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研发

2024-07-05

仿制药研发(共8篇)

仿制药研发 篇1

广义上讲,仿制药是指专利到期的已上市药物,又被称为非专利药。在我国,仿制药是指仿制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包括中成药、天然药物、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等。由于仿制药已经销售多年,疗效确切,因此对医药企业来说具有研发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对比于价格昂贵的专利药,仿制药价格低廉,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它都是药品消费的主流,承担着维护大众健康的重要责任,具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疗支出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专业市场调研机构IMS Health公司的数据显示,进入21世纪,世界将迎来众多专利药集中到期的高峰期。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每年都有不少专利药到期。2007年,全球共计有35种畅销专利药到期,其市场销售额预计将达820亿美元;而2008年则有年销售额达200亿美元的品牌药失去专利保护。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仿制药企业去填补,这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相关企业来说,都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但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早在1993年,印度最大药企——南新公司即与广药集团合资成立广州南新制药公司,2007年,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已将其位居全球第二位的非专利药业务“山德士”引进中国,并在华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目前已在上海投资1亿美元建立起研发中心。国内医药生产企业也于2005开始了大量申报仿制药,虽然其中有许多品种属低水平重复申报,但也说明国内药企已认识到仿制药市场的巨大潜在市场价值,并开始逐步开展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

除了众多医药企业重视过期专利药的仿制之外,仿制药在消费者市场也日益显现良好前景。最为典型的要数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制药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医药产品创新能力最强和专利保护最规范的国家,但是在美国患者常用的处方药中,40%~50%是仿制药,而且其仿制药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正是因为生产了如此众多的价廉仿制药,美国药品的整体价格增长才有所放缓,一年为美国4000多万医保参保人员节约了140亿美元,使得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市场。从我国来看,为了改善全面医疗服务质量,解决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建设社区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将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而基层医疗往往对价廉质优的仿制药需求最高,仿制药在我国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目前,我国的仿制药生产技术与美国甚至印度等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的药厂多数集中在低水平仿制阶段,以至于国内仿制药的利润平均只有5%~10%,而国际上仿制药的利润率平均为40%~60%。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应该围绕原创公司的专利进行创新,生产具有某种特点的仿制药产品;或者力争成为过期专利药的第一申请人,从而获得市场优势。为了鼓励国内药企进行创新生产,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指出,我国药品实行政府定价/指导价与企业自主定价两种类型,对于一些国内首仿品种,或者属于药物新剂型和特殊剂型品种,国家本着鼓励创新的政策,实行企业自主定价。综上所述,我国药企只有加强自身研发水平,加快研发速度,力争成为某一被仿品种的首仿者,把握市场的主动权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仿制药市场脱颖而出,取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单从词义上看,“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概念凸显了“标准”,强调了质量标准作为药品质量的终端控制手段,在把控药品研发和药品生产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在某些研发者当中曾一度诱发了“仿品种就是仿标准”的意识,造成在仿制药的注册申报中,样品制备后按“国家标准”检验合格即认为是仿制成功的现象较为普遍。事实上,药品质量不是通过标准检验注入到产品中,而是通过设计和生产赋予的,药品的制备过程即是药品质量形成的过程,药品质量作为药品的内在品质要在制备过程结束后通过质量标准的检验才能展示出来,并通过适宜的包装和贮藏条件得以保持,强调终端控制措施的同时,更需关注制备工艺的条件、参数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立由各种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参数范围组合形成的“设计空间(Design Space)”,并在生产中按GMP要求付诸实施,以从根本上把控其质量。

从仿制药的研发和生产过程来看,“仿制药”并不是要仿制的不是与上市药品完全一致的品种,而是在剂型、盐(碱)基、给药人群、给药途径等方面与上市产品有所不同,根据这种“不同”的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的注册分类,仿制型药物的研发实质上即是以上市产品为基础,评估、求证这种“不同”会给其临床应用带来多大影响,以相应的研究工作来证明这种“不同”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以便桥接上市产品的相关信息。如因用药人群由国外变化为国内,研究中除对比研究其物质基础、质量特征与国外上市产品是否“一致”之外,还要通过人体药代、验证性临床试验等来求证其体内过程是否存在种族差异等,以保证其在国内上市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与上市产品的对比性研究,证明其物质基础的一致性和质量特征的等同性,来桥接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性,化学结构一致、质量等同是这种桥接的前提和基础,而数据分析,正是证明这种一致性的标准。

JMP Clinical为研发员提供集中趋势测量和离群值检测的分析功能,便于其快速识别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的“不同”症状。FDA审查员指南中推荐的所有可视化功能几乎都能在JMP Clinical中找到,包括分布显示、箱线图、推移图、时间趋势、散点图,以及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此外,火山图可提供简化且全面的相关风险数据视图,显示随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这次图形将极大的帮助研发人员对药品的差异性进行快速的分析。

JMP Clinical除了为研发人员提供全面、快速的各种图形化分析工具,帮助研发人员进行各种物质基础的一致性检验,包括分子结构(骨架结构、空间构型)、聚集状态(晶型、结晶溶剂等)等方面的一致之外,JMP Clinical还通过建立各种数据模型,帮助研发人员通过LC-MS、LC-DAD等手段,结合其色谱行为、分子量、分子碎片、UV吸收特征,通过杂质对照品的加和试验等手段等对于显著性因子进行识别,帮助研发人员快速进行产品改良。如对于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口服制剂以及调释制剂需要对其溶出度(释放度)的研究应能说明其体外释药特征“一致”或“等同”,帮助研发人员去识别出对于药品影响作用较大的因子,从而更为快速的进行因子改良,加速药品研发速度。

我们在药品研发差异性分析过程中,例如体外溶出度(释放度),仅仅按质量标准进行单一测定方法的溶出数据和溶出曲线的对比是不够的,还需进行水、pH值3和pH值6.8缓冲液等溶剂中的溶出数据和溶出曲线的对比,并以统计学方法求证溶出参数(如f因子、weibull分布函数的尺度参数、位置参数和形状参数)、释药模型间的差异,通过综合分析,探求其释药行为的一致性。JMP Clinical不仅仅可以构建整体模型,去预测整体的差异性,也能对于各个作用因子进行差异性预测,帮助研发人员去识别出对于药品影响作用,从而更为快速的进行研发工作的不断改进。

综上所述,在仿制药的研发过程中,产品的一致性检验是其保障质量的关键性工作,一致性的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药理试验等来进行检验,而数据分析在校验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JMP Clinical将行业领先的SASAnalytics功能与JMP的动态图形功能相结合,帮助研发人员快速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简化临床试验中的数据发现、分析和报告,进而提高对药物开发过程每个阶段(临床前、临床和上市后)安全性与疗效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效率和精确度,帮助研发人员进行药品研发工作的各项实验工作。

仿制药研发 篇2

同时为了在巨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分一杯羹。

各大跨国制药企业纷纷通过调整公司架构,调整药品开发战略和经营模式等手段进入到仿制药领域。

2.1并购仿制药企,成立自己的仿制药部门

进军仿制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仿制药企业纳入自己的麾下,直接壮大自己的仿制药业务。

,日本第一三共支付40多亿美元购买印度兰伯西实验室的控股股权。

在,赛诺菲去年先后收购了瑞士的Helvepharm AG、墨西哥的 Laboratorios Kendrick SA 公司和巴西的 Medley SA 三家仿制药企业,还追加投资 20 亿美元控制捷克仿制药企业Zentiva NV 公司,并在同年 7 月控股了一家印度疫苗公司 Shantha Biotechnic。

年2月,雅培花费62亿美元收购比利时的Solvay药业,面向新兴市场销售仿制药;2011年3月辉瑞以36亿美元收购美国King制药,原因之一也是看中了其主要的.仿制药业务。

而诺华拥有的山德士仿制药子公司多年来通过并购和业务扩张,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的仿制药公司。

此外,辉瑞、默沙东也成立了自己的仿制药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公司的仿制药业务,把仿制药作为公司重要的战略布局。

2.2与仿制药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授权品牌仿制药

跨国公司一方面加大并购仿制药企,亲自涉足仿制药业务,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市场高市场潜力与低生产成本的特点,除了收购仿制药企外,跨国企业与仿制药企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仿制药市场,并分担市场风险。

除了上述的辉瑞海正合作成立海正辉瑞公司,面向国内国际市场销售仿制药外,2010年辉瑞还与印度 Strides Arcolab 公司,Aurobindo 公司和 Claris公司三家公司签署合作伙伴协议,进行仿制药的生产,销售合作。

印度公司利用辉瑞公司在世界上强大的营销能力和品牌优势,向海外主要是美国市场销售其仿制药。

辉瑞公司可以利用印度公司低成本、高质量生产的优势,扩大其仿制药产品链目录,同时利用印度公司在本地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给公司带来快速的销售增长和可观的利润,加大其在仿制药市场的话语权。

另外,针对到期的品牌药,跨国制药企业通过授权仿制药企业销售其品牌仿制药( Branded Generics),也叫授权仿制药(Authorized Generics,Ags)。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在一些新兴市场,由于对劣质药品感到担忧,消费者愿意为知名厂家生产的仿制药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些药品的包装上印有当地或国外生产厂家的名称,这被视作为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控制的标志。

如:葛兰素史克在20与印度仿制药企业瑞迪博士(Dr.Reddy’s)签署协议,瑞迪公司生产的产品将接受 GSK 的质量控制检查,并最终打上GSK 的标示销售。

代购仿制药=销售假药? 篇3

正方 2002年药品管理法第39条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第48条规定:“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是“按假药论处”的。陆勇代购印度仿制的格列卫,触犯了刑律,被公诉并无不妥。

反方 从瑞士原厂进口的专利药太贵了,一般慢粒白血病患者哪里负担得起?要他们遵守现行药品管理法并安静等死也太强人所难了吧?就是比中国富裕很多的韩国,许多慢粒白血病患者也服用仿制的格列卫。韩国白血病协会拿印度和瑞士两种格列卫做过对比检测,结果显示药性相似度99.9%,可见仿制格列卫与瑞士原厂药的药效是相当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假药”。

正方 如果因为病友求情,法律就对陆勇网开一面,那对药品的行政审批就荡然无存了。法律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类似的案例事主被判刑的多了去了。2013年,湖北武汉市检察院以销售假药罪批准逮捕陈昶。事由是2011年5月开始,他把印度仿制的用于治疗肺癌的药品吉非替尼片(易瑞沙)销售给住院患者和家属。法律看起来不近人情,但长远看能保护所有人。

反方 原厂专利药有专利,进口有关税,所以昂贵。现在帮助患者代购仿制药的人风险越来越高。药品审批的本质是风险管理,防止患者服用了不安全与无疗效的药品而耽误病情、危害健康,是为了保护患者。不让患者用上价廉物美的仿制药而丧命,与保护患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正方 药品监管部门不给印度仿制药注册有合理性。印度仿制药之所以比原厂药便宜这么多,是因为印度对西方制药公司的大量专利药搞“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或为了公共利益”,对专利药,可以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由政府授予、许可其他企业使用。这其实是侵犯了原厂的专利权。要是所有政府都这么搞,让研发新药无利可图,谁还去研发?

反方 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是有国际规则的。2003年《关于TRIPS协议和公共健康的多哈宣言第六段的执行决议》规定,发展中成员和最不发达成员因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及其他流行疾病而发生公共健康危机时,可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在其内部通过实施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生产、使用和销售专利药品。中国也有这一制度。专利并不是不可挑战的最高天条。

【点评者说】

药品审批的权力太大也是很可怕的。一是创造了大量的寻租机会,肥了可能也最终害了执掌审批权的官员。想想郑筱萸时代每年批准上万个新药的奇葩案例,最后郑本人事发被判极刑。二是患者急需的药物,因为审批冗长的过程与形形色色的障碍,拿不到合法身份,就让本来经過治疗会活得更长更好的患者付出了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 (摘自《南方周末》)

中国仿制药品牌战略研究 篇4

近年来,制药领域掀起品牌管理热潮,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开展自己的品牌管理,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品牌管理策略,其中不乏例如舒降之、拜糖平、万艾可等成功例子。与此相比,中国的新兴仿制药企业却大多表现被动。

在抗过敏药氯雷他定市场中,先灵葆雅公司仅仅用“开瑞坦”一个品牌,就占据了77.16%的市场份额,而北京双鹭、南京亿华和河南三门峡赛诺维三家企业的氯雷他定仿制药品牌——“雷宁”、“华畅”和“百为坦”——却鲜为人知,仅能分享余下22.84%的市场。在经历了专利挑战、专利到期、处方药转OTC等事件之后,“开瑞坦”仍然保持着良好市场表现。作为制药领域中的后起者,中国仿制药品牌该如何超越?

1 仿制药品牌的困扰

作为“后来者”和“仿制者”,中国的新型仿制药企业在品牌战略上面临着双重的困扰。一方面,由于专利保护,原研药在刚进入时就已经独占了整个市场。作为药品的唯一来源,原研药品牌自然地在医生和患者中间产生出“深厚感情”,给仿制药的进入造成了很高的壁垒和障碍,于是等到专利期后,作为后来者的仿制药面对着几乎已被原研药品牌完全霸占的市场,在竞争上处于劣势,必然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大多数原研药都是出自全球性的制药巨头之手,而且经过长期的临床使用,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已经充分得到证实和肯定,而仿制药却站在“复制品”、“山寨货”的尴尬境地。仿制药能否替代原研药?怎样保证同样的药效和安全?显然,仿制药企业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说服质疑者,得到医生和患者的信任,进而顺利进入市场。然而,除了原研药品牌的挑战,国内相关政策、医疗体系制度、复杂的市场环境、不同的消费用药习惯,等等,这些外在的因素也无时不刻挑战着仿制药品牌,使其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2 仿制药品牌战略

面临如此艰难的境况,国内仿制药企业该如何应对?该怎样开展品牌管理?从而在原研药品牌优势下建立自己的品牌?下面选取三对药品实例,分析和比较仿制药企业和原研药企业的品牌管理策略。

2.1 模仿型品牌战略:仿制药在品牌战略上仿效其原研药

药品比较:拜糖平(拜耳)vs. 卡博平(中美华东)

降糖药阿卡波糖于1990年由拜耳公司研制成功,并于1994年引入中国市场,命名为“拜糖平”。阿卡波糖作为第一个主要对餐后高血糖起治疗作用的口服药物且作用持久,立即引起了临床医师的极大兴趣。经过十多年的学术推广与销售,拜糖平已经形成了数亿元的市场规模,至今仍处于同种药物排名第一的位置。国内仿制药公司中美华东于2002年获得阿卡波糖的生产批准文号,并在国内上市,上市后的销量虽然数年保持稳定,但拜糖平仍然占据着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在品牌管理策略上,拜糖平定位于高端的口服降糖药,强调其“平稳”、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安全”的产品功能特性。在长达十多年的品牌营销中,拜糖平始终通过开展医生教育和病人教育的方法进行其品牌的宣传和维护。通过常见的形式向医生宣传拜糖平品牌,例如赞助召开医学会议、学术会议,资助专业学会活动、学术文章,在学术刊物上投放广告等形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时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等专业科研学术团体,以建立高效、安全的品牌形象;拜糖平同时通过在各地举办糖尿病患者知识讲座、赞助电视科教片等方式直接与患者接触,向患者普及拜糖平品牌,培养患者对品牌认同感。

中美华东的卡博平借助于拜糖平成熟的品牌优势,在品牌管理上采取模仿策略,与拜糖平十分相似。卡博平同样定位在平稳降糖,不同的是在品牌定位上卡博平将自身定位为中端口服降糖药,价格较为低廉,期望用价格优势赢得市场;同时卡博平强调自身优质的原料和优秀的药物品质,表明虽然为仿制药,但是从原料到成药,品质更优于原研药。在品牌的推广和维护方面,卡博平和拜糖平一样,分别开展医生教育和病人教育。医生教育的方法同样是利用赞助会议和各种学术活动及医药代表宣传,而不同的是在病人教育上,由于没有拜耳公司足够的财力支持,卡博平采取的是利用在其所在的江苏地区终端零售渠道开展病人教育,如此极大降低了花费。

卡博平的模仿型战略是利用拜耳公司拜糖平之前建立的品牌基础开展自己的品牌策略,从上市以来,市场份额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其品牌策略与拜糖平相似,市场表现又相对稳定,从而迫国内使其他竞争对手推退出该领域,卡博平成功拿到国内阿卡波糖仿制药市场头把交椅;但同样由于相似的策略,受制于拜糖平,卡博平一直没有十分突出的增长表现。

模仿型品牌战略适用相同领域内已有突出发展的品牌并且品牌策略较为成熟的仿制药。采用模仿型战略,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因为前人已经铺好路,在品牌管理方面没有太大的风险[1];但是,品牌在模仿的同时仍需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定位、传播和维护方法等,倘若自身品牌没有成功形成独有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则必会受到其原研药的制约,极易被原研药品牌淘汰。

2.2 挑战型品牌战略:仿制药针对原研药品牌管理上的弱点进行重点挑战

药品比较:邦迪(强生)vs. 云南白药(云南白药)

在创可贴领域,“邦迪”算是真正的“老品牌”,自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作为唯一一家知名创可贴品牌,曾经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享有极高的信誉。“邦迪”品牌在2006年更是以入选世界品牌500强,证明了自己的品牌实力。相对而言,2000年底问世的“云南白药”创可贴虽然在创可贴领域算是后起之秀,但由于云南白药在民间拥有相当悠久的使用历史,加上成功的品牌运作,市场表现惊人,短短三年就在含药创可贴领域成功超越了邦迪,成为国内第一品牌[2]。

由于创可贴属于非处方(OTC)药品,品牌推广的力度比处方药大很多,形势和渠道也灵活多样。邦迪和云南白药在品牌推广上都采取大规模的电视、平面和网络媒体广告,尤其利用央视、各门户网站等主流媒体进行大规模的品牌宣传;同样,两个品牌在推广策略上也都使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起初“晓之以理”,从产品特性入手,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功效、熟悉产品之后,再“动之以情”,利用创可贴“修复”的延伸涵义大打感情牌。

但不同的是,云南白药由于其悠久历史和独特经验的功效,在产品功效上大大优于普通的、不具药效的邦迪产品,因此,云南白药品牌不仅仅定位于防水、透气,更强调其“有药”、“保密配方”,且“正本清源”,从而向消费者传达优于邦迪的功效。针对邦迪打出 “成长难免有创伤”、“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我们永远陪伴你”、“因爱而生”等等人文关怀和浓浓情意,云南白药同样打出感情牌,亮明“民族”、“国药”的特殊身份,唤起国民对民族品牌的支持和热爱之情。同时,与邦迪相比,除了广告宣传外,云南白药的品牌推广还延伸到各个领域,通过开展各种地面造势活动、参与公益活动以及与其他行业的充分合作,形成了立体的宣传阵营,品牌宣传不留盲点。

云南白药的挑战型品牌策略,通过利用自身差异优势挑战行业对手的致命伤,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06年,云南白药创可贴与邦迪创可贴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1∶10上升到1∶2.5。目前,云南白药年销量达1.2亿元,已挤占邦迪很大部分市场,成功跃升为国内创可贴一线品牌。

挑战型品牌策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品牌定位、建立品牌形象,因此对产品差异性和独特性的要求非常高;产品不仅需要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性在细分市场中具有较大优势。挑战型策略在与市场竞争中成本投入大,往往具有较大的风险,但是该策略在树立品牌形象方面所需经历的时间短,是成效较为迅速的品牌策略。

2.3 借机型品牌战略:

仿制药借助原研药危机和相关市场形势开展品牌管理

药品比较:文迪雅(葛兰素史克)vs. 太罗(太极)

罗格列酮是治疗II型糖尿病的药物,在国内市场上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国外原研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和国内仿制药企业太极集团,两者共同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2007年,由于医学界对罗格列酮在心血管副作用上的质疑,引发了葛兰素史克的“文迪雅事件”。

在应对“文迪雅事件”上,葛兰素史克在事件前期一方面拒绝承认文迪雅有明显副作用,一方面借助医学界和民众间有利的舆论,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等学术机构来宣传文迪雅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此缓解病人和处方医师的恐惧感,挽回该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减缓撤市压力;而当罗格列酮的副作用被证实后,葛兰素史克则果断放弃了对罗格列酮的专利保护,并对文迪雅的品牌策略进行了调整:更换包装,更新品牌形象,调整品牌定位,将文迪雅定位为“无法通过使用其他药物控制血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最终选择”。由此,文迪雅在市场上仍然保持极大的优势,销量远高于其竞争对手。

“文迪雅事件”打击了原研药企业葛兰素史克,同时也是国内仿制药企业太极集团与葛兰素史克的在罗格列酮上正式展开博弈的开始。2007年“文迪雅事件”的爆发,正是太极大量挤占罗格列酮市场的时期,当年太罗的市场份额上升到19.9%,与之前相比近乎翻了一倍。在葛兰素史克放弃罗格列酮专利保护以后,太极集团的仿制药太罗虽然同样面临着副作用的挑战,但由于太极集团之前“曲美事件”的经验积累,积极采取危机公关,把对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最小化;同时,太极集团通过与中华医学会共同组建“太极糖尿病之家”,利用“会员制”传播和维护太罗的品牌形象。因为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会员制”就表现出很大的粘性,太罗通过这种粘性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销售,此法据太积集团称非常适于糖尿病药品销售。但是,虽然太罗在2007年文迪雅事件之后销量增长,但从整体来看,太罗在市场份额上的增长上却没看到明显进步。

总的来说,罗格列酮这个预料之外的副作用事件,直接导致了领导者文迪雅和后起者太罗品牌形象受损和销量降低。虽然太极集团采用借机型品牌战略,积极开展危机公关,重新建立太罗的品牌形象,但结果并没有从这次事件中得到长久的利益。当整个罗格列酮市场因“文迪雅事件”而遭受到巨大打击时,武田等其他制药巨头则高举安全性的大旗抢占市场,使得罗格列酮市场日趋萎缩。这让不同公司之间围绕罗格列酮的品牌之争不能仅仅由某一方面的因素解释,其中涉及到各种的利益争端,每个罗格列酮的生产企业都面临着糖尿病领域内的企业、学界、管理部门等等的压力和影响。

借机型品牌战略要求仿制药企业对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品牌战略,利用危机或机遇改变现有市场形势,否则将不会得到的所期的结果。此种战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对仿制药品牌具有较高要求。

3 仿制药的品牌战略选择

卡博平利用原研药的品牌优势,做好模仿者;云南白药依靠品牌优势,挤占领导者强生的大块市场;太罗利用原研药品牌陷入谈之色变的副作用事件,趁虚而入。三种后起者的品牌策略取得了不同的效果。那么,仿制药品牌后起者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通过对三种不同品牌战略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我们可以看到,采取模仿性战略的企业,它们身处领域内已经存在发展较好的原研药品牌,这些仿制药品牌根据自身的企业实力,学习和模仿原研药成熟的品牌战略,踩着前人的脚印开拓自己的品牌;挑战型战略较为迅速,但对产品差异性的要求和对公司品牌管理能力要求都很高,适用于实力较为雄厚、品牌管理经验比较丰富的企业;而借机型战略相对则属于较为被动的品牌战略,需要借助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大事件来执行品牌策略,此种“守株待兔”的策略对环境依赖性很大、不确定的因素也较多,因此该战略可以和其他战略同时展开,联合使用,不建议仿制药品牌以此作为主要或唯一的品牌战略。

可以看出,品牌策略的成功与否,靠的是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能力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时,应该同时分析和考虑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如表2)。自身资源以及外部机会的合理利用,才是后起仿制药品牌在与原研药领导者博弈之争中取胜的关键。

3.1 市场环境

3.1.1 市场空间

仿制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清晰地看清药品的市场空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仿制药能不能被上市推出。不同的原研药企业在自身的品牌战略、营销能力上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市场格局;不同的药物类别本身属性的差异,更是让市场的占据情况千差万别。只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仿制药才能有足够的机会施展拳脚,开展品牌战略[3],和原研药品牌同台竞技。如果市场已经接近饱和,那么仿制药就很难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3.1.2 市场成熟度

由于专利期前原研药的独占,市场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原研药的成熟度来决定的,因此仿制药品牌在开始品牌战略之前,要充分了解对手在品牌战略上的真实状况。原研药的品牌发展是否成熟和稳定?与自己相比,原研药品牌管理强在哪里?自己的品牌与之又有多大的差距?只有得到了对手品牌的真实情况,知己知彼,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品牌策略。

3.1.3 市场差异化

仿制药品牌想要求发展,必须在差异化上下功夫。如果仿制药和原研药只是在产品和品牌上的雷同,那么必然会因为缺乏个性而受到原研药品牌的制约,最终被淘汰。了解市场的差异性,找到原研药的“卖点”所在,能够帮助仿制药品牌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4],树立自己专属的品牌个性,避开盲目的跟风模仿或者与原研药品牌的正面冲突,从而赢得消费者更多的关注。

3.2 企业能力

3.2.1 企业品牌意识

仿制药在外树立品牌,需要先在企业内部培养广泛和深刻的品牌意识。所谓“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在内部形成统一的品牌意识,才能在每一件产品上体现品牌魅力,在每一次决策中表达品牌精髓。于内专注于品牌的管理和建设,才能于外表现出品牌的魅力和竞争力。

3.2.2 产品核心竞争力

一个新的品牌,尤其是仿制药品牌,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博得大家眼球和掌声,体现差异化是必由之路,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则是产品差异化的决定因素。产品核心竞争力不仅强化了仿制药的功能性差异,更能够帮助产品形成自己的技术品牌[5],从而极大地提升仿制药的品牌竞争力。

3.2.3 敏锐的市场洞察和把握

每当新的仿制药品牌进入市场,像一粒石子被投入水中,打破了原有平静的市场格局,引发原研药品牌和其他仿制药品牌的连锁反应。仿制药企业如果具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在此时起伏不定中感知到市场变化中的“拐点”,则能在短期内迅速成长,后来居上。当品牌受到冲击而遭遇危机时,利用时机做出及时的危机处理和品牌保护,同样也是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通过观察现时的市场,仿制药企业敏锐的洞察和把握能够帮助仿制药品牌预测未来市场走向,提高应变能力,降低品牌的管理风险。

3.2.4 品牌管理能力

品牌管理能力是仿制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时最核心的能力。独特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广泛有效的品牌传播、持续深入的品牌维护、恰当合理的品牌延伸,每一步都是品牌战略的重中之重,都需要迈得实有力。对于生产仿制药的新兴企业,其成长更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学习、沉淀和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3.2.5 品牌资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拥有最完美的品牌设想,缺少人与财各方面资源的支持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仿制药品牌战略的实施和执行需要企业提供各方面的资源供给,不仅仅需要足够的财力,更需要优秀的人力。因此在开始品牌战略之前,企业应该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估,这不仅帮助企业制定实际可行的品牌战略,也是仿制药企业在品牌大战前的一次自我梳理,确保万事俱备,才不会在战场上捉襟见肘。

在市场环境和企业能力双重维度的考量下,制药企业就能够对自己后来的药品做出相应的品牌战略选择(如图1)。

市场环境和企业能力都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因此,品牌战略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仿制药企业必须保持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和感知,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才能让品牌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对于一个新兴的仿制药企业来说,通过早期的学习和积累提升自身实力后,则可以转变为模仿型战略,开始与原研药品牌正面交锋;同时,企业通过随时捕捉对自身品牌发展有利的机遇,借机壮大自身品牌。如若产品出现重大的突破和创新,或者发现具有开拓细分市场的潜质,仿制药品牌则可大胆地向原研药品牌发起挑战,用独特的差异性打败对手,夺得市场宝座,实现后起者的超越。

参考文献

[1]卢强.后来居上——如何挑战行业领先者?新兴企业如何后来居上[J].销售与管理,2006(8):40-42

[2]韦翔.品牌空间与企业持续成长机制研究——以云南白药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0

[3]吴达.兰美抒:挑战者的成功[J].科技资讯,2004(5):99-102

[4]王逸凡.本土奶粉企业如何挑战洋品牌[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11):42-44

化药6类仿制药研究 篇5

1.化药6类仿制药研究要求…………………………………………1

2.化学药物六类仿制需要提交的申报资料目录……………………5 3.仿制药研究前期准备工作…………………………………………7 4.仿制药研究开发采购物品及说明…………………………………10 5.仿制药研究开发处方工艺研究……………………………………12 6.仿制药研究开发质量研究…………………………………………13 7.仿制药研究开发稳定性研究………………………………………14 8.仿制药研究开发药理毒理研究……………………………………15 9.仿制药研究开发注册申报…………………………………………16 10.仿制药申请注册流程………………………………………………17 化药6类仿制药研究要求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二规定药物注册六类药物即是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原料药或者制剂,该类药物国内已批准生产或上市销售,经过国内外广泛使用,其安全性、有效性已经得到较充分证实。

第十二条 仿制药申请,是指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的注册申请;但是生物制品按照新药申请的程序申报。

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药品注册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药品注册标准不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第七十四条 仿制药应当与被仿制药具有同样的活性成份、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和相同的治疗作用。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应当参照有关技术指导原则选择被仿制药进行对照研究。

第七十三条 仿制药申请人应当是药品生产企业,其申请的药品应当与《药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生产范围一致。

按管理办法理解,仿制药的概念明确突出了“制”,即制备、生产,是一种模仿的制备,意指该类药品是“模仿制备”出来的,体现了药品质量的监管上升到强化制备工艺的过程控制,实施药品质量全程控制的发展和提升。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工艺验证、生产现场检查、“三合一”(现场核查、审评结论、生产检查及药检报告)等要求的提出正是体现仿制药强调生产制备的理念。

同时,仿制药特点突出“同”字,即与被仿制品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和相同的治疗作用,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保证仿制药与被仿制品物质基础一致和治疗作用一致,研究方向必须从这两方面下功夫。仿制药的申请单位必须是药品生产企业,并且与其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范围一致,如果没有相应的剂型或车间,应该先在许可证增项后,购买相应的车间设备,在拟建车间生产样品,样品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新法规对仿制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对被仿制药品选择提出要求

注册管理办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仿制药应当与被仿制药具有同样的活性成份、给药途径、剂型、规格和相同的治疗作用。已有多家企业生产的品种,应当参照有关技术指导原则选择被仿制药进行对照研究。一般应首先选择以进口原研药,因为原发厂产品经过系统的非临床与临床研究,安全有效性得到确认,进口时对人种差异进行了研究。其次可考虑选用研究基础较好、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非原研产品;没有进口原研产品的,有必要对市售品进行质量对比考查,择优选用,以确保仿制基础的可靠性。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与质量对比研究的参比品应是同一厂家最好相同批次产品,以全面说明其物质基础及体内过程的一致性和等效性,为桥接其安全有效性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2.增加生产现场检查项目

注册管理办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 日内组织对研制情况和原始资料进行现场核查,并应当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组织进行生产现场检查,现场抽取连续生产的3 批样品,送药品检验所检验。样品的生产应当符合本办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原法规对于药物通过小试后达到中试的研究水平后批准生产,由于工艺不成熟,在验证的时候修订处方工艺后真正进入大生产;现法规规定药物由小试研究后通过中试规模完善处方工艺,用完善的处方工艺进行验证试验,保证始终如一按既定处方工艺能生产出均一稳定的样品后省局现场核查,抽取样品检验合格后,国家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评,综合结合研制现场检查和生产现场核查结果才能批准生产。

这样的审批程序可解决既往申报工艺与大生产工艺不一致、大生产不可行的弊端,同时保证申报工艺的大生产可行性,质量标准针对大生产样品的适用性。只有现场核查、药审中心审评结论、生产检查及药检报告三项都过关,才能拿到药品批准文号,加强了监管力度,体现了仿制药的过程控制理念。3.需要提供工艺验证工作

八号资料项目要求---原料药生产工艺的研究资料:包括工艺流程和化学反应式、起始原料和有机溶媒、反应条件(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等)和操作步骤、精制方法、主要理化常数及阶段性的数据积累结果等,并注明投料量和收得率以及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引入的杂质或其他中间产物,尚应包括对工艺验证的资料。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资料:应包括起始物料、处方筛选、生产工艺及验证资料。

工艺研究工作一般包括:实验室规模的工艺研究与优化、中试放大、生产规模的工艺验证。其中小试研究、中试放大是大生产可行性的基础,工艺的优化与中试放大是原料药从实验室过渡到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工艺能否工业化的关键,同时对评价工艺路线的可行性、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工作的推进,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通过放大试验与工艺验证实现工业化生产。工艺验证的目的是模拟生产规模,按照生产工艺能否生产出质量均以恒定的产品,通过工艺验证,能确保大生产时能始终如一地按照申报工艺生产出质量恒定的产品,保证工艺的一致性。因仿制药研究工艺研究目的明确,有时不用进行临床,或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或100对临床,要求工艺验证工作必不可少,最大限度保证工艺的重现性。

4.按照申报生产的要求提供申报资料

申报工艺与商业化生产直接对接,药品申报前必须完成中试放大与实际生产设备上的工艺放大与工艺验证等药学研究工作,保证大生产样品的质量与临床用样品的质量一致,保证临床效果的有效性,同时最大程度保证大生产工艺与申报工艺的一致性,有效地贯彻GMP,按照国家批准的生产工艺就能生产出合格的药品。5.强调对比研究

管理办法附件2要求应根据品种的工艺、处方进行全面的质量研究,按国家标准与已上市产品进行质量对比研究,否则应按新药的要求进行质量研究。仿制药不同于创新药是通过系统的探索性研究来证明药物的安全有效性,仿制药通过与上市产品的对比性研究,证明其物质基础的一致性和质量特征的等同性,来桥接上市药品的安全有效性。通过对比研究来判断两者质量是否一致,但对比研究不同于对比

检验,研究的项目应全面,方法也不仅限于原标准,但方法要经过验证或与药典等法定标准比较,由于处方工艺不可能与仿制药完全相同,所以首先验证原标准是否适应于仿制品,如不适合的话,应通过全面的质量研究制定适合工艺的个性化标准,但必须通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工作,有充足的理由。

对比制剂的选择首选原研厂家品种,因国内虽然很多品种上市很久,但由于历史原因和当时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不严谨和规范,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完善,杂质控制的合理性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性并未得到科学的验证,上市产品的杂质含量已明显高于FDA、ICH等,但由于历史原因已经批准,无法要求其提高标准或撤市,而新报批的仿制药必须同国外制剂对比,尤其是杂质的种类和个数不能多于原研药品,否则不予批准。

对比性的质量研究说明了仿制药与上市产品的质量等同性,但这是一种静态状况下的情况反映,样品制备后初期的质量等同难以推断贮藏条件下整个有效期内仍能保持其质量等同性,尤其是制剂中主药所处环境与原研药不相同,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稳定性的对比研究(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等),主药化合物与辅料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作用后,通过杂质产生的种类、个数及含量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其降解动力学的异同,考证动态状况下的质量等同性,可为桥接上市药品安全有效性、贮藏条件及有效期奠定坚实基础和科学依据。仿制药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设计、研究并生产出可以替换已上市产品的仿制药品,在立体方向上把好质量关,选种和参比制剂,全面分析被仿制药品,确定研究达成的目标,从而确定自身的工艺处方及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要求保证大生产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以往广种、粗滥造的思路取应耕细作,质量为上,不断创新与质量是医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化学药物六类仿制需要提交的申报资料目录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规定,化药六类药物注册申报需要提交的项目表如下: 一 综述资料:

1、药品名称

2、证明性文件

3、立题目的与依据

4、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

5、药品说明书样稿、起草说明及最新参考文献

6、包装、标签设计样稿 二 药学研究资料:

7、药学研究资料综述

8、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单独申请注册药物制剂,必须提供原料药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一式2份,分别放入资料项目2的资料和资料项目13号的资料中。使用国产原料药的申请人,应当提供该原料药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检验报告书、药品标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与该原料药生产企业签订的供货协议、销售发票等的复印件。使用进口原料药的,应当提供与该原料药生产企业或国内合法的销售代理商签订的供货协议、《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口岸药品检验所检验报告书、药品标准复印件等。药品注册过程中,研制制剂所用的进口原料药未取得《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9、确证化学结构或者或组份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1、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12、样品的检验报告书

13、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

14、药物稳定性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15、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 三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

16、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

21、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黏膜、肌肉等)刺激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研究和文献资料。(局部用药除按所属注册分类及项目报送相应资料外,应当报送资料项目21,必要时应当进行局部吸收试验。)四 临床研究资料:

28、国内外相关的临床研究资料综述

29、临床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案 30、临床研究者手册

31、知情同意书样稿、伦理委员会批准件。

32、临床研究报告

注:其中,29~32项,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实验,一般为18至24例。需要用工艺和标准控制药品质量的,应当进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的病例数至少为100对。原料药一般不用进行临床试验。仿制药的立项准备工作 药物研发立项三大主要因素 1)市场因素:

企业生存根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正像余世维的一句名言所说“除了利润,什么都是假的”;

2)法规因素:

一定要遵循药品研发的法律法规,规避专利和各种药品保护,不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 3)技术因素:

自己研发还是采用外协,与人合作方式。仿制药研究前期准备工作

一、调查产品相关资料

初步调查品种的基本情况,包括品种的市场份额,销量,药物的研究历史等安全有效性信息,有无专利和保护信息和技术壁垒情况。

二、综合评估:

撰写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产品基本信息,立项目的与依据,产品有无知识产权和药政保护,产品的特点及试验难易程度、设备是否齐备、国家政策风险等,有无技术壁垒,产品优势和劣势,经费预算与市场回报。

三、是否有合法原料提供,原料价格。

化学药物研发的初始点即是有合格的原料药作为基础,必须有合法的原料,如果只是进行制剂的仿制研究,必须提供原料药的合法证明,对于原料药的购买来源可以选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批准的原料厂家进行购买有批准文号的原料药,也可以购买国外厂家的原料,但必须提供合法的证明文件,价格可以通过网络上查询,电话沟通商定。对于仿制原料的话,必须进行药物的合成工艺打通,优化中试生产,质量合格,杂质种类和数量不高于上市品,必须于制剂一同申报。

四、临床资料、不良反应资料及产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必须拿到产品的说明书,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不良反应,药理毒理等相关资料,美国上市药物可以通过FDA网站查询橙皮书,欧洲EMEA网站查询或通过查询,或通过原研厂家网址查询到,对于在美国上市的药物的临床情况可以通过查询。

五、国内及进口制剂剂型及规格

全面掌握拟仿制药物的国内已上市产品情况,包括上市的剂型规格,厂家,具体信息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查询得到。

六、产品质量标准

仿制药品的相对容易之处就是有可借鉴的资料文献较多,其中药物质量标准最重要,要想方法查阅到产品相关的国内标准(药典标准和国内首仿标准)和进口标准,对国内产品可以通过药典,卫生部标准,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注册标准找到,对标准进行理解和消化,并试着草拟自己的标准,进口标准正常途径取得很困难,就必须想方法得到,那是重要的检测方法及限度的参考标准。

七、工艺研究资料

因为是仿制药,参考的文献资料很多,工艺相对成熟,可以通过维普,cnki,博硕论文,专利查阅到合成工艺和制剂工艺,或者查找相同剂型药物的工艺研究资料,对其进行分析汇总,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案。

八、专利情况

专利的查询一定要重视,不能侵犯专利,否则以后的麻烦很多,要把国内外的专利都查阅齐全,国外的专利可以作为文献参考资料,国内的专利一定要重视,不能侵权,但由于是仿制药,化合物专利等大多已经过期,没有过期的专利大多可以绕过去,中国专利可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查阅,但要保证专利查齐全。

九、国家政策情况

对研究的药物要保证是国家鼓励的研发方向,查询该药物是否是国家医保品种或者新农合目录品种,十、生产注册情况

对仿制药品种的立项,要看仿制厂家的多少和原研厂家情况,最好原研药厂是知名厂商,该药物是今年来批准的,这样可以保证药物

临床的安全有效性,有说服力,多于国内注册的厂家信息查询齐全,都有哪些厂家申报,申报的剂型和规格,现在进行到什么程度一定要了如指掌,另外对国内仿制生产商也要有一定得了解,了解该药物的国内市场情况如何,销量是否很大。

十一、列出开发本品存在的风险和难题

综合以上信息,列出研究开发本品的市场可行性,政策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及遇到的困难,风险及拟应对的方法。

仿制药研究开发采购物品及说明

一、原料的采购

如果只是申请制剂的仿制,必须提供原料的合法来源及其证明文件,必须选择国内外合法的厂商进行原料的购买,购买时需要厂家提供原料药的批准证明文件,药品标准,检验报告,原料药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购销发票,供货协议等复印件,并要注意原料的种类,是注射剂别的还是口服级别的,原料的包装规格,原料标准是药典标准还是注册标准,原料的采购量是否充足,价格如何等。

二、辅料和包材的采购

要保证辅料和包材的合法来源,通过对仿制药处方及剂型的分析,粗略知道所用辅料和包装材料的种类和用量,厂里已有材料不需购买,没有的在国家批准的厂家购买辅料和包材,并需要厂家提供辅料和包材的厂家资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gmp证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证,发票,检验报告,标准,购销合同等的复印件。要注意辅料的种类,有食用,药用和注射级之分,辅料的规格,级别,是否为药用,辅料的标准及辅料包材的用量及用途。辅料采购后还用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拟定检验标准,对辅料包材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

三、对照品的采购

针对拟仿制品,首先查询国家中检所有无标准品提供,如中检所能提供标准品的话,就容易多了,直接购买充足的合法途径对照品即可,如果中检所没有标准品提供的话,可以在国内外其他厂家购买,但要保证合法性,采购时要注意对照品的种类,是否需要购买异构体,对照品的规格及用途,是定性还是定量使用,采购量是否充足,价格如何。

四、对比药物的购买

仿制药无必须进行对比研究,首选原研厂产品进行对比,所以要购买市售品,重点购买原研药物,另外购买一部分国内仿制品进行全

面研究更具有说服力,注意市售品的生产厂家,剂型和产品规格及包装规格,采购量是否充足,必须提供购货发票,如果有质量标注那就更好了。仿制药研究开发处方工艺研究

一、处方工艺摸索 1.1 剂型的选择

因为仿制药,剂型的选择参考国内外上市品剂型即可 1.2 处方的设计

处方的组成可以参考原研处方设定,可以参考原研处方的辅料组成,对辅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其常用量来摸索试验,如果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可以参考国内首仿处方工艺设定,或者参考该剂型常用处方工艺设定,如果无法获得原处方组成和工艺的,可以根据剂型,常用辅料及其用量,参考中国药典制剂通则和药审中心指导原则及电子刊物自行设定。1.3 处方的筛选与优化

根据设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样品,通过影响制剂质量的相关项目进行基本性能评价,如考察颗粒的流动性,片剂的崩解时限,溶出度,注射剂的pH值,初步确定两个或三个较好的处方。

1.4 处方的确定

对初步确定的较好处方,分别制备小样,对小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考察,用短暂的稳定性作为评价指标选择最优秀的处方为拟定处方,并初步确定工艺过程。

二、中试生产,完善处方工艺

根据确定的处方与工艺,使用大生产设备,达到中试生产规模,完善处方与工艺,生产三批样品,并填写批生产记录,确定各步操作的控制项目及其参数和其范围,作为质量研究和稳定性研究样品。对样品进行检验(检验标准可参照原研、国内首仿标准或药典中相同剂型制剂标准的检测项目拟订的本品质量标准草案)。产品合格继续进行工艺验证,产品不合格的话,修订处方与工艺。

三、工艺的验证

根据处方与工艺,在生产车间,达到批量级的生产规模生产三批制剂,填写批生产记录,作为工艺验证研究样品,最大限度的保证生产工艺与申报工艺的一致性,保证始终如一能生产出合格的样品。仿制药研究开发质量研究

如果有原标准,以现有标准为依托,主要参照现行标准中的方法,对主要方法学进行验证,并进行仿制药与被仿制药的全面质量比较。为全面考察产品质量,必要时增加标准以外的项目研究。如无标准参考或原标准不适用,可参考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进行质量研究,参照药典同剂型标准拟定本品的质量标准草案,检测的项目要根据剂型的特点,药物的特点确定。

对中试三批样品和对比制剂进行各个检测项目的研究检验,一般包括以下项目的检测: 1)、性状和外观 2)、鉴别,包括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项目 3)、检查

3.1一般检查项

按照制剂通则检查即可。

3.2微生度限度(无菌,细菌内毒素)检测 需要进行完整的方法学试验 3.3片剂的溶出度

可以验证原标准,如果原标准适合仿制品,可以沿用原标准方法,如原标准方法不适合,可以用一批制剂进行溶出介质的选择,溶出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的选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验证等方法学试验,确定方法后,进行三批制剂和对比制剂均应做溶出度曲线,溶出度对比数据进行f2因子分析,考察溶出度是否与参比品有差异。3.4有关物质

可以验证原标准的适用性,如果经过方法学验证通过,可以使用原方法,如果不适合必须寻找其他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完整的验证。3.5含量测定

可以验证原标准的适用性,如果经过方法学验证通过,可以使用原方法,如果不适合必须寻找其他方法,并对方法学进行完整的验证。

根据拟定的标准草案,检测三批中试样品,并出具检验报告书。仿制药研究开发稳定性研究

一、影响因素试验

取一批制剂进行高温,高湿,强光照试验研究,检测指标参考质量标准草案。

二、长期加速试验

参考化学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剂型常用包装材料确定包材,对三批中试样品进行长期加速稳定性研究,按照质量标准草案进行检查,确定药物的稳定性,为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药物有效期的确定提供依据。仿制药研究开发药理毒理研究

大多数仿制药的研究只需要提供药理毒理文献研究资料即可,这中情况下可以查阅国内外文献数据,找到该药物药理毒理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对要求进行研究的可以委托给相关单位完成,但必须签订合同书,并将合同书和报告书上该有委托单位印章。仿制药研究开发注册申报

仿制药研究开发注册申报流程见附件,特别注意仿制药的现场检查需要提供动态三批,8号申报资料中必须提供工艺验证资料及其内容。仿制药注册申请流程

仿制药研发 篇6

本文拟借鉴Fudenburg和Tirole (1984) 利用广告建立商誉实现产品差异化的思想, 构建二阶段博弈模型来研究处方药市场中广告对仿制药进入的影响。

2 模型介绍

假设处方药市场中, 病人在区间[0, undefined]内连续均匀分布, 相同疾病病人可接受品牌药A或仿制药B的治疗。具体分为两阶段:专利保护阶段, 病人只能获得品牌药, 专利期后, 病人可获得一个可替代仿制药。假设病人的患病程度为e, 与其对药品的支付意愿一致, 患病越重, 对某类药品的支付意愿越强烈, 即v (e) =t, 且v' (e) =1>0。处于e的病人接受药品i治疗后, 所获得的效用如下:

Ue, i=e-pi (1)

pi是药品i=A, B的价格。假设该模型中病人独自承担全部药费。

病人必须找医生开具适宜的处方进行治疗。设医生集合为Y=1, 病人从中选择医生, 且医生既会开品牌药, 也会开仿制药。由于仿制药必须证明与品牌药具有生物等效性, 可以假设仿制药和品牌药质量相同, 并标准化为1。但是医生可成为品牌药广告目标。假设病人无法获知医生是否接受广告, 随机选择医生。因此, 每位医生具有相同病人代表样本, 标准分布于[0, undefined]。

医生依据病人效用来进行处方选择, 并且假设他们能够完美地观察到病人的e值。在该模型中, 品牌药广告是诱导性的。接受广告的医生称为“被广告医生”, 其对品牌药的认知质量会从e增加为θe, 且θ>1, 而未接受广告的医生称为“未被广告医生”, 其对两版本药物的e相同。

若未被广告, 他们会按 (1) 所述最大化病人效用, 反之, 如果他们被广告, 则:

设品牌药决定对医生中Φ部分进行广告宣传, 使其e增加为θe所花成本为:

γ>1, A' (Φ) =Φγ>0, 且A'' (k) =γΦγ-1>0。这是该系列文献中一个标准的成本函数。且由于Φ∈[0, 1], γ越大, 广告成本越小。

假设仅在专利期内投放广告, 且被广告的医生会牢记。投放广告后, 被广告与未被广告两部分市场间无价格歧视的可能。

基于患者效用, 在被广告市场中若无可选仿制药, 医生将给所有支付意愿足够高的病人开具品牌药:

若有可选仿制药, 采用Gabszewicz和Thisse (1979) 及Shaked和Sutton (1982) 所建立的产品差异化模型。设病人对使用品牌药与仿制药意愿无差异为e0:

在均衡中必然有pA>pB。支付意愿高于e0的病人使用品牌药, 支付意愿低于e0但亦足够高的患者接受仿制药, 支付意愿很低的病人不接受任何药物, 即:

未被广告市场中, 若无可选仿制药, 医生将为所有支付意愿足够高的病人开具品牌药:

若有可选仿制药, 将发生激烈的伯川德竞争, 因为医生认为两种药物质量无差异, 偏好为所有支付意愿足够高的病人开具更便宜的仿制药。

第一阶段, 市场中仅有品牌药, 需求函数为:

第二阶段, 必须区分有无仿制药进入市场, 若无仿制药进入, 则品牌药需求仍为 (8) ;若有仿制药进入则:

下标1、2代表第一、二阶段。由于品牌药价格高于仿制药, 品牌药仅开给被广告市场中的高支付意愿患者, 仿制药则开给被广告市场中低支付意愿患者, 和未被广告市场中的所有患者。品牌药厂商的需求随自己价格增加而递减, 随仿制药价格增加而递增。θ越大在位者需求越大。另外, 认知质量差异弱化了自身价格对需求的消极影响, 反而强化了竞争者价格对自身需求的积极影响。

假设两厂商有相同且不变的边际成本, 并标准化为0, 但仿制药进入者必须额外付出市场进入固定成本F, 且进入发生后将变为沉淀成本。

假设药品可盈利性销售具有期限, 将其标准化为1。为比较第一、二阶段的时间, 分别引入ε为阶段一的权重, (1-ε) 为阶段二的权重。ε越大专利保护期相对越长。

无仿制药进入时, 品牌药厂商总利润为:

有仿制药进入时, 两厂商的总利润分别为:

同时undefined

博弈过程如表1所示。

3 博弈分析

采用逆向归纳法解释该博弈过程。

3.1 第二阶段的博弈均衡

步骤4:专利期后的最优价格。

专利期后, 仿制药厂商决定是否进入市场。若不进入, 则市场中始终仅有A厂商, 通过最大化总收益函数可得在位者垄断价格:

若市场进入发生, 最优价格p*A2 (Φ) 和p*B2 (Φ) 通过最大化在位者和进入者阶段2的收益函数可以得到:

命题1:p*A2 (Φ) 和p*B2 (Φ) 随广告投入水平增加而递减。广告增加对仿制药价格的影响大于对品牌药的影响。

证明:undefined

由以上推出的均衡最优价格可得到专利过期后仿制药进入时的利润表达式:

步骤3:市场进入决策。

预测到步骤4中的最优价格以及由此得到的利润, 进入者通过与不进入市场的利润进行比较, 来决定是否进入市场。只有有利可图时仿制药厂商才会进入, 即:

由 (22) 可得, 影响B厂商进入决策的因素有:广告水平Ф, 市场进入固定成本F, 预计的盈利期长度 (1-ε) , 以及认知差异θ。

仿制药市场进入的固定成本F越少, 仿制药进入可能性越大。

ε和θ对B厂商的利润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 因此无法明确分析, 通过列举数值可进行分析讨论, 本文不予展示。

广告对市场进入决策有重要影响。Ф=0时市场中所有医生认为两种药可完美替代。若B进入市场, 两厂商将进行激烈地伯川德竞争。B预测到市场进入会亏本, 而选择不进入市场。

然而, B厂商利润随广告量增加而递减, 且随着Ф→0利润趋近最高值, 即:

且undefined

广告投入越多, 仿制药利润越少, 所以B希望存在广告但Φ越低越好。当∏*B2 (Φ) =0时在位者投放广告水平ФZ为仿制药进入市场的广告上限:

命题2.当仿制药市场进入的固定成本F较小, 且品牌药投入少量广告Ф时, 仿制药更易进入。

3.2 第一阶段的均衡

步骤2:专利期内的最优价格。

通过最大化第1阶段A厂商的收益函数, 可得到专利期内的最优价格p*A1 (Φ) 。

命题3:专利期内品牌药最优价格随广告投入量Ф增加而递增。

步骤1:最优广告水平。

广告水平在第步骤1中决定, 且联系着博弈的两阶段。在位者可通过不投入广告来遏制市场进入, 但此威胁不可信。又由式 (28) 可知专利期投入广告将获得正回报, 因此A厂商仅可能通过过度投入广告来阻遏制B进入。

若容纳市场进入, 通过最大化总利润∏*A (Φ) 可得到Ф*。

若在位者决定遏制市场进入, 将选择至少ФZ量的广告, 如式 (25) 所定义, 则由此总利润为:

最后, Фf会成为封锁仿制药进入市场的最优广告水平, 通过最大化品牌药在无竞争情况下的利润函数得到, 定义为式 (32) 。

通过比较∏*A (ϕ*) , ∏*AZ (ϕz) , ∏*Af (ϕf) , 可以帮助在位者决定是要选择ϕ*来容纳进入, 还是选择ϕz来遏制进入, 又或者选择ϕf来封锁市场进入。

摘要: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二阶段博弈模型, 分析处方药市场中广告对仿制药进入的影响。品牌药在位者通过投放广告来影响处方医生对品牌药与仿制药的认知质量, 从而造成纵向产品差异。一方面, 一定量的广告投入是仿制药进入的一项重要前提条件;另一方面, 过量投入广告, 仿制药进入也有可能被遏制或封锁。

关键词:处方药广告,仿制药市场进入,博弈

参考文献

[1]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中译本[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283.

[2]Fudenberg, D.and J.Tirole.The Fat-Cat Effect, the Puppy-Dog Ploy, and the Lean and Hungry Look[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Papers and Proceedings, 1984, 74:361-366.

[3]Cabrales, A.Pharmaceutical generics, vertic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public policy[J].Working Paper UPF662, 2003.

[4]Gabszewicz, J.J., Thisse, J..Price competition, quality and in-come disparitie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79, 20 (3) :340-359.

仿制药研发 篇7

在存在发达的专利链接制度的地区, 仿制药申请激发的专利侵权、专利无效、专利执行力诉讼继续主导医药行业专利纠纷。如, 今年2月26日, AKTIEBOLAGET等4原告起诉Caraco制药实验室等5被告侵犯U S5877192、US6143771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太阳制药提起了A N D A申请, 希望生产胃食道逆流疾病治疗药物Nexium的仿制药, 专利权人遂依据专利链接制度, 对其提起诉讼。

2010年2月25日, W a t s o n实验室起诉Te v a妇女健康公司, 要求法院宣告U S7615545号专利无效并判定不侵犯该专利。该案中, 原告率先提起了A N DA申请, 希望生产被告口服避孕药Seasonique的仿制药。

2010年2月24日, Bio-Reference实验室起诉Assistance Publique等4家被告, 请求法院判定原告不侵犯U S7429456号专利。2010年2月23日, G r a c e w ay制药公司等2原告起诉Per rigo等3被告侵犯US7655672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提起了A N DA申请, 希望生产Ald a ra的仿制药。2010年2月19日, Millennium制药公司等2原告起诉Te v a非口服药物公司等3家被告侵犯US5747447、US5968902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提起了A NDA申请, 希望生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治疗药物Integrilin的仿制药。

2010年2月19日, E n d o制药公司等3原告起诉Watson实验室等3被告侵害US5827529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提交了ANDA申请, 希望生产治疗带状疱疹后期疼痛药物Lidoderm的仿制药。

2010年2月19日, Galder m a实验室等2原告起诉T a r o制药等2被告侵犯U S6106848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提交了A N DA申请, 希望生产噬斑牛皮癣治疗药物Clobex的仿制药。2010年2月18日, Cephalon公司等2原告起诉Sandoz公司侵犯U S6200604、U S6974590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提交了ANDA申请, 希望生产成人癌症病人突发性疼痛治疗药物Fentora的仿制药。2010年2月19日, Biovail国际实验室起诉Watson制药公司等3被告侵犯US7569610、US7572935、US7649019、US7563823、US7553992号专利。该案中, 被告提交了ANDA申请, 希望生产抑郁症治疗药物Aplenzin ER的仿制药。此外, 围绕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Fortamet、Actoplus MET的仿制药申请, 也爆发了专利诉讼。

各国发展专利链接制度的进程不同, 但是大部分国家没有建立橘皮书制度、不侵权通告制度, 也不会引发专利性、专利可执行性诉讼。例如, 加拿大要求企业定期发布专利披露信息, 具体的专利链接制度与美国类似。澳大利亚的不侵权声明、专利权利人通告制度与美国类似。墨西哥规定, 药监局应当向专利局咨询药品专利侵权信息, 专利局10天内出具侵权检索报告。新加坡的制度与美国类似, 新药申请人必须作出书面的专利不侵权声明, 以激发诉讼。欧洲没有统一的立法, 个别国家对数据保护设定的期限是10-11年;有的规定数据保护与专利保护可以同时届满。

全球第一大仿制药生产国、出口国印度没有相关立法, 判例也不支持专利链接制度。从近期印度发生的BristolMyers Squibb上诉案、德国Bayer公司诉讼案看, 印度排斥专利链接制度的决心依然非常坚决。印度2005版《专利法》中限制医药物质发明专利性的“常绿条款”, 也被瑞士诺华公司告到法院, 原告声称印度《专利法》违反印度宪法, 也违反TRIPS。该案未能改变印度专利法。

全球生物制药研发特点与应对 篇8

1. 国外生物制药的研发趋势。

生物制药的研发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一项产业, 不少成功的生物制药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立研发分支机构来进行技术合作, 实现新技术的获取, 从而提高其自身的研发能力。美国30%的生物制药研发活动是于境外实现的, 而且, 其境内的研发有49%也是外企实现并完成的。此外, 跨国公司中不少产品其生产以及相当多的研发都是由海外的子公司来完成的。生物制药研发网络的全球性使得跨国公司实现了对全球的智力资源的整合, 同时获取了巨大的协同效应, 使技术创新能力得以持续提高, 并最终确立了一项垄断全球的优势技术。

20世纪60年代开始, 生物制药的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开始向着东道国进行扩散。据统计, 1956—1990年, 瑞典生物制药的境外研发所占该国整体生物制药研发比例趋势处于上升状态, 其中在1965年为7%, 1970年为8%, 1974为14%, 1978年及1986年都是13%, 1990年则上升至18%。生物制药跨国公司在本国之外建立研发区位, 最主要是根据东道国市场的开放情况、研发的设施情况、研发科技人员等情况来确定的。东道国的市场环境越开放和宽松, 越容易吸引生物制药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机构的投资及建设。某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开放使得生物制药跨国公司能够有机会对当地优秀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 通过网罗东道国的廉价的优秀人才来实现最小的边际成本的投入。以前药物研发的核心多集中于欧洲及北美等地区, 但这些年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逐渐转向了不少发展中国家。

2. 全球新药研发现状。

(1) 研发主体增长迅速。作为全球新药最主要的研发主体, 全球生物科技公司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 全世界生物技术公司数量在1984年尚不足400个, 1990年全球不超过1 800家。目前, 全世界已有注册的研发性医药生物技术公司6 000多家, 其中从事医药产品研究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占2/3。

(2) 地区分布高度集中。美国、加拿大、西欧和亚太地区是世界上生物技术医药产品开发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根据Ernst&Young等国际著名机构的研究报告, 2005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为4 203家, 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亚太地区分别为1 415家、1 491家、459家和716家。上市公司共有671家, 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亚太地区分别有329家、122家、81家、139家。其中美国研发创新最活跃, 稳居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榜首。2004年美国生物技术R&D投入占全球的75%, 并且是全球生物技术创新的源头, 目前全球接近60%的生物技术专利为美国所有。欧洲地区与美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而且各国发展情况参差不齐。亚太地区生物技术产业的活动日趋活跃, 日本、印度、新加坡、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正引领亚洲生物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3) 科技发展成为强大动力。科技发展是医药行业快速成长的强大动力。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疾病发生情况的改变, 研发工作有了相应调整, 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在医药产品研发和医药产业中的应用日益显著, 以高通量筛选技术为基础, 综合采用计算机处理、新型分析手段、先进设备和快捷的信息技术已经使新药先导物质的发现时间大大缩短。研发和技术创新日趋全球化, 传统的研发、生产、销售模式仍将继续, 但电子商务、企业客户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交流融通持续带来医疗市场的革命, 对医药营销模式影响深远。

二、全球生物制药的研发特点

1. 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比重不断增加。

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相当大的研发潜力, 已经成为不少生物制药企业的研发重点。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在整个生物制药研发的比重在不断地增大, 据统计, 1993—2004年, 美国批准的新药当中, 化学药物有351种, 生物技术药物则为82种, 但从发展趋势上看, 化学药物已经阻止不了其下降的趋势, 生物技术药物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已经从1993年的17%增大到了2003年的40%。

2. 生物制药的研发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通常来说, 研发一种新药所需资金达数亿美元, 新药的开发周期也超过10年, 当前, 全球范围的新药研发费用正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导致了上市新药的数量正在逐年递减, 研发率逐年下降。从1993年到2003年十年间, 全球平均每年减少的上市的新药达50种, 呈现递减的趋势。生物制药企业平均的研发投入占整个企业销售额的16%, 与其相比, 技术含量相当高的计算机产业、电子产业及航天与国防产业的投入比重则远远落后。

3.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势头相当迅猛。

强大的研发力量促使生物制药产业迅猛地发展, 生物制药市场的增长幅度较同期GDP增长幅度来讲相当显著, 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息和电传视讯的全球第四大的创利支柱性产业。据统计, 1997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总的销售额约2 200亿美元, 2000年则达到了3 300亿, 2010年已经超过了6 000亿。

三、我国生物制药研发的应对策略

1. 生物制药的研发过程中, 不管是何种新药都应当拥有专利,

拥有并掌握着知识产权的生物制药的研发过程才是真正确保我国生物制药研发能力提高的途径。

2. 具有相当优势的生物制药公司, 例如中药企业等必须采纳新

药研发战略, 对新型的中药制剂和新型生物制品等相关产品进行研发, 同时应注重同国际的接轨, 积极进行国际市场的关键地位的争取。

3. 我国不少生物制药公司应当从“二次开发”策略入手, 对风

险的控制以及投入产出等关键环节进行考虑, 决定是否研发突破性的创新药物。而且企业应重视进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剂型的相关研发, 对国际标准特别是FDA规范的研究和应用对于进军国际市场来说相当有必要。

4. 根据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自身的优劣势, 结合所处环境, 对研发战略进行明确。

上一篇: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下一篇:瘢痕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