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装备产业(共7篇)
制药装备产业 篇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我国制药装备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生产企业数、产品品种规格、产量均已位居世界前列,部分产品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制药装备大国。然而,在产品的技术与质量水平方面,尽管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在不断努力和不断进步,但与国际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在新产品开发、自主创新、产品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因此,随着我国制药行业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对制药装备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制药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为制药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药品生产装备环节的质量与环境的监督管理,使质量管理体系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制药装备的标准化工作,运用标准促进制药装备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扩大标准对市场的影响力,提高我国制药装备竞争能力,使产品市场竞争更有序的升级。
1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
1.1 标准化有利于制药装备产品开发
标准化的精髓可理解为是一种优化了的思维或优化了的方法的实践活动[1]。从事机械产品研究、设计、制造的人都知道,每一产品中都要应用大量的标准化成果以保证产品的研制水平。设计人员具备标准化素质时,会使产品设计周期缩短、零件通用性提高、图纸量减少、引用成熟技术多、功能得到优化、成本降低、投产快、经济效果好,易形成技术、生产、服务和质量的竞争优势。而制药装备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制药机械产品集制药工艺、化工机械、自动控制、制造技术等专业于一身,又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并且紧密联系最新的科学技术。制药装备的研发思路就是要将这些相关专业、技术及规范贯穿于整个设计创新过程中,而先进设备的研发过程就是各专业中的高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过程[2]。如此,标准化工作在制药装备产品开发中势必成为引用成熟技术、功能优化、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的载体。
1.2 标准化促进制药装备产品技术进步
制药装备行业标准的发展相对制药装备产品的发展较为缓慢,标准不被企业重视是主要原因。然而,随着近年世贸组织和贸易技术壁垒的影响及市场竞争转向技术型竞争的影响,标准已不再看作是原先单纯的质量标准,标准已融入到了市场竞争中,开始受到企业的格外关注。事实上,制药装备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教育和醒示着企业。随着标准作用在市场竞争领域和范围的延伸,标准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标准要成为制约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有力手段,要代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这样标准就必然的成为领军企业争相制定的目标[3]。而在积极制定标准的过程中,涉及产品很多技术方面的、生产方面的、管理方面的东西也将被贯穿进来,产生了较大的市场竞争强势,与此同时,也会使一些同类产品企业相对形成了产品竞争中的劣势,而产品标准的一个小小的变化也都可能会引起诸多制药装备企业产品生产的一系列变动。正因如此,制药装备标准化就必然地促使制药装备生产企业如何用更先进的技术超过别人,如何使自己的产品性能好、投入小,以符合甚至超越行业标准的技术指标赢得用户的青睐。
随着制药装备生产和使用企业对产品标准重要性的认识的提高,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越来越高,这对快速提升行业产品水平非常有利,因为产品新功能的出现、新工艺的改变、新原理的运用、节能指标、安全性能等都将会作为标准修订的理由,标准的更新速度将加快,标准将会成为制药装备企业促进产品技术进步的催化剂。
2 标准化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1 标准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等各项工作的一种共同的技术依据,是在一定范围内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是新技术信息源、科技成果的结晶、公认统一的质量水准、合同缔约的要素、法律仲裁的依据、市场竞争的条件[1]。所以,在企业运行和发展中,标准制定及实施具有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是管理企业的最好手段。重视与运用标准化会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因为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质量监控等各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是企业从全局的利益出发,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因此,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组织生产、管理生产的保证,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4]。
标准就像我们常说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事物按照一定的“规矩”发展,才能有良好的秩序,有协调、优化、高效的局面[1]。标准化与企业经营是相辅相成、互相依托的,企业不能脱离了标准去谈质量、谈竞争、谈发展。标准作为联系企业内各部门的纽带,它使企业的各种产品、各项管理、各类人员都有“标准”可循,使整个生产过程按照科学的规律进行运行,同时为企业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5],实现企业科学的、体现于“全员、全程、全面”的全面质量管理,因为“三全”管理就是以标准化工作为基础的,是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依据的[6]。所以,标准化工作能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构建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企业的目标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实现员工目标和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使企业能进行高效率生产,降低产品经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2.2 标准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和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7],它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总的来说,可归结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
企业核心竞争力涵盖了“强势”、“核心”、“独具”、“长期”、“持续”等几层意思,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主要包含: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转化能力。而标准既是创新的主要内容,也是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通过标准的实施,快速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新成果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8]。如果没有标准,就谈不上产品质量和高质量的产品,更谈不上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所以,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应有标准化的观念和具备在本企业开展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多培养有标准化思维能力的人,实施标准化全员性的工作方法,将标准化工作融汇于企业的生产、管理之中,为实现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打好坚实基础。
然而,近几年的行业标准“送审稿”的质量可以说明制药装备企业标准化工作人员水平和素质普遍不高,绝大多数标准化人员对本企业的生产水平、技术专利、竞争优势等情况并不了解或者是十分了解,更不用说了解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了。如此,企业制订的标准怎么能体现先进性?怎么有利于产品技术与质量水平的提升?企业如何用更先进的技术使自己的产品性能好、成本低而超过别人?企业又如何显示自己的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发达国家流行一种理念:“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8]这说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标准,他们利用标准和专利编织技术壁垒网,说到底,就是利用标准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标准化工作绝不能仅仅依靠标准化人员,它需要企业的设计、制造、质检、销售等方方面面人员共同参与和共同策划。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宽严适当、体现当前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的标准,制订出严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企业标准,使企业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创造性活动,保持对客观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具备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并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能将技术和发明创造成果转化为产品或现实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和行业健康发展[9]。
3 标准化促进产品市场竞争更有序
3.1 标准使产品竞争内涵发生变化
如前所述,标准是融生产实践、科技成果、管理技术、政策法规的综合载体。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中来自标准、专利、标记、认证等的技术障碍逐渐增多,利用标准开展竞争、利益保护、推动发展的趋势明显的表现出来,成了当今经贸活动中最多、最隐蔽和最难以应付的替代关税壁垒的一种贸易壁垒形式,使得产品竞争的方式、方法在悄悄的改变。所以,标准不仅为企业搭建起一个质量、技术与服务的竞争平台,而且也是制造、使用及第三方参与市场活动的法定依据。
近几年,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相关信息反映,企业之间的竞争仍处于白热化阶段,但竞争不全是比产能与价格,而逐步转向于质量、功能、服务等全方位,这一趋势是以标准所体现的[8,10]。药品生产企业依据制药装备标准进行的“设备验证”,就是对制药装备产品的优、劣要做出评价。所以,标准的作用在迫使装备生产者们开始认真面对这一市场现象,市场上产品只有达到或超越标准才会受到更好的青睐。这也改变了过去由于标准水准低、产品进入市场的准入门坎也低、产品优劣难分的市场局面。可以说,标准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及贸易的需要会越来越多,标准化战略、标准壁垒等将使得标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手段。面对无情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品牌?如何看待市场、占领市场、参与市场的竞争?这就需要把握好标准这一产品市场比拼的准则,掌握因标准化而带来的产品竞争内涵发生的变化,这也将引发出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竞争。
3.2 标准化促进市场竞争态势更有序升级
社会需求总是趋向先进的、好的方面。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产品不仅要对路,还要相互竞争,比质量、比价格、比功能,不但要在国内比,还要与国外比。新经济形势下的市场化发展的明显特点是运用标准等手段,使产品在市场大环境中去自然完成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没有行政与人为的干预,衡量产品的规则就靠标准,有了标准,质量才变得可以评价,有了质量才能产生广义上的竞争[3,8]。所以,企业的角色己不再只是标准的被动执行者和作用的对象了,而应该同时成为提高标准水平的参与者、实施者,将最新技术、专利等科技成果融入到标准中,使自身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标准关系着产品、关系着贸易、关系着企业的生计和国家经济利益,它能引起行业以及众多企业的震动、以致国家的关注,是规范市场商品和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所以,运用市场竞争机制,吸引企业成为参与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的主体是新的竞争秩序建立的基本条件。近几年,制药装备行业每年所接提案都在几十项,有时还出现几个单位争一个标准项目起草权的现象,这反映了企业对标准的关注度在提高,也反映了市场竞争引发了企业对标准的竞争,标准正在融入市场活动,正成为市场竞争的手段,成为制药装备企业较量的一个新领域。这种态势的发展对制药装备标准水平的整体提高是十分有利的,是行业标准化发展的好趋势。应该说,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现象,比标准高低就是比质量,就会产生推动技术进步、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有序升级等一系列的社会效应。
目前,我国市场机制的演变使市场环境和规则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把对质量的定义权交给了使用的一方,产品的优劣、适用性、性能评价更多地要由使用方和市场来判定;同时,各类企业都可以在市场的规则下各显其能,平等地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去寻求生存和发展。这些年,我国制药装备产品生产呈现了地域条块的新格局,这更加剧了同类产品的竞争。而在分析企业产品取得竞争优势的因素时发现,标准、专利、高新技术、高效节能、服务理念等是主要决定因素,其中标准是近两年所形成的亮点,它已由生产型转向外向型,更多地涉入到了贸易流通领域,成为合同签约和仲裁质量的法律依据[3,10]。企业若不采用或不能执行标准,就可能不被用户及市场认可,相应地就意味着将在市场面前退出该类产品的竞争或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产品标准化的目的是引导和促进产品向更高技术层次发展,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在规范的环境下有序进行。
4 结语
标准决定着产品质量,没有高标准就不会生产出高质量产品。标准化工作的好坏,最终将反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在当今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利用标准中涉及的知识产权,设置技术壁垒、垄断技术、垄断市场,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加快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现代产业建设和发展。
为了使我国标准化持续、健康的发展,继续扩大对制药装备行业发展的效应,必须在广泛征集标准提案的基础上,加大立项的透明度,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为企业提供竞争平台,科学审定标准的可行性;加强标准起草人员的培训,指导标准技术及内容的编写,全过程把关标准质量,保证制、修订水平;加深对标准研究的力度,重视标准研究和标准编制说明的审查,扭转审定标准中重标准、轻过程的现象;加强标准化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提高标准化创新能力和发明专利技术等科技成果标准转化率;规范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标准更好地发挥其先进性、权威性,使标准成为引领先进、抑制落后、促进竞争、推动行业发展和规范市场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干燥技术网.标准在制药装备的作用与地位[EB/OL].[2006-12-27].http://www.51dry.cn/indexnew_view.asp?id=2440.
[2]田耀华.浅析制药装备的若干难题[J].机电信息,2007(17):14-20.
[3]制药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注标准效应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J].世界标准信息,2006(7):81-84.
[4]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21.
[5]吕志清.企业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EB/OL][.2010-02-03].http://www.phmacn.com/standard/standardInfo/pxfd/20100203/155807.asp.
[6]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3-18.
[7]于超群,綦良群.区域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11(3):28-32.
[8]石青.制药装备行业现阶段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建议[J].机电信息,2009(8):5-9.
[9]熊威.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因素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3):71-75.
[10]沈洪.标准的“公益性”和知识产权的“私有性”矛盾的解决思路[EB/OL][.2010-05-21].http://www.phmacn.com/standard/standardInfo/dt/20100524/100513.asp.
《制药装备》征稿启事 篇2
本刊以制药机械行业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应用类技术论文为主。诚挚欢迎国内制药企业、制药装备企业、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从事制药机械理论研究和技术工作的人士踊跃投稿。
一、主要栏目
专稿与综述、工程设计与设备、法规验证与装备、装备应用与研究、自动化控制与装备、工艺与装备、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药包材与装备, 等等。
二、来稿须知
1.论文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 论证严谨, 文字精练, 数据准确,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每篇不少于3 000字。
2.摘要、关键词单列, 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章末尾。
3.文内图表均应有序号和名称, 图片要清晰, 表格设计合理。
4.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5.来稿必须为原创首发, 请勿一稿多投。
6.依照《著作权法》, 本刊对来稿有文字删改权;不同意修改者, 请在投稿时说明。
7.文末请附详细的联系方式, 并附作者信息, 包括: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研究方向等。
三、编辑部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120号江苏成套大厦11楼
邮编:210009
编辑部电话:025-83336675
传真:025-83305221
投稿信箱:tougao2000@vip.163.com
《制药装备》征订启事 篇3
该刊为月刊, 每月15日出版, 每期18元, 全年216元 (免邮寄费) , 可跨年度、破季、破月订阅。有需要者可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
联系人李亚文
联系方式
电话:025-83336683传真:025-83305221
银行汇款方式
开户银行: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城北支行
账号:3102 0188 0000 86666
户名:江苏《机电信息》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局汇款方式
《制药装备》征订启事 篇4
该刊每月15日出版,共12期,每期18元,全年216元(免邮寄费),可跨年度、破季、破月订阅。有需要者可通过银行或邮局汇款。
联系人 李亚文
联系方式
电话:025-83336683 传真:025-83305221
银行汇款方式
开户银行: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城北支行
账号:3102 0188 0000 86666
户名:江苏《机电信息》杂志社有限公司
邮局汇款方式
地址:南京市山西路120号江苏成套大厦11楼《机电信息》杂志社发行部收邮编:210009
《中国制药装备》征订启事 篇5
《中国制药装备》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0797;国内统一刊号:CN32-1628/TM, 每月15日出刊, 每期12元。
订阅方法:填写订阅回执并通过邮局汇款至江苏《机电信息》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制药装备》编辑部, 汇款地址:南京市中山北路283号1号楼4楼, 邮编:210003;
或通过银行支付, 账户如下:
收款单位 (户名) :江苏《机电信息》杂志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信银行南京分行湖南路支行
账号:7329 8101 8260 0058 794
电话:025-83472764
传真:025-83472511
《中国制药装备》征稿启事 篇6
一、主要栏目
综述、行业探讨、工艺探讨与系统设计、装备应用与研究、自动化与控制、国外装备介绍与研究、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标准与质量、药包材与装备。
二、稿件要求
1. 论文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 论证严谨, 文
字精练, 数据准确,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每篇不少于3 000字。
2. 摘要、关键词单列, 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章末尾。
3. 文内图表均应有序号和名称, 图片要清晰, 表格设计合理。
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4. 依照《著作权法》, 本刊对来稿有文字上的删改权;
不同意修改者, 请在投稿时说明。
三、编辑部联系方法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283号1号楼4楼《中国制药装备》编辑部邮编:210003
投稿信箱:tougao@vip.163.com
电话:025-85039288
《中国制药装备》征稿启事 篇7
一、主要栏目
综述、行业探讨、工艺探讨与系统设计、装备应用与研究、自动化与控制、国外装备介绍与研究、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标准与质量、药包材与装备。
二、稿件要求
1. 论文要求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 论证严谨,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每篇不少于3 000字。
2. 摘要、关键词单列, 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章末尾。
3.文内图表均应有序号和名称, 图片要清晰, 表格设计合理。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
三、编辑部联系方法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北路283号1号楼4楼《中国制药装备》编辑部
邮编:210003电话:025-85039288
投稿信箱:tougao@vip.163.com
【制药装备产业】推荐阅读:
生物制药装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8-19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11-07
装备产业链06-15
石油装备制造产业11-07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政策09-02
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11-20
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政策12-18
无锡市“十一五”机械装备产业发展规划08-14
制药公司07-17
制药创新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