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创新(精选12篇)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 篇1
摘要:本文阐述了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提出教师对幼儿超越常规的绘画尝试持鼓励态度, 要加强手工教学, 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完善幼儿创造的工具, 促进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不同绘画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等提高幼儿美术学习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关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幼儿一般都比较喜欢美术活动, 它可扩展幼儿思维, 开发幼儿心智, 增强其表现欲望, 特别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老师带领幼儿开展的美术活动一般都遵循一定的流程, 就是展示有关作品—教会他们观察—传授正确的画法—相关示范—幼儿操作—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这种落后的操作模式易使幼儿单纯地模仿老师的作品, 不能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 怎样的活动流程才能充分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潜能呢?根据我们以往的教学经验, 从不同活动流程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 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美术作品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性, 才能在其中体现出自身价值与个人情感。幼儿美术老师在带领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活动时, 须逐步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其想象力进行手工作品创作与绘画, 以达到增强幼儿审美观念、创新才能的目的, 使幼儿将图形、色彩、线条等富有新意的元素运用到作品的创新之中, 从而将对外界的看法全面而充分地表达出来, 增强幼儿自身的创新意识, 促进幼儿身心更加健康地发展。
2. 有助于幼儿形成创新型人格
教育若要适应目前的社会形势, 必须注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 从人生的各个发展时期来看, 这一时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通过美术教育活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这样一来就有助于他们形成创新型人格。所以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 并考虑幼儿自身特点以及心理方面的特征,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探索出一条可有效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途径, 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二促进幼儿美术学习创新能力发展的方法
1. 老师对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一些意料之外的作品应给予鼓励
幼儿在绘画当中有时会突发奇想画出违背常理的作品, 令人难以接受, 这些作品有的不合规律, 有的与人们的认知不符, 但老师在审视这些作品时, 应具有独到的眼光, 要看到这是幼儿思索的结果, 所有的作品都是从幼儿的心理出发, 通过他们的想象画出来的。在“鱼类比赛”这个美术活动中, 一个叫刚刚的幼儿对“有翅膀的鱼”是这样认为的:“长尾鱼带上两片红红的翅膀, 就飞了起来。”“长尾鱼能在水里游也能飞, 也是很好的赛跑员, 一定会得第一名!”在众多幼儿的掌声中, 有的说:“长尾鱼的尾巴是走路用的”, 还有的说“它是飞翔冠军”“游泳冠军”……老师这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幼儿都是具有创新潜力的。所以, 应当进行鼓励, 使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充分观察外界, 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体现在画纸上。
2. 多让幼儿动手操作, 强化他们的创作意识
培养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 需要多让他们动手操作。幼儿在产生创新的想法后, 就会在内心里想要以自己的双手创作来达到目的。在此过程中, 他们会不断地思索, 不断地观察, 将自己的想法加以完善与改进, 直到作品令自己满意为止。所以, 教师多指导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这可强化他们的创作意识以及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另外, 老师要注意逐步引导幼儿将美的因素体现在作品当中。
3. 提供齐全的创造工具,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美术本身是一项有着很强实践意义的活动, 给幼儿提供齐全的创造工具, 并教会他们使用方法,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从而创作出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作品。工具有纸板、剪刀、橡皮泥、蜡笔、水彩笔等。老师在幼儿创作当中, 应引导他们展开想象, 自由发挥, 创造自己喜欢的作品。例如, 两个纸板做的圆筒粘贴加上彩绘及绳子, 就会制作出一个“望远镜”, 会让他们感到高兴。橡皮泥做的花盆里栽上绘制的鲜花, 就是一个好看的盆景。幼儿每一次新的创作, 都是一次内心创作潜力的激发。
4. 通过不同绘画形式, 使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
老师在美术教育中应通过幼儿即兴画、自由剪纸主题画等各种绘画形式来增加他们对此的兴趣, 使他们的好奇心与操作欲望得到满足, 从而使幼儿形成创造性思维。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纸上绘画, 纸上绘画需要幼儿动脑与动手创作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这其中融进了多种审美思维。为增强绘画效果, 老师可以创设主题背景下的绘画活动, 使幼儿感受到动手操作取得成功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 因为幼儿体力弱, 老师要控制好绘画时间, 避免长时间绘画引起幼儿的疲劳。在绘画结束后, 可以选择进行简单的游戏, 让他们在轻松的游戏中放松身心, 并做一些难度不大的操作, 如贴、粘、折等, 以使幼儿能在活动中体会到操作带来的情趣, 能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操作, 这种方式对形成创造性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综上, 在幼儿阶段若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可能将永远处在模仿中。因此, 要引导幼儿学习优秀的美术作品, 促进他们美术能力的提升, 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季丽娅.灵动的语言多彩的课堂——幼儿美术活动之我见[J].读与写, 2013 (23)
[2]章锦.浅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 篇2
新洲区凤凰镇中心幼儿园
余金花 手机:*** QQ:441889971
【摘 要】
创新教育向传统幼儿教育的挑战,归根到底是对教师的素质提出要求和挑战,幼儿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幼儿教师。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学前期是儿童创造力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幼儿
语言
主动性
创新
社会的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客观地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幼儿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我国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创造性思维除了能渗透到其它学科之中,还能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紧密相关,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幼儿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分享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主动构建的,幼儿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在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使幼儿对语言的运用具有主动性,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敢说、想说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首先,我们把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作为出发点,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教师、他人进行交谈。我们要做的是:(1)倾听幼儿谈话。每天早活动,离园活动都是教师倾听幼儿说话的机会,孩子们会把家中发生的事、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倾听幼儿说话是引发他们说出更多的语言,教师把自己看作是与幼儿同等的,与幼儿共同分享某个活动的经验,或是共同探索某件事情的秘密,这样来引发幼儿乐意交谈,乐意沟通。(2)为幼儿提供谈话的真实环境。教师充分利用室内环境的创设,通过经常带领幼儿进行参观访问,利用外部环境的变化,用不同途径为幼儿交谈提供主题,同时为了加强幼儿交谈的兴趣,教师利用不同的图画、标记等符号给幼儿,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意义,分享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孩子们语言表达的欲望。其次,文学作品作为语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学教学不只是教会孩子讲多少故事,背多少歌,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这种活动中有所感受,感受作品中描绘的美好愿望,人物、事件以及人们的道德情感,感受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总之,在语言教育中要注重帮助幼儿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
二、创建敢说的应答环境,引发语言的沟通。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我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注意调动幼儿说的积极性。教师与幼儿建立良好关系,使幼儿有什么说什么,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来给幼儿创造语言环境。
1、利用晨间、饭前来开展语言活动。如:“谁来模仿教师?”让幼儿简单地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模仿老师的语言、声调、速度等,以此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纠正幼儿的发音,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要为幼儿提供语言活动区域,让幼儿在晨间、饭后、课间、游戏活动时间里,可以自由的进入区角动手、动口,在自觉不自觉中发展语言能力。
2、正规的语言活动,即采用课题教学形式面向全体开展语言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在倾听、表达、欣赏和早期阅读等四个方面来发展。我着重在早期阅读中培育幼儿。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认识汉字和看书。其实,在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语言文字敏感性,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开展早期阅读,首先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特点的图书,要为他们提供生动有趣和他们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在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时,我认为要让幼儿带着目的,也就是要带着问题去看书,以帮助孩子克服乱翻书的习惯。第一步,教会孩子认识封面、封底。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看的时候可用手指着,一样样地说。看完后把书合起来,并把封面向上放好。第二步,引导孩子有目的地看书的某一页。老师要先翻到那一页,一开始,可用语言描述加以提示,逐渐让孩子独立看。第三步,逐渐培养幼儿自己讲述画面内容,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语言表达出来,讲给朋友老师们听,引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三、创意愉悦的表演游戏,激发语言的兴趣。
总之,对幼儿实施“创新语言教育”是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否则,这种可贵的精神将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幼儿只能在模仿、顺从中长大,失去创造的机会、条件和信心,而且很可能最终成为平庸的、缺乏独立见解的人。总之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为此,教师应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乐意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的语言,重视幼儿交际能力培养,而且幼儿语言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渗透在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方面,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为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做出实质的努力。作为求索创新路上的执教者,我们正带着收获和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践行。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创新路上,一直有我。
【参考书目】
1、周兢,余珍有:《幼儿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版
2、《幼儿园语言创作教育活动与 课程创新设计指导手册》 中国教育出版社
幼儿美术课程教育价值与创新 篇3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价值;问题 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幼儿园对课程的开发,幼儿美术教育也逐渐的加入到了教学过程当中,成为了所有课程中最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对幼儿进行艺术气质的培养,使得幼儿对审美有了一个最为基本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与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培养其广泛的兴趣,老师需要支持幼儿自由探索,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学到美术的精华,为其获得健全的人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不再是学校教育的鸡肋,其地位变得愈发重要,各个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公共环境是不一样的,文化更是千姿百态,社会环境带来的美术教育则是一个耳濡目染、慢慢熏陶的过程,所以各地区对幼儿的美术教育也有很大的差异。目前社会对美育价值的衡量太过功利化,把孩子画画是否画的好,弹琴是否谈的好,乃至奖项是否拿的多当作唯一的标准。在这种价值观的压迫下,孩童们丰富稀奇的想像力被抹杀,天真好奇的天性也不复存在,美育的尊重人性,丰富涵养,培养想像力、创造力的目标被完全忽视。所以说,美术教育的世俗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二、幼儿美术课程教育价值
(一)有助于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艺术活动是可以让孩子建立自信的最好方法之一,因为他们可以从绘画中体验到自己创造的幸福与快乐。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
(二)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各项能力
幼儿美术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大脑右半球的潜力,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力,非理性和理性的平衡,奠定完整的人格,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角色对能否开展好幼儿美术活动至关重要,不断加强幼儿教师全方位的素质。
(三)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美术活动是以个人为主的活动,没有其他干扰,可以独立完成艺术活动,更加主张“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述。幼儿美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一)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不正确
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某些功利主义的影响,老师和家长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认识片面,没有注意到在幼儿时期美术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美术与画画混为一谈。或是急功近利的将美术作为一项技能来让孩子进行学习,很有可能使得孩子出现对美术的反感情绪,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缺少灵动的教学方式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当中,很多教师只是将美术当做是一种模仿的艺术,教师先把范画展示给幼儿,接着幼儿照着画,最后教师进行评价。过于机械和死板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虽然教授了一些美术知识与技巧,但从本质上限制了幼儿思维的扩展,没有让孩子充分的去感知周围的事物,抹杀了幼儿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幼儿美术教师专业追准不高
教师是幼儿获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主要启蒙者,但是很多教师缺乏针对幼儿教学的相对专业的美术知识,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常常会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幼儿,长此以往,不利于幼儿的美术思维的锻炼与提高。
(四)课程设置死板
教师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只是让儿童模仿着进行绘画,然后进行评价尤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般采用现场的即时评价,让幼儿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而且评价内容集中在所学的课程内容上,注重幼儿的知识和技巧等,而对于幼儿的情感、创造力、价值观等都不是很重视,使得孩子的创造能力大大下降。
四、基于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举措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美术,从而让孩子在活动中增强对美术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设置和选择上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到其智力的发展水平。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老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主观意识的培养,应该多利用孩子的自我评价和孩子之间的相互评价来鼓励学生,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优点,而且也可以促进孩子和孩子之间交往能力的培养,不能以绘画技能的高低来评判,而需要以想象力的表达为主要的依据。
(三)贴近生活
幼儿美术教育贴近生活,可以让儿童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并且生活中的物品,更能激发幼儿实践动手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中也可以体现美术教育
除去正常的美术教育课程,幼儿的活动还包括课堂的自由活动、吃饭就餐等等各种活动,可以在这些活动的场所融入美术教育的元素。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儿童审美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幼儿教育在对人的培养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启蒙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幼儿的美术教育将艺术教育融入诸学科、融入孩子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在幼儿美术教育中需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存在的差异,不能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要求,幼儿最早的一些美术可能只是一种涂鸦,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但是教育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这样就使得美术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意识的活动。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幼儿假期教育策略创新浅析 篇4
一、幼儿假期教育现状
1. 家庭教育方式。
每到放寒暑假, 很多家长就会为如何做好幼儿的假期教育而发愁。由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文化素质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差异性, 导致幼儿的家庭假期教育情况千差万别。根据家庭假期教育方式的不同, 幼儿的假期教育现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 放养式。
即幼儿放长假了, 但家长都在上班, 无法抽出时间照顾和教育幼儿, 只能将幼儿“放养”, 缺少学习和游戏活动内容安排, 任由幼儿整天在家自由玩耍。特别是那些出身于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幼儿, 一旦放假了, 他们就很有可能变成“野孩子”, 整天无人管教。
(2) 圈养式。
那些经济条件较好又非常重视幼儿早期教育的家长, 一心想着不能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 往往利用寒暑假, 自作主张替幼儿报上好几个兴趣班, 使得幼儿每天忙于“赶场”, 参加诸如外语、美术、舞蹈、乐器演奏等各种兴趣班的学习, 导致幼儿被“圈养”起来, 失去了享受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的快乐。
(3) 开放式。
即家长自身知识文化水平较高, 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 在生活中能够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假期生活, 寓教于乐,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自主地接受教育。
2. 幼儿园教育方式。
当前, 幼儿园依照执行中小学放寒暑假的制度, 每年统一放寒暑假 (指公立幼儿园) , 幼儿的假期教育工作只是作为学期末的扫尾工作, 从教育管理者到一线教师在思想上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一般认为:放假了, 幼儿的假期教育问题就是家庭的责任, 与幼儿园和教师无关。现有的幼儿园 (指公立幼儿园) 假期教育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注重幼儿假期安全教育。幼儿安全责任大于天, 每到放假前, 幼儿园一般都会召开专项幼儿假期安全教育工作会议, 指导教师做好班级幼儿的假期安全教育。常见的做法是:班主任在家园栏内贴一份《假期幼儿安全工作须知》, 提醒家长在放假期间必须做好幼儿安全教育, 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坐车安全、外出游玩安全、用火安全、用药安全、用电安全等。
第二, 轻视幼儿假期学习指导。学期结束, 幼儿教师一般都不会对幼儿的假期学习提出相关要求, 也不会对家长的假期教育方式进行适当指导。但有些教师会向幼儿及家长专门布置一份假期作业, 内容包含:幼儿要做的作业题和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据了解, 绝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假期学习不作统一规定和要求, 是否给幼儿布置适量的假期学习任务, 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敬业精神和对幼儿假期教育的理念。
二、幼儿假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1. 从家庭来看, 幼儿假期教育主要缺乏科学性, 具体体现出三方面问题。
(1) 疏于教育, 营养不足。由于家长在假期内不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求, 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学习与活动机会, 幼儿长时间处于放任自流的生活状态中, 造成“零教育”、营养不足的现状, 致使幼儿在学习兴趣、行为习惯、能力发展等诸方面均会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 最终影响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2) 过度教育, 营养过剩。部分家长过于偏重幼儿知识技能培训, 不尊重幼儿的主体需求, 擅自为幼儿报多个兴趣培训班。在家长的“高压”手段下, 幼儿就像笼中鸟, 失去了自由玩耍、自主学习的自由, 每天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之间, 结果身体累坏了, 有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消化不良”的教育状态, 使幼儿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中, 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3) 无人看管, 易发事故。幼儿年龄小, 安全意识弱, 自我保护能力差。因幼儿无人看管, 常因贪玩或不懂事, 造成溺水、烫伤、摔伤等意外伤害事故。每年寒暑假, 全国各地因“放养”而发生的儿童意外伤害甚至意外死亡的事件令人震惊。
显然, “放养式”和“圈养式”的假期教育均存在很大的弊病, 只有“开放式”的假期教育, 才能让幼儿真正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生活。
2. 从幼儿园来看, 幼儿园传统的假期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各界对高品质幼儿园教育服务的需求, 也不能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时代步伐。
具体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 单向指令, 缺少交流。幼儿园的假期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幼儿安全教育和幼儿的假期学习, 假期工作一般由班主任教师直接向幼儿和家长作口头或书面布置, 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教师对家长在幼儿假期教育方面产生的困惑不具有指导意义。现实中, 往往出现幼儿的假期教育和幼儿园内教育产生脱节或偏离的现象, 难以形成家园共育,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假期教育工作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是分不开的。
(2) 统一要求, 缺乏个性。假期作业的内容统一布置, 幼儿不能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发挥, 难以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发展。
(3) 消极接受, 缺少激情。无论是假期幼儿安全教育, 还是幼儿假期作业布置, 家长代表受教育方, 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一面, 一些家长难免产生消极心态, 简单地指导幼儿完成作业, 能对付交差即可, 遑论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 有效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显然, 这种“单向指令式”的幼儿园假期教育是传统的、低效的。
三、幼儿假期教育策略创新
1. 教师策略创新:“书信———温情交谈”。
幼儿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要勇于打破常规, 创新假期教育策略, 结合本班幼儿实际, 为家长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幼儿假期教育计划。基于这种教育理念, 笔者在假期教育工作策略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创新一:书信交流。学期末, 笔者以朋友的身份为全班幼儿每人写了一封信, 在书信中与幼儿温情谈话,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幼儿参与各种假期活动的强烈愿望, 调动起家长和幼儿的积极情感,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这种充满温情的书信交流, 就像一剂催化剂, 既增进了师幼之间的感情, 促进教师和家长之间交流和合作, 还引发家长对幼儿假期教育重要性的重新思考, 对家长的假期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创新二:个性化作业设计。在信的结尾, 笔者有意设计能体现幼儿个性、有发挥空间的假期作业。作业内容多样, 不设统一的具体要求, 完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让幼儿结合自身的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有运动锻炼的, 有表现技能技巧的, 有表达情感的, 有亲子合作的, 还有社会实践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几项来完成。
2. 幼儿园策略创新:“办班———贴心帮困”。
近些年来, 为了帮助家长解决幼儿“假期教育难”的实际问题, 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加入开办“假期班”的行列。幼儿园在放寒暑假期间, 继续为幼儿提供一日或者半日生活的教育教学活动。幼儿园通过开办惠民“假期班”, 把“放养式”的那部分幼儿吸引到幼儿园学习, 有效地规避了幼儿在放假期间“零教育”的生活状态, 保障了幼儿在假期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力。幼儿园还开办各种“兴趣班”, 培养幼儿在绘画、舞蹈、手工制作等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以满足更多家长和幼儿对假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
“假期班”的推出, 增强了幼儿园的服务功能。既减轻了年轻家长因工作原因而无暇教育孩子的精神压力, 给家庭带来了不少便利;又丰富了幼儿的假期生活,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真不愧为一项“一举三得”、“利园惠民”的好举措。
3. 家庭策略创新:“体验———亲情互动”。
家长如果过分寄希望于学校教育, 幼儿的生活空间仅局限于家庭和幼儿园, 使得幼儿接触自然和社会大环境的机会太少, 那么, 幼儿在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难免就要受到影响。放假期间, 有条件的家长应该创造多种机会, 让幼儿亲近大自然和社会, 充分挖掘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教育价值, 科学、合理地为幼儿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 使幼儿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自主地接受教育。具有代表性的幼儿假期活动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阳光运动, 增强幼儿体质。
放假期间,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幼儿进行户外运动, 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多种体育运动, 比如踢球、骑车、轮滑、跳绳、钻爬、跑跳等等, 从小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 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促进骨胳生长, 增强幼儿体质。
(2) 游历山水, 陶冶幼儿情操。
风和日丽的天气, 家长带幼儿走入田野, 走进山林, 游览风景名胜, 观赏江河湖海等等, 让幼儿从小有机会游览和观赏祖国的美好山河, 既能让孩子开阔眼界, 增长见识, 又能陶冶情操, 激发情趣。
(3) 参观博物馆, 启迪幼儿心智。
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 选择适合的展馆, 经常带幼儿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参观博物馆, 就像是为幼儿打开了无数知识的窗口, 幼儿见多识广, 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参观美术馆, 感受艺术魅力。
为了培养幼儿的美术修养, 上兴趣班、请家教已成为众多家长的共识, 但习惯带幼儿上美术馆参观的还不多见。其实, 利用假期多带幼儿参观美术馆才是引导孩子走进艺术殿堂的最佳途径。
(5) 走进图书馆 (书城) , 探寻知识的宝藏。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 篇5
1、营造美术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在3至6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他们缺乏耐心,而且活泼好动。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应该要营造美术氛围,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美术课堂中,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这样才能无限地开发想象力。幼儿具备强大的探索能力,教师只要耐心地引导,就能看到幼儿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营造出浓烈的美术氛围。
例如在开始上美术课之前,我会先将教室布置得非常美丽,以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然后再挂上一些优秀的作品。并且这些作品我会选择以往幼儿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美术作品,这样就可以拉近作品与幼儿的距离,幼儿会感觉到原来老师画的画是如此漂亮,内心也就激发起跃跃欲试的兴趣。
当环境起到作用后,我就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幼儿绘画节目,如剪纸、泥塑等,引导幼儿耐心、细心地进行观看,最大化地激发起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冲动。
幼儿的世界是非常单纯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之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会产生巨大的探索能力。因此,美术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这是引导幼儿进入美术世界的第一步,只要有了兴趣,幼儿就会不断地创新。
2、引导幼儿探索,鼓励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不断的探索,才能打破陈规,形成新的思维。在美术的世界里,也需要不断的探索,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因此,幼儿教师需要重视对幼儿的引导,以便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所谓引导,指的就是教师只能作为一个引路人,而不能代替幼儿的想法,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思维的单纯性。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耐心地等待,让幼儿自己去完成作品,或者给予一定的提示,让幼儿受到启发。如果教师经常帮幼儿思考,那么幼儿就会形成依赖,当遇到创作困难的时候,就会不愿意动脑、动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放手,以“放”带“引”,积极开发幼儿的探索能力,并形成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幼儿完成主题为《多变的云彩》绘画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白云会发生变化,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直接将孩子们带到课室外面坐下来,抬头欣赏美丽的天空。我假装发现新大陆一样,“哇,小朋友们,那块云好像会动呢,”在我的指引下,孩子们都将眼光放到云上,他们都认真地观察起来,“是呀,你们看像一朵花”,“我看见的像一棵树”……当孩子们都能说出心中的想法时,我再将他们带回课室,引出课题。
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都把自己心中多变的云画了出来,有的画得像一只动物,有的像一座房子,有的像一个人等等,总之想法千奇百怪。这就是幼儿的创新思维,如果我在开始告诉他们,云在发生变化的时候,会变成什么,那么就会局限了孩子的想法,他们会依据教师的想法去想象。在这里我只是告诉他们云会变,但是变什么,我不说,只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在这样的引导下,既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又开创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有效地启发幼儿的思维,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尤其在美术世界中,教会幼儿动脑,比教会幼儿技法更重要,只有具备新颖的思想,才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有可能创新。
3、增加体验形式,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基本是“教师画,幼儿学”的模式,临摹是幼儿学习美术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形成了单一的教学形式。新课改以后,创新的观念开始深入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可以得到提升,而吸引幼儿去探索和实践,就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形式提高幼儿的体验兴趣。
在教学中,幼儿教师需要多创造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如创意手工、五彩泥塑、集体作画、自由创作等形式供幼儿探索,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不能限定幼儿应该要怎么做,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形成独特的美术思维。
例如在幼儿画《美丽的花朵》这一个课题时,我首先带幼儿来到花园里观察各类花朵,然后回到教室里,先让幼儿们说一说什么样的花朵才是美丽的花朵,这时幼儿就会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那红红的玫瑰花,有的说那朵小小的菊花最漂亮……其
实每个幼儿在自己的心里都有一个美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孩子。因此我并没有为幼儿做示范应该怎么画美丽的花朵,我说:“那么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把自己认为美丽的花朵画出来吧!”
幼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按照花的样子进行写实描写,他们有的给花添上手脚,有的画成一个花公主,总之,当老师没有限定幼儿如何画花的时候,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会不断地探索该怎么画出美丽的花,每个人都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花朵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当中,幼儿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总之,三至六岁的幼儿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只要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一定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美术世界里,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在进行美术活动中,少干预,多鼓励,幼儿的创作独立性就一定可以得到较高的提高。
二、美术活动中怎么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1激发幼儿兴趣,打好创新基础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创设一个个引人入胜、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良好环境,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这样也就为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幼儿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这是他们或多或少创新意识的萌芽和实践能力的表露。
这时,教师只需利用好环境资源对幼儿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支持,呵护稚嫩的创新幼苗,激发创新灵感,就能有效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在美术活动中笔者常画出一条线或一个图形,让幼儿去想象可以变什么,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在用画笔画出来,即让幼儿体会了绘画的乐趣又给孩子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通过他人优秀的美术作品和幼儿自己的作品展示来提高幼儿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里和园级环境里都会出现很多的美术作品,这样可以让幼儿从别人的作品中欣赏美的色彩、美的形态,从而激发出自己的创作灵感。在每一次的美术活动中,我们都会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孩子们会评价同伴和自己的作品,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以及语言的讲述能力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启发幼儿,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我们常常会利用儿歌、故事来吸引幼儿,并引导幼儿根据儿歌、故事的内容来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的形式让孩子们的表现力、创作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春》、《小猪盖房子》等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引导幼儿对身边感兴趣事物的观察,设计活动,让幼儿用美术作品表现出来。如春天到了,孩子们会跟随大人外出春游,喜欢捉小蝌蚪进行回家。我们会让孩子们去画小蝌蚪,用胶泥制做小蝌蚪,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观察表现出小蝌蚪的不同形态。这种活动不用教师更多的语言去引导,孩子们都会自己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且会创作出许多让人感叹的作品来。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对其所知的一种表现,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活动的素材就越丰富,活动的动力也越充足,思维也越开阔。否则,会影响儿童在活动中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及创新能力的表现。
我们在活动中会安排一些作品欣赏活动,就为了让幼儿通过欣赏来感受作品的美,学习别人的表现方式和手法,从而来提高幼儿作品表现力。
生活中我们还会请家长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的事物,让幼儿用眼去看,用心去体会,最后用作品去表现。如:在过春节的时候带孩子们走亲访友后,孩子们就会用笔画出大街上的热闹景象,用剪刀剪出漂亮的窗花,用纸折出祝福的纸鹤等。孩子们观察的不同,带给他们的感受也就不同,在活动中他们的创作也就不同。
3多给幼儿自我表现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发展
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应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和解放儿童的时间。幼儿不仅用语言、动作,也常用自己的画表达内心的体验。
孩子们的绘画活动,笔者会给他们提供一些范画,让他们欣赏,当他们作画时,将范画收好,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幼儿自主作画,当然这要在孩子们掌握了一些绘画的基本技能之后。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的苹果,有绿色和红色的苹果,但一个孩子画了一个黑黑的苹果,教师看后没有批评他,但这个孩子在同伴的嘲笑声中脸红红的,小声的告诉教师:“苹果烂了就是黑的”,于是,教师肯定了他的说法,并在苹果的旁边添上了一条小虫子,让孩子获得了大胆创作的自信心。
有的老师会疑问:不让孩子模仿老师的画法,他怎么学会画呢?其实在孩子刚接触画的时候,在学习基本技能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模仿的,比如在学习画各种形状、学习涂色时都需要模仿,只是这时老师要注意,允许孩子的不同,不能因为模仿的不好不像而训斥孩子,要留给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给孩子一定技能后,教师应注意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丰富经验,为创造性想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小班的活动中会教给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技能和方法,中班我们除教基本方法外,我们会让孩子们自己选择材料去丰富作品,而大班基本上让孩子自己去创作作品,教师只在难点上进行引导。这样,教师的教才不会制约孩子们的创作,孩子们才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创作天空。
4成果展评是幼儿提高认识的过程,是培养他们审美能力的过程,当然更是他们体验创新乐趣的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作品,采用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全体讲评、分层主评等形式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价。对完成质量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并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对有进步的幼儿作品给予肯定,对其不足用商量的口吻、建议的方式提出改进意见;
尤其是对那些有新意的作品,教师更应给予大力的鼓励和表彰,使幼儿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逐渐树立创新的信心,并能主动地进行创造,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
浅谈幼儿创新教育 篇6
【关键词】幼儿 创新 教育
新世纪的社会发展方向必将是拥有大量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同成人相比,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想象力丰富,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说、敢做。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改变陈旧观念,树立创新理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主体性教育,所以,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将幼儿看作一个独立、完整、主动的个体,有自己的需要和尊严,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做法。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正常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潜能,这种潜能还处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种种创造性的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以致经常用逾越常规、钻牛角尖、提怪问题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类似的例子。教育者常以淘气、顽皮、不听话来否定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的探索和创新,这样会扼杀幼儿创造的萌芽。实践证明:幼儿淘气往往是探索欲望和创造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表现,顽皮好胜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他们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要改变陈旧观念,树立创新理念。
二、创设创新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幼儿年龄小,思想没有过多的约束,想象丰富奇特。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创造氛围。如:在用颜料吹画的美术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很快地就用颜料吹出了“大公鸡”、“小草”、“乌龟”、“手帕”等作品,但也有个别幼儿没有吹画,而是在玩颜料。我耐心地观察他怎样做,从中发现这个孩子的兴趣不在吹画上,而在玩顏料上。与其我这时强行让他吹画,不如满足他的兴趣和需要,发展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和他进行“你认为……”“你想……”的民主式交流,引导他根据画面说出像什么,这时幼儿兴趣很浓。其实每个幼儿内心都有创作的欲望,这种欲望很强,但又很脆弱,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与呵护。只有在安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幼儿才会有别出心裁的表现。试想,一个幼儿自己很“投入”地“创造”了一番,但得到的却是老师的一句“搞什么名堂”的评价时,他的心情会怎样?说不定从那以后他就不爱“创作”,也不敢再创作了。由此可见,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
三、重视创新过程,保护创新意识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模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 每个发育健康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创造潜力的发展、挖掘与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在技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教师只要加以留心,是很容易识别的。比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小熊过桥》这节课时,用积木搭桥,老师一边用积木搭桥一边问孩子们:“老师在干什么?”幼儿大声回答:“玩积木。”老师用冷漠的表情说:“不对!”孩子们由于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回答出“搭桥”这个词而被冷落,这样严重挫伤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虽然答案不对,但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答案,是他们思维积极活动的结果。完美的模仿毕竟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终究也是一种创造,难道这不比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答案更富有创造性吗?从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创造这一点出发,老师态度应和蔼耐心并给予肯定。因为引起幼儿恐怖心理,会禁锢幼儿的思维活动,严重阻碍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只有让幼儿时时有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更强烈的探索及创新的欲望。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创新过程,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凡是幼儿能思考的问题让幼儿自己去想,凡是幼儿能开口说的语言让幼儿自己去说,凡是幼儿能动手的操作让幼儿自己去做。
四、实施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我们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活动资源,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孩子喜欢动脑筋,创新教育是动脑的良好手段,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良好方法。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幼儿画小鸡时,可以先用拼图的方法让幼儿尽其所好,大胆想象,拼出形态各异的小鸡,并让幼儿说出自己画的小鸡在做什么。
孩子的认知特点之一便是思维的形象性,因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其素质。尤其是上课伊始便运用电教手段,以其形、声、色的功能,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录音的播放,语言的描述,音乐的烘托等,创设悦心、悦耳、悦目的情境,使多种功能作用于孩子的感官,培养幼儿积极学习的兴趣,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
浅议幼儿教师创新教育 篇7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实践证明,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创新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目前在我们的幼儿园中,幼儿教师的创新却存在问题。一份有关教师(包括幼儿教师)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显示:在回答“对自身创新素质是否满意”时,仅有11%的教师回答“满意”;在回答“是否想过结合自身教学搞些发明创造”时,只有2%的教师回答“想过”;在回答“开展教师创新素质培养是否急需”时,有41%的教师回答“急需”。这一系列数据提醒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创新素质,还未做好实施创新教育的准备。
针对上文提到的部分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一、确立创新意识
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许多事例证明,在幼儿身上闪现的瞬间的创造性火花,正是因为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才被无情扑灭的。幼儿期是人生的初步,也是创造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时期,幼儿的创新思维需要我们及时开发和引导。只有具备以创新为本的教育观念,幼儿教师才会较自觉地摒弃种种狭隘的、急功近利的、违背教育规律和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克服在教育中扼杀孩子创造性萌芽的现象,促使自己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增强创新精神
发明家爱迪生有句名言:“很多生活中的失败,是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再简单的创造,在被创造出来之前,也会孕育许多的失败。许多人愿意去做比较容易做的事情,因为创新往往是需要承担风险的。不少幼儿教师在工作时照本宣科,跟在别人后面,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对教育创新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创新教育的实现,要求教师不断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凸显出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特色。幼儿教师应该克服幼儿教育创新的困难与阻力,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独辟蹊径地实施幼儿创新教育。
三、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多元型的智能结构,包括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思维力、集中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独创的实践力等,体现在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中,对教师能力的要求有如下几点。
(一)操作能力。
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在幼儿创新教育中,由于幼儿对环境和直观材料的特殊要求,教师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和直观材料的制作。只有具有直观材料,幼儿进行了操作,才能开启孩子的智慧,激发孩子进行创造的欲望。并且,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和影响,将会使其效率变得很低并且有很大的随意性。
(二)教育监控能力。
新的世纪教师能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教育监控能力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这种监控可以分为对自我的监控能力和对教育过程的监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强调的是对自己存在的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调整,如:在教学过程中概念是否清晰、准确,有无表达不恰当的地方,有无将教师的思路强加给孩子的问题,等等。教育过程监控更主要的是对过程的安排、孩子的反应、教师的作用等方面的控制与调节。
(三)组织与指导能力。
一个好的教育活动的创意,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幼儿教师的创新教育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但并不是不要组织,相反,这种组织与指导更讲究艺术。如对孩子的语言、动作、表情等都必须是积极的、鼓励的、支持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四)创新技能。
在幼儿园创新教育中,必然会涉及对孩子创新方法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有创新的技能,懂得创新的方法。幼儿教师在此方面应该提前有所准备,自然地渗透到创新教育的实践中。
四、培养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创新素质的主要内容,直接影响创新能力的发挥。创新人格指创新精神或创造性个性倾向,是创造性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性保证。它是实现创新所表现出来的与一般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创新人格的组成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既有显示个体差异的特征,又有表现有相似的或共同的趋向,由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个人的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烈的事业心。
创新型幼儿教师首先是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创新是一种十分艰巨的劳动,只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能有献身幼教事业的动力,才能发挥创新才能,并从创新劳动中感受到创新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二)强烈的求知欲。
创新型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各种知识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胆的探索精神。他们喜欢思考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抓住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线索,并做出不同寻常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行为。
(三)较强的独立性。
创新能力强的人,必须是独立性很强的人,创新型幼儿教师在所从事的创造活动中,不应受习俗的约束,而应该执着地按照自己认为并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的想法去做。
(四)较强的自信心。
创新型幼儿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自己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自信心。
(五)较强的幽默感。
创新型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只有当幼儿教师具有幽默感,才能很好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幽默感起到的是润滑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浅谈如何创新幼儿教育 篇8
一、坚持顺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育观念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要创新幼儿教育,教师必须坚持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一改传统以来教学中的循规蹈矩、理论说教和死板的教学模式,更多坚持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其个体性和独特性。为此,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和贯彻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多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其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的积极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课堂上对幼儿提出问题时,要鼓励他们能够更多地深入思考,并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而对于幼儿多姿多彩的想象和多样化的答案,教师一定要多给予微笑,多给予鼓掌、赞叹和赏识,以便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坚持现代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观念,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更多地注重过程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能够更好地拓宽教师的教学思维,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自我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转变教师角色,更好地担当全面发展的楷模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授业者,而是要在幼儿教育中担当起幼儿全面发展的楷模和榜样。幼儿教师不仅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且还要当好幼儿学习的激励者、服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与小学、中学各学科的教师相比较而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亦师亦友的作用体现得更为鲜明、真切。幼儿教师要有足够多的耐心、爱心,以给予幼儿更多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把幼儿看做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让幼儿就会更加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更多地以教师的要求来发展自己。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幼儿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现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发挥其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拓展思路、进而解决问题。而在幼儿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教师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给予适时的、适度的指导和点拨,以便幼儿能够拥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亲身体验,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讲,自由、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因为幼儿大都在3岁至6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有着认知和了解世界的迫切愿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更需要更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解放幼儿的头脑、手、眼、嘴,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自我思考、自我操作、自我观察和自我表达。教师要给予幼儿这种自由,让其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做自己乐于做的事,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教学游戏,以便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手创造,以此来激发其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此外,幼儿教育自由、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能够减少对幼儿束缚,让幼儿感觉不到有压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其充满童真的想象、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创新思维的闪光点,这样的教育无疑将有效地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幼儿的活泼爱动和强烈的好奇心,也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积极探索最佳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以便在尊重幼儿的同时,引领他们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的方向上更进一步。 为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创新和反思,以便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尽可能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幼儿犯错误。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幼儿可能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 他们会有更多表达的冲动。对于幼儿多样的表达,教师要有热情的态度, 要在肯定和鼓励其表达勇气和探索的精神的同时,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错误所在。二是要鼓励幼儿多进行创造和想象。幼儿是最敢于幻想的一个群体。也正是幻想才让他们有着不同于小学生、初中生的新奇的看法和见解。这种幻想是进行创造和想象的基础,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幼儿以鼓励, 鼓励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表现自己。三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思考状态,并积极表达自己个性的见解。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引领,无论是思索还是表达,教师都要给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 以让他们更多地获取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五、正确进行幼儿课程评价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下的幼儿教育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通过课程评价回归实践的动态过程。为此,创新幼儿教育,必须注重课程评价的创新,以便让评价更好地起到检测、矫正和反馈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将幼儿作为具有平等人格的学习个体来进行教育,给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保证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要注重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以来幼儿教育中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听课、被灌输知识的狭隘的教学结果评价观念和手段,让幼儿课程评价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 篇9
一、营造有趣情境
幼儿美术兴趣的培养不仅要靠自己的个人爱好和家庭氛围的潜在熏陶,而且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因为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重要途径。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生动有趣的事物往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提高幼儿的探索兴趣。教师要根据所进行的美术活动,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美术热情。
幼儿阶段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艺术能力的基础,学生既对美术活动充满了渴望,又有面对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创设合理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中。如在学习“五角星”的绘画时,教师可以在屏幕上播放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壮观画面,并配以《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童谣歌曲,使幼儿在美妙的视听享受中对“五角星”产生亲切感,既引起了幼儿对“五角星”的绘画兴趣,又陶冶了幼儿的爱国主义热情,有效地将幼儿美术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促进幼儿形成对美术活动的好感。
当然,有趣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是由现代技术创设的虚拟情境,也包括能够唤起幼儿美术创作欲望的实际情境。如在进行“五彩的鲜花”涂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教室的围墙,深入大自然实地观察形态各异的鲜花,会使他们对五颜六色的鲜花满怀喜爱,对“鲜花的涂色”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
二、丰富活动形式
丰富的活动形式是培养幼儿美术兴趣的有力保障。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主要以教师的讲解和演示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容易形成疲惫、倦怠的不良状况,不利于美术活动的开展。为了增强美术活动的实际效果,开拓学生的美术思维,幼儿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提高幼儿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将游戏与美术活动相结合能够使幼儿在快乐中学到绘画知识。如在进行“彩色泡泡”的美术创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玩“吹泡泡”的小游戏,教每个幼儿用吸管吹出美丽的泡泡,然后指导大家根据吹出的泡泡的形状和颜色完成“彩色泡泡”的作图,看哪位小朋友画出的泡泡最美,给予肯定与表扬。这样,就使孩子们学会在游戏中捕捉美术信息和绘图对象, 展示出美术活动的趣味性。
而表演法也是增加美术活动吸引力的有效形式。表演法是指让一位学生把自己绘画的经过表演给大家,然后由大家共同观察这位同学在绘图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如在画“斑点狗”时,教师可以任意挑选一个幼儿把自己的绘画经过与大家分享。有的幼儿会感觉到:“这个同学画得真好看,我要向他学习请教。”有的幼儿则会指出:“圆圈画得有点过于太密了, 影响了图画的美观。”这样不仅使幼儿在不断交流中学会了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而且提高了他们学习绘画的主动性,使他们在相互督促中共同进步。
三、尊重个性创作
受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和兴趣爱好的影响,每个幼儿对美术的鉴赏力和感悟力也会有所不同。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时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创造力,教师要鼓励幼儿“以我手绘我心”,增加他们进行美术创作的积极性。例如在绘画“我心目中的房子”时,有的幼儿将房子的屋顶绘制成三角形的形状,有的幼儿把屋顶画成了椭圆形,有的幼儿选择的是平行四边形……而房子墙壁的颜色格式也是各不相同,这时教师不能用一种固定思维去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应对整体结构和色彩相互和谐的作品都作出肯定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点燃幼儿的美术创作激情。
浅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篇10
关键词:幼儿,创新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 敢于大胆想象, 独辟蹊径, 与众不同, 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幼儿时期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 敢想、敢做, 拥有着成人所少见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 如果能够及时、科学地进行开发、培养, 孩子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理想的发展。在教学中, 我的做法如下。
一、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都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如幼儿喜欢玩水, 洗手时长时间冲洗, 就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水会是什么样子?”幼儿说出了水的许多种用途, 设想了没有水的种种后果。这样, 既激励了幼儿的发散思维, 丰富了幼儿的想象, 又让幼儿懂得了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二、创设主体参与情境, 激发幼儿创新的热情
在教学中, 我采取师幼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还幼儿主体的地位, 并为其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 (1) 呵护幼儿的好奇心, 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 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 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 结果会做错事。这时, 教师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 决不能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对幼儿的错误, 要积极分析原因, 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 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 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 设置情境, 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三、创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如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 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另外, 教师要多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 不要包办限制得太多。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也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 所以, 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环境, 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捕捉契机,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 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 倘若视而不见, 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 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 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 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一次, 园里分给幼儿每人一块西瓜, 吃完后, 有些幼儿便拿着西瓜皮玩起来, 我留心地观察, 看到有的幼儿把西瓜皮当成“电话”, 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于是, 我抓住时机, 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们, 西瓜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说出了若干个答案。就这样, 我紧紧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 不落痕迹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 篇11
摘 要:新时期不仅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创新型时代,创新作为时代发展的基础,掌握着社会发展的发展,对此我国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大批的创新性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发展创新型社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就必须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是对幼儿美术教学进行研究,解决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问题,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
在幼儿时期孩子认识的字是少之又少,对图画的敏感性比较高,难道孩子就是仅仅的通过图画来了解事物的吗?答案是不是的,经过心里专家对幼儿时期孩子的调查发展,在幼儿时期孩子主要是通过看、摸、嗅、听等一些最初基本手段来对外界的事物进行了解的,这就充分的证明了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最杰出的艺术家就是想象家”。所以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应该以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为主,这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更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影响。
一、教师在幼儿教材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幼儿时期孩子认识的字是少之又少,所以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开展美术欣赏活动。在幼儿美术的欣赏教学中教师所选取的美术教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能起到对幼儿欣赏引导的作用,同时可以在孩子感受美术作品的基础之上让孩子形成初步的美术概念,来感受美术的形式美以及美术的内容之美,从而丰富孩子的思想,更有益于对孩子进行审美教学活动的开展。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教学状况来看,并没有将美术教学作为的教学科目,还是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将美术教学打入了冷宫,而且幼儿园的教师普遍认为幼儿美术的教学没有必要性,也没有现实的发展意义,所以在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没有对孩子进行美术的熏陶,还处在一个空白期阶段。虽然一些幼儿园也开展了美术教学活动,但在选材上有很大的问题,教师在选材上往往不知道选择什么类型的教材,选的深了怕孩子不能理解,选的浅了怕是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幼儿美术欣赏教材的选取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选取的材料一定是要是幼儿生活中
幼儿的生活与幼儿的教育已经融为一体,换句话说幼儿的教育就是幼儿生活,幼儿生活就是幼儿教育。要想发挥其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深深的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中,所以在幼儿美术欣赏教材的选取上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要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幼儿的日常谈话、兴趣、探索中进行选择,这比较切合幼儿,适合幼儿的学习。
2、选取的材料一定要突出趣味的特点
幼儿教师在幼儿欣赏教材的选取上一定要从幼儿自身的方面进行分析,幼儿时期孩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童真童趣,因此在选取教材的过程中要围绕学孩子的童真童趣为中心展开,这能激发幼儿的艺术情感,打开孩子的艺术大门。所选取教材要满足孩子的需求、便于孩子的理解、有童真童趣、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例如:我们可以选取《人投鸟一石子》这一幅美术作品,这幅美术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比较诙谐幽默、具有情趣,这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的主动参与性。
二、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1、重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升孩子的创造能力
幼儿时期美术教学最主要的两个阶段就是美术欣赏教学和绘画教学,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最后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换句话来说,美术绘画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的过程。幼儿孩子的绘画也是分阶段的,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分阶段正确的引导孩子进行绘画,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孩子所画的没一幅画教师都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教师有必要和孩子同视平线,从孩子角度去分析作品,这样更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更有利于激发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
2、在绘画过程中让孩子自己进行涂色
绘画中最重要的过程就是最后阶段涂色的过程,这个阶段是重中之重,如果涂色不好将会前功尽弃,表达不出绘画的效果。所以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的进行绘画涂色,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告诉孩子需要涂上什么颜色,如:树叶是绿色的,苹果是红色的,让孩子直接进行涂色,这样的话孩子画出来的图画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一点丝毫的创新,不利于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大胆的进行涂色,在孩子进行涂色之前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美术作品,然后再进行涂色,这样往往会产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孩子在对苹果进行涂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成长阶段苹果的颜色,成长中苹果的颜色,成熟苹果的颜色,在对太阳进行涂色的过程中,会出现三个不同太阳的颜色,早晨、中午、傍晚时期的太阳,这就是孩子创新的结果,学生不仅仅学会了简简单单的涂色,还学会了颜色的搭配,孩子的想象力更加的丰富,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对孩子以后美术的学习打好了基础,更有益于孩子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养成。
总结:
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必然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教育改革重点提出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培养學生创新能力最主要的阶段就是幼儿时期,幼儿阶段最容易萌发孩子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本文从幼儿的美术教学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龙厚强,任庆薪. 谈新时代的基础美术教育[J]. 美术大观. 2008(05)
[2] 蔡宝来,晋银峰. 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J]. 课程.教材.教法. 2007(10)
幼儿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2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此, 在当今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幼儿自然的、自主的、自发的绘画活动, 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适合“创新”的活动环境
每个孩子都富有创造的潜能, 加登纳指出:“差不多每个孩子到了4-7岁时, 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 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 这个阶段正式最自由的阶段。”因此,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环境, 引导幼儿去思考, 去创造。改变幼儿的座位排列方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以往的美术活动中, 幼儿往往都是每个人一张画纸, 自己画自己的, 而把桌子拼成一长条, 准备一整张长条形的纸, 让幼儿都在一张纸上进行绘画, 幼儿都会兴趣大增, 很兴奋地进行作画。而班级的整体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都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 但是一成不变的班级环境也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 因此, 教师也要经常更换班级的墙面布置, 并且让幼儿也参与其中, 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长此以往, 幼儿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绘画中, 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内心的创造愿望, 并将之表现出来。
二、设计赋予“创新”的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不忘自己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会成为一名好老师。”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进行换位思考, 在实施教育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 这样才能寻找到教育活动的着重点, 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 从而培养幼儿的兴趣, 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 有以下的注意点:
首先要考虑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 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认知和视野, 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其次, 我们在选择教材时, 应充分考虑所选的教材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选材只有在幼儿能力范围内, 幼儿才能获得成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得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 在组织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画》的过程中, 我一开始就引导幼儿点画五瓣花, 幼儿怎么学都不会。后来, 我请幼儿先尝试手指点一下, 开出一片花瓣, 然后再点一下, 变成两片花瓣, 一步一步地慢慢进行, 大部分幼儿才学会了点画五瓣花。通过此次活动, 我深刻地了解到, 在设计活动时, 一定要先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能力范围,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所收获。
再者, 新颖生动的选材, 不但带给幼儿新鲜感, 还会使幼儿感到有趣, 幼儿将非常投入地进行活动。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形创意画, 让幼儿在拼拼、玩玩中创造性地拼画出各种丰富的画面。在此基础上, 引导幼儿将单个图形在画纸上转一转、摆一摆, 出现不同的角度, 再用画笔添画, 变成:火箭、怪兽、机器人、房子、轮船、大象……还可以把图形放在画纸的某个角落, 作为想像物的一个部分, 添画出的东西就更多种多样了。这样一来, 幼儿在活动中的思路一下就开阔了, 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创意, 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潜能。
三、尝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1. 音乐辅助教学, 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能够带给人无限的想象, 在美术活动中, 借助不同节奏、曲调的音乐, 能够让幼儿感受到鸟语花香、飞禽走兽、山川河流等各种大自然的景色, 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没有任何的约束。
《小鱼游游》的美术活动中, 我利用海浪声, 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去感受音乐的起伏, 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线条宝宝听到音乐之后的扭动方式, 然后在画纸上表现出来。这样的引入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也轻松地掌握了曲线、折线的绘画方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 丰富美术活动的形式
平时幼儿在家画画时, 经常用到的就是蜡笔、水彩笔等材料, 因此, 在幼儿园组织美术活动时, 我们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 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去尝试、去创造他们喜欢的、想象中的物品。
《手掌画》是一次很平常的美术活动, 为了有所突破, 我请幼儿收集了家里的废旧材料, 脱离原来手掌添画的方式, 引导幼儿用各种废旧材料为印下的手掌随意地进行装饰。幼儿在动手撕、剪、粘贴的过程中, 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3. 创设故事情境, 激发幼儿的创作情感
故事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想象思维, 还能够让他们愉快地参与美术活动, 进行美术创作。在组织活动时, 把幼儿带入一个故事情境,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旦幼儿的创作情感被激发,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作。
小班美术活动《我的花背心》中, 我创设了鼠小弟背心破旧的故事情境, 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帮鼠小弟想办法, 这样, 每个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好地激发了幼儿想要帮助鼠小弟的愿望。幼儿在操作的时候, 也特别投入。其实, 一个幼儿熟悉的卡通形象, 一本幼儿熟悉的绘本, 借助它们来创设故事情境, 幼儿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美术教育创新】推荐阅读:
幼儿美术创新培养10-17
浅谈幼儿美术教学的创新方法12-22
幼儿美术教育12-18
幼儿美术09-13
幼儿的美术教育06-24
培养幼儿美术教育07-12
幼儿美术教育现状11-09
幼儿美术的情感教育07-06
学前美术幼儿教育09-15
幼儿美术活动教育功能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