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2024-07-26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通用9篇)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1

引言

职校的钳工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但是, 一直以来, 职校的钳工生产实习课教学模式使大多数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单调的机械训练以及乏味的培训课题等都难免的存在一些教学弊端。因此, 如何提高职校钳工生产实习课的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出生产实习课的实际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职校钳工生产实习教学问题分析

1.1《钳工工艺学》是与钳工生产实习紧密

相关的一门主要理论知识课程, 但是它的教学内容与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内容有许多方面存在知识点重复的情况。比如:教师在《钳工工艺学》开始之初都会进行钳工入门知识的讲解, 包括钳工加工工艺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以及作用, 钳工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场地以及加工设备等。然而学生在开始钳工生产实习课程时, 实习教师又会重复地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对划线、锯割、孔加工等钳工操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也会在实习生产课程中重复讲解。这些内容的重复讲解不仅仅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时, 而且也浪费了教师的精力。

1.2 钳工一些理论教学内容与生产实习教学内容存在偏差。

钳工生产实习课开始时, 教师一般会安排学生认识钳工常用的工、量具;理解切削的基本知识 (各种刀具的名称、切削部分的基本定义以及刀具的刃磨等) ;讲解钳工的基本技能等基础理论知识, 然而在工艺理论课程中讲解到的部分知识在钳工生产实习课程中往往运用不上, 或者说没有条件让学生用上, 而在实际的生产实习课中有些实际的操作方式和技巧却是理论课程上面没有学习过的, 这样也就造成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实习课程存在一定的偏差。

1.3 钳工相关理论知识课程与生产实习课程的学时矛盾。

目前, 普遍存在职校理论课程学时大大高于生产实习课程的学时, 这样安排容易产生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非常多, 而在实际的实习过程中却用的非常少, 从而导致了学生重点学习了钳工的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形成学生“在理论中开机器”的现状。钳工理论课程与实习课程的主要矛盾在实际的教学任务中, 主要表现为钳工工艺理论知识学习了大半或者是学完之后, 才开始钳工生产实习课程。此时, 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习过的理论知识, 由于时间过久, 导致了部分知识的遗忘, 在实习教学中面临很多的工艺关键内容还必须重新的讲解, 这也是一种变相地把生产实习教学时间缩短的体现。

2 职校钳工生产实习教学创新措施

2.1 创新形象化教学方式。

职校的学生对从未接触过的零件以及设备是很难快速接受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要突出的运用一些具体的实物或者是模型等, 通过形象的语言以及多媒体的演示等方式, 使学生从抽象的内容中获取出感性的认识。比如在钳工的生产实习课程中, 讲解到“刀具刃磨”课题时。教师就应该拿出相应刀具来进行实物教学, 并且按照教学内容对刀具进行实际刃磨演示, 对相关知识要点和动作要领进行边演示边讲解, 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增强教学的直观感染力, 在钳工的生产实习教学中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2 对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进行因材施教。

在开展钳工生产实习教学课程中, 要特别注意因材施教, 这样可以使在校的每个学生的操作技能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进行钳工生产实习过程中, 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都各有不同, 影响了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好, 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差等, 就需要教师对这类因素进行实际考虑因材施教, 这样做, 既可以让成绩差的学生完成实习工作, 又可以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好的发挥出实力, 具体因材施教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实施。

2.3 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钳工实习操作的教学质量。

学生根据自身素质水平的差别, 对实物的接受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 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体能以及素质等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实施分层教学法, 既可以让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跟得上, 又可以给接受能力优异的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充分的调动并维护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例如: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放宽其考核标准, 对体能优异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地提高课题的加工难度, 或者提高加工时的精度要求, 也可以在相同要求的情况下缩短加工所用的时间。

2.4 开展钳工实习的学生参与教学法。

在钳工的实习课程中, 学生是课程是主体部分, 教师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进行全程的参与对提高实习质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刃磨钻头课题时, 可以首先由教师做出正确的演示动作, 并且分步进行详细讲解, 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安排学生进行自主训练, 然后可以请几位学生进行操作演示, 并让大家进行评点及总结, 评点其操作是否规范, 存在些问题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错误与不足进行自我纠正, 而且印象深刻, 并且对别人出现的问题也会引起自己的注意, 操作时会更加谨慎。另外还可以在一个综合课题完成时, 安排学生根据课题图纸的具体要求进行自评和互评, 最后由教师进行终评, 这样有利于教师提前发现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及时纠正,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水平。经实践证明,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 可以在钳工实习课程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5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钳工的实习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从而真正地使学生领悟所学到的知识, 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获得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深学生对工艺环节的正确理解。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就要求学生在开始课题前先填写完工艺卡片, 把教师分析的工艺作为一种参考, 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工艺卡片, 经教师审核, 确定无误之后方可动手操作。例如在进行制作四方体的课题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根据自己对各种不同加工方式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对四方体的制作过程中不要局限于单纯的一路锉削到底, 可以安排先锯后锉, 也可以先錾后锉, 另外在锉削过程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加工特点合理安排粗、精加工过程中的各部分加工余量。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开动脑筋, 也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合理的的操作工艺。

2.6 开展钳工实习教学的综合训练教学方式。

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钳工操作技能之后, 教师要有计划的将各个单项的技能操作做一个有机的结合, 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训练,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这同时也是钳工技能操作培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钳工实习教师要根据具体的课程训练的内容要求, 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习课题, 采用这种综合性的实习课程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注意力, 加深对知识以及技能的认识, 从而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 做到熟能生巧, 例如大多数的钳工实习课程中都要求学生制作一个手锤, 其目的也便是如此。另外也可以在手锤制作的课题中再加入新的安排, 联系好厂家, 把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手锤进行热处理, 取回后让学生体验下制作手锤的材料在经过热处理加工前后的变化, 使他们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这门学科的有关知识加深一些感性的认识。最后再安排学生自己给制作的手锤安上木柄, 让学生的实习课题成为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这样可以增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成就感, 以激发学生对钳工生产实习课的更大兴趣。

结束语

职校教育要根据社会的形式变化以及行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对学校的钳工实习课教学内容以及模式等进行不断地创新发展, 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同时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的兴趣, 增加学习的动力,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积极性。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 使学生改进自身的学习方法, 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际生产操作技能, 为社会输送高级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席红.钳工实习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年07期.

[2]王保河.坚持“四勤”, 搞好钳工生产实习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1998年09期.

[3]赵栋檀.浅谈钳工模块套式实习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 2005年07期.

[4]叶长龙.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A].探索创新发展[C].2000年.

[5]袁绪华.如何组织学生生产实习[J].铸造设备研究, 1983年01期.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2

实习结束了,很不舍得与孩子们道别,舍不得那些老师,舍不得那可爱又“可恨”的孩子们,更舍不得我那神圣而骄傲额“老师”职称。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是我生命中最特殊又最难忘的人生经历。

在实习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努力尝试由一名在校大学生转变为老师,努力适应着新的角色,新的生活。我在实习学校是担任实习老师和实习班主任。教育无处不在,在讲台上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讲台下更要注意保持教师的良好形象在教学与日常管理中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会严谨治学与做人,真正履行了一名实习教师的职责。

实习班主任:我们班的学生真的很好,很配合我这个实习老师的工作,在我接触这个班级不久,原班主任培训去了,刚好实习学校举办运动会,代理班主任还没安排,所以我带着这这个班级冲锋陷阵。该学校的运动会规则制定的不是很完善。在运动会的第二天,也是我单独带这个班级的第一天,早上状况连连,不是男生想退赛,就是女生因裁判不公平对待想罢赛,这个问题那个问题,刚接触学生不久,对他们不是很了解,只是从班主任那了解到一些基本能情况,学生们与我不熟。所以场面有些镇不住,最后求助了远在外地培训的班主任。一边劝男生,一边安慰女生,然后赶紧去为我们班的参赛队伍排队。虽然最后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重在参与嘛。经过了那个早上,我马上对早上的行动进行总结,为比赛思考策略。在这个环节后,学生们都很配合我的实习班主任工作,班干部们分配起任务来仅仅有条。在这两个月期间与我们班的孩子共同度过辛苦的执勤周,和有点懒散的唱歌比赛。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品尝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甘苦,懂得了为人师的责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今后走上教育岗位、献身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习期间,我能很好地掌握和熟悉全班学生姓名、个性特点,和学生们友好相处,尽心尽职地履行着我的职责与义务。

实习任课老师:教育实习对每一个准教师来说,都是一步非常重要的棋,是我们师范类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必需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实习,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理论的思维.这一个半月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体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责任,以及明白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劳累。

刚开始先是听课,先观摩指导老师怎么上课。学习指导老师的上课方法,借鉴指导老师的上课经验。有时去听听别的老师的课,参考一下别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我教的学科是3Dmax,太久没用这个软件,有些不熟练,所以在课堂上指导同学时,还有些不上手。将实习学校的书带回去研究了研究,按学生的学习进度将课本中的实例演示了一遍,心里有些底了,再来指导学生。不久,我对指导学生做课本实例在这一工作还蛮熟练的了。由于课本的实例对学生来说,难度系数有些大,所以指导老师让我准备些小的案例,最好能在两节课完成的实例。用这些实例给他们上课,让他们当场完成。第一次上台讲课,没有任何准备,那天比较突然,老师让我试试,有些紧张,还好对软件熟悉了,对制作步骤也很熟悉,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第一次教学。回去之后赶紧总结一下这次的教学,罗列出各个出错的环节,以及能够改善的环节使教学效果更好。之后的教学情况慢慢地好了。提高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的实际操作能力。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3

实习准备工作目标化

实习的准备工作是搞好实习教学的基础,也是有效开展实习工作的前提。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的准备工作和学生的准备工作。

明确实习项目——教师的准备工作在开学之初,实习教师要按照本专业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实习教学大纲的要求、学校的实习计划,将实习工种细分成若干个实习项目(包括内容、目标、时间、器材、场地及学生分组情况等),并制定好实习方案,经教务处审核、主管校长批准后执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教学项目开展教学实习。在每次上课前,实习教师根据实习项目写好实习教案,可以共同探讨,开展集体备课。实习前,教师要准备好实习材料、刀具、量具、夹具等,并检查机床是否完好。

开展实习动员——学生的准备工作在实习之前,利用1~2天时间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部署本次实习的任务,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和内容,避免实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实习。同时,对学生开展岗位教育、安全教育和质量教育,利用案例教学让学生知道实习过程中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机械类专业实习的工种有钳工、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电焊等,针对专业的特点,要准备好统一的工作服和鞋帽等,如进行车工实习还要准备好保护眼镜。

实习内容标准化

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确定实习内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是国家对本职业工种的统一要求,是教师正确使用教材和施教等活动的主要依据。应全面透彻地领会各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和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核要求,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实习教学计划,确定实习内容,以便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并随时检查教学质量,确保实习教学效果。教师要掌握标准、精通标准,对标准要做到“弄懂、吃透”。同时,要结合本专业的能力培养,落实实习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以分层次为主要形式开展实习教学机械类专业学生96%以上是男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好、学习目的性不强,但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比较感兴趣。因此,针对学生实际,实习内容力求从简到难,逐步推进,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或技能水平开展分层次教学,将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实习,提高实习的教学效果。同时,给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最低目标或较高目标),要求80%以上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后达到本工种的中级工水平。例如,最低目标:会操作机床,会加工较简单零件;较高目标:能熟练操作机床,会加工较复杂零件。对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尝试进行“小先生”制培养模式,一方面可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可缓解“双师型”实训教师不足的困境。

实习过程程序化

教师示范操作是实习教学的关键实习应首先由教师进行操作示范,采用慢速示范、分解示范、重点示范、讲和演结合示范、正常的示范操作、纠偏示范等方法,在教学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形成规范的操作。然后采取学生动手练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习初期,教师要把所教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并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做好铺垫。示范操作的同时,教师再结合理论知识为学生讲解操作的步骤及要领,力求示范步骤清晰、动作准确、语言生动形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严格实习步骤使实习教学规范在实习过程中进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教师要做到规范指导,学生要做到规范实习。我们明确了具体实习过程的步骤(以半天一个单元实习时间为例,见表1),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实习步骤开展教学。

加强学生管理是搞好实习教学的保证抓好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学生管理,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实习纪律和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现学生在操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学生的纪律情况。如规定学生排队有序进出实训车间,定时点名考勤。每天实习开始和结束时,应布置本次实习任务并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抓好安全文明生产。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检查实习中安全文明生产情况,如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不可忽视。实习指导教师应与班主任保持联系,并把班级日常工作带到实习中,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和班干部齐抓共管,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职业道德,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保证和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实习考核规范化

要牢固树立实习“质量第一”的意识。要加强实习考核,做到严格把关,确保实习质量。

实习反馈表——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评估学生实践技能成绩是实习教学中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评定要做到认真、公正、准确,绝不能敷衍了事。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技能考核成绩;(2)学生的实习总结报告;(3)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评定。每个实习项目实训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相应考核,并有成绩(评价)记录。要对每位学生建立实习反馈表,内容包括出勤、思想表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方面、遵守学校实习制度方面、技能训练情况、实习阶段考核等项目,便于检查和实习成绩的最终评定。同时,在日常的实习教学管理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并作出分析和评价,做好有关记录。

实习总结和技能竞赛——实习考核的必要环节结合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巡回检查情况,对每一名学生在实习中的成功经验、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纪律等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重点指出在技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学生及时改进和提高,迅速形成操作技能,达到实习目的。在总结会上,学生互相交流实习体会,上交相应的汇报材料和实习作品,如学生加工的机械零件。为了展示学生的实习成果,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热情,增强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可在实习结束后举办操作技能比赛或展示等活动。这样做一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例如,可开展钳工操作技能比赛、车工操作技能比赛、数控车(铣)床操作技能比赛等。

实习现场企业化

在机械类专业各实习场所,要积极推行“7S”现场管理,提高实训教学的规范和效率。“7S”是整理 (seiri) 、整顿 (seiton) 、清扫 (seiso) 、清洁 (seiketsu) 、素养 (shitsuke) 、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这7个词的缩写。

开展现场管理,让实习场所与企业车间接轨“7S”现场管理活动重点是改善现场,包括生产现场和工作现场。生产现场的“7S”活动主要涉及设备、物料、人员。通过7S活动可促进相关职能工作的规范化,重点包括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物料管理的规范化、仓储管理的规范化。通过开展“7S”现场管理,可使实习场所形成井然有序的工作环境,形成规范精简的现场物流,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物品的损耗,促进设备的维护保养,而且可提高学生素质和安全意识。

积极营造企业氛围,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工程意识,必须有真实的生产氛围。实训中心引入企业的“7S”管理模式,按企业生产和教学双重职能设置机构,即实训中心企业化,实训教室车间化,实训学生工人化。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敬业和精业教育、创业和创新教育,同时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营造企业氛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总之,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必须规范实习教学各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实习指导教师的严格要求和正确指导,同时,要周密计划,明确目标,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公正成绩评定和严格管理。只有坚持努力,常抓不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玲.多途径提高生产实习效果[J].职教论坛, 2008, (3下) .

[2]李艳.提高工科专业生产实习质量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 (14) .

职校教师下厂实习总结 篇4

天津第一机床总厂始建于1951年,是中国从事专业齿轮加工机床研发制造基地,是中国独家生产弧齿锥齿轮系列成套加工机床的厂家,是中国机床工业骨干企业之一。厂区面积260000m2,建筑面积170000m2,企业拥有精良的生产、检测设备、仪器900多台(套)和一支由近2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700多名技术工人组成的科技队伍及生产主力军。

半个多世纪以来,20多个首创产品奠定了“津一”在中国齿轮机床行业不可取代的地位。企业累计已有近40项专利技术,其中:7项是发明专利,2006年“津一”牌数控齿轮机床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企业又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指定承担863 “汽车螺旋锥齿轮高效精密加工成套装备”项目;数控齿轮加工机床被列为《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发展重点、2007年天津市新二十项工业重大项目、二十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和列入迁移新厂计划。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提速发展,使产品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已从过去单一提供设备转向能够为用户提供成套的、综合的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拉动产品的更新换代,使产品向多用途、专业化、成套化、高效复合方向发展。

学校安排我们年轻教师到第一机床总厂下场实习一个月,因为没在工厂呆过开始以为时间会很漫长,但进入车间开始实习才发现一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见识到了真正强大的企业文化,开放自由却

可以轻松地把规条和严格控制隐藏在工作流程当中,就像是与一个大气得体却又充满活力和创新思维的人相处,举手投足都充满了魅力,好像连自己也慢慢被渲染,觉得自己看事情开始可以看得更深入更透彻,理性并积极地思考人生与未来的规划,觉得自己的思维也是有那么一点成熟的影子。由于工厂离家较远,我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要起床,赶头班公交车,保证按时到岗,不搞特殊化,把自己当成第一机床总厂的一名正式员工。第一机床总厂由于是老国企,所以条件相当艰苦,厂房破旧,机器设备老化,无法和学院的实习环境相比,刚开始时感觉很不适应。但带我的孙师傅是工厂的老员工,从机床使用继电气控制到使用PLC控制到现在的CNC数字控制,都有所掌握,一直从事机床的电气安装、调试与售后服务工作。同时非常耐心负责,上班第一天就带领我们参观实习车间以及要接触的工作项目,当知道我们不是电工专业后,特意找出资料让我们学习,从电工操作技术基础;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型号、选用、安装和维护保养;继电器—接触器式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其线路故障的分析,并且耐心解答,为正式进车间操作打下基础。

孙师傅要求我们熟悉常用电工工具的种类,掌握其用途、使用和维护。了解常用电工材料的种类、用途。了解指针式万用表的用途、使用、维护和保养。了解掌握导线线头的加工工艺,了解机床配线。了解电动机与机械传动部分连接的调整。了解触电原理、触电危害,掌握触电方式、触电急救,熟悉机床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掌握机床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在熟悉相关产品电路图的基础上,在孙师傅的指导下首先完成电器元件的认识,并对其作用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熟悉电器控制线路图的构成、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以及电气原理图的识图规则;熟悉全压起动的概念,了解三相电动机能否直接起动的判定方法;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常见保护措施。理解位置控制、顺序控制的概念,理解其常见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它调速控制线路。理解制动、机械制动、电气制动的概念,熟悉常见制动方法;掌握机械制动中机械装置与电气配合动作的关系。熟悉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掌握机床电气线路的一般分析方法,了解电气故障检修步骤、诊断方法,能解决一些常见故障实际检修。

对于此次实习锻炼,时间虽然不长,但所学习的内容十分丰富,深刻和形象的加深了书本上相关的专业知识,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应用上,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不仅拓宽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今后的教学十分有意义,今后更可以讲一些实例给自己的学生。通过几天的实习锻炼,收获颇多,一是见到了以前没有接触的机床设备,如:数控插齿机、铣齿机、磨齿机、滚动检查机、研齿机、倒棱机、倒角机、磨刀机等;二是见识到了工厂师傅的精湛技艺,这些都是工厂师傅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三是充分认识到了自身知识技能上的差距,今后,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学生,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勤学苦练才能熟能生巧。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5

一、技工学校会计核算专业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会计模拟实习存在的问题。其一,会计模拟实习的教材体系不尽合理。现在职业学校使用的教材中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会计理论,忽视会计实习的问题,各种理论教材琳琅满目,实习教材不仅量少,而且质量差,与现行的会计制度严重脱节。其二,现行的会计模拟实习采用的是学生每人一套实习资料,大多是选取制造企业的业务,实用性不强。实习中一个人完成全部的业务,没有设置相关财务角色互换。一个学生充当企业各种角色,使学生理不清头绪。其三,模拟实习的指导教师缺乏。 大多数学校由会计专业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其指导与解释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

(2)会计校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其一,能到实习单位进行会计实习的比例较低。由于会计行业比较特殊,很多单位不愿接纳学生到单位实习,造成学生根本无法接触真实的实际业务。 其二,部分学校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比较松散。对校外实习不重视,即使安排校外实习,也往往是和实习单位联系,对学生实习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没有进行跟踪管理,严重影响到实习学生的实习质量。

二、造成会计核算专业实习难的成因分析

(1)造成职业类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校内模拟实习困难的原因。其一,学校实习投入不足。很多职业学校认为学会计就是学习理论,对实习教学不重视,实习设施投入不足,有的学校仅仅购买一点点钞纸、一些算盘、账簿、账表,就成了一个会计核算实习车间,简陋的设备不能满足学生在校模拟实习的需要。其二,学校会计实习教材缺乏,内容陈旧老套,不能抓住学生兴趣点,造成模拟实习效果不佳。

(2)学生校外实习困难原因分析。其一,实习单位的原因。 由于很多学校不重视实习单位的选择、培植,即使有校外实习单位,也是临时联系,没有和校外实习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造成校外实习单位提供的岗位不足。其二,学校的原因。部分中职学校一直没有建立稳定的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都没有机会去校外实习,学校对校外实习缺乏远见, 认为可有可无。部分学校考虑学生实习成本,不舍得把钱花在学生的实习上面,造成学生校外实习困难。其三,会计岗位特殊性的限制。会计岗位比较特殊,实习单位不仅会担心实习学生的操作能力不强,会出现记账差错,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而且还考虑会计信息保密性,不会让学生接触到实习单位的会计资料。

三、做好会计核算专业学生实习的对策

(1)加大实习投入,改进教学方法,搞好模拟实习教学。其一,加大实习投入。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是学生从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础,为做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模拟实习必须加大实习投入,完善实习设施,建立会计实习车间,固定实习岗位。在实习中,对学生实习岗位进行轮换,真正达到模拟实习的目的。其二,改进教学方法。在改善实习条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

(2)拓宽实习渠道,改善实习环境,搞好校外实习工作。其一,加强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联系,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岗位,尽可能多地提高已有实习场所实习岗位。其二,积极培植新的实习单位。会计实习因其岗位的特殊性,每个企业为实习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为满足学校学生实习需求,学校要积极培植新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尽可能多地跟企业签约。特别要注意跟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代理机构等单位合作,为学校校外实习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其三,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为本校学生的会计实习提供岗位。很多职业学校不仅有会计科(处),还有校办实习工厂、食堂、商店等,日常会计业务可以交给学生来做。这样学生不仅能接触到真实的会计业务、会计流程,也能使实习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规模较大、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可以考虑成立代理记账公司,面向社会提供劳务,由本校会计老师担任业务主管,公司具体的会计工作,安排会计专业的学生来做,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接触到真实的会计资料,理解不同类型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特点,熟悉银行账务处理的流程,掌握纳税申报的程序等,确保学生能保质保量完成从会计理论到会计实践的转化。其四,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鼓励学生及家长自行联系实习单位。

四、结束语

通过剖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习现状,分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困难的成因,提出解决实习难的方法,旨在做好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会计人才。

摘要:实习教学是职业类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能力转换的纽带。从技工学校会计核算专业实习现状及存在问题、造成会计核算专业实习难的成因以及会计核算专业学生实习对策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核算专业,实习工作,对策

参考文献

[1]闫邹先.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0(02).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6

一、存在的问题

1. 伤害事故时有发生

实习前, 学生往往对于学校安全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 安全意识淡薄, 对企业环境、实习工作过程和生产环境的认识理想化, 一旦遇到困难、问题及突发事件, 因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变得手足无措,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有些实习单位自身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备, 管理松懈, 安全生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实习指导师傅安全意识不强, 没有做到跟踪指导, 很少关注实习生实习现场与工作状况, 这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2. 心理障碍日益凸显

与一般员工相比, 企业实习生由于身份特殊, 有着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进入实习后, 从“天之骄子”到杂工或一线工人, 面对繁重的劳动与微薄的待遇、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等矛盾, 都会产生紧张、焦虑、失望、苦恼等心理障碍, 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 大部分实习生对所安排的实习工作满意度降低, 从而导致消极、悲观情绪的产生。

3. 校方监控力不从心

目前, 职校实习途径较广泛, 有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或学校与用人单位直接联系, 或通过中介机构, 或学生自主创业, 导致实习生实习单位多、地域分布广、实习人员分布较散。同时, 学生在企业综合实习为一年, 实习时间较长, 这也给学校的实习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部分职校实习生思想不够成熟, 不能很好地面对就业的艰苦性, 难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 导致自我定位不准确, “跳槽”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进入了实习阶段, 踏上了社会, 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如赌博、未婚同居等也影响着学生, 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学校非常重视实习生管理工作, 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但仅靠教师巡视、学校召回重塑等机制, 很难做到全程有效监控。

4. 企业用工存在误区

尽管多数企业抢夺职校实习生, 从而出现了实习生供不应求的现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真正在使用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学校学过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到企业只需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 而实习生的报酬和福利一般比正式员工少。同时, 由于实习生思想尚未成熟, 企业往往控制核心资源, 不对实习生开放有技术性和商业机密的岗位, 使得实习生通常从事比较基础、边缘或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 或企业旺季时聘请额外的帮工, 大多数实习生的实习反馈是打杂, 学不到什么东西, 而不少企业除了利用实习生的廉价劳动力之外, 缺乏真正培养实习生的体系。

二、应对措施

1. 健全制度, 强化安全措施

无论是企业见习还是实习, 安全是第一要务。校企双方都要认真上好安全实习第一课, 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教育学生懂得安全是不能马虎的, 一时的疏忽可能影响一生。学校要针对实习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 分析可能发生的隐患, 使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应对实习生加强技能训练, 提升操作技能, 使之熟悉规程与操作过程, 面对突发事件, 能沉着应对, 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 及时制止可能发生的事故。

企业领导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工作, 健全学生实习的企业规章制度, 建立实习生设备安全检查机制, 减少安全隐患。在实习生操作过程中, 实习带班师傅必须全程跟踪, 确保实习生的错误操作下降到最低, 为学生的安全实习提供保障。

2. 创设平台, 激励自我发展

企业在使用新上岗的实习生时, 应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不少在家娇生惯养, 在校舒适安逸, 而现在面对企业繁重或枯燥的操作性工作, 需要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在此过程中, 企业应该根据实习生的年龄阶段适当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企业要考虑到实习生的承受能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实习生纳入考核, 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如工作补贴和奖金, 口头、书面表彰, 留用升迁等, 以激发实习生的内在动力, 使得实习生各展所长, 各得其所, 并充满自信。

同时, 企业要创造机会, 提供平台, 给实习生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如通过员工联谊、技能大赛、座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 促进他们与员工的交流。

3. 以人为本, 实施立体式管理

近些年来, 职校学生深受企业的青睐, “出口”渠道较通畅, 激活了实习生就业市场, 导致了“点多面广”的现象。如前所述, 尽管学校与企业为了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 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加大了校外实习生巡视力度, 但由于人力、精力、财力的制约, 往往在实习生管理中存在疏漏。为此, 编织一个立体、交叉的、联动的管理网络, 形成管理合力, 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具体做法上, 可派教师蹲点, 或发挥实习生班团组织, 或利用往届毕业生骨干, 或班主任巡视与师傅指导。学校应充分利用纵横交叉的实习生管理模式, 打破实习生管理仅靠教师巡视的格局, 形成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的局面。要加强与企业对接工作, 做到校企信息及时互通, 使管理工作富有针对性。与此同时, 校方在实习生管理工作上, 应切实关注实习生的工余生活, 为学生排忧解难, 使广大实习生安心工作, 创新创业。

4. 创新实践, 激发学生工作积极性

实习生虽然缺乏实践经验, 但他们掌握一定的新知识, 具有探索精神和开拓冲劲, 这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能给企业带来创新冲击, 并有可能使之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为此, 企业可向实习生开放中、基层的管理岗位或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 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管理、提升技能, 为培养目标员工做好辅垫, 储备企业后备人才,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7

2005年, 我国为推动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发展、加强校企合作, 在中等职业教育推行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就是中职学生在校3年的学习时间, 2年在学校, 1年顶岗实习, 实施以来, 取得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这突出表现在:学生顶岗实习的优质岗位落实比较困难、 学生实习时间过长如同放羊、内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育跟不上、多种因素导致学生的专业实习质量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偏低等, 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社会信誉。

2012年11月29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 《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对职业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全面部署。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2.5+0.5”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调整为半年, 在校学习时间则延长至2.5年, 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意义。

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行 “2.5+0.5” 的学制分段改革, 明确提出中职校学生校内学习5个学期, 校外顶岗实习不超过1个学期。 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 组织与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 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 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 这个过程是学生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学习过程, 能促进中职毕业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 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二、“2.5+0.5”学制下顶岗实习中的问题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对中职学生只能到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有想法。

对于长期合作的职校实习企业而言, 原本的一年实习期, 方便企业对顶岗实习生的岗位安排, 甚至有些企业可以将某些岗位专门留给职业学校的顶岗实习生, 现在只有半年, 使得企业有半年陷入无人可用或者半年人员富余的状况。 这就无形中给企业添了麻烦, 不少企业出现了不愿意接受顶岗实习学生的现象。

2.近两年内增加了学校实习管理的工作压力。

原本只要在每年的4-6月进行学校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现在由于“2.5+0.5”的出现, 很多学校在2015-2016学年、2016-2017学年的11-1月也要安排中职学生顶岗实习, 全年必然会出现两次顶岗实习工作安排, 不少学校的2011级和2012级高职学生还是一年的实习期。

3.“2.5+0.5”下顶岗实习学生的离职率高。

由于最后一个学期在寒假后开始, 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过年前就走上顶岗实习岗位, 或者是顶岗实习单位为了在年底前的福利分配上方便一些, 也会要求学生在春节假期后再到企业上班, 就使得很多学生因为不能很快从过年的轻松气氛中走出来投入紧张的工作而选择离职, 使得需要二次分配实习单位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

4.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住宿问题。

目前, 职校学生走向社会参加顶岗实习后, 原本的住校生将不能在学校住宿, 需要用人单位或者学生个人解决住宿问题, 目前能主动解决员工住宿问题的企业数量还是占少数, 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解决。 学生们多数采取合伙租房的方式, 由于房屋出租合同一般订立时长为一年, 当学生毕业后, 多数学生会选择离开顶岗实习企业, 重新获得就业岗位, 原来租住的房屋还没有到期, 又要再去寻找出租屋, 牵涉到毁约和再次寻找出租屋等一系列问题。

三、新学制下顶岗实习中有关问题的对策

1.开展高职学生的见习工作, 满足一学期中企业的用人需求。

企业不愿意接受“2.5+0.5”下的顶岗实习学生, 主要是因为9月到来年的2月这段时间不能出现岗位空缺, 如果学校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企业就可以配合学校开展“2.5+0.5”下的顶岗实习工作。 例如我校的做法是:在与苏宁物流基地的合作过程中, 我校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 安排了2012级三个高职班级分批到企业开展为期8周左右的见习, 帮助企业解决了用人的困难, 之后2013级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就顺利开展了。

2.适当增加学校实习管理部门的人员。

由于一年中要开展两次实习管理工作, 学校实习管理部门的人员工作量增加, 顺应需求, 我校增配了一名部门干事。

3.提前做好预案, 开展二次招聘推荐工作。

针对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照历年中职学生初次上岗的离职率, 我校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处提前联系好用人单位, 在开学的第二周召开了一次企业招聘会, 将离职后的学生又全部重新安排了实习单位。

4.由学校提供宿舍解决顶岗实习学生半年的住宿问题。

“2.5+0.5” 学制下, 顶岗实习的学生按照通常规定离开了学校, 新生尚未到来, 学校的宿舍有空缺, 我校考虑到部分顶岗实习学生的困难, 仍然提供半年住宿, 并通知宿舍管理部门参照顶岗实习学生的工作时间合理安排, 提供最大的便利。

摘要: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 分析了“2.5+0.5”学制下中职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新学制下有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2.5+0.5”学制,中职教育,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李津军.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5, 01.

[2]沈健.改革创新, 试点先行, 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J].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 2013, 06.

班主任在职校生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篇8

关键词:顶岗实习,纽带,引导,角色转换,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安全教育

职校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训后, 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从事生产工作, 并承担工作岗位所规定的责任, 这种就业与学习融合, 学生具有在校生和职业人双重身份的状态, 近年通常称作顶岗实习。这一过程的特点是主体多元化、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学生在进入社会、融入企业过程中, 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 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 顶岗实习作为综合性、实践性最强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协调一致, 其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要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纽带作用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人才, 而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获取利润。学校希望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技术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而企业往往按照自己生产作业的需求来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用工成本的手段。这种冲突会使学生遇到很多问题, 如岗位不适应、生活不适应、转岗问题、安全问题、加班问题、各种纠纷, 等等。由于学校与企业不是上下级关系, 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班主任在学生、企业、学校之间沟通, 在兼顾企业利益、学校教学计划、学生切身利益的原则下协商解决。所以, 班主任是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的纽带。

在学校,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对他们的教育帮助比较到位、全面、及时;在企业, 领导及师傅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不能像教师那样, 把培养学生当成自己的全部工作。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处于由求学向就业的过渡阶段, 心理不成熟, 不了解社会, 不了解自己, 一时难以适应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的转变。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实习单位的师傅和领导沟通, 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所以, 班主任是学生与实习单位沟通的纽带。

虽然顶岗实习不是就业, 但与就业紧密相连, 是准就业状态。对此, 家长及学生会有更多、更实际、更复杂的想法。他们选择或不选择一个单位, 离开或不离开一个单位是各种问题交织的结果。诸如:单位经营状况、工作地点、岗位环境、经济待遇、专业对口、交通情况、家庭变故, 等等。因此, 学生思想波动、岗位变动是与多种因素相连的, 班主任经常在家长、学生、单位之间说明情况, 转达想法, 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所以, 班主任是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实习单位沟通的纽带。

二、引导作用

1.引导学生调适心理, 完成角色转换

顶岗实习是学生向生产技术工人转变的过渡阶段。由于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企业生产环境有一定差别, 学生对“上学”与“顶岗”, “上课”与“上班”, “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体会和理解是逐渐完成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 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帮助学生克服个人想象与社会、公司实际情况的落差所带来的心理不适。让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软着陆

2.引导学生准确定位, 根据个人特点和社会需要完善职业规划

从学校进入职场, 每一位职场新人都需要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 个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都会有一个比较艰难的过渡期。班主任要帮助顶岗实习学生学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根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原则不断检验和完善他们的职业规划, 使其更清晰、明确。

3.引导学生融入企业文化,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顶岗实习是迈向职场的第一步, 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才能走好这一步,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 使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上能尽早适应企业的要求。具体讲, 第一,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熟悉企业文化, 告诉他们工作中的每一点经历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第二, 帮助他们端正心态, 入乡随俗, 遵守企业的惯例、潜规则等。第三, 督促学生主动沟通, 切勿拘谨, 在工作中, 会遇到各种问题, 要主动与师傅、领导、同事交流, 得到他们的帮助。总之,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养成“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的职业品质

职业道德修养, 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社会职业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 但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这就是:爱岗敬岗, 诚实可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 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及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断内省、自律, 除了专业知识以外, 还要在性格、情商、责任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开拓精神等非专业要素方面不断自我完善, 不断发展, 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三、安全作用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有两个方面, 工作现场的安全和工余时间的安全。在工作现场, 学生直接与生产设备打交道, 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班主任有责任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提醒、说服他们注意人生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在工余时间, 学生比在学校更接近社会, 不良社会影响对学生的侵蚀增大, 如果学生纪律、法制观念不强, 就容易参与社会违法乱纪活动,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把纪律要求、法律意识变为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自觉行动;再有,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有住单位宿舍的, 有租房住的, 还有住家的, 情况复杂, 他们年龄小、生活能力不强, 班主任要经常对他们进行用火用电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总之, 班主任要通过反复强调和提醒对学生进行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 共同对学生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这种管理是多方位、全过程的, 班主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

参考文献

[1]和艳芳, 于一才.职业生涯规划.

[2]蒋乃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指导.

职校实习教学方法论文 篇9

一、非正式学习理论视野中的顶岗实习

自学校教育出现以来, 学习就被划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所谓非正式学习是相对于正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而言的, 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地点的学习形式。马席克与瓦特金斯采用了与正式学习相对比的概念来解释非正式学习, 他们认为正规学习以学校和教室为空间, 是一种组织严密、制度严格的培养人的活动。而非正式学习, 则可以发生在公共机构, 他们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室, 也不存在鲜明的组织性和制度性。因此, 高职生在顶岗实习中的学习是一种非正式学习, 它具有以下特征。

1. 顶岗实习中的学习行为是一种工作场所的学习

工作场所学习可以说是建立在“技能”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曼斯菲尔德从技能的角度定义了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涵, 他认为工作场所学习是学习者在工作场所中发展能力的主要方式。学习者在工作中需要四种形式的技能:技术性技能、管理任务的技能、计划、决策区分优先顺序管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和角色与环境匹配的技能。他还强调技能是整体的, 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力、情感和稳定的情绪等。即工作场所的学习主要是学习者对各种技能的习得和应用。工作场所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实现学习目标的机会和支持。

职校生的顶岗实习是一种工作场所的非正式学习, 是完成职业化角色转变, 奠定良好从业基础的过程,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依据上述工作场所对学习者技能的要求, 职校生在实习场所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技术性技能和学习角色与环境匹配的技能。职校生在实习时, 会带着原先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工作的要求进入实习场所。实习场所作为一种学习情境是一种开放、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 在实习场所中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和工作要求寻求发展技能的机会和支持。这些机会和支持是指实习场所中的人际关系网络和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人际关系网络和同伴之间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模仿的对象和行动纲领。

2. 顶岗实习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学习活动

由于顶岗实习发生在工作现场, 不受系统、规范的教学制度制约与结构性的教学距离较远, 具有明显的非结构性特征。因此, 顶岗实习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学习活动, 具有情境性、社会性和非组织性等特征, 在实习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均体现出非结构化的特征。

(1) 学习内容隐含在工作场所中, 以默会知识为主。工作场所学习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被激活”的, 所有的工作情境都具有“产生知识”的可能性。工作场所中的知识与学习机构中传授的知识有很大不同, 学术机构中的传授的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型知识。而工作场所中的知识有很强的默会性和情境性, 关注的是实践应用型的知识。但理论型知识与实践型知识并不相互对立, 在工作场所中还是需要理论型知识作为依据的, 但它并不是最主要的知识形式。

(2) 学习通过观察、模仿、承担一定的角色任务实现。顶岗实习发生在复杂多变的工作场所, 学习成为工作场所中每天思考和行动的一部分, 学习和工作是不能分离的。工作场所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发展相应的技能。学习任务受到工作类型和性质的影响。学习者是工作者, 工作者也是学习者, 参与学习的人要具有胜任双重角色的能力。

二、影响学习行为的因素分析

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 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已成为职业院校的共识。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熟悉未来就业环境, 将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 独立实践并承担社会责任, 形成职业能力。笔者认为从非正式学习的角度在顶岗实习中以下三方面会影响到实习生的学习行为。

1. 实习场所规则的理解

首先表现为实习生对实习场所规则的遵守。埃里克森等人的研究表明新手初到实习场所, 不像专家那样对问题进行战略性重构, 而是逐渐完善自己的技能, 学习行为表现为比较关注实习场所的规则、规范等, 其行为特征是受限制的、不灵活的。而当自己的能力不能满足工作任务的要求时,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造成职校生实习紧张的原因主要有: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和工作时间长、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不能很好协调等。长时间的紧张会阻碍实习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应采取相应的缓解紧张的措施。

2. 对各类知识的敏感度

在实习产所中, 实习生学到的知识主要包括概念性知识 (知道是什么) 、程序性知识 (知道怎么样做的知识) 和情感性知识 (关于价值观和态度的知识) 。而职校生的顶岗实习是一种参与工作任务, 并通过获得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概念性知识在实习场所中表现为事实和陈述, 表现得模糊、不透明, 程序性知识表现为操作规则, 在实习过程中可通过观察习得。态度性的知识最容易被高职生习得, 因为职校生对陌生的实习场所中他人的态度最敏感。区分不同类型的知识有利于高职生建构工作场所的知识。

3. 人际关系网络

实习场所的人际关系网络, 是职校生实习过程中所要面临和处理的重要内容。从公共关系角度讲, 这种人际关系属于“业缘关系”, 它一方面满足个体竞争的需要, 一方面为彼此间的合作提供了机会。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角度, 实习场所中人际关系网络是个体学习、阐释知识意义的非常重要的通道。在职校生对实习场所中知识的阐释和意义的建构过程中, 个体之间的密切互动是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特别是熟练的指导者能帮助个体建构知识。因此, 在实习过程中良好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有助于职校生的成长。

三、对职校院校顶岗实习的启示

当前阻碍职校实习的外部障碍莫过于实习机制不健全, 学校和企业对实习存在认识误区。学校把职校生的实习看作是找工作, 企业也把实习看作是自己的负担。职校生找的实习单位不对口, 学生在实习中不能发挥专业所长, 企业出于生产或保密的需要, 不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生产任务中, 出现“防学生”的现象。因此, 要提高实习的教育质量必须从职业学校内部采取相应的教学管理措施。

(1) 建立顶岗实习课程。由于实习生从校内课堂、“仿真工厂”的学习环境转变为企业的车间等场所, 学习的内容也由校内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知识变成了现实的工作任务, 而且在学习方法上, 由校内多种教学方法变为现场点拨和操作为主。因此, 有必要建立针对职校生实习的课程。

首先要建立基于岗位链的培养目标。由于当今企业大多采用流水线生产操作模式, 专业技术分布比较分散, 每一个岗位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培养目标要依据岗位的需要, 在强化专业技术的基础上, 要抓住岗位技术特征, 在不同岗位之间形成“目标衔接链”。其次是课程内容:除了技术、技能训练之外, 还要结合岗位生产特点融合生产纪律、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内容, 要把顶岗实习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软能力的主阵地;再次是课程结构:按照岗位技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程度、岗位课程内容主次分布, 突出主要环节、兼顾其他环节。工作场所中具有职校生学习的多种学习资源, 日行实践和从事真实的活

浅谈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基于宁夏同心县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宁夏同心县石狮职业中学杨天才

【摘要】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 不仅是降低农村初级中学辍学率、增加农村教育新引力的需要, 而且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的转变, 还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中等职业教育必要性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

职业教育, 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职业培训, 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尤其是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不仅政府财政拨出专款大力支持, 而且也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然而, 单纯发展以九年义务教育后为指向的中等职业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当前, 在我县大力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十分必要, 而且非常紧迫。

动比文字活动更有效。总之, 要为实习生创设宽容的实习环境, 要有指导教师。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增加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顶岗实习作为工学结合的一种有效人才培养模式, 使学生的实训从原来的认识性实习变为真实的工作, 学校在企业的工作不再是消耗性的, 而是生产和服务性的。在非正式学习视角中, 学习者在同伴之间和与教师的互动是有效学习的关键要素。互动是工作场所中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 学校应该建立专业教师培训机制, 使转业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活动中去。对校外实习基地的高级技师、工程师等学校要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并支付一定的报酬以提高教学质量。

(3) 对学生来说, 要培养自我主导、自我发展意识, 实习应当是自我主导和自我负责的。职校生不能狭隘地把实习当作最后的学习阶段, 应将其当作个体职业生涯的初次练兵。。社会认知建构主义认为, 当学习者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的时候, 学习才是有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 有利于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 增加农村教育吸引力。

辍学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个痼疾, 已严重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和农村教育的发展, 也势必影响新一代农民素质的提高, 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某些地区, 我国农村初中生实际辍学率远高于国家控制的3%的标准, 我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5000多人, 而在初三中考时只剩下4000来人, 三年内学生流失率高达20%, 其中辍学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学。

效的。因此, 职校生来说, 要积极参与到实习情境中去, 充分利用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和策略。并有效利用人际关系得构建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 职校生的自我指导不仅是规范自己去实习, 更是有效地向别人寻求指导。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职业学校本身对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日益关注, 在加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实习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顶岗实习中的职校生的学习行为, 以便更科学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摘要: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学生基于工作岗位的、真实的、参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学习。在非正式学习理论的视野中, 顶岗实习是一种工作场所的学习, 是一种非结构化的学习活动, 有其本身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对实习情境的感知、人际关系网络的建构和职业角色的胜任等, 都会影响到实习生的学习。根据这一理论, 职业教育应该为实习生创造更融洽的实习环境, 学校层面要建设顶岗实习课程, 并倡导双师指导的教学管理机制。

关键词:非正式学习,学习行为,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谭辉平等.做实高职顶岗实习, 有效推进工学结合[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1) .

[2]诸慧.工学结合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 .

上一篇:人类的天敌下一篇:生土材料国内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