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表现

2024-10-23

失真表现(通用7篇)

失真表现 篇1

会计信息是人们经济活动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反映的信息严重背离企业的管理实际,歪曲了企业的真实情况。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有些财经制度不符合实际,会计管理体系存在弊端,监督的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原因,或出于其他目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有原始凭证虚假,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业务不实、会计账簿记录不实、会计报告失真、会计处理方法不符合一贯性原则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其中以会计凭证反映经济不实尤为严重。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的失真直接影响最终形成的会计信息,而且这种失真是有极强的隐弊性,是目前会计处理过程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偷税漏税行为严重;也有少数人利用虚假经济业务骗取国家财物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害,危害了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影响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整治和规范会计行为,制止和避免会计信息失真势在必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势必要求会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强化会计监督,统一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使舆论工作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怎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不失真,本人认为应该采取下列有关对策:

(1)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理论

一方面对会计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会计管理和信息论”上来,而研究信息的计量、获取、传递、贮存和反映,其主要任务在于求得信息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一切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一切管理的变革都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实用能力,实现信息的高速流动,及时、准确地给决策者提供信息,使各个环节少出偏差。只有在这种理论支配下,才会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会计监督作用,确保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服务,在现行《会计法》中还规定不详,对此应进一步修正、完善。

(2)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

加强内部控制、制定财务监察及内部稽核制度;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建立各种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审批、领报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了良好的会计基础;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组织上为发挥会计反映、控制创造条件。

(3)用法律手段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要维护《会计法》的权威,保护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要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即必须保护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并且对伪造、变造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和其它会计资料,或者利用虚假的凭证、账表进行偷税、漏税,损害国家、公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会计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那些严重违反《会计法》使会计核算不真时的当事人、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完善立法、创造良好的信息真实环境

国家除应尽快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外,还要制定有关会议信息的管理法规,对其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力以及提供虚假会计资料的惩处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为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5)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权威性

要大力发展会计师事业,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公正作用。要依靠注册会计师这种社会监督力量去监督企业的会计业务,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借施。

(6)建立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物价变动会计服务

在保证会计核算与核算资料基础上,根据我国目前物价变动的特点及其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的程度,选择一些受价值影响较大的项目,如固定资产及其折旧额、原材料、产成品,依据重要成本理论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整,并把调整的情况在现行的会计报表中附加说明,为领导决策服务。

(7)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第一,提高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法奉公,不论遇到何种情况,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第二,提高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胜任工作又培养前途的会计人员,可分流到其他岗位;对新进财会人员要严格把关,不具备要求,不得进入会计部门工作。另一方面,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其知识不断更新,适应生产经营要求。

(8)加强社会监督,大力发展民间审计事业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出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今后企业的会计报表只有经注册会计师审验后方可生效,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管理,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可以有力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这就要求:首先要培养出一大批具有政策水平,业务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和严格执行法纪的注册会计师。其次,要通过立法确立会计事务所的独立法律地位,使其能够保持客观,独立,公正的第三者立场。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完全处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企业财务信息失真的表现与防范 篇2

1 目前我国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企业的会计核算是我国会计工作重点, 也是造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财务信息披露方面容易出现虚假、舞弊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面:

1.1 企业的财务报表的虚报

企业的财务状况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来反映的。这三个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集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可以对企业资产规模和结构、负债规模和结构、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对企业的偿债能力、 资产周转速度做出大致的判断。为了真实、完整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如果企业随意改变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 将会导致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虚列、多列、不列或少列三要素, 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误导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在实际工作中, 有的企业将本已失去效益的破损陈旧设备仍按其历史成本挂在帐上, 夸大其资产, 一方面也虚增了利润, 弯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另外, 有些企业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体制转换问题, 还存在大量应收预付等不良资产虚列在帐上等。这些都有可能出现报表数据不真实。

1.2 企业收入的确认不实

收入是确定企业经营成果的第一要素, 收入与利润直接相关, 它是决定利润大小的重要因素, 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通过对企业收入情况的分析, 可以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 判断企业的利润点是否正常, 据此对企业长远的盈利能力做出评价。在实际工作中, 收入确认是问题最多的领域, 常见的收入操纵行为有两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入, 其目的是粉饰企业的经营成果, 提供企业知名度等, 所以提供虚假的财务指标, 一边能够配股、发奖金。另一种是推迟确认收入,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掩藏一块收入, 当以后期间利润不够, 就拿这部分收入来充实, 另一方面还可以少交税。倘若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 就可能造成虚假。

1.3 随意变更费用、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成本、费用的确认应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操纵成本、费用的方式主要有:

(1) 将费用作为资产挂帐, 导致当期费用低估、资产价值高估, 误导信息使用者;

(2) 将资产列作费用, 导致当期费用高估、资产价格低估, 即歪曲了利润数据, 更不利于资产管理;

(3) 随意变更成本计算方法和费用分配方法, 造成成本数据不准确。

2 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2.1 提供者对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在当前环境中, 许多造假并非财会人员本身所愿意的, 而是公司负责人为了某种利益授意或指使财会人员干的。根据《证券法》、《公司法》等有关规定, 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必须最近三年连续盈利, 并要求配股的上市公司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 (属于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的公司可以略低) ;股票发行价格也是以每股收益或每股收益后的利润为依据。公司负责人为达到规定要求或出于其他局部利益的考虑, 可能会违反《会计法》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财会人员在此环境下, 必然造成财务信息失真。

2.2 使用者对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财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产品, 也同样存在供求关系。

首先, 投资者对财务信息是否十分关心。据报道, 截止1999年10月份, 我国股票市场的开户人数到达4900万, 其中95%是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受经济条件、时间以及学识等原因的限制, 其投机目的远大于投资行为。因此对他们来说, 股票收益的结果才是重要的。只要有炒作机会, 只要能给他们带来收益就行, 对虚假的财务信息也采取了姑息放任的态度。

其次, 作为企业主要债权人的国家银行等, 他们的行为对财务信息失真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来说, 在贷款发放之前, 银行对申请的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较为关注, 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了审查和可行性研究,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贷出款项的安全性、收益性问题。但在贷款发放后, 债权人对财务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显然就不如发放贷款之前那么关注, 这在一定程度也诱发了财务信息提供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

再次, 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 不同层次的政府机构, 其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不同。中央政府由于担负着调节社会经济运行, 管理国家经济的任务, 需要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而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往往需要利用上市公司, 尽可能多的上市公司指标或保证已上市公司不被罚下, 会对所属企业虚报及虚夸问题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 或者层层摊派指标, 所属部门联合造假等等, 所以政府部门不规范的管理行为对财务信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2.3 审计对财务信息失真的影响

审计事务所对财务审计的目的是, 通过对企业财务账目的审计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是否规范, 有无违法行为等, 并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编制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做出评价, 出具书面的法定证明报告。但有些职业道德欠佳的审计事务所为了能揽到客户、拉来业务而拼命降低审计收费, 低廉的审计收费又使得事务所根据成本效益原则, 或许对会计报表进行简单的审阅等, 该进行的程序不认真执行, 甚至为了规避审计责任, 用保留意见或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代替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导致实际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大打折扣。影响企业向社会公布财务信息的质量。

3 对财务信息失真的鉴别方法

财务信息使用者通过解读报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识别虚假信息。

3.1 关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企业为增加当年的成本, 缩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加速计提折旧。任意改变计提方法等。另外, 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比较严格, 自行开发取得的无形资产只将取得时发生的费用确认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对于开发过程中材料费、人工费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年报表显示的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增加过多, 则可能存在费用资本化的嫌疑。

3.2 观测主营业务税金与销售收入的关系

通常主营业务税金与销售收入存在一个比较固定的比率关系, 且在同行业中这个比率也比较接近, 如果这个比率波动太大或偏离行业水平太远, 则公司的销售收入可能有问题。

3.3 企业的营业利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因为在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上做假比现金流量表上做假容易的多。如果想虚增现金流量, 一方面需要有外部资金进帐, 另一方面还需银行提供齐备的交易纪录, 这两点比较难办。所以应结合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与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来判断企业年报是否存在做假嫌疑。分析时, 可用现金比率, 现金获利指数等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3.4 结合公司的投资项目分析对外负债与财务费用的关系

负债率高的企业利息支出通常比较高, 但专门为建造固定资产而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资本化, 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但企业财务费用较低, 在建工程金额也不多, 则可能存在滥用利息资本化操控利润的嫌疑。

4 财务信息的防范措施

4.1 建立健全财务监督机制

首先做好企业内部监督工作。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监督制度, 提高内部财务监督的有效性, 并建立内审机构, 对会计最终进行符合性测试试验和监督。其次健全和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尽快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 提高其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及业务水平, 明确社会审计监督对企业财务审查的结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后强化政府监督。政府监督包括财政、审计、税务、工商、银行、证券监管等。但应避免重复检查, 造成负面影响。

4.2 实行会计电算化,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会计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 处于应用计算机的领先地位, 带动着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首先实现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不仅能够存储大量的信息, 而且可以极高的速度和准确性自动地进行数据处理, 从而打破了手工操作的局限性, 为日常管理提供更为详细、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但要使用由财政部门严格评审的会计软件, 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必须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和有关操作规范, 使得整个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得到良好控制。其次, 对集团企业来说凭借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的跨单位、跨年度、跨期间、合并查询多单位数据, 可直接查询原始业务单据的功能切实体现了集团对子公司数据的实施直接监控。

4.3 明确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企业负责人是法定代表人。《会计法》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企业负责人和主要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章。企业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所以企业负责人代表本单位依法行使职权, 就象为社会提供的商品质量负责一样也应对本单位向社会提供财务信息质量承担责任。并且明确企业责任人为本企业财务行为的责任主体, 分清负责人与财会人员对企业财会工作和财务资料应付的责任。通过责任风险促使负责人主动把自己的行为纳入法律秩序的范围, 知法守法, 不敢轻易利用权力强行指使财会人员做假, 既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财会资料失真的问题, 必须从源头上阻止造假行为的发生。要求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 建立一只具有公信力的职业财会队伍。并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 完善会计规则和会计法规制度, 推动会计国际协调, 整顿和规范财会秩序, 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摘要:通过分析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和表现, 结合我国企业财务状况, 提出信息失真的鉴别方法, 并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提出几点对财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失真表现,失真原因,失真鉴别,失真防范

参考文献

[1]李大成.高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1999.

[2]张贵仓.会计软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

失真表现 篇3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在会计实务中, 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类表现形式, 即“假账真算”和“真账假算”。所谓“假账真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虚假的, 而会计处理是真实的, 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 如虚开发票、编制虚假预算等。所谓“真账假算”即经济业务本身是真实的, 会计处理方法是违规的, 以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 如不合理利用会计政策等。会计信息失真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 利用假发票虚报支出。主要指多开发票进行报销, 提高费用, 加大成本, 以达到套取现金或骗税的目的;或通过与其他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产品销售发票主, 虚拟销售业务, 虚增收入和利润, 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

(二) 随意调节收入和成本, 制造虚假盈亏。制造虚假盈亏目的主要是:一方面为了满足企业或管理者的某种政治和经济上的目的。如上市资格、配股资格、贷款信任度等, 另一方面隐蔽红利达到偷逃分红和税款的目的。通常的手须有利用虚假合同和虚假凭征虚增或虚减当期收入、不按确定收入原则确定当期收入、不按规定摊销当期成本等。

(三) 编制虚假预算和财务报表。一是为了完成成本控制目标, 人为按照分部分项工程将总成本分解, 调整工作量、实物量、工程进度等, 以使各项成本费用控制在开支标准和范围以内。二是为了集团利益或一己之利, 在报表上大做文章, 账表不实, 甚至有的单位两套表, 造成企业的资产不实、经营成果虚假。

(四) 各种存货计量不规范。是指存货取得和发出的计价不规范, 如原采用先进后出法, 但由于物价上涨, 所以改用加权平均法, 以调高当期成本, 降低利润等。

(五) 各项跌价准备的计提具有随意性。计提跌价准备是为了更准确反映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 如期末对存货的账面成本和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 采用孰低原则, 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而可变现净值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预计, 为了调节费用, 计提的跌价准备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六) 会计政策的变更处理方法不当。一是国家规定的会计政策已经发生变更, 而企业仍沿用旧的会计政策。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要求用追溯调整法, 而企业为了达到少计成本费用等目的而采用未来适用法。

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性、会计信息使用者道德水平、社会和内部监控不力等, 针对这些原因, 笔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提出如下建议:

(一) 加快法规建设, 加强法律监督, 加大执法力度。对于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惩处做出明确规定, 要明确公司领导人的会计责任, 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保护本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等负有的责任。既要加大行政和刑事处罚力度, 又要加大民事赔偿力度。不仅对违规企业实行制裁, 也要追究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充分发挥法律对造假行为的惩治。综上所述, 一定程度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使会计的诚信普遍降低, 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不利影响。因此,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重塑会计诚信已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二) 建立健全公司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导致公司的投资者与管理层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会计造假的诱因之一。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投资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 加上法制约束和监管不严, 大股东往往利用其优势, 操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 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 必须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包括组织机构控制制度、记录控制制度、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控制制度等。

(三) 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增强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度。中介机构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重要一环, 要从培养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度入手, 通过对中介机构的社会公信度的培养, 树立优秀中介机构在社会中的形象。在这方面应做到:一是转变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方式, 从主要是资格认定到执业质量的监督, 通过严格的监督真正使中介机构从争夺业务的竞争转为切实提高执业质量和做好服务。二是从利益的诱导入手, 在企业吸收投资、进行借贷等利益活动时以上有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 并广泛推行利益关系的各方有相对固定的具有较高社会化公信度的中介机构。企业要获得投资、取得贷款就要有社会信任的中介机构的审计意见, 才能较为方便地获得投资或贷款。这样就可以变企业——中介机构——信息使用者的单向博弈为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

(四) 加强企业财务软件规范。各企业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 应当符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限制使用反复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各企业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应由有关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领导、积极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评审、应用及管理工作。

失真表现 篇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会计信息对政府、企业以及相关利益者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通过原始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信息来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企业利润等状况,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有重要影响。财政部曾多次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得出了我国80%以上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的结论,会计信息失真会对企业、社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如果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运行情况,必会给相关利益各方带来损失,甚至导致决策错误。从小方面讲,债权人利益会受到损害、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经营管理者的决策产生失误,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也将削弱;从大方面讲,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决策受到影响,经济犯罪活动将会增多、甚至出现腐败现象,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侵蚀市场经济的诚信基础,损害会计行业的信誉,破坏财政税收制度、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将直接误导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秩序混乱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应当对会计信息常抓不懈,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维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首先,企业会计准则不健全,会计制度不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客观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标准不明确,往往存在不同责任人因为性格不同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会因为会计人员主观原因而使会计信息存在差别,而且,现代企业在实际业务中会出现类似网络业务的许多新经济业务,而《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上没有具体考虑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样会计人员就会主动或被动的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混乱;其次,部分单位为满足自身需要致使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为了在业绩考核、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上体现企业的价值,故意将应收帐款提前入账,将应付账款推迟入账,或者故意包装、粉饰其各项财务指标,以便反映出企业总体经营情况良好的假象,从而在向银行贷款上更有主动性,还有些企业为了少向国家缴纳各种税收,故意将会计资料进行调整,造成应纳税所得额降低,达到其相应目的,这些手段都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再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大规模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逐步提高,但也有部分会计人员由于认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原因,会计工作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的浅层次上,难以做到规范、合法,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另外,会计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管能力弱也是会计信息是真的主要原因。经过调研,我们看到许多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在财产清查、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会计监督制度上没有重视起来,还有的企业将会计、审计部门何合为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等社会监督组织往往因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故意作出虚假的财务报告。监管人员不足以及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使得企业在会计信息失真上的违法收益大于违法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通过从已查出来的企业会计造假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许多企业通过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政策的变更、通过改变交易时间、改变应计项目、利用关联方交易以及隐瞒重大事项等方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这些企业企图通过这些手段人为创造出光辉的企业经营业绩,欺骗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国家监管机构,从而获取私利或达到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①资产不实,会计核算计量、确认随意性大,未按照规定的会计准则处理经济活动。部分企业违规处理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②负债不实,债权、债务不对应,企业之间的三角债关系错综复杂,人为地增加企业之间的债务纠纷以及债权、债务的确认不及时,导致出现大量的呆账坏账。③盈亏不实,有些企业应收帐款提前入账,将应付账款推迟入账,隐瞒、转移收入,甚至伪造票据,虚列收入,多列或少列成本、费用人为调节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④资本不实,资本公积金来源虚假,一些企业在申办注册时,为了应付注册会计师的验资,借入资金,验收后再归还,导致注册资本虚假、不实,实际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⑤税金不实,少计漏提,侵占流转税款,一些企业少计漏提,侵占国家税款,逃避纳税。在消费税和营业税上,弄虚作假少计漏报应税收入。⑥资金不实,银行账、现金账、往来账等资金账务时有空挂漏失,与银行不按期对账,与业务往来单位不及时核对应收应付账款,造成现金账与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实不符。⑦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乱设滥用会计科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章可循,有章不循。

四、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首先,政府要完善企业准则以及各项会计法律法规,以便更好的指导企业会计工作。会计法律体系是会计工作的指导原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会计法律体系,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那些会计处理上存在漏洞的部分要通过完善《会计法》、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处理方法,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以利于当事各方依法行事,创造一个良好、高效的法律环境。对不同的功能明确岗位职责,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沟通、对控制的监督等环节层层把关,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次,要不断完善产权制度。通过明确产权关系,激励股东追求股东收益最大化,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全国性的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清理交易机构、规范交易机构行为,建立产权保护制度;再次,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每个会计人员要有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会计工作中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会计法》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保证单位会计工作质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抓好自身后续教育,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对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最后,相关部门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政府要继续实行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稽查特派员的制度,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信息市场,建立起委派财务总监和会计人员的经费管理机制,加强会计委派方面立法建设,加强委派会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建立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和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规定对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具体的惩罚措施,发现的会计造假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严处理。

五、结论

总之,由于各方面原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而且扰乱了整个经济发展运行秩序,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影响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进程,因此,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综合治理,借鉴好的制度与管理方法,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安全的市场交易环境。

参考文献

[1]、贺正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

[2]、杨玉锵.浅议当前会计信息失真[J].现代商业,2009(35)

[3]、袁曙,会计信息失真的防治--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09,(30).

[4]、彭野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和治理[J]财务与金融,2009,(6).

失真表现 篇5

关键词:审计,会计信息,失真,表现形式,识别途径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即会计信息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不相符, 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公司真实的经济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公司经济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使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标准呈现出差异性的特点, 同时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纷繁复杂。根据本人多年的审计实践经验, 本文从审计角度对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表现形式总结如下:

(一) 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这种情况多存在于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仍然采用手工记账的小公司中。此类公司如果会计人员基本业务素质不过关, 不能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 就会出现会计账薄记录混乱、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的情况, 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差异很大,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 人为操纵利润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 随着企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深入, 本文上述因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已不多见。某些公司为了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 进行人为操纵利润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多, 并且手段也更加隐蔽、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1. 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随意操纵利润。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十四大项资产减值准备, 某些公司在进行资产减值测试时, 人为调节资产减值损失, 并且无视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规定, 仍然沿用旧企业会计制度, 将以前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在以后会计期间进行转回, 计入当前损益, 以达到调节各期会计利润的目的。

2. 利用变更存货计价方法调整利润。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润、所有者权益、所得税以及资产总额, 因此某些公司视各期经营状况的好坏, 刻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此外,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但某些公司为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仍然继续使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成本。

3. 利用关联交易随意操纵利润。某些公司为了粉饰会计报表, 将实物资产高价评估, 用评估价进行投资新设立控股子公司, 将评估增值计入营业外收入, 从而增加母公司的利润;由于现行合并会计准则未对因评估增值而确认的营业外收入是否予以抵消作出明确规定, 于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该项营业外收入不进行抵消处理, 从而达到增加合并会计报表利润的目的。

4. 通过多计收入增加公司利润。多计收入即收入的确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如在售后回购、售后租回等销售方式下, 由于公司在售出商品后仍然保留了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说明该项交易并未完成,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应确认相关收入, 而应将销售价款与售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递延收益。但某些公司却将该项经济业务作为商品销售收入予以确认, 达到多计收入增加公司利润的目的。

5. 通过伪造收入增加公司利润。伪造收入的本质是一种纯粹的欺诈行为, 如采用伪造产品购销合同、虚开销售发票等方式虚构收入。在对某公司进行审计时, 发现公司年末增加了大笔应收关联单位的账款, 到相关债务单位进行延伸检查时发现, 该单位并无相关经济业务记录。经过进一步取证落实, 该业务纯粹是该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销售发票而伪造的收入。

6. 通过少计费用支出调节公司利润。某些公司将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支出计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借方挂账, 以达到少计费用支出、调节利润的目的。

此外, 某些公司将一个完整的经济主体分割设置多个账套, 而会计报表数据仅根据各个账套的数据简单加总填列, 对各账套之间内部交易不进行抵消或抵消不完整, 导致重复记录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 设置小金库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

尽管国家严厉打击私设小金库的行为, 但某些公司却绕开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截留或隐瞒各项收支, 套取资金, 以备公司体外循环, 用作公司的不规范开支, 盗取、骗取及侵吞国家或集体财产。如:以代开劳务费发票形式虚构支出, 将现金转出公司, 在账外进行支付;将应确认收入的房屋租金等收入不入账, 以收抵支, 直接用于抵顶该公司应支付给承租方的招待费等相关费用;将取得的收入不纳入本公司法定账册, 转移至所属子公司, 在子公司往来款中进行支付。

二、识别会计信息失真的途径

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受害者涉及国家、金融机构、股东以及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 因此, 重视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表现形式, 从事审计业务时应当采取以下识别途径:

(一) 首先应当评估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分析各项财务指标, 比较各期财务指标是否存在大幅变动, 对异常的、变动大的财务指标要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

(二) 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和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再进一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识别:

1. 关注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当期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将以前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当期, 以识别公司是否存在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情况。

2. 对比前后各期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以发现公司是否存在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以达到人为调节报告期利润的目的。

3. 检查公司与关联方发生的交易, 对集团内部单位之间相互挂账的情况进行核对, 如果存在挂账不一致的情况, 应进一步核实交易的真实性。检查合并抵消分录, 关注集团企业之间发生的关联交易是否抵消完整, 以识别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虚增合并会计报表资产和利润的现象。

4. 关注年末大额增加的应收账款, 对金额重大、长年挂账的客户进行函证, 识别是否虚增收入和虚挂资产;检查长期挂账的预收款项, 识别是否少计收入;检查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异常项目, 识别是否将属于费用性质的支出挂账、少计支出或少计收入。

5. 对公司产品购销合同、发货凭证等各种原始单据进行核对, 尤其要对相互之间存在联系的原始凭证进行关注, 看其反映的信息是否一致, 以识别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如果发现原始凭证之间不能相互印证, 应进一步追查, 以识别公司是否虚构经济业务。

6. 检查公司开具的各类票据存根联, 以识别公司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将资金转移到账外、开具虚假发票报销费用套取现金设立小金库或账外账的情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经济形式的多样化, 使得会计造假方式的隐蔽性越来越强、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复杂多样, 对其识别更加困难。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 加强和提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识别能力, 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以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及其潜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参考文献

[1]王膺文, 王晓云.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5, 01:14-15.

[2]秦玉文, 衣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01:164-165.

[3]农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以北海HT物流有限公司为例[J].才智, 2014, 34:340-341.

[4]李艳琼.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4:113-114.

[5]邱瑶溪.基于独立董事视角研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19:232.

失真表现 篇6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 实收资本失真。

在企业的发展中, 实收资本造假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 通常在注册时需要借贷资金维持发展, 注册资金属于先收取再归还的方式, 但是企业的资金较小, 部分企业资金链明显存在问题[2]。其主要表现在企业通过虚增实收资本的方式来扩大规模, 提升企业等级来获取商业贷款, 这不仅是对员工的欺骗, 同样是对国家的欺骗。一旦企业经营不善, 必然会导致贷款损失, 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员工的收益。

2. 坏账增多。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中, 同样存在较多的呆账和坏账, 其主要是由于企业无力偿还, 并且部分企业地址不详, 无法进行详细的核验[3]。部分坏账甚至属于多年的账目, 诸多因素导致企业存在较多的呆账及坏账, 同时由于企业缺乏重视, 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

3. 账目与材料不符。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中, 由于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 导致企业的材料与账目存在不符合的现象, 部分企业虽然售出商品, 但是缺乏发票, 导致入账与账面价值存在明显的偏差。

4. 对外投资不合理。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表现中, 对外投资存在不合理的表现, 部分中小企业在核算过程中, 未能按照权益法进行核算, 仅仅核算投资的收益, 对于支出缺乏核算, 导致企业盈亏时, 未能做出相应的记录, 因而企业表面呈现繁荣的景象, 但是真实收益却呈现盈亏的状态。

5. 肆意调节成本, 隐瞒收入, 虚增成本。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 部分企业将销售成本的调整作为营利的手段, 部分企业为了逃避税务, 提升成本, 为了显示企业的营利状态时, 会故意降低成本, 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较大的隐患[4]。同时部分企业在收入中, 缺乏有效的记账形式, 部分企业甚至做出虚假凭证, 肆意调节自身的净资产, 影响国家的税收。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 由于受到外界因素与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同时对国家的收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分析, 有利于制定科学的保障策略,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权制度不明确。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 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 通常会虚构企业的财务报表, 吸引投资, 给予银行投入的是企业不断发展的财务报表, 而给予税务部门则是业绩下降的报表, 其财务报表成为企业套现的工具, 无法发挥其对企业的监督作用, 同时,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取效益, 通常是在违背会计原则的基础上, 促使财务人员造假, 造成财务信息的失真, 另外部分经营者在经营时, 会发布虚假信息, 欺骗投资者, 以此来获取收益。例如在河南景阳食品厂的发展中, 通过伪造财务报表信息, 通过银行获取212.6万元, 但是由于经营不善, 导致企业亏损, 但是经营者恶意发布盈利信息, 欺骗消费者投资, 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银行及投资者的资金无法回收。

2. 缺乏监督措施。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中,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导致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较为严重。我国政府为了促进企业的改革, 对中小企业的放权, 管理者可以进行自主经营和监督, 但是由于国家缺乏完善的监督措施, 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较为严重。同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监督的重视程度, 在企业内部明显缺乏监督机制, 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监督机构, 但是流于形式, 缺乏实际效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调查资料显示,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中, 拥有监督机制的企业数量不足20%, 而发挥监督机制功效的企业数量不足5%。

3. 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中, 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自身规模的影响, 导致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企业缺乏严格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缺乏严格的约束, 导致其工作过程中, 无法可依, 均是以企业的发展效益为根本目的, 管理者利用这一特点, 与会计人员合谋, 共同制造虚假财务报告。其次,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 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处理措施, 导致会计人员的行为无法受到有效的约束, 进一步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 中小企业内部缺乏明确的审核机制, 通常是由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协商来完成, 增加了舞弊的风险。

三、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策略

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 同时对国家的收益造成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理策略, 根据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策略:

1. 完善产权关系。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 产权关系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而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完善企业的产权关系, 以此来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首先, 需要采用政企分管的策略, 转变政府的职能, 降低政府的干预性, 政府仅仅行使引导功能, 这样可以推动中小企业自主经营, 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率。其次, 应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在企业中引入经理人, 对企业的领导进行审核, 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 这样可以保障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且有利于实现内部竞争和监督。最后, 企业应该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定期的披露方式, 可以使外界共同行使监督职能, 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例如在山西平阳机械厂的发展中, 采用了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详细的披露了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 在2015年, 公司的实际账目与账本账目的不符资金下降了11.2%。

2. 加强企业监督。

在企业的发展中, 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以此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首先, 政府机关应该设立监督机构, 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监督, 有效的治理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其次, 在中小企业内部, 同样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构, 要求监督人员不仅要具有监督才能, 同时要具有会计素质, 可以分析会计人员的不足之处, 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改进。最后, 企业应该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引进社会监督, 通过群众的力量来行驶监督职能, 以此来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例如在北京新星食品厂的发展中, 引进了内部监督机制, 将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进行披露, 积极采用员工监督制度, 并且对具有建议性的员工采取奖励措施, 通过有效的监督, 公司在2014年降低了呆账及坏账资金共121.2万元。

3. 完善内控制度。

在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中, 应该明确内部控制制度, 以此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 使其制作财务报表的过程中, 严格依照规定来完成。其次, 企业需要建立惩罚机制, 对于违背会计准则以及公司规定的会计人员, 要进行严格的惩罚, 将其绩效与公司效益挂钩, 必要时可以采用法律手段。最后, 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 对财务人员的行为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 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语

会计信息质量的保障是一项艰难复杂的过程, 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营造良好的环境,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 完善内部制度和监督制度, 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 且可以为国家的收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衡睿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6, (01) :35~36.

[2]朱晓丹.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6, (04) :217~218.

[3]刘璐.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11) :27~29.

失真表现 篇7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私营企业发展基础普遍薄弱,规模较小,竞争力相对较弱,家族化成分较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大多数企业主往往只顾眼前利益,不惜冒高成本风险大肆进行会计信息造假,已对相关的决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正视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了解其存在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成因,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治理。

1 一人控制数家企业导致假法人代表产生

据深圳市工商部门统计,2003年深圳市每天平均有500家私营企业开张营业,同时也有500家私营企业关门歇业。除了企业自身因素外,主要原因是私营企业运营1~2年后存在较多的虚假会计信息,为逃避监管部门查封的风险,注销原公司,重新注册新公司。

在这种背景下,A公司一成立,便显现出造假的恶习。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虚假的,名义上的法人是其表弟,实际操作的还是甲本人。在A公司成立以前,甲股东个人控制的公司已经有4家,其中2家公司未在工商及税务等监管部门登记。当然,除了甲股东本人以外,其余公司均以其家人名义注册,成为法人代表。

同一人控制众多公司,其目的在于分散调拨使用资金,也便于相互转移利润。尤其是一般纳税人、企业间相互对开发票,可增大进项税款抵扣额,达到少纳税目的。

地方监管部门应改变现有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大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私营企业惩罚力度,查处一批,严惩一批,直至吊销其营业执照或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在《会计法》的基础上,出台地方性会计法规,对那些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私营企业采取扶持性政策,以降低其经营成本,创建全社会会计信息真实软环境建设,这有助于净化私营企业会计行业的不诚信氛围。

2 为获取贷款而造假

为了从银行贷出大额资金,A公司首选关系可靠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为虚增资产,私购假发票入账,增大在建工程项目,同时虚挂往来单位;为了增大可信度,私刻客户单位合同专用章,制造供货合同;更改全部设计图纸,以期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当资产评估人员提出质疑时,便以安全性为由,说明各种设备管道已埋藏在地下。最后将原本只有1.3亿元人民币的资产变成1.8亿元人民币的资产。A公司凭着这份高估的资产评估报告,先后从银行贷出1.5亿元人民币的款项。

A公司的会计造假能获得巨额的资金,与现行的银行信贷体制不健全有关。从理论上讲,银行对外贷款强调的是资产抵押,但在具体执行上更多地实行信用贷款。如果贷款信息公开化,A公司提供的虚假会计信息将会得以曝光,难以达到造假目的。贷款信息公开化将会规避会计信息的“假、大、空”,让真实的会计信息得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事实上,为了与银行保持表面上良好的银企关系,A公司到期的贷款额及利息均能如数偿付。但是这都是借新款还旧款,所支付的利息也是动用贷款额偿付的。而现行银行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贷款检查,通常只关注能否按期支付利息和偿还到期的贷款额,能做到这点,它们便认为是优质企业,可以给予优惠照顾。至于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如何,银行监督部门则很少过问。

3 应对相关法规而造假

3.1 注册资金造假

现行的《公司法》对各种类型的企业注册资金作了严格的限制,必须达到最低的限额方可注册。A公司考虑到本行业的经营特性及未来发展需要,将注册资金定为8 000万元。对一个私营企业主而言,拿出如此巨额资金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为了迎合监督部门的要求,造假便成为A公司唯一的选择。事实上,甲股东表面上以货币资金4000万元注册,其实不过是填了一张银行存款进账单而已,由公司开户银行盖了转账收讫章,送交会计师事务所验资通过。为了平账,会计人员通过作废的银行转账支票,转款挂在多个往来单位。

3.2 经营范围造假

A公司属于石油化工性质的企业,生产过程对水气资源的污染程度严重,国家环保部门已多次下文对此类公司严禁审批,对已成立的公司限期整改,达到合理排污标准的企业方可经营。A公司经营范围实际上是将原油提炼成各种规格的燃料油。而营业执照注明的却是生产工业用沥青产品。为了应付上级监管部门检査,A企业建立几个生产用沥青池。

事实上,对特定行业的限制,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各企业不公平竞争。A公司属于石油化工行业,只要不人为设置条件限制,其生产过程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就有资格从事该行业,那么A公司就不需要采用造假的方式以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3.3 股东之间造假

目前,我国的《公司法》对企业注册资金管理作了严格规定:股东一旦缴纳出资款,经验资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撤资,需要撤资也必须经其他股东协商解决,可以转让给其他股东,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该规定针对所有类型的企业。

A公司2个股东原本是业务上的合作伙伴。2人组建公司后,所有业务全由甲股东负责处理。甲股东利用此机会,通过虚假的账面会计资料大捞钱财。另一股东在得知这些情况后,提出撤资。但甲股东以《公司法》相关规定出资后不得退还为理由,拒绝另一股东撤资要求。

A公司的股东表面上是为个人利益而角逐,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该公司缺乏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管理。

4 就业压力引发造假

A公司采用多套账务同时运行,会计人员事前进行合理分工:一般会计人员只处理对外账务,财务主管及特定的会计人员才可以进行内部账务处理。办公的地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处理内部账务的会计人员基本上是熟人或朋友介绍的,从未对外招聘。所有内部账务处理的资料均由甲股东妻子负责保管。会计资料一般在次年3月份前核对完毕后集中销毁。

A公司的会计人员之所以参与造假,原因在于利益驱动。除受大环境影响外,就业压力大,个人生存状况差导致部分会计人员铤而走险。倘若会计从业人员的各种失业、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得到完善,同时建立个人诚信的信息库,严惩会计造假者,而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在个人信息库备案,类似A公司的会计人员绝不会因为短期利益而冒险造假以致失去个人的终生职业。

5 不规范操作造假

如同其他私营企业一样,A公司及其关联方同时使用多套账簿体系运作。具体表现方式如下:

(1)资金的无偿占用。由于甲股东个人控制的公司已有4家,且分散在不同的管辖区,平时A公司的货款也分散存在其他公司的账户上,一旦需要采购货物,将从其他公司的账户中调入使用,集中采购,共同销售,且各公司使用的资金不需要支付任何使用费。

(2)资产的无偿使用。A公司的仓库长期供其他几家公司使用,从未支付仓储费及人员工资。

(3)相互对开发票。为了能取得较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抵扣,A公司及其他几家公司采用相互对开发票,以增大进项税额,在税款额较大时自我调节。同时,在产品销售价格上大做文章,或高或低于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以便于人为控制利润。

会计准则规定:关联方之间相互占用资金及资产,必须支付相对应的使用费。而关联方交易价格的定价方法及定价政策则要参照同类业务的市价执行。但私营企业存在的这种受同一人控制的多家公司关联业务很少参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执行。

上述私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具有普遍性,在成因分析与治理途径上已有多种理论支持,希望相关监督部门在针对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治理的同时,要不断修正相关的配套政策,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标本兼治,实现会计信息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忠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1).

[2]殷献民.私营公司财务管理与控制精要[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2.

上一篇:数学教育的新观念下一篇:社会适应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