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食管炎(共11篇)
返流性食管炎 篇1
摘要:100例返流性食管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治疗组予雷贝拉唑、西沙必利、蒙脱石散联合治疗, 对照组为奥美拉唑、西沙必利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6w, 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 对照组为78%,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少。雷贝拉唑、西沙比利、蒙脱石散联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关键词:雷贝拉唑,西沙必利,蒙脱石,返流性食管炎
返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科常见病,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胸痛等,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雷贝拉唑、西沙必利、蒙脱石散联合治疗50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100病例为在我院就诊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反食、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有咳嗽、咽部不适感;胃镜下均有不同程度食管黏膜损害,按洛杉矶分类法[2],其中A级33例,B级28例,C级22例,D级17例,并经活检排外食管肿瘤、其他病因的食管炎及食管动力疾病等病变,诊断符合《内科学》[1]中关于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标准,治疗前3w内未服用制酸剂及促胃肠动力药。
1.2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4~67(平均39.2)岁;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5~66(平均40.6)岁;两组年龄、性别、黏膜损害、病程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三联治疗:雷贝拉唑20mg, qd, 早晨空腹服用;西沙必利10mg, tid,餐前15~20min服用;蒙脱石散3g, tid,餐后30min服用;对照组予奥美拉唑20mg, qd,早晨空腹服用;西沙必利10mg, tid,餐前0.5h服用;两组均连续服药治疗6w,且治疗期间一律戒烟酒,避免辛辣、高脂、浓茶、咖啡饮食及睡前2h内进食,所及腰带宽松。对少数恐癌精神压力大的患者耐心解释病情,做好心理疏导治疗。同时关注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如有严重腹痛、腹泻则减少西沙必利的用量,有药物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予以处理,治疗6w后行胃镜检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完全恢复正常;有效:原有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复查胃镜示食管黏膜病变改善≥1个级别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食管黏膜病变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采用检验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6w后治疗组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附表。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组有2例出现便秘,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腹泻,均可忍受继续服药,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返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科常见病,主要的发病机制是:(1)抗返流防御机制减弱,抗返流屏障的缺陷、食管清除作用的减弱、食管黏膜屏障作用的下降;(2)返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少数患者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有关。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份为胃酸与胃蛋白酶,近来发现胆汁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也为攻击因子,但酸反流是引起反流症状的主要原因,反流症状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与酸反流指数呈线性相关[3]。因而抑酸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手段。目前多主张联合用药[4],即一开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以求迅速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而后予维持治疗。
由于奥美拉唑抑酸效应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促进愈合和症状缓解的效果不稳定等缺点[5],因而我院推荐用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苯甲酰类促胃动力药西沙必利、消化道黏膜保护剂蒙脱石联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研究显示:雷贝拉唑在抗胃酸分泌能力和缓解症状、治愈黏膜损害的临床效果方面远优于其他抗酸药物,相对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小,使药物治疗变得更加安全,不良反应轻微[6],是抑酸的理想药物;西沙必利能促进消化道管壁肌层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增加贲门括约肌的张力、促进食管蠕动,故有促进食管的清除作用,抑制胃内容物的返流,保护食管黏膜,且西沙必利无椎体外系、催乳素释放的不良反应,对结肠的动力作用避免了蒙脱石的便秘不良反应;蒙脱石为天然蒙脱石微粒粉剂,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有局部止痛作用,因此笔者加以用之,以增强食管黏膜屏障、减轻胃内容物返流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有利于食管炎的愈合。另外,对少数恐癌心理精神压力极大的患者应反复、耐心地解释病情,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经观察三药联用缓解症状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近期疗效满意。
返流性食管炎有慢性复发倾向,需考虑维持治疗,有食管溃疡、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等并发症者则需予长程维持治疗。如有抗返流手术指征者可行抗返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 谢毅, 等.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74.
[2]许国铭, 李兆申.消化内镜培训教程[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0.104.
[3]姜佳丽, 王虹, 王敏丽, 等.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 2002, 41 (12) :822.
[4]陈灏珠, 林果为, 廖履坦, 等.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966.
[5]Tytgat CNJ.Shortcomings of zhe forst generation porton pumpin-hibitors[J].Eur Jastorentorel, 2001, 13 (1) :29-32.
[6]杨宝峰, 苏定冯, 周宏灏, 等.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26.
返流性食管炎 篇2
2、肝胃郁热:症见烧心、反酸不止,胸骨后或胃脘部疼痛,痛如烧灼,大便不爽或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宜清肝泄热,和胃降逆,方选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牡丹皮、青皮、陈皮、栀子、白芍、半夏、茯苓、浙贝母、黄连、吴茱萸、煅瓦楞子(先煎)、海螵蛸、连翘。中成药有加味左金丸。
3、中虚气逆:症见反酸,泛吐清水,胃脘冷痛、胀满,食欲不振,嗳气,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补中健脾,和胃降逆,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后下)、旋复花(包煎)、桂枝、炙甘草。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片。
反流性食管炎怎样治疗 篇3
我因服用治疗前列腺的药参阳胶囊引发食道部位灼热疼痛,症状犹如吃饭哽噎时的感觉,每天睡下和起床后的十几分钟内必痛。经医院诊断为食管反流症,经治疗,病情也总是反反复复。请问:我这种病应怎样治疗才好?
定南县?曾××
曾××同志:
据来信所述,我同意你被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所用的药物也是正确的。可能你服药的时间还太短,以致疗效没有充分显现、持久和巩固。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比较顽固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贲门括约肌松弛,食管下端压力下降,以致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含酸、碱)反流到食管内损伤食管黏膜所致。本病的治疗,首次治疗需12周,疗程结束后如果仍有症状,可以重复首次治疗的药物两周。停药后如再复发,照样治疗两周左右,这叫作按需治疗。有一部分病人可能要像治疗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终身用药。本病除药物治疗外,一般治疗和调理同样很重要。所谓一般治疗包括:①戒烟、酒;②少吃油腻食物;③每次进食(主餐)五成饱;④餐后不要立即仰卧而应坐、立或慢步20分钟后再躺卧;⑤夜间睡觉前3小时不宜吃东西,必要时将床头垫高20公分(两块砖头的高度)。总之,反流性食管炎是动力障碍性疾病,要保持平常心态,坚持合理用药。本病并不影响一个人的健康长寿,你不必担忧。
返流性食管炎 篇4
关键词: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 (Reflux Esophagitis, RE)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后, 引起食管炎症性病变[1]。RE是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为食管粘膜糜烂、溃疡。该病在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 而近几年, 全球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2]。RE严重影响患者健康, 我院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 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治疗的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 男35例, 女25例, 患者年龄为31~70 (43.5±3.91) 岁。所有患者每周有3次以上无法解释的胸痛, 且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患者排除心源性胸痛、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禁忌症及已经接受抗反流治疗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患者胃镜检查分级:0级表示食管黏膜正常;I级表示食管黏膜有充血、水肿;II级表示食管黏膜呈现点状糜烂;III级表示食管黏膜糜烂融合或溃疡形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多潘立酮10mg, 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服奥美拉唑40mg, 口服, 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w后, 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减轻程度结合胃镜检查情况拟定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症状完全缓解, 并且胃镜检查由原来的I级、Ⅱ级转为0级, 或由原来的Ⅲ级转为I级以下的;有效: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并且胃镜检查由原来的Ⅱ级转为I级, 或由原来的Ⅲ级转为Ⅱ级;无效: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并且胃镜检查保持原等级未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用x±s表示, 记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6%,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注:同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RE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 使得食管粘膜糜烂、溃疡, 临床并不多见[3]。有资料显示, RE约占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48%~79%[4]。现阶段, 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机制是促进患者胃肠动力, 避免胃食管反流, 同时, 抑制胃酸能够减轻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刺激, 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5]。奥美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于RE的临床治疗, 效果较好[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加用奥美拉唑, 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6%,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0%, 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由此, 奥美拉唑治疗返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升化.莫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1) :190-191.
[2]Vakil N.Acid inhibition and infections outside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9, 104 (2) :S17-20.
[3]郑春平.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6) :64-65.
[4]Shim KN, Hong SJ, Sung JK, et al.Clinical spectrum of re-flux esophagitis among 25536 Koreans who underwent ahealth check-up:a nationwide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en-doscopy-based study[J].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09, 43 (7) :632-638.
[5]徐卫红, 周贤斌.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J].海峡药学, 2013, 25 (1) :162-163.
反流性食管炎的日常保健 篇5
(1)隔离胃和食管下端的“闸门”(医学上称为食管下括约肌)关闭不严;
(2)胃发生不正常的逆向蠕动,把胃液推向食管方向;
(3)食管正常蠕动力(清理能力)减弱,反流到食管里的胃液不易清除;
(4)胃酸度增高;
(5)胃液成分对食管黏膜的侵蚀。
当今所有治疗胃-食管反流的药物,都是“有的放矢”地瞄准这些“靶子”,日常生活与保健同样也要针对这些目标,或者强化保护机制,或者削弱破坏因素,从两方面“给力”,达到治疗目的。
日常生活中,患者一定要重视调理和保健,这对于治疗的重要性和效果,并不次于药物,一些较轻的病例,重视了养生保健,甚至无需用药也能得以康复。
养生保健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衣 衣着应宽松、舒适,过于紧身的衣裤、美体的腹带等,都会增加腹压,促使反流发生,应该加以避免。
食 少吃产酸或酸性很强的食物,如红薯、柠檬汁、浓醋、高糖甜品等。不喝或少喝咖啡、巧克力、可可和碳酸饮料(可乐、雪碧之类),因为其中的咖啡因能刺激胃酸分泌,而胃内过多气体使压力增高,不利于“闸门”的关闭。
吸烟、饮酒、喝浓茶乃反流性食管炎的大忌,患者常有这种经验,一番烟酒浓茶之后,反流症状明显加重,这是因为烟酒茶不但会刺激胃酸分泌,而且会松弛“闸门”,给反流大开“方便之门”。
饱餐、经常夜宵和过于油腻食物,包括油煎、油炸食品,难以从胃排空,或使“闸门”不易关严,也给反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总之,管好嘴是保健中的重头戏!
住 饭后不要立即卧床,也不要在沙发上躺,这些姿势都不利于胃排空。反流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在床头用3块砖垫高(不是垫高枕头),这种姿势加上右侧卧位,有利于胃排空。
行 饭后缓步行走半小时是不错的保健方法。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散步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但饭后运动不宜过于剧烈。
减肥 肥胖者括约肌比较松弛,大腹便便,腹压偏高,都会使反流容易发生。我国近年来反流症患者明显增多,与肥胖者增多不无关系。国外向肥胖反流症患者推荐的减肥处方是:“少开4个轮子(汽车),多骑2个轮子(自行车)”,是有科学根据的。紧张的驾驶,窝着的腹部不利于胃排空,而缺乏运动又是发胖和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年事已高的体胖患者,坚持散步,也是可行办法。另外,坚持科学节食,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生活习惯 患者生活应该规律,保持精神愉快,情绪乐观,心胸宽广。临床上一些反流病发生或加重,常常发生在体力过度疲劳、焦虑抑郁、剧烈精神刺激、大动肝火之后。最新研究表明,这些不良因素能通过神经与内分泌作用,造成胃肠道运动与消化液分泌紊乱,所以不可不加注意。
药物影响 一些常用药物会造成“闸门”松弛,如治疗消化道病常用的阿托品、654-2、颠茄片,心血管病常用的硝苯地平类、异山梨醇类(消心痛)及某些降血压药。胃酶合剂则可增加胃酸强度。看病时,应主动向医生说明自己有胃-食管反流病,以便医生开处方时加以注意。
为了便于记忆,我将上述重要内容编成一首顺口溜:
反流疾病不难治,生活保健要重视。
衣裤宽松莫缠紧,饭菜只宜七分进。
饭后不要床上躺,行走百步主意高。
少喝浓茶和咖啡,烟酒多害应戒掉。
油腻食物胃难消,夜宵积食化不掉。
床头垫高三砖厚,夜间反流可减少。
减肥锻炼身体健,生活规律很重要。
精神愉快心胸广,莫动肝火笑一笑。
日常用药要当心,免得治疗被干扰。
条条落实坚持到,反流哪能治不好。
返流性食管炎 篇6
关键词:返流性食管炎,埃索美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
返流性食管炎为胃内容物甚至十二指肠液经贲门倒流入食管、使其产生炎症抑制胃酸分泌是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方法之一。我院采用以埃索美拉唑联合吗丁啉和铝碳酸镁疗法治疗返流性食管炎,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返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 均符合1999年8月全国返流性食管炎疾病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入选前2周内接受过其他抑酸药和促胃动力药治疗者, 伴有其他胃肠疾病、全身性疾病、哺乳妊娠期妇女除外。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 其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20~73岁, 平均 (43.4±9.6) 岁;有烧心症状者27例, 反酸者40例, 胸骨后灼痛者18例;对照组40例, 其中男24例, 女16性:年龄19~74岁, 平均 (44.7±10.5) 岁, 烧心症状者26例, 反酸者39例, 胸骨后灼痛者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 g, 2次/d, 早晚各服1次, 吗叮林10 mg, 3次/d。治疗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 1次/d;吗丁啉10 mg, 3次/d, 铝碳酸镁 (商品名:胃达喜) 1.0 g, 嚼服, 3次/d。疗程均为6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1]
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有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内镜复查积分评定:病灶完全愈合或改善大于2个级别为显效;病灶改善1个级别为有效;病灶改善不足1个级别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些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者内镜检查效果比较, 见表2。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对于返流性食管炎来说, 是胃酸与动力相关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食管的抗返流屏障减弱、食管廓清功能低下及食管黏膜的防御能力减弱等三方面。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食管功能障碍, 使胃酸、胃蛋白酶等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 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炎性发应, 严重可致溃疡形成、食管狭窄等 [2], 而胃内容物中对食管黏膜起直接损伤作用的物质主要有胃酸和胃蛋白酶。H+是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因素, 酸返流越重, 则症状越重。抑酸一直被作为返流性食管炎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部分患者临床上不仅有胃酸增多, 同时还伴有胃排空延迟, 甚至部分患者临床上不伴胃酸增多, 而胃排空延迟是其主要病表现[3]。所以对返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酸性返流物和胃蠕动减弱等情况, 运用抑酸剂、促胃肠动力药以及黏膜覆盖药物, 来抑制胃酸分泌、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增强抗返流功能、促进胃排空能力和增强食管黏膜的防御功能。
埃索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 是第一个光学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 口服后肝脏首过代谢率低, 生物利用度高, 血药浓度高且持续时间长, 患者个体差异小, 较奥美拉唑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 使其具有抑酸作用起效快, 能持续提高胃内pH值, 每日维持较高的抑酸水平, 临床效果更加稳定可靠。吗丁啉可增强食管蠕动, 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及加快胃的排空。铝碳酸镁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盐和水的化合物, 既可中和胃酸, 又可在酸性环境下结合胃内胆汁酸, 当结合的胆汁酸进入肠内碱性环境时, 又将胆汁酸释放, 从而不影响胆酸的肝肠循环, 可改善局部黏膜血流状态及调节胃内PH值而发挥其黏膜保护作用。铝碳酸镁能有效保护十二指肠返流的食管黏膜。
本文采用埃索美拉唑为主联合吗丁啉及铝碳酸镁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即是以埃索美拉唑有效控制胃酸分泌, 使酸度下降;服用吗丁啉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压力, 减轻胃酸返流, 清除食管内的胃酸;铝碳酸镁可保护受损食管黏膜, 促进食管炎症愈合。三联药物的同时应用, 具有强大的协同作用, 能最大限度改善和扭转返流性食管炎的病理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内镜显有效率均高于雷尼替丁联合吗丁啉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科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 (试行) .中华内科杂志, 2000, 39 (3) :210.
[2]伊永富, 姜虹.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11) :2593-2594.
返流性食管炎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门诊返流性食道炎患者218例, 所有患者均经内镜确诊, 排除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如纤维化、短食管及Barret食管、食管狭窄、胰腺炎、炎性肠病、肠梗阻、胃十二指肠溃疡、肿瘤等。入院时患者的临床症状有烧心、返流、疼痛等, 采用改进食谱及抬高床头等抗反流措施无效, 治疗前7天内, 均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 接受实验的患者同意定期来院描述病情进展、复诊治疗及内镜复查。
1.2 方法
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组117例, 男92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49.5±10.3岁;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对照组101例, 其中, 男69例, 女32例, 平均47.3±8.5岁。治疗方法:治疗组用泮托拉唑20 mg, 每日1次, 以150 ml温水送服, 加伊托必利5 mg, 3次/日, 餐前30 min以150 ml温水送服;对照组101例用雷尼替丁150 mg, 晨起及睡前分别以温水口服, 2次/日, 伊托必利用量与方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6周, 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抑酸药、促胃肠动力药及胃黏膜保护剂。
1.3 疗效评价
症状变化分为显著:症状完全减弱或消失;有效:偶有症状;无效:与原症状相比无明显变化。其中, 显著及有效者皆归为有效。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标准, 治疗前后内镜下观察食管炎的变化情况分为以下几个等级:0级没有临床症状;Ⅰ级偶有轻微表现;Ⅱ级症状明显;Ⅲ级症状明显, 已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需要继续服药以改善症状。
1.4 统计分析
本组实验中均数均以 (x±s) 形式表示,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各指标率的变化结果采用组间的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组间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变化
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及表现的变化情况见表1, 两组治疗后均未见血液系统及肝、肾功能损害以及心电图异常, 内镜下治疗前后两组返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的变化情况见表2。
*与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比较, P<0.05。
与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比较, *P<0.05;**P<0.01。
与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比较, *P<0.05;**P<0.01。
2.2 不良反应
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组出现皮疹1例;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组出现轻微腹泻2例, 严重腹泻1例, 轻度胃痉挛1例, 头晕1例;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均未影响治疗, 疗程结束后, 症状自动减弱至消失。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异常。
3 讨论
胃食管返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RD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2], 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 一般认为, 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食管括约肌压力减小, 引起胃对返流物抑制力降低, 导致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 尤其是酸性胃液及胆汁返流进入食管, 刺激黏膜, 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3]。有学者对我国居住在较大城市的8 000例18~70岁普通人群进行了GRD的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表明, GRD的患病率为6.84%, RE为2.57%[4]。对于食管炎严重者, 以质子泵抑制剂 (PPI) 或H2受体拮抗剂者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因此,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也常用促动力药及抑酸剂进行治疗。泮托拉唑属于第3代质子泵抑制剂, 与目前的代表性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相比, 在人体消化道环境中, 泮托拉唑更加稳定, 生物利用度也更高, 副作用更小, 抑酸能力优于雷贝拉唑。
伊托必利是一种新型的促消化道动力药, 其发挥药效具有双重作用机制[5]。另一方面, 竞争性结合胆碱酯酶, 起到抑制乙酰胆碱水解的作用, 使游离的乙酰胆碱增多, 增强了胃的内源性乙酰胆碱的摄取, 另一方面, 伊托必利具有苯甲酰胺的结构, 能够促胃肠动力, 属于强效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 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5-HA受体, 促进乙酰胆碱释放, 刺激食管及胃肠道蠕动, 增强上消化道排空能力, 协调食管及胃肠道运动, 减轻消化道黏膜与酸接触时间, 从而达到缓解RE症状的目的。另外, 伊托必利这种药效机制不仅明显地增强了胃及十二指肠蠕动, 还有一定的镇吐效果。伊托必利不干预胃酸分泌, 与中枢神经原突触膜上的多种受体入多巴胺, 5-HT1和5-HT2无亲和力, 因此, 不存在由受体阻滞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6]。研究表明, 尽管伊托必利的结构也是与西沙必利相似的苯甲酰胺类, 但没有与西沙必利相似的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 对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均无影响。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 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后, 反酸及灼烧痛患者分别减少81.2%及86.3%, 明显低于雷贝拉唑对照组的71.3%及86.1% (P<0.05) , 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达到100%;治疗返流性食管炎4周后, 内镜下食管炎愈合情况如下:无明显症状 (0级) 患者人数由0%上升到57.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7% (P<0.05) ;8周后, 0级患者人数上升到71.8%, 仍然明显高于雷贝拉唑组的51.5% (P<0.05) , 且治疗过程中, 泮托拉唑联合伊托必利组不良反应少, 患者耐受性好。综上所述, 食管的酸暴露是酸返流疾病的关键, 因此, 控制酸返流也是治疗的关键, 泮托拉唑比雷尼替丁疗效更明显而持久, 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比较明显, 安全可靠,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琳, 郑晓玲.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磷酸铝凝胶合用治疗返流性食管炎66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9 (7) :72-73.
[2]于丰彦, 周福生, 罗琦, 等.Barrett食管临床内镜病理特点及与返流性食管炎的关系[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 2008, 5 (1) :55-57.
[3]牛建华, 刘仕琪, 木拉提, 等.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返流性食管炎合并胆囊结石27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 9 (5) :429-431.
[4]王志勇, 许树长, 孔炫, 等.雷贝拉唑联合超氧化物歧化酶治疗返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30 (4) :22-26, 57.
[5]王瑞华, 欧阳钦, 陈曦, 等.建立三种大鼠返流性食管炎模型的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8 (3) :297-304.
反流性食管炎与慢性咽喉炎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8月来我科门诊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慢性咽喉炎患者85例, 其中, 男29例, 女56例, 年龄22~72岁, 平均年龄41.6岁, 病程6个月~30年。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55例, 男19例, 女36例, 平均年龄42.5岁;对照组30例, 男1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41.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8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喉部临床表现: (1) 咽部异物感、烧灼感、阻塞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干咳、吞咽疼痛; (2) 喉部有声音嘶哑、发音疲劳、喉痛等; (3) 咽部检查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或毛细血管扩张, 咽后壁及舌根淋巴滤泡轻度增生; (4) 喉部有会厌、披裂及梨状窝慢性充血水肿、肥厚、溃疡, 声带慢性充血水肿、可伴有溃疡、息肉、小结等。以上症状、体征符合慢性咽喉炎的诊断。85例患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临床表现: (1) 反酸、嗳气、上腹疼痛、上腹饱胀及胸骨后烧灼感等; (2) 胃镜检查示:患者食道均可见点状及条状充血, 部分患者食道可见溃疡、糜烂, 可以临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55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 2次/d[2];吗丁啉 (多潘立酮片) 10mg, 3次/d, 连续服用8周;加用金噪利咽丸6g, 2次/d, 银黄含化片等常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药物治疗4周。对照组30例给予金噪利咽丸、银黄含化片等常用药物治疗, 疗程同治疗组。治疗期间均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动态喉镜和胃镜, 观察两组的疗效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判断: (1) 痊愈:症状消失, 动态喉镜下见溃疡及肉芽消失或黏膜充血、水肿及肥厚等体征消失, 胃镜下食管黏膜无充血及糜烂完全恢复正常。 (2) 好转:症状明显改善, 动态喉镜下见咽喉部体征明显好转, 胃镜下病灶面积明显减少或较治疗前有改善。 (3) 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动态喉镜下见咽喉部体征无明显改善, 胃镜下病灶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注: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 (P<0.05) 。
3讨论
慢性咽喉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 发病因素多种多样, 主要与局部炎症的反复刺激、嗜烟酗酒、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及辛辣食物有关。近几年来, 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研究逐渐受到重视, 虽然有关胃食管反流病引起慢性咽喉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食管外咽喉、气管症状可能是胃酸-胃蛋白酶直接刺激咽喉、气管黏膜和迷走神经造成机体的反应 [3], 也有可能是胃酸反流作用直接刺激后损伤咽喉及气管上皮从而诱发炎性因子释放引起, 一些患者虽然无咽喉黏膜的病理改变, 但咽喉异物感症状明显, 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系[4]。随着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以及诊断方法的进步, 证实越来越多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同时伴有慢性咽喉炎。所以对于耳鼻咽喉科医师而言, 除了正确认识慢性咽喉炎外, 还应注意是否有胃食管反流病伴发, 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 咽喉炎可以加重胃食管反流病, 而后者也可以影响慢性咽喉炎。
张晶[5]认为慢性持续不愈的咽喉炎患者中胃食管反流病占34.6%, 伴反酸、胃烧灼感等典型消化道症状的仅占9.2% 。胃食管反流病时长期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可引起反流性喉炎、喉接触性溃疡及肉芽肿、阵发性喉痉挛、咽异感症等。因此认识到慢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后, 对慢性咽炎的治疗注入了新的理念,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胃动力药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同时给予含片、中成药等治疗慢性咽喉炎。经1个疗程的综合治疗后, 大多数患者咽喉部症状、动态喉镜所见及胃镜检查等均得到明显改善或缓解, 总有效率达89.1%;而对照组仍采用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其总有率仅为73.3%,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密切。综上所述, 对慢性咽喉炎患者应仔细询问上消化道疾病的有关症状, 对证实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从而使慢性咽喉炎的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慢性咽炎
参考文献
[1]王秋萍.胃食管反流与咽喉部炎症 (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8, 23 (4) :219-220.
[2]朱珠, 蔡乐.质子泵抑制剂的安全性和合理应用 (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5, 7:81-90.
[3]王晓巍, 道风.胃食管反流与慢性咽喉炎 (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55.
[4]Akman C, Riviello JJ, Madsen JR, et al.Pharyngeal dysesthesiain fraetory complex partial epilepsy:new seizure or adverseeffect of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J) .Epilepsia, 2003, 44 (6) :855-857.
147例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章丘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患者147例。症状以恶心、反酸、胸骨区烧灼感为主。内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 (均行活检确诊) 。男106例, 年龄16~57岁;女41例, 年龄18~61岁, 40岁以上89例占60.54%, 男∶女2.59∶1。排除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心肺肝肾功能损害。其中轻度79例、中度44例、重度24例。
1.2 治疗方法
(1) 第1周均以泮妥洛克40mg, 3次/d;胃三联4片, 2次/d;莫沙比利20mg, 3次/d;氢氧化铝凝胶15mL, 3次/d;连用1周。第2周后改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 1次/d;莫沙比利20mg, 乳铝15mL, 3次/d;连用2周。第4周后改用雷尼替丁0.15g, 2次/d;莫沙比利20mg, 3次/d;同时还可加服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每次1g, 每日4次, 餐后2~3h, 咀嚼服用.第5周复查胃镜检查。 (2) 中药治疗:a.开胸顺气丸:每次3~9g, 一日1~2次, 温开水送服。宽胸利膈丸每次1丸, 一日2次, 温开水送服, 小儿酌减。气滞胃痛片冲剂:每次1袋, 一日2~3次, 开水冲化服。b.清涎快膈丸:每次1.5~3g, 一日3次, 温开水送服。沉香利气丸:每次2丸, 一日2次, 温开水送服。3.香砂养胃冲剂:每次1袋, 一日2次, 开水冲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变化分为显效 (症状消失) ;有效 (症状发作次数减少一半左右) 和无效 (原症状无明显改变) 。治疗前后内镜下食管变化, 根据中华医学会议标准[3]。治愈:内镜下食管炎分级0级。有效:内镜下分级每降低I级为有效。无效:内镜下黏膜无明显改变。
1.4 内镜诊断
按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3) 内镜诊断分级标准:Ⅰa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Ⅰb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Ⅱ级:有条状发红、糜烂, 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 融合<75%;Ⅲ级:病变广泛, 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 融合≥75%[3]。
1.5 统计学方法
对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患者主诉反酸、灼烧感者61例, 占41.50%;胸骨后灼痛32例, 占21.77%;恶心、呕吐31例, 占21.09%;咽部阻塞感13例, 占8.84%;上腹饱胀8例, 占5.44%;心绞痛样表现2例, 占1.36%。
2.2 属于Ⅰa级46例, 占31.29%;Ⅰb级64例, 占43.54%;Ⅱ级23例, 占15.65%;Ⅲ级14例, 占9.52%。病变分布:食管下段114例占77.55%, 中下段31例占21.09%, 全食管2例, 占1.36%。
2.3 镜下黏膜恢复检查:分别为轻98%, 中度95%, 重度81%。未恢复者继续治疗后复查。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性病 (GERD) 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性障碍性疾病。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灼烧感、反酸、反胃等症状, 并引起食管黏膜的病理性损害, 是消化系统常见病, 其病因可由化学、物理、生物等多种因素引起, 可分为消化性、创伤性、腐蚀性、感染性等多种类型。食管胃连接处抗反流屏障亦称第一抗反流屏障, 食管下端的括约肌起抗反流作用,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正常情况下食管排空迅速, 唾液可以稀释反流物避免其对食管黏膜的侵蚀。食管黏膜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损害。而当食管下端括约肌处于松弛状态, 反流物必然增多, 唾液分泌减少, 对反流物稀释与中和能力减弱, 加之烟、酒、辛辣食物等与因素对食管的刺激, 加重了胃食管反流。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和蛙皮素等均可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是本病的基本病因, 此外还与胃排空延缓, 胃内压增高, 胃管体部原发性蠕动缺乏或波幅下降、裂孔疝和外科手术后等多种因素有关。
G E R D是酸相关性上胃肠道动力性疾病, 研究认为H p感染与GERD的发生无明确关系;反而Hp感染会减少RE的发生率;而根治Hp后可使GERD发病增加。酸分布和Hp对酸分泌的影响在GERD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 特别是细胞毒性相关基因A阳性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可阻止严重反流性食管炎的发展及其并发症[4]。早期胃窦G细胞、S细胞减少, 胃泌素增加, 胃酸分泌增加, 感染时间越长, 胃体炎症越明显, 甚至出现萎缩, 胃体壁细胞减少, 胃酸分泌相应减少[5]。理论研究认为GERD是一个酸相关性疾病, 吴小平等提出胆汁反流也是GERD的致病因素之一[6]。GERD伴有食管黏膜及其他病理性损害称为RE, RE通常是反流的胃酸和胆汁共同作用于食管黏膜的结果, 引起食管黏膜其他炎症、糜烂、溃疡所致, 对反入食管内的胃蛋白酶和H+的损害保护作用下降等也是引起黏膜炎症的主要原因[7]。随着内镜检查技术、食管24h pH值测定、测压, 胃动力观察等研究的发展, 用24h pH值检测评价酸暴露于食管的各种参数值已被誉为金标准, 在诊断GERD方面, 由于多数患者中无反流性食管炎, 故内镜检查是诊断RE的主要方法[8]。
本组资料显示RE男女之比为2.59∶1, 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 年龄分布以40岁以上为主, 与中年人工作压力大, 生活不规律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以反酸、灼烧感为主, 内镜下RE分级Ⅰa级46例, Ⅰb级64例, 占全部病例的68.03%。
近年来由于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方式改变。饮食习惯的变化, 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增多、运动量减少。易引发胃动力和分泌功能改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抗反流屏障减弱;胃内容物停留时间过长;食管动力迟缓都是GERD的诱因。治疗以PPI制酸、胃动力药加快胃内排空, 黏膜保护保护屏障等方法治疗, 疗效确切, 但易反复。中医在治疗GERD上, 用很好的疗效。GERD尚有部分病例病因不明, 可能与烟酒及辛辣食物或服用某种药物刺激有关[9]。防止预后复发主要以改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少进食刺激性食物, 戒烟戒酒, 多饮水;增加体育锻炼, 加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摘要:目的 研究反流食管炎 (RE) 的用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来章丘市人民医院消化科就诊、经胃镜诊断确诊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抗酸剂、抑酸剂、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等用药方法。结果 患者主诉反酸、灼烧感者61例, 占41.50%;胸骨后灼痛32例, 占21.77%;恶心、呕吐31例, 占21.09%;咽部阻塞感13例, 占8.84%;上腹饱胀8例, 占5.44%;心绞痛样表现2例, 占1.36%。内镜检查属于Ⅰa级46例, 占31.29%;Ⅰb级64例, 占43.54%;Ⅱ级23例, 占15.65%;Ⅲ级14例, 占9.52%。病变分布:食管下段114例占77.55%, 中下段31例占21.09%, 全食管2例, 占1.36%。本组病例男女比为2.59∶1, 40岁以上89例占60.54%。镜下黏膜恢复检查:分别为轻98%, 中度95%, 重度81%, 未恢复者继续治疗后复查。结论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饮食增加了高脂肪、高热量、辛辣食物等, 对食管刺激易形成炎症, 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40岁以上患病率高。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镜下诊断
参考文献
[1]Shaw MJ, Talley NJ, Beebe TJ, et al.Initial validation of a diagnosticquestionnaire for gassssstroesssophageal teflux disease[J].Am JGastroenterol, 2001, 96 (1) :52-57.
[2]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 许国铭, 等.GERD的金标准为内窥镜检查和食管pH检测[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11 (11) :651-654.
[3]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2003) [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 (4) :221-222
[4]钟捷.胃食管反流病[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7) :425-426.
[5]许国铭.胃食管病治疗的近代观[J].胃肠病学, 2004, 9 (5) :317-319.
[6]吴小平, 凌奇荷.胃酸抑制与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J].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 (3) :178.
[7]卢干, 梁国士.胃食管反流病[J].中华消化杂志, 1999, 19 (2) :125.
[8]王巧银, 孟如意, 郗农.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诊断与分型[J].中华消化杂志, 2001, 18 (4) :222.
反流性食管炎的饮食疗法 篇10
反流性食管炎有三大典型症状:1、烧心感。胸骨后出现烧灼样不适或烧心感,重者疼痛,痛感可牵扯到颈、背、肩、耳或者双上臂。多于进餐后不久发生,特别是在平卧、弯腰等体位变化时尤为明显。2、反酸。酸性胃内容物通过食道可反流到口腔,产生酸味或苦味。有时在熟睡时发生反流,则可造成呛咳而惊醒。3、咽部不适。有咽部异物感、吞咽食物疼痛或者咽下困难等症状。主要见于炎症较重或并发食管黏膜溃疡等情况时。此外,当反流物浸蚀咽喉部黏膜引起慢性咽喉炎时,可影响发音甚至引起声音嘶哑。反流性食管炎人人都可罹患,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见。
患了反流性食管炎,平时在饮食调理上要注意以下几项原则:1、少吃或忌食高脂肪的饮食脂肪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引起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促使胃食管反流,同时使胃、十二指肠压力差颠倒,造成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2、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食物蛋白质可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泌素的分泌,胃泌素可使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增加,抑制胃食管反流。3、饮食应细软、易消化,少刺激性食品 尽量少吃如咖喱、胡椒粉、薄荷、辣椒、洋葱、大蒜等刺激性调料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降低。浓茶、咖啡、鲜柠檬汁、鲜桔汁等酸性饮料也可加重胃部灼热感,而且对食管黏膜上皮有一定的损伤作用。4、忌酒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乙醇均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可诱发或加重胃食管反流。5、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避免餐后平卧和弯腰晚间不要吃得过多,尤其在睡前3小时内不要进食,以减少夜间胃酸的分泌。6、肥胖者应设法减轻体重过度肥胖者腹腔压力增高,可促进胃液反流,特别是平卧位尤甚,故应积极减轻体重以改善反流症状。
此外,也可采用以下食疗验方:
牛奶山药面粉糊牛奶250克,山药、面粉各30克。将山药切成丁状,加水、文火炖煮,至汤浓后再加入牛奶,调入面粉糊,煮沸。空腹服用,日服1~2次,1个月为一个调理周期。山药能促进胃的功能,有助于消化食物。面粉,特别是大麦粉,含有尿囊素,有助治疗胃部炎症,促进胃功能康复。
炒萝卜缨新鲜萝卜缨300克,食油、盐适量;萝卜缨洗净、切断,放入热油锅中炒熟,加食盐少量调味,即可食用。可理气消食,有助于缓解呃逆、嗳气、饮食积滞、胸胁胀满不舒,以及胸骨后烧灼闷痛和咽喉部有异物感等不适感。
反流性食管炎13例随访分析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最小者11岁,最大者79岁;10~20岁2例,21~40岁4例,41~60岁5例,60岁以上2例。13例均经内镜检查和病理证实。临床表现:有反酸者13例,烧心者11例;有胸骨后疼痛者7例,剑突下疼痛5例;吞咽困难者3例,吞咽疼4例;其他有癔球症者2例。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3例,并呕血2例,贫血1例,食管狭窄1例。Barrett食管癌变者1例。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1.2.1. 1 X线检查
有7例经钡餐X线检查,表现为狭窄伴溃疡龛影者1例,单纯食管溃疡龛影2例,其中并发食管裂孔疝表现者2例。并发十二指肠球部及胃部溃疡龛影4例,十二指肠球部变形、激惹征者3例。中下段食管管腔狭窄、充盈缺损、管壁局部僵硬、黏膜紊乱1例。
1.2.1. 2 纤维内镜检查
经内镜检查者13例,炎性改变13例,伴中段食管溃疡者1例,伴下段食管溃疡者2例,其中,溃疡单发者1例,多发者2例。局部炎症、糜烂12例,其中,伴有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直视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癌肿1例。
1.2.1. 3 病理检查
13例均经内镜检查并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食管腺癌1例,食管溃疡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例,胃溃疡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食管炎性改变者13例。
1.2.2 治疗方法
针对13例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必要的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单纯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消失6例,症状减轻3例。伴发胃、十二指肠溃疡者症状消失2例,减轻2例。狭窄伴吞咽困难1例。死于食管腺癌1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79岁,退休干部。经常性打喷嚏、流鼻涕、咳嗽10余年,间断按伤风感冒、过敏性鼻炎、冠心病、气管炎等治疗。2005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不规律治疗近6个月。2006年9月,因下端胸骨后不适、剑突下疼痛伴进食不适再次就诊于我院,确诊为 (1) 反流性食管炎; (2) 食管腺癌中晚期; (3) 慢性浅表性胃炎。经放疗后病情相对稳定近2年,于2008年7月死亡。
3 讨论
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发烧心、泛酸、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西方国家发病率较高,GERD在成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达7%~15%,约有7%的成人每日有1次反流。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GERD发病率并不低,只是对此病的认知率和就诊率低和误诊率高造成我国GERD发病率较西方国家低。近年我国GERD的发病率达8%左右。此病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男女发病率(2~3):1[1]。近年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亚洲,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年轻化趋势。据最新资料表明,儿童尤其是超重儿童的GERD发病率达17%,数据表明GERD与肥胖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少患者得病后因各种因素的干扰很容易被忽视,因此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使病情绵延加重,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不良预后。
目前对GER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已比较清楚,正常情况下食管有防御胃酸及十二指肠内容物侵袭的功能,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廓清功能及食道黏膜组织抵抗力。GERD是抗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组织攻击作用的结果,其中,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ower esophagea sphincter relaxation, TLESR)是引起GERD的主要原因;而其他导致食管廓清作用下降、食管黏膜防御功能障碍及胃排空功能异常是引起GERD的次要原因[2]。
由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变异较大,无特异性症状与体征,临床上极易与慢性咽炎、胃炎、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相混淆。不少患者往往因咽喉异物感而在五官科就诊;不少患者因胸痛在呼吸科就诊;部分因左前胸部疼痛,疑似心绞痛,而在心血管科就诊。临床上反流性食管炎常被误诊为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3]、心绞痛、冠心病、神经性耳聋、神经性呕吐等。一般情况下仅凭临床症状难以区分生理性GERD或病理性GERD。目前,虽然24 h食管pH值监测为公认的诊断GERD的重要诊断方法,但只是对无症状的GERD较有价值。除此以外,食管滴酸试验、食管测压等辅助检查只是有助于诊断,临床上仅依靠任何一项单一的辅助检查均很难确诊,必须采用综合诊断技术,通过多方面检查加以鉴别才能确诊。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咽下困难、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难治性哮喘、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贫血,反复出现窒息、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GERD存在的可能性,必须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反流性食管炎的并发症最为常见的是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及Barrett食管。最为严重的是Barrett食管形成Barrett溃疡后的癌变,也可在Barrett溃疡前发生癌变。本文13例中,形成食管狭窄及Barrett食管(最终癌变)并发症各1例,2例均为长期误诊而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的结果。临床实践表明,医患双方对此病的认知率、就诊率和能否早诊早治决定着患者的预后。目前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还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存在着治疗时间长,症状易反复而不能完全根治,患者的依从性差,经济负担较大等问题[4]。西方国家报道停药后半年复发率可高达70%~80%;胃底折叠术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存在着手术指征问题。近年,由于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的应用,手术适应证减少;据报道,内镜射频治疗是当前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该方法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疗效高等特点,此结论还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此病一般治疗同样重要。特别强调的是,睡前过饱进食、高脂、浓茶、咖啡及烟酒等都是增加腹压的因素,应力求避免。另外,餐后睡眠者,抬高15~20 cm床头能有效减轻反流。肥胖患儿应把减肥列入治疗计划。
本文资料表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在我国并不低,目前医患双方对此病的认知率仍处在较低水平,患者的就诊率低,而误诊率较高[5]。同时还表明,GERD已开始出现低龄化的趋势,尤其是肥胖儿童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不断加大对此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医患双方对该病的认知率,尤其是提高广大基层和非专科医疗机构医师对该病的认知率,做到早诊早治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我院确诊并随访的1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症状消失6例, 症状减轻3例。伴发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者症状消失2例, 减轻2例。狭窄伴吞咽困难1例。死于食管腺癌1例。结论:提高医患双方对该病的认知率, 尤其是提高广大基层和非专科医疗机构医师对该病的认知率, 早诊早治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认知率,早诊早治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 谢毅, 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党海燕.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5) :187-188.
[3]熊毅敏, 王一鸣, 徐维田, 等.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0, 24 (1) :21-23.
[4]周向红, 魏崧松.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与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5, 8 (9) :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