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课堂活动(精选12篇)
口语课堂活动 篇1
一、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下,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鉴于非英语专业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如过分强调语法和阅读, 忽视学生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改革, 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增开了大学英语口语课, 实行小班授课。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 本文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课堂活动设计及运用做一些探索。
二、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 主体性与参与性原则
传统的英语教学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 课堂教学应试倾向严重, 教学形式和方法缺乏创新, 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教师对词汇、语篇的讲解上, 这也是“聋哑”英语形成的原因。而英语口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 语言是“练”会的, 而不是“教”会的。“教”的结果只是懂, “练”的结果才是会。这里所说的练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操练, 更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运用。因此, 大学英语口语课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导演的角色, 旨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口语活动, 对口语训练保持高涨的热情, 从而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趣味性和相关性原则
英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长期以来, 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等各类英语考试的压力下, 对英语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兴趣不大。因此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趣味性和相关性原则即要求课堂活动应多样化, 具有启发性、趣味性, 贴近大学生生活,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开口说英语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 创新性原则
新一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 敢于尝试。教师应了解并适应大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在课堂活动中坚持创新性原则, 使课堂活动的安排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使学生善于思考、大胆设想、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4. 记分原则
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课, 教师对课堂的监管作用非常重要。成绩计量上, 要科学合理地量化学生的平时交际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把平时成绩分成三块:出勤、小组成绩、个人成绩。如果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说的活动中来, 并能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 就给整个小组适当加分。个人成绩是记录个体在课堂上的表现的一项成绩, 这样做能让口语好的学生尽可能地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 又能起到带头作用, 同时对那些胆小或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有一个促进作用。每次口语课结束应当堂公布学生的得分情况, 以确保判分公开、公平,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课堂活动。
三、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活动设计
1. 英语歌曲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 容易为旋律和节奏所吸引, 歌曲相对于普通听力材料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英文歌曲很好地体现了各种语法结构、习惯用法以及修辞方法等。学生遇到自己喜爱的歌曲, 会不时哼唱, 模仿歌曲中的语音、语调以及常见的连读、重读、弱读以及长短音等语音规则。久而久之, 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地道的英语口语。当然, 歌曲的选择要细致, 如Silent Night, Another Day in Paradise, No Pains No Gains等。一是要曲调优美、节奏适中, 尽量迎合学生的喜好。二是要健康向上, 坚决杜绝低俗、颓废、无聊的歌曲。三是要难易适中,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单词量和理解能力, 选取学生能够一两遍就能听得懂的歌曲, 避免他们失去信心。另外, 教学应尽量学用多媒体设备进行, 让学生能处在一个综合性视听氛围中。
2.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活动因其简单方便、无需设备、互动性强、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优点而受到英语老师的喜爱。然而, 英语口语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活动如不加以认真的计划、准备和实施, 角色扮演活动很容易沦落为简单的课堂时间填补工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通常会给学生充分的课下准备时间, 这样讲台上角色扮演活动的质量就能够大大提高, 而以前存在的那些焦虑、漠然和不感兴趣也会大大减少。笔者建议每次使用这种活动的时候可以让2至3组同学到台上表演, 同时让台下的学生做笔记:记录下同学的角色扮演中使用了哪些新的单词和表达法、值得表扬的地方, 或者有哪些他们认为的错误或者不当用法。教师同时也应该做笔记, 并在学生对话结束之后进行点评, 指出其优点及不当或错误的地方, 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 每个人都能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即便是那些连一句说话机会都没有的学生也能被调动起来, 就更不用说台上表演的主角了。这样就彻底改变了台下的听众无所事事或者自己忙自己的令人沮丧的局面, 台上表演的学生也有了更多的热情, 从而使英语口语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活动发挥了它极大的作用。
3. 英文电影
英语电影内容丰富, 文化特色突出, 语料真实, 又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是外语口语学习的好帮手, 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经典电影如《魂断蓝桥》、《音乐之声》、《卡萨布兰卡》等至今仍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教师应提前通知学生他们将要观看的电影, 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上课时针对故事背景进行讨论或单独发言, 这样学生看电影时, 即使不能全懂, 也不至于跟不上节奏。播放电影时, 可以分解片段播放, 抓住关键词, 让学生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反复观看。影片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英语复述电影部分情节, 甚至全部情节, 让学生发表对电影人物的看法、学习并模仿影片中印象最深的英文对白等。当然, 把英文电影引入口语课堂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为一部好的电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量, 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是费时费力。教师不仅要对影视作品进行详细的准备和加工, 设计好欣赏的目的和问题清单, 还要组织有意义的教学讨论,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减少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动机, 使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
4. 英语辩论
辩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口语练习方法, 它需要流利的英语、敏捷的思维和成员间的默契, 有时还要有点幽默感。辩论的题目不能太难, 应有可辩性, 最好能结合教材选题。《大学英语》精读教材下列单元的标题都是很好的辩论题目:第1册第4单元“Turning off TV:A Quiet Hour”, 第2册第8单元“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 第3单元“Why I Teach”, 第4册第10单元“Why People Work”.
四、口语课堂活动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 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准备充分与否, 对活动开展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准备不充分, 课堂活动开展就会不顺利。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为课内做准备。学生有备而来, 课堂参与意识就会明显增强, 气氛就相当活跃。
2. 教师应及时对课堂活动做出反思和调整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掌握、理解现代教育理念, 通过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实践和反思, 发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现代理念之间的差距, 不断积累先进经验, 扎实而大胆地对现代教学进行新的探索, 从而使自己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应在每次口语课结束后对课堂活动进行理性认识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探索, 从而达到提高和改进工作的目的。
3. 充分注意并协调学生的心理状态对课堂活动的影响
教师在口语课堂上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对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错误, 如果没有影响活动继续进行, 教师没有必要为纠正错误而打断学生的活动。对学生在语言活动中所犯的语言表达错误, 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点评时, 首先肯定学生的成就, 然后与学生一道分析错误的原因, 而不是直接指出A同学或B同学犯了这样那样的语言表达错误。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参与到交互活动中, 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的鼓励会大大增强学生大胆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自信心。
五、结语
口语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形式多样化, 教师角色的转变, 都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内在动力;有效的口语课堂活动, 结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可以形成一个持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 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让他们的学习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Cook, Vivia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Pek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刘霞光.从语言学习策略与口语交流能力的关系看英语口语教学[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1) .
[5]邹红英.大学英语四级后口语教学初探[J].外语界, 1996, (3) :22.
口语课堂活动 篇2
《新思维大学英语口语教程》课堂活动设计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一直是缓慢蜗行,收效甚微.而近年来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甚满意,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迫使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在分析《新思维大学英语口语教程》的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学生“开口难”的特点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课堂活动设计.
作 者:杨非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7“”(47)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课堂设计 创新思维
口语课堂活动 篇3
通过去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英语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我了解到叶澜教授提出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有“五个实”,因而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 主体化设计原则。 ② 生活化设计原则。 ③ 问题化设计原则。 ④ 活动化设计原则。为此我特地遵循此原则做出以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课型:口语课
教学内容: Unit 9 Saving the Earth (SEFC Book 2A)
教具准备: a multi-media classroom, a blackboard, a screen and a computer
现行的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中口语教学的内容以话题为主线,提供专题式的会话材料,并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交际情景与交际任务要求,自己组织语言进行交际。下面以SEFC Book 2A Unit 9 Saving the Earth中的speaking为例,谈谈在口语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中怎样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处理
(1) 教材中的Warming up部分给学生提供了图片和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环境保护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两人活动小组,看图片谈论对环保问题的看法,说出一些相关的词语或连贯的句子。
(2) 本单元的口语教学主要围绕本单元的话题“Saving the Earth”展开。教材只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情景和简短的说明,没有提供充足的词汇帮助学生表达思想,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support an opinion), 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备课时,我结合Warming up部分适当扩充词汇量,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使用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所需要的句型和词汇;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说英语的兴趣。
(3) 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活化教材。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本人把Speaking中的Situation作了适当调整。把新的交际语境整合为:
A meeting is being held in an area which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Dalong Lake(大龙湖) is a place of interest in Shanglin County of Nanning, where tourists can go fishing, sightseeing and eat fish or crab meat. You are to work in groups and discuss whether you should develop natural resource like Dalong Lake. You can choose to play the part of a businessman, a scientist, a local citizen, an environmentalist or a local leader. Each of you is to choose a role and prepare the role card. The “leader” of each group should take notes and report the group’s decision to the class after the discussion to compare different decisions.
2.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在比较真实的语境中表达个人观点的能力;
(2) 让学生练习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句型表示支持某种意见;
(3) 通过本节课的口语课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而自觉保护环境。
(4) 通过Pair work和Group work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 根据图画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2) 根据所给的语境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句型表示支持某种意见的能力。
三、 教学设计
1. 总体思路
本节口语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话题的导入和准备,又是下一节Reading的前奏。我把Warming up与Speaking整合为一节课。我首先播放一段卡特里纳飓风的录像和四幅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出单元话题“拯救地球,保护环境”,旨在让学生关注环境和思考环境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一些自然灾害的频发与环境遭破坏有着密切的联系。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存环境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那么,在本单元中,我们可能会涉及那些问题呢?又可能会遇到哪些词语呢?利用预测本单元的内容的机会扩充词汇量,让学生说出可能谈到的话题和出现的词语,预测出本单元的话题。然后,呈现四幅关于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学生就会对于环境问题产生比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一些相关的短语和词汇。接着,教师组织学生按照不同的角色分组讨论是否应该开发大龙湖的自然资源,学生分组辩论或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由A local leader对大家的讨论进行总结。教师把学生可能用到的句型和短语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本节课的作业是一篇写作练习,目的是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使用过的语言。
2.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what happened when Hurricane Katrina hit New Orlean.
设计说明
让学生观看一段卡特里纳飓风的录像和四幅关于自然灾害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进入状态,引出单元话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展开关于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Step 2. Leading-in
In recent years more natural disasters have struck the earth, causing a lot of damage and losses. Now work in groups and talk about the four pictures.
设计说明
(1) 让学生看图并与同伴讨论展示的四幅图片的内容(水污染;垃圾、空气污染;滥发森林、沙漠化;贫困与饥饿),不仅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师在展示图片之后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思考:
① 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Why do you think so?
② What causes the problems?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s?
③ What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have you heard of? Please make a list of natural disast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s.
(2) 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思考问题,产生了用英语表达的强烈欲望;
(3) 图片的内容与单元的话题密切相关,丰富了学生的联想,为下节阅读课埋下了伏笔。
(4) 教师通过总结学生讨论,引出单元话题: “Saving the earth”。
Step 3. Speaking(教学步骤同上)
设计说明(同上)
Step 4. Predict the topic of this unit
Can you predict what we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in this unit?
Please list as many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the title as you can: ecology, ecosystem,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global warming, pollution, natural resour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arth Summit ...
设计说明
(1) 让学生预测将要谈到的话题和词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学生的相关内容和语言图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 为下个阅读课时做好铺垫,以便能自然地过渡到阅读环节。
Step 5. Homework
If you were the mayor of Nanning, what would you do to develop Shanglin County without destroying nature?
四、 教学反思
口语课堂活动 篇4
一、课堂活动情景要真实, 让学生想说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课堂活动要始终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开口交流, 必须要创设真实的情景。因此, 我在设计活动时, 尽可能地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且生动有趣的情景, 激发他们说的欲望, 使学生由“要我说”向“我想说”转变。例如, 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征求别人意见”及“询问价格”。要求学生围绕食品、饮料类的英语单词, 在一定的情景中, 正确用“What would you like?How muc h is it/a re the y?”进行交谈。在引入这些单词与句型之后, 我在讲台上摆上各种标有价格的食品、饮料, 让学生模仿“顾客”与“售货员”展开对话。学生在逼真的购物情景中, 你一言, 我一语, 不仅口语水平得到了提高, 而且英语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二、课堂活动形式要多样, 让学生乐说
小学生生性爱玩, 好动, 好奇心、好胜心强。我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 将英语教学内容与游戏、竞赛、讲故事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起来,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英语的热情。比如, 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2 A new house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There be…”句型。在引入句型之后, 我拿出一个装有很多物品的手提包, 让学生做“Guessing game”的游戏。先让学生猜“What’s in my bag?”引导学生用“There be…”句型回答;再让学生猜测“Is/Are there…in the bag?”最后, 请学生们各自藏一样东西, 在组内互相问答“What’s in/under my…?”“There is/are…in/under…”“Is/Are there…in/under…?”“Yes, there is./No, the re is n’t.”在这样的游戏中, 每个学生都情绪高昂, 特别是平时不太喜欢开口的一些学生, 也在气氛的感染和别人的带动下踊跃发言。
三、课堂活动准备要充分, 让学生能说
英语课堂活动是师生、生生围绕某项任务或某个情景, 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展开的语言交流活动。要使活动开展得成功, 学生必须有话可说, 即要有相当的语言材料积累和相关活动背景知识的了解。而小学生由于英语语言知识的局限及对英语文化的不了解, 使得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甚至出现用中文交流的情况。还是以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为例, 在第一个班试上时, 我让学生在模拟的商店情景中模仿“售货员”与“顾客”展开对话, 结果很多学生在表达时, 由于食品、饮料类单词不熟练, 出现输出性困难, 还有很多学生由于不理解“How much is it”与“How muc h a re the y”的区别用法, 出现了表达错误。整个活动都磕磕碰碰, 气氛也不热烈, 学生也没有开口说英语的激情。在课后反思之后, 我对活动进行了改进, 在学生进入情景模仿顾客与售货员展开对话之前, 我先设计了几个准备活动, 让学生先熟练掌握食品、饮料类单词, 并引导学生发现“How much is it”与“How muc h a re the y”的区别用法。结果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 学生在掌握了相当的活动资本之后, 开口互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而且表达得更流畅, 更准确, 学生不仅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而且体验到了说英语的愉悦感。
四、课堂活动评价要积极, 让学生敢说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更加大胆地参加语言实践。对于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我会毫不吝惜赞誉之词, 如:“Wonderful、Good、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c le ve r”等等。每一句表扬都让学生体会到说英语的成就感, 从而增强他们开口交流的信心与欲望。对于由于表达困难、表达错误而导致活动中断的学生, 我也是先给予适当的肯定, 然后再间接地指出错误或给予帮助, 并给予鼓励:“Don’t be nervous!You c a n think it ove r.I’m s ure you’ll d o b e tte r ne xt time。”当然, 在小组内开展语言活动时, 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过于兴奋而偏离活动目标, 对于这些学生, 我也是避免在全班学生面前批评他们, 而是走到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个目视, 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错误, 并重新回到正常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总之, 在课堂活动中, 我坚持以积极评价为主, 来树立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信心, 让他们在我的期待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幼儿课堂英语口语 篇5
1. 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早上好?早上好!
2. Good afternoon?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下午好!
3. How old are you? I am (four). 你几岁了?我(四)岁。
4. What is your name? My name is (lanlan) 你叫什麽名字?我叫(兰兰)。
5. See you tomorrow? See you tomorrow. 明天见?明天见。
6. Are you OK? Yes, I am OK. 你还好吗?我挺好的。
7. Hi, how are you? I am fine, thank you. 嘿,你好吗?我很好,谢谢。
8. Excuse me! 打扰一下!
9. Bye-bye mum / daddy. 再见妈妈/ 爸爸。
10. Good-bye 再见。
11. Excuse me, what is your name? 打扰一下,你叫什麽名字?
12. See you next week. 下周见。
(二)表扬,感谢。
1. You are beautiful! 你真漂亮!
2. You are clever! 你真聪明!
3. You are good! 你真棒!
4. Great! / Good! / OK! 好。
5. Very nice! 非常好!
6. Happy New Year! 新年快乐!
7. Happy birthday! 生日快乐!
8. Merry Christmas! 圣诞快乐!
9. Thank you very much! 非常感谢你!
10. Wonderful! 太棒了!
11. I am the winner! 我是胜利者!
12. I am the first! 我是第一名!
13. You are beautiful! 你真漂亮!
14. You are welcome! 欢迎你!
15. How beautiful! 多美呀!
16. How funny! 多有趣呀!
17. Wow! It’s so nice! 哇!它太好了。
18. It’s a nice day! 这是一个很好的一天!
19. Oh, my god / goodness! 哦,我的上帝!
20. Wow! It’s so nice / lovely! 哇!它太棒了 / 太可爱了!
21. Nice girl / boy. 好女孩 / 男孩。
22. You are so sweet. 你是非常可爱的。
23. You look very smart. 你看起来非常聪明。
24. I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我祝你圣诞快乐!
25. I wish you a Happy New Year!我祝你新年快乐!
26. Miss Li, you are very beautiful!李老师你真漂亮!
27. I love you!我爱你!
(三)道歉。
1. I am sorry. 对不起。
2. Never mind. 没关系。
(四)洗浴进餐。
1. Are you thirsty? Yes, I am. / No, I am not. 你渴吗?是的,我渴。 / 不,我不渴。
2. I like fish / beef / lamb. 我喜欢鱼肉 / 牛肉 / 羊肉。
3. That is delicious apple / banana / orange. 美味的苹果 / 香蕉 / 橙子。
4. Have some water / tea / milk. 和一些水 / 茶 / 牛奶。
5. Help yourself. 别客气。
6. What’s for lunch / breakfast / supper? 中午 / 早晨 / 晚上吃什麽?
7. Brush your teeth. 刷牙。
8. Wash your face. 洗脸。
9. Show me your nose / hands / head. 给我看看你的鼻子/ 手 / 头。
10. I am hungry. 我饿了。
11. I am full. 我吃饱了。
12. Have an apple. 有一个苹果。
13. I have done my hands. 我洗过手了。
14. I’m the helper. 我是值日生。
15. I want more rice / vegetable. 我还要米饭 / 菜。
16. I spilled my soup. 我把汤撒了。
17. There is no tissue paper. 没有餐巾纸了。
18. I want to go to the toilet. 我想上厕所。
19. Can I go to toilet? 我能上厕所吗?
20. What kind of juice? 什么果汁?
21. I like orange-juice. 我喜欢桔子汁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探索 篇6
一、教学目标:走向整合,追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效应
口语交际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口语交际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必须着眼整体,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有人会问,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往往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此看来是否有矛盾冲突?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的做法应当是突出重点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素质的训练,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别人在表达时,其他学生要仔细倾听,听的质量如何,有没有听从问题,能不能为听众提供交流的题材(如即席提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听与说是水乳交融的。整个口语交际过程中,教师还得注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的态度以及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思维、品质等,相机做出恰到好处的指导。只有坚持整体原则,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会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教学途径:走向多样,打通教学和生活的隔阂
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这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追求。所以口语交际训练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
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通过教材中的专题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快捷地掌握口语交际的有关知识,提高相关技能。这种专题训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跟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随着学生身心发展,他们的交际面会更广泛,要求的相应交际技能和素质也更高。
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往往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乳交融。
“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请大家评一评刚才某学生的回答。”这是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习给别人提出看法;“别着急,吸一口气,再慢慢说。”“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
随机训练
1、紧扣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现象,诱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能力“评优劣,定从违”,参与、影响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新转进一个学生,大家怎样说欢迎辞;组织“该不该看动画片”的讨论等等。
2、利用活动随机训练。爱好活动是孩子的天性,班级、学校等经常开展活动,抓住活动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走向交际,让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起来
教无定法,口语交际教学同样如此。但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即一个“活”字。我认为,教活口语交际课,这个“活”的金钥匙就是要有一种交际的情境或氛围。
(一)创设交际情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适当的口语交际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并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提供交际案例,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办法。案例就是一个交际的情境,即可以描述正确的做法让学生仿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探索、讨论正确的口语交际方法、途径。
(三)联系现实生活,拓展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课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在教学中,还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扎实的口语交际课应该兼容并蓄,打通课内外的壁垒,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只有把交际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口语交际训练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四)营造交际情境,鼓励全员参与
营造交际情境,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创设与交际训练相关的语境;另一方面指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口语交际课涉及的话题十分广泛,教师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创设交际情境,并在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课堂教学。
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是这种课型最主要的要求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如下方面考虑:
学生参与的状态,注意师生间的民主,保持学生饱满的热情。
学生参与的广度。教学中做到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发表意见的学生。
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说话、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2/3。
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想办法,让学生有机会、形式多样地参与课堂活动。如:独白、小组讨论、模拟成人角色的活动等。
学生参与的品质。注意保持学生的健康个性,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愿意表达。
口语课堂活动 篇7
一、创设交际情境, 营造口语交流氛围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也是指导学生学习方向的引领者。教师的课堂教授方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英语会话能力, 而且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基础, 所以, 教师应该坚持用英语授课, 为学生创造学习氛围, 为他们提供口语交际的环境, 使他们耳濡目染地得到英语口语的熏陶。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 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引入课堂, 拉近师生距离, 营造口语交流氛围。
如在教授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 3 的Reading部分《Dying to be thin》这一课时, 笔者围绕本单元的话题“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两幅图片, 其中一幅图上是个长相一般、身材健壮的年轻人, 另一幅图上是一个英俊消瘦的年轻人。笔者利用这两幅图提出问题:“In your opinion, which is important? Feeling good or looking good?”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一部分学生特别在乎身材苗条, 却忽视了健康;也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注重外在美, 忽略外形美的重要性。所以在时下讨论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正好借此机会告诉他们, 外在美和内在美达到辩证统一的人才是完美的。笔者把学生分为两组, 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锻炼, 而且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创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 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用英语授课, 让学生感受英语口语的语音语调, 教会学生基本的交际用语。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简单对话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听说能力。
二、组织趣味活动,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基本属性是语言, 是人们交际的手段。学习语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反复应用, 在生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巩固。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进行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这一单元的听说课教学时, 笔者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during holidays?”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有学生说:“I usually stay at home, watching TV.”有学生说:“I like reading books in the library.”还有学生说:“I enjoy traveling all over the country.”听到有人提到旅行, 笔者马上抓住时机, 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When you go on a travel, which place do you like to go to? Why?”年轻人都喜欢旅游, 所以这个话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凭着以往积累的地理知识和掌握的旅游常识, 他们谈论起自己梦寐以求的旅游胜地。然后笔者让学生编排对话, 由导游给游客介绍旅游景点。
在练习口语时, 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力求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实现口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要鼓励学生大胆说, 不怕出错, 不怕发音不准;要给予适当引导, 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互动,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形式。
三、开拓创新思维, 鼓励语言个性创造
高中学生思维敏捷, 富有个性, 见解独到, 而且具有实践精神。所以, 教师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拓展思维, 勇于创新。
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1 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单元话题是喜剧, 让学生明白开心有益于健康这个道理, 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课后, 笔者要求学生写一篇英文作文, 讲述最喜欢的喜剧片或喜剧明星及喜欢的原因, 并要求他们仿照课文例句, 学会用新词汇。有学生说:“My favorite film is Our Wedding Day. My favorite star is Wu Junru.”有学生说:“I like a film star, whose name is Zhou Xingchi.”学生所提到的大多是家喻户晓的笑星, 每个人都激情澎湃, 兴致盎然, 一堂口语课在欢笑中结束。
通过这些结合课文句型再创造的趣味活动, 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他们的羞怯心理得以克服, 敢于在课上踊跃发言, 思维能力也得以扩展。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肯定使他们充满自信, 爱上课堂这个大舞台。
口语课堂活动 篇8
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近年来, 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学校通过选课制, 让学生自主选择想上的课程和教授该课程的教师, 以学分和学分绩点考核学生学习的质量, 以此作为学生课程学习完成、毕业和取得学位的标准。简言之, 在学分制下, 权利被“下放”给了学生, 学生选课、选教师、选上课时间的自由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学生实现了“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
笔者所在的武汉科技大学于2012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在这一制度下, 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课型教学, 由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这两门课的主讲教师。听说和读写都是小班授课, 听说课20-45人, 读写课20-60人。每学期末, 学生可以根据上课时间, 教师授课的风格、口碑等自行选择下学期上课的教师。
二、学分制改革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的挑战
学分制改革给我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
1.根据改革, 大学英语听说和读写每门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每学期32学时减少到了24学时, 课时量减少了四分之一, 但是教学要求并未因此降低, 这要求教师提高单位效率。
2.学生根据学习时间、教师授课情况自主选择教师, 导致有些教师的班级减少, 无法完成额定工作量。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 改变落后的、不科学的口语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的对象、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口语课堂任务的理论原则
根据2007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要加大学生口语的训练量, 增加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机会,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所以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设计口语课堂任务。
1.输入原则。输入指的是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材料, 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一个最重要因素。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二语习得者只有通过理解信息或接受可理解输入这两种途径才能学习语言。理想的输入必须具备四个特征:可理解性、趣味及关联性、非语法程序性和足够的输入量。在口语课堂中, 教师要安排适当的口语学习语言材料, 包括发音、口头表达、常用口语句型、口语交际策略等。由于课时原因, 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将所有的内容都一一讲授, 可以将这些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提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直接让学生操练。
2.课堂互动原则。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西方大学所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学生为核心, 师生、生生之间形成多边互动;学习者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实际应用所学语言, 在应用中习得语言;这种学习的合作性既可以是师生合作, 又可以是生生合作, 通过生生合作学习, 不同学习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实现互补。在师生合作中, 教师的角色则是激发、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更好地体验这一过程。
3.趣味性原则。学生所期待的口语课堂活动必须是有趣的, 这样他们才能够有足够的动力和意愿参与到活动中来。有些教师没有花太多心思设计口语活动, 知识照本宣科, 机械按照课本开展教学, 口语课堂往往成为教师的“独角戏”, 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学, 也不参与任何课堂活动, 自然他们的口语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使之能够贴近学生生活, 或是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真实语境原则。设计口语课堂要遵循真实口语情景语境原则。上课时教师可以模拟各种真实的交际场合, 例如:问路、约会、购物、入住酒店、观光、商务谈判、婚礼等。教师可以预先准备好这方面的资料, 上课让学生先模拟, 再参与活动, 也可以让学生课前自行上网搜集资料, 上课时直接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来。
四、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
以下是笔者在武汉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一次讲授英语口语的课程设计。课时为45分钟, 一次两个课时。笔者希望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课堂练习, 通过不同的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
上课内容: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第四册第三单元“One World”。
1.Presentation (陈述) (15分钟) 。每次上课之前, 笔者都会指定三名学生进行Presentation, 作为口语作业, 学生必须上网查关于本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资料, 将其做成幻灯片, 课前在班上进行讲解。三名学生必须都参与到讲解中来, 并且不能只是朗读幻灯片内容, 而要做到真正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真正花心思搜集资料, 学习资料, 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演讲能力。
2.Greeting (问候) (5分钟) 。在Greeting环节中, 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
3.Warming-up (准备活动) (10分钟) 。本节课程的准备活动是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开展的。教师提出课本Part A部分关于“One World”的问题, 学生可以讨论作答。
4.Pair work (结对练习) (10分) 。这种结对练习要求学生和同桌的同学组成搭档, 共同完成口语任务。教师让学生翻到Part B部分, 观看中国传统婚礼和西方婚礼的两组图片, 让学生和自己的搭档互相描述图片, 比较中西方婚礼的不同, 然后让一些学生向全班做陈述。
5.Puzzles and Riddle (猜谜语) (5分钟) 。猜谜环节作为两个课时之间的衔接活动, 教师给一名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各国习俗和节日的图片, 该生用英语进行描述, 让全班其他的同学猜, 这样可以缓解学生压力, 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6.Role-play (角色扮演) (25分钟)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西方婚礼的习俗特点, 新郎、新娘及神父的台词。然后播放美剧《老友记》中婚礼的一段视频。之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刚才观看的婚礼场景,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给予指导。选出一两组当众表演。
7.Group work (小组练习) (20分钟) 。教师给出一个话题“The most unforgettable holiday”, 并把全班学生按照4-5人组进行分组。每个人轮流向组员介绍自己最难忘的一个节日, 其中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进行组织、收集和代表组员发言。并且选出最有意思的一个, 推荐其向全班同学做陈述。
五、结语
在新的学分制的管理机制下,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 而是要遵循和注重输入原则、课堂互动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真实语境原则, 精心设计口语课堂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从中受益。
学分制改革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极大挑战, 同时我们要看到其带来的机遇。由学生自由选课带来的竞争机制会给教师带来压力, 但是压力也会变成动力,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更加认真地对待教学, 变劣势为优势, 变被动为主动, 赢得学生的信任, 树立自己的威信。
摘要:学分制改革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了挑战。学生自由选课带来的竞争机制给教师带来压力, 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水平, 更加认真对待教学。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再一成不变地沿袭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 而要遵循输入原则、课堂互动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真实语境原则, 精心设计口语课堂活动,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 从中受益。
关键词:学分制,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口语课堂活动 篇9
形成性评价覆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以学生在课堂和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为主。由于课外活动涉及面较广、较为复杂,加上篇幅有限,以下只重点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口语课堂为例,以产出为导向,基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倒推设计教学任务,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重视评价学生的产出过程,并力求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调查学生兴趣,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活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针对学生的入学水平,本课题组为学生选择了一般要求,同时也确定了大学英语课程组的教学目标,其中口语表达能力要实现以下目标: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每周4学时的教学安排中,特别设置一节口语课堂。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入学初进行了专门针对口语的调查问卷,70%以上的学生只能简单说几句,几乎听不懂他人谈话,怕出错,羞于开口。同时了解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就业、恋爱、购物、电影、学习、运动等,从而确定口语课堂的表达主题。
课堂教学要想成功,课堂设计至关重要。课堂活动可大致分为三个步骤:教师和学生互动,简单介绍话题;学生分组利用头脑风暴法,自由讨论,深入交流;汇报展示。这三个小环节中,每个小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好感受成功的平台。一旦学生在某一个小环节表现良好,获得一点点成功,教师就用一些肯定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电影话题为例,首先明确告知学生课堂主题。希望学生达到的目标是:能对此话题进行简单交谈,或者简单介绍电影的主要角色,可以描述经典情节。
教师首先简单介绍话题,并鼓励学生列举一些著名影片。由于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此项环节,按照教师的预期列出一些影片名,如《泰坦尼克号》《恋恋笔记本》《倒霉爱神》等等。下一步学生需要通过讨论对这个话题进行深层次了解。6-8人一组进行头脑风暴,每组需指派一名主持人,每一组分配一个关键词,围绕电影这个主题,针对某一方面即所给关键词,如电影类型、电影导演、著名影星、电影情节等进行自由讨论,尽量多地说出与该主题有关的内容。在讨论中,学生消除了畏难情绪,精神放松,自由发言,每一组学生对所讨论的话题有了充分了解,教师则在各组穿插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并帮助解答。讨论后,由各组学生代表向全班汇报,可以由一个代表汇报,也可两人或多人组合进行情景表演,以达到口语交流的目的。如一组学生谈论了《泰坦尼克号》这部著名灾难爱情影片,通过他们的展示,同学们了解到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导演和两位主演。甚至还提到该电影是最具浪漫色彩的电影,男女主人公一见钟情,还引用了一些爱情名言等等,不乏精彩之处。
二、多方评价,激励学生
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努力过程正面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增强信心。
学生展示过程通过监控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可反复观摩,学生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由张不开嘴到流利表达,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好英语的信心。
评价不应仅仅是教师评价,而是多方评价,包括学生自评、组内同学评价、学生评委评价、外教评价。评价问题包括是否能用常用词汇和句型与同学进行讨论,是否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是否能对他人的介绍做出回应,是否能用简单的语言提出请求,是否能日常话题进行简单交谈等。
学生自评和组内同学互评在分组讨论环节完成,学生评委评价在汇报展示环节进行,而外教针对学生汇报展示的视频进行具体点评,点评结果由教师反馈给学生。
通过多方评价,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确定努力方向,也可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成就感,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共同提升自己,教学相长。教师的关注点由关注学生的卷面成绩转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以及学生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成为学生的指导者、激励者。学生在口语课堂上不再有畏难情绪,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再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口语课堂活动 篇10
一、关注新闻, 练习述评
古人云: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今天的学生应该身在教室, 心系天下。现在的学生每天晚上都爱看新闻联播, 学生关注天下大事, 热议天下大事, 有素材, 有条件, 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每天的课前5分钟可让学生叙述最近发生的国内外大事, 发表自己的评论。这样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说, 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够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同时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 有学生根据最近发生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因救人致伤致残新闻, 在课前5分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You use your own body to hold up the sky of life for students;Your heart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flowers in bloom.
二、融入知识, 合编游戏
游戏表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自由表达,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灵活运用口语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还能够增强学生间的友谊, 让学生在游戏表演中灵活运用口语。要求学生必须结合所学课文内容, 用到最近所学词汇和句式, 既要有游戏活动, 更要有台词。
例如, 译林版牛津英语8AUnit 4Wild animals的教学, 学习完课文之后, 就可以安排学生合作编排游戏活动, 限制在5分钟以内, 且不少于3句台词, 第二天上课学生就可以自编自演游戏。学生看完央视关于遵守交通规则的公益广告后, 就根据广告结合所学课文表演:The rabbit, your eyes are red.Are you drunk driving?Crab, don’t cross the road...
通过合编游戏, 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式, 能够更好地温习回忆过去所学的知识, 做到温故而知新,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英语知识转变成了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设情境, 模仿表演
现在的初中教材, 内容很多都是取材于日常生活情境, 教学内容突出英语的生活性、实用性、交际性, 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很好的对话剧本。学生学习课文后, 认真掌握词汇和句法, 认真体会课文中的交际情境, 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基础背景, 模仿央视每周六的“谢天谢地, 你来了”栏目, 结合一星期学习内容, 安排几个学生来表演。
例如学习译林版牛津英语8A Unit 1和Unit 2之后, 就组织学生创设情境, 模仿表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找到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两个学生, 临时请上来, 即兴表演。要求根据刚刚学习过的一、二单元的对话内容, 现场表演对话。
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随机应变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灵活运用语言能力。教师事先排练几个学生, 设置大致表演内容, 表演时再临时找学生加入, 这样, 每一个学生都要根据情境的变化灵活处理, 很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精选话题, 自由辩论
辩论是一项最能锻炼学生口语和思维的活动, 能够让学生丰富见识和知识, 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积极灵活运用语言和知识, 克服害羞和胆怯心理。平时根据学生的兴趣, 搜集整理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敏感事件, 让学生自己选角度和立场, 自由发表看法, 这种形式比较适合八、九年级的学生。
例如:Shoul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ar school uniforms?这个话题确定后, 给一天的准备时间, 第二天课前5分钟安排自由辩论。学生自由发言,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又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句子和思想。
五、搜集故事, 英语讲述
这是最易操作的模式, 每一个教师都能组织, 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尝试, 都有故事可讲, 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好安排, 也容易完成。学生根据故事内容, 结合所学单词和句型, 进行很好的选择和组织, 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挖掘课堂潜力 提高口语能力 篇11
一、课始设法激发学生表达兴趣
一节课仅有40分钟,那么,上课伊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进入口语表达、交流的积极状态,产生口语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如我区有一所学校,开展了“精彩两分钟(Free Talk)”活动,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每次上英语课之前,教师都拿出两分钟由学生来进行组织、展示和问答。在精彩展示的内容方面,他们进行了反复的研讨。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初步确定了各个年级的精彩展示内容。目前,该校的学生都形成了这样的好习惯:铃声一响,就能看到一位学生大大方方地上台,从容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水平,而台下的则听得很认真,评得很仔细。这样,大家都有所收获,得到了发展。
事实证明,“精彩两分钟”的确让学生很受用,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提供了生生交流互动的舞台,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二、课中给学生创造表达机会
开课后,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了,那么接下来,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表达交流机会,使其表达的情趣更浓。
一是口语训练需要创设情境。语言学家强调:语言只有在所处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它不能脱离所处的环境。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创设各种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载体,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愉快地学英语,把知识学好、学活。
教师可通过肢体动作、语言来创设情境。对小学生来说,教师用较为简单的英语,配以肢体动作来组织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也可通过实物来创设情境。实物是创设情境最直观的手段。它能使课堂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如教学就餐话题中关于西餐的内容,一位教师巧设情境,将课桌铺上餐巾布,摆上刀叉等道具,让学生扮演服务员、客人,表演点餐的情景。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语言实践,效果很好。
还可利用多媒体来创设交际情境。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悦目、悦耳、赏心、身临其境的英语交际情景。
总之,情境的创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说英语的胆怯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口语课堂。
二是口语训练要利用好多种教学资源。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碰到具体问题往往无话可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好口语教学的多种资源,便是一条重要途径。
可抓住图片资源来训练口语。北京版教材中,其内容除了呈现文本信息外,每一课的课文前都有一幅主题图,图中展现出对话的主要场景、人物等,内容形象直观,比较适合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而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作为我们进行口语训练的好帮手。
如北京版第五册Lesson 2关于feelings的话题,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主题图进行预测。根据Maomao的表情来预测话题内容,切入课文。在练习拓展环节,教师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帮助学生利用主题图续说课文、创编新对话,使新语言得到拓展。
此外,在教材的复习单元以及练习册中,也有很多图片资源可以利用,教师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并善用、巧用、活用。
也可抓住音视频等媒体资源来训练口语。听与说是相辅相成的,而音视频资源的引用,恰恰弥补了“仅凭教师一张嘴”的不足。如今,大量的丰富的音视频资源可供利用,教师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目的地选取,并加以有效利用。
还可抓住图示、导图来训练口语。在语言学习中,图示法很常见,特别是在口语训练中很有效,即运用简要的符号和浓缩的文字、图形、箭头等,展示语言的结构、层次、过程、结果,以及展现思维的起点、脉络、走向等。它能让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系列化,便于学生接受。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北京版六年级第十册Lesson 1寻找物品一课时,利用图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且引导学生描述其他物品,进行口语训练的拓展。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描述方法,并为下一课描述人物的内容做了铺垫,由物到人,举一反三。
三是课堂活动。适合在课堂进行口语交流的活动也有很多种,笔者现列举几种常见的口语活动。
其一,活化“信息沟”载体,提高口语交际实效。所谓“信息沟(Information Gap)”是指交际双方通过语言交流来完成信息上的交换,以使一方明了另一方的信息。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的基础,一个个“信息沟”的交替出现,促使交际过程具有真实的意义。常见信息沟活动有以下几种:The information gap,The experience gap,Theopinion gap,The knowledge gap。
其二,做实听力活动,感受地道英语。要想流利运用语言,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倾听过程。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就会成为泡影。因此,英语教师要给予听力活动足够的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听过即可,一定要“雁过留声”。
其三,重视辩论活动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辩论活动其实是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一种交流形式。这一活动是综合性较强、层次较高的训练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来精心设计好。
三、课终保持学生的表达愿望
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作业的布置了。课虽然已经结束,但作为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持住学生表达的兴趣和愿望。因此,作业的环节就显得很重要,它是将课内向课外拓展的很好方式。但是,口语作业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很大,有时不好落实。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适合自己学生的作业方式,如有些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少的特点,指导学生回家将学过的课文,或者需要口头表达的内容录下来,待第二天上课时进行播放抽查,给出评价等级;还有些教师留一些调查作业,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利用Free Talk环节进行反馈,避免了只留不查的现象。
促进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方式还有很多,但是对于我们门头沟山区来说,依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目前还是一个主要的渠道。因此,作为一名山区的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要聚力于英语课堂,潜心研究口语表达的技能技巧,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方法。同时要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语言技能的获得都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探索。
口语课堂活动 篇12
关键词:教师反馈,正面反馈,负面反馈,口语输出
1引言
Sinclai和Coulthard提出I-R-F (initiating-responding-follow-up) 结构是语言课堂上最典型的师生交际模式。教师在Initiating Move (发话步) 提出问题, 学生在Responding Move (回答话步) 做出回答, 继而教师在Follow-up Move (反馈话步) 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应。对于引发话步教师提问的类型及有效性已经有许多专家学者作了考察研究, 然而现在, 尤其是在国内, 对教师反馈方面的研究实为不多。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常常过分关注于教学内容, 而忽略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活动, 因而容易忽视教师反馈的作用, 尤其是在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情况下的口语教学中, 大多数学生在表达英语时都非常紧张, 此时, 教师的反馈将会对学生的口语表达产生重要的影响。
2文献综述
(1) 教师反馈的概念
Wiseman和Hunt认为教师反馈是教师给予学生一定信息 (一般以笔头或者口头的形式) , 使学生了解其学习效果, 这种信息反馈越具体越频繁越深入越好。此定义忽略了教师反馈的另一个重要形式——非语言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存在师生交流, 教师的非语言反馈就一直存在着。因此, 作者认为教师反馈的定义应调整为“教师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形式, 对学生提供的信息给予相应的回应, 从而正确引导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教师反馈的类别
教师反馈是一种评价型的反馈, 可以分为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
1) 正面反馈
正面反馈 (positive feedback) 是学习者的输出语与目标语一致时,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予赞扬, 像“good”, “excellent”等之类的评价, 以便帮助学习者强化和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
2) 负面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负面反馈) 。在教学中, 教师指出学生所犯错误或对所犯错误做出回应, 且回应中要么包含目标语正确形式, 要么包含有关错误性质语言信息, 这个过程就叫做负面反馈。Lyster&Ranta分析了六种纠正性反馈:
(1) 直接纠正:教师清楚地指出学生话语中的错误现象并且提供正确的表达方式作为参考。
(2) 间接纠正: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错误从而间接地给出正确答案。与前一种方式相比, 这种纠正方式更加的含蓄。
(3) 详述请求:教师通过要求学生重复刚才说过的话, 暗示学生之前所说的话语中有不正确的地方。
(4) 元语言纠正:教师就学生的语言中需要纠正的地方提供评论, 相关信息或者相关问题, 而不直接予以纠正。
(5) 诱导反馈: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再次尝试以便找出正确的表达方式。
(6) 重复:教师重复学生的错误, 通常用上升的语调突出错误的地方。
3口语课堂上教师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1) 教师反馈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口语课堂上, 教师反馈有助于学生的测试其对语言学习的假设, 并及时调整该假设, 最终找到其成立的更多条件。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反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口语课堂上教师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本研究以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 (儋州校区) , 2010级旅游英语专业一班共40人为实验对象, 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每两个星期对口语课堂进行一次录音, 用来记录学生在不同的教师反馈下的具体表现及口语输出的情况, 最后对录音进行分析, 转化成数据, 并整理出相关的文字记录。
1) 正面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以下三个例子都来源于真实的课堂:
例1: (教师1:文章讲解)
教师:Next, let's look at this sentence in paragraph three, "who appeared on weekends turned out in fine suits, ”"turn out in fine suits”what does it mean?
学生:To wear f ine clothes, maybe.
教师:Yes.Good (!教师反馈)
例2: (教师2:文章讲解)
教师:Next sentence"The bride did not wear glasses that day, so everything was a blur of candlelight and faces”have a question for you.You can find the answer in this sentence.What does this sentence suggest about the woman?
学生:She was (++) enn...she was (+) she cannot see things clearly without glasses.
教师:Good!She cannot see things clearly without glasses.In other words, we say she was near-sighted. (教师反馈)
例3: (教师3:讨论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师:Okay, also the rubbish.People throw rubbish everywhere.So rubbish is a very serious problem.So just now some students mentioned animals are also in a great danger.So why people hunt animals in f irst case?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Why people hunt animals?
学生1:I didn't hear it clearly.
教师:Okay, plea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class, will you?What about you? (指向另一个学生)
学生2:They hunt animals for certain purposes.
教师:Okay, they hunt animals for certain purposes.So what kind of purposes?Can you explain in detail? (教师反馈)
学生2:I think some for their meat.
教师:Okay, they hunt them for their meat.Yes, very good!And also for their (+) ? (教师反馈)
学生2:Some for their毛皮, I don l know how to express it.
教师:Yes, Good!毛皮, Can you try to explain it by using your own words?Have a try (with smile to encourage) ? (教师反馈)
学生2:The hair (+) enn (++) the skin of the animals.
教师:Yes, Right!I also heard someone murmuring the word`fur".Yes, they use their fur.Using their fur as (+) ? (教师反馈)
学生2:They use the young (+) as err...To (+) to use their fur to make...err. (+) clothes.
教师:To make clothes, right!Use their fur to make clothes.Yes, very good (+) use suggestion.Great (!教师反馈)
注:“+”表示停顿。
以上课堂录音和学生访谈的内容表明在教学过程中, 正面反馈和积极引导相结合的主要反馈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输出能力。
2) 负面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下图是Cullen在2004年提出的学生在接受教师反馈后的反应图。
不同形式的负面反馈, 而学生的反应则可分为“uptake” (接受) 和“continuation” (忽视) 。“uptake”分为三种情况, “full repair” (完全改正) ;“needs repair” (半改正) ;“acknowledgement” (认可但无改正) 。
下图是根据六次课堂录音, 对教师的课堂反馈和学生的口语输出进行的量化整理。具体数据如下:
根据以上分析, 详述请求、元语言反馈和诱导反馈相对与其他形式的负面反馈来讲, 更能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并且改正问题。其中诱导反馈最能帮助学生接受自己的错误, 因而被视为最有效的负面反馈形式。因为根据数据显示, 这种反馈出现了最高的忽略率, 最低的成功接受率, 间接纠正是这六种负面反馈形式中最不能促进学生口语输出的反馈形式。
4结语
本研究主要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 讨论了教师反馈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重视教师反馈的重要性, 合理地利用各种有效反馈, 增强学生的口语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Cullen, R.Supportive teacher talk, 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J].ELT Journal, 2002 (56) .
[2]David, Nunan&.Jack, Richards.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Lyster, R&Ranta, L.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7 (19) .
[4]Sinclair&Coulthard.Towards an Analysis of Discours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5]Williams, M.&Burden, R.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口语课堂活动】推荐阅读:
课堂口语教学10-24
商务口语课堂12-14
口语课堂现状分析05-23
外教口语课堂08-29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08-25
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06-14
英语口语教师课堂行为07-26
任务型英语口语课堂11-15
韩国口语课堂教学分析11-18
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