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生(共11篇)
中等生 篇1
在班级中, 优等生往往会得到教师的格外垂青, 而差等生会受到教师的耳提面命, 相比而言, 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但是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有个性表达的迫切需求, 强烈渴望被关注。本文拟对“中等生现象”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敬请广大同行指正。
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两个特殊群体, 那么中等生就是普通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表现平平, 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 也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对象, 这就是所谓的“中等生现象”。在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以人为本, 实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 加强对“中等生现象”的分析与研究, 实属现阶段当务之急。
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中等生现象”呢?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 在当前以升学率和教育质量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社会现实下, 教师压力较大, 面对一大群活力四射的学生, 个人的精力又不足, 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是不太可能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对优等生的偏爱不言而喻, 而关注后进生则可以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绩,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 通常教师对大多数中等生都很放心, 他们平时不做声响, 默默学习, 不会给班级制造麻烦, 在学习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这种局面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忽略了中等生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再次, 学生健康的自我形象始于对其作为人的基本需求的理解。归属感让人感到被爱、被接受, 感到有安全感、价值感, 是人们意识到被无条件给予爱的感觉。置身于被接受的人际关系中, 会让人有安全感。价值感让人感到自己有存在的价值, 对自己有良好的评价。但是在父母和教师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唯一标准的社会大环境下, 学生通常会认为“我必须达到某种标准, 才能有好的自我感觉”, 或“除非我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否则我就不好”。因此, 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努力标准, 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 看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美国, 有人曾对200多位学生做过30多年的跟踪调查, 发现有多达80%的成功人士是在学校学习成绩平平, 表现似乎不够出色的中等学生, 而不是那些被人们称为“尖子”的优等生, 有一部分甚至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在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看来, 中等生与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相比, 他们的成功率会很低, 但是跟踪调查的结果却与之完全相反。
日本松下集团从创办之初就提出只用中等人才。因为对中等人才来说, 只要给予合适的机会, 他们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 以80分的水平干出100分的成绩来。使用中等人才, 让他们更容易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 这样的人会感到公司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帮助的, 自然容易留下来。而企业使用优秀人才或者高级人才, 其最大风险就是人才容易跳槽, 造成人才和技术秘密的流失, 从而不利于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有些高端人才往往恃才傲物, 本事不大架子大, 放荡不羁, 难以驾驭管理。
那么, 为什么中等生成功的比例会比高材生高出那么多呢?
一是中等生或者中等人才头顶上没有优秀生那么多“光环”, 也没有什么可耀眼的荣誉, 更没有人去捧场和关注他们。这就使得他们要成功, 就必须靠个人的吃苦耐劳, 依靠不俗的实力去竞争和拼搏。因此, 大多数中等人才学习、工作都非常努力, 有很强的敬业精神, 本职工作都做得很出色。
二是中等生可塑性强。短时间内中等生的实力看起来不如那些优秀学生, 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 具有后发优势。他们就像一粒种子, 一旦遇上合适的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 就会生根发芽, 并长成参天大树。有不少中等生尽管考试和学业成绩不怎么优秀, 甚至很一般, 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 到了工作单位, 如果得到重用, 就如鱼得水, 很可能就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三是中等生作风比较务实诚恳。从人格上看, 中等生为人处世大都比较虚心, 做事踏实认真, 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他们有扎根精神, 安心投身于基层工作, 不与人攀比, 对工作拿得起放得下, 令人放心, 对企业忠诚, 且他们大都人缘好, 做领导工作能独当一面, 平易近人没有架子, 人际关系和谐, 因而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口碑较好, 如果做下属则能服从管理, 工作扎实。
从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的巨大反差中, 教育者应明智地看到, 中等生无论是在思想表现、学习成绩还是在其他方面, 虽居中间状态, 但他们很有塑造的潜能, 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 而且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有个性表达的迫切要求, 有被关注的强烈愿望。关注中等生, 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机制。总之, 教师要加强关注和鼓励, 帮助学生发挥最大潜能。
中等生 篇2
86、你是个开朗的男孩,课堂上,你认真思考;考场上,你沉着应试;赛场上,你表现出色。刻苦学习,迎难而上,是你的特点;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是你受到同学们喜爱的原因,但是,要想在学习上取得更大进步,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还不够,希望你在书山学海中,找到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87、文静、听话的你上进心强,老师最爱看见你上课时瞪大眼睛专心听讲的样子,从你工工整整的字迹中可以看出你对待学习非常认真,希望今后更大胆一些,争取在各方面打个漂亮仗。88、你是一个活泼、天真的男孩,虽然上课经常举手发言,但学习成绩总不太理想,你很热情,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你又很贪玩,时常为此耽误了学习,如果能合理安排好学习与玩的时间,你将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男孩。89、关心集体,自理能力强,你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但有时上课不够留心,还有些小动作,希望你能勇敢地站起来与贪玩、怕困难作斗争,这样你才会不断进步,相信你一定会做到的。90、知道吗?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唯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如果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希望你多下功夫,在中学中大展身手。91、想告诉你--在我心中你是一个文静灵秀的女孩,想感谢你--总是默默无闻地为班级做着贡献,想对你说--愿你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息地奋斗,执着地追求,指导自己造就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92、“积累知识在于勤,学问渊博在于恒,”。这一“勤”一“恒”是你功夫下得不够的地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希望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93、你是个稳重,踏实的男孩,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你希望成功,应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智慧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94、你性格温和,言语不多,但待人诚恳、礼貌,作风踏实,品学兼优,热爱班级,关爱同学,勤奋好学,常与同学探讨问题,思维敏捷,成绩优良。愿你扎实各科基础,常抓不懈,争创一流!95、你表面上是个文静的女孩,但你又是个好强的女孩,你总不服输,学习上愿与男生比高下,成绩也是喜人的。但你可知道,除了学习以外,你还比别人缺少了好多,是吗? 愿你在新学期理敢于质疑解难、大胆发言,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96、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意助人是你的美德。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对自然、人生的美丽有一份执着信念。学习认真,上进心也强。愿你坚持不懈,多一份朝气与冲劲,做一个强者、胜利者!97、你思想纯朴,待人随和、诚恳,处事稳重,同学关系好,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是你的美德。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学习认真,上进心强、但功课起伏较大。相信你会不断总结,好好把握今天,早日腾飞!98、你是一个内向、诚实的男孩,能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与同学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在校艺术节活动中,与××合作的相声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学习自觉,成绩优良。愿你活泼可爱,全面进步!99、你为人正直、真诚,集体荣誉感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学习认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有敏捷的思维,学习自主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如果在平时学习中能统筹兼顾,扎实文科科目基础学习,成绩会更上一层楼。100、你性情温和,言语不多,但待人诚恳、礼貌。作风踏实,办事认真。严格遵守班级和宿舍纪律,热爱集体,关爱同学。学习上有一定的钻研精神,但学习效率不高,功课起伏较大。愿你在学习过程中,统筹兼顾,全面发展!101、你性情敦厚,诚实可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行为举止文明,学习认真,有充分的自信心,有一定的钻研精神,学习自主能力有较大提高,前半学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不能自觉遵守纪律,学习有点马虎,后半学期,勇于改正缺点,有明显进步。愿你多多努力,永不停息,勇攀高峰!102、你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男孩,你聪明、机灵,理科是你的的特长,你总能谦虚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负责地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能热爱班集体,关心同学,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但学习上还欠勤奋、踏实,一手字也写不好,我真为你有些担心。愿你快快改正缺点,做一个勤奋好学、踏实上进的优秀的好学生!103、你是个聪明、直爽的女孩,对待他人热情友好,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但也常常不自觉流露出许多小毛病:课堂上的心不在焉、自修课上的蠢蠢欲动、学习上的平平淡淡。愿你奋发向上,去采撷最美的花朵!
关注中等生 篇3
如果说优等生和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两个特殊群体,那么中等生就是普通的群体。他们学习成绩表现平平,但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也常常是教师忽视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中等生现象”。在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中等生现象”的分析与研究,实属现阶段当务之急。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中等生现象”呢?笔者以为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当前以升学率和教育质量来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社会现实下,教师压力较大,面对一大群活力四射的学生,个人的精力又不足,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是不太可能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对优等生的偏爱不言而喻,而关注后进生则可以提高全班的平均成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通常教师对大多数中等生都很放心,他们平时不做声响,默默学习,不会给班级制造麻烦,在学习上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这种局面可能会一定程度上使教师忽略了中等生也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再次,学生健康的自我形象始于对其作为人的基本需求的理解。归属感让人感到被爱、被接受,感到有安全感、价值感,是人们意识到被无条件给予爱的感觉。置身于被接受的人际关系中,会让人有安全感。价值感让人感到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有良好的评价。但是在父母和教师都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唯一标准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通常会认为“我必须达到某种标准,才能有好的自我感觉”,或“除非我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否则我就不好”。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努力标准,帮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看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美国,有人曾对200多位学生做过30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有多达80%的成功人士是在学校学习成绩平平,表现似乎不够出色的中等学生,而不是那些被人们称为“尖子”的优等生,有一部分甚至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在许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看来,中等生与学业成绩突出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成功率会很低,但是跟踪调查的结果却与之完全相反。
日本松下集团从创办之初就提出只用中等人才。因为对中等人才来说,只要给予合适的机会,他们就能发挥最大的潜能,以80分的水平干出100分的成绩来。使用中等人才,让他们更容易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就感,这样的人会感到公司对他们的进步是有帮助的,自然容易留下来。而企业使用优秀人才或者高级人才,其最大风险就是人才容易跳槽,造成人才和技术秘密的流失,从而不利于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有些高端人才往往恃才傲物,本事不大架子大,放荡不羁,难以驾驭管理。
那么,为什么中等生成功的比例会比高材生高出那么多呢?
一是中等生或者中等人才头顶上没有优秀生那么多“光环”,也没有什么可耀眼的荣誉,更没有人去捧场和关注他们。这就使得他们要成功,就必须靠个人的吃苦耐劳,依靠不俗的实力去竞争和拼搏。因此,大多数中等人才学习、工作都非常努力,有很强的敬业精神,本职工作都做得很出色。
二是中等生可塑性强。短时间内中等生的实力看起来不如那些优秀学生,但是他们的可塑性很强,具有后发优势。他们就像一粒种子,一旦遇上合适的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就会生根发芽,并长成参天大树。有不少中等生尽管考试和学业成绩不怎么优秀,甚至很一般,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很强,到了工作单位,如果得到重用,就如鱼得水,很可能就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三是中等生作风比较务实诚恳。从人格上看,中等生为人处世大都比较虚心,做事踏实认真,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他们有扎根精神,安心投身于基层工作,不与人攀比,对工作拿得起放得下,令人放心,对企业忠诚,且他们大都人缘好,做领导工作能独当一面,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人际关系和谐,因而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口碑较好,如果做下属则能服从管理,工作扎实。
从社会现实和学校教育的巨大反差中,教育者应明智地看到,中等生无论是在思想表现、学习成绩还是在其他方面,虽居中间状态,但他们很有塑造的潜能,是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而且他们内心深处也都有个性表达的迫切要求,有被关注的强烈愿望。关注中等生,要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机制。总之,教师要加强关注和鼓励,帮助学生发挥最大潜能。
如何开发中等生 篇4
一、初中数学中等生的形成因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主要的心理因素。对于初中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学习数学兴趣比较淡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 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 初中数学难度加深尤其是在新课程环境下更强调学生的“学”, 教师的辅导减少, 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 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选择退缩, 甚至丧失信心,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掌握知识、技能不够系统, 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初中数学系统性很强, 新知识往往以旧知识为基础, 新的方法技能往往建立在已有的方法技能之上, 因此有的学生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要求, 不能及时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就造成了可持续学习的障碍, 跟不上集体的学习步伐, 导致学习分化。
总之, 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自觉性, 久而久之, 先是厌恶数学而后放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严重地影响着中等生的智力发展, 阻碍了他们学习的进步, 造成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因此中等生的开发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开发初中数学中等生的对策
1.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中等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培养学生的兴趣,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给学生一个空间, 他就能创造出一个乐园。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中等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 由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新课程中鼓励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体验。那么我们教师可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 给其适当的思维空间, 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另外, 新课程中引入了大量的生活实例, 深入浅出的引用, 生动活泼的教学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因此在教学时许多学生由于其枯燥难懂而不感兴趣, 从而导致其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教师更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中等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恰当的、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每位中等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 学习中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预习复习的行为习惯。好习惯的培养和坏习惯的改变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 因此严格要求, 让学生按计划坚持训练, 持之以恒, 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要注意难易程度, 要注意加强中等生的辅导和激励, 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进步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他们放低要求,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 从起点开始耐心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打好基础, 逐渐提高。教学中大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由学生共同探究,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很好地发挥指挥作用, 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留一些时间给学生, 让学生去思考、探讨。
大部分中等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 不愿动脑, 一遇问题就问老师, 甚至搁置一边。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启发方式, 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 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他们养成整理笔记、反思学习的习惯, 对于错误分析原因, 形成正确认知。
新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 而不再像以往那样死记硬背, 搞题海战术, 那样将会事倍功半, 效率低下。因此, 教会中等生如何学习, 既能激活中等生的学习动力, 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从而达到“减负”的目的, 并且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 开发中等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摘要:由教师以“教”为主到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中带来了各种教学上的问题:优等生的数学学习往往不成问题, 而中等生则由“不相上下”到“两极分化”最后“天上地下”。如何开发中等生是每位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结合教学实践从中等生的形成因素和开发中等生的对策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中等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张晓洁.轻轻松松成为优等生.青岛:海潮出版社, 2007.
重视中等生促进全班发展 篇5
更新观念
尽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经提出了多年,但我们脑子里以成绩来论好坏的思想并未改变,所以,我们才会把学生按照成绩给他们定位。学生因为各自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存在着各种差异,但这些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比如,有的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不是那么用心,但他们热爱集体,组织能力与动手能力很强,同样也很优秀。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也许比其他学生更有作为。
再说,学生本来就是在发展变化的,谁说他们一进学校是这样,今后就还是这样的。如果这样,还要学校干什么呢?我们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娱乐和家庭环境,细致分析学生的特点,依据个性、智力等不同情况,给他们制订一个教育计划,这个计划也要根据他们的变化而变化。
给予每位学生同等的关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做好计划,我要求自己对每位学生都给予同等的关注。当然,这个关注无法用量来等值,因为关注的形式很多,比如,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纳入到上课、课间及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我与几个胆小,不善于发言的同学聊聊天,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出问题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有意识地安排他们参与力所能及的活动,随时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一点一滴中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产生对老师的依恋与信赖。
对每位学生给予厚望
班主任的厚望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任何学生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在他们心中,老师的简短的话语往往比家长的“苦口婆心”更具效力,如果哪位教师的关注多,自己就喜欢这位教师,也就乐于学习他(她)所教的学科,且该学科成绩也会越来越好。在所有老师中,他们最在乎班主任对他们的态度,如果班主任对他给予厚望,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可造之才,所以老师才会这么关注。他们也自然会充满信心朝着我们希望的目标去发展。反之,则破罐子破摔。
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同时,针对他们还存在的各式各样的差距,激励他们不断努力,并给予热切的期待。教育教学过程中,留心捕捉各种机会,向他们传递自己的热切期待。
营造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环境
要想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必须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积极的成长环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淡化竞争意识,重在拿他们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而不是在他们之间进行对比,避免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中等生,促使中等生承担合作活动中的任务,让他们在低竞争高合作的环境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对班级的归属感,增进与同学的情谊,发展与教师之间的积极关系。
教师应深入挖掘中等生的优势智力,并为他们创造发挥其潜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群体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实现自我认同,最终获得充分的发展。
(作者单位:西藏拉萨市北京实验中学)
中等生可以更加优秀 篇6
一、中等生的现状探寻
所谓的中等生, 与优秀生、后进生其实没有明确的界限, 他们既存在优秀生的潜能, 又兼有后进生不良的学习心理品质。他们既不会让老师竖大拇指, 也不会让老师忧心忡忡;老师那亲切的关爱总会特别光顾表现突出的学生, 那严厉的责备总是送给调皮捣蛋的学生, 而中等生只是默默无闻地学习, 悄无声息地生活。最令他们犯难的是:一边是父母殷切的期待, 另一边却是自己想上进却暂无建树的结果;一方面想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赏识, 另一方面却是“我成不了老师眼中的焦点”的苦恼与无奈。
二、中等生的心理探查
1.中等生的心理表现
(1) 渴求关注。
面对身边的优秀生和后进生一次次被老师“开小灶”, 中等生感到自己是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人, 他们吞噬着寂寞、酸涩的苦酒, 期待着老师的过问、开导和安慰, 他们有时候甚至会故意犯点小错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然而终究因动静太小被老师轻描淡写地处理甚或忽视。
(2) 企盼交流。
中等生仰慕优秀生, 希望自己也能跻身其间, 得到老师的认同, 有时会表现出特别的勤奋和执著, 但急功近利必然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局面。这时候, 他们往往情郁于中, 闷闷不乐, 难以自遣。粗心的班主任会以为这是他们的常态而不予理睬, 而实际上他们期盼着老师与他们沟通, 引导他们走出心灵的低谷。
(3) 满足现状。
中等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由于长期成为老师眼中的盲点, 缺少与其思想、学习上的沟通, 部分中等生就会滋生出自以为是、消极上进、故步自封的情绪。这种心态可以说是中等生老是甘居中游的心结所在, 也是滞缓他们进步的最大绊脚石。
2.中等生的心理障碍
(1) 情感障碍。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肯定和否定态度的体验, 积极的情感对学生有增力作用, 消极的情感则会减弱人的学习、活动能力。他们很少会有成功的体验, 情感也就是基本处于一种“无风无雨”的平淡状态, 久而久之,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提出质疑, 干什么事都畏畏缩缩, 最终让自卑这棵大树在心里生根发芽。
(2) 意志障碍。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组织自己的行为, 克服困难, 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而中等生有时行为恰恰相反, 表现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缺乏自觉性、自制力, 想努力但惰性滋长,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上进又渴望一步登天, 欲进畏难。而学习过程中特别需要毅力, 加之中等生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挫折确实比其他学生多一些, 这容易使他们意志消沉、信心散失, 甚至半途而废、自暴自弃。高一的时候, 我曾经将班上的15名中等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有意测试这批学生的意志持久性。我让他们自主推荐组长并制定每周的复习计划, 第一周大家雄心勃勃, 组长也积极热情, 几乎每天向我汇报组员的学习、表现情况;第二周, 汇报频率转为2~3天一次;第三周, 组长在我的督促下“被迫”向我汇报一次;第四周由于我杂事缠绕, 组长也就趁机“闭门歇业”;第五周后, 组员基本恢复“原生态”。
三、中等生的诊断探索
针对中等生的现状、心理及思维特点, 我不断地在自身实践找寻行之有效的疏导、引路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中等生突破瓶颈, 扬起自信的风帆, 走出阴霾, 到太阳下晾晒自己的风采。
1.刻刻关注, 时时交流, 培养积极情感
中等生自认为是一群“上不着天, 下不着地”的人, 班主任不妨故意表现出对这一群体“偏爱”一点, 关心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言谈举止, 倡导民主、和谐、平等的教育观, 把握他们的心态, 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 同时加强挫折、意志和平常心教育, 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情感。对中等生特别重视, 既能让他们乐意接受教育, 又能潜移默化地在意志、毅力等方面育人。本期第一次月考总结, 我本来仍想按原来的套路, 重点表扬优秀生。但当我站在讲台上正准备把那一串优秀生的名字罗列出来的时候, 我发现讲台下悄悄趴下了好几个脑袋, 定睛一看, 就是那群自认为“不痛不痒”的中等生。我立刻改变了原来的思路, 我记得自己当时是这样道出开场白的:“同学们, 今天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另外一个群体, 他们也许头上暂时还没有亮丽的光环, 但他们一直在锲而不舍地努力;他们悄无声息, 却作为中间力量支撑着班级大厦。”然后, 我一个一个地举例, 将班上中等生的优点使劲放大, 把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所看到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般一一道出, 我看见, 那些趴下去的中等生的腰杆渐渐挺直了, 眼睛慢慢放亮了。12月阶段考试, 有些中等生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2.创造条件, 促进提高, 获得成功体验
渴求进步是中等生内在的积极因素, 也是推动他们进步的良好契机, 给他们一个舞台, 让他们“跳起来摘到苹果”,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感受“化腐朽为神奇”的乐趣。
3.因材施教, 讲究技巧, 把握教育节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对于满足现状的中等生, 要经常给予赏识和激励, 引导他们做纵向和横向的比较, 让他们时常调整自己的追赶目标;对缺乏意志和毅力的中等生, 要多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通过名人自强不息的事迹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砥砺他们的韧性。在教学中, 则通过跟科任老师沟通, 倡导分层教学的理念, 例如出示的自学提纲、设计的教学过程、导向的思维难度、布置的习题作业都应适合中等生, 这样才能尊重中等生的客观实际, 保护他们的学习习惯, 调动他们的内驱力, 减少他们向后进生分化。
4.善于导“思”, 挖掘潜能, 增强思维能力
“学习是思维的体操”, 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需要在学习中和活动中进行适时引导:
(1) 从学生思维的“最近点”入手, 展开启发式教育, 引导思考, 增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最近读了些什么书, 你对新闻中的哪一条最感兴趣, 你最近对自己哪一门学科的学习最满意……
(2) 创设问题情境入手, 展开探索式教育。如利用主题班会, 预先创设某种情境, 让学生分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笔者则有意将自己分配到中等生组, 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帮助他们通过特殊问题的解答概括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 激活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
(3) 通过“问题链”来展开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让他们学会转化。问题设置时, 应充分考虑中等生的思维程度, 侧重于知识形成和真实思维的各种可行性途径, 适时引申和推广, 让学生学会“思”在知识的转折点, “思”在问题的创新性。
关爱中等生打造健康班级 篇7
一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有灿烂人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有这样一段话:“教育要求的不只是对少数学生的爱, 不只是对个别学生的爱, 而是爱每一个学生, 爱全体学生。”可事实上, 教师们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优秀生和后进生上, 表现良好的中等生反而被无意中冷落了, 使他们的精神欲求无法得到满足。如果教师对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同样给予足够的关注, 不仅在学习上提出希望和要求, 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予以关心, 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谈心交流, 那该是多么和谐的教育啊!全国特级教师李镇西也说:“爱心能架起师生关系的桥梁;爱心能春风化雨, 浇灌每个莘莘学子;爱心能熏陶、震撼学生的心灵,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养成其良好的情感品质, 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师爱是阳光雨露, 学生是花朵禾苗, 教师对学生的爱既要像阳光一样普照大地, 又要对那些曾经被冷落的中等生们有所倾斜, 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当他们胆小退却时, 一句“老师相信你能行!”定会使其勇气大增;当他们进步时, 一句“老师真为你高兴!”会使其提高积极性;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一句“你真了不起!”会使其感到兴奋, 产生无穷的斗志……只需一句简单的话, 就能充分体现教师对中等生的尊重与信任。或许, 也正是这样简单的一句充满师爱的话, 将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二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有信心生活
苏联著名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只有充满自信心, 才能在任何地方把快乐融入生活中, 并实现自己的成功。”不可否认, 学习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自我的评价, 成绩优异的学生自信满满, 爱好学习, 喜欢与他人交往;而那些中等生们大多比较沉默, 缺少自信, 是容易被自己或他人忽略的一族。时间久了, 要么性格内向, 不声不响;要么敷衍了事, 不求上进。因此我们应让所有的学生尤其是中等生在充满信任与鼓励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 促使他们形成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最终将他们带入自信的学习状态。
三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有表现欲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对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迫切。忽视则任其象茅草样自生自灭, 期望太迫切不免拔苗助长, 反而促其夭折。”教师对中等生很容易忽视, 从而造成他们默默无闻, 影响他们潜能的开发, 但他们却是班级学生中的绝大部分, 若长期受不到教师的关注, 很容易转化为后进生。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 应做有心人, 留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 了解他们的个性、兴趣、烦恼与要求, 为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如绘画、书法、球赛等, 以展现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 积极参加班级的管理, 并及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给予赞赏。
四让每一个中等生都有兴趣学习
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欣慰, 便会激起追求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正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由此看来, 做教师的如何帮助学生特别是中等生尝到学习的甜头,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他们都有兴趣学习,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中等生在学习上哪怕有一点闪光之处, 都应尽量及时捕捉, 加以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理解可以为学生创设成功的台阶, 教师的点滴赞许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 教学中教师要多让学生参与,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人而异设计教学, 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 并合理运用鼓励性评价, 要改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 要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
比如本人在教学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提出和学生展开朗读比赛。突然发现一名平时学习中等、性格内向、从不愿举手回答问题的女生也在认真地准备着。本人立即抓住这个契机, 让她来比赛, 当叫到她的名字时, 看到了她眼中的些许自信, 但更多的是胆怯。为了增强她的信心, 笔者在朗读时有意加快了语速。结果, 她不负所望, 读得不错, 同学们都向她表示祝贺。她兴奋得满脸通红, 情不自禁地笑了。这时, 本人又借机激励她, 课外又和她谈心, 使她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此以后, 每次上课都能看到她高举着右手, 听到她的精彩发言。
中等生在我们的心中 篇8
这是某中等生家长的心声:”我儿子在考入某重点学校之前,成绩是很不错的。可是这所中学里强手如林,儿子很快就淹没在很多比他优秀的孩子当中。既然班中学困生可以‘补差’,尖子生可以‘拔高’,为什么中等生不能也提高一下呢?我儿子并不是智力上有问题,而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不对,我希望儿子的老师对我儿子多费心指导,说不定我儿子也能冒尖。”
老师们都知道,在班里我们最关注的永远是那些优秀生,帮助学困生也花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而优点、缺点都不突出的中等生一般不容易进入我们老师的视线,当我们忙着给“两头”学生特别关注的时候,更多的中等生在呼吁,希望老师也能多留意一下他们,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其实老师们也知道,中等生是班级里的大群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班级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我们老师稍加点拨,他们可以提高得很快,但如果我们长期疏忽,他们也有可能一落千丈,进入到学困生的行列。中等生这个群体有其共性的心理,不研究他们的心理,不讲究教育的艺术,既冷落了这个“大”群体,也会减弱“培优和补差”、“抓两头“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多抽出时间,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班主任如何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正确认识中等生
中等生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够稳定,容易两极分化。由于他们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一般具有较好的素质,如果教师能够热情关心、积极引导、严格要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用心、用力地拉他们一把,他们可能不比优秀生差;若是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加之他们自身的不努力,很可能向下滑坡。特别是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是没有教师的及时帮助,后退就更快了。时间久了,甚至会落入学困生的行列。另外,有些中等生属于迟熟生、潜力生,很可能只是暂时的中等生,或者他们学习的方法不对,或者学习的感觉还没有找到,所以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把他们视同为中等生,他们可能就被埋没了,失去了转为优秀生的时机。因此,教师对中等生要有正确的认识,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
二、尊重和关注他们,促使学生进步
我是教物理学科的,常有机会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刚接到初二升初三的学生,发现从我一门物理学科来看,有些从“不出名”的学生其实智力很不错,至于“不出名”的原因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还由于他们不会破坏纪律,老师们也难得关注他们,所以这些中等生总认为自己一般化,就这样混混日子好了。看到这些我很心痛,为了彻底改变他们,我首先找他们谈话,在课堂上多激励他们,另外还希望其家长重视,发现他们的潜力,并经常鼓励、关注,这样一学年下来,他们的成绩都有了突飞猛进,一部分学生在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三、因材施教,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
孔子说过:“因材施教”。现代教育思想也认为:教无定法。教育是多元化的,没有最好的、单一的教育样板可以让教师照搬。在班级管理中,也用得上邓小平的“白猫、黑猫”理论,有效才是硬道理。对中等生的管理更是如此。他们看起来似乎循规蹈矩,很少惹是生非,其实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很不平静的,他们羡慕优等生的成绩和荣誉,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和尊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往往表现得或进取心不强、安于现状,或缺乏自信、无法发挥潜能,所有这些都会给班主任班级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和阻力。因此,我会花大力气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班级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促其奋发向上。我认为班主任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身的感受,帮助他们探索自己的真正问题并自行解决。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励之以意,导之以行。
四、提供机会,激发他们的热情
一般来说,中等生在学习上没有突出的地方,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努力了取得的成绩也不起眼,总在一个水平线上徘徊。他们凡事不爱露头,表扬批评都不沾边,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自我表现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或者满足于现状,自卑于现状,不再有前进的动力,不再有拼搏的激情与勇气。学生的进步主要靠自身的勤奋努力,但有时也离不开教师给他们提供有利的机会。例如有一次学校安排我班学生打扫卫生死角。那里可以说是杂草丛生、脏乱不堪,很难清除。任务分配后,一些优秀生和双学困生开始报怨、退缩,干得三心二意,不肯下功夫。而中等生却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耐心。有几位中等生团结一致,有的拉,有的拔,有的铲,有的割。他们不怕热、不怕累、不怕脏,积极投入地干,并坚持到任务完成。我边帮学生劳动,边观察着这些中等生,捕捉他们劳动的细节,准备着表扬材料。在劳动结束后的总结中,我重点而详细地描述了他们的劳动情况,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誉。这几个中等生显得异常激动和满足。在此后的学习中,他们都表现出了从未有过的热情,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其中一位同学还获得了“班级之星”的称号。每个中等生身上都有其闪光的一面,精心呵护,耐心保持,让闪光点给他们带来太阳般的光和热,照耀他们不断前进。
中等职校就业生语文教学刍议 篇9
一、就业学生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实践能力为原则
听、说、读、写固然是语文教学要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 升学课本即以此为原则编写, 其重点在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课本精心准备了许多优秀的文章供阅读, 且在阅读中穿插了许多语文基础知识, 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但就业生就不同了, 他们必须注重实践应用。这是因为:
(一) 这是他们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需要。
任何招聘单位都愿意招收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人, 这不论是技术实践还是语文实践。例如, 在去年我校组织的招聘会上进行面试时, 有许多同学回答问题都用方言, 致使招聘者听不真切, 听不明白而落聘。但在课堂上他们在拼音或朗读时则基本能做到字正腔圆。这就说明学生仅仅有理论基础是不够的, 基础和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只注重基础而不注重运用, 这是当前中等职校语文教学对就业生普遍弊病。
(二) 这是工作的需要, 也是社会的需要。
工作中最重要的除去技术之外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大家都知道一根筷子的故事, 与人合作能力的强弱, 就会决定取得成绩的大小;而这种合作能力就要看心理承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社会不是一个人的, 一个人的行为、工作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做事说话一定要考虑到别人的心理、别人的好恶, 说话的分寸一定要掌握好。就业生的语文课就要从这些地方入手, 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以适应社会。
(三) 这是就业生的特点和语文课的时间要求决定的。
一般的就业生基础差, 底子薄, 有厌学思想。他们对于初中时的知识灌输早已厌烦, 如果再长此以往, 必然会事倍功半。况且学习技术, 提高技能是主要的, 给语文课的时间很少。就我校来说, 仅仅80课时,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 如果再加强理论的教学, 怎能达到速成的目的?故此, 语文课的教材要改, 教学方法也要改。
二、中等职校就业生语文教材的内容
基于以上原因,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验, 编写了《应用语文》一书。突出了说的内容, 以说为主, 以听、读、写为辅, 基本满足了就业生的需求。
(一) 以说为主。
明确了就业生学习语文的目的, 把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作为主攻方向, 主要内容如下:
1、普通话教学。
普通话是说话的基础, 不会说普通话就等于不会说话。笔者根据当地方言情况, 从声母、韵母、声调入手, 把容易读错的地方挑选出来, 做到有的放矢;根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要求学生, 反复练习。
2、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的同学在课下夸夸其谈, 课上却讷讷无言;或说话内容杂乱无章, 却洋洋得意。鉴于此, 内容上增加课外阅读量, 课内也设置了许多知识性的东西如“四字历史”、“季节歌”、“社会名家”等, 使其有话可谈;教学上努力增加学生上台次数, 寻找当众说话的感觉;了解一些名人成长的历程, 增强其自信心。
3、说话技巧的培养。
在自编教材中, 选择了许多有关语言的有趣的材料, 总结、训练学生在多种情况下说话的技巧, 如自荐、拜访、待客、汇报、请示、交谈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态度等等。
(二) 以听、读、写为辅。
听和读是说的基础。只有听好了, 理解了对方的意图, 才能更好的说;只有读得多, 才能知识多, 也才能有的说。所以在教材中安排了听广播、听录音, 读散文、读知识短文等内容。写主要是写一些应用文, 如书信、便条、申请、计划、总结等, 这都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普遍用到的东西。
三、中等职校就业生语文教学方法
一个中等生的择校路 篇10
女儿年幼时,我和老公因为工作忙疏于照顾,不到2周岁就将她送进幼儿园。当时,最小的小朋友也要3周岁,她这个年龄进去,保育员和老师都格外照顾,无形中,孩子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
后来上了一年级,她依然没有上课的观念,这厢里老师正讲课,那厢里她突然从座位上跳起来,高喊着“我要吃棉花糖”跑出去。老师往窗外一瞅,直接气笑,敢情有小贩正举着棉花糖叫卖呢。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三年,终于,课堂之上女儿不再乱跑了,可是,小腿管得住,小嘴儿却一刻也闲不住。经常性地,老师在讲台上大声讲课,她在讲台下小声说话,说到兴奋处,还会笑成一团,把老师气得几乎要疯掉。
小学毕业,家长们各显神通给孩子找好学校,我却拿着女儿的成绩单欲哭无泪。以女儿刚刚及格的成绩,能上个普通学校我就感恩戴德了。
老公一脸郁闷:若现在就上最普通的学校,高中更没戏了。
看看女儿那张无所谓的脸,我心里越发没底,本就是个放任自流的孩子,若再随便找个学校浑水摸鱼,以后更没救了。
好在,我们很快辗转打听到消息,某私立中学招收重点班,成绩好的可直接升入,成绩差的,交赞助费也可以上。
虽然没有太大希望,我还是立刻给孩子报了名:死马当成活马医,试试吧。
第一次考试,女儿考了倒数第十。我和老公彻底死了心。谁想,第二次考试,她居然人品爆发进了百名榜。更可喜的是,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三年。
时光如梭,一晃,高中了。
如何选择一所适合女儿的高中,又成了我家的大事。
参照女儿的成绩,有两个选择:一是市里重点中学的普通班,一是郊区普通中学的重点班。
女儿的倾向是市里那所中学,离家近可以走读,而且大多初中同学也都在那里。我和老公都不认同女儿的观点,重点高中虽然好,可女儿只能进普通班,无论师资还是管理,都会很一般。与此相比,市郊的高中虽是普通中学,但重点班里却汇集了全校最顶尖的老师,生源也比较优秀,在那样的群体中学习生活,我相信女儿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最终,女儿还是去了市郊的高中。几次考试下来,“千年老二”的风骨依然,但通过一次全市联考,我欣喜地发现,女儿的成绩已经远远高于那些在市重点高中上普通班的同学了。
进入高三后,学校重组重点班,精挑细选100个尖子生组成两个高考冲刺班。
得到消息,我和女儿都很失落,她平素的成绩一直在百名之外,看来进高考冲刺班是无望了。
没想到,结果出来,女儿居然意外地入选了。
老师给出的答复很鼓舞人:孩子虽然暂时成绩一般,可学习后劲很足,爱好又广泛,团队精神很突出……
小班重组后第一次考试,女儿排名垫底。这完全在意料之中。在意料之外的是,从第二次考试开始,她的成绩又上去了,100个学生中,名次在四五十名。
看着红彤彤的成绩单,我喜不自禁,女儿虽然依然不是NO.1,可相比于她自己来说,已经是进步巨大了。
转眼间,高考在即。
选择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理论上说要一切以孩子的意志为中心,可在我心中,这种所谓的“民主”却有点不负责任。
孩子十几年身在象牙塔,对社会和人生的认知毕竟有限,更多时候的所谓向往,不过是道听途说和虚无想象罢了。此外,女儿虽然已经18岁了,可她对自我的认知远不及父母深刻透彻。选择一个适合孩子又有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和学校,家长责无旁贷。
对于我们的观点,女儿颇认同。就这样,我们又做主给她确定了专业:医学。
一段时间后,录取结果出来,女儿以高出录取分数线3分的成绩被省内某知名医学院顺利录取。得知这一消息,亲戚朋友都跑来祝贺,大家纷纷夸奖女儿幸运,一个中等生居然上了性价比如此高的专业和学校。在大家的褒奖声中,我和老公相视而笑。没有人知道,为了今天,我们在背后做了多少功课和努力。
学习中游的孩子大多有随波逐流的个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特质尤其明显。所以,如何帮她选择竞争力更强的优秀团队就显得万分重要。
此外,女儿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这一辈子重要的不是去当那个NO.1,而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借助一切有利因素发掘潜力,鲜花和掌声固然美好,但于天资平常的个体而言,只要能够不留遗憾,便是最大的成功。
【编辑:潘金瑞】
浅谈中等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 篇11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们的思维、观念、需求, 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也给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中职生大多数是高考落榜生, 不想读高中的学生, 初中升学无望, 提前分流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想学技术的学生, 家长管不了或没时间看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 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 正值青春期, 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的时期。因而,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违纪违法事件时常见诸报端, 中职生的教育管理一直是学校管理层最为头疼的事情, 中职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 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2 中等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等职校生走出心理困惑的前提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持续的心理状态, 就是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 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是初中毕业后, 没有考上高中, 而选择学习技能为主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学习基础比较差, 同时, 父母的要求较高;学习悟性较差且成绩一般, 动手能力不强, 导致各种技能没有很好的掌握。面对当前就业要求比较高的情况下, 就业压力急剧上升。因此, 他们在学习和生活, 心理意识、交往、择业以及成长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不知道找谁倾诉, 寻找不到积极有效的方法解决, 如果这些没有及时得到解决, 随着时间的沉淀, 这些困惑或问题日渐严峻。
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做铺垫。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 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 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自我调节的关键。因此,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还要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动力。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独特的功能。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应付挫折, 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条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 互为前提的, 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2 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职业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有人曾对840名职校学生做过一项调查, 结果表明, 他们当中在小学到初中从未受到表扬的比例为79.16%;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为14.41%;学习成绩居中下游的为86.6%;上职校是为混毕业的为25.05%, 作业经常不完成或从来不完成为16.76%, 课余时间看书学习者为12.97%, 对学习缺乏自信者为1.89%, 对今后生活毫无打算者为7.58%[2]。在这种情形下, 对中职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职校中, 德育虽然也逐渐被重视, 一直强调要不断然加强, 许久未见成效。要想增强职校德育的时效性, 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前提, 两者相辅相成。
而长期以来, 中职生的德育工作中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从而使许多教师错误地把学生所有的问题 (包括心理问题) 都归结为政治思想道德问题;甚至认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只有需要靠德育就可完成了。教师过高估计德育的功能, 有时反而使德育陷入一种隔靴搔痒的尴尬地位, 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运用正好弥补了这些的不足。
2.3 心理健康教育与中职生的社会化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人的社会化过程, 也就是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的认识过程, 使他们逐渐在不同程度上学会为人处事, 不断完善自己。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此外, 与中职生一起竞争的高学历的毕业生越来越多, 中职生面临巨大的生存挑战, 使其从入校到毕业前, 心里时刻怀揣着一种潜在的危机感, 社会上各种激烈的职业竞争, 致使中职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 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 我国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在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 赌博较为盛行的状况下,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学习尤为重要, 及时的将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化为动力是必行之路, 此时, 老师, 同学的指导、引导尤为重要。老师不断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学会使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 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 预防问题发生、关爱他们, 促进心理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3]。
3 中等职校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的职校生, 而此时是他们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 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的时期。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反映在学习、情感、个性、人际关系等各方面[4,5,6]。
首先, 在中职校里, 职校生的心理问题大多表现在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基础较差, 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容易产生着急、焦虑的现象等等。然而, 学习是中职生的第一任务, 把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到手才是他们真正的要做的。学生面对这些目的显然表现得力不从心, 无从下手。职校教育阶段是职校生学习与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也是职校生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 学生的厌学、弃学、逃学问题处理不好, 将导致一系列的后果[7]。
其次, 在情绪情感方面, 职校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应有的高尚追求、适应能力较差、自尊心强易受损、依赖性强等。这些不良心态也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全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当初涉情感之域, 懵懂的年纪, 青涩的恋情, 早恋的情感稍稍处理不好, 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经常吵架, 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埋怨谁付出的多, 谁付出的少, 之后便闹分手, 学习的情绪大受影响, 有些人甚至因不甘被甩, 还会预谋报复对方的极端心理。
再次, 在自我认知方面, 职校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卑自贱的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存在等。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我的心理、身体、行为及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缺乏合理的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不当, 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较为突出。中职生不懂得如何审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 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加剧了他们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内心矛盾。
最后, 在人际关系方面, 职校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会交往不得当;异性交往处理不当;与老师的交往缺乏信任感;过分沉迷于网络等。职校生的人际圈大多数是父母、同学、老师、朋友的交往, 而其中对于身边的朋友有些人总会抱以猜疑的态度, 个别学生猜疑心理较突出, 往往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他人和看待外界事物, 看到别人议论, 就认为是在讲自己的坏话。还有一部分学生与老师、父母的沟通障碍长期存在, 彼此的心结没有解开, 交往上更是无法敞开心扉, 直面矛盾, 让心与心零距离接触。而职校生的人际心理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而今天随着网络信息化日益普及,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疏远, 电话、QQ聊天、微信语聊等等代替了昔日的促膝长谈, 这也使得中职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
4 做好中等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已然成为当前中等职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 学生就不会出现恐惧、焦虑、愤怒或不安情绪, 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有帮助。因此在职校教育改革中, 课程、教材、教法固然重要, 但通过尊重信任、友善真诚、换位思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将会为教育带来更为理想的效果。
4.1 要尊重信任学生
尊重是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之一, 是真正理解学生的基石。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 他就会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如果不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个体, 总带有色眼睛看人, 批评人, 学生肯定委屈, 怨愤, 不服气, 进而不听教育。因此, 老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 而且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和迷乱[7]。这样, 有助于中职生建立信心, 肯定自己, 觉得自己还是有可以有作为的, 没有放弃自己, 心理问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 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肯定的心态和全面客观的看待学生, 不要因为个人的喜好、学生一时的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 不予关注, 甚至完全弃之不管。只有让学生感到受到肯定, 爱护、尊重、信任了, 才能使他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 并要求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勤奋的拼劲去做事, 做人, 才有可能成功。
4.2 要友善真诚对待学生
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 “友善真诚”可理解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亲近友善, 不摆架子, 不故做姿态, 不自以为是。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 教师能回答多少是多少, 能帮多少是多少。坦诚相待, 真诚以对是在与学生交流中最基本的要求, 否则学生会感觉到老师根本不把他当做一回事, 爱理不理。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切身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自尊心和信心得到肯定, 才会敞开心扉跟你交流。
4.3 要换位思考对待学生, 切身为他们着想
教师应懂得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人与人的交往是相互的, 你怎么对待别人, 别人是能够感觉出来的。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老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想一想, 了解他们的感受, 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事情, 多体谅他们, 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跟他们沟通, 为他们服务, 取得他们的信任, 为进一步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
4.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职校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 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 喜欢结交不同朋友, 讲义气, 往往思想偏激, 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 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 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成熟。同时, 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 对不健康的文化不能自觉抵制。因而, 在教育的时候, 老师应该循序渐进的、一步一步的开展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典型事例、班会、辩论会、主题讲座、影视评论和案例分析会形式, 启发引导学生, 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 客观地、全面地看问题, 保证心理反应的适度, 防止各种心理偏颇的发生。
4.5 引导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环境因素, 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 发展他们的友谊, 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同情和合作精神。
中职生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情况, 带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学业期待来到职校。新型人际关系的适应是他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既有师生关系的理解, 也是同班及宿舍的相处, 还有异性交往的适应等, 如何去适应这样的人际关系是他们首要做的事情。首先, 学会友善地和别人相处, 在交往中多一些真诚和鼓励, 少一些怀疑, 猜忌;同时要尊重他人, 信任他人, 注意聊天倾听的方式, 多与对方互动, 探讨。此外, 不把自己的意志和见解强加于人。实践证明, 有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有好的心情。同时, 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并在活动中表现自己,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 既可以提高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可以体验活动给我们带来的友谊与快乐[8]。
此外, 学校应该开展各种集体活动, 增加他们与同学友好交往的机会。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给以肯定, 学生会看作是集体乃至社会对他们的评价, 尤其是教师肯定的评价会使学生由此获得心理满足, 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感。
4.6 加强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实施心理辅导教育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阶段是完善学生自我意识, 增强独立自主能力, 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 学校应该加大开展心理咨询, 多聘请专业的老师为学生服务。开设心理咨询电话热线, 全方位的为中职生心理服务。定期为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 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 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使心理健康工作落到实处。
同时, 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注意思想修养水平, 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此外, 这些举措也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 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中职校都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育教学的目标和计划中。
参考文献
[1]汪艺.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 (09S) :106-107.
[2]葛雅萍, 魏林灵.在教学中重塑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信[J].中等职业教育, 2005 (12) :20-22.
[3]熊兢.对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0 (1) :96-98.
[4]蒋大伟, 石忠男, 张素玲, 孙玉斌.不容忽视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5 (24) :157-158.
[5]韩媛媛, 陈家麟.浅析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教育科学研究, 2005, 4:51-54.
[6]李惠文.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9:125-127.
[7]李红.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3 (1) :35-36.
【中等生】推荐阅读:
小学中等生评语10-22
中等生的管理06-01
五年级中等生教师评语08-26
小学中等生教育管理07-18
浅议如何对待中等生08-14
二年级中等生学生评语08-29
三年级期末评语中等生12-02
一个中等生写人作文07-01
初中生期末评语中等生12-01
小学二年级期末中等生学生评语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