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继续教育

2024-05-22

护理学继续教育(通用11篇)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1

摘要:将职业生涯理念引入继续护理学教育, 不但可以提高护士对继续护理学教育 (CNE) 的认识, 参与CNE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励护士终身学习, 而且有利于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CNE, 使CNE更有目的、有计划, 提高了CNE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护理,继续护理学教育

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高风险和压力的职业, 很多护士在刚参加工作时热情高涨, 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期望取得良好的业绩, 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日常琐碎的临床工作中, 很多人感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缺少良好的发展空间, 由此造成工作满意率低, 职业倦怠程度高, 离职率高。因此在护理人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稳定护理队伍, 提高护士素质, 合理开发护理人力资源, 实现医院发展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继续护理学教育 (CNE) 是继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 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生性护理教育[1], 因此是促进护士职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它可以在护士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为护理人员提供帮助与支持, 促进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

1 职业生涯管理的概念

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 其中心内容在于:根据员工的个人兴趣、爱好和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人际背景等各种因素来管理他们的职业发展方式与进程, 在组织与其成员之间构建和谐有效的互助关系, 使成员的发展与组织的要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 达到既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又能实现其成员的发展目标, 实现组织与职员的共赢[2]。

2 职业生涯管理对护理人员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职业生涯管理, 可以为护理人员指明职业发展方向, 创造适合护理人员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是对护理从业人员最有效的激励, 可引导护士自我发展, 实现个人价值, 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 降低离职率, 稳定护理队伍, 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3 将职业生涯理念引入护理继续教育中的重要性

3.1 可以提高护士对CNE的认识

目前由于护理人员缺编、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培训和使用未能有机结合、学与不学一个样等原因, 导致护理人员缺乏参与CNE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不主动也不认真, 不愿占用业余时间, 致使继续教育流于形式, 学习质量不高, 从而影响了护理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将职业生涯理念引入CNE, 可使护士对CNE的认识和参与CNE的目的上升到获取知识、胜任工作、职业发展与自我完善的高度, 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取继续教育学分。

3.2 可以提高护士参与CNE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护士的自律性

职业生涯设计一般包括4个步骤:知己、知彼、目标、行动[3]。明确的发展目标是学习的基本原动力和驱动力, 有调查表明:一个护士所学知识如果不更新, 2年~5年就将过时[4], 为了促进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护士必须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 而CNE是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重要途径, 因此将职业生涯理念引入CNE, 可提高护士参与CNE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促使其进行自我管理, 增强了个体的自主、自律性。

3.3 可以激励护士终身学习

护士为了满足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当在某个护理领域中达到其职业生涯道路的某个阶段时, 就要向下一个更高的阶段迈进, 因此护士会不断学习, 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其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的过程成为其终生学习的过程。

3.4 有利于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CNE

目前40%的医院没有按护士所接受的教育、能力、年资、职称等实行分阶段培训[5], 致使护士的再学习欲望调动不起来。因此将职业生涯理念引入CNE, 可以针对护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个人特点, 制订相应的个人计划[6], 让CNE的方式和内容适应护士, 而不是让护士去适应继续教育, 使CNE成为护理人员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4 职业生涯理念在我院CNE中的应用

4.1 规划护理人员职业生涯的道路

目前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道路, 基本有2条, 一是专业技术发展道路, 从注册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发展到主任护师, 即从新护士到临床护理专家;二是管理道路, 从护士长、科护士长到护理部主任甚至护理院长。

随着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 出现了不同领域和专业的专科护士, 如造口专业护士、ICU专科护士、糖尿病专业护士、静脉治疗专业护士等, 为临床护士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专业发展空间和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此外, 临床护理教学老师、临床科研骨干也为临床护理人员搭建了职业阶梯。

4.2 向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和不同发展方向的护士提供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

4.2.1 护士阶段的培训

此阶段为基础培训与全科培训阶段, 是护士建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 决定职业偏好的关键期, 以巩固“三基”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 规范基本护理操作, 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完成科室轮转, 掌握本科室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为主[7]。

针对新毕业护士护理部安排了每2周1次, 持续10个月的培训, 主要内容包括: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儿童生长发育, 儿科常用技术操作, 内科常见症状的护理, 常用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检验标本的采集等20余项新护士需要掌握和希望了解的内容。

各科室根据各自的大、中专、本科护士培训计划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轮转。此外还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护理大专和本科的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

4.2.2 护师阶段的培训

在护师岗位适应的基础上, 结合医院各专业的发展, 护理部人才梯队的建设, 并考虑护理人员的个人职业发展意愿, 在鼓励护士进一步学习专科理论、专科技能以及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基础上, 积极为临床护士创造各种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不同的专科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和特长[8], 成为本专业的业务骨干。近5年来, 我们共选送了15名护士到国内不同的专科医院进修, 8名护士参加了护理学会不同类别的专科护士培训班, 另外还选送了20余名到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等地进修。

4.2.3 主管护师及以上阶段的培训

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已为高级护理人员, 因此这一阶段的培训内容在突出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同时还须强调知识更新、提炼与总结, 关注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培养终生学习观念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因此, 有计划安排主管护师及以上人员参加国家级项目学习班、参观交流项目及一些专题学术讲座, 以更新理念和知识结构。

4.2.4 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

4.2.4.1 对不同专业护士的培训

2007年7月我院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 并在不同的科室发展了40余名小组成员, 1年来共组织了15次专题讲座、3次操作演练及1次全体成员的安全留置针技术操作比赛, 小组成员多数都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参加小组活动, 很多成员希望将来能成为静脉治疗专业护士。此外, 我院还在ICU和急诊专业开展了相关的专科培训。

4.2.4.2 对临床教学老师的培训

自2005年开始护理部定期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 希望能为临床护士搭建一个“临床教学老师”的职业发展平台, 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15次培训, 主要包括如何讲好一堂课、如何组织护理教学查房、整体护理病历中常见错误分析、儿科临床带教中的风险和对策等。有计划地选派带教老师参加各种临床护理师资培训班, 先后有30余名带教老师参加了各类培训班, 此外, 护理部每年还组织临床带教老师讲课比赛, 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临床护理教学队伍, 还出现了大家踊跃争当带教老师的新局面。

4.2.4.3 对护士长和科护士长的培训

有计划地选派护士长、科护士长参加护理学会主办的各种类型的护理管理培训班, 护理部每季度对全体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方面的培训, 包括风险管理、护理缺陷分析、护理质量管理、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等。通过培训提高了基层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2.4.4 对本科生、研究生的培训

我院自2003年接收第一个院校护理本科生以来, 护理部就把他们作为护理人才培养, 创造各种学习和接触不同护理领域的机会, 使他们能依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鼓励他们参加住院医师论坛和静脉输注小组的活动, 为锻炼他们的讲课能力, 成立了演讲俱乐部, 并给他们创造为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讲课的机会, 每月组织科研培训, 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参加护理管理方面的培训班等。现在, 我院新护士培训课程均由本科生承担, 另外还有2名本科生承担了在校中专护生的英语授课任务。

5 小结

将职业生涯与CNE相结合, 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对CNE的认识, 激发了学习热情, 使护理人员认识到CNE是护士职业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使CNE更有目的、有计划, 提高了CNE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继续医学教育文件资料选编[M].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7:67-72.

[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192-280.

[3]祝亚男, 杨郁文.论职业生涯理念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11) :996-998.

[4]Dertouzos M.What will be:Howthe new world of information will change our lives[M].San Francisco Calif: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7:23.

[5]宋琳娜, 冯文.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8) :19-21.

[6]秦薇.美国医院护理在职教育的情况及启示[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1) :78-79.

[7]王娟, 林田, 于杨.护理本科女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8, 22 (8B) :2090-2091.

[8]康建芳, 马玉萍.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07, 21 (11C) :3013-3015.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2

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②促使教师更加详细地检验目标;

③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使学生较容易达到目标;

④目标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自我指导性学习;

⑤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系统;

⑥学生更喜欢有明确的目标来指导其学习生活;

⑦可以为不同机构相似课程的比较提供基础;

⑧为教师提供了评价学生行为的系统。

简述行为目标模式的局限性

使教育的领域变得狭隘

确定高水平的目标很难,一次学生只集中在低水平的目标上进行

要在情感领域确定目标似乎是不可能的护士了对不可预测的而结果进行指导

不可能陈述每一个学习结果的目标

只能反映训练的领域不能反映教育的领域

指促进了同一性而忽略了差异性

对个别教师及个别学生应有不同的目标。

简述过程模式

英国教育家石泰安。豪斯认为学校的教育活动至少包括4个方面:传授知识,发展社会准则和价值观,训练,教导。过程模式虽然不包括所有的课程设计的形式,但可以弥补目标模式中的不足,比较适合于以知识和理解为中心的课程领域

包括磕碜设计方面的原则,经验学习方面的原则,相关性的调整原则。

简述文化分析的四个方面

社会存在的形式是什么

社会史以何种方式发展的社会成员希望社会如何发展

教育方法与何种价值观和人生观相关联

简述文化分析模式的5个阶段

文化固有因素

文化可变因素

文化的而选择

心理的问题和理论

课程组织

课程科目大纲包括:

A、课程综合描述B、课程目标C、课程内容D、教授方法E、评价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教师了解某一课程概况,以保证其有效性。

简述制订课程科目大纲应遵循的原则。

课程目标合理

明确课程内容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澄清评价方法与教授方法的异同点

分清主次认识关键

确认课程内容的顺序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3

关键词:护理专业 实践能力 临床护理

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实习工作,护理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更是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这样能够让学生积攒实践经验,能够在毕业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为我国的医院护理工作做出贡献,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 注重增强学生的优秀服务意识,注重学生礼仪方面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进行护理知识学习的时候,很难有机会可以实际接触到护理方面的工作,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专业的文化知识,学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对全体的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培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能够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礼仪老师来进行培训,让礼仪教师细致的给学生讲解护士工作时的文明用语以及护士的仪表和着装、电话沟通技巧等,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懂得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做到接待病人以迎接声接待,送别病人用送别的声音,操作前对病人能够有良好的解释的声音,操作失误后能够及时的向病人道歉。这样可以一步一步的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礼仪形态,能够增加他们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竞争力。学校注重培训学生的礼仪形态有利于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后,到医院参加工作后能够树立良好的模范护士形象,在广大的护士群体中能够产生良好的影响,促进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引导学生在内心树立起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能够使得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护理人员的服务心态和合理的服务行为。

由此可见,学校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的礼仪培训,要明确的知道,一名合格优秀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是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不断的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样在步入社会后才能尽快的适应自身的工作领域。

2 学校教育注重营造生活化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下进行锻炼、完善

护理这门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很多的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学习的很好,但是到了实际参加工作,却不能把自己学习的知识在实际中灵活应用,这就提醒了学校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时最多的,在学生时代,由于学生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不是特别的完善,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到实际的护理工作,因此,学校就要注重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注重营造实际生活中的生活情景,在生活情景的创建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生活情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让学生以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而不是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工作学习态度对待。因此,在每次情景锻炼学习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于护理专业,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在创建生活化情景时要注重情景贴近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要让学生在教师创建的生活情境下进行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上模拟医院实际情况,让学生依次扮演患者和护士角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扮演护理角色时掌握如何应用自身学到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能够扮演患者的角色,学会从患者角度出发看待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为患者考虑,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学校要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实际模拟,通过定期的实际生活情景模拟,能够让学生灵活的懂得如何在实际情况下将自己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使用到,让学生掌握实践经验,不仅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由此可见,加强护理教育实践,贴近临床护理服务,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情景的模拟来使得学生积累实践经验。

3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护理这门专业课程,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它的临床实践性,所以,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的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注重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护理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向更加注重全行业的护理专业实践转变。要能够深刻的提高学生对于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深刻的懂得健全疾病的护理常识以及护理流程的每一个步骤和其规范性。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懂得从病人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作为学护理专业的一名学生,要时刻的培养自身的责任性,护士要时刻记得自己的职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规范的履行护理的职责义务,要明白,不论是做什么职业的人,都要有自身的职业规则意识,切实的履行好自己工作的本分。对于责任心相对来说较弱的学生人群,学校就要注重培养其浓厚的责任意识,让其能够清楚的认识护理专业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护理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以为纯粹的将专业文化知识学好就可以了,而忽略了对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学校在进行护理专业知识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深化认识理解。

4 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

无论学生在教师及学校组织下进行短时间的医院实习,还是学生在教师组织的生活化情景下教学时要深化学生对护理专业内涵的认识,不能让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而不深入了解护理专业这门专业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独特特点和专业素养要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化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内涵的理解,进行实践锻炼,学生都应该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其他同学的表现,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长处进行学习,当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及时的进行经验总结,这样才可以不斷吸取经验,不断的充实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己。

实践经验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进行实践经验总结,既是学生对于实践经历的回顾,又一次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认识,还能够吸取他人优点,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不断的完善自己,累计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学生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 总结

护理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对实践性要求也较高,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珍惜实践的机会,能够在实践中不断的累计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注重珍惜实践的机会,才能够不断的将自身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在步入工作后更加贴近临床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段明娟.护理本科生循证护理认知现状和信息素质的研究[D]. 吉林大学,2008.

[2]殷磊,王艳.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

[3]刘杰,张立新.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01).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4

1 台湾护理专业学制类别

目前, 台湾护理教育主要设有“五专”“四技”“二技”和“研究所硕士班”4个层次。“五专”即五年制专科教育, 招收初中毕业生, 修满规定学分后, 授予副学士学位;“四技”即四年制技术教育, 招收高中毕业生, 修满规定学分后, 授予学士学位;“二技”即二年制技术教育, 招收“五专”毕业生和已取得护士或护理师证而从事护理与护理相关职业的在职人员 (也有从未就业者) , 修满规定学分后, 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硕士班”则招收“二技”和“四技”毕业生, 修业至少两年, 采取弹性学制, 但一般不超过4年, 最低修满36学分, 授予硕士学位。

2 台湾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以长庚科技大学护理系为例, 课程分为院级必修 (包括专业伦理、健康促进) , 一般必修 (“五专”, 含语言、数学、社会、自然、艺术、生活、体育7个领域共20门课程) , 共同必修 (“四技”, 含人文讲座、英文一、英文二及图书信息检索等14门课程) , 专业必修 (基础医学课程、护理专业课程) , 专业实习 (基本护理实习、内外科护理学实习Ⅰ, 内外科护理学实习Ⅱ及产科、儿科、精神科、公卫实习, 临床选习) 和专业选修, 通识选修七大类课程。采取学分制, “五专”学生修满220学分 (1 269小时各科护理实习27学分、必修196学分、选修24学分) , 选修课从三年级开始;“四技”学生修满132学分 (含1 138小时各科护理实习23学分, 必修115学分、选修17学分) , 选修课从二年级开始;“二技”学生修满72学分 (含476小时各科护理实习10学分, 必修52学分、选修20学分) , 选修课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

3 台湾护理教育特点

3.1 浓厚的育人文化环境

秀美、整洁的校园, 多元的学院、人文环境、专业和学科文化宣传, 温馨、人性化的各种教育教学设施 (实训室供学生讨论的圆桌、书包放置台、鞋柜) , 丰富的学生社团活动、创意展示角和生活、学习辅导措施 (班主任、辅导教师、社妈和供教师晚间辅导的迷你教师) 以及乐器练习室、视听休闲室等, 润物细无声地将素质教育融入细节中, 使学生感到愉悦, 进而热爱学校、热爱专业、乐于学习。

3.2 突出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3.2.1 技术练习

学生有较多时间进行自主操作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单项技术操作, 实习前有两周的集中技能训练, 主要训练基础护理和急救护理技术, 考核严格 (采用OSCE考核系统, 即技能鉴定国家标准考场, 学生考核教室与考官监控室间有单向可视镜, 考官可以看见学生, 而学生看不到考官, 并设有考官通道和学生通道, 考官与学生互不见面, 可以同时将12名学生的护理操作过程呈现在中心监控室供考官评分) 。我们看到学生在技术练习时非常认真, 即使是血压测量、脉搏计数等简单的基本护理技能, 都能按规范完成。

3.2.2 情景模拟教学

各校护理系均设有情景模拟教室, 配有智能化模拟病人和先进的设备, 由教师将资料输入智能化模拟病人后, 学生分组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协作实施整体护理, 教师和其他学生观看后提出意见和建议, 并进行评价。

3.2.3 案例分析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性记忆。

3.2.4 体验式教学

该教学方法在儿科和老年护理学教学中优势突出, 比如学生可以将“小安妮人”带回家中照顾, 具体照护情况可以直接反馈至指导教师的信息系统, 不仅督促学生练习各种婴幼儿护理技能, 同时能使学生体验父母角色, 感受父母的辛苦, 学会感恩;又如让学生穿上有特殊设计的服装、通过各种活动体验老年人生活, 揣摩照顾技巧, 学会关爱与尊重老年人。该教学方法融教育于教学中, 融人文教育于职业教育中, 融教育于无形中。

3.2.5 重视长期照护

因浓厚的国学文化传承和老年人口增加现状, 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长期照护系、专业或课程, 还设有银发护理中心、老年 (乐龄) 服务教室, 环境设计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配有较多老年生活护理、疾病护理和康复护理仪器设备, 如小型爬梯、电动升降坐便椅、下肢功率车、按摩仪等。

3.3 增加临床选择性实习环节

学生在完成专业实习后, 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科别, 以一对一方式进行选择性临床实习, 实习期间作息完全听从带教教师安排。

4 启示

4.1 增加和提高护理专业教师数量与质量

护理教育的发展是培养高水平、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基础, 而护理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是促进护理教育发展的根本。一方面要加强护理专业教师临床实践能力培训, 缩短教学与临床的差距;另一方面要加强情景模拟教学能力培训, 提高教师课堂驾驭能力。

4.2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充分的岗位调研, 邀请各学科护理专家论证不同护理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结合执业资格考试, 重新梳理教学内容, 编写图文并茂的校本教材, 使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更接近临床需求。

4.3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护理教育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护理专业的人文性质不仅取决于其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更为重要的是护理事业自身永远充满着人性, 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人文素质。可以通过增加文学、艺术、自然、美学、社会、生活、体育等领域课程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责任意识等人文素质, 使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 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4.4 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

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程和课程说明, 不仅设置专业选修课, 而且设置跨专业选修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学习内容, 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拓展学生视野和能力, 促进学生学业发展, 增强就业竞争力, 拓宽就业渠道。

4.5 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62-01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ty nursing,existing problems,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and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ty nurs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china.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社区护理是一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需要的新的护理模式,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它预示着全球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我国社区护理始于2O世纪8O年代,起步较晚,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及专业人才,目前社区护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着许多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探讨社区护理教育改革,从而推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1.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1.1 社区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就我国而言[1],截至2005年底,共有注册护士134.96万人,其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仅10 972人,不到护理人员总数的1% ,并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区护理经验的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更是缺乏。据调查[2],一般一个社区护理站服务一条街道,一个街道通常有3 000人~5 000人,而护士只有1名~3名。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这严重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

1.2 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及综合素质不高,护理观念未根本转变。据国内多项社区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显示[3]: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大专学历占7.2%~41.6%,无专业学历的护理人员占3%~15.9%,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仅为1%,其中80%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面窄,护理观念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及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1.3 社区护理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系统尚不完善,至今没有完整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1.3.1 各高等院校社区护理专业设置太少。国内只有很少医学院、护理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难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4]。即使部分医学院、护理院校在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社区护理及与社区护理相关的一些课程,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3.2 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椐统计[5,6],至2005年全国已有近8万名护士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这8万人中,不足一半的社区护士参加了短期岗位培训,还有一半社区护士没有受到相关职业培训。国家要求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必须接受专科培训,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社区护士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岗位培训。 闫红[7]等调查表明,短期和不脱产的培训所能学习到的社区护理知识非常有限,且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能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达标,只是走形式,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内容仍强调基础护理操作,让参加培训的护士感到茫然,不知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哪里,这成为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瓶颈。

1.3.3 社区护理实践少。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还刚刚起步,且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社区护理实践少,大部分学校没有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学校安排护生实习或见习,多数是倾向于到大的综合性医院,只有少数学校在社区护理授课的过程中,安排护生去社区做一些问卷调查或者访谈。这样,培养出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内涵认识不清楚,不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护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工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4]。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经济发达国家探索研究的一种最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区护理教育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8]。

3 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

3.1 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护生的宣传,让护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及美好的发展前景,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增加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

3.2 加速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

3.3 健全并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3.3.1 在各层次护理教育中开设社区护理专业,重视各学历层次社区护理知识的普及及实践教育。逐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设置社区护理学系和社区護理学教研室。

3.3.2 加强社区护理实践,规范实习基地。社区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区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也是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及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安排多种实践场所,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把一批有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实习生的实习重点从医院转向社区,社区护理实习安排可占到整个实习的50%[4]。

3.3.3 重视社区护理教材建设。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行业专家编写一批主要专业的教材, 特别要编写一批实践教学辅助教材, 以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促进实践能力培养。同时, 要加强教材的评估、推荐、推广应用工作和教材研究工作, 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9]。

3.3.4 加强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社区护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人群的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专业社区护士紧缺,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需几年时间,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对在职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将其转型为合格的社区护士是一个有效途径[10]。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建立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设置社区护理专业的学历教育,通过短期社区护士资格培训,半脱产、全脱产和函授等学历教育方式,就能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社区护理技能,具有专科、本科學历的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快速发展。

3.3.5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等院校应制定建设规划,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6.

[2]余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3]刘秀娜,张翠华,罗羽.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118-1119.

[4]吴晓琴.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J].护理研究,2008,22(2):387.

[5]郭燕红.发展护理事业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223.

[6]包家明,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795.

[7]闫红,刘书文,宋永慧.成都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02-1404.

[8]翟忠美,韩昌洪,田维珍.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23-124.

[9]何国平,郭佳.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51-54.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篇6

1 护理教育中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护理教育中开展医德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 护理教育中医德教育常被忽略或淡化, 具体表现:一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更注重对教学方法、环节与效果的管理, 淡化了医德教育教学管理, 没有把医德教育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学校只是以一种教学条目形式将其列出, 并没有真正纳入教学过程中;二是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医学院校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医德教育;三是有些医学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 不钻研医德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有个别医学教师甚至认为医德教育是政治、伦理学教师的事情, 与己无关;四是有的教师对医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医德教育意识等。在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 学校开展医德教育将影响他们职业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护理教学中教师加强医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2 护士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将医德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中

护士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包括崇高的理想、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态度、广博的爱心等方面, 这既需要通过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 还需要护理专业教师始终将医德教育贯穿于护理教学过程中。作为护理专业教师, 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意识, 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 而且要教会护生做人的道理, 帮助护生理解护理职业的含义, 明确其“健康所系, 性命所托”的神圣职责, 培养其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 使护生真正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

2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开展医德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临床课, 其内容多, 授课时间长, 有利于学生明确今后的职业方向、理解专业学习与职业道德, 从而引导其从道德修养上去完善自己。在这个教学阶段教师若能有效开展合理的、科学的医德和育人教育, 努力寻找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就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2.1 加强人生观教育, 培养护生无私奉献精神

一名合格的护士首先要热爱护理工作, 才会有追求、有干劲。护士只有拥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探索、不怕困难, 才会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够为护理事业奋斗终身。因此,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以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之情。如在教学中我们列举了这样一个典型事例:2008年5月12日, 汶川县发生8级强烈地震后,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积极报名, 迅速组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于14日下午6点抵成都, 先后会战资阳, 经雅安、卢定、丹巴、小金、金川、马尔康、理县等地千里转战汶川。医务人员不怕牺牲, 排除万难, 历经无数塌方、滚石、泥石流, 克服了无水、无电等生活困难, 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抗震救灾任务。在资阳市和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社区共救治980多名伤病员, 参与直升飞机转运42名重伤员, 成功救治因窒息心跳停止5分多钟的1岁9个月小儿王蒙炅, 在救护车上抢救危重难产孕妇……医疗队实施一系列救死扶伤的举措获得了当地政府、群众及多家媒体的高度赞誉和好评, 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四川省省委书记刘琦宝和成都军区司令员李崇禧的慰问和接见。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和大河报等以“汶川新生婴儿取名‘豫’字永记河南医护工作者”“难产孕妇‘顺产’孩子取名红豫以感谢河南人”“郑大一附院医疗队成功抢救高热窒息幼儿”等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通过这些医护英雄的事迹介绍启迪学生的心灵、熏陶学生的职业情感、激发学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强化学生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使其感受到护士职责的神圣, 理解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内涵。

2.2 加强责任心教育,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士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 这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因此, 加强责任心教育应从学生入学开始, 并始终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我们以临床工作中由于责任心不强导致的严重后果甚至是医疗事故对学生开展责任心教育。列举了临床上曾经有护士没有认真进行“三查七对”, 误将氯化钾注射液当成葡萄糖给患者静脉注射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经抢救无效而死亡的实例。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实例教育, 让护生深感护理工作责任重大, 深刻认识到“三查七对”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从而培养了护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2.3 加强自身修养, 培养学生勤奋的工作态度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良好形象、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一个言谈举止得体、待人真诚热心、办事严谨认真、乐于奉献的教师, 会被学生铭记心中, 并且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我们要向学生展示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学科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 护理教师在教室和实验室首先应做到衣、帽、鞋穿戴整齐、行为端庄大方、说话态度和气、动作轻柔敏捷, 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在实训操作时教师既要进行正确的示教和指导, 还要和学生一起认真训练护理基本技能, 如呼吸功能锻炼、体位引流、插胃管、导尿、灌肠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力求严谨务实、精益求精,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用临床护理工作中感人的事迹打动学生, 使其自觉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且勇于奉献。

2.4 加强责任感教育, 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名优秀的护士, 首先必须有责任感, 这是学生首先应具备的品质, 也是医德的核心所在, 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 个人的成就和成长与责任感有关。因此, 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注重常规的责任感教育, 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特殊的责任感教育, 在讲到慢性支气管炎、消化性溃疡等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时, 告诉学生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农村, 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同时向护生介绍我国农村医疗现状, 使学生同情农民疾苦,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医疗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 掌握更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毕业后到农村、到基层去工作, 以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此外, 要使学生明白在农村一样可以大有作为, 一样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2.5 加强护理伦理学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7

1 方法

1.1 抓好日常行为规范

我校护理专业的班级多由护理教师担任班主任, 这样就可以将职业的养成教育融入日常的行为当中, 将《护理学基础》中的解除病人痛苦、对患者人为关怀、无菌操作观念的精髓通过各种班级活动渗透给学生。通过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年两次的文明礼貌月, 一分钟演讲、回报同学的爱等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乐于助人的性格;待人热心、诚恳的良好心理素质;保持心胸豁达开朗,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结协作精神。自觉地把修养理念内化为自我需要和自我期望, 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言行举止, 升华为自身素质。培养护生的慎独修养、为人诚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品格。

1.2 加强实习教学

(1) 我校护理实训基地已建成模拟病房, 营造了逼真的医院氛围。实习课明确要求:实训室就是病房, 模拟人就是患者。在实训模拟病房中进行严格培训,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示教、模拟操作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实训, 始终坚持把职业理念融入到实训中。严格按照职业要求管理寓教于学, 进行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2) 健全制度。我校实训基地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装框挂墙, 如责任制度、物品交班制度、操作程序制度、赔偿制度等。护生进入护理实训基地, 必须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 要求如同进入医院病区, 实地演练;教师、护生均要求着装整洁, 穿护士服, 戴护士帽, 穿护士鞋;师生的言、行、举止均要求符合护士的职业标准。实习操作结束后要整理实验用品、分组轮流打扫卫生。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实行检查制度, 加强物品及环境的检查监督, 以培养护生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 (3) 教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 教师庄重、典雅、大方的护士形象, 规范娴熟的操作技能,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感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好感, 高大护生心目中的职业护士形象 (4) 综合测评。我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护理学基础》课程分两学期学完, 但在护生进入医院临床实习前, 还增加了护理技能强化训练。本课程采用理论和技能分开记分各100分, 技能操作直到考核合格。在护理技能操作达标测评中, 不仅测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还对态度目标、沟通技巧等进行测评;另外, 在护生到医院实习后, 由医院带教老师同时对护生的实习表现和言行举止进行评估, 我校实习班主任及时听取反馈。

1.3 提高护生对职业内容认同度

教学中安排护生去医院见习, 让护生全面了解护理工作内容, 认识本专业的特殊性。既要知道护理工作的辛苦、琐碎、紧张:晨间护理、日间治疗、给病人翻身、病情评估、书写病历、健康宣教等杂七杂八的事;还要让护生知道在新的护理模式中, 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提供照顾者、健康协调者、患者的代言人等。让护生知道护士是为人类健康服务, 是健康的使者。教学中针对性地说明各项护理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矫正护生的学习态度。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让护生从服务中体会到成功感、体会到快乐, 为自己能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而倍感骄傲, 以此来提高护生对职业内容认同度。

2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信息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必然要求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 因为信息反馈是联系师生之间的纽带, 有助于教学的实施, 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传授的方式、方法、速度及查缺补漏和消除学生的理解误差。通过对2008届护理专业的457名实习护生问卷调查显示:87.2%的护生在开设《护理学基础》课后对护理专业和护士素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97.6%的护生认为《护理学基础》在所开课程中对护生职业素质养成影响最大;80.9%同学认为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与患者交流方面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护生进入实习医院时对实习医院护理部和带教教师的调查显示:医院进行岗前培训的时间由以前的1~3天缩短为12~24h, 入病房1周就能进入护士角色, 适应护理工作。

3 讨论

3.1《护理学基础》教学在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护理技能训练是护生专业素质的入门训练, 按教学大纲要求, 《护理学基础》在医学基础课后临床护理课前开设。课程开设前, 护生对护理专业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这种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是源于他人的观点或认识, 往往是片面的、肤浅的。护理技能训练和临床见习使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素质要求有直接地、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人们对任何事情的态度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而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体验逐渐形成和改变, 也可因一次体验而突然获得或改变。通过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 能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 端正专业态度。

3.2 护理专业课教师是护生认识了解护理专业的窗口

教师的专业态度、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给学生以样板和示范作用。因此, 教师应重视护生人格、行为、专业技能的整体发展, 重视护生日常生活, 养成培养关心他人的情感, 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磊落大度的胸怀、优雅得体的语言行为, 将来才能符合社会期望的职业角色。

3.3 完善规章制度的约束是培养合格护理专业人才的保证

以前, 在实验课后安排学生整理用物、打扫卫生, 大部分自觉性强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 少数学生完成得不够好或逃避, 需要教师检查督促, 她们认为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了。实施加分规定后, 对逃避的学生除扣分外, 还要增加1周~1个月的实验室整理和卫生工作, 直至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护生的职业习惯、职业态度、职业纪律未养成前, 仅有教师的教育引导是不够的, 还需要一种约束力约束其行为, 并将护生的表现与学业成绩挂钩。这样, 有利于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对护生的评价会更全面、公正。

3.4 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中职护理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篇8

一、调动学习热情, 培养高尚情操

针对我校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现状, 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1) 充分利用多媒体。例如讲“肌肉注射法”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如何选择注射部位及进针角度、进针手法, 形象直观地展示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 强调注射部位选择的重要性;反复播放进针的操作录像,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特点, 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围绕教学内容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典型的病例,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病例创设不同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 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采用情感教学法, 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情感不仅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 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运用好情感教学法, 教师的情感首先要真诚。只有在与学生建立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才能在教学中发挥情感教学法作用:学生会尽情表达、会愿意与人交往合作、会自觉参加活动。学生受到了尊重, 也学会了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合作, 也懂得了竞争。学生有了自信, 也就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此外, 除了讲述专业知识外, 还经常给学生讲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例如, 讲一些医院中发生的事例:父母为了孩子的病不惜倾家荡产, 也有一些子女将病重的父亲丢到医院里不管。让学生通过分析体会到父母养育他们不容易, 应该学会孝敬老人。

二、树立榜样, 激发责任感

护理工作是一个为千百万人的健康和幸福而做无私奉献的高尚职业, 护理专业的学生应树立护士光荣, 护理工作高尚的观念。护理学奠基人南丁格尔用她高尚的行为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衣天使”;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一次又一次的灾害面前, 都有我们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奋力抢救的身影, 表现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 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这些对于十七八岁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感人的一课。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这些先进事迹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还要注意表彰身边优秀的学生, 表扬她们的行为, 以此来增强榜样的可信性和可学性, 使得医德教育更加具有活力。

三、规范日常言行举止, 树立良好职业形象

南丁格尔说:“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现代护理专家说:“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己的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独特的美。护士在与病人的交流中, 其仪表、微笑、举止、言谈等都能体现自身良好的基本素质, 而这种良好的职业形象, 是通过长期训练后形成的, 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锻炼学生, 并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 加强责任教育。如在实验课上, 要求学生穿统一的护士服, 带护士帽, 不穿高跟鞋, 不留长指甲, 不佩戴饰物。对她们的行为举止也做出规定, 如进入训练室就如同进入病室, 要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 不允许坐、趴在病床上, 双手不可以插入口袋, 一言一行都要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的要求。操作训练时动作要规范、准确、轻柔、敏捷, 要爱护模型, 不要故意拍打、乱涂乱画、损坏模型, 要加强素质培养。同时教师要在旁边指导, 并适时提出不同情况, 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训练过程中,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练习, 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个优秀的护士, 应当十分重视语言的修养。病人入院时周到的接待, 详细的介绍, 仔细的检查, 会给病人带来温暖;护理过程中耐心的解释, 专注的倾听, 会带给病人信任;“早上好”“睡得好吗?”“伤口还疼吗?”一句简单的问候, 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反之, 粗俗不堪、简单粗暴的语言会给病人造成心理障碍, 甚至造成痛苦和绝望。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情景, 让学生扮演患者和责任护士, 通过情景表演来强化学生的护理礼貌用语。通过角色扮演, 使学生能够体验“患者”的心理, 理解“患者”心情, 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言传身教, 润物细无声

“你若影响他人, 最佳的途径是行动, 而不是靠你去说教。”我们的学生大多十八九岁,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完全确立, 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带教老师对病人的态度和蔼, 对工作的严谨认真, 对同事的团结友爱, 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用自己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风范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健康成长。真诚对待每一名学生, 全面了解每一名学生,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真情感动学生、用细节打动学生, 从而将内在的良知升华为个人的良好的职业道德。

医德教育任重道远, 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 在生活中、实践中渗透, 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护理人才。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9

1 《护理学基础》伦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伦理学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近些年, 大部分医学院校对伦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视度仍较低。在2006年对全国35所高等护理院校的调查分析中发现[2], 仅29%的学校将《护理伦理学》定位为必修课程, 有的学校将它并入《医学伦理学》中作为教学内容一部分讲授, 或者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由于《护理伦理学》不明确的地位和性质, 易导致护生和教师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难以重视伦理道德规范。《护理学基础》的学科性质是以临床实践为重点的学科, “重操作轻伦理”的教学局面长期存在。因此, 各院校较少能意识到伦理教育与实践操作的相关性, 从而忽视了对护生伦理行为规范的约束和教育。据相关调查,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对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 如“三查七对”“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无菌原则”等能够引起重视, 而对于教学中强调较少, 属于自我约束的伦理道德行为则表现较差[3]。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主动协助病人活动及生活护理、严格消毒安瓿、保护病人的隐私等。

1.2 护理学教师自身伦理学知识和素养存在局限

《护理学基础》任课教师多数未能得到伦理学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 因而伦理学教育对护理学教师是一个挑战, “重操作轻伦理”的教学局面较难突破。此外, 教师在平时与护生的教学接触中, 若能体现出良好的伦理学素养, 在操作中完整示范, 热情教导护生, 处处表现出对病人的尊重, 潜移默化影响着护生。反之, 即使操作过程规范, 也会起到消极影响。

1.3 伦理学教学方式的单一

大多数教师的理论和实际不能有效地结合, 教师注重灌输对操作技术示范演练, 单纯的口头道德说教缺少了在临床专业上的支持, 使得对伦理知识并不能起到深化和充分的认识。大众化的教育模式, 忽略了护生个体的差别。尤其男、女护生由于性别、心理等因素差异需要有不同的培养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护生对伦理学知识的掌握。

1.4 护生伦理道德素养差异

护生对人文精神和物质利益追逐与取舍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年龄、性别、接受能力和教育背景的差异, 使每一个护生对待伦理知识都有自己的接受模式和认识水平。如有些护生不情愿配合作为被实验者, 对一些介入性技术练习怀有芥蒂, 易致护理实践课无法进行。慎独意识较低的护生在自主练习操作时, 自我约束能力下降, 可能会放松对操作规范的要求及操作原则的遵守。这不利于护理技术的完善, 也是伦理教育的缺失, 在承担未来的护理岗位易触及敏感的护患问题。

1.5 伦理环境的缺失

伦理环境不仅要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完善, 同时也要给护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某些护理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老旧, 模拟道具存在危险性, 如练习更换床单的床铺年久失修,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病人擦洗或导尿时, 省去了屏风或隔帘等, 病人的隐私和安全难以维护。护生在初次面对护理技术操作时, 心理和生理上还需要逐步地适应。尤其当作为被实验者进行静脉穿刺、导尿、口腔护理等操作时, 出于教师的威慑, 不得已接受, 牵涉到个人隐私, 触及了伦理道德中有利无伤害原则, 特别是当男女护生同时在场时。

2 对策

2.1 完善教学方法, 采取多渠道学习

在护理人员对伦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中发现[4], 护理人员能够学习的伦理知识的来源大部分是学校课堂教育。因此, 要大力加强伦理学课堂教育, 增设专门的伦理学课程。与此同时, 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伦理角色互换、沟通技巧训练、伦理学教学查房等教学模式, 引导护生如何帮助病人减轻这些痛苦等等, 使护生开展1次自我伦理教育。将临床中富有启发性的伦理案例用于课堂, 如病人需要强效镇痛药时, 安慰剂是否需要告知病人;癌症病人的信息需求是否应该满足等等。此外, 网络也成为护生伦理学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在信息技术化的今天, 也需要鼓励护生进行网络学习和自学。通过更多的信息和公共资源, 多渠道、多角度去认知和了解伦理知识。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教师, 来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新需求, 鼓励深造, 举办护理伦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同时要根据国内外先进知识与技术的发展来制订针对不同人员的培养计划, 调整知识结构, 增加知识底蕴, 学习新知识、新技术[4]。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维护护生的权利, 做好各种安全措施, 防止护生意外受伤。在展示精湛的护理技术的同时, 也为护生树立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榜样。培养护生崇高医学职业道德, 尤其通过专业价值教育加深护生对生命伦理的理解, 体会职业责任和社会价值。

2.3 修订符合实践需要的新教材

要编写全面、系统地反映普通伦理学和护理伦理学知识以及充分体现人性论思想和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教材。改进《护理学基础》教材的内容, 增加伦理学的相关知识, 以提高学生的伦理水平和修养[5]。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应用, 如在“临终关怀”“输血”等章节中有必要从伦理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和死亡的教育以及输血中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问题。以典型的差错事故来引导医疗安全教育问题, 如将静脉注射剂量看错, 1 mg看成1 mL造成病人死亡, 带来的法律纠纷;无菌观念不强, 导致病人交叉感染, 造成经济和健康损失等。教材要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教训, 加强对护患问题的思考。

2.4 提高护生的伦理道德素质

加强对护生的人生观、职业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崇尚慎独精神, 认同护理工作的责任和严谨操作的重要性。当护生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独自练习《护理学基础》相关操作, 能够自觉、规范地完成。教学实践中完善基础的礼仪和沟通的训练, 自觉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如征得病人的同意和理解, 时刻关心病人的需要, 操作完说“谢谢”等, 时刻与临床优质护理相同步。

2.5 改善伦理教学实践环境

护理环境的美学要求包括2个方面, 一是人员的气质美、仪态美;二是病区的环境和氛围美[6]。护理实践基地应积极更换新设备、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如电动牙刷、体温测量仪等, 以保证实验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细节之处应完善, 如饮水机、空调的设置, 方便护生和教师, 以免过于炎热或寒冷的天气不利于实践课程的训练。操作用物的使用要规范、标准和安全。护生衣着整洁得体、仪表大方, 运用熟练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仪态使整个实践基地营造出温馨、和谐和规范的美, 伦理教学环境得以重建。

3 小结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逐步深化, 各级各类医院对病人提供全程规范化护理服务, 更需要护理人员加深伦理道德素养。因此, 伦理教育的完善还需要同仁们孜孜不倦地共同努力, 以促进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 改革未来的护理事业。

参考文献

[1]何路明.关于护理教学中伦理渗透[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0, 69 (1) :29-30.

[2]李春玉, 金锦珍, 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06, 6 (2) :12-13.

[3]张梅, 王力.关于实习护生伦理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4A) :879-881.

[4]李敏燕, 崔妙玲, 杨连招.护理人员对护理伦理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6) :62-64.

[5]崔文香, 裴莲花, 李明今.护理学专业伦理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1) :846-847.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10

关键词:护理学;职业教育;有效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4

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基础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护理学职业教育是在普通教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高度专业化的理论学科。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职业教育在国际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趋于成熟,职业教育的教学优势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规模空前发展。职业教育正在不断向国家和社会输出大量优秀人才,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护理学职业教育中,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不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1、生源素质偏低

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讲,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生源素质不高。职业教育的生源绝大部分来自于中考中成绩普遍偏低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和学习动力不足,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学习,日子得过且过,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护理学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发展,不利于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教学模式落后

在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落后等问题。很多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在学、还在用,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对新知识的传授、不主动采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在教学中不懂得将学科知识中抽象、有难度的知识简单化,只知道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应的知识要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护理学专业的进步。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对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不断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实用的新型人才。

3、教师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前面我们谈到,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绝大部分来自于中考中成绩普遍偏低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的教学,如果教师不主动思考有效的教学模式,将难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为国家输出大量优秀人才。在目前的职业教育护理学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式,不会创新,不会思考,不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同一潭死水,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职业教育对于自己未来发展的真实意义。

二、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优点也会有缺点。针对职业教育生源素质偏低的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方能找到相应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在护理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的特质,包括文化成绩、个性喜好、特长、缺点等,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才能在教学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源素质偏低的学生,应当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在教学中培养其学习的信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护理学专业职业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就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有效方式。以《呼吸生理》一章为例,教师在课前,应当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例如,让学生通读全文,充分了解本堂课所讲解的内容,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基本领会章节内容。对于不了解的,可以勾为重点,以备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应当充分了解。要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随机提问,让学生概括章节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有压力,并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2)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有效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拟好提纲,写好教案。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预习中的问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力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因此,在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俗话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人的潜力是否得到有效开发,就在于其自身是否存在足够的动力支持。在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当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在教学中不断开发学生的潜力。例如,对于学习认真、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动力、有激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护理学专业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护理学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玮,张兴华等.职校生学业状况面面观.教育发展研究,2004.

护理学继续教育 篇11

1 理论教学结合人文教育

1.1 观看护理前辈事迹

护理学基础绪论里介绍了护理学的发展史以及护理学鼻祖南丁格尔的事迹。笔者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南丁格尔的事迹, 并以此为契机, 组织学生观看了我国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理前辈在临床工作中的感人事迹, 让学生对护理职业产生自豪感, 从而激发其对护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对护理职业的向往。

1.2 学习护士工作礼仪

学习完护士素质及护理的概念后, 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由医院护士表演的情景剧。通过情景剧演示了护士的电话礼仪、交接班礼仪、接待患者礼仪、晨间问候礼仪、送患者出院礼仪、患者入病区后护理、护理操作时的交流, 并展示了护士的标准站姿、坐姿、走姿, 处处体现了白衣天使无与伦比的崇高与美丽[1], 并且通过观看表演使学生了解了护理的内涵, 即“人道、照顾、帮助”。

1.3 培养交流能力

理论课采取多样化形式, 如重点突出、简单易懂的内容采取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由各组推选代表发言, 最后由教师讲评。如在讲解“医院与住院环境”这一章时, 笔者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 并专门留出两个小时时间带领学生作为志愿者在门诊大厅为患者服务。在讲解“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这一章时, 笔者采用让学生先预习后分组、分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以上各种授课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 还能提高其学习与交流的能力[2]。

2 技能教学结合人文教育

技能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护理程序框架为操作流程主线, 把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相关的人文关怀融入到对学生护理实践技能培养的全过程中。

2.1 病例教学模式

教师事先根据实训项目设计相应的病例, 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医生、患者、家属等角色, 并轮流进行扮演。在操作过程中, 教师讲解护患沟通的技巧、相关的法律知识、常见操作错误、文明礼貌用语、相关理论知识等。合理设计和开展护理技能教学有助于护生专业角色的形成和职业责任感的建立, 适宜的道德观和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

2.2 技能考核

改变传统的护理技能考核以流程、速度为主要指标的单一评价方法, 采用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专门设计评分表采用技能评分与人文评分相结合的方法, 将护理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人文关怀语言行为, 尊重、关爱、理解、沟通等内容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也作为护生技能评估的依据。

3 开展班团活动, 强化人文教育

3.1 主题班会

笔者在上实验课时发现, 有些小组由于其中一位学生的失误影响了整体成绩, 结果全组学生都埋怨他、孤立他。为此, 笔者专门开了一个以团队精神为主题的班会, 以小品、说唱、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团队协作精神的教育,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基础护理学》第十九章“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上完后发生了汶川大地震, 笔者就每天组织学生观看大地震的新闻报道, 通过新闻材料对学生进行了生命价值的教育, 而且进一步升华了学生对南丁格尔精神的了解和感悟, 让学生从抗震救灾的医护人员身上真正体会到南丁格尔的优良品质:善良、勇敢、无私奉献, 另外还大大加强了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3.2 社会实践活动

《基础护理学》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上完以后, 笔者组织学生到社区及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生活护理、测量血压等;并以“微笑多一点、仪表美一点、嘴巴甜一点、观察细一点、操作柔一点、爱心多一点、照顾全一点、要求严一点、效率高一点、服务诚一点”10句话作为行为规范要求。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 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

护士人文素质的培养包括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理沟通、护理心理学等许多方面, 仅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社会、医院、学校及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才能把护生培养成既是拥有精湛护理技术的护士, 又是拥有丰富人文知识和高尚人文精神的社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李丽林, 全彩梅.浅谈护理人文科学在注射室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02 (8) :167-168.

上一篇:ERP系统供应链金融论文下一篇:提高农村网络普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