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论文

2024-10-10

西藏自治区论文(共12篇)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以后,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倘若要确保在2020年时同全国其他省市一起跨入小康社会, 西藏自治区还需要认真审视自身发展存在的不足:实体经济造血能力依然不足、农牧区发展相对滞后、金融规模小、金融效率依然低下、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等问题。

一、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

1959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仅有14417万元, 等于该年农业和畜牧业的总产值, 当年粮食产量为18万吨。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西藏农业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5年全区林业总产值首破千万元大关, 1993年全区渔业总产值也突破百万元大关。2011年西藏自治区农林渔业总产值达到108.78亿元, 其中除传统农牧业以外, 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粮食产量也连续十三年稳定在90万吨以上。进入新世纪以来, 西藏自治区各地市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也稳步增长, 九年间各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皆翻了三番。

围绕旧西藏农牧区“低层次、低效率、低水平”的问题, 正一一被化解。

(一) 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发展

直至目前乡镇、行政村通公路率分别为99.7%和86.4%, 农牧民安居工程完成投资204.90亿元, 受益人数约为34万。

(二) 专业人才建设受到重视

中等专业、高等专科、高等本科学校加大了对农林渔牧业类招生力度, 招生人数约占总招生人数10%, 强化农牧民培训工作, 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30000人次。

(三) 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0世纪90年代, 西藏全区农村二三产业产值仅占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的10%, 随着全区县域经济的大力发展, 乡村服务业、乡村旅游的兴起和乡村企业的创办, 农牧区二三产业产值已达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二、西藏自治区金融发展现状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行业, 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因素。随着2012年5月22日西藏首家地方性法人银行———西藏银行的正式运营, 填补了西藏至今还未拥有地方性法人银行的空白;5100矿泉水成功在香港上市, 西藏旅游、西藏矿业也分别完成再融资;西藏保险保费收入突破7亿大关。一件件催人奋进的喜讯, 正使着发展中的西藏金融业从旧西藏落后、贫穷的阴霾中渐渐走出。

截至2012年底, 西藏全区共计八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两家证券公司、十家上市公司四家保险公司及六家担保公司。其中中国建设银行西藏分行在西藏境内共有24家分支机构, 分别分布在林芝、山南、日喀则、昌都及拉萨, 阿里支行正在筹建中。中国银行西藏分行在西藏境内共有20家分支机构, 分别分布在林芝、山南、日喀则拉萨。作为服务于全区农牧区金融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农业银行西藏分行, 在全区范围内共有504家分支机构, 遍布西藏各个地区。2008年正式营业的中国工商银行西藏分行, 由于相比其他国有银行进驻时间断、业务量少等客观因素, 导致其在辖区内仅有区分行一家机构 (日喀则、林芝支行正在筹建中) 。西藏首家地方法人银行———西藏银行也于2012年正式成立。随着2011年中国中投证券有限公司拉萨营业部的正式成立, 结束了全区只有西藏信托投资公司一家证券公司的历史。在过去五年间, 西藏金融保险业也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 安邦财险、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的相继正式成立, 使全区只有中国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一家企业独当一面的局势得到一定改善。随着嘉信、融资担保西藏分公司的设立, 全区共有担保公司六家 (财信、世丰、建设、拉萨市信用担保公司) , 但由于各个担保受制于其自身能力和全区金融环境的影响, 各项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

三、西藏自治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 切实加强金融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金融约束论认为:利用有差别的金融政策, 能够刺激落后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央对于西藏自治区一直实行着有差别的金融政策, 但民众对这些政策的熟识度却不高。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应该通过加大对特殊货币政策的宣传力度, 特别是对偏远农牧区的宣传, 将中央赋予西藏的各项优惠的货币政策宣传, 避免形成政策宣传盲点。

(二)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一是加大对金融产品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 营销人员是商业银行同顾客联系的纽带, 直接影响产品的销量。而全区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在同推销产品的过程仍显稚嫩, 所以加强对营销人员的培训, 使营销人员读懂、看懂自己所销售的产品。二是加大对理财产品的研发力度, 研发过程是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 全区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加大对研发过程的投入力度, 打造出一批适应于西藏市场的产品, 逐步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投资基金。

(三) 大力促进保险业市场发展

一是通过加大对保险各险种的宣传力度, 从而提高全区各阶层群众及各规模企业的自主参保意识。二是提高保险公司自身的效率, 因为作为保险市场的供给方, 倘若要使得该市场变得更加活跃, 保险公司自身就应该通过了解西藏自治区的特殊条件, 从而有的放矢的在维持以人身险和责任险业务的同时, 开展有西藏特色的保险业务。

(四) 大力推进全区资本市场发展

一是加大政府对全区上市公司和特色龙头企业的关注和帮助, 有效利用政府这一平台, 切实提高区内优秀企业的兼并和整合效率, 及时关注资金需求, 最大限度解决优秀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大力加强人才兴藏战略, 通过引进区内外优秀人才和加大同发达省市的人才交流, 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的硬实力。三是加强西藏证监会对全区上市公司的财务、内控等方面的监督工作, 上市公司作为全区优秀企业的代表, 不断优化其自身结构, 有助于为今后壮大西藏资本市场, 奠定夯实的基础。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2

2009年工作总结暨2010年工作要点

2009年,区气象学会在区局、区科协、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和指导下,认真学习“两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成效,紧紧围绕“公共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这一主题和区科协、中国气象学会的工作要点,突出气象科技交流与气象科技普及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工作。

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重视学术交流

针对今年世界气象日“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的主题,按照《关于组织好2009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中气函„2009‟23号)中的要求,结合2008年10月26——28日西藏发生的特大范围的雪灾,3月23日下午,特邀气候中心和区气象台的2位专家就《2008年10月雪灾气候背景分析》和《2008年10月26日至28日西藏暴雪雨天气过程分析》为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讲座。

3月30日和5月11日,特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马耀明教授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俄有浩博士,为区局大院的会员们分别进行了题为“青藏高原大气过程研究”和“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过程”的学术讲座。

6月25日,特邀西藏农科院副院长、博士、研究员尼玛扎西就《全球气候变化与西藏农牧业的发展》为来自区台、气候中心、科研所、信息网络中心、拉萨市气象局和区局科减处的44名会员进行了学术讲座。讲座由区局副局长、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旦增顿珠主持。尼玛扎西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讲座,他将西藏的

—1— 农牧业生产、生活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表明西藏的草场退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过度放牧造成的。

9月下旬,由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拉萨联合主办了“第十届中国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专家论坛,其中的“全球气候变化与西部地区应对措施”专题分会场在西藏气象局培训中心举办。9月21—22日,西藏气象局局长宋善允、科研所除多博士、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杜军、区气象台正研级高工假拉分别为大家进行了题为《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监测服务系统》、《基于MODIS的藏北高原地上生物量估算及气候、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西藏气候变化及应对措施》和《西藏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及风险区划 》的讲座。为此次西部论坛,气象学会秘书处积极组织科技人员撰写论文,共向区科协报送论文27篇,其中有多篇被收录在第十届西部论坛论文集里。

组织科技人员向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投稿,并积极参加今年10月中旬在杭州举办的年会。

11月20日,西藏气象学会秘书处组织5位专家,根据《西藏气象部门优秀论文评选办法》中的要求,开展了全区气象部门第三届高级工程师学术论文交流与评审工作,经过评委们的认真讨论和评议,从提交的76篇论文中共评选出优秀论文34篇,其中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优秀论文二等奖8篇,优秀论文三等奖11篇,优秀奖13篇。

二、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一)以“3.23”为媒介,做好宣传工作

按照《关于组织好2009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中气函„2009‟23号)中的要求,为了能使今年“3.23” 世界气象日的各项宣传工作有序开展,按照区气象局领导的要求,西藏

—2— 气象学会秘书处于2月18日,向区局专门上报了《关于开展2009年“3.23”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请示》,在区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会早计划、早安排,于2月中旬就制定了《开展2009年“3.23”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的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落实。

具体为:一是向中国气象报订购了200份以“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为主题的彩色专刊,并迅速转发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文件《关于组织好2009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通知》(中气函„2009‟23号)到各地、市、县气象局和各直属单位,要求各地积极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的纪念活动。二是向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宣传处预订2009年世界气象日纪念邮册120册。三是向气象出版社发行部预订2009年世界气象日科普图书、挂图数册。四是向中国气象学会科普部预订2009年世界气象日宣传的科普展板25个,用于宣传活动中。五是于3月20日上午:邀请当地的大、中学生,到气象局大院参观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气象台、拉萨市气象局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西藏自治区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并对他们进行了防雷科普知识讲座,收到师生们的好评。六是于3月20日下午召开了纪念“3.23”新闻发布会,由区局副局长赵一平向新闻媒体介绍了今年气象日的主题及主要内容。七是于3月22日上午10:00~下午13:00,邀请气象专家与气象学会秘书处全体人员共25人一起,到拉萨市街头进行以“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为主题的宣传,在宣传活动中,区局党组书记刘光轩、局长宋善允、副局长旦增顿珠和赵一平4位领导亲临现场进行指导与宣传,在宣传活动中,共发放《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小手册——雷电、暴雨、《酸雨》、暴雪、干旱,《揭秘气候变化》、中国气象报“3.23”专刊《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人工影响天气

—3— 管理条例》(藏文版)、《雷电灾害与防御》、《气象灾害》、《西藏自治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藏、汉文)、《如何应对气象灾害》宣传挂图、《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主题宣传画等3000多份。八是于3月24日下午,为区局退休老干部们进行了防雷科普知识讲座。九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在今年的一系列宣传活动中,当地的西藏电视台、拉萨电视台、西藏文化影视频道、区台影视中心、西藏商报、西藏科技报、拉萨晚报、中国西藏新闻网、中国气象报、CMN网(中国气象局网)和西藏广播电台等都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对此次“3.23”情况进行了报道。十是与区局办公室记者站联合,对此次“3.23”期间的活动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二)积极参加“双拥”宣传活动

按照区维稳一线指挥部、区双拥办的要求,在拉萨市的具体安排下,区气象局分别在副局长尼玛丹增和桑旦副巡视员的带队下,于3月5日和9月16日在北京东路和北京中路开展了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和“平安西藏宣传日”服务一条街宣传活动”。

区气象学会秘书处组织区局机关党委、办公室、法规处、区台、气候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科研所、人影中心、防雷中心、培训中心、装备中心、后勤中心等单位的多名人员分别参加了这2次活动。区局书记刘光轩、局长宋善允、副局长拉卓亲临现场指导宣传工作。在这2次宣传活动中,共发放《西藏自治区气象条例》、《西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西藏自治区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西藏农牧经济信息网网站简介》、《观测我们的星球,共创更美好的未来》、《天干气燥防静电》、《气象与生活》、《植树造林,防治干旱》、“96121气象语音平台——您的移动气象站”、《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小手册——雷电、高温、暴雨、台风、冰

—4— 雹、暴雪、干旱为内容的宣传材料2万多份。自治区领导张裔炯、白玛赤林、秦宜智等亲临区气象局宣传点前指导、检查宣传工作,在场的区气象局领导向他们汇报了我们宣传的主要内容,受到自治区领导的赞许。宣传活动情况在当晚的《西藏新闻》里进行了宣传报道。

9月27日,气象学会秘书处组织人员到拉萨市宇拓路参加“军民警民双拥共建共保活动”,活动当天,向行人发放:(1)防雷科普宣传手册;(藏、汉两种文字)(2)《气象条例》法规知识;(3)彩印的农牧民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挂图(藏、汉两种文字);(4)天气预警知识;(5)气象出版社发行的《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小手册一套若干;(6)《西藏农牧经济网络简介》(藏文);(7)人工影响天气小百科知识;(8)《人工影响天气条例》(藏文)(9)社区气象、农村气象灾害避危指南等宣传材料。共发放5000余份。

(三)积极参加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为了切实做好首个“防灾减灾日”的有关工作,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的通知》(政办四处三科„2009‟10号)及关于印发《2009年气象部门防灾减灾日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气函„2009‟59号)和《拉萨市“防灾减灾日”宣传一条街活动方案》中的要求,西藏气象局高度重视首届“防灾减灾日”活动,围绕“防灾减灾”主题,结合西藏气象部门实际,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2009年西藏气象部门“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的通知》(藏气发„2009‟52号)方案,并按照方案要求,组织人员积极参加了2009年5月12日上午在拉萨市宇拓路步行街由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民政厅和拉萨市人民政府联合组织的“防灾减灾日”宣传一条街活动。

—5— 此次宣传活动中,区局副局长旦增顿珠亲自携区气象局相关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拉萨市气象局和区气象学会秘书处共30人参加宣传,其主要宣传方式是:

(1)按照《拉萨市“防灾减灾日”宣传一条街活动方案》中的要求,制作了一辆宣传流动车,通过高音喇叭在指定的区域内不停地进行气象小百科等为主要内容的流动宣传。

(2)结合主题,拟定宣传内容,制作宣传展板35个,其主要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人影成就展、人工增雨的科学原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全球气候系统、观测系统、电视天气预报制作、气象资料采集、气候系统模拟、天气预报“揭秘”、信息加工处理、气候系统中的碳循环、大气综合探测等。

(3)在宣传活动中,发放宣传材料和挂图等3000多份。其主要内容是:《气象知识》、《防雷减灾法规宣传》、《气象灾害防护指引》小手册——雷电、暴雨、《酸雨》、暴雪、干旱,《揭秘气候变化》、《西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雷电灾害与防御》、《气象条例》、《西藏自治区气象条例》、《西藏自治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藏、汉文)、《西藏农牧经济信息网宣传单》、《如何应对气象灾害》宣传挂图等。

(4)制作2幅藏汉文对照宣传横幅,在区局大门和宣传点悬挂。

(四)主动开展科普知识进校园、进农村活动

6月4日全天,西藏气象学会与区局防雷中心、气候中心和科减处人员一起,分别到北京小学和北京中学进行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活动,防雷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对中小学生们进行了防雷科普知识讲座。讲座后,为学生们发放了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手册、图书、挂图和光盘,受到师生们的赞许。

为配合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于2009年暑假期间组织

—6— 高校师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7月10日至12日,学会秘书处人员带领来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师生们,分别在布达拉宫广场、墨竹工卡县、墨竹工卡县的加玛乡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尤其是在加玛乡将科普图书送至田间地头,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五)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

9月18日,在拉萨市邮政局门口,气象学会组织人员参加了200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围绕:“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题,开展了有关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灾害、气象科普知识、气象防雷灾害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气象法》、《西藏自治区气象条例》、《西藏自治区防雷灾害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等法律法规。并发放各类气象科普宣传材料5000余份。

(六)积极开展“日全食”现象的宣传活动

今年7月22日,在我国将可以观测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现象。上午8时53分左右,日全食从印度西海岸开始。随着全食由西向东推进,在9点钟左右进入我国西藏南部。全食进入我国后,将先后经过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云南省西北部、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北部、河南省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上海等12个省(区、市),持续时间约40分钟。整个全食带在我国的长度约10000公里,平均宽度230公里,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全食离开我国后,将进入太平洋,北京时间12时17分左右在东南太平洋海域结束。

至于为什么会有日全食出现,在何处能看到什么样的日全食现象,看到的机会有多少,日全食能告诉我们什么,如何延长看日全食的时间,如何安排你的日全食观测,以及天天观测日全食能提供有用的社会服务吗,等等,带着这些问题,7月21日,—7— 气象学会秘书处在区局副局长旦增顿珠的带领下,组织人员在拉萨市邮政局门口进行了关于“日全食”现象的宣传活动。旨在告诉公众“日全食”只是一种自然的天文现象,应该用科学的态度,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应对,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并着重宣传了其对气象方面的影响。日全食期间,由于太阳辐照完全被遮盖,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会给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天气系统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南京大学方成院士这样描述日全食的情景,“日全食发生时天空亮度会骤然下降一百万倍。原来太阳的位置,会变成暗黑的圆面,刹那间天地一片漆黑。这时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昏暗的大地上凉风习习。鸡犬惊叫着逃回自己的巢穴,有时天空中的飞鸟还会失去自控而坠落到地上。”由于太阳辐射被月球遮盖,大气温度明显下降,会给人们对环境温度的感知带来明显影响;环境湿度也会上升很多。此外,由于日食破坏了大气原有的热平衡,会带来大气中风速、风向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会放大这类效应,甚至出现漩涡旋风等异常天气现象。

三、顺利召开西藏气象学会第八次全区会员代表大会 按照《西藏气象学会章程》的规定,6月9日上午,在拉萨召开了西藏气象学会第八次全区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由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区局副局长赵一平主持,来自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区科协、区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区水利厅、西藏大学理学院城市与资源管理系、空军9556部队气象科、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区气象局的各位领导、各内设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地(市)气象局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会议顺利地完成各项议程,听取、审议并通过了第七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西藏气象学会章程》修改的报告,表彰了先进

—8— 学会和先进会员,选举并产生了新一届即第八届西藏气象学会理事会,区局局长宋善允成为新当选的第八届理事会的理事长。

四、完成资格年审和培训工作

防雷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取得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 按照《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办法》,于2008年应进行新证的更换和年检工作,但由于2008年“3.14”的影响,未开展新证的更换和年检工作,因此,于2009年开展了防雷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证的年审工作。

10月22日至24日,西藏气象学会在自治区气象局培训中心举办了全区第二届防雷资格培训班,从内地特邀了2名防雷方面的专家,对区内相关防雷公司从事防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资格培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了测试,日前通过评定,所有培训人员均通过了培训测试。

五、其他主要工作 1、2月,中国气象学会发文通报了首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评选结果,在全国众多候选人当中,仅有5位同志被授予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由西藏气象学会于2008年8月向中国气象学会推荐的区气候中心正研级高工杜军荣获“首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2、6月18日,按照中气局《关于组织2009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的通知》(气办发„2009‟22号)文件的要求,制作防雷科普宣传手册2万份。

3、完成2009《西藏气象》的编辑与出版工作。4、7月7日,将提供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社会赈灾志》中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编纂资料提供给区民政厅救灾救济处。5、7月8日,将编纂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中相关的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的资料通过Notes网传给中国气象局。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的思路

—9— 西藏气象学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体会员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学会在凝聚力、影响力方面,特别是在防灾减灾气象科普宣传力度、组织保障和服务能力方面还较欠缺。

今后还需不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学会的工作宗旨和责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和谐精神指引下使学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2010年工作要点

1、认真做好2009年全年目标管理自评及上报工作。

2、继续加强学术交流工作。

3、加强《西藏气象》学术期刊的编辑与管理工作。

4、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

5、加强防雷与施放气球资格证的发放管理与培训工作。

西藏自治区气象学会 2009年11月24日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 篇3

纳木措扎西岛,是纳木措最大的半岛,也是目前游客最常去的景点。扎西岛是一个由石灰岩构成的约10平方公里的半岛,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此为当地传说中著名的金刚佛佛父佛母奇石景观。(摄影/车刚)

第二张 冬天的纳木措,念青唐古拉的主峰,在皑皑白雪和婀娜的湖光映衬下,显得更加壮观。(摄影/车刚)

第三张 位于班戈县境内、纳木措北岸著名的圣象天门景观。如同一头巨大无比的石象,伸出鼻子,在湖中汲水。(摄影/车刚)

采访笔记

纳木措近年来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最值得外国人去的地方金奖”,“东亚旅游十大知名景区”,“中国最美湖泊第三名”等。每当听到这个消息,我既没有感到突然,也没有感到惊喜。我在西藏生活29年,今年4月才有幸以朝湖者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这块传说已久的圣湖之境。

当我真正走进被誉为“天湖女神”的纳木措,它紧紧依偎在念青唐古拉雪山北面,湖水碧蓝、清澈透明,周围绿草如茵,远处雪山连绵,草地、天空、湖水、桑烟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置于湖边,天水相连,眺望远处雪山,聆听湖水拍岸,让人思绪万千。

现实世界的纳木措,自有西藏其他湖泊不可比拟的魅力和价值。念青唐古拉雪山之水,为纳木措提供着不竭的水源,辽阔的纳木措湖边草原平整辽阔,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这里是野生动物不受人类过多惊扰的理想、自由世界。

纳木措湖畔的牧民们,过去住帐篷,烧牛粪,一直过着传统的牧民生活。可我们也看到,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现代文明,物质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与现代化。牧歌悠扬的草原上,马儿们在隐退,青年骑手们更热衷于各种摩托和卡车,他们讲时尚,爱时髦,“市场经济”的概念,开始根植于人心。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4

1. 明确并分析教材的单元编排情况

高中阶段目前一共有六册汉语文教材, 前五册每一册均是按照文体特征编成六个单元。单元内容一般涉及散文、议论文、诗歌、说明文、简单的文言文等。其中的一些课文或片段要求背诵, 在备课前教师应通读教材, 将要求背诵的课文提前讲解, 随时提醒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加以温习, 反复诵读, 做到熟能生巧, 最终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达到背诵课文的效果。其他知识性的文章则可以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后半段时间完成, 同样也能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让老师教得轻松。

2. 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汉语文基础是否扎实

高一学生进校时, 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个摸底考试, 如果成绩不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多花点心思, 尽最大努力提高学生的汉语功底。比如, 在对课文进行分析之前, 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先学习课文中出现要求掌握的生字及词语, 使学生尽可能的感知其所表达的意思, 一些名词可以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加以了解, 动词则可以比划动作等。课文内容的学习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完成, 多角度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如散文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先听朗诵 (录音带或老师范读均可) , 之后让学生自己朗诵, 老师根据学生对课文朗诵后的感受进行启发性提问,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待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再引入课文的教学, 这样就不会使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的沉闷和知识讲解的枯燥了。说明文的教学可以请学生先说一说家中经常吃的糌粑、喝的酥油茶或青稞酒是怎么做出来的, 即先从感性认知然后上升到理性的概念认识, 最后进入教材的分析, 自然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反对“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应给予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利。现在的学生知识来源渠道较多, 在课堂上不妨让学生先发言, 阐述他们的观点和意思, 教师作为一个“掌舵”者予以点拨指正即可。笔者曾经听过两位老师讲解同一道练习题, 题目要求学生课下查成语词典讲解成语的具体内涵及其寓意, 第一位教师讲到这道题时滔滔不绝, 不允许学生插话, 笔者坐在讲台下发现, 有很多学生显然是做好了准备的, 非常想发言, 可是看老师讲得那么起劲, 只好忍着失望的表情, 硬生生地把要说的话噎了回去。课下问学生是否喜欢老师这样上课, 学生只是笑而不语, 笔者心中已明白问题所在。第二位教师恰恰相反, 这道题完全是交给学生来回答, 自己只在必要的时候指正或者点头、微笑, 这堂课该教师说的话不太多, 可是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争着举手回答问题, 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 送别老师时声音也格外响亮。不用问学生, 笔者已经知道该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及受欢迎程度了。因此, 我们不妨根据课文设置一些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试想, 两位老师同样让学生课下去准备资料, 可是前者的做法是准备了就放在那里, 不让学生表述;后者则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 知而所示。以后再布置类似的题目时, 哪一个班的学生更积极?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4. 多与学生接触、沟通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篇5

关于表彰先进寺庙管理委员会和优秀驻寺干部的决定

(2012年4月18日)

2011年9月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精神,着眼于藏传佛教领域和谐稳定和西藏长治久安,深入研究宗教工作规律,正确把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制定出台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决定》(藏党发〔2011〕16号),决定在全区寺庙全面实施“建管理机构、建党组织、建班子、建队伍、建职能、建机制”的“六建”工作。

全区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迅速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工作领导机构及其办事机构,深入调研,细化方案,加强宣传,选派最优秀的干部和民警驻寺开展工作。各级寺庙管理机构和广大驻寺干部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紧紧围绕履行好管理、服务、教育三大职能,主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寺庙僧尼沟通交流,阐明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深入揭批**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团结教育引导广大僧尼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大力强化寺庙基本公共服务,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九有”工程实施、全面推行“两保一低”全覆盖,开展和谐模范寺庙暨爱国守法先进僧尼创建评选活动,维护寺庙合法权益,为僧尼及其家庭排忧解难送温暖;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科学制定规章制度,在异常艰苦和特殊复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讲政策、顾大局,以共产党员的情操和人民公仆的本色赢得广大爱国僧尼的尊重、理解和拥戴。

2012年“三大节日”和3月敏感期寺庙维稳工作中,面对**集团变本加厉地煽动挑唆和周边藏区持续发生不稳定事件情况,广大驻寺干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维稳工作指挥部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统战、民宗部门有力指导下,弘扬“老西藏精神”,克服困难、恪尽职守,团结教育引导广大爱国僧尼坚决防范抵制**集团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全力维护寺庙和谐稳定,实现了全区宗教领域大中小事不出,确保了全区各族人民度过了喜庆祥和的“三大节日”,确保了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为实现全国大局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僧俗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表彰先进、树立导向,激发全区各级寺庙管理机构和广大驻寺干部工作的热情,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授予扎什伦布寺等58个寺庙管理委员会“自治区先进寺庙管理委员会”荣誉称号,授予格桑扎西等200名寺庙管理机构干部“自治区优秀驻寺干部”荣誉称号,同时追认次仁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自治区优秀驻寺干部”荣誉称号。

希望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坚定立场、忠诚于党,珍惜荣誉、谦虚上进,爱国奉献、再立新功,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6

自1月10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透露出“西藏高层将出现大变动”的消息后,国内外媒体关于“谁将是新一届自治区主席”的猜测就没间断过。

5天过后,谜底揭晓。58岁、出生于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的白玛赤林,以高票当选为新一任西藏自治区主席,成为自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第八位藏族主席。

15日11时30分,身着深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的白玛赤林举行了当选自治区主席后的首次媒体见面会,他严肃的表情中隐隐透出一丝笑意,长约6分钟的脱稿演讲,显得自信、开明、流畅而铿锵有力,让在场的近百名媒体记者啧啧称赞。

一位80后的藏族女记者连连说:“咱们的主席真有‘范儿’。”

“当选西藏自治区主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我有决心,有信心,勇敢地担负起工作责任,忠诚地履行神圣使命,决不辜负党的重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白玛赤林说。

当谈到“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理直气壮地揭批达赖”时,他两次停顿并加重了语气,表情严肃。他说,我们将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西藏稳定,以社会和谐稳定促进长治久安。

他还谈到了改善民生,表示要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首要任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讲话开始和结束时,白玛赤林两次向媒体记者深深鞠躬,表示衷心希望媒体“一如既往地继续发挥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的作用”。

果断、亲切、细心

白玛赤林当选主席前曾多年分管民政口,一旦发生灾情他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果断、亲切、亲民”的评价,几乎出现在每一个曾与之打过交道的记者口中。

新华社摄影记者觉果早在1989年就,与时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秘书二处副处级秘书的白玛赤林有过一次共同救灾的经历。

那一年,强烈寒流袭击藏北,西藏那曲地区7个县数月内连降大雪,75个乡被大雪覆盖,公路、畜道、山口被冰雪阻塞,灾区面临着粮断草尽、人亡畜死的危险。

“那时,单位让我去采访藏北雪灾却派不出车子,我只好去找政府蹭车,刚巧蹭的就是去救灾的白玛赤林的车。”觉果回忆,“他很干脆地说,你上来吧。”

这一去就是十多天。那时的藏北不比现在,千余公里荒无人烟的雪海、草原,到处是汽车轧出来的土路,路上基本找不到小餐馆。这一路,他们提前准备了很多煮熟的牛羊肉,但天气太冷了,有的地方最低温达零下30多度,肉都冻得硬邦邦的。“他和我们一样,就着白饼子,啃着硬肉。”觉果说。

那一路又累又饿又冷,出身牧民家庭、身体健壮的觉果也有些受不住了,大家都非常疲惫。但白玛赤林只要看到路上有牧民,就让司机把车停下,详细询问当地的灾情和百姓的困难,他还常常帮农牧民转移羊群,帮百姓搬帐篷,这些都是他长期跑基层学会的。

觉果告诉本刊记者,白玛赤林的雷厉风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救灾过程中,百姓反映的问题,他常常现场就要做个了断,找村主任,乡长,县长,一定要把事情落实。

本刊记者曾于2008年10月间采访“拉萨当雄发生6.6级地震”时,与时任西藏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有过短暂接触,他的果断和细心同样让记者印象深刻。

那次地震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损失最重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后,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立即成立,白玛赤林是负责人之一。因余震不断,应急指挥部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办公。地震发生的最初两天,记者多次前往应急指挥部采访时看到,白玛赤林和其他负责人彻夜未睡,开会、探望伤员、安排工作,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神情疲惫。

当时,由于余震不断,拉萨市民非常恐慌,大量露宿。为了让公众了解真实信息,消除恐惧,在场的领导一致决定要高密度播发地震损失和余震最新消息。白玛赤林非常关注新闻发布情况,一次次向记者询问,并一再叮嘱新闻单位要滚动播出。

拉萨“3·14”事件后,时任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在三天后就这一事件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当一名记者问到:“现在有个观点是说‘3·14’事件不是打砸抢烧事件,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白玛赤林表隋严肃,反驳凌厉:“有人说这次事件是故意设计,是假的,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你们也都看到了。如果是僧人说这句话,那我敢说他连最起码的教规戒律都不懂。”

藏族干部成治藏主力

白玛赤林当选西藏自治区主席后,同样高票当选的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前主席向巴平措与他互献哈达。戴一副金丝边眼镜、清瘦而儒雅的向巴平措与身形魁梧、意气风发的白玛赤林共捧一条哈达,两手紧紧相握。

白玛赤林是西藏丁青人,1951年10月生,197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2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履历显示,从青海省新兵团战士、炮团副班长做起,1969年至1986年间白玛赤林度过了十多年军旅生涯。之后他进入西藏自治区政府机关任秘书,又出任山南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任自治区区政府副主席兼政府秘书长,并于2006年出任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

其前任向巴平措在任的6年多时间,西藏经济保持了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毕业于重庆大学的他以儒雅、亲切和务实的作风赢得好评。

按照规定,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由本地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政府首脑。自1965年至今,阿沛·阿旺晋美、多吉才让、江村罗布、列确、向巴平措等8名藏族干部先后担任了政府主席一职。

白玛赤林的兄长白玛朗杰几年前就已出任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兼管西藏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群高级人才。

西藏自治区组织部部长尹德明说,如今,以藏族为主体的民族干部已经成为西藏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中坚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西藏省级领导干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70%以上,其中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府主席、政协主席、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均由藏族干部担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地厅级干部总数的一半以上。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在全西藏73个县(市、区)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中,除去对口支援干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占86.39%。682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长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也超过86%。

五个“始终不渝”的誓言

数据显示,2009年西藏经济恢复发展较快,GDP增速达到12%以上,消费增长20%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3%以上。

在首次媒体见面会上,刚刚履新的白玛赤林立下了五个“始终不渝”的誓言。包括“始终不渝地与党中央和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不渝地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始终不渝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定压倒一切”是西藏的特点,他还表示将“始终不渝地推进社会长治久安”。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7

2012年9月25日,西藏自治区应急流动医院交接仪式在拉萨举行,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制的首套“西藏应急流动医院”成功交付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使用。西藏自治区政府丁业现副主席、西藏军区副司令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少将、军事医学科学院张为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所赵星政委等军地领导出席了交接仪式。

交接仪式上,西藏自治区政府丁业现副主席对该所在研制应急流动医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对西藏人民的深情厚谊给予了充分肯定。军事医学科学院张为副院长代表全院官兵对应急流动医院的顺利交付使用表示了祝贺,并表示将继续加强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的交流与合作,用先进的医学技术成果为保障西藏人民生命健康多做实事、做好事。西藏自治区卫生厅普布卓玛厅长介绍了建立应急流动医院的过程,并对后期的管理和使用提出了要求。交接仪式结束后,与会的军地领导和媒体记者共同参观了应急流动医院的各项装备。

此次交付的“西藏应急流动医院”由手术车、X线诊断车、临床检验车、灭菌供应车、制氧净水车、高原炊事车、发电车、帐篷保障车等8台医疗和保障车辆组成,能保障30个床位。投入使用后,将显著提升西藏地区在突发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医学救援能力。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8

1 西藏边境贸易发展的现状

1.1 地理状况

我国与尼泊尔边境线约1 400多KM, 西藏日喀则市的聂拉木、吉隆等5个县以及阿里地区的普兰县与尼泊尔接壤。尼泊尔是与我国开展边贸合作一个重要邻邦, 同时也是我国商品走向南亚的主要通路。樟木口岸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 是中尼公路的起点, 是通往尼泊尔的要道。正是这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边境贸易口岸为中尼边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交通状况

要使边境贸易顺利展开, 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条件是重要基础和保障, 中尼贸易的发展主要就是依赖陆路交通。铁路方面青藏铁路的正式投入使用, 方便了内陆商品流入西藏, 这将更好的促进我国内陆地区同尼泊尔的贸易发展。同时在航空方面, 我国各个地区飞往尼泊尔加德满都的航线均有所增加, 航空运输对中尼双方而言, 主要的是两国旅游往来, 此运输方式并非是双方边贸往来的重要手段, 现实状况虽如此, 但笔者认为通过开展边境旅游而带来的商贸潜力也是巨大的。

1.3 出口商品结构

近年来西藏边贸的进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商品种类逐渐增多, 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向工业成品的飞跃。在边境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占比连年攀升, 同时更关注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加之我国同边境国家间的产品均具备较强的互补性, 同时存在竞争性的产品不多, 所以边境贸易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

2 边境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1 边境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

2003年以后, 西藏与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边境贸易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西藏自治区GDP和边境贸易额成不断上涨的趋势。西藏自治区的GDP由2000年的1 178 000万元元增至2013年的8 156 700万元, 总增幅达692.4%;边境贸易的进出口额由2003年的64 150万元增至2013年的1 191 504万元, 总增幅达19倍之多。

2.2 边境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边境贸易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 目的在于能定量对边境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以证明。依据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指标选取的原则, 选取了西藏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 (GDP) 作为经济增长状况的衡量指标, 进出口额 (NX) 、进口额 (I) 、出口额 (E) 作为边境贸易的衡量指标。

采用2000-2013年的有关统计数据作为模型的样本区间, 以边贸进出口额NX作为解释变量, GDP为被解释变量。由散点图显示可以看出, GDP与NX之间大致呈线性关系。在这里只对边境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研究, 假定其他影响GDP的因素变化是平稳的, 所以仅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2.2.1 西藏自治区GDP与边贸进出口额 (NX) 的关系。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ln GDP=C1+C2ln NX+u

方程中C1、C2为待估参数, u为随机误差项。

使用Excel软件, 运用OLS即最小二乘法回归。

从输出的“回归系数估计”部分的“Coefficients”可以得到:系数C1 (Intercept) 为2 056 691.93, 系数C2 (X variable) 为5.343, 相关系数R=0.917, R2=0.841, F值:F=63.593, T值:T=6.46, 即估计出的样本回归函数为:ln GDP=2 056 691.93+5.343ln NX+u

2.2.2 检验分析。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 从t检验值看, 均大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 自由度为n-2=1 2, 临界值t0.025 (1 2) =2.178, 所以说回归系数通过了概率为5%的显著性检验。从经济意义上考虑, ln NX回归系数大于零, 即C2>0, 表明进出口与GDP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且是正相关关系, 因而符合经济现实。从统计的角度看, 可决系数R2为0.841, 拟合优度比较高, 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比较好。

总之, 西藏边境贸易进出口NX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相关性较强, 且存在正线性相关。由回归方程显示, 这说明西藏的进出口NX每增加1%, GDP将平均增加5.343%。

3 进一步促进西藏边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

3.1 健全交通路网体系, 整体提升西藏物流水平

物流业是一个包含多个层次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贸易往来离不开物流运输网的支撑, 对外贸易及边境贸易更是如此。西藏的物流业以拉萨中心, 是集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物流运输体系, 但是由于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因此, 当地政府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带来的机遇, 以国家政策为依托, 大力引进与物流相关的专业型人才, 加强物流运输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3.2 切实加快边贸市场硬环境建设及软环境建设

落后的道路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阻碍了西藏边境贸易规模, 而尼泊尔等边贸合作国家现有技术水平能力不能在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 这需要两国或者多国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部门应采取重点倾斜的方法, 把边贸市场和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作重点工作去抓, 以求早日改变目前的滞后状况。针对边贸市场管理机构不到位的情况, 有关政府机构要转变工作作风, 采取向生产一线和基层倾斜的方式, 在人力和物力上多为基层考虑,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这种状况。

3.2.1 完善边贸合作机制, 在口岸建立有效的磋商机制和货物通关协调机制。

西藏边境贸易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至今已经建立起良好的贸易合作机制。但这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在认证方面, 边贸双方贸易正式的检验检疫协议还未签署。针对这类问题, 我们认为双方在涉及企业及进出口货物价格等的认证及货物的检验检疫方面应尽可能的通过采取协商, 建立起互信合作机制, 增加双方贸易的互信度。尽可能简化双方口岸验关手续,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

3.2.2 拓宽贸易范围, 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

边境贸易贸易范围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技术的制造业商品, 政府应鼓励企业幵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领域, 开拓中尼贸易新范围, 可以促进两国, 特别是尼泊尔国家的经济产业发展, 从而加大两国贸易规模, 达到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一带一路”战略背为依托, 大力发展边境旅游业, 鼓励中尼两国人民来对方国家旅游观光, 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 在旅游业上加强合作, 并利用旅游业带动航空服务业、餐饮业、酒店行业和娱乐业发展。

参考文献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9

关键词: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现状,金融支持

近年来,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 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成绩的取得, 得益于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然而, 西藏特色产业的发展却受着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条件跟不上、人才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金融支持不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始终没有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其中, 金融支持不够已经成为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西藏特色产业发展早在“九五”规划及2010年远期目标时就已提出, 但对其界定却显得不清楚, 如把属于第二产业的藏药和属于第三产业的藏医统称为藏医药业, 这样划分法不利于数据统计及政策理论研究。在此我们主张西藏农牧学院刘天平、宋连久的界定理论:他们按照产业理论、西藏实际和数据统计方便为原则, 将西藏特色产业划分为特色农牧业、旅游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特色食品和饮料业等五大类。

(一) 特色农牧业

一般理解为第一产业农业, 但在西藏还包括牧业、林业及渔业。之所以能叫做特色产业, 是因为西藏有着青稞、牦牛、藏香猪及冬虫夏草等特色农牧产品。特色农牧业近年得到了快速增长, 2012年, 农业商品产值达到了668265万元, 比2002年的204237万元增长了227.2%。

(二) 旅游业

西藏不但有雅鲁藏布大峡谷、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神山等自然奇观, 而且还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藏戏等。凭借这些独特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已经逐渐成长为西藏的支柱产业。2012年, 进藏的中外游客首次突破千万, 达到了1058.4万人次, 实现收入1264788万元, 比2002年增长了1180%之多, 占西藏生产总值的18%, 使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第一位。

(三) 藏药业

它是藏民族同与各种疾病长期斗争, 并吸收了其他先进经验和技术的研究成果, 现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门完整科学体系。之所以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 就是因为藏药所使用的原材料是高原地区特有的, 如有冬虫夏草、林芝、雪莲、藏红花等, 加之特有的民族加工工艺, 形成了诸如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一系列珍奇藏药。经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培育, 藏药业的发展也相当迅猛, 2012年, 医药制造业规模为113401万元, 占工业总产值的10.7%。

(四) 民族手工业

主要有五金工艺、氆氇、邦典、服饰、卡垫、唐卡、面具、雕刻、乐器、木碗、藏香等乡土工业。其产品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大多表现了藏民族特殊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反映了藏民族的宗教信仰, 并在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等方面表现出藏民族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产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十分畅销, 有许多传统市场。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民族手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据统计, 2012年, 西藏民族手工业实现产值34725万元, 比2007年增长了67%。

(五) 特色食品和饮料业

它是西藏的新型特色产业, 以西藏特有的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形成的具有西藏特色的食品和饮品。2012年, 实现产值达到187845万元, 占当年GDP的2.68%, 比2007年增长162.6%。

二、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目前制约西藏特色产业的发展的金融问题还比较突出:金融体系不健全, 资本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落后;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少, 分布也不合理;由于担保体系不健全, 银行业普遍“惜贷”、“怕贷”等。

(一) 完善金融体系

积极鼓励内地金融机构来藏设立分支机构, 形成机构齐全、竞争有序的现代金融格局;稳步推进证券业发展, 拓宽企业直接融资市场,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推进保险业发展, 完善市场经济的保险补偿机制。

(二) 银行发挥信贷主力军作用, 实现差异化经营模式

面对西藏资本市场发展极为滞后的区情, 银行应当担当起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责任。各商业银行在藏分支机构应当实行与总行规定的差异化的信贷措施及管理办法, 对西藏中小企业尤其是民族特色产业适当降低门槛, 使更多企业实现外部融资, 扩大生产规模。

(三) 利用金融优惠政策, 让好政策惠及特色产业

中央规定, 金融机构在西藏的分支机构, 其人民币贷款利率统一执行比全国各档次基准利率水平低2个百分点, 同时对农业银行实行4个百分点的特殊费用补贴, 由中央财政进行拨付。各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宣传, 鼓励企业申请银行信贷;银行要落实好中央的特殊优惠政策, 建立适合西藏特色产业发展的信贷管理办法, 争取取得地方政府的信用担保, 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 政府对特色产业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间接提供融资支持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财务指标。近年来, 西藏大部分企业的流动比率基本在1-1.5之间波动, 偿债能力偏低。短期偿债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取得。加之西藏企业均属中小企业, 资产规模小, 可提供的抵押资产少, 很难达到银行的信贷要求。以上两点决定了西藏企业的信用等级低, 无法取得银行信贷。政府可以利用行政手段, 为辖区内特色产业中小企业提供担保, 支持企业取得信贷资金, 促进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 特色产业在寻求金融支持的同时, 也要注重自身的发展, 适应西藏特殊的金融环境。如克服对财政支持的“等、靠、要”思想;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想方设法提高信贷评级;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由靠财政主导、政府扶持的非需求拉动转向积极争取外部金融支持的内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平, 宋连久.西藏特色产业界定初探[J].当代经济, 2013 (02) .

[2]严思勃.西藏金融业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J].西南金融, 2009 (02) .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10

江雄水库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贡嘎县境内,距贡嘎县城33 km,在朗杰雄曲上游河段江雄雄曲上。该水库坝址海拔3 790 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54.17 km2,设计坝高33.66 m,坝长691.5 m,总库容1 169.19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水库枢纽由挡水坝、输水洞、溢洪道三部分组成。

江雄水库设计中,河床段为土工膜(黏土)心墙均质砂砾土坝,坝基为混凝土防渗墙,两坝肩为帷幕灌浆或上墙下幕的防渗形式。水库左岸布置溢洪道,右岸布置输水隧洞。

江雄水库工程于2003年8月开工,2007年10月建成完工。水库蓄水后,发现右岸坝下排水沟以及左岸溢洪道出口有渗水现象。经参建方灌浆堵漏后,左岸溢洪道渗水基本消失,但右岸仍有较大渗漏。为此,业主单位组织专家召开了咨询会,并达成了以下一致意见:1)由于目前水库渗水规模、方向及通道等不明确,同时前期施工资料不详实,所以建议先对水库渗水情况进行勘察,为判断水库渗水规模、方向及通道等提供依据;2)根据勘探出的水库渗水规模、方向及通道等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并对水库实施渗漏处理。

2 渗漏原因分析

本工程对右岸坝下进行渗水检测时,从桩号约0+316至0+503处挖设了一条探测沟,探测沟距坝下游坝脚排水沟约2 m;沿坝下游坝脚顺探测沟方向,在桩号约0+066至0+289处,挖设了8个探坑;同时,沿左岸溢洪道方向,在左岸坡脚同一高程地面上,布设开挖了3个探坑。

探测结果显示,探测沟右侧侧壁有大量渗水流出,多处渗水量较大,片状、线状渗水较多,见图1、图2。

通过观测记录和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初步判定,造成渗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右岸坝基及坝肩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破碎,陡倾角和顺河向裂隙发育。在这类地层中建造有效的防渗帷幕通常需要布置3排孔进行帷幕灌浆,本工程初次采用单排帷幕,后进行了补灌,在部分地段加密了孔距,部分地段增至2排孔,但实际上仍未完全达到预期的防渗标准。同时,这一部位还可能存在坝肩帷幕长度和帷幕深度不够的问题。

2)根据测压管资料分析,鉴于河床中部坝址排水棱体及探测沟多处存在渗点,桩号0+411往右防渗墙底、接缝以及防渗墙与土工膜连接处局部都存在渗漏的可能。

3)水库存在绕坝渗漏。

3 渗流综合示踪测试方法

本工程为进一步勘探水库右岸探测沟渗漏水的来源,以便为灌浆封堵施工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更加有效的封堵灌浆处理,采用了综合示踪测试方法对现场渗流情况进行交叉测试,主要内容包括:1)天然温度与盐度场探测;2)流速探测;3)连通试验;4)环境同位素测试。

目前常用的裂隙岩体渗透性测量方法主要是压水试验和抽水试验,由于该方法技术比较落后,测量到的参数往往不能满足实际工程需要,从而制约了大量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同位素示踪方法在多孔介质含水层中研究了近40年,已广泛应用于水利、采矿、地下水勘察等领域,该方法的优点是便于实施,可在钻孔中获取大量的参数。

另外需说明一点,在调查水库与湖泊渗漏的状况时,人工示踪剂测定流场是一种基本的工具。水利设施渗漏修补工程主要是降低地质材料的水渗透系数。为成功进行修补,有必要测定存在于水库和下游出水点之间相连通的地下水的渗漏通道或渗漏地层,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示踪剂试验。

通过对水库渗流进行测试、计算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坝后排水沟与量水堰来水主要来自于库水补给;

2)大坝渗漏区间较广,不存在较为集中的渗漏通道,从0+400到0+700桩号普遍存在渗漏,沿深度方向在防渗墙上部与土工膜连接部位、防渗墙段以及坝基部位存在深层渗漏;

3)桩号0+401至0+556段,渗漏量为80~90 L/s,此段由坝体与坝基直接补给排水沟,渗漏的层位为不同的深度,主要渗流量在防渗墙的上下沿,从坝顶向下70~80 m深度位置的还存在深层渗漏,但是深层渗漏量相对较小,经初次防渗施工后此段流量减小到40 L/s左右,基本封堵住了浅层渗漏;

4)坝下排水沟靠右扇形(桩号0+503)渗漏主要来源于桩号0+557至0+706段,渗漏量为50~60 L/s,该段不存在集中的渗漏通道;桩号0+615至0+655段通道的渗漏量为20~30 L/s,桩号0+655至0+706段渗漏量(60 m深度向上)15~20 L/s,桩号0+557至0+615段渗漏量为10~15 L/s;

5)0+557段渗漏偏右,埋深在坝顶向下13~60m,右坝的局部夹砂层为主要渗漏层位;

6)右岸山体(桩号0+705以外)存在绕渗,渗漏在坝后排水沟内出露流量为10~20 L/s,同时右坝肩还存在深层渗漏(60 m深度向下),深层渗漏直接向下游补给,在排水沟中出露流量不大。

4 灌浆处理施工

4.1 灌浆处理原则

为保证防渗处理效果,同时降低处理费用,本次防渗处理施工的原则如下:

1)鉴于探测沟桩号0+411至0+486处及往右岸方向渗水量较大,且较为集中,故首先对该段进行防渗处理,要求从桩号0+401.2至0+575.0全部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处理范围为防渗墙顶以上2 m至防渗墙底向下2 m)。

2)桩号0+575至0+706段,首先施工勘探孔,要求每隔4个帷幕灌浆Ⅰ序孔中,选1个作为勘探孔(勘探孔深度应达到透水率小于5 Lu的要求线)。如发现两个相邻勘探孔的透水率小于5 Lu,则不对这两个勘探孔之间进行帷幕灌浆防渗处理;如其透水率都大于5 Lu,则按照帷幕灌浆技术要求,对两个相邻勘探孔之间进行防渗处理;如单个勘探孔透水率较大,则将两侧相邻Ⅰ序孔作为帷幕灌浆起终点,进行帷幕灌浆处理,同时结合探测结果进行有的放矢的封堵灌浆,做到不漏灌、不重灌,以较低的投入达到良好的防渗效果。

3)桩号0+706以右山体绕坝渗漏暂时不进行处理。

4.2 灌浆孔布置

1)桩号0+401.2至0+515.2处,从防渗墙轴线向上游偏移1.1 m作为封堵灌浆轴线。原防渗轴线上游侧已进行过封堵灌浆的,则从最上游帷幕轴线再向上游偏移0.4 m作为封堵灌浆轴线。

2)孔距为1 m,分三序(Ⅰ、Ⅱ、Ⅲ)进行施工。

3)本次灌浆孔要求与原封堵灌浆孔呈梅花型布置。

4.3 灌浆施工工艺

4.3.1 钻孔

坝体封堵灌浆非灌段采用风钻跟管钻进,钻进至预定高程后下设Φ108 mm的保护管,灌浆部分采用XY-2型钻机钻孔,覆盖层中采用膨润土黏土浆钻进,在基岩中采用清水钻进。

桩号0+401.2至0+556.2部位,灌浆深度为防渗墙墙顶部高程以上2.0 m至混凝土防渗墙底部高程以下2.0 m的范围,其余部位封堵灌浆施工深度原则上以5 Lu防渗底线控制。

4.3.2 灌浆工艺参数

灌浆材料主要有水泥、膨润土、黏土、化学灌浆材料、混凝土防水外加剂等,采用自动拌和系统、集中制浆的方式灌浆。

封堵灌浆方式:采用孔口封闭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坝体及覆盖层段要求为:Ⅰ、Ⅱ、Ⅲ序孔第1段长为2 m,后续段长为3 m,终孔段段长不大于4 m;基岩段段长前2段分别为2 m、3 m,第3段及后续段均为5 m。

封堵灌浆压力:第1、第2段灌浆压力为0.3 MPa(坝体第1段则为0.5 MPa),以下每增加1段灌浆压力增加0.1 MPa,压力最高为1.0 MPa。

浆液配合比:基岩封堵灌浆及覆盖层灌浆第1段采用三级纯水泥浆液灌注,浆液配制比例分别为1∶1、0.8∶1、0.5∶1。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覆盖层第2段及以下采用单一水固比0.5∶1的水泥黏土浆液灌注。

灌浆采用水泥黏土浆液灌注时,当耗浆量大或遇到集中渗漏通道,采用膏状浆液灌注;当膏状浆液灌注效果较差时,则考虑采用化学浆液灌注。

灌浆结束标准:纯水泥浆、普通水泥黏土(膨润土)浆液采用相同结束标准,即设计压力下注入率小于1 L/min后,持续灌注30 min即可结束;对于膏状浆液,在设计压力下基本不吸浆(槽内浆液液面降低无明显下降)可结束本段灌浆;当达不到设计压力时,灌注量已达到5 t/m,也可结束该段灌浆。

4.3.3 注意事项

根据渗流综合示踪测试结果,主要渗漏通道集中在桩号0+615至0+655段,此段渗漏占探测沟涌水总量的30%,桩号0+655至0+706段渗漏量(60 m以上)约占15%,桩号0+557至0+615段渗漏量约占15%,故施工时以桩号0+615至0+655段为重点,向两侧延伸施工。

针对测试的渗漏情况,适当调整桩号0+401.2至0+556.2段Ⅲ序孔灌浆工程量。桩号0+525.2至0+556.2区域Ⅲ序孔仅施工防渗墙上部与心墙接触段(即第1段和第2段)。

5 渗漏水处理效果分析

从单位注入量均值对比情况来看,随灌序的递增,灌浆区域各次序孔的单位注入量呈明显递减规律,说明随着灌浆次序的增进,地层逐渐被灌注密实,地层的渗透性、整体性得到明显改善。封堵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探测沟量水堰监测数据。开始灌浆以后,监测结果显示,坝后量水堰在同一坝前水位下渗流观测数据由原来150.6 L/s减少至57.0 L/s,效果显著。

2)部分渗漏点窜浆照片(图3)。渗漏点窜浆一般发生在灌注防渗墙顶部接触段或接触段以下10 m左右的位置,与渗流示踪试验揭示桩号0+401.2至0+556.2段防渗墙顶部存在渗漏结论一致。

3)探测沟渗流点灌前灌后对比,见图4。另外,经测试发现,桩号0+600至0+660灌浆施工后,坝后新增观测孔16(桩号为0+640坝面靠下游侧)变为干孔,0+700左右灌浆施工后,坝后勘测孔YK-11水位下降50 cm,这些都证明了灌浆施工的有效性。

6 结语

地层渗透空间是千变万化的,不同地质单元、不同层序和岩相岩类的裂隙岩体,具有不同的渗透空间结构特色,而综合示踪法能有效测得裂隙的渗透性。西藏江雄水库渗漏水处理,通过传统的勘探手段结合渗流综合示踪法,查明了渗流分布和渗漏通道,为渗漏水处理提供直接依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可为同类型水库工程的防渗堵漏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河海大学.江雄水库渗流示踪研究报告[R].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11

市场部的同事这几天不在北京,去拉萨和西藏卫视谈续约的事情了。”指着办公室里的空位,西藏特色化栏目组主编张秀芳说。

约在一年前,北京快乐京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北京健农电视制作中心承制了西藏卫视的一档系列栏目《西藏诱惑》。该栏目由《西藏往事》《藏地密码》《经典西藏》《西藏漫游》《藏地飞鸿》五个子节目构成,从周一到周五,每晚8点播出。据CSM媒介研究最新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开播《西藏诱惑》以来,西藏卫视的收视率明显增长,在全国31个省级卫视中跻身第25位,领先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卫视,成为西部卫视的领头羊。其中,由“电视湘军”快乐京林承制的《西藏往事》《藏地飞鸿》《藏地密码》三档节目使西藏卫视收视率较以往涨幅达到75%以上。

作为《西藏往事》和《藏地密码》两档节目的主编,张秀芳知道,续约的事情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了。而出于对《西藏往事》收视率的看好,接下来,西藏卫视正计划把这档栏目更名为《雪域情》,时间由半个小时增加为45分钟,同时调整到周六黄金档播出,目前张秀芳已开始着手准备。

制播分离,全国招标

2009年1月,西藏卫视在全国有限电视网络实现了无偿落地。已经在西藏从事电视工作20多年的西藏电视台总编室主任、《西藏诱惑》栏目负责人张健表示,这不仅推动了西藏电视节目在全国电视平台上参与竞争,也必然对节目的质量、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寻找优秀的制作团队,实现制播分离,是当时西藏卫视的提出的一个大胆设想。

“后来我们知道,这个口子一直没开。”张秀芳说。直到2010年1月,西藏卫视才在全国相关媒体上发布公告,就其所设定的系列电视栏目进行全国招标。据悉,此前西藏卫视已经对栏目主题做了大量论证工作,光策划稿就修改了30多次。“当时我们带着方案,在北京邀请高校教授、业界专家、西藏在京人士进行咨询论证,并最终通过了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审核。”张健表示,论证的结论比较一致,即用西藏特有的元素,以特色鲜明的栏目方式,全方位展示西藏博大的自然景观、人文地理、历史风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这种电视栏目制作的公开招标方式,是西藏卫视第一次尝试引进外部力量、实行制播分离。据了解,招标公告发布后,应标公司有十三四家,最终西藏卫视确定由两家公司进行承制,按照与制作团队协商的结果,每期节目综合成本5万余元,全年制作成本在1300万元以上。

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俞虹看来,《西藏诱惑》的出现具有突破性意义,它不同于以往西藏卫视的节目,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全新尝试,展现了西藏卫视在新一轮改革中焕发出的新面貌。

合作模式

张秀芳介绍,根据西藏卫视定下的栏目主题,快乐京林原本报了3个节目方案,其中“文化访谈”和“历史人文”节目很快获得通过,但“藏地养生”的方案由于藏医藏药的内容对外传播基础相对较弱,因而改为了真人秀《藏地飞鸿》。文化类节目和真人秀也是快乐京林团队较为擅长的,该公司此前为湖南卫视操作过《零点锋云》《变形记》等节目“各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特色往上报方案。”张秀芳说。

最终,《西藏诱惑》的5个子栏目,分别定位为名人名家对西藏工作、生活和情感往事进行回顾的《西藏往事》;对人文地理、历史文化未知悬疑事件探秘的《藏地密码》;对自然、历史、民俗和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进行情节化、故事化叙述的《经典西藏》;呈现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的《西藏漫游》;展示文化名人和内地人士对西藏文化深度体验的《藏地飞鸿》。这几档节目形式涵盖访谈类、探索类、人文地理类、旅游类和外拍真人秀。

节目交付社会力量进行制作,但节目的策划权、审定权、编辑权、审查权、编排权和播放权都在西藏卫视的把关之下。其流程是先由节目主编写出选题意见报给卫视主任,筛选后上报至台长,最终由台长审定选题走向和内容范围;待到拍摄剪辑好成片,由远程网络发至西藏卫视进行审查。“力度很大,也特别重视。”张秀芳说,通常是卫视的总编与台长共同审片,而他们的第一期节目,西藏广电局的局长也参与了审片。

为了工作便利和拍摄到更多影像素材,“快乐京林”和“健农”两家制作公司在拉萨都设立了记者站,办公地址位于西藏电视台对面的二层小楼里,三个房间挨着,审片也在一块儿。“我们的记者站主任是以前新疆电视台的记者,他比较靠谱,既了解少数民族的情况,懂西藏,也愿意长期驻扎在那里。”张秀芳说。而除了为北京团队的拍摄内容服务之外,记者站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在卫视审片的时候陪审,“有什么情况及时汇报。”

不负众望,栏目推出后收到了明显效果。较之于西藏卫视之前的收视,《西藏诱惑》开播后,卫视收视率从0.025%提升至0.031%,平均提升幅度达到25%。

制作者的发挥空间

虽然审查严格,但张秀芳认为,西藏卫视仍然给了制作公司极大的自主权。不走商业化路线,不干涉具体业务,也不过分追求收视率,这给了节目操作者在节目形态选择上很大的发挥空间。

“大概很多人在拿到‘往事’的主题时,都会选择讲故事。”张秀芳却希望在这档节目中通过历史人物的访谈,实现自己的文化情结。“根据我自己的爱好,首先我要录的第一类嘉宾就是‘抢救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第二类是名人,各行各业的精英,第三类就是有传奇故事的普通人,反映另一种生活态度。”在节目中,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著名摄影家陈宗烈,中国西藏网主编张小平等多位名人嘉宾都曾受邀讲述了他们难忘的西藏往事。

在画面表现上,张秀芳也走了一个讨巧的路子。在她看来,拍往事——既非发生在当下,又要服务于访谈,比如孙海英那集,“真是到部队去实地拍摄一圈,也不好看,若要把嘉宾拉到现场去,成本又太高。”张秀芳说,她曾在北京台做过社会调查记者,“所以在这个节目里,我们选择了感情路线,用的是心理线索。”比如一个老者叠一个17岁的照片,一片云,一个转经筒,表达追忆往事,传达的是一种感觉,走的全是再现的镜头。

马景是《藏地飞鸿》节目的主编,真人秀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最初是想从反映人文的东西入手。”马景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真人秀形式,大的故事是具有公益性的,名人嘉宾帮助委托者去西藏寻找交付人,完成一个信息的传递;而小的故事则是从嘉宾到西藏的那一刻开始。马景认为,“现代的都市人跟西藏相对传统生活状态下的人相遇,肯定会发生碰撞,产生一些故事出来,有时侯我们能设计,比如在行程上安排好到哪儿体验农耕,但有时是突发状况,因为大家都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定会有现场的东西可以抓。”

操作难度

在策划《西藏诱惑》系列节目之时,张健就预料到,对于制作者来说栏目的整体拍摄必定是难度大,问题多。首先,拍摄的季节问题是节目组面临的一个难点。马景表示,西藏能进行拍摄的最好时间是在5月底到8月初,两个多月,但要至少做出可备半年播放的节目,时间非常紧张。为了集中行程,他要求编导在北京就做好前期选题筹备工作,包括资源沟通和故事脚本,一旦准备好8期节目,就送走一批编导去西藏,车轮式的赶进度。“回来后,这批编导剪片子,下批编导再去拍,我要求一个编导最少拍4期。”有时,节目组在西藏当地的赶路时间甚至会超过拍摄时间。马景记得,有次他跟拍攝组去阿里的小学寻找委托人资助的两个学生,从拉萨出发开车开了3天,路过无人区,见到了藏羚羊、藏野驴、秃鹫,在阿里,小学校长告诉他,这是县里通公路以来第一辆进来的中巴车。

不过,气候的影响、地域的广阔只是制作者们面临的困难里最细小的一个环节,大家遇到的普遍问题是“人”的资源的缺乏。一方面是参与节目的嘉宾,不管是有着西藏往事的记忆,还是在当下有亲人友人在那里,必须和西藏有密切联系,这让节目组犯了难。“资源肯定会越来越少。”马景说。最后,他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将《藏地飞鸿》的节目路径调转过来,由内地城市进入西藏传递信息,变为从西藏进入内地城市寻找信息。

《西藏往事》改为《雪域情》后,张秀芳表示,她将加大对普通人的访谈。另外,在主持人的选择上也下了很大功夫。“要对西藏熟悉,同时要能与嘉宾产生思想的火花。”目前,《西藏往事》的主持人是作家祝勇。之前,张秀芳与祝勇约在三联书店见面,聊了不到半个小时,立马就定了下来。祝勇不仅写了《西藏:远方的上方》一书,娶的媳妇也是地道藏民,虽然他当初并不懂主持,但恰好张秀芳想做的就是一档“不像电视节目”的节目。因此,她对祝勇提出的惟一要求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插嘴也没关系,显示自己的博学也没关系。”张秀芳认为嘉宾会愿意跟一个有历练的人碰撞观点,“至于后期怎么剪,那就是我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论文 篇12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的解决,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十多年聚焦“三农”问题。在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农村城镇化的同时,推动农民创业在解决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而西藏地区,由于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生态、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其城镇化和内地省(区、市)相比发展水平较低。2013年的城镇化率为23.7%,比全国水平低30个百分点,城镇的辐射功能较弱,过度依托行政管理职能的城镇发展模式,造成产业结构相似,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城镇之间相互分工协作能力不强,导致城镇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后劲不足。这对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局限。西藏地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变“输血”型为“造血”型,农牧民创业能力尤为重要。西藏74.25%的人口在农牧区(2014年)。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不仅决定着西藏农牧民、农牧业、农牧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而且决定着西藏的自我发展能力。[1]农牧民创业不仅可以激发农牧民自我发展的内在潜力,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更能拓宽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就业增收渠道,从不同程度上减轻了城镇就业压力。2014年发布的《西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要构建“一圈两翼三点两线”的城镇化空间格局。以此不断扩大城镇规模,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快速提升的同时,农牧民创业能力提升较为缓慢,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农牧民创业能力进行研究迫在眉睫。

回顾已有文献,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农民创业研究,几乎没有针对农牧民这一特殊群体,如周菁华、[2]刘影[3]对农民创业能力及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黄德林等对创业农民的能力进行了量化分析,认为农民创业能力层次不高但有较大潜力;[4]刘光明等、王西玉等、赵西华等学者研究了创业农民个性特征、素质能力的内容。而立足西藏视角的研究又倾向于农牧民非农就业问题研究,如关小梅研究农牧民的就业现状与特点、[5]马春艳研究了农牧民非农就业的职业培训等;[6]或者研究农牧民如何增收问题,如廖桂蓉、[7]李江江、[8]庄天慧[9]等,这些研究均少有涉及创业问题研究。因此,农牧民创业能力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何种障碍,我们在对西藏地区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农牧民创业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试图找到影响农牧民创业能力的症结,希望为提升农牧民创业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提出一定政策建议。

二、西藏农牧民创业调查样本选取

为了研究西藏农牧民创业能力,我们在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对拥有西藏农村户籍的农牧民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民族、年龄,不同户籍、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家庭成员状况、不同文化程度和语言等要素。由于西藏地区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创业数量相对较少,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1份,创业者居住地及创业地覆盖拉萨、林芝、山南等8个县市,抽取范围广泛。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三、西藏农牧民创业现状

1. 农牧民创业能力评价

根据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和结果,并结合影响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我们分别对语言掌握程度、创业资金数额、创业项目经济效益、已经创业时间、创业环境、创业中的突出困难、对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地方政府或社区在创业过程中是否给予帮助八个方面进行打分,并以每个样本的总体得分(总分为32分,分析时换算成百分制)作为研究样本的创业能力指标。

得分情况显示西藏农牧民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具体得分情况见表1所示。数据显示,西藏农牧民创业的能力评价得分主要在50分~70分之间,共有32人,占样本总数的78.05%。数据说明农牧民创业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创业能力相对较弱,即使自治区各部分尽其所能创造条件,但所处创业地域环境、经济环境等限制了农牧民创业能力。

2. 农牧民创业呈现的特点

根据调研发现西藏地区农牧民创业呈现以下基本特点。

(1)自然条件制约创业。由于高寒缺氧,导致自然资源非常匮乏,农业和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无法起到第一产业的支撑和基础作用,和农牧业相关的加工业等项目的发展受到了束缚。由于西藏道路、公共交通等建设相对其他省市落后,物流和信息流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制约了创业的发展。

(2)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制约了创业。西藏一些偏远的地区还是自给自足的比较原始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总体开放程度不够,市场化程度较低,现代化、市场化思想观念还很欠缺,大多数农牧民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同时,市场活跃所必须的信息化、科技化程度也较低,进而制约了农牧民的创业通道。

(3)观念陈旧保守制约了创业。大部分藏区农牧民生活观念陈旧保守,不愿离开本村或乡,适应能力不强,创业意识不强,对自主创业缺乏自信。[10]这些因素制约着农牧民创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了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自主创业的难度。

(4)行业单一制约创业多元化发展。农牧民创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商贸、旅游等行业,这进一步说明了西藏的创业还比较原始和落后,比较愿意选择投资较小、风险低、资金回收快、易于操作、管理简单的项目进行创业。集团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创业在西藏则极度匮乏。

(5)项目小且缺乏管理制约创业规模化发展。藏区教育基础薄弱,职业教育滞后,限制了劳动力总体素质的提高,创收能力普遍不强,[11]创业人才更是稀缺资源。从事创业的人员并不懂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和相关知识,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市场的把控能力,信息的获取和甄别能力,都比较欠缺。农技推广人才,科技研究人才,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等等,在西藏都比较匮乏。创业只能局限于小项目、小规模,且创业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 自治区提升农牧民创业的各项举措

2009年,自治区为鼓励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出台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表示,自治区要建立支持劳动者创业的政策、培训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创业主体多元化、创业形式多样化、创业服务系统化,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确定创业的重点为两类:一类是具有西藏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产业;另一类是安排就业相对比较多的行业,目的是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

为了促进创业工作的开展,西藏还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在登记许可、行政收费、税收、经营场地、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创业奖励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同时,还组建了创业专家队伍,对创业者开展咨询、指导、服务。建立了创业项目资源库,提高项目成功转化率。根据调研资料显示,拉萨市就业局在2013年组织举办了1期创业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创业培训班,培训创业学员232人,培训合格人数达到212人,有42人创业成功。同时,为促进区内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的增强,在西藏大学、拉萨师范学校组织三次创业讲座,同时指导区内七地(市)开办创业培训班近20期,培训创业学员近500人。但调研中也发现,虽然针对农牧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都是免费的,但很大一部分农牧民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安于现状的现象,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较低,难以将培训技能知识转化为自我发展能力。

四、西藏农牧民创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1. 西藏农牧民创业动因影响因素分析

(1)婚姻状况对创业动因的影响。不同婚姻状况西藏农牧民创业的创业原因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检验结果见表3。

从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来看,婚姻状况与创业原因的方差齐性检验的F值为0.436,相伴概率为0.513,大于显著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从方差齐性假设成立的条件下T检验的结果来看,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35,小于显著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婚姻状况与创业原因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2)家庭人口数与创业动因关系。从家庭人口对创业原因的分析看,不同家庭人口数的西藏农牧民的创业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

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对于方差分析,其组间方差为20.303,F统计量为3.060,sig=0.018,小于显著水平0.05,拒绝原假设,故认为家庭人口数会影响西藏农牧民的创业意愿。

(3)文化程度对创业的影响。方差齐性检验结果显示,显著性水平p=0.834>0.05,显著性水平为0.05,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ANOVA方差分析的p=0.027<0.05,故认为文化程度对于创业动因有显著性的差异。

进一步从多重比较的检验结果来看,小学及以下与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22和0.043,初中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显著性水平位0.026,高中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显著性水平位0.039,各组值均小于显著水平0.05。因此得出,小学及以下与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的创业原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和高中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创业原因存在显著差异。

2. 创业资金不足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显示,西藏地区大部分创业者为藏族,在遇到资金困难时的态度有所差异。当资金不足时,汉族创业者中有83.3%的比重选择向银行借款,藏族创业者在遇到资金不足时主要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占68.6%。所有创业者在面临资金困难时基本上都没有选择向政府部门申请资金。说明政府在鼓励西藏农牧民创业的资金支持方面的力度有限,未能给西藏农牧民创业提供充足的创业资金支持。

就不同年龄阶段创业者而言,在创业中遇到资金不足问题时,年龄在19岁至35岁之间的创业者中,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的人最多,占57.9%;其次是选择向银行贷款,占47.4%。年龄在36岁至50岁之间的创业者中,选择向银行贷款的最多,占66.7%,其次是向亲戚朋友借钱,占61.9%。这一差异说明不同年龄面对资金不足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年龄较大的创业者倾向与向银行贷款,年龄较小的创业者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钱。

从创业者文化程度分析,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创业者较其他文化程度创业者更容易面临资金不足的难题。在面临资金不足问题时,不同文化程度的创业者采取的措施略有不同,但采取的主要措施类似,均为向银行贷款和向亲戚朋友借钱。

3. 对创业困难的影响分析

在该问题调查的总样本中,有1个无效数据,有效数据为40个。

(1)民族对创业困难的分析。无论是汉族、藏族还是其他民族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突出的困难中主要还是资金问题,其次是技术问题。不同民族对这一问题的差异在于藏族创业者认为选择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也是较大的问题之一,还认为经营管理能力是其所面临的难题,而汉族创业者并没有这样的看法。

(2)年龄对创业困难的分析。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最突出的困难分析中,各年龄段的创业者中,选择资金问题的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再次是选择技术问题和经营管理能力,选择政府的扶持力度的比例最小。说明不同年龄西藏农牧民创业过程中的所面临的困难大致比例相同,资金问题和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均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3)文化对创业困难的分析。在创业过程中面临最突出的困难分析中,资金不足是各类被调查者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其它困难则在不同文化层次创业者中各不相同。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创业者中,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问题是他们依次面临的较大困难;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创业者中,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技术问题、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信息不通是他们依次需要解决的创业困难问题;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创业者则认为技术瓶颈与资金难题并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创业者依次认为技术、经营管理能力、市场信息不畅通和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是制约其创业的难题。各层次受访者均认为在创业过程中得到政府的扶持,在政策上享受了一定优惠。

4. 对培训内容的差异分析

调查样本就该问题的回答情况看,其中有2个无效数据。

(1)不同民族对培训内容的差异分析。调查显示,不同民族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汉族倾向于参加基本法律知识培训,而藏族更希望参加技能类培训。由此可以看出,藏族创业者的技能水平相对低,创业中迫切需要提升技能,相关部门应该为西藏农牧民创业提供更多的技能类培训,提高创业者的技能水平。

(2)不同性别对培训内容的差异分析。男性创业者希望参加“基本法律知识”的比例最大,为70%;其次是参加“技能类”,比例为60.0%;再次是参加“汉语培训”,比例为50.0%;参加“基本礼仪类”的比例最少,为15.0%。女性创业者则希望参加“技能类”的比例最大,为84.2%;其次是参加“基本法律知识”,比例为52.6%;再次是参加“汉语培训”,比例为33.3%;参加“基本礼仪类”的比例最少,仅为5.3%。说明不同性别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有所不同,男性创业者倾向于参加基本法律知识培训,而女性创业者更希望参加技能类培训。

(3)文化对培训内容的分析。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创业者中,希望参加“技能类”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参加“基本法律知识”;文化程度为初中与高中的创业者中,希望参加“技能类”和参加“基本法律知识”的比例最大;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的创业者中,希望参加“基本法律知识”的比例最大,其次是参加“技能类”。各类文化程度的创业者对基本礼仪培训要求均较低,说明在创业过程中礼仪并非迫切要素,技能才是影响创业的关键因素。

5. 对政府措施的分析

(1)不同民族对政府政策措施的差异分析。在被调查者中不同民族创业者希望能得到的政府帮助政策不尽相同,汉族创业者选择“加强政策扶持”的比例最大,为83.3%;其次是提供“金融支持,使小额贷款更容易”和“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能力”,没有选择“加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方向”,比例为0。藏族创业者中,选择“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能力”的比例最大,为77.1%;其次是“提供金融支持,使小额贷款更容易”,比例为71.4%;选择“加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方向”的比例最少。

(2)不同年龄对政府政策措施的差异分析。年龄在19岁~35岁的创业者中,选择“提供金融支持,使小额贷款更容易”和“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能力”的比例最大,为68.4%;其次是“加强政策扶持”,比例为63.2%;选择“加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方向”的比例最少,为21.1%。年龄在36~50岁之间的创业者中,选择“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能力”的比例最大,为81.0%;其次是“提供金融支持,使小额贷款更容易”,比例为66.7%;再次是“加强政策扶持”,比例为61.9%;“加强创业信息平台,提供创业方向”的比例最少,仅为33.3%。说明不同年龄的创业者均认为“提供金融支持,使小额贷款更容易”和“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能力”的措施对西藏农牧民创业比较重要。

五、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通过对西藏农牧民创业者的基本状况和个性特征进行样本检验和交叉表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就创业动因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文化水平和家庭人口数对于创业原因有显著性的差异,而对于创业行业并没有太多差异性选择,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小规模创业活动,鲜有成立公司形式的创业类型。且创业经济效益各不相同,家庭人口数和子女数对经济效益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

(2)对创业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民族、家庭人口数、子女数、文化水平以及语言对创业困难有显著性的差异。资金不足是阻碍创业者的最大难题;只掌握藏文是创业者面临的一个较大的创业困难;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缺乏社会关系也是一个影响创业的重要因素。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关系比例降低,说明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社会关系,文化程度越低,社会关系越缺乏,也给创业带来更大的障碍。

(3)对创业者希望获得的培训内容的分析中发现,民族、性别年龄、家庭人口、子女数、文化水平、语言对培训次数有显著性的差异。汉族创业者希望参加“基本法律知识”培训的比例最多,藏族希望参加“技能类”的最多。男性创业者希望参加“基本法律知识”的比例最多,女性希望参加“技能类”的最多。所有年龄段的创业者希望参加“技能类”培训;大专以下各层次文化水平的创业者更希望参加“技能类”培训,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创业者希望参加“基本法律知识”的最多。只会藏语的创业者希望参加“技能类”的最多;只会汉语的创业者希望参加“基本法律知识”的最多。

(4)对政府措施的分析中发现,民族、性别年龄、家庭人口、子女数、语言对政府措施有显著性的差异。汉族创业者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藏族创业者则希望政府能提供“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能力”,年龄较低的创业者更希望政府提供金融支持。

2. 提升农牧民创业能力建议

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结合上述分析,解决农牧民创业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完善创业机制。

(1)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农牧民创业意愿。产业结构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发展第三产业,应以农牧区的特色产业为基础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特别是农畜产品的深加工、生物保健品的开发等,发展高原特色食(饮)品业,延长农牧业产业链,提高农牧业附加值。拓宽农牧民的创业路径,不单纯局限于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将创业内容与农牧民的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强有条件农牧民的创业意愿,同时进一步促进特色农牧业的发展。

(2)构建培训平台,提升农牧民创业能力。以县为单位构建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加大各类培训力度。专业技能培训与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相结合,市场管理知识与生产运营知识相结合;藏汉双语培训增强农牧民的沟通交往能力,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增强农牧民在创业过程的自我保护意识。[12]弥补创业者在知识结构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不足,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民间金融支持,拓宽创业资金渠道。建立和完善金融信贷、工商财税、社会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缓解因创业资金不足而使农牧民陷入创业困境的难题。通过增加涉农信贷资金投放,建立农牧民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向农牧民提供较低成本的金融产品,提高农牧民贷款的可获得性。

参考文献

[1]李中锋,吴昊.西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周菁华,谢洲.农民创业能力及其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05).

[3]刘影,魏凤.微观环境与农民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09).

[4]黄德林,宋维平,王珍.新形势下农民创业能力来源的基本判断[J].农业经济问题,2007,(09).

[5]关小梅,王士勇,杨晓,吴海园.青海省藏族农牧民就业状况及其特点[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7).

[6]马春艳.西藏地区农牧民非农就业的职业教育培训研究[J].北京农业,2015,(10).

[7]廖桂蓉,盛伟.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5,(04).

[8]李江江,刘尚荣.青海藏区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关系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9]庄天慧.四川藏区农牧民收入水平、结构及差距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

[10]陈丽霞.昌都区农牧区青年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J].西藏发展论坛,2014,(01).

[11]王士勇,吴海园,关小梅,杨晓.青海藏区农牧民创收问题分析---基于三个自然村的调研[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5).

上一篇:基础》课论文下一篇:区域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