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拖拉机

2024-09-22

履带拖拉机(精选7篇)

履带拖拉机 篇1

履带拖拉机的引导轮、支重轮、托链轮、驱动轮脱离履带跑道叫脱轨。拖拉机脱轨后不但影响生产, 而且在脱轨与复轨的过程中会使许多机件受损。本文将以东方红-75型拖拉机为例, 讨论如何防止拖拉机脱轨及脱轨后如何处理。

1.如何防止拖拉机脱轨

履带拖拉机脱轨多因使用不当造成, 在使用中做到以下几点可有效防止脱轨故障发生。

(1) 链轨松紧度应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必须保证缓冲弹簧的长度在260~265mm, 链轨板下垂度在30~50mm。如果链轨张紧螺母已经拧到底而链轨的下垂度仍然过大, 应去掉一块链轨板再进行调整, 禁止用破坏缓冲弹簧工作长度的办法来达到要求紧度。如丝杠螺纹锈蚀不能调整, 应将其刷上汽油浸泡, 卸开链轨板, 减小螺母压紧力, 然后再进行调整。

(2) 引导轮曲拐轴不应有较大弯曲变形。用样板检查轴端, 其弯曲值不得大于3.0mm, 大于3.0mm时应校直, 在弯曲量较小时, 可将曲拐轴左右调整使用;曲拐轴与大小轴套配合间隙超过1mm时应更换新品, 引导轮外缘磨损量在3.0~4.0mm时可里外调换使用。固定引导轮片的M14螺栓要紧固牢靠, 以防轮缘变形及裂纹。

(3) 按规定调整各轮的轴承间隙及支重轮、台车轴、支重台车的轴向间隙, 正常值应为0.2~0.5mm, 超过0.5mm必须进行调整。驱动轮的轴承间隙为0.2~0.4mm, 齿轮端面摆差不大于5.0mm, 在轴承间隙超过0.4mm及轮齿端面摆差过大时应进行调整、校正, 否则会造成驱动轮吃啃链轨或顶链轨现象, 致使最终传动齿轮过载而打齿, 并引起后大轴弯曲变形导致脱轨。支重轮片直径应大小一致, 其偏差不大于0.2mm。

(4) 保持车架不变形, 铆钉不松动。车架槽钢全长上的不直度不得大于4.0mm, 两侧梁对角线长度差不得大于2.0mm。支重轮台车不倾斜, 链轨板总成运动轨迹不偏斜。

(5) 经常向前梁引导轮轴套内加注黄油, 两个班加一次。拖拉机在泥水地作业时应每班加一次, 以保证曲拐轴摆动灵活。

(6) 单边链轨板少于38块时, 应更换新品。链轨板过少, 节距增长, 驱动轮吃啃、顶链轨板, 造成脱轨并损坏其他零件。

(7) 正确驾驶操作。不得随意高速行驶, 更不可高速急转弯及超速越过障碍物, 不平的地段尽量少转弯。

2.脱轨后处理

(1) 拖拉机脱轨后不可强行复轨。强行复轨会造成引导轮曲拐轴和后大轴弯曲变形及前梁、最终传动、后桥壳体等零件的损坏, 应正确操作复轨。

(2) 已经脱轨四五次的拖拉机, 应将引导轮的曲拐轴和后大轴拆卸下来, 进行检查校正, 严重弯曲变形的应更换新品。

(3) 经常脱轨的拖拉机, 一定要查清原因并排除后再进行复轨。

履带式拖拉机仍有发展空间 篇2

一、着力服务“三农”是履拖的发展之基

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拖拉机就是履拖, 上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一拖下线, 开始改变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田耕作模式, 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始。履拖在上世纪曾耕作过中国机耕田地的60%以上。21世纪以来, 受各种因素影响, 市场不断萎缩, 但履拖的独占性技术优势仍是其他产品无法代替的, 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比较优势, 是履拖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和用户赋予的殷切希望。

(一) 满足了耕作的需求。

解放初期, 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 基本上靠人力、畜力进行农田耕作。随着中国一拖履带拖拉机的建成投产, 开创了国内成批生产拖拉机的历史, 成为中国农机工业的标志性符号。履拖自投产以来, 累计生产45万余台, 为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农业机械化的提高, 对于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促进增产增收、改善生产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履拖从1970年至1980年属于黄金发展阶段, 1979年达到年产2.6万台的高峰。进入上世纪80年代, 履拖销量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趋势, 1987年, 产量仍然达到1.3万台;90年代总趋势呈上升态势, 年均产量为1.8万台;90年代中期, 履带拖拉机在农田作业方面依然占有主导地位, 但优势日趋减弱。2000年以来, 尽管履拖市场不断萎缩, 由于其综合优势较高, 仍是农田作业和农田基础建设的主要产品之一。

(二)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90年代后, 随着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 农村运输作业量迅速上升。从事农田作业的用户主要是希望产品定位在“农”字上, 对产品的专业化要求强烈, 而从事经营的用户在希望产品增大功率的同时增加使用性能, 具有农田作业、特色服务、运输、简单的农用工程机械等多种功能和性能, 能够满足不同经营条件下的经营需要。由于大中功率轮式拖拉机在技术水平、运输性能等方面优于履带拖拉机, 农民对轮式拖拉机的需求在市场上逐步显现出来。1994-1998年短短的5年中, 履带拖拉机下滑了26%, 而同期全国大中拖的市场需求增长强劲, 产量相对于前10年增长了26%。进入21世纪, 市场进一步细分, 随着轮式拖拉机的马力谱系不断健全, 功能不断完善, 加上挖掘机、装载机、工业推土机大中型工程机械施工效率比履带高, 履带拖拉机一些传统市场被取代, 市场销量逐年下滑。

(三) 市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些世界农业大国履拖销量保持在大中拖销量的15%左右, 中国市场履拖销量不及大中拖总销量的1%。美国近年来履拖进口量一直保持在1000-15000台之间, 保持刚性需求趋势。从市场上看, 履拖销售主要以甘肃、湖北、新疆、广东等目标市场为主, 在农田基础建设方面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从用途上看, 90-130马力段履拖主要以农用为主, 70-90马力段履拖基本上农用和工程兼顾。由于履带拖拉机接地性能较好, 对土地板结等副作用较小, 据测算, 农田作业工作效率比替代品提升了10%, 出苗率提高了5%, 得到用户的好评。有专家分析, 尽管新世纪以来履拖销量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但这是结构性问题, 并非阶段性问题, 有关区域应该重新认识履拖节能、环保等独特效能, 避免出现违背市场规律减弱补贴的现象, 应增加补贴的力度, 满足用户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下更需要履拖的技术升级、产业转型和市场发展。

二、推进产业升级是履拖竞争的成长之道

当前,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 品质升级、产业转型构筑了核心竞争力。履拖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按照市场趋势, 加快产业转型, 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同频共步。

(一) 加大技术投入, 推进产业转型。

一是加大技术投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突破的原则, 加快提升研发、制造、销售能力, 推动传统产品尽快升级, 达到用户使用要求;新兴产品加大技术投入, 引领行业发展。二是推进产品结构调整。按照客户需求, 全面提升履拖核心技术;发挥平台优势, 开发变型履拖, 以适应目前市场形势的需要;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 由农业机械产品向农田工程机械产品、动力机械产品方向延伸、发展, 如农田推土机、果园型履拖、移动电站、履带挖穴机、运泥车等产品。三是完善产品配置。采用轿车驾驶室平台技术, 结合人机工程原理, 进行人性化设计, 提高驾驶和操作的舒适性, 减轻操作疲劳程度;增加空调设施, 改善机手工作环境;加强橡胶履带的配套力度, 减轻用户转场负担。

(二) 提升产品品质, 增强产品价值。

与其他农机产品相比, 履带拖拉机具有独特、稀缺性的产业价值。履拖牵引力大, 适合重负荷作业 (如耕、耙等) , 接地比压小, 工作效率高;对农田压实、破坏程度轻, 适合保护性耕作;在低、湿地作业优势明显, 同时除田间作业外, 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中, 综合利用程度较高, 深受用户欢迎。我国履拖生产企业应持续提升产品性能, 继续发挥在节能、环保、工作速度分配、比重量、操作性、舒适性、安全性上的优势, 进一步适应市场、满足用户。一是坚持质量兴企。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按照“精品车”的要求, 用一流的技术和质量造就一流的履拖产品。过硬的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用户购买轮拖或履拖的类型。国产履拖应同国际行业接轨, 缩小质量差距, 满足国内外用户的需求, 拓展国外市场空间。二是延伸产品功率。坚持从价值链寻找比较优势, 从产业链拓展发展机遇。着力开发中小型履带拖拉机, 满足国外用户和国内用户田园管理和设施农业的耕作需要。今后的技术开发将朝功率大型化、履带橡胶化、用途工程化的方向发展。跟上变化趋势, 加大大马力履拖的开发力度, 满足深耕作业、复式作业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需要。

(三) 创新经营方式, 开拓新的市场。

一是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两种资源, 推进业务突破。统筹长远目标和当期经营, 注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加快推进企业转型, 拓展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提升产业层次, 为市场开拓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客户价值体验。确立目标市场, 进行市场细分, 根据不同区域、地域市场、用户的特点, 了解用户需求, 寻求突破点。在国内重点开拓东北、西北、华中等重点目标市场, 挖掘潜在需求市场区域, 抓住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及农场、农垦客户等大客户需求。三是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履拖市场仍然有很大的潜力。开拓新市场与挖掘传统市场潜力并重, 深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潜力, 深化双方在制造、销售、服务等传统领域合作。

三、实现客户价值是履拖谋胜的再造之源

履拖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作用, 就要抓住政策机遇, 以资源和能力平台提升产品竞争力, 实现客户价值, 构筑适应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一) 抓住政策机遇, 推进产品突破。

一是强农惠农政策的机遇。几年来,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规模逐步扩大, 到2012年达到215亿元, 2013年补贴资金继续增加, 这对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国家继续加强强农惠农政策, 扩大涉农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适当扩大补贴机具种类范围, 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二是用户购买能力增强。近些年国家一直把农民增加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粮食已经实现了“九连丰”, 农民人均收入连续多年年增速超过6%, 用户购买能力增加, 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更加强烈。履拖企业应按照产业导向和用户需求, 在抓住、用好惠农政策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 用优势资源投入到大马力、节能型、盈利性高的重点产业和关键产品之中,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开发引领产品, 提高产品的经营能力和价值内涵。

(二) 实现客户价值, 满足用户需求。

一是满足市场需求价值。据调研, 产品的经营性成为用户购买农机的决定因素。农机企业应从用户的盈利需求和使用的具体状况出发, 让用户参与到产品设计链之中, 按照用户需求和实际工作特点, 研发和制造产品。二是体现价值传递能力。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是农机企业持续发展的不二法则。现代农业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用户对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履拖企业应根据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要求, 为用户提供全套装备解决方案, 以优质产品传递客户价值, 满足用户的实用要求。三是做好服务保障。农机企业应主动做好服务跟进工作, 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模式。坚持产品销售与服务一体化推进, 做到服务、配件全覆盖, 解决购机、培训、维修等实际问题, 让用户买得放心、用得安心。

(三) 创新战略思维, 再造商业模式。

履带拖拉机 篇3

履带式拖拉机行走装置由悬架、支重轮、履带、驱动轮、托带轮、导向轮和张紧装置等组成。

1.1 悬架和支重轮

悬架用于连接车架和支重轮,将车架承受的全部质量传给支重轮,并利用弹性元件缓和行驶中的冲击。

履带式拖拉机的悬架分为半刚性悬架和弹性悬架两种形式。部分机体质量经弹性元件,而另一部分质量经刚性元件传给支重轮的称半刚性悬架,红旗-100型拖拉机的悬架属于此型。全部机体质量都经弹性元件传给支重轮的弹性悬架,东方红-802、1002、1202型拖拉机采用平衡式弹性悬架。

悬架又称台车架,将4个支重轮安装在台车架上就构成了支重台车,支重台车经滑动轴承装在车架的台车轴上,可绕台车轴摆动。台车架的内平衡臂为短臂,外平衡臂为长臂,它们用摆动轴铰链连接,二者间装有2根螺旋方向相反的悬架弹簧。东方红-802、1002、1202型拖拉机有4台支重台车承担整机质量。遇到障碍物时,其中一个平衡臂同支重轮一起分别绕摆动轴和台车轴向上摆动,压缩悬架弹簧而升高。越过障碍物以后,悬架弹簧伸长,平衡臂和支重轮恢复原位。这样,弹簧的缓冲作用减小了拖拉机在不平地面行驶的冲击。

支重轮通过悬架承载机体质量,沿着履带铺设的轨道前进,并防止履带横向滑脱,实现拖拉机顺利转向。

1.2 履带和驱动轮

履带将拖拉机的重力传给地面,并保证拖拉机产生较大的驱动力。东方红-1002、1202型拖拉机采用新型的整体铸造节销式七孔履带板。钢板履刺除边缘两个与销孔轴线平行外,其余均倾斜20°角,以增强纵向与侧向的附着作用;板上的凸起导向筋卡在支重轮边缘,防止履带滑脱。每条履带由43块履带板和履带销铰接而成,履带销一端镦粗,另一端装有垫圈和锁销,安装时镦粗端朝外,避免其向内窜出划破挡泥板。

驱动轮使履带作卷绕运动,前方铺设在地面上,后方卷起,使拖拉机行驶。驱动轮轮齿与履带节销相啮合。

1.3 导向轮和张紧装置

导向轮和张紧装置的功用是引导履带运动、防止横向滑脱,保持履带具有合适的张紧度,减轻履带运动中的弹跳,并起缓冲作用。

拖拉机遇到冲击时,导向轮和拐轴向后摆动,形成叉形进一步压缩张紧弹簧,冲击力由弹簧吸收起到缓冲作用。

1.4 托带轮

托带轮托住履带上方区段,防止履带下垂和侧向脱落。

2 主要技术调整与维护

2.1 履带的张紧度调整

应及时检查调整履带的紧度,标准紧度以两托链轮中间履带下垂30~50 mm为合适。不得将链轨调得过紧或过松,否则会加速行走机构的磨损。

调整方法:拧紧张紧螺杆上的调整螺母,使导向轮前移张紧履带。若张紧螺杆拧到最大限度,履带下垂度仍然过大,则应取下一节链轨板。

2.2 导向轮轴向间隙的调整

拆下导向轮盖,松开锁紧螺母,将调整螺母拧紧,使轴向间隙消除后,再将调整螺母退回1/5~1/4圈,此时导向轮应能灵活转动,调好后将锁紧螺母上紧。

2.3 支重台车轴向间隙的调整

顶起拖拉机,将支重台车抬离履带轨道,顺轴向晃动支重台车,用厚薄规测量止推垫圈与外平衡臂端面间的间隙。正常间隙应为0.2~0.5 mm,超过0.5 mm,则必须进行调整。调整时拧下台车紧固螺钉,取下止推垫圈,抽去相应数量的调整垫片,再装回止推垫圈并上紧紧固螺钉,检查间隙是否适当。调整好后,支重台车应能在台车轴上自由摆动而又无明显的轴向晃动。

2.4 支重轮轴向间隙的调整

顶起拖拉机,将被检查的支重轮抬离履带轨道,顺轴向晃动支重轮,检查支重轮的轴向间隙,若间隙超过0.5 mm,则必须调整。调整时先摊开锁片,拧下支重轮螺母,用专用工具拆下支重轮,并拆下密封壳,可取出全部调整垫片,再装上密封壳并压紧,以消除轴承间隙。将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和密封壳一起装回,上紧固定螺钉,并用铜锤敲击支重轮轴数下,用手顺轴向晃动支重轮轴,若感觉不到轴向间隙,又能用手轻松地使轴转动,即调整适当。在装回支重轮前,应检查密封装置有无损坏,整个密封装置在支重轮内的状态应完好,然后将支重轮压装到支重轮轴上,再装上轴端的橡皮圈和锁片,上紧支重轮螺母,并用锁片锁牢。

2.5 注意润滑油漏失检查

行走机构的润滑非常重要,很多支重轮轴承“烧死”而导致报费,就是因为漏油而没有及时发现。一般认为以下5处有可能漏油:由于挡环和轴之间的O形圈不良或损坏,从挡环外侧与轴之间漏油;由于浮封环接触不良或O形圈缺陷,从挡环外侧与支重轮、引导轮、驱动轮之间漏油;由于支重轮、引导轮、驱动轮与衬套之间的O形圈不良,从衬套与滚轮之间漏油;由于加油螺塞松动或锥形螺塞密封的座孔损坏,在加油螺塞处漏油;由于O形圈不良,在挡盖与滚轮之间漏油。因此,平时应该注意检查以上部位,并按照各部位的润滑周期定期添加、更换润滑油。

2.6 注意检查螺栓螺母紧固情况

履带拖拉机 篇4

随着我国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公路维修和城市建设等工程领域的施工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各工业集团纷纷投入到微型履带式机械的研发中来[1]。

微型履带式机械转场容易,易于进入复杂的工作环境作业,机动性和适应性强[2],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其行走系牵引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作业质量和效率,因此如何提高履带式车辆牵引附着性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Xiulun Wang[3]等人理论分析了履带车辆产生最大推力和牵引力时的履带板厚度与履带板宽度比以及履刺的高度。W Y Park[4]开发了一个计算机仿真程序(TPPMTV),通过输入土壤参数和履带式车辆的设计参数来预测车辆的牵引附着性能。宿月问[5]等人根据Bekker理论,研发了一种适用于无支重轮式矿用履带车辆的仿真模块。Modest Lyasko[6]等通过对以往仿真模型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分析,建立了一种适应性更广的(TPA)模型。由于履带式车辆的牵引附着性能对于路面及土壤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对于一些典型路况下的仿真结果仍然需要田间试验验证,使得仿真模型的适应性受到限制。呼伦贝尔学院的王旭[7]等人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增大履带支承段长度、增加履刺数目和高度有助于提高附着系数的结论。同时,单、高刺形式的履带板在粘性土壤上可以有效提高牵引附着性能[8]。

本文基于某微型履带式拖拉机(工作质量650kg左右),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选择恰当的履带结构参数组合,进行田间牵引试验,研究了履带板宽度b、履带支承段长度L0以及履刺高度h对整机滚动阻力和附着力的影响。通过试验数据处理量化比较各个因素对于滚动阻力和附着力的贡献值,获得这3个参数在试验范围内的最优组合,为该型微型拖拉机履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牵引性能试验

1.1 试验原理

对于拖拉机来说,要使拖拉机保持正常行驶必须满足的条件为

Pφ≥Pq≥PT+Pf (1)

式中 Pφ—附着力;

Pq—驱动力;

PT—牵引力;

Pf—滚动阻力。

可见,为了保证拖拉机的正常行驶,提高拖拉机作业的牵引效率,应该力图提高附着力Pφ和减少滚动阻力Pf[9]。履带式拖拉机的滚动阻力和附着力除了与土壤条件、附着质量和路面条件等因素有关外,还与行走系的结构参数(如履带板宽度、履带支承段长度、履刺高度等)有关。

1.2 试验设备及装置

试验装置采用自行设计的履带式微耕机进行。1号试验机履带支承段长度L0=850mm,2号试验机履带支承段长度为L0=1 020mm。通过加减配重消除附着质量的影响,将质量差距调整在10kg范围内。备用履带为窄平履带(b=125mm,无履刺)、窄刺履带(b=125mm,有履刺)、宽平履带(b=165mm,无履刺)和宽刺履带(b=165mm,有履刺) 各两套。采用DLN-2型便携式数字拉力表,负荷车为联合17[10]。

1.3 试验地概况及试验期天气状况

试验场地块为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作一站较为平坦的麦茬地,调整预备段长20m,试验测量段长约40m。为消除重复通过对拖拉机牵引性能产生的影响,每次试验均避开以前的轮辙。10cm深度土壤情况(取均值)为含水量14.99%,干容重151.13g/cm3,湿容重162.83g/cm3,土壤硬度34.58N/cm2。试验于2010-07-08至2010-08-06进行,试验期间天气情况为晴-阴,最高气温为30℃。

1.4 试验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GB3871-83)《农业拖拉机试验方法》[11]对装有不同履带的1号和2号试验装置进行田间牵引附着性能试验,以获得滑转率、驱动力和附着系数等主要牵引附着性能指标,为评定履带不同结构参数对于滚动阻力和附着力的影响提供依据。滚动阻力的测量采用拖拉法。

1.5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表

正交试验是利用“正交表”进行科学安排和分析多因素实验的方法[12]。

为了保证拖拉机的正常行驶,提高拖拉机作业的牵引效率,应该力图提高附着力Pφ和减少滚动阻力Pf。拖拉机的滚动阻力和附着力与履带宽度、履带支承段的长度以及履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以滚动阻力Pf和附着力Pφ作为考察指标,研究履带板宽度b、履带支承段长度L0和履刺高度h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

1.5.1 试验指标

试验指标:滚动阻力Pf与附着力Pφ。要求滚动阻力越小越好,附着力越大越好。

1.5.2 试验因素

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参数为履带板宽度b、履带支承段长度L0和履刺高度h。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试验为3因素2水平试验。考虑到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选择L8(27)正交表[13]。试验方案按照该正交表进行,如表1所示。

2 结果及分析

2.1 牵引附着性能试验

通过牵引附着性能试验,测得各个样本的试验数据,运用MATLAB软件的曲线拟合工具箱,应用指数函数进行回归[14],获得拟合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对于履带支承段长度为850mm的1号拖拉机,安装窄刺履带时,拖拉机的驱动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安装宽平履带和宽刺履带时,对于驱动力的提高作用不太显著,当滑转在10%左右时,对于驱动力的提高作用比较显著。

2号机的驱动力与滑转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对于履带支承段长度为1 020mm的2号拖拉机,履刺的存在对于滑转率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同时,履刺和履带宽度的交互作用对于拖拉机驱动力的发挥也有积极地作用;安装宽平履带时,整机驱动力的提高不太显著。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履带式拖拉机在旱田茬地的最大容许滑转率为7%。结合驱动力与滑转率曲线,可获得不同试验样本在滑转率为7%时的驱动力Pqmax,即该试验样本的附着力Pφ。通过试验(拖带法)测得的滚动阻力如表2所示。

2.2 实验结果分析

将实验数据带入正交表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由数理统计原理可知,其随机变量观测值加减乘除某一不等于零的常数,其统计规律不变。因此,将滚动阻力和附着力分别减去一不等于0的常数,以简化计算。所涉及的8个试验样本的滚动阻力和附着力(如表2所示)均减去一不为0的常数后,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将各因素两个水平的滚动阻力和附着力求和,得出各个水平的滚动阻力附着力和极差。

根据试验指标,对滚动阻力和附着力采用综合平衡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对于滚动阻力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履刺。由于履刺的存在,使得滚动阻力增大了18.94%。依据试验指标要求的滚动阻力越小越好的原则,获得最优组合A1B1C1,即当该型履带拖拉机采用履带支承段长度为850cm、履带宽度为125cm的无履刺履带作业时,滚动阻力最小。

2)影响附着力最主要的因素为履刺,履刺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其附着力。有履刺的履带较无履刺的履带作业时,其附着力提高了26.64%。根据附着力越大越好的原则,由表3的计算结果可知,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为主要因素,最优组合的选择以优搭配为准,因此获得最优组合A1B2C2,即当该型履带式拖拉机采用履带宽度为125mm、履带支承段长度为1 020mm、履刺高度为28mm履带作业时,能够获得较大的附着力。

3)综合考虑试验指标以及因素对于两个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确定最优组合:一是C(履刺)因素对于滚动阻力和附着力的影响的大小均排第1位,虽然选择C2会使滚动阻力增加18.94%,但附着力的提高达到26.64%,因此C因素选择C2较好;二是B(履带支承段长度)因素对于滚动阻力的单独作用排在第7位,属于次要因素,而交互作用也只排到第3位,因此B因素的选择以对于附着力的贡献值为准,选择B2能够使得附着力提高3.28%,所以B因素选择B2;三是A(履带宽度)因素,A因素对于滚动阻力和附着力来说都是选择A1较优。

因此,本试验的最优组合为A1B2C2,即当该型履带式拖拉机采用履带宽度为125mm、履带支承段长度为1 020mm、履刺高度为28mm的履带行走装置作业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行走性能。

3 结论

1)履刺对于拖拉机牵引附着性能和滚动阻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履带支承段长度和履带宽度单独作用于两者的影响都不太大,属于次要因素。综合考虑该型履带式车辆的综合行走性能,确定这3个参数的最优组合为A1B2C2,即当该型履带式拖拉机采用履带宽度为125mm、履带支承段长度为1 020mm、履刺高度为28mm的履带行走装置作业时,能够获得较好的行走性能。该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

履带拖拉机 篇5

为充分掌握拖拉机产品的质量状况,推动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的持续健康发展,从2014年9月28日开始,我站陆续展开了拖拉机可靠性试验,具体试验情况如下:

一、工作概况

2014 年8 月至9 月,我们对参加可靠性试验的拖拉机进行了随机抽样,2014 年9 月28 日开始实施拖拉机可靠性试验。这次试验分别对益阳资江联合收割机开发有限公司等4 家农机企业生产的10 台轻型履带式拖拉机(每台工作时间不低于750h),进行了可靠性试验。(附表1)

为做好履带式拖拉机可靠性试验工作,以GB/T 4648.1、JB/T 51082为依据,我站制定了《拖拉机可靠性试验实施方案》和《拖拉机可靠性试验实施细则》。从2014年9月28日至2015年8月25日,试验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2014年9月至11月,作业方式为水田或旱土旋耕;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4月至8月,作业方式为水田旋耕,10台履带式拖拉机累积工作试验7951h,机具作业面积6983.4hm2,较好地完成了可靠性试验任务。

二、可靠性试验结果

⑴作业面积。10 台拖拉机共作业6983.4hm2,其中水田作业面积为4857.5 hm2,旱土作业面积为2125.9 hm2。作业面积最多的为822.1hm2,最少的为507.7hm2平均为698.3hm2。

⑵油耗。参加测试的拖拉机中油耗最高为25.5KG/hm2, 最低为11.8KG/hm2, 平均油耗为18.7KG/hm2。

⑶工作时间。10 台拖拉机累计工作时间为7951h, 工作时间最长的为815h,工作时间最短的为778h,平均为798h。

⑷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最高的为85.3% ,最低的为69.5% ,平均为77.4%。

⑸MTTFF(首次故障前平均工作时间)。MTTFF最长的为256.3h, 最短的为18.5h, 平均为137.4h。

⑹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最长的为316.7h,最短的为218.5h,平均为267.6h。

⑺生产率。生产率最高的为0.95hm2/h,最低的为0.63hm2/h,平均为0.79hm2/h。

⑻故障情况。在可靠性试验期间, 10 台履带式拖拉机累积发生故障65 次,平均每台拖拉机发生故障6.5 次。其中发生轻微故障37 次,一般故障27 次,严重故障1 次,未发生致命故障。

三、试验结果分析

1.MTBF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的数值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前期田间作业机手因想获取理想的试验数据,在操作上较为谨慎,耕深较浅,同时旱土作业时间较长,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较小,故障较少,MTBF值一般在270h左右;中期田间作业趋于正常状态,机器在水田作业的时间较多,田间作业平均负荷较大,机器零部件磨损严重,故障较多,MTBF值在230h左右;后期田间作业量减少,加上有些厂家及时跟进保养,故障较少,MTBF值可以达到300h左右。

2.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符合标准要求。农业部标准要求拖拉机的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不低于60%。10 台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的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均高于标准要求,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的平均值为77.4%。从可靠性试验的过程来看,与旱土旋耕作业比较,水田旋耕作业时的作业环境更为恶劣,田间作业平均负荷大,作业平均负荷系数可达到80%以上。从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和MTBF值分析,我市履带式拖拉机的产品质量、性能比较稳定,能进行大面积的旋耕作业,能适应不同的田间模式,农民用户较为满意。但在配件选购、装配工艺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3.部分履带式拖拉机油耗较高。主要原因是:一是水田作业的时间长,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大,油耗高;二是作业的地块小,拖拉机田间转移的时间长,影响力拖拉机作业效率的充分发挥;三是工作的环境较为恶劣,如连续下雨几天后的水田作业,田间泥脚较深,使得拖拉机油耗较高;四是拖拉机工作时耕深较深,生产率降低,油耗增高。

4.部分履带拖拉机作业面积大,工作时间长。主要原因是:一是机具性能稳定,故障次数少,修复时间短,保养及时有效;二是作业的地块面积相对较大,工作效率高;三是拖拉机手的操作水平较高;四是厂家比较重视,与可靠性试验工作密切配合协调,服务跟进及时。

5.履带式拖拉机可靠性试验采用跟踪机手作业的方法进行。试验中,发动机功率不同,机器作业的田间土壤不同、地块面积不同、作业时间不同、作业量不同、机手操作水平不同、耕深及耕幅不同。因此,这次履带式拖拉机可靠性试验机械之间的数据可比性较差。

四、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油问题

从可靠性试验的结果来看,渗油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本次可靠性试验的10 台履带式拖拉机中,共出现19 次渗油故障,占总故障的29.2%。主要包括驱动轴、密封圈、液压元件等渗油,反应出产品质量、装配工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万向节问题

在可靠性试验中,万向节工作是刚性转动,冲击负荷大,因受力不均或强度不够,故障较多。使用方法、维护、装配工艺以及产品本身质量问题这些是导致万向节故障的主因。

3.变速箱问题

变速箱故障多,共计15 次,占总故障的23.1%。由于工作作业环境恶劣,田间作业平均负荷系数大,拖拉机换挡轴上的轴或轴承磨损严重、换挡齿轮严重磨损等,旋耕机箱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4.配套机具问题

目前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的作业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应用于旋耕作业。没有真正做到一机多具,实现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的多功能化。自国家把拖拉机列入国家重点补贴目录后,轻型履带式拖拉机技术发展迅猛,产销也更加火爆,而与之配套的机具却发展滞后,这大大降低了拖拉机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增加和跨区作业的需要,主机能配套多种机具作业的要求会更加强烈,显示出拖拉机配套机具市场的巨大潜力。

五、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发展状况及分析

南方是我国水稻的主产区,这些地区地形复杂、田块高差较大、泥脚深、土壤承压能力较低,目前市场上生产的田、地间的耕作机械大多是由轮式拖拉机作牵引。由于轮式拖拉机橡胶轮压力大,尤其在水田行走时,随之碾出两道深沟,这两道深沟透过耕作层的熟泥,一直陷入下面的生泥层下。这样,每耕作一次,就使泥层加深一层,造成恶性循环,使水田都成为深泥脚田。履带式拖拉机由于采用橡胶履带行走,对泥层的压强减小,具有保护水田土壤生态的作用。在耕种效果上也显示出其独特的长处:一是地表平整度比传统旋耕机明显具有优势,二是旱耕地土块细碎均匀,水耕田泥烂浆足,耕作质量高,三是杂草覆盖率高。其耕作平稳性、湿地通过性、使用可靠性独具特色。履带式拖拉机除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起垄、播种、施肥等作业外,还在农田基本建设和小型水利工程中得到充分利用,综合利用程度较高,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田块作业,具有极其优越的推广价值。以轻型履带拖拉机平均按1000 亩/台/年收割计算,未来其市场量达350 万台左右。以湖南省为例,全省种植面积在9000 万亩左右,除去不可机耕面积全省对轻型履带拖拉机的需求量在9 万台左右,未来五年内预计国内其市场容量为500 万台,南方几个省约170 万台。目前我市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已经处于爬坡阶段,部分生产厂家开发的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从可靠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多数机型性能比较稳定,能进行大面积作业,满足多功能、高效率、高精度、高智能、高性价比、节能、使用安全的要求,农民用户基本满意,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经营组织需求迫切。

六、措施与建议

1.加大投入,加快拖拉机产品的换代升级

首先生产企业不能满足现状,要舍得花钱加快技术研发,做好改进轻型履带式拖拉机存在的设计问题和质量问题,进一步提高装配质量。其次,财政、科技等部门要协同合作,择优而扶,为产品给予经费和技术支持。

2.整合资源优势,走科技化、品牌化、集约化道路

科技化,就是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推进自主创新;品牌化,就是要鼓励企业加速提质改造,在追求产品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与品质,提高竞争力;集约化,就是要引导企业实现强强联手。

3.着力宣传,注重培训和推广

运用各种宣传媒体,现场演示会等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农户对轻型履带式拖拉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产品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要加大对拖拉机手的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应用产品技术能力。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需求迫切的农业经营组织进行扶持,率先推进轻型履带式拖拉机。

4.建立和完善用户跟踪试验机制

履带拖拉机 篇6

一、直线行驶中出现间断摆头

1. 故障现象

在田间作业直线行驶中, 出现间断性猛向左摆头现象, 同时, 还听到后桥左侧有“咔噔”的沉闷响声。

2. 故障原因解析

由于在拖拉机猛摆头时会同时听到后桥左侧发出异响, 故先从检查后桥开始对该机进行检查。将后桥体盖板打开, 经检查无疑处。然后又将左履带板打下, 并把最终传动装置各零部件按顺序拆下。在拆卸过程中发现从动齿轮 (即大减速齿轮) 中的一个齿断裂掉, 其他零部件检查均无毛病。看起来拖拉机在直线行驶时猛向左摆头的原因为该最终传动装置中的左从动齿轮断掉一个齿而引起。

当最终传动装置中的左从动齿轮断掉一个齿后, 在其左主动齿轮中的某一个齿轮到与从动齿轮断齿相遇时, 主动齿轮就会在无啮合的状态下转动一个齿的空行程, 之后再与从动齿轮断齿的下一个齿重新开始啮合传动。当左主动齿轮中的某一个齿转空行程时, 从动齿轮也相应停止转动一个齿的行程, 从而使左侧的驱动轮及履带的转动也同样发生相应的停顿, 此时因右履带仍在不停转地转动, 自然要比左履带多走一个齿的距离, 所以就出现了拖拉机在直线行驶中有规律性且间断地向左猛摆头的现象。与此同时, 由于主动齿轮中的某一个齿与从动齿轮断齿作无啮合后再与下一个齿啮合时, 因发生冲击而发出“咔噔”的异响。

3. 故障排除

对于上述故障的排除, 在有较高的焊接技术的情况下可以用堆焊方法修复之, 如果没有焊补能力, 只好购置一个新品从动齿轮装复, 安装后经过试车, 上述故障现象得到排除。

左从动齿轮一个齿断裂的原因, 经分析认为可能有: (1) 拖拉机驾驶员操纵不当; (2) 主、从动齿轮之间夹有硬质物; (3) 铸造和加工留下的隐患。

如果有焊补能力的单位, 最好采用堆焊补方法进行修复, 这样会节约维修费用, 下面介绍一种堆焊断齿的方法: (1) 焊前准备:将断齿茬清洗干净, 再用轮轴砂轮机磨去残缺的疲劳层。 (2) 施堆焊:先用直径为3.2 mm的上焊-415焊条堆焊齿根。焊层高度堆至全齿高的1/3即可, 其宽度较原来的宽些, 以便焊后加工时有余量, 所使用的电流为120~135 A, 最后再堆焊齿面及其端部。 (3) 机械加工:在刨床上作单边刨削成形。

采用上述方法修复单个断齿, 其优点是:无需经过热处理, 只要经过加工后, 便可直接装车使用, 其成本低廉, 修复时间短。

二、拉动右转向杆时拖拉机停住不动

1. 故障现象

有一台东方红802-A型履带拖拉机, 当日还在进行正常的作业。次日清晨启动后正准备作业。不料在拖拉机起步后需要右转弯时, 当扳动右转向杆时, 拖拉机居然停住不动了, 之后再次起步右转弯时, 该故障依旧。为此, 将拖拉机后板拆开检查, 发现后板左从动鼓轮毂与离合器从动鼓之间的连接螺钉全部松脱。当时在场的几个同行对此种故障不理解。后经过了解情况, 得知该拖拉机在检修时, 是技术员亲手紧固的从动鼓轮毂与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之间的螺钉, 当时该螺钉拧得很紧。那么何以会出现上述的故障呢?

2. 故障原因解析

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 认为出现从动鼓轮毂螺钉全部松脱的原因可能是:

(1) 安装在最终传动主动齿轮靠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一端的2712K滚柱轴承严重松旷, 并且固定从动鼓轮毂的大螺母也出现松动现象。

(2) 在拧紧从动鼓轮毂与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之间的固定螺钉时, 没有分几次均匀地加以紧固, 因而出现从动鼓轮毂与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之间单边接合在一起, 而另一边还存在有缝隙, 这样在最后紧固螺钉的情况下, 从动鼓轮毂与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之间已经紧固强行接合, 这样此边就隐藏着应力集中的隐患。此外, 紧固螺钉头下的止动片因多次使用, 其折边锁止螺钉的作用已大为减弱, 有的止动锁片已失去止动作用。

(3) 使用转向制动器方法不当, 在拖拉机转弯时, 猛踩制动器踏板 (应缓慢踩制动器踏板) , 从而导致从动鼓轮毂与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之间产生较大的转矩。

3. 故障排除

针对从动鼓轮毂螺钉全部松脱的原因, 采取了如下的相应措拖: (1) 更换最终传动主动齿轮轮轴的2712K滚柱轴承, 并拧紧喇叭盘的固定大螺母。 (2) 重新制作螺钉止动片, 同时在拧紧从动鼓轮毂螺钉时, 均匀地分几次拧紧, 待从动鼓轮毂圆周完全与转向离合器从动鼓贴合时, 最后再依次拧紧全部螺钉。 (3) 正确使用转向制动器。在拖拉机需要转弯时, 首先分离转向离合器, 然后再缓慢使用制动器, 并根据转弯的大小, 决定踩制动器踏板的用力程度。

经采取上述措施后, 该台拖拉机经过一年的使用, 表明效果良好。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东方红802-A型履带拖拉机底盘的两个常见故障:直线行驶中出现间断摆头、拉动右转向杆时拖拉机停住不动, 为农机驾驶员提供参考。

履带拖拉机 篇7

一、拖拉机使用半年后万向节频繁损坏

1. 故障现象

一台东方红802-A型履带拖拉机新车使用半年后就出现万向节损坏, 更换新品后使用不长时间就又损坏了, 接着又换上新品, 使用一段时间就又损坏了, 就这样坏了换, 换了坏, 频繁出现, 为此, 停机维修。

2. 故障原因解析

万向节是万向传动装置中的一个总成, 拖拉机出现万向节频繁损坏, 一般是由于离合器轴与变速器第一轴同轴度超差所致。另外, 连接盘内橡胶衬套材质太差和万向节紧固螺钉紧固不紧, 也可能是造成万向节频繁损坏的原因。不过根据上述故障现象, 上述原因可能性不大。故障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离合器轴和变速器第一轴同轴度超差所致。为此, 需作离合器轴与变速器第一轴同轴度的检查。万向传动装置的功能是连接离合器和变速器, 并传递转矩, 同时保证在两相接轴轴线间有少量偏斜或偏移时, 仍能正常工作。这种功能是在两相连轴同轴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方能起如此作用。然而在两相连轴同轴度超差的情况下, 上述功能就会减弱甚至不存在, 就会出现万向节频繁损坏的缺陷。

原来拖拉机在制造时, 发动机后支座 (即飞轮壳) 在前横梁上的定位销孔, 是将变速器及后桥总成装上车架后, 用专用夹具钻孔, 而后打入定位销, 之后再用垫片调整变速器前支点的高度位置, 即可保证两轴的同轴度不大于4 mm。在使用中由于各种原因, 会造成离合器轴与变速器第一轴之间同轴度超差, 极可能会引起传动接盘中橡胶衬套的烧伤损坏。为此, 在大修拖拉机时, 应该对离合器轴和变速器第一轴的同轴度进行检查和调整。

3. 故障排除

根据检查情况, 离合器轴和变速器第一轴在垂直面上的偏移量超限, 检查数字为6 mm以上, 规定同轴度为4 mm, 已超过了规定, 而两轴在水平面上偏移量在规定范围内。故应调整两轴在垂直面上的偏移量, 其调整方法如下:先松开后桥壳体下部与后轴相连接的螺栓, 拆下变速器前支点螺栓, 根据两轴的偏差情况采用增减垫片的方法, 使两轴上下对正即可。而后将后桥壳体下部与后轴相连接的螺栓和变速器前螺栓按规定拧紧力矩拧紧。

该拖拉机经过上述处理后, 经过作业试验和一个季节的使用, 万向节再没有出现过损坏现象。

二、当拉动右转向杆时, 拖拉机停住不动

1. 故障现象

有一台东方红802-A型履带拖拉机, 起步后, 在拉动右转向杆时, 拖拉机却停止不动了。此时通过采取调整转向离合器的操纵机构和清洗左转向离合器等措施后, 均未奏效。当拆下后桥并将左、右履带打下, 此时转动右驱动轮时, 后桥轴大锥齿轮能随之转动, 但是当转动左驱动轮时, 仅左转向离合器总成转动而后桥轴上的大锥齿轮不转动。就上述现象不难看出, 该后桥轴有断裂现象。

2. 故障原因解析

当将后桥轴拆卸抬出后, 发现后桥轴从大锥齿轮靠左安装7612圆锥滚柱轴承位置处断裂。

后桥轴断裂的原因大致有: (1) 后桥轴断裂处因承受交变负荷及后桥轴轴向游隙过大; (2) 最终传动主动齿轮轴上的2712K滚柱轴承松旷严重, 导致最终传动主动齿轮及从动轮毂和转向离合器从动鼓产生下垂力; (3) 后桥轴制造质量差或者在断裂处有制造方面的内部缺陷。

3. 故障排除

在后桥轴断裂后, 应更换该后桥轴, 同时还要更换2712K滚柱轴承和7312、7612圆锥滚柱轴承。正确调整后桥轴的轴向游隙, 其游隙应控制在0.15~0.30 mm。正确调整锥齿轮副接触印痕。正确调整锥齿轮副的齿侧间隙。该拖拉机后桥经过必要的换件和各项正确地调整, 装复后桥其他零件, 经过试车, 表明这台履带式拖拉机的行驶和转向恢复了正常。

三、在调整主离合器的自由行程之后挂不上挡

1. 故障现象

有一台东方红802-A型履带拖拉机由于主离合器分离不清而调整了主离合器的自由行程, 可是调整后, 踏下离合器踏板后, 挂不上挡, 各挡位均挂不上。

2. 故障原因解析

根据上述故障现象, 经分析认为在调整主离合器前, 尽管挂挡不顺利, 变速器内有明显的齿轮撞击声, 但是还能勉强挂上挡, 那么调整主离合器的自由行程之后, 为何就挂不上挡呢?为此查阅了该拖拉机使用维护说明书。从而得知, 挂不上挡的原因可能是联锁装置装配不当所致。

原来为了保证拖拉机在工作中避免发生自动脱挡和防止离合器未完全分离前, 接合变速器齿轮而将齿轮打坏, 在操纵机构中设有联锁装置。联锁装置将主离合器分离机构和变速器换挡机构联在一起, 这样一来, 只有当主离合器完全分离时方能换挡。

根据上述情况, 确定故障是在调整主离合器的自由行程时, 破坏了原来联锁装置的正确位置所致。

3. 故障排除

针对上述故障的原因, 必须对联锁装置进行调整, 其调整是依靠改变推杆的长度, 在离合器完全分离时, 使联锁轴凹槽向下对正锁定销。其调整方法如下: (1) 将联锁轴推杆从离合器踏板杠杆上拆下, 并使联锁轴右转向杆向前紧靠在变速器体右上侧的定位凸块上; (2) 将离合器踏板放松到最后位置, 保持踏板杠杆顶端后棱与右转向杆前棱间的距离为20~25 mm; (3) 转动推杆叉, 调整推杆的长度, 使之与踏板杠杆顺利连接在一起, 最后上好开口销。

该拖拉机经过上述调整, 经过试车结果显示各挡挂挡顺利, 故障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栾海涛.东方红-802履带拖拉机转向离合器的故障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 2003 (3) .

上一篇:局数据中心下一篇:置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