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指导

2024-07-10

大学生学业指导(精选12篇)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1

摘要:学业规划, 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 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 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业规划设计、管理与监督, 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学业规划,教学管理,学生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学业规划, 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有些学者称为 (中学生) 人生规划, 或者职业规划, 在美国称其为学生的生涯规划, 日本则称为进路教育。

早在30多年前, 美国哈佛大学就开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方面的研究, 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进行指导。在我国, 张恒亮等人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当前, 无论是在“学年制”还是在“学分制”的高校管理模式下, 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集中在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队建设、社团管理等几个方面。尽管一些知名高校尤其是本科类院校, 开始将学业规划纳入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 部分学校甚至将学业规划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并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 我们不得不看到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 那就是在很多专科类学校, 学业规划目前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学业规划还没有得到最广大教育管理者、执行者以及学习者的足够重视和实施。

由此以来, 学生在大学期间对于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通常是处于迷茫和无助状态, 这一方面影响了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就业、择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又与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相违背, 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学业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的学业是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以学为主的一切活动, 是广义的学习阶段, 它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业务、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的学习。规划在新华词典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名词性的含义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二是动词性含义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 是指大学生对于其事业 (职业) 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来讲, 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 (性格特点、能力特点) 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 确定自己的事业 (职业) 目标, 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 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经济条件、工科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等) 制定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 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 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 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

三、科学指导学业规划的途径

1.统一思想, 深刻认识进行学业规划指导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 是定好职业规划的基础。作好大学生学业规划可以激发青年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提高大学生活的效率和质量, 为步入社会工作作好准备, 还可以帮助高校提高管理理念。因此, 无论作为学校的教学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务必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业规划指导的重要意义, 在平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认真开展学业规划指导工作。

2.完善制度, 促进学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展

学业规划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 不可能一蹴而就, 学校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学业规划指导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为学业规划指导工作提供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 应确保该项工作在组织上有专人负责, 在制度上有“法”可依。

学校、各相关部门和各系 (院) 应有一套适用于学业规划指导的具体制度和规定, 明确学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具体职责、工作范畴、工作要领、指导方法、实施细则、学业规划评价、教师工作要求等具体的制度、规定和要求, 以便科学指导, 逐步规范, 并形成制度。

另外, 学校应组建一支由学校直接领导的主要由教务、学生工作部、各系院负责人、各教研室主任等人员构成的学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 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指导。同时, 有步骤、有秩序地将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结合起来, 系统地从教学安排、教学运行和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学业规划工作。

3.具体落实, 在教学和管理中开展学业规划指导工作

学业规划指导就是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好“学什么、怎么学、用什么学、什么时候学”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是在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发生的。因此, 学业规划指导工作应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具体地体现。

一方面, 学校应对学生的学业规划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 建议将学业规划分成短期 (一学期) 、中期 (一年) 和长期 (整个大学阶段) 三个层次。并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规划, 提醒学生时刻修正和调整计划, 以便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另一方面, 主要围绕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开展, 从非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 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实际状况, 加强综合知识的学习,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扩展知识, 拓展能力, 培养复合型人才。

最后, 专业教师应该在专业教学的课堂上, 对学生学业规划加强专业性的引导, 既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传授知识, 又要在专业拓展方面下工夫, 从纵、横两个纬度加强引导和拓展。帮助学生不仅深刻了解专业知识, 更能够在相关领域内有所建树, 最终培养“广博精深”的一专多能型学生。

4.与时俱进, 促进学业规划的长期有效开展

我们在强调学校各方面加强学业规划指导工作的同时, 还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 只有全体师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学业规划指导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因此, 我们应将学业规划指导的务实和务虚工作恰当结合, 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在大学生入学之初, 应抓好学业规划的教育工作, 在大学生入学教育阶段将学业规划工作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 并尽可能地争取家长配合, 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主流媒体营造加强学业规划方面的舆论宣传, 通过班队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效形式开展学业规划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各种级别的学业规划评比活动, 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规划,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学业规划。

四、小结

学业规划一方面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增强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和自我完善, 并有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定位,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为今后的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 学业规划还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真正培养出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新型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学业规划大学新生第一课.

[2]冯子才.大学生就业与学业自议.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12 (20) :75.

[3]张恒亮.学业规划[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2

预警学生跟踪帮扶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防科技学院学风建设,增强对预警学生的管理,给予学习后进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从即日起,学办将会同各专业党支部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预警学生帮扶工作。

预警学生帮扶工作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对不良学习状态中的学生进行紧急提示,并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扶下顺利完成学业的管理措施。这项工作旨在敦促学生端正态度,努力学习,充分发挥学习后进学生、学院、老师、同学和党、团、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最大程度地帮助学困生提高学业成绩,为有上进心的目前成绩较差的同学提供更有利的学习进步平台。

一、学业帮扶

1、对予以学业预警学生的帮扶工作,由学生所在专业党支部负责牵头和管理。各党支部应对每一名予以学业预警的学生成立帮扶工作组。

2、帮扶工作组由支部书记全面负责,每组由1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1-2名入党积极分子和一名班干部组成,并确定一名小组负责人。需挑选学习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小组成员。(与预警学生同寝室、同班级的同学优先考虑。)

3、帮扶工作组负责人要认真组织好帮扶工作,制定帮扶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帮扶措施,定期评估整改,总结分析提高。各帮扶小组将帮扶计划和目标书上报党支部书记审核,并交学院自律部备案。

4、帮扶小组职责。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帮助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生上课、辅导学习、监督学生的学习娱乐情况。经常与帮扶学生沟通,解决困难,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主动性,逐步消除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并对预警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为之后修改帮扶计划做准备。

二、帮扶基本要求

1、各小组在以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具体工作及步骤

2、帮扶同学针对相应的预警学生拟定学习计划,主要针对如何分阶段将学分补上。

3、督促预警学生上课,考核上课出勤率,定点晚自习和周末定点自习的出勤率,并且督促其认真听课或自习。

4、帮助预警学生收集重修课程的复习资料,并且提前做好考前复习工作,确保通过重修科目。

5、帮助预警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学习主动性。

三、监督管理

帮扶工作的监督管理由学生党支部与学生会自律部共同联合实施,由自律部主要落实。督促,检查帮扶情况,并详细记录备案,作为评定帮扶小组工作优劣的主要依据,根据情况好换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1、自律部不定时检查。重点关注预警学生在寝室内生活和学习状况,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向辅导员汇报。

2、定期组织帮扶小组会议,听取各帮扶小组近期工作情况,并进行记录。收集帮扶小组上交的材料。

3.自律部根据《帮扶小组考核办法》(见附件一),对各个帮扶小组进行考核。

4、根据定期汇报情况,对于不遵守制度的预警同学,自律部将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向学院上报相应处理办法。对于帮扶小组成员没有负到应负责任的,自律部会将情况上报党支部,由党支部在推优等方面做处理。

5、每一学年,根据学年考核结果,依据《帮扶小组奖惩制度》(见附件二),对本学年内,表现优秀的帮扶小组表及个人,给于“帮扶之星”称号。对进步迅速或撤销预警的同学,给予相应表彰。并对没有完成既定学习计划或执行情况不佳的,进行相应处理。

国防科技学院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六日

附件一:

帮扶小组考核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一帮一互助小组的实效性,提高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加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意识,特制定此考核制度。

第二条 本考核只针对互助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期末将根据考核情况对小组成员行一定奖惩。

第三条 小组成员为:每组帮助对象为挂科学分数较多的同学或是受到学业预警的同学,对其进行帮助的同学为:学生干部(班委、团学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每个互助小组人数为3-4人。

二、考核方法

第四条 对互助小组采取工作汇报和老师随机检查的方法,每月对互帮情况进行总结,自律部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学期末的奖惩制度的实施。

第五条 帮扶小组组长每两周上交一次工作汇报材料,内容包括所帮助同学上两周的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具体进步或退步的方面。

第六条 每个互助小组初始分数为50分,未交一次材料扣5分,预警学生两周无故旷课和早操缺勤次数达到5次的扣10分,多于5次的每多一次再另扣5分,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材料填写及上交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如有发现,扣20分,再次出现取消小组所有成员的年终评优评奖资格。

第七条 材料上交及时,内容完整明确的加5分,预警学生上课早操全勤的小组加10分。

第八条 对各小组的考核分数将记录并保存,年终综合测评时针对考核小组成员单设奖项,表现较好分数较高的小组将受到不等的物质奖励,若预警学生进步明显,可在某些对成绩要求严格的情况下适当放宽条件,以鼓励成绩落后的同学。

第九条 小组成员必须要有一定责任心,严禁对预警学生歧视或是有其他过激的做法,将提高小组受助成员的成绩为己任,认真监督帮助,若有对小组成员不满的情况,请直接找辅导员解决,严禁擅自调换。

附件二:

帮扶小组和预警学生奖惩制度

一、帮扶小组成员奖励和处罚措施

1、对于帮扶工作突出的个人和小组授予“先进帮扶个人”等荣誉称号,并给与综合测评加分,在入党、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

2、各种评优、入党等,相同条件下,帮扶小组成员优先考虑。

3、对于表现尤为突出的同学在评优、推优入党时作为考核标准,重点考虑。

4、对于帮扶工作突出的个人在期末可以申请德育分奖励1—10分,根据帮扶过程的实际工作量以及最终成果,进行自主申请,并经由测评小组和自律部进行审核。

5、对于没有责任心,工作不认真的帮扶小组成员。考核分数低于10分的,取消“先进帮扶个人”等荣誉称号,低于5分的,取消小组所有成员的年终评优评奖资格。

二、对于预警学生奖励和处罚措施

1、对于预警学生学习进步较大的颁发“学习进步奖”。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3

【关 键 词】符号互动教育观;学业不良;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063-02

一、何谓“学业不良”

“学业不良”,严格地说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所谓“学业不良学生”,是指那些要比其他学生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某种及格学生。这些学生具有思考不积极、不肯或不善于动脑筋、经常回避那些比较要用脑的习题、思维上有惰性、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对直观教材的记忆优于对语言教材的记忆、善于机械记忆和不善于逻辑思维等特点。

在每个国家和地区、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业不良的学生。学生学业不良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损害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本人和家长带来了一定的苦恼,从根本上不利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如何帮助学业不良的中小学生走出困境,成为学习上的善学者、乐学者、优学者,本文试图从符号互动教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从符号互动的教育本质观看中小学生学业不良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互动的缺失和社会学习的失当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教育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互动和社会学习的过程,强调人际互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强调除以文本符号为中介的知识教学外,各种媒体信息也应作为重要资源在教育上发挥作用。但造成学业不良的首要原因恰恰是社会互动的缺失和社会学习的失当:

1. 社会互动方面。这里的社会互动包含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亲子互动、长幼互动等)、学校中的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以及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等。对于学业不良的中小学生,他们往往在其中某个方面或某些方面的互动上存在不足或无效。很多农村中小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业无人顾及;城市里的父母有些因工作比较忙也在很多方面与孩子互动不足。师生互动和同伴互动除了课堂上的,还有课外的,教师的性格偏好和同伴间共同的兴趣爱好会使一部分性格偏内向的学生落入人际交往的空档,既得不到教师的关注,也没有知心的朋友。上学、放学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例行公事,学习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学业成绩受到了影响。

2. 社会学习方面。符号互动理论把一切人际互动的中介、传达信息的姿势称为符号。学校中的文本知识、教师的语言是符号,社会上的媒体信息也是符号。今天,大众传媒因为有了互联网、卫星导航等技术手段而飞速发展,我们进行社会学习的符号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在发展、变化,并不断彰显其感官性、全面性、开放性,这对于中小学生无疑是个强大冲击。很多原本成绩优异的学生因沾上网瘾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急速下滑,甚至很多青少年因受了网络暴力游戏、成人影视作品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有意义学习的缺失

对学业不良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堂上的意义建构是明显不足的。这种不足可能是思维习惯造成的,也可能是因为原有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无法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或者是外界原因,比如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家庭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的变化、社会环境的诱惑等导致的注意力转移等。中小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实现必须在一系列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注意力不集中会使学习链条中断,导致意义无法建构。

(三)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缺失

符号互动教育观认为,教育的过程在本质上也是受教育者不断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过程,自我认知涉及需要、行为趋势和价值观的知识。自我理解涉及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人具有自我意识,能够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进行自我调控。对于学业不良的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自我认知上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出现了偏差或转向,自我意识比较薄弱。有的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处在模糊的兴趣下滑阶段,有的学生价值观则已发生了彻底变化——认为“读书无用”,有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则已失去控制的能力。

三、符号互动教育观指导下的中小学生学业不良的转化

(一)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

家庭成员之间互动,包括亲子互动、长幼互动和隔代互动。一方面,从时间上来看,父母或家中长者要增加陪伴中小学生的时间,多与其相处。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让他们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最好别让其做“留守儿童”,呆在老家“放羊式”的发展。城市父母也应多拿出时间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从方式上来看,父母应给孩子做出学习的表率,有条件的父母要坚持读书看报的习惯,这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此外,父母要改变动辄打骂的粗暴教养方式,多与孩子进行春风化雨似的交流,要知道“粗暴的家庭只能培养出粗暴的孩子”,棍棒教育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小学生的学业不良,还可能导致中小学生更强的逆反心理。

(二)加强学校中的师生互动

学业不良的中小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做得比较好的。首先,要尊重这些学生。学业不良的学生其自尊心更加敏感和脆弱,如果教师再给他们贴上“标签”,他们就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失去战胜困难的勇气。其次,要抓住课上课下恰当的转化时机。比如,当这些学生课上欲举手发言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回应,引导其逐渐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课下创设一定时机与这些学生交流、谈心。

(三)正确处理校内校外的同伴互动

几个同伴结成一定的群体。学生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要给以区别对待。有的非正式群体是以共同的学习兴趣为纽带组合在一起的,他们团结、勤奋、向上,这种同伴间的互动是应该给与提倡和鼓励的,他们可能带动起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校内外以某种社会性共同爱好,比如抽烟、酗酒、打架等聚集起来的非正式群体,要坚决予以打击,因为这种互动只会在数量和程度上加剧学生的学业不良。

(四)规范大众传媒的内容,减少造成学业不良的社会因素

大众传媒的感官性和开放性对广大中小学生具有很大诱惑,如何尽量减少他们的负面影响呢?除了学校、家长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引导、教育外,国家法律,地方法律、法规也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力度,阻止一些不健康的影视、艺术作品出现在青少年面前。学校附近的网吧,要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父母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健康的环境里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以吸引那些学习上已经存在困难的学生早日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五)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实现

教学在本质上是增进人际关系和提供学习环境条件,以利于学生个体知觉的分化并将新材料准确地整合到个人知觉之中。教师在教学上积极创设环境,通过教学环境地运用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联系和共同性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整合和记忆,利用相对轻松的教学氛围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一旦有了成就动机,学业不良的状况将会逐步得到改善。

(六)运用情感教学策略,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的情感冲突,如教材中人物之间的冲突,教材中人物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冲突来开展情感教学,在这种冲突与体验中找寻自己的位置,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自我意识的培养会促使学生不断进行反思,从而克服困难,实现学业不良的转化。

四、结语

中小学生的学业不良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给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带来了很多苦恼,学业不良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需要付出耐心和心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学生自我互动的良性循环是关键因素。本文仅从符号互动教育观的角度做了肤浅的思考,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周爱萍,胡轶群.职校学困生学业不良探析[J].科教文汇,2008(4).

[2]李金林.“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的几点尝试[J].林区教学,2008(1).

[3]陈夏英.试论符号互动教育观[M].铜仁学院学报,2008(4).

[4]余保华.符号互动论视野下师生关系构建[J].教育科学论坛,2007(2).

[5]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4

一、学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学业指导新模式逐渐成为高校学者研究的新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 有利于完善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式的标志性事件。学业指导新模式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建立一个长效的全方位、多角度学业指导的系统,完善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流于表面化、形式化。

2. 有利于完善高校实践育人模式

社会及教育界对实践育人重要性的研究已达成了基本共识,从教育部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社会到学校,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办法,并对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相关工作部署。学业指导模式是在有限的大学学习时间内,通过实践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制订大学各类规划,激发学生对学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终为职业规划以及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有利于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强大学生学业能力

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根据网络调查数据,如今大学生的压力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学业压力,另一部分是就业压力。学业指导新模式正好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这两部分的压力。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就业能力,制订和逐步完善职业规划,进而协助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就业。

二、传统就业指导方法的缺陷

1. 传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节

当前,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性的全面就业工作,包括组织“就业三课”,组织校级创业、职业规划大赛、宣传就业政策、收集发布就业信息、组织大型招聘会及宣讲会等事务性的工作。由于就业指导中心的事务性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政部专业老师及辅导员等学工口人员担任,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开展起来不及时、不全面。

2. 传统就业指导方法单一,内容滞后

传统的就业指导方法是大范围式、覆盖式、被动式,不能主动去挖掘学生的需求,而且对象较少,方法比较单一,受众范围窄,内容也相对单一,未能全方位铺开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方式主要集中于大班上课或者专题讲座或者报告会,指导方式单一,并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小范围、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类或者单独指导。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指导方法等内容未能时刻紧跟时代发展,内容滞后。

3. 传统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单一

目前,“就业三课”已经在各大高校从原来的公共选修课转变成必修课,但是部分高校“就业三课”没有统一教材或者根本不订购教材,订购了教材的高校教材内容滞后,未能与时事接轨,未能体现最新的理论观点、最新就业政策。而且各个高校没有统一教材,使用的教材各不相同,参差不齐、五花八门。就业三课开设的课时数较少,学生不重视,尤其是就业指导课程,在毕业的最后一年开设,毕业生关注的重点由上课转为实习找工作或者备考,出勤率不高。据调查,部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照本宣科,直接读教材和PPT,基本上都是理论讲授,并无实践教学及联系时事、结合热点,课堂气氛沉闷。就业指导应该贯彻到大学每一个阶段,如果只有等到毕业班才进行,临时抱佛脚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就业意识、职业素养的形成及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建立在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长期观察、分析还有逐步改进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完成的。

4. 传统就业指导教育队伍不健全

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就业三课”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然而从事“就业三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并没有随之增多。目前,高校中从事“就业三课”教学工作的人员主要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就业办专职人员等,但由于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配比并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所以上“就业三课”的辅导员人数也是不够的。并且,从年龄上看,从事“就业三课”教学的辅导员及就业办专职人员的年龄普遍偏低,工作年限偏少,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又普遍缺乏就业指导的系统专业培训及理论知识,会给就业指导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创新高校就业指导方法探索

1.“点”“线”“面”教育方式相结合

对于共性类知识,应以“面”为单位,大范围铺开,如就业面试指导、职业规划、专业前景等。举办专场讲座或者宣讲会,大范围进行专业指导,再或者举办大型“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简历制作大赛”等比赛,学生在参赛及观赛的过程中提升就业能力。以“面”为单位展开的就业指导方法有利于解决师资不足的困境,又可以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共性需求,可以将资源利用变得最大化。对于非大范围的共性类问题,又非个性问题,就业指导方法可以采取以“线”为单位的指导模式。该类指导模式必须先将学生问题分类归纳,例如按照年级分类,可以分为新生入学职业规划教育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按照学生需求分类,又可以分为贫困生就业帮扶、社会实践指导、就业创业指导等。通过举办小型座谈会或者交流会,例如新老生交流会、考研、考公务员经验交流会,或者针对贫困生开展的心理疏导讲座及感恩教育晚会等。以“点”为单位即一位老师对一位学生的就业指导模式,有针对性地对特殊学生解决个人问题。

2. 常规系统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

常规系统教育是需要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大一入校到毕业期间不能间断,一直延续下去的。从入学教育开始,就需要把就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思想政治课、公共课当中去,渗透到学校举办的各类大小型活动中,渗透到学校文化、学风建设当中去,并且要融合学生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中去。尤其是就业指导中的职业规划教育,这个课程教育教学时限不仅限于在大一开设该门课程的一个学期,应该是持续在整个大学期间,乃至毕业工作后,是一个持续性、需要不断修正、调整的教育过程。而毕业教育针对的是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学年这一年的集中教育。这一年各大高校会集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在就业指导课程中集中传授具体应对求职就业等问题的应对方法进行讲授。在毕业教育期间,需要对学生在求职期间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类,采用专题讲座、优秀校友成长故事汇、求职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形式及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摆正毕业季中产生的意识偏差或者消极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3.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就业指导如果只是纸上谈兵,仅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单一,照本宣科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九零后”学生的教育。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就业指导课程应该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更加吸引学生,才能产生更好的就业指导效果。这时,校企结合能开创多种合作的教学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指导学生更好地就业。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以及校内实训基地等,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政府机关单位校友或者员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如果只讲理论,学生不但会感觉枯燥,而且没有实用性,这时为了让理论知识能被学生快速了解和吸收,课堂中真实案例的引入就起着关键作用。面对面的方式使学生能有与优秀校友充分学习和交流职业规划以及求职经验分享的机会,这无论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率的增加,还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极大地实现产学研用的相互交流与促进,提升传统课堂教学互动与加深教学效果,把学生培养成符合职场需要的人才。

4. 学校指导、社会指导与家庭指导相结合

对学生的就业指导需要学校指导、社会指导与家庭指导三位一体,三方共同努力,共同协作,环环相扣,才能实现指导方法效果的最优化。社会指导是指社会通过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调整社会大环境下的就业方案,提供合适的岗位实习以及就业职位,任用人才,人职匹配。家庭指导在三个指导中为基础性指导,并且影响力较大,不少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深受家庭观念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指导方面,父母需要协助子女了解就业形势,根据当下情况适时调整就业方向与就业期待值,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最后,学校指导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节,是连接社会与家庭之间的纽带。学校一方面需要主动与社会进行频繁的联系,通过联系企业、用人单位或者行政机关部门,加强合作与交流,建立大学生就业推荐机制,收集整合就业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举办相关招聘会。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主动与大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与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尤其是就职业规划、就业等相关方面进行交流,宣传当前最新的就业形势与就业信息,与家长一同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特别对就业困难学生,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其就业,及时预防因就业困难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摘要:当今,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形势下,原始的大学生学业指导模式下的就业指导面临着新挑战。本文以学业指导新模式的重要意义探讨展开,探索学业指导新模式下如何创新就业指导方法。

关键词:学业指导,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志敏,刘扬,丁愉.卓越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学业指导新模式[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3,(1).

[2]王万成,楼仁功,沈燎.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9).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5

话题一:初中语文练习与测试命题的基本理论

1.常见题型的功能、特点。

2.了解关于命题的五个质量指标(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标准差)。

3.命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怎样用现代理念指导命题?

5.围绕考试宗旨,精心设计试题要注意哪些方面?

话题二:各类题型命题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1.简述填空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2.简述选择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3.简述简答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4.简述探究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5.简述现代文阅读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6.简述古诗文阅读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7.简述作文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8.实践题:根据“话题二”的内容要求,请您设计一套本学期教学内容的期末测试题。

话题三:训练题总体设计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1.命题的总体设计要考虑哪三方面?

2.简述预习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3.简述课堂训练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4.简述复习题编制中容易出现的几类问题与技能指导。

5.实践题:请就本学期教学内容设计一课的预习题(或课堂训练题,也可以是一部分内容的复习题)。

话题四:试卷编制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1.试卷编制的基础性、开放性、科学性和人文性原则的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2.试卷编制的难度、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的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3.试卷编制应注意的吃透课标精神、着眼于学生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四方面问题诊断与技能指导。

话题延伸:训练、测试质量分析技能指导

1.质量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

2.质量分析的类别及相应要求。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6

【关键词】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80-03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竞争十分激烈,他们在就业的道路上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就业的阻力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有一点十分重要,就是企业与学生之间存在“就业鸿沟”。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道路依旧漫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要求除了加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外,还要对学生开展必要的职业指导,系统地帮助学生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观念、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忙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笔者所在学院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推进和实践,从学生入校第一学期开始,就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更直接体现出来,充分考虑学生的从业兴趣和学习能力,结合人才市场的最新动向引导学生在专业发展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结合学生发展方向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设学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

一、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学业与就业指导类课程的现状

一是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专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目前,有的高职高专院校专门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由于就业指导中心设在院级部门,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不可能熟悉学院的全部专业,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一些讲座式的授课安排,与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比较少,学业指导不到位,针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无法做好指导工作,很难从根本上发挥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

二是高职高专学制短造成课程内容不深入的问题。由于高职高专学制较短,不少高校不安排专门的学时讲授学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或者学时比例非常少。虽然通过安排讲座、宣传专栏、交流会等形式来让学生学习一些就业通识,但是不够深入。

三是缺少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问题。有的安排专门的学时来讲授就业指导课程,但大部分由仅有公共课程讲授背景的老师来完成教学。这样的做法,针对大部分求职者通识培训可以讲得比较成功,在专业引导、学习引导、与专业岗位结合的就业指导方面显然难以胜任。

四是教材难以切合实际和有针对性。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授课时没有教材或者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没有新意,与专业需求和现实要求不符,针对性不强。

这些问题,都不符合教育部所提出的高校就业指导的“四化”标准: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当前,教育部还提出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使高校毕业生真正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因此还要思考就业指导课程与创业课程的关系问题。

二、全程化分阶段课程设计

结合实际操作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该从入学教育开始,先进行学业引导,然后才开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必须遵循全程化、分阶段、针对性的教学原则,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开设课程,避免就业指导集中在离校前一学期的做法。结合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学生选择发展方向的前提应该是学生对自己将来的专业发展方向要有一定的认识。指导的内容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选择,侧重点不同。参与课程的老师应该包括专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专职就业指导老师。根据高职高专三年制的特点,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为如下四个阶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指导的重点在于专业引导

必须安排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完成,主要的内容:

1.专业介绍: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上,帮助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学生认真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群介绍,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课程之间的关系,每门课程开设的目的、课程的内容、要求等。让学生入学后不久就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2.角色转换:组织开展学习投资成本计算活动、高低年级专业学生交流、本专业和行业导师交流等形式多样课堂主题活动,帮助每一位学生合理制定三年学习目标。精心设计好每个课堂主题活动是关键,可结合学生班级的不同需求来选择。例如对于城市孩子比较多的班级,可安排学习投资成本计算课堂主题活动,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成本的估算,让他们计算在校学习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节课程的平均成本,与将来的月薪资期待作对比,使学生能够感恩父母,珍惜时间。通过主题课堂的引导,让学生一入学就正确树立自己的目标,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经营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大学生活,了解如何在求学之路上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课堂上可以引入IT成功者案例,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习成功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自强、积极的心态,认识到好的生活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执行力、应对危机的能力等都将对个人走上成功发挥关键作用。

(二)指导的重点放在职业发展目标树立

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课时的安排情况,灵活地安排在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的其中一个阶段。

1.职业素质:引入企业文化认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组织学生开展人才市场的岗位需求调研活动。

2.岗位群分析以及自我认识:在组织学生开展岗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归纳和整理本专业适合的岗位群,并进行分析以及自我认识。总结岗位的知识要求、技术要求、能力要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程度。介绍自我评价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结合大量历届学生的正反面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合适自己的岗位才是最好的道理。比如可设计学生利用假期完成一个人物访谈的环节。学生通过采访基层一线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类专业成功成才的毕业生,进一步总结岗位要求与自身认识,树立从基层做起、从岗位一线做起的信心。

3.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以及遵循的原则、模式和步骤,让学生在自我的认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发展方向及本专业教学计划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定位,特别是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有一个初步策划(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初步得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4.个人行动方案: 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况,相关的考务信息和安排,正确认识职业资格认证对就业的重要作用。在这一内容里明确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三年里应取得的职业资格证及其他证书及在校期间能够参加的认证考试具体要求和安排,指导学生制定好个人考证的行动方案,使每一位学生至少实现一个职业资格认证目标。

5.人生目标教育:主要通过典型实例的剖析,使学生了解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个人成才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明白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热情参与的意识和较全面的综合素质是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前提,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三)就业指导的重点放在就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1.就业形势分析与择业心理调适:这个阶段的学生即将真实地面临就业问题。需要帮助学生通过对就业形势和个人专业学习的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对就业形势有充分的认识,调整自身择业期望值,对就业和择业面临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每个学生上交一份反映自己真实想法的就业求职计划,作为今后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参考依据。

2.求职礼仪与技巧:通过分析历届学生求职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和重视求职过程的各个环节,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应聘成功率。指导学生制作求职材料,组织开展模拟面试活动等。

3.就业政策:学习与就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如就业推荐条件、就业推荐一般程序、劳动关系等,让学生了解毕业生在求职阶段的责、权、利,并通过一些案例来教育学生,深入学习和领会政策,介绍获得就业信息和顺利就业的渠道。

4.职业道德与科学工作方法:学习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通过真实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在当前社会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德才兼备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道德,有敬业精神。介绍科学工作的基础5S以及科学工作方法PDCA循环,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

5.创业:目前我院单独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如果没有开设单独创业课程的学校,可在本课程设计中增加创业基础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自身创业的能力和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充分学习创业过程中如何做市场调查、如何理财、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如何书写计划书、如何实施创业计划等。培养创业的风险意识,介绍当前大学生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采取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或校友做创新创业报告的形式来加强学习。

(四)就业冲刺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

要帮助学生顺利的就业,更为重要的是做好已顶岗就业学生、就业落后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工作。根据目前高职高专教育中所提出的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许多院校将学生在校期间的第六学期甚至整个第三学年安排为顶岗实习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将直接面对更多求职过程、工作选择、工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需要有指导老师的引导,因此这是高职高专就业指导工作的冲刺阶段,也是容易被忽视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克服外出顶岗实践的学生由于流动性、分散性、专业性等所带来的指导困难问题,要针对不同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指导。也就是说,要真正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指导工作要发挥个性化指导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笔者所在学院信息工程系摸索出一条第六学期开展个性化指导的新道路。主要的做法是:学生外出顶岗实践前,根据人数、专业的情况,按专业教师师生比不高于1:20的比例为每位毕业生安排一名本专业的老师作为顶岗实践指导老师,建立师生之间每周至少沟通交流一次的畅通沟通平台。指导老师主要负责所带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就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指导老师成为就业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针对所带学生的个人特点推荐相应的岗位;指导老师是学生就业咨询的主要窗口,学生就业上遇到的问题都由指导老师帮助解决;指导老师还是学生外出实践或就业期间的安全监控平台,每周指导老师都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教学团队负责人、系主要领导汇报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顶岗实践的情况。专业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导老师考核机制,确保指导老师的工作有实效。

三、课程安排

学业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研究应该列入高职高专各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参与授课老师的培训、指导和考核工作,加强对各专业学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的改革和研究。建议在院级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专业系专业教师、辅导员、专职就业指导老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制定教师专业开展就业指导的培训规划,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等级证书。

【参考文献】

[1]刘志忠,白其安,李兴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14)

[2]曹乃悦,刘红娟.基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内涵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6)

[3]钟耀庆.浅谈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J].科技视界,2015(8)

【基金项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科研课题(09JK16)

【作者简介】区倩如(1978— ),女,广西南丹县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生管理,党建。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7

1.1 朋辈辅导的涵义

朋辈辅导的主要依据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及相关的来访者中心疗法理论。在这里,“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由于这些特点,朋辈辅导员在辅导过程中,更容易创造一个真诚、关注、接纳、尊重的气氛和环境,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气氛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使自身的积极性得到调动,进而达到接受真实自我的境地,达到心理整合和积极改变。

朋辈辅导发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于具有将“辅导者与被辅导者间的差异减到最低”的优势,因而成为专业心理辅导的重要补充。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朋辈辅导中心认为,“对于有些当事人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的某些方面而言,由受过训练、掌握了积极倾听技巧的同伴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是最有效的。”[1]因此,朋辈辅导是一种“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它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2]有时也被称为“准心理辅导”或者“非专业心理辅导”。在发达国家特别是北美洲,朋辈教育方式被广泛地运用于预防艾滋病、性病及安全性行为教育领域,并产生了良好效果。

1.2 朋辈辅导在国内高校的研究与运用

朋辈辅导在国内学术界没有统一明确的术语,又称同辈辅导、同伴辅导、同伴学习、朋辈教育、朋辈互助等。同辈辅导在高校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健康教育等领域,与课程相关的朋辈辅导只占到小部分。从研究结论来看,在教学中运用同辈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机,提高交际能力[3],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意识,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另外能够减轻老师的负担,适用于大班教学[4]。研究人员大多都认为朋辈辅导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运用效果显著。

2 大学生学习状况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学业及生涯规划

大学阶段的学习不同于高中阶段,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脱离应试教育状态,学业全权交由自己把握,一下子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特定的监督者,学生难免会对这样的学习生活无所适从,一时难以找到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大部分学生,即使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都未必对未来的学习及生涯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他们迫切需要有人给予一些指导意见,一些示范的榜样,一些可供参考的方向,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个大致的大学规划。

2.2 学习主动性不强,大多停留在应付考试的被动学习方式上

每到临近考试期间,图书馆和自习室往往变得人满为患,大家纷纷抓紧时间“抱佛脚”,学风“浓厚无比”。与此热闹的场景形成反差的是,平日里除了备战考研考博的“积极分子”,少有学生会主动到自习室温习功课。有些学生平时上课从来不看教材,考前突击几天把整个课程的内容现学一遍;有些学生考前复习不惜挑灯夜战、熬夜奋战,却不愿意匀给平时一点时间来消化积累知识。这些学习行为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尚未从“要我学”真正转变到“我要学”上来,大部分停留在应付课程考试的被动学习方式上。

2.3 学习方法不良,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策略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习惯和策略因人而异,贯穿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非常重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培养各种技能,以及终身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倾听,不会思考,不会表达,不会记笔记,不会动手操作,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学习效果差强人意。课后学习由于没有计划性、目的性,盲目低效,事倍功半。

2.4 学习兴趣缺乏,参与探究性、创新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别出心裁的授课形式等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可是在大学课堂上能够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者毕竟不多见,“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以及多媒体放映幻灯片的授课方式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面对有挑战难度的探究性、创新性学习任务时常感到“毫无头绪”,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 高校学业指导工作实践中存在的缺陷

3.1 忽视专业学习指导

以往专职辅导员的入学指导,更多倾向于管理、生活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基础和视野,无法在学习规划、学习方法上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与建议,无法解决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时最主要的困惑。

3.2 对学生个性化需求尊重不足

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考研、考公务员、出国、访学交流、考相关职业资格证、课程学习或课外辅导、学科专业知识辅导或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指导训练。由于时间和人员的限制,朋辈辅导员不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需求,详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学生对这些“小班主任”还没有足够的信任,亦不会主动去反映情况。

3.3 缺乏深入交流

形式单一,接触较少。由于缺乏与辅导对象的双向交流,朋辈辅导员并不十分了解其对象的所思、所感、所惑、所缺、所求。朋辈辅导员的指导往往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即使走访学生宿舍亦如同走马观花,随便聊聊起居饮食,嘘寒问暖,表面看来已经和学生打成一片,其实没有深入内部寻找问题。

3.4 持续时间过短

从时间上看,传统的新生适应教育时间集中在新生刚入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目前的朋辈辅导最多也就持续一年。实际上,四年的大学生活每个阶段面临的任务不同,朋辈辅导应该保持一个持续、长久的状态,需要持续地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不断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前紧后松,没有后续的追踪和关注。

4 以“助教制”为关键载体的朋辈辅导模式探讨

结合朋辈辅导的优势和学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实施以专业指导为核心、以“助教制”为关键载体、针对性与持续性并重的朋辈辅导模式。

4.1 以专业指导为核心

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学生的大部分困惑无疑来自专业学习,因此学业指导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程度。

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学习目标,通过介绍专业情况、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使他们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认清自身的优劣势,激发学习动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竞争。

其次,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成才目标。通过举办相关的学习经验交流会、职业讲座、专题报告会、座谈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就业前景、需要补充的知识、应强化的素质,使学生在清晰的职业目标指引下,增加专业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整合个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再次,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并加强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在四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2 以“学生助教制”为关键载体

朋辈辅导以何种形式进行?这就需要一个关键的载体,“学生助教制”是一个较好的制度设计,即可聘请优秀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助教进行辅导。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2015年,学校经研究成立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学业支持中心,并制定《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学业支持中心工作方案》,明确中心宗旨和中心主要职能,组织相关单位聘请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为课程助教,参与大班上课的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教学,帮助学生修改课程报告、课程设计和课程论文,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报告、论文,组织专题讨论和答疑,为学习困难者提供“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课业学习辅导。[5]由此可见,建立“学生助教制”是学生学业支持中心开展工作的关键,选聘优秀学生担任助教,一方面作为任课教师的助理可减轻其负担,更重要的是帮助学习欠佳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实践活动方面给予指导,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整体办学质量。为确保“学生助教制”落到实处,学校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将具体规定“学生助教”的聘用程序、工作职责、工作方式、薪酬奖励方法等。

4.3 针对性与持续性并重

传统的教师辅导时间短而集中,内容宽泛而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成效不显著。实际上,四年的大学生活每个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需要朋辈辅导员提供有针对性和持续性的引导和监督,如第一年以适应和培养学习兴趣为主,重在引导、规范学习习惯,鼓励多方面尝试;第二年拓展知识视野,加深了解,明晰目标的阶段,重在学习生活的具体指导和引导目标的确立;第三年是夯实专业基础的关键阶段,重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自觉性的监控;第四年则是进行多种选择的分化阶段,重心在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朋辈辅导应该保持一个持续、连贯的状态,专业指导始终贯穿其中,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及时有效地发挥应有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辅导体系,通过教师指导、专题网站、朋辈辅导、校友讲座等方式,在学习困难学生帮辅、优秀学生因材施教、学习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类指导,构建个性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业支持平台,持续地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进行引导和帮助,帮助其成长成才。

5 结语

加强朋辈辅导,做好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是充分认识大学生学习发展的可塑性和学习指导的必要性的具体体现,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实施,也是回归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需要高等学校内部各单位、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构建全员育人的新格局,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国海,刘勇.心理倾诉———朋辈心理咨询[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孙炳海.朋辈心理咨询模式在学校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3(6).

[3]胡林丹,赵敏娜.同伴教学对大学英语学生认知、交际和情感发展的影响[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4).

[4]王春生,黄琳.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4).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8

下面以我院为例, 简单介绍一下三本院校在大学生学业规划指导方面是如何实施的, 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首先要明确学业规划重要性与必要性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职业生涯在大学期间的阶段性体现。大学生学业规划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道德品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训练等多方面, 是引导大学生在对学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 通过对自身兴趣、能力和个人发展要求的综合分析和权衡, 结合当今社会需求, 确定最为合理可行的学业奋斗目标。科学的学业规划设计有助于大学生合理定位, 发掘自我, 尽早地明确自我的人生目标。近年来,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步迈开, 我院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全面推行“三自”教育理念, 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专业知识与个人综合素养同步提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 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培养应紧跟时代步伐, 满足社会需求。学生学业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教学部门、思政工作者和学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但更主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强学业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只有坚持不懈的抓紧抓实, 才能收到实效。

二、学业规划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案

在明确了学业规划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性之后可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来完善该过程的实施, 结合我院的学生特点,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 养成性教育培养阶段。

早在两年前, 我系就提出学生养成性教育培养与实施, 并将养成性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主线贯穿学生成长教育全过程,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 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 对于大一年级的学生主要进行的是养成性教育的培养, 着重进行适应指导, 使学生顺利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并进行人生观、成才观、价值观教育, 认识机械制造行业的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不同的专业分开教育, 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请专业负责人讲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前景, 帮助专业困惑学生走出困境; (2) 请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年级学生与他们座谈如何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3) 邀请优秀的毕业生生回学校交流经验, 今年我系就邀请了优秀毕业生代表金利英博士回来给大一新生做了一场报告; (4) 聘请企业里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来校谈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定位。

2. 专业基础知识丰富阶段。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开展综合能力培养来帮助学生确立符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的职业发展方向。在综合能力培养这一块我们进行了试点教育, 五年前就在学院范围内探索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从二年级开始, 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教育, 经过了近五年的探索与研究, 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度, 另一面通过实践环节的强化来促进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以及未来从事行业的认知。

3. 综合素养全面提升阶段。

三年级的学生着重要强调专业与职业同进步的目标。三年级的学生专业课程基本全部都在接触, 通过大一大二的积累已初步具备自己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阶段对学生实践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整个学业规划过程中提出实践环节要贯穿整个学习的全过程, 不同年级组织安排不同类型实习实践, 突出学以致用, 让学生能真正通过企业实践明白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 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及就业打好基础。

4. 职业认知阶段。

对四年级的学生主要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进行专项指导, 这一阶段的学业规划辅导, 主要以求职准备与择业技巧系列活动的形式开展。主要内容有:就业准备、资料准备、面试准备等。同时在就业指导与教育方面要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展开, 以学校组织召开的专场或大型招聘会为主, 同时借助网络、媒体等平台引导学生收集就业资讯。

总结

由于每个学校的层次有差异, 主要学生群体的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尽相同, 在此主要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来开展这样的学业规划引导工作。但不管怎么样,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 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学业规划的重要性, 尽早尽快的明确自己的大学的学业目标, 设计自己的四年学业规划, 在充分了解自己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住主动权, 从而真正做到成就自我, 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王军.大学生学业规划浅谈.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07.

[2]陈高扬.关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2002.11.

[3]肖明, 黄少峰.如何做好高职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科技信息, 2010.01.

[4]崔剑, 蒲业虹, 宫相栋.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探讨.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 , 2008.06.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9

从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以来, 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即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缺少着力点, 往往导致教师泛泛的指导, 学生泛泛的听, 教师难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也难以从教师那里得到实质性的指导。基于此, 提出科技竞赛牵引下的本科生学业导师指导模式, 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技竞赛的过程中, 全面带动学业导师工作的开展。

一、本科学业导师实施现状

1. 学业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

目前, 学业导师主要由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组成,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 大部分学业导师指导一个班以上的学生, 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等原因, 学业导师在一学期内指导学生次数有限, 甚至出现一学期才能指导一次的情况。学业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过多, 致使学业导师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而指导次数偏少则难以保证指导效果。所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学业导师还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

2. 学业导师指导工作缺乏着力点, 难以深入

学业导师在进行学业指导过程中, 往往采用集中开班会、讲座、讨论会、个别面谈、电话交流、网上交流等形式。虽然形式多样, 但交流内容往往集中于学习方法、学习计划、学业规划等宏观层面, 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及其科研实践方面力度不够, 学生难以真正掌握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和学业中的关键性问题, 教师也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特点及其潜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业导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着力点, 没有针对某一具体专业问题来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素质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3. 学业导师指导效果不尽理想, 难以评定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还处于初步阶段, 虽然得到了各方面人员的重视, 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还不够理想。这也许多学业导师对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指导内容的不了解, 与学生沟通时间少、深度不够等有直接关系。同时, 对学业导师的指导效果也难以评价, 还未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限制了本科学业导师制的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二、科技竞赛牵引下的导师指导模式

基于目前学业导师制实行过程中, 导师指导工作缺乏着力点、难以深入的问题, 提出了科技竞赛牵引下的本科学业导师指导模式, 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技竞赛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科研实践的能力。

我国大学生的科技竞赛项目可分为指导性命题和非指导性命题两大类。指导性命题类的科技竞赛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周培源力学大赛等。非指导性命题方式的比赛如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无论哪种命题方式, 它们都强调创新在竞赛中的运用, 强调学生在作品中采用的新方法、新思路或者新技术[3]。结合科技竞赛的特点,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参赛。

1. 积极组织, 合理规划, 夯实基础理论

学业导师在开展专业介绍时即给学生重点介绍涉及到本专业的科技竞赛, 详细讲解相关科技竞赛的目的、内容、特点和近年来比赛概况, 吸收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科技竞赛小组。针对每个科技竞赛小组的特点, 制定对应的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内容, 积累专业理论知识。例如, 每两年一届的全国电子设计大赛, 涉及电路原理、c语言、单片机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课程, 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 制定学习方案, 对已学习的课程进行巩固, 对正在学习的课程进行有针对性训练, 对未学习的课程进行预先规划, 达到在进行科技竞赛前, 夯实对应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 适时培训, 制定目标, 掌握核心技能

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 针对具体的竞赛项目, 进行有步骤、有目的的针对性训练。在培训时, 除了学业导师亲自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外, 还可邀请获得过科技竞赛奖励的同学与学生进行交流, 从参赛者的角度来增加学生对科技竞赛的认识。在具体训练过程中, 对科技竞赛中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进行考核式检查, 对近年来比赛题目的共性、关键性问题作出总结和提炼, 确保学生在参赛前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 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找准核心, 突破关键, 圆满完成比赛

在比赛过程中, 根据竞赛项目内容, 指导学生找准核心问题, 突破关键技术,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论文撰写能力, 圆满完成比赛。

三、结语

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大学生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改进, 从大多数高校的实施情况来看, 取得了一定效果, 而限制学业导师指导效果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缺少指导工作的着力点。针对该问题, 提出科技竞赛牵引下的本科学业导师指导模式, 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技竞赛的过程中, 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科研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实践动手和科技文献写作等能力, 进而全面带动学业导师的指导工作, 最终提高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摘要:本科学业导师制是大学本科教育管理的一种创新, 对大学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在学业导师制具体实行过程中, 出现了导师的指导工作缺乏着力点、指导效果不佳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 提出了科技竞赛牵引下的本科学业导师指导模式。该模式通过指导学生完成科技竞赛, 促使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进行科研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实践动手和科技文献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全面带动学业导师工作的开展, 最终提高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学业导师,科技竞赛

参考文献

[1]张兆印.学业导师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指导作用[J].黑龙江教育, 2006 (5) :23:24.

[2]董秀娜.大学生学业导师制实施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探索, 2013, 2 (260) :72-73.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10

一、学业指导的内涵与目的

学业指导具体是指“高校对学生在学习方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 服务范围涉及与学生学习相关的所有方面, 旨在充分利用高校资源, 设计反映学生能力和兴趣的计划, 确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和目标”[1]。也就是说, 学业指导旨在指导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要求, 以协助他们进行学业方面的规划并解决他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惑,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思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以提高学习能力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学之所以要开展学业指导, 究其根本是学生存在相关的学习问题:大部分学生处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期, 对于自己该学什么, 怎么学以及对将来职业的选择都处于迷茫的状态[2]。这种情况在高等院校中普遍存在并对学生的学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学校针对学生开始进行学业指导, 让他们明白大学生涯的意义, 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南京中医药大学针对中医药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 专门开设了相应的学业指导课, 让本科生明白学业指导在大学生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 通过建立健全学业指导教师队伍, 不断完善支持学生学业发展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 逐步构建学生学业指导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施行, 解答学生的学业困惑, 引导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学习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着力点, 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毅力、提高学习效能, 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二、学业指导的发展状况

国内的学业指导从1984年上海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开设学习方法课至今, 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将学业指导纳入课程体系, 对此相应的开设学业指导课, 成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 建立学业指导网站以及编写学业指导教材等[3]。学业指导在中国已普遍存在并受到重视, 并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当中。中国的学业指导工作符合中国的国情, 是以学业为主, 围绕学生的学习而开展工作, 但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国外学业指导制度起源于17世纪的美国, 素有学业指导的“教父”之称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 在他担任校长期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首次创造性地任命了哈佛大学第一位管理学生纪律以及指导学生选课的行政首长, 这标志着早期学业指导制度初步确立[4]。学业指导在19世纪70年代就被广泛运用于学校之中, 不断地改进, 形成了现在美国高校中运用的学术顾问指导制度。相比较下, 西方国家则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着想,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人际交往等能力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发展方向。这一切与国外的文化、环境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学业指导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学业指导应包括专业学习指导、课程选修指导、个人发展规划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四个方面[5]。目前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诠释其目的与作用的。针对这几个方面, 各大高校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相关措施。

(一) 建立专门的学业指导机构如校、院级学业指导机构。学业指导工作应在校学业指导工作小组领导下, 由各学院学业指导工作小组负责实施, 包括学业指导教师的遴选聘任、培养管理、考核评优、奖惩等。各高校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由“学生学业指导中心”负责具体落实, 或由教务处统一归口管理, 布置工作任务。院级工作队伍一般包括教学院长、学业指导秘书、学业指导老师、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等。各学院以行政班级为单位配备学生学业指导教师。学业指导教师在学院学业指导工作小组带领下开展工作, 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日常教学管理事务。学业指导教师从专任教师或班主任中选聘后兼任, 聘期一般与指导班级专业学制相同。学校已完善了学业指导机构并建立了相应的班主任、学业指导老师联系制度。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学业指导老师的教育对象都是学生, 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联系, 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状况并对他们实施帮助。学业指导老师是学业指导工作的主体, 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业指导时间有限:学业指导老师一般为专任教师, 除了需要完成本身常规的教学工作外, 需要参加各级各类学业指导工作的培训、学业指导交流研讨活动、班级事务等, 没有太多的时间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学业指导。二是学业指导内容有待充实:学业指导老师主要的目的便是提高班级整体学习状态, 指导的对象大部分局限于学习困难生和学习较好的同学, 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取得进步, 指导的内容缺乏相应的个体针对性。三是学业指导形式有待改善:学生与学业指导老师的接触大部分是集体接触, 如主题班会、班级学习交流研讨会等, 私下与老师交流较少, 导致学业指导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二) 学业指导教育平台的构建。迎合时代发展潮流,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学业指导平台, 在这里学业指导老师可以将相关素材上传, 学生及时获得信息, 以利于专业知识课后的复习与巩固, 也便于老师与同学对于学业中的问题进行询问与交流。当然, 也可以采取QQ、微信群等方式与学生交流, 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

(三) 开设学业指导课, 引导学生制定学业计划, 职业规划等。学校在大学第一年第一学期开设了相关课程, 对刚开始大学生涯的本科生可以引起其对专业的重视并积极主动了解所学的专业, 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对未来的学习制定短期与长期目标, 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大学生初期形成的学业发展规划往往比较简单和粗略, 需要学业指导老师的不断指导, 并根据其自身的学习状况细化完善。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业指导活动。职业规划大赛、专家知识讲座、上下届学生交流活动等。专家讲座可以采取轻松的氛围, 结合专家自身的发展从而提供给学生更多启示, 同时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增强对学业重要性的认识观念。通过上下届学生的交流活动, 学生可以从自身角度提供相关的学习经验, 解答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困惑并传授他们学习的经验。这些丰富的活动可以拉近学业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加双方的了解度, 从而促使学业指导老师更好的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服务。

(五) 建立学业指导评价体系。任何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都需要评价体系的支撑, 学业指导工作也是如此。学业指导工作的评价应当是全方位的, 包括学业指导老师自评、学生评议以及学业指导结果反馈等。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的建立, 可以激励老师进一步改善工作。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指导班级具有良好的学风、班风, 全体学生在德、智、体方面总体成绩较好, 排名位于专业前列者多;二是学业指导教师系统的工作计划和小结的填写;三是学业指导教师在学生中的公信度, 老师能够及时把控学生的学习动态, 并能够及时有效反馈、解答学生学业问题;四是参加与学业指导有关的学生管理工作, 态度积极, 出勤率高, 定期参加学院学生工作会议;五是所带班级学生课堂、晚自修出勤率高、纪律好;各类奖学金实评率高, 学习进步人数多, 前进名次幅度大, 必修课不及格学生人次少或显著减少;六是班级学生在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 参与率高, 成绩好;七是班级学生考 (保) 研、升学率高, 发表论文多;八是班级学生违纪率低。

四、学业指导工作的改善策略

(一) 学校以及学院应当重视大学生学业指导。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建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管理网站: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 为管理者提供制度与评价过程管理, 为学生提供网上咨询服务, 从而把其真正纳入教学管理工作中去。

(二) 学业指导的指导过程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入学指导:指导新生迅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解读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专业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主要实现途径、课程体系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各主要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学习要求、主要学习方法。学业规划:在完成新生入学指导与专业教育后, 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 指导学生进行选课, 辅导和督促学业计划的落实。学习能力测评:开展以学习能力为主要观测点的学生综合测评,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学生进行考试成绩分析。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习和了解先进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课程学习效率。就业指导:为学生指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 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

(三) 针对学生整体开展学业指导工作。针对学业指导工作容易产生针对学习排名两端化人群的状况, 教师应意识到学业指导开展的整体性, 达到“全面覆盖、重点关注”, 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并不仅局限在学习困难的学生, 还应关注贫困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特殊学生, 确保学生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同时, 还可以开展咨询诊疗式的指导, 对因学业困惑进行咨询的学生, 从学习动力、学习方式、身心状况、师生关系、家庭环境和个性特点等若干方面进行诊断, 根据诊断结果开展学业指导工作。

(四) 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 有规划地学习并增强综合知识的学习。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时代, 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被淘汰的危险, 而知识的掌握主要是方法,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才能使学生不断适应知识的更新。在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及时发现并引导一部分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创新训练计划, 鼓励和帮助学生联系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学业指导过程中, 针对每位大学生素质与能力发展的不同需求, 指导大学生制订个性化的素质拓展计划, 结合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进行实施, 在此过程中给予有效指导的教育活动, 重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并指导部分学生进行专业辅修课程。

(五) 学生进一步强化学业指导意识。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 参与到学业指导工作中去。目前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学业指导老师的推动, 但学生是学业指导工作的主体, 应提高学生参与工作的主动性, 及时为学业指导教师提供相关学业信息, 或主动提出相关诉求, 以更好地促进学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让学业指导落到实处。

五、结语

总之, 学业指导工作的完善需要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业指导老师的培训工作, 老师自身也应加强学业指导理论的学习, 注意总结实际中的学业指导经验, 提高自身的学业指导水平和素质, 以更好地指导学生。

参考文献

[1]刘佳.以完善学业指导为路径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J].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5, 1:47~51

[2]汪烨鹏.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2:144

[3]张志敏, 刘扬, 丁愉.卓越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学业指导新模式[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3, 1:45~48

[4]陶敏.美国学业指导制度变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2, 3:69~72

大学生学业自律刍议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活学业自律培养

学业对于大学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业自律则是大学生完成好学业的基础和前提。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生注重学习自律,靠自己的毅力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没有自律意识的学生则不能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生活杂乱无章,导致学业出现问题。大学生学业不良现象给社会、学校、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

一、学业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而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上却出现了较大分化。造成学生学业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方面:

(一)教育体制的缺陷。我国高校的招生和培养模式虽有改革,如大类招生等新的培养模式等,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就读与自己兴趣或专长有关的专业,无奈选择了自己的弱势学科,造成学习难度大,学业不能如期完成。

(二)教师与管理者缺乏有效的沟通,教书育人两张皮。任课教师只管上课,管理者只注重日常规范的管理,反而把最重要的学习落到了空当里。部分任课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敬业精神,上课的形式太死板,不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不高。从学业检验的最后环节——考试来看,由于怕影响学生就业甚至人生前途,过分追求社会的和谐,监考老师不愿抓作弊、任课老师阅卷评分标准过于宽松,从一定程度上反而纵容了学生不认真学习的心态。

(三)家庭对学生学业监督管理乏力。高中阶段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忽视了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进入大学后,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学生干部、党员身份、评优获奖情况等,很少问及学习情况。

(四)从学生个体层面讲,由于思想重视不够、习惯不良、缺乏成就动机等原因造成学业自律不能很好实现,具体原因如下:

1.思想重视不够,对学业理解出现偏颇。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成长环境,造就了大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他们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更注重个性追求而忽视目标的确立。个人约束力下降,思想上对学业重视不够,经常怀有60分万岁、找工作拼关系等错误观念,“上网、游戏、吃喝、睡觉成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学习成了他们的“副业”,学习成绩不断下滑。这种恶性循环,往往导致他们最终厌恶学习、退学。”①

2.缺乏成就动机:对大学价值认可多元化,部分学生对学业缺乏正向的理解,学习好不是追求的目标,不是荣耀的事情。认为能力和交际比学习更重要,学习影响个人能力的锻炼;对学习成绩持无所谓态度,很少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習上,不能保质保量掌握课业内容。学业不良学生往往夸大自己面对的困境,“不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学习方法上去找原因,而往往把责任推给教师,认为教师教得不好,或认为学习环境不理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进步,以此来消极地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②不能灵活地、多角度地解决面临问题,从而更加强了学业不良的感受,导致学业成绩较差,最终丧失学习动力,出现厌倦情绪和逃避学习行为。

3.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滞后。学生不知如何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学学习活动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意识、较高的自学能力。不少学生很不适应,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学业不良大学生往往学习效能感偏低,在学习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信心不足,对学业成绩期望较低,不能灵活地完成学习计划,导致学业成绩较差。

4.大学社会化、混社会的观念。大学只注重体验,而不注重对学习的深入潜心的钻研,浮躁的心态。对任何事情都要体验一番。将大学生活仅作为人生的一种体验而已。如,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学生们及早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高昂的生活费用,促使学生参加各种勤工助学活动来筹措学费、生活费等,都是造成大学生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大学生学业自律的对策

为此,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学生的学业自律意识:

1.引导学生加强学业自信的确立和强化。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成才的主体。因此,高校在完善自身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外在”的教育管理的同时,应重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学生在成才中的主体作用,将外在的规范变成学生自我进取的动力。引导学生对学业的正确认识、加强对学习方法的归纳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等,要转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自觉学习,自我加压,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业自律意识,鼓励更多的学生做学习的受益者。

2.加强学业规划指导,激励学生成为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的学习者。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任务、设定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并进行其学习的自我改进和监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时间计划表、具体任务表以及奖惩措施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帮助其合理分配的时间,为其自律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在设定目标时更多着眼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否则学生可能就会因为结果的不理想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3.通过心理咨询、配备专业导师等工作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通过个体咨询,发掘学生产生学业不良情况的根源,改变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整他们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学生学业不良的现状。如,帮助其控制无节制上网、无聊娱乐等活动,引导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等。

4.建立学业预警机制,形成可靠、可行的运行机制。“通过预警机制提供的信息反馈、问题的分析及各方的帮扶,能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防范不良的学习行为。”

5.发挥群体的作用,与各类学生组织的他律相结合。建立自律组织加强成员之间的内部约束。让团体(如班级、寝室、社团等)监督帮助学业自律不良者,采用同伴支持、教师引导、团队监督使其受到团体意识的约束,进而减少学业不良行为的发生。

6.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工作的新途径。家长、学校学业监督一体化建设,通过必要的家长会、QQ群加强沟通交流。争取让更多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学业教育管理工作中来。

7.加强对学生、尤其是新生的教育管理。引导激发新生一入学就树立良好的自我教育意识、自律意识,加强学业自律,促进自我成才。此外大学生自律学习还需要相应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学风建设的指引,主题班团会的召开等为学风建设创建良好条件。

8.大学工作的中心是教书育人,教会学生自律学习更是中心工作的中心。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会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今后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探索》江立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第92页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陈永琴.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一版.第125页.

大学生学业指导 篇12

怎样才能写好材料作文?一要在发散解读中把握住材料主旨及材料特点;二要在多向思考材料中激活立意思维, 然后在多角度立意的基础上精准地选择出最佳的立意角度。

如何发散解读?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 读懂材料中主要的人和物, 读懂材料中的主要事件 (起因、经过、结果) , 弄清材料中蕴含的话题, 弄清材料的思想、感情倾向, 把握材料特点, 读懂材料内涵, 读懂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深刻道理, 为多向思考做好深厚的基础。

如何多向思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生活实践出发, 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或阐述大道理, 学会分析问题, 并把熟悉的各种生活与材料中的道理联系起来, 实现多向思考, 在思考中将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 引出更多的新信息。思考时, 不受点、线、面的限制, 不局限于一种模式, 可从多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也可以同一问题为出发点, 让思路呈辐射状, 求同或求异, 形成诸多结果。

如何精准立意?把握材料主旨, 多向思维后并得到不同角度的立意, 这就需要考生从众多的立意中选择最能代表材料核心价值的某一方面来写。如何选择最佳角度?就是看所选择的角度能否深刻揭示题意, 能否谈出深刻感受或提出深刻见解, 能否呈现出“角度小巧”“新颖独到”的特点, 能否针对现实来写, 能否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如果能, 所选的就是最佳角度。此外, 还要注意避免大众化的立意, 尽量选择既和材料关联, 又是别人不曾想到的比较新颖的立意, 再结合自己占有最充分材料的方面、最擅长的文体来写, 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一、故事型

材料为故事型的, 解读时要能分清故事中的各种角色, 依据不同角色就可从不同角度挖掘出材料的多层含义, 提炼出不同的中心;抓住某个或某几个角色进行发散思考, 就能思考出多个立意角度;然后再结合某方面的生活积累, 从多个立意角度中进行筛选, 选出最佳的立意, 定准立意方向, 结合社会、家庭、学校等方向的生活素材进行类比联想, 找到准确而新颖的写作素材。

例1【2015·重庆市B卷】阅读下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木匠背着重病的妻子, 走在山路上。路边有个山里的小怪物, 正在埋有个坏掉的木偶, 哭得很伤心。木匠过去叮叮当当几下, 就把木偶修好了。见小怪物不哭了, 他收起工具, 背起妻子, 又要继续赶路。忽然衣角被拉住了, 小怪物踮脚摸了摸他妻子的脉, 高兴地说:“这个我知道怎么修!” (选自《读写舫》)

【解析】

【启发】选择的角度不同, 表明考生对材料理解和分析的穿透力不同, 也表明考生对材料认知的深度和哲理高度不同, 从考生所选择的立意, 可以看出考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材料作文的立意是多方面的, 考生选择哪一个角度来写作都可以。一般而言, 考生应选择自己情理阐发的最佳喷发点, 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 才能在文章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

二、寓言型

寓言就是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故事里, 通过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 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寓言材料中通常有四种核心因素, 对比、关键句、因果、现实类比。弄清材料中的核心因素 (形成对比的主体、点明话题的关键句、具有因果关系的语句、与现实中哪些事件形成类比) , 抓住对象及核心因素来一一列举, 有关键句的, 把关键句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有因果关系的, 根据故事的结果, 顺藤摸瓜, 层层推进, 探求原因, 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 从原因切入立意。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进行类比, 然后借助联想, 找出可类比的“点” (生活、学习中的类似现象) , 最后选择恰当的立意进行写作。

例2【2015·武汉市】阅读下面的材料, 按要求作文。

初春, 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 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 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 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 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 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 不经意间夏天来临, 举目望去, 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 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阴纳凉。此时, 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 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 自拟标题, 不少于600字。

【解析】

【启发】1.材料的主题着重取决于材料的含意, 分析寓言的含意需要理性, 最好把寓言的主题作为所写文章的中心, 此外, 材料内涵较丰富, 需要选择, 而选择标准是材料的针对性, 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的深入程度。

2.关注社会, 关注时代, 取材当下, 联系社会现象, 贴近生活实际, 把对生活的思考与材料蕴含的哲理结合起来, 把与材料主旨相似或相关的生活事件联想出来, 才能写出“有骨有肉有血”的好文章。

三、名言警句型

名言警句, 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并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 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命题者在作文题中, 向学生提供“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 让学生写作。写好这类作文, 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含意是根本。如何理解?首先要捕捉到句中关键词;然后由表及里, 结合时代背景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 弄清其隐含义;最后是由此及彼进行联想, 在隐含义范围内, 多角度联想生活现实。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 审题时还要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相同点, 在相同之处寻找立意点, 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锁定所写文章的中心。

例3【2015·龙岩市】根据下面材料,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我这个人走得很慢, 但是我从不后退。———[美]林肯

【解析】

【启发】名言警句有利于考生情感的引发, 包含的哲理能够催生考生理性的思考, 比喻式的表达能让考生产生不同的理解, 所以此类材料作文的立意呈现多样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材料作文中的名言警句, 其主题指向是开放的, 也是多元的, 它能够启迪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多角度思考, 在思考中对不同的立意进行选择, 它能够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 有效防止学生套作。

四、诗歌型

诗句的特点是用形象说话, 而形象往往来源于生活,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诗句, 意境深远, 大多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或哲理, 理解诗歌寓意, 要有“由此及彼”的联想意识, 在联想中不断激活自己的生活积累,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形成独特的感悟, 然后开启思维的多向性, 把握好立意的方向, 在众多立意中筛选出最佳立意, 精准地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例4【2015·泉州市】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星星羡慕太阳的耀眼, 太阳欣赏星星的柔和。是的, 星光和阳光都能引动诗情。

对此, 你有何经历、见闻, 或有何看法、感悟, 请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解析】

【启发】以诗句为材料的作文命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广泛地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激活学生发散思维, 强化学生对生活的体悟。诗句型材料作文, 往往充满思辨性, 倾向于立意的多元化, 学生不易仿套文题, 既可面向全体学生, 又体现立意的多样性, 选材空间也较大, 还能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思考有积累的学生脱颖而出, 既符合检测的要求, 又较好地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五、图画型

图画型材料作文, 既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又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寓意的能力, 还考查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书面表达水平。写好此类作文, 学生要能按空间顺序仔细读图, 能运用分析 (看局部) 和综合 (看整体) 的方法去分析图画;能抓住图中人、事、物、景的特征, 结合图中的标题及文字说明 (提示性文字, 人物独白、对话) 等展开联想, 推断作者意图, 深入理解其内涵, 准确提炼观点。如果图画是漫画, 一是看清漫画主要内容, 二是看清一些注解性的文字, 三是理清画面中人或物的关系;接着是审读漫画的题目 (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 还要注意画中的对象、细节、整体, 弄清作者的情感倾向。在解读漫画中, 要能走出画面, 联想现实生活, 做到精准立意。

例5【2013·眉山市】作文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说而备受关注。作文, 有时令人欢欣鼓舞, 有时令人头痛, 同学们也可能饱尝了作文的酸甜苦辣……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思考, 以下面的漫画为材料写一篇作文, 可选择其中一幅漫画作文, 也可以选择几幅漫画作文。

说明:图3的老师讲:“同学们要如实描写……”男同学说:“上次我写了苹果有虫子, 皮皱了———结果得分好低……”女同学说:“就是嘛!还是写‘又大又红又亮’比较保险……”

提示与要求: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根据漫画内容,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写作。

【解析】

【启发】通常情况下, 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命题往往主旨较明显, 针对性较强, 降低考生选材与构思的难度, 容易激发考生写出真切的体验。但要写好看图作文, 还必须读懂图面内涵, 结合题目中的“文字提示”, 发散思考, 多角度立意, 结合自己掌握的丰富素材把握住切入点, 写出来的文章才可做到具体又切题, 可读性强且让人深受启发。

上一篇:英文旅游网站下一篇:人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