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率优化

2024-09-29

渗透率优化(共11篇)

渗透率优化 篇1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 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从而感受美, 欣赏美, 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呢?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 教师的语言美

英语教学的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 还应追求语言的韵律感、幽默感、新鲜感。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除了口语流利外,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 注重语意与语境、语调与语速相结合。“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 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英语时, 具有节奏感的语调, 听起来像外国人特有的那种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语言的另一种美。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令人陶醉的美感, 就会增强说英语的欲望。

2. 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 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 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 衣着美观得体, 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 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所以,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 消除恐惧感, 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 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 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 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 一目了然, 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 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 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 生发美的思索。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 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 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 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伴着悦耳的音乐节奏吟诵感受音乐美, 领悟语言的艺术特色, 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

2. 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 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 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 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 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 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 这样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富有情趣的氛围下去感受、去表达, 使教学增添了活力, 使教学变“单调”为“多彩”。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 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3. 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 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领略到科学家的坚毅, 文学的美丽, 电影的有趣, 科幻小说的诡秘等方方面面的美。

4. 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教学中, 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 通过学生的表演, 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 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 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 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中去, 让学生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 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 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这样, 不仅锻炼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5. 在活动中体验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 边听边做, 边说边做, 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渗透率优化 篇2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一项既动脑又动手的技能性学科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它不仅是对化学现象和规律的认知活动,还是对未知化学世界的探求活动。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现阐述如下,供大家商榷。

一、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不妨把有些没有危险、不易观察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碳酸钙受热分解时,课本上安排了加热石灰石的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时,由于石灰石颗粒比较小等原因,坐在后面的学生很难观察石灰石发生变化。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我把这几个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还让学生自带一些你认为含有碳酸钙的物质,用酒精灯加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例如,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出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时,让学生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至沸腾后才慢慢放出氧气的等待中,体会到过氧化氢能分解产生氧气;让学生从木条复燃后伙伴们的喜悦声中,体会到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就会迅速产生氧气。待实验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又能大量产生氧气,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好像二氧化锰永远用不完。通过三个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从亲身体验中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的学生课后对二氧化锰进行回收、称重,重复实验后对二氧化锰进行再回收、称重,得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结论,深刻理解催化剂这一概念。这样,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

三、改按单配料为设计实验

以往的实验都是学生按照课本上所说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按单配料式的实验操作。这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性的训练,停留在表观的层面上,缺乏足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目标要达到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在了解了实验室制氢气的药品后,不要急于出示发生装置,而是先提出问题:怎样把试管内产生的氢气收集起来呢?学生回答:试管口塞一个带导管的单孔塞。教师给盛有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塞上一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后,再问:如果中途想加酸,又不能停下反应。怎样才能在不打开橡皮塞的情况下,及时加酸?这时,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可得出许多结论:①在橡皮塞上打个孔,稀硫酸从孔中注入;②使用注射器,把稀硫酸通过橡皮塞注入试管中;③换一双孔塞,同时配一漏斗。教师拿出一普通漏斗和一长颈漏斗,问:该用哪一个漏斗?。学生回答:长颈漏斗。教师问: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至液面上,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启发性提问:锌和稀硫酸要想发生反应关键是什么?我们能不能根据所需氢气的量加入适量的药品,并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随时使反应停止呢 ?在讨论声中,教师投影几套不同的实验装置,师生一起分析各套装置构造原理。

四、改知识的灌输为实验探索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有些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实验的探索,让学生自己总结。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不要马上告诉学生,实验室里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而是先指导学生对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硫酸、纯碱和稀盐酸三组药品进行分组实验,观察能否反应及反应的速率。然后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比较适宜。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学生也同时明白了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纯碱的原因。

五、改纯粹的学科知识为丰富的生活体验

《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实用和价值。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某些实验,自己动手尝试。例如,在学习常见金属化学性质这一节时,让学生自带一些金属片或金属丝,先组织学生分别做学生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并归纳小结。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口吹石灰水;在学习测定溶液的ph时,可以让学生测定唾液、水果、雨水等的ph;在学习了碳酸钙的性质后,可以组织学生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制一个无壳鸡蛋。

六、改单一的实验报告为多样性的探究方案

《化学课程标准》在实验设计上,取消了现象、分析、结论等环节的内容,变为均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在实验结束后,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实验报告和雷同的实验结果。学生能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记录下来,并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偏差的实验或错误的结论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优化教学设计 渗透文化意识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54-02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文化意识列入英语教学的内容标准和目标要求,创设文化导人,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使用教材进行渗透文化意识的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对中西方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运用注释、对比的方法,把文化信息融入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英语国家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念及风俗习惯。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准确掌握语言的文化信息,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1 诠释词汇中的文化含义。比如在学生初学英语阶段,笔者要他们了解单词“I”隐含的西方文化。在所有的人称代词当中,唯独I总是大写的,说明西方人强调个人表现和个性张扬。他们认为,不愿显露自己的才华的人是不可思议的。西方人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把“I”放在最后,如“You and I,He and I,They and I”等。但是在承认错误时,自我先检讨,这时把“I”放在句首,如:“I and he broke the window.”这体现了西方人在对他人谦让的同时又富有责任感。这样引入。激起了学生对英语词汇文化的探究兴趣,使其自觉学习其中有意义的价值观念。

2 收集英美习惯用语,对比中西词汇。笔者常常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收集与所学词汇相关的英美习惯用语,然后在课堂上共享,体会语言的文化魅力。例如,在初一预备级课本starter Module 3 Colours,things and food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色彩词汇已经掌握得较好,所以笔者设计了新的任务:查找色彩的“颜”外之意。在课堂上,学生们分享了收集到的30多个与颜色相关的习惯用语,他们不仅了解到常见的white coffee,white lie,black coffee, black tea的含义,还了解到:原来yellow book不是黄色书刊而是代表法国政府报告书的“黄皮书”,green可以表示“新的,年轻的”,a green hand指的是“新手、菜鸟”。

3 对比同一个词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褒贬意。例如,中国人认为胖就是发福,以此来恭维他人,是个褒义词;但是在西方人眼中,作肥胖解的fat却含有贬义(如a fat women是指胖得丑而可笑的“肥婆”),所以不可以用汉语对译的意思随便套用。笔者提醒学生:在交际中,当看到一个非常肥胖的美国人的时候,千万不要说fat这个词。形容女士肥胖,一定要用plump(丰满);而对男士则可以说strong或者sturdy(强壮);还可以用chub-by(胖嘟嘟)来夸小婴儿。

二、运用实践法,在对话教学中设计仿真场景

教师可设计仿真场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中加强认知,避免其在实际生活交际时产生“文化休克”。只有掌握了文化背景,学生才能自如地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际,才能得体地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1 让学生了解中国人与英语国家人士谈话的禁忌。可归纳为“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西方人认为人们问“吃饭了吗?”是因为怕他没钱吃饭;而对“去哪儿?”这种问法也感到生气,认为别人是在探听隐私,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不关你的事!)

2 在对话教学中帮助学生体验文化差异,培养其尊重他人不同文化的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容易犯的语用错误(如称呼、赞扬、问候、打电话、购物等)给学生提供情景,让他们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反复操练,使他们运用英语时准确流畅。还可以在教室中开展有关西方节日、西餐的English Party,让学生在“学中乐”,从而“乐于学”。

三、运用对比法,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融入教学

设计阅读课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比法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部分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其融入教学中,特别是要关注在初中教材中占较大篇幅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和节日文化。同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让文化意识的渗透更生动、直接。

1 对比中西方餐饮文化。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初中课本中有关西方饮食的阅读材料的出现频率较高,让学生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至关重要。首先,要向学生解释中西方饮食方式所体现出的民族性格差异。在中国,人们喜欢围在圆桌旁,把美味佳肴放在中间,人们相互敬酒、让菜、夹菜,体现了“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而西餐则与中餐形成鲜明对比,大家各取所需,自助餐更是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其次,让学生对比中西方餐具的摆放及餐前、餐中、餐后礼仪,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中西餐饮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 对比中外节日。首先,教师可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节日所体现的不同的人性特点。在中国的春节、中秋节,人们喜欢探亲访友,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幼、互叙亲情的美德和风尚。而西方的节日就不同了,充满了互动性、参与性、狂欢性、热烈情绪的发泄性,如感恩节、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体现了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崇尚个性张扬。其次,通过中西方节日食品、节日风俗习惯、节日歌曲、节日赠送及接受礼物的文化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文化差异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会西方节日中的文化价值观念,收到有效的文化教育效果。如在母亲节、父亲节,让学生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送一份小礼物或者说一句贴心的话。

3 多媒体展示。通过播放真实的声音以及视频、展示图片的方法增加学生对文化的视觉、听觉感受。例如在教学初二下册Module 8 Public holidays Unit 2 Assson as it’s 12 o’clock……时,笔者结合课本内容播放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倒计时狂欢新年的视频剪辑,纽约人庆祝新年的热闹气氛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街头上演的玫瑰花车大游行。在视频中,不同肤色的人们互相拥抱、祈祷、欢唱、起舞,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西方人在节日中表现互动、狂欢的方式。

4 广泛阅读。在中外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有可以体现文化差异的信息,即使只是一则简短的广告。在教室中展示英语国家的报纸、电视节目预告单、菜单、商品说明、交通标志等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用于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Teens《21世纪学生英文报》、English Square《英语广场》、Readaholic《悦读联播》,这些杂志语言地道、语境鲜活,行文之间既带着西方文化的审美情趣,又融合了东方文化的含蓄细腻。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拓展视野,形成健全的人生观。

总之,在英语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要加强语言的文化导人,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巧妙使用各种方法活化教材内容,有效渗透文化意识。

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学教育 篇4

美术课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的途径, 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 也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 而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 良好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 各种潜能协调发展, 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 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 美术教师所担负的任务比一般教师更为艰巨。

一、美术作品美育作用

美术和所有的文艺一样, 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同样追求与真、善、美的品质相结合。真, 作用于认识;善, 作用于教育;美, 作用于审美。然而, 三者又都以审美功能实现其效用, 都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达到提高精神素质, 使人受到美的教育的目的。而美术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无声音和无文字语言的审美、静态直观的形象艺术。说它无文字和无文字语言, 是因为它有自己的由点、线、面、色和其他物质材料所构成的独特语言形式, 它是用这种静态直观形象的语言形式, 感染、陶冶着欣赏者的心理机制——通过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达到画家和欣赏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美术作品这种独特无声无文字的育人功能是相当巨大的。毒犯宗幼菊, 湖北武汉人, 今年30岁, 依据法律被判十年徒刑。服刑期间, 警官拿来一幅画, 让犯人根据这幅画进行想象写作。这幅画的左边画了一个人垂头丧气地往一本大树里走, 树是枯萎的, 天是灰灰的;而右边从书里走出来的人则是一个十分高兴的人, 树也绿了, 天也蓝了。宗幼菊说:“那幅画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觉得画的就是我。我刚进监狱时万念俱灰……。监狱就是一本书, 一所学校!是这本‘大书’使我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于是, 她饱含激情地撰写了《巨人》一文, 并获得了由英法等国联合举办的“两千年扫盲、为了回归”犯人主题征文比赛惟一的最高奖。这一事实证明了无声、无文字语言的美术作品独特的潜移默化功能, 可化腐朽为神奇, 使恶化为善, 丑化为美, 而且会更进一步地让人们认识到美育胜于硬性说教。

二、美术作业过程的美育作用

通过美术作业 (或创作) 过程, 使许多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疾病获得治疗、康复如初, 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日屡有报道。其实, 对学生来说, 美术作业完成的整个过程, 正是为他们设置了一种心理发展理想的环境和氛围。

美术作业的环境安静、专心致志, 具有严格的条理秩序性, 有利于协助学生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美术作业过程是自由自主的, 不带有任何强制性, 学生宜于在老师的引导下, 畅开心扉, 认识和发展自我, 渲泄释放自己的感情, 通过严格的作业程序要求控制自我, 在独立完成美术作业中认识自我, 久而久之, 养成学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强等良好的自我心理, 而自我心理的培育恰恰是青少年个性全面发展的核心问题。通过美术作业过程, 学生自我意识觉醒, 自我心理形成, 他们自然会摆脱长期以来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 使其依赖心理逐步得到矫正。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 缺乏认真完成美术作业的习惯, 除了自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外, 严重存在着浮躁焦虑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课堂上坐不下来, 作业常是“半片子”, 而美术作业强烈的秩序性是治疗这类不良心理的良药。老师要严格按照程序要求, 一丝不苟地强化作业辅导, 克服焦虑心理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美术作业最后成功的美育作用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 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 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 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教师在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过程中, 要注意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包括作业过程中的优点, 强化他们克服困难完善自我的动力——自己的长处、或强项。创设完全舒适的心理环境, 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说, 有的学生构思大胆, 想象奇特;有的学生制作精细, 一丝不苟;有的学生虽造型一般, 但色彩漂亮;有的学生卷面整洁, 态度认真;有的学生思想活跃, 有独特创见……教师在作业成绩评定中都应予以表扬。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把作业完成好, 最后的成功很重要。因为, 它能让每个学生都亲身体验到, 通过努力和奋斗终于获得最后成功的愉快。使那些灰心失望的学生认识到“我也同样可以画得好 (或做得好) ”, 使他们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 以培养进取心理, 克服自卑心理。美术作业的结果应该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快乐。

四、美术活动的美育作用

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课及学校各种美术活动的开展, 例如:美术展览、美术竞赛、美术讲座、美术墙报、美术兴趣小组活动, 校园美化等, 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这些活动中, 增加了学生交往的机会、协作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增强群体意识, 在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中, 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平等、信任、同情、责任感等社会性情操内容得到极大扩充, 同龄人之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集体活动与学生个人感情相结合, 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自主心理、进取心理、相容心理是大有裨益的。美术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 故感人尤深。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优化教学效果 篇5

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态度的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根本上来源于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如对课程改革由反对变为拥护、有消极变为积极、由讨厌变为追求等。把数学与社会、与生活、与个人的关系提到了相应的高度,提出数学思考目标包括对数学的思考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两方面,同时需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及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过程中,都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论的价值。重视它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二、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究,把握本学段课程中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需要教师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教师首先要了解本学段可以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以保证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学策略的灵活多样化。数学课程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数形结合、集合、对应、函数、极限、化归、归纳、符号化、统计等思想方法,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具体教学措施简介

首先,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说有接收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相应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的数学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发现和理解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其次,在数学课堂小结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后,归纳本节课的收获时,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引导学生更深一步了解本节课用到的以前发现过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新探究到的数学思想方法给与明确地强调。再次,坚持完成课后总结,笔记中涉及到了解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且,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时,兼顾到思想和方法范畴。即使回答结果是错误的,评价一下采纳的方法是否正确?反映的解题思路是否可行?尽可能做出激励性的评价。另外,在测验中适当地出示相关题目,提醒学生给与一定的重视,同时更利于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

四、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的优化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来源于:观察与实验,概括与抽象 ,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教学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1)因为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几何表现。通过数形结合往往可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所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利于探究知识的奥秘;(2)因为函数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数值向学生展示运动变化的观点。所以渗透函数思想,利于展示变化观点;(3)因为将生疏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已知的问题,这是运用化归思想解题的真谛。所以渗透化归思想,认知不断拓展,促进了知识的正迁移;(4)因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最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可以及早地让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渗透转化思想,更利于构建知识网络。(5)因为一些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常常是相通的,类比思想可以教会学生由此及彼,灵活应用知识。所以渗透类比思想,指导应用知识。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优化 篇6

1.用鱼鳔膜代替半透膜, 更易成功

一开始笔者选用常见的蛋壳膜代替玻璃纸做半透膜, 因为有些资料上说, 用蛋壳膜很快就可以看到实验现象。笔者先用铁钉小心翼翼地在鸡蛋大头敲个小洞, 用牙签扎破蛋黄, 倒出蛋清和蛋黄, 然后将蛋壳放在浓盐酸中浸泡, 不到一天的时间, 完好的蛋壳膜就制作出来了。为了便于往长颈漏斗中加溶液, 可以把蛋壳膜用橡皮筋固定在长颈漏斗的细管那头, 这样也可以增加半透膜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经过多次的漏水失败, 笔者思考能否把蛋壳膜换成鱼鳔膜呢?鱼鳔膜的韧性一定很好, 因为即使煮熟了, 还是很难嚼碎, 于是笔者尝试着用鱼鳔膜作为半透膜。首先笔者把鱼鳔上的纤维膜撕掉, 由于它太滑了, 根本不可能固定到细管那头。笔者索性剪开鱼鳔, 用橡皮筋把它固定到漏斗口处, 因为漏斗口下边凹陷进去, 就不容易滑落了。用这样的方法每次实验都获得了成功, 更可喜的是过了几天, 漏斗口边上的鱼鳔膜都干了, 笔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再次用它做实验, 竟然又成功了。这令笔者惊喜万分, 用鱼鳔膜代替半透膜, 再也不用担心课前准备好的实验上课时做不成功了。

2.设置三套实验装置, 更直观

一般情况下, 像教材上一样只设置一组发生渗透作用的装置, 其他的两组则以提问的形式问学生:如果把烧杯中的液体换成与漏斗中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 漏斗内的液面还会上升吗?如果把漏斗口的鱼鳔膜换成纱布, 漏斗内的液面还会上升吗?为了避免提问形式过于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笔者还设计了如下表中的三组实验:

结果只有甲组中漏斗内的液面升高, 而乙组和丙组中漏斗内的液面高度不变。甲组中漏斗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通过分析提出渗透作用这一概念。通过甲组和乙组的对比, 很容易得出发生渗透作用的一个条件:半透膜;通过甲组和丙组的对比, 得出发生渗透作用的另一个条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用饱和的蔗糖溶液、提高水温, 实验成功, 时间更短

因为该实验用于上课演示, 所以等待实验现象的时间不能太长, 最好控制在5分钟之内。所以一方面我们用饱和的蔗糖溶液, 提高浓度;另一方面提高蔗糖溶液及清水的温度, 使分子运动加快。这样不到3分钟, 甲组中漏斗内的液面就明显上升了。

4.漏斗内液面高出烧杯中液面

在甲组和丙组中很难做到教材上的要求, 即在实验开始时漏斗内的液面和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教材中考虑到用纱布的情况, 只能做到漏斗内外的液面一样高, 而且这样也不需要做标记。而笔者使甲、丙两组装置中漏斗内的液面高出烧杯中的液面, 这样不仅容易操作, 还免得把时间浪费在调节内外高度上, 而且在漏斗内的液面本来就高的情况下, 甲组中漏斗内的液面仍然上升, 更能说明问题。

5.用实物投影仪, 现象更清楚

蔗糖溶液是无色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呢?

①先把装有饱和蔗糖溶液的长颈漏斗放入烧杯中一定深度, 使甲组和丙组中漏斗内的液面高出烧杯中的液面, 然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在漏斗内的原始液面处做醒目的标记。这个标记必须是可移动的 (因为漏斗内的液面随漏斗放入烧杯中的深度变化而变化) , 又要能快速地固定住而不往下滑。一开始笔者用焊接用的锡条, 因为锡很软, 但是我们平时基本接触不到锡条, 更主要的是锡条颜色发灰, 距离远的同学看不清。后来笔者想到用扎面包袋口的黄色扎带, 扎带里面有细的金属丝, 果然更符合要求。②在漏斗内的溶液中滴加几滴红墨水, 这样可以更好地看清漏斗内液面 (红色) 的变化。③把装置放在讲台上, 用可旋转的实物投影仪放大投影到屏幕上, 漏斗内的液面一旦发生变化, 每个同学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反思这一实验的优化过程, 可以发现整个优化是在紧扣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也给其他实验的优化提供了一个基本原则:结合实验需要, 广泛搜集材料, 凸显实验现象, 促进学生思考。

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学教育 篇7

关键词:优化,渗透,美育,鉴赏美,感悟美,感受美

英语新课程的价值观倡导学生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学教育。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以美激情、以美求真、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学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下面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语音语调。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想英语。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 以满足学生语言美

2.教师的教态美。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正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教师的板书美。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启发美的思索。科学实践证明,人对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教授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时、让学生边唱边跳,或边说边动,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 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也因此较易为学生所掌握。

2.在环境中鉴赏美。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有一个固定教室,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用一些非常漂亮的图画配上简单易懂的英文说明来装饰教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 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室,让学生有意无意地看或者读,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

3.在教材中感悟美。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 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学会了去McDonald’s吃快餐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That’s OK.”进别人房间要说“May I come in ?”初次见面,要说Nice to meet you.How doyou do !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 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英国和中国文化虽然相却甚远, 但也都是礼仪之邦。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任务。

4.在情景中感受美。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背景、音响效果等,通过学生的表演,真实地表现人物活动场景。表演者和观赏者都是审美的主体,都能从中感受和鉴赏美,学会创造美。教学中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充分利用教具、体态语、动画等,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的情境界中去,让学生直观感受美。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美和趣味性的因素,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使美育融于英语知识学习之中。

优化英语课堂结构注重渗透德育 篇8

一、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教师应善于充分挖掘。在发现了德育因素后要抓住时机、把握关键、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使思想品德教育自然而巧妙地渗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如motherland“祖国”这个单词, 在英语里它是个复合词, 是由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这两个单词组成的。在学习这个单词时, 教师可以先教Land“土地”这个单词, 然后让学生说出学过的mother“母亲”这个单词。教师把这两个单词合起来写在黑板上, 请学后动脑筋思考mother“母亲”和land“土地”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英语单词, 它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 无须使用过多的汉语, 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祖国”这个单词的过程, 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 在潜移默化之中, 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又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Lesson 1时, 我让学生绘制不同国家的国旗, 并让他们解释五星红旗的含义, 介绍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英勇奋斗史, 告诫他们不能忘记过去。接着模拟香港、澳门回归的景象, 同时让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 组织一次简短的升旗仪式, 教师指着一面国旗, 有感情地说一遍, 并要求学生重复:We love our national flag (我们热爱国旗) , We love our motherland (我们热爱祖国) 。当雄壮的国歌响起, 学生被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所震撼而饱含热情地喊出:We are Chinese.We love China.

二、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 注重理想的教育

在课堂上, 教师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进行德育, 寓教于乐。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不定期地进行英语故事演讲, 让学生学习故事中人物的优良品质。在一次六年级的阅读课上, 我课前有意识地给他们找了一篇关于伟人的文章A man who never gave up。我发现, 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关于理想教育的素材。上课后首先让学生通读了一遍, 在学生理解了文章, 做了几道判断题后, 我问:What kind of spirit do you need to be an inventor like Thomas Edison?

Ss: (踊跃自由发言) Study hard./Never give up./Believe yourself./Watch carefully.

T: (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 表示赞赏) Do you want to be a useful person like Thomas Edison in the future?

Ss: (异口同声) Yes.

T: (询问个别学生)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Why?

S1:I want to be a teacher.I like children very much.

S2:I want to be a farmer.I can make a lot of money.

S3:I hope to be a doctor to help sick people.

S4:I want to be a policeman.I can help the people.

许多学生站起来谈论了自己的未来计划, 发言者和听众的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进行了简短的评论, 主要以欣赏和赞许为主, 课堂气氛和谐融洽。

理想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是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之一。结合对伟人经历的学习过程来谈理想, 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思考, 从而初步为自己的未来勾画出一幅蓝图, 理想教育自然而然便融进了教学中。

三、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

在英语教育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文明道德和礼仪教育。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 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礼节。然而, 在西方文化中又有许多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西方文化时可教育学生懂得关心家人, 学会尊老爱幼, 团结同学, 诚实守信, 谦虚谨慎和良好的道德作风。如, Ladies first.这句话使学生明白要尊敬女性。给人造成麻烦时, 会说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 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说声:“That’s?OK.”在进别人房间要说“May I come in”;初次见面, 要说“Nice to meet you.How do you do!”在得到帮助时会说声“Thank you”;接受别人的赞美时, 要说“Thank you”;接受别人的礼物时, 也要说“Thank you”;即使是自己的父母, 也别忘了说“Thank you.”因为只有对生活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才能真正体验心灵上的满足与快乐。这高尚的情操, 美好的心灵, 不正是德育吗?这种礼貌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礼仪修养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和道德。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英语教师的一大重要任务。讲究文明道德礼仪在英语课本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时时刻刻地加以引导。

四、优化课堂结构, 对学生渗透美的教育

美无处不在, 美育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 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化作阳光, 变成雨露, 深深地渗透到学生心里。在英语教学中, 通过渗透美育, 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 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美的教育有很多种,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语言美最重要, 除了要有一口流利英语, 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另外, 教师的教态要美, 要亲切自然, 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 衣着美观得体。这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 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 这都对学生起着楷模、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发现了音乐对英语学科的重要性,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把英语与音乐课堂教学相比较, 可以发现这两门学科存在着许多共同点, 如:听音、模仿、歌曲训练等, 可见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它们也必然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另外, 小学英语课本每一课后都有chant和sing。因此, 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重点编写的歌曲、韵文、小诗, 运用儿歌的形式, 以歌促学、寓教于乐。爱唱歌是儿童的天性, 让学生边唱边跳, 或边说边动, 在优美的韵律中, 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 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这既能提高兴趣, 又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知识, 学得轻松愉快, 使学习更生动。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旧知识, 掌握新知识。

在优化英语课堂结构中,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 关心他人, 互助友爱等教育。同时, 教师也可利用榜样的作用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为人师表, 应以自己良好的言行举止, 自身的高尚品德影响学生, 言教不如身教。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我们教育的宗旨之一, 我们要将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 使英语教学更完美、更全面, 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受到德育。“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教书育人决非一日之功。在外语教学的全过程中, 要坚持由低到高、由表及里、逐渐渗透的原则, 使学生在获得外语知识的同时, 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渗透情感教育,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篇9

一、将情感渗透在浓浓的关爱中,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尤其是小学生, 他们更是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有着朴素简单的判断, 那些他们感觉是好的老师, 他们会迁移到其所教的学科中, 爱屋及乌, 从而对这门学科充满好感. 因此, 我们教师要在与学生平时的相处中, 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 点点滴滴, 让这些懵懂少年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让他们从心底深处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1. 平等对待和关爱每一名学生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平等对待和关爱每一名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发掘和展现他们的潜力, 不断地鼓励他们, 关心他们的成长, 让他们主动参与, 主动学习. 在我班, 有一位小女孩, 一段时间以来, 在数学课上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而且数学成绩也每况愈下. 于是我主动和她聊天, 她向我吐露了心声, 原来是她的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弟弟, 每天对小弟弟嘘寒问暖, 而对她却明显减少了过问, 为此, 她每天闷闷不乐.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 我立即联系了她的父母, 将孩子的思想波动和内心的想法反映给了他们, 孩子的父母知道这些情况后, 表示今后一定要多关心孩子, 注意孩子的感受. 此外, 我也经常找这名同学谈心, 并在课堂上对其给予关注, 经常让其展示自己, 表现自己. 一段时间下来, 孩子的学习成绩明显地提高了, 注意力也集中了, 笑容重新展现在她的脸庞上, 在此后的学习中, 她对数学学科充满强烈的学习兴趣. 对此,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教学, 更重要的是育人. 在教师面前, 每个孩子都犹如一朵朵需要精心呵护的花朵, 只有我们用爱心培植, 用温情熏陶, 这些幼苗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

2. 充分尊重和鼓励每一名学生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孩子都不怕家长, 就听老师的话.这里“老师的话”显然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老师的话有道理, 孩子愿意听;其二是老师会对学生惩罚, 老师的话学生不敢不听. 我想, 作为我们老师, 应该让学生感觉老师的话充满道理, 让小学生心悦诚服地去听. 这里, 教师必然是对学生充分尊重的, 教师在对学生谈话的过程中, 也必然充满了对学生的鼓励和赞扬, 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因此, 教师切勿以为小学生什么都不懂, 从而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他们的心理感受, 相反, 小学生心理更为敏感和脆弱,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产生深刻的烙印, 一些消极的不利的因素或许会伴随其一生.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力求通过激励的眼神、热情的话语、赞许的动作, 给学生以鼓舞, 让学生从老师的语言、神态中感觉到尊重, 体会到被别人尊重和认可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情感.

3. 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和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 要通过联系生活, 让学生明确数学是真实的, 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绝非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 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好数学还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大到“神舟十号”飞天、“蛟龙号”入水、航母的制造, 小到去超市购物、家庭的日常开支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二、将情感渗透在教学的点滴过程中, 升华学生的数学兴趣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科, 由于其特殊的学科特点,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将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 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倍增.

1. 让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们敞开心扉, 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 为他们尽情展示自己构建和谐的氛围. 如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一些色彩缤纷的卡通图案, 一些小动物由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呈现出来, 既增强了美感又充满了立体感, 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一定是放松的、愉快的. 此外, 教师幽默、活泼的语言, 更是营造轻松课堂的调节剂, 当学生遇到思维障碍时, 几句生动、诙谐的话语可以将学生重新拉回快乐的情境中, 让他们卸下思想的包袱, 重拾自信.

2. 让教学行为在愉悦的进程中进行

小学生年龄小, 自我约束力低, 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创设鲜活生动的教学情境, 运用多媒体手段, 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受, 在生动真实的情境中, 在多媒体营造出的多姿多彩的氛围中, 让学生感受数学课堂的明快与欢乐, 从而增强数学学科的吸引力,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精力充沛地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浓厚, 心境愉悦.

3. 让课堂在学生自我意识中进行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此,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 这样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更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农杆菌渗透法转化烟草条件的优化 篇10

关键词:植物瞬时表达系统;渗透法;转化;农杆菌渗透注射;烟草;绿色荧光蛋白(GFP)

中图分类号: S572.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045-03

收稿日期:2013-11-25

基金项目: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启动项目(编号:LXJ2012);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编号:LCSZL2013001 )

作者简介:李晓君(1985—),女,云南临沧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与种质创新研究。E-mail:lxj-148@163.com。植物瞬时表达系统常用于基因产物的亚细胞定位、蛋白间互作、转录因子与启动子之间的互作、启动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1-2]。植物瞬時表达系统中外源基因的导入方法有植物病毒介导法、PEG法、电击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渗透法[2]。农杆菌渗透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通过将植物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用真空法或注射法将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使得农杆菌Ti质粒上的T-DNA区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T-DNA 区的目标基因培养几天后即可得到表达[3]。较其他方法而言,农杆菌渗透法具有转化效率高、基因表达在完整活体内进行、可携带较大片段的目的基因等优点[2]。原生质体是观察基因瞬时表达情况的优选材料,传统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首先要制备高浓度、高质量的质粒,经过从植物活体材料中分离纯化原生质体,在PEG的介导下将质粒DNA导入原生质体,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后再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4]。用该方法转化后的原生质体敏感、易破裂,使得阳性细胞检出率低,不利于观察。以农杆菌渗透法转化材料提取原生质体,可缩短从原生质体提取到观察的时间,原生质体完整,镜检阳性率高。本研究在Sparke等的研究基础[5]上简化了农杆菌注射液的制备和注射过程,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注射区域下表皮和原生质体中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情况,检测不同注射浓度下和注射后不同时间的转化效率,总结出一种高效简易的农杆菌渗透注射转化烟草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1.1.1植物材料将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种子播撒在育苗盘中,2周后移至小花盆,5~6周后即可作为转化受体。

1.1.2菌种和质粒农杆菌EHA105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学系植物生理实验室保存,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4图谱如图1(空载体表达GFP-GUS基因,亚细胞定位特点:细胞质[6])所示。

1.1.3试验仪器和用具低温高速离心机(MIKR V22R,HETTICH)、摇床(G-27,EKISO)、荧光显微镜(TCS-SP5LEICA)、5 mL 一次性注射器[生工生物工程(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低温冰箱(海尔)。

1.2试剂配制

本试验所用药品及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1)母液6种。包括0.2 mol/L MES(2-N-吗啉代乙磺酸)、0.8 mol/L 甘露醇、1 mol/L CaCl2、2 mol/L KCl、1 mol/L乙酰丁香酮、1 mol/L Na3PO4·12H2O。除了甘露醇母液外,其他均4 ℃保存。(2)YEB液体培养基。包括10 g/L酵母膏、5 g/L蛋白胨、5 g/L蔗糖、1 g/L MgSO4。121 ℃灭菌25 min,冷却,加入3种抗生素(终浓度10 mg/L 卡那霉素、25 mg/L链霉素、50 mg/L 利福平),4 ℃保存。(3)注射培养基。包括10 g/L D-果糖、50 mmol/L MES、10 mmol/L CaCl2、2 mmol/L Na3PO4·12H2O、0.1 mmol/L 乙酰丁香酮,现用现配。(4)原生质体提取溶液Ⅰ。包括15 mg/mL 纤维素酶、5 mg/mL 离析酶、20 mmol/L MES、400 mmol/L 甘露醇、20 mmol/L KCl,现用现配。(5)原生质体提取溶液Ⅱ。包括5 mL 1 mol/L CaCl2、5 mL 10% BSA、1 mL β-ME,现配现用,配制后用 0.45 μm 滤头过滤。(6)W5溶液。包括 2 mmol/L MES、154 mmol/L NaCl、125 mmol/L CaCl2、5mmol/L KCl,可提前配制,4 ℃保存。(7)MMG溶液。包括400 mmol/L 甘露醇、15 mmol/L MgCl2、4 mmol/L MES,可提前配制,4 ℃保存。

1.3农杆菌渗透注射法转化烟草

1.3.1工程菌的获得和活化用冻融法将pCAMBIA1304质粒转入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获得工程菌株,低温保存。将10 μL工程菌种接入5 mL的YEB液体培养基(含 10 mg/L 卡那霉素、25 mg/L链霉素、50 mg/L 利福平) 中活化12 h(28 ℃,200 r/min)。

1.3.2注射液的准备菌体活化后,按照1 ∶100的体积比进行转摇(28 ℃,200 r/min),培养5~6 h,离心,收集菌体(室温、1 000 g、10 min),加入1/2菌液体积的注射培养基进行重悬,室温下1 000 g离心10 min,弃上清,重复1次,去除残留的抗生素;将菌体用注射培养基进行重悬,用注射培养基稀释菌体至7个浓度,其对应的D600 nm为0.1、0.3、0.5、0.7、0.9、1.2、1.5,此时配制得菌体注射液,此注射液可室温放置4~5 h,也可立即使用。

nlc202309042149

1.3.3注射法转化注射前将烟草在日光灯下培养2~3 h,以便烟草气孔张开而有利于注射。选择烟草植株中部较大的2张叶片进行注射,先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轻轻擦除无主脉处的下表皮蜡质,形成注射点;用无针头的注射器吸取0.5~1.0 mL的菌体注射液,左手扶着注射叶片正面,右手将菌体注射液由注射点轻轻地推入,每个点注射量以注射液无法在叶背面扩散为止,每个叶片注射不超过4个点,每个浓度的注射液注射5个植株。注射后,用标记笔标记注射液扩散的范围。为了防止操作失误引起的注射液喷射,在注射的过程中要带口罩、手套和眼镜。如果同时进行多个工程菌的注射,在注射不同的菌前更换1次手套,防止交叉污染。注射完后,将烟草放置于培养箱中,如果天气晴朗,也可直接置于大棚内培养,隔天浇1次水。

1.4显微观察目标蛋白表达情况

由于pCAMBIA1304表达的为GUS-GFP融合基因,因此可以通过GUS染色和荧光显微观察2种途径进行目的蛋白表达的检测。本研究通过荧光显微观察方法进行GFP蛋白表达的检测。(1)直接观察法。注射后第2天开始,每天撕取一小片(1 cm2左右)的注射液扩散范围的烟草下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水),盖上盖玻片,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连续观察7 d,检测阳性细胞的比例。(2)原生质体观察法。转化后第4天,收集各个菌液浓度处理的3个植株叶片,每个植株取1.5 cm2左右,混样提取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提取参照RAO等的方法[7],先根据样品配制提取溶液Ⅰ(每份样品5 mL),将提取酶液溶液Ⅰ在55 ℃下温育10 min,冷却后加入提取溶液Ⅱ(每份样品110 μL);将叶片切成1 mm宽的细条,放入酶液Ⅰ和酶液Ⅱ的混合液中,用镊子打散;抽真空 20 min 后消化3 h,摇匀,在裂解液中加入W5溶液稀释(每份样品5 mL),用300目钢网过滤杂质和碎片。将滤液吸入 2 mL 离心管中,100 g离心2 min后小心将离心管置于冰上15 min,去上清,加入MMG溶液调整各个样品的原生质体浓度至基本一致,约100 万个/mL。用荧光显微镜进行检测各个样品的阳性细胞比例,统计3个10倍镜视野下的阳性细胞占正常原生质体的比例,在明场下检测完整原生质体占视野中总原生质体的比例,以未注射的烟草作为以上2个观察试验的空白对照。

2结果与分析

2.1转化烟草下表皮观察

转化后第2天开始,每天撕取不同浓度菌液注射后的烟草植株叶片的下表皮用荧光显微观察GFP的表达情况,由表1可见,除了D600 nm 为0.1的注射样品外,在注射后第3天均可在烟草叶片下表皮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而注射浓度D600 nm为0.3~07之间的注射样品在第4天和第7天均可检测到较强的绿色荧光。菌液浓度D600 nm>0.9时会降低转化效率;注射液D600 nm为0.5时,GFP的表达强度在第4天至第6天最好。

2.2菌液注射浓度对转化效率和原生质体成活率的影响

转化后第4天,提取不同浓度菌液注射后的烟草葉片原生质体进行观察,对GFP阳性细胞的比率进行统计,并在明场下统计破损原生质体的比例,结果如图2所示。当D600 nm为0.1或大于0.9时,阳性细胞的检出率均低于20%;而在0.3~07 之间时,阳性细胞检出率均在30%以上;0.5则为最佳转化浓度,转化率达45%,原生质体较为完整,转化效率较高。随着注射浓度的增加,菌液对叶片细胞的伤害增强,当D600 nm>0.9时,提取的原生质体成活率降低至60%以下。图3为转化后第4天注射菌液浓度D600 nm为0.5时注射区域烟草下表皮和原生质体中GFP的表达情况。

3结论

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的瞬时表达常常通过离体渗透法,也可通过注射法进行[8-9]。本研究所用的农杆菌渗透转化法在转化过程中只需配制菌体培养液和注射液,注射液现配现用,比较方便快捷。通过荧光显微镜在细胞水平对转化效率进行分析,并分析注射液浓度对原生质体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液的浓度对试验结果有重要影响,注射液浓度D600 nm 为0.3~0.7时均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在第4天至第6天时进行检测最为合适。在亚细胞定位研究中,利用 X-GFP-GUS 融合蛋白表达系统,其优点是在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时,既可以通过GUS染色的方法观察目的基因在植物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也可以直接通过显微观察细胞中的GFP荧光信号分析目的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和蛋白互作情况;且X-GFP-GUS融合蛋白分子量较大,可以防止融合蛋白自由扩散,对于目的蛋白分子量较小的基因可以减少定位误差[10]。

参考文献:

[1]吴玉,杨迎伍,邓伟,等. 番茄EBF2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与遗传转化[J]. 核农学报,2010,24(3):490-494.

[2]赵文婷,魏建和,刘晓东,等. 植物瞬时表达技术的主要方法与应用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2013,2(2):294-300.

[3]王华忠,陈雅平,陈佩度. 植物瞬间表达系统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3):367-374.

[4]McLntosh K B,Hμlm J L,Young L W,et al. A rapid Agrobacterium-mediated Arabidopsis thaliana transient assay system[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04,22(1):53-61.

[5]Sparkes I A,Runions J,Kearns A,et al. Rapid,transient expression of fluorescent fusion proteins in tobacco plants and generation of stably transformed plants[J]. Nature Protocols,2006,1(4):2019-2025.

[6]周雪莉,王园,刘菊华,等. 香蕉MuMADS1基因表达产物的亚细胞定位[J]. 生命科学研究,2009,13(5):418-421.

[7]Rao K S,Prakash A H. A simple 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of plant protoplasts[J]. Journal of Biosciences,1995,20(5):645-655.

[8]吴英杰,姜波,张岩,等.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试验条件优化[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9):110-112.

[9]黎茵,张以顺. 农杆菌注射渗透法转化烟草实验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50-52.

[10]Poon I K,Jans D A. Regulation of nuclear transport:central role in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J]. Traffic,2005,6(3):173-186.林丽飞,李绍梅,刘春国,等. 重金属铬、银对短葶飞蓬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8-50.

渗透STS教育优化物理教学 篇11

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低与知识学得是否灵活、理解得是否深透是成正比的, 因此, 学生先要学好理论知识, 然后用实践活动来检验。电表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仪表。如何用秒表和电表测白炽灯、电熨斗等家用电器的功率?如何检查电表的准确程度?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推导了一系列公式, 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进行测量。这不仅加深了对电功、电功率的理解,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操作能力,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讲“噪声的危害与防止”时, 我带领学生到工厂进行现场教学, 他们能结合工厂实际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 提出防止或减轻噪声的办法, 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培养了分析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而且提高了在学校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环境安静的自觉性。物理教学不再是单一地封闭在教室里由教师灌输物理知识, 学生枯燥地记公式、背定律、做习题、忙考试, 而是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 进行有效的物理教学。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 有计划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平时要多举行课外知识讲座, 多介绍一些科技成就, 拓宽学生知识面, 提高科学素养。例如, 讲了“机械能”后, 在学生明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的基础上介绍了动能武器,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子弹的质量很小, 却有较大的杀伤力。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讨论在高速运行的火车或汽车上不能随便向外乱扔垃圾, 飞机场附近不能有鸟类飞行等问题, 学生讨论的气氛非常活跃。在学习“激光”时, 先让学生了解激光具有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的特性。接着介绍激光在高新科技中的应用, 利用激光方向性好的特性制成的激光雷达, 它可以准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 对卫星、导弹等目标进行精密跟踪。每次介绍这些知识时学生们都很高兴, 非常投入, 听得津津有味, 以致在课后还在热烈地讨论物理问题, 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 举办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等科技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科技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陶冶了情操,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 使物理学的许多原理得到了实际的应用, 极大地造福于人类。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问题, 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水土流失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尝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如学了“安全用电”知识后, 要求学生调查家里和附近居民违反安全用电的事例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 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学习有关“能量”的知识后, 和环境保护相联系, 让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农村调查环境污染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等。这样既能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与技能, 又能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良好素质。

上一篇:主观性选择下一篇:搅拌桩止水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