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

2024-07-05

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共7篇)

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 篇1

会计在岗培训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关键, 通过在岗培训, 提升会计工作者财务管理能力, 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以会计在岗培训重要性为重点, 为开展会计培训工作提供几点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岗培训的重要性

(一) 提升对经济社会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冲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为:第一, 市场经济中的变形更加明显, 经济变动会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提升对经济变动的抵御能力;第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其中的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说明书等内容不断拓展, 对会计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会计在岗培训, 有效提升工作人员对未来市场经济的预知能力与判断能力, 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保证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

(二) 提升财政资金合理调度能力

会计在岗培训, 能有效提升财政资金调度能力。通过在岗培训, 使会计工作者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行活力与效率, 方便国家财政部门的调度与管理, 防止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出现使用效率底下、滞留与沉淀的现象。同时, 在岗培训也是对会计工作者职业行为的整合和改正, 能有效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分散、重复开户等管理混乱事件的发生。

(三) 提升会计工作中财政信息质量

通过在岗培训, 使会计工作者对自身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 增强会计工作者依法独立理财的观念, 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外界因素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使会计工作能够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进行独立运作, 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保证了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提升了会计工作财务信息的整体质量。

(四) 提升会计信息流通能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会计在岗培训具有明显的特点, 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 针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培训具有实用性;二是培训对象具有理论技能与知识, 学员之间能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探讨, 保证信息交流与工作经验的分享。会计在岗培训的目的在于提升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与技能操作能力, 对行政事业单位而言, 在岗培训是提升会计工作者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五) 提升会计报表科学性与实用性

会计报表是真实反应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状况与基本财务信息的综合报表, 是管理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会计在岗培训, 使会计工作者的信息整理、分析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会计报表的信息得以完善与发展, 提升资产负债表结构与现金流量表信息反应的功能, 使会计报表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

(六) 避免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的现象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 经常出现会计工作不定期检查单位资产的情况, 容易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而核算中心普遍存在人员臃肿的情况, 忽略了国家资产的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后期控制, 导致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严重脱节。通过在岗培训, 使会计工作者对自身职责范围、工作重要性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 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岗培训的几点建议

(一) 创新教学模式

会计在岗培训必须摆脱传统教育中“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要根据当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不同地理需求与内容需求制定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应该具有针对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与深入性学习的特点, 采用远程教学与自学课程等灵活性教学模式, 使教学模式更符合学员需求。

创新教学模式必须以学员间信息交流为重点, 在远程教学中可以构建信息交流平台, 使学员能自由发表信息。在信息条件下, 语音交流平台是信息交流平台的首选, 方便信息传输程序、简化信息输入条件, 保证高效率传输学员间的信息。自学课程要以实际问题解决为主, 通过整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际问题, 鼓励学员自我探索, 结合相关经验提出最优化解决措施, 提升工作效率。

(二) 强化风险意识

在在岗培训过程中, 必须强化风险意识培训, 明确岗位责任。培训过程必须申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种种细节, 使会计工作者对自身职业有更为清晰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岗位责任相关制度, 清晰工作过程中对会计人员上岗、任期与离任前的不定期审核的各项问题, 保证会计质量;其次, 明确内部监督机制的相关细节, 重视内部监督工作中各项管理行为的教育;最后, 明确财务信息流动管理条例, 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对自身单位经济业务活动与资金基本运行情况的管理办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三) 完善在岗培训教育方法

完善在岗培训教育方法应根据自身教育特点来进行, 在岗培训教育必训坚持自身的更新与终身学习的教育, 保证培训信息的时效性与培训工作的影响性。完善在岗培训必须坚持三方面原则。一是管理组织的变化, 形成“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的管理系统, 明确培训教育工作中的各项细节与相关人员安排, 使整个培训活动更据有科学性;二是建立完善会计人员再教育运行机制, 重视日常人员教育与未来人员教育, 使教育计划与整体性、未来性人员教育规划相一致。最后, 要注意会计工作者考核制度完善, 保证在岗培训质量。考核制度应遵循时效性与理论性考核, 考核过程以理论考核为主, 考察会计工作者是否对整个工作流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要进行案例分析, 以案例分析判断会计工作者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与理解程度;最后要进行实际问题解决考核, 以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判断学员学习效果。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岗培训是新时期提升会计工作者工作能力的主要方式。对管理者而言, 培训工作必须坚持适用、统一、结合的原则, 保证培训工作适应当地社会实际情况;注重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 提升不同会计工作者之间的信息流动能力, 使相关财务管理信息、风险预警信息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提升整体财务管理能力。总而言之, 要提升在岗培训在提升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技能中的作用, 使在岗培训更具科学性与紧迫性。

参考文献

[1]罗平.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10) .

[2]梁春霞.浅谈会计工作人员在岗教育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J].会计审核, 2010 (11) .

[3]赵聚辉.浅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12) .

[4]刘湘, 裴云峡.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J].社会发展, 2013 (07) .

[5]郭玲.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实践创新[J].财务会计, 2014 (04) .

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 篇2

关键词:依宪治国,依法治国,重要性

从党的十五大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将依法治国作为专门议题进行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间依法治国逐步得到重视与推进, 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而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一切法律的根据和指针, 宪法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关系到依法治国的有效实施问题, 因而依宪治国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一、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依法治国中的“法”是指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因而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核心和根本依据;宪法对其他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1]

宪法主要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重大原则, 国家根本制度, 指导思想, 根本任务, 以及国家性质, 政权组织形式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国家最根本性的问题, 树立宪法根本大法的权威, 以及使宪法得到有效实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问题。只有依宪治国, 贯彻宪法的精神与内容, 才能使依法治国不偏离社会方向, 才能使依法治国更有效的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服务, 因而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根本途径, 无论如何都不能将之抛弃的。

《决议》中明确提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份文件更加鲜明地指出依宪治国对于依法治国的核心作用, 没有依宪治国就不能去谈依法治国问题。

二、宪法的有效实施是依法治国的保障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 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2]这句话虽精短但是却深刻揭示了宪法实施的重要性。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法制保证,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必须维护宪法的权威, 把宪法作为活动的基本准则, 努力贯彻宪法精神。在现代化建设中, 全面有效地实施现行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 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任务。

因此, 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进一步推进依宪治国。

(一) 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工作

“必须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 切实在宪法和监督上下功夫。”[3]宪法宣传与教育的目的是使得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在心中树立宪法权威, 同时在行动中能够将宪法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本准则, 在遇到法律问题的时候能够自觉的运用宪法知识维护自身权益。但宪法的宣传教育并不能只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学习, 法律工作者以及相关媒体都应该积极主动向人们传达宪法知识, 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引导人民群众了解宪法, 遵守宪法, 运用宪法。

(二) 建立违宪审查制度

在西方一些宪法较为成熟的国家, 违宪审查是司法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在我国并未有违宪审查制度, 宪法的监督工作力度远远不够。

这一制度能够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得到及时的矫正, 让人们从违宪审查中明白遵守宪法的重要意义以及主动根据宪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以上是目前中国推进宪法实施较为普遍的措施。由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使得宪法有效实施成为其他法律有效实施的保障, 也成为贯彻依法治国的保障。

三、宪法信仰是依法治国的强大推动力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 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4]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信仰”, 宪法的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信仰的法律体现, 它贯穿于宪法的全文当中;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会通过国家根本大法向人民呈现。因而培养民众心中的宪法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思想层面的奠基。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方针, 这就需要在人们心中树立强大的法律信仰的支撑, 让人们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而这些都能在宪法的精神中寻求到, 它是其他一切法律的精神之源, 因而坚持依法治国要树立宪法信仰。

以上三点分别冲不同方面论述了依宪治国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首先由于宪法的核心地位, 因而依宪治国成为依法治国的核心, 这是一个总括, 也是基本态度的表明。接着便是宪法实施对于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作用, 如果一国宪法得不到很好地实施那么谈论依法治国也将是空谈。最后从思想层面论述宪法信仰对于依法治国的推动作用, 一个国家将社会的法治精神都融进了宪法精神当中, 人民通过树立宪法信仰才能在心中虔诚地尊重宪法和法律, 这样依法治国贯彻才会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3.

[2]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12/04/19829429_0.shtml (凤凰资讯) .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4.38.

浅谈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篇3

一、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分析

从古今中外历史现实看, 凡是重视依法治国的国家则民富国强。美国从十八世纪就注重立法, 历任总统重视依法治国, 成为当今世界强国。我国古代唐朝的唐太宗非常注重建章立法治国, 励精图治, 是当时世界最富强、疆土最辽阔的国家。因此依法治国具有极其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全面部署之后, 更表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依法治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依法治国有利于体现人本理念。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维护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祈祷、促进社会公平的发展目标,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切实维护好、发挥好、保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 从这个角度来看, 依法治国充分体现了“人本理念”, 这也是对国家、对政府、对社会的要求, 只有大力推进依法治国, 才能更好的体现人本理念, 才能尊重和保障人的价值和尊严, 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法律保障。这就需要平衡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切实保护好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财产权, 国家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从人民利益出发。

二是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依法治国的全面深入实施, 使政府的权力得到了限制, 政府的权力即不能无所限制又不能过分限制, 必须做好权力的平衡, 因而我国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造有限政府, 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 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建立符合依法治国战略的政府权力体系, 通过最优组合来实现既发挥政府积极作用、又切实维护公平正义、更能够制衡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因而, 推进依法治国, 就是要实现国家、政府、社会的“分权合治”, 加大社会治理力度, 特别是通过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形成相互监督制约的良性机制。

三是依法治国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党的十三大提出“依法治国”到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以来, 我国法制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维护宪法权威”, 因而依法治国首先必须“依宪治国”, 必须切实维护宪法权威, 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因而, “宪法至上”是党和国家、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 将宪法作为法治政府的制高点, 切实体现宪法的“根本法”和“高级法”原则, 这也是我国政治文明的根本目标。

二、落实依法治国的优化对策

建国初期, 我国比较重视依法治国, 但是十年文革的浩劫, 法治体制受到践踏, 国家贫穷落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各行各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繁荣的背后, 还存在很多问题。在党、政、军、公、检、法、财、税等等各条战线存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草芥人命、损公肥私等等腐败行为和现象, 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光辉形象。例周永康、刘铁南、黄有松等等。为此,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口号, 在全国欣起了反腐倡廉热潮, 同时党中央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本人认为, 要想更好的落实依法治国战略, 必须在树立法治思维、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法治监督和优化法治模式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树立法治思维。要想全面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战略的重大在决策部署, 首先必须在树立法治思维方面狠下功夫, 特别是由于依法的涉及面较广, 而且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等诸多特点, 因而依法治国不是简单的“依法行政”, 而是要充分发挥国家、政府、社会三个层面的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比如, 对于各级政府来说, 要树立法治思维方面, 必须对“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自觉的将行政行为置于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 法律规定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 法律规定要做的必须要做好。

二是完善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最根本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治体系, 既包括法律体系, 也包括制度体系, 只有完善的法治体系才能为依法治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而重中之重的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大对现有法律的清理和整顿, 同时要出台一些新的法律法规, 以更好的规范国家、政府和社会行为。再比如, 还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及其部门的运行机制建设, 将“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作为重中之重, 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规范服务程序、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

三是强化法治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建设廉洁政治, 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就需要我国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 因为法治政府对于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桥梁、纽带和推进作用, 比如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行政行为的自律机制, 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政府法治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审查和纠正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职责, 确保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符合宪法和法律要求;再比如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预防腐败的制度体系, 按照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要求,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等监督体系, 使政府权力始终置于大范围的监督之下,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和官员不敢滥用权力。

四是优化法治模式。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 因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并不适合我国国情, 因而必须对这一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依法治国的模式选择至关重要, 这已经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此已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优化依法治国模式, 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比如对于各级政府来说, 必须从过去的“管理型”政府向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转变, 切实履行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

论依法治企的重要性 篇4

1 依法治企是企业维护和谐稳定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从而也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体现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依法治企能够推动企业的和谐稳定, 也是为了完成建设社会和谐的重要职责。依法治企能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也是确保企业员工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 让员工体面地工作, 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促进企业和谐。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让企业员工在和谐的环境中体现自身价值、创造社会财富, 因此保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是企业长远发展、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另外, 企业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实现经济效益的组织, 企业要实现正常的生产经营、健康发展就要依法治企, 确保生产经营合法, 企业员工就能按照国家的法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 企业才能在生产经营上不断的完善提高, 逐步规范, 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从而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企业将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目标。

2 依法治企是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现在, 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新常态”, 管理方式逐渐转向了科学管理阶段, 要用法治来克服功利化、短期化倾向;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各种困难和阻力凸显, 要用法治来形成更加规范的改革方式;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 要用法治来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中, 企业完善管理机制, 把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高度统一起来, 不能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用规范化、系统化的制度来对企业的各种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企业要不断规范经营管理行为, 使行为更加符合规范, 要不断强化企业管理措施,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填补和堵塞经营漏洞, 不断丰富管理经验, 为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和决策提供法律依据, 用制度来保障企业的改革发展, 使企业的各项管理不断地规范化、科学化, 从而提高企业效率和经济利益。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完善、更新规章制度, 就很有可能会出现管理漏洞, 出现不受法律法规保护的情况, 甚至受到法律处罚。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达到规模化发展, 就必须知法懂法守法经营, 把企业的各项活动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3依法治企是企业维护合法权益的需要

企业应加大普法力度, 按照法律的要求进行法制化管理, 实施依法治企, 来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 对于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与国有企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的法律不断出台, 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新出台的法律中, 许多内容有了质的变化, 这就需要企业随之调整规章制度或改变企业经营管理行为。当前, 大部分企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要求规范经营, 虽然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来看, 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是受法律保护和人们所倡导的。当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不法损害时, 要运用法律知识正常化解矛盾, 使企业恢复正常的经营管理。例如,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 我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保障, 加快了我国生态环境的执法革新步伐。如果企业为了追求利润而忽视了环境保护, 就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企业都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开展经营活动, 就能够顺利开展外部经营活动,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4 依法治企是取得法律保护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也都是围绕着这个目的来进行的。然而一些企业对依法治企的认识不清、理解不透, 甚至片面地认为法律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降低了企业的利润, 为此个别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 甚至违法经营, 使企业走了很多弯路, 甚至是末路。实际上, 依法治企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确保企业利益、让企业通过合法的途径来实现。法律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 主要表现在:第一, 法律为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健康发展的环境, 企业间进行公平竞争, 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竞争中取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第二, 法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企业整体经济的发展, 帮助企业解决一些仅靠自身实力和市场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 来推动企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事实上, 一些企业为了防范法律风险, 积极引入法律顾问制度, 创新法律风险防范模式, 高薪聘请外部资深法律顾问, 为企业“把脉问诊”, 为企业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因此依法治企不仅能够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经济收益。

5 依法治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依法治企不仅仅是要求企业照章经营和依法运营的一项简单工作, 而是要求企业管理者将企业的依法经营作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来考虑。企业管理者是集决策、组织、引导、实施于一身的个人或群体组织, 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重视程度影响着企业管理方式和水平, 因此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依法治企的能力, 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依法治企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管理企业的手段。企业管理者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 正确把握依法治企的内涵, 把学法和用法结合起来, 企业重大决策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集体决策, 禁止主观决策的随意性、片面性, 减少和避免法律风险。另外, 企业管理者要率先垂范, 带动企业全体员工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利益, 为依法治企打牢基础, 促使企业及早形成依法治企的经营模式,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6 结束语

依法治企不仅企业管理行为,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更是落实依法治国战略的一项具体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迅发展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日趋完善, 依法治企不仅能够创建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防范法律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够规范企业内部经营、避免企业间恶意竞争、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 充分体现了依法治企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智春兰.试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依法治企的重要性.法制与经济.2011, (14) .

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 篇5

我国党在多次的会议中不断明确指出要不断加强国家体制的改革, 针对当前社会的腐败问题努力建设出科学合理、廉洁高效、结构优化, 并且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社会组织。习近平总书记也再三强调必须要旨在加强制约腐败权力的滋生, 监督权利的运行, 管控权力优势努力将权利思想在根本上扼杀, 最终要形成一套不敢腐败的工作态度, 政府不能腐的防范机制, 官员不易腐的社会保障机制。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及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为:针对当前事业单位中的发展问题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执行程序, 通过酌情分析相关实施措施, 努力做到防范和管控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其主要为:收支业务、预算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建设投资项目、合同招投标业务等多个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目标包括:1、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2、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有效性;3、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腐败现象的出现和舞弊预防工作;5、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中的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工作意义:

(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现状

1.对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 我们要了解内部的控制, 内部控制的意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弱的, 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一直在改革当中, 这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内部控制的秩序, 这从根本上可以使得行政行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会计工作, 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完全遵照单位的会计制度, 没有严格使用规定的会计科目和相应的核算方法, 大部分使用自行定义的会计科目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 这种与制度不符合会促使会计工作质量下降, 会造成账实不符、帐底不清楚等现象。

(二)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机制建设

1.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起到了反腐倡廉的作用, 而且有效地拓展了防腐败工作有效措施, 对一些腐败动机起到了杜绝防范作用。我国十七大明确要求在杜绝腐败的同时, 根本上注重廉政、注重预防为主、注重制度性建设等三项注重要求。

2.廉政工作的重点就是对财权、物权、还有人权、以及事权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和总结, 如何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已经成为了工作人员重要的工作内容, 我们必须要求全民参与, 积极走向主动预防, 将权利进一步细化。

3.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并不是从宏观角度对反腐败路线进行拓展的, 而是从微观层面拓宽反腐败路径的重要举措。自从建党以来, 国内党派不断遏制腐败现象, 杜绝腐败分子的进一步滋生, 将腐败行为列入政治性问题对待, 通过政治层面解决腐败问题, 自上而下的带动群众进行各项整风运动。

4.在反腐倡廉的建设工作上从惩治工作到预防工作, 要达到治标治本的处理效果, 充分利用腐败风险因素做到积极的预防和风险管理, 通过建立健全腐败惩治和预防体系, 从多个角度研究当前的腐败现象, 做到在第一时间发现腐败问题, 解决腐败问题, 消除腐败现象。

二、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合规合法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 但仍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问题。1、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条文规定单位负责具有最直接的权利和责任, 必须要对内部管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做到全面的负责工作。所谓的单位“一把手”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层面, 缺乏基本的控制要求和措施, 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使相关规定的要求长期不能落实到位。2、行政事业单位虽建立了内部管理制度, 但难成体系, 使制度执行不力。虽然单位“一把手”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总责, 但其一般并不承担具体工作。而单位的内部控制不管是建立健全还是执行都会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人员, 若没能够进行有效监督则内部控制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 无法起到内部控制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

三、完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一) 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知识

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管控作为单独的工作岗位对待, 但是内部管控工作仍然是系统性的工作, 同时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履行。如果没有单位负责人的重视和支持, 就不可能实现对这么多人员和部门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首先要增加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全体员工在内部管控的实施力度。

(二) 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单位内控规范》有以下相关规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管控的根本宗旨和发展方向, 积极组织并落实内部管控工作。所以, 在内部管控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梳理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流程, 明确业务环节关卡, 分析在各项经济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明确内部管控问题, 选择合理内部管控政策, 并做到认真实践运行内部管控工作的宗旨。各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同时将监督和奖惩制度并行实施, 最终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内部管控制度。

(三) 及时准确编报财务信息

严格按法律规定进行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落实岗位责任制,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

(四) 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把好人员入口关, 确保相关人员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并加强员工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单位负责人加强对内部管控工作的宣传力度, 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全体员工内部管控的意识, 大力进行内部管控的思想教育工作, 提高内部管控的重要性。

摘要:十八大以来, 被查处的中管干部达55名。铁腕反腐、涤荡“四风”, 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赢得民心的一大政绩。在被查处的55名高官中, 副国级以上共3人, 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共7人, 中纪委委员1人, 其职位之高、数量之大着实惊人。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 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

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 篇6

一、行政管理观的概念分析

(一) 行政管理观的概念

所谓行政管理观, 指的是运用理念进行行政管理, 原则主要是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 属于正确行动的重要根据、尺度与相关准则。而高校的行政管理体系方面的变革并不是随意的进行的, 需要采用相关原则来进行有效地规范。在这种条件下, 高校应该制定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 采取定编、定岗以及定责的聘任制度, 不断的强化相关责任意识, 从而积极有效地展现行政管理体系在管理工作之中的指挥权利, 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方面的科学化。行政管理作为现代化思想的产物, 是一种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各种事物进行管理的重要方式, 也指所有的高校和事业单位所进行的行政事物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在社会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一种组织系统, 主要包括政府实施的各项经济、政治、文化、科教以及社会制度。所有高校或者事业单位进行的行政管理, 不等同于政府的行政管理, 也不等同于高校管理, 是一种为了推动高校的健康发展在法律规范制度的前提下对高校管理的内容进行的职能管理。

而和谐的行政管理观指的是在这两者统一协调下, 在一种平衡、共进、团结的前提下, 运用某种方式, 对行政管理客体的理念进行处理, 最终促进其朝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最终有效地提高高校的执行能力和领导能力, 最终有效地促进高校快速、健康、顺利的发展进步, 确保高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 行政管理的特点

1. 所有的行政管理均是以国家权力作为基础, 一切活动和国家权力均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

2.行政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的政务组织活动, 在执行的过程中和国家的立法与政治决策互相结合, 并制定政策。

二、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高校、事业单位中构建以和谐观念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 从高校方面进行分析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 或多或少的会遇到一些困难, 进而导致高校职工在思想和实践中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进而给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 我国市场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时期, 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政企不分的情况。在这种环境下, 高校需要和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进行交流, 获得项目资金。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给高校争取外部环境, 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解决高校职工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进而促进高校的健康、良好发展, 给高校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 帮助高校实现生存发展的目标。通常情况下, 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通过进行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工作以及控制工作来逐渐实现高校的发展目标。在和谐行政管理观下, 通过对管理目标、管理方法进行确定, 明确工作内容, 建立权责关系, 协调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依据相关要求完成各项工作, 对各项工作进行控制、调整和监测工作, 最终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高校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 确保高校生存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数量以及水平上的有限性, 对其它资源的投入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 需要高校依据相关国家政策以及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来不断的增加自筹资金方面的造血功能。

(二) 从政府管理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展不够健全完善, 因此,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加强管理。政府旨在能够管辖的范围内, 运用人们赋予的行政职权, 来为人民和社会服务, 运用分散权力的方式, 来提高效率, 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 政府加强管理, 来扩大政府管理效果的最大化, 提高社会公共价值, 进一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与社会治理的和谐。

(三) 从执政党建设方面进行分析

我国三个代表指出, 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进行持续不断的改革, 保障我国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进而有效的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进而实现和谐、平稳的理想目标, 使其朝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程序化的方向发展。在高校的行政管理建设中, 将和谐行政管理作为推动体制改革的有力的助推器, 进而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

三、完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相关建议

高校行政管理是实现与促进市场发展的客观性要求。在现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教育分工日趋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有效的对高校日常教学工作进行提高与管理, 需要构建具有权威性和服从性的机制, 也就是行政管理制度, 来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

(一) 设置合理的行政机构, 从而调整高校行政管理权利机构

作为当前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主题, 高校行政机构要依据管理学的相关原理, 进行有效地设置, 这些都对高校行政的效率带来一定的影响。更进一步说, 采用合理的机构设置, 是提高高校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条件下, 需要确保高校机构保持精干以及高效的原则。第一要严格的遵守教育的规律, 将一些主体职能非常接近的部门进行必要的精简以及合并, 而对于一些任务性质保持基本相同的机构进行合署办公, 从而有效地发挥综合管理上的效能, 最大限度的克服高校机关上逐渐政府化的相关倾向, 进一步的提升用人的效益。在另一方面要实现权责分明。主要是通过对职责进行重新划分, 来界定相关范围, 不断的理顺高校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 还有各个机构内部的关系, 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权限, 从而避免出现行政管理机构之上的断层, 同时也不会产生多头管理的现象。最后也要逐渐的转变职能, 而高校的行政机构则需要下放管理的权限, 逐渐把工作重点来转移到调查与研究, 与此同时还需要为领导的决策来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断地监督各项政策上的落实状况, 还要不断的协调以及处理各方面之间的关系。

(二) 构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体制

在现实生活中, 高校的改革体制不断地深化, 因此需要不断地压缩相关的行政编制, 从而减少行政人员。而数量上的减少, 会有效地提高质量, 从而进一步的提升行政人员的相关素质, 应该构建一系列包含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第一可以直接的引入高素质的人才进行管理, 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前学校里存在的培训上的资源以及相关社会力量, 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在职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 还有相关专业能力。在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增强对现有队伍的考核以及监督, 从而在选拔人才的基础上任人唯贤, 提倡自由竞争。在这种条件下, 一方面能够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 另一方面也方便行政管理干部自身的建设。第二要不断地完善竞争的体制, 具体而言需要高校要依据相关原则, 积极地推广教育之源的聘任制度, 将那些有志向从事于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来应聘到各个级别的管理岗位上来, 从而突破铁饭碗与终身制的限制, 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用人体制。

在高校中, 作为和谐行政管理观中的民主执政,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以建设具有公开性、透明性和服务性的高校为目的,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民主执政理念, 实现坚持政府“管制”的效果。具体来说, 要不断的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技能水平, 采取自学以及集中培训的方式, 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通过不断地应用归纳以及演绎, 还有分析和综合等管理理念, 来得出合理有效地创意以及策略, 从而加强发现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 推动行政管理运行体制改革, 实现依法行政

对于高校行政运行体制的最终改革目标来说, 构建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 同时及时与准确的进行行政反馈, 与此同时要采取规范以及简化的行政执行度, 当采取正确的决策之后, 规范以及简化的行政执行也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科学有效地贯彻相关国家法律以及法令, 从而实现组织上的目标。

依法执政要求要严格依据法律规范办事, 服从法律规范的人要作为法律的创作者, 对社会条件进行规定的, 主要是组成社会的人们。在高校中依法执政, 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高校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有序、合理沟通, 促进高校的“动态”发展, 实现协调性;另一方面, 从高校的横的方面实现和谐协调, 将各个部门的利益在法律的基础上进行体现。依法执政能够促进社会朝公平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对于高校的内部系统来说, 其都含有自身价值上的共性, 也拥有长期构成的传统个性, 这是一种价值文化, 也是当前高校内部的全体成员指导思想以及行为准则, 应该在当前的高校管理过程中受到传承以及发展。而在高校的运作之中, 应该不断的探索并且确立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价值理念, 加强人文关怀, 不断的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将促进学生的发杂很难以及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来当做当前高校发展的主要尺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能够符合现实发展需求, 存在着对不断变化社会事务反映迟钝、处理事务的能力也不强的现象。因此, 在我国高校日常运营中, 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运用和谐的行政管理理念, 从而实现高校健康、顺利的发展。文章结合相关实际情况, 详细的分析与论述了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并且提出了相关建议, 希望能够给广大从业人员一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参考文献

[1]丁玉贞.对高校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 (下旬刊) , 2007, (11) .

[2]刘廷发, 刘华.高校行政管理的功能特点及要点[J].甘肃科技, 2008, (31) .

[3]邓集文.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改革与战略, 2010, (3) .

[4]杨宝庭.和谐行政理念与构建和谐社会[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 2008, (11) .

[5]王迎娜, 罗国基.论科学发展观中的和谐行政思想[J].博士论坛, 2009, (31) .

[6]丁美琴, 宗钱.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生态学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

[7]Martín-Merino, Elisa;Johansson, Saga;Morris.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nd the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in UK Primary Care[J].Drug Safety, 2011, (11) .

[8]Justin T.Saunders, Vijay Nambi, James A.de Lemos.Cardiac Troponin T Measured by a Highly Sensitive Assay Predic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and Mortality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Clinical Perspective[J].Circulation, 2011, (13) .

[9]李颖.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及其激励管理创新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 2009, (46) .

[10]郭峪萍.天河区公务员职业生涯管理方案的研究与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2, (10) .

[11]周晔.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评[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5) .

依法行政重要原因分析 篇7

依法治警, 就是武警部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 依法建设管理部队, 依法履行职能, 依法规范官兵的言行。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是贯彻党中央依法从严治军思想, 推进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它既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也是部队建设和履行使命的内在必然。

( 一) 依法治警是党和国家意志的体现

习主席在视察武警部队时, 强调“要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 作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重要指示。党和国家通过法律, 明确武警部队的领导管理体制和指挥关系, 确保党对武警部队的绝对领导。武警部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要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 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依法治警, 要抵制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的影响, 永远保持武警部队的人民军队性质。

( 二) 依法治警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了“法治中国”的概念。新的历史时期,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从严治警”的思想, 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理军队的行动纲领, 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行动指南。依法治警是从严治警的基本要求, 是依法治国的延伸和体现。

( 三) 依法治警是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毛泽东同志说: “与现代化装备相适应的, 就是要求部队建设的正规化, 就是要求实行统一的指挥、统一的制度、统一的编制、统一的纪律、统一的训练, 就是要求实现诸兵种密切的协同动作。”要做到上述“五统一”和“一协同”就要通过条例、条令等多种军事法规形式, 规定出统一的制度和行动准则。当代, 依法治警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部队建设和履行职能的制度化、法律化, 努力把武警部队建设成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推进武警部队正规化建设。

( 四) 依法治警是提高武警部队法律素质的重要举措

武警部队在执行任务中, 所遇情况往往比较复杂, 既有一般的违法行为, 也有严重的犯罪行为; 既有人民内部矛盾, 也有敌我矛盾; 有些情况或事件涉及民族宗教问题, 有时还有涉外问题。武警部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以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水平的提高, 从客观上要求官兵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觉悟和政策法律水平。因此, 各级领导和机关要用法律知识武装官兵, 筑牢依法管理、依法执勤的思想基础, 提高广大官兵的法律素质, 培养官兵的法制意识和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法治警应把握的问题

当今世界军事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就是以法制化为特征的治军方式的变革, 在这方面武警部队尽管作了不少工作, 但不少同志在观念上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言大于法”、“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认识还有市场, 依言带兵、依权管理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于法规, 虽然依了但没有严格依, 依了部分但没有全依, 依了一时但没有长依。其表现是, 重视用讲话、批示来领导, 而轻视用法规制度和条令条例去规范; 重视个人威信的建立, 轻视法规制度权威的维护; 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自定章法, 搞“土政策”, 不习惯按条令条例办事。这些问题的存在, 表面上看是工作习惯, 但根子还是人治观念的影响。观念新, 才能事业兴。新形势下依法治警, 必须确立以下四个理念。

一是法大于权。要承认法规制度的至高无上性和权威性, 承认法规一经作出, 就对全体官兵具有统一的指引、评价、调节和制约作用。领导的指示、过去的经验不能取代法规的规范作用, 更不能违背法规。要确立法大于权的观念, 必须实现由忙于“治事”向“治法”转变, 由习惯于“人治”向“法治”转变, 由随意性、盲目性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

二是民主管理。法律与民主是矛盾的统一体。强调依法治警, 并不是否定官兵的民主意识, 相反, 要把广大官兵当成依法治警的主体, 而不仅仅是治理的对象。因为“法治”在本质上是讲民主的, 民主是“法治”之母。法治的意义在于制约公共权力, 而民主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正确运用公共权力。依法治警中的民主亦应是依法治警之母。

三是执法必严。治军从严, 军则存; 治军不严, 军则亡。古今中外, 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军队, 概莫能外。从严治警必须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在二者之间, 当前的主要矛盾在后者。在当前武警部队存在一些法规制度不落实的情况, 如勤务制度不落实。从部队执勤情况看, 勤务制度已相当健全, 除《内卫执勤规定》外, 多数单位又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勤务制度。但是, 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落实难、难落实。各种规定制度形同虚设, 是安全执勤之大患。

四是违法必究。“条令条令, 条条是令”。法规是法律化了的指示, 是带有强制性的命令, 必须严格执行。武警部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要求我们, 必须树立绝对服从的意识, 官兵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 一定要依据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维护条令条例的严肃性。使官兵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 做到招之即来, 来之能战, 战之能胜。

摘要:当前,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 武警部队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 使部队出现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等问题。法治以与人们实现自身利益直接关联的方式, 并起着既约束人, 也引导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 其效力更具根本性, 树立依法治警的法治理念, 对提高武警部队战斗力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中国职业足球下一篇:仿制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