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交际技巧

2024-06-01

创新的交际技巧(精选10篇)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1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 英语口语变得日益重要。但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我国长期忽略口语教育, 造成很多学生在接受多年英语教育之后仍然是英语口语交际“残疾人”, “聋哑人”。熟练运用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 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 进而提高口语能力, 两者相辅相成。因此, 找出初中生在这两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而提高口语的交际策略和谈话技巧有重要意义。

一、交际策略与话语技巧

交际策略是学习者在对外语掌握有限的情况下, 为达到交际目的, 弥补其语法或词汇知识的贫乏而采用的方法。广义上讲, 交际双方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而做出的努力就属于交际策略。但无论哪种策略, 最后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进行展现, 这就是话语技巧。因此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是相依而生的, 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工具, 前者为后者的实现提供方法支持。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对于提升初中生口语能力的显著作用在于:学习者利用转述、借用、求助、手势语以及回避等策略, 用语言而不是“冷场”来度过交际困境, 使得外语交流能继续进行。初中生的词汇量不够丰富、语法知识欠缺, 要他们实现长句、长时间的英语对话是不现实的, 利用有效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就可以化解这种矛盾, 从而使交流畅通, 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自信心和动力。一般来说, 交际策略主要有一下几种:一是回避, 即放弃某个内容和话题;二是转述, 或者解释。即学习者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 为了给自己时间缓冲, 对对方所说的进行某种程度上的解释或重复。三是体态语, 即用形体语言表达意思, 包括手势、基本礼节 (握手、微笑、接触等) 以及其他动作 (如惊诧的表情、夸张的动作) 。话语技巧是实现交际策略的工具, 它是一种有策略的表达方式。英语口语的话语技巧就是用最巧妙的语言把话说到点子上, 说到对方心里, 避免产生生搬硬套、词不达意的现象。

二、培养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策略

1. 注重培养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意识

说话具有策略和技巧一直被认为是善于说话、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的必备工具, 英语也不例外。但是对初中生而言, 他们大多是“想说就说”, 还没有养成运用策略和技巧说话的习惯。因此, 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的策略和话语技巧意识。没有意识就不会有明确目的的行动。研究表明, 在说话中善于运用语言策略和技巧的人, 其语言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都强于他人。

(1) 增强英语教师的策略意识。要想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 教师必须首先建立起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意识, 并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只注重单纯的听说读写, 在口语教学中只注重机械的对话, 那么学生势必掌握不到当交际出现困难时的解决要领。初中生在口语中经常无意识地用到“求助”策略, 对此教师可以对这种策略进行强化。如:

A:How do you like your college life?

B:I beg your pardon.

面对这种无意识的回答, 教师可以停顿下来, 讲述B的回答动机, 它可以使用在什么场合。有如“回避”策略, 常用在回答者避免回答一些不方便或不能直接回答的问题。它既即避免了直接拒绝带来的尴尬, 又巧妙转换话题。在口语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有这种策略意识, 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联系, 反复揣摩。

(2) 学生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运用意识。学生对策略有一定的认知之后, 就需要学会使用这种策略, 这其实就是话语技巧的展示。以“拖延”策略为例:

A:What's the capital of America?

B:Sorry.What's the meaning of capital?

回答者B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而是转而反问A“capital”的含义, 这增加了两者的交谈内容, 让谈话能继续进行, 同时给予B以时间缓冲。类似于此的“拖延”策略还有“Well, let me think”, “in my opinion”, 等等。这种语言“拖延”策略, 既不会让人感到怠慢, 甚至还会因思考后的回答更让人觉得真诚。

2. 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良好环境

语言重在应用, 特别是口语, 而口语交际少又是造成我国“哑巴”英语现象较为严重的重要因素。因此, 要想有效地提高口语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 就需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环境, 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领会交际策略, 提高话语技巧。

(1) 让课堂成为交际性活动场所。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不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 而初中生词汇量的缺乏、语法知识的欠缺都是影响初中生英语交际的重要因素。如在课堂上, 学生因为害羞或根本无法表达, 无意识地运用“拖延策略”, 或“重复策略”, 甚至直接用“sorry”回答了事。但如果教会学生采取正确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 就可以降低会话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依赖。为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肯讲、想讲、多讲、争着讲英语。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形式, 让课堂变成交际性的活动场所。现行的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是指挥者, 学生说什么, 怎么说往往教师给定了方向, 这种按图索骥的口语交际方法, 让他们无所适从。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放羊策略”, 即只起引导和指挥作用, 必要时还可以离开教室不给学生增加压力。将课堂变成另外一个英语角, 学生也变得能够模拟真实英语角的环境而感到轻松, 有利于英语口语表达和思维形成。

(2) 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环境。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 学生是难以真正领会和利用交际策略, 并提高话语技巧的。事实上, 语言只有运用于生活中, 才会有生命力。因此, 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将口语练习带到课堂之外。只有这样其水平才能持续保留或提高, 也才能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各种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为此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英语口语相关的活动, 如英语广播、英语夏令营、英语角、英语周、语讲演比赛、英语论坛、英语俱乐部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 克服害羞心理, 掌握口语交际策略, 领会口语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是另外一种文化语境下的语言, 如果在对话中掺杂太多的汉语文化因素, 就会让其变成蹩脚英语, 而这种现象在刚接触英语口语的初中生群体中, 现象较为普遍。如果要让学生能完成流利的口语对话,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必须的。

(1) 立足课本, 拓展教材边界, 扩充课本知识。初中课本涵盖了丰富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是优秀的教学载体, 是学生学习英语文化, 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知识来源之一。不过它毕竟不能包罗万象, 考虑到语言教学的重要特点就是没有边界性, 而在课堂上, 教材又可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的“边界”, 为解决这一矛盾, 教师可以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拓宽教材的边界。特别是涉及到文化性的教学, 应该有所突出, 并做到扩充。如关于“must”, 中文翻译是“必须”, 但是在英语环境下, 很多时候是一种“建议”、“试探”:We must get together sometime, 表示“我们应该常聚聚”, 但如果采用蹩脚英语的方式, 就会理解成“我们必须常聚聚”。又如, 汉语下的“不客气”, 英语环境下是“You are welcome, I'm glad to be of help”, 但如用中文的交际策略回答“Never mind, It's my duty”则会让对方感到困惑。回答“不用谢”, 英语环境下市“it is does not matter”, 如果用中文交际策略回答“do not need your help”则会伤大雅。其他如“请留步”, “慢走”应该表示成“I wish you a pleasant trip”等等, 都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在课本中是难以面面俱到的, 它要求学生能在课本之外, 通过英语电影、美剧、英语广播、杂志等汲取, 而且通过这些训练, 还能对口语的发声、表达的训练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2) 强调实践。真真切切的实践是提高英语口语的最佳方式, 而且学习英语口语的目的最终也是为了语言交流的实践。初中生口语能力还处于低级别层次, 对他们的实践要求不能太高, 但可以以一些他们熟悉的英语环境作为实践方式。条件较好的学校, 可以邀请一些外国朋友到学校参观做客, 条件较差的学校则可以模仿一些外语环境, 如商务环境中发生以下对话:

A:You must be tired, Sir.You would better have a good rest since you are old.

B:…

这是典型的中文英语化, 在实践中极易暴露。但只有通过各种环境下的口语锻炼或模拟实际 (如:方式模仿、话题训练、情景模拟等) , 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进而在交际中体会交际策略, 领悟相关的话语技巧。

参考文献

[1]韩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中国英语教学, 2006 (4) .

[2]文秋芳.英语交际策略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2

英语口语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

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是英语口语能力的体现,而良好的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又可以促进英语使用者更好地融入到各种英语交流中.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含义,随后对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是绝大多数对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概念不熟悉,熟练运用者更少.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策略与话语技巧:培养英语口语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意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的灵活使用奠定基础;为交际策略和话语技巧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 者:应晓东 作者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浙江,杭州,310018刊 名: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GT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31(6)分类号:H315.9关键词:英语口语 交际策略 话语技巧

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个技巧 篇3

一、在故事精彩处再现画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构思奇特,趣味性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再现画面,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口语交际的内容,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了乌鸦嘴里叼着的一片肉。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含义深刻,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肉的过程可谓故事的精彩处。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笔者紧抓骗肉这一处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让学生分别佩戴狐狸和乌鸦的头饰进行表演。学生加入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动作惟妙惟肖,神态形象逼真,将狐狸的狡猾、乌鸦爱听好话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不但再现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大方的态度和口语交际礼貌,其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在文本空白处续编故事

在文章的叙述中,出于构思布局的需要,作者有时会把一些情节一笔带过,有时会让结尾留有余地。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场比赛,按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的顺序进行比赛,结果齐威王赢了。在孙膑的指点下,第二场比赛中田忌拿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赢了比赛。故事虽然完了,但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教学时,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如果让田忌与齐威王第三次赛马,结果又会怎样呢?”孩子们一听,立刻活跃起来,前后桌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更是让人惊叹。有的学生说:“比赛当天,马场外热闹非凡,田忌还是按原来的顺序,但齐威王却用中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上等马对田忌的上等马,下等马对田忌的中等马,结果齐威王三局二胜,赢了比赛。这下,田忌无话可说了。”有的学生说:“经过上一次的教训,为了挽回面子,齐威王决定再和田忌赛马一次。不过这次齐威王早已经准备好了三匹精良马,这些马是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田忌还是用了上次的办法,但却输了。”还有的学生说:“一个月过去,他们又进行了第三次比赛,这一次,第一场上等马对上等马,才开始田忌的马和齐威王的马齐头并进,可是一眨眼工夫田忌的马就遥遥领先了,第二场、第三场都是田忌胜了齐威王。齐威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齐威王问田忌是怎么回事,原来这一个月田忌都在精心驯马。”……顺着课文情节,学生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延伸了课文内容。

三、在文质优美处模仿片断

教材中的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优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可以模仿的对象。在执教《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里面有以下描写漓江水的片断: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笔者首先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这一片断在句式、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然后,笔者仿照片断说了一小段:“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我走进公园,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园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满园姹紫嫣红,犹如花的海洋;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霞,白的似雪,黄的如金;公园里的花真香啊,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间翩翩起舞,不忍离去。”学生也来劲了,纷纷举手,以花草树木、日常生活用品、美食佳肴为主体模仿说话。一名学生甚至以笔者给家里宝贝买的一双毛毛虫鞋为例说起来:“我穿过油光滑亮的皮鞋,舒适柔软的运动鞋,却从没看见过毛毛虫这样的鞋。毛毛虫鞋真好看啊,它的颜色既不绿得耀眼,也不绿得深沉;毛毛虫鞋真舒服啊,用手摸上去软软的,厚厚的;毛毛虫鞋真实惠啊,一双才二百多,还能买到大品牌。”说完引来一阵笑声与掌声。

四、在课本插图处创设情境

大多数课文都编排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这些插图鲜活,直观,富有儿童气息,同时又能唤起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图片创设一定的情境。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小壁虎分别向谁借尾巴。一开始,学生只能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说出来。笔者进一步引导:小壁虎向他们借尾巴时会有什么的神态、动作和语气呢?经这一问,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给出以下精彩的回答:

小壁虎看见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睁大了眼睛说:“燕子阿姨,您好!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兴奋地张大嘴巴,摆着手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小壁虎看见小金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加快脚步迎上去说:“鱼哥哥,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4

Ice Breaking是商务英语屮在介绍交际技巧时使用的一个专业词汇。人们初次交际时会有提防心, 交际不易S然展看, 为了打破这层坚冰, 人们通过一些活动与谈一些轻松的话题, 增加彼此的熟悉感, 进入自然的交际状态。在我H学生习惯于把教师视作一种裁判者把其它同学视作观众, 产生一种类似舞台表演者的紧张和防御心理^笔者在这里推荐课前5~10分钟左右的Ice Breaking,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外语课堂中巧妙的运用, 可以史为轻松的打幵课堂二语交际, 拉近师生距离, 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交际中来。下面谈一下.Ice Breaking技巧在二语课堂上运用的注袁点。

一、话题内容的难度要低并且尽量使用简单的表达形式

Ice Breaking阶段的话题难度+宜太难, 而应该尽量让程度+太好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进来以达到创造易于交际氛H的冃的-另外教师要尽《采用比较16础的语言形式表达, 以让学生理解意义为主要F1的。如果学迮对一种表达理解W难应该史换类似意义的更简单的表达。此外, 在表达中有意识的运用学生近期学过的语言知识, 这样S学生理解教师表达时会产生较大的成就感而乐于展现出来。

二、以学生的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

对学生生活的关心类的话题比较简单而fl.是学生熟悉的H常生活, 他们更容易理解并乐于参与, 同时他们会感到教师对Q己的关爱, 无形中增强对教师的亲近感。如询问学生的起居生活, 问他们睡得怎样? 最近在追看什么电视剧动漫?周末是否过得愉快?早餐晚餐吃些什么?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 比如他们喜欢歌星演员, 热门电视剧或是一些热门的新闻话题, 当然这类话题内容比较复杂教师要注意控制话题方向和时间。

三、生生互动的引导

通常小组活动是生生互动的常见形式, +过Ice Breaking阶段可以采取更随便的形式, 比如允许其他学生向发言学生提问就是+错的方法。如当一个学生叙述完自己的周末生活时允许其他学生追问细节?或是教师有意挑起争辩性话题引起学生间讨论, 但要注意控制引导话题的方向和时间。比如说到某个明星更有魅力, 旅游采用那种方式更划算, 哪个食堂更好吃等话题都很容易引起争论, 在争论的情景下, 学生会因为好胜心积极参与交际, 甚至努力想办法克服语言能力障碍, 他们会拼命的查找适用的表达。

四、激发后进生和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的交际参与欲望

后进生和内向的学生通常由于语言能力低下缺乏自信而少于参与课堂二语交际。利用Ice Breaking这个阶段降低他们的焦虑度, 激发他们的交际欲望, 给T'他们交际成就感和信心是很好的方法。Ice Breaking阶段的交际相对来说难度低, 随意性高, 很适合引导后进生和内向学生参与交际, 教师在了解后进生的兴趣点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 课前设计适合这类学生的简单交际任务, 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 久而久之会提高这类学生的课堂交际参与度。

五、立足于交际法则的语言策略

课堂用语表明着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 用得恰当教师就能从学生眼中的裁判者转变为他们乐于交谈的朋友, 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礼貌和协商的语气

课堂用语必须礼貌而平等, 多用协商语气, 比如“也许你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的感受? ”“也许你可以给我们谈谈那次经历?“这种语言策略的使用会让学生得到极大的尊重感。

2.对学生发言内容进行及时评述

在Ice Breaking阶段的师生交际中, 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述要尽量忽略其语言表达本身, 重点放在学生发言的内容上?比如“哦, 原来你父亲的工作这么繁忙, 希望他注意身体”“我很赞成你的观点, 我也这样认为”或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 谢谢你的介绍, 有机会我会试一下"。教师的评述会鼓励学生把谈话继续下左并且获得交际成功的成就感。

3.非强制性发言诱导

Ice Breaking阶段的交际不能强制发言, 否则会增强紧张感。只能采取语言诱导策略, 诱导不成功应该给学生下台阶, 随时注意维持輅体的课堂气氛。

结语

以上介绍了Ice Breaking在交际教学中运用的注意点, 熟练掌握后能有效地制造易于交际的氛围, 促进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值得重视和推广。

摘要:Ice Breaking技巧是一种为创造自然和谐的交际氛围而进行的交际前期准备, 在以交际教学法为主的外语课堂上合理运用这种技巧, 能有效地提高后期课堂学生二语交际参与度, 笔者对这种技巧在外语课堂上运用的注意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二语交际,课堂语言,Ice Breaking

参考文献

[1]孟文.中国文化下中国学生二语交际意愿初探[J].才智, 201tt2 (4)

[2]戴炜栋, 束定芳.外语交际中的交际策略研究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 1994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答题技巧 篇5

口语交际

1.常考口语交际题的类型

(1)介绍类:介绍自己、朋友、家乡、名胜古迹、动植物等

(2)独白类:说笑话、故事、愿望、奇思妙想、读后感观后感、经验教训、目击情况等

(3)交往类:道歉、祝贺、待客、转述、劝阻、赞美、批评、安慰、解释、采访、购物、问路、打电话等(4)表演类:当众演讲、致欢迎词、主持节目等

(5)讨论类:对不对、好不好、行不行、怎么办、小组建议、小讨论、小辩论等 2.口语交际题的答题指导

综合性学习1.信息提取类

信息提取,一般来讲,就是概括,把一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提取出来;说得广泛一些,还有许多其他形式,诸如要我们用语言、图形等,把文章的内容或文字简要地表达出来。答题指导:

(1)提取中心句法

(2)整合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或句子进行再概括形成答案。(3)分层归并法:先划分层次,然后再对层次的内容概括组合。

(4)点示要素法:用最简洁的文字,以近乎一个词加上一个词再加上一个词的形式来表示。(5)整体归纳法:理解材料,抓住关键词句,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2.材料探究类

这类题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和语言的实用性。可提炼表达,可阐述,可评价。设问方式:

(1)材料说明了什么?材料反映了什么?材料体现了什么?

答题指导:抓住关键词,看材料反映、说明、体现了什么事实、现象、变化、形势、思想、实质、问题、原理、观点、立场、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条文或原则。

(2)你对材料如何理解或认识?谈谈你对某事的认识,理解或感想。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指导:

第一步“是什么”,即捕捉材料的关键信息,对信息逐条分析,避免遗漏。第二步“为什么”,即根据材料,进口材料中心阐述观点,力求语言精美,表达简明扼要。第三步“怎么办”,如果材料谈的是存在的问题,结论中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如果材料谈的是成就,一定要针对成就谈经验,畅想未来。

(3)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材料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题指导:注意多向思维,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多角度组织答案。①分析材料抓关键词语,看文中哪些词语正确,哪些行为错误。

②回答问题时,写出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如何学习好的方面,如何摒弃坏的方面。

温馨提示:针对“对现代中学生成长的启示与要求”这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作答:

(1)社会责任角度(2)民族精神角度(3)情绪角度(4)意志角度(5)道德角度(6)法律角度(7)生活方式角度(8)素质教育角度(9)环境角度(10)资源角度 3.图文(表)转换类(1)图表转换题 答题指导:

A审标题:明确调查内容。

B审图表:明确说明对象、比较角度、比较对象、数据变化及变化特点。C审要求:注意句式表达和数字限制等要求。

D准确表述:第一,一般用主谓句陈述,即:主语(调查对象)+谓语(反应主要数据变化)。第二,答题要思考比较数据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目的或调查结果所蕴含的意义。第三,答案用语不能离开调查的对象、目的,可优先选用题干(图表)中的词语。(2)图文转换题

解题思路:

一、描述画面内容。

二、理解内涵,写出寓意。答题指导:

A宏观把握图案内容内部各组成部分和外形的特点。B 说明画面要按照顺序,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C 在联想的基础上,扣住画面内容分析寓意或创造意图。D 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做到准确、简明、平实、清晰。4 标语、广告词拟写类

标语广告词的特点:

(1)语言简洁,句式整齐,音韵和谐。(2)内涵丰富,让人产生联想。答题指导

你标语的方法:

(1)字数要求。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

(2)词语要求。通俗易懂、鲜明准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不使用华丽辞藻尤其是多义词。(3)句式要求。标语的接受对象一般是明确的,句式上,多使用简单的无主句,多为动宾结构。(4)标点符号的要求。一般不使用标点符号。确实需要时,可使用空格(竖排版),或转行(横排版)来

代替。

拟广告词的方法

一是简洁上口,易于记诵。--------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二是运用修辞方法,增强表达效果。-------------今朝无偿献血,明日无上光荣。三是句式整齐,富有美感。----------一滴水得万物生机,一滴血铸民族精魂。四是要有人情味。---------一滴血,一份爱,点点滴滴都是情。5 句子仿写类

此类题要求根据提示放血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答题指导:仿写题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仿”的角度看,首先要仿例句之“形”-------句式、修辞、结构及文段、句子之间、句子内部之

间的关系;其次要仿写例句之“神”---------内在的意旨,要认真分析例句的表意特点,表意手法,在限制中写出即内容上保持一致又富有创造性的句子。

(2)从“写”的角度看,主要有修辞型、话题型、寓意型等形式。解答仿写题的关键是弄清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弄懂以下几种关系:

A并列关系:蓝天无语,却显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着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着活力。

B对偶关系:手拉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心连心团结互助共建家园。

C对比关系: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不能走近;乐观者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D设问关系:感激的真谛是什么?感激是春天里的和风细雨,催开了蕴含希望的蓓蕾;感激是夏日里的一声惊雷,拨开了遮蔽心田的阴霾;感激是秋日的丰硕果实,映照着我们丰收的笑脸;感激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化解了人生的严寒。

E假设关系: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如果你是小草„„„„ F排比关系:„„

在考题中,上述关系常常综合出现现在一个句子里,考试时要注意分辨。温馨提示:

(1)仿写遵守的六个原则:

句子结构的对称性,句子内容的相仿性,句子修辞的一致性,句子色彩的统一性,句子衔接的紧密性,句子音节的协调性(包括尾字的押韵)。(2)句子仿写的方法步骤:

一定:仿的对象、所用修辞。二仿:遣词造句。三修:连缀增删换。四查:语病、修辞、内容,陈述对象。6 活动设计、方案拟定类 常考题型:

(1)根据活动内容拟写主题、标语。(2)根据活动内容或主题写出活动目的。(3)设计活动的形式(方式、项目)。

(4)根据活动内容或主题,涉及简要的活动方案,或简单介绍活动步骤(环节)。(5)针对活动内容提出建议或发表看法。答题指导:

(1)紧扣活动主题。(2)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3)在材料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

(4)表述清晰简洁,可用“为了„„,通过„„来„„”这样的句式来表达。7 名著阅读与学习时间类 常考题型:

(1)常识类。(2)概述类。(3)感悟类。(4)实践类。答题指导:

(1)常识类。熟悉名著名称、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精彩片段、常见典故等。(2)概述类。对名著人物的理解把握。

(3)感悟类。阅读名著时注意精彩内容、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的积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独到的看法,在谈到对某人的看法时要优缺点兼顾,不能偏面评价。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6

一、认真设计问题,巧用课堂提问

课堂内的问答是师生交际中最常见的形式,但师生交际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一问一答,教师与学生交际的过程本质上是师生双向的“视野融合”,即是师生双方知识、经验以及认知过程重叠的过程。要激发学生参与交际,更为直接的方式是向学生提问。研究表明,适当的提问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潜能,而且还具有诊断与补救教学以及维持和促进学生交际的功效。课堂提问要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和提高。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的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可提问一些信息型或记忆型的问题;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提一些理解型问题,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把分散在课文里、蕴含在课文内容中的知识加以综述;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性质的问题,如,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判明真伪,找出原因,并进行创造性回答。

二、信息及时反馈,交际有效回应

回应是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只有提问没有应答,就不存在所谓的交际与交际教学。交际教学正是在交际者——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问与回应中实现的。提问与回应是一种连续的、螺旋式上升的推进关系:从问题到回应,再产生新的问题,再形成新的回应。在交际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话语表达创造机会,尽可能减少教师话语。教师必须耐心给予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观点的时间与机会,减少教师的自问自答。因此无论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要先给予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不打断学生的思路,保证学生可以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然后再以正确的回答重复学生的观点或表达,这种有效回应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并且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际。

三、进行自然分层,实现因材施教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设计不同水平的问题,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处于思辨状态,可以有获得语言交际的机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采取由简到繁的层次梯度的提问与交流,重视学生的回答,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与理解时间,有效进行点评与鼓励,促使他们参与到交际中来。对好学生的回答层层递进,积极听取学生的回答,并及时将获得的回答融入后面的问题。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的前提下进行问题分层,能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性。自然分层使学生能够真实的表达自我情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按照学生真实的理解能力与表达程度,教师应采用肯定的语言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来。只有通过交际才能发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状况,教师也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四、师生交际互动,形式多种多样

在交际教学中,交际活动的组织形式应该尽可能的多样化,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发言的机会。课堂内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比较普及。一般而言小组讨论的空间较为集中,这不仅可以拉近交际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还为交际者投入交际过程提供了基础。当然教师必须注意活动设计一定要有目的性和互动的必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参与,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交际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概念思考。趣味的游戏活动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游戏与竞赛等练习手段颇受学生喜欢,尤其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参与热情很高。Pairwork是面对面的两人交谈,它更接近自然交际,因为学生在两人交际时会比较轻松、自信,不怕因出错而受同伴的嘲笑,也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交流。Groupwork则提供大量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从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话题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如果有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主题思想,有明确的任务内容与方法,初中课堂内的学生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积极主动地交流彼此的知识与信息。交际的内容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多样性,有利于交际更进一步的展开。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7

如何让你的演讲更吸引人, 如何让你的演讲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 (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 笔者通过多年的演讲实践, 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以期与大家共勉。

一、以意胜之

一篇演讲稿, 总是要向听众表明演讲者的态度和看法, 即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演讲的“意” (也叫主题) 。“意”是演讲稿的灵魂和统帅。如果没有独到深刻的思想内涵, 就如同橱窗里的模特, 虽然“楚楚”, 却不“动人”。因此, 演讲成功与否, 取决于你的立意是否高远, 是否深刻, 是否独到。

总体来说, 一篇演讲稿的立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

1.正确性。我们在写演讲稿时, 不可主观随意, 要大力宣扬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匡扶正气, 弘扬正义, 坚决杜绝那些颓废、消极甚至反动的思想在听众中传播。

2.独到性。“独创性是美丽的花朵。”演讲亦如此。听众对那些新颖、有独到见解的观点, 会感到茅塞顿开, 同时会产生“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3.深刻性。演讲的立意既要“新”也要“深”。主题不深刻, 就会使人感到老生常谈, 淡而无味。

4.时代性。所谓时代性, 就是思想观点要跟上时代的节拍。

除以上几点外, 在选择和提炼主题时, 还要注意集中性 (一篇演讲最好只有一个主题) 和针对性 (针对场合, 针对听众的身份) 。

二、以情动之

演讲是要讲给人听的, 如果不看对象, 无病呻吟, 矫揉造作, 听众自然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无动于衷, 甚至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当然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作为演讲者, 要有真挚的感情, 才能打动人、感染人, 才能有鼓动性。因此, 撰写演讲稿要在表达上多注意感情色彩, 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要有冷静的分析, 又要有热情的鼓动;既要有所怒, 又要有所喜;既要有所憎, 又要有所爱。叙述时如潺潺流水, 激昂处似大江东去, 动情处可声泪俱下, 说理处当义正辞严。当然, 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 而要发自肺腑, 就像泉水喷涌而出。这也要求演讲稿行文要有变化, 富有波澜;语言要生动感人。只是思想内容好而语言干巴巴的演讲稿, 算不上一篇好的演讲稿。

三、以技压之

对演讲技巧的把握, 也是演讲走向成功的关键。

1.写演讲稿的技巧

写演讲稿时要做到“上口”、“入耳”。如果演讲稿不“上口”, 那么演讲的内容再好, 也不能使听众“入耳”, 完全听懂。为了做到这一点, 写作时, 应把长句改成短句, 把倒装句改成正装句, 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把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成语改换或删去。要使用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 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2.演讲的体态技巧

演讲时要让身体放松, 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 而且不利于语言表达。诀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 挺稳整个身躯。同时注意可以一面进行演讲, 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 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 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 对巩固信心顺利演讲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3.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 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语调贴切、自然、动情。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有声音痉挛颤抖, 飘忽不定;大声喊叫, 音调过高;音节含糊, 夹杂明显的气息声;声音忽高忽低, 音响失度;纯粹朗诵、朗读腔调, 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 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

对于演讲者来说, 演讲稿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就是一个生命, 要讲出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的生命, 演讲才算成功了。演讲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 断句要准确, 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 不要像和尚念经那样低声絮语, 也不要像机关枪扫射般咄咄逼人, 要有快有慢, 有张有弛。比如排比句的读法:第一句可读得平而缓, 第二句可读得快而高, 第三句可读得慢而重。这样处理听众感觉就不一样了。

4.演讲的情感技巧

演讲既要做到“目中无人” (完全进入演讲的意境) , 又要做到“目中有人” (跟听众之间的交流) 。因此, 演讲中尽量少用“你”, 而多说“我们”, 从而拉近和听众之间的距离。比如我校开展的一次“整顿校风校纪, 争做文明学生”演讲比赛中, 有一位同学在演讲时向全体学生发出呼吁:“同学们, 你应该扪心自问一下:不打架骂人, 你做到了吗?不吸烟喝酒, 你做到了吗?不谈情说爱, 你做到了吗?”试想, 如果我们是一位听演讲的学生, 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演讲者等于把自己变成了一位说教者, 远远地站在听众的对立面, 其效果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把句中所有的“你”, 都换成“我们”, 结果就迥然不同了。这样, 演讲者才能把自己作为听众中的一员, 置身于听众之中, 进而拉近与听众感情上的距离。

四、以采悦之

出口成章显文采, 慷慨陈词见精神。演讲是十分讲究美感的艺术, 除了立意高远, 以情感人, 技巧高超等因素, 它还要求语言琅琅上口, 铿锵悦耳, 富有文采。文采是演讲者留给听众的“第一感觉”, 听众能从“第一感觉”评价你演讲的好坏。所以, 写作演讲稿的时候, 应多用修辞, 如排比、对偶、比喻等, 让演讲的语言闪耀着智慧之光, 在质朴中求深刻, 在含蓄中表真意。

当然, 要使演讲文采飞扬, 需要写作者平时多读书, 多积淀, 在实践中不断积累, 不断创新。方法可以借鉴, 能力只能靠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充实, 日积月累, 你的演讲才会富有文采。

五、以理服之

常言道:以理服人。与议论文相似, 演讲也要论点突出, 论据典型, 论证严密。因为没有突出鲜明的论点、典型的论据、严密的论证, 可能会使演讲效果不佳甚至失败。特别是那些充满论辩性和议论性的演讲, 它的说服力和鼓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讲内容的逻辑力度和思想深度。

议论是演讲稿写作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表达方式。它在透视人情、剖析事理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优势。议论既可以小中见大, 浅中显深;也可以勾此联彼, 融古通今;还可以援情证道, 因事明理。总之, 恰到好处的议论, 对于演讲者阐发观点、揭示意旨, 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8

关键词:日本人,交际,拒绝,摩擦,圆滑

一、日本和欧美人拒绝文化差异的来源

对于日本和欧美人拒绝文化差异的来源, 有这样的说法:作为狩猎民族的欧美人, 为了来回活动寻求猎物, 不需要留恋于一块土地, 需要明确未来的时候到手的猎物的相关的权利义务关系, 所以有明确的表示“NO”的文化。另一方面, 作为农耕民族的日本人生活的食粮, 被给予自己生活粮食的土地束缚, 不能自由移动, 所以来自各方面的“约束”也相对增加, 所以有了对于别人的要求不能明确的表示“NO”的文化。

与欧美社会重视“关系的切断”和“严厉”的父性文化相反, 日本社会重视“关系的持续”和“互相顾忌”的母性文化。所以日本社会的拒绝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

二、让人际关系变紧张的拙劣的拒绝方法

拒绝对方的要求, 被拒绝了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有时正因为拒绝了别人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也有。如果我们不拒绝的话, 可能不会跟对方产生问题, 但有时候有做不到。如果我们单纯地说“不行!”的话也许会让对方特别生气。如果不知道好的拒绝方法的话可能会让人际关系紧张。

让人际关系变紧张的拙劣的拒绝方法 (说话方法) 例1 (闲谈场面)

对方:“ねえ、明日一にい物行かない?”

你:“え、明日!?”

对方:“に予定ないでしょ?”

你:“えっと、予定がないといっちゃないんだけどうん、ちょっとねえ。”

对方:“なに、予定がないのに断るの ?どういうこと”

让人际关系变紧张的拙劣的拒绝方法 (说话方法) 例2 (商务场面) 对方:“いけど今日、少し残できるかな?”

你:“え、今日ですか ?えっと、あ、少しなら

你:“え、今日てすか!?えつと、少しなら。”

对方:“じゃあ今日中にの整理をわらせてくれ。”

你:“え!日中ですか。は今日予定があってや っぱり理です。”

对方:“は !?さっきいいって言ったよね !?”

接受了的这样的人也很多吧。在我们含糊其辞的时候, 其实是拜托的人在等你的回答的时候, 结果拒绝的话, 就会浪费掉等待回答的时间, 被拒绝的人是“觉得等了太亏”的感觉。含糊其辞并不是润滑人际关系的交流的方法, 反而被认为是狡猾。

也不好。害怕对方讨厌自己如果认为只要自己忍耐就可以解决的话, 憎恨对方的心情就会发芽, 显然憎恨的心情不能构筑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 委曲求全也不是拒绝的好方法。

三、润滑人际关系, 保持好的拒绝方法

怎样才能圆滑、委婉地拒绝对方的要求呢?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想, 就会知道委婉的说话方式了, 让被拒绝了一方觉得生气的情况有以下的情况。

让被拒绝了一方觉得生气的拒绝方法的特点:不清楚说出行不行;不知道被拒绝的理由;没有表达出抱歉的心情;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出口以上四点一个也没有做到然后拒绝的话, 人际关系的摩擦容易发生。反过来说的话, 4个要点全部通关的拒绝方法很好, 是好的拒绝方法。

能让对方接收的好的拒绝方法的特点:太勉强的话坚决拒绝;说明让人信服的理由;道歉;给点别的建议。如果要符合上面4点, 我们把前面的会话的例子, 变换成人际关系变得圆滑会话例:

润滑人际关系, 保持好的关系的拒绝方法 (说话方法) 例1 (闲谈场面)

“ねえ、明日一いい物行かない?”

你:“ごめん、明日ちょっとするね。どうしてもたいビデオが溜まってて。”←道歉、清楚地拒绝, 说拒绝的理由

对方:“ビデオくらいいつでもれるでしょ?”

你:“休みの日にゆっくりたいんだ、ホントゴメンね。”

对方:“え”

你:“来行こ!おいしいお店も探しとくからさ!!”←!の提案。埋め合わせ (お店を探しておく) もあり、より良い

对方:“わかった、じゃあお店探しもよろしくね!”

润滑人际关系, 保持好的关系的拒绝方法 (说话方法) 例2 (商务)

人 を 滑に保つ上手な断り方 ( し方) 例2 (ビジネスシ ン)

对方:“ いけど今日、少し残 できるかな?”

你:“すいません、今日は!理なんです。取引先の部!に食事に!われてまして ”←道歉、清楚地拒绝, 说拒绝的理由

对方:“そうか、困ったなあ。 の整理が!わらないと明日の 品ができないんだよな。”

你:“品は午後でしたよね。だったら明日の午前中にうちの班のみんなで片付けるようにします。”←别的建议。

对方:“おお、そうか。そうしてくれると助かるよ。”

为了更好地拒绝, 大家注意的是:不要过度道歉。虽然拒绝委托本身不是自己的错, 但也需要道歉, 是向对方传达我也想帮助你的心情, 但如果道歉太多的话, 反而让委托的一方觉得“你真的对我做了那么坏的事情啊”而受伤。另外, 根据人的不同, 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个人其实可以搞定吧”, 所以说一次“对不起。”就已经足够了。

另外, 当拒绝别人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提出别的建议。想不到另外的提案的时候站在对方的角度一起好好的考虑就不会有摩擦发生。“对不起, 加班是不可能的。吧 ~ 啊, 怎么办呢? 好为难啊!”。虽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但是能够传达为对方着想的心情, 这样, 人际关系就不会产生摩擦。

因此, 掌握了委婉拒绝方式, 虽然不能直接化解人际摩擦与矛盾, 但是至少能有效做到有效缓解, 进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四、三个拒绝时用的常用句子类型

同样是说NO, 会因为传达方法不同, 导致印象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经常不知不觉就接受了的这样的类型的人如果要决定说NO的时候, 有时候会用极端的拒绝方式, 这样的情况也有, 特别注意一下吧。

如果能够把难以说出口的事流畅地传达, 而且能让对方心情舒畅的接受的话是最好的。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好的简单的拒绝方法和拒绝语句, 这样, 我们既不会面临拒绝人时的尴尬, 也不会阻碍我们的人际交流。

(一) 表遗憾的系列

表示不能满足对方期待, 而遗憾时用的句子。

例)

“せっかく声をけていただいたのにお引き受けできず恐です”

“大残念なのですが、金曜は日外出で”

“ぜひやら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ですが、月末は繁忙期で”

(二) 表达缺点系列

告诉对方如果接受了反而给对方带来麻烦。

例)

“○○の事情で引き受けると逆にご迷惑をおかけしてしまうので”

“私では力不足で逆に足を引っる形になりますので”

“できる限り力させていただきたいのですが、繁忙期にお引き受けしてクオリティを下げてしまっては申しないと 思います”

(三) 代替方案系

表达了No之后提供替代方案。

例)

“今は理なのですが、来ならお手いできますの で”

“ボランティアには参加が叶わないのですが、寄付をさせていただけますか”

“私は残念ながら出席できませんので、代わりに○○さんを”

无论哪一个都可以用, 也可以根据场面配合使用“1. 一点可惜的心情”→“2 . 传达接受后的不利”→“3 . 提出替代方案”。总之, 在与日本人进行日常交际过程中, 掌握正确有效和委婉的拒绝用语, 既能提升个人交际能力, 也能彰显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被信任感”, 所以, 避免用语失误, 掌握拒绝用语规律, 善于根据不同情境场合, 对于拒绝用语的使用做到游刃有余, 采用使被决绝人容易接受的用语方式缓解交际尴尬和矛盾。

参考文献

[1][2]訾薇, 王嘉姝.浅析人际交往中表达拒绝的语用技巧[J].时代文学 (下半月) , 2009 (08)

[3]袁俊娥.从拒绝言语行为看母语文化意识对语际语的影响[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9 (02)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9

通过这样的演说, 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 使学生达到畅所欲言的目的, 就要做好知识培养和命题两方面的细致工作。平时, 多利用时间给学生介绍了演讲方面的知识, 如材料的准备和演讲的技巧, 与此同时, 给学生订阅了演讲方面的书籍, 这样便可丰富了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 在命演说题目方面, 要注意针对性和适用性。针对性就是命题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他们有话可说;适应性就是题目要适应表达能力的高低, 使他们说得出来。教师还要结合教学内容, 提出具有时代性的题目,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再则, 进行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训练, 使学生能在相互的交谈争论中, 迅速明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从而使其口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可以设计间周一次辩论比赛课的训练形式, 在全学期安排六个课时, 学生以此分组:一个组用一个课时, 将同组学生对等分开, 提前一周进行命题并抽签决定正方反方, 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准备, 分别在一起收集材料, 研究论题, 作好论辨准备。为了让争论顺利进行, 双方争论能充分展开, 各方学生还需自己确定一人作主辩发言, 其余为助辩。这样训练人人都有锻练的机会, 其中插入观众发言, 极能活跃辩论会的气氛, 赞成一种学生能在口头上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思想的环境, 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 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促进其口头表达能力的稳步提高。

创新的交际技巧 篇10

究作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一是缺乏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二是缺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任务,三是缺少提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语言实践的机会。

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语文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的训练却是以语篇作为基本单位的,语文教学要培养的语文能力也是以语篇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外在特征的”。(张良田《语文课程应该加强语篇交际知识的教学》湖南教育2006, 3)语篇知识,是语言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静态知识和动态知识两类。语篇的静态知识,指语篇的语法规律;语篇的动态知识,指语篇的表达与接受原理,也就是语篇的交际原理。对于学习语文的学生而言,既要掌握语篇的语法规律,要习得语篇表达与接受的原理。并且,只有将这两类知识全都掌握了才能获得语篇的听说读写能力,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交际活动中存在的语篇,只有同时符合篇章语法与语篇交际原理,才能有效完成语篇交际的任务。

对于作文评价而言,这一理论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们厘清诸如作文的本质、考题设计、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操作中的一系列问题。

一、从语篇交际视角看高考作文的本质

语篇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单位,对每个人而言,具备语篇交际能力都是生活所必须的。文章是语篇的一种,学生作文训练是培养其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语文教育者要树立这样的作文教育理念:作文是交际的产物,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篇章交际效果,提高篇章交际能力。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学生作文的交际培养目标,采用一套习惯了的写作教学模式,过于强调主题与立意,注重形式与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交际目标与交际功效。因为没有明确作文教学的交际目标,命题作文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学生写作时没有交际动机。而忽视了学生作文的交际目标与交际功效,就会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人格、人性、心灵的关注,就会忽略对学生真实情感自由表达的引导。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美国高考作文试题,其更多地从实用与交际的角度命题,体现了美国务实的教育哲学,而我国近些年则出现了一大批的“哲理泛化”、“诗意十足”的命题。“表面宽泛的诗意想象,对作文来说,其实是一种更为逼仄的命题”“让学生过度陷入对诗意的想象,必将制造出大量无病呻吟极度空洞的高考作文”。(黄耀红《高考作文:不要走向哲理泛化》中国教育报2008, 6)

二、从语篇交际视角看高考作文的价值判断标准

“作文的价值判断标准”,指的就是影响和决定作文交际效果的技术指标。即能否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的程度。对学生作文进行价值判断,可以采用文章学的判断标准,也可以采用文学的判断标准,当然也可以采用语言学的判断标准。

按照文章学的判断标准,语篇的结构、内容和表达都需要符合严谨、准确与精巧等标准;按照文学的判断标准,语篇的描写对象、述说方式与语言选择都需要符合典型、巧妙与精美等标准。按照语言学的判断标准,语篇的衔连、陈述与功能都需要符合科学、清晰与有效等标准。作文评价一向习惯于采用文章学和文学的判断标准,却从来不采用或很少采用过语篇交际的判断标准。其实,这些判断的标准中存在着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学生作文,有的属于文学性语篇,有的属于非文学性语篇。对于文学性语篇采用文学的判断标准,对于非文学性语篇采用文章学的判断标准,这是判断标准的类别。另外,文学的判断标准也好,文章学的判断标准也好,都只是语篇评价的外在的表面化的判断标准,可以称之为表层判断标准。我们可以说,文学性语篇也好,非文学性语篇也好,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都是语篇。这样的语篇,只有首先符合语言学的判断标准,然后才能谈得上文学和文章学的判断标准。所以,语言学的判断标准,是语篇评价的内在的深层次的判断标准,我们称之为内层判断标准。这是判断标准的层次。

作文,从交际功效的角度看,往往既具有交际的功能,又具有交际的效能,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语篇交际的判断标准,关心的是语篇的交际功能与语篇的科学性;文学与文章学的判断标准,关心的则是语篇的交际效能与语篇的艺术性。前者是起码标准,后者高标准。套用作文教学时的一个术语,前者是“求通”,后者是“求好”;用现行的高考作文评价细则来说,前者是“基础等级”,后者是“发展等级”。没有“求通”的标准作基础,也就没有“求好”的标准可言。如果放弃语篇交际的起码标准,而只讲文学与文章学的高标准,便显而易见地属于本末倒置,或者叫做好高骛远。因此,在高考作文评价中,语篇交际的判断标准必须旗帜鲜明地提出来,并拿它来指导平时的作文教学。

三、从语篇交际视角看高考作文评价的具体操作细则

使语篇信息具有合理性、语篇表述具有可接受性和语篇表述具有环境的适应性这三者是语篇存在价值判断的总标准,而这个总标准,又必须借助于语篇信息的合理性、语篇表述的可接受性与语篇环境的适应性等三方面来体现。正是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语篇存在的价值判断标准。因此,作文评价不妨参照以上标准展开。

1. 语篇信息的合理性

一要真实。作文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它描绘实况,抒发真情,说明实际,阐述真理,体现真实性。即便是以虚构的形式形成的语篇,也应该从逻辑上符合生活的真实。“修辞立其诚”,说的就是语言信息的真实性。以关心语言表达效果为己任的修辞学,把语言表达的真实性看成是运用修辞的前提与基础,表明离开了真实性就没有语言表达的效果可言。从语篇交际的角度看,脱离了真实性,语篇信息就会陷入虚假的泥坑。现在提倡的“真实的写作”、“以我手写我心”是与语篇交际原理相契合的。

二要明确。为了实现有效的交际与交流,语篇的主题必须十分明确。语篇中任意一个语句的句义与任意一个语段的主题都必须同语篇的主题相一致。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辞不达意、文不对题、语义混乱的局面。

三要充分。充分,指的是语篇信息的系统、全面与完整。在语篇中,讲述事件,需要记叙事件的来龙去脉;介绍事理,需要说明事理的前因后果;表明主张,需要阐述主张的是非曲直;抒发情感,需要表现情感的恩恩怨怨。可以把“足够”和“足以”看成是语篇信息的量度标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语篇中用来表达语篇信息的材料同时做到系统、全面、完整,三者缺一不可。

四要有序。就是将已经准备好的语篇信息按照表达与接受的规律、按照信息本身的内在逻辑、分层次、有秩序、有条理地再现出来。语言是线性排列的,表达者必须一句一句地、一段一段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与意图,语篇中的语言表达也只能逐句逐段地将语篇的信息呈现出来。这可以称之为语篇信息的有序性。语篇的表达,就需要遵循与体现这样的先后顺序,按照有序原则来构思。

五要连贯。评价语段之中的语句是否连贯,一是看句义是否控制在语段主题的意义范畴之内,即语句句义与语段主题相一致;二是语句句义之间是否有联系,即语句与语句之间语义是否相关联;三是语句之间是否按语义顺序有机排列,即,语句与语句之间排列是否有顺序。

2. 语篇表述的可接受性

一要正确。指的是语篇表述时所使用的每一个句子都正确无误,能从形式上符合句法要求,并能准确表述想要表述的意思。要符合语句结构的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比如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文白夹杂的作文,或者夹杂一些外语句式,或者夹杂一些网络用语,如果是出于幽默或者引用,这样的夹杂是具有可接受性的。但是如果是语篇表达者出于卖弄或者追求新潮,那么,即使是他所使用的语句在结构上符合句法要求,这样的夹杂也难以具有可接受性。因此,语句结构的可接受性问题,说穿了是语篇表达者的思想意识问题、文风问题、人格问题。

二要衔接。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指的是语句与语句之间和语段与语段之间在形式上的衔接。语句与语句之间,语段与语段之间,除了要在意义上相连贯以外,还要能在形式上相衔接。意义上相关联的一系列语句与语段,按照语篇主题表达的需要连贯在一起,依先后顺序呈线性排列,形成内在实质上的联系。语法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等)和词汇手段(如复现关系、同现关系)的使用,都可以表现表层结构上的粘着性,即结构上的衔接。

三要清楚。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用语使篇,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除非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下,一般说来,语篇交际中的语言表达是忌讳晦涩难懂、言不及义的。从语篇交际的价值判断标准角度看,语篇表达者的语言表达要做到具有可接受性,就必须清楚明白,通俗易懂。这里,我们将这一标准简称为“清楚”,实际也可以简称为“通俗”。具体来说,用词要通俗准确,专业术语和一般用语、网络用语和流行俗语、古代词汇和外来词汇、方言与隐语使用要慎重。造句也要清楚明白。由于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充满了隐喻色彩的文化,导致我们的思维和言语表达追求隐喻。所谓“言不尽意”、“象外之致”。发展到极端,就会导致语言的晦涩,堕落到纯粹的“文字游戏”的怪圈。

四要简洁。语篇交际,也有一个效率问题。“就是追求经济节约简明,用最少的语言材料,费最少的力气,来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语言要清楚节俭。语句的选择、取舍、提炼与精简都是作文的基本功夫。其次是语篇中语句之间的相互联系,包括上下文的照应、提示、补充与替代等。这些细节最终是要通过对语言的精简来体现。我们写作有个很好的传统是讲究炼字,炼字不光是一个语言提纯的问题,还是一个用语简洁的问题。好的文章语言指标中较高的一条是要干净利落、短小精悍、力透纸背。

五要多样。说明文体,兼用文字、数字、图形与表格来介绍;论文文体,辅之文字、数字、图形与表格来论述;新闻报道,配合文字、数字、照片、插图与表格来陈述;广告用语,加以文字、数字、图片、颜色、表格以及夸张的字体书写与排列方式来诉求。这一切都表明,语篇表述手段具有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交际活动中的语篇表述,其方式既可以是线性的,又可以是平面的,还可以是立体的。从交际的实效角度看,立体的优于平面的,平面的又优于线性的。所以,使用各种非语言手段来参与语篇表述,使语篇表述的方式实现多样化,从而提高语篇交际的效果,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另外追求语言的变形夸张,以营造“语言陌生化”的效果;尝试文体的变革与创新,观点的多元与新解都是近来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亮点”。

综上所述,在作文评价理论建设上,我们提出的基本主张是:作文水平评价应该以考查学生的语篇交际效果为核心,转变传统的作文考试评价观念。要淡化作文的“文学情节”,“创作取向”,矫正谈玄弄虚、避重就轻的倾向。用语篇交际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而不完全按旧有的文章读写评价标准来衡量。要做到与学生日常生活应用的有机配合,关心学生进行语篇表达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和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更多地考虑学生进行语篇创作时的心态、追求与目标,更多地注意学生所创造的语篇在特定的接受者那里可能得到的反应。在信息的合理性、表述的可接受性与环境的适应性等三个方面来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这样就有助于解释作文评价中一系列难以形成共识的看法、解决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帮助作文教学摸索到一条科学化的路子。

摘要:高考作文评价的视角要从传统的文章学、语言学、文学延伸到语篇交际学。具体实施则要从语篇信息的合理性、表述的可接受性等两个方面来制定相应的评价细则, 并以考查语篇交际能力为作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以考查语篇交际内容作为作文评价的逻辑起点, 从而不断深化和创新作文评价理论, 促进作文教学科学化。

关键词:语篇交际原理,高考作文评价,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良田.语篇交际原理与语文教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1日第1版.

[2]曾祥芹.文章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1版.

[3]梁启超.作文入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1日第1版.

[4]张垂富.语篇交际原理与作文教学[J].写作教学, 2008, 3.

[5]赵年秀.交际信息学视野下的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新形式评析[J].语文建设, 2008, 9.

上一篇:城市水危机下一篇:社会文化中的广告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