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测指标(精选10篇)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1
C反应蛋白 (CRP) (C-reactive protein, CRP) 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它的升高能够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 所以, 很长时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感染性疾病的检测鉴别。CRP是一种环状五球体蛋白, 属于Oligomeric钙结合型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20000, 是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的形式构成, 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一6、白介素一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蛋白。C反应蛋白 (CRP) 是由Tillet和Francis于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的, 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C多糖发生沉淀反应因此而得名。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 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 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 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2008年收治血液相关疾病患者60例, 作为试验组。男35例, 女25例, 平均 (35±24) 岁, 其中包括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5例, 诊断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10例, 其包括肺炎15例, 上呼吸道感染12例, 中耳炎4例, 心肌炎4例;恶性血液病伴有发热患者12例, 经病原微生物证实为真菌感染2例, 细菌感染4例, 混合感染4例, 无非感染病例;代谢综合征 (MS) 患者11例, MS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CDS) 的诊断标准进行;尿毒症血液透析病患者10例, 其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 高血压肾病5例, 糖尿病肾病2例, 多囊肾1例, 梗阻性肾病2例。平均透析时间 (35±12) 月。均每周透析20次, 5h/次。一氧化碳中毒 (ACOP) 患者12例, 中毒前均无其他病史。
标本采集:采血前2d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空腹15h, 避免剧烈运动, 采血前4h禁止喝茶或者喝咖啡, 不吸烟, 不饮酒。采取血液分离出血清, 排除有溶血或者脂血的标本, 取后立即放置在-20℃密封冰冻保存待测。检测前将血清融化, 期间没有冻融。
1.2 方法
分别检测对照组和试验组的CRP含量并进行数据统计, 分析血液CRP水平与各种类型相关疾病的关系。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组间数值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根据数据统计和软件计算, 各组资料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后P<0.05, 差异具有显著性, 极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CRP是炎症的标志物,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 在急、慢性感染时, 他的浓度会发生显著性提高, 可以作为细菌感染和严重组织损伤时的一项临床诊断的指标。CRP是临床常见的炎症诊断指标, 是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的非特异性的标志。他的升高可以见于:
(1) 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死以及一系列急慢性的炎症性疾病, 比如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血管炎、多肌痛风湿病等; (2) 手术后感染以及并发症的诊断指标:手术后患者血液中CRP升高, 手术后7~10d血液CRP水平应当有所下降, 如果CRP不降低或再次升高, 提示可能会有并发感染或血栓阻塞; (3) 可以作为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的升高, 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会再升高; (4)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在研究中指出用超敏乳胶增强法测血液CRP, 升高了测定的敏感性, 可用于冠心病和心梗危险性的病理预测等等。
当前, 血液CRP已经广泛用作临床诊断和监测急性感染疾病、炎症以及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最近流行病学前瞻性的研究资料也表明, 一些身患隐形疾病的人群中, 一旦其CRP含量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偏上限时, 便预示着有发生心肌梗死、中风、猝死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度风险。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通常都非常低, 维持在每升十毫克左右, 当机体遭到疾病感染时, 血液CRP的合成在3~5h内迅速得到增加, 33~45h左右达到高峰, 含量可为正常值的100~1000倍。
本项研究表明, 以上各血液相关疾病患者的CRP值均较相对应得对照组CRP值有所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具有相当的显著性, 通过观察血液CRP的水平, 可以衡量炎症感染的变化。当组织损伤或者炎症发生病变时, CRP在肝脏的合成和分解率会迅速增加, 血清中的CRP浓度也会显著的提高。在临床上, CRP浓度的测定有助于炎症和感染的检测, 判断感染轻重的程度及其病情进展的情况, 是最敏感的炎症指标之一, 为炎症及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数据依据。
参考文献
[1]王金和, 程佩兰.C反应蛋白 (CRP) 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4 (, 09) .
[2]王锋.血液生化指标CRP在临床上的检测意[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0, (2) .
[3]周忠敬.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的比较[J].中医临床研究, 2009 (, 03) .
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篇2
关键词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高血脂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高血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监测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156例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并以6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对照组为查体健康成人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40~60岁。高血脂组均采自临床及门诊患者,其156例,男111例,女45例,年龄40~60岁,单纯甘油三酯≥17mmol/L者79例,总胆固醇≥57mmol/L者56例,两者均高者21例。均经临床证实排除心脑血管、脏器、代谢性、内分泌等方面疾病。
检验方法:仪器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普利生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空腹抽血,生化用含促凝胶采血管,血流变用肝素抗凝采血管,分别检测对照组和高血脂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流变指标。
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统一的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我国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每升血中的总胆固醇(TC)超过57mmol/L为胆固醇水平升高。每升血中的甘油三酯(TG)超过17mmol/L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两者都增高则诊断为混合型高血脂症,国内外普遍认为每个人的理想血胆固醇水平应<52mmol/L。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完成,所有结果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血液流变部分指标及血脂指标情况比较,见表1。
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血脂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1],其最直观的表现是全血黏度的增加,另外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增加,以上指标的改变可反应出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上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比值增大,导致红细胞形态改变,硬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不利于其在微血管中的运动,从而造成血液流速降低,血液外周阻力增加,不能保证微循环的有效灌注[2],进而影响代谢功能,加重高血脂症。而血液黏度增加也可以作为高血脂症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促进因子加重和促进高脂血症所致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3]。
综上所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微循环存在明显的时相一致性,与病情呈正相关,因此,对于高血脂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全血黏度的改变对心脑血管影响意义重大,对于有高血脂症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血流变和血脂,同时也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变全血黏度,减少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程俊杰,张彦清,封丹,等.高血脂患者学医流变学指标改变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66.
2姜小建.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在高血脂患者中的变化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9.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6月我院检验科收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160例, 其中包括溶血标本、血量不足标本、未及时送检标本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的标本各40例。
1.2 方法
对160份不合格标本的患者进行二次采血。在重新采血时严格按标准操作, 避免溶血、血量不足等, 并及时送检。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1500全自动血凝仪对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及检验科认为有问题的标本与二次采血后的血液标本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检测结果,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注:与二次采血标本比较, *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及其他原因导致的问题标本与二次采血后的血液标本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就提示必须严格标本质量, 如出现溶血、血量不足、标本未及时送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标本异常, 均应及时重新采血,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及血管是抽血成功及采集到足够血液量的保证。采血方式不正确, 直接从留置针或三通管采血, 或者从输液侧肢体采血均可能稀释血液, 或因为输入的液体对凝血检测产生干扰而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 因此, 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 不宜在输液同侧肢体采血;抽取抗凝血时, 一定要按比例采血, 采集完后马上轻轻混匀, 防止凝血[2];若采血量不足或比例不合适, 会因为抗凝剂将血液过分稀释而使凝血检测结果异常, 但即便发现凝血管里的血量不足, 也不能从其他抗凝管或普通试管中倒入, 以免对结果造成干扰;溶血会使红细胞内成分释放, 激活凝血机制, 从而影响凝血功能检测结果[3,4,5]。
总之, 在临床采血时应充分重视采血技术, 严格掌握注意事项, 排除干扰因素, 尽量一次采血成功, 若出现采血部位不合适、溶血、血量不足、标本未及时送检或其他引起血液标本异常的原因等, 均应及时重新采血, 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质量对血凝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6月检验科收集到的不合格血液标本1600例, 其中包括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认为有问题的四种标本, 各40例, 对以上标本的患者均进行再次采血。并对两组标本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溶血、血量不足、未及时送检等问题标本与重新采血后标本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对血液标本要求比较高, 应严格标本质量, 如出现溶血、血量不足、标本未及时送检或采血部位不合适等, 均应及时重新采血, 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关键词: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Tauber M, Chewei J, Diene G, et al.Long-term evolution of endocrine disorders and effect of GH therapy in 35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J].Horm Res, 2005, 64 (6) :266-273.
[2]黄金英, 马海玲, 兰天博.凝血四项检测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医学, 2009, 25 (9) :208-209.
[3]董芳青.凝血检验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 (18) :1149-1150.
[4]贺华荣.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4) :396-397.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4
【关键词】血液检验指标、冠心病、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99-01
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和多发的心血管病,主要指的是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堵塞血管腔,使心肌缺氧、缺血或者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在临床上表现为心绞痛、呕吐、发热、恶心以及出汗等症状,中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发人群,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心律失常、高血脂动脉硬化、心源性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猝死[1]。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剧,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血液检测指标在临床诊断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和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健康者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40~79岁,平均年齡为(52.4±10.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3.1±1.8)年;对照组28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为(46.3±8.5)岁,该组患者均无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脏疾病、肝肾功能异常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不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试验涉及到的仪器有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等。采集血液时,两组受检者均保持空腹状态,采集时间为清晨,采集2ml静脉血作为研究标本,通常情况下,标本采集完成2h后,就要完成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检测时,对两组受检者的血小板压积(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进行观察。上述血液指标的参考值如下:PCT:正常值为0.105%~0.275%;RDW:正常值为11.6%~13.7%;CK-MB:正常值为0~24IU/L;PLT: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cTn中T的正常值为0.000~0.10μg/L,高敏T正常值为0.000~0.014μg/L,I正常值为0.000~0.034μg/L;MVP:正常值为1.0~7.8FL。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均完成血液检验,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指的是因脂类物质大量累积,对患者的正常血流状态造成影响,使患者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绞痛的一种疾病,与心脏病、脑卒中被合称为人类三大杀手[2],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冠心病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与血液检验指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相关血液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发展情况,全面评价治疗效果。在各项血液检验指标中,RDW数值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关系,即RDW越高,病情越严重[3]。并且RDW数值可以对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预测,冠心病患者的RDW数值之所以较高,主要是因为其冠状动脉血管比较狭窄,影响血液的正常循环,使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对炎症因子的表达造成影响,增加红细胞数量,从而导致RDW数值较高[4]。此外,CK-MB和cTn也可以反映患者的心肌受损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较高,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均高于正常人群,临床上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将相关血液检验指标作为基本依据,从而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参考文献
[1]杨丽容.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探讨[J].现代养生,2014,4(11):161.
[2]袁舟亮.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检测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2-5.
[3]陈安丽.浅谈不同的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8):41.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需行输血治疗的住院患者共300例, 其中男180例, 女120例, 年龄最小15 d, 最大92岁, 平均 (40.3±10.0) 岁。所有标本均于首次输血前采集, 血清分离后保存于4℃环境下, 24 h内检测。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生化仪:罗氏p800;酶标仪:RaytoRT-2100C;洗板机:汇松PW812;HBs Ag试剂: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CV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HIV试剂: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TRUST试剂: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ALT试剂:罗氏配套试剂。
1.2.2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HBs Ag、抗-HCV及抗-HIV, TRUST法测定梅毒, 速率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根据试剂说明书中相关要求等计算和统计各指标阳性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项血清指标检测结果
300例受血者中, 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69例 (23.00%) , 其中HBs Ag阳性率最高, 为10.70%, 其次为ALT, 占7.00%。另外, HBs Ag+ALT双阳性率1.67%, HBs Ag+梅毒双阳性率0.33%。详见表1和表2。
2.2 300例受血者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结果单阳性性别情况
5项指标检测结果单阳性60例受血者中, 女17例 (14.17%, 17/120) , 男43例 (23.89%, 43/180) ,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 女性HBs Ag阳性率5.83%, 男性HBs Ag阳性率13.89%,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3讨论
输血一方面在抢救危重症患者生命中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也存在输血相关感染疾病发生等风险[3], 为此重视输血安全,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输血安全性成为当下研究的重点。受多种因素影响, 目前病毒仍处于“窗口期”, 可能发生输血感染疾病, 进而引发医疗纠纷[4]。文献[5]报道, 献血者中抗-HCV处于“窗口期”且难以被发现比例高达15%, 同时部分患者输血前可能就患有乙肝等传染病, 窗口期未发病, 而输血后传染病却发作, 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目前临床常见传染疾病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其中乙肝主要由乙肝病毒引起, 经由血液、体液传播;丙肝主要经由血液、血制品传播;艾滋病与梅毒则主要通过性、血液传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人群中HBs Ag携带率高达10%~15%, 受血者输血前HBs Ag阳性率为6.7%~21.5%[6], 其阳性率存在较大的波动可能与报道研究样本例数、病种选择不同有关[7]。本研究300例受血者输血前检出HBs Ag阳性率为10.70%, 比刘竞等[8]连续9年检测出HBs Ag阳性率的12.34%低, 这可能与传染病等健康宣传力度大、乙肝疫苗注射率高等有关。同时本研究表3中可知女性HBs Ag阳性率、5项指标检测总单阳性率均明显比男性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相比男性, 女性可能更注重健康管理, 特别是感染预防方面, 主动定期接受乙肝疫苗注射率高。本研究表2中可知临床中存在HBs Ag+ALT、HBs Ag+抗-HCV等双阳性情况, 风险相对更大。另外, 本文300例受血者输血前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高达23.00%, 提示部分受血者输血前可能就感染了乙肝、丙肝等疾病。因此输血前行血液感染病相关指标检测十分必要, 不仅可以确定受血者中是否已患有感染疾病,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9], 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源, 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 如加强消毒管理, 治疗 (如手术、穿刺) 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消毒制度, 避免或减少医疗损伤[10], 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提高输血安全性。
综上所述, 受血者输血前行血液传染病5项指标检测可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同时可及时发现可疑感染源, 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斌, 赖俊浩, 杨喜民, 等.1876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指标检测分析[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0, 23 (4) :479-480.
[2]刘竞, 桂嵘, 马金旗, 等.连续9年的受血者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0年第四届输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206-209.
[3]高阳, 芦璐, 刘新凤, 等.住院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15 (1) :197-199.
[4]黄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2) :186, 188.
[5]吴金珠.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血清学5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5) :400.
[6]朱正洪, 冯小金, 胡艳, 等.2013例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 (7) :1129-1130.
[7]李见红, 熊志高.株洲地区11907名次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11, 24 (6) :508.
[8]刘竞, 桂嵘, 马金旗, 等.71609例次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12 (17) :3565-3567.
[9]刘俊红, 杜忠斌, 李惠霞, 等.输血前对受血者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0 (3) :528-529.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6例,女30例。选取同期76例我院健康查体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30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1±3.4)岁;以上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国际《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及其他心脏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方法:
对两组病例进行血液检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3 mL,保证在1 h之内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记录。
1.2.2 观察指标:
白细胞计数(WBC)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T(c Tn T)。
1.2.3 检测方法:
W B C和R D W以及P LT检测采取的是(迈瑞BC-5300)全自动细胞计数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CK-MB和cTnT检测采用的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
1.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结果采用SPSS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WBC、RDW、PLT、CK-MB、c Tn T比较结果(表1)。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钙蛋白T(cTnT)、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P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患者一般是冠状动脉的相关功能或性质病变而引发的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冠心病的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及患者血脂异常、凝血-纤溶系统失调、炎性反应等多种因素[1]。在几种常用数据中,RDW如果增大,那么患者必定患有心血管疾病,且二者呈正比,因此可知,RDW数据对冠心病患者的发病有准确的预测作用[2]。
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传统血清标志物。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T升高,说明了患者的心肌发生了损伤,血清中的cTnT与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比。白细胞一直是作为一个炎性因子备受关注,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水平对心血管病的发生和预后均有预测价值,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可能在心血管系统病理性损害过程中起一定作用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或者白细胞计数水平的升高时血管内皮细胞毒性损害的预警因子之一[3]。
本研究的中对照组中血液检测指标除PLT外都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液检验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冠心病患者76例分入观察组,对其血液检验指标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冠心病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肌钙蛋白T(c Tn T)、白细胞计数(WB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PL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RDW、PLT、CK-MB、c Tn T血液指标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显著增高,有助于临床诊断冠心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冠心病,肌酸激酶同工酶,红细胞分布宽度
参考文献
[1]颜峻青,邢俊,宋星宇.PLT、PCT、MPV、PDW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2,23(17):90-91.
[2]Li X,Zhao S,Qin Y.Effect of the compositie salviae dropping pill on blood lipids and large artery elastic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 coronary risk factors[J].Heart,2010,96(Suppl 3):A113-A114.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广西柳州市两家三甲医院就诊的AS患者70例纳入AS组。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AS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HLA-B27为阳性。排除既往有免疫相关性疾病史, 伴HIV感染或病毒性肝炎者;合并肝、肾脏功能不全异常者;曾使用过免疫抑制类药物治疗者;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患者入院时进行BathAS病情活动指数 (BASDAI) 测定[4], 根据BASDAI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高活动AS组 (BAS-DAI评分≥4分) 31例, 低活动AS组 (BASDAI评分<4分) 39例。高活动AS组男19例, 女12例;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 (32.1±5.6) 岁。低活动AS组男24例, 女15例;年龄21~54岁, 平均年龄 (31.5±5.9) 岁。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纳入对照组, 男16例, 女9例;年龄20~58岁, 平均年龄 (31.8±5.6) 岁。上述研究对象入组前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实验室检查方法
(1) 采集待测者空腹静脉血5ml, 加入EDTA-K2抗凝, 采用重庆南方数控血液流变检测仪测定高切及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含量。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 (2) 采集空腹静脉血, 离心获得血清, 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在西门子BNⅡ特定蛋白仪上测定IgA、IgG、IgM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室测定结果用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hs-CRP、Fib、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情况
AS组、低活动AS组、高活动AS组患者hsCRP、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高活动AS组患者hs-CRP、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低活动AS组 (P<0.05) , 见表1。
2.2 各组IgA、IgG、IgM比较情况
AS组、高活动AS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低活动AS组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但IgG、IgM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高活动AS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活动AS组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低活动AS组比较, b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与低活动AS组比较, bP<0.05。
3 讨论
AS是一种以脊柱、骶髂关节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 AS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结论, 但多数研究发现, 正常人群基因中HLA-B27阳性率约为5%, 但AS患者则高达90%, 提示AS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5]。但对HLA-B27的检测费用较高, 且费时、费力, 因此寻找更合适的指标对指导AS诊治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AS活动期, 患者血沉增快、hs-CRP升高[6]。hs-CRP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具有促进吞噬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 AS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提示AS患者机体存在炎症反应。叶文芳等[7]研究发现, AS患者可见IgA轻、中度升高, 伴外周关节受累者则可见IgG、IgM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 AS患者中, 无论低活动期还是高活动期, IgA均升高, 且高活动期升高更明显, 但低活动期患者的IgG、IgM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因此认为, 免疫球蛋白的升高反映了AS患者体液免疫亢进和急性炎性反应的状态, 通过检测IgA、IgG、IgM浓度对判断AS患者是否处于高活动期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国外有研究报道, AS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改变, 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AS患者在不同活动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 发现AS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高活动期患者尤其明显 (P<0.05) , 提示AS患者尤其是高活动期患者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改变。这是由于AS患者机体IgG、IgA、IgM含量及CRP和IL-6等炎性因子的增加, 促进肝脏合成Fib, 并释放入血[8]。Fib水平的增加, 引起血浆黏度增高, 进而造成全血黏度增高;Fib属于大分子化合物, 其性状具有不对称性, 易形成网状结构, 可使红细胞聚集于网状结构内并破坏其表面的电荷分布, 增加红细胞的聚集性, 进而增加低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9];Fib水平的增加可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 而增加高切变率下的血液黏度, 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降低则会进一步促进红细胞聚集, 形成恶性循环。李菁等[10]研究指出, 组织因子是血液凝固始动因子, 而AS患者血中组织因子浓度高于正常人群, 提示AS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也可能与其血中组织因子浓度增加有关。
AS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和骶髂关节疼痛, 这可能与AS引起血液流变学改变后导致脊柱和骶髂关节周围组织微循环障碍有关。AS患者血Fib增高, 使血液黏稠度增加, 红细胞集聚成团无法通过微血管, 致使微循环灌注减少, 严重者可直接堵塞微血管而引起微循环严重障碍, 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正常营养摄取和代谢产物的排泄, 使病情加重。因此, 通过动态检测A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既能判断疾病的活动情况, 还可作为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 免疫球蛋白、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AS的诊断、活动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免疫球蛋白、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4年6月在广西柳州市两家三甲医院就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 (AS) 患者70例, 纳入AS组。根据Bath AS病情活动指数 (BASDAI) 评分分为低活动AS组 (n=39) 和高活动AS组 (n=31) 。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 、炎症指标 (hs-CRP) 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 的差异。结果:AS组、低活动AS组、高活动AS组hs-CRP、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高活动AS组则明显高于低活动AS组 (P<0.05) 。AS组、高活动AS组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低活动AS组Ig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但IgG、IgM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高活动AS组IgA、IgG、IgM水平均明显高于低活动AS组 (P<0.05) 。结论:免疫球蛋白、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AS的诊断和活动程度及预后的评估, 指导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
参考文献
[1]杜旭娜, 李晏, 张胜利, 等.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度评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活动性判断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 (3) :206-207.
[2]薛相虎, 王昊, 阎小萍.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血淤证患者血液流变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 2009, 18 (8) :44-45.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0, 14 (8) :557-559.
[4]Eder L, Chandran V, Shen H.Is ASDAS better than BASDAI as a measure of disease activity in axial psoriatic arthritis[J].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0, 69 (12) :2160-2164.
[5]孔庆聪, 邵硕, 刘卫敏, 等.磁共振联合HLA-B27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 (7) :1083-1084.
[6]祝文彩, 陈建平, 杨曙梅, 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CRP和ESR的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11) :2016-2017.
[7]叶文芳, 刘健, 曹云祥, 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 17 (2) :121.
[8]黄翠波, 劳小霞.CRP、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5) :51-52.
[9]薛红霞, 崔华东, 刘冬梅, 等.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0 (11) :1004-1006.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西北五省区3 575名在校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梅毒等5项检测, 其中男性2 637名, 女性938名。城镇1 669名, 农村1 906名, 年龄1~20岁, 平均年龄19岁。
1.2 检测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 立即送检。化验项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采用速率法)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采用间接ELISA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I/2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 、梅毒抗体 (TP采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 。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仪器和试剂
仪器:美国贝克曼DX-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汇松PW-960型全自动酶标洗板机;深圳雷杜Rayto全自动酶标仪.试剂:ALT, 由兰州标佳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试剂盒 (速率法) ;HBs Ag检测, 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试剂盒 (ELISA法)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由英科新创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梅毒抗体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抗-HIVI/2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诊断试剂。
2 结果
该研究中, 3 575名招飞受检中学生, 血液5项传染异常指标基本稳定, 且逐年略为降低结果, 见表1, 发现5项传染指标中有一项以上指标异常者519名, 占受检人数的14.52%, 见表2。其中男性占受检人数的15.78%, 女性占受检人数的10.98%, 男生指标异常高于女生4.80%, 见表3。农村学生指标异常略高于城镇1.61%, 见表4。受检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 为52.2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47.40%;、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0.56%、梅毒抗体) 为0.2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I/2) 未检出, 见表5。未发现任何指标异常的3056名, 占受检人数的85.48%。
3 讨论
该组资料显示, 5项传染指标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2.22%, 占中学生血液5项传染指标首位。虽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是血液5项传染指标最高, 但发病率总体相对稳定, 逐年还略有降低。可能与近年来的普及乙型肝炎疫苗的疫苗接种, 使用免疫球蛋白断母婴传播[1], 人们的防病意识的增强, 卫生条件的改善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关。但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不但城市要继续抓好落实, 而且要不断向广大农村推广。学校的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也要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学校人群密集, 学生之间的接触又多, 乙型肝炎预防一点都不能放松
占据中学生血液5项传染病指标第2位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为47.40%。酶是由组织细胞合成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是人体代谢过程中的“催化剂”。肝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 于肝细胞中含有丰富的酶类。当肝细胞损伤时, 由于细胞内酶的释放或合成减少, 可导致相关血清酶含量的变化, 因此, 临床上常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变化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血清转氨酶是急性肝炎黄疸前期最早出现的异常化指标, 黄疸型肝炎和无黄疸型肝炎的阳性率分别为100%和80%, 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时, 转氨酶升高也可出现在临床症状与其它肝功能试验之前, 故转氨酶是反应肝细胞损伤的指标之一。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的因素众多, 肝细胞受损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会升高。也有资料报道, 剧烈的运动, 过度劳累或检查前吃过油腻食物等都能引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据资料记载:单纯ALT增高有6.8%可检出HBs Ag以外的HBV其它血清学指标, 少数HCV处于感染潜伏期或窗口期也可能使ALT增高。西北五省区地域辽阔, 交通条件差, 一些偏僻地区的学生来兰州体检, 需要乘汽车, 再换火车, 少则1 d, 多则3~4 d, 路途很幸苦, 为节省时间, 学生往往一到就进行检测, 休息不好。西北五省区部分招飞中学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异常, 可能与体检中学生大多是从外省区来兰州检查, 路途较远, 休息不好, 与旅途劳累有关。因此, 不能单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偏高一项就确定不合格, 应综合考虑, 以避免坐失好飞行员苗子。建议: (1) 尽量安排体检学生休息1 d后或放到体检后期进行血液检验; (2) 组织精干的体检队伍, 深入到学校现场检测, 提高招飞体检质量。
丙型肝炎病毒是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源, 人体感染HCV后临床症状一般较轻, 8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 被称为"沉默的"流行病[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检出率仅为0.056%, 比梁娟英低[4]。西北地区地理环境恶劣, 交通条件差一些, 人员相互往来不频繁, 可能与本地区人口流动少有关[5], 但也不能忽视, 应加强宣传防治工作。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 抗-HCV除输血可能感染外, 还可以通过母婴、医源性、针刺、纹身、吸毒等感染[6]。西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检出率虽然不高,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 人们之间的交流会越来越频繁, 发病的概率也会越来越大, 对丙型肝炎病毒防治要高度重视。梅毒传染有3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垂直传播。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 在部分地区已排在8种性病中的第1位, 成为仅次于艾滋病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性病[5]。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 也是血液传播疾病之一,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对感染人群进行保护, 主要通过切断可能的感染途径来实现。从本次资料可以看出:中学生中也发现1名梅毒抗体指标异常者。但梅毒抗体检出率较何秀琼邱世云报道的低[5]。梅毒抗体早期表现粘膜损害, 易与其它皮肤病混淆而不引起重视。可能与个别中学生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 受西方性解放的影响, 不洁性交有关, 对中学生进行健康的性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有可能是由其它传播途径引起的, 不能一概而论。
该资料显示, 农村学生指标异常略高于城镇1.61%。西北地区人群的生活、卫生环境较差, 农村相对城镇更差一些, 同时城镇的中学生较农村中学生防病意识也做得好一些有关。但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梅毒抗体2项传染指标全在城镇学生中, 农村学生均未检出。可能与农村学生活动范围窄, 思想保守, 城镇学生交际圈大, 思想观念开放有关。
该资料显示, 男生异常指标高于女生。可能与女学生平时注意自己的身材, 节制食物, 不暴饮暴食。相反男学生, 尤其是城镇学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 参加社交的增多, 渴酒、暴饮暴食时有发生或食了不洁净的食物。女生卫生习惯一般好于男生有关。
摘要:目的 分析西北五省区3 575名招飞中学生血液5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 进一步了解西北地区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更好地做好招飞工作和指导学生卫生保健工作。方法 清晨空腹采静脉血, 对血液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I/2) 、梅毒抗体) 5项传染指标进行常规检测。结果 3 575名招飞体验学生血液中发现5项传染指标异常者519名, 占受检总数的14.52%。结论 招飞中学生血液5项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基本稳定, 健康状况良好, 但也存在问题, 应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 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
关键词:西北地区,中学生,血液传染指标,检测分析
参考文献
[1]粱华, 于路妹, 朱磊, 等.输血前血项指标的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 2 (30) :81-82.
[2]童一秋.医院体检化验检验技术标准规范与数据解读实用手册[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3:652.
[3]叶应妩, 王毓三, 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 621-622.
[4]梁娟英.3765例患者输血前产前、术前血源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 31 (6) :1003-1004.
[5]何秀琼, 邱世云.输血前血液传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5) :220-221.
血液学检测指标 篇9
关键词:建昌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放牧;圈养
中图分类号: S82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192-02
收稿日期:2013-12-26
作者简介:徐睿(1980—),女,四川西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动物基础医学教学及研究工作。E-mail:rhea07252013@163.com。建昌黑山羊是四川省六大山羊品种之一,也被列为22个地方山羊品种之一[1],中心产区在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它具有全身黑毛,成熟早,适应性强,耐粗放,板皮面积大,肉用性能好,肉质滑嫩、肌间富含脂肪,膻味轻、味鲜而不腻等优良特性[2]。但长期牲畜的过度放牧、整体农业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牧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整个养殖草地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草地中优质牧草减少、毒害植物增加。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解决林牧矛盾,充分发挥建昌黑山羊的市场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养羊效益,十几年来,四川省一直致力于改革养殖方式,改传统放牧为舍饲半舍饲的圈养,并大力推广圈养舍饲技术[3],但是对建昌黑山羊在集约化生产过程中的疾病控制仍缺乏经验。血液生化是评价动物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山羊血液生化指标作了许多报道,但却鲜有建昌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的报道。本试验旨在对放牧和圈养方式下建昌黑山羊血液指标进行测定与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为该品种在圈养推广中的品种选育、疾病诊断、饲养管理和健康养殖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分别选择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某养殖户放牧黑山羊20只和某羊场圈养黑山羊20只,体健,年龄2.0~2.5岁,平均体重为(30.80±2.78) kg/只,分别命名为放牧组、圈养组。
1.2血样采集与血清分离
建昌黑山羊清晨空腹,采集全血1~2 mL/只,用于血常规检测;另采4~5 mL血样于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内,1~2管,用于测定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将已取血样的血清分离胶真空采血管置于温水中30~45 min后,用离心机以 4 000 r/min 离心20 min即可分离出血清,将血清析出置于 1.5 mL EP管内冷藏保存,并送检。
1.3血样测定
用XFA6100AN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分类等各项指标;用BIOBASE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甘油三酯(TG)、碱性磷酸酶(ALP)、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UREA)、肌酐(CRE)、葡萄糖(GLU)含量等指标;用全自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钠(Na)、钾(K)、钙(Ca)、镁(Mg)、磷(P)、氯(Cl)的含量。
1.4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x ±S “表示,样本间差异采用t检验,利用 Excel 2003、SPSS 13.0软件进行表格绘制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放牧和圈养方式下建昌黑山羊血常规指标结果
从表1可见,在血常规8项指标中,放牧组和圈养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嗜中性粒细胞含量、嗜碱性粒细胞含量、淋巴细胞含量6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嗜酸性粒细胞含量和单核细胞含量差异显著(P<0.05)。
2.2放牧和圈养方式下建昌黑山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由表2可见,对放牧和圈养方式下建昌黑山羊的 11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后发现,其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酰转肽酶(GGT)、血尿素(UREA)、血清肌酐(CRE)、甘油三酯(TG)7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4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放牧组总胆固醇(T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含量显著低于圈养组。
2.3放牧和圈养方式下建昌黑山羊血清中电解质指标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建昌黑山羊的6项血清电解质指标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
3结论与讨论
3.1建昌黑山羊的血常规指标
血常规指标是基本的血液检查项目,通过它可判断机体是否有感染、贫血或有血液系统疾病,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等。本研究结果表明,放牧组和圈养组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表1放牧和圈养方式下建昌黑山羊血常规主要指标
组别红细胞数
白含量均在参考范围内,但偏低[4],与大足黑山羊[5]接近,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波尔山羊,说明建昌黑山羊红细胞系水平正常,但总体水平偏低,可能与在春季采样、产地生态环境及黑山羊营养状态有关。
白细胞数量与非特异性抗病性有关,白细胞数量越多,自然抗病力越强。本试验测得放牧组白细胞系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含量高于圈养组,圈养组单核细胞含量较高(P<0.05),结合两组嗜碱性粒细胞含量,考虑试验羊存在寄生虫感染风险,需要进一步进行寄生虫相关检测。
3.2建昌黑山羊的血清生化指标
本试验测定的11项血液生化指标中,放牧组和圈养组TP、ALB、TC、GLU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圈养组显著高于放牧组(P<0.05)。TP、ALB含量会随日粮蛋白质营养不足时而下降,因此血清蛋白含量能较直观地反映日粮蛋白质的营养水平[6]。说明圈养组建昌黑山羊日粮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明显优于放牧组;圈养组山羊的消化吸收能力、肝脏合成ALB的能力、机体抵抗力都优于放牧组。在圈养方式下,在日粮中加入精料后能明显提高体内胆固醇合成能力,使血清中胆固醇水平提高。虽然圈养组的总胆固醇水平较放牧组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大足黑山羊[(2.383±0.129) mmol/L]、贵州黑山羊[(2.02±041) mmol/L]和海南黑山羊[(2.19±058) mmol/L][5,7-8],说明建昌黑山羊较其他黑山羊脂质含量低。圈养组GLU水平含量高,则说明圈养有利于提高建昌黑山羊血糖水平,不仅满足黑山羊生长发育过程中个组织器官代谢所需能量,同时也有利于其脂肪沉积,利于生长。
放牧组其余7项指标(ALT、AST、ALP、GGT、UREA、CRE、TG)含量和圈养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ALT与肌纤维直径呈极显著的负相关,2组建昌黑山羊血液ALT含量较高,说明其肌纤维直径较细,硬度小,肉质细嫩[7]。2种饲养模式下放牧和圈养建昌黑山羊日粮中的氨基酸都能达到平衡,所以机体都可以通过调整瘤胃内尿素回流量来维持血尿素的相对稳定状态。同时,2组山羊的肾脏代谢功能良好。2组黑山羊体内脂肪水平较稳定,但总体水平都不高,表明机体中脂肪合成略大于分解,有利于建昌黑山羊育肥。
3.3建昌黑山羊的血清电解质指标
放牧组和圈养组血清钙、镁、磷、钠、钾、氯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2组山羊身体机能较好,血清电解质水平均较稳定,能满足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丕留,张仲葛,陈效华,等. 中国羊品种志[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9-110.
[2]赵有璋,王玉琴. 现代中国养羊[M].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19-21.
[3]凌新康. 浅谈建昌黑山羊圈养[J]. 畜禽业,2002(2):31-31.
[4]卢宗藩. 家畜及试验动物生理生化参数[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5]赵中权,何晶晶,李周权,等. 大足黑山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J]. 中国草食动物,2010,43(增刊):427-428.
[6]赵健亚. 不同SC/NSC日粮对湖羊胃肠道及血液营养生化指标的影响[D]. 扬州:扬州大学,2005.
[7]田兴贵,朱红刚,主性,等. 贵州黑山羊母羊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分析[J]. 家畜生态学报,2010,31(6):57-60.
[8]夏万良,戴小莲,徐铁山,等. 海南黑山羊血液生化指标与体重的相关分析[J]. 热带农业科学,2009,29(9):9-13.
不同锦鲤血液指标比较研究 篇10
鱼类血液指标能反映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情况, 检测血液指标, 对于鱼病的预防和诊断、致病环境的评估与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3]。该实验比较研究不同品种锦鲤血液细胞种类、形态大小、吞噬活性及酶活性等有关非特性免疫指标, 了解机体适应能力, 丰富鱼类比较免疫学知识和锦鲤血液生理基础知识, 提供品种选择、种质优化、病害生态防控及渔药开发等理论依据, 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锦鲤红白、黄金和大正三色锦鲤同一批次统一管理的当年鱼种, 体质健壮、外表无伤、规格一致。
1.1.2抗凝血尾静脉采血, 放于无菌离心管中, 肝素钠溶液抗凝, 4℃保存备用, 当天测完。
1.1.3血清样尾静脉采血, 室温放置凝固2 h, 2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80℃保存备用。
1.1.4金黄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 由湖南省水产科学所病害室提供。
1.2实验方法
1.2.1血细胞计数[4]采用Neubauer (牛鲍) 计数板, 计数原则是数上线不数下线, 数左线不数右线。每组重复4次。
红细胞计数:0.65%灭菌生理盐水稀释抗凝血液400倍再计数。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稀释液稀释40倍, 室温放置15 min, 待红细胞溶解后再计数。
1.2.2血液涂片取抗凝血涂片, 瑞士 (Wright′s) 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每组重复4次, 随机测量200个红细胞的长短径。
1.2.3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5]抗凝血液100μL, 加灭活105个细胞/m L金黄葡萄球菌50μL, 混匀, 置湿盒内, 放28℃恒温孵育30 min, 间隔10 min摇匀一次。
取培养液涂片, 瑞士染色, 油镜观察, 统计2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总数及参与吞噬的中性粒细胞数目, 分别算出吞噬百分比和吞噬指数。
吞噬百分率 (PP) = (吞噬细菌的细胞数/200个中性粒细胞) ×100%
吞噬指数 (PI) = (200个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的总数/200个中性粒细胞) ×100%
1.2.4硝基兰四氮唑 (NBT) 试验[5]凝血100μL, 加入等量NBT使用液, 混匀, 置湿盒内, 放28℃恒温孵育25 min, 期间摇匀2次。将上述培养液放置室温15 min, 摇匀, 取培养液涂片, 瑞士染色, 油镜观察, 计算100个中性粒细胞中NBT细胞的个数。中性粒细胞质内有点状或块状蓝黑色甲簪颗粒的细胞为NBT阳性细胞。
1.2.5血液酶测定分析取不同锦鲤血清样品, 按照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溶菌酶 (LSZ) 比浊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AKP) 、酸性磷酸酶 (ACP)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T-SOD) 活性检测。试剂盒购买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按照自身对照法测定血清溶菌酶。溶菌酶活力 (U/m L) =[ (T样品-T样品0) / (T标准-T标准0) ]×标准品浓度×样品稀释倍数;碱性磷酸酶 (U/100m L) :100 m L血清在37℃与基质作用15 min产生1 mg酚为1个金氏单位;酸性磷酸酶 (U/100 m L) :100 m L血清在37℃与基质作用30 min产生1 mg酚为1个活力单位;总超氧化物歧化酶 (U/m L) :每毫升反应液中SOD抑制率达50%时所对应的SOD量为一个SOD活力单位。
1.2.6数据处理用软件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差异统计学意义分析 (Compare Means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 显著性检验水平为P<0.5, 所有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锦鲤血细胞形态学特性比较
2.1.1血细胞种类与形态特征瑞士染色后的涂片, Olympus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图1) 。三种锦鲤细胞种类相同, 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单核细胞和血栓细胞, 瑞士染色后, 呈现不同颜色。
红细胞 (Erythrocyte) :核紫红色, 胞浆为橘红色, 核为椭圆形 (图1-1—1-3)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胞浆为蓝灰色, 核为紫红色, 胞浆少, 核几乎占住整个细胞 (图1-4) ;嗜碱性细胞 (Basophil) :核颗粒紫红色或黑色圆形颗粒, 胞浆呈蓝色, 核椭圆形 (图1-5) ;嗜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核颗粒紫色或紫红色, 胞浆呈淡紫红色, 核椭圆形 (图1-6) ;嗜酸性细胞 (Eosinophil) :胞浆为红色或橘红色, 核颗粒为红色, 核椭圆形 (图1-7) ;单核细胞 (Monocyte) :核偏于一侧或居中, 核肾型, 染色较疏松, 胞浆蓝灰色, 呈网状, 常见空泡 (图1-8) ;血栓细胞 (Thrombocyte) :白细胞一种, 核呈杆状, 呈紫红色, 胞浆非常少, 呈淡红色 (图1-9) 。在粒细胞中, 细胞核多为椭圆形或肾形单核, 很少见多核仁, 核居中或偏位。
2.1.2血细胞数目与大小显微镜下统计红白细胞数目, 血液涂片拍照, 随机测量红细胞长、短径, 计算长、短径比并进行显著性分析 (表1) 。
3种锦鲤红细胞长短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色和黄金锦鲤红细胞数目差异不无统计学意义, 明显少于红白锦鲤数目, 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红白锦鲤白细胞数量最多, 其次三色镜鲤和黄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数值上标同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列字母不同,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P≤0.05) 。
2.2锦鲤血液生化特性比较
2.2.1中性粒细胞性能比较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统计不同锦鲤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 进行显著性分析 (见表2) 和拍照 (图1-10———图1-11) , 可明显看出锦鲤中性粒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噬菌体, 红细胞无吞噬或黏附功能 (图1-12) 。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NBT阳性百分比由高到低是红白锦鲤>三色锦鲤>黄金锦鲤, 黄金锦鲤中性粒细胞吞噬指数高于其他2种锦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锦鲤血液酶活性比较检测不同锦鲤血清溶菌酶 (LSZ) 、碱性磷酸酶 (AKP) 、酸性磷酸酶 (ACP) 和总氧化物歧化酶 (T-SOD) 活性, 实验数据见表3。三种鱼类的AKP、ACP和T-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黄金锦鲤LSZ活性高于三色和红白锦鲤, 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讨论与分析
%
注:数值上标同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列字母不同,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P≤0.05) 。
注:数值上标同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同列字母不同,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1<P≤0.05)
3.1红细胞
血液是鱼体内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 参与机体代谢、营养及免疫等过程, 在一定程度反映着机体免疫水平, 而红细胞是鱼类外周血细胞的主要组成, 在机体内发挥着重要作用[6]。大量研究表明, 鱼类红细胞具有携带与运输氧气的功能, 个体越小, 数量越多, 携氧能力越强, 而且还具有黏附或吞噬异物功能。王旭东[7]、冯守明[8]等发现大部分鱼类红细胞表面C3b受体能与酵母菌结合形成花环, 或吞噬酵母, 显示一定的免疫功能。该实验3种锦鲤红细胞长短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也就是红细胞个体大小差异不明显, 而红细胞数量多的红白锦鲤, 表明着其携带与运输氧气、机体呼吸机能也就强;在血液涂片和吞噬试验中均未见黏附、吞噬葡萄球菌, 或NBT阳性红细胞, 可能是实验锦鲤红细胞膜上没有黏附免疫复合物 (IC) , 使葡萄球菌无法与IC中Ig GFc段相结合, 无法清除葡萄球菌。
3.2中性粒细胞
吞噬主要由中性粒细胞, 少量单核细胞完成, 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免疫途径和方式, 是鱼类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吞噬和消灭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百分比和NBT阳性率高低反映细胞吞噬与杀菌能力的强弱, 结合白细胞数量的大小又反映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高低[9]。实验中3种锦鲤吞噬百分比以红白锦鲤最高, 其次是三色锦鲤和黄金锦鲤, 都显示着较强的吞噬能力;实验锦鲤NBT阳性率均大于29%, 根据学者沈玉清[5]研究, 表示实验对象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正常, 以红白锦鲤最高, 同时也表明中性粒细胞在吞噬菌体过程中, 还伴随呼吸爆发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和活性氧, 能直接杀伤胞内菌体, 清除异物, 以红白锦鲤为之最;鱼体白细胞数量越多, 鱼抗病能力越强[10], 而实验鱼白细胞数量依次红白锦鲤>三色镜鲤>黄金锦鲤, 说明红白锦鲤更能适宜不良环境, 显示出更强的抵抗力。从吞噬百分比、NBT%和白细胞数目变化趋势来看, 均以红白锦鲤为最高,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强。
3.3体液免疫因子
鱼类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体系清除异物过程中, 不但有大量免疫细胞参与, 而且还有许多高活性的免疫因子, 其中AKP、ACP、T-SOD和LSZ的活性常被作为衡量机体免疫能力的参照指标。AKP、ACP等酶能参与消化、降解中性粒细胞吞噬的颗粒物, LSZ可直接溶解菌体, 尤其革兰阳性菌, 在机体免疫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3种实验锦鲤AKP、ACP、T-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SZ活性差异明显, 以黄金锦鲤最高, 极有统计学意义地大于红白锦鲤和三色锦鲤。这免疫因子的不同活性, 可能显示着鱼类机体在处理革兰阳性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不同, 红白和三色锦鲤可能是先吞噬, 后胞内杀菌为主, 黄金锦鲤可能以高活性溶菌酶直接溶菌为主。
4结论
结合血细胞数量、形态、功能与体液免疫因子, 可得:在相同培育条件下, 不同锦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强弱有所不同, 以红白锦鲤为最强, 不同锦鲤机体处理革兰阳性菌的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也不尽相同。
注:1.三色锦鲤红细胞 (10×40) , 2.红白锦鲤红细胞 (10×40) , 3.黄金红细胞 (10×40) , 4.淋巴细胞 (10×100) , 5嗜碱性细胞 (10×100) , 6.嗜中性粒细胞 (10×100) , 7.嗜酸性细胞 (10×100) , 8.单核细胞 (10×100) , 9.血栓细胞 (10×100) , 10.中性粒细胞吞噬葡萄球菌 (10×100) , 11.NBT阳性细胞 (10×100) , 12.吞噬实验的红细胞 (10×10) 。
摘要:研究分析相同条件下锦鲤的血细胞、吞噬能力和酶活性指标, 结果显示:红白锦鲤的红、白细胞数目最大, 中性粒细胞对葡萄球菌吞噬百分比和NBT%最高, 分别达到 (46.75±3.39) %和 (61±5.66) %;不同锦鲤的AKP、ACP、T-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看出, 不同锦鲤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免疫过程不尽相同, 红白和三色锦鲤先吞噬后胞内杀伤菌体, 黄金则是直接溶解菌体来完成。
关键词:锦鲤,血液指标,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Zhou Yongcan, Xing Yuna, Feng Quanying.Reserch advance in haemocytes of fisher[J].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 2003 (2) :171-176.
[2]Shigdar S, Cook D, Jones P, et al.Blood cells of Murray cod Maccullochella peelii (Mitchel) [J].Journal of Fish Biology, 2007, 70 (3) :973-980.
[3]Pavlidis M, Futter W C, Katharios P, et al.Blood cell profile of six Mediterranean mariculture fish species[J].Journal of Applied Ichthyology, 2007, 23 (1) :70-73.
[4]林浩然.鱼类生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2-87.
[5]沈玉清, 高德华.免疫学与血液检验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89:131-133.
[6]高泽霞, 王卫民.鱼类外周血红细胞研究进展[J].水利渔业, 2008, 28 (2) :1-3.
[7]王旭东, 绕家荣.红血细胞广泛吞噬作用的研究[J].水产学报, 1996, 20 (1) :72-75.
[8]冯守明, 金万昆, 李军, 等.4种养殖鱼类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比较研究[J].水利渔业, 2008, 28 (4) :58-59, 62.
[9]聂品.鱼类非特异性免疫研究的新进展[J].水产学报, 1997, 21 (1)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