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表达能力(精选12篇)
学生表达能力 篇1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高中毕业必须达到的七级的“写”的要求是: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 例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 并进行简单的评论。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 例如:申请表等。5.能以小组形式根据课文改变短剧。对想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必须达到的八级“写”的要求是:1.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2.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3.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等。4.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 语句通顺。近两年江苏省高考独立命题的英语试题中书面表达占25分 (占卷面试题的比值为20.8%。) 由此可见, 书面表达在高考试题中分值逐渐增加, 题目设置也越发接近了教学大纲对学生写作的能力要求。
因此, 很多老师在高一, 高二, 高三都进行了一定的书面表达训练。但是书面表达的批改却成了老师的负担, 甚至就成了老师的“短文改错训练”。老师辛辛苦苦地划出了错误, 甚至一词一句改正了, 而学生往往是拿到了作业本看也不看就放起来, 根本没起到批改所应起的作用:督促学生思考、改正, 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的做法谈谈高中书面表达究竟该如何批改才能督促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错误, 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基本模式为“明确评判标准———展示常见错误类型———学生自批——学生互批———老师审批———学生反思———师生交流——学生复写”。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对高一、高二、高三各阶段的书面表达要求不同, 因此, 应制定不同的评判标准, 批改的重心也就不同了。
制定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判标准并展示给学生。制定标准时:高一应侧重词的用法, 如动词的各种形式变化, 形容词、副词的选用, 名词的单复数, 冠词的正确选用等。另外高一阶段应以基本五大简单句训练为主, 不强调大量使用复合句。老师的评判标准就应注重词句的正确性上。高二应侧重句子的结构训练上, 如复合句, 非谓语动词的使用, 内容要点整合等。在高一高二训练基础上, 高三应侧重词的恰当选用, 强调符合英语语言规范, 同时注重短文的篇章结构, 行文要流畅;另外, 尤其要注意作者阐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时, 一定要符合逻辑, 不能闹笑话。记得有次让学生写“Planting flowers”, 有位学生写把种籽播下后, 第二天就发芽了, 几天之后就赏花闻花香了。英语表达没错, 但内容不合逻辑依然是大忌。
归纳总结学生在写英语书面表达时常见的错误, 并把这些错误和评判标准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写书面表达时心中有"数。老师应详尽地列举出平时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见的共性的错误, 以便学生在自批、互批时参照, 加强针对性。
学生自批。向学生展示评判标准及常见错误, 要求学生认真自批, 规定用铅笔。发现错误时, 对照常见错误类型标上相应序号, 并进行改正。
学生互批。学生自批后, 互相交换进行互批, 用不同颜色的笔 (如写者用黑水笔, 改者可用圆珠笔) , 但不准用红色的笔。要求发现错误后, 同样标上错误类型, 但不要求改正。另外要求批改的同学在查找错误的同时, 也要注意看看自己写时有困难的地方, 别人是怎么处理的, 别人哪些词句值得自己借鉴。互批结束后, 本子返还给本人, 要求写的同学和改的同学互相讨论, 进行交流, 再一次改正后交给老师。
老师审批。老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书面表达进行详细地批改。老师在检查自批、互批情况的基础上, 认真、细致地标出错误类型的序号, 根据评判标准打出分数。同时, 一定要划出写得好的地方。另外, 别忘了付上评语, 多肯定, 少批评。同样, 在高一、高二时, 评改学生的作文时, 应该把重点放在拼写和语法结构上, 即英语语言表达的规范上。而到了高三就不应该把重点只放在拼写和语法结构上, 也应注重它所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 看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 文章是否切中题目, 等等。批改作文时切不可仅判个分数, 还要有评语。在评语中学生的作文立意好的要表扬, 遣词造句精彩的也要表扬, 也就是说多找学生闪光的地方, 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位老师的评语精彩, 学生就会仔细阅读评语, 并仔细看老师点到的地方。觉得有所收获后, 自然就会渴盼着下一次的书面表达。
学生反思。老师集体批阅后, 要求学生拿到作业本后, 仔细斟酌老师标出错误或不妥的地方, 并进行改正。
师生交流。如学生对老师标出错误的地方有疑问、不解、不认可, 可找老师面谈或和老师进行书面交流。老师再在全班讲评, 列举值得肯定、借鉴的词句或段落, 或总结多种表达方式。
学生复写。要求学生再一改再改的基础上复写此篇书面表达。经老师再次批阅后, 读熟并尽可能背诵。
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也一定要进行反复修改, 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因此, 学生虽然写的是一篇作文, 但是经过如此往复的修改, 每修改一次就是一次提高, 一次升华。这种方法, 较之不断地让学生写新材料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 经过长期这样的书面表达训练, 肯定能促进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增强学生对英语书面表达的兴趣。
附:高三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判标准及错误类型序号表 (供参考)
评判标准
第一档21分以上
用词恰当;句子结构正确, 句式多样 (如强调句、倒装句、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等) ;能适当运用固定句型;要点全;全文结构完整连贯, 行文流畅;自己的观点鲜明且合逻辑;书写工整清晰, 卷面美观。
第二档18-20分
用词恰当;句子结构正确, 句式多样 (如强调句、倒装句、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等) ;能适当运用固定句型;要点全;全文连贯, 能根据短文内容分段;自己的观点鲜明且合逻辑。但有个别错误, 不影响意思表达;书写工整。
第三档15-17分
用词正确;句子结构正确;有一定的句式变化 (如强调句、倒装句、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等) ;要点全;能根据文意适当分段;自己的观点阐述正确。但有2-3处错误, 不影响意思表达;书写清楚整齐。
第四档11-14分
用词基本正确;句子结构正确;要点基本提到;有自己的观点阐述。但有4-6处错误, 个别地方影响意思表达;书写不清, 卷面不够整洁。
第五档10分以下
要点不全;有自己的观点。但错误较多, 短文意思表达不完整;书写不整齐, 字迹难辨。
错误类型序号表
学生表达能力 篇2
一、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原因何在,造成农村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原因有很多,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概括有一下几点:
(一)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时代背景
(二)家庭环境
(三)自身的原因
(四)师资队伍
(五)学校差异
(一)文化底蕴、文化氛围、时代背景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还很不均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差距还很大。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成为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重点内容。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方言、语言的积累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不高,学生说的欲望不高,欲言又止,在交流、写作时往往无法表达一句完整的意思、说一句完整的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是为今后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奠定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乐说、善说呢?现结合自己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谈谈一些体会:
(三)自身的原因
农村学生表达能力较差是由于自己比较内向而不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开口说话,即便说话,声音低,说话不搭调,更别说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就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结果。
(四)师资队伍
我国城乡教育存在明显差距。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大命题。湖南岳阳县通过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的探索实践值得关注。
首 先,要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其次,要合理规划农村学校布局,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 量和水平,因此,加强对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 与帮助,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首要问题。
再次,要不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学校教师交流。城乡教育条件差距突出体现在师资的差距。解决这一差距,需要不断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促进城乡学校教师相互交流。
有的学生在同学面前很放的开,但是要在课堂上正式的表达时去不能用语言将自己的意思完美的表达出来。而这样可能是一些老师在上课时的一些态度造成的。由于一些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比较威严,无法容忍学生犯错,以至于学生就害怕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及一些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三缄其口。还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因此总是让一些优等生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其他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不受重视,也因为这样就不积极地发言甚至不认真听课。这样,时间久了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培养不说还会使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家庭环境
在 很大部分农村家长看来,让未成年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于是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就出现了引导和监管空缺。农村孩子的爸爸大多常年在外打工;他们的 妈妈除了干农活外,打牌成为了她们的爱好;以至于孩子放学后没人接,孩子的作业没人过问,更别提有家长陪他们玩耍、给他们教育,天黑了,孩子在紧锁的家门外
从家长自身情况来看,孩子家长的文化层次低,又不注重或不懂对孩子语言的培养,孩子很小已经打上了父母教育的烙印,农村幼儿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自身不注重自己的语言修养,不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表现为不讲普通话,不爱看书等,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造成孩子语言信息少,表达能力差的现象。
有的父母因为不希望孩子犯错,所以总是在纠正孩子所犯的错误。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在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却忘了表扬孩子的优点,这样就会使得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可取之处,有的就是不断的犯错。从而造成孩子不自信,也不敢大声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能力也因此而较差。
二、怎样在农村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农村的小学生而言,造成他们在课堂上不敢发言最终致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不自信。因此,要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就要让他们“想”说、“敢”说、“能”说,将这几个方面做好后学生就能慢慢的自信起来,从而积极地发言,然后就能达到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说
程中不仅让学生更加自信还能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至少让他们“想”说。
2.鼓励学生,让他们“敢”说
在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后并不代表他们敢面向所有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敢”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全班同学都是一个整体,让他们觉得不论是谁说错了就好像是自己说错了一样,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从而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嘲笑自己这个整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另外,老师也不要总是要求学生说的答案都必须完全正确,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
多读少讲,以读促说。
读,有助于学生对句子、课文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学生的思维,达到以读促说的良好效果。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是一篇采用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编写的寓言故事。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课题,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本篇寓言的意思,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到理解课题,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是如何理解课题,课题的意思是什么,一节课来学生说的积极性很高,畅所欲言,而且能准确表达出寓言的意思。
创设情境,使学生乐说。
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通过学生读,理解了“鹬蚌相争”的含义。这时我提出:“鹬和蚌怎样做才不会被打鱼的人走呢?”通过学生发挥想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希望蚌能原谅鹬的过错,松开壳儿,放走鹬,同时鹬也向蚌说道歉,以后不再吃蚌的肉了,只有这样不相争,才不会被人捉走。”有的学生说:“鹬和蚌在争执下去肯定还会被人捉走的。”通过创设一些情境,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说。
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时,根据话题内容,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做到有话可说,有话爱说,让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低年级学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口语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他们在说话时没条理,意思说不清,很难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甚至有很想说的话,但不知从何表达。所以我在指导学生口语表达时,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训练,使学生逐步能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在学了课文后能把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说给大家听。学生东一句、西一句,言之无序。调动学生的说话的欲望,学生说的话越来越有序,越来越精彩。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有许多课文、故事、寓言揭示了很多道理,学生明白这些道理之后,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拓展性思维,进行说话训练。
六、口语交际训练与日常的生活相结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除了在教学中训练外,还要注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让学生主动、大胆地与别人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教无定法,不管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机会说话练习,激发其口语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多鼓励学生在课堂里积极发言,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生活中多与别人交流,我相信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
正2006年的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听了一节五年级的语文课:第11课《新型玻璃》。听课后,不但和学生交谈,和老师、学校领导进行座谈,而且还进行了评课。我看了报道,非常感动。作为国家的总理到小学听课,从新中国建国后,还是第一位;听课后对于课的评价是那么专业、准确、到位;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提出了中肯的改革意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重视儿童连句成段能力的培养,进行科学的连句成段表达训练,可以促进小学生初级成段表达能力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连句成段能力的培养,加强连句成段训练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的流畅表达和书面的完好作文,一般要分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三个阶段完成,其中连句成段起着承前启后的中介桥梁作用,它是连词成句的延伸和发展,是连篇表达的基础,是向连段成篇的过渡。
说话能力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种语言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接触越来越多,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可农村学校,由于受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局限,再加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词汇贫乏,误用滥用,方言杂糅,语序不顺,颠三倒四,抓耳挠腮,抠鼻摸手,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毛病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看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目前农村中学的状况,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说话的兴趣
卡耐基在《口才训练秘诀》中说过:“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的机会,取决于15%的技术知识,85%的人类工程—人格和领导能力。在回答问题上,生怕自己说错了而招来别人的嘲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这点表现的更为突出,长此以往,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越不说,越怕说;越怕说,越不会说的恶性循环。往往出现笔试成绩尚好,交际能力很低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极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回答。
其次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问题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之间寻找到思维的“爆破点”。
第三,要不断的训练自己,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上课之前,不但要备课,还要备说,课堂上老师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幽默隽永,有启发性、感情充沛,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奇妙,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且能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说话能力。
二、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通过由读到说的“外化”过程。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为了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问答是最常见的练说方式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问兴趣,在课前精心的设计一些问题,设计这些问题既不能过于肤浅,造成学生不屑回答,又不能晦涩艰深,造成无法回答的局面。而要难易适中、富于启发性,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较长时间的分析、判断,又不会培养那种一笼统的回答对与不对的惰性思维。评讲时不但评正误,还要评表达上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不断的掌握分析判断表述能力。
经常反复的读和背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词汇,增强语感,学会多种句式,进而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充实,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读的时候通过接龙、找茬儿、分角色等多种形式激发读的兴趣;背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文的“意境”,深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读背就更接近自己说,达到
效果。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激发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则是由教师提出特定的议题,由学生以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主题的讨论,参与的同学很多,发言的机会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三、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练说话的空间还是很大很丰富具体的。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说话练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使的说话的目的性,场合性提高,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说兴趣,还突出了学生说话能力的社会性。这也是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目的的。如有主题交谈、讲故事、即兴讲话等形式。
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物产资源非常丰富,要求学生们把有关家乡的文化古迹、历史名人、民俗、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成立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这种有主题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无裨益。
讲故事是把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讲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家长初中也没毕业。如何在这些人面前把好的文章、电影、戏剧清楚明白的讲解给他们听,需要调整顺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化等加工创造,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长篇讲话能力的有效形式。
即兴讲话并不是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说话的中心,要点组织起来。如在朋友生日聚会时,就聚会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组织起来进行发言,虽比有准备的说话更难,但却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体现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语文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的方法是多样的,途径也各不相同,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学生的现状,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不断总结教学方法,积极鼓励每一位学生,多给他们希望,多让他们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学生在此方面肯定有长足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都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分析与讨论农村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自身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原因外,还受周围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来的。
(一)家庭环境因素1、2、从家庭教育方面考虑,三代同堂的结构模式,导致了教育环境的不一致,当父母与孩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时候,祖辈的方言使孩子的普通话学习受到干扰,增加了学习的困难。因而造成孩子在表达过程中出现普通话与方言交互出现的现象。
3、从孩子语言提高的途径及方式方法上分析,孩子单独看电视、少儿节目的时间比较多,通过与家长交谈,虽然家长有时会讲故事,但主要还是让孩子听,而让他们讲的机会比较少,这也正是导致孩子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流畅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家长自身素养不够,如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相对贫乏的词汇,祖辈与孩子交流时惯用的粗语等,使孩子进行表达时不但词语不够丰富,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
1、经济因素扼杀了孩子交流的时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也随之得到改善。精美的图书、好看的电视节目、优秀的动画片、故事录音电脑手机游戏等,孩子只要想要,家长们总是尽心竭力去为孩子创造。另一方面,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理想的生活条件,家长们放弃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创造财富,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孤军奋战。
2、安全因素隔断了孩子交流的空间。与繁华的大城市相比,农村还是显得较为偏僻和落后,农村孩子的生活范围狭小,生活内容单调,特别是随着住房面积的增大,邻居间相互串门的现象减少,也阻碍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更何况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怕孩子在外不安全,所以很少让孩子去接触社会。有时即使出去参观、游玩,也总是大手拉紧小手,生怕有什么“万一“,从而使孩子获取和传播语言信息的交往性活动明显减少。
(三)学校教育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学校,有他们最崇拜和尊敬的老师,有他们最亲密的小伙伴,学校环境正好给孩子的语言发展开拓了一个相对丰富的渠道。
(四)然而当前农村教师在教育工作还没有真正将“权利”下放,没有把孩子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索、发现、获取信息,有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在语言交流活动中,听说方面所占比重很大,听是获得信息、摄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说是输出信息,用口语表达形式表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我们只有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家长认同、支持、参与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充分利用家庭、社会和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重写轻说,口语表达成了学生的薄弱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在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激发兴趣是前提。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质量观,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好的好的口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解决心理问题是让学生开口说话的关键。
农村孩子从小缺乏广泛的交际环境。在课堂上或老师组织的一些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提问后,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举手,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或其它活动中,常常是老师一个人或少数优生的声音,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精神枷锁,学生不敢寻求独立性,不敢向教师提出冒尖的问题打破课堂教学等有组织的活动平静顺利发展的局面。讲授教学法从心理上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讲授的时间越长,学生被动接受、缺少表达的时间也越长。教师不善于鼓励学生,学生课堂中的失败体验增大了学生说话的心理负担。
对此,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引导并要求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切实转变自身角色,改变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宽松、友好、民主、和谐的师生交流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降低他们在口语交际时的紧张焦虑感。二是改变活动的组织形式,让空间、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担任主角。三是要尊重、信任、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教学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主渠道。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环节是非常多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无所不在,但我认为课堂教学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主渠道。
我首先抓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进行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认为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内容丰富,训练形式活泼,训练方法有趣,训练手段新颖,是以往的教材所不及的。教师只要真正明确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合理到位地使用好教材,长期坚持,其训练效果非常理想的。我觉得课堂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即受到了教育,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是通过实物、电教手段、学生表演等创设情境,提供语言材料,使学生积极地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只有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会敢讲会讲,通过师生、生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通过登台表演、说话,丰富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是对课堂教学及时拓展,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及时巩固,教师可利用课间时间,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新鲜事;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从中练习说话;把有趣的活动引入课堂,在活动中学习说话。
四、是加强与其它学科教师的协调配合,注重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在其它学科教学中的延伸。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建议和要求之一。如在数学课中,让学生说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说对音乐的感受,在自然课中让学生描述亲手操作的实验过程。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要努力解决滥用语气词和使用口头禅的毛病。
可以说,大多数人口语质量差都和滥用语气词和口头禅有关。同书面语相比,日常口语中语气词是用得比较多的,但口语、书面语的主要区别并不表现在语气词的使用上。较多使用语气词是口语的特点,却非优点。在许多学生的口语表达中,语气词用得太多而使得语句表达松散、凌乱、拖沓。这种情况往往是学生思维阻滞,缺乏训练的表现。据有的研究者统计,把学生一段话中无关的语气词去掉,五分钟的话可缩到三分钟。三是加强普通话训练,发言时强调用普通话,这样可以去掉方言中的大部分口头禅,因为方言中的口头禅有些是无法用普通话表述的,有的即使能表述,听起来也非常别扭,所以,坚持普通话训练,可以自觉去掉方言中的大部分口头禅。
如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篇3
一、要明确目前学生书面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1、书写混乱,卷面潦草。大写与小写分不清,词距标点符号不规范,书写体与印刷体不分。
2、时态错误。文章中不注意动作发生的时间。
3、人称代词错误。人称单复数、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与名词性物主代词、主格与宾格混淆。
4、受母语干扰,出现中文式的英文,汉语思维习惯造成句型语序错误。
5、内容不连贯,条理不清,衔接生硬,不会用关联词,无统筹安排,写在哪里就停在哪里。
6、名词单复数、动词单复数、主谓不一致。
7、音、形、义相近单词互相混淆。
8、词汇量少而引起的词语搭配不适。
结合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常见的这些错误,我们知道,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强这几个方面的训练,帮助学生尽量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二、结合日常教学。突破词汇、句型和语法关
大家都知道高中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单词量较大,每单元平均四五十个。那么初中阶段学词汇时使用的实物、新体语言、挂图、图片等方式就不适宜了。高中词汇教学中我们应该常用归纳分析法、构词法、举例法、启发诱导法、根据上下文猜词法、用英语解释生词等方式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和实际活动中学习生词。句型是写作的基本框架,训练学生掌握五大基本句型及其用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用重点短语和句式连词成句、句型转换、汉译英、造句等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让学生掌握其五大基本句型。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是学生写出完整无误的句子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写多练,会用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和非谓语动词等多种表达形式的英语句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三、了解课外知识,积累写作素材
尽管现在新教材话题范围广泛,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但是仅靠教材有限的材料还是无法拓宽知识面。因此,除了课内阅读外,应多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富有趣味性的文章看看。例如,英美人结婚,你对新郎说Congratulations!他定会很高兴地说Thanks。而你对新娘说这句话时,她会很不高兴,并且认为你在说她“骗到了一个好丈夫”。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视野,为书面表达积累素材。
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掌握应试技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英语书面表面能力,不会立竿见影。只好平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掌握应试技巧。
1、认真审题,确定体裁。是看图写话、说明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体裁不同,写作特点和方法也就不同。
2、注意使用恰当的过渡词。为了使文章通顺、流畅,过渡词起若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使文章增色、丰满。正确使用过渡词、短语或过渡句,可显示作者较高写作水平和语言的驾驭能力。因此会在评判中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3、认真检查,避免错误。仔细阅读所写内容,查找是否有错,注意时态、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标点、体裁格式是否正确,内容要点是否齐全,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英文习惯,逻辑是否一致。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篇4
1.培养初中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表达能力伴随着我们每一个时期的每一段生活旅程。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说, 都在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当今社会,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人才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在职业招聘的过程当中, 必须要经过的一个环节就是应聘, 求职者表现出来的最直观的一种能力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为求职者增加优势, 甚至会使求职者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 增强求职者的竞争力水平。
不仅如此, 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还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得到体现, 因为一个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具有领导性和积极性。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 文化代代传承, 生生不息。语文则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 综合文化精华的独立的传统学科, 语文也是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与我们的联系和应用最多最紧密的学科。语文的基础在于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的积累, 初中阶段就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 改善教学质量, 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赋予培养初中生的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中对于初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
2.1表达能力培养的教学力度不够
我国的传统教学观念在我国各类学科的教学中扎根很深, 受到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刻影响,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大多数初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水平, 提高学校更高的升学率, 就会造成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初中生的成绩, 主要侧重于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初中是人的一生中最叛逆的时期, 而且初中生已经开始面临着更多的学科和各种各样的课业, 这样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 有可能导致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
2.2学生对表达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
随着社会的高速运转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了, 各企业各行业各部门对于实用性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但是, 国家目前实施的各类教育政策以及高校对于学生的扩招政策却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综合实践型人才的需求。经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传统教育体制和学校因素, 并且与学生自身也有着很大的联系。培养初中生具备一项良好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到个人自身的沟通能力。
3.有效提高培养初中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3.1加强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视。初中对于初中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视是快速有效地提高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目前, 我国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教育政策, 政策要求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初中各学校也应该做到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力度, 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 并且加大监督力度, 保证语文表达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3.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 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师资力量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教学过程中, 教学师资力量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地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甚至会制约教学过程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所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应该强化培养及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综合能力, 不断地丰富与完善语文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篇5
一、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在这个方面教师的语言应做表率,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也给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可以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致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是学生养成科学使用语言的良好习惯。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刍议 篇6
如今社会需要全方面的人才,虽然语文写作能力很重要,但语言表达能力也亟需受到重视。为了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创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师需着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目前语文课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教师都不太重视这方面的指导培养,因为应试考试中根本没有口语这一项,这也导致大多数学生放弃了这方面的训练,而这也造成以后许多工作面试中口语表达的不足,这是十分令人堪忧。教师应该领略时代对语言能力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当给予学生语言表达上的训练。
一、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人际之间的交往越广,则口头表达越重要。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社会交际,培养自己的聆听和沟通能力,只有懂得了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才能达到精诚合作的要求。从古至今,交流和沟通都是不可或缺,古人以雄辩劝退战争,国王的演讲也向我们陈述了口头表达对一个国王起到王位稳固的作用,辩论成就辩论人才,口才成就业务达人,等等一系列成果都向我们展示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口语表达在如今的地位正在日益提高,学生只有培养了较佳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语言表达的培养任务,是如今教师势在必行的任务。
但是现实状况不容乐观,许多教师为了学生的升学考试,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掌握手头写作能力,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有的知识,学生被这种方式束缚了个人的思想发展,并且因为缺少语言实践经验,所以口语表达也大多没有表达机会,学生缺少展示自己和提升语言天赋的能力。
听说读写都是每个学生必备的本领,在我看来,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应适当增加语言能力提升训练,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以免抹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表达训练的主要目的
实行语文表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能增强语言方面的交际能力,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阅读文章后的分析、表达和评价能力;这样的课堂能提供学生充足的语言训练空间,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加入一些生活韵味,能使学习变得生活化,又使语言教学变得有意义。
通过此次分析,我们要努力创造一个生动、有趣且充满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1.通过类似这种语言表达训练,能提高教师的课堂变通能力。每个教师根据班上同学的整体个性,设计出适合本班的问答竞赛,这样不仅使课堂充满了辩答乐趣,也能增加教师的教学经验,增添教学特色。
2.提供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一味地让学生记录和记忆,不仅会约束学生的个性,也会使学生失去展示自我的绝佳良机。教师应提供每位学生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思想都得到抒发。
3.利用此种训练来改变陈旧死板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
三、训练的正确方法
1.强化学生的语言训练。青少年是学习的最佳时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有表达自我的愿望。教师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懂得书中的道理并学会表达。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各类书籍中摘要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词句,并每天熟练朗读背诵,从而增强语言表达。只有日复一日地训练才能感到真正的进步。朗读背诵是搭建语言表达的重要桥梁,朗读成诵,那么书本知识便会变成自己的。
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创作。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书本内容的理解,还要让学生懂得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思想,当进行长期朗读背诵后,学生应着眼于语言的表达创作,形成属于自己的说话风格。那么这将从根本上提高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培养阅读写作能力时,能同时在表达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出色的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能在社会激烈竞争中脱引而出的重要砝码。教学中突出语言表达的训练,能为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能说会道不代表花言巧语,它反映一个人的聪明睿智,勇于表达才能让学生立足于不败之际。
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初探 篇7
一、直观、形象地建立概念, 是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前提
初中数学里的一些概念, 在小学已学过, 但当时学得比较分散, 现在却要系统学习, 使学生进一步得到比较深的认识.实践证明, 正确理解概念是提高数学语言表达的基础, 是学好图形性质及推理论证的依据.如果概念不清, 思维必然混乱, 会导致数学学习中出现各种错误.例如, 学生在小学里学过的仅仅是有理数中的一部分:0和正有理数, 而且0是最小的数, 表示“没有”.到了初中, 学生学习数的范围在扩大.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负数, 我运用温度计引导:0℃是“最低温度”吗?是“没有”温度吗?如何表示比0℃还低的温度呢?从而引入负数, 形象而自然, 学生易于理解和表达.之后, 借助数轴, 引导学生正确找出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 会由数轴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对应的数, 帮助学生解决与有理数有关的问题, 以此提高学生表述有理数及其分类的正确率, 为后续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打好基础.
二、对比图形, 增强学生数学文字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数学教学离不开图形, 图形是思维的对象.初中学生普遍识图能力较弱, 缺乏借助几何直观的抽象思维.必须加强识图的训练,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图形的能力.在讲授“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时, 常规教学是把图形确定地画在黑板上讲授, 由于受观察和日常习惯用语的影响, 总有部分学生说成是点在直线“内” (或“里”) , 多次纠正还难以正确表述.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 点P在直线L两侧时, 直线L不经过点P, 即说成“点P在直线L外”;课件显示移动点P, 使点P落在直线L上, 这时直线L经过点P, 即说成“点P在直线L上”, 强调学生这里不能表述错.有一位学生看着课件脱口而出:“老师, 点在直线上就像一个小人走在钢丝上嘛.”学生们都笑了.
三、让学生动手实验, 在活动中提高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的能力
“数学这门科学, 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观察和实验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图形教学, 只有通过实验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 学生才能获得有关图形特征的深刻印象.例如, 在学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时, 首先让学生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出示课件, 让∠AOB的边OB与OA重合, 引导学生观察得到∠BOC=∠COA;并让学生动手用量角器度量验证, 先让学生尝试表述, 然后师生共同把“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翻译成符号语言:∠BOC=∠COA;∠AOB=2∠AOC=2∠COB;∠AOC=∠COB=1/2∠AOB.接着, 对于OC是∠AOB的平分线, 点P是射线OC上的任意一点, 引导学生操作测量:取点P的三个不同的位置, 分别过点P作PD⊥OA, PE⊥OB, 点D、E为垂足, 测量PD、PE的长, 将三次数据填入表格, 观察测量结果, 猜想线段PD与PE的大小关系, 写出结论.从而得出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这种让学生参与认识的过程, 在动态演示中练习语言的表述, 在操作中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潜移默化地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重视发展学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篇8
学生语言文学表达能力并非一日之功, 而在于日积月累。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吸取新词、新句式、优美精彩片段;从课外读物和传播媒体中获取知识增加新鲜词汇, 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 就能感知丰富的感性语言材料, 增强语感积淀, 同时在脑海中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言表达形式。一篇好的作品, 它的语言、谋篇布局、过渡衔接、表情达意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是倾吐, 阅读是吸收,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在阅读中积累的重要性。
量的积累也必定会产生质的飞跃, 学生不仅表达能力提高了, 而且给学习语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习作能力也相应会大大提高。学生在学会积累之初, 教师应教给学生方法, 对每天积累的词语和精彩段落分门别类整理, 用积累的词句说话, 仿写积累的精彩段落。照这样积累下去, 长此以往, 收获是不可估量的。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钥匙, 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同步协调发展。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相信, 在正确的引导下, 学生一定能学会在积累中创造, 在创造中积累。丰富了学生语言的仓库, 为学生畅所欲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说”话氛围, 激发“说”话的兴趣
我们往往会见到这样的现象, 课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谈话, 由于没有什么过多的限制, 学生的心理上不存在什么负担, 说的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所以思维很活跃, 说起话来流畅、自然, 甚至“眉飞色舞”。但在课堂上要么不敢, 要么说不多, 说的时候结结巴巴、吞吞吐吐, 说的效果总是不理想。产生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教师也应在自身找一找原因。学生愿意这样说吗?学生想说这些内容吗?我们考虑的并不多。试问学生的站姿、语气声音, 用词等都有太多的规定, 总想一蹴而就, 达到理想化的目的。因此, 学生视“说”为虎, 不敢说, 最终导致不想说。
教师的情感从语句、语调、声音、体态中反映出来。教师从学生需要出发, 为其创设良好的氛围, 宽松的环境。结合音乐激发想象;来个表演, 引起趣味, 在笑后思考, 给个话题, 引起争论、辨析、明理。想尽办法为学生愿说、敢说创造条件, 既而会说善说提供一切服务。
宽松和谐的氛围, 能消除学生精神压力, 解除学生心理负担, 能使学生产生动力,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畅所欲言。只要启发得当, 学生在“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基础上是完全可能“有话能说”、“有话会说”的。
三、启发想象, 扩展“说”的空间
乌申斯基指出:“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创造, 它扎根于思想之中, 并且从思想上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想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只有切实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有效拓宽了思路, 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语言随思维“滚滚而来”, 思维越活跃, 言路越开阔。
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最主要的是凭借课本本身。所以启发学生想象最主要的依据也只能是语言文学。儿歌, 大部分写得浅显易懂, 生动有趣, 切合实际。小学生最喜欢读、喜欢学。是启发学生想象, 进行说话训练的最好教材。必须牢牢抓住认真对待。例如学习《哪里来》一课时, 可启发学生思考:鱼儿、鸟儿、鸡、豆豆为什么分别说太阳是从海上钻出来、山后爬出来、天天喊出来、用笔画出来的呢?他们在这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语气可能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模仿他们的语气, 说一说太阳是从哪里来的?学生则会兴趣倍增、认真思考、积极参考, 说的效果一定很好。
发展想象,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引导想象说话;进行想象作文游戏, 听音乐, 发展想象, 音乐本身是塑造形象的, 并且直接作用于人的听觉, 因此学生可以把感受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启发学生的想象方法还有很多, 在语文教学中, 利用多种形式, 激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 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 引导学生去想象将越来越宽阔。
四、注重“说”后评价, 提升“说”的质量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 恰当、到位的评价能起到画龙点睛、抛砖引玉的作用。如何评价才能使然?创设轻松、和谐、平等、公正的民主评议氛围, 既可让表达者得到大家的关爱, 帮助和鼓励, 又可让表达者展现自己些许的成功, 受到鼓舞, 增强信心。
教师不要轻易下断语, 而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 即使真的话语有问题, 也应以学术探讨商量的语气讨论:这样说可以吗?比较一下还可用别的话语表达吗?看看可不可以这样说?同一问题, 有多种看法是正常的, 为什么不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 有超乎寻常的想法呢?
评价方式要多样, 充分让学生去体验感受, 揣摩口吻, 欣赏辨析从而学会倾听, 学会沟通, 学会互助, 学会分享, 可以老师评和学生评, 也可以互相评和自我评。真正使评价的过程变为教育的过程, 反思的过程, 激励的过程。
总之, 训练学生较高的说话水平, 最主要是教师肯定每一点的成绩, 坚持对学生进行有序扎实的训练,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说即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 而较高的口语表达水平, 唯有经过不断训练, 才能达到。冰冻三尺, 非一日寒。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训练学生说话能力, 使学生乐于说, 善于说, 真正做到能说会道。那么, 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呢?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研究
参考文献
[1]朱玉芳.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安徽教育, 2011 (05) .
[2]许友良.让学生“能说会道”——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 (教师适用) , 2011 (05) .
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表达能力 篇9
关键词:表达需要,及时引导,提供句式,词汇,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的阅读要求为:“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所以, 在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时, 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用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准确地表达出来, 而我们学校部分外来工学生说好普通话都很困难, 更不要说“说一段通顺连贯的话了”, 所以, 不是答得片面就是遣词用句不当, 甚至万分惧怕语文课, 大有“因噎废食”的趋势。为了改善这种状况, 很多老师采取“哺”的办法———抄给学生, 让他们死记硬背, 也算是积累吧。这样看起来“省时又高效”, 弊病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提高, 还会形成依赖思想, 等着教师“哺”。那教师如何指导, 学生才会说呢?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个案例, 达到“通阻”、“开源”的目的。
一、“通阻”——以课为鉴, 寻找指导表达的最佳路径
师:鹿怎么会和“祸首”扯上关系呢?让我们亲眼到课文里找找、读读, 再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鹿成为“祸首”的原因。
生1: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 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 绿色在消退, 枯黄在蔓延。
师:的确, 僧多粥少, 饿死的鹿很多, 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当森林被糟蹋成这样的时候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那就是——
生 (齐) :疾病。
师:谁说具体一点?
生2: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 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 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师:疾病怎么能传播得如此之快呢?
生3:这是因为, 鹿的天敌减少了, 当地居民恨透了狼……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师:你很好地归纳了另一个原因:狼少了, 没狼来吃病鹿了, 病鹿增多, 灾难就降临了!
【指导方式一】
师:哪位同学能把刚才我们概括的三点连成一段话说一说?
(指名说, 生1支支吾吾, 生2照本宣读了两小节, 生3是一个好学生答得比较全面, 清楚)
师:你概括得很好, 很全面。
(接着进入下一个环节)
指导品析:
像这样的处理方式, 只是个别同学通过回答得到了发展, 而大部分学生仅仅当了一回观众, 能有多大长进呢?这些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展开自己的心智活动, 这就是典型的“被思考”。那个好学生的“会”恰恰掩盖了其他学生的“不会”, 这难道不是一种替代思维吗?教师为了完成教案, 直接提问个别优等生, 造成个别优等生“替代”全体学生的思维, 其他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的指导, 造成教学过程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重心下移”, 缺乏对学生真实起点状态的有效互动与生成。
对于生1和生2来说, 他们没有深入思考, 表达出来的都是零碎的没有段化的语言。而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表达的机会, 至于他们是否都会表达了, 会有条理地思考了, 很难说。就这样, 无形之中就形成了“第三种负担” (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负担) 所以, 这样流于形式的练习, 是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的。
【指导方式二】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的发言, 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说清楚“鹿为什么成为毁灭自己的祸首”,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先在书上标好记号, 再用上老师提供的句式。
出示句式:因为%%鹿大量饿死;又因为%%, 鹿病死很多, 所以, 鹿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
(生准备两分钟)
生1:因为狼大量被捕杀, 森林里的鹿大量繁殖, 他们吃掉了许多树叶, 闹起了饥荒, 很多鹿被饿死了。
生2:因为没有狼来吃病鹿, 疾病就在鹿群中蔓延, 使鹿大量死亡, 他们是自己害了自己。
师:如果你们用上“因为, 又因为”的关联词, 说得就更完整、更有条理了
生3:因为狼大量被捕杀, 森林里的鹿大量繁殖, 他们吃掉了许多树叶, 闹起了饥荒, 鹿大量饿死;又因为没有狼来吃病鹿, 疾病就在鹿群中蔓延, 鹿病死很多, 所以, 鹿成了毁灭自己的“祸首”。
指导品析:
很明显, 效果优于上一种指导方式, 课堂中, 多了教师对学生思维状态的诊断和解读, 多了学生思维水平提高的痕迹。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环节中, 老师以这样的设计给孩子进行思路点拨, 让他们获得表达的冲动, 思维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这样, 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又避免了学生“抄抄背背”之累, 减轻了负担。整个中年段坚持下来, 就能轻松达到课标中的要求了。学生的表达就会由单一走向多元, 日趋完整, 日渐完美。
二、“开源”——学生为本, 追求表达指导的最佳效果
三年级正是学生学习“段化”表达的起步阶段, 教师适度的“帮助指导”显得尤其重要。首先,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表达需要, 给予学生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学生在思维活动后期有了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真切体验, 此时他们非常渴望能与他人及时进行交流, 与其他同学分享的自己探究成果, 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与赞同。其次,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及时进行引导, 多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 如“看谁最先发表自己的观点?”“看谁能说得更清楚些?”“你赞成他的观点吗?”“对于他的见解你还有什么补充吗?”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与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有话就说、有话敢说。在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及时指导, 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我们要做到“三个尽量”:
1. 尽量关注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句式。
因为很多学生能理解, 但表达时凌乱没有条理, 有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困境, 这时我们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句式, 才能帮助学生钻出这个瓶颈, 竭力使每个学生有所得。
2. 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汇。
受阅读量的影响, 很多学生缺少合适的词汇, 学过的也不会“学以致用”, 我们就要及时提供或提示, 唤醒相关的词语记忆,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思维和良好的表达习惯。
3. 尽量舍得时间给学生练说, 只有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产生最有效率的发言。
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10
从广义上讲,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两方面:口语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将近一年的专题研究,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多看, 即多阅读、勤观察
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提到: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才。“课标”也要求课外阅读量一项就要超过260万字。我有个语文很好的学生, 自幼他爷爷就让他给他读报纸, 然后叙述新闻大意。实践证明是很有用的。多让学生阅读, 打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基础。另外, 要勤观察, 养成留心周围生活的习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拜法国文学大师福楼拜为师, 福楼拜指导他说“要肯吃苦, 勤观察”。从此, 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 全神贯注地观察过往的马车, 从中获得了丰富的材料, 写出了一些作品。从此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 更加勤奋努力。他仔细观察, 用心揣摩, 积累了许多素材, 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二、多练, 让学生养成每天进行练笔的好习惯
“课标”中要求中学生每学年的练笔量 (除14次的作文外) 不少于一万字, 也就是说每天的练笔量要不少于300字, 杜郎口语文教学模式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小练笔, 小链接。把练笔落实到每一节课堂。写日记,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要把每一篇日记都当成一篇文章来写, 一般不要写草稿, 直接写, 而且可以尝试一些比较新鲜的文章结构。有时也可以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这时日记就不一定非得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但一定要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的态度对待它, 这样做的目的是能把所想到的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这很有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多修改, 即养成自己修改自己作品的好习惯
有人说的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写作大师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吕叔湘曾说:“古今中外有不少作家曾经修改他们的作品三遍五遍乃至十几遍才定稿。在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文章修改的重要性, 已经为许多人的写作实践所证明, 许多大家的名作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大家熟知的王安石写《泊船瓜洲》一诗时因一字不妥, 数易其字最终敲定“绿”字定稿;左思呕心沥血, 10年写成《三都赋》, 使洛阳为之纸贵;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 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 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 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 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 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在没有电脑的年代, 要修改文稿是多么困难的事, 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把那些多卷本的长篇修改了多遍以至十数遍, 丝毫不亚于构思起草时对作品的生命投入。没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 也难怪他们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文豪。
如何提高学生汉语表达能力 篇11
摘 要:汉语在世界范围内是常用的语言之一,学好汉语是学生融入社会、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与前提。因此,进行汉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学好、用好汉语具有重要性与紧迫性,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汉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78-01
汉语是世界五大语言之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在小学中开展汉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掌握汉语、学习汉字蔚然成风,双语教学在少数民族中大力地开展,排除一切困难与阻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民族学生来说,汉语虽然不属于本族语言,但是学好汉语言是他们将来学习掌握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之基础,是接收知识信息的前提,是交流、表达的主要交际工具。在少数民族的双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汉语教学主要是从听、说、读、写方面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汉语表达能力。那么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做呢?现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
一、培养说的习惯,使学生敢说、会说
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学会使用普通话来进行思想交流,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说的习惯,掌握说话技巧,并能够坚持不断的练习,从而掌握汉语的口语表达技巧。对于民族学生在训练说的时候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树立学生说的勇气,为其营造说的环境,让学生身处于汉语表达的情境中,从而敢说、会说。
1、消除心理障碍,鼓励民族学生敢说。
民族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往往表现出紧张、害怕的不良心理,即使是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也会出现卡壳或是结结巴巴,不能进行顺畅的说练。因此,汉语教师应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进行有效的训练,以消除学生畏难、紧张的心理。在课堂上应尽量多训练贴近实际生活的说话内容,从学拼音、学词语、学句型到文章,不论是发音发对或发错,内容说错或说对,语句通顺或不通顺,都要让学生多说、多练。课外更加要多说、多练、多写。久而而久之,就会调动学生开口讲话的积极性与说话的兴趣,使学生有了说的勇气与自信,逐渐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说的习惯。
2、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指导民族学生会说。
在双语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汉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汉语语言环境,让学生亲身处于语言环境中,感受汉语的魅力。同时,教师不但要善于精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教会学生仿说和续说。可利用课文关键词语,教学生以自己观察所得素材作仿说练习。还可以围绕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自由选角色,边演边说。也可以抓住课文省略部分让学生补充说或课文结尾处留下想象和回味的部分让学生模仿内容续编故事,这样既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且,每周课堂教学中安排固定的汉语演讲课、口述课文课、汉语讨论课等活动。课余时间可安排第二课堂活动课,如“一对一”说汉语联宜活动、汉语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会等活动更加促进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培养读的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在双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能说、会说,还应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来感受汉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汉语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民族学生进行阅读教学,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获得必备的知识,特别是汉语知识和文化尝试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还能在阅读锻炼中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方法,促进智力的发展。阅读是一种从口头语言状态提高到高级的书面语言的言语活动。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好汉语的基础,在汉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读书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好的文章,可以是散文、可以是古诗,鼓励学生去阅读,激发其阅读的兴趣。同时在汉语文课堂上不妨大胆地试一下,分析课文每段内容时在老师富有激情的引导下让学生边读边体味的同时把好的词句背下来,不断地积累丰富的语言精华;还要让民族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看报、读杂志、听广播的习惯,它对汉语口语表达和写作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可组织学生在班上进行阅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阅读理解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与判断能力。
阅读理解是进行阅读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上老师在训练民族学生的阅读理解时,不要做硬性的导读设计,而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力和理解力的情况,让学生自己主动感知阅读内容的结构、思路、特点,由学生自由地从多个角度思考、理解和体验所阅读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文章的情韵、思考作者写作时的心境和社会背景,感悟作品的生命力,品味语言的精妙,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三、培养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说、读基础上培养学生写的习惯是学习汉语言的一贯流程。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写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外最主要是如何学会运用文章的语言能力。将阅读文章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思考与体会,写出对文章的读后感。在体验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们可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思考其中的人生,加上阅读积累的语言能力,就可以鲜明地生动地表达出来。
学生表达能力 篇12
一、给予表扬鼓励, 激发表达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正确的教育与惩罚无缘。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差异, 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一面, 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旺盛活力与潜能。在英语课上, 笔者一贯用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Good!”“Well done!”“You are so clever!”“Good job!”或摸摸他们的头, 给予肯定的微笑。学生从教师的举手投足中感受到了爱意, 以及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对其进步的期待, 由此逐步消除了用英语交际的胆怯心理, 渴望再次表现自己。
二、利用游戏活动, 发展口语能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 爱唱爱跳,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组织游戏活动, 让他们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充分发展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 绝大多数学生会忘掉自我, 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 他们会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摆脱英语的生涩感, 自然大方地讲英语, 逐渐提高语言组织的能力。例如, 在教句型What shape is it?—It’s…时, 笔者设计了小组竞猜游戏:多媒体展示各个图形的一部分, 让学生猜, 最后给猜对的那个组奖励一颗五角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学生们积极投入, 思维敏捷, 极大程度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 真正做到了“学中玩, 玩中学”, 同时学生还加深了对句子的理解。
在学习nose, eye, ere等有关身体的单词时, 笔者又设计了这样一个guessing game:I have a friend, he is a good boy.He is thin but strong, he has big eyes but small mouth.He likes English.Who is he?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 纷纷举手猜他是谁。此外, 学生们还踊跃举手, 要求自己描述让其他小朋友猜。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有的猜老师, 有的猜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还有的甚至猜起了动物等。
三、每天课前汇报, 提高口语能力
创设用英语交流的情境, 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每节课前, 教师都应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 给学生一个说英语的机会, 让一个或两个学生用英语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 汇报一下自己的工作和打算。最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 t’s June the 1st today, Today is Monday.It’s Sunny today.We are all here...”随着句型、词汇的增多, 学生还可以进行话题简述, 如介绍家庭、朋友、暑假计划、学校等,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又复习了所学过的知识。通过这项活动,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 同学们都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课前报告, 都能主动要求进行英语演讲, 从而逐步提高了口语能力。
四、自由编唱歌谣, 活化口语能力
歌谣具有节奏明快、易学易记、琅琅上口的特点, 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 更能最大效能地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学习,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说”, 使学生敢于开口, 乐于开口。在教The seasons这一课时, 笔者改变以前让学生齐读歌谣的方式, 让他们自编歌谣, 这样的形式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愿望。在教完新单词以后, 笔者说Let’s make up the rhymes.First, Colour.What colour do you think of the seasons?
引导学生编颜色儿歌:
spring, spring, green green green
summer, summer, blue blue blue (red red red)
autumn autumn, golden golden golden (yellow, orange)
winter, winter, white white white
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each season?So Activity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引导学生编儿歌:
spring, spring, fly a kite…..
summer, summer, g o swimming…
autumn, autumn, pick apples…
winter, winter, make snowmen…
让小学生编唱一些难易程度适当的歌曲或歌谣, 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 展现他们的个性。这样, 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摆脱了对英语的生涩感, 积极开口, 不仅在课堂上说, 课下也说, 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从而促进了口语学习。
五、问答式复述, 注重口语能力
问答式教学改变了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交流的传统方式, 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英语教学中采用问答式复述, 既可使学生熟悉问题, 又能引导他们回忆所学内容, 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如教“What does she do?”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What does Yao Ming do?How does he go to work?What’s his hobby?首先, 由教师示范一次, 然后, 由师生问答转为生生回答。
T:What does Yao Ming do?
S:He is a basketball player.
T:Howdoes he gotowork?
S:He goes to work by plane.
T:What’s his hobby?
S: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根据以上对话, 笔者又进行了归纳:“He is a bakketball player.He goes to work by plane.He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随后, 学生纷纷把Yao Ming替换成自己喜欢的人, 如“Liu Xiang”或自己的朋友等。学生的陈述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简明到位, 清晰地表述了自己的思想。因为教师所给的材料能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在复述时他们便有章可循, 有话可说, 这也符合语言的交际特征。
六、进行朗读训练, 加强口语能力
朗读作为一种能力, 实用意义不大, 但作为教学手段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且朗读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口语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只有学生掌握了独立学习的方法, 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然而, 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就是朗读, 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 朱熹曾说过, “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可见, 朗读是训练口语的最佳方法之一, 既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英语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播放效果大多较好, 抑扬顿挫的语调、浓郁的感情色彩, 还有那优美的音乐伴奏, 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听后纷纷进行模仿。趁机, 教师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 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读顺读通, 把握节奏, 读出感情, 反复地听读、跟读、仿读, 潜移默化地把一些优秀的词汇句式变为自己的语言储备, 从而丰富口语表现力。此外, 笔者还坚持每节课用先听录音朗读后提问的训练方式, 将听、说能力与思维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
【学生表达能力】推荐阅读:
提高学生表达能力09-04
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07-16
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06-03
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题总结10-29
如何培养初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论文12-24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11-0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开题报告12-22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实施方案08-11
表达学生谚语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