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

2024-06-09

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精选10篇)

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广阔性, 无论山川草木和风俗人情, 还是乡土文化, 都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的课本教学, 而应树立“语文即是浓缩的生活, 教育是从生活中来, 从生活中展开”的教育观念。

各学校的周围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 关注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利用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因为教学资源丰富了, 视野开阔了, 语文课堂就会开放而有活力。为此, 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 借助深厚的乡土文化资源, 使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让学生亲近和领略乡土文化, 汲取乡土文化的营养, 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拓展课程的时空视野

每一片土地都有历史文化的积淀, 乡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蕴藏无限的宝藏。充分挖掘、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 可以丰富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结构, 拓宽教学渠道, 增强教学效果。

笔者所在的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藏书镇是一块灵秀之地, 这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凿险通幽, 宛如桃源”的天池山被誉为“吴中第一胜迹”;莲花峰远望状如盛开的莲花, 近观莲峰巨石, 危如累卵, 壮观奇兀, 被誉为“吴中第一峰”。天池山峰奇石秀, 泉流丰美, 风光得天独厚。古人云:“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笔者利用语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走出“课本”, 走出“教室”, 让学生访古探幽, 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当学生徜徉于林木参差的石径、追捉林间奔泻的山泉时, 即可让学生体会到谢大光先生笔下鼎湖山那半含半露、时隐时现的山泉的情态, 理解由万股泉声汇成的生命交响乐。当学生驻足半山泉边, 钟情于那潭“琼浆玉液”般的山泉时, 会情不自禁地在脑海中浮现朱自清先生笔下梅雨潭那醉人奇异的绿。当学生仰首指点嶙峋奇石、遥想相关的美丽神话传说时, 会联想到《飞红滴翠记黄山》中所描绘的黄山峰石之美, 理解大自然鬼斧神工伟大的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这样的课堂, 能让学生最真切、最生动地理解相关课文, 让他们浮想联翩, 找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交汇点。可以说, 利用乡土资源可将书本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可见可感。

二、整合乡土文化资源, 凸显课程的文化底蕴

英国课程理论家劳顿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选择”。可见课程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文化是课程的渊源。其中的乡土文化资源就是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乡土文化, 看得见, 触得着, 这是从每个人的孩提开始, 就深入灵魂的文化, 它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藏书镇因西汉名臣朱买臣家贫, 负薪读书, 将竹简藏于山中巨石下而得名。它是一块文化积淀深厚之地, 这里有无数仁人志士的光辉功绩和文人雅士的辉煌巨著。借助藏书镇这座文化宝库, 可以结合教学需要, 寻找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文化精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书法传统艺术悠久的历史, 领略书法的艺术魅力, 提升审美认识。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触摸到书法艺术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笔者就让学生走访藏书小王山的摩崖石刻。章太炎、于右任、李烈钧、沈钧儒、张大千等人在游览小王山后都留下了题词, 这里汇聚了240余位名人书写的550余条石刻条文, 可谓楷书、草书、隶书、篆书齐全。这些石刻有的苍劲沉酣、雄健瑰丽, 有的飘逸飞扬、秀丽隽美, 堪称露天书法艺术宝库。在“松涛十景”中观览名家的书法手迹, 观看专家拓印石刻的过程, 会让学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奇美禁不住赞叹, 同时也更加热爱家乡。

三、渗透乡土文化资源, 焕发生命成长的动力

语文课程致力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成长, 是引领学生体验生命的精彩, 提升生命质量。语文课程主张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感染,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培养学习技能, 而且更是提升语文素养, 铸就灵魂。

教学不仅是课程的执行, 而且更是依据教材再生教学资源, 从而使教学繁花满枝。当乡土文化资源与语文教材有机地融合, 互相渗透, 就是对教材有益的补充。例如, 笔者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这一课时, 就结合了在我们当地人都熟知的故事。当学生赞叹作者宋濂勤奋而且艰苦的求学精神之时, 我引入西汉先贤朱买臣 (藏书人) “身虽劳, 犹苦卓”的历史故事, 并且指导学生阅读《汉书·朱买臣传》, 从而了解他“常艾薪樵, 卖以给食, 担束薪, 行且诵书”的求学历程。此外, 还让学生收集穹窿山朱公祠的材料和“朱买臣读书台”的典故, 编写“负薪读书”的励志小故事, 以此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材料。通过读、写结合的课外延伸, 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又让学生体味到“有志者事竞成”的意蕴。

又如在教学《核舟记》这一课时, 结合藏书镇有1700多年制砚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雕技艺, 向学生展示镂雕精巧剔透的澄泥砚和精致入微、传神逼真的核雕的图片, 使他们能直观地体会“因势象形”“各具神态”的高超雕刻技艺, 体会雕刻家勇于探索、用心雕刻、点石成金的创新精神。另外, 还让学生模仿课本, 选择当地任一件核雕作品的图片, 为其补充说明文字。这样既训练了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又丰富了审美情趣。

四、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浸润弘扬思想精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成就一方文化。乡土文化是一方水土凝聚的精神结晶, 是一方人呈现的最质朴的内心情感, 也是发展学生情感的源泉, 它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可见语文教学有必要借助乡土资源, 融入当地历史人物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以此来丰富和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 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从而自觉继承和弘扬高尚的思想道德风尚。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名家名篇, 高尚的古今道德情操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升华。比如, 在学习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思想和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时, 笔者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爱国儒将李根源先生“反清讨袁继抗日”的革命业绩, 以及他心怀民生的感人事迹:他在小王山建造“阙茔村舍”, 创办学校;凿“东井”“西井”, 为民造福。再比如, 学生读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和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等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时, 笔者引领学生读抗金名将韩世忠墓的万字碑。从碑文阅读中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抗金功勋, 以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诗人和抗金名将统一中原、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和慷慨豪情。

在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能让学生感悟到书本中和乡土历史人物身上的“心怀天下”和“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感, 而这正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们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它们不仅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滋养, 而且增强了学生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总之,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文化资源,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能为学生打通一条穿越时空的隧道, 打开一个蕴藏丰富的文化的宝藏, 延伸语文学习的知识天地, 更为学生开辟了一块滋养生命成长的沃土, 能让他们在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的同时, 获得文化的熏陶, 让心灵得到浇灌和滋润。

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 篇2

这次企业文化提升项目历经调研诊断、专项研究、文本提炼、深入讨论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了《北京移动企业文化纲领》、《北京移动经理人行为规范》、《北京移动员工行为规范》、《北京移动企业文化纲领实施指导意见》、《北京移动企业文化案例集》等文件,凝结了北京移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成果,对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价值理念体系也作了很好的承接,反映了北京移动内外部环境的要求,对公司走向未来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提升项目活动加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重视,有力地指导了企业与员工的行为,促进了企业持续发展和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愿望。

在提升项目中,他们始终坚持四个协调,即坚持系统性与重要性的协调,开放性与严谨性的协调,普遍性与个性化的协调,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协调。进而统一了对北京移动企业文化的认识。

对《文化纲领》中几个重要观点的解释

本次文化提升项目所形成的《北京移动企业文化纲领》,是大家充分讨论的结果,是公司上下在关键命题上的共同认识。特别是对以下内容做出了明确表述:

关于和而不同。首先,公司的文化要有包容性,“兼容并蓄”是企业活力的来源之一,这种文化符合北京移动的特点,我们的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院校,有着不同教育背景和经历,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包容性,在坚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差异。我们相信,开放和包容必然会给公司带来活力。其次,在企业内部要鼓励不同声音的存在,在倡导价值观共享的同时,要保护员工的个性思维,每个人特别是管理人员要对别人的意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害怕不同意见,不要害怕不同声音,不要害怕批评,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进步,企业才有活力。第三,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和而不同体现为“谨慎决策,有力执行”,在决策之前,充分征求意见,听听别人的不同看法,会提高决策的质量,没有不同意见的决策是可怕的;在决策之后,由于听取了方方面面的意见,参与者能更多地把握决策的意图,会使执行更加有力。最后,公司期望管理者能够虚心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努力做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期望员工满腔热情地发表不同意见,努力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努力创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

关于绩效导向。可持续发展永远是公司的核心命题,高绩效是公司走向卓越的前提,卓越的企业文化必然是高绩效的文化。培育高绩效的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高绩效是一个动态的、持续改进的过程,绩效指标仅仅是员工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我们希望员工围绕公司价值全力以赴,不断超越自我。在工作中,要着眼于提高公司的绩效,着眼于公司大局,只有对公司整体绩效做出贡献,部门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和公司的整体绩效建立联系,个人的工作才有价值。员工应当清楚,在公司内赢得尊重的前提是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以人为本。首先,公司真正把员工视作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是企业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复杂,准确预测未来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只有培育员工的职业能力、激发组织的活力才能快速而准确地响应市场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员工是公司的第一资源毋庸置疑。其次,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要善于激发员工的聪明才智和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工作激情,充分尊重、理解、关心、依靠员工,为员工营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氛围。第三,要把员工的成长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建立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关系。公司始终认为,没有员工成长的企业成长是不可能持久的,脱离企业成长的员工成长是不现实的。本着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建立公司多方位的物质精神激励体系,同员工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益;为每一位员工营造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舞台,使员工能够享受到事业成功的成就感;为员工提供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个人的长期发展投资。最后,以人为本同样需要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人的发展和需求是有层次的、有阶段的,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员工不同现实需求丰富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在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提高员工的终身就业能力,保证员工的职业安全,是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加大对员工培养的力度,对员工的职业生涯投资,对员工的成长负责。

关于员工队伍职业化。提高员工队伍的职业化水平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这次文化提升活动描述了公司对员工职业化的认识和要求,这些内容在《文化纲领》和两个行为规范中均有体现。第一,责任意识。愿意并敢于承担责任是职业化员工的基本素质,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责任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自我修炼,坚定自己的事业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智模式,把每一次承担责任都当作一次机会而不是压力,把每一次接受任务都当成一种使命而不是负担。第二,忧患意识。这一意识在现阶段尤为重要,我们的公司现在质地很好,各项绩效指标均处于领先地位,但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有忧患意识,3G的时代很快就要来临,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我们要有现实的紧迫感,勇于挑战自我,勇于接受变革。要坚决摒弃“小富即安”的思想,永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摒弃一切自满的情绪,不断挑战未来,不断更新自我。忧患意识还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对环境的深刻洞察力,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现实中发现危机的,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对环境的理解力,善于发现变化、捕捉变化、深刻把握变化。忧患意识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我们要理性看待身边的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决不放大问题。第三,规则意识。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各个市场参与主体遵守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得以良好运行的前提,遵守规则是所有各方共赢的基础。职业化的员工,应当有主动遵守规则的意愿。主动遵守社会规则,做优秀的社会公民;主动遵守职业操守,做行业的优秀从业者;主动遵守企业规则,做优秀的企业员工。规则分业务技术规则、道德规则、制度规则三种,员工应当强化学习能力,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业务、技术等客观因素的运行规律,保证对业务技术规则的有效遵守;员工应强化个人修养,遵守道德规则;强化纪律意识和认知意识,遵守制度性规则。

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文化提升项目仅仅是文化提升的开始,关键还在于今后的工作中深化实施和落实。按照《文化纲领实施意见》的要求,自觉承担起本人、本部门的角色,深入理解、推动价值观体系落实。

第一,尽快让《企业文化纲领》在公司上下人人皆知。文化提升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各部门都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进来。2005年新年伊始,公司领导纷纷走上讲台,党委副书记罗玉芝,副总经理汪正文、杨晓范、范云军,工会主席庄兴无,总经理助理高念书等领导同志分别到各单位讲授了文化纲领、行为规范、企业发展之道、员工成长之道和职业道德等有关内容;二级经理、三级经理和各二级单位工会主席、团总支书记和宣传干部等共计155人担当了培训教员。不少单位的课堂进行了互动交流,学习气氛热烈,学习形式多样,员工踊跃参与,加深了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第二,各级经理人员加深对《企业文化纲领》的理解,自觉提高基于公司价值观的领导力。各级经理是企业文化的示范者,各级经理的行为举止是员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大家应率先对照价值理念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充分利用讲话、做报告等机会宣扬公司的价值理念,利用与员工接触、交流的机会引导公司的价值立场、价值导向,有意识地营造、维护公司的文化氛围。在进行决策、参与重要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以核心价值理念为基准,统一决策者、参与者的价值立场和价值主张。在处理冲突时,公司各级经理必须以核心价值理念统一相关者的思想和行为,通过有效地解决冲突,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价值理念及做事原则。

第三,深化价值理念在制度层面特别是绩效管理中的落实。公司的理念体系是所有制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各项管理制度的逻辑起点和评价依据。在公司利益至上的原则下,每个部门都应本着对公司高度负责的精神,依据《企业文化纲领》的基本精神对本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改进,维护公司制度体系与文化纲领精神的一致性。将公司的价值理念纳入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使绩效管理成为基于公司的价值标准和整体目标纠偏管理行为的过程。

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 篇3

2015年4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培育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形成优进优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在更高层次上深度融合。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快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高水平制度框架体系,加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直接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2015年,华南美资企业预估新增投资超过120亿美元,其中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经营的意愿企业占比高达44%,因此以自贸区为依托、以大项目为重点、通过改革促进广东营商环境更加开放来提升对美资企业引进来的水平和层次,是广东新时期形成“优进优出”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美资企业华南运营:总部和转型

(一)在总部区位分布上,美资企业华南运营总部设在广州仍占最大比例,佛山增长较快。

一是将总部设在广州仍占最大比例,但趋势上略有下降。调查中发现1,华南美资企业位于广州的运营总部,从2013年的59.6%下降到2015年的52.4%;

二是佛山总部经济吸引力持续增加。美资企业将总部设在佛山的比例从2013年的3.3%上升到2015年的9%;

三是深圳美资企业总部较历史低点有所增加。美资企业总部设在深圳的比重由2014年历史低点的19%增加至19.9%,但与2008年的32.1%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美资企业运营总部2013-2015年调查占比

(二)在业务范围上,美资企业更加看重中国内需且从制造业向提供服务转型。

一是华南美资企业更加看重中国内需,表明华南正从世界加工工厂转向全球新兴消费市场。2015年,产品和劳务提供作为美资企业在华南地区的主要业务,由2014年的72.9%上升为79.3%,而这一比例在2003年不足23%,由此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中国消费市场,而不是把中国当成一个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地;

二是华南美资企业提供服务比例上升,这也与广东转型升级步伐一致。华南美资企业运营业务中主要以专业服务、商务服务为主,随着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的转型升级,在华投资的美资企业也由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转型,且更愿意提供有附加值、技术含量、适应更高环保要求的产品和服务。

美资企业在华南运营以提供本地市场产品和服务为主

(三)在区域选择上,华南地区优越的投资环境是吸引美资企业设立运营总部的重要原因。

一是华南地区的巨大市场机遇是美资企业设立运营机构的首要原因;二是“毗邻香港”“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也是吸引美资企业的重要因素;三是“比中国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对美资企业的吸引力首次超过“拥有高素质管理和专业人才”因素。

美资企业华南投资:发展动向和影响因素

(一)从2014年实际投资看,华南美资企业2.5亿美元以下项目实际投资要高于预算投资。

一是大多数华南美资企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投资,并无持续转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外的情况。调查显示,2014年表示预算再投资额为1000万-5000万美元的受访企业仅为9.5%,实际进行该额度投资的企业则达到14.4%;而预算再投资额为5000万-2.5亿美元的企业为5.3%,实际进行该额度投资的企业则达到9.4%。

二是大项目实际投资仍然低于预算投资。2014年预算再投资为2.5亿美元以上的企业为8.4%,而实际投资在该区间的仅为5.9%。

华南美资企业预算投资与实际投资比较(2014年)

(二)从未来预估投资看,2015年轻微下降但未来三年降幅明显。

一是从总量看,2015年美资华南企业用于扩大在华经营资金预算将达到120.3亿美元,较2014年的132.7亿美元同比下滑9.3%;在未来三年预估投资额方面,2015年调查标准化预估值138.4亿美元,同比下降16.9%;

二是从比例来看,预算投资有所增加的企业由2012年的60%下降至2015年的51.2%;但预算投资增幅在1000万-5000万美元、5000万-2.5亿美元的受访企业比例显著上升;

三是华南美资企业对未来中期发展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一年投资预算出现轻微下降,而未来三年投资预算降幅明显,表明受访企业对中期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

(三)从投资热点来看,广东自贸区是华南美资企业未来新增投资的重点区域。

一是美资华南企业对自贸试验区保持较高期待。2015年受访企业中有44.4%表示对在广东自由贸易区开办新公司和工厂投资感兴趣,31.8%的受访企业表示仍在犹豫之中或不确定。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肉类加工企业在华南地区建立大型冷链加工厂,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短暂的接触与洽谈之后,这家企业迅速将目光聚焦到广州南沙。

二是投资和金融便利是美资企业选择自贸区最为期待因素。自贸区对外资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是投资领域扩大与放宽的有力保障;而随着自贸区的扩容,外资可利用的市场工具以及金融手段也在大幅增加。

(四)从影响因素来看,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美资企业华南投资重要考量因素。

一是法律法规问题连续三年成为美资华南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见图表5)。自2006年以来,法律法规问题一直都是美资企业华南运营的首要考量,这意味着增强法律法规透明度及美资企业法律信心将是未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

二是人民币更为自由兑换受到更多华南美资企业积极评价和期待。66%的受访企业表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将会对其中国业务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2014年这一比例为54.2%),而表示人民币更加自由兑换将积极影响企业全球业务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达到63.1%;

三是华南地区整体营商环境感知和评价持续向好。有85.3%的受访企业认为华南整体营商环境“好/可接受”、“很好”或者“优异”,仅有14.7%的受访企业(低于2014年的历史高点15.8%)认为整体营商环境“有待提高”或“差”。

对策建议

(一)以南沙自贸区为依托,加大对华南美资企业招商和引进力度。

华南60%的受访美资企业运营总部位于广州,超过44%的受访企业有兴趣在自贸区扩大经营,31.8%的受访企业仍对自贸区扩大经营持观望态度。

因此,一方面要以南沙自贸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华南美资企业在广州的集聚优势,定向对美资企业进行政策和法规的对接和解读,提高和增强美资企业对自贸区扩大经营的信心;另一方面加快建设一批美资企业自贸区扩大经营示范项目,通过示范来提升美资企业对广东投资的积极性和信心。

(二)以大项目招商为重点,加快意愿投资向实际投资的转化效率。

2015年,华南美资企业在1000万-2.5亿美元之间新增投资预算占比有所增加,且2014年实际投资要超过预算投资;但2.5亿美元以上新增预算投资项目相对减少,且2014年实际投资要少于预算投资。

大项目投资意愿和实际投资的缩减,一方面是由于跨国公司超大投资项目需要国外总部的授权和批准,另一方面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广东要抓住自贸试验区建设机遇,以引进美资企业大项目为重点,加快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外资国民待遇等投资贸易便利化措施,加快前海自贸区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自由贸易账户改革推进步伐,提高投资便利化程度,以加快意愿投资向实际投资的转化效率。

(三)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广东营商环境。

华南美资企业提供商业和专业服务的比重不断提升,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而包括航运、创意、教育、医疗保健等行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都是高度敏感的。华南地区较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广东吸引美资企业设立运营总部因素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法律法规问题一直都是美资企业华南运营阻碍的首要考量因素。

持续打造个性化的企业文化 篇4

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谈几点关于打造企业文化个性的粗浅体会。

要善于“冷思考”。冷静深入地思考是打造企业文化个性的关键。由于历史因素、地域因素、行业因素、人员因素等,造成了企业间存在着客观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大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能穿一样的鞋、走一样的路。冷静深思。可以使我们找准企业的本质,明确客户的需求,抓住建设的核心,找到通途的入口,科学地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量身定制切实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案。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善于正面思考,还要善于反面论证、逆向思维和横向比较,以导向性的战略思维为起点,深入追寻自己的文化源泉,借鉴和吸收中外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探明文化储量,做精文化现量,做大文化增量,从而彻底摆脱先管理后文化、先无意识形成而后有意识加工提炼的初级阶段。

要形成“热效应”。这是打造企业文化个性的重点。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既必须依靠人,又是为了人。在实践中,一些企业错解“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的含义,把企业文化当作“上层”建筑,单纯依靠一些专业策划公司或者一小撮专职人员进行特殊包装和策划,忽略了发动群众,轻视了群众智慧,荒废了群众力量,导致“横空出世”的企业文化成为“空中楼阁”、“深院藏书”,得不到基层职工普遍认可,引不起传播兴趣,无法落地生根,空耗了财力、物力和人力。企业文化是全员文化,是群众广泛参与、创造和实践的文化,离开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企业发展产生不了强大的推动力。职工群众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又是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体,这双重身份决定了企业必须始终把职工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因此,要着眼建立“齐抓共管、全员共建”的长效机制,开辟多种渠道,采取灵活方式。营造浓厚氛围。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活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内提高职工的主体自觉性,形成“大家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大家的企业文化”格局,举众人之智之力,不断完善、丰富、深化企业文化内涵。

要保持“恒动作”。“恒动作”是打造企业文化个性的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与时俱进的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打造个性化更需在细枝末节上下工夫。因此,这是一个动态管理和持续创新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行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培育。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简单几招“花拳秀腿”的“做秀”活动,它需要对不同阶段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文化观念进行持续总结、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内涵的时代感、导向性和辐射力;需要在主导文化、核心文化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分支文化、纵向亚文化和横向亚文化等,不断丰富内涵、完善体系,形成坚强有力的支撑;需要定期检查、衡量、诊断、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绩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闭环管理,保证稳步推进。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即循序渐进,科学发展,动态创新;做到“六项保障”,即正确的思想保障。有力的组织保障,灵活的机制保障,充分的舆论保障,专业的人才保障,必要的资金保障,才能调動一切积极力量,精雕细琢地培育出体系丰满、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形成企业高雅独特的气质,引人心折。

对任何企业来说,文化个性的缺失都是一大隐患,必将为后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打造企业文化个性势在必行。

打造现代版的企业文化 篇5

自然资源升级为信素已由过去的资本、息劳、知识和动力和/尹打聪明文化。才智企业, 凝聚企业分散的力文化激励员工发挥微造现量, 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是现征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特代1文化是.一种微观文化企业文化的含义, 。跨越经企业版济和文化双重学科, 企业文化的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

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企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

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业心而值观、生成的行为规范企业精神以及以、道德准此为核文惯则、、传统等等生活信念;、企业风俗它还应包括、在习化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理

念、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方法、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

知识。简单而言,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及行为方式。

2.企业文化的结构。从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 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一个同心圆。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 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 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企业器物和企业标示等;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 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 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深层企业文化, 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等。在企业文化的有机结构中, 精神文化是核心, 行为文化是桥梁, 物质文化是基础。

3.企业文化的特征。 (1) 特色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 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氛围, 必然会产生具有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 (2) 共识性。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不仅是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前途和目标的共识, 也是对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所采取的方式的共识, 因此, 应当尽可能地追求最广大员工的“共识”。 (3) 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提倡精神激励, 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 只有重视人的因素, 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进而使企业强盛。 (4) 变化性。企业在建立之初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文化, 但是随着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 企业要学会学习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企业文化, 以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

二、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 经营业绩不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存在着负面作用。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 这些企业文化会对企业采用必要的新型经营策略或经营战术的行为产生抵触, 即便在那些汇集了许多通情达理、知识程度高的人才的公司中也是如此。那些鼓励不良经营行为, 阻碍企业进行合理经营策略转变的企业文化容易缓慢地、不知不觉地产生, 而且常常是当企业正处于获得较好经营业绩的时候。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存在, 就极难改变, 但它并不易为人所觉察。

美国《财富》杂志和何氏管理顾问公司合作, 用严格的标准选出1998年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 排在前5名的分别是通用电气、可口可乐、微软、迪斯尼、英特尔。在许多产业叫苦连天的1998年, 他们不仅突破困境, 甚至能持续执行既定的长期计划。为什么这些公司能做到如此非凡的业绩?当问企业领导者时, 他们大都将这种成功归功于良好的企业文化。

由此可见, 企业文化关乎企业的兴亡。一方面, 它能激发人们自觉地创造性地从事经营活动, 丰富企业物质财富。他们还可以以一种个性的组织文化去影响社会公众, 从而稳固和发展其顾客阵营;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 没有文化基础的企业大厦其结构难以楔合稳固, 终会经不住震动而一夜崩塌。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 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三、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

透视全球成功企业的案例, 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打造怎样的文化,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呢?

首先, 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诚信的要素。诚信不仅是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 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企业发展要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世界500强企业树立的核心理念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 而是把真实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以客户为中心作为自己的诚信理念。

其次, 保持创新意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必备的素质, 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当今时代, 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若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企业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福特公司前总裁享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 就灭亡。”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学会用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 居安思危, 用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外部新生事物和最新信息,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再次,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它是企业内在的各种文化要素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信任, 而且能激励员工士气, 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有利于企业招募人才, 保留人才, 而且有利于企业打造精益求精、奋发向上、追求效率的企业精神。另外, 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增强投资者的好感和信心, 容易筹集资金, 而且它还能扩大企业知名度。优质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根本,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 企业要坚持“质量就是生命”的经营宗旨,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此基础上, 系统地塑造品牌形象, 通过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深化顾客与品牌之间的联系, 建立持久的顾客与品牌的关系, 最终构建强大的品牌文化,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动力。

最后, 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倡导人人平等、互惠互利, 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亲和力、包容性, 求同存异。诺基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它通过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诠释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现在已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它之所以成功, 与其卓越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花旗银行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 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 这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 而且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激励机制, 对于团结员工力量、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 在企业文化塑造中, 主要通过共同价值观及理念的贯彻落实来增强内部的凝聚力, 通过企业形象及产品、服务文化的塑造来形成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力。企业要主动适应环境变化, 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 通过不断完善和更新事业理念来推动企业战略和管理变革, 千万不要等到环境逼迫变革的时候才有所动作, 因为那时企业已经丧失了主动权。

如何打造企业文化的生态系统 篇6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它不仅具有管理中软约束的功效, 更具提高企业软实力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在一些大型集团性企业中, 面广人多事杂, 管理链长, 更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加强管理的有效性。然而, 在集团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上,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即:母公司想推行大一统的企业文化, 但由于该集团拥有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发展状态的分公司或子公司, 在推行过程中容易陷入“水土不服”的僵局。这就需要企业文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去完成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及自我循环, 形成一套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层次性的完整的生态系统。

一、企业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

如果把社会比作自然丛林, 企业均是树木, 那么企业从出生伊始就接受着阳光雨露 (政府与社会) 的滋润, 风吹雨打 (市场变化) 的洗礼, 其他生物 (竞争对手) 的生长竞争, 经过自身机体的运作 (股东与员工) , 结出的果实 (产品) 反馈于社会以及客户。即企业在依据天时地利努力生长同时, 要对社会负责、客户负责、股东负责、员工负责, 达到人和, 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

企业做强做大, 升级为集团公司后, 在集团公司的运作模式下, 多元化的管理复杂因素又会进一步增加。集团下属的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生存环境, 都有一系列自己的利益相关者, 都有一套自己独特鲜明的管理模式、管理风格和企业个性。

企业文化生态系统, 就是指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一样, 在集团企业文化中倡导主次有序, 各种要素相融相生的关系。让每一家企业、每一位员工都能感知自己是这个系统中的一部分, 都与集团同呼吸共命运, 使集团能够发挥群体优势, 从而形成生态链上的良性循环。

二、建设企业文化生态系统的意义

以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做强做大的目标为例, 目前奋斗的方向包括:一是经营达到双千亿的目标;二是绿色能源的社会担当;三是百年老店的传承。粤电集团下属企业业务涵盖火水风光生气核、煤航物财制信金, 具有股权多元化、产业多元化、经营国际化、运营集团化的特点。扩展到不同子公司里, 由于行业差别、地域差别或公司发展进度的不同, 在“专业协同高效诚信”的核心价值观之下, 各个公司的使命和愿景都是有其特点的, 其基本价值观与具体经营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构建企业文化的生态系统来进行“微调”, 使子公司们在一套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指引之下, 尊重其自身的企业文化, 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融合共生, 经得住社会、市场、员工的检验, 使企业机体本身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现“强而大, 强而灵活, 灵活而更大更强”的良性循环。

三、企业文化生态系统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生态系统, 如同自然界中健康的生态系统一样, 每一个环节都是循序渐进的进化机制。在这种动态进化的系统中, 企业之间能分享共同资源, 相互协作, 发挥协调效应, 使企业能不断地得到提升, 保持高效的生产率、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

1. 战略统领

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控制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巨大内动力, 具有支撑和导向作用。在子公司塑造其个性企业文化时, 应将企业文化导向与集团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集团战略, 使企业文化成为调动全体员工实施集团战略的有力支撑。

例如, 珠海电厂于2006年9月率先在粤电集团系统内开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 并先后举办了全厂15批次的全员企业文化培训活动, 培养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培训师、建造了企业文化长廊、拍摄了企业文化宣传片等。2009年2月粤电集团企业文化大纲出台后, 同年3月, 珠海电厂党委就提出:要利用企业文化先行的经验, 争当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宣贯工作的先行者。于2010年启动主亚企业文化融合工作, 经过一年的“把脉会诊”, 围绕粤电集团的愿景“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集团”, 提出自己的愿景“成为人才卓越、管理高效、成本领先的生态电厂”, 发布《2011~2015年企业发展规划》, 并根据企业中心工作, 每年坚持根据集团公司的一个企业文化主题开展相关活动:

(1) 2011年以核心价值观“专业高效协同诚信”为主题, 开展“颂歌献给党”歌唱比赛、青年魅力秀活动、“关爱无限安全同行”员工家属进厂参观活动等, 不但让全体员工充分感受到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魅力, 更让促进了员工家属们对员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让家属们为自己亲人能成为粤电工而感到骄傲。

(2) 2012年以品牌宣传口号“用心创造绿色能源”为主题, 举办“清洁电厂参观日”活动、世界环境日健步行活动、“秀出绿色空间争做绿领达人”照片征集活动等, 不仅宣扬了集团公司的环保理念, 增进社会公众对绿色能源的了解的认识, 还展现了粤电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精神风貌。

(3) 2013年以工作作风“严、细、实”为主题, 开展了征文活动、“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展示活动、亲子才艺秀晚会等, 加深员工对文化的认识、理解和认同, 同时营造学习贯彻文化的热烈氛围。

(4) 2014年以开展党员教育实践活动为依托, 宣贯“用心工作健康生活激情奉献追求卓越”的粤电人精神, 开展了“启明杯”青年辩论赛、“我的厨房我做煮”女员工烹饪比赛、“珠电杯”篮球赛、“学管理促发展”本地名企对标活动等, 通过内聚人心, 外塑形象, 让广大员工在认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达成了共同的战略愿景, 明确了文化创新的方向。

2. 管理融合

在实施战略目标过程中, 为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 要把企业文化与目标计划、工作执行、监督考核和反馈控制等管理环节紧密结合, 使之环环相扣、循环提升、高效运行, 并达到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 实现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的无缝连接, 做到柔性导向与刚性约束优势互补, 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珠海电厂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日常工作中, 在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

(1) 升级党务考核系统。珠海电厂在以往开发的党务考核系统、党务信息化系统网络版的基础上, 再次对党务考核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新系统覆盖党务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教育、宣传、群团工作、创先争优、新闻采编系统等, 使党建、企业文化工作管理更加高效、便捷、有效、清晰。

(2) 利用手机信息平台、上下班通勤车时间开启“微党课”、“微文化课”等教育新模式, 改变以前单一的集中学习传统教育方式。在2013至2014年两台机组大修期间, 及时推出“大修中的感动.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大修的一天”等专版, 提升员工的自豪感、荣誉感, 为大修加油鼓劲, 取得良好的效果。

(3) 全面修编党群管理标准。从2013年10月起, 党群部门人员经过半年的时间, 全面修编了党群工作管理标 (下转第12页) 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59份。其中《企业文化管理标准》对文化建设计划、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管理和监控做了详细的规定。

(4) 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为保持企业活力, 激发员工的热情, 厂党委想方设法开展了多项集体大型活动, 如员工“迎新年”趣味运动会、拖拉机摘星大赛、六一亲子游园等, 珠电文化大讲堂举办“点燃激情、快乐工作”系列讲座。这些活动陶冶了员工情操, 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 增进了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四、生态链的和谐再造

在新时期、新目标、新任务背景下, 国企改革将带来体制、机制的新变化, 电力企业将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作出新的调整。企业文化应发挥其倡导、示范及推动作用, 为企业平稳过渡提供保障。

浅议打造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 篇7

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其他企业相比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在管理上强调“以人为本”,在生产上落实“安全第一”,在经营上贯彻“效益至上”等,这是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地方。建立电力特色企业文化必须围绕电力行业特点展开,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安全、一流的效益作保证,从电力事业的公益性出发,塑造一流的服务形象。因此,必须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工作重点,把打造电力优质服务作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把优质服务理念灌输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的心中。

1 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为用户提供“可靠能源、可信服务”。而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又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电力企业文化就是要保证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为企业及员工的行为准则提供精神支柱。

1.2 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

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些文化的整合与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让员工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客观上促进了企业与员工团结奋斗、共同创业、整体发展。

1.3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

电力企业作为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单位,要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电力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要求,明确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社会需求及潜在市场,完善电力企业的各种薄弱环节的工作,调整企业战略,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和谐,为电力企业营造良性循环的运营环境,促使电力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2 打造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

2.1 以突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

安全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综合指标,是电力企业永恒的发展主题,也是电力企业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企业建设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优化。

2.1.1 电力企业文化要突出在硬性管理方面的强制作用

电力企业点多、线长,多层次、多部门、多工种联合劳动。安全生产成为中心工作,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强制命令去进行生产指挥协调,对作业人员进行硬性化的行为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有序。从文化的角度讲,强化安全的制度管理,一是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二是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三是注重制度的权威性。企业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企业成员形成了一种强制的管理和行为准则,帮助形成一种安全管理环境。

2.1.2 要发挥电力企业文化在软性管理方面的激励功能

安全管理中的软管理是指通过感情投入,以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管理方式,培养和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提高员工保证安全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能力。安全管理中的感情投入也能形成员工与管理者情感上的共鸣,调动起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即感情激励效应。电力安全“软管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表扬、信任、关心等三大形态。表扬,就是对安全生产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如:大会表彰,通报表彰等。信任,就是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效果充满信心和期望,使员工备受尊重。关心,就是给予员工感情上和物质上的关怀,帮助、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软管理”的效应是综合的,有时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

2.1.3 电力企业文化要强调“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立体、全方位的管理网络

管理的本质是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利益,管理只有从尊重人、关心人的角度去实施,才能被员工接受,才能将企业的意志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更完善的、更有人情味的、更有效的安全管理哲学。

2.2 以塑造、弘扬企业精神为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活、劳动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取向的群众意识。其已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并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2.2.1 宣传、弘扬电力企业精神,规范统一员工行动

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把企业精神贯彻于企业工作、生产的全过程,并坚持不懈地规范员工行为。电力企业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黑板报、宣传牌、标语等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媒体大力宣传和弘扬企业精神。同时,企业内各级党工团组织、行政部门也把企业精神融于党工团活动、员工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分析会、评先创优等大小会议和活动中,形成一种强烈的企业精神舆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精神氛围。

2.2.2 用企业精神调动员工积极性

通过对员工进行企业精神的培养,使员工产生与企业紧密相连的命运感,从而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精神的培育,奠定了电力企业建设的基石,为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

2.3 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建设可以让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和塑造功能,因此,应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职业道德是企业价值观在生产经营中对员工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具有管理作用,它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软管理的作用。

2.3.1 职业道德建设对激励员工实现企业理想和目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理想和目标得到员工的确认和追求时,能让员工树立起为企业奋斗的远大目标,在困难中互相激励,互相鼓舞。广大员工可以从先进人物身上,明确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从而把员工的本职工作自觉地纳入追求企业目标的行为之中。

2.3.2 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规范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员工的道德品质和意识

加强员工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经常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才会使员工具有很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信誉才得以树立和逐步提高。

2.3.3 员工道德建设有利于改善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经营水平

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方向、领导的作风、领导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原则,通过企业员工的道德评价表现出来,并能产生一种严格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企业领导具有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经营思想。

2.4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流的电力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各种复杂竞争环境的员工队伍。教育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关键措施,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员工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电力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以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环境之中。

2.5 倡导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任务,而领导方法与经济效益是相关联的,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科学的领导方法是领导工作有效的要求,是领导者顺利实现领导职责的重要保证。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要讲究领导的方法,并不断加以改进。电力企业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进行了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要求电力企业要配合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舆论和氛围;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积极探索适合企业特点的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要使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必然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并不断升华,才能使之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1 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消长的长期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要素

核心竞争力是在独特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形成和累积起来的,人才、文化和过程是其载体。通过长期学习、积累,企业文化才会与产品、品牌、专利等一起逐渐成长,并演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存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缺乏优秀文化的企业不会铸造出持久的一流的核心竞争力。反过来,企业一流竞争力的拥有和维系往往根植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最好体现。同时,建立在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扎实而充沛的物质保证。

3.2 企业文化及其建设是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用先进、科学的思想和文化理念武装员工头脑,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方法。因此,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创新文化和服务文化建设,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实际,大力推进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品牌文化和诚信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文化育人和廉洁文化建设。

4 结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我们加强领导,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电力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认真思考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要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不断总结和推广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文化队伍。要建立企业文化创新体系,以企业文化的更新再造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要完善企业文化向生产力的转化,为企业的长久繁荣创造条件。

摘要:如何打造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何把电力企业文化灌注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当前研究的课题。文章对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看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电力企业,电力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哈佛主编.哈佛模式与企业竞争[M].延边人民出版社,2006.

[2]马可·伊恩斯蒂(Marco Iansiti)等.《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典藏本)[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李品缓.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理论与实证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打造安全文化品牌企业 篇8

凝聚成功企业安全文化的理念与精髓

金川集团是一家集采矿、冶金、化工、建筑、运输、电力等多个高危行业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 随着集团公司国际化发展, 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和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公司国际化经营和快速发展的要求, 反而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 为了打通安全管理流程, 消除管理“瓶颈”, 必须建立全新的安全文化管控体系。金川集团在借鉴世界上安全业绩比较卓越的杜邦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先进理念的基础上, 挖掘本企业多年来积淀的厚重安全文化底蕴, 以实现零伤害, 构建平安企业、和谐企业、幸福企业、文化企业为目标, 秉持“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 研究形成了一套先进、科学、卓越的安全思维模式和安全行为模式, 即金川模式。

金川模式按照“人、机、环、管”4要素的本质安全化程度、科学匹配化程度、安全管控程度或可控受控程度, 将安全文化建设的每一个模块科学地划分为5个层级, 并按照“五阶段”进行建设。金川模式为企业安全文化落地传承、零伤害目标实现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引领体系, 为企业构筑了一个“五阶段统领, 文化引领、本质化支撑、匹配化助推、环境驾驭、风险可控、模式化管控、常态化保障”的平安之网、生命之网。

卓越先进的安全文化创建指导体系

金川模式有一套卓越先进的安全文化创建指导体系, 为安全文化的创建提供了先进的思维模式、卓越的行为模式和通向成功的“五阶段”建设路径。金川安全文化创建指导体系包括12大安全理念、12大支撑原理、6大顶层设计思想、“4542”管控集成模式和100套先进管理操作法。

12大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

金川集团以50多年厚重的安全文化底蕴为基础, 提炼形成了员工普遍认同的安全价值观, 例如, “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等先进安全理念。通过宣贯导入和环境营造, 已得到了员工的普遍认同, 并内化于心, 固化于制, 外化于行, 促使员工安全价值观念转变、规则意识树立和良好安全行为养成, 使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从抵触安全文化建设转向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创建的轨道。

金川模式12大原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

例如, “三角形”事故控制原理按照降低事故总量, 减轻伤害程度, 实现零伤害目标的创建思路, 科学地将“零伤害”管控建设划分为5个阶段, 并支撑零伤害模块的建设;五阶段“阻尼减幅式”管控升级原理, 按照安全管控的风险将安全文化建设的管控级别划分为事后管控、缺陷管控、系统管控、风险管控、文化管控, 支撑安全文化管控级别的持续提升;五阶段“叠加共振文化效应”原理阐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振效应, 安全文化既要注重“物本”建设, 又要注重“人本”的建设, “物本”与“人本”的叠加才能产生共振效应, 符合“物本”+“人本”=“零伤害”的顶层设计理念。

金川模式注重安全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构建安全文化创建体系的行动指南, 是安全文化落地生根的路径和方向。金川集团特别注重安全文化顶层设计, 归纳提炼了6大顶层设计思想, “让管理成为文化, 用文化管控安全”“让制度标准成为行为习惯, 让行为习惯符合制度标准”“让环境改变观念, 让观念引领行为”等思想, 为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建设搭建了卓越先进的体系架构, 为安全文化品牌企业创建指明了方向。

“4542”管控模式是安全文化创建的核心

“4542”管控模式包括:四层次“五阶段”建设4个模块、专业化管控“五阶段”建设5个模块、风险管控“五阶段”建设4个模块和2大辅助模块。“4542”管控模式为企业安全文化创建提供了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工作模式, 符合“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安全文化落地”的设计思想, 模块设计合理, 管控层级清楚, 建设任务明确, 建设导向清晰, 能够实现安全文化的真正落地。

100套先进管理操作法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结晶

金川集团在安全文化创建过程中, 注重经验积累和方法提炼, 形成了100套先进的管理操作法。例如, “四安全”工作法、“四必做”工作法、“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法等已经固化成安全管理模式,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

铸就安全文化品牌企业

顶层设计理念指引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

安全文化顶层设计代表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水平, 因此, 必须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引领安全文化建设, 构筑安全文化体系架构。金川模式“六大顶层设计思想”, 为安全文化品牌企业的建设提供了先进的设计理念。

“让管理成为文化, 用文化管控安全”是指通过安全文化创建, 将安全管控级别从事后管控、缺陷管控、系统管控、风险管控、提升到文化管控。让安全管理上升到员工安全价值观层面, 上升到安全文化管理层面。通过安全管控级别的提升, 突破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的传统方式, 改变员工对“事故难防难控”“有生产就会有事故”等宿命论的认识。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 走出人管人、人管事和人制并管的管理阶段, 实现由管人管事到管心管魂的根本转变, 即“人治”到“文治”的根本转变, 真正地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的高度, 实现用文化管控安全。

“让环境改变观念让观念引领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另一设计思想。安全文化创建的目标就是让先进的安全理念入脑、入心、入行、入魂。如果员工的观念没有内化于心, 固化于行, 没有形成文化, 员工的安全意识就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员工的行为也会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建设实践证明, 只靠理念宣贯不能固化观念, 在理念导入的同时, 必须注重“人文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同步营造, 要让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在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中受到激发和感化。

“让安全理念形成思维习惯, 让思维习惯引领行为习惯”是安全文化品牌企业创建的核心思想之一。只有固化安全理念才能引领员工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先进的安全理念, 才能引领安全文化健康发展。金川集团清晰地告诉每一位员工应树立什么样的安全理念, 并将这些理念固化为行为规范, 让员工常态化执行, 养成行为习惯, 以推动本质安全化建设的进程。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 把“物态安全理念”固化为技术标准, 把“行为安全理念”固化为行为规范,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才能实现用文化管控安全。

“安全文化落地”的结构程式成就安全文化品牌企业建设

安全文化品牌企业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长效工程。创建的成功与否, 关系员工的生命及家庭幸福, 关系企业的安全业绩及良好形象。只有用先进的创建模式作引领, 才能少走弯路, 多见成效, 才能使安全文化落地生根。安全文化创建的实践证明, 只有“思维模式”, 没有“行为模式”, 文化的创建就会有始无终, 无法实现用文化管控安全;只有“行为模式”, 没有“思维模式”就是盲目创建。因此, 只有“思维模式”+“行为模式”才能实现安全文化落地。

在金川模式的设计架构中, 四层次“五阶段”安全文化建设的4个模块作为“思维模式” (包括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 , 每一个模块提供一套做事的原则。5大专业化“五阶段”模块和风险管控“五阶段”4个模块作为“行为模式” (包括生产组织、设备设施、工艺系统、员工塑培、项目建设、人机环匹配化、安全标准化、风险管控和零伤害模块) , 每一个模块提供一套做事的准则。只要遵循“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安全文化落地”的结构程式, 完成每一个模块、每一个阶段的创建任务, 达到创建标准, 就能实现文化落地。

用专业化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推进安全文化品牌企业建设

金川集团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了专业化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专业化的新突破。通过落实“管生产管安全, 管项目管安全, 管业务管安全、管经营管安全”的责任, 发挥职能部门安全管理更专业、更专注、更主动、更有效的优势, 让专业部门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控制、自我改进, 提升安全文化建设水平。金川集团将安全文化建设的13个模块按专业职责分解到能部门负责, 改变了“安全管理是安全部门的事”的观念, 让专业部门负责职责范围的安全管理, 参与安全文化建设, 保障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性。

1.生产组织安全管控模块由生产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能够规避因重生产任务轻安全管理、重系统运行轻系统检修、超能力、超强度、起负荷组织生产, 以及拼设备、拼人力、拼生产线带来的安全风险。

2.项目建设安全管控模块由工程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保证从项目的立项、审查、设计、施工、验收、试生产等各个环节合规合法, 落实“三同时”建设原则, 以从源头上实现设备设施、工艺系统和作业环境的固有本质安全化。

3.设备设施、工艺系统、人机环匹配化3个管控模块由装备技术主管部门负责建设, 以保证设备设施、工艺系统、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科学匹配化。

4.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零伤害、安全标准化、风险管控7个管控模块由安全主管部门统筹负责建设, 通过顶层设计、标杆选树、正确引导、全面协调、扎实推进, 使各个模块的建设始终符合安全文化创建的原则和准则, 领跑安全文化建设。

5.员工塑培模块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建设, 以保证岗位人员配置更加合理, 员工队伍素质持续提升。

金川模式与专业化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 体现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提升了安全文化建设的质量, 推动了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金川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不断丰富, 不断升华, 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完整、架构科学, 独具特色、卓越有效的管控模式。为构建安全发展、文化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安全保障型企业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引领体系。

中港金邦 (北京) 国际文化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A座17层

用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篇9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关键领域建立的独特竞争优势,它是企业多方面技能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是技术、管理和系统的有机组合,是企业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合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企业的胜败存亡,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特点是: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侧重于技术,有的侧重于产品,有的侧重于资源,而企业文化则是共同的至关重要的内容。现在,企业之间已经从产品竞争、品牌竞争,步入服务竞争和文化竞争,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聪明的企业早已将打造人文精神与服务理念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和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而且有更大的空间。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深度上的差别,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美国通用和北京同仁堂的经久不衰,到现代企业联想、海尔的飞跃发展,都是因为精心培育了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管理思想是“文化制胜”,这是企业赢得优势的最佳途径。成功企业和失败企业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反映在是否发挥了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否体现了人的价值,是否实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哲学、价值取向、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它明确怎样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策略,应该怎样正确对待顾客,怎样回报股东,怎样激励员工,怎样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怎样正确协调好企业发展与为社会服务的关系等等,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体现在提高企业的内聚力上。一个企业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必然处于飘浮不定的状态,导致企业缺乏内聚力,没有内聚力的企业何言竞争力。内聚力中最重要的是员工对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认同,任何企业的管理,都不要把企业取得好的效益寄托在体制协调、契约协调上,那样不仅会大大提高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且会使企业和员工都处于被动地位。反过来,如果建设了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建立了一个职工的共同愿景,有了共同的价值观,那么既能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更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企业的内聚力。

用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力,还要体现在团队精神培育上。团队精神是真诚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预定的工作任务精神,是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集体智慧、共同创造辉煌成就、共同享有成果荣誉的精神。它把人力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通过团队精神进行整合,在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同心协力,使企业更富于活力和创造力。

打造开放型的企业文化 篇10

作为服务型企业,市场竞争有三个层次: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文化竞争。通过全体员工不懈努力,中航物业已经脱离了价格竞争层次,进入品牌竞争阶段,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达到了文化竞争层面。但中航物业并不满足于此,仍然在持续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文化之路,正如有句诗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建设企业文化不是赶时髦

“企业文化”在最近几年是很时髦的名词,许多人热衷提企业文化,但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上还有一些偏差,对企业文化的意义与构成,认识可能不那么全面,也有人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赶时髦,是做表面文章。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认为是一种投资,但这种投资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解决的是一个企业能否长远生存的问题,这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投入的,但这种投入我们不应该去衡量它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企业文化也不是做给外部的人看的,它是一种凝聚我们员工的文化力量。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正确认识。如果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需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核心理念层,就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核心理念,价值观方面应包括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这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中间层,包括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只有有了这一层次的规范,核心理念才能传播、认同和执行。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都知道,仅仅提出一个理念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实在的内涵和具体表现来支撑,理念就会虚幻,就可能成为一个口号。中航物业提出“打造中国最大的机构物业集成服务商”,就需要相应的体系来支持,制度体系、行为规范等就要考虑较高标准。我们的团队工作作风是踏实,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知识结构、学历、职称比例相对较大;技术过硬;内部体系在不断地完善等等,这些都足以成为我们实现企业愿景的坚实后盾。

第三个层次是外显层,是CI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VI(视觉识别系统)、LOGO (徽标)等这些给大家看的东西。这个层次里面还包括在日常的物业管理服务中,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等,中航物业每年投入近600万元规范CI、VI和员工着装的统一,这对进行企业形象传递至关重要。企业形象通过员工的言行举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传递给了每一个客户,使客户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客户对这个物业管理企业的接受程度。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执行力

企业文化建设有个化虚为实的过程,就是怎么样使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形成共识、凝聚员工、规范行为发挥作用。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往往有个误区,那就是理念很先进,但是行为却滞后,目标高远而行为短浅。这种现象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这里面就有个执行力文化,这是企业文化的血和肉,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鲜活的东西、没有执行力文化,就会成为一纸空文。

对企业文化体系揣摩一下,我们会发现,核心层到中间层,是企业文化的渗透过程;中间层到外显层,是具体的执行过程。这三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员工的执行。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起来后,与企业文化相关的培训必须同步。企业发展了,新员工越来越多,怎么让他们融入企业文化,取得共识,并在工作中努力体现和实践我们的理念。要知道,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是不可能涵盖我们经营活动的每个层面的,它需要我们一种做事的风格、一种氛围,去影响、去包容、去感染每个员工。中航物业在客户服务中倡导“我们多努力,让您更满意”的服务理念,是企业文化与市场竞争多年磨砺中总结和凝炼出来最深层次的价值内涵,要充分利用并加以熏陶,塑造与企业形象相适应的体系,通过市场、客户来折射、影响我们的员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面,来体现中航物业在管理服务过程中最具情感特色的服务理念。

中航物业管理服务的项目复杂而多元,每一类型的项目要求不尽一致,为了实现企业精神的一统,首先就从以下三点对制度体系进行规范:第一,满足强制性要求,凡事以客户需求为首要;第二,适应个性化服务,在文化的贯彻实行中,不管我们是被动的配合,还是主动的引导,都是服务;第三,鼓励创新,将创新所得的好的结果补充到文化的内涵中,公司每年投入近100万元进行创新奖励,使文化形成一个上下互动、滚动发展的过程,其实这也是企业文化提炼和消化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自然而然就炼出来了。

物业管理行业有八字箴言叫做“物的管理、人的服务”,但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服务上。服务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产品,这主要从管理行为细节上体现。比如中航物业规定,电话铃响三声接电话,要用规范的礼貌语言,这对于每一个员工来说并不难做到。但是对电话交谈的内容,对业主提出问题的解答是否适宜,是否令客户满意都无从控制。这就需要在标准化规范要求之外,更多地需要在平时对员工个人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升华基础服务,而单纯制度规范约束是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的。因此,除了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系统的内部体系,将软性文化转化为刚性制度,公司还应为员工创造一个大的发展空间,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和熏陶,让员工从心里认同公司,这样才能在员工和公司之间形成最大合力。

传承航空工业精髓的新国企文化

相对来说,对于企业文化,一个企业高层的认识要比中层认识得深刻一些,也更认同一些,而基层对文化的认识就不是那么全面了。固然,在自上而下的传达中,文化产生的偏差,会让基层员工较难感受到高层所倡导的那种文化气氛,相比之下,他们的打工意识更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归属感不强。保话说,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中航物业近几年对这种现象非常关注,不断强调员工满意、客户满意与企业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员工满意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直在将政策向基层倾斜,并将企业使命进一步升华,提出了“成就员工、成就客户”的理念,提倡对员工人性化关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工作做到员工心里,公司每年投入近500万元,开展全体员工活动、“三八”节活动、退伍军人“八一”节活动、明星员工出国游活动等。

中航物业企业文化的源泉之一是来自航空工业的企业文化传承,传承和发扬了传统国企“踏实、敬业、人本和责任”的优良传统,因此,在通过培训灌输企业文化意识的同时,中航物业还不忘对员工进行关爱,通过实际行动让员工感受到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活动之外,中航物业着眼实处,实施薪酬体系优化,2014年公司投入了6000余万元,提升员工收入水平,并对员工的衣食住行加大投入,有效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同时,还依托EAP (员工援助计划)筑心工程,开启EAP项目团体讲座心航线、员工心灵拓展工作坊,建立知心辅导员培训EAP中心等,对员工加强职业心理健康宣传和培训,引导员工建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加员工的归属感。

新国企文化中,社会责任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中航物业也一直将社会责任作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之一。无论是节能环保,还是教育和公益事业,中航物业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一年投入近百万元作为社会公益支持经费列入预算体系,实行专款专用,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社会公益支持计划,同时对上年度支持的教育和公益事业进行回访跟踪。近年来,中航物业坚持“爱心小书桌”活动,旨在为山区贫困孩子提供小书桌改善学习条件,先后帮助5000多名山区孩子圆了书桌梦,充分展现了公司的社会担当。

上一篇:中国农产品出口下一篇:平安农机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