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法

2024-07-12

五步法(共12篇)

五步法 篇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阅读一定数量的古诗。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这些古诗呢?下面笔者就古诗教学中摸索到的一些方法, 略谈自己的管见。

一、知诗人, 解诗题

不管学哪一首古诗, 首先都得知诗人, 解诗题。如学习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 学生经过翻查资料, 了解了诗人年轻时离家, 直到86岁才辞去官职回到家乡, 中间隔了50多年, 这首诗是诗人回到家乡后写的。再看诗题, “偶”是随意的, “回乡”是回到家乡, “书”是写, 《回乡偶书》就是诗人老年返回故乡时随意写的一首诗。因为几十年岁月流逝, 人世变迁, 诗人的心情又悲又喜, 百感交集, 于是, 为了表达回到家乡的喜悦心情, 写下了这首诗。

二、知差异, 补成分

古今言、义差别较大的字要指导学生弄清。《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但”作“只”解, “元”通“原”, 是原本的意思, “同”通“统”, 是统一的意思。《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当“因为”讲。

再说补成分, 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的跳跃性很大, 往往省略了某些成分, 只要对省略的成分进行补充, 诗意就会不讲自通。如《寻隐者不遇》中的“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前后两句应分别补上成分“我”和“童子”。《锄禾》中的“锄禾日当午”省略了主语“农夫”。因此, 只要把缺少的成分补上, 就能完整地掌握诗句的意思。

三.知典故, 移词序

古代诗人写诗往往引用典故,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诗中的典故进行恰当考证, 这样才能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这里的项羽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曾为西楚霸王, 和刘邦争夺天下, 后来被刘邦打败逃到乌江边, 有人劝他暂避江东, 重整旗鼓, 但他自觉失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这里借用此典故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讽刺南宋统治者偷生逃跑的行径, 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知咏读, 想画面

反复咏读, 捕捉诗中描绘的事物, 想象诗的画面, 头脑中形象画面形成后, 再通读全诗, 用自己的语言将诗的内容描绘出来, 反复体会情感, 以达到领会全诗的目的。如贺知章《回乡偶书》, 假如把这首诗的内容拍一个电影片段或电视镜头的话, 开始应出现怎样的一个画面?让学生想象, 学生可想象出一位老人在乡间东张西望, 这时, 一群孩子围了上来, 笑着问客人是从哪儿来的。这样, 经过想象, 诗中的画面出来了, 诗的内容及表现的主题也显而易见了。

五、知诗眼, 悟诗情

古诗中的一些关键的传神的字、词、句要反复咀嚼, 细心品味, 这样才能深入理解诗句。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不仅包含了“到”“过”“入”“满”的意思, 而且色彩绚丽, 形象鲜明, 展示出江南绿草茵茵, 春意盎然的景象。再如苏轼《春江晚景》中的“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学生读后, 引导学生想象初春大地复苏, 竹林一片嫩绿, 桃花竞相开放, 鸭群抢着下水嬉戏的春景图, 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感悟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到来时的喜悦之情。

以上几种学习古诗的方法, 笔者只是举例略谈。要想学好古诗, 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日积月累, 持之以恒。只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讨, 就一定能指导学生找到学习古诗的最佳方法。

五步法 篇2

文案五步法:

1、文案工作就是发现的过程,而不是拼命地想点子 ――收集

深入了解产品,除非有关的人聊一聊,文案首先要考虑消费者而非产品 把所有的资料都放在手边

2、要想有效率就记住:思考时,不写作,写作时,不思考 ――咀嚼

如果你真的准备好可以动笔,应该就不必要费思量

3、躲避开始动笔的诱惑,做点别的,让简报里的东西沉淀下来 ――抛开

4、对产品的彻底了解就像满载的能量,能使广告灵感源源而出 ――窜出 这时你感觉到,可以开始了

其实,在开始之前的很久你其实已经开始写了很多你最后写到广告里的东西,是在计划阶段就已经决定好了的5、反思创意简报,遵循知觉而不是创意简报 ――检验

成功广告标题的五条规则:

1、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2、提供最新的信息(新闻)

3、引起消费者的好奇

4、暗示一条方便快捷之路

快速作文训练五步法 篇3

关键词 严格训练;熟能生巧;基础

快速作文没有秘诀,只要通过严格训练,就能出成果,问题是要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步骤。我每接一个班,都严格按照下列五个步骤进行训练。

一、基础训练

快速作文训练 的中心是“快”,这种训练是在学生装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和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快”、“好”的训练 。如果写作素质太差,就无法进行快速训练。因此我每接一个班,第一步就是进行基础训练 ,以达到下列目的:

1.提高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开发智力的动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必须严格遵循兴趣性原则。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快速作文训练才有效。心理学同时也告诉我们,兴趣要与当前的需要有关,所以方法有二,一是向学生进行快速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出作文题要紧跟形势,与时代同步,要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命题要尽量新,能激发学生装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写。

2.积累写作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一要点贯穿整个快速作文训练的始终,在基础训练阶段要重点抓。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多参与生活实践,感悟生活、感悟生命,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认识能力。二是多读书,才能迅速掌握前人丰富的知识,积累文学素材及写作技巧。三是要求学生分专题整理记住一些典型材料,如:爱国主义、团结友爱、尊重知识、有关教师同学的等,每个方面都要记住一两个典型材料。材料的积累只能学生自己做,教师只做指导,全班不能统一,否则学生写作就会雷同。材料越足,写作速度越快。

3.丰富写作语言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要有深远的立意、巧妙的构思还要有精妙的语言。如果词汇不丰富写作速度、文采皆无从谈起。指导方法有二:一是背书和加强课外阅读,书读的越多,背的越熟,作文语言也就会越有文采,不会老说“中水话”。二是指导学生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克服学生腔。

4.训练书写能力

书写能力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写作速度。作文不是书法比赛,虽不要求铁画银钩,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把字写清楚、规范、工整。具体做法是临摹字帖,一本正楷,一本行书,先练正楷,后练行书,每天临摹,坚持不懈,定有良好效果。

二、思维训练

快速作文的关键是快速思维训练。快速思维要求学生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广泛性、独立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要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要了解当前党的方针、政策。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认识是快速思维的定向器和指示灯,并在文章的审题、立意中体现出来。

2.加强抽象思维训练

议论文的构思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教学生分析、概括、综合、判断等基本逻辑方法和纵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维方法。方法就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课堂讨论应允许学生和教师唱“对台戏”,要鼓励学生课外争论问题,学生争的面红耳赤的时候也就是思维最活跃、最敏捷的时候。

3.进行形象思维训练

写记叙文离不开想象、联想、幻想等形象思维活动。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牢记心头。通过各种思维方式写观后回忆录。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三、写作速度训练

第一步训练是强化基础,第二步思维训练是关键,这第三步的速度训练就是目的。基本做法为:一是严格要求,限时作文。为了提高速度,每次作文(含片段练习和整篇作文)只能安排一课时或双课时,当堂完卷。40分钟时间分配方法:审题、立意(确定中心思想)、谋篇布局(编写提纲)5分钟,写作30分钟,修改5分钟。总之,一切要立足于“快“字。二是在班内开展快速作文竞赛。具体操作办法:初期会有学生跟不上来,40分钟完不成,一是多加鼓励,切忌指责。二是暂时迁就,可以也必须按时交卷。这样学生下次写作文就有紧迫感和和时间观念。三是如有快就写的乱的学生可先要求写完800字,再要求字迹清楚。

四、技巧训练

第三步训练要求解决写作速度问题,这第四步训练便是“快”中求巧,同时也是速度训练的巩固和提高。具体训练办法为分专题使学生掌握快速写作的技巧。如快速审题、快速立意、快速谋篇布局、快速写作、快速修改等技巧,还要能快速解决写作中随时出现的问题,诸如:走题、空洞、松散、结构混乱、等现象。以后都要分专题进行归纳、总结和指导,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五、综合训练

通过以上四步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快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了快速写作的基础。为了全面提高快速作文的能力,必须进行综合训练。训练内容有:(1)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快速综合运用;(2)各个作文环节(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写作、修改)的快速综合训练;(3)各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快速综合训练;(4)各种作文形式(命题作文、选题作文、看图作文、给材料作文、自拟题目作文)的快速综合训练;上述五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虽然有时在训练中可以穿插或同步进行,但必须有所侧重按步训练,可形成一个序列,坚持到底,必然能达到快速作文的目的。

作文教学“五步法” 篇4

从语文教材看: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数量较课改前有所增加, 篇幅加长, 每册教材有一定的训练体系, 每训练组阅读要求明确。作文教学只是提供了一些训练题目供教师选用, 教材和教参上只有简要的提示, 相对于阅读而言, 教师要明确把握作文训练的体系和方法不太容易。

从语文教学看:课内, 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关系的处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阅读是基础, 作文是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合理发展, 二者关系得不到妥善处理, 就会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外, 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实践的能力尚有欠缺, 导致作文中出现一定数量的空话、套话, 阻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上述问题是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 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五步法”, 即:准备 (积累素材) ———交流 (开启思路) ———赏析 (读写结合) ———表达 (构思写作) ———评价 (评中促改) 。

准备 (积累素材)

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提前开展活动,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进行素材积累;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在课内、课外阅读中学习相应的表达方法, 进行语言积累。

教师:提前布置作文题目;在本单元组的阅读教学中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

交流 (开启思路)

学生:分层次交流积累所得, 资源共享。

教师:针对题目要求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 调动每个层面学生的发言积极性;捕捉学生的发言细节, 适时指导, 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 深化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对于肤浅和错误之处要指出并及时纠正。

赏析 (读写结合)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 让学生在阅读中开阔眼界, 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习。

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课内外典型习作;找准读写结合点, 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赏析;指导学生学习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表达 (构思写作)

学生:根据习作的要求进行构思:本次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 从哪些方面写, 按什么顺序写, 可先列出习作提纲, 然后再动笔落实语言表达。

教师:按照教材要求, 按照先说后写的步骤教学;巡回指导, 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点拨。

评价 (评中促改)

学生:明确评议重点,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改和互改。

教师:坚持正面鼓励为主, 进行综合讲评和典型讲评;先对习作进行总结, 指出共性的优、缺点, 再选择部分代表性文章进行讲评, 以典型指导一般, 启发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找到修改方向;组织学生互评互改。

英语兴趣教学五步法 篇5

上传: 张晴更新时间:2012-6-5 11:31:19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兴趣扮演着一个多么重要的角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对学生兴趣激起的方式和教学设计中的活用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发挥团队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进而达到教学的目标。我们必须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产生高效益的必要保证。而教师又在这中间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认读的操练方式要多样化

呈现新的知识后,接下来的操练也很关键。操练分为很多种,比如我在让学生认读动物单词,首先可以将图片和单词放在一起认读;反复几次之后,可以只给图片或只给模拟的动物声音让学生说出单词;最后可以只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在这三个环节里,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新知有所熟悉,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刚学过的新知,第三个环节就是让学生熟悉单词形式,培养认读能力了。这样环环相扣,逐渐将要求拔高,学生的能力才能渐渐提高。

2.在读课文时,让学生指读

让学生指读,一方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培养认读能力,提高认读效率。等到学生的年龄到达一定层次,朗读水平到达一定高度,指读就可以放弃了。

3.教给学生基本的发音方法

在单词教学中,对于单词的记忆我常常教一些辅音字母和简单的元音字母组合基本的发音方法。有意无意的教学生读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的发音,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适当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久而久之,学生面对单词就会自己去摸索怎样拼读。

4、利用多种途径加强学生记忆

①首次感知词汇,刺激学生的瞬间记忆。每个学生对事物最初的印象都非常深刻,抓住这一规律,我在实际教学中,不断采用独特、新颖和有趣的方式呈现单词,给学生以感官刺激,使其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的印象。②变换记忆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时长。实际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我还设计了一些比较常见的活动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认读能力,来延长学生的记忆时长。比如:歌曲和歌谣的创编;游戏记忆法;动作记忆法;表演记忆法等等。

5.课外布置朗读任务。

“五步法”认识排比句式 篇6

【关键词】排比句;读一读;找一找;背一背;改一改;试一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修辞知识小学阶段一般不必告诉学生,但又要结合课文中的例句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修辞手法的表达特点,我从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我的发现”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排比句式的特点并能在语言实践中正确运用。

一、读一读 发现特点

对于排比的句式学生也许在低年级的时候就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往往凭主观印象觉得这个句子是排比句,至于为什么是排比句、排比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不清楚,因此,要充分利用对话中提供的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让学生自读自悟,发现排比句的表达特点。学生经过自读,发现“内容都是写漓江的水的特点”“每个句子当中都有‘漓江的水真……啊,……得……”“每个句子都很像”“有三个句子很像”等,学生的这些发现正是排比句的表达特点,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加以小结,至此,学生对排比句的特点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找一找 发现共性

为了印证自己的发现,找到共性,让学生回忆第一单元课文,从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学生经过查找,发现本单元还有类似的句式,分别是《桂林山水》第二自然中描写山的句子“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记金华的双龙洞》描写溪流的句子“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调子”。《七月的天山》第4自然段描写野花的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学生甚至发现了《桂林山水》第二自然中描写山的长句子中第一个句式“……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也是类似的句式。随着学生的发现,课件出示这些句子,根据这些句子,小组讨论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经过讨论,学生发现这些句式的共同特点有“描写的都是同一个事物”“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相似的句子”“有一部分字词相同”。教师告诉学生,具有以上特点的句式就叫排比句,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归纳,学生对排比句式的共性加深了印象。

三、背一背 积累提高

教师告诉学生,排比句有节奏感,读起来感到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许多名家名作中都用过,然后课件出示名家名作朱自清的《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匆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增加积累,感受排比句式的节奏之美、气势之美。

四、改一改 尝试运用

了解了排比句式的特点,就要学以致用,让学生尝试运用,为了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先让学生把课文中熟悉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式,如: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五、试一试 学会运用

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课标在第二学段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学生对排比句的表达特点有了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就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小试牛刀,大胆创作,能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排比句式描述身边的景物,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学生用排比的句式描写汀江河、西普陀、公园的花、美丽的校园等,“汀江河真长啊,长得一眼望不到头;汀江河真深啊,深得看不见底;汀江河真静啊,静得听不到水流的声音。”“西普陀的山真绿啊,绿得逼你的眼;西普陀的山真高啊,高得快碰到天了;西普陀的山静啊,静得能听见鸟儿的叫声。”“学校花圃里的红花檵木开得正艳,像灿烂的晚霞,像璀璨的烟花,像燃烧的火焰”……同时,要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能恰当地使用排比的句式,一经发现,要及时表扬。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学生掌握了排比句式的表达特点,而且能根据排比句式的特点在习作中恰当使用,学会运用。

精读课教学“五步法” 篇7

第一步:预习检查, 了解学情。

在课前, 学生大多会进行阅读, 查找资料, 进行预习。这种预习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唤醒、回忆、发现和强化, 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 对必备的旧知识存在的缺陷进行补救, 以架起“认知桥梁”;第二个内容就是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 对课文的生字词有所了解和消化记忆, 以便从中提取自我可以接受的信息和问题, 实现自学并初步感知的目的。

第二步:初步质疑, 整体感知。

在接触新的课文时, 学生常常会有疑问, 就算一堂课讲完了, 学生有可能还存在疑问。如果是内容性的疑问, 如, 学生不理解, 不明白之处, 应在当堂课就解决疑问, 譬如通过师生交流、小组活动、朗读感悟等手段;但是若能在一堂课讲完后, 有引发学生思考性的问题, 则这堂课难能可贵!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使学习效果更为扎实。要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一节课讲到底的“一言堂”而学生安于现状, 少有主动质疑, 或所提出的疑问大多浮于表面, 缺少探究性的现象, 那么, 教师就应反思, 是否从小就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第三步:讨论交流, 思考碰撞。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讨论或辩论来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这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又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 相互探讨, 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在讨论中, 学生就自己从文本想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理解, 逐步达成共识, 或引发更深一步的思考。

第四步:教师点拨, 关注写法。

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讨论是点拨的基础, 点拨是讨论的递进。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 而是设计出有助于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文本之上, 对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并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引导, 这常常是教师难以驾驭课堂的关节所在。要想具有这样的能力, 必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修炼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博览群书, 勤于练笔, 常作反思, 逐步形成开启学生思维, 总结学生意见, 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思维拓展, 练笔仿写。

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篇8

当前文言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教法僵化, 遵循一种固定的程式:介绍作者、时代背景———逐词逐句串讲——作内容分析, 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二是目标单一, 把教学目标只定位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 讲究“字字落实, 句句过关”, 唯恐有所遗漏, 学生成了被动笔记、背诵的工具;三是“从本到本”, 缺少“迁移”。教学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 认为课文讲完了, 文中所有文言句子会翻译了, 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学生不能举一反三。

文言文教学内容不同, 形式不同, 自然教法不同。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讲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循 序渐进“五 步法”。

在讲读课文中, 教师要精心备课, 吃透教材。然后宏观设计, 采用文言文教学的“五步法”, 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现用《项脊轩志》一文来诠释这种方法:

(一) 课内课外粗识文字

这一步可分为课外和课内两部分。我的具体做法是:提前布置预习, 要求学生对照参考资料疏通全文, 并落实重点文言词语, 教师要检查并公布检查结果。上课时可采用竞赛的方式, 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 相互提问、答疑, 学生答不出的, 再由教师解决。为了提高学生兴趣, 各小组得分公布在黑板上或记录在班级评分栏里。如教《项脊轩志》时, 我提出预习要求———写出“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这样就使学生在自读的时候有重点。课上除老师留的文言词语外, 各组互相出词考查, 一词一分。这样就完成了对文言词语的落实积累。

(二) 有的放矢我问你答

通过前面的粗识文字,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扫清文字障碍, 基本了解课文内容, 所以下面要做的工作就是查缺补漏、突出重点。教师在备课时针对课文重点、难点, 设置一些有助于学生全面、有层次地理解并掌握课文知识的问题。教师问, 学生答。如《项脊轩志》教学中, 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哪句话?2、文中写母亲最感人的细节是什么?3、写祖母最感人的细节是什么?4、作者是如何表达对亡妻的思念的?5、文中感人深者, 莫过一个“情”字, 文中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三) 构筑框架庖丁解牛

此环节具体做法是:分小组把各段的大意写出来, 归纳合并, 进行分段分层, 然后教师收集各小组不同的分法, 让全班同学来进行评价、鉴定。教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恰当地引导, 最后师生共同确定最佳结果。长期的思维训练,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清晰的结构层次感。如《项脊轩志》中我让学生自己分段, 然后给每部分起个富有意境的名字, 经过讨论得出“优美恬静的月夜桂影图”“颓败凌乱的家道衰落图”“一往情深的夫妻相伴图”三段内容。

(四) 各抒己见借鉴欣赏

让学生查阅各种书籍和参考资料,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文章特点、优劣的评价, 以及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这个基础上, 再要求他们慢慢做到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另外, 还可以先由教师做示范, 对文章中的精彩语句进行赏析, 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赏析他们认为精彩的语句。如《项脊轩志》中, 我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并说明理由。然后和学生一起重点分析“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通过讨论明白“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

(五) 情景设置朗读背诵

临床五步法诊断猪病 篇9

1 第一步, 看

即是兽医人员用肉眼直接观察病猪在疾病过程中的各种异常表现。猪病的临床诊断中观察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 即“六看”。

1.1 一看整体状态

包括体格大小, 发育程度, 营养状况, 体质强弱, 胸腹四肢的匀称性等。若病猪出现生长缓慢、发育迟缓或阻滞, 甚至成为僵猪, 一般可见于一些慢性传染病 (猪瘟、气喘病、副伤寒等) 、寄生虫病 (球虫病) 及营养物质缺乏 (钙磷缺乏、佝偻病) 等。

1.2 二看精神、运动及行为

若猪出现精神沉郁或昏睡或昏厥或过度兴奋甚至狂躁等均表示猪只发病;若病猪先后出现兴奋和沉郁, 甚至昏睡, 可见于链球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李氏杆菌病、仔猪水肿病、VA缺乏、食盐中毒、有机磷中毒等;若初生2~3 d仔猪发生昏厥, 多是低糖血症;若病猪运动出现跛行, 可见于关节炎型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霉形体关节炎、口蹄病、水泡病、四肢损伤、骨软病等;若运动时腰部摇晃, 多见于猪弓形体病;而运动时作圆周运动, 可见于食盐中毒中后期;猪吃饱后不睡觉, 除了环境因素外, 可见于饲料中缺少蛋白质缺乏、赖氨酸缺乏、严重的肠道线虫感染及皮肤病等;运动时后驱摇摆, 皮肤炎症, 淋巴结肿大, 尿液有脓汁, 多见于肾虫病。

1.3 三看皮肤

包括皮肤的颜色, 是否有红斑、红疹、水泡、脓疱及溃疡等病变。若猪体表无毛处或腹下皮肤出现红斑、黄色水泡、渗出等病变, 多见于猪油皮病;若哺乳仔猪皮肤发白, 多见于缺铁性贫血;若皮肤发红或有红色斑点、疹块, 可见于猪瘟、肺疫、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感光过敏、湿疹、猪丹毒、荨麻疹等;若皮肤发黄, 可见于猪附红细胞体病、黄脂病、霉玉米中毒等;若皮肤粗糙、增厚、落屑、发痒, 多是疥螨、湿疹、玫瑰糠疹等;若蹄及乳房皮肤出现水泡、烂斑, 多是口蹄疫、水泡病及水疱疹等;若眼睑、耳、股内、腹部出现黄豆大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结痂, 多是猪瘟、传染性脓疱型皮炎等;若猪会阴和四肢皮肤出现明显的红紫色斑块, 则多见于圆环病毒病。

1.4 四看可视粘膜

主要是观察口腔粘膜、眼结膜等的颜色等。若猪口腔粘膜苍白, 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慢性发热病、营养不良等;若口腔粘膜紫红、充血, 可见于各种肺部感染、中暑, 各种发热性传染病等;若口腔粘膜发黄, 则可见于铜中毒、钩体病、胃肠炎、附红细胞体病等;若猪眼球凹陷、口腔粘膜干燥, 则主要提示病猪脱水;若鼻粘膜肿胀、充血, 有粘液行鼻炎, 见于感冒、传染性萎缩性鼻炎;若母猪阴道粘膜肿胀、充血, 流恶露, 见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产褥热等;若母猪阴唇肿胀、阴道粘膜充血, 发情异常, 见于玉米赤霉菌毒素中毒;若病猪眼结膜充血、肿胀, 叫声嘶哑, 多见于猪水肿病。

1.5 五看生理活动异常

包括观察病猪是否有食欲异常、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等发生。若病猪出现咳嗽、气喘, 多见于猪喘气病 (尤其是急性型猪喘气病, 表现出张口喘气、呼吸增数, 呈腹式呼吸, 时发痉挛性咳嗽) ;若呼吸困难、咳嗽, 多见于霉形体肺炎、流感、链球菌病、肺疫、丹毒、猪瘟等传染病及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内科疾病;食欲减少或废绝, 可见于各种发热性疾病、胃积食、肠积粪, 饲料适口性太差或种类突然更换等;若出现呕吐, 见于传染病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猪冠状病毒病、猪副血杆菌病、猪轮状病毒病、猪伪狂犬病) , 器官病 (胃肠炎、胃溃疡、仔猪消化不良) , 中毒病 (亚硝酸钠中毒、霉饲料中毒、有机磷中毒) 等。

1.6 六看粪便及尿液

主要注意粪便的干稀及其中的混有物, 尿液的有无等。临床中一般将粪干量少, 排出困难, 称为便秘;而将粪稀量多, 多次多量, 称为腹泻。若出现单纯性便秘, 则主要见于猪肠便秘、感冒、许多急性发热病的初期 (如败血性猪丹毒等) 、母猪缺钙等疾病;若出现单纯性腹泻, 可见于猪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弓形体病、仔猪伪狂犬病、肠炎型坏死杆菌病等;若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则见于急性型猪瘟、慢性副伤寒、猪球虫病等;若排出灰白色、灰黄色稀粪, 可见于仔猪白痢、黄痢;若粪便中混有粘液、粘膜及脓液, 见于猪瘟、猪丹毒、肺炎、副伤寒、胃肠炎及一些中毒病;若粪中混血液, 见于仔猪红痢、血痢;母猪产后及哺乳仔猪出现无尿, 后腹部膨大, 多为膀胱积尿。

2 第二步, 问

即是以提问的方式向畜主或饲养员了解病猪发病的有关情况。提问时应针对病情及该病猪的实际生活环境、生产情况、饲养水平等提出问题。提问的内容通常包括七个方面。

2.1 一问表现

包括问病猪就诊前是否有咳嗽、喘气、便秘、腹泻、食欲降低或废绝等现象出现, 对于母猪要问是否生产、乳房病变情况、生产过程是否顺利等。

2.2 二问经过

具体应问病猪发病的时间, 就诊前症状是否有变化, 病情是加重还是减轻了, 是否经过医治, 若经过治疗还应了解用药情况、投药的方式及治疗效果等。

2.3 三问可能的病因

应重点了解病猪是否是饲料更换所引起, 或是否是摔倒、受凉、受惊等原因引起疾病, 在猪场还应了解新购进猪的发病情况等。

2.4 四问数量

即问有多少猪发病, 邻近猪场、农户的猪是否也有类似疾病发生等。

2.5 五问发病史

即了解病猪 (群) 过去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 其经过和结局如何, 是否曾被划定为某传染病的疫区等。

2.6 六问防疫情况

应问清病猪疫苗接种的种类、预防接种的程序、实施接种的时间、方法、效果等, 此外还应了解疫苗运输、保存方法是否恰当。

2.7 七问饲料、饲养

应问病猪 (群) 饲料中矿物质、维生素、粗蛋白、能量饲料等的配比是否均衡, 能否满足猪的生长发育需要;饲料是否霉变、是否有饲料品牌的突然变更、饲料配方是否近期有调整或更换、饲喂方法 (如饲喂次数、饮水的供给方式) 是否有改变等。

3 第三步, 摸

即是用不同的力度触摸猪的体表及部分内脏器官, 了解猪在发病时的各种病理变化, 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3.1 一摸皮温

即用手背触摸耳、背等处皮肤, 了解皮温的高低, 主要用于判断病猪是否发热, 局部是否有明显炎症等。

3.2 二摸膨大

用手摸腹底胃部, 了解胃内食物的多少, 可判断是否发生胃积食;摸腹后部了解膀胱是否积尿;摸疝肿, 了解疝的性质, 形成时间的长短;摸注射部位, 了解是否有注射针孔感染等。

3.3 三摸敏感性

摸四肢关节, 了解是否疼痛, 以判断病猪是否发生了关节炎;摸卧地不起病猪后躯及四肢末梢, 了解是否有知觉, 以判断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

4 第四步, 听

即是用听诊器听取心、肺、胃肠等在运动时发出的生理或病理性的音响。具体包括:

4.1 一听心音

可以了解病猪心脏功能的状态。正常时, 猪每一次心音均由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组成, 第一心音低沉、持续时间略长, 第二心音响亮、清晰, 持续时间略短。其心率为68~80次/min。若病猪心音减弱, 频繁加快, 多提示心功能障碍, 可见于许多传染病 (如猪瘟、丹毒、败血性链球菌病、猪出败等) 、中毒病 (如有机磷中毒、霉饲料中毒、酒糟中毒、鼠药中毒) 及一些营养代谢病 (低血糖症、营养性贫血、白肌病) 等经过中;若心音微弱, 多为心力衰竭的末期或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若心音微弱, 频率减少, 多见于疾病末期或濒死期。

4.2 二听肺呼吸音

可以了解猪支气管及肺的健康状态。正常时, 猪肺呼吸音由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组成, 其频率为10~20次/min。若病猪气管、支气管听诊有啰音, 可见于猪流感、最急性型链球菌病、猪感冒;若肺部听诊有啰音, 可见于猪副血杆菌病、猪肺疫、急性链球菌病、猪弓形体病、一些其他传染病的败血症 (如猪丹毒、李氏杆菌病) 等;若肺泡音减少或消失, 而支气管音增强, 可见于猪喘气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若有胸膜摩擦音, 则见于慢性猪肺疫和胸膜炎等。

4.3 三听肠音

可了解猪消化功能的状态。若肠音高朗, 持续时间较长, 且频发, 可见于胃肠炎、消化不良及有腹泻症状的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 (如蛔虫、球虫病) 等;若肠音低, 持续时间较短, 次数少, 则可见于各种发热、便秘、蛔虫阻塞肠管等。

5 第五步, 测体温

即是以水银体温计测定猪直肠内的温度。测定体温对于发现病猪、判断疾病的种类及性质、推断病情及预后, 了解疾病治疗效果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测定体温时, 一要注意先用力将体温计水银柱甩到35刻度附近或以下;二是要注意体温计插到猪肛门内后, 保持至少3 min才能取出读数。猪发生疾病时, 其体温变化主要有六种情况: (1) 极高热 (42~43℃) , 临床见于中暑 (热射病) ; (2) 高热 (41~42℃) , 稽留热型, 可见于猪瘟、乙型脑炎、蓝耳病、急性型链球菌病及弓形体等; (3) 高热 (41~42℃) , 但无稽留热型现象, 可见于流感、猪水泡病、脑心肌炎病、败血性链球菌病、猪丹毒败血型、副血杆菌病败血型、李氏杆菌病败血型等; (4) 中热 (40~41℃) , 可见于猪传染性脑脊髓炎、急性喘气病、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5) 微热 (39.5~40℃) , 见于消化不良、轻度胃肠炎、防疫反应及各种应激等; (6) 体温降低 (指体温降低到常温以下) , 见于仔猪低糖血症、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各种混合感染的后期及濒死期等。

相关链接

猪病药物诊断要点

1混合感染时的确诊:根据表观和解剖症状, 针对性地采用几个不同的药物组合, 然后根据最理想的方案, 可以判定最主要的疾病种类, 并针对性地采用治疗方案。

2为进一步确诊提供缓冲的时间:发病后及时使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以缓解, 可为进一步采血化验和病料培养并确诊提供临床依据。

幼儿科学活动的"五步法" 篇10

第一步:观察现象, 引发疑问

科学活动导入环节的任务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教师可重点关注以下两个要素:

1.活动材料激发探究欲望。

适宜的科学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科学活动“装回去”一开始, 教师给幼儿呈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瓶子, 其中一个装满小鹅卵石、白云豆和细沙三种颗粒状物体, 另一个是空的。在空瓶的旁边堆放着这三种颗粒。当教师告知幼儿, 这些颗粒都是从空着的那个瓶子里倒出来的, 多数幼儿表示不相信, 希望自己试一试。

2.布置任务调动探究热情。

教师请幼儿看一看、比一比, 瓶子里和瓶子外的颗粒是不是一样多, 然后布置实验任务, 要求幼儿想办法将这些颗粒全部装回瓶子里去。这是一个看似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 却较好地调动了幼儿动手探索的积极性。

第二步:自主探索, 寻找答案

在幼儿开始动手实验前,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简单的计划表与记录表, 让幼儿在表中记下自己将要操作的顺序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时, 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操作。实验完成后, 要求幼儿记录实验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观察, 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言谈举止, 他们操作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教师发现幼儿将三种颗粒装入瓶中的顺序各不相同, 结果也不同。同时出现了幼儿的操作步骤相同, 可是实验结果、结论却不同的现象。如东东和成成都按先放鹅卵石, 再放白云豆, 最后放沙子的顺序操作, 但东东成功地将所有颗粒都装入了瓶中, 而成成却还剩有一把细沙没能装入。因为东东是一边摇晃、转动、轻捏塑料瓶子, 一边投放细沙, 才成功地将所有颗粒都装回了瓶子。

2.个别指导, 启发幼儿深入思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实验失败是难免的, 只要教师敏感地察觉问题, 把握时机, 适度引导, 就能让幼儿不断尝试争取成功。如一些幼儿采取的是最后将石子装入瓶子的方法, 这导致不能将所有颗粒装入瓶子。面对这些幼儿, 教师提问:“你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幼儿发现瓶子中还有空隙但比较小, 石子或豆子放不下去;教师再问:“大颗粒的石子与豆子中间有小小的空隙, 这三种颗粒里面, 哪一种可以挤进去把空隙填满? ”幼儿会发现是沙粒;教师三问:“可以填满小空隙的颗粒什么时候放?怎样放?”幼儿会推理出应该最后投放沙子。

第三步:交流发现, 得出结论

幼儿完成实验后进行分享与交流时, 教师安排实验成功和失败的两名幼儿, 分别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幼儿观察到他俩投放三种颗粒的顺序不同, 并确定了正确的投放顺序是石子、豆子和沙子。教师问:“先放石子, 再放豆子, 最后放沙子的小朋友都成功了吗? ”并展示了东东和成成的实验结果。幼儿发现只有一边摇晃、转动瓶子, 一边投放细沙, 才能成功地将所有颗粒都装回瓶子里。

第四步:再次实验, 验证道理

幼儿初步了解相关道理后再次实验, 操作的目的性更强, 实验过程中也会观察到更加丰富的细节, 进一步理解相关科学知识。

在幼儿认识到投放颗粒顺序的重要性后, 教师建议还没有成功的幼儿再次尝试, 建议成功的幼儿可以再次尝试更好更快的方法。东东在第二次实验中, 用三小步就很快地将所有颗粒装入瓶子:一是摇晃瓶子让细沙往下流动, 二是转动瓶子检查哪里有空隙, 三是捏瓶子使空隙处流进细沙, 将空隙全部填满。

第五步:拓展知识, 迁移运用

实验使幼儿获知只有瓶子中没有空隙时装入的颗粒最多。然后, 教师出示了一张成人将衣物装入塑料袋的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衣物中的空隙在哪里, 怎样才能在塑料袋中装入更多的衣物, 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学案导引复习“五步法” 篇11

夯实基础读一读

初中化学属启蒙学科,主要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做到注重基础、回归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读书并非让学生翻开教材泛泛而读,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应该增强读书的目的性。首先,教師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南,在课程标准中找出本单元的内容要求;然后,再把“标准要求”进行解读,表述为学生学习目标要求(目标表述应使用行为动词,让学生明确、可操作),呈现给学生;最后,学生以此目标为指导完成教材内容的阅读与巩固。以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学案学习目标及阅读要求:

1.阅读下列学习目标,对照目标把不清楚的内容做上记号。

能说出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

能说出CO、CO2的物理性质;

会描述碳单质、CO、CO2的化学性质(现象),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学会将结构、性质、用途结合起来认识碳、CO、CO2。

2.阅读教材P104~P118(除课题二外),重点巩固自己没掌握的部分。

学生对照以上学习目标要求就能够抓住重点,在教材上找到相应内容进行阅读和巩固,提高了对教材的阅读效率。

自我达标填一填

学生通过阅读目标和教材之后,对本单元的基础、重点、核心内容究竟有了怎样的掌握程度?这就需要一定的反馈。本步骤主要是把教师编制的基础题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完成自我检测。基础题为本单元所涉及的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等,大多数以填空形式出现,由教师把本单元的基础知识进行整合,能达到基础反馈的目的,但不能只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罗列,因此,需要根据一个单元具体内容的特点,采用归纳、对比等方法,在知识得到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填写得到反馈与巩固。如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础题: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碳单质\&物理性质 [ ] 用途\&不同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金刚石\&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划玻璃,切割大理石\&有璀璨夺目的光泽\&\&石墨\&深灰色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软\&\&\&电极\&有润滑性\&\&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和制糖工业脱色\&木炭\&\&吸附食品和工业产品中的色素和异味\&]

2.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物质\&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 [ ] 用途\&C\&常温下,稳定性\&\&可燃性:C+O2—

C+O2—\&

\&还原性:C+CuO—

C+Fe2O3—\&

\&CO\&毒性\&\&可燃性:CO+O2—\&\&还原性:CO+CuO—

CO+Fe2O3—\&\&CO2\&一般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水反应:CO2+H2O—\&\&与碱反应:CO2+Ca(OH)2—

CO2+NaOH—\&\&]

3.CO和CO2的物理性质

[物质\&色味态\&密度\&水溶性\&CO\&\&\&\&CO2\&\&\&\&]

我们可以看出,本环节的基础题是学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教师开启智慧,把内容进行充分整合,达到突出重点、强化基础、综合归纳等要求。

合作交流说一说

学生在完成“填一填”之后,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就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还需进一步巩固和落实,这时同学之间就可以互助,以“填一填”的内容为基础,把先前没有掌握的知识说一遍给同学听,并相互检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此阶段,教师也可作为参与者,在全班对重难点内容和易错点进行点拨,点拨的内容主要由教师课前准备好,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在学案上反映出来,因为,每个单元的重难点是基本固定的,且学生易犯的错误也较类似。点拨的另一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组成。如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交流要求:

把你先前没掌握的知识点说一遍同桌听;

同学互查知识点,重点是化学性质、反应方程式;

把本单元不懂的知识或问题提出来。

学生在此阶段的对话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和基础知识,让学生的基础学力得到提升。

网络构建连一连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学生基本能把本单元重点知识和内容掌握了,但主要是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进行基本知识点的排列,如何把这些物质的性质进行适当运用,并让相关各物质间形成立体的网络结构呢?这也是提升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要求。物质的化学性质往往是以该物质与其它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呈现出来的,一般有两种形式表达,即“相互反应”可以用“——”连接,“转化”可以用“→”连接。如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网络构建:

画出下列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形成网络(→表示转化),并在→上写出实现该步转化所需要的物质

当然,以上各物质间的关系还可以有其它的表达形式,也还可以多添加相关物质,具体可根据各个单元不同内容来进行设计。其基本思想就是建立起以某种物质为中心的相关物质的立体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强应用、提高能力的目的。

巩固提高做一做

此步骤是课堂的最后阶段,其目的在于进行课堂达标检测的同时,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也是单元知识的提高训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一般情况下,有两个步骤,一是在当堂课上进行一个简短的基础巩固的练习。如下是《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础练习:

1.为确保“水立方”的水质达到国际泳联最新卫生标准,泳池的水将采用“砂滤—臭氧—活性炭”净水工艺,其中活性炭净水是利用它的???? 性。

2.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的主要成分碳具有???? 性。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大试管中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以用于???? 。

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下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 [决定反映]物质用途”这一角度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在大棚蔬菜种植中作???? 。

(3)??? ???? ???? 。

4.轻轨电车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高架交通工具,具有污染小的优点。当轻轨电车开动时,轻轨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电刷材料中含有石墨。选择石墨作电刷材料是因为其具有下列性质:(1)???? 。(2)???? 。(3)???? 。

另外,单元复习之后,应安排一个课时的巩固提高练习,即“做一做”的第二步。此试题的编制需体现层次性,让基础训练和能力提高都得到较好保障。

责任编辑 林云志

英语书面表达训练“五步法” 篇12

第一步:播放录音, 让耳朵“动起来”。

预先考虑好准备让学生写的话题, 准备一段录音 (如果没有录音的话, 拿一段稿子念也可以) 。这样, 学生就可以动员起耳朵, 让大脑处于兴奋的思考状态, 为接下来的写作奠定生理基础,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听力水平。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只要有可能, 就要经常帮助学生“摇醒”耳朵, 让他们“耳听为需”。关键是听之前必须给学生展示预先设计好的与写作有关的问题, 这样学生听起来才能有的放矢。也就是说, “练耳”的同时也要“练脑”, “练脑”的同时又要“练嘴”, “练嘴”的同时还要“练手”。耳、脑、嘴、手同时训练, 事半功倍。

冀教版第6册第二单元要求学生以“Do You Want Yoursel to Be Cloned?”为题写一篇80-100词的文章。

首先, 我给学生播放了下面这样一段录音: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tists now could have cloned more and more living things.In 1999, they successfully cloned Dolly, the sheep.Since then, they beca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cloning plants and animals.Now they are planning to clone human beings.Some students seem to be so excited at cloning themselves, because they think their clones could help them in many ways.Meanwhile, other students show their worry about clones would need more clothes and food, if so, their families will be in great trouble.

随后为了配合学生的听, 在播放第二遍时我给他们设计了下面几个小问题, 使他们有话可说:

1.Can scientists cloned dead things?

2.Is Dolly a special sheep?Why or why not?

3.Do all students like to clone themselves?

第二步:小组讨论, 让嘴“说起来”。

紧接着上面的话题, 我把学生分成了两大组, 前桌为第一组, 后桌为第二组。第一组为正方, 主张I want to clone myself第二组为反方, 主张I don’t want to clone myself.这样前面的学生就和后面的学生组成了几十个迷你辩论组。让他们在5-10分钟内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 展开激烈的辩论。

第一组正方的理由是:

1.My clone will help me with my lessons.

2.My clone will do the homework instead of me.

3.He/She will help my parents do the housewok instead of me.

4.He/She will help look after of me when I am ill.

第二组反方的理由是:

1.My clone will make my lessons weaker and weaker.

2.I will not be able to do my homework any more.

3.I am afraid my parents will really like him/her better.

4.He/She will kill me.

真是唇枪舌剑, 针锋相对。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演讲与口才能力。

第三步:拟写提纲, 让手“绘起来”。

提纲是一篇文章的框架, 是谋篇布局的蓝图 (blueprint) 。学生必须在一定的框架下强化训练, 才能获得自由写作的基本能力。我经常告诉学生要从阅读英语文章中理解和掌握作者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如英语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叙事类和说明类。叙事类文章读的时候要着力解决6个问题, 即谁 (who) 、什么时间 (when) 、在哪里 (where) 、做了什么事 (what) 、怎么做的 (how) 、为什么这么做 (why) 。而说明类文章读的时候要注意发现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主题句包括每一段的主题句, 往往出现在段首, 有时出现在段末, 也有时出现在段中。纵观, 有70%以上的短文主题句出现在段首, 这与外国人开门见山的说话风格息息相关。同样, 整篇短文的中心句也通常出现在首段或者段尾。这些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更好地阅读和写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也为拟写书面表达提纲, 绘制书面表达蓝图指出了方法。

第四步:成立作协, 让学生“写起来”。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以每两桌四人为一小组组建起“小小作家协会”。这时可叫4-5个学生板演完整的书面表达作品。在学生写作时老师以facilitator的身份参与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小组中去给学生提出写作意见和建议, 解答学生的疑问, 指导学生解决诸如词汇、句型、语法、布局、连贯、完整、呼应等方面的

困难。要以I believe you can do it!Good job!Will you please do it like this?If I were you, I would...等鼓励性和建设性的语言对

那些有困难的学生不断进行鼓励, 必要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写出某些句子和段落, 激励他们写下去。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更多地关怀学困生是这个环节的关键之关键。

第五步:互评互改, 让思想“活起来”。

要使学生始终对英语写作保持高昂的情绪, 把写作的水平从一个层次提高到另一个层次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 让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我把这种想法贯穿到学生对书面表达训练的互评互改上。主要是组织学生对黑板上的范文逐词逐句修改, 首先通过追问的方式让他们对不明确的错误自我认识。比如, 学生会写I go to school on foot because my house is near.我会问:“Are you at home now?”学生自然会回答:“No!We’re at school studying!”有学生就会意识到go的用法错误, 应该改为come。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对作协成员的作品互评互改。最后, 对黑板上的作品进行总体点评, 打出分数, 提出今后写作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通过看别人的作品, 思考自己的问题, 就会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和估计, 每次训练后总会对下一次充满期待, 思想也就自然“活”起来了。

上一篇: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下一篇:儿童颅咽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