响保障水平, 但定得过高会把农民吓走, 而使得保障制度没办法运转下去。毕竟农民目前收入还不宽裕, 也不稳定。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下, 低水平的社会保障是一个客观现实。第三, 区域模式要协同。尽管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 制度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毕竟是全国范围内的一项制度安排, 也只有在全国范围内通行才有意义。所以, 各个地方在进行本地制度设计时, 一定要考虑到全国各地的情况, 要遵循普适性与兼容性的原则, 避免出现因为保障金不能异地转移而被迫退保的现象。
(二) 农村实现社会养老的发展趋势。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国务院2009年在全国选择10%的县 (市、区、旗) 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以后逐步扩大, 到2020年全国的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到政府补贴的养老金。这也许意味着政府为农民养老的时代将会来临, 农民养老将逐步实现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方式的变革。
有“新农保”之称的农民普惠式养老, 比起上世纪90年代“老农保”的农村养老保险, 最大的亮点是中央财政开始出了钱。这次公布的新农保方案明确提出, 由国家财政出资, 分担农民养老压力。据媒体报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 最初上交到国务院的方案是中央财政补贴比例为:西部地区80%、中部60%、东部20%, 而国务院领导最终决定, 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实行100%补贴, 对东部地区补贴50%, 说明中央财政补助比例明显提高。中央财政支出的增加, 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养老问题的深切关注。这样, 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 无论集体经济组织有无能力补助, 同一参保农民将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是相同的。这项制度的建立, 使农民可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社会养老保险, 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 这也体现了新农保的公平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出台, 意味着亿万农民将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家庭养老”传统, 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社会养老所取代。“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百姓的朴素愿望。过去, 受限于国家财力和社会发展水平,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覆盖面不广, 保障水平较低, 特别是在贫困的农村地区, “家庭养老”是农民的主要养老方式。新农保的推出填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空白, 改变了过去农民单纯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 对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促进农村消费, 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在农村人口很多,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新农保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家每个月补贴55块钱, 看起来好像不算很多, 但是我们要看到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保障, 不论你以前交没交过, 年满60岁都有这55块钱, 另外中央还鼓励各个地方根据本地的财政条件给与不同程度的补贴, 所以我们来看主要的钱还是政府在给农民拿的。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 如果政府财力允许的话, 这个补贴水平会逐渐地越来越高。
但是我们提出农村实现社会养老, 并不排斥家庭养老, 也不能排除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我们国家还有老年人保障的条例, 还有几千年文明的传统:家庭成员之间有互相帮助、互相赡养这样的义务。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国家的社会保障, 使我们这个保障更加有力度, 不是国家管了, 子女就不需要管了, 子女还是要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从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来讲, 农村养老是我们目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让亿万农民实现老有所养, 不仅关乎国家的公平正义, 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 最关注的不应该只是国家的财富增长, 更要关注人的生存权利, 人的全面发展。农村实现社会养老, 使广大农民在“种田不交税、上学不缴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 又向“养老不犯愁”迈进了一步。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逐步实现基本服务均等化的重大举措, 有着深远的影响, 必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树新著.中国养老保障研究[M].
[2].染鸿等著.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3].王留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关注社会档案 监管程度有别 篇11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社会组织产生的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及其档案工作的监管,主要应当限定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性、禁止性条款上。对其在档案事务上是否履行了其应尽的义务,是否有违反禁止性条款的行为发生进行监督。并对其认真履行义务的行为进行褒奖,对其违反禁止性条款的行为进行处罚。而对法律法规上的那些引导性、诱导性条款,不做硬性要求,更不能作为监管标准和处罚依据。只要其不违反禁止性条款的规定,履行了义务,具体如何实施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管理,则是其自己的事情,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无需监管,也无权监管。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机构产生的对国家与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及其档案工作的监管,应当包括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全部义务性、禁止性、引导性和诱导性条款,以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对两者需要区别监管,就在于:一是国家机构产生的档案不仅对当地社会具有保管利用价值,对国家也具有保管利用价值;而社会组织产生的档案更多是对当地社会具有保管利用价值;二是国家机构具备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和条件,而社会组织大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三是国家机构的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所需经费是由公共财政负担的,而社会组织的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所需经费则是由其自行负担的。因此,对国家机构产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监管要严于对社会组织产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监管,这既合情也合理。
对于社会组织产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监管,那种套用对国家机构产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监管方法,表面看似积极作为,其实质既有越权之嫌,也是懒政行为。
高利贷引发社会问题值得关注 篇12
最近一段时间, 因债务问题, 在江浙一带屡屡发生企业关门倒闭的事件, 有的事件还走向了极端。温州瓯北镇的云光泵阀厂, 是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 每年产值超过千万, 但由于不堪忍受担保公司频繁逼债的压力, 老板朱吉光2008年以服毒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朱吉光的儿子朱忠信介绍, 父亲就是被放高利贷的给逼死的。朱吉光并不是自己欠债, 而是替人担保惹下的祸。2006年上半年, 朱吉光老家的叶贤敏租用了云光泵阀厂的空置厂房生产汽车配件。同年下半年, 叶贤敏以“外贸生意资金无法周转”为由, 请朱吉光为自己担保, 向担保公司借款。从表面上看, 叶的生意很红火, 朱吉光就轻信了他。
一段时间内, 叶贤敏频繁请朱吉光为他担保, 每次担保前都说前一笔欠款已经还清。到了2007年底, 叶贤敏突然失踪, 而为他放贷的多家担保公司要求朱吉光偿还叶贤敏欠下的1000多万元贷款。
为了躲债, 朱吉光把公司交给了儿子。找不到朱吉光, 这些人就拿着复印的欠款字据, 来向朱忠信讨债。朱忠信告诉记者, 这些复印的借据上, 利息多少并没写清楚, 但讨债算取利息的时候, 月息高到0.08元, 有的甚至高达0.15元。
记者了解到, 当事者叶贤敏从2008年2月起就被永嘉县看守所刑事拘留, 在叶贤敏的判决书上写到:叶贤敏在2007年4月至6月, 作为放贷人借给他人100余万元, 还作为担保人为他人借款几百万元。到期后, 叶贤敏在催款中与对方发生争执, 之后指使人捣毁了对方的房屋。
温州市永嘉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长李晓光告诉记者, 当初在审理这个案件时发现, 叶贤敏经营企业, 也从事放贷, 不仅向担保公司借贷, 同时也放贷给别人, 不仅请朱吉光给自己担保, 同时也给别人担保。有人欠他钱, 他也欠别人钱, 就这样一环一环地形成了一个担保借贷的链条。
2008年, 就在朱吉光自杀后的10天, 离温州仅三小时车程的宁波, 一家曾经有着不错的口碑、年交易额达四、五亿元的宏润诚信房地产中介公司, 也宣布破产倒闭, 人去楼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 宏润诚信在经营房地产中介的同时, 还经营着所谓的投资公司, 从事担保和放贷的业务。老板张忠军不仅从其他房地产商处集资, 而且还以0.02元、0.03元的月息向员工借款, 再以更高的利息对外放贷。张忠军累计放出去高达一亿元。由于巨额的欠款无力偿还, 张忠军主动到公安局投案自首。
记者根据参与集资员工提供的名单中看到, 29名员工共集资1300多万, 最多的达到160万元, 最少的也有5万元。有的员工连母亲的养老钱都放了进去, 目前生活已经十分困难。
记者还看到张忠军自首前6天写下的日记, 上面详细记录了近段时间资金的进出情况, 其中不难了解高息融资、再以更高的利率放贷, 导致很多款项无法收回、直至公司破产的悲剧。
记者在浙江采访也切实感受到企业的资金困境。浙江盛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军说, 2008年上半年可以说是浙江的中小企业最难熬的日子, 银行贷款收回, 后续贷款没有, 民间借贷利率高企, 他身边有很多企业厂房盖到一半就闲置下来。
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说:“两年以前, 多家银行争取企业贷款, 而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贷款扩大再生产, 把房产、工厂、土地都给银行做了抵押。甚至有些企业感觉贷款容易, 盲目扩张。”
在浙江很多企业私下感叹, 银行只是锦上添花, 绝对不会雪中送炭。前两年一些企业的盲目扩张也是银行推波助澜的作用。当时很多企业都在买土地, 建厂房, 摊子越铺越大, 各种经营成本也快速增加, 可一年以后, 银根突然紧缩, 只还不贷, 企业从银行正规渠道获得贷款的难度加大, 转向民间非正规借贷, 用高利贷资金解决生产和投资所需的资金, 犯了大忌。企业利润水平在原材料、劳动力、能源价格上涨情况下不断走低, 民间借贷利率在正规信贷紧缩前提下不断走高, 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似乎成了必然的结果:台州的“浙江飞跃集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义乌的“浙江金乌集团”因巨额债务无法偿还, 被破产拍卖, 董事长张政建失踪;兰溪的“浙江一新集团”董事长郑亚津因巨额债务纠纷, 在其办公室自缢身亡;浙江最大的民营企业——“华联三鑫集团”破产……
一方面, 银行惜贷, 中小企业资金断裂, 生存难以为继;一方面热钱挥之不去, 8000亿元浙江民间资本, 梦想进入合法正规的金融体系。2008年5月, 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应“给民间借贷合法定位”。与此同时, 浙江和温州市政府金融办也都相继总结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材料, 浙江省在实施意见中设置了高门槛, 其中包括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要从管理规范、信用优良、实力雄厚的当地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择, 要求净资产不低于5000万元, 注册资本的上限为2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上限, 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由于资本有限, 同时只贷不存, 所以能够贷给中小企业的金额量并不会很大, 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影响也有限。
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的面太大了, 作为一个小额贷款公司, 即使有上百亿, 对当地的中小企业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不可能一揽子解决所有的问题。
2008年10月, 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送到了国务院法制办, 这份还没有浮出水面的《条例》已经在民间引起了广泛讨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 长期研究农村金融问题,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银行的渠道, 中小企业贷款难, 除了大银行本身运作成本高的原因外,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不对称。民间借贷行为基本上属于一个熟人社会的、小范围的背景。张家长、李家短, 对于放贷人来说, 所有的情况基本上掌握得很清楚。因此从风险的角度来说, 放贷人心里是很有数的。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杜绝非法集资。
若按照新提交的《放贷人条例》草案中规定, 放贷人的门槛是注册资本金1000万, 比小额贷款公司要低得多, 这样的门槛会吸引很多人想得到放贷人的合法资格。另外个人放贷, 利率基本市场化, 只要遵循“最高利率不能超过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的原则即可。一旦普及、规模化, 游离于灰色地带的民间高利贷, 也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由于货币政策的变化, 我国地下金融的周期性发展也间接推动了中国非正规金融制度的创新, 私营金融机构、基金会、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在不同阶段出现, 孕育中的《放贷人条例》应该进一步推进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创新, 只有构建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 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和地下金融问题。
【社会关注度】推荐阅读:
关注社会作文05-19
关注社会与生活05-15
写作应关注社会生活08-07
大学生应该关注社会05-27
聚焦民生关注社会报告范文08-25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10-21
关注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总结报告08-09
关注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08-28
社会对世界无烟日的关注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