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教学模式

2024-08-26

三步教学模式(共12篇)

三步教学模式 篇1

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运动, 也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三步上篮”是篮球运动的一项基本技术, 也是篮球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考核内容。篮球运动在我国各级学校比较普及, 课余时间参加篮球运动的学生较多,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应尽快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篮球技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总感觉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三步上篮”技术比较困难, 尤其是一些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学生就更困难, 为此我根据减难法的教学原理, 总结长期的教学经验, 采取了“三步”教学法,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步上篮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投篮技术。上篮按出手时手与肩的相对高度, 分为高手上篮和低手上篮;上篮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手部动作。手部动作有正手、反手、勾手的区别。下面以右手的三步上篮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1. 教学方法

1.1 第一步原地持球上篮练习

1.1.1 原地无球练习:

让全体学生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呈体操队形站立;听老师口令“1—2—跳”, “1”的时候右脚向前跨一大步, “2”的时候左脚跨一小步并起跳, “跳”的时候右手模仿上篮动作, 随后双脚着地。通过反复的练习, 让学生体会动作节奏。

1.1.2 原地持球上篮练习:

学生在离篮框3、4米的前方偏右处呈一路纵队排列;准备练习的学生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站立, 教师持球站在学生身体左侧, 持球高度以学生腹部高度为准;学生在抬右脚向前跨步的同时双手抓住教师手上的球 (注意强调学生在右脚落地前抓住球) , 右脚落地后左脚跟上快速踏地起跳, 眼睛注视篮框, 左手离开球, 右臂单手持球向上完全伸展, 并在起跳至最高点时, 靠手腕发力将球送出。

1.2 第二步原地运球持球上篮练习

学生在离篮筐3、4米的前方偏右处呈一路纵队排列, 准备练习的学生左脚在前, 右脚在后站立, 原地右手运球;在球反弹至腹部高度的一瞬间, 抬右脚向前跨步同时双手持球, 随后动作同第一步练习。

1.3 第三步运动中持球上篮练习

1.3.1 走动中练习:学生在走动中运球, 当运球至距篮框适当距离时, 双手持球, 同时跨右脚。

1.3.2 慢跑中练习:学生初步掌握完整的三步上篮技术动作。

1.3.3 跑到中练习完整动作:在熟练掌握动作的基础上, 提高动作质量。

2. 易犯错误、原因及纠正方法

2.1 三步上篮动作不协调。

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节奏感不强。纠正方法:教师带领下反复做原地持球上篮练习, 老师口令提示“1—2—跳”。

2.2 跳不起来。

主要原因一方面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系, 另一方面, 学生第二步跨得太大, 起跳时臀部后坐。纠正方法: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 如台阶跳、跳起摸高、蛙跳等。给学生仔细讲解“一大、二小、三髙跳”的口诀, 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强调“二小”的重要性。

2.3 起跳后, 距篮框太远或跳到篮框后。

一方面学生开始练习时距离篮框太远或跨步幅度太小, 另一方面跑动速度过快, 第二步没有制动, 起跳后身体向前冲。纠正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步幅的大小调整练习开始时与篮框的距离;第二步稍小, 用脚后跟着地过渡到前脚掌起跳, 把向前的冲力变为向上的弹力。

2.4 带球走 (走步) 。

主要原因是从双脚都落地的状态持球开始上篮, 持球后再跨步或右脚落地后再持球;或者在跳起落地后球才出手。纠正方法:反复做持球与跨步同时的练习, 用正确的动作反复刺激, 以便形成条件反射。

2.5 持球的同时出左脚, 造成步法错误, 从而影响上篮质量。

主要原因是动作不熟练, 情绪急躁, 急于求成。纠正方法:老师反复讲解示范, 学生在慢动作中加以体会。

2.6 低头运球。

主要原因是协调性差, 运球动作不熟练, 球感差。纠正方法:加强原地和行进间运球, 熟悉球感。

2.7 上篮质量不高。

一方面是学生的空中感官能力差, 另一方面是空中无制动出手。纠正方法:练习时老师要强调持球手触球的正确部位, 跳起制动及出手时机, 让学生着重体会腾空后由下向上“伸臂、屈腕、拨指”使球前旋入框的动作要领。

三步上篮“三步”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由易到难, 由分解到完整, 由迅速掌握基本技术到逐步提高动作质量,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高小爱.篮球三步上篮教学新法[J].体育师友, 2006 (5)

三步教学模式 篇2

一、“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学生的认识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所以,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人类知识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的来说,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正是贯彻这一哲学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学生原来的认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究,不断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到本质,从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更注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多元智力理论。哈佛大学霍华德加纳教授在《心智的结构》中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同时,他认为人的智力是一组智力而不是一种能力,至少包括7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要求教学要成为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的活动。新课程打破了教材作为教学的唯一载体,使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具有综合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而不单纯是竞争的关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也要有相应的针对性的指导。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理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长态度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实现。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其潜能。教育应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学要尊重“四性”: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提出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人价值观。

二、“三步五环节” 教学模式的概述

“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 “五环节”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五个环节。

三、“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1、“三步”:

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三个步骤。(1)课前预习:重点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

(2)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疑难点拨?教学反思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课堂上要体现知识反馈、错误矫正、课堂检测、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课后训练:要体现作业的分层布置,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把学生分为A、B两类,或A、B、C三类,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既要保证大面积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保证部分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拓展提升。

“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2、“五环节”

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五个环节。

1、预习检测:教师要采用查看导学案、课堂提问、指名板演等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检测。教师要保证90%以上学生能顺利完成预习目标,对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给予纠正,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学案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打下基础。

3、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4、精讲点拨: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5、当堂训练: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四、“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变式

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语文课可设计为:①阅读课;②习作课;③复习课;④综合实践课;⑤拓展(增量)阅读课。

各个学科应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按照“三步五环节”的相关要求设计五种不同的课型,在各种课型的流程设计上要体现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步骤,同时在课内探究的过程中体现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训练。

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这两个环节要保证时间和效果。如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是否可放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再如部分学科的课后拓展也可和当堂训练相结合。

五、应用“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建议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编排方法,每组四人,分A、B、C三层,A层1人,B层2人,C层1人。对于疑难点可首先组织分层解答疑问,然后同层展示交流讨论。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促进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认真备课:按“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写字教学“三步曲” 篇3

在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写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体会和认识,注重写字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第一步:激情导趣,让孩子“爱”写字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极差,要让生性好动的他们喜欢凝神静气的静下心来写字,必须以良好的写字兴趣为动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开学第一课,我带领孩子们参观了校园里“书香廊架”等几处景韵,让学生欣赏到本校老师和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使学生把写字当做一门艺术去欣赏,激发他们把字写好的兴趣。课上,我给孩子们讲解有关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让孩子们能够喜欢汉字,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学习书写汉字的兴趣。

2.寓教于乐,重视儿歌等在写字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教学中,我将游戏、儿歌、谜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运用到写字教学中,努力提高写字效果。如我将抽象复杂的写字姿势要求整编成一首朗朗上口的小儿歌,每当孩子写字前就边做动作,边念儿歌调整写字姿势:“写字前,先坐好。三个一,要做到。一拳一尺和一寸,牢记心中不忘掉。”当诵读到“一拳一尺和一寸”时握紧拳头放胸前,与课桌保持一拳的距离,然后挺直腰杆,眼睛与课桌保持一尺的距离,最后将左手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量量笔尖至握笔处,保持大约一寸的距离,等孩子们调整好姿势后再写字。

第二步:指导写字方法,引导孩子“会”写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领悟写字方法,是提高写字教学的“重头戏”。中国汉字笔画多,字形复杂多样,富于变化。看似无从下手,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我称之为“小秘密”,每当孩子们一听到老师要告诉他们写字的小秘密时,顿时来了精神。

秘密一:细观察。教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字教学的关键。如在教学《口耳目》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了解图中太阳的形状,再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的象形字,以及现在的“日”字,将三者对照比较,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识记汉字的方法,提高了书写书写能力。

秘密二:勤归类。 将形近字归类认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书写如在写青、请、晴、清、情、箐等字时,利用换偏旁组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类书写。

秘密三:常比较。在低年级独体字教学中有很多字都是加一笔,减一笔,变一笔的。如:日—白;口—中。可引导孩子观察,比较两个字的一笔变化。然后在比较的基础上书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三步:以评价为动力,持之以恒写“好”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初学写字时的新鲜感渐渐退去,对写字产生了懈怠甚至厌烦心理。为使学生的写字热情永不消退,我们班组织了一些让孩子们展示书写才能的活动。如在 “书写擂台赛”中,我们邀请了家委会成员做评委,评选出了班级“小小书法家”、“写字小能手”,将他们的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里,将现场视频、照片、书写作品发在班级QQ群里,让他们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表现突出的孩子越发自信,写字的积极性也更加深入持久,其他同学也会心生羡慕、见贤思齐。

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写字能力发展而产生的差异,给每个孩子鼓劲,如通过“今天的你,昨天的你”的活动,让孩子把自己的写字作业集成一册,对照前后写字变化,从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写字教学“三步”走 篇4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当前学生的写字状况来看, 不少学生都存在不良的书写姿势:写字时头歪、腰弯、本子斜放;执笔姿势要么过直, 要么倾斜幅度较大……这些不良的书写习惯, 致使字体歪斜、字形扭曲, 不仅影响了书写质量, 还造成孩子近视、驼背等后果, 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双姿, 及时纠正他们不良的书写姿势。

1.系统训练 常抓不懈

教师要善于示范, 经常进行现身说法,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执笔方法和正确的写字姿势。如教学生坐姿时可抓住八个字进行示范讲解: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学生摆好坐姿, 老师要逐一检查, 依次纠正不正确的坐姿。待学生坐姿端正了, 再教执笔方法。强调执笔时做到“指实、掌虚”。对一些握笔姿势难以纠正的学生要一对一地讲解、示范、纠错。直到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为止。

2.多方参与 齐抓共管

写字教学, 语文老师首当其冲, 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进行写字指导, 在田字格里示范板书, 安排好字的结构, 注重笔顺, 展示给学生一个个端端正正的汉字。低年级小朋友写字, 老师还要经常走到学生中去, 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一横一竖, 一撇一捺都要认真规范, 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潜移默化的引导。写字教学不仅是语文老师的任务, 其他任课老师也责无旁贷。要矫正学生的书写姿势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 需要长期的、不间断的训练, 这就需要全体任课老师的参与和家长的配合,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改正不良的书写习惯。

3.减轻负担 快乐书写

繁重的作业任务也是形成不良书写习惯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量的作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使学生身体疲惫。孩子刚形成的正确姿势会在繁重的作业中逐渐变形, 重新形成各种不良的书写习惯。在布置家庭作业时, 语文老师要注意和数学、英语老师相互通气, 互相协调, 控制好每天的作业总量, 尽量将学生的作业时间分成几个时间段, 让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认真、快乐地书写, 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提高书写质量。

二、激发兴趣是关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学生练字, 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 机械地练习,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因此, 在写字教学中, 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那如何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 让学生喜欢写字, 把写字当成快乐的事呢?

1.口诀激趣法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往往持久性差, 注意力易分散, 大部分学生开始习字时好奇, 有兴趣, 很快便会冷淡, 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如果在教学时教给学生一些生动形象的口诀, 学生就会很感兴趣, 乐于写字。如教学笔画时, 用浅显的语言编一句:“横”要平, “竖”要直;“撇”有尖, “捺”有角;“折”要停顿, “点”要写好。再如教写“磨”这个字, 编成:一点一横长, 一撇飘一旁, 两个小木匠, 稳坐石头上……教师教得直观形象, 学生才能学得生动活泼, 书写时才会兴趣高涨。

2.故事激趣法

学生都爱听故事, 如果在写字教学中适时地穿插一些书法家的故事, 不但可以让他们明白一些道理, 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写字的热爱。写字课前,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故事。如“欧阳通学书买父字”、“怀素练字”、“入木三分”、“郑板桥学书法”……这些故事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学习古人刻苦练字的愿望。

3.情境激趣法

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亦可提高学生的写字兴趣。每周的写字课, 我们都要带学生到专门的书法教室去写字, 书法教室里的桌椅排放让学生面对面的相坐, 练习中可相互提醒。教师可随时采用投影、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学生掌握运笔过程中的轻重、快慢等书写技法, 掌握正确规范的书写姿势, 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

三、有效评价是动力

评价应以肯定的态度为主, 不管学生的书写效果怎样, 老师都要在评价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赞扬。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在评价中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赞赏, 会使学生在更多的方面都有进步。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写字教学的评价中, 应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第一学段, 主要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业, 当场评价, 在写得规范工整的字上圈上红圈, 表扬激励, 调动学生的写字积极性。此外, 还要学会互相欣赏、互相评价, 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能力, 还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提高书写质量。

2.定期展评 激励进取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经常开展一些写字比赛:获奖的同学被授予“书法之星”的称号, 让其作品在学校橱窗进行展览。写字教学的评价不仅要注重对写字结果的评价, 其书写的过程也不容忽视。在书写过程中, 应留心观察, 发现孩子写字的点滴进步, 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激发学生的内心动力, 使学生练习书写的行为和兴趣互相促进。

写字教学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坚持育人为本, 循序渐进, 就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我们的写字教学就能“拨开云雾见青天。”

参考文献

构建“三步六学法”教学模式 篇5

教学活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与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我校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人本主义课程观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了“三步六学法”教学模式,“三步”即:预习、展示、反馈,“六学”即:独学、对学、展学、群学、测学、思学。

一、“三步六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背景及意义

当前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论题已被国内外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不同时期地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尝试研究实施。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自主为本位,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师之间必须合作互助,互相借鉴提高。我们必须把为教者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把师本教育转变为生本教育,我们教育的本体是学生,教育过程的终端是学生。所以,我们强调生本教育,其特征之一就是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原则。其实,教育这件事情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这原本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一切教育问题似乎就在这个事实的认定上产生。究其本质,就是如何抓住教育的本体。以前我们只是抓住了掌握知识的本位体现,但仅仅掌握知识,还远没有完成教育的任务,还必须培养能力。我们知道: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不是没有潜能,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而最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我们实际上是受到了一种忽视儿童潜能观念的局限。一个教者,如果在潜意识中低估了儿童,那么他的所有工作,他的态度、眼神、音容笑貌都会带上这样的色彩,反过来就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加拿大12岁的成功企业家凯斯——他使他的企业跻身全国五十强,他说了这样的话:“无论是大人和小孩,面对所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克服恐惧”。这是十分在理的。对于学习的恐惧感,往往是大人给予儿童的,我们对儿童低估的表现之一,就是常常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看得过于神秘和艰难。立足学生长远发展,所以我们确立了“三步六学法”课堂教学模式,这是今天深化教育改革的必需。我们认为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利于素

质教育的深入,是有实施价值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和探究能力。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艺术。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阅读、观察、分析、总结、思维、创造等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理念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的养成,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金钥匙,学生在不同的的学龄,学习不同的学科和知识领域,分析不同的知识点,解决不同的题目,都会存在一定的学习障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有效教学表现在“学生会学了吗?”和“学生学会了吗”这两个关键点上。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学科课程有效教学,实施“三步六学法”教学模式。

4、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人人可以创新。随着学段的升高,势必要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5、遵循了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中“创建有效学校,培养有效教师;探索有效教学,提高有效技能,实现有效研修”的教科研理念。

6、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转变学习态度。

7、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二、理论基础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和发布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知识获取的多元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各

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现代教育观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转向培养具有多种能力特别是“学会学习”的人。只有学会自主、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合作、交流、对话式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相信学生的创造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

“三步六学法”教学模式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三、主要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民主性原则:要尊重学生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合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创造性原则:教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

表达,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5、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导,导学练相结合的原则。

四、具体做法。

1、出台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到每位教师手中,先学透方案,用方案这把尺子指导课堂教学。先在四—五年级全面实施。

2、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

(1)召开实施“三步六学法”课堂心得体会交流会。

(2)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学习专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看课堂教学实录,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引导艺术和组织学生学习艺术。(3)设立了“培训讲台”,突出集体业务学习的实效性。通过设立“培训讲台”,让教师在培训中转变观念。

3、树立典型,发挥引领作用。在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中我们确定了典型班级,同时相应确定了学科带头人。加强对这些教师和班级学生的指导,使其在全校中起到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并且要求这些教师不但课堂组织过关,甚至达到过硬,而且理论知识水平要高,要经常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

4、每周召开一次交流、反思、总结会,通过一周的实践研究,到周末召开学科教师研讨会,全面反思,真诚交流讨论,做好总结反思记录,界定不可走入的误区,提出有效的可行性措施,克服实验中只流于形式不深入研究的弊端。

5、出台教学流程。

各学科教学模式总体上是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三个环节可穿插进行。其中预习环节最重要,因为我们确定的是“三步六学法”,预习环节主要是自学。生成教育体系谈到:“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也强调了学生先学先做。美国教育家克来恩认为:“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先做后辨认,或是一边做一边辨认,只有学习而没有参与其中的和没有实际演练的对象,是无济于事的,也是不合理的。一位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这样说:“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动手——提问,解决问题。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不要只传授知识——要鼓励行动。”

五、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学案导学的含义及设计。

1、导学案的含义

要搞清楚学案导学的含义,首先要了解学案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也可以有学生参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共同编写完成。

根据这个定义,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学习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简言之,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它是一种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任务行为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这里的自主学习概念不仅强调了学生高级认知能力(元认知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自主控制,这就使得我们培养学生主体性的目标得到了极为具体的落实,学习即经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三步六学法”教学模式的根本原因。“三步六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因此,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近年来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认识,对自主性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也有了很好的理论依托。这是我们研究“三步六学法”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并已成了我们设计学案、让学生去经历学习过程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三步六学法”法的提出也使我们对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长期以来,我们过去对学生主体性的理解一般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进行的,或者笼统地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所以这种理解不足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获得主体地位。所以,在没有具体教学机制保证的情况下,人们自然转而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但这也是难以彻底改变当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缺乏的问题的。如“情境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和“和谐教育”等,实际上也都存在着这个问题,就是过多地依靠教师的能力而缺乏有效的、容易仿效的机制。学案引导的提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使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得到教学过程结构的保证,也使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得到有效而且有形的体现。

2、编制学案的基本思路、要求及框架(1)、学案设计基本思路与要求。

一是紧扣《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要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小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2)、学案设计的基本框架。

新课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知结构;或利用有意义的问题导出新课;或采用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进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明确目标:指明新课程标准对此部分内容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新知:教师在学案中根据教材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案让学生看着导学案能够自学。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具有启发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转化思想”把新的问题转化为已有的知识、思想方法去解决,对相关知识进行推敲。此处是学生自主探究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追根溯源的重要内容。

能力拓展:设计2--3个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提高综合能力.总结反思:对基本知识、思想方法、规律进行总结梳理,对教法、学法及易错知识点进行反思总结。

检测反馈:设计一组层次得当的题目测试学生,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找出问题,不断完善。

(二)、课堂教学流程。

1、预习环节(独学、对学):

(1)、预习的主要任务:确立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2)、预习的主要形式:小组内学生自学,互学,讨论,教师指导点拨(3)、预习的主要方法:

①、教师在备课时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预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②、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和学生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并向学生提供。

③、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教学信息,开始讨论交流;

④、发挥小组、对子作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

⑤、学生分头准备,完成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学习题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主要内容

⑥、老师检查、了解学生预习笔记,掌握预习情况; ⑦、师生共同确定各小组展示内容,作好展示准备。2.展示环节(展学、群学):

(1)展示的主要任务:展示交流预习初步成果;巩固深化学习目标;共享学习成果.(2)展示的主要形式: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板演、讲解(3)展示的主要方法:

①、设定情境,激发兴趣,时间是1-3分钟。

②、各小组开始进行展示,分组进行板演、讲解(或利用实物投影)。③、展示中教师予以引导、点拨; ④、师生共同对展示内容进行质疑、评价。3.反馈环节(测学、思学):(1)反馈的主要任务:

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对学困生进行查缺补漏;对优秀生进行知识拓展。

(2)反馈的主要形式:

课堂练习;试卷测试;辅导答疑;互学互教(3)反馈的主要方法:

①、巩固练习。可采取提问、测试等方法组织实施;

②、查缺补漏。对学困生可以进行互学互教、生生互动、分层训练等手段进行组织

③、知识拓展。对学优生进行知识拓展、深化。

(三)常规教学法

1、出示学习目标:

按1、2、3、——的形式排列,紧扣学习主要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2、预习提纲:

(1)、独学:学生依据学习目标预习,学生做好“预习笔记”(可在书上用横线标出知识点、批注和提出问题)。

(2)、对学:学生预习检测,可让学习组长检查一部分中下学生的预习成果,检查形式多样,如:说、查、看、改、写等。

教师搜集学生预习过程中解决不了的各种问题,或者是教师早已预想到的问题向全班提出。各小组长组织同学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然后将这些问题抄在黑板上。(注意几个问题:有好多学生只对本组任务感兴趣,在小组回答上面问题的时候,组员对其他组的问题能够点评或者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教师就要给这个小组以鼓励。)各小组讲完后,小组互动交流。(3)、展学:

展示之前加上知识回顾,可以用学生上黑板板演的方法(黑板已固定划分给各学习小组,每节课每组至少出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并且组内轮换)。教师将预习完成的内容再检查一遍,各小组都要写,可在黑板上写,在学案上写等。答完之后,黑板前的同学相邻互换检查,底下的同学互换检查,打上对、错标记。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如果有问题,可以再讲一讲。

(4)、群学:

把各个难度较大的问题提供给全班,然后是小组讨论这些问题,教师可巡回辅导、讲解。这些难题解决之后,各小组派人去黑板上快速抄题,或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学生展示,要么讲,要么写,以各种形式自由发挥,(5)、测学:

“测学”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技能而设置的。教师将早已准备好的检测题(检测题的设置一定体现学习目标,并且题目要典型)分发给学生,也可在学案中体现,学生快速解答,然后学生之间快速批阅。教师评价。单元测试采取“提高分”的计算方法,以鼓励组员之间的互助和各组之间的竞争。

(6)、思学:

学生总结反思本课学习内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和主要问题生发出的与之相关的问题,教师可帮助学生解决,达到举一反三,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就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实验师生应全力以赴达此目标。

(四)课堂教学整体要求

(1)、处理好“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主线串牢知识点,用线结密知识网。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检测、评析和辅导,检查是否夯实基础、是否牢固掌握主干知识、是否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力求做 展现才能。对展示好的拍掌鼓励加分,小组之间的竞争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到面对实际、目标实在、方法实用、确有实效。

(2)、处理好“教-学-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要设计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力求做到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心思灵巧,技术高超。

(3)、处理好“量-质-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知识的积累、各种能力的提高,没有一定的训练是不行的。只靠题海战术,不重视质量和效益,同样不行。要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教学生不会的,练学生不对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做到语言简洁,切中要点,分析透彻。充分体现概念、理论解释的精确,问题阐述的精辟,重点、难点处理的精当,从而达到整个课堂教学的精彩。

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6

一、做好素材的积累

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积累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积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字材料,如文言名句,经典名著,甚而古今中外的时文轶事,凡警示人心,文辞佳丽者,均可入文,为文章添彩增色。二是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热切关注自然和人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往往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只要用心体察,必能有所收获,如父母对儿女的舐犊情深,朋友间携手并肩,同舟共济的友谊,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总结而来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获取有用的信息,“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吸收,可以借鉴,正如美学家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二、锤炼语言

写作技巧只是文章的外壳,语言才是文章的灵魂,孔子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是写作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谓锤炼语言,就是在遣词造句时,努力做到语言的准确、流畅,尤忌不可生造词语。这样由词及句,由句及篇,从而达到语言表达上的生动优美,如行云流水、卷舒自如,令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语言的锤炼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需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要由浅入深,秩序渐进,非朝夕之功,也无捷径可走,稳步前进方可见其成效。

三、创新精神

写作是纯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写作,“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对于学生而言,每次作文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展示。

这种创造性不仅能表现在学生自由自主地抒发主观感受,表达自己最独特的心灵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

文有定法,不可随意下笔,文又无定法,不可因循守旧,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创新才能进步。

创新源于积累而终于想象力,没有开阔的视野,没有丰厚的积累,不必谈创新,而拘泥于旧知识、旧形式,不敢越雷池一步,又是创新的绊脚石。

只有在积累上敢于打破常规,敢于驰骋想象,才是真正的创新。

当然,创新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原则,不能脱离实际,过分求新求异,这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来看,无疑是南辕北辙。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配合,我们相信我们的作文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文教学三步曲 篇7

一、做好素材的积累

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积累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积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字材料, 如文言名句, 经典名著, 甚而古今中外的时文轶事, 凡警示人心, 文辞佳丽者, 均可入文, 为文章添彩增色。二是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参与生活, 热切关注自然和人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 往往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只要用心体察, 必能有所收获, 如父母对儿女的舐犊情深, 朋友间携手并肩, 同舟共济的友谊, 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总结而来的。

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获取有用的信息, “他山之石, 可以为错;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可以吸收, 可以借鉴, 正如美学家所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二、锤炼语言

写作技巧只是文章的外壳, 语言才是文章的灵魂, 孔子也说过,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语言的锤炼是写作训练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所谓锤炼语言, 就是在遣词造句时, 努力做到语言的准确、流畅, 尤忌不可生造词语。这样由词及句, 由句及篇, 从而达到语言表达上的生动优美, 如行云流水、卷舒自如, 令人耳目一新, 心旷神怡。

语言的锤炼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训练过程, 需要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要由浅入深, 秩序渐进, 非朝夕之功, 也无捷径可走, 稳步前进方可见其成效。

三、创新精神

写作是纯个性化的思维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 没有个性就没有真正的写作,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对于学生而言, 每次作文都是一次创造性的展示。

这种创造性不仅能表现在学生自由自主地抒发主观感受, 表达自己最独特的心灵体验, 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精神。

文有定法, 不可随意下笔, 文又无定法, 不可因循守旧, 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只有创新才能进步。

创新源于积累而终于想象力, 没有开阔的视野, 没有丰厚的积累, 不必谈创新, 而拘泥于旧知识、旧形式, 不敢越雷池一步, 又是创新的绊脚石。

只有在积累上敢于打破常规, 敢于驰骋想象, 才是真正的创新。

当然, 创新只是一种方法, 一种原则, 不能脱离实际, 过分求新求异, 这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进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终极目标来看, 无疑是南辕北辙。

化学概念教学“三步曲” 篇8

中学化学基本概念是以常见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为基础, 以物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主要线索,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概念。它由个别到一般, 由简单到复杂, 由感性到理性, 由分散到集中, 穿插渗透, 组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引入概念, 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掌握, 以及应用对他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一、恰当地引入概念

对概念的学习方式不同, 引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学生通过了解概念形成方式学习化学概念时, 教师应注意选择能适合于研究这个概念的事例, 借此概括归纳出相关概念。例如,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一节中对催化剂概念的引入, 我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为什么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会放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2.观察:让学生观察并认识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颜色、状态等性质。

3.让学生用小试管进行分组实验:

(1) 在试管中加入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思考: (1) 木条是否复燃? (2) 木条不能复燃的原因。

(2) 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思考: (1) 木条是否复燃? (2) 加入二氧化锰后放出氧气的速度有何变化?

(3)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烘干、称量。

观察思考:称量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加入时的质量比较有无变化?

(4) 将称量所得的二氧化锰再加入到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

观察思考: (1) 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有无变化? (2) 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有无变化?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思考, 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不仅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还会使产生氧气的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 我再提出催化剂的概念, 便能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 在引入概念时, 教师不仅要选择与概念有关的例证, 而且应尽可能地采用图表、实物、实验、录像、投影等直观教学形式, 使学生便于从形象生动的例证中抽象出本质属性, 从而对新概念认识深刻、理解透彻。

二、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1.教师要善于找关键词, 分析概念。如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关键词有四个: (1) 一定温度; (2) 溶剂为100克; (3) 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4) 溶质以克为单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紧扣这四个关键词, 让学生知道这四方面缺一不可。

2.教师要善于举反例、抓变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教师不仅要从正面让学生认识概念, 还应从反面或侧面去分析它。例如, 在学习氧化物的概念时, 教师可举反例提问:在H2SO4、NaOH、NaNO3、KMnO4中都有氧元素, 它们都是氧化物吗?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中抓变式, 使学生的思维更流畅。

3.抓住相近的概念进行联系和对比。例如, 金属活动性和金属导电性的区别。导电性好的金属不一定是活动性强的金属, 因此, 铜、银、金虽然导电性良好, 但它们的活动性较弱。这种同中求异地抓对比, 异中求同地找联系, 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 使用时也更加灵活。

三、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概念

学习化学概念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化学概念去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

1.应用概念从不同侧面来解决问题。例如,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当SO2与H2S反应时, 教师应启发学生用SO2的氧化性来讨论反应的产物;当SO2与溴水反应时, 教师就应引导学生用SO2的还原性来分析产物。

2.应用概念时不能忽视隐含的信息。例如, 根据质量守衡定律解释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 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镁条的质量增大时, 学生很容易忽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这时教师应带领学生重新回顾质量守衡定律的内容, 助其引导分析, 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谈三步上篮教学 篇9

1、教学步骤和教学目标

(1) 徒手三步上篮。让学生熟悉三步上篮的步法, 即“一大二小三高跳”, 跳起并伸展身体, 上举手臂, 挑腕拨指, 落地缓冲。从单手低手上篮开始教学, 因为, 根据现阶段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 从单手低手上篮开始教学, 最为合适。

(2) 运一次球三步上篮。学生在无干扰状况下进行简单的运球和三步上篮, 初步建立行进间三步上篮概念和意象, 熟悉有球状况下上篮的感觉, 初步将运球和三步上篮结合起来, 学会起第一步。

(3) 行进间三步上篮, 学生能够自主运球, 有手感、球感, 能初步掌控球, 将运球和三步上篮的结合, 跳起和投篮的协调配合, 将灵敏性、柔韧性、弹跳能力等身体素质综合协调运用, 将个人素质和技术融合, 这一步是整个教学环节中最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的进度, 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进度计划, 需要教师高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度情况及时指导, 让掌握慢的学生, 紧紧跟上, 不能放弃他们。

(4) 各个方向的行进间三步上篮, 巩固提高该项技术能力。在初步掌握三步上篮技术动作的基础上, 完善和调高运用能力。

(5) 传接球三步上篮, 进一步巩固提高该项技术能力, 同时注意跑动的姿势, 接球时动作以及技术动作的衔接。

(6) 教学比赛, 学以致用, 学会在比赛中运用该项技术。

(7) 多项技术综合运用练习, 如变相带球过人、突破等技术和三步上篮技术的综合运用。

(8) 根据学生情况可分成三组教学, A普通组, 主要学习1.1-1.4;B提高组, 主要学习1.3-1.6;C高水平组, 主要学习1.4-1.7。教学和练习期间, 可让C组带A、B两组练习;也可让A、B两组到C组观摩和学习。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 由分解到完整的顺序, 逐步练习, 不可操之过急, 避免基础不扎实, 影响下一动作和完整动作的质量。

2、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1) 教学方法:三步上篮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讲解示范法;②完整教学法;③分解教学法;④观摩法;⑤纠错法;⑥重复练习法;⑦及时评价;⑧比赛法;⑨综合练习法。

(2) 教学原则:①自觉积极性原则;②直观性原则;③因材施教原则;④循序渐进原则;⑤巩固提高原则。

(3) 根据1.8的分组情况, 区别采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有所侧重。A组主要采用教学方法中的第1、2、3、5、6、7项和教学原则中的第1、2、4项;B组主要采用教学方法中的第2、4、5、6、7项和教学原则中的第1、4、5项;C组主要采用教学方法中的第4、8、9项和教学原则中的第3、5项。

(4)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让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都得到迅速提高, 掌握基本技术动作后, 再返回头来重复完整动作练习, 这样, 从观摩到分解动作再到完整动作, 反复练习, 循序渐进, 直到完整掌握该项技术。从不会到初会再到熟练, 有助于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常见错误动作和解决办法

3.1、错误动作:走步

原因分析:走着去上篮, 而不是在跑动中完成上篮动作, 主要是技术动作不熟练, 动作放不开, 速度慢。

解决办法:先练习慢动作, 慢跑中做动作, 由慢到快, 处理好先跨出第一步, 后持球的关系。当准备三步上篮时, 心中默念第一步、持球、第二步、第三步、起跳。加强运球练习, 只要运球熟练, 基本步法掌握, 此错误就能过纠正。

3.2、错误动作:第一步起步点早或晚

原因分析:基本动作不熟练, 距离感差, 找不到起步点, 过于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动作上或只顾完成技术动作而忽略其他环节。

解决办法:以三分线为参照物, 让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 进行起步点的自我调整, 调节三步之间的步幅大小, 然后再重复练习, 直到找到个人合适的起步点。

3.3、错误动作:第三步起跳点近或远

原因分析:技术动作不熟练, 调整能力差。

解决办法:调整第一步、第二步的步幅大小, 记住“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动作要点, 根据自己的步幅和起步点, 进行适当调整, 学会在运动中调整。

3.4、错误动作:投篮时抛球或扔球

原因分析:起跳高度不足, 滞空时间短。起跳时制动不足, 起跳后向前冲力大、速度快;投篮时手臂没有充分向上伸展, 动作僵硬, 出手点低;投篮准备不充分, 匆忙出手投篮。

解决办法:投篮前跑动时重心下降, 身体稍前倾, 第三步尽量向上跳起, 增加高度和滞空时间, 最后, 向上伸展手臂, 手腕手指自然柔和将球拨出, 增加命中率。

3.5、错误动作:投篮不进

原因分析:投篮动作力量不足, 或用力过猛, 或打板着落点不对。

解决办法:投篮时心态要稳, 手腕手指要灵活, 用力要均匀柔和, 打板时着篮点尽量在篮筐上方的正方形内, 这样能够提高命中率。

错误动作的产生,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 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延误教学进度。产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 同一错误动作, 不同学生的产生原因也不一样,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 及时纠错。特别是对球性不熟、协调性差, 练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 教师更应采取鼓励的方式, 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4、易发伤害和自我保护

(1) 运动伤害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激烈的项目, 其发展趋势更快、更高、对抗更激烈, 在三步上篮这一动作环节更加明显, 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技术动作, 还要教导学生学会保护和自我保护, 教会学生危急时刻保护和自我保护的动作, 提高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2) 易发伤害:擦伤、挫伤、扭伤、肌肉拉伤、骨折。

(3) 防范方法:思想上重视, 加强学生安全意识, 增加防范措施, 教会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技能, 如预感到可能要发生伤害时, 采取手臂支撑, 团身翻滚、下蹲缓冲等动作, 保护好头、颈和内脏。旁边的学生及时采取拉、抱、扶等合理动作保护他人, 让学生明白保护他人是一种美德, 自我保护是一种必要。

5、结论

三步上篮是一个完整的连贯动作, 中间某一个技术动作的小失误, 都可能引发整个动作失败, 故而, 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每一个细小动作力求做到完美, 精益求精。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 从运球到起步, 从持球到护球, 从起跳到投篮再到落地缓冲, 要反复练习, 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三步上篮教学, 不但要练习技术动作, 更要将之运用到比赛之中, 能够用下一个技术动作的调整, 来弥补上一个技术动作的失误, 做到练赛相长。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要教会学生保护和自我保护, 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三步上篮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水平, 更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而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达到教学目标。

摘要:篮球是学校体育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三步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也是篮球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三步上篮是一种投篮方式, 但又区别其他投篮方式, 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一技术, 能够提升篮球运动的综合运动能力。面对篮球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参差不齐的中学生, 三步上篮教学需要教师区别对待, 创新教学方式, 让每位学生学有所获, 提高其该项技术, 激发其运动兴趣, 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关键词:三步上篮,技术动作,保护

参考文献

“三主三步”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篇10

一、“三主三步” 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主”的内涵 :即以乐学启智为主调 ,以问题导学 为主线 ,以分层发 展为主旨。“以乐学启智为主调”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智慧的启迪作为课堂教学 的主调 ,让学生快乐 学习 ,享受学习。“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抓手,通过多维互动、思维碰撞等 多种方式 引导学生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分层发展为主旨”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发展。

“三步” 的内涵 : 即“自学 生疑———探究释疑———分层练习”三个步骤。 “自学生疑”环节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 材 ,通过自学 ,学生初步了解知识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这样的自学生疑,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 ,为后续的自 主探究、合 作探究奠定基础。 “探究释疑”环节是指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 问题与教 师所预设 的问题进行有机的整合,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探究释疑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分层练习”环节是指教师精心设计不同梯度的习题,让学生分层训练,通过分层 训练 ,让优等生“吃得饱 ”,中等生“跳一跳 ,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 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模式的具体操作:

⒈自学生疑

操作要领:

(1)教师明确自学要求。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

(3)小组内整合自学中生成的问题。

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提出的自学要求必须根据知识重 难点简明 扼要 , 有很强的 针对性、指向性。

(2)在学生自学时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状态。

(3)小组长组织全组成员积极参与整合有价值的问题。

⒉探究释疑

操作要领:

(1)教师整合疑问。

(2)组织探究 ,教师适时点拨。(3)建构知识体系。

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在整合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兼顾不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2)整合的问题要围绕目标紧扣重难点进行。

(3)探究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4)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共性,揭示规律。

⒊分层练习

操作要领:

(1)练习。

(2)反馈、矫正。

(3)小结。

应注意的问题:

(1)设计的练习题要有针对性 ,要有梯度。

(2)基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 ,提升练习面向中、优等生。

(3)教师的小结要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强调知识的易错点、易漏点、延 伸点 ,为探究新知 蓄势、奠基。

模式凸显的理念:

(1)因材施教 :整个模式三个环节的操作中,教师都是根据基础不同的学生有目的地因材施教。从问题的提出到探究的过程 始终关注 不同学生 的不同需求,引导他们主动生疑、积极探究,尤其是在分层练习环节,从关注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不同 梯度的练 习题 ,落实当堂检测,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2)以生为本 :本模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 整个教学 过程中都 以学生为本,把重视基础、尊重差异、发展能力贯穿教学始终。老师的“教”因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探究,获得知识,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自主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

(3)快乐学习 :本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课前没有繁重的预习作业,问题从课堂中产生 ,又从课堂 中解决 ,课堂既有 成就感,又在生疑、探究、合作的的过程中培养了学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4)自主、合作、探究 :本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 式 ,在课堂上 ,学生自主生疑,围绕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思考问题中学习、探究问题中学习、在合作解决问题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更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课程改革的初步成效与分析

(1) “三主三步”教学模式呈现的特点:步骤简洁,易于操作;整个教学环节没有花架子、没有矫揉造作, 实在、实用;

(2) 三主三步 ”教学模 式最优的 效果 :以问题来推 动学习 ,培养学生 的思维力;特别是通过针对一课一练的分层练习,有效地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3) “三主三 步”教学 模式的亮 点 :一是以问题导学。以“问题”为抓手,通过多维互动、思维碰撞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分层练习。通过分层训练,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跳一跳 ,够得着”,后进生“消化得了”, 使全体学生各有所获。

(4) “三主三步”教学模式最大的特色:打造智慧课堂。

“三主三 步”课堂 教学模式 创建的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感 受过程 ,习得规律 ,发展智慧”。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智慧”和“课堂”两 个方面 :一是要抓 住课堂这 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任何内容选择和环节设计都必须充 分考虑到 课堂这一 载体的可能性 、现实性和需 要性 ;二是在此 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与学的 互动过程 中通过创 新方法来展示智慧教育。 在“三主三步”模式下打造的智慧课堂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问题导学,课堂灵动;二是思维开发,课堂厚重;三是尊重差异,课堂快乐。

三、课堂新模式实践与反思

五年的探索让我们有了收获颇丰,通过初步梳理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验班、实验年级变化大。以初始实验班初81班为例, 这个班在实施课改前,各学科评价居同年级8个班中倒数第一, 进入年级前50名的学生没有一个。我们在未调整任何科任教师的前提下 , 对这个班 进行了三 年的课改,初三毕业该班各学科评价均进入前三名,7名学生进入市两百强,一次性合格率达90%以上。在2009年确定的六、七年级中,实现统考居汨罗市第一的好成绩。

第二,学生综合素质高。在五至八年级中实施课改后,学生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 一是学生 学习兴趣 比过去更 浓了;二是胆量更 大了 ,口头表达 能力大为增强; 三是班级建设更加有声有色;四是外部评价高,2013年上半年岳阳电视台来校采访,随机采访的学生无不落落大方、款款而谈,令记者十分吃惊。特别是2013年龙舟赛期间北京新东方剧团来校挑演员时夸赞有加,认为本校的演员综合素质是最棒的。

第三, 学校中考成绩好。近三年中考 ,校教学质量 继续领先 ,九科评价 校几乎都是汨罗市第一,2013年学校整体评价居岳阳市第四。教学质量不但没有因课改下滑,反而全线创新高。

思想品德教学“三步走” 篇11

关键词:对话课本;交流互动;注重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学习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呢?我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步走”教学模式。

一、对话课本,自主学习

思想品德教材是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开发教材这一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教材有了重大突破,教材编写坚持以学生为本,主要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写的。思想品德教材不是学生的“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材内容的选取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学生阅读思想品德教材就像和好朋友平等地交流对话。思想品德教材的变化及特点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相信学生通过对话教材能够学好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积极和课本交流对话,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学习新知、提升情感。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出科学的学习目标。每节课的学习,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好正确方向。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在目标的引领下对话课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与课本朋友的对话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等方法读懂、读透教材。对于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重要观点、疑难点等,学生阅读时要做出标记。学生要结合教材中设置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收获等。

二、交流互动,反馈提升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在完成和课本的对话后,要和老师、同学积极主动的交流互动。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自己的思想感悟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课堂中学生要充分地展示自我,展示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真实的自我。学生展示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要交流互动,互动时要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等。教师不仅要和学生互动,还要指导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开展互动活动。通过多向互动,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学习他人的经验。在民主和谐的生活化课堂氛围中,学生通过互动实现在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对不良诱惑说‘不”这一框题时,通过课堂互动,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师:我们身边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良诱惑,我们怎样战胜这些不良诱惑呢?

生1: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有了理想的引导,我们才能战胜不良诱惑的干扰。

生2:面对不良诱惑,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

生3:生活中,我们要丰富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的情趣。我曾经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后来我爱上了打乒乓球,学习之余我经常打打球,既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也抗拒了网络游戏的诱惑。

生4: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专时专用,让不良诱惑无机可乘……

生5:战胜不良诱惑,我们可以请老师、家长、同学监督……

师:通过课堂交流互动,同学们分享了彼此战胜不良诱惑的“法宝”,同学们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用这些好方法,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师生互动,把互动理解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之间互动的指导,使学生养成“生生”互动的好习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加强生生互动,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注重实践,学以致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视学生课堂思想品德的学习,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轻视或忽视在实践中培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实践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突出特点,思想品德课的许多内容——解决青春期的心理矛盾、调节情绪、学会与同学老师交往、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參与政治生活等,这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思想品德学习必须注重实践,必须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提高思想品德素质。例如,在学习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后,学生了解了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了环保意识。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双面使用纸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一次性物品,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多步行多骑自行车等。在学习了“孝敬父母”这一内容后,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打扫房间,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为父母洗一次脚等。

我与“三步教学法” 篇12

我在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 从2005年开始, 在我校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初步尝试运用“三步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验, 至今已初见成效。所谓“三步教学法”, 就是把一课堂分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指导三个有机结合的组成部分, 分三步进行教学。

一、自主学习阶段

在上新授课时, 教师先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包括文本资料、活动材料、教具学具等。上课时, 教师将学习材料发放给学生, 并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给足学生时间, 让学生借助教材自己独立进行学习。把自己能够看懂、学会的东西, 梳理好装在脑子里。把不懂的地方、模糊的问题, 在教材中划出来, 或记在笔记本上, 留到合作交流时讨论, 寻求他人的帮助。如人教版第七册数学《画垂线》一课, 教师就要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课本、直尺、三角板等, 课堂上, 教师先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 复习“什么叫做互相垂直?” (2) 学会按要求给已知直线画垂线。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独立学习。先回忆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相交、垂直和垂线等概念, 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进入画垂线的自学阶段。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能够看懂课本中的说明和演示图, 按照书上的解释说明进行操作, 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即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然后平移三角板, 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直线, 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也有的学生用量角器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方法是: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 平移量角器, 将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在90度刻度线的顶端点上点, 过这点与直线上的点画一直线, 这条线就是这条直线的垂线。也有的学生干脆凭感觉直接画出这条垂线。这一过程所有的学生都懂得了画这条直线的垂线就是使所画直线与原直线相交成直角。

二、合作交流阶段

此阶段学生按学习小组组合, 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不懂的问题, 提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学会向他人请教, 学会向他人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互相帮助的学习精神。如学习画垂线这一课时, 在该阶段很多学生为“能不能凭眼睛看直接用直尺把垂线画出来”而争论不休, 最终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有一组学生还针对“从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如果这点离直线太远, 三角板和量角器都够不着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最后有一名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解决办法:在直线上任取一点, 将直线外的点与这点连接起来, 用量角器量出这两条直线形成的夹角α, 然后再以直线外这一点为顶点, 以这两点连线作为角的一条边, 作角 (90。-α) , 将角的这条边延长至与原直线相交, 这条线就是原直线的垂线。在研讨过程中, 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显现出来。在小组学习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由组长记录, 提交老师, 准备向老师请教。

三、教师指导阶段

教师综合各组情况, 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共性问题课堂上集体讲解。在画垂线一课中, 教师针对这一课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用直尺直接画垂线行不行?经讨论使学生明了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 学习数学知识我们要做到细致、认真, 一丝不苟。用眼睛看着画是不准确、不规范的, 必须借助精确的测量工具和作图工具来画, 力求准确、精细。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再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学习。在第一阶段, 有的学生总认为, 甲、乙两个同学相向而行, 肯定是在中点相遇。在第二阶段的讨论中, 弄清了中点相遇, 是在两个人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两个人速度不同, 是不会在中点相遇的。在第三阶段教师重点帮学生解决了求相遇时间的问题。不少学生对用总路程除以两个人的速度和不理解。教师就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 在同一时间内, 甲、乙两人同时在行驶, 在一分钟的时间内, 甲行了x米 (甲的速度为x) , 同时乙也行了y米 (乙的速度为y) , 所以求相遇时间就应该是用总路程除以他们的速度和。

在三个教学步骤中, 教师始终注意检查, 及时了解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以获得反馈信息, 趁热打铁, 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真正做到了因材 (教材) 施教和因人 (学生) 施教。

在实施三步教学法的过程中, 随着学生对该教学模式地适应和熟悉, 有的教学内容在第一步就能完成, 有的是在第二步完成, 需要在第三步完成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少, 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逐步提高,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上一篇:化学防腐论文下一篇:儿童创造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