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资

2024-11-15

财政工资(精选6篇)

财政工资 篇1

财政统发工资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工资制度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依据本区人社或组织部门的工资批复,按月对各预算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人事变动、工资增减、支出功能等方面进行审核、修改,同时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对个人工资部分按比例应缴纳的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所得税等进行计算代扣,确认无误后,委托代发工资银行将实际工资额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上的管理方法。工资统发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不仅在细化预算管理、控制财政支出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而且是堵塞工资管理漏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的重要举措。

一、财政工资统发基本情况

新城区自2003年10月始在全区8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工资统发试点,运行良好。2004年1月,全区除办事处、乡镇外,所有全额拨款预算单位人员均已正式纳入工资统一发放。此后,随着各项财政改革的稳步推进,统发范围不断扩大。2008年,随着乡镇及办事处纳入工资统发,差额拨款单位也陆续纳入,统发工资基本实现了全区覆盖。迄今为止,新城区统发工资已运行13年,发展平稳,代发工资单位已达112家,人数已达到1万余人,月集中统发工资额达5 000余万元。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新城区在银行代发工资方面的工作逐渐完善和规范,经验也更加丰富。统发工作从认真审核人员信息及工资变动着手,到最后发放,基本达到无差错;为各方提供各类人事工资数据亦精准及时。统发形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尤其在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财政部门领导高度重视,把保基本、保工资放在支出的首位,把每月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既当成首要工作任务,更当成政治任务看待。自新城区实行工资统发后,彻底杜绝挤占、挪用工资的现象,拖欠和拖月发放工资现象也从未出现过。

二、工资统发的作用

1.实行工资统发后,财政部门首先联合人社及组织部门对工资的构成及标准进行了归类整理,统一明确了工资项目构成,更正了部分人员工资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将工资中不合理的补贴、津贴予以清理。全面规范工资管理后,全区正式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执行统一的工资政策,统一的津补贴标准,按统一比例计提三险一金,统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实行工资统发后,编制、人社、财政三部门联系更加紧密,对人员和工资的管理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根据人社或组织部门的批复,结合单位上报工资数据,财政统发部门对预算单位工资逐人逐项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有效防止了审批正确、发放错误问题的发生。

3.工资统发为领导决策和其他业务科室、单位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数据依据。统发工资后,财政部门掌握的数据清晰明了,可以根据不同工作要求,按各种口径随时查询统计整理,提供准确的工资查询数据,既方便又快捷。

三、财政工资统发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减人减资反映不及时,单位工资报送审核的监督机制有待建立。大多数单位增人增资报送十分及时,减人减资报送不及时,财政统发部门收到单位工资变动信息存在滞后情况。例如,有的单位离退休和遗属人员已去世,或有的工作人员早已辞职或已调出本区,但财政部门还在按月给这些人发放工资;另外,还有在职人员到退休年龄应退未退、特定岗位的津补贴在离开该岗位之后还在发放、到期独生子女费不取消等诸如此类问题。若财政统发部门没有收到单位报送的确切资料,就不能擅自减人或减少工资,所以存在工资多发现象。对于此类原因造成的财政资金流失,财政部门事前没有办法防止,只能事后责令统发单位想办法追回,途径是或从多领人员手中要回,或从去世人员的丧葬费里扣除,或从退休费里按月扣回其多领工资。扣退休费的办法对于短期延误办理退休的容易计算,对一年以上延误退休的情况,其间若存在工资调整,多发工资额计算非常复杂,无形中给统发部门增加了工作,而且效果还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资金因为各种实际原因并不能原数追回。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由于财政部门并无任何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所以不能引起单位的足够重视,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存在人事与工资分离现象,单位人员工资关系应逐步理顺。有的单位人员因职务升迁、工作调整等原因调离或借调离开其工作单位多年,但工资关系仍然在原单位,正常调资、职称职务晋升调资、公积金社保缴费等工作仍由原单位代办。工资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分离,造成了部门预算与单位实际需要经费的脱节,既影响了单位的正常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人员的管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财政与人社或组织、编制部门协商解决措施,以调动人员积极性、促进单位开展工作为前提,尽量坚持工资在哪儿、工作就在哪儿的原则,设置借调时限,减少工资、人事分离的时间。

3.工资数据保密级别不高,安全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工资统发是利用数据库软件实现工资录入、修改、发放的网络集中化管理。数据库管理固然先进和方便,但现在使用的工资一体化系统仅需要登录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登录,因为登录账号是按照预算单位顺序排列的,并不保密,也无特殊之处,所以仅依靠密码管理的工资系统安全性不高。如密码级别不高,极易被破解登录修改;另外,使用工资系统的计算机大部分都能登录外网,存在泄密或被黑客篡改的风险。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

1.进一步规范完善工资统发行为,加强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严格按照“编制部门管理编制,组织人社部门审定标准,财政部门拨付资金,银行发放到卡”的程序组织工资发放。各部门工作既相互衔接,又责任分明,严格遵循业务流程,按章办事。坚决执行工资与编制同进同取,工资与批复相同的原则。财政部门作为工资统发的执行部门,要把好工资发放的最后一道关,力争把工资发放的错误率降到最低。

2.厘清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在工资管理、发放工作中的责任。逐步强化和提高预算单位人员工资管理的意识,明确要求预算单位承担相应职责。当单位有人员离岗、离职、考研、进修、病休、死亡、判刑等情况,要向组织、人社及财政部门及时报告。因单位没有及时报告带来的财政资金损失,除由单位负责追回损失的财政资金外,还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外,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编制、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定期与单位核实各类人员的现状,并督促单位及时办理各类工资事项。

3.加强对统发工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财政、单位的定期对账制度。定期抽取部分单位根据统发工资系统提供的某一时期每月的个人工资情况,在单位进行公示后,与财政预算支出情况进行核对,及时发现问题,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

4.提高工资统发系统的安全级别。定期备份工资数据,月末、年底须做好纸质工资数据的留存归档。工资数据严禁网络传递,装有工资系统的计算机严禁登录外网,以防止泄密。

摘要:财政统发工资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国家工资制度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依据本区人社或组织部门的工资批复,按月对各预算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人事变动、工资增减、支出功能等方面进行审核、修改,同时按照相关政策法规对个人工资部分按比例应缴纳的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失业保险金、养老保险金、所得税等进行计算代扣,确认无误后,委托代发工资银行将实际工资额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账户上的管理方法。新城区自2004年实行财政工资统一发放以来,工资发放项目实现了统一,变动规范准确,工资的发放更加及时,杜绝了工资资金被单位挤占挪用的可能性,增强了财政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领导层及各业务科室对工资数据的查询、汇总,并将编制、人社和财政部门对人员和工资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但由于财政工资统发系统属人工操作,发放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疏漏与不足之处,所以工资发放的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财政工资统发,责任厘清,分工合作

财政工资 篇2

**,女,中共党员,1962年出生,大学文化,会计师职称。该同志于1988年2月调入市财政局房租所工作,现任财政支付中心工资统发科科长。多年来,她能够按照中共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平时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断加强个人党性修养锻炼,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老老实

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工作;淡泊名利,清清白白地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多次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找文章到好范文-/-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同志勤奋好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局房租所工作十六年间,她努力钻研经济理论、国家的房改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担任房租所副主任兼总帐会计期间,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财务制度和房改政策。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使我市住房公积金核算和管理清晰、规范,多次受到审计部门和省执法检查组赞扬。她所负责汇编的“蚌埠市住房资金财务决算报表”,在省财政厅组织的全省住房资金决算报表评比中连续六年荣获一等奖。她参与起草和制定与房改政策配套的蚌埠市住房资金财务管理和会计处理办法,对规范全市住房资金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志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2001年省财政厅抽调她参加由省建设厅、财政厅、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组织的住房公积金执法检查组。当时她母亲正生病住院,但她以工作为重,克服家庭困难,服从领导安排,在为期二十多天的对安庆、池州、黄山等五市、县住房资金管理中心进行的执法检查中,认真负责,敢于坚持原则,共查处违规使用住房资金近一亿元,检查结束后起草《关于对安庆、池州、黄山等地的住房公积金执法检查情况汇报》,引起了省厅有关领导的重视。

2004年初,局房租所撤销,所有工作要移交到新成立的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及局有关科室,她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细致地做好移交中各项工作,使资金、帐务、资产及有关文件安全顺利移交。并耐心地向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新接手工作的人员详细介绍住房资金管理具体做法、经验。她按照局领导“扶上马送一程”的要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核算、对帐等方面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她都能及时给予热情帮助,并上门协助他们解决问题,为此受到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领导的一致称赞。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个财政干部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2004年2月房租所工作刚刚移交完毕,她还未来及喘一口气,就被局人事科安排借调到市纪委“双规”专案组工作。在纪委近五个月的工作中,她能够遵守纪检纪律,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参与三起案件的调查,奔走了多个单位,认真调查取证,审查有关帐目,参与案件调查报告的起草。在纪委工作期间经常加班加点,占用多个双休日,她从没叫苦叫累,因此,赢得了市纪委三室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及好评。

2004年6月被分配到支付中心工资统发科工作后,她虚心向科室同事学习工资软件操作技术,熟悉工资统发业务,在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室同事的协助下,她针对科室薄弱环节从基础工作抓起,整理装订有关资料、建立会计帐簿、清理帐户余额、与市医保中心核对并清理统发工资人员医保缴费、按季度编写财政统发工资情况分析。工作中她注意做到:一是精益求精,确保工资发放不出任何差错;二是礼貌待人,热情服务,对前来办业务的同志热情接待,耐心解释,随到随办,保持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通过努力工资统发各项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轨。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住房公积金优秀缴存单位”,2005年被评为“市缴纳社会保险费先进单位”。

**同志作为一名财政干部,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中,她都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研究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赞誉。

财政工资 篇3

财政统发工资是保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按月足额发放的重要举措,该政策的实施对于规范和改进财政财务管理,完善工资按月足额发放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在财政统发工资工作的开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如“吃空饷”问题,具体执行中各部门配合不协调,工资代扣款项存在漏洞,银行配套服务不到位等。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

财政;统发工资;问题;对策

财政工资统发是指由财政部门对财政供养人员的工资进行统一管理和发放,由银行作为代理统一开通账户,每月按时将工资发放到个人工资账户。财政统发工资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财政统发工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财政工资统发存在部分单位 “吃空饷”问题

财政统发工资措施实施后,对各单位的人员工资总数进行了控制,可以确保财政资金足额按时发放给个人。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财政部门对各单位减员的控制上出现了漏洞,如果各单位不主动申报,财政并不能准确掌握各单位的减员情况。一些单位借此不及时向财政部门申报各种减员情况,不按规定停工资,造成“吃空饷”现象。吃空饷主要表现在,一、预算单位编制内人员死亡后不及时消除档案并向上级财政部门上报注销,继续由单位或家属领取工资;二、预算单位和自己的员工串通套取财政资金,即一些单位在出现人员调出、辞职、辞退、停薪等减人减资情况下,单位隐瞒实际情况仍继续领取工资。“吃空饷”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统发工资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也造成了财政资金的流失。

1.2工资统发工作中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协调

财政统发工资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财政、人事、编办、代理银行等多部门和单位协调配合。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的部门较多,很难做到及时沟通协调一致,以致在出现问题后易出现部门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或是由于信息交换不及时而影响统发工资工作效率。

1.3工资代扣款项的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预算单位有很多代扣项目,随着统发工资面的扩大,在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工作中,代扣款项的管理越来越困难,如代扣款项项目种类多,代扣数额计算复杂等。若银行审核不严格则有可能出现有的代扣款项划入代扣款委托单位账户,有的划入本单位账户的现象。关于代扣款项的问题早在2000年就有相关规定出台,财政部、人事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暂行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财政统一发放工资/代扣款项是指国家政策规定必须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依法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等款项,其他应由个人缴纳的款项不列入代扣项目”。因此应进一步规范工资代扣款项的管理工作,保证财政统发工资正常、有序地进行。

1.4代理银行的配套服务质量不高

代理银行将工资数据统导出后若不能及时将资金分配到员工的个人账户上,就会出现工资滞留现象。由于出现资金滞留被占压,很容易出现财政资金混入商业性存款的现象,此现象对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损害员工应得利益。此外由于配套服务不全面,代理银行为财政核算中心和工资统发单位提供的传票、工资表等凭证不全,使相关财会人员的工作出现极大的不便,经常出现往往出现工资汇总数不等于各项合计的现象,使相关人员弄不清原因,无法记账,影响工作进度。

2 解决财政统发工资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完善预算单位人员管理制度

为了杜绝“吃空饷”现象,确保财政统发工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出台相应的防治措施,并配合制度建设杜绝类似现象的继续发生。首先,可以建设财政编制内人员指纹数据库,采集编制内人员指纹,录入数据库,加强对人员数量的控制。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对各单位人员进行指纹核对,这样财政就可以及时掌握各单位的编制人员数量。建立指纹档案进行人员管理,既可以杜绝上报人数多于实际在职人数的可能性,又能准确识别已死亡人员,促使单位尽快办理停发工资手续,阻断财政资金的流失渠道。其次建立严厉的部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规行为尤其是“吃空饷”的行为制定严格的处罚办法。发现预算单位存在“吃空饷”情况后,迅速按照职责权限确定责任人,不但要求其退回冒领款项,还要按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责任。

2.2加强部门之间协作能力

为加强统发工资工作中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应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交换沟通。财政部门、组织编制、人事、代理银行等每月定期对统发工资工作进展进行进度通报,避免由于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的延误。还可通过召开例会,对本月财政统发工资情况进行总结,研究、商议、解决财政统发工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财政统发工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2.3加强统发工资代扣款项的管理

严格按照《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明确财政统发工资代扣款项具体内容,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除《暂行办法》中许可的社会保险金、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外,其他应由个人缴纳的款项若需采取代扣形式缴纳则必须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批,审查通过后方可代扣,未经财政部门批准的代扣款一律不准在工资中划扣。

2.4提高代理银行配套服务质量

代发工资银行在收到财政部门拨款后,要及时按财政部门工资发放数据将工资分解发放到个人工资账户,并根据所列代扣款项分别将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代扣款划入财政部门指定的账户,严禁划转到其他账户上。

代发工资银行要主动与财政部门、各单位核对有关数据,打印工资表并做认真审核,避免有数据不全的现象发生,并为代发工资个人逐月提供工资单,为员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创造查看工资的便利条件,避免离退休人员在银行与原工作单位之间的奔波之苦。

3 总结

财政统发工资工作直接涉及预算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且涉及人员数量庞大,一旦发生问题影响直接并恶劣,不利于社会稳定。必须提高对财政统发工资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统发工资管理工作,以更高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淑华.财政统发工资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 2010(04).

[2]刘晓姝.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 2011(02).

财政政策与当前工资分配格局改善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事实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收入分配取决于一国的制度安排。正如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1848) 所言:“财富生产的法则和条件具有自然真理的性质……财富的分配不是如此。这是一件只和人类制度有关的事情……要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从分配次序来看, 收入分配一般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有人将社会慈善称为“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性分配, 根据各生产要素在财富形成中的贡献及效率对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财富进行分配。再分配是政府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 通过财税措施对收入分配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和修正, 完善收入分配格局。虽然再分配作用重大, 但它无法改变初次分配奠定的基本格局。从当前中国国情来看, 缩小收入差距的当务之急是改革初次分配环节。

财政政策不仅能直接干预再分配, 而且对初次分配也能产生引导作用。合理的财政政策是调节初次分配、改善当前工资分配格局的重要政策工具。目前,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且财政收入增速多年大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公共财政积累了较大财力。以2011年为例,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 比上年增长9.2%, 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03740亿元, 增长24.8%。快速增强的财政实力为政府完善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提供了保障。财政政策应该在收入分配改革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试图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 改善当前工资分配格局,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二、工资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

古典学派认为工资取决于劳动需求和生活资料价格两方面因素。亚当·斯密 (1776) 指出:“劳动的货币价格, 必然受两种情况的支配:其一, 是对劳动的需求;其二, 是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大卫·李嘉图把工资归结为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把工资学说与劳动价值论联系起来。马克思 (1865) 在此基础上, 提出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的价值, 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其核心思想是按劳分配, 同时强调劳动报酬也遵循价值规律, 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波动。

新古典学派用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供求均衡论解释完全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形成。边际学派认为劳动和资本各自的边际生产力决定它们各自的产品价值, 同时也就决定了它们各自所取得的收入, 劳动的报酬即工资等于雇主雇佣的最后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马歇尔把工资看作劳动这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 即劳动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均衡的价格, 工资水平的决定是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主义继承者提出“效率工资”理论, 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厂商为提高效率而增加工资, 造成市场无法出清, 出现失业。新制度学派强调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 认为信息不完全、市场分割、歧视和习惯等制度因素在工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劳动力市场双方组织力量的成长, 在非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上, 工资不再由劳动力市场的自由竞争来决定, 而是通过劳资双方的集体谈判来决定, 谈判的结果取决于双方各自的谈判技巧和谈判力量。

综上所述, 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 其决定的原因是复杂的。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约束条件造成工资形成机制的差异。总的来看, 劳动力价值决定工资水平的下限, 市场竞争、企业激励形式、政治体制、风俗习惯等因素都影响工资形成。

三、我国当前工资分配格局

从我国当前国情来看, 劳动力价值、供求、制度、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 造成了三个劳动群体不同的“金字塔”式工资分配格局。

(一) 垄断型国有企业工资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在“国退民进”的大趋势下, 民间资本投资门槛不断降低, 但仍有一些行业处在国有经济垄断之下, 如电信、石油、电网、电力、烟草等。国有垄断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在理论上应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而非部门利益最大化。然而现实中我国垄断型国有企业凭借卖方强势地位大量攫取消费者剩余, 获得巨额利润。以此为基础, 根据“工效挂钩”的分配政策, 垄断型国有企业员工自然获得高工资。截至2012年,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最高为15%, 大部分利润留在企业内部。一些垄断型国有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资本与劳动力自由流动, 使企业内部独占高工资。一些地方甚至在电力、烟草行业形成家族世袭现象。另外, 政策优惠、金融支持、巨额补贴也助长了垄断型国有企业高工资。

(二) 竞争型国有企业、非国有大型企业工资形成

一般竞争性国有企业和非国有大型企业职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般工资水平。这类企业所在领域资本可以自由流动, 通常面临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员工工资主要取决于企业业绩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国有企业中的中国建筑、民营企业中的大商集团、股份制企业中的TCL集团等属于这类企业。通过多年发展, 这类企业多数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 这类企业依靠自身提供的良好产品和服务获得一般利润甚至超过同行其他企业的超额利润, 员工也获得较高工资。另外, 这类企业通常会根据凯恩斯主义“效率工资”理论采用股权激励等手段激励员工, 调动员工积极性, 因此员工可以在工资之外分享企业利润, 获得较高报酬。

(三) 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农民工群体工资形成

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农民工群体由于过度竞争、无议价权等原因处在“金字塔”式工资分配格局的最底层, 形成低工资。一方面, 非国有中小企业面临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 企业实力较弱, 融资困难, 利润较低, 员工工资水平也较低;另一方面, 在非国有中小企业就业的员工处于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整体形势进一步压低工资。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 截至2011年底, 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5亿人, 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6亿。中国还未到达“刘易斯拐点”, 所谓“民工荒”只是结构性的, 很多农民工不愿就业正是出于对低工资的不满。另外, 中小企业工人组织程度低, 而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目前尚无代表自身利益的劳方组织, 因此与资方相比处于劣势地位。集体谈判制度缺失、无劳动力议价权强化了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农民工群体低工资的不利地位。

综上所述, 我国当前“金字塔”式工资分配格局如图1所示。

四、发挥财政政策在改善当前工资分配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和财政形势, 为改善工资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 财政政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 结构性减税优先支持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

中小企业是民间投资的主体, 承担80%左右的就业, 是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而它们竞争激烈、利润微薄, 在工资分配中处于劣势。作为当前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结构性减税在推行过程中要优先支持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在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背景下, 一是要落实各种已出台减税政策, 规范征税程序, 减少税务人员自由裁量和寻租空间;二是要实施多样化减税政策,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基础上, 采取降低税率、再投资退税等多种优惠;三是对科技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中小企业直接减免税费, 支持其转型升级, 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贡献力量。四是对小微企业、家庭创业免征所得税, 扶持它们成长壮大, 培养未来税基。

(二) 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

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机会均等, 缩小工资差距。由于户籍制度、行业垄断等原因, 劳动力市场被人为分割, 市场信息不能被充分传递。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户籍背后绑定各种福利, 本质是公共服务不均等。目前我国城乡、区域、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差异非常明显, 社会福利碎片化, 劳动力流动受到限制。“十二五”时期, 我国将在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这八个领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此为契机, 要逐步实现居民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 允许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同时,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 逐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限制, 破除垄断特权, 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工资形成机制。

(三) 个人所得税应偏重资本和财产性收入而非工资收入

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 在理论上应向高收入者多征税, 向中低收入者少征甚至不征税。以美国为例, 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纳税额占个人所得税总额的60%以上。而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结构与发达国家明显不同, 50%以上税额来自工薪阶层, 个人所得税更像工资税, 违背税制设计初衷。与工资差距相比, 我国资本和财产性收入差距更大, 多数低收入者只能依靠工资生活。针对国情, 个人所得税要进一步改革, 征税重点是资本和财产性收入, 而非工资收入, 尤其是资本市场收益、房产收入等, 让高收入者真正成为纳税主体。

(四) 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 财政支出有不同的重点。“十二五”规划建议曾指出, 在当代中国,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 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 限制行政性支出、建设性支出, 强化政府公共职能, 增加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保障、就业服务等公共服务支出。在财政收入连年增长的形势下, 新增加的财政收入要更多用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摘要:财政政策不仅能直接干预再分配, 而且对初次分配也产生引导作用。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我国初次分配形成三个劳动群体“金字塔”式工资分配格局:垄断型国有企业依靠垄断利润获取高工资, 竞争型国有企业、非国有大型企业依靠市场竞争获取一般水平工资, 非国有中小型企业、农民工群体由于过度竞争、无议价权形成低工资。通过结构性减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支出结构等契机, 财政政策可为改善当前工资分配格局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财政政策,初次分配,工资分配格局

参考文献

[1]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 (上卷)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

财政工资 篇5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期间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问

题的通知

(财税〔2008〕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西藏、宁夏、青海省(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近来一些地区反映,对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有关征免个人所得税政策口径问题需进一步明确。

经研究,现就有关政策问题明确如下:

一、《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第二条第(七)项中所称延长离休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是指:

(一)享受国家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

(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高级专家延长离休退休期间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其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口径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对高级专家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取得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向职工统一发放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视同离休、退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

(二)除上述第(一)项所述收入以外各种名目的津补贴收入等,以及高级专家从其劳动人事关系所在单位之外的其他地方取得的培训费、讲课费、顾问费、稿酬等各种收入,依法计征个人所得税。

三、高级专家从两处以上取得应税工资、薪金所得以及具有税法规定应当自行纳税申报的其他情形的,应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自行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工资 篇6

一、现状

浙江省财政统发工资发放工作于2000年8月开始启动运行, 从最初的80家统发工资单位扩展到现在的123家, 统发人数已达到9000多人。

1、统发对象

财政统发工资的对象包括省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机关以及由财政核拨经费、依照 (参照) 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的省直事业单位中所有在编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待条件成熟后纳入统发范围。

2、统发原则

统一发放工资实行“编制部门核准编制、人事部门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代发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管理原则。

3、办事流程

各预算单位负责对本单位的人员、工资的基本数据及变动情况通过统发工资软件进行录入与修改, 并按要求报送省人事厅统发工资办公室。

人事厅统发工资办公室负责审定各单位工作人员工资项目、工资标准及应发个人工资, 生成汇总的工资发放光盘, 并打印相关表单连同工资软盘报送省财政厅。

财政厅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各单位行政编制内的实有人员和工资额, 按照预算科目分类生成发放工资汇总表, 计算代扣款项, 列出工资发放清单, 并将工资款项拨付代发银行。

代发银行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工资款项后, 按财政部门工资发放汇总清单中实发工资数额将工资分解发放到个人工资账户, 并根据其所列代扣款项划入财政部门指定的账户, 同时为各单位出具工资明细表, 并负责为个人提供工资单。

4、服务优质

一是对预算单位就统发工资有关疑问都能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答复, 例如统发工资用款计划如何申报、统发工资账务处理等。二是加强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形成政策合力, 探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工作中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及时协调沟通, 确保每月工资都能及时发放。

5、制度健全

建立一整套统发工资的规章制度, 并将相关工作纳入程序文件, 制定统发工资作业指导书。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 2009年7月正式运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要求, 对统发工资业务进行内部审核, 在制度上确保统发工资顺利发放。

二、取得的成效

通过统发工资各部门和经办人员的齐心协力, 工作中克服了重重困难, 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确保了工资统发工作顺利开展, 纳入统发工资的预算单位深切体会到财政统发工资带来的好处。

1、提高了财政经费支出管理的透明度, 确保了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实行工资统发后, 预算单位根据核定的年度工资预算申报用款计划, 将工资资金逐月按进度从国库预算资金账户划拨到“统发工资户”, 即使用款计划出现负数, 也先行发放工资, 预算单位可以事后调整用款计划。一旦省本级可用财力不足以确保工资发放时, 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资金也可先用于工资发放, 从而确保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由于人员经费是定额的, 年初预算就安排在人员经费预算项目中, 避免了人员经费被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2、有助于控制行政人员的恶性增长, 控制和降低行政经费支出

工资实行统一发放后, 由于预算单位每月都要向人事部门申报工资发放人员名单, 各级人事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的人事管理和工资管理, 严格控制人员增长, 规范工资管理。凡属超编制或超计划增加的人员和工资, 一律不得纳入统发工资的范围, 切实控制和降低行政经费支出。

3、杜绝了单位随意提高工资福利标准的情况

实行财政统发工资、削峰填谷政策以及规范津补贴的政策, 对抑制预算单位之间分配不公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前, 自有资金多的单位, 不仅突破工资发放标准, 还自定政策发放福利、补贴, 引起单位之间的收入攀比现象。实行工资统发后, 实现了多方面的监管, 较好地抑制了这种分配不公的现象发生。通过建立各预算单位、代发银行、财政部门、人事部门工资发放情况的对账制度, 确保工资发放准确无误。

4、减轻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是改变了单位多头开户、分散支付的状况, 实行统一开户、批量支付。其次是支付管理系统自动申报统发工资用款计划, 只有在预算单位的统发工资用款计划出现了负数的情况下, 才能补报或调整用款计划。代理银行提供优质的免费开卡、销卡及工资条分发等与统发工资有关的各项服务, 以减轻预算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三、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领导不够重视, 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实行工资统发后, 工资方面的工作就是人事厅和财政厅的事, 与自己无关, 一旦用款计划出现负数需要预算单位补报或调整用款计划等必须由预算单位做的事项时, 极少数单位会以各种借口或理由不按时做好相关工作。部分财务人员身兼财务、收发、文秘等多项工作于一身;部分财务人员不是财经类专业毕业;部分财务人员刚从事财务工作, 对统发工资用款计划的申报、工资账务处理等业务不够精通。

2、统发工资软件要跟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入, 纳入统发工资范围不断扩大, 单位性质也从单一的核算单位增加到非核算单位, 这要求统发工资软件做到在不违背国库集中支付政策前提下确保统发工资工作的顺利开展。统发工资软件应根据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深化而不断优化, 进一步完善查询功能, 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解决途径

1、明确责任, 加强协调

预算单位统发工资的经办人员要相对稳定, 并且要加强学习, 提高业务素质, 掌握统发工资相关知识。要进一步明确预算单位、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责任, 各司其责, 加强沟通和协作。由于预算单位编报人事工资数据的是劳资人员, 而与核算中心有业务联系的是财务人员, 所以预算单位内部之间也要加强沟通协调, 共同做好统发工资相关工作。

2、加强培训, 优化流程

结合工资统发工作的实际情况, 财政部门与人事部门需要共同举办一期关于工资政策、统发工资用款计划申报等内容的专业培训。财政部门要加快“金财工程”的建设, 不断完善统发工资软件, 尽早与人事、银行、统发工资单位联网, 建立强有力的相互制约、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工资统发网络平台, 形成人员编制管理和统发工资管理相统一的规范的管理网络。在共享资源的同时, 通过网络管理, 规范工作程序, 实现人事、财政等部门在工资统发工作中的流水线作业方式, 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提高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

2007年底,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必须大力推进依法理财, 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推进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探索适合现阶段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具有更加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支出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建设的客观要求

作为公共支出的最直接的实施者, 公共财政建设要求财政部门首先应该是一个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技术性部门。这里所谓的技术性, 主要是指财政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把国家各类财政性资金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分配好、使用好, 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 实现公共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就成为财政工作的基本内容。

上一篇:产科全程无痛护理管理下一篇:净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