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25-01-13

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精选11篇)

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1

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镇,但是这也没有改变农村人口基数较大的问题,在我国山区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和孩子留守,山区孩子上学要走很长的山路,有些学生为了节省时间,就选择了在学校寄宿学习,作为山区小学管理人员,面对当前小学管理现状,发表几点自己的建议。

一、山区小学学校管理现状

1.思想观念落后

边缘山区经济条件落后,虽然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许多农村家庭还是无力承担孩子的各项费用,很多学生家长都没有受过教育,总是认为上学无用,还有就是农村地区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 孩子不想上学家长也就同意了,其次是一些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照顾,在心理上比较自卑,这就给山区小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2.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边缘山区经济条件较差,学校教学环境破旧,极度缺少教学资源, 尤其是在骨干教师方面更是匮乏,大多数教师文化水平较低,只能教孩子们一些基础文化,虽然每年都会有特岗教师补充到山区教育队伍中来,但是这些特岗教师对于山区小学教学模式不熟悉,他们的教学理念与山区小学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来到山区小学,这些教师只能是从零做起,等到教师探索出一些教学方法时,也就快要结束山区支教了,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都无法实施到山区小学教学管理中,长此以往,山区小学教学状况只会越来越差。

3.山区学校管理模式混乱

边缘山区地理环境极其复杂,缺乏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施,很多学生都没有走出过大山,无法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而且学生在学校内的寄宿生活也较为混乱,学生除了学习几乎接触不到任何现代化的事物,学校也缺乏严格的寄宿管理制度,而且在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教师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4.学生缺乏学习意识

由于边缘山区经济条件落后,就业机会较少,大部分青年劳动力都去往城市打工,这些孩子就只能跟随祖父母一起生活,由于隔代抚养,祖父母缺乏文化素质,根本不会监督孩子去学习,这样就养成了孩子散漫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山区小学学校管理措施改革

1.完善学校领导集体队伍

学校的最高领导者是校长,但是校长并不能对学校所有事物进行管理,学校事物繁多,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人事管理、财经管理,所以就必须要建立以校长为指挥中心的学校领导集体,要各有分工,相互监督,并对领导集体中的成员进行职责分工:

( 1) 校长对于整个山区小学的所有事物进行整体规划,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 2) 副校长行使校长职权,主要对山区小学基建和后勤工作进行管理。( 3) 教导主任要对山区小学的教学工作进行专管,要总结教学缺陷,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建立师生个人档案。 ( 4) 各科教研员要对教研工作进行合理分工,要结合山区小学的实际教学情况,搜集教学资源信息,找到学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加强财经管理

边缘山区小学教学资金不足,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所以要对学校内部的每笔资金合理使用,要建立财经管理部门,要对学校的预算外资金和预算内资金进行精细化管理,要将学校财务项目进行合理分类,比如勤工俭学费、寄宿费、校产管理费等就可以交由专业的财务人员管理,每一笔财务的出入都要登记在册,要严格杜绝贪污腐败、挪用公款的事件出现,不得随意对财务账务进行报销,要严格按照报销程序来执行,山区小学本来资金就不充足,所以就必须要做好各项预算,要规划好财务经费的使用,要做到月月清算,年底结算,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尽量改善学生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3.利用人的心理特点,建立教学管理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 1) 要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建立山区学校管理机制,以党支部为核心, 抓好山区小学的政治思想教育,要鼓励学生吃苦耐劳,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下要努力学习。( 2) 要建立激励制度,把握激励环节,要激励学生培养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付诸于情感教育,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学生、感染学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追踪,要把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轨迹。尤其是山区小学,在教学设施上明显不足,教师要注重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在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前提下,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管理要讲究调控方法,首先要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解,有些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在心灵上往往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在学校学习期间都比较孤僻,教师针对这些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耐心与学生进行交流,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在学校内住宿,教师可以在课下时间组织一些课外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把学校当作家,能够稳固学生的内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还可以对教师采取激励机制,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互评、学生点评等,不断改进教师教学方式。

4.学生安全分层管理

由于边缘山区地理环境复杂,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学生上学路途较远, 容易出现危险,对于那些走读的学生,学校要与当地村落进行紧密协作,要与村长进行分层管理,要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在校内学校做好安保工作,在校外村长和学生家长也要做好相应措施,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5.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德育机制

边缘山区小学教师流动性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山区学校教学环境恶劣,教师薪酬待遇不足,教师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生活,很多教师在山区支教一段时间就会选择回到城市,所以山区小学要注重对教师生活环境的建设,要满足教师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住房和工资待遇方面,有困难可以向上级部门申请,但是一定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要加强教师的德育机制,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学校党支部做好宣传工作, 要尽量改善山区小学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6.卫生管理

山区小学的管理工作不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留守儿童,家长无法定时参加家长会,教师要培养其自理能力,要鼓励学生自强不息,面对困难要勇往直前,不要一味的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每天对学生宿舍卫生进行检查,班级卫生也要进行合理安排,要加强校园封闭化管理,防止学生在学习期间逃出学校,这样学生出现危险学校就必须要承担责任,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在思想上达成一致,要争取家长支持学生进行学习。

三、总结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山区小学学校管理模式就必须要进行改革,要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不应只看重考试成绩,要对山区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为关注,要让留守学生体会到学校的温暖,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小学学习,要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建立人生目标。

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2

安徽省广德县桃李园学校校长 闵洪保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基础教育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随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九年一贯制”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2006年,桃李园学校作为广德县首家九年一贯制学校应运而生。五年来,我校在无现成模式可循、无成熟经验可鉴的形势下,边实践边思考,通过不断进取、锐意创新,在广德教育战线上形成了“1+1>2”的竞争合力,推动着学校乃至全县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一贯制的潜在优势是不容置疑的。2010年我校实行中小学分部管理,将学校分为中学、小学和后勤三大块管理,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五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理想的成绩:2010年,我校被评为宣城市优秀民办学校,在县初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次,被评为宣城市平安校园、宣城市家长示范学校等;2011年,我校被授予广德县文明单位、宣城市绿色学校、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等;在教育教学上,我校中小学学生多次在艺术、体育和信息技术竞赛上获奖,期末统考和中考成绩在全县前茅,毕业生普受社会赞誉。

一、分部管理,高效快捷,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010年,学校在董事会的指导下,在校长统一领导下把学校分为初中部、小学部和后勤部三块加以管理。初中和小学教师分开,学生分开,办公分开,经费分开,保证相对独立性,中小学校长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管理上,管理上更加高效快捷,而且在学校后勤和对外事务上没有后顾之忧。教学资源、餐厅、图书室、运动场等资源共享互惠,优化组合,合理调配,既节省了至少几百万元的重复投资,减轻了财物上的压力,又提高了相关设施的利用率,避免了不良资产的形成。也减少了小学升中学的升学压力,减轻了学生负担,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将小学分为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和高年级(五六年级),将初中三个年级都分开进行管理,指定熟悉业务和情况的校长或中层干部进行分管。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规模扩大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管理人员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当然,分部管理不等于分家,分部管理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分部,这种管理,在尊重各段个性的同时特别要注重各段之间的衔接。将质量指标分解到各部各年级。中小学校长分别作为各部的主持人,集人事调配权、利益分配权、工作决策权于一身,全权对学校负责。完成质量指标的有奖,超过质量指标的重奖,完不成任务的要追究其责任。中小学的教学、德育分别由 一人分管;办公室、后勤处负责人中小学不重复设置。虽然学校工作条块分割、责任到人,但对一些具有时效性、持久性、公共性,复杂性的工作,如学校每年一次的校园艺术节、田径运动会,都是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去办好的。学校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确立中小学一体的统一的管理岗位,并赋予管理职责;确立相对独立初中部管理岗位和小学部管理岗位,并分别明确其管理职责和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所谓“条”管理,就是不分初中、小学,把具有共性的工作放到一起统一管理,促使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能集中精力抓好某一方面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干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也包括教师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所谓“块”的管理,就是分初中部和小学部这两大块管理,把不具有共性、差距较大的工作分开管理,便于操作与评价。如教学、教研工作,学生考试工作,教学活动,学生德育管理、纪律管理、安全卫生管理。我校初中学生月考时,按照期末考试和中考的模式进行,小学举行单项检测,简化了程序,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条块结合的前提下,要突出“块”的管理,要使“块”的常规管理精细化。

二、分部管理,实现教师管理的“无缝衔接”

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实践证明: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更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在多年办学的思考和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将九年一贯制学校所特有的教师资源的巨大潜能整合开发,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管理的“无缝衔接”,才能转化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优势。

我们在强调“一贯制”的同时,也必须承认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有着诸多不同。因此,我们在教师管理上应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兼顾其个性。要做到这一点,“整分结合管理”是我校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好方法。“整”指办学目标、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包括学校的各种活动,都是整体规划,整体贯彻,有统一要求;“分”指工作分条线、分阶段、分层级具体管理。我们把学校视为一个整体,按常规管理及发展原则来划分各条块进行纵向管理,实行了一种整体规划下的“分”工。每一条线从小学部到初中部又都明确各部门具体负责,在某一条线、某方面的工作虽然是部分,但又是相对统一的整体。“整分结合管理”是一种在整体为主基础上有“整”有“分”,“整”中有“分”、“分”中有“整”,“整分”有机结合,相互交叉,共同围绕办学目标进行管理。“整分结合管理”不但能有效地避免因学校教学区分离给教师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各中层行政的长处,提高管理效益。当然,整分管理不等于分家,不是各自为政。它强调的是“一贯制”前提下的整分,是我校多年来着力构建的新型管理互通平台。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共同参与学校工作计划制定、教学业务研究、日常教育管理、教师评聘等重要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了各段之间教师的自然无缝衔接。目前我校整分结合管理正逐步走向成熟,有效的管理机制正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强抓后勤管理,建造师生生活的“安全港”

只要提及寄宿制学校后勤工作,学校的管理者都会有同样的感触:现在的后勤管理任务重,压力大,头绪多,难出成效。而进行分部管理,学校就可以减少管理层面,减少机构,提高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主管后勤的校长主要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专心创建条件培育后勤工作亮点,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校吃得放心,住得舒心。

为了确保后勤管理工作安全、和谐有序,后勤处在食堂、宿舍等的管理上狠下工夫,进行分层管理。食堂主管和宿舍主管对照学校制定的“一日常规”采取“一日一自查”,半月一呈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后勤处不定时、不定期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做到后勤管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学校实施分部管理,努力改善全校师生的食宿条件,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师生在校感受到家的温暖。

我校食堂实行包伙制、教职工带餐制、菜谱公示制。早餐有包子、花卷、馒头、炒饭等各种花样交替进行,中晚餐每餐四菜一汤(春夏秋三季一荤、一半荤、二素、一汤,冬季一火锅、二菜),努力做到饭菜营养可口,花样繁多,保证师生在校吃饱、吃好、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住宿管理上,为了让学生住得好,住得安全,我们实行教师和生活指导护送制,下晚自习有由任课教师护送学生到公寓,交给生活指导,早晨由生活指导护送学生到班级交给班主任。学生宿舍晚间有生活主管负责熄灯清点学生人数,组织学生入睡,维持就寝纪律,夜间巡视给学生盖被子,早晨组织学生整理内务。每楼层均配有电话,每栋楼配有联网电脑与学校门卫、校医室相连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样形成了宿舍内有生活主管、生活指导管理,宿舍外有行政、教师值班,校内还门卫巡逻,从而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

为了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文明习惯,我们先后开展了叠被子、钉钮扣、穿衣服比赛。我们每周出一期寝室黑板报,从吃饭、穿衣、行走、疾病预防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文明寝室、文明学生的评比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目前,我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精品名校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大育人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科学规划校园的绿化、美化等文化建设内容,2011年我校被授予安徽省绿化模范单位、宣城市绿色学校等称号。如今,学校变新了,校园变美了,配套设施逐渐齐全了,后勤服务质量提高了,后勤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把学校建成师生真正的安 全、和谐的“安全港”。四、九年一贯制存在的问题

小学与初中都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但相对而言,小学在整体推进素质教育方面,要比初中放得开些,活动较多。初中由于受升学影响,教学成绩的份量相对重些。这样,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很难用比较统一的尺子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情况。而尺子不统一,也会对教师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教师待遇如何变化也是教师心目中衡量“九年一贯制”成功与否的标尺之一。有些标准中小学有明显差异,如教师基本工资、课时津贴、班主任津贴等,小学标准低些,中学标准高些。在一个学校里工作,这种差异该不该继续下去?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同样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育教学的中层主管在管理上也存在问题:比如主管教务的负责人原先是负责中学教学的,他也许对小学的教学就不在行;主管教研的负责人原先是负责小学教学的,对中学的管理也许就难以胜任。再如德育处、团委和少先队开展学生集体活动,联合起来活动,学生知识层次不同、能力水平不一致,单独活动又要相互影响。在教学管理上,每学期考试时间不同(中学考2-3天,小学考1天甚至半天),对小学教学影响很大。还有部分教师,既有初中的课,又有小学的课,教师中小学来回上课,的确忙中有乱,实行分部管理很有必要。

五、今后设想

一是还给学生时间,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初中部和小学部都要针对自己的现状加强研究,创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发展个性、在民主的社会活动中健全人格,让学生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逐步形成我校学生特色:关心国家命运,抱负远大;思维敏捷灵活,善于提问。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会话;会使用计算机;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有一定的特长。

二是强化校本研究,发挥师资能动创造性。培养教师学习与反思习惯,增强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融日常教学与教研于一体。开发好校本课程,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三是整合研究力量,争出课题成果。中小学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努力营造研究氛围,组织骨干教师联合攻关,研究解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课改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不断打造品牌,推进学校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3

【关键词】人本化 小学管理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215-01

人本化管理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有所不同,其强调在学校管理中以人为主体,立足人性,从实际出发,突出人的重要性,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应该尊重老师、关爱教师、信任教师,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就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实践,与同仁们展开探讨。

一、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人本化管理主要体现就是“人”的管理,老师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本化的教学管理中要体现尊重教师,关爱教师,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和谐的干群关系,在具体的工作中服务每一个教师。“人本”从字面上理解,指的是要以人为本,学校的人本化化管理就是校长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立足人性,其本质就是保障教师的平等与自由,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品质、学识、办学理念及管理水平对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的发展要靠教师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具体的校务管理工作中,校长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使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人本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二、小学人本化管理的思考

(一)学校人本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1.缺乏全面的认识。学校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管理过程,学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学校管理比较简单,用传统的管理方法,还是现代的管理方法,还是人本化的管理方法,只要把学校管理好就行,不知道人本化管理的先进性和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对小学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2.抵制创新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人们习惯的遵循陈旧的管理经验进行传统的管理工作,没有尊重教师,理解教师,立足教师的实际情况去进行管理创新。不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管理不从实际出发,不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随心所欲,想怎样管就怎样管,自觉不自觉的抵制了创新的管理思想。

(二)学校人本化管理的工作难点

1.理念转变难。学校人本化管理的最大难点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的转变,要从不尊重教师,不理解教师,不关心教师,不信任教师的 “制度化管理”模式向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信任教师的“人本化管理”模式转变;要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向“领导与教师平等合作的关系”转变,使之成为一个轻松工作的和谐群体。

2.工作方法难。学校人本化管理的又一个难点是人本化管理的工作方法,管理者都想建立一个和谐的工作群体,都想建立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群体。其难点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人本化管理模式,怎样建设人本化管理模式,怎样找准工作方法的突破口。

三、小学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一)确立目标鞭策人。学校管理要有管理目标,关键是什么样的管理目标能鞭策人,我认为学校在制定管理目标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从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的角度建立学校管理目标。学校管理目标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管理目标太低了,教师不努力工作就能完成,这样的工作目标是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管理目标不能太高,经过教师的辛苦努力,也达不到目标,这样的工作目标也不能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说到头来,也就是要建立一个让教师跳一跳,就能摸得到的管理目标,这样的学校管理目标,就能激发教师和鞭策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

(二)打造队伍提升人

教师整体素质的优劣是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教师素质决定学校管理效益,决定学校管理质量。学校要建立一支以“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功底扎实,业务精良,数量足够”为目标的教师队伍。通过系列专题讲座、观摩课、示范课、竞赛课等活动形式,使我们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使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乐教学会教学,把我们的一般教师团队提升为精品教师团队,更好的实行学校人性化管理 。

(三)健全制度规范人

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学校监督机制,让我们的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我们的校长按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我们的教师按制度做人,按制度做事。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建立一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校长就要建立一套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研究,经过教职工讨论,经过教代会票决的一套管理制度。在教育管理中做到按制度管理,做到公开、透明、平等的职工管理,教职工就会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四)开展活动凝聚人

中国有句俗话: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只要人们心向一处,共同努力,就能发挥出移动高山的巨大力量,克服任何困难,这就说明凝聚人心的重要性。在教育管理中就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凝聚人心的活动。比如,召开职工运动会、文艺会、表彰会、节假日慰问等活动。让教职工在活动中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观,体现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体现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体现到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意义。只要教职工团结一致,心向一处,齐心协力就能把学校的工作做得更好。

(五)物质奖励激励人

人性的需要一般突出表现在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两个方面,我们在小学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起来,在给优秀员工精神鼓励的同时,也要进行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要制定出操作性比较强的绩效评价方案,在评价时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让所有员工都知道评价过程,体现管理评价的真实性,让我们的优秀员工继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让我们没有受到表彰的员工体会到,我好好努力工作,也同样会受到表彰奖励,这样就激励了全体员工努力工作、干好工作的热情,慢慢的就形成了员工争先排头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常放.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07).

[2]尚誉.浅谈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

农村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4

一、规范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它主要包括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五个环节。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归纳出: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作业批改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手段, 同时我们把教学常规各项工作与《月结构工资考核实施细则》相结合, 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监控。我们在工作中做实了“三抓”工作:

1. 抓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学习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并对照《课程标准》科学合理备好教案, 在实施过程中又要关注生成。要求教师备课做到“四备四明确” (备课程目标, 明确本课程内容要达到的三维目标;备教材, 明确本节知识的教学重难点;备学生, 明确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备教学用具, 明确教师和学生分别要准备哪些用具。)

2. 抓上课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是学校运转的主轴, 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增长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提高课堂效率上我们的做法是, 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就是教师每节课讲授不超过15分钟, “多练”就是学生每节课的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 抓批改

作业是巩固知识, 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 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因此要求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做到“三精”精心布置:对学生作业的内容, 作业的分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要求、作业的批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提倡练习性的作业在课内完成, 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作业设置必须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坚决杜绝“重复抄写”与“罚作业”现象,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高。精心批改:在作业批改方面, 教师要做到及时、准确、不用“×”只用“√”, 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 同时, 批改的形式灵活多样。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要督促学生订正, 并进行再次批改, 坚决杜绝教师出现误批现象。精心小结:善于总结工作才会有提高, 细节决定成败,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写好课后反思。

二、实施人文管理

学校管理中要塑造一个成功团队, 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 同时我们也不忽视人的因素。只有约束而没有关怀的制度, 会使管理失去了人的支持, 学校不可能发展;只重视人的因素, 而没有制度的约束, 学校管理会流于形式。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 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 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自觉接受约束。

我校“教师出勤制度”的制定就是以满足教师心理需要, 遵循科学规律, 形成的一项以自我约束为主的管理制度。

实行绩效工资制, 出勤作为绩效工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学校本着严格管理, “公平公正”的想法, 制定了以惩罚 (扣钱) 为主的教师出勤管理制度。然而这个所谓的“公平公正”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 “严格”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心情压抑, 牢骚满腹, 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结构工资表出台日, 一些教师相互发着牢骚找我们学校领导来理论。

这不由引起了我们的深深思考, 后来, 我们根据教师们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调整, 我们除了认真执行上级的出勤制度以外, 又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补充、修改:考虑到许多教师忘我地工作, 不舍得耽误学生一堂课的事实, 我们对短假适当进行了放宽;有些教师家远、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 我们允许教师每月可以有一天事假。

为了满足教师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对制度的执行进行了改革, 变过去的点名考勤为教师自我考勤, 即凡请假或迟到的教师自己报告, 能按时到校的就不要再点名签到了。这“充满人文关怀的制度”, 全体教师都能自觉遵守, 一个月下来, 教师没有违反制度, 而且杜绝了私自离校、互相包庇的现象。

我们深深感到:学校管理, 既要“理”治, 也要“情”化, 情理并举, 才是学校管理的真谛所在。

三、倡导学校文化

教育理念不仅对管理学校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同样重要的是它能营造一种学校管理文化, 而这种文化尤其是学校价值观, 有利于学校及其成员形成意识自觉和行为自觉, 从而增强学校的组织凝聚力。

小学音乐课改的思考与实践 篇5

关键词 小学音乐 活动化 生活化 情感化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力求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

一、课堂应是“生活化”的课堂

1.教学语言的形象化。针对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差的状况,让音乐旋律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无论是教师的语言设计,对艺术作品形象的挖掘,还是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使之具体形象化,在教学中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为一年级学生讲音阶时,教学语言设计为: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在楼上,你们是怎样上来的?”学生:“从楼梯上来的。”这时就可以演奏音阶:1 2 3 4 5 6 7 并介绍这些音一个比一个就像同学们上楼一样,使音乐形象化。教师:“如果一个同学背着沉重的东西上来了,你们听是不是这样:1—2—3—4—5—6—7—1 用缓慢速度演奏低音音阶。”教师:“一位同学高高兴兴地从楼下轻快跳跃的上来,你们听 1 2 3 4 5 6 7 1。对不对?”同学们肯定地回答。教师:“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你们听她是怎样下楼的?”(用琴刮奏)教师引导说:“这样做是很危险的,我们可不要做这样的同学。”通过这一教学,使学生对音阶的上下行音响表象与上下楼的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了,加深了学生对音阶的了解,诱发了音乐形象的初步理解。同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情趣,并进行了纪律和安全教育。

二、课堂应是“活动化”的课堂

音乐教学中除了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内容被实践化、活动化也很多。如:听、唱、奏、欣赏、创作。小学音乐教材以艺术作品为主体,适应小学生的音乐心理,要开启学生对作品的联想、想象,达到视觉和听觉的相互转换,产生审美通感的最佳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乐器结合教材内容演奏一些描写动物活动及其声音的特性音调,让学生感受,启发学生的审美联想。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形象讲授不同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中开展丰富的联想,自编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和情景,学会音乐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更喜爱音乐,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的心情。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最佳途径。

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课前让一部分学生准备了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威武的狮王,请剩下的同学架起房子代表不同的动物的家,教师弹奏先后出场的旋律,弹到谁,谁就学做自己所代表的狮王的动作走到森林小动物的家、用木鱼的敲击声当作敲门声(不同的狮王敲门声的轻重、强弱都不同)。每一个狮王打的节奏尽量不要重复,等所有的狮王都出来了,大家才能一起像狮王那样吼叫。全体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活动中学会欣赏了这首曲子并且听遍了乐曲里面的旋律,又能独立创造出新的节奏,也能控制好强弱,还能玩耍。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应是“情感化”的课堂

对于小学初始阶段而言,如果不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初始的学习兴趣,甚至连原有的兴趣都丧失了的话,音乐老师是难辞其咎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之初就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是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1.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教师很可亲。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爱的使者。这种美和爱,单纯如学生,却最能体会。音乐老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活泼大方,音乐老师不一定热情奔放,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学生久久陶醉。尤其是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

2.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很“自由”。在艺术教育中,学生的身心自由受到影响,一言一行都受牵制,又何来音乐体验时的精神愉悦呢?音乐课上,学生有时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不要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遇上喜欢唱的歌,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而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通过唱后的评价: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 (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作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地喜欢音乐课。

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新时期农村小学面临的诸多问题

1.学生生源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优质生源的流失极为严重。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 毫无疑问城镇学校拥有着更好的资源, 而农村学校不论是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软件设施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的弱势。这就促使一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学生家长, 想方设法地将其子女从农村转到城市, 而且这部分学生中很多都是优质的生源。此外,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整个社会人口出生率的下降, 农村中的适龄入学学生也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一些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不得不停止办学或者与临近的学校合并办学。

2.办学条件的不足制约着农村小学的进一步发展。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 素质教育对于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 如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设备、包括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以及先进的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备等, 在一些农村小学几乎不具备, 即使有的学校有这些设备, 但却面临着教师不会用、用不好的尴尬境况。在这种情况下,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激活课堂教学, 达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3.优秀师资力量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小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骨干教师是保证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但在很多农村小学却出现了令人十分痛心的局面。一方面因为师资薄弱, 不能保证英语、微机、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正常开设;另一方面, 一些学校费了多少年的精力培养出来的教师, 一旦小有名气, 很快就会被挖走, 或者自己另谋好的学校。此外, 在学科结构方面, 不少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体育、音乐、美术和外语教师, 只能安排其他教师兼任勉强为之。这种情况下, 要上好这些课程也是不大现实的。另外, 由于农村教师队伍比较庞大, 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 也没有经费, 即使有组织培训, 也只能递进式地传达培训, 这样到农村小学的教师身上也所剩无几。农村教师无法做到全员培训、系统培训。

4.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学校的发展。一套教材, 要想适应全国各地的学生需求, 难度是极大的。但不可否认的是, 新教材顾及农村教育现实情况较少, 使得不少农村学校难以适从, 造成它们虽然使用这新课标教材, 但在评价考试方面还是依旧采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旧方法, 特别是最为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一直没有改过来, 依旧是采用原有的分数模式。在这种情况下, 上级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依然是以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就为主要指标, 并将其与教师评先、晋职、晋级等挂钩, 无形中影响了新课标的改革和教学效果。

二、关于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领头羊, 同时也是灵魂人物。面对当前农村教育的现实情况, 作为一个农村小学校长, 一定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自强不息, 有所作为。

1.以身作则, 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管理是一门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艺术, “向管理要效益”这句流行于企业界的名言同样适应教育。在很多农村各种管理制度不完善, 教风、学风总体上比较松散, 制约这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校长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带头进行教学教研, 为其他教师带好头。同时, 在良好互动的基础上, 从小事做起, 一步一个脚印地狠抓管理。简单的事做好了就不简单, 平凡的事做好了就不平凡。整个学校的教风、学风改变了, 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提高。

2.整合资源,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增强学校的美誉度。作为农村小学校长, 应该立足现实, 脚踏实地, 切忌好高骛远, 其做法和宣传必须契合农村现实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看到, 目前的农村小学师资力量整体是比较薄弱的, 教师的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作为校长就要做到扬长避短, 打造教师团队, 集中个人的长处和优点, 把单薄的个人力量凝聚成集体合力。农村小学一般都存在规模小、教师编制紧张、教研意识淡薄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作为农村小学校长要本着关心爱护教师的出发点, 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 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7

我们有了开展儿童课外阅读的共识,有了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阶段目标指引,所以各地“书香校园”层出不穷。但是,我们在深入考察各个“书香校园”过程中发现,儿童阅读普及与深入开展的瓶颈问题在于常规管理的缺失。主要有存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缺乏系统、适切的课外阅读材料。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成型的儿童阅读课程资源。第二,缺乏有效引导。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家长和老师自身缺乏阅读需求,难以对学生进行长期、有效引导。第三,缺乏时间保证。大量的学科学习和特长学习占据了学生学习时间;电脑、电视等快餐文化又无孔不入地侵占学生的娱乐休息时间。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习惯。第四,缺乏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如果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科学考量与评估,学生在阅读中仅凭感觉去感受书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只是带着消遣性质的快餐式“感性阅读”;如果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这又很容易导致孩子“走马观花”摘抄式阅读。因为缺乏完整的、多重对话的阅读过程,学生无法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所以是低效的。

基于现状,湖南桃江县漳江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小学生课外阅读管理策略研究”(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组认为在后课改时代,学校应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引导、阅读时间、阅读评价的常规管理,实现课外阅读管理与学科教学管理的有机融合。

一、阅读材料与阅读引导的管理策略

其核心策略是:“编撰阶梯《阅读手册》,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适切的阅读课程资源,促进老师引领学生读、师生共同读、学生知性阅读,实现对学生阅读材料与阅读引导常规管理。”

我校“课外阅读管理策略研究”课题组老师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从数千册童书中精选近四十多本(套)适合各学段阅读的经典名著,并认真研读每一本,呕心沥血编写了一套低(小学一、二年级)中(小学三、四年级)高(小学五、六年级)阶梯《阅读手册》。其内容由诵读部分、阅读部分、阅读量统计表、阅读检测题四部分组成。

1. 诵读部分

低年级内容:古诗词四十首、《三字经》。

中年级内容:古诗词四十首、《弟子规》、文言文寓言四则。

高年级内容:古诗词四十首、《论语》、现代诗歌、美文十篇、古文五篇。

“诵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为指南,分别收纳古诗词四十首,再辅之以适切的内容,诵读量均达到或略超过《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要求。

2. 阅读部分

低年级所列书目14本,其中绘本7本,中外童话5本。阅读量合计17万字。

中年级所列书目14本,均为中外儿童文学名著。阅读量合计140万字。

高年级所列书目14本,除文学作品外,还有科学、历史类著作。合计260万字。

“阅读材料”挑选原则是:文学经典为主原则;与教材有关联原则;名家名篇原则;中外兼顾原则;文理兼修原则;图文并茂原则。

所列每一本书都有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所撰写的“阅读导航”。“阅读导航”由“阅读导引”“阅读思考”“阅读活动”三部分组成。

“阅读导引”是激发学生有兴趣、有目标阅读的一个索引。其中或有书本内容简介,或有趣味情节索引,或有主人公性格命运揭示,或有著名人物对该书的中肯评价,或有作者简介,等等。“阅读思考”指引学生初读后,进行有价值的批注、探讨、积累,逐步把握文本主旨,为“阅读检测”做准备。“阅读活动”再次阅读相关章节后后开展一系列趣味活动,并与人共享阅读成果。活动设计一般依据学段儿童兴趣、能力特点,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互动性。

老师编撰“阅读导航”的过程就是老师认真阅读、反复咀嚼书本的过程,就是老师从书中筛选、提取合适的、有价值的信息,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的过程,从而实现“老师引领学生读”。学生在“阅读导航”引领下的阅读不再是带着消遣性质的快餐式“感性阅读”,也不再是走马观花“摘抄式阅读”,而是完整的、具有反思咀嚼的阅读。因为具备了多重对话的阅读过程,学生能将书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二、阅读评价的管理策略

其核心策略是:“采用多元评价策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科学考量和评估,以阅读量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做出:阅读量超标、达标、未达标等级评定。”《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关于课外阅读评价的建议:“要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查其阅读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我们边实践,边研究,摸索出一套可供不同学段师生自主选择的评价体系。

(一)多元评价

1. 阅读检测

课外阅读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对语感、语素等要素采用闭卷方式进行细微评价。我们决定采用开卷定时检测,即学生开卷作答,40分钟完成,85分合格。阶梯《阅读手册》中推荐的每一本书都制定了阅读检测题。检测题分学段确定题型,低段题型主要有:连线题、画图题、判断题、选择题、互动题。中、高段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互动题、积累题。“连线题”“填空题”重在检测学生是否细心、认真阅读;“选择题”“判断题”主要检测学生是否完整阅读,是否具备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判断的阅读能力;“互动题”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分析、综合能力,是否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积累题”主要引导学生对精彩语言的感悟与积累。这些检测题与“阅读思考”一脉相承,因为有了阅读思考的奠基,学生检测时不会觉得困难。此种评价方式适合于低、中、高段绘本、经典名著整本书的阅读评价,具有省时、简便、高效的特点。

2. 阅读交流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亲子阅读”“师生共读”成为儿童阅读最佳阅读方式便是人类群体中的“共生效应”。通过“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生生共读”的方式互相切磋,使阅读成为共同磨刀的过程,成为锻炼彼此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过程。从而实现从“感性阅读”向“知性阅读”的跨越。我们常进行的阅读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阅读课交流。“阅读交流课”是阅读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对学生阅读来说,是加油站,通过交流给学生补充能量,保持阅读的积极性。阅读课上课表,纳入学校常规管理。阅读交流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学套路,在阅读课上,我们主要关注:1交流内容:交流内容因学段而异,应难易适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低段以朗读、讲故事为主;中段以积累词汇、语段,复述精彩情节,谈论人物为主;高段以概括大意,领悟作品主题,品析作品语言、表达方法、主要人物,仿作及写读后感为主。2交流方法:低段可以学生集体活动为主,小组活动为辅;中段教师可设计启发性问题交由学生小组讨论,争取整体参与,为学生提供机会,班级交流时小组推荐代表发言,促进认识深入,阅读理解再上档次;高段教师应充分放手,利用好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教师当好主持人。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在阅读中因为作品的丰富内涵,引发内心情感的震撼,以及因为作品而引发的联想和思考,产生有话要说的欲望和冲动,在此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让学生把内心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述出来,就成了一篇“我以我手写我心”的优秀作文。

(2)课前交流。阅读交流课适合整本书的交流,而课前交流则适合片段的交流。每节语文课课前花3—5分钟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台,交流对书中人物、书中经典台词的感悟,或小组成员合作进行短小的剧本表演,或诵读诗歌、美文……通过考查个人、小组交流的形式和交流的内容给予适切评价和指导。

(3)阅读成果展示。我们还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自制书签”漂流活动,阅读手抄报评比活动,“我心中的偶像”故事会,“我喜欢的一本课外书”演讲赛,创意阅读卡评比赛,等等。这些展示活动旨在为学生的阅读实践、交流提供广阔平台,常态化开展这些活动,必然助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形成。学校课题组还编排了一套“漳江小学文化韵律操”,四节操以黄帝内经四季养生说“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命名:“春之发”“夏之长”“秋之收”“冬之藏”。孩子们在大课间活动时边吟诵《三字经》边做手语动作,边诵读《少年中国说》边打儿童拳。儒雅、恭淑的气度,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以天下苍生为担当的爱国情怀便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滋养出来。

(二)科学评价

我们把学生参与检测活动合格后的阅读量依次记录在《阅读手册》上的“阅读量统计表”中,每一期进行一次小结,每一学段进行一次总结。通过把“阅读统计表”上的数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关于课外阅读的量化数据进行比对,很快就能得出评估等级:超标、达标、未达标。“阅读统计表”如实记录着学生每一时段阅读情况。为客观、科学评估每一个学生每一学段的阅读量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以阅读量为评价依据进行评价,实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科学考量和评估。

三、阅读时间的管理

古人云:读书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意思是骑在马上可以看书(现在指旅途中),睡在枕头上可以看书;上厕所的时候可以看书。引申的意思是阅读时间是不固定的,只要你想读书,时间总能挤出来。但是,小学生阅读习惯还在形成期,对阅读的兴趣还在培养期,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做了科学管理。其核心策略是:“每周阅读日集中指导、交流,每天阅读时分散阅读,专时专用,自主管理。”

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作后盾,就难以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习惯。

1. 阅读日集中指导

现在中国社科院的专家也在呼吁不要把课外阅读变成地下活动,给学生真正自由的空间阅读———每天至少保证留一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为了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督促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学校把每周二确定为我校的“课外阅读日”。这天的早读是课外诵读时间,下午第一节课是课外阅读课。

(1)课外诵读时间。“课外阅读日”早读学生带上《阅读手册》和相应的诵读教材在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经典诵读。每次的内容不多,一首诗、一篇短文或一节韵文等,或集体朗诵,或各自背诵。

(2)课外阅读课。“课外阅读日”这天的下午第一节课是课外阅读课,学生带上“共读”书目开展阅读。阅读课分为四种类型:阅读指导课、自主阅读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检测课。“共读”书目阅读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阅读周期。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精心备课、上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每天分散阅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21天养成,所以尽早让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坚持每天不间断的阅读,最终让学生真正成为掌控自己阅读时间的主人。

(1)午间阅读。每天午饭后学校安排半个小时阅读时间。这段时间学生自主管理:每班选出4名“名书香种子”,须是阅读兴趣浓、阅读习惯好、阅读面广且自制力强的学生,能在学生中间起到良好的阅读效应。两名派往对应检查班级,两名留在本班起示范引领作用。在午间阅读时间起点到达工作岗位,其主要职责是用自己良好的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守时惜时观念引领同学自觉阅读,其次是实事求是向大队部检查干部汇报登点班级的阅读情况。读书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阅读进度自主阅读,由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不得做任何与阅读无关的事情,并保持室内安静,让学生养成静心读书的好习惯。

(2)家庭阅读。我们倡导有条件的家庭要为孩子配备单独的学习室,学习室中要配备图书柜。我们还倡导家长给孩子做阅读的榜样,经常带孩子逛逛书店,给孩子买书,也给自己买书;给孩子订一份喜欢的期刊,也给自己或家人订一份期刊;每天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段(30分钟)是全家人在一起阅读的,那样的时光是温馨的,是宁静的,是能滋养全家人心灵的鸡汤。把看课外书作为每一天的必修课,并鼓励进行亲子阅读。让学生将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真正使学生的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摘要: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提出整个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为145万字的目标。但目前还存在着缺乏系统、适切的课外阅读材料、缺乏有效引导、缺乏时间保证、缺乏可操作的评价体系等诸多问题。本文着力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并力图构建“阅读材料与阅读引导的管理策略”“阅读评价的管理策略”“阅读时间的管理”。

小学估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8

1. 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与生活实际越贴近, 学生的情感越容易引起共鸣, 越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获得巩固.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现实, 再现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应用估算.如集会时, 可以估一估学校的人数;看电影时, 可以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数;放学路上, 可以估一估时间、路程;在购物时, 可以估一估所需要的价钱;外出旅游时可以估一估所需费用等.教师要善于寻找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方面的题材,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感受估算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增强估算意识.

2. 让学生感受到估算的思维价值

估算教学,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 还能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 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灵活, 对问题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能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上去.如在教学比较1225与1395的大小时, 有些学生看到比较大小, 又是异分母, 就想到通分.其实这道题完全可以不用通分, 只要进行估算:12<1, 19>1, 就

252352

可以判断1225<3519.教学时结合估算, 不仅可以训练学生周密、细致的思维, 对问题正确地作出判断, 而且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使学生不依常规, 不受传统知识束缚, 结合估算发现一些独特的解题思路, 寻找一些新颖的解题方法, 更重要的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

学生良好的数据感和量化能力不但表现在对数据的提取和加工上, 同时还表现在“能估计运算的结果, 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上.如在教学了“平均数应用题”后, 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敬老院里, 12个老奶奶的平均年龄是78岁, 8个老爷爷的平均年龄是76岁, 求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是几岁?”对于这道题目学生往往会列出这样的算式: (78+76) ÷ (12+8) =7.7 (岁) .因此在出示了这样一题后, 我首先请学生估算一下:敬老院的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几岁?然后, 我再请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经过思考并讨论, 很快会想到:敬老院里的这些老人的平均年龄应该比78岁小, 比76岁大.最后, 我再请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解答.这样一来, 学生学生很快就能求出结果: (78×12+76×8) ÷ (12+8) =77.2 (岁) .

3. 巧妙运用教学, 提高估算技能 (1) 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 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和计数器代替完成, 有很多生活事件不可能也不必要去进行精确计算.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对计算进行验算, 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教师无论什么问题一律要求学生用笔算按逆运算的关系或再算一次严格验算, 这样不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而且使学生变得死板.其实, 有些错误用估算很容易发现, 不要每一题都用笔算去检查错误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

(2) 变“单一估算”为“多样估算”

(1) 化整估算法.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 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 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3.14×7.21, 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 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 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 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 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 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456×64, 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们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

(3) 循规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 可根据一个因数 (零除外) 小于1, 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 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 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 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 联系实际估算法.比如动物的只数、树的棵数、租船的数量一定是整数;飞机飞行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发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5) 以小估大法或以大估小法.在估算时, 如果遇到数过大或过小, 难以估算, 就先估计单位数量, 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 (或过小) 的数, 即整体数.例如, 估计一颗花生的重量, 我们可以先估计100颗花生重多少, 再除以一个100, 就能估算出一颗花生的重量了.

小学经典阅读的思考与实践 篇9

当下, 经典阅读到底该怎样行走, 才能既传承五千年的民族灿烂的文化, 又体现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照, 更有对儿童本身的尊重呢?今日课外阅读对经典阅读的回归, 又该怎样避免走向盲目与自闭的旧途呢?

一、经典阅读的原则立场

学校是儿童学习的场所, 我们提倡的经典阅读是必须面向儿童的阅读。因此, 从儿童出发, 小学经典阅读才可能沿着健康的路径前行。所以, 小学经典阅读的原则与立场, 且以“儿童立场, 中华情结, 世界眼光”来概括。

怎么理解?只有儿童的, 才是教育的。经典阅读虽然面向更多的是过去的文化传承, 但是放弃了儿童立场, 就背离了教育的规律。儿童立场是指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从儿童的兴趣出发, 阅读的内容考虑儿童的可接受的程度, 阅读的方法是儿童能够掌握与应用的。中华情结是指诵读经典不仅仅是为了背诵一篇篇典章诗文, 进行语言的积累, 更要在诵读的过程中, 种植民族的基因, 即传递中华文化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世界眼光是指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 不排斥外来优秀文化, 对多元文化采取接纳的态度。经典既包含中华文化的经典, 也包含异域文化的经典。

先看如何实现儿童立场?举个例子吧!在阅读课《有趣的汉字》上, 教者从网上找来了一些汉字画, 从中国的汉字入手来介绍中国的文化。“鱼、鹿、羊、牛、舟”中国象形文字赋予艺术的美以及会意字所包含的智慧的创造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接着, 老师给孩子介绍仓颉造字的传说, 介绍古老的汉字是活的汉字, 让孩子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然后给孩子们猜字谜, 介绍汉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 比如说歇后语, 比如说找来有趣的汉字注解等来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兵对丘说:兄弟, 踩上地雷了吧, 两腿咋都没了?”并且让孩子尝试创作这样的汉字趣解。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 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而且这些历史不只是写在书上的文字, 还是可以感受到的活生生、生动有趣的存在, 以此产生对于传统的文化的亲近感。

自然, 更多的是带领孩子读童谣, 读神话传说, 读寓言故事。因为课堂的引导, 孩子们会注意到每天教师会带着不同的书籍走进课堂。还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孩子们的心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当教师无法一一满足时, 内心的渴望促使他们自己阅读。于是不知不觉中, 孩子们走向一本又一本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书籍。在自我阅读中, 孩子们也在不断吸收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与精神特质。在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血液中就会种植下民族的基因!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的文化营养”是我们的追求。在教育中应该播种中华民族的文化种子, 宣传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但是又不能走进文化自恋或者种族主义的怪圈。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 应该通过内容的安排, 让学生接触到外国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欣赏, 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一个概念——尊重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如果在儿童时代就让他们接触到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 并且接纳它, 那么长大的儿童才能对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都会尊重, 并怀着敬畏的心情欣赏。世界眼光就是说要有不仅看到中国, 而且能看到世界的眼光, 并且以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华的文化。小学阶段也许儿童认识得不会那么深刻, 但是小学阶段播下的种子必须是有良好基因的种子。

小学经典阅读要承载这种使命。因此, 在课外阅读课上也要介绍异域的文化, 古希腊神话, 普罗米修斯盗火, 潘多拉的匣子, 诺亚方舟等等也都进入孩子们的视线。在亲身的体验中, 孩子们美好的感觉伴随着产生, 愉悦的感觉, 会使他们体验到古希腊的文明也同古老的中国文明一样美好。伊索寓言, 格林童话, 外国的绘本, 这些带着鲜明的文化烙印的作品开拓了孩子的视野, 也使他们获得心灵的滋养, 让他们感到世界文化的绚丽多彩。

国学经典、古代诗文、外国名著应该都是经典阅读的范畴, 都应该让孩子有机会阅读。

二、经典阅读的环境支撑

儿童阅读是需要环境支持的。这里的环境指的是有利于儿童阅读经典的软环境。

阅读从教师开始。教师的阅读深刻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很难想象一位不读书的教师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传授经典, 必须阅读经典。教师阅读首先要解决国学经典给养不足的问题。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 多读一点、多背一点, 懂鉴赏方法, 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 也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假期教师的作业就有经典背诵的内容。其次是儿童文学作品。每位教师的成长经历不同, 幼年的阅读经历也不同。但是作为儿童阅读的倡导者与指导者, 对儿童文学必须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儿童的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教师必须阅读的内容。

阅读有课程保证。经典诵读课程应该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 对上文所说的三个部分的内容学校在课程计划中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 教师定时间、定内容的指导, 期末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估, 在学校校本课程报告书中又呈现。有目标, 有实施, 有评价, 引导学生对经典阅读由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变, 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得到保证。

阅读由活动推动。儿童在活动中成长。阅读兴趣的激发, 阅读习惯的养成, 阅读方法的领悟, 语言素养的提高, 精神底色的着力需要丰富的活动来支撑。从学校层面活动主要是精心策划读书月的活动, 评比读书之星, 作家进校园, 课本剧展演, 自制绘本评比等活动开展, 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书籍, 感受读书的快乐与幸福。更多的是班级开展的活动, 每日午间阅读, 经典诵读比赛, 讲故事比赛,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演讲, 每周一诗, 流动书屋, 班级图书大家读等都是班级自创的活动的载体。这些活动把儿童推向前台, 让儿童的阅读成果在同伴中分享, 促进阅读活动向纵深推进, 并且持续不断地激发阅读的动力。

阅读向家庭延伸。除了学校的引导与推动, 家庭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教育改变世界, 我们的改变就从家庭开始。我校的学生每天都有一项作业, 就是每天阅读半小时, 并请家长记录书名与时间。这项作业坚持贵在让儿童阅读有兴趣, 阅读逐步走向意志阅读。与此同时, 积极推动书香家庭的建设。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让孩子把阅读当成必然的事情, 真正实现“让阅读成为习惯”。每年评比的优秀家长, 感动汉江人物, 晶莹水滴, 毕业时送给毕业生的礼物, 都是赠送书籍。书, 成了学校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无声的行动都向家长传递一个信息:书籍, 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篇10

关键词:目标 数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078-01

所谓目标导引下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过程。

1 目标呈现的情境性学习目标的定位影响着自主学习的质量

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1.1 目标源于实践,创设生活情景

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景,情景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景,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

1.2 目标始于问题,创设问题情景

人的学习潜能表现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使我们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磁场。

1.3 目标赖于兴趣,创设兴趣源点

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持之以恒的领悟和在对知识的顿悟,兴趣能让学生造成一种情景,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1.4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注重自主探索的开放性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

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

2.1 自己演示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上台操作,将“圆的周长”放在投影上演示,使学生对“圆的周长”概念有一个形象的感知。

2.2 自做实验

学生人人动手操作,想办法求出直径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的周長。

2.3 观察思考

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周长如果不通过操作测量等方法怎样计算出来?这个设计体现了这样一种思想,注重让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 提高合作交流的实效性在目标导引下的自主学习的实践

我们十分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3.1 听的技能

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

3.2 说的技能

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

3.3 交往的技能

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 强调评价的素质化评价应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

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等需靠正确的以学习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评价去引导,去激励和调控。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以素质化的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评价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要更注重开展自主评价。我们要改变学生处于被评价的被动局面,采用教师对学生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的自评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发挥评价目标的导向作用,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互讦和自评,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重视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

4.3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公正,应采取多种方式,既应包括对学生书面作业情况的评价,也应包括通过观察、提问、交谈等方式对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篇11

关键词:班集体管理,学习习惯,后进生转化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我们知道:班主任是学生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 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是联系班级与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1]由此可见, 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作为教育教学一线的一位班主任, 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班集体

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班集体, 这个班集体要有明确的目标, 健全的组织系统, 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 这个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的一个“家”, 这个班集体既是学生成长的沃土, 又是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品德和文化教育的阵地。

班集体的建立不仅要班主任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要投入情感。

情感,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验, 它不仅在学生的心理活动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而且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和实践活动中尤其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能增强班主任角色魅力。

班主任工作并不是空洞的说教, 教师的威信是建立在学生信任的基础之上的, 因而, 信任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 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 而且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做到以心换心, 真诚相待。

2. 能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在班里帖几张标语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前提是学生在班集体中能热爱自己的班集体, 热爱同学和老师。这就要求班主任能用自己对学生的博爱之心, 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班集体, 让学生在这个班集体中感受到爱与被爱, 从班集体这个小社会来陶治自己的情操, 最后才能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茁壮成长。要做到这一点, 班主任必须深入了解学生, 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 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这样, 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 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 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 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 收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3. 能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 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要有效地管理好这样一个班级,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班委会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班委会, 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好日常班级事物, 而且对学生各种能力特别是学生的领导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富于同情心, 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 同样用爱心浇灌出来的班委会也会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 这样的班集体才是一个互帮互爱的班集体, 才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才能完成陶冶学生情操的教育目标。

4. 建立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

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 同样对于一个班级来讲也应有一个用效的可执行的班级管理制度, 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之前,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做到有针对性、可行性。当然制度的制定一定要从关心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 并且要向学生讲明其中的道理, 争得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只有这样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 才能在学校期间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为学生的良好公民素质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好功课是学生的主要任务, 它对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起重大作用, 搞好教学, 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督促与检查起重要的作用。在此, 班主任要做到如下几点。

1. 多与学生交流,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学习态度。

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和名人、科学家勤奋学习的事迹来激励学生, 使他们热爱学习, 热爱科学, 追求真知, 并在学生学习进步时及时表扬与鼓励,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并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 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要帮助找差距, 找到适合该同学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要注意把握好学习的各个不同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预习, 打仗不打无准备之仗, 同样学习如果没有准备也是学不好的, 因而预习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通过预习才能知道教学的内容, 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才能在上课的时候针对自己不懂或理解不透彻的地方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

第二个环节是上课时注意听讲, 上课是学习活动的中心环节, 班主任除了要求上课时学生遵守班级纪律之外, 还要求学生认真听讲, 注意理解所学的内容, 把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弄明白, 并能融会贯通, 并把预习时遇到的难点和理解不准确的地方做好记录, 有利于以后的复习。

第三个环节是课后及时复习, 当天上课的内容, 特别是预习时不能准确理解的和上课时发现预习时理解错误的地方作为复习的重点, 并引导学生学会阶段复习。

三、班级工作的关键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一个班集体, 无论多么优秀都有部分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双差生”。[2]对于这部分学生, 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人的能力是多样的, 这些学生往往只是学习能力较差, 但是一个人如果一方面的能力较差, 必定有别的方面的能力较强, 只要我们正确引导, 让他们直面人生, 很多学生将来都会成为人才, 在不同的行业都有优异的表现。而现在有一部分班主任在工作中对于这部分学生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 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 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 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 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 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 甚至使一些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这样的“好心”往往与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背道而驰,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引以为戒。

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来看, 转化“差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能就是采用赏识教育。具体如下:

1.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赏识“双差生”的闪光点。

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而树立自信心的要点是找到这部分学生的闪光点, 并且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 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赏识自己, 这样才能使他们重树自信, 使他们不致“破罐子破摔”, 从而为以后教育教学工作转化打下基础。

2. 班主任应学会善于与学生交心, 只有这样才能赏识“双差生”的优点, 达到转化“双差生”的目标。

班主任在做这此学生的工作过程中, 一定要有拳拳之心, 对学生要向父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一切从学生出发,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 学生才能与班主任交心, 把自己的心里话讲与老师, 这样才能挖掘出学生心灵深处的信息, 有的放矢, 收到理想的效果。

3. 班主任转化“双差生”的结果是重塑形象, 使他们融入班集体。

班主任不但要自己赏识“双差生”, 而且要做工作让全班的学生赏识他们, 只有让同学们了解他们的优点, 才能从心里把他们看成班级的一员, 从而使这部分学生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去, 改变过去他们在同学中的印象, 重塑新的形象, 为以后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引导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学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素质, 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完善, 对于这样的目标, 不可能全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 还需要班主任指导班级学生组织开展各种积极健康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如以各学科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活动和科技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 以及提高学生生活能力的各种活动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不仅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而且对增强班级凝聚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柳海民.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134.

上一篇: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下一篇:提高听力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