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成长

2024-08-17

自主成长(通用12篇)

自主成长 篇1

“新基础教育”宗旨中有这样的描述: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七条中的第一条就是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分之一,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我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一、何为“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和“他主性学习”而言的,实际是学习者能够认知自己的知识、能力等缺陷,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自主性地学习知识、技能和能力等的行为.

二、教学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精品课程引兴趣

新基础教育的数学课数学味特别浓,但并不排斥情境的导入和趣味性.对于心理状态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走神,注意力常常分散,认真听完一整堂课而且抓住每个知识点已经实属不易,更别说发挥自主探索的精神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潜在问题和拓展自己的想象了.但与此同时,小学生相对于初高中生来说,容易被唤起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因此兴趣对小学生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当一个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勾起学生兴趣的课程,则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与教材知识点间的距离被拉近.第一批实验学校的精品课展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版块清晰,教学重难点则处理细腻,铺陈出一堂堂精彩的课程.

(二)发挥自主贯时空

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和自我体验的机会.

1. 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多年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在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或讲到重点、难点、关键处,应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共同讨论.当学生解题后,还要留出一定的反思时间.例如:“某服装厂计划一个月生产衬衫20000件,如果上半月完成,下半月完成的与上半月同样多,这个月生产的比原计划多多少件?”不少学生列式为20000×(+)=25000(件).解完后让学生反思,2000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所列算式是否符合题意?通过反思,学生马上发现问题是求“比原计划多多少件”,而刚才所列算式是求“实际生产的件数”,所以正确的列式应该是20000×(+-1)=5000(件).

2. 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学时,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让教室成为学生探讨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的纸,把它折成面积相等且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兴致很高,很快得出了3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尝试,终于又得出了以下3种折法,由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肯定.

(三)学法指导不可缺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耳、脑、口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

1. 会听

让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记,抓住重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如下做法: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应用题也由教师口述,让学生直接写出算式,并进行适当提问.

2. 会看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老师可以不讲或者进行适当的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 会说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要说就要去想.在课堂尽量让学生多说,就能促使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了会说就能促进其他三会,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4. 会想

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动脑筋去想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肯动脑筋去想问题.这除了靠老师的启发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使学生对老师的问题人人都动脑去想.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为核心,就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较强的数学素质,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自主成长 篇2

鲜艳的红领巾,嘹亮的号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我校自成为山东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以来,大胆创新,扎实推进,围绕少先队工作的根本任务,着眼少年儿童的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我校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少先队工作,确立了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少先队根本任务,开展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时尚性为一体的少先队活动,使少先队工作更加符合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更加有效地吸引凝聚和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进一步确立了以‚品牌习惯‛活动带动‚夯实队员基础‛;以‚德育实践大课堂‛品牌活动‚创新实践活动‛;保护天性,关注每个个体的进步;重视实践,创造充分参与的机会;突出自主,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强调全面,立足综合素质的提升。

组织健全 为少先队工作保驾护航

学校非常重视少先队工作,成立了以苗建校长、陈莉书记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为主要负责人员,全体中队辅导员为中坚力量,其他任课教师为指导的全员参与的少先队教育梯度。在此基础上我校还创造性的开展聘任‚家长辅导员‛制度,请有专业技能、热心公益事业的家长走进学校作为中队的校外辅导员,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少先队员的成长又增加了一个育人梯队。这样一来我校共有大队辅导员一名,具有良好师德修养、较强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辅导技能,能充分激发少先队员的主动性的优秀教师31名为中队辅导员,百名家长辅导员。并且学校非常重视辅导员培训工作,经常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组织的辅导员培训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活动。学校对中队辅导员经常组织开展业务学习,辅导员熟悉少先队知识,有丰富的带队经验,有较强的责任心。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素质,专门为辅导员订阅了《辅导员》、《少先队活动》、《齐鲁少年报》等报刊。

常规管理求创新 夯实少先队基础

常规教育是少先队工作的基石,在常规管理中我采用两种评价方法,激发学生内驱力,全面衡量各中队情况。一是‚五星级中队‛评选,推荐、选拔自律意识强、乐于助人、文明礼仪突出的‚礼仪名星‛ 组成‚礼仪明星示范岗‛。实施中队轮流制担任‚文明标兵中队‛,负责学校的一日常规管理。这样一学期下来接受严格常规培训的人员达五百余人,参与学校管理的中队达15个中队。

我校还以‚奥运会‛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了‚微笑五环行动‛,变日常管理中的纠错、减分为奖励、加分,由大队委员组成分布在各个楼层,及时发现文明现象,并记录中队、姓名给与精美的笑脸作为奖励,一个笑脸成为无声的奖励,得到笑脸的同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没有得到笑脸的同学投来羡慕的眼光,不仅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高年级的学生也纷纷争取,爱不释手。

在常规管理中少先队还非常重视队前教育:比如今年一年级入队,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分头协作,队知识讲解,队礼仪培训,从学生熟知的奥运会、万众一心抗震救灾中飘扬的五星红旗讲起,进而讲到战火纷飞的年代,讲到贫困落后的中国受欺凌的屈辱史,讲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用英雄儿童队员的故事感染学生,让队员们感受佩戴红领巾的自豪!之后带领队员们来到解放阁,在革命圣地,进行庄严的入队仪式,并带领队员们参观解放阁,入队后的一个月少先队大队再次组织队员们开展‚自理能力大比拼‛,进行系红领巾、鞋带、整理书包比赛,让队员们感受到在少先队的成长!

同时少先队非常重视小干部的培养,从小干部抓起,进而带动全体队员:在选好队干部的基础上更注重的对队干的培养和指导,由扶到放,分层次、分梯度分别对大队委员、中队委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同时定期召开大队委员例会,开展‚大队委员读书沙龙‛等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少先队大队还邀请美术教师对宣传委员进行板报指导,体育教师对体育委员进行体操、口令指导,音乐教师对文艺委员进行指挥培训,并引导队员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真正发挥小干部在队员中间的带头作用,用他们的影响力去感染、带动更多的队员,为全员育人做好保障工作。如在教师节,发动大、中队干部为教师们过有意义的教师节,感谢师恩,然后在他们的带领下发动全班队员共同为教师庆祝节日,队员的力量是巨大的,队员之间的影响力是最有效果的,队员们一起装饰教室、绘制黑板报、制作课件,制作集体签名的祝福卡,他们团结协作,在互相感染中进行着。教师们被学生的真情所感动,老师们说:‚这个教师节最难忘‛。感谢师恩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苗苗主持人‛队伍、‚童星小记者团‛,发展学生特长,储备人才!

为促进大队委员彼此互相了解,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凝聚力,大队部带领大队委员到泉城广场开展‚爱心义卖‛活动,早上六点队干部们就到达批发报纸的摊点,最后卖完报纸后一起到福利院,为那里的孩子献上了爱心。

全员参与 相信自己更精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含义,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少先队工作,根据少先队队员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确定了把民族精神具体化,把队知识形象化,让队活动大众化、时尚化,开展分层次教育活动,坚持做小一点,实一点,将民族精神化作学生一个个具体行动。

尤其是在少先队建队六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为少年儿童提出了殷切希望‚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 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我校结合本校实际继续开展分层次教育,低年级以‚入队为契机‛,开展‚养成一个好习惯,表达一份爱国情‛之‚品牌习惯‛活动,开展为红领巾添光彩的少先队知识教育;中年级为‚了解家乡文化 激发爱国情感‛,开展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高年级以‚了解祖国文化‛为基点,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渊源文化,从而以祖国为傲,激发爱国情感。同时我们初步编辑了中、高年级少先队系列教育书籍—‚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一)、‚品牌习惯‛: 队队有习惯,人人都受益!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让教育细节出彩,让学生终生受益。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校开展‚品牌习惯‛活动,全体辅导员小事入手,关注细节,实行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把小事做细、做精、做优、做持久。

首先引导各中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制定习惯,真正实现中队民主化管理,唤醒和激励队员的参与意识。内容广泛如随手捡起一片纸,每天读书半小时;昂首挺胸齐步走;人走桌洞静等内容广泛的‚品牌习惯‛把中队公约、规定有效的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和形态存在,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体,使中队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规范作用。

(二)名牌活动-----实践大课堂:让队员感受生命的精彩与快乐

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我们不断地思考,怎样才能让少先队的教育真正面向全体,真正走进队员的心灵,起到少先队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凝聚在党的周围茁壮成长的教育目的。首先我们对当前的少先队存在的问题加以梳理、整合,在专家的引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少先队教育要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大队、中队的作用,尤其是中队,只有中队活起来,少先队的教育才能得以渗透,因此我校提出了少先队‚实践大课堂‛的工作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

为了能将大队、中队的教育效果发挥到最佳,我们提出了大队活动必须做到‚小而实 大而精‛。

1、大队实践活动,缤纷无限

少先队的教育首先要从少先队的标志开始,其中红领巾是少先队员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它代表着加入少先队的一份荣耀,祖国的一份期望,是责任的象征。因此我校开展了‚红领巾亮起来‛活动,变减分为加分。每一个佩戴干净、整洁红领巾的队员都能为中队赢得宝贵的一分,以此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佩戴红领巾的荣耀,让那抹红色更浓重。现在80%的学生佩戴的红领巾非常的干净,60%的学生红领巾佩戴美观,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结合实事召开主题队会,在迎接全运期间召开‚为祖国祝福 为全运加油‛的主题大队会。大队别具匠心的设计了全运会入场式的形式,队员们身着各少数民族服装,手举各行政区地图走出,为大家介绍了祖国的幅员辽阔,全体队员一起为每一个民族,呐喊、助威,形象感人的形式感染着每一个师生。从而向学生灌输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开展‚走近祖国各地‛活动,每个中队对应一个地区,从地理位臵、名人、特产、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深入了解该地区的文化从而以‚一‛看‚全‛,深切感悟祖国的博大。

在建队六十周年之际,学校隆重举行‚星星火炬,代代相传‛大队会。队会中出党旗、团旗、队旗,师生共同回顾了党60年来的丰功伟绩,在场的师生无不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大队带领一年级的学生在泉城广场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红领巾亮起来,为全运添光彩‛入队仪式。231名新队员精神饱满,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队员们切实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无尚的荣誉。每年的少先队入队仪式都是学校最隆重的事情,少先队大队会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队员们了解队史,以少先队为荣,养成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为队旗添光彩!

队员们精彩的表现受到教育局领导和社会的关注,近两年我校多次承接省、市、区大型活动达六次。2008年代表山东青少年为残奥健儿献词;2010年我校三百名学生承担了山东省第六届少先队员代表大会献辞活动;2009年3月8日,我校四名队员参加了在龙奥会堂举行的济南市庆‚三八‛表彰大会献辞。五月一日,我校三百余名学生代表山东少年儿童参加了全省全民健身月启动仪式,用少年儿童活力的健身操迎接全运会的到来!在第二十五教师节来临之际,我校三百余名学生参加了历下区教师节表彰大会,代表历下区少年儿童为教师们献词,送上节日的祝福!我校轮滑队32名队员参加了由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山东省人民政府承办的2009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暨第二届全国航空运动会开幕式。2010年我校管乐队的队员们又参加了第三届国际航空体育节开幕式的表演,受到与会领导、来宾的高度赞誉。

2、中队名牌活动:相信自己更精彩

中队是学校的细胞,只有激活中队,才能让少先队融入每一个队员心中。少先队大队除了开展大队活动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中队工作的引导。因此我校少先队大队积极与中队辅导员老师交流,促膝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辅导员老师的需要就是我们少先队大队的工作方向。这样能将少先队工作与队员们的学习、爱好、思想教育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少先队教育不孤立进行,让队员们感受到少先队的教育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团结凝聚在少先队周围。

在有效的引导、带动下,活动不再是被动的参加而变成中队辅导 员主动参与,每个中队都有了自己的品牌活动,每个孩子都在享受着童年的欢乐,教育的雨露。五、一中队走进博物馆,五、二中队到泉城广场开展‚环保行动为泉城‛活动;

四、三中队走进博物馆、科技馆;

四、五,六、五中队的队员们来到梯子山植树,队员们第一次拿起铁锨、镐头,他们有的挖树坑,有的培土,有的浇水,在山坡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三、二中队开展了‚中队沙龙‛活动;

五、三中队为汶川灾区的小伙伴捐赠乐器,开展‚童话剧展演‛;

四、一中队在家长志愿者的组织带领下,多次开展‚户外爱心联盟‛的活动,与临沭县贫困儿童牵手,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带领队员到梯子山植树,用实际行动美化家园;

五、四中队走进军营、感受军旅生活;走进齐长城,感受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

六、六中队来到交警指挥中心参观现代化的交通指挥系统,走进齐鲁膳食文化艺术节,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

二、四中队在国庆六十周年之际到泉城广场参加万人升旗仪式,庄严、神圣的场面震撼着每一个队员的心灵。

二、三中队参观印刷厂,到佳宝奶牛养殖基地参观,到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参观,到章丘种植大葱等等让队员们在接触社会中习得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关系。到学期末我们都要进行中队十大名牌活动评选活动,至今已经三年,三年来31个中队都亮了起来,都有了自己的品牌活动,有效增强了队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3、家校合力教育:为队员的快乐人生奠基

在开展少先队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依靠大、中队辅导员,学校的教育力量是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因此我校少先队积极挖掘家长资源、社会资源,让这些资源在少先队教育中发挥作用,因此我校倡导建立了‚家长辅导员制度‛,请家长走进课堂,它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外延。五、一中队邀请作为建筑工程师的家长为队员们奉献了一堂生动的世界建筑学;

五、二中队邀请在中心医院担任营养师的妈妈走进课堂等等。最可贵的是家长辅导员使得家长、辅导员教师、队员们都凝聚在少先队的周围,形成了‚少先队大教育‛氛围,有效地增强了少先队的凝聚力。

4、拓宽社会资源,为少先队员搭建成长的舞台

学校还积极挖掘社会的教育资源,先后和科技馆、博物馆、污水处理厂、中心医院、山青世界、啤酒厂等建立联系,带领队员们在参与实践中,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光学原理、物种起源、病毒传播、农作物生长、啤酒制造等。

尤其是‚山青世界农耕节‛活动是队员们的最爱,每个参与活动的同学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当领到地契的时刻,他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认识农作物到种植再到收获,队员们经历了‚种植‛的全过程,菜花、茄子、黄瓜、柿子、卷心菜等都是他们的劳动成果。当戴上草帽时,他们真正接触了土地,了解了土地的作用,体会到了躬身劳作的辛苦。‚农民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已经不需要只言片语的讲解,所有的知识和教育都在耕种劳动中得到了体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20余个中队参与了农耕节的活动。

不断地努力带来丰硕的成果:

1、我校仅近两年就有两名齐鲁小名士、五名济南市小名士、一名济南市十佳少先队员、十三名历下区小名士,有数百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区各项大赛中获奖!

2、机器人比赛历年来均在省、市、区获得一等奖。去年机器人 代表队赴澳大利亚参加了国际机器人大赛获得两枚铜牌,两个特别奖的优异成绩。

3、科普剧比赛历年来均获得山东省一等奖、特等奖的佳绩

4、科技实践活动、科技发明等均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中崭露 头角。

5、大队辅导员评为山东省模范辅导员,科技辅导员评为山东省 优秀辅导员。

6、多次承担省、市、区大型活动;近两年承接了迎残奥健儿大 型献辞,山东省第六次少代会献辞;迎接山东省辅导员培训班学院参观、交流;济南市庆‘三八’献辞;参加全运会启动仪式大型团体操表演;参加莱芜国际航空体育节开幕式表演;历下区教师节大型献辞;历下区科技创新大赛。

7、学校校长在山东省少工委第六次扩大会议上做少先队工作专题报告。

8、成为全国少先队试点学校,山东省中小学共有四所学校成为 试点学校,研究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发展。

9、开展少先队课题研究,承接山东省少先队研究课题,为少先 队工作内涵发展做铺垫。

10、近两年来少先队活动在国家、省、市电台、报刊报道达200 余篇,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时代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在今天再一次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校将继续秉承‚教学生一天 想学生一生‛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塑造解一小现代教师的优秀群体,用汗水和努力书写教育事业新的篇章,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功、成才而不懈奋斗,让少先队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

2011.9

自主天地 快乐成长---山东省少先队规范化学校自查报告

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

自主管理,品味成长 篇3

关键词: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品味成长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过这样一句话:“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在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中,我本着学校“德才兼备,关注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尊重为前提,以活动为载体,促学生发展为目的”的工作思路,为学生搭设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一、以尊重为基石,为学生搭设自我展示的舞台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才,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人才。”热爱学生才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材环境。学生需要教师的教诲、关心和爱护,同样需要教师对他们独立意识的尊重。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保护他们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每個新学期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对学生说:“同学们,有的同学可能认为一个班级是班主任的,在这里老师要告诉你们不是的,其实在座的每一个同学才是班级的主人,因此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身份去共同经营我们这一个家,而老师呢?只是你们的指导者。以后在这个家中,老师会尊重每一个同学的意见,去共同经营我们这一个家。”通过这一席谈话,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尊重“我们”的,明确自己的主人翁的身份,从而让学生得到尊重和快乐的情感体验。以后在面对各种班级的重大问题,如:班级的班风、班训、班规的制订、班委的选举、主题班会的设计、各种体育或知识竞赛的举办等等都要广泛听取学生的建议,充分发扬民主,放开手脚,为学生创造一个个锻炼的机会,让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树立起来,并发挥实效。

二、我的进步我做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接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展“我的进步我做主”的小组竞赛的形式,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使学生成为集体的主人。如在课堂上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上课认真、发言积极的小组给予奖励;课后仍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主要由组长带领组员建立小组的评价制度、组内互帮互助等。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体验去规范自己的行为规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发挥自己的潜力,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品味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开展了“诚信朗诵比赛”“小主持人大赛”“安全小品比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我大胆地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材料、选人、组织训练等,让学生做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享受乐趣,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为了加强班级管理,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班级氛围,我在班上开展了“副班长”“路队长”“文明使者”“环保小卫士”的竞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评选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飞跃。我掌握了这种组织方法后,经常变换着对孩子的奖励和激励手段,变戏法似的刺激着他们,使他们总有动力驱使自己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管理班级的方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可谓五花八门。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管理自己,“管”是为了不管。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将教师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切实把学生放在主动发展的位置上来,让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活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合作,学会组织,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乐园里品味成长的乐趣。

自主作业, 促进学生自由成长 篇4

一、拓展阅读, 在积累中培养阅读能力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 早已经根植进每一个爱书人的心中。所以, 在我的语文回家作业中, 每天都有的一项就是看课外书。每天坚持看课外书, 要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和发自内心的需要。也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但凡是积极的、健康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书, 我认为都可以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当然, 每学期末, 我都会给学生推荐几本下学期必读的课外书目或者一些适合该年龄段学生阅读的参考数目, 供家长给学生选购, 以便他们在假期里准备和阅读。同时, 每次早读, 我们也大多以课外阅读为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一篇篇美文、一个个经典故事中被浸润、被感染、被陶冶。在这些快餐式的阅读之余, 我还常常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第一感受告诉大家。这样的感受往往是最直观, 也是最独特的, 虽然有时显得不够成熟, 不够全面, 但正是这零星的只字片语, 却常常能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和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这样的交流中, 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发生碰撞, 产生交融和共鸣, 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然, 我也尽一切可能利用晨会课、班会课、课外阅读的时间, 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碰撞思维的火花。

阅读一个好故事, 并且能有机会和同学一起分享, 成了学生热衷的事情。这样的作业, 我布置得轻松, 学生完成得也愉快。

二、内外衔接, 用心设计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程下的语文家庭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因此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 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如果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懂得如何利用作业这一手段的话, 将会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最有力、最灵活且效率最高的工具。为此, 我们应紧紧抓住课内, 紧密结合课外, 套用体操比赛的说法, 即采用“规定动作加自选动作”的方式, 让学生的回家作业由他们自己来设计。

所谓的“规定动作”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教师向学生提出一次作业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它是学生自我布置作业的方向。“自选动作”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自主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形式和完成方式。

例如, 上《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等一组课文时, 学生除了根据自己的情况, 选择自己认为掌握得还不够好的词语抄写两遍, 我布置的要求就是去了解这两个“世界奇迹”的资料, 感受古代人类的智慧, 并尝试了解“世界八大奇迹”, 讲讲它们的特殊之处。为了完成这样的作业, 学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他们有的上网, 有的找书, 有的请教他人, 有的搜集图片, 有的将自己所找到的材料打印下来, 有的做了摘录, 有的拜读别人的博客, 阅读名家写的文章, 忙得不亦乐乎。而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有时, 他们也会根据课文的内容, 提出自己的疑问, 或将自己的新发现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为了让自己设计的题目得到教师的好评, 作为优质作业推广给大家分享学习, 学生常常使出浑身的法宝, 有时甚至能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也正因为这样, 当学生做我在课堂上布置的作业时, 常常更能理解出题的意图, 认真地完成作业, 做好内外衔接。学生用心设计作业的同时, 既是设计, 也是检验,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关注生活, 日记倾诉提高写作能力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直以来都是困惑我的一个问题。而语文课本上设计的习作, 有很多时候, 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不相符合。新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 做到说真话, 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 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我认为, 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对于日记内容, 我从不加以限制。我告诉学生:“只要是自己想说的想要表达的都是可以写入日记。当然, 如果实在没有可写的, 或者不想写, 我也会尊重大家。所以, 写不写, 大家是自由的。但我希望大家每周至少能寻找到一次想要和大家分享的事情, 并且将它如实地记录下来。”或许正是因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现实状况, 每天, 我都能读到很多学生写的日记。通过这些日记, 我了解了更多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小事, 更深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听到了他们更多的心声。因为学生书写的都是最及时、最真实的事情和内心感受, 往往文字更鲜活, 更生动, 常常带给我很多的欣喜。有一段时间, 甚至有几个学生做起了小诗人, 写的小诗打动人心。而我为了保护和鼓励他们的写作热情, 就将一些优秀的日记输入电脑, 并将它们发布到我们的班级博客上, 或者通过电子邮件送出去投稿。当学生在网上看到自己的习作得到了别人的好评, 或者在报纸杂志上读到自己的文章时, 写作的热情自然而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而今, 还没有放学, 很多学生就已经知道我的语文回家作业是什么了, 虽然每天都差不多, 可完成的内容和方式却完全不同。此时此刻, 我再次想起《最佳途径》这篇课文, 或许我的方式还不是“最佳方式”, 但我仍然深深感到, 学生确实是学习的主人, 有时, 给他们自由, 让他们自由选择, 确实能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尝试, 不妨从回家作业开始。

摘要:回家作业, 能让学生自主选择, 收获得更多, 学得也更愉快, 更能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下成长更快。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拓展阅读, 在积累中培养阅读能力;内外衔接, 用心设计提高学习效率;关注生活, 日记倾诉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自主作业,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013) .

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 篇5

非常有幸参加远程国培学习,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听了以《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成长》为题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汤教授讲座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精辟的人生哲理,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使我从中受到很多的启发和感悟。教师专业成长给我们重点讲解了提升人生标准的六项选择。

第一: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

第二:我不能左右天气,但却可以改变心情。选择一种全新的心情吧,你会发现不良的环境,同样会让我们得到生命的享受。

第三:我不能改变容貌,但却可以展现笑容。

第四:我不能控制别人,但却可以掌握自己。任何人你都控制不了,唯一能控制的只有你自己的态度或心情。

第五: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好好利用今天。明天就像昨天一样,昨天是一张过期而失效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到期的期票,充满着变数。我们只有握住今天,活在当下,人生才是最充实的!

第六:我不能样样胜利,但却可以事事尽力。一个常常沉浸于胜利喜悦中的人,会降低挫折耐受力,小小的风浪就会将其淹没。

使我影响最深的是第三项:我不能改变容貌,但却可以展现笑容。第五项: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好好利用今天。明天就像昨天一样,昨天是一张过期而失效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未到期的期票,充满着变数。我们只有握住今天,活在当下,人生才是最充实的!

教师专业成长不仅要教会他们怎样学习还要教会他们怎样做人、面对生活。这项任务不仅在课堂上要落实还要在课下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生活中不总是有微笑,更多的是烦恼。胜利喜悦中的人,会降低挫折耐受力,小小的风浪就会将其淹没。

自主品牌成长的烦恼 篇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售出722.20万辆,虽然同比增长11.4%,但在乘用车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降至40.3%(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售出330.61万辆,市场份额同比下降0.85个百分点,降至27.53%)。曾经掌控的乘用车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已然不能固守,5年来且战且退。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汽车出口中坚力量的自主品牌,在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日韩元齐齐贬值的语境下走出去变得更加困难,不能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2013年中国整车出口同比减少6.4%,降至87.24万辆,远远逊色于上年105万辆的光鲜出口记录。

而取消一般公务用车的规定,使得自主品牌顿时失去了向更高端产品线进军的一个重要借力点和抓手。以“双十八”公车标准开发研制的车型,未来命运陷入不确定之中。

此外,汽车跨国巨头向下俯冲,在华纷纷推出低价车型,抢食着自主品牌昔日领地上的蛋糕,使得自主品牌生存的空间日趋逼仄。而大中城市愈来愈快的消费升级、多个地方愈演愈烈的汽车限购以及全国推进的越来越严厉的排放标准升级,自主品牌正从部分市场被排挤出去,取而代之的是更高端更豪华更环保的外资品牌的车型。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在其发布的《2013年产业蓝皮书》中指出,作为全球头号汽车产销大国的中国,实际上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位于零部件制造和车辆组装低端环节,由于缺乏核心零部件的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中国自主品牌占据1/3的市场但只能获取1/10的利润。

在多重夹击下,在中低端挣扎的自主品牌车企,本已摊薄的利润面临着再次被抢夺。

不容置疑,2014年自主品牌所面临的市场外部环境将会更为复杂,拓市求生的工作也将会更加艰辛。

以生为本促进个体自主成长 篇7

一、在前置学习中体现学生自主

凡事预则立,我认为在每学一篇课文之前,教师都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适度的前置性学习,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探索新知识,这一点至关重要。而要使前置性学习真正做到有效,教师只有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学生才会有序地进入自学状态。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预习一篇课文时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是默读,旨在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了解课文大意,形成初步印象;第二遍是轻声朗读,要求学生将每句话读顺,理清思路,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第三遍是细读,这是深层次的朗读,要求学生在通览全文的基础上,圈画出精彩句段,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其次,就是要求学生查字典。俗话说:字典是无声的老师,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辨析多音字等。再次,就是通过网络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释疑解难。如:在学习《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理解“暖”“寒”二字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诗中的“暖”“寒”二字,我要求学生课前查找“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通过了解故事内容,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原来红军是在未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渡过金沙江的,一个“暖”字巧妙地暗示了红军战士巧夺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而通过观看录像,又能使学生感受到飞夺泸定桥时情况是多么危急,战士们一个个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搏斗的惊险场面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寒”的意思也就不攻自破。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手脑并用,积极探索并获得新知识,久而久之便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二、在合作探究中促进课堂生成

课前充分的前置性学习,为新课的学习夯实了基础,同时也为高效课堂做了极好的铺垫,那是不是意味着还有一些学生未曾触摸到的知识点由教师一个人来讲呢?显然不是。《课程标准》启示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自由的状态下思维得到碰撞,心灵得到沟通,并生成新观点、新知识,让学生的智慧与灵性在课堂上得到有效释放。这是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我认真遵循这一理念并努力进行课堂实践,尊重学生,体现自主,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苏教版第九册教材中《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通过阅读课文,我提出在备课时精选的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释疑:谈迁的信念是什么?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来写的?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文中多处运用了数字描述说明了什么?面对厄运谈迁是如何面对的,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说说你的感悟。对以上四个问题我采取的是先分小组讨论,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然后组内交流,其间教师巡回倾听可适时参与其中,适时加以点拨,最后由各组指派代表进行集体汇报交流。在汇报过程中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实现知识经验的分享。如:在探究第三个问题时,同学们特别有话说,而且是那样催人泪下。他们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风雨交加的一天,谈迁一袭破衫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泥地里,鞋子里灌满了水;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赤日炎炎的一个中午,衣衫褴褛的谈迁早已汗流浃背,脚上都磨出了血,还不时遭来人们的冷眼相对,可谈迁决不放弃,太令我感动了;还有的说:谈迁实在走累了,就坐在路边的石凳上休息,几个顽皮的男孩儿以为他是乞丐,竟朝他身上吐唾沫,可谈迁为了信念仍然坚持记录刚刚获得的信息……学生的思维是那样流畅,想象是那么大胆而又饱含深情。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是多么生动,多么具有创造性,这正是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境界啊!

三、在迁移教学中引领生命成长

叶圣陶先生提倡“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课堂毕竟只有40分钟,这段时间主要用来学习新知识,而课后的复习回顾才是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新颖且有价值的练习,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加强迁移训练,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回归生活,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仍然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例,在这篇课文中最醒目、最能触动读者心灵的是那一串串令人吃惊的数字,如“20多年、50多岁”这两个数字,就足以说明谈迁是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在编写书稿。再看“6次、400多万字”,一个人不吃、不喝、不睡觉的话,也要两三个月才能看完一遍书稿,况且还要修改,每改一次,难度就会增加一次,可见要想写出这本《国榷》是多么艰难哪!这些数字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但与谈迁联系起来,就饱含深情了。透过这些具体的数字能更清晰地表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从而突出主人翁的高尚人格,这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由此可见,恰当运用数字来说明一件事或物,的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习得了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我布置了几道思考题:文中共有八处用了数字,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回顾学过的课文,有哪些文章多处用了列数字的方法?请记录一个与数字有关的片段。请你也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构思一个片段并在小作本上完成。通过这样的系列训练,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自主反思:专业成长与发展之道 篇8

群策群力:在集体教研中反思

备课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师团队, 组内教师通常都从事相同的教育教学工作, 面临共同的课题, 在教育教学中可能会遇见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因此就可以针对同一问题展开沟通和交流, 进行深度研讨, 充分展露思维的差异性, 不断进行团体思想的柔性碰撞, 不断增进集体思维的敏感度, 使团体成员相互分享同伴的智慧, 从而取得个人独自学习所无法达到的认识上的收获。因此, 学校既要定期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教学研讨, 做到课前集体备课, 课后集体反思得失;也要定期进行对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和困惑的反思活动。组内每位教师都要提出本学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在备课组内进行研究和探讨。组内成员可以采用集体研讨的形式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框架, 首先由备课组组长和骨干教师实践展示, 其他成员集体听课和评课, 执教者结合集体评议适时进行自我反思, 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重构。惟其如此, 一堂有效的“实践———研讨———重构———再实践———再研讨———再重构”的实践反思课才能成功进行。最后, 每位教师各自选定某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主研究, 从而使教师都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同伴互助:在诊断和解决问题中反思

反思的开端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捕捉, 是课堂教学中低效能现象的诊断和施治。课堂教学反思的具体过程:首先, 从课堂教学问题自我诊断出发, 发动全校教师自查教学问题, 并用文本记录下思考的过程, 其间不仅要写出“课堂低效能教学实例”, 还要尝试运用认知理论进行归因分析, 并思考和研究解决对策。然后, 以问题研讨会的形式, 将课堂问题的自我诊断发展为同伴互助合作的共同会诊, 同伴共同反思、辨析和讨论, 各种经验、理念不断交流和碰撞, 从而查明问题的症结所在。反思和讨论的同时, 筛选出具有普遍性的教学低效问题, 然后由部分教师设计教学方案, 改进课堂教学设计并展示新课。最后, 由研讨会上的合作者们共同评点、反思和提炼。于是, 这种“问题反思———自我诊断———同伴会诊———实践检验———反思提炼”的反思模式, 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同课异构”:在循环教学中反思

“同课异构”是指在备课组内所有教师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和教学互动研讨, 在动态过程中进行集体诊断和反思, 进而达到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改善和提高教学效能的教研活动。听课时, 教师要及时观察和悉心捕捉课堂教学事件, 运用录像手段记录教学细节;评课时, 教师要抓住细节展开讨论, 针对问题和改进对策进行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剖析和反思。对在集体反思中所达成的共识, 其他教师在执教时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征进行重新改进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以此完成一个反思改进的具体过程。

在这种链式教研的过程中, 教师共同为解决课堂问题贡献智慧, 每一名教师都能够分享组内成员反思改进的成果。因此, 经过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再实践”, 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实践研究, 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关键 篇9

基于此, 笔者认为教师自主发展才是教师快速成长的关键。教师要自己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内求”路径, 让教师自己通过主动探究教学工作自身的独特性, 谋求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 并最终获得社会对其专业地位的认可。如何让教师走向自主发展之路?这里主要是谈谈教师如何制定自己的专业发展计划, 并如何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 从而拓展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品性, 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

一、详尽分析, 切实制定好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

我们仔细分析名师的成长之路, 他们都善于结合现实的教育背景和学校环境, 依据自身实际为自己专业发展设计未来的蓝图, 即专业发展规划。并以此引导、监控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 分析自己的特点, 做到知己

1.分析自己的发展阶段。有人将教师发展的阶段分为了四个时期, 即入门期间、胜任期间、成熟期间、风格定型。入门期间为教师适应期, 教师已经初步熟悉教育教学过程;胜任期间, 是专业成长期, 教师已摸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基本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 但没有引以为荣的成绩;成熟期间为职业高原转向职业突破期间, 教师遭遇个人发展瓶颈的制约, 发展相对缓慢, 相当一部分停滞不前而倒退, 大部分教师一生平庸就是因为此阶段;风格定型, 就是专业成熟期, 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 教师达到新的境界, 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师只有清楚自己处在一个什么发展阶段, 才能制定出相应阶段且合理并通过努力能达到的预期目标。否则, 不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是很难成就自己的。

2.分析自己的优劣。这是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的核心所在。例如, 自己口头语言表达清晰、具有亲和力, 你就着力将自己的优势定位在课堂讲授技艺, 努力使自己在课堂教学艺术上“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你如果擅长写作, 科研成果屡见报端, 你就将自己的工作目标定位在教育科学研究, 坚持不懈努力, 使自己成为教育科研的领头雁;如果你懂得心理学, 能有效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使班级管理井然有序, 那你就将自己的成长目标锁定在研究学生管理上, 让自己在熟悉的地方也能绽放出别样的花朵……

(二) 分析自己的生存环境, 做到知彼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它不是孤立的, 只有与学校发展规划、学生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你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你的成长才有意义。

1. 分析学校发展规划和总体战略。一般来讲, 学校都依据当前的教育发展背景以及相关的文件精神制定了学校三年 (长的不超过五年) 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 当你基本了解学校的规划和战略时, 你的规划才不会受校园物质条件、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的制约, 才能和学校的规划、战略接轨, 获得校长、教师的支持与帮助, 从而使你的目标得以实现成为可能。

2.分析学校的硬件资源。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 应该充分了解学校的硬件资源, 这些资源是你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比如说, 你们学校没有现代化的教育设施, 你就不能在规划中提及通过研究现代化教育媒体来提升自己的课堂效率;没有微格教室, 你就不要指望通过微格教学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

3.分析学生的多向需求。我们制定规划的终极目标是成就自己的专业, 其服务对象是学生, 因此, 我们的规划要指向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学生的知识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学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能力、学生到底有什么兴趣, 我们都要清楚, 如果我们教学行为的修正、教学机智的提升、学生的管理研究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并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即使我们规划的目的达成了, 也没有任何意义。

二、路径选择, 清晰而主动且具有可操作性

大多数教师在规划路径时比较盲目和被动, 尤其是不知如何结合自己的目标、特点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 要么随波逐流, 要么盲目跟风, 要么干脆被动接受整齐划一的培训。因此, 在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中, 我们必须面对专业发展行动策略和途径选择的问题。

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果来看, 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理论现行的行动取向、实践现行的行动取向、合作现行的行动取向。无论选取哪种路径, 教师都应将教学、学习和反思融为一体, 注意资料的收集、归类, 以达到“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为目的。

1.广博。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 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 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 到了课堂上, 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在你的科学知识的海洋里, 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 应当是沧海一粟”。因此, 教师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这样, 你的课堂才有可能口含灵珠, 游刃有余, 讲起课来, 左右逢源, 随手拈来, 旁征博引, 从而给学生带来一路春风, 令学生流连忘返, 身心陶醉。

2.精读。如果我们仅靠经验从事教育, 那么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永远会在感性认识上打圈,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只会感知到事物的外在联系, 只会对教育现象作记叙性的判断, 只是会处理类似情境的教育问题, 一旦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变化,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经验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故而我们一定要精读一些有利于我们目标达成的教育理论书籍, 这样, 我们才有可能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我们的教育本质, 才会使我们的认识变得具有系统性, 才有可能使我们揭示出教育的内在规律。

3.反思。这里的反思包含两个层面 的反思。一是将教育认识转化为教育行动的反思。为什么教师在言语上与改革倡导者保持高度一致, 但在行为上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呢?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将教育认识内化为行动。其主要途径是反思。教师自己要成为研究者, 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效果, 以便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及时调整。任何教育理论研究成果, 至多只能为教师提出一些建议, 没有谁能代替自己将教育理论转化为自己的行为, 只有教师自己通过在自我的批判中才有可能获得挑战和改造。二是反思规划目标的达成度, 及时调整规划路径。与同伴作比较:他是怎么做的?我是怎么做的?我这样做有什么效果?他这样做有什么优劣?对自己的路径做思考:路径选择是否合理?措施是否可行?同伴对我是否有帮助?这样, 通过反思, 我们就会寻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 迈向成功的彼岸。

4.写作。这里的写作是教育教学专业写作, 包括:教育现象的记录以及思考、教学理论书籍的读后感、教学日志、学生表现的描述等。专业写作的目的不是培养会写作的教师, 而是培养我们爱思考的习惯。这种专业写作, 它会帮助我们更深地认识和理解教育过程, 反思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当这个习惯养成之后, 我们的心才会安静的, 目光才会内向的, 目标才会单纯的, 就会自然而然地保持对教育的虔诚。

5.收集。虽然, 有不少学校为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但是形同虚设, 放在教务处集中保管, 教师放资料、取资料极不方便。为此, 我们学校应该将成长档案管理的权限下移让教师自己保管。教师自己要将平时的学习笔记、听课笔记本、教案以及专业写作的 片言碎语一并装入, 年底还应将其分类。这将是我们永远的财富。

基于人才成长的自主管理策略研究 篇10

自主管理,说到底就是使每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作为小学生,主要是让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在与家长的交流中,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知道主动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多年打交道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这些表面现象的根源从一定程度上说,都是缺乏一种对家庭、对班级的责任感。我经常对学生讲,你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人,你是家庭中的一员,你的成长直接牵动着家庭中每一个人的心。作为集体的一员,班级也需要你的付出,因为你的参与,我们班会更优秀。我还在汇操比赛中告诉学生,可能会因为你一个人动作的不规范影响到我们班的成绩,让学生知道自己与班级荣辱与共。通过教育,让他们感受到:班级需要我,家庭需要我,形成一种归属感。有了归属感, 就拥有了责任感,就会产生出自我管理的内在需求。

二、于班级“细节”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首先,强调卫生方面的自主管理。经过劳动锻炼,学生们已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巧,但还是少不了老师的帮助。在观察了同学们的劳动之后,看着他们不协调的动作, 真想不如替他们干,但又一想自己不能永远代替他们,于是决定拿出一个星期的时间来进行培训。先是选一个比较负责的组长, 并和组长一起给各组成员分工,实行责任包干制度。然后就具体工作详细指导。讲台、边边角角以及靠边的这一行是打扫的难点,教师以身示范。一个月以后,同学们就干得有模有样了。 我把卫生同流动红旗联系起来,告诉学生得到这种荣誉该是多么光荣,说得他们群情激昂。同时树立榜样,我们班位置比较特殊,平时拖把都是放在走廊尽头的一个角落里。一个星期三的中午,我发现孙同学不仅扫干净了走廊,而且把拖把又挪到了另一个角落里。于是我在班里对她进行了表扬。这位同学是一位很文静的女孩,在听到我的表扬后,虽然有些羞涩,但更多的是欣喜和被欣赏后的满足。赵同学那个组,同学们在她的带领下, 干活特别带劲。走廊内橱子的那些小格内、墙壁上都留下了他们热火朝天干活的身影。前几天,天气炎热,我们班空调漏水, 教室里一片汪洋,惨不忍睹。中午,我带头和几个同学拖教室。 第二天,我还没走进教室,同学们就已经干得差不多了。作为班主任,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现在同学们只需用10分钟就能结束值日了。同学们想干好的情绪和组长的认真负责是干好卫生工作的坚强支柱。

其次,强调纪律方面的自主管理。要经常强调一种规则意识,一种自律精神。若采用“人盯人”的战术,经过一段时间后, 我们的学生表面看上去很乖巧,但压制了学生内心的需求。作为学生,我们不可能把他们圈到一个地方,用监视的方式来限制他们的活动。在课下,经常看到很多孩子趴到地上,几个人一伙, 玩板,玩卡。这种游戏实在不雅,除了能提高孩子的打卡水平外, 没有多少思维的含量。如果取消这种活动,他们还能玩点什么呢?也许会疯跑或做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其实在许多游戏中, 就存在着被学生默认和被遵守的规则。如果把这种被他们所认可的规则,与我们所提倡的规则内在地联系起来,或许我们的工作就更容易开展。

第三,强调课余时间的自主管理。课下的时间是学生最放松的时候,所以很容易发生一些伤害事故。可以说这是我们每个班主任都很头痛的一个问题。作为学生总不能像我们大人一样能够安静下来去读书,去思考,他们需要把多余的精力消耗掉。如果单纯地去堵,就像洪水一样越发泛滥,应该采取疏导的方式,把这部分精力进行转移。可以把课上的一些活动延伸到课下,让他们发挥创造力自主设计一些活动。比如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几个具有探讨性的问题,课下展开讨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此外,在学习以及班级文化的创建上,都要给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

三、在多维的交流中,提高自主管理实效

班主任要与班级的任课教师沟通好,学生能够自己做的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开始时,这比我们自己做还要辛苦,但只要把路走正了,很快就有所回报。对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使得班内的学生人人有事干。任何教育工作绝对不都是学校的,有家长的参与,效果会更好。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班61个同学中就有58个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的空间、时间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负面的影响却也不容忽视,比如动手能力差、自我管理差等。取得家长的帮助非常关键,经常与家长交流、联系,一方面我们不仅能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学生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

四、结束语

当然,在自主管理这项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姜慧卿.小学班级管理现状调查问卷[J].基础教育研究,2013(03).

创造自主快乐成长的天地 篇11

虹口区第六中心小学前身为广灵路小学,2004年从虹口的老城区整体搬迁至现校址,历经十年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风貌。这是一所有着优良体育传统的学校,曾培养出范志毅、朱琪、毛毅军等一批足球名将,如今更在棒(垒)球、中国象棋等项目上渐成特色,并屡获佳绩。

如今,学校正努力施行“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走近虹口六小,可见学校外墙上装饰着硕大的“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字样;近半米见圆的校标: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象征着师生、生生的快乐互动与成长。这些都向人们透露着“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办学理念。

从早年的学校德育最优化整合,到主体性德育、主体性教育,及至“双主体互动教育”办学理念的确立,虹口六小经历了长时间的德育实践与思考,最终根据自身特色与实践累积,找到了最为合适的德育路径。

“双主体互动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师生借助课程载体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并且在教育交往中依赖主体间的互动,相互影响,互相促进,教学相长,从而实现共同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的实践,让虹口六小的德育工作实现了蜕变。

温馨校园,推动学生自主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实践源于“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办学理念,郑琰校长解释说:“‘手拉手’象征着相互之间的团结与联合;‘心连心’表达了相互之间的融合与所追求目标的一致;而‘同成长’则意味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主体’期盼着共同成长。只有共同成长,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成长。”

双主体互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发展。在郑校长看来,学生发展并不是“被成长”的过程,而是自主的生长和提升,即道德自律、学习自主、健体自觉、交往自如,这些发展目标覆盖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走进学校,能深深体会到“双主体互动教育”的氛围。抬头即见的教学楼上漂亮的“彩虹”,原来是用不同颜色的彩条组成的窗帘。同一层楼每个教室的窗帘是不同花色,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道绚烂的“彩虹”。

有人问:“为什么会别出心裁地选择用‘彩虹’窗帘呢?”

“彩虹绘就梦想课堂。彩虹多彩多姿,代表着多样性的发展希望。”郑琰校长如是说。不同教室的“彩虹”窗帘,都是各班师生的自主选择。

走进教学楼,但见每个教室门口都有一块平板,用以张贴班级个性化的宣传标语及图画等,以张扬班级特色,鼓励学生自主创造。

2006年,上海市开始“温馨教室” 的课题研究和试点探索。在郑校长“把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看待”的观念的引领下,虹口六小把“构建温馨教室,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工作。温馨教室,就是创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温馨的班级氛围。

在虹口六小的校园里,每个班级在环境布置、学习氛围、师生关系等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却又共有一个核心——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充分体现主体性,共同努力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浓浓的书香氛围……

瞧,王贝奇老师决定建立自己班级的个性网站。同学们听说后,纷纷献计献策,为自己班级的网站取名,最后选定了“小树快快长”为网站名,寓意我们是一棵棵小树苗,老师和家长就如春风细雨呵护着我们,滋润我们的心田。总有一天,我们会长成一棵棵参天的大树,成为一个有用之人。

为了使自己的班网更具实效性、趣味性,吸引家长和同学们的更多关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都会进行多次的商榷和调整。这期间,郑校长也会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充实了班网的功能和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及其家长通过班网互相沟通,共同成长……

虽然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的一面,但学生之间也常会有斤斤计较的小事发生,比如与同桌发生纠纷,同桌间互相埋怨,产生矛盾,甚至请来了家长调解等。

郑琰校长和老师们从来不把这类小事当做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将之视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么交往、怎么成长的大事来看待。因为,在她看来,主体性德育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主张人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情感能力协调发展,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

郑琰校长说:“人与人怎么相处,就是做人的态度,就是品格的养成,就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班主任庞老师在处理这类纠纷时就认为:“解决矛盾,‘调座位’不是办法,因为在学校里,同桌之间相处最密切,时间也最长,其经历将留下终生的印记。同桌间的友好关系会让学生们的童年充满快乐,健康成长。”只有让同学们学会相互理解、相互宽容,争做最好的同桌,才能营造真正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给学生未来做人提供有益的借鉴体验。

于是庞老师精心准备了主题教育课《我的同桌》,以此帮助学生体会同桌之间要学会理解、宽容,学会赞美别人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这以后,同桌间争论少了,互助多了,再也没有家长要求换座位了。

学生的成长,让郑琰校长和家长们都倍感欣慰。

李雅红老师为了鼓励学生之间和谐相处,共同进步,尝试采用了“微笑存折”的激励评价方法,在每项活动和游戏结束之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同学在相处中有谦让的友善举动,就在自己制作的漂亮的小图案上简单记录,并贴在这位同学的“微笑存折”中。这样,这位同学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一张张精致的存折记载着每一位同学的进步,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流露出学生之间相处的和谐、融洽的音符。“微笑存折”对于学生们的知、情、意、行的变化都起到了促进和导向作用,他们自觉向榜样靠近,好人好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为了推动学生的自主发展,郑琰校长特别注重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她眼里,“校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其功能超越家庭。校园环境对学生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

nlc202309040351

为此,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她花费了大量心思,提升校园洁齐美水平,让师生生活和学习舒服雅致;努力让墙壁说话,让静态的墙壁产生灵动之感;在球场一角开辟微型农场,让学生体验种植的乐趣。

与此同时,师生积极讨论设计班级名称、口号,制定班级特色公约等,营造和谐善美的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于是,“小鲤鱼”“小蜜蜂”“扬帆队”等等活泼、可爱的名称应时而生,它们发自师生内心世界,反映了阳光的班级风貌,表达了师生不怕困难、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精神。而今,会说话的墙面布置,成了学生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自我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郑琰校长常说:“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学共进,才能建立和谐关系。”因此,她要求教师努力转换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

为推动学生发展,虹口六小设置了“读经典书,做高尚人”“快乐1+1”“阳光运动”等主题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生活的快乐、学习的乐趣、活动的魅力,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校举行的“读经典书,做高尚人”的语文节活动期间,师生围坐一起,交流感受、举行竞赛、共享精彩,参与优秀连环画诗配画、读书名言书签展评、班级读书会观摩、经典诵读大擂台、观看经典影视片段等,激发了兴趣,理解了经典。

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学校举行了“与书籍为友,与经典同行”活动,特别是“请作家进校园,与大师对话”活动掀起了学生“读经”的阵阵涟漪,至今,郑渊洁、杨红樱、辫子姐姐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先后到学校作讲座。每次与作家见面,学生们都像是经历了一次童年的狂欢。他们争相与作家进行互动交流,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书索取签名。最后,学生们精心组织的实践活动——跳蚤书市将活动推入高潮,学生们挑选,翻阅,与书友交流,俨然经历了一次书香的盛会。

师生浸润于浓郁芬芳的书香之中,徜徉在想象的天空,用手中之笔描绘着七彩生活。为此,学生还自发组织成立了文学社,将自己的作品编辑成《文学百花园》,邀请语文老师做顾问与指导。他们还开设博客,有的甚至写起了小说,与同学、老师在网上交流,相互阅读、相互欣赏、相互勉励、相互修改,写作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正是看到了环境育人的巨大作用,郑琰校长对未来的发展一直充满信心:“双主体互动教育推进的初步成功,正在凝聚起适合自己学校的文化,将给学校发展带来可持续的动力。”

趣味课堂,成就师生互动发展

郑琰校长十分看重课堂教学,她认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实施途径就是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融合在各类课堂教学之中。没有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就无法实现‘双主体互动教育’。”

而要实现小学生的主体发展,就须让教学的方式方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让学习活动充满童趣是必要的。

虹口六小的学科课程中融入“双主体互动教育”主要是从语文、品德和班会课着手的。这些课在编排与设计上都充满了童趣和童真。

如王贝奇老师就在低年级班上过一堂童话小品课《信得过商店》,让学生扮演开店的狐狸老板和小鹿老板,把狐狸的欺诈和小鹿的诚信做形象的对比,让学生们在比较体验中获得了一次道德成长的教育。

而今,类似这样蕴含学生主体成长体验的课已经普及到各个年级,并通过现场交流的方式向全区小学展示,得到了同行们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为此,郑琰校长引领教师们开发了“趣乐园”课程,从兴趣乐园、实践乐园、主题乐园、特色乐园四大板块增强孩子们的趣味体验。

在参与构建学生“趣乐园”的学习活动之后,赵萍老师就深有体会地说:

“小学生的年龄小、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天真、活泼、好动、喜欢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设计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如‘阿拉全是上海人’‘超级变变乐’‘奇趣的小木偶’等等让学生喜闻乐见,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这其中,学生特别喜欢老师加入他们的行列,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而这也正是“双主体互动教育”的要求。比如在阅读经典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活动中,师生一起参加分角色诵读经典比赛,一起演绎经典的“七个小矮人”等。这时的小演员们身临其境,异常投入,场下的学生则十分兴奋,欢呼喝彩,引起了极大的共鸣。

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表演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师生,同时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加入经典的阅读和体验中,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为此,郑琰校长尽力创造“手拉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条件与可能,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常态。

在学校每天半小时的“沐浴阳光、师生同炼”阳光体育活动中,体育室老师因地制宜设计了很多活动项目,其中的师生足球赛和师生一起念童谣玩弄堂游戏尤其吸引学生。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特别好,大家互帮互学,其乐融融。

在这样一个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开朗活泼、积极乐观,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同时形成了运动的兴趣和习惯,锤炼了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为终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在虹口六小,学校不但在管理上给教师发展以制度保证,更从教师自身成长的需求出发,引导他们不断追求个人的事业成长。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最实际的事业成长就是成为一个会上课、能上好课的好教师。教师会上课、能上好课,是教师自我锤炼的结果。这种“锤炼”,就是对学生、对教材、对教法的深刻研究。

“只有学会研究的教师才不至于成为‘教书匠’,而能成为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家。”这是郑琰校长对教师们的真诚告诫。

为了推进教师发展,学校设立了“我们就是研究者”的项目,针对不同发展个性、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进行个性化培训,利用教师发展的差异性实现互补,产生1+1>2的放大效应。

nlc202309040351

郑琰校长还特别看重个性培训,鼓励每个教师提出个性化的培训与发展要求,学校尽可能为其创造条件。

近年,虹口区教育局提出构建“温馨课堂、情趣课堂、有效课堂”的“三个课堂”思想,坚持主张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感悟、共同进步。顺应这种要求,郑琰校长带领师生们从课堂起步,找寻生命成长的适切路径,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绵绵师爱,焕发自主转变活力

爱是教育进步的源泉和动力。虹口六小“双主体互动教育”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和老师对学生们深切的爱与关怀是密不可分的。

郑琰校长常对老师们说:“要和学生‘手拉手,心连心’,老师就须‘蹲下来’,以和学生一样的视角与学生对话。要做到这点,关键是能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对郑校长的话,庞坚瑢老师深信不疑。作为班主任,她一直铭记着全国优秀班主任黄静华老师说过的同一句话——“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并一直身体力行。

庞老师班里有个小慧同学,上学没多久,左腿膝盖就因疼痛做了手术,出院后暂不能走路,医生嘱咐康复训练两年后才能恢复奔跑练习。

回校复课后,虽然平时有同伴在身边,但每当体育课或活动课时,她总感到十分落寞。庞老师看出了她心中的渴望,于是与其家长联系,从他们家拿来了轮椅。这以后,庞老师就多了一件事——每逢体育课或活动课,她就会把小慧推到操场上,让她观看同学的体育活动,同时晒晒太阳。小慧苍白的脸上从此重新绽放出光芒。

每天课间有空时,庞老师总要额外询问和鼓励她多喝水,然后再一次次地前抱后背,带她去上厕所。每当这时,小慧总是用很得意的眼神去迎接那些羡慕的目光。

“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孩子会产生神奇的自主教育力量。”这是郑琰校长从内心发出的感慨。

由于用心爱孩子,小慧与庞老师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谊,这同时悄悄地影响着其他孩子,孩子们都变得更乐意互相关心和帮助了。

然而,孩子毕竟个性不一,因此老师们常常陷入爱不得法、育不得当的窘境。郑琰校长提醒老师们:“爱的本质是一样的,但爱的方式却可以不同。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下转第5页)(上接第86页)学生要注意给予不同的教育。”

还是在庞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名叫小苗的男孩,胖乎乎的,看似随和,实则倔得很,还有懒惰的坏习惯。每天放学回家后,小苗经常只顾玩耍,不做作业。不过,庞老师还是发现了小苗身上的闪光点:善于动脑,能出点子,喜欢种植,科学课上听得很专心。

庞老师觉得,这孩子能教。她为他量身定做“职位”,让他担任 “植物乐园”的“项目经理”一职。

小苗乐得又跳又笑,心理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庞老师没有忘记向他提要求:按时完成作业,争取每节课都能大声回答一两个问题,提高学习成绩,以便挤出时间种植植物。

自此,小苗上课时明显更认真,举手的次数增加,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主动提问了。教室后面的窗台上,他带领“植物乐园”的同伴播下的种子,已发出了小芽,教室的后墙俨然成了班级的后花园。

小慧、小苗们的转变,让郑琰校长和老师们倍感欣慰。老师的关爱,转化成学生转变和进步的自主动力,使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进步。

“手牵手、心连心、自主快乐同成长”的办学理念,使虹口六小在伙伴合作、共同发展的师生成长历程中,形成了“合作—奋斗”的学校文化核心,在师生、家长、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开启了虹口第六中心小学新的育人篇章。

责任编辑 余志权

自主成长 篇12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对象,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教学的基本过程来看,教学反思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教学前的反思,即教师课前思考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什么样的形式、用什么样的方法呈现给学生,课堂教学应重视哪些问题等。二是教学中的反思,即教师面对课堂上的突发的问题、或者课堂的生成,思考如何应对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后的反思。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往往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

二、教学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教师必须由传统经验型教师向现代反思型研究者转变,而教师的教学反思则成为教师自主成长的核心因素。具体来说,教学反思对于新教师的快速成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 教学反思是新教师自主成长的平台

教学反思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思考解决的方法以减少我们今后在教学时的盲目性,更加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要我们新教师能够不断反思,就一定能够使我们的教学经验越来越丰富、教学质量越来越高、自身专业素养越来越好,我们的进步也就越来越快。

2. 教学反思是新教师落实新课改理念的通道

新课程积极倡导教师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反思型的实践者。这不仅为新教师指出了教学工作的方式,也突出强调了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新课程所提出的许多具有创意的理念,需要我们新教师“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反思中去实践”,努力将新课改理念转化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行为,使我们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理念日趋合辙。

3. 教学反思是新教师积累教科研资料的宝库

教学过程是教科研选题的最主要阵地,而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得失的积淀。那些活生生的教学实例,具体的教法、学法,都是开展教科研的资料。如果我们能够以“教学后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运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去分析、去整合,就可能形成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规律。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事实上,对于广大新教师而言,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即教学反思的方法问题。新教师最为关键的是要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反思方法。

1. 自我反思法

新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自我,新教师的教学反思同样如此。一方面,新教师要随时记录自己的教学体会。教学反思不像教科研论文,它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只要是你对于自身教学的分析、总结都可以记录,并且要养成随时随地记录的好习惯。另一方面,新教师要定期对教学反思进行整理和归纳。在每周或者每月教学结束后,新教师要对于随时随地记录的东西进行再次反思,只有通过整理和归纳,才能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可能形成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

2.“超我”反思法

一个新教师的成长,自然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对于自己的帮助。在实际的教学反思过程中,新教师还是需要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一定的干预和引导的。一方面,新教师要主动邀请指导老师走进自己的课堂,让指导老师来帮助自己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另一方面,新教师要通过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以及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反思。教学经验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知识,要通过“观摩学习”榜样的行为去习得。新教师以听课的形式,研究和借鉴具体而鲜活的经验,然后对于自身教学进行反思,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牛黄清心散下一篇:数字线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