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政策

2024-10-11

负利率政策(精选7篇)

负利率政策 篇1

摘要:“安倍经济学”自实施以来,从目前来看,它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甚微,日本依然面临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困境,在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以解决通缩,促进经济回暖,但从负利率实施的两个月以来,它所取得的效果却与预期背道而驰,日元升值,股价大跌,日本负利率政策引起了国内外高度的关注与质疑,本文基于对负利率政策的相关理论、负利率对日本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已经实施负利率政策国家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梳理,最后总结负利率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货币政策,负利率政策,通货紧缩,实体经济

一、引言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家还陷在危机的阴影之中,各国央行为了使得经济得以复苏,采取了非常规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货币竞争性贬值,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手段。成为当前金融界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自2009年8月,瑞典央行是首个全世界银行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此后,丹麦、欧元、瑞士也紧接着实施了负利率,今年1月29日,日本央行成为第五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国家,同时成为亚洲第一个实施负利率的国家,从实施负利率的经济体来看,负利率政策的目的在于缓解结构性通缩而导致的通胀下行和需求萎缩。近期负利率政策影响的争论愈演愈烈,负利率对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影响。从已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瑞典与丹麦,负利率政策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而对于瑞典、欧元区、日本,在实施负利率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就拿日本而言,从实施负利率政策的两个月以来,其取得的效果与预期背道而驰,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日本银行收益受损导致股价下挫,与此同时负利率政策使得政府的国债收益率为负值。日本的负利率政策不禁引起质疑与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系统的分析,阐述负利率相关理论,对负利率对已经实施负利率的国家的结果进行梳理,全面探讨负利率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总结负利率产生的效果。

二、日本负利率政策相关分析

(一)日本负利率政策提出的背景

首先,负利率是指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它的最初的想法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德国经济学家———Silvio Gesell,在金融危机期间,他提出应该对现金进行征税,要不然人们会有囤积现金的倾向,后来凯恩斯提出的流动性性陷阱假说也证明了这种做法是比较可取的,即处于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穷大,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人们都会倾向于把它储存起来,而不选择消费,当很多资金储存起来时,对于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为了使得人们不持有现金,有必要对现金进行消费。

此外自2014年日本消费税上调之后,日本的经济增速明显放缓,2016年以来,日本金融市场呈现明显的不稳定,日元升值,日经指数总体看来,呈现下跌,此外由于国际石油的下跌,日本企业萧条,使得安倍的QQE政策完全趋于无效,外加上国内消费不振,刺激实体经济无效。对此日本央行突然向外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此次的负利率政策作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极端,但却与之前的货币政策的性质大大不同,之前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银行购买国债,但这些资金并没有流入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商业银行存在了日本央行,因为过去商业银行存在央行的资金可以获得利息,但日本央行实施负利率后,如果商业银行继续将资金存入央行,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要面临亏损。所以日本想借负利率,降低市场利率,迫使商业银行以更低的市场利率放出贷款,促进个人消费、企业投资,进而推动经济回暖。

(二)日本负利率政策的主要内容

为了应对经济衰退和通缩风险,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意外的实施了负利率政策,这一政策一出,引起市场轩然大波,因为外界并没有预料到央行会如此的加码宽松。央行引入三级利率体系,主要包括正利率、零利率和负利率。正利率0.1%适用范围为现有的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余额;零利率则适用于金融机构存放在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及金融机构受央行支持的一些救助贷款项目带来的增量准备金;对于不在上述范围内的则适用于负利率1%,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分级利率体系的考虑,主要是因为准备金占GDP的比重比较大,而且鉴于目前QQE政策还在进行中,如果目前对全部的准备金征收负利率的话讲加大金融机构的成本,造成压力,从而减少也会减少金融机构出售国债给央行的举动。这种政策使得商业银行收益得到压缩,因此日本央行考虑将负利率的额度控制在10万亿至30万亿日元左右。

三、日本此次实施负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从理论上看来负利率可以降低市场利率,刺激股市,促使货币贬值、缓解政府债务负担,此外负利率也可以使得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放出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黑田东彦实施负利率政策也正是想通过降低市场利率,促使银行放贷,进而促进投资,到达促进增长的目的,但目前看来,负利率虽然起到了一起效果,但效果不明显,它并没有达到使得经济回暖的作用,反而,日本负利率实施后,出现了日元升值,股价大跌,银行收益下降,国债收益率为负值等情况,负利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负利率对压低长期利率了有效,但对信贷与消费、投资的刺激有限

从负利率的政策效果来看,负利率可以降低市场利率,尤其对于长期利率的压低具有明显效果。对于日本央行而言,自2016年实施负利率以来,国债收益率为负值。负利率政策可以促进长期利率下降,也可以刺激金融机构将资金投放到信贷市场。在负利率政策下,金融机构存在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不但获不了利息还要支付1%利率,这意味着金融机构面临着资产缩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刺激金融机构调整资产组合,向信贷市场投放资金。

虽然负利率可以使得市场利率,促进银行放贷,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消费与投资。但银行的信贷是否扩张取决于银行放贷意愿、市场经济的需求、市场的信心、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等。从日本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负利率使得银行收益下降,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受到削减。此外,银行如果不能把负利率的传导机制传至消费者,消费者出于利息的收入减少,倾向于从银行中取出存款,将现金持在手上。这将降低经济体系中的信贷活动,推动借贷资金的成本。最后,面对着经济低迷,严重的通货紧缩,,企业对于未来经济缺乏信心,对风险保持谨慎态度,负利率下降的幅度目前还不足以抵消投资回报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减少资金的需求,从而也难增加设备投资。所以负利率对于信贷、消费、投资的刺激效果是有限的。

(二)负利率政策使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国债市场失去原有的职能

在1月29日,负利率的实施,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再将资金存入央行,面对着经济低迷的情况,金融机构进而把资金选择投入到风险较低的国债市场,由于出现国债的长期抢购,导致十年期的国债的收益率首次出现负值,收益率出现负值意味着日本国债市场将失去原有的职能。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是依靠发行一定数量的国债来维持国家的财政赤字运行的。自2013年安倍经济学实施后,黑田东彦就配合安倍经济学实施货币政策,并提出了颇为新意的“异元次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政策的思路设想下,企业准备金积累的越来越多,所以就有了负利率,央行试图将这庞大的资金赶回到市场,搞活日本经济,可是面对着需求低迷,企业缺乏信心,借贷意愿下降,商业银行面临资金去向的问题,只好将这部分资金转向购买新兴的债券。但这些银行又不具备经营国际债券的能力,所以面临着巨大风险,结果是负利率使得资金由没有风险的债券市场转向了风险较大的债券市场。可见,负利率使得日本国债市场正在失去原有职能,也带来了风险。

(三)负利率政策的实施给金融界发生改变,金融市场面临严重的挑战

从银行行业来看,负利率实施后,银行的收益率下降。根据日本相关媒体报道,负利率实施后,银行股大跌,日本的三大银行收益减少将近2200亿日元,此外,日本负利率使得长期国债收益率变为负值。在存款利率与公债利率处于下降的情况下,这使得银行的获利进一步压缩,银行在利率处于下降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支撑起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国民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保险行业来看,由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下降,将很难保证确保它的运营收益。而且由于原油价格的下跌,美国经济景气,造成日元升值,汇率拉高,所以保险公司也不能从外债中获取利润。

此外,负利率政策不仅对银行、保险行业产生影响,对证券行业、不动产市场也造成影响,负利率政策使得证券公司难以稳定的运行性质解决储备的高安全债券也即MMF.使得不动产市场走高。

四、结论

负利率理论上可以降低市场利率,推升资产价格,促使货币升值,缓解政府债务负担,但也存在副作用,短期看来,造成银行收益率下降,造成银行惜贷,家庭跟企业因为利息收入减少转而将存款取出,而以现金持有。长期看来,负利率会扰乱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造成金融业的不稳定,损害央行的信誉,降低市场信心。从五大经济体的实施情况看,负利率对于抑制通货紧缩,不是一副万能药,就日本而言,负利率没有使得国家经济情况改善,并不是说利率降低不过的,而是日本很多的经济问题比如国家债务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都是结构性的问题,而货币政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负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极端,不过是为结构性改革赢得缓冲时间。所以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和监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家庭债务,改善工资水平等措施来增强基本竞争力,才能走出困境。日本负利率政策的实施还处于进行,其最终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日本央行在推行负利率的时候,时刻保持警惕性,解决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它对外界产生的冲击。在实施负利率的同时结合财政政策跟结构性改革措施进行。

参考文献

[1]伍聪.负利率问题的研究与进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9-16.

[2]孟阳.负利率政策的背景、现状、影响及评价[J].债券,2016-04-20.

[3]潘成夫、刘刚.非常规货币政策理论效应与实际效果之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2.第12期.

[4]施兵超.利率理论与理论政策[J].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82-84.

[5]孙立坚、林木彬.从零利率政策到负利率结果——透析日本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J].国际金融研究,2003:36-84.

[6]郑宝银.负利率下的经济[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7]朱宝玲.日本负利率政策之市场观察[J].经济与法,2016-03.

负利率政策 篇2

关键词:负利率 欧元区 量化宽松 TLTROs SMP

欧洲央行在今年6月5日召开的议息会议上宣布了包括实施负利率政策在内的一揽子宽松措施,成为全球首个推行负利率政策的主要经济体央行,虽然市场普遍预期此次欧洲央行会采取负利率的措施,但此次货币政策的力度超过了市场的预期。本文拟对本次政策的具体内容、背景及影响进行深入解读。

欧洲央行在6月议息会议的政策内容

欧洲央行此次推出的货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推行负利率与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s)在内的四个方面(见表1),并对未来可能采取的资产购买计划等量化宽松措施(QE)给予了相对正面的回复。

(一)利率政策

欧洲央行将主要再融资利率(MRO)由 0.25%下调至 0.15%,隔夜存款利率(DF)由零利率降至-0.1%,边际贷款利率(MLF)由 0.75%降至0.4%。欧洲央行以主要再融资操作利率为目标利率,以边际贷款利率为利率走廊上限,隔夜存款利率为利率走廊下限,所以其利率走廊由75bp缩窄至50bp,这将降低欧元无担保加权平均隔夜利率(EONIA)的波动性。隔夜存款利率降为-0.1%则意味着商业银行对于存放于欧洲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以及相关存款,将向欧洲央行支付利息。此前瑞典央行也于 2009 年至 2010 年曾试行存款负利率 ,历时14 个月,丹麦央行自 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4 月也推行过负利率政策,但笔者认为这是全球主要央行第一次采取负利率政策。

(二)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

为鼓励商业银行向家庭与非金融企业发放贷款,促进实体经济的复苏,欧洲央行提出为期四年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即TLTROs。TLTROs 预定于 2014年 9 月及 12 月分两批进行,到期时间为 2018年9月,期限约为48个月,长于此前的长期再融资计划(LTRO)。TLTROs是指商业银行最初可按其向欧元区非金融私营部门贷款余额的7%获得借款,预计借款的总资金规模将达到 4000 亿欧元。TLTRO 的利率在每次操作的期限内,将被固定为操作时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加 10bp的利差。2015 年3 月至 2016 年 6 月,商业银行每季度还可申请最多3倍于其向欧元区非金融私人部门净贷款规模的 TLTRO,同时在申请TLTROs的两年后,商业银行具有偿还TLTROs贷款的提前偿付权。TLTROs 将通过定向引导确保信贷资金流向家庭与非金融企业。

(三)证券市场计划停止冲销

证券市场计划英文全称是Securities Markets Program(SMP)。2010年5月,为了缓解市场紧张情绪,促进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欧洲央行推出了SMP购债计划以购买国债和私人债务。SMP是欧洲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之一,旨在通过干预欧元区国家债券市场,来解决严重阻碍欧洲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问题。SMP冲销是指欧洲每周向银行提供生息存款以对冲其当周对银行释放的流动性。停止对SMP购债行动冲销,就意味着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截至5月末,仍在账面的SMP总额达1645亿欧元,欧洲央行停止冲销意味着向市场释放1645亿欧元的流动性。伴随SMP的逐步到期,其向市场注入的短期流动性也逐步减少,总体来说对资金的短期市场影响有限。

(四)固定利率全额主要再融资操作

在固定利率全额主要再融资操作中,欧洲央行承诺,只要商业银行提供合格抵押品,即可从欧洲央行处获得无限量流动性。此次议息会议决定将原本持续至 2015 年 7 月的该操作延长至 2016 年 12 月,银行通过提供合格抵押品,可以继续从央行处获取无限量短期资金,这将有助于维持货币宽松的局面,并强化央行对市场短期流动性的支持。

(五)加强购买资产担保证券的准备性工作

欧洲央行表示在观察当前货币政策市场的影响后,视情况考虑实施进一步量化宽松甚至是全面量化宽松的可能性,具体措施包括筹备购买资产担保证券(ABS),此表态向市场传递了宽松行动并未终结的强烈信号。据欧洲金融市场协会(AFME)统计,2013 年上半年欧洲资产证券发行额为 835 亿欧元,因此购买ABS对于促使市场宽松的作用有限,除非还包括购买其他类资产。

欧洲央行采取当前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环境

(一)经济增长缓慢,通缩风险加大

欧元区尽管正处于近3年最好的复苏状态中,但其迟缓的复苏步伐以及持续的低通胀引发了欧洲央行的忧虑。最新公布的欧元区一季度季调后 GDP 环比仅增 0.2%,从各国数据来看,在法国经济增长停滞、意大利陷入负增长的情况下,仅有德国经济略让人欣慰,推动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实现了适度的正增长(见图1)。

欧洲央行唯一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使通胀目标低于并接近 2%。如果通胀率在 2%下方太远,将构成通货紧缩的风险。5 月欧元区 CPI同比下滑至 0.5%,通胀率持续走低,远低于欧洲央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 2% 的警戒线,显示欧元区通缩风险进一步增加,CPI长期位于低通胀区间徘徊,最新公布的欧元区6月CPI初值年率为0.5%,核心CPI年率为0.8%,通缩风险并未消除,加剧了欧洲央行实施宽松政策的压力。

(二)信用扩张缓慢,实体经济受伤害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为解决意大利与西班牙等国不可持续的主权债务高融资成本问题,欧洲央行先后推出了长期再融资操作和直接货币交易(OMT)购债计划,这两项货币政策操作有利于“欧猪五国”1银行增持本国国债,极大地降低了相应国家的主权债务收益率,避免了欧债危机的进一步蔓延。

nlc202309020602

由于欧元区国家内部经济结构的差异与发展的不平衡,各成员国间的商业银行仍然互不信任,资金拆借市场效率低下,导致各成员国之间信贷环境的严重分化。虽然德国自身经济核心竞争力强,但欧元区内的主要贸易伙伴需求疲软,所以德国企业的信贷需求仍然疲软。而其他国家的商业银行为避免风险,倾向于主动收缩对实体经济的贷款,使得整个欧元区非金融企业融资环境恶化,信贷规模增长缓慢,其增长率远低于危机前的水平(见图2)。最新公布的欧元区5月私营企业贷款年增长率为-2.0%,预期为-1.6%,前值为-1.8%,私营部门贷款规模进一步大幅萎缩,显示欧元区实体经济的不稳固。

(三)欧元汇率持续走强,出口增长缓慢

自2012年年中以来,不断走强的欧元削弱了欧元区出口的增长。欧元名义汇率上升一方面倾向于拉低欧元区通胀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欧洲的出口,尤其不利于欧洲经济体中德国的出口,当前欧元区出口增长率同比下降1.5%,已连续两月保持负增长态势,持续的欧元升值态势削弱了欧元区竞争力。

欧元区此次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

(一)负利率有助于压低欧元汇率,对信贷刺激的效果存疑

2012 年 7 月,为了避免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与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丹麦央行将其对银行业的主要存款利率下调至-0.2%,在丹麦克朗稍微贬值后,随后调整为常态的-0.1%。负利率显著降低了丹麦克朗兑欧元汇率,阻止了热钱进一步流入丹麦。但丹麦的负利率政策并未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对非金融企业的信贷投放。实际上,若参考丹麦经验,从长期来看,负利率虽然可以迫使银行增加信贷供给,但信贷并不仅仅由供给端决定,需求端增长才是决定性因素。

负利率还存在其他隐患,一方面,负利率可能使银行将成本完全转嫁至融资方,增加融资者的借贷成本,从而抑制信贷需求,结果成为信贷紧缩措施;另一方面,负利率可能降低商业银行利润,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目前欧元区尤其是“欧猪五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盈利能力弱、抵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当前的负利率政策可能会削弱其生存能力,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二)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有助于降低边缘国家融资成本,但对信贷刺激的效果存疑

为推动非金融企业与消费信贷增长,欧洲央行推出了TLTROs计划,但这未必会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对非金融企业与消费类信贷的投放力度。TLTROs是由成员国商业银行自愿申请的,虽然欧元区经济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当还存在不确定性。在经济增长不确定的情形下,商业银行基于自身经营风险的考量,具体申请额度并不确定。

然而TLTROS本身有助于降低边缘国家企业的融资成本。由于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核心国与边缘国商业银行之间资金拆借很难实现,TLTROs为边缘国商业银行向企业贷款提供了保障,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增加有利于恢复边缘国的经济,并逐步实现资金拆借的正常化。

(三) 欧元可能成为新的套息交易融资货币,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

外汇套息交易(Carry-Trade)是指投资者通过低息货币融资,然后投资高息货币资产的交易。在外汇套息交易中,投资者不仅能获得高息货币国的平均资产收益,同时也能够赚取低息货币相对高息货币贬值带来的外汇波动收益。

欧洲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可进一步巩固全球货币宽松环境,欧元作为套息交易货币将带来三方面影响:首先,目前欧元区债券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套息交易将进一步推高债券收益率较高水平国家的货币利率,而相关国的债券收益率上升将可能引发货币争相贬值,不利用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其次,欧元区资产价格在套息交易的作用下可能迎来进一步上涨,这可能会加深宏观经济基本面与资产价格的背离,而资产价格泡沫一旦形成,在潮汐退去后,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最后,套息交易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汇率市场的波动性,在风险情绪上升后,更易引发恐慌下的金融资产抛售,加剧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注:1.“欧猪五国”(PIIGS),是国际债券分析家、学者和国际经济界媒体对欧洲五个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较低的经济体的贬称。这个称呼涵盖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特别指各国的主权债券市场,这些国家的公共赤字也都超过了3%。

作者单位:兴业银行投资银行部

责任编辑:廖雯雯 印颖

欧洲金融界陷“负利率”时代 篇3

欧洲央行 (ECB) 为刺激经济及拉抬通膨, 3月将陆续买进达1.14兆欧元 (约合7.97兆元人民币) 的欧元区各国公债。在预期心理的作用下, 欧元区债券收益率受到重挫。彭博社的信息估计, 现在欧元区负收益率的公债达88种, 总额已接近1.75兆欧元 (约合12.23兆元人民币) , 大约相当于总发行额的四分之一。

德国5年期公债收益率2 6日跌到-0.08%, 27日7年期公债收益率最低降到-0.17%。荷兰、法国、比利时、芬兰等强国公债也出现负收益率, 连财政困难的意大利公债亦然。不仅公债市场如此, 像雀巢食品、诺华制药等公司欧元债发行时的收益率虽非负数, 但在投资人拉抬价格下收益率已降到零下。

分析师预测, 不久后便可能看到短期公司债以零收益率发行。不过只有AAA级公司债, 才能享有负收益率;低评级公司债的收益率, 仍将受油价及其他金融事件所主导。

银行业也抢搭“负利率”列车。丹麦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已出现-0.172%的水平。贷款户虽仍须支付一些手续费, 但银行却反过来要付利息给客户。消费者贷款及房贷出现负利率仍属罕见, 银行仍在试办阶段。但一些存款户却遭到相反的命运, 因为银行已通知他们须支付相当于存款额0.5%的费用。

负利率时代再次来临 篇4

通货膨胀上升

亚洲的通货膨胀再次出现上升趋势。根据我们所跟踪的10个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权计算,6月底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了4.3%,而去年年底时的上升幅度为3.1%。但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的食品价格上涨和印度的批发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这一数据。不包括中国和印度,亚洲八个经济体的消费者价格指数6月份上升了3.2%,高于去年12月份2.2%的增幅。这八个经济体包括: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导致过去几个月中亚洲通货膨胀出现上升的部分原因在于,去年春季的SARS疫情造成比较基数较低,而另一个原冈则是石油及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另外,在美元疲软的情况下,亚洲货币的价值被低估也是原因之一。在贸易加权的基础上计算,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国家汇率已经跌至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低点以下。从,中期来看,这一因素的重要性可能远远大于商品价格的暂时上涨,正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高通货膨胀时期那样。

由于大部分亚洲国家的利率仍保持在接近历史低点的水平,消费者价格指数的上升导致了实际存款率进一步下降至负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加权计算,亚洲八个经济体的实际存款率6月份降至—1.9%,去年12月时为0.7%。如果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一数字则由去年年底的—1.5%降至—2.8%。

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可能将保持下去。在我们看来,近期内不仅亚洲的通货膨胀将继续上升,而且亚洲多数国家的央行也不太可能大幅度上调利率。正如我们以前曾经说过的,任何货币都不会永远处于价值被低估的状态,它势必会通过名义汇率的变化或者价格上涨得到调整。鉴于中国几乎不可能允许其货币升值,我们认为多数亚洲央行将选择通过价格上涨来实现其货币实际汇率的逐步调整,这就意味着中期内实际利率将有所下降。

短期内,全球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的需求仍充满变数,这可能促使亚洲国家的央行尽可能地不上调利率。实际上,亚洲银行系统中可观的剩余流动资金也使大幅度上调存款利率显得不划算。最近,韩国下调厂利率,而马来西业和印度尼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央行则表示,它们近期内无意卜调利率。

负利率意味着什么

实际利率再度为负将有利于包括房地产在内的亚洲资产的通货再膨胀,而且它将有助于维持国内需求的复苏,使业洲在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经济放慢时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亚洲的山口到目前为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而且过去两午中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还有所增长,这要归功于亚洲货币的价值被低估。一些人可能认为这只是中国出口强劲,而非整个亚洲地区出口强劲的结果。然而,应当指㈩的是,中国需要从亚洲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和半成品,之后才能完成加工的最后阶段。

但无论如何,这并不意味着亚洲的出口不会受美国和经合组织国家经济放慢的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较小而已。在这种背景下,按照我们的半年评估来看,亚洲各经济体国内通货再膨胀的形势显然要好于全球通货膨胀周期的形势。问题是日前是不是进行这笔交易时哈当时机。

市场或出现技术性反弹

我们对亚洲股市今后6个月的前景依然持谨慎态度,不过,如果出现短期的技术性反弹,我们并不会感到意外。

我们认为,业洲多数股市的市值已经回落到了相当合理的水平。完全做多的基金在目前的价位似乎不愿意卖出,这是因为它们于头的现金规模较人。而那些因为预计走低而希望轧平头寸,或者囚为全球经济形势恶化而希望卖出空头的追求绝对回报的基金应该已经如愿完成厂交易。由于市场下行空间有限,而且市场已经窄幅波动了一段时间,如果近期出现一些空头回补也是意料之中之事。

负利率政策 篇5

据外媒报道, 瑞士政府成为有史以来首个以负利率发行基准10年期国债的政府。物价下滑和全球各大央行的空前举措正让全球市场进一步踏入未知领域。

负收益率债券成为全球增长最为迅速的资产类别之一, 大约占到欧洲政府债券市场的四分之一。在过去一年里, 德国、奥地利、芬兰和西班牙全都以负收益率发行了期限较短的债券。但这是投资者首次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借钱给一国政府, 同时还倒贴利息。他们以-0.055%的收益率购买了2.3251亿瑞士法郎 (合2.413亿美元) 的瑞士国债, 直至2025年才能得到偿还, 而此次发行轻松地获得了投资者的数倍认购。

投资者蜂拥买入欧洲债券是全球通胀下滑的结果。通胀下滑让投资者更容易接受负收益率债券, 因为他们预计未来物价上涨将较为缓慢。政策制定者通过降息和出台资产购买项目来应对物价下跌。3月, 欧洲央行 (ECB) 购买了525亿欧元的政府债券, 作为其1.1万亿欧元的量化宽松项目的一部分。

负利率政策 篇6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及国外经验

(一)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

利率作为一个经济变量, 对市场经济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利率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 不过直到1970年以后经济学家才逐步完善了利率决定理论。1933年凯恩斯提出“流动性偏好理论”, 首次提出利用利率来宏观调整经济的分布, 各国争相使用凯恩斯的理论来干预经济的发展。也就是从1970年以后, 使用凯恩斯理论的国家的经济出现停滞的现象, 直到1993年泰勒提出“泰勒规则”。该规则反对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 并再次指出利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极大的作用。利率市场化也可叫做利率自由化, 即利率将由市场自主确定, 而不是由原来不结合市场实际的央行所制定。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改变利率的制定过程, 即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利率。

(二)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际经验

阿根廷是拉美地区率先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 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便遇到了瓶颈, 其失败原因是商业银行大量资金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1975年阿根廷迫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进行第二次利率市场化改革, 这次改革仅限定了存款利率, 1977年解除全部利率管制。阿根廷由于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急功近利导致国内金融急剧动荡, 甚至还向国际金融市场借贷资金, 最终由于债务危机, 阿根廷于1990年后结束了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银行的高风险投资, 并且在泡沫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投资股市, 最终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导致当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将囊括银行市场、金融市场以及非正规的金融活动,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 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对于调控经济资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90年代初, 我国就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相关设想, 与此同时央行取消了同业拆借利率的管理。即让双方协商利率, 这正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开始, 虽然在这改革中遇到许多困难。为了抑制生产部门的信贷需求, 央行于1995年连续两次上调贷款利率, 避免经济通胀的发生。我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此举加快了我国的金融市场快速进入国际金融市场, 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虽然我国正缓慢走向利率市场化的道路, 但还是面临着诸多阻碍因素。金融部门的调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实际, 金融部门对于经济的调控始终在金融问题发生之后, 这严重妨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困难而持久, 在改革开放以来, 民间私营经济得到了长期发展, 大量资金无法聚集,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速度。如果建立民间融资平台将有效的促进资金流动, 使资金始终在金融市场里流动, 这样便可以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

三、中国利率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利率政策将对居民存储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利率较高且持续上调的环境中, 居民更愿意将钱存储在商业银行来得到利息。如果存储利率降低, 居民更愿意将钱花在日常消费中。利率政策也影响了经济增长的速度, 据数据资料对比分析, 得到结果如下。实际利率增长一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速度将提高0.879个百分点。所以利率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经济低迷时可以采取降低利率的方式来获得较高的民间资金来促进经济复苏。利率政策对就业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央行提高存贷款利率使得企业增加投资, 而企业增加投资就业的机会必然会增高。利率政策与汇率也存在着相互影响, 当利率提高, 投资消费便会减少, 抑制了进出口贸易, 使得本外币汇率降低。同时本国利率上升, 国际投资者将会注入资金, 从而本币汇率得到提高。

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效应分析

人为的管制利率并使其降低, 不仅没有使得资金得到压低以促进资本积累, 反而居民会将资金用于其他的投资渠道, 使得资本积累更加困难。但如果央行对于利率的管制放宽, 银行提高利率来达到资本积累的目的。央行对于存贷款利率的管制会使得银行对于存贷款产生决策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银行的利益受损, 但如果央行放宽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 银行的经济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银行在资金的分配上, 是综合考虑投资的风险和项目收益以达到最大效益。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让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得到资金的支持, 使得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利率市场化和利率政策效应两者彼此联系而且彼此影响, 真是因为两者相互影响的关系才会避免由于改革而造成的经济低迷。

摘要: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进程, 1980年以后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利率市场化成了各个国家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大部分存贷款利率仍然是由中央银行确定, 而且还需要国务院批准。利率市场化的实质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由金融机构, 其根据自身的资金储量和对市场动向的预判来自行调整存贷款利率水平。现在我国对于物价的调控还不成熟, 但是还是发挥了利率这个价格工具的作用, 在我国一般是金融问题发生后才对利率做出调整, 不能从根本上预防金融问题的发生, 只有改革将利率市场化才能很好的预防金融问题的出现。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利率政策,效应分析

参考文献

[1]刘雅然.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 2011-10-01.

[2]王蕊.中国利率政策调整的效应分析[J].延安大学, 2012-06-01.

负利率时代推动资本牛市 篇7

低利率催生股市高估值

信手拿起券商的一份研究报告,以“党酒、军酒、国酒”为题推介一只酒类股(茅台),品牌、垄断谈了许多,基础面分析缺失。从市净率(PB)和市盈率(PE)等估值来看,这不仅是国酒,更是金酒。而且从近来股价走势来看,“金酒”正在向“白金酒”进军。

A股目前处在35倍PE水平,这高过世界平均16倍PE,高过新兴市场平均的12倍,高过美国的17倍,印度的18倍,韩国的10倍。中国工商银行PE为28倍,世界银行业平均PE为14倍。中国人寿PE为59倍,世界保险业平均PE为15倍。毫无疑问,A股的估值已大幅、全面地抛离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估值水平。

但是以国际资本市场估值来衡量A股市场有无泡沫,却未必完全合理。中国有资本管制。尽管QFII和QDII为海内外资金转移打开了小小的缝隙,但资本的跨境流动渠道并不顺畅,规模也不大。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资金,走出国门,寻求海外投资机会,购买美国债券、英国股票、石油期货、玉米指数,并不实际,他们所追求的是比银行储蓄更高的回报。因此中国投资者的回报标杆,是中国的利率水平,而不是全球的PE。

中国目前的储蓄利率是2.5%,除去利率税和通货膨胀,实际利率在去年12月已成为负值。如果2007年通货膨胀达到2.6%,则中国将进入一个负利率时代。换句话说,储蓄者贴钱存款,为银行免费打工,为中国的高速投资效力。美国一年期储蓄利率为5.25%,实际利率2.7%;韩国一年期储蓄利率为4.6%,实际利率为2.7%。低资金成本与高市场估值,自然有其内在关联。

低成本、高估值、回报不尽人意,其实不是今天才出现的。低资金成本、政治干预,导致中国不断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其结果是制造业的高估值、低回报。这次不过由制造业移向资本市场,于是有了PE、PB等标杆,有了“泡沫”之争,究其根本,低廉的资金成本乃是源头。

时兴话题之一是香港H股与A股的互动。随着越来越多中资股在两地上市,H股与A股之间的关联度正在提高,但是同质同权的股票,在两地长期股价同步是不可能的(除非H股全部由中资持有)。两个市场的资金来源不同、回报标杆不同,投资理念、风险容忍度也不同。A股PE值十几年来始终高过国际平均估值水平。这里可能有泡沫因素,但是资本项目的不开放和国内实际利率水平的低下,同样重要。

涌入股市的草根储蓄

2006年末,共同基金掀起了一股集资热。在短短几个星期中,笔者估计基金募资近1500亿元。其中一家基金在一天内集资达400亿元,基金被迫缩短公募资金的期限。基金一天募得50亿美金,这在海外基金史上绝无仅有,足以令海外同行羡慕不已。这表明中国的草根阶层、中低收入阶层,也被卷入股市大潮,那些看不懂股价表但又不甘心错过发财机会的民众,开始将自己的资金由银行调向资本市场。这一变化对中国经济、对政策、对银行体系、对资本市场,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过去的三年半中,中国经历了两轮投资过热和信贷过度扩张。对此,政府施以两轮宏观调控。调控中使用了常规货币政策手段,不过主打是行政手段。政府通过窗口指导、定向票据发行等行政干预,制止信贷流出银行,既冷却了经济过热,又无需提高利率,没有给人民币汇率政策添乱。

两年前,中国消费者的钱并无太多出路。楼市遭政府打压,股市处冰点之下,对海外投资机会又一无所知。于是15万亿储蓄坐困银行,为国家的投资免费打工。

火爆的股市,为银行储蓄带来了希望和机会,银行资金开始流入基金和股市。政府叫停共同基金成立新基金募资后,更多储蓄直接流入股市、流入现有的开放式基金。中国的银行目前资金泛滥,失去一小部分储蓄似乎无关痛痒。但是如果储蓄流失继续,甚至加速,则对银行体系构成直接威胁。在WTO的承诺下,中国于去年12月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竞争颇有山雨欲来之势,而本土银行最大的(如果不是唯一的)优势便是储蓄网点和资金来源。储蓄持续流失,势必弱化本土银行的竞争能力,甚至可能诱发金融风险。

牵动银行储蓄的另一个因素是通货膨胀预期。中国2006年全年通胀平均仅为1.5%,但是物价压力开始显现。农产品价格近日骤升。农民工工资上扬由珠三角蔓延到沿海各地,由制造业蔓延到服务业。

笔者认为政府对此实际上持默许甚至暗中相助的态度。和谐社会的最大基石是三农问题,没有什么比提高食品价格、提高农民工工资,更直接更实惠的。在不过分影响城市弱势群体的生计、不有害于安定团结的前提下,粮食、农民工工资还会涨,由此拉动CPI通胀的上扬。笔者预期2007年CPI可能达到2.6%,中国将进入一个负利率时代。

资产升值之忧

物价上涨、利率不变,势必加速银行资金的出走。通过加息来提高资金成本,制止资产泡沫化,似乎是一个合逻辑的政策选择。然而人民币利率政策,受制于人民币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短期内一步升值到位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其币值长期过低,吸引着海内外热钱。

为了减少热钱流入,中国人民银行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定在大致等同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息差上。这一招舒缓了汇率压力,不过也束缚住货币政策的双手。美元利率不升,则人民币利率上调空间有限。

这就是为什么央行在流动性管理上,讲的多做的少,只敲边鼓不击核心。

超高流动性、负利率、储蓄出走,在点到为止的货币政策下,还会推动进一步的资产升值。银行资金一旦出走,便很难在短期内止住。何况世界上鲜有像中国这样将90%资产(储蓄)存放在银行中的,中国这样超低实际利率的国家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尽管A股估值偏高,牛市还会持续。相对平和的B股,也可能有一轮流动性驱动的牛市。房地产市场也会涨。以世界各国经验看,负利率往往拉动房价上升,何况A股创造出的近3万亿元新财富早晚会流入楼市。资产升值应该是2007年中国经济的一大特色,资产价格失控应该是2007年中国政府的最大担心。

笔者认为,新一轮针对资本市场的宏观调控,极可能在2007年出现,强力手段或许会在年中推出。“全民皆股”威胁着和谐社会,储蓄出走隐含着金融风险。即使实体经济相对平稳,政策调控也在所难免。不过,早期措施,如提高准备金率,可能相对温和。

流动性亢奋

资本市场飙升,其实是表象,背后是流动性亢奋。中国经济早已走出了通缩的阴影,但是货币政策、流动性管理却仍停留在几年前的架构。人民币汇率政策和激增的货币发行,更为已经过剩的流动性火上添油。流动性亢奋,先后制造出投资失控、信贷失控、楼市失控、股市失控。

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多数结构性问题是历史遗留的,不过流动性亢奋却是新生的。流动性泛滥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央行货币政策没有跟上经济由通缩转通胀的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招牌掩盖着政策的迟缓和无力。银行改革大步前行,资本重新充实后的银行自然在贷款上更进取。全球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从而导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非政府部门)的结构性双顺差。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民众海外投资渠道不畅,将维持汇率秩序的重担全面压在政府肩上,央行被迫释出大量基础货币。

制造过度流动性的几个因素没有一个会在短期消失,流动性亢奋一时也难根除。对此,政府动用行政手段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强行干预银行信贷规模,以此调节投资规模。这种做法在2004年和2006年调控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毕竟政府对银行运作能够进行有效的干预。

然而,今天的情况有所不同——资金从另一头流出。当15万亿储蓄开始移出银行,当草根阶层开始进入股市,调控便不再是行政干预即可奏效的了。笔者认为资产升值是2007年的一大主旋律。A股会涨,B股会涨,房地产也会涨。

中国GDP常年高速增长,收入大幅上升,生产力更出现跳跃式前进。在这个意义上,人民币资产升值是合理的,是将过去的经济发展成果货币化。但是问题出在升值的速度和投机。过度的资金流动性,制造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导致资源配置错乱。资产泡沫所带来的惨痛教训,在世界经济史上比比皆是。

上一篇:工程电磁学下一篇:汽车用品市场经营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