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化

2024-06-18

农业化(精选11篇)

农业化 篇1

2012年9月21日, 全球定位技术的领先厂商天宝公司 (Trimble) 在其北京办公室举行了农业行业媒体沟通会。天宝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陈朝晖、天宝农业部门中国区销售经理沈非以及来自北京的农业和农机行业媒体共同出席沟通会, 就天宝公司最前沿的农业行业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及如何推动中国精准农业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陈朝晖总经理还与媒体记者分享了天宝农业行业解决方案在中国的成功案例以及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

关于天宝公司

天宝公司 (Trimble) 是全球领先的高级定位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 致力于帮助客户最大限度提高生产力和盈利能力。天宝公司的产品得到全球超过141个国家的广泛使用, 公司2011年的营收达到16亿美元。天宝公司成立于1978年, 总部设在美国加利弗尼亚的Sunnyvale, 共有5 500名员工, 分布在全球30个国家, 并拥有一流的经销商和分销商合作伙伴, 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支持。凭借其声誉卓绝的GPS技术, 天宝公司将GPS、激光、光学及惯性技术等广泛的定位技术与应用软件、无线通信及各类服务集成, 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商业解决方案。

自1979年开始, 天宝公司一直在全球创新定位技术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 并创造了多个第一, 1984年天宝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的GPS接收机;1988年推出世界第一台双频GPS测绘型接收机;1990年天宝成为第一家公开上市的GPS公司, 在纳斯达克证交所上市, 并推出世界首台全自动全部仪;1993年推出世界第一台实时动态 (RTK) 接收机;1998年推出世界第一台集成GPS/蜂窝通讯的接收机;1999年天宝GPS被应用到Seiko Epson公司的定位通信设备上, 这是世界上第一套组合式通信设备, 集PDA、手机、个人导航仪、数码相机四项功能于一身;2003年推出世界第一台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直接控制的GPS参考站接收机。

为保持持续的技术领先, 天宝公司在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了90次以上的战略收购, 包括很多农业领域的战略收购, 包括2008年收购的Tru Count公司是主要生产气吸式播种机排气阀和电动离合器的制造商, Rawson公司则是生产用于农业装备行业的液压和电子控制装置, 包括变量播种机驱动器和控制器、变量施肥控制器、机械遥控电动控制阀和减速机;2009年收购的NTech公司提供农作物检测技术, 通过对氮、除草剂和其他作物添加剂的控制, 降低种植者的投入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Farm Works公司向种植者和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提供综合办公室和移动软件解决方案;2010年收购的Cengea公司为林业、农业和自然资源产业提供空间功能的业务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软件。

目前, 天宝公司的产品系列中已经包含了1 800多项专利, 为五大业务领域开发领先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包括大型土木工程施工、建筑信息建模及施工、测量/空间地理信息、农业和交通物流。

天宝在中国

1998年6月, 天宝公司在中国北京成立了其第一家代表处, 2005年在上海设立亚太区培训、支持与服务中心, 还先后于上海和苏州建立制造工厂, 2011年11月, 天宝公司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于西安开业, 新成立的研发中心将致力于把天宝现有的商用产品和技术进行本地化, 同时还负责开发创新的解决方案, 以满足中国本地客户和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需求, 目前在中国天宝拥有300名员工。

未来, 天宝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服务中国市场, 并携手经销商和合作伙伴, 以一如既往的决心与承诺, 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和飞速发展。天宝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测绘地理信息、建筑和农业。

天宝与中国农业

天宝农业业务群组致力于提升中国农业应用的效率、增加农田生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生产的时间和成本。目前, 天宝主要在四个方面为中国农业提供服务, 首先是导航, 天宝农业导航类产品可以帮助用户更快、更安全、更精确地完成田间作业, 同时提供良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而且可以大幅减轻操作员的疲劳程度。其次是播种、喷药、施肥管理, 天宝的FieldIQ�田间智能作物投放控制系统提供给用户整套农田应用解决方案, 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实现高效率的农业操作。第三是农业水管理, 天宝农业系列激光产品可以提供精确的坡度控制功能, 确保农田适当的灌溉和排水, 在降低水资源消耗和用水成本的同时, 实现生产能力和产量最大化。第四是Farm Works信息管理, 天宝的Connected Farm�数字化农场软件和服务管理系统, 着重强调数据管理, 提供从农田到办公室的整套信息管理方案。

天宝的Aut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经过3年推广, 已经黑龙江农垦所有下属农场得到广泛应用, 并且开始在黑龙江农机专业合作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推广应用。Auto Pilot自动驾驶系统作业精度保持在2.5 cm以内, 杜绝遗漏浪费, 且能实现24 h工作, 大大延长农忙时期机器作业时间, 还极大地减轻了驾驶员劳动强度。

在农业水管理方面, 天宝有超过25年的水管理经验, 其管理系统能提高25%的作物产量, 减少30%的用水量。在中国农业水管理应用最多的就是激光平地, 天宝农业系列激光产品可以提供精确的坡度控制, 确保农作物得到适当的灌溉或排水。大约在10年前, 激光平地技术就引入中国, 并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等缺水地区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天宝产品客户反映, 激光平地能增加产量、节省用水、减少肥料流失, 同时还能提高其他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凭借全球领先的导航与定位技术, 天宝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精确、创新、可靠的解决方案, 以确保高度的安全性, 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并进一步助力农田产量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为中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农业化 篇2

1通过项目管理推进山西农业化进程

1.1具体项目实例

在山西进行的多方面农业项目建设中,文水县做得比较好,已投资2.7亿元,在全县13个乡镇成立了人才引进和劳动力转移协会,22个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并且还建设了1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上迈出了一大步。22个重点项目中,既有出口西兰花标准化基地、葡萄温室试验示范基地、设施蔬菜示范园区,也有肉鸡养殖示范园区、貉子养殖基地等。其中瑞驰景田的200hm2西兰花种植基地成为全省最大保鲜蔬菜出口备案基地,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西兰花种植销售收入达到195000元/hm2,利润75000元/hm2,直接带动农户余户,间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余人。北国风特种养殖第一期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正加紧建设,已饲养貉子1.2万只。目前文水县在大项目稳步推进的同时,农业产业已基本形成十大产业链条,模式也日渐成熟,对促进农业化进程的效用非常明显。

1.2项目推进山西农业化进程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也获得相应提升,与此同时,受到加入世贸组织后期保护层被掀开的`影响,我国农业面临的竞争也在日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山西省具有“农业大省”的标签,如果没有注重对农业模式的更新优化,那么这个标签迟早被替代。为了提升自身的农业实力,山西省积极引入项目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发挥其实际效用,使农业项目的效益转化非常明显。

2结语

农业化 篇3

关键词:苏州市;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474-04

收稿日期:2013-10-0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201312808001Y);江苏省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编号:510204)。

作者简介:程培罡(1966—),男,江苏苏州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Tel:(0512)66098606; E-mail:chengpg0512@163.com。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战略性调整阶段,农业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迫在眉睫,1996年江苏省科技厅启动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苏州市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区、吴县市4个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区,苏州市首个国家级园区是成立于1998年的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的蘇州西山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了顺应农业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需求,苏州市启动了现代农业园区实践,至今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在此期间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数量和规模急剧增加[1],有农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产业开发区、生态农业园区等类型。现代农业园区在加快推进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苏州农业园区的区化程度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苏州市科学技术局、苏州市农业委员会和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相应课题组,对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进行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本研究数据除另有说明外,均来自于课题组的调查。

1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评价

根据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截至2012年年底,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总数已有78个,总产值1 089 098万元,耕地面积4.11万hm2,水产养殖面积1.71万hm2(表1)。本研究从投入、产出两个层面,根据5个指标对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作出初步简单判断。

,从产出结果来看,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总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近33%;从投入来看,农业园区的农业就业人数约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就业人数的45%;从耕地面积看,农业园区的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水产养殖面积的18.47%、23.08%。也就是说农业园区以约20%的面积生产出了33%的总产值,这意味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平均产值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如果按面积来衡量,苏州农业园区的区化程度约为2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财政投入来看,投入到农业园区的财政资金仅占全市农林水事务财政预算支出的约10%,这意味农业园区的财政投入偏少。在未来几年,财政资金应逐步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和倾斜,市(区)应建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投向园区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并确保总量逐步增加。

投入占比(%)全市农业3 377 20026.020 022.257.41786 205农业园区1 089 09832.2511.678 144.884.1118.471.7123.0872 0699.17注:全市农业统计数据来自《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和《苏州统计年鉴》[3];园区统计数据来自相应课题组的调查结果。全市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耕地面积按园区总面积(不包括辐射区)减去水产养殖面积计算;全市农业财政投入是指市级财政预算中的农林水事务支出(万元);农业园区财政投入是指园区基础建设投资中政府投入的资金;全市农业与农业园区财政投入的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但是不影响总体判断。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各市每年新建扩建1个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各市(区)每年新建1~2个千亩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要求建设新园区,预计新增园区面积1.2万~1.3万hm2(按张家港市、太仓市、常熟市、昆山市和吴江区每年新建666.7 hm2现代农业园区,除新区、工业园区和核心城区外,按其余各市、区每年新建 66.7~133.3 hm2 现代农业园区计算),“十二五”期末园区总面积(包括水产养殖面积)为7.53万~7.67万hm2,按面积计算的园区化程度约为25.4%~25.8%。

2农业园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1世纪以来,苏州市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指出:加快推进苏州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确保到“十二五”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央和江苏省赋予苏州市的崇高使命,也是苏州市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更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4]。

农业园区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1)直接效应,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其本身就是区域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模式,苏州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中明确指出:加快园区化发展……使农业园区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4];(2)间接效应,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科技的辐射源、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示范与推动作用,能够推动和引导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nlc202309020324

2.1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农业现代化的直接贡献

所谓直接贡献是指现代农业园区本身对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的贡献份额。本研究根据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就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市农业现代化的直接贡献作出粗略判断,相应的指标体系见表2。表2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部分)

(%)权重56755565园区实现值15 782.5428.022 140.947438.90100.090.0089.50全市实现值7 590.069.219 396.006534.01(2010年)86.863.69(2010年)96.312015年的目标值21.225 000.007080.0090.090.0095.00注:全市农业统计数据来自《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和《苏州统计年鉴》[3];园区统计数据来自相应课题组的调查;2015年目标值来自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4];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于2012年10月1日的《苏州日报》及2013两会提案议案《拓宽融资渠道 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5]。在《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单位面积总产值为粮食亩产(kg/667 m2),由于缺少该指标的统计值,因此用单位面积总产值(元/hm2)替代。

表2显示,苏州农业园区的单位面积总产值(元/hm2)约为全市平均单位面积总产值的2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全市“粮食单产”指标值,贡献度为31%。农业园区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约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计算表明,农业园区对 “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 指标的直接贡献率为4.7百分点[以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这个指标为例说明直接贡献率、贡献度的计算方法:1.先计算出剔除农业园区后的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园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园区化程度)/(1-园区化程度);2.直接贡献率=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剔除农业园区后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3.贡献度=直接贡献率/全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100%。在计算过程中,园区化程度均按20%计算],贡献度为51.1%。农业园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2 140.94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9 396.00元)近15%,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贡献度为3.5%。农业园区有39%的农户参加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高出全市平均(34%)近5百分点。农业园区对“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指标直接贡献了1.26百分点,贡献度为3.7%。农业园区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指标直接贡献了3.3百分点,贡献度为3.8%。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4%,高于当年全市水平(65%)近10百分点,对提高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起到了很大作用。计算表明,农业园区对农业现代化指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直接贡献率为2.25百分点,贡献度为35%。2012年,现代农业园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定个数高达639个,约占全市三品认定数(1 722)的1/3。据《苏州日报》(2012年10月1日)报道,农业园区被认定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已达到2015年的目标值,远高于全市平均值(63.69%),这直接拉高了农业现代化指标“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计算表明,农业园区对“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指标直接贡献了137百分点,贡献度为21.5%。

遗憾的是,园区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89.5%,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6.31%),但是与2015年目标值的95%差距不大。其中可能原因有2个:一是在计算时,本研究采用的是简单算术平均;二是园区填写的问卷中,该指标数值缺失很多(21个)。因此89.5%的综合利用率很可能低估了农业园区实际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根据以上分析,农业园区对提高“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比重”“粮食单产”“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等4个现代化指标作用最为显著,贡献度接近20%或以上;对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等指标作用不是很显著,贡献度在3.5%左右。可能原因之一在于苏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水平(基数)比较高。

2.2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农业现代化的间接贡献

由上述研究可知,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应用、对周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根据课题组调查,2012年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规模达10.3万hm2,辐射带动农户数1701万户(表3),培训农民87 463人次。2012年辐射带动区内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9 900.34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9 396元)。在三新推广方面,苏州农业园区自建园以来累计推广应用新品种1 850个,推广应用新技术645项,其中2012年推广应用新品种 273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72项。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园区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农民培训、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成效显著,对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辐射带动、示范推动作用。表3现代农业园区对苏州市农业现代化的间接贡献

3农业园区对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意义和贡献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萬亩”的实施意见》(苏府〔2012〕254号)。实施意见指出,力争用2~3年时间,确保农业“四个百万亩”落实到位,使总面积不低于27.37万hm2,其中优质水稻7.37万hm2,特色水产6.67万hm2,高效园艺6.67万hm2(含3.33万hm2蔬菜面积),生态林地6.67万hm2[6]。

nlc202309020324

3.1农业园区对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意义

现代农业园区对于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包括农地资源的配置)取决于资源在各种用途中的比较效益。只有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才有可能建立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市场机制,而不是仅仅依赖行政推动。要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就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现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来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改善农业的综合效益。

第二,保護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目的之一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让苏州市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现代农业园区的特征和功能之一在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发挥系统整合功能,最大限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废物、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最终实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安全性。

第三,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经营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有利于全面提升农业“四个百万亩”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总而言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是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有效举措,又是重要路径和工作抓手。《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集聚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优势,着力建成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巩固已建成的各级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推进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按规模化、生态化、科技化、产业化、合作化“五化”要求,建成一批千亩、万亩现代渔业园区[6]”。

3.2农业园区对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贡献

由于本调查仅涉及苏州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而不包括园区种植结构,因此本次调查无法提供粮食种植面积、蔬菜瓜果等园艺作物面积的具体数据,但是为了有个大致判断,笔者对有关数据合并后进行了计算(表4)。

表4数据显示,园区粮食作物种植、园艺作物面积和特色水产养殖在“四个百万亩”中的比重约在22%,因此农业园区在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中的贡献还是非常有限的,可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大。在未来的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与“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落实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表4苏州农业园区的粮食作物种植、园艺作物面积和

特色水产养殖在“四个百万亩”中的比重

类别优质水稻、高效园艺、

生态林地合计(万hm2)特色水产

(万hm2)实施意见目标值20.706.67园区实现值4.541.85园区比重22.0022.80注:目标值来自《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6];园区实现值来自相应课题组的调查。园区实现值中的优质水稻、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合计数据中包含了棉、油种植面积,因此高估了相应的园区比重(22.0%);园区实现值中的特色水产数据指水产养殖面积,而不仅仅是特色水产,因此也高估了相应的园区比重(22.8%)。

4结论

近年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优势不断显现,形成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园区,规模、数量、水平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根据联合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及其对苏州农业现代化、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的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如果按面积来衡量,苏州农业园区化程度约为20%,根据苏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所提出的要求,“十二五”期末按面积计算的园区化程度约为25.4%~25.8%。

以《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部分)作为参照,除园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外,农业园区的农业现代化指标实现值均领先或远远领先于全市水平,这意味着农业园区对推进苏州农业现代化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除此以外,农业园区通过示范与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社会化服务和带动农民就业等方式,间接地促进了苏州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然而,苏州农业园区在保护和发展“四个百万亩”中的贡献还非常有限,约为22%~23%,改进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在未来苏州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应与“四个百万亩”农业产业布局落实相结合,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苏州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EB/OL]. (2012-09-27)[2013-08-28]. http://www.suzhou.gov.cn/bmfw_5950/snfw_6195/szxdnygh_6203/201212/t20121219_186628.shtml.

[2]苏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 2012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4-16)[2013-08-28]. http://www.sztjj.gov.cn/Info_Detail.asp?id=19944.

[3]苏州市统计局. 苏州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20-156.

[4]苏州市人民政府系统管理部.苏州市人民政府公报第3期(总第123期)[EB/OL]. (2012-07-05)[2013-08-28]. http://www.szfzb.gov.cn/szzffz/infodetail/?infoid=c66d4d8d-5e06-42f6-bb00-96ed 4cc002db&categoryNum=008003.

[5]民盟苏州市委. 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EB/OL]. (2013-01-06)[2013-08-28]. http://www.suzhou.gov.cn/zt/2013lh_10679/taya_10691/201301/t20130106_190848.shtml.

[6]苏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农业“四个百万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 (2012-12-10)[2013-08-28]. http://www.suzhou.gov.cn/asite/show.asp?ID=71598.

农业化 篇4

1.1“地产绑定农业”的提出背景

我国城镇化发展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 完成城镇化建设的规模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我国城镇化率一跃达到了53.73%[1], 城市面积在我国迅速扩张了两到三倍。在城镇化以“中国速度”发展的同时, 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便是对过往快速城镇化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做出的正面回应。一方面, 在以往城镇化过程中, 大量小城镇的建设, 使得乡村基础设施有较大的改善, 基层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 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方式虽迅速实现了村民生活的现代化, 可也难以避免地使一部分村民远离了其所承包的耕地, 村民的耕地成本增长, 务农意愿随之减弱, 开始逐渐转向非农产业。如此, 耕地得不到充分耕耘, 占补平衡在耕地质量上得不到保障, 耕地在事实上开始减少, 也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不同于城市的田园风貌。另一方面, 非农生产的逐步发展, “乡土社会”也会遭受冲击, “乡愁”不应仅仅是物质空间上的山水、田园、农桑、河塘, “乡愁”更是一种具有乡土人文特征的传统文化。与“乡愁”相对应的应该是一种更为贴合“乡土社会”的农业发展方式。农业的三产化是未来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于三产化农业模式的探索, 我国也做出了许多尝试。而随着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2]的颁布, 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呼之欲出, 笔者基于对物质空间与“乡土社会”保护的反思, 形成了“地产绑定农业”的新型三产化农业构想。

1.2农业三产化的发展历程

追溯农业三产化的历史, 其实该思路早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有提及。文件中特别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 并指出农业除了生产功能之外, 还应具有社会功能、历史传承功能、文化功能等。

一直以来, 发展三产化农业的尝试有很多种, 其中主要包括以农业生态旅游主导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而若过度强调旅游产业为导向的农业三产化途径仍将使“乡土社会”有所“损蚀”[3]。因为国内旅游产业正处于全面扩张的阶段, 现有的旅游业发展模式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如其“趋利迎合性”使得农村对自身传统过度包装的同时, 对舶来旅游产品项目也常常盲目引进, 再加之旅游游客管理等问题, 都将导致“乡土社会”受到冲击。因此, 对农业三产化的方式, 我们需要新的探索。

2.“地产绑定农业”模式探索

2.1“地产绑定农业”模式概述

“地产绑定农业”的模式从产业的角度为城镇建设在物质空间规划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湖北省大冶市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建设用地约为15平方公里, 其用地现状是在公园周边分布着大量的一般耕地和基本农田, 村镇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等都零星散布于湿地周边 (如图1) 。在规划方式的选择上, 若采用典型的“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的小城镇规划模式, 将面临土地整理的巨大困难, 并且将造成村落形态的破坏。不难想象, 若将村民积聚于小城镇, 大量的村民必将远离自己的耕地, 同时作为载体的居住形态遭到破坏后, “乡土社会”更是难以有效保护。但若采用“地产绑定农业”的新型农业三产化方式, 则有望实现当地经济发展与“乡土社会”有机传承的双赢。

在“地产绑定农业”的模式下, 地产商购入村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 并直接从农民手中承包其耕地, 为了向业主更好地转包耕地, 其地产项目的物质空间布局将有机地保留原村落田园肌理。其项目内所承包的耕地将被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业主承包田, 另一部分则为公营景观田。这两部分采取不同地方式进行运营、生产与产品销售。村民将参与其中, 完成由普通农民到农业服务人员的身份转变, 本质上即从一产生产者到三产的生产者的身份转变。

2.2业主承包田

图片来源:http://map.baidu.com/?newmap=1&ie=utf-8&s=s%26wd%3D%E7%99%BE%E5%BA%A6%E5%9C%B0%E5%9B%BE

地产商在对项目进行物质空间层面的规划设计时, 会将住宅与农田有机的组合, 这样的规划可以方便业主在购入商品住宅的同时, 承包其住宅周围的耕地, 业主进行有机农产品的耕种, 食用自己耕地上所生产的有机农产品, 实现真正的归园田居。而在其无法充分耕耘和维护部分的农田, 业主可以通过农业服务公司聘请当地接受过农业服务公司培训过的村民代为进行耕种维护, 村民对业主农田进行专业的维护工作, 依旧耕耘自己的土地, 甚至可以提供与其农产品餐饮相关的家政服务。如此, 村民生产者身份的转变使其收入大幅提升。以大冶市保安镇为例, 2013年大冶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576元[4], 若按照农业服务人员月均2000元的收入标准, 农民的年均纯收入将达到24000元, 实现126.9%的纯收入增长, 这将使村民的收入接近大冶市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 (城镇居民年均纯收入27253元) , 这将实现“人”的“城镇化”。

2.3公营景观田

在项目中, 作为公共田园景观的大面积耕地, 则引入CSA模式的思路 (Community SupportedAgriculture) [5], 由农业运营商雇佣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培训, 从事有机农产品生产。其生产的产品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销售给地产项目内的业主, 另外更多部分则进行电子商务模式进行销售。通过互联网平台, 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市民与农民的直接联系, 实现“市民-农民”的点对点高端定制供应模式。而这一模式在物流方面也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近年来, 国内物流行业在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发展的推动下, 已经有了飞速发展。2013年, 马云宣布将启动智能物流骨干网络 (CSN) [6], 其目标是全国范围内, 任何区域都能实现24小时内送货必达, 这意味着注重保鲜的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交易成为了可能。电子商务的日趋成熟, 将CSA模式规模化, 从而由一定区域逐步推向全国范围, 这使得在消费能力较强的人群中能够率先逐步解决面源污染与食品安全两大问题。其次, 高端定制方式使有机农产品价格依据市场需求合理升高, 随之农产品的利润也将提升, 这将使更多企业愿意投资有机农业。如此, 更大范围内的农民收入都将进一步提高, 农民的生活品质与环境也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而得到极大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农民的下一代也将更愿意留在家乡的耕地上, 以缓解农业人群老龄化带来的潜在危机, 如耕地维护缺失, 田园景观消逝等。如此, “乡土社会”才有望持久地传承, 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魅力也能够延续下去。

3.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 对于“乡土社会”的保护应融入更为具体的产业发展当中。回顾以往的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有些时候被简单的解读为了“房地产化”, 这使得城镇建设往往更专注于从物质空间层面对乡土的文化进行挖掘。而“地产绑定农业”的方式, 则更多地从产业的角度观注人与土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地产绑定农业”模式让人与土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于“乡土社会”的本来面貌, 而不会对“乡土社会”有过多“损蚀”。在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上, 农民不需要远离耕地, 如其传统“乡土社会”一样, 农民对于耕地的传统经验在维持自身生存上继续发挥作用, 因为三产化农业带来的高收入足以大幅改善和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 新接纳的“外来人”将会融入“乡土社会”, 其社会成员的构成将形成新的有机结构, 这不会使得乡土的“熟人社会”被分解, 而是有机地进行了“熟人社会”的成员拓展。而“外来人”也成为联系乡村与城市的最佳桥梁, 将现代信息与知识引进乡村, 从而引发乡村对当地传统文化主动地进行与时俱进地改良, 为历史悠久的“乡土社会”加入当代新元素, 为当地“乡土社会”的有机更新提供源动力, 从而与现代社会接轨, 焕发出新的活力。由此可以看出, “地产绑定农业”模式是一种十分适合有机保护“乡土社会”的农业三产化方式。

摘要:本文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时期, 过往城镇化的得失进行了反思。并指出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同时, 对于“乡土社会”的保护也应该得到关注。随着中央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决定》, 在新的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 针对农业发展的新可能, 提出了新型三产化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 即“地产绑定农业”。在“地产绑定农业”的模式下, 实现农业生产者从一产转向三产的生产者身份的转变, 从而实现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 优化基层村镇的产业结构, 提高基层消费水平, 实现村民“人”的城镇化, 这样也使乡村的“乡土社会”的载体——“人”与“村落肌理”得以更好的保留。由此, 也可以改善农业人口老龄化, 复垦耕地维护不足, 田园景观逐渐消逝等“三农”相关问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业,三产化,乡土社会

参考文献

[1]费孝通, 乡土中国[M].北京出版社, 2005, 5;

[2]费孝通, 江村经济[M].外语教学与研究版社, 2010, 10;

[3]费孝通, 乡土重建[M].岳麓书社, 2012, 1;

[4]周其仁, 城乡中国[M].中信出版社, 2013, 9;

[5]张五常, 经济解释[M].中信出版社, 2010, 6;

[6]温铁军, 农业现代化应由二产化向三产化过渡[J].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06期, p14;

农业化 篇5

论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资源化利用秸秆、粪便、农用地膜和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技术及有关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我国在农业固体废弃物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作 者:刘惠芳 涂Z 黄钰 作者单位:西南林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云南,昆明,650224期 刊:现代商贸工业 Journal: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年,卷(期):,22(5)分类号:X9关键词:农业 固体废弃物 能源化

农业化 篇6

关键词:再农业化;必然性;发展理念

一、再农业化的历史必然性

1.古代东方传统农业长足发展和局限

古代传统农业发展中,东方埃及、巴比伦、中国、印度农业发展成就突出,因此率先进入古代文明。它们传统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开垦了大量农田,形成了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和生产经验,较高的粮食生产养活了庞大的人口,并以此为基础,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且使之延续和发展。传统农业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传统农业带有极强的保守性;生产单位分散、生产规模狭小、生产技术墨守成现,而且脆弱的小农经济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来保护它们,小农经济构成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经济基础。其次,传统农业的自然经济,限制了人口流动,加之中央集权制和户籍制度的束缚,致使大多数农民安土重迁。这样,新的阶级很难产生。再次,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来取得较高的收获量,这使得许多未成年人过早地投入农业劳动而失去受教育机会,同時也刺激强化了农民早婚早育多育的观念,造成古代人口的阶段性高速增长。

2.现代科技革命与新型现代农业

21世纪是农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命科学和其它最新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使世界农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基因库的建成,遗传工程的崛起,克隆技术和生物固氮技术的广泛应用,农业的面貌将为之一新。在新科学技术革命中,产生了一批新的技术群,如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微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等。这些科学技术成果正不同程度地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为解决工业化农业带来的环境、能源和生态问题,呈现了光明的前景。

正是由于传统农业局限和近代农业工业化导致农业的异化,现代新型农业则要求在深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各国政府都有必要对“再农业化”进行深刻的思考。立足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市场需求、以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进行“再农业化”,将近代农业工业化推进到现代农业生态化。

二、再农业化发展理念及特点

从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角度分析来看,再农业化具有明显的时代内涵,主要概括为:①现代农业是高效益多功能的产业。再农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供给和原料生产的局限性,而具有原料供给等多功能,不断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都比传统农业大幅度提高。②现代农业是高度科技依存型的产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业生产力的贡献度超过了资源依存度,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贡献度一般在70%以上。现代农业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技术为引领,以常规技术升级的效率革命为支撑,用现代科技及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③现代农业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现代农业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将现代农业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之上。现代农业通过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的应用,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则下,减少了化学(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的使用量,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避免或减少了生态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④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保护的产业。现代农业注重集约投入生产要素,通过增加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装备、强化组织管理,改变了农业粗放经营状况,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同时,现代农业是国家高度保护的产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历程证明了农业教育科研投入、农业科技推广、补贴、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高保护政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技术特征来看,常规意义上的现代农业技术特点一般包括化学化、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等。当今发展现代农业,除了还要注重上述技术特点外,要更加关注到现代技术的新特征:生物化、信息化、安全化、环保化、循环化、标准化等特点。

农业化 篇7

目前, 我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有自己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且在很多方面都建立了农机机械体系。我国的农产品不仅遍布了我国, 同时还出口周边的亚洲国家和大半个非洲, 东南亚的很多农产品多来自我国。

1.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

我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年, 我国农用拖拉机仅仅有100多台, 大型农业机械产品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大约上千倍, 有些品种甚至达数十万倍。

2003年, 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108 k W以上。

农用拖拉机超过1 400万台, 拖拉机农机也超过2 000台。2014年, 我国农机总动力又有了快速的发展, 同期增长大约3%.

2015年,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3%, 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的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的各种企业规模都偏小, 我们的技术水平现在来说还是较低, 需要竞争同质化。

1.2 我国农机行业结构分布还是不均衡

总体来说, 我国的农业机械行业发展得很好, 但是在很多方面,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技术水平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化水平差异大。我国很多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 比如在气候和地形地貌上。这些条件使这些地方形成了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熟制。各个地区的差异很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机械的应用和发展水平。 (2) 不同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有着很大的不同。我国目前的农业作业环节主要包括农业机械作业的机耕、机播和机收。比较好的现象是我国机耕水平目前相比机播和机收水平来说还是有很多的优势。从《我国农机市场发展报告 (2013—2014) 》中的数据上来看, 2013年我国机耕水平已经达到76.00%这样的高值, 同时我国的机播水平也达到了48.78%, 而我国的机收水平达48.15%. (3) 农作物机械化水平上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 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和玉米。我国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全国最高, 在2013年就已达93.71%;第二是玉米, 它在2013年达79.76%;而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目前来说是三大农作物里最低的, 仅仅为73.14%.

1.3 农机服务领域不断创新

农业机构服务领域是由原来的农田逐步发展形成一条产业链, 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 比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畜牧业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发展。

2 我国农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2015年, 国家支持互联网进入农业系统。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这一项计划, 要求农机行业一定要抓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机会, 要使互联网与农机行业紧密配合, 这样就能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中得到大量的实践。目前在江苏进行了“网联网+“的维修工作, 还在安徽省的一些地区探索了“互联网+农机推广”等多项工作。将互联网引入农机化管理和培训, 解决了很多过去政策执行和监督中的困难, 同时解决了成本高和检查难的问题。这是一次农机化管理方式的巨大创新。目前阿里巴巴和京东等比较大型的电商都开始了与农机企业的合作, 大家都在推动着互联网进入农机现代化。

2.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策略和趋势

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要特别重视高科技在其中的应用和投入, 将仪器和控制技术、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中, 使其得到快速发展;要继续设计和研发更有利于我国现阶段农业产品发展的技术, 以适应目前的生产、农业资源和农艺制度等;要看清我国的现状, 使我们的设备和技术更加先进;要提高农业装备产品的质量, 以提升我国的农业竞争力。

2.2 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历史导向

1995年后我国走上了市场主导路线, 这时的我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农机机械化的体系。我国政府意识到了农业的重要性, 已经集中物力和财力, 解决中小型企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社会力量, 促进农机、农业的发展。同时培养了大批农机技术员和操作人员, 促进了市场的稳定, 建立了完善的的农机体系, 使得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完善生产和工作。农机在农村的有效推广使多家单位更加集体化, 有效的配合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加快了农业的发展。

3 结束语

相信通过笔者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我国目前的农业发展现代化的阐述, 大家对它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使我国的农业发展与现代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政策的正确指导下,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必定会飞快的发展。

摘要: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持。但我国农业的机械智能水平和农村工业水平仍然较低, 农田的发展中也有大量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突破。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机械技术,农机化,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敏丽.关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的思考[J].我国农机化, 2005 (05) .

两化融合构建辽宁农业产业体系 篇8

一、辽宁省两化融合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辽宁省两化融合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近几年, 辽宁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 辽宁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可喜进步。

1. 全省农业信息化概况。

截至2011年年底, 辽宁省农民电脑拥有量在60万台以上, 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宽带上网, 并设有5000多个农业信息站, 200万名农民通过网络信息实现直接受益。目前, 辽宁有4个比较成熟的体系。一是网络服务平台——盛世金农网;二是声讯服务平台, 即12316;三是短信服务平台;四是辽宁省金农信息站的组织体系。盛世金农网是辽宁省14年互联网经历推进的结果, 而且商业化的时间超过了五年。其成立了一支市场监测队伍, 对于全国范围之内60多个养殖品种的主打产品进行市场监测。另外, 有800位专家每天在线接受农民的咨询。成立了5670个服务站, 45655个农产品博客发布, 有20万注册的农户信息。

2.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的现状。

2011年前三季度,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1662.7亿元, 同比增长17.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以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的增速, 以近1/5的份额, 已成为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 占全省经济总量10%。2011年上半年,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达到19.2%。但是辽宁省的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只有65%, 低于东部发达省份水平, 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成果有三个方面。一是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及品牌涌现出来。到2011年底,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5800多个。与五年前相比, 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增长了4倍多。二是吸引外国企业投资。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也纷纷看好辽宁、投资辽宁。2011年全年, 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签约项目就有30个。三是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取得进步。“十一五”以来, 经农业部认定的辽宁省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6个, 科技创新机构16个, 全省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60%, 其中精深加工率达25%。

(二) 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 难以适应规模化生产和大

市场要求。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表明, 完善的市场机制是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重要基础。通过分工协作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专业化生产来提高效益, 最终实现生产要素在农业内部的合理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辽宁省农村一家一户超小规模的生产格局就暴露出极大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近年来, 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民合作组织规模较小, 带动能力弱。大部分农民仍然游离在农业组织之外, 不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

2. 龙头企业拉动能力有限, 与农户利益关系尚不够紧密。

目前全省各地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多数以初级产品为主。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 缺乏市场竞争力。外向度和市场占有率不高, 带动农民增收的潜力有限。农产品加工比重低, 精深加工少, 农产品增值率低。另外,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一些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 农户与企业直接建立购销关系。产品好卖时, 农户选择市场出售独享生产利润;产品不好卖时, 龙头企业压价收购或不予收购。导致供求双方难以达成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3. 农产品的质量、加工深度和安全水平不高。

辽宁省农产品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质量不高, 品质参差不齐;初加工产品多, 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农产品标准、技术、管理等与国际接轨尚不够紧密。虽然近年来已初步建立了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但还是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要求, 且质量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 生产环境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名牌农产品较少, 优质安全农产品比重偏低, 影响了辽宁省农产品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4.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对传统农业来讲, 农业产业化经营更需要高素质的农民。不仅要求农民及时学习和掌握各类农业科技, 按照国家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采收和产后处理, 而且还要求农民学会利用市场信息, 适时调整自己的品种结构, 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知识。但目前信息化在乡一级的覆盖率还不到20%, 有一技之长的科技型农民和能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人少之又少。现有农业劳动者的素质普遍低下, 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劳动者素质的高要求极不适应。

5.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程度。当前, 辽宁省信息基础设施仍然落后, 尤其是农村基层设施不能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虽然辽宁省上网人员农业用户在逐年增加, 但与农业发达省份相比依然较少, 农业的经常性用户不足5%, 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电视、广播等具有较大时滞性的传统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 有限的农业信息在落地入户方面困难重重。在一些农业发达省份, 每村都设有信息站, 有专门的信息员进行数据统计, 并每月定时上报到乡一级信息站;在乡一级信息站中则有专门的农业专家和经济专家对数据进行分析, 并比照全国的农产品市场行情进行分析, 最后预测市场方向等。

6. 农业服务业不健全。

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 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农业产业链中, 产后服务以前一直被忽视, 然而在中国加入WTO后, 由于我国传统农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做好产后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农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但是辽宁省的产后服务体系并不健全。在销售服务环节中, 引用信息化技术的比重很小, 目前还依然沿用着参加交易市场这一单一交易方式。在物流服务中,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物流配发中心, 这使得各农业企业的运送成本相对较高。

二、依靠“两化”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文化服务、资源开发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系统, 这修正了将农业单纯视为第一产业的观点, 农业的基础地位得以深刻体现。同时, 对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的认识也突破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的狭隘视角, 使得现代生产要素得以汇集到农业, 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

(一) 利用现代化技术, 促进传统农业发展

1.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融入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 通过计算机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可以及时进行模拟决策, 以减少决策的失误、降低管理成本与风险;通过进入乡、县、省乃至全国和全球的信息网络, 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 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通过进入外部的信息网络, 广泛获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 选择和学习最适用的先进技术, 装备自身。

2. 拓宽供应渠道。

首先, 要积极利用信息网络, 寻找质优价廉的产品, 并与提供优质售后服务的供应商合作。信息化技术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 而且还可以减少交易费用, 节省开支。其次, 要提升原料的品质水平。建立加工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 根据加工企业对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对原料的选择。

3. 提高生产水平。

首先, 用信息技术改造原有装备, 推动原有装备的技术升级, 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水平。其次, 用信息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中, 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 拉长农业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

4. 扩大销售范围。

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 紧紧把握住市场脉搏。一是利用信息网络, 做好市场分析工作, 发现市场需求。二是利用信息网络, 努力开拓市场。在国内外影响较大的行业网站农产品销售网上发布供应信息, 推销自己的产品。三是应用信息网络与供应商、财会人员、结算服务机构、政府机构建立网络业务联系, 减少交易费用, 从而节省开支, 获取更多利润。

(二) 利用信息化技术, 大力发展新兴农业

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 科学制定新兴农业的发展规划, 制定优惠政策, 将信息技术引入新兴农业中。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充分利用辽宁省现有农业资源为基础, 建立图文并茂的动漫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评价系统;二是建立全省农业信息服务呼叫中心, 开通电话服务热线;三是由政府相关部门与运营商合作, 开展移动通讯电信增值服务, 开发手机客户端, 推出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系统。

(三) 加强人才培养

1. 完善高校课程设置。

从农业专业来看, 我国高校农业专业建设以培养研究生为主。重点是培养农业理论知识, 比较欠缺网络技术方面的课程。需要适当增加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数字传播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网站策划与建设、数字信息处理、摄影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传统农业从业者具备的业务技能, 又能够使用常用的网络语言和编程语言制作出简单的信息发布系统的科技人才。

2. 发挥培训机构作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

长, 数量有限,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实践业务技能。因此, 从短期来看要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在培训之前, 需要对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考量。

(四) 农业服务业

从农业生产过程来说, 农业服务业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服务业与新型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是指农业良种服务、农机服务、商业服务等;现代新型农业服务是指信息传输服务、科学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生态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服务、农业保险服务等。

1. 构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业体系。

产前服务体系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 及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产中服务体系主要是提供技术方案、机械作业服务、排灌服务, 以及大型设备负责代播、代耕、代收获;产后服务体系主要是完善加工、包装、储存、冷藏、运输、销售等服务。

2. 提供新型农技服务。

由于辽宁省农民人数多、企业经营规模小, 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体系不可缺少。特别是随着一些重大动植物病虫害不断发生, 生态安全、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所以必须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3. 提供农事协作服务。

借鉴法国农业器材利用合作社的作法, 可以由农民组织社团, 农民按股认购, 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 组成农事服务队、服务公司, 开展农业生产工序服务, 形成专业化的农业服务网络。

4. 提供农产品营销服务、物流服务。

在巩固和运转好现有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基础上, 统筹规划并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开展农资连锁经营, 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建立农产品物流园区, 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现代流通业, 以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议建设县域物流配送分发中心, 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活畜交易市场, 形成布局结构合理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和商业网点建设, 加快经营网络和城乡双向流通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消费。

(作者单位:辽宁省工业和信息科学研究院)

农业化 篇9

1 长沙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从20世纪末形成, 在短短的20a时间内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在省委省政府以及长沙市委市政府推动建设长沙为华中地区第一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的目标下,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长沙市也因此被称为“全国农家乐旅游最火的城市”。

1.1 长沙城郊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近些年人们对于生态旅游关注的增加,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旅游无论从产业规模以及休闲农庄的数量也得到了稳步提升, 从2006年的1415家, 到2011年达1600家;其中星级休闲农庄数从2006年的99家已经发展到2011年的121家;接待旅客数从2006年的835.5万人次发展到2011年的1420万人次。通过长沙城郊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壮大, 旅游收入也得到了显著的增长, 2005年, 长沙市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收入为105230万元, 截止到2011年底, 长沙市城郊休闲农业旅游收入已经突破了20亿元大关, 这对长沙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1.2 特色的产业与经营模式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旅游不论是在服务质量, 还是在相关的配套设施上都取得了不断的提升, 2011年长沙城郊农业休闲的星级山庄共有123家, 其中拥有28家四星级以上的乡村旅游区, 且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如浏阳的浩博山竹, 通过依托农业生产活动体验项目, 不仅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开创了旅游、种植、销售一体化服务。望城区的千龙湖旅游度假村, 其经营消费项目不仅包括了常规的餐饮、会议、娱乐、球类运动等, 同时还包括一些蹦极、足浴、赛车等项目。

2 长沙城郊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与管理滞后

长久以来,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旅游处于一个既没有职能部门管理, 又没有科学规范的发展战略。各区域的农业休闲基本上都各自为战, 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发展, 开发者也缺乏对于传统文化氛围的深度挖掘, 导致原本的乡土风情遭到了严重破坏;在管理过程中, 多数地方并没有实行责任到人的策略, 很大一部分的休闲场所并没有确切的上级主管部门, 这样不时造成用地纠纷等问题。

2.2 项目创新设计不足

城郊农业休闲旅游的目的是对乡村独特人文风情的一种亲身感受与体验, 然而, 当前长沙地区的城郊旅游主要以观光方式为主, 经营项目大都集中在餐饮、住宿等几个通俗的娱乐项目上, 导致项目单一, 内容雷同, 并没有充分利用好本身的自然资源与人文风景的优势。例如望城区的百果园本身就拥有独特的采摘蔬菜水果等服务, 并且也配套建设了相应的高尔夫休闲、农业技术培训等项目, 但是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对旅游资源以及旅游项目的创新深度并不够, 提供的服务与项目也仅仅是停留在了农业旅游观光以及采摘蔬菜水果的较浅层面, 旅游在旅游过程中也只是简单的参与休闲钓鱼、唱歌等基本活动。而设计的高尔夫球场、马场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这样与城郊旅游在追求精神层面的放松具有一定的矛盾。

2.3 市场认识不够, 有效供给不足

根据对长沙市城郊居民消费人群以及消费水平的调查研究, 长沙地区的休闲主体主要集中在一小部分的高薪阶层, 而相关的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学生的消费人数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当前进行城郊旅游的定位幅度相对较高, 而管理人员一直将其定位于高标准消费行列, 因此, 使得广大普通工薪阶级无法适应这项休闲旅游活动。

3 城郊农业休闲产业集群化发展策略

由于自身的规划建设问题、经营管理理念的不科学性, 导致休闲山庄的市场寿命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 长沙城郊农业休闲旅游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进行类似山庄的整合与重组, 实现其规模化、多样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3.1 促进农业休闲的集群化发展

针对当前长沙城郊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极不平衡, 且未形成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集聚带的特点, 发展长沙城郊农业休息旅游的集群化势在必行。集群化发展通过将长沙地区农业休闲产业的能量信息在一定空间中进行流动, 提高经营者的物质、信息交流, 这样保障农业休闲经营企业建立起一个稳定的网络空间结构, 同时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整合。促进休闲农业集群化发展,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3.2 建立多样化、规模化的休闲产业

在建立长沙城郊农业休闲产业时, 要以市场为导向, 对当前分散化个体经营的模式进行重组与整合, 与相关休闲山庄进行合作重组, 改善企业的单一的经营模式, 优化资源配置, 同时提高企业的市场抵抗风险的能力。

3.3 构建城郊农业休闲的特色优势

创新是一个企业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针对长沙城郊农业休闲活动的单一性, 缺乏创新的现状, 相关经营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 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提高自身的服务与项目的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要把握好农业休闲旅游的特色, 将休闲附加产品以风土人情进行有效的融合, 这样才能壮大消费人群。

参考文献

[1]彭江虹.长沙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8, 5.

农业化 篇10

1 水电移民安置方式

1.1 农业安置

农业安置模式是农村移民安置最基本的方式。农业安置模式不改变移民的生产方式,仍以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通过调剂土地,改善水利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方式,使移民具备恢复原有生产生活水平的资源条件[1]。

1.2 非农业安置

1.2.1 逐年补偿安置

逐年补偿安置方式是一种变静态的一次性补偿为长期逐年补偿的安置方式,并且逐年补偿的产值以粮食或现金的形式,按照当地粮食单产和粮食价格指数对补偿标准适时调整。电站存在1年,就对移民补偿1年,直至电站运行寿命结束。

1.2.2 城乡联动安置

城乡联动的安置模式,即将绝大部分库区农村移民相对集中地进行集镇安置,库区农村移民既可以耕种剩余土地,又可以在集镇发展其他产业,以使库区农村移民实现城乡联动发展的一种安置模式。城乡联动安置模式使城镇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相互协调,最终实现库区农村城乡经济的梯度开发和协调发展[2]。

1.2.3 其他安置

主要包括二三产业安置、社会保障安置、退养安置、兼业安置、投靠亲友安置和自谋职业安置等。

2 黄丰水电站移民生产安置方式分析

2.1 传统农业安置方式分析

黄丰水电站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原为“防护工程、本村后靠、本村调整”。经对移民安置前后人均耕(园)地资源拥有情况变化分析,人均耕(园)地一般减少1.1 0%~69.58%,环境容量紧张。

工程建设征地影响较小,剩余土地资源较为丰富的村组可以通过村内流转土地进行农业安置,但由于人多地少,建设征地前人均耕地面积本就较低,建设征地后即便是淹没影响较小的村组其剩余耕地仍无法保障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建设征地影响较大,剩余土地资源严重不足,进行农业安置的难度较大,则应考虑其他安置方式,保障移民生产、生活水平;因此,传统农业安置方式与本工程地处高山峡谷、土地资源不足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

2.2 城镇化安置方式分析

黄丰水电站建设征地淹没影响涉及循化县街子镇大别列、尕别列和伊麻木3个村。上述3个淹没影响耕园地占总淹没面积的73.64%,该区域搬迁安置人口1 575人,占本项目总搬迁人口2 326人的67.71%;生产安置人口2 852人,占本项目生产安置人口3 400人的83.88%,是黄丰水电站水库淹没损失最大,安置容量最紧张,安置难度最大的区域。

积石镇大别列、尕别列和伊麻木3个村规划安置在黄丰水库区右岸的浅淹没区的防护范围内,距离街子镇约2 km,经新建的黄丰大桥至循化县约4 km,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同时,上述3个村的经济已基本转型,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依靠种植业收入已明显减少,农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仅占8.96%~18.14%,而畜牧业、商饮服务业、外出劳务等所占比例很大。从收入结构分析,上述3个村已经基本摆脱了对农业的依赖,具有城镇化安置的基础。

黄丰水电站库区移民具有城镇化安置的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但同时存在移民受教育程度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如无法融入城镇则面临生活困难的风险。

3“弱农业化”生产安置方式的提出

“弱农业化”安置是在现有政策支持的条件下,当移民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低于20%时,可以弱化农业在移民安置中的地位,不片面地追求大农业安置的方式;在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以人为单元组合现行的非农业安置方式,如逐年补偿安置、货币补偿安置、退养安置和社会保障安置等安置模式,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和产业扶持,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并辅以少量土地,让移民进行一定时期的过渡;力争使移民个人及家庭利益最大化,保障移民近期生活水平不降低,远期发展有保障。

“弱农业化”安置模式是一种过渡的状态,让移民在这种状态下有一个适应和选择的缓冲期,部分移民在全面适应城镇化安置方式,摆脱农业生产方式后,可以将所分配的少量土地进行流转,而无法适应城镇化的安置方式的移民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经济农业,提高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上述方式给了移民二次选择的机会,不适应城镇化非农安置的移民可以不通过政府协调,通过自主的土地流转重新从事农业生产,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移民安置风险。

在没有长期稳定受益保障前提下的小城镇安置,移民就业于二、三产业必然承受巨大的贫困风险。“弱农业化”安置模式可以使移民在拥有逐年补偿稳定收益的前提下,搬迁同时配合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的交通区位和人口集聚优势,不断拓展拓宽移民收入门路,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库区社会的长治久安。

4“弱农业化”生产安置规划

4.1“弱农业化”安置的选择基础

在黄丰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过程中,根据库区移民特点和现有的移民安置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少、多、全”的“弱农业化”移民安置组合方案,即“一份逐年补偿为基础,少量土地资源过渡,多种安置方式并举,加强移民就业培训,使全体移民利益最大化”。移民搬迁安置依托当地的区位优势,原方位后靠安置,配套城镇基础设施,改善移民生活水平。

根据黄丰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的特点,受制于土地资源紧张,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本次移民安置以逐年补偿安置方式为基础,组合退养安置、养老保障、货币补偿和自谋职业的安置方式,并统一配置少量土地进行过渡的组合方式进行安置。

不同安置方式的实施从政策依据到风险控制,都有条件限制。以退养安置方式为例,该种安置方式一般用于年龄较大移民,对于相对年轻的移民,在养老保险待遇享受前,其基本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可以选择逐年补偿安置。自谋职业安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或生产资料。

以移民年龄作为“弱农业化”安置方式组合的依据是指在移民安置方式选择过程中,规划编制单位和地方政府以区域适宜安置方式为基础,根据移民生产生活状况调查结果具体确定不同年龄群体移民适宜的安置方式。对于同一年龄群体,适宜的安置方式的综合则可称之为安置方式的组合。根据黄丰水电站库区社会经济基本特征,以及移民安置意愿访谈等,本文初步分析了不同年龄群体移民适宜安置方式组合方式,具体见表1。

4.2“弱农业化”安置的方案选择

土地资源方面,循化县通过防护工程保护土地、对本村内剩余土地进行调整土地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安置移民。社会保障方面,将由业主、地方政府和移民三方共同筹资,为每个移民参加社会保障。其他组合非农安置方式上,主要为逐年补偿安置,退养安置和自谋职业安置,将根据移民意愿情况综合分析确定。

以大别列村为例,该村总人口1 141人,生产安置人口752人,耕地为部分淹没。建设征地前,大别列村人均耕地0.04 hm2 (0.6亩),采取逐年补偿安置方式参照2011年价格水平22 680元/m2(1 512元/亩),人均耕地的补偿产值为907.2元。退养安置要求规划水平年需安置且达到退养年龄的老年移民(男性55周岁、女性50周岁),按照2011年标准第一年可领取2 772元,按物价上涨指数逐年递增,直至去世。自谋职业安置则可按照312 000元/hm2 (20 800元/亩)标准,领取被征收土地的两费,按照人均土地标准为12 480元。退养安置标准虽远高于逐年补偿,但考虑退养安置的不可继承性,需根据移民年龄状况酌情选取。自谋职业领取土地两费也仅为12 480元,考虑长远发展,若无特殊情况,不推荐该安置方式。逐年补偿和退养安置方式,则根据移民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成员结构等因素,进行慎重选取。本村的五保老人由于不考虑继承问题,达到年龄的均推荐退养安置。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黄河黄丰水电站移民进行分析,针对其移民安置特点,提出了“弱农业化”的生产安置方式,并对上述移民村进行了生产安置规划设计。

“弱农业化”安置方式的实施涉及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当地实际情况的多种安置方式。为了增强实施效果,规避安置方式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有必要对“弱农业化安置”方式在青海省的具体实施做进一步研究。如对于逐年补偿安置方式,电站营运期结束后的土地重新分配等;需要对“弱农业化”安置方式实施中的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等问题进一步研究。

摘要:针对黄河黄丰水电站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收入来源,及虽有浓厚的商业传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但移民教育程度低等特点,通过分析,得出了传统农业安置资源不足和城镇化安置风险较大的结论。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弱农业化”的生产安置方式,以及“一、少、多、全”的“弱农业化”组合安置理念,并对黄丰水电站特点设计了相应的移民安置方案。

关键词:弱农业化,过渡方式,水电移民

参考文献

[1]SL 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

[2]杨文健.中国水库农村移民安置模式研究[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4.

[3]张娜,孙中艮.水库移民新型组合安置方式研究[J].人民长江,2011(10):185-187.

[4]段跃芳.日本水库移民安置经验及其启示[J].三峡大学学报,2006(11):79-83.

[5]邓家富.有土集中安置移民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有效举措——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移民集中安置的情况调查[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3(6):15-17.

走在城镇化前沿的雷沃农业装备 篇11

买一辆轿车只能开着进城, 而买一台农机则让他们成了小康和城镇化的“捷足先登者”。因为辛勤和精明, 更因为“不安分”于本乡本土, 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大胆的购置创富工具。在城镇化大潮下的形形色色人流中, 这样一群因为“一机之长”而一只脚先迈入了城镇的样本, 尽管之前并未为人们所特别关注, 但是并不在少数。

来自农机龙头企业的成套创富解决方案

今年30岁出头的张佃相, 老家在潍坊市坊子老区, 十几公里外就是国内机械装备制造的龙头骨干企业福田雷沃重工。张佃相身边这家只有15年发展履历的年轻企业, 尽管起步较晚, 但在短短十五年时间已发展成为以工程机械、农业装备为主体业务的大型产业集团, 2012年企业的销售额达到了186亿。十五年间福田雷沃重工仅旗下农业装备产品就已累计向国内市场投放超过百万台, 在缔造着国内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传奇的同时, 也在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夯实城镇化发展的农业基础扮演了主力军角色。

近水则渔, 张佃相与农机结缘, 正是缘起于这家企业。与张佃相同村的三叔, 是当地农机合作社的社员, “捎你去听听吧”, 张佃相的三叔带着农闲在家打牌的张佃相“旁听”了在福田雷沃重工举行的全国农机维修技能人才培训班。就是这次既有理论也有实物操作的农机技能培训, 让张佃相产生了“生瓜蛋子也能行”的想法。但是, 想法归想法, 买台农机不是买包烟, 买机器的钱哪儿来?

好在, 作为国内农业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 福田雷沃重工已不再是单一的产品提供者。在为用户提供先进的农机产品, 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 还为用户提供成套农业装备解决方案。用户从购机开始到产品使用, 可以享受到雷沃农业装备提供的从金融服务、到产品服务、技能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售后三包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农机行业金融服务的首创者, 福田雷沃重工针对农机合作社等大农机用户创新设计的金融产品, 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优惠的金融服务政策, 解决像张佃相这样的购买农业装备资金不足的问题, 保证先进的大农机顺利地走入寻常百姓家。

获悉这些, 张佃相很兴奋, 买就买台大家伙, 而且一买就是两台。通过雷沃租赁通金融业务, 张佃相买了一台4公斤喂入量的雷沃谷神GE40收割机、一台自走式的四行雷沃谷神玉米机。

两台农机让他成了“一半市民一半农民”

精明的张佃相心里其实早已有自己的算盘, 他的经营模式是“代收、代销一条龙”, 用自己的两台收割机为乡亲们提供“解决方案”。小麦、玉米到了收获的时候, 张佃相会在地头上跟乡亲们谈妥承包价格, “你的这块一亩半地的小麦, 今年长势不错, 我出xx钱, 你除了拿钱回家歇着, 收粮、晒粮、运粮、储粮、卖粮全不用你管……”

嗓音条件不错的张佃相, 跟周边乡亲们的沟通和“承包协议”很顺畅, 除了种和管, 一茬小麦、一茬玉米, 乡亲们省去了粮、晒粮、运粮、储粮、卖粮的繁琐和辛苦劳作, 庄稼熟了就能见到相对公允的现钱, 何乐而不为?

二年下来, 人黑了不少, 汗流了不少的张佃相, 钱也赚了不少。张佃相和妻子合议在潍坊市区买了一套80平米左右的房子和一台国产轿车。房子尽管一年住不了几天, 但是足以让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取得城镇户口并可以在城里上学了, 用张佃相的话说他要让“让儿子赢在起跑线上”。轿车张佃相会开着和乡亲们今年继续谈“承包”, 他说自己不用再亲自上阵开收割机了, 今年他决定麦收和秋收时雇几个机手。

农机催生的“雷沃村镇”

2013年2月26日上午, 安徽省全椒县十字镇叉河村热闹非凡, 福田雷沃重工在安徽省的首个特约荣誉雷沃村正式挂牌。

叉河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叉河村一家以雷沃农业装备产品为主导的大型农机专业合作社。走进这家合作社,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摆放整齐的农机设备。仔细看一下, 雷沃拖拉机、雷沃谷神收割机应有尽有。合作社墙上挂满了的各项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荣誉牌匾则记录了合作社的辉煌业绩。

叉河合作社目前已有社员106人, 各类大型农机120余台套。合作社的理事长叫喻圣林, 2009年老喻与当地的农机用户合伙成立了全这家合作社, 老喻由此也成了叉河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 “其实当时我连合作社具体是个什么概念还很模糊, 就觉得有这么个组织挺好, 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老喻说, “正是因为一大批雷沃农业装备产品的开进了村民家里, 才有叉河农机合作社和今天的‘雷沃村’”。合作社成立后, 为社员们提供技术培训与指导、信息交流、生产协作和技术咨询。经过几年的发展, 社员的农机技术有明显提高, 每年跨区作业, 老喻都亲自带队出去, 为社员们安排好食宿和行程, 俨然一个老大哥。在老喻的带领下, 社员们的分红每年以1万元的速度递增, 2012年, 每位社员分红56780元。

合作社的库房里停放着一台2003年生产的“福田谷神-2”小麦收割机, 喻圣林告诉我们就是这台收割机让他走上了兴办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路。10年过去了, 这台“福田谷神”收割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状态, 每年的麦收作业仍是社里的收割主力军!

据了解, 2013年开始, 充分发挥旗下农业装备多产品、多业务组合优势, 福田雷沃重工将在全国开展“雷沃村镇”建设活动。雷沃村镇将成为雷沃产品与广大用户沟通的桥梁, 除了积极为农民朋友提供高性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农机产品, 福田雷沃重工还将全力为雷沃村镇的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提供一整套农业装备解决方案。对已建成的雷沃村镇, 福田雷沃重工也将提供一系列优惠支持活动, 包括购机优惠、优先服务、亲情回访等支持措施。2013年计划在全国新建雷沃村240家, 总规模将达到400家以上。

事实上, 农业装备行业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创富客观上带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而城镇化进程反过来也助推了农机企业的发展。2013年一季度, 福田雷沃重工旗下雷沃谷神收割机、雷沃拖拉机共计销售31934台。其中雷沃谷神收获机械销量同比增长21.5%, 雷沃大中拖同比增长10.7%。

上一篇:可拓城市生态规划分析下一篇:中国化的先锋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