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2024-06-24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共12篇)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篇1

1 问题的重述

请你们根据中国国情, 收集诸如国家生均拨款、培养费用、家庭收入等相关数据, 并据此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 就几类学校或专业的学费标准进行实例分析, 得出明确、有说服力的结论。

2 问题的分析

就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进行定量和实例分析。调查显示:影响各院校学费的主要因素是:院校所在地、院校种类 (综合、医学等) 、院校级别 (本、专科) 。从而分析时, 又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数据统计不完善, 所以我们以省为基本单位先对高校学费定量分析。在定量和实例分析合理性时, 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状况,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由财政拨款、捐集资收入、事业收入 (包括学费) 、基建拨款、其它组成。其中主要由政府 (财政拨款) 和个人 (学费) 两大主体共同分担; (2) 人均学费与家庭最大承受能力的差距; (3) 人均培养费用随时间的变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再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合理性评价, 在模型的改进中构造一个满意度函数。对A省利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将来几年学费的发展趋势。

3 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讨论, 得知现行的学费标准对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比较大, 我们利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将来几年学费的发展趋势, 以便为制定出更好的改革学费标准提供建议。

3.1 模型的建立

设:xi (0) = (xi (0) (1) , xi (0) (2) , …, xi (0) (n) ) 各阶段的样本数据xi (1) = (xi (1) (1) , xi (1) (2) , …, xi (1) (n) ) 为xi的一次累加序列;其中xi (1) (k) =

则可建立灰色预测GM (1, N) 模型:

其中d (k) 为xi的灰倒数d (k) =x0 (1) (k) -x0 (1) (k-1) =x0 (0) (k) ;

z0 (1) 为x0 (1) 的均值数列z0 (1) (k) =

a为发展系统, b为灰作用量, z0 (1) 为白化背景, 经简化可得方程:

将x0 (0) (2) , …, x0 (0) (n) 带入方程可得

在最小二乘法意义下可求解此线性方程得u= (BTB) -1BTY

由GM (1, 1) 灰微分方程

(1) 所对应的白化微分方程:

3.2 具体实例 (A省)

单位:元

单位:元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数学建模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邓聚龙.灰色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5.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篇2

日期:2006-09-23

(苏财综[2003]71号)

有关高等学校:

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积极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模式,不断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多样化、多层次、多形式的需求,更好地为广大考生服务,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决定在各主考学校开设特色专业的自学考试项目。特色专业自学考试采用高校助学,省、市自考办组织考试的管理方式。为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对收费标准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学费标准:经批准同意开展特色专业自学考试并开展助学的主考学校,可以向学生收取学费。具体学费标准参照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的收费标准:文科每生每学年4200元,理科每生每学年4500元,艺术类每生每年4800元。各学校可根据办学条件、生源情况、教学质量和培养成本等实际情况在上下浮动15%的限额内确定各专业具体的学费标准。业余班性质的助学,按全制收费标准减半收费。各助学主考学校及省自考办不得再向特色专业自考学生收取实践课程考核费、毕业论文答辩费、自学考试证书工本费等其他费用。各助学高等学校按每科次、100元标准缴纳考试费,其中省考办70元,市考办30元。

二、助学学校为学生提供住宿的,可收取住宿费,住宿费标准参照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社会化学生公寓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苏价费[2002]369号、苏财综[2002]16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助学学校为学生代购教材等,可收取代办费,具体标准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学年结束时须向学生公布代办费使用情况,多退少补。

四、各学校在招收特色专业自考助学学生时必须将所有收费项目及标准向学生公布。各助学高等学校应及时办理收费许可证变更登记手续,实行亮证收费。收取学费时要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本标准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已在籍考生按原标准执行。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反思 篇3

根据教育外部关系规律,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现在正在进行高等教育大众化,如何解决我国公立高校所面临的经费短缺问题成为一道难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资,1989年开始向学生收取部分费用,以后,逐步加大了学生交费的数额和覆盖面,1996年个人投资(指学费和杂费)占整个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比重为11.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普通高等教育经费的80.391997年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普遍并轨,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全面收费制度。1999年全国范围内大幅度提高学费数额,扩招生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基本上按培养成本收费,其他学生的交费一般也达到了培养成本的20%至30%。函授、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等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民办高等教育这几种教育形式所需经费基本上全部是或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承担,而这几种教育形式的学生已占到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以上。如果综合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成本中学生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将达到40%至50%。这一比例与国际水平比较已属于一般水平。但由于我国义务教育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免费,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低于国际水平,而且可以预言在—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这一比重不可能达到已承诺的占GNP4%的水平,所以,对非义务教育还应加大个人支付的比例。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收入分配又很悬殊,因此在实行高等教育收费的同时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对于收费制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高等教育收取学费所带来的贫困学生问题以及对收费制度的考验

1.免费的高等教育是不可行的

中国从1989年起对公立高校部分学生开始实行收费,当时只是象征性地收取200元,高教学费制全面实施于1997年,但收费标准几年内一直徘徊在3000元左右。收费标准猛增在2000年。这一年高校学费普遍在1999年的基础上提高了15%,有些地区高达20%,学费涨过了4000元。(见附表一)之后,2001年和2002年执行了有关规定,学费、住宿费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

此间关于1997年起我国实行全部大学生缴费上学的理由,通常认为有两个。即增加高等教育实际需要的经费,以及对教育成本分担原则的确认。就增加高教实际需要的经费而言,它是几乎所有国家面临的“基本的两难问题”。产生于公共预算日益紧缩而社会和个人对接受教育的要求持续增长。现在几乎已没有国家能够单靠国库来支付整个高教系统,而必须寻找资金来源。何况这里是“穷国办大教育”和“大国办穷教育”,教育经费不足更突出。面对急剧膨胀的教育需求和严重不足的教育经费,继续推行免费入学政策显然已不可能。

而且,教育分担原则的实施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教育成本分担原则的依据是:从受益方面论,高教投资可以产生社会收益和私人收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收益各方负担成本才合理;从产品的属性论,高等教育产生的不是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而是准公共产品,所以政府和受教育者应当共同承担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分担的原则是:(1)谁受益谁投资;(2)受益者为个人、雇主和社会大众三方,教育成本应由这三者分担;(3)各方支付的教育成本份额,由其受益的多少决定;(4)各方支付的教育成本份额,还应按支付能力来决定。来自各国的数据都表明,中学后教育能确保其毕业生获得较高的收人和更多的机会,中国在这方面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并非纳税人的子女都可以上大学。据统计,随着高教大众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毛录取率已接近70%,但他们只占同龄人口的10%左右,也就是说,只有适龄人口的7%能够上大学。由此可见,作为极小部分纳税人的子女和高教受益者,大学生缴纳学费是合隋合理的。

我们要强调的是,如果仅仅把增加高等教育实际需要的经费和确认教育成本分担原则作为收取学费的理由,那是不够的。然而,免费的公立高等教育真的总是公平而民主的吗?国内近期有的研究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免费的高等教育等于是用公共资金补贴高收入阶层。新近一项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也显示:与出生于较贫困阶层的同龄人比较,出生于较富裕阶层的年轻人更有可能进入高等学校,高教补贴有可能主要是为富人造福。国外有论者还指出,免费的高等教育是让穷人来支付富人上大学的费用。入学机会更多的富人子弟免费入学。而在日后可获得收入更高和使事业更成功的机会。不取消高校免费入学制度,实际上就是坚持把穷人的收入作有利于富人的两次再分配。

结论性的表述是“免费高等教育既不能保证效率又不能保证公平”。这—论断,对免费高等教育的批评,无疑有助于开阔思路。另外,大学生承担学费后,他们可以施加压力对学校不合理的政策规定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可以较自由地使用由学费构成的那部分经费,或用来进行改革,或用来弥补公共补助之不足,并通过增加能够自由支配的经费加强自身的自主性。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以及二元经济结构使得贫困学生所占比例较大。据统计,截至2003年底,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0%,人数在280万左右,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至10%,人数在60万至120万之间%先不论各高校的贫困学生,据一份调查显示,由于惧怕交不起大学学费而在高中就辍学的学生不在少数。有可能很多人成绩很好,但因负担不起大学学费而过早地放弃了进大学的念头。该调查还对高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率为100%,也从侧面反映了高中生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见附表二)因此,对在校大学生的研究,有可能低估了学费的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我国高校大规模的扩张是在当时我国经济紧缩,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前提下仓促、急剧进行的。因此,我国除了各大学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学费减免之外,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费短缺。我身边就有因生活困难而荒废学业去打工来维持生计的同学。所以,建立怎样的体制以便所有的大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是一个重大课题。

2002年高考前夕对我国两省市4区县的不同类型的7所高中的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共发放问卷529份。回收率为100%。

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下层人民的子女享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并没有增加。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差距在拉大。这份调查更进一部证实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不容忽视。

2.建立针对所有大学生的贷款助学制度

上面讲到免费的高等教育是不可行

的也是不公平的,而我国又有一部分学生无力上缴学费。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这的确解决了一些大学生的问题,但同时使得某些贫困学生有自卑心理的产生。因此,在实行上大学收费的同时,为防止或者避免由大学生家庭收入水平决定其学费支付能力和生活水平的差异现象,可以借鉴很多国外经验。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大学收费制度的同时,制定了许多既不加重大学生家庭负担、又不影响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反而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形成颇有帮助和促进作用的大学生上学贷款和助学制度。

为此,我国高校收费和贷款政策就应该有相应的修正和调整,亦即政府的贷款上学制度,不能只是针对目前所谓的贫困大学生等少数学生的制度,而应该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普遍性的大学生上。学贷款制度。从而使所有的大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以同样的资格和条件来申请国家的助学贷款,以同样的人格和心态在大学中进行学习和深造。

事实上,在大学生读书的贷款制度和助学政策设计方面,西方许多国家都积累了理论上极其成熟、实践上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法可资我们借鉴。他们普遍性的特点:一是关于资助大学生上学的所有制度和政策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系统实施完全能够帮助所有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二是有非常系统、明确地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打工政策,其中严格地规定了大学生打工的权利和待遇条件,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较好的收入以完成学业。三是有些国家的大学收费十分低廉,学生通过假期打工就可以很顺利地挣够全年的学费。四是各个大学都有充分的大学生奖励基金,大学生如果品学兼优,完全可以通过申请奖学金的途径完成学业。这对我们的直接启示是,国家应该出台具有系统性、前瞻性、长期性的大学生助学政策和贷款政策,并且以国家法律和政府行政的刚性力量,保证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和普及。同时,国家还应该制定有效的大学生打工政策,明确规定大学生助学打工的待遇和报酬标准.从政策上帮助大学生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用。也可以通过加大奖学金、助学金的数量来为大学生提供资助。当然,同样是为了促进大学生们公民意识和人格的养成,以及为了保证银行贷款的安全和有效,保障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和正常收益,根据权利和责任相等的原则,国家可以制定较为严厉的还贷法律和制度,对大学生的贷款用途和还贷行为进行约束。

“劝退”是维护高等教育标准 篇4

无底线的宽容就是默许和纵容, 大学必须敢于对那些经过多次警告和教育仍无果的学生“动真格的”。

由于成绩差、学分不达标等原因, 山东大学近日劝退97名学生, 此举在校园引爆“重磅炸弹”的同时, 也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争议。

哈佛大学最近也有一个类似的做法。2月1日, 哈佛宣布勒令60名去年5月参与考试作弊的学生休学。哈佛文理学院 (本科生院) 院长迈克尔·史密斯说, 这些被休学的学生将离开学校一段时间, 参与至少6个月全职带薪非学术类工作进行反省, 并规定工作岗位不许由父母或任何亲属提供。在工作2~4个学期后, 学生向行政董事会申请复学, 在董事全票通过后方可重返校园。该做法被认为是哈佛严格维护学术声誉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所教学质量优异、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高的大学, 必然会严格要求学生。这一方面表现在对学习和科研的要求上, 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学生的德行和守法的要求上。因此, 一所致力于高标准办学的学校, 肯定无法容忍学生在受到多次充满关心的教育性谈话和校方警告后, 仍然不思进取。如果大学不表明态度, 不仅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正, 更是在降低大学本身的教学质量, 长远看来也是在模糊高等教育的标准。因此, 山大对这些学生采取退学措施是正当之举。

一些舆论认为, 山大此举须三思而后行, 因为这些学生被退学后, 将面临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 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后果;而且, 大学里学习成绩不好并不代表学生未来就没有成就。对此, 笔者认为, 大学对学生的责任是为他们在校期间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基础。经过多次谈话和警告后仍然无果, 大学已经尽到了教育和管理的责任, 剩下的责任就须由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自己承担了。学生被劝退后的人生道路究竟应怎么走, 大学的确没有包揽的责任。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篇5

根据自治区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20**年全区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专项督查方案》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教育系统收费工作,坚持把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作为行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严格执行收费政策。今年秋季学期,全区中小学校没有出现一起违规收费行为。现将我区秋季学期教育系统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中小学校35所,其中初中3所,城区小学6所,乡镇中心校4所,村完小22所。据开学初数据统计,全区中小学生在校人数12826人,教职工 858人。其中小学在校人数为10678人,教职工658人;中学在校人数2148人,教职工200人。管辖的幼儿园30所,在园小朋友5813人,教职工413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检查,规范民办学校(幼儿园)收费

1.规范民办学校(幼儿园)办学行为及收费标准。我区现有注册民办各级各类学校34所,其中民办幼儿园30所。民办学校(幼儿园)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取得办学许可证,对收取费用的项目和标准应当报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在检查中,有部分幼儿园开办幼儿园特长班、兴趣班、实验班,并适当收取一定费用给予教师补贴,但没有以此作为入园挂钩的行为。我们责令其整改,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文件,规范收费。

2.强化和完善预防制约机制,对已出台的政策规定,要切实抓好落实。继续实施教育收费公示制度,通过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方式,向学生及社会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范围和投诉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监督,注重加强动态管理,确保公示内容真实有效。同时,健全财务制度,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二)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

1.制订了全区中小学接收进城务工子女入学的工作方案。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禁止收取务工子女借读费和择校费,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该补助的则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实行资助扶持,让所有务工子弟“进得来,学得好”。经查,全区无收取借读费或择校费现象。

2.政府和其他部门没有“搭车收费”及向学校摊派费用。全区各中小学校没有违反规定强行捐资、赞助等行为。学校和教师没有举办“辅导班”“实习班”“提高班”等现象。

3.学校按规定实行公示、公开收费,所收学前班保育费全部纳入财政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没有坐收、坐支现象。

(三)加强督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1.我区中小学、幼儿园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市、区有关文件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收费,没有代收服务项目,没有擅自设立、提高收费和扩大收费现象发生,没有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课外读物、报刊杂志、作业本现象发生。暑假期间,学校没有组织师生办班补课,也查无在职教师举办有偿家教。

2.加强督查。开学初,我局联合区监察、物价、纠风、财政等部门组成专业督查小组,全程督查全区中小学校收费工作,全面检查全区35所中小学、12所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情况,并暗访200多名学生家长,没有发现乱收费的`现象。

3.设立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建立信访制度,听取群众意见,加大社会和群众监督力度,真正形成监督合力。

4.定期召开治理教育乱收费联席会议。每年开学初,都召开联席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商议解决问题方法,做好检查后的反馈和总结工作。

(四)落实政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机制体制改革

1.领导重视,亲抓力管,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机制体制改革工作。为了保证政策落实到位,我区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纪委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纠风、纪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逐级建立责任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镇(街)领导密切关注学校的收费工作,层层把关。同时,全面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校不再收取任何费用和加大对贫困寄宿生补助政策的宣传,我区通过新闻媒介、拉横幅、颁发宣传小册子、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方式,保证国家惠民政策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2.进一步规范教育经费使用,加强学校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经费开支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杜绝了学校教育经费的挪用、挤占等现象,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了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按照《XX区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规定》,学校建立健全财务档案常规管理,修改完善校产资产管理制度,制定《校舍使用管理制度》、《校舍设施报修制度》、《财产领用、借用制度》、《财产损坏赔偿制度》、《财产物品报废、报损制度》等,完善校产造册登记管理,实行财务人员专人专职管理。本学期,公用经费也能按时拨付到位,没有挪用、挤占等现象。

3.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及禁止收取学生作业本费,免费向学生发放国家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等政策,禁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经查,20秋季学期,我区有学生12826人,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和免杂费,其中小学生10678人,中学生2148人。教科书经费由自治区财政部门直接下拨到新华书店,再由新华书店直接支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教科书由新华书店运到学校,然后按“课前到书”要求统一发放。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直接将教科书(教科书扉页上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印章)发给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学校并认真做好签收免费教科书签领手续。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文件精神,根据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有关政策,今年秋季学期共核定有寄宿生1172人,全部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经费732500元;享受阳光早餐的中学毕业生共587人,资助经费176100元;农村中小学营养改善计划7918人,投入资金 2375400元。

三、下一步打算和工作思路

教育以何为标准 篇6

这两个孩子皆因分数而受奖惩,而分数应该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吗?

当然不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仅以分数做标准,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阴影,与追求名利的功利心态。分数只是检测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不能就此而断定一位学生的优劣。彼用功学习,失败而无悔,何尝不值得奖赏耶?

若长期以分数做标准,这世界上将会失去多少梦想家?又会多出多少台做假的机器?

试想,若马云的父母在他数学仅得9分时对他冷淡,赏以巴掌,如今怎能有阿里巴巴;若达·芬奇在画不好鸡蛋时被臭骂一顿,又怎能有蒙娜丽莎的微笑;若钱锺书在数学考试时受巴掌之刑,又怎能有《围城》的嬉笑怒骂。

分数不是唯一,更不该成为孩子的负担与枷锁。

而除了分数,这幅漫画中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好学生因没有拿到满分而被打,右边61分孩子脸上的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优等生就一定要得满分呢?家长是否过于苛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等生也有可能失误,何必苛责。丘吉尔曾说:“完美主义等于瘫痪。”若长期这样苛责优等生,只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优等生索性放弃追求,加入容易受奖励的差等生行列,二是优等生成为一味追求完美,失去天性的工具。”

“从小被教育追求极限,长大后才知道适可而止是多么重要。”一个孩子,他将要面对的人生必然有些不如意的小部件,从小教育其追求极限反而不能帮助其形成平稳的心态。

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的不足与失误,多关注孩子的优点与特长。

苏格拉底曾言:“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个太阳,只是如何让它发光。”多看看孩子身上的太阳,无论优秀生还是差等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考取北大时,国学满分,数学零分;而我们仍然为她身上的诗词、昆区、书法等才华而惊叹,而忘了他数学的不足。

太阳上也有黑点,但并不会掩盖太阳的光芒,多关注孩子的优点吧。

这幅漫画的终极要义,我认为是在警示家长们,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应怎样更好的教育孩子。

“教育的目的是让青年人能终身自我教育。”哈尔钦如是说。要使其能终身教育,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日品德,二日兴趣。“德者,才之帅也。”而兴趣是促使一个人获得惊世之才的重要推动力。

苏格拉底言:“教育就是点燃火焰!”家长们,别再只看分数,别苛责孩子的不足。要时常自问:“我点燃火焰了吗?”

[点评]此文亮点多多。其一,论据密集,古今中外,信手拈来,为考生所用,足见考生视野之开阔;其二,巧用名言,古今中外的名言列阵而来,与事实论据相得益彰,又见考生文化底蕴之深厚;其三,修辞灵活,设问之后亮观点,反问之后引深思,排比之后显气势。

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探讨模型 篇7

首先, 就中国现阶段而言, 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到GDP总产值的4%,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 国家投入资金较低, 为保证高校办学质量, 则大量的学费的负担就分担到了单个家庭的身上。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 中国物价不断飙升, 国内财政支出同时也在不断的增加, 则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其GDP总量比例也不可能过高。

其次, 就高校而言, 其属性为非营利性机构。高校用以维持日常的运作需要的费用 (水、电、管理人员工资等) , 对于科研的经费投入, 教师的福利, 奖助学金, 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 新的软、硬件的配备等等的投入仅仅来源于国家拨款、社会团体赞助及学费收入。则在国家投入有限, 企业赞助有限的情况下, 维持学校运营的大量的费就分摊到每一个学生头上。

第三, 就家庭而言, 由于家庭收入、物价指数等因素的限制, 家庭对于教育性消费所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就目前中国现状而言,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 高等教育学费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尤其对于农村人口而言, 用以维持一个大学生的所有开支将是其13年的年家庭纯收入。

1 学费标准制定的分类划分

对于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学校的学费标准是不一样的, 故而在制定学费标准时应进行分类讨论, 具体分类方法如下:

首先, 考虑到位于不同地区的学校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学费的影响, 因此应按地区的划分来对高校的学费进行讨论。

第二, 由于全国高等院校共分为:教育部直属本科、地方直属本科、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等几个级别, 不同级别的学校培养费用不一样, 因此学费的标准也应该不一样。

第三, 对于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专业, 因为其培养目标及不同专业间所需要的软硬件也有差别, 如文史和理工类与艺术类有差别, 一些热门专业或特殊专业如软件工程与普通专业间也有差别, 所以在讨论学费时, 还应该按专业的不同分类来进行讨论。

2 学费标准的模型

由于影响高校学费的因素很多, 根据所选取的影响学费标准的主要因素, 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保证高校的正常支出、在大部分普通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适当且能否满足人们心理预期费用、国家拨款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例合适;考虑到高校经费不足将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我们将高校正常营运作为最基本的准则, 另外考虑国家投入资金数额和家庭承受能力间的关系, 制定适当权值使得根据不同前提所得到的学费达到一平衡。

考虑到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核心指标, 在制定学费标准时应保证高校的经费充足以保证培养质量, 因此可以将高校的生均纯收入在各方面均衡时尽量达到最大作为目标函数, 即:

其中, Z为高校的生均纯收入, C为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量, P为学费, P其他为企业、社会团体捐赠费用及其他收入, T为高校生均支出费用。

考虑在国家投入成本固定的情况下的学费制定原则如下所述。

首先, 国家对高校拨款数目受到当年的GDP总额, 及其拨款指数的限制。在拨款指数固定的情况下, 已知全国GDP指数 (地区生产总额) 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高校得到的国家拨款。由此, 可以得到, 在国家投入资金一定的前提下, 所需个人投入学费的最低值如下所述。

其中, C1表示在国家对高校拨款受限的情况下的国家生均拨款;P1表示在保证高校正常运营情况下的高校学费;α表示国家对高校拨款额度占全年GDP总额的比率。

同时, 考虑居民达到心理满足时的高校学费费用额时, 同时会有一相应的国家拨款额度。人们希望对高教投入比例应该小于等于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由此, 我们可以得到:

其中, P2表示达到居民心里满足程度下所愿意支付的学费;C2表示在保证高效不亏本运行的情况下相应的国家拨款额度;PE表示折现后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当年的人均收入;PC表示折现后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效应 (即当年平均人均社会总产值) ;v表示高校毕业生个人效应与社会平局效益比例参系数 (受就业率、学校声誉、专业等因素影响) ;vPE表示个人效用; (5) 式表明, 就我国现阶段国情而言, 国家对高校的拨款总额应小于当年GDP总值的2.5%。

最后, 考虑取权值, 使得两者费用间达到一稳定态, 使得最终的学费标准占到居民收入总额中的比例可接受 (通过比较其与恩格尔指数间的大小确定) 。由此得到:

其中, t表示两种学费标准P1、P2间的权系数;β表示居民学费收入占居民人均收入百分比;ξ为当年的恩格尔系数;η为β占ξ的系数, 其值可表示居民对高校学费承担压力。

根据模型建立中的分类划分方法, 可以分别计算出按地区划分、按学校类别划分、按专业划分时各个划分方法的收费标准, 因此根据收集到的不同地区的教育经费统计和不同学校类别的教育经费统计, 代入所建立的模型中进行计算求解可以得到学费标准。

3 结语

本文以高等教育的学费问题为背景根据中国国情,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建立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模型。本模型不仅能对往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求解分析, 还能结合经济学预测的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对学费的标准进行制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务司,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7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2]教育部财务司,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6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1997-2008) [EB/OL].http://www.madio.cn/mcm/thread-16809-1-1.html.

我国高等教育收费问题研究 篇8

一、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演进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制度变迁大致经历了免费、学费双轨制和并轨改革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免学费政策。1989年至1995年高等学校开始逐步扩大办学规模, 并开始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从1989年开始, 对本、专科生开始收取学杂费、住宿费。1996年7月1日, 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出《关于1996年普通高等院校收取学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高校招生收费并轨的政策予以明确规范, 高等教育收费成了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遍行为。2013年2月28日财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出《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自2014年秋季学期起, 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学费。

二、当前高校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高校收费政策存在的问题

1. 学生培养成本难测算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费标准按照生均培养成本的约25%比例确定, 各地在制定收费标准时也是按照这一比例测算学生的学费标准。但这种做法存在两个问题:首先, 目前生均培养成本的范围不统一, 学校的科研支出、住房基建支出等等是否属于学生培养成本的范畴均没有统一规定。其次, 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管理效率低下, 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科研腐败案频频爆发, 高校管理机构人员冗余, 所有这些弊端造成高等学校支出虚增, 显然将这部分支出纳入学生培养成本是在纵容这种低效率。

2. 学费标准统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作为一个准公共产品, 政府有义务维持大部分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尤其是给上不起学的孩子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成本分担同时兼顾教育机会均等。我国高校自全面收费以来, 学费收入都是统一定价,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地区、家庭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统一标准缴费会对家庭困难的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部分学生甚至丧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学生就业问题也正遭遇“官本位”和“钱本位”的考验, 造成更深一步的不平等。

(二) 资助机制不健全

1. 经济资助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相对比较完备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且资助范围及力度在逐步扩大。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贫困生的判断标准缺乏统一的界定, 我国现行的制度也未对此作严格的规范, 导致各高校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不一, 出现了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足够的资助, 而相对较贫困学生甚至假贫困生反而得到较多资助。其次助学贷款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为助学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 不需要担保, 而贷款机构却是商业银行, 贷款本身的公益性与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商业化本质相悖,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整体效果。同时由于高校的扩招, 助学贷款的覆盖率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难以满足大量贫困生的需求。高校毕业生还贷违约情况严重, 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2. 精神资助机制缺乏

伴随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大, 我国贫困生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贫困生在进入大学后, 贫困的现实状况、欠交学费的尴尬处境、农村贫困生与其他同学生活上的巨大反差等状况, 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这些贫困生往往表现出自卑抑郁、内向孤僻、焦虑躁动, 所有这些状况导致贫困生出现缺乏远大抱负, 自信心不足;角色转换慢, 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差。许多贫困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 产生了高强度心理压力, 导致其出现学习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疾病、目标迷失等状况, 影响和制约着许多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而目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主要是物质方面资助, 一切以社会的需要和捐助者的要求为出发点来规范、约束贫困学生。而忽视精神资助和人文关怀, 贫困生群体的思想状况、文化心态、心理状况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关注和解决。目前的资助政策忽视贫困生心理多层次需求;缺乏对贫困生在人格发展和面临心理问题的指导;缺乏激发贫困生进行积极情绪体验的手段。

(三) 收费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

1. 各部门缺乏配合, 奖惩措施缺失

高校财务部门负责学生收费及学生欠费信息的发放, 由相关部门负责欠费催缴。但是学校对催缴工作没有具体落实到责任人, 也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和激励机制, 致使个别部门不能认真实施催缴工作, 欠费现象得不到根本改变。催缴学费通知虽然会定期发到各院系, 但由于缺少制度上有力监督及对相关责任人和欠费学生的处罚措施, 导致催缴工作进展缓慢, 学生的侥幸和攀比心理蔓延为恶意偷逃, 以至少部分学生在学期间不缴一分钱也未见受到任何处罚。根据对我市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 其学生欠费情况在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前后比对情况见下表。

2. 学生信息缺乏共享

学生的基础信息由教务部门掌握, 住宿信息由宿管部门掌握, 奖助贷减信息由学工部门掌握, 财务部门作为所有信息的最终接收和使用方, 在工作的过程中, 往往受到数据准确度不高, 数据变动频繁等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学生应收款等数据出现偏差。而收费系统长期以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 共享又涉及系统的安全、软件的兼容等问题。所有这些现状导致长期以来学生的各类信息缺乏共享,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解决高校收费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 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

政府要牵头确认高校培养成本的范围, 确认那些支出属于学生培养成本的范围。同时应考虑影响与制约高校培养成本的各因素, 包括高等学校所在地区、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专业设置、学生家庭收入等因素。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 与高校所在地区的物价水平、高校本身的学科类型及在全国高校中所处的层次有很大关系。地处发达地区、在全国高校中所处层次较高的高等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 比同样类型、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等学校要高得多。即使在相同地区、相同专业, 属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培养费用水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各学科教学要求不同, 各学科学生的生均培养成本也有很大不同。高等教育收费标准也应考虑居民收入水平和承受能力,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各地的经济收入相差很大。据官方研究机构测算, 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 所以, 在确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的时候不能忽略高校所在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及学生家庭收入这个制约因素。因此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应进一步细化。应将高校所处地区、专业、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家庭收入的生均培养成本差异从收费标准的制定上体现出来。

具体做法,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收费的经验, 制定差异化的弹性收费标准, 应将高校所处地区、专业、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家庭收入的生均培养成本差异从收费标准的制定上体现出来;针对高校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收费标准可以适当高点, 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要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不同高校和不同的专业, 会有不同的回报率, 要根据高校层次和类型的不同以及专业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收费。对个人收益率较高的专业, 收费标准可以高一些, 而其他个人收益率较低的专业, 收费标准可以低一些。对学生的家庭收入进行有效的测定, 完善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制度和信用体系。学生家庭收入如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免费或收取部分学费或给予较多的补助, 对于来自中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生源更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二) 完善学生资助体制

1. 多渠道筹措资助资金, 丰富学生资助的形势

当前我国资助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政府和学校须加大力度拓宽资助面, 要积极宣传与引导, 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企业、慈善机构、个人等以各种方式加入到学生的资助事业, 促使资助主体多元化。在日本, 社会的资助在整个资助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已达到全部资助的27%, 受助学生是日本全部受助学生的39%。学校还可以同企业和政府签订各类咨询及培训等合同, 利用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勤工助学机会, 让学生既满足了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又实现个人价值。

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完善学生贷款制度

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将助学贷款工作体系以法律法规、政策的形式确定下来, 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信用机制建设和大学生经济资助的法制化建设, 增加其执行的法律效应, 以法律为依据来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同时针对学生还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国家应该制定灵活的还款机制, 针对部分学生继续上研究生、或者就业形势不好、收入不高等现象, 建立灵活的还款机制, 适当延长还款期限。政府和高校应加强宣传引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借贷观念, 增强学生的借贷意识和还贷意识。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教育, 构建大学生信用框架体系。

3. 建立贫困生评定体系, 合理配比各种资助方式

政府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贫困生评定的统一体系, 加强对贫困生家庭状况及贫困生个人消费情况的调查, 堵截假贫困生套取国家资助金的现象。同时各高校应增加助学金评定的透明度, 合理的配比奖学金、助学金、学杂费减免的比例, 进一步扩大学生受资助面。

4. 重视建立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的资助制度

伴随国家各种形式的助学体系的完善, 绝大部分的贫困学生可以通过奖贷学金制度, 获得不同形式的资助, 并且顺利完成学业。但经研究发现有大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大学生生活的窘迫会导致产生人际交往障碍、心理疾病、目标迷失等状况, 有些学生甚至无法顺利完成, 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贫困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同时有部分贫困生因学习成绩不及格, 既无法获得奖助学金, 同时银行也会停止其贷款, 使得这部分学生对学业产生更深层次的厌倦。

高校在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 应更加关注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变化, 加强沟通, 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倾诉的机会, 缓解其心理压力。学校要在贫困学生中开展成功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等, 各辅导老师要积极主动联系贫困生, 让贫困生感觉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抛弃, 引导贫困生摆脱困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 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中心, 及时主动地为因贫困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学生服务。

(三) 完善高校收费管理制度的本身

1. 做好前期宣传工作

各辅导员在新生入学初要根据学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对新入学的学生积极宣传学校的各项奖贷助学金制度, 让贫困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项政策及各类奖贷助学金事项的办理流程及时间, 防止个别学生错过办理, 有利于贫困学生对大学各类费用来源做出具体规划目标。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缴费方面的政策和思想教育, 使其克服侥幸思想, 树立主动缴费的意识。

2. 明确划分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 从源头上遏制恶意欠费

高校要建立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及高效统一的管理系统, 逐步实现数据共享, 建立一个良好的收费管理运行机制, 使各部门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 保证学校收费工作任务有条不紊地完成。

3. 建立收费工作奖罚制度

把收费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各部门或院系, 针对欠费催缴过程中出现的违规和消极的现象, 追究相关部门的责任。学校可采取将本年度预算指标与各学院收费完成情况挂钩, 激发各院系对收费工作积极性, 主动做好收费管理工作。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在寻求教育公平和学校平稳发展双赢的基础上, 建立合理的收费标准、完善的资助制度、制定有效的收费管理方法, 以改善目前高校收费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教育公平,收费标准,贫困生,精神资助

参考文献

[1]柴效武.高校学费制度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8)

立足标准化实践深化标准化教育 篇9

标准化教育和标准化工作现状

1. 标准化教育基础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了解标准化, 在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方式运用标准化知识, 因而标准化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 我国的标准化教育基础薄弱, 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投入相对不足, 标准化学科发展基础较弱, 中国计量学院是全国唯一设置标准化和质量管理学科的一所高校, 在教学条件、师资培训和配备等方面赶不上发展的速度;教育结构不完善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长期缺乏标准的意识, 导致我国标准化教育无法形成系统的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我国高校标准化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案例教学无法落到实处,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存在严重不足, 教材内容缺乏稳定性和前瞻性, 还没形成完整的标准化教材体系;标准化教育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由政府主导, 忽视了社会对标准化教育质量评价的要求。

2.人才年龄断层和专业断层带来的问题和需求

我国的标准化专业人员总人数达到116 000余人, 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42 558人, 占36.7%;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员17 535人, 占15%。就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而言, 年龄断层和专业断层现象非常突出。如何建立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标准化人才管理制度, 在高校和科研单位确立科学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 是目前面临的

3.在标准化基础研究、标准制修订等过程中产生的

标准化基础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技术支撑作用, 但是, 我国在基础性、通用性和公益性等领域, 基础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 特别是在标准化理论与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应用推广和标准化服务等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应贴近实际并满足行业转型升级需求, 重点关注重要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标准的制定, 加快国际标准转化力度, 提高采标率和采标程度。努力使标准化工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的闭环。

4.随着产业转型升级, 在社会公共管理、节能减排、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平台建设等方面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转型升级时期,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公共安全事件日渐上升, 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已成为热点, 然而, 我国现有的公共安全标准不仅数量少, 而且覆盖范围窄。必须围绕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基础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急需的社会公共管理领域的标准, 抓好相关标准的宣贯实施以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非常明显。标准化作为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模式, 在应对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中发挥着独一无二的巨大作用。因此, 应开展节能减排标准化研究, 为国家节能减排标准化政策研究与规划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积极发挥标准化对节能减排的引领作用。

当今世界, 主要发达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人身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出台了各种标准法规和认证制度, 如美国的UL认证、欧盟的REACH法规和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等, 都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准入标准。当前,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相关组织规划、项目扶持、协同配合等工作还不够科学与合理, 企业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危机意识薄弱, 综合应对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技术创新与信息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优势产业的技术标准和标准体系建设及其推广比较缓慢, 无法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

标准化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

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 需要标准化工作者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当前经济发展处在结构调整阶段, 对标准化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个优秀的标准化工作者应以服务社会实践为目的, 能把标准与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 在标准化活动中具备较强的感知需求和创新意识。

1. 以服务社会实践为目的

标准化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领域和学科, 标准化工作者应该围绕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 利用标准化这一工具有效服务社会, 特别是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经济贸易措施以及公共安全管理等领域大力开展标准化社会实践活动。

2.具备将标准与标准化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标准化工作者不仅要有先进的标准与标准化理论支撑, 同时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来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尤其是当今, 有人把标准称为国际贸易的基本要素, 国际贸易的商品质量通过标准来体现。因此, 标准化工作实际上就是调查研究的实践过程, 标准化工作者需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 不断地解决问题和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水平。

3.具备感知需求和创新意识

需求创新理论认为内生需求因素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需求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产品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其中兴趣型需求是产生技术创新的主要源动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标准化工作者应该培养强烈的对标准化工作的兴趣, 不断地推动标准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创新,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标准化教育导向和具体举措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 高新技术发展使标准化工作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标准化人才结构层次、培养方式和教育质量评价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标准化教育和培养的不同环节与不同主体

在标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上要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 遵循人才供求的客观需要, 有计划地培养各类标准化人才, 做到各领域标准化人才协调发展。培养集技术、管理、标准化原理与方法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 以适应我国全方位的标准化人才需求。

培养主体及方式:

———抓好标准化专业基础培训, 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院校教师、经济工作者等进行标准化基础培训。

———从有实际经验的标准化技术人员中选取少量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训, 让其成为标准化高级技术人才和骨干力量, 为标准化发展奠定基础。

———在更多的高等院校中增添标准化学科, 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争取培育一所具有标准化学科的国际知名度综合性大学。

除此以外, 应大力加强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 提高标准化意识。利用质量月和世界标准日等机会, 广泛宣传标准化知识, 增进公众对标准化事业的了解, 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2. 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管理教育以及技术教育

标准化工作涉及技术、管理、操作等诸多方面, 因此需从多维度培养标准化人才, 以适应各个领域的工作。与此同时, 我国高等院校也有着不同的教育类型, 正好适应了标准化不同层次维度的培养需求。

首先是技术教育, 这类教育可以为技术型标准化人才服务。要培养技术型标准化人才扎实、全面的理论技术基础。其次是管理教育, 管理型标准化人才需要培养其决策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与客观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 高职院校, 主要培养社会技能型人才, 对于操作型标准化人才, 着重培养其理解标准的能力与严格执行标准的意识, 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3. 标准化教育质量的保证和绩效评价

应引入标准化工作的思想, 完善绩效考核标准, 确保持续改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绩效评价包括对教育服务的提供质量和接收质量两方面的评价,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转变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和效果的评价体系, 从而真正提高标准化教学的有效性。

标准化活动中产学研结合案例 (以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为例)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学生实践、重大课题合作、共同建立产业政策研究基地和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等多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积累了大量合作成果和经验。其中, 与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商职院的合作被当作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案例。

1.中国计量学院与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双方主要在平台建设、产业政策研究基地、学生实习、课题合作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推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在中国计量学院建立“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 进行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标准化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 编撰标准化系列教材, 推进标准化学科建设。

在平台建设方面, 合作共建“浙江省标准信息与质量安全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在质量强省的过程中, 真正发挥了平台的集聚共享、合作开放优势对全省标准化信息资源的引领作用, 将标准信息技术输送到地方、产业、园区, 推动了标准信息文献服务前移。

联合申报的“浙江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为提升标准化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贡献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2.浙江商职院与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成立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的专业化研究资源优势和浙江商职院所面向的现代服务业高等教育资源优势相结合, 进一步发挥了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

双方按照“满足需求, 服务经济”的要求, 合作成立现代服务业标准化研究中心, 有效推动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论和建议

1.着眼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 立足标准化实践建立符合现代标准化教育的导向目录, 建立健全我国标准化专业人才教育的管理制度

按照标准化工作中出现的新特点, 重新调整标准化教育发展规划, 建立符合现代标准化教育导向目录, 导向目录的确立要结合社会公共管理、节能减排、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低碳经济等领域内标准化工作实践, 规划符合产业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的标准化教育体系。

做好与标准化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相配套的制度建设。管理制度的设计总体上涵盖整个标准化教育过程的管理, 同时又能够分环节、分层次地对标准化教育过程各个要素进行具体的监控。尽快制订“中国标准化教育工作管理制度”, 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教育机制是我国标准化教育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2.按照标准化工作实际, 进一步明确标准化教育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建立标准化人才资源支撑体系, 努力形成完善的标准化人才梯级结构

制定浙江省标准化人才“百、千、万”培养计划, 力争在5年内, 全省形成拥有百名能在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标准化活动中代表国家发挥作用的复合型人才, 千名熟练从事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型、专业型、服务型优秀人才, 万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标准化后备人才队伍。

探索建立标准化工程师制度, 加快标准化专家库建设, 设立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基金, 在更多高校开设标准化专业, 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标准化工作鼓励政策, 激励标准化人员主动承担或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 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标准化人才队伍。

3.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推进标准化教育创新, 进

一步加强标准化工作实践与标准化教育之间的结合度, 形成一个实践与教育之间良好循环发展的系统

加强标准化教育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应用、再创新循环机制, 形成主体明确、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标准化教育创新格局。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高校、院所与企业的人才交流, 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标准化教育创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标准化教育创新战略联盟。

4. 优化标准化课程设置, 加强标准化教材建设, 努力形成完善的标准化教材体系

好教育的标准 篇10

究竟什么是“好教育”?不妨借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 那就是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又有什么标准?盛典主办方用“公平、人本、责任、奉献”表达了他们对“好教育”的理解, 我也谈谈个人对“好教育”的解读。

“好教育”的第一条标准, 就是更加公平的教育。老百姓可以把孩子放在家门口去上学, 城里的孩子和外来民工子女能够在同一个学校就读, 让城市和乡村学校的差距更小一点, 让城市里的好学校和薄弱学校差距小一点。积跬步而至千里, 这一点又一点的进步, 最终将累加起教育的长足发展。

十八大报告中, 已经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部署, 我们则期待全社会对“公平”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中国历来是一个不患贫而患不均的社会, 长期以来, 在效率优先、重点建设的政策导向下, 我们对城市的学校、基础好的学校“锦上添花”, 客观上扩大了差距, 人为地推进了不公, 择校的压力难以缓解。同在蓝天下, 拥有一样的好教育, 是全社会的共同期待。而落实、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需要社会各界众志成城, 教育界尤其要一马当先。

“好教育”的第二条标准, 就是以人为本, 就是更加人性化。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 我们的教育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 相对欠缺人性的温暖。我们用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 把本来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人变成了扁平化单向度的人, 我们用分数、考试, 用升学率、就业率等冷冰冰的指标, 代替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我们逼着孩子做没完没了的作业, 强迫孩子从早到晚机械重复地练习。

而“好教育”应该让孩子有身心成长的空间, 与大自然亲近的时间, 与社会接触的时间, 有歌唱、绘画、运动等活动, 兴高采烈, 其乐融融, 幸福完整。好教育, 应该让孩子们的负担更轻一些, 压力更小一些, 睡眠更多一些, 身体更好一些, 学习更主动一些, 让知识与生命真正共鸣。

“好教育”的第三条标准, 是担负起教育的社会责任。“好教育, 强国梦”, 讲的正是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作用。世界银行教育局局长阿克利卢·哈比特曾经说过:“每个国家必须确定优先要办的事情, 每个国家必须在资源有限的时候作出艰难的选择。但是, 一个国家能否成功地达到任何一个目的, 都取决于本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所以, 每一个教育者, 从老师到父母, 从校长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 都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们不应简单地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因为我们是在奠定一个国家的基石, 我们是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

“好教育”的第四条标准, 是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具有奉献的精神。获得中国好教育“烛光奖”的顾明远老师在获奖感言中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师的育人在细微处, 学生的成长在活动中。”爱与奉献的确是教育的真谛。当然, 教育不仅仅是奉献。教学相长, 一个优秀的教师, 应该能够与学生一起成长, 应该能够充分享受日常教育生活带给他的感动与喜悦, 应该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 通过写作反思自己, 通过教学锤炼自己, 成长为真正的教育家。教师有了专业上的成长和成就, 就有了职业的尊严, 就能在奉献中收获, 就能创造动人的教育故事。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是一个国家最独特、最重要的财富, 是一个民族最稳定、最持续的力量。个人或国家的真正强大, 是灵魂谦恭而傲然屹立, 进退自如且无须设防。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好的教育, 必然是同时令世界美好、国家强盛、民族强大、个人幸福的教育。

教育乱收费何时休? 篇11

300元的“教师辛苦费”

日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的家长会上,要求每个家长拿出300元的“教师辛苦费”,再一次引发了对教育界乱收费的热议。

“班主任、老师都在场,怎么好意思不交?再说登记金额,谁交谁没交一目了然。可交吧,又有点不太愿意,也没有收据。”李妍(化名)的儿子在大丰高级中学读高一,按李妍的话说,现在的家长会就是为收钱准备的,完全变了味。

想起第一次参加家长会,李妍还感到些许尴尬。“前一天晚上,在网上看到帖子,说家长会就是为了收钱,我还嗤之以鼻,没想到第二天就杀了我一个措手不及。”

根据李妍的回忆,家长会一开始是按例行程序走的,校长发言、老师讲话。班主任讲完话后,突然宣布两位学生家长为家长委员会委员,并请他们上台讲话。虽然委员由班主任指定人选,不是由家长投票选出,但坐在下面的家长们还是鼓掌表示欢迎。

李妍说,根据以前的经验,委员讲的话题无非就是如何做好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所以当时没有多注意。可没想到,委员上台只讲了 “老师们工作很辛苦,周六周日还要加班,我们家长就表示一下,捐一点辛苦费吧”这短短一句话。李妍感到很诧异,“感觉为收钱才开会的。”

随后,两位委员一人收钱,一人拿了张表,在表上学生名字的后面登记家长捐的金额。虽说金额要求是最低300元,上不封顶,但李妍注意到,表上登记的数额大多是300元。尴尬的是,当时李妍没有带够钱,最后只好跟别的家长借。“去年11月16日开家长会时交了一次,这学期也交了一次,这学年一共捐了600元。”

无票据的“考场适应费”

无独有偶,4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曝光湖南无票据的“考场适应费”,报道湖南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收费的新闻,提到嘉禾一中和汝城二中老师多收学生费用的问题。

作为湖南省2012年高考体育专业考试的考场,湖南师大体育学院训练场在考试之前对考生开放,收取“考场适应费”,可这项收费却不给任何票据。

汝城二中体育教师廖华盛说:“都是二十块钱一次,我最反感的就是五米三向,二十块钱只能跑四次,平均五块钱一次,跑得快的一次也就七八秒,太贵了,学生有些承担不起了。”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考点的“考场适应费”有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包场收费,一种是计次收费。包场就是一个学校的学生一起,把考试场地包下来,一次一个半小时,收费为1000块钱左右。单次计费则是每个考生办一张充值卡,在进入场地的时候刷一下卡,进一次收20块钱,交完钱也没有发票。

湖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陆福兴表示:“高考考场适当的收费是可以的,但是收费应该给票据,没有票据就属于乱收费的行为,再一个他收费只能维持它正常的运营成本,不能够作为一种盈利的行为。”

教育乱收费背后有“利益联盟”

教育乱收费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在相关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的情况下,乱收费问题为何依然存在?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应对和治理?

随着相关部门多项治理措施的出台,很多学校在教育乱收费问题上,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目张胆,而是呈现了“项目更新、方式更隐蔽”的新特点。比如,“化整为零,分次收取”、“避开锋芒、错时收取”,成为很多学校采取的乱收费手段。比如一些高档幼儿园费用每年在6万到8万元不等,若一次性收取一学年的费用,很容易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有的学校化整为零,按月缴纳,这样平均下来,每个月几千元,就不会引人关注。

“巧立名目,变相收取”也是很多学校采用的新手段。有的学校迫于政府规定和社会舆论压力,在学杂费上不敢公开加码,于是就改换方式,利用开办特长班、补课班、兴趣班的机会,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共建费等各种名目的费用,变相增加学生负担,牟取利益。

“有的学校与主管部门在事实上形成了利益联盟,这是教育乱收费问题禁而不绝的重要原因。”有专家指出,在一些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教育经费的截流、挤占、挪用及对于教育乱收费的变相鼓励与分成,使学校与主管部门在事实上形成了利益联盟,这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难度。

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以近年来一些地方查处的乱收费案件为例进行分析,在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看来,维持义务教育不均衡现状,对其自身有利:

首先,知名度高的学校可以借机收取择校费,由此可减少政府部门的教育投入。一些地方收取择校费(或巧立名目为“捐资助学费”),就是由政府部门和学校“协同作战”——学校要求家长交款到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再分成给学校。这类乱收费很难查处。

其次,教育资源不均衡,为教育部门、学校等提供了可以利用和交换的资源。如果教育资源都均衡了,择校的“资源”也不存在了。可以说,在择校利益链上,政府部门往往成为重要的环节。

择校问题成为治理教育乱收费问题的关键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择校问题是治理教育亂收费问题的关键,不久前出台的《八项措施》就明确提出了两个指标,旨在控制择校现象。

一个是10%,即跨范围招生的比例不能超过10%,并作量化检查。第二个指标是30%,要求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这样做有利于缓解“小升初”择校,因为就近上初中比择校上初中进入优质普通高中的机会大。

熊丙奇认为,治理择校热以及背后的择校乱收费,首先应该着眼于政府投入教育的行为,对政府不保障教育投入、不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的行为严厉问责。惟有如此,治理择校乱收费才能走上正途。

熊丙奇说,必须改革学校管理制度,目前受教育者及家长往往缺乏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这就是各种乱收费畅通无阻的基础。如果改革学校内部管理,赋予受教育者参与学校管理、评价的权利,这一基础当不再存在。

专家认为,要使治理乱收费取得成效,必须斩断利益联盟关系,政府真正担负起投资与监管责任,治理学校乱收费才会有成效。

教育部出台《八禁令》治理择校乱收费行为

日前,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下称《八禁令》),明确制止择校招生和收费的行为,如择校比例要降至10%,优质高中将30%名额分配给区域内初中等。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屈哨兵表示,广州今年将严控择校比例,同时通过增加优质学位以及提高老师的素质,让孩子就近入学。此外,今年广州将在各区成立“责任区督学”,严格规范招生。

教育部下发择校《八禁令》规定,这是继以往择校的指导意见后的又一“重磅炸弹”。以往教育部门的政策虽然对择校和乱收费有缓解和遏制,但是市民对于择校的反应依然强烈,因此今次明確了治理目标和具体要求,力度明显加大。

《八禁令》明确要求,制止跨区域招生和收费的行为。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并根据学校招生规模、生源数量等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进行调整并向社会公布,确保就近入学的新生占绝大多数。非正常跨区域招生比例高于10%的要制订专项计划,3年内减少到10%以下;低于10%的要巩固并努力继续减少。要将优质普通高中的招生名额按不低于30%的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现在已经高于30%的要巩固提高并逐步扩大分配比例。在此过程中不得以跨区域为名收取学生择校费。

《八禁令》

1.制止通过办升学培训班方式招生和收费的行为。

2.制止跨区域招生和收费的行为。

3.制止通过任何考试方式招生和收费的行为。

4.规范特长生招生,制止通过招收特长生方式收费的行为。

5.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6.制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和收费的行为。

7.加强招生信息和学籍管理。

8.加大查处力度。

教育部治理办的通报

2011年下半年,教育部继续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查处并重”的原则,严肃查处了一批教育乱收费案件,严肃追究了违规违纪人员责任。2月27日,教育部通报2011年下半年查处教育乱收费的典型案件。

类型一:虚报冒领国家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案件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17所乡镇中学不同程度存在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违纪行为。2010至2011年度,全县累计虚报学生人数3547人,套取国家义务教育公用经费939955元。

类型二:克扣、挪用学生伙食费案件

2009年,湖南省沅江市琼湖书院共收取学生伙食费225万元,实际支出158.6万元,结余的66.4万元,有37.9万元用于发放学校教职工津补贴,28.5万元用于学校日常支出。2008年,衡山县店门镇中心学校通过虚报菜金等形式,将学生食堂伙食费结余资金23.01万元转至帐外设立“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津补贴和学校行政开支。2008年上学期至2010年上学期,东湾中学以虚报形式套取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共计5.4万元,用于学校日常支出。

类型三:违规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收费案件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部分教师于2011年7月14日组织学生到河北省故城县成龙学校进行跨省补课,计划补课4周,每生收费920元,共收取450名学生补课费414000元。参加补课的教师有21人,其中6人为各年级分级部主任,15人为普通任课老师。武城二中跨省补课,违反了国家关于严禁收费办班、补课的规定,在全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湖北省武汉市第六十四中学于2011年暑期组织初三学生补课32天,收取补课费364825元;组织初一、初二学生晚自习和周六补课,按60元每生的标准共计收费78120元。

类型四:违规收取服务性收费案件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东坑镇东坑中学向九年级学生收取模拟测试卷费用68029元、毕业生照相费6200元、补课费54375元、任课教师纪念品费用10335元、其他零星杂支10246元,共计收费149185元。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克山农场初中2011年对每位学生收取21元“扫雪费”,所收费用合计为9912元;对初一、初二学生收取“纸张费”每人每学期40元,初三学生收取“纸张费”每人每学期50元,所收费用合计为19070元。

类型五:违反规定,自立名目收费案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下属计算机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在2011年工程硕士全国联考中要求报考计算机、项目管理专业的考生缴纳考试、考务等费用600元,超出经过批准的项目和标准,擅自收取考务费300元、发票税金35元,共违规收取45名考生费用合计15075元,所有费用均通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收取。

类型六:违规办班、培训收费案件

厦门市紫星企业管理培训学校自 2003年以来先后与国内31所高校签订了60份联合培训、招生合作协议。合作项目包括:博士、硕士、本科、自考等准学历性质的课程班、进修班、研修班,同时代理一些高校(继续教育)招生。这些项目均为超范围开展业务。该校与一些高校联合开展的培训、招生项目的收费标准未经物价局批准,均属违规行为。

如果维系在学校和学子之间的纽带仅是经济因素,这是对教育的巨大嘲弄;如果这种收费又是不公正的、属于明令禁止的教育乱收费,这更是对学子受教育权的剥夺,也是对贫寒子弟强加的落井下石之举。因为在教育致贫已成为国人共识的今天,任何额外的收费都不啻明火执仗地抢劫,都有可能成为压垮国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严格履行在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教育乱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自觉规范教育收费行为,抵制教育乱收费,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收费标准 篇12

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 目前在我国的青少年中, 有一定鉴赏能力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这种状态更是不容乐观。说得直白一些, 大多数的国内青少年只接触流行音乐, 根本不喜欢不接触经典音乐, 充斥着浮躁情绪和偏执观念。教学资源的缺乏, 教学方向的不正确, 缺乏正确专业的引导, 为应试教育独尊不重视艺术教育等现实问题困扰着现如今的我国音乐教育。即使有些青少年接受过一段时间的音乐教育, 但结果依然差强人意, 很多孩子的兴趣和技能并没有培养起来。

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 有最高端的科技, 有最多的财富, 有最前沿的时尚流行文化, 几乎在任何一个二战后兴起的领域美国都走在了前列。同时我们更要看到美国人高端、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带有强烈自由主义个人色彩的文化背景, 并没有让他们对青少年的音乐教育表现出不屑。恰恰是通过这种发达的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财力支持很好的保留了音乐的传统和对青少年进行正规专业的音乐教育。3000多所的大专院校几乎都有音乐系。几乎每一所美国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会有自己的合唱团、交响乐团、室内乐团等各色表演团体, 有定期的比赛和汇演甚至成绩的好坏还要作为一个学校存亡的重要标准, 等等诸如此类。参与人数之多, 专业性之强, 不禁要引发很多的思考。起初也只是简单的认为美国人有钱可以去接受最高端最正规最专业的音乐教育, 直到有幸读了《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 (以下均称《标准》) 突然觉得这一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此时不仅要想起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似乎总是有那么点遗憾, 略感单薄, 有感无奈。更多的是一种期许。

高《标准》, 高关注度, 重实践

《标准》中涉及四类艺术教育, 以下我只谈音乐部分, 希望能够在这个有着历史意义的《标准》中窥见这个发达国家的文化继承, 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我们自己音乐事业的发展寻找未来的食粮, 进而学习和借鉴。

在读过这样一个有关教育标准的书籍之后, 并不是怀着“崇洋媚外”的心理去看待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在《标准》的译者说明部分指出“标准的研制体现出三点基本要求1) 具备国际竞争力。2) 反映出最高水准的教育科学理论。3) 具备广泛的基础和公开程序”。这样的高起点就已经预示着高标准、高水准的结果。这个《标准》是美国全国性的四门艺术教育 (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 组织研制的。1997年在我国出版。并且为教育科学国家八五项目子课题, 时至今日在我国以有15年的历史。

《标准》中将艺术教育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儿园至四年级;第二阶段五年级至八年级;第三阶段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熟练水平) 第四阶段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高级水平) 。在每个阶段中都分成四个艺术门类。每个艺术门类又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有具体的分科要求也就是内容标准 (Content Standard) 。在音乐部分, 每一个阶段又分为:歌唱;器乐演奏;音乐创作 (即兴、变奏、伴奏) ;作曲和改编;读写乐谱;音乐的听赏分析和描述;评价音乐;理解音乐与其他艺术和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理解音乐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在每个阶段的每个内容标准中又明确的细化了成就标准 (Achievement Standard) 此时我们不难看出在整个的标准中, 完全是把学生作为主体, 以实践为主要教育方式。从中反映出这个标准的专业性, 严格性和高标准性。例如在幼儿园至四年级阶段中规定:在歌唱方面要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唱一套各类曲目。同时在成就标准中明确的要求:学生在独唱和大型集体演唱中, 做到在他们的音域内准确地歌唱, 以及良好的呼吸控制;演唱一套各类声乐文献的曲目, 要求有表情、技术准确;演唱代表各种体裁和文化的音乐, 演唱的表情与作品要求相适宜, 并且要能够演唱二声部和三声部作品。对于还是少年阶段的学习者来说, 这完全已经涵盖了专业声乐学习中的各个标准要求, 包括演唱形式, 作品风格, 技术要求, 实践表演, 以及作品的数量。这样的话又不免让人觉得在普通的学校教育中规定如此专业的音乐教育标准是否显的过分苛刻, 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良好的学习音乐的潜质, 并且也不能够表现出相同的在音乐方面的才华。那么《标准》中又有相关的说明:“由于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基本表现形式,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权进入平衡、综合、有序的学习方案。”同时又看到比如五至八年级的标准中提到:“下列标准是对八年级全体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 五到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参与和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经验, 为达到八年级的标准做好准备。这些标准的前提是, 学生已经达到幼儿园至四年级的标准;学生应该表现出比标准中的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能够处理趋于复杂的艺术作品, 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更为深刻的反应。”那么也就是说由于音乐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接受正规, 完整, 系统的音乐教育的。这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权利。这也就定下了全民音乐教育的大方向。兼顾到学生的个人特点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擅长的方向, 同时也要用学到的技能去参与实践。在升入更高层次的学习之前一定要有严格的考核来认证学生是否有这样的资质来进行学习, 对有一定技能和潜质的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教育理念, 直接拉高了国民整体的音乐水准。

参与这本标准编撰的理事会成员及编写组成员分别来自四大艺术组织以及各个州的教育主管、大学教授、剧院演员、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艺术家、艺术商业机构等等一切几乎所有与艺术有关的机构及个人。这其中也就不难明白这个《标准》为什么如此的专业。有美国政府的组织领导保证了明确的方向性;有专业演员艺术家的参与保证了相关知识技能要求的专业性, 有教育专家的指导保证了《标准》的科学性, 有一线教师的加盟保证了可操作性, 有艺术商业机构的关注保证了资金运作的持续性。集社会各界群策群力保证了《标准》在适合美国国情下的合理性。如此多方面、全方位的组织和工作, 确保了《标准》在世界艺术教育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无愧于世界第一强国的称谓。

纵观这个《标准》, 不难看出这是一本以高度重视实践为音乐教育方式的教育大纲。这种以实践为主要方式的音乐教育,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单一从听觉入手, 只是单纯以鉴赏为目的。音乐教育模式的被动性所带来的弊端和不足, 真正的是重在参与实践出真知。实际上,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声音通过人耳进入大脑皮层再作用于心理和身体, 产生相应的身心体验。同时人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对这个音乐的接受程度, 也就是说人会根据自己的身心喜好主动的去选择听什么音乐怎么听。那么以听觉鉴

浅谈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赵大海 (辽宁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辽宁鞍山114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审美教育成为艺术体系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标。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属于艺术专业技能。这就意味着声乐教学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尤其, 近些年,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 其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学科特点、学生个性特征来有意识的渗透审美教育, 借以来提升学生的美育方面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渗透;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作为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一定的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而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一门具体的专业, 更应以将审美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来开展教学活动。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大部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声乐技巧、音乐表演等知识、技能的培养方面, 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的渗透, 使得学生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因缺乏美育而不能够完全将声乐作品的魅力凸显出来。因此, 作为新时期的声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 声乐教学的特点等来有意识地渗透审美教育, 借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声乐的魅力, 并真正成为一个“美”的宣传者和创造者。在此, 笔者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谈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通声音技巧教学活动诱发审美意识

对于音乐教育来说, 无论是哪方面的专业内容都离不开声音技巧的教学内容。在高校教育阶段, 对于声音技巧方面的内容专门设立了声乐集体课, 即: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发音技巧、吐字技巧、如何运用气息等等音乐的基础技能。我们知道, 声音是音乐的核心“材料”, 音乐的魅力也主要是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的。因此, 想要渗透审美教育, 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学会鉴别声音, 认识到什么情况下什么样的发音是正确的, 最能够体现其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等, 可以说诱发学生声音审美意识是培养审美教育的基础。作为教师应结合不同的声音表现特征、规律等来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笔者在教学中常采用多种唱法相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感受, 进而总结其不同之处, 诱发学生产生审美意识。如:在教学中, 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 让学生分别听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 之后, 让他们分析两种唱法的差别, 感受两种声音给人们带来的那种“味道”, 亲身体验, 因声音唱法不同其作品的韵味也将会有大的差异。从而形成一定的鉴赏能力, 对“美”也会有一定的认识, 有助于为审美教育的渗透奠定基础。

二、在多元化的乐器认识过程中提升审美观念

在声乐教学中, 除了声音、歌唱的一些技能之外, 涉及最多的且与审美有着密切关系的当属乐器。乐器是配合声乐表演的必备工具, 在演唱过程中有着美化声音、显示专业水平、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作用和价值。翻阅音乐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声乐艺术的发展要早于乐器艺术发展很多年, 也可以说乐器艺术源于声乐艺术, 也正因此, 才使得乐器具有了一定的“歌唱”能力。在音乐界人们还流传一种说法, 即: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对于音乐作

赏为主要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角度上说就显得很被动。听者不能够真正的参与教学, 教学的效果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让听者理解音乐, 也就无从谈起兴趣的培养和音乐修养的提高。不免让我想到了在学习游泳的时候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将学习者直接丢到水中, 在所谓的“危险”下激发他们内在的求生欲望也就是主观能品来说属于是二次创作, 具有很强的审美内涵, 属于创造美, 这种“美”是与器乐的配合离不开的。尤其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西方音乐、民族音乐的相融合, 使得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乐器是各种各样, 对此,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乐器认知过程中提升其审美能力。如:钢琴作为声乐表演乐器之一, 在体现音乐美的过程中, 需要声音与琴声的想合一, 单纯的钢琴演奏、单一的歌唱都不能充分凸显其魅力, 只有琴声合一, 才能完全展示其艺术美。因此, 作为高校的声乐教师, 应重视声乐所涉及的每一项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个性喜好, 将多元化的乐器与声乐教学融入仪器, 开展实践教学, 让学生不断的磨合乐器与歌唱技巧, 有针对性的对乐器进行指导、深入探究, 深一层次的为学生展示声乐的艺术实践水平以及审美能力, 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音乐表演活动, 升华审美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是通过表演来赢得观众的好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音乐是以表演的形式存在的、生存的。而音乐表演作为一个学术用语是在21世纪才开始在我国各个高校出现。对于任何的表演艺术来说, 技巧、实践是其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其实践能力如何、技巧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审美教育的渗透、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等等。因此, 作为教师, 必须和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 有意识地进行指导, 促使学生表演的完美性, 升华其审美教育。如:笔者在声乐教学中, 为了升华其审美教育, 在开展音乐表演活动之前, 首先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表演作品的相关信息, 如:作曲者信息、创作背景、作者的性格等等, 全方位的对声乐作品相关的内容进行把握、整理, 进而, 在实践过程中亲身体验声乐作品的创作目标、手法特征、表现内容等等, 最后, 将这些信息相融合, 完整地表演出来, 淋漓尽致地将作品内涵、情感体现出来, 这样一来, 不仅仅是表演者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也有助于提升欣赏者、观众的鉴赏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 需要教师开展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 不将声乐目标仅仅局限于对声乐技巧或者某一个具体音乐作品的掌握, 而是应深层次的引导学生对声乐作品进行了解, 而这个了解和认知过程也正是欣赏美的过程, 可以说, 为渗透审美教育搭建了平台,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了由感受美到传播美的完整转化。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声乐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审美教育也是其教学目标之一, 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审美教育, 借以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开阔学生的视野, 进而更好地让学生传播美, 创造美。

参考文献:

[1]王次昭主编.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3]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乐, 2010年第9期.

[4]李可燕.民族地区高校声乐特色教育探究[J].艺术探索.2010年第3期.[5]侯延爽.论高校声乐的多维教学元素[J].艺术评论, 2011 (10) :94-97.

上一篇:演唱风格与技巧下一篇:校企协同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