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案(精选12篇)
学习案 篇1
一、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实施中的不足
1.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变化,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某种相关知识的同时, 更要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日本教育审议会1996年发表的《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的报告强调:“今后孩子们所必须的是,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 能够自己发现问题, 自我思考, 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 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我国新课改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认清学习型社会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自觉推动社会教育理念。
2.合作学习实施中的不足。国内外合作学习大致分为指导型、过程型、结构型和探究型四个基本类型, 这些模式基本以教案教学为主。但由于受课堂时间限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为了落实教案, 提出问题后只给学生留很少的思考时间就让开始合作学习, 学生还没进入主题又让停止, 过多地干预和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不能充分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为了完全发挥合作学习的优点, 弥补课上时间短带来的缺陷, 本文提出探究学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即教师编写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质疑, 为合作学习做准备, 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利用学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涵义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互赖理论、动机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之上的, 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认知水平、自学能力而编制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案都是老师自备、自用, 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 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存在教学的单向性和教案的封闭性;学案则具有双向性和开放性, 能使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 提前预习和质疑, 为课堂合作学习做准备。
把学案应用于合作学习就是以学案为载体, 教师的指导为主导,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尽可能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 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相互讨论、相互质疑、相互补充、相互释疑的合作学习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的课堂学习形式。
三、可操作性分析
1.物理新教材特点。物理新教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的插图、“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栏目能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 物理新教材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发展”。
2.初中生心理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从小学的依靠教师学习向相对独立学习或独立学习的转化时期, 在这一时期, 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 “思维越来越具有独立性, 乐于独立的提出问题, 中学生这些心理发展的特点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及结果
学案应用于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为:对学生合理分组→教师编写学案→学生自学学案、质疑→课堂合作学习 (组内合作、组间合作、师生合作) →科学评价。
1.分组遵循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异质分组可以使成员之间互补, 丰富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基础;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条件;4~6人一组为宜;小组成员可以承担不同角色:组长、督察员 (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 督促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汇报员、联络员 (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和协调) , 这样可以形成学生的角色认识, 促进合作意识及技巧。
2.座位摆放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结合班级空间实况摆放如下图:
3.编写学案遵循以下要求: (1) 围绕教学大纲, 紧扣教材。 (2) 创设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 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3) 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和梯度性, 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 一般学生受到激励, 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案的基本结构包括: (1) 学习目标:用“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提出, 并指出重难点, 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2) 导学求思:通过各种手段自然导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进入新知结构。 (3) 本节基本知识:科学合理地设置3~5个紧扣课本的基本题目, 形式要灵活;检测学生自学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此处是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栏目。 (4) 重、难点导学:设计2个典型例题进行分析、讲解与点评, 先让学生分析、解答。提醒学生要着重掌握的问题, 明确努力的方向, 激励学生想方设法突破重点。 (5) 达标检测:设计一组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题目测试学生, 要求题量、难度适中, 题型多样, 让学生在5~6分钟当堂独立完成, 教师要及时反馈矫正, 了解学生对本课题内容的掌握情况, 以此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 较为详尽、完整地把握学习内容。 (6) 学习小结:主要由学生按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 对基本知识、学习方法、规律进行总结。 (7) 拓展延伸:主要选一些物理课中的“新面目”以及和社会热点有关的题分析, 比如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磁悬浮列车、半导体和超导等,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8) 教学反思:师生各自记录在教或学中的想法, 在不断反思中改正、进步。
4.学生自学学案要求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 (多媒体演示或复印) , 学生结合课本预习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并形成问题, 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疑难的问题, 课堂先小组内讨论, 然后小组间相互交流, 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对学生经过讨论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教师可以让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学生不能解决, 可以及时引导点拨, 诱导学生积极探索, 从而让学生领悟、掌握。
学案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完全有能力学好。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但始终控制着学习的方向。在学生自学、合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 教师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
5.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价要关注学生在传统分数以外各种素质与能力的发展, 一个合格的好的评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评价规则的公正性。评价时不能把小组成绩等同于个人成绩, 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同样, 以个人成绩代替小组成绩也不利于培养每个成员的小组责任感、集体效能感和强烈的合作意识。教师的评价一般以小组评价为主, 个体评价为辅。对小组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在小组学习中, 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比以前有没有提高,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否相互帮助, 共同进步;对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参与活动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 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通过实证研究, 从下表数据可看出学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时, 学生通过自学学案, 学会了通过教材或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为合作学习做了必要的准备, 也培养了创造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克勇.21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92.
[2]张玉民.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46—48.
[3]赵保刚等.初中物理课程评价改革初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52.
[4]苏明义.中学物理教学建模[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152.
学习案 篇2
潘家庄小学:王礼元
在2011年10月1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学区组织到榆中县小康营学校学习导学案教学的活动。观看了小康营学校的课堂,其教室的布局、课堂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室内布置了三面黑板,学生课桌摆放成六个组块,每个组块都放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头。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因学习而发,都为学习而发,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心灵相约、生命相遇。通过一天的学习,使我对导学案教学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认识到自己平时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不足,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导学案就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线路图。“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概括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三、导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导学案编写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四、学生预习不可忽视
学生在上课前一天应根据学案进行预习和资料的搜集,完成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质疑、提问。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才能游刃有余,才能积极的参与到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中,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从而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五、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
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
总之,在利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的备课过程中,我是一个“新”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个人修养,研究教材和课标,向优秀教师学习,写出更加符合学生学情,更容易操作的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多变的助学案引发多彩的学习氛围 篇3
助学案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可以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知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助学案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使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设计助学案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初一至初三学生不同的课程目标:第一部分,成长中的我;第二部分,我与他们和集体;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在设计过程中,我们研究本校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背景,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分别进行了不同类型的助学案设计。这些精心设计的多变的助学案在思品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引发了生动精彩的思品课堂。
一、助学案之“预习案”—引领学生问题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会感慨,对待课堂提问,学生不愿说,不敢说。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种情况:一是对教师的问题把握不住;二是“肚子里没有货”讲不出来;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教师的传统的提问方式不再感兴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的重要性。以问题的引领方式设计学案是“预习案”,是助学案的起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累学习能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的助学“预习”案在问题的设置上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助学“预习”案课要“问”得实
问题的设置不宜过多,要精炼,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相应的生活背景,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预先对知识的构成有一个大概的准备和积累的过程,带着问题去感知、去思考、去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
2.助学“预习”案课要“问”得巧
问的方式要不留强硬的痕迹,自然地将知识结构层次一一展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感知、思考、探究的过程一一得以实现。
3.助学“预习”案要“问”得新,要结合时代的发展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但与现实相比,教材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在助学案的设“问”时,要注重与时政的结合,提取丰富的、新鲜的时政素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的意识。
通过助学“预习”案的引领,教师精心“备助”,学生在“自助”答疑的过程中或又生成新的疑问,这样为新知识的学习积淀各种“量”。在课堂上,学生就“有备而来”,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再惧怕,不再无从着手,甚至能对教师提出新疑问,活跃的课堂氛围就此打开。
二、助学案之“探究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
助学“探究案”的课题选择,起点很重要,既要植根于学生现有的生活,不脱离鲜活的生活背景,又要能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给予学生进一步的启迪。助学案的探究课题要真正地将探究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而不是流于形式。
例如,助学“探究案”: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探究课题,做一次本地区的动植物物种及其生存状况的调查,观察物种与个体生命的独特性。通过此助学探究案,让学生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进而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要珍惜和保护大自然。
有的放矢地探究课题,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活动,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从事探究,为学生提供主动分析和主动思考的平台。
三、助学案之“合作案”—构建学生同伴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个体,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群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学习的关系。助学“合作案”可引发学生之间的同伴学习,他们在互动中共同研究,在交往中共同学习。
助学“合作案”将课题进行细分,让学生之间组合成不同的同伴组合。根据课题,同伴组的学生个体互相观察、体会、分析、比较,学习对方所拥有一些能力,包括学习习惯、基本技能、擅长的某方面的知识、对待事物的一些理解和态度等,共同寻找完成课题的方案。例如,在学习“好习惯受用一生”这一内容时,将“习惯对人的影响”这一课题分解为“学习好习惯”、“文明礼仪好习惯”、“劳动好习惯”、“身体健康好习惯”、“自理自立好习惯”等一系列小课题,让学生同伴学习组之间进行自我调查、互相研究,互相比较、互相学习,最后进行汇总。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研究,从同伴身上互相找寻,学习、体会到好习惯对人的深远影响,这与言传身教相比,会更生动、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四、助学案之“讨论案”—引导学生思辨学习
随着中学生生理、心理的逐步发展,思维能力也不断得到提升。但是,中学生正处在既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又不能明辨是非的年龄,对书中的问题和一些社会现象一知半解而困顿其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思辨能力,能够用辩证的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助学“讨论案”,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现象或话题,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思考对问题的看法,同时鼓励学生通过书本、网络、报纸等传播媒介,以及家庭成员的认知帮助,最后在课堂形成浓烈的讨论氛围,各抒己见,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各种思维的交织和碰撞,最后在教师积极、正确、科学的“补助”下,使学生在道德与理智、智慧与灵魂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产生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助学“讨论案”:“假如没有网络,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思考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评价能力,学会理性地使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总之,助学案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模式,以多变的形式,实现了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它将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预习、课堂学习、社会实践融为一体。助学案的多变运用使学生的学习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养成,学习的投入度更高,学习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也更精彩。
利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篇4
一、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因为预习是自己独立接受新知识, 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过程, 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教科书时, 只有经过独立思考, 才能搞清思路, 抓住要点, 解决难点。传统教学中虽然教师也强调预习的重要性, 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检查预习效果的手段, 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无法做到自觉去预习, 即使有预习的学生也仅仅是看看教材, 走马观花, 没有对内容认真思考。并且, 很多学生认为这些内容教师在第二天上课会讲授, 有预习与没预习差别不大。久而久之, 学生就丧失了预习的热情。导学案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 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了一个载体。以人教版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第二课时的导学案为例, 学习目标是: (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2) 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解决相关问题。而本节课的重难点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及其应用。在上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这一课时学习目标、重难点, 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本节内容要达到的目标, 预习时目标明确, 能结合学习目标进行思考, 利于学生深入钻研教材, 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效果显著提高。预习后有相应的习题对预习的效果进行检测。通过完成这些检测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 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 能带着问题参加第二天的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 大多数学生能根据要求提前预习, 取得较好的效果, 有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堂积极思考的习惯
古人认为“为学之道, 必本于思”“不深思而得者, 其得易失”。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传统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的知识是教师讲授的方式传给学生, 受教学时间限制的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限, 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思考, 教师就急着把结果呈现出给学生。慢慢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 只要记住教师的授课内容就行。因此,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动手记笔记的多, 动脑思考的少, 有的甚至根本不思考。造成号称思维体操的数学学习变成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学案导学过程中, 由于有预习作基础, 对本节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从而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具备了探究的基础, 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加探究, 并在数学活动中有所收获。如课前预习, 我们让学生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 预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 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题, 所以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等腰三角形性质二探究的基础知识, 为将要进行的探究活动铺平了道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学生必须认真思考才会有所得。同时, 我们在设置探究性问题时采用低起点、多层次、多梯度进行, 使全部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并能从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导学案教学中为学生的思考留出足够时间和空间, 加上教师适时的指导, 让学生参与整个数学活动的全过程, 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 也积累了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积极思考, 手脑并用。学生由课堂中听众、观众变为课堂的主角, 角色的改变, 学生在课堂学习习惯也隨之改变。
三、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
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系统性强, 知识的链条前后衔接, 环环相扣。若在中间缺失一环, 那么对新知识的学习便会极为困难, 甚至无从下手, 因此加强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复习显得极为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大都是以大部分学生所掌握的基础为起点来安排教学, 所以不可能对关联知识进行全部复习。对知识有缺漏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觉得困难, 如果没有及时解决, 会对数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慢慢就成为学困生。导学案非常重视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 在导学案中专门设置复习环节, 复习的内容包括前一节学习知识和与本节课相关联知识的复习。在关联知识的复习中, 我们列出与新知识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复习的重点。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 我们在导学案中列出与本节相关知识有:三角形三边关系知识、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线段等。然后, 我们有针对性地列出几题相关复习检测题, 让学生自我检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复习, 学生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同时, 教师也对复习的方法进行指导, 在导学案中针对新知识的学习专门设置了复习关联知识的板块, 逐步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最终达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境界。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总结反思的过程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使自己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提高学习的效率, 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导学案中为加强学生反思能力, 培养反思习惯对反思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指导。学案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提出回顾反思的问题, 给时间让学生进行反思, 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 拓宽思路, 优化思维方式;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反思解题途径, 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反思解题规律;反思数学思想方法, 并对反思的结果进行交流, 互相学习, 不断提高题后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每节课后, 教师应要求学生反思本节课学习的得失, 明确努力方向。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从中尝到反思带来的效益, 学习效率提高了, 成绩进步了。渐渐地,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乐于反思了, 逐渐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
导学案学习心得体会 篇5
田晓昀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传业、授道、解惑”,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导学案的设计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的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将导学案中的课前导学提前一天发放。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 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的教学经验。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
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40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
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导学案实践心得体会
胥克民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和初中英语相比,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突出以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为需要,在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导学案的作用---主要在导,即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导学案的关键是---(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2)知识问题化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3)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规则,应用语法,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3.导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导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例如,高中英语必修七的第三单元是“The world on line”,这是一个与学生生活比较密切的题材,而且学生对网络的话题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在导入中让学生小组讨论,并设置了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t brings us 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you tell us somethig that happened in our daily life ?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 一些话题,鼓励学生开口,并不过多地去强调他们在口语中所出现的一些小问题。这提高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也锻炼了胆量,还强调了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代表的发言必须以小组讨论的结果为依据。教师要注意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4.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5.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例如还是刚才那堂课,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理解文章的大概,在课上我安排了一个任务型阅读,要求学生脱离书本完成,这样既与高考题型接轨,又锻炼了学生对于文章理解的能力。在对于文章熟悉之后,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对于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What does the internet bring us , advantages or disadvantages ? 这个作文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有所发挥,不会觉得无话可写。这样的课堂安排就由单一的课堂内容拓展到实际的生活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田晓昀
通过学习和培训,使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反复学习新课标理念,深刻领会英语课程的要求。
我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我要做到: 尊重每个学生;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
三、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此外,教句子可进行听力比赛、单词造句比赛。教课文,可根据体裁和内容的不同,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就可把“死书”教活,学生学得有趣,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于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促使学生主动、健康、生动活地学习和发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增强动机。因此,开展有益的英语课外活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文朗诵、英文歌曲演唱、开辟英语角等等。教师要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有计划性,并不断进行总结调整,不要放任自流,切实注意有效性。但同时决不能把课外活动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继续,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切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发展。比如,开展英语游戏、开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默写比赛,作文比赛,听力比赛等等。这种活动,不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也不应是无组织的放任自流。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同学,进行适当地组织。其目的是活跃学生课外生活,巩固课内学的知识,创造学英语的气氛,培养学生学英语兴趣,使英语教学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素质。
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教唱英文歌;用学生大致能够听懂的英语讲个幽默、笑话、小故事、谚语;或由学生进行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对话;集体做一个游戏或唱一首英语歌曲等。从而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达到教学前的预热效果。有则英语谚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把握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室的人、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和实物等)设置情景。
总之,利用具体情景教词汇,生动活泼、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用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词汇归纳复习。比如复习:以“f/-fe”结尾的名词单数变复数,常把“f/-fe”改为“v”然后再加“-es”。我们先让学生尽可能说出所知道的单词,写在黑板上,然后把这些词的顺序稍作调整、补充,就变成了:thief, wife, self, leaf, knife, wolf, half, shelf, life再让学生根据汉语意思把它们串成一句话:小偷(的)老婆自己(用)树叶(当)小刀,(把)狼(劈成了两)半,(挂在)架子(上),(结束了它的)生命。这样把枯燥的词汇串连成一句有意义的话,既复习了单词,也尝试了归类学习的新方法,学生兴趣大增,一下子就记住了。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体会
胥克民
英语教学中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摆在我们许多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那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又是怎样的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再一次说明了:学习需要兴趣,学英语更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排除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以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生朝气蓬勃,爱说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针对这一年龄特点,笔者认为,英语课堂迫切需要趣味教学。“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是探讨英语趣味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核心问题就是:培养正确心态,树立学习信心;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满足学生的“成功欲”;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巧用CAI优化英语教学;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
一、培养正确心态,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一环节,可以从分析国际国内形式着手,也可以从个人前途切题,培养学生“首先为自己而学”的心态;回报父母和国家的心态;谦虚的心态;“先付出后收获”的心态;成功的心态;“每天进步百分之一”的积累的心态,激发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产生“我能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坚定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念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排除万难,奋勇拼搏。
二、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融洽师生关系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更要做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大量事实表明: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因而肯下功夫学好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因此,教师要主动建立情感沟通的正常渠道。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满足学生的“成功欲”课堂学习气氛是否轻松愉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影响,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要勤修师德,苦练基本功。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寓教于乐,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
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以洒脱的仪表、文雅大方的举止、简洁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轻松愉快的表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英语的环境中愉快自然地操练,在浸润中增强英语语感,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及时肯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一个欣喜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语言总是和情景联系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学生印象才深刻,声、形、意才能有机结合,学生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就像是导演。要精讲巧问,善于设疑。要想方设法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参与。这样学习才有乐趣,学生才会感兴趣。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此外,注意在互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和责怪,要坚持多表扬、多鼓励的做法,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学玩结合,学用结合。英语趣味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课内,向45分钟要质量。很多优秀的英语教师之所以获得成功,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设计教学 活动的素材。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乏味的,既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会逐渐失去它的魅力。
为了激发、保持和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例如在初学、巩固和复习的不同阶段),探索与之相应的好的教学方法。孔子成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这里的“好知”“乐知”就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心理活动的规律告诉我们:新的刺激容易引起主体的兴趣,并被作为重点的对象去感知。多媒体就擅长于发挥这种新异的刺激作用,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我能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紧扣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巧借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浅探 篇6
[关键词]教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104
我校是一所县级初中校,由乡镇两所学校合并而成,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太差,这就给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就需要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实际教学探索中,我校最终以“教学案”模式为切入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简而言之,就是将教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其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下面就这一做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巧编“教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案编写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案是高效的、有价值的?实践证明,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应是教学案编写的初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究竟学什么,范围有哪些,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形的可操作的东西来呈现,教学案无疑是最好的载体。那么,怎样的教学案才是真正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编写、反复打磨教学案,使之成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一份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必须遵循如下要求编写:
1.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
教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既要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尽量不用诸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学生不易把握分寸的模糊语言,要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传统的学习目标往往以条目的形式列出,集中呈现,实践证明,效果不好。据了解,很少有学生能认真仔细地去看教学案前所列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编制教学案时,建议将学习目标细化分解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思考。这些问题最好能在创调情境下提出,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
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是告诉学生学什么,那么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则教给学生怎么学。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案编制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问题只需略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必须精读才能搞定,哪些需知识前后联系方能解决。还应告诉学生对自学中遇到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做好标记,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去解决。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
3.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
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自主高效”的现代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应该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从便于操作入手,教学案应包括课前自学质疑,课中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小结反思等环节。
二、巧用教学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案”的大舞台,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案是剧本。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五个自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自主概括结论,学生自主构建体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教学案预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地去学习、交流、探究,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减少语言的密度,少讲、精讲,为学生的学习留足时间和空间,尽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多讨论、多思考、多探究,学生能自己搞懂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对小部分学生有困难的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解决,教师少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来进行点拨性的引导和精讲。因此,教师只有巧妙运用教学案这一平台,充分发挥教学案的导学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案”的使用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集中体现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既自主又高效,民主又平等,自然又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巧借教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浅探 篇7
一、巧编“教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教学案编写过 程中,笔者经常 思考这样 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案是高效的、有价值的?实践证明,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才是有价值的,这也应是教学案编写的初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究竟学什么,范围有哪些,要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有形的可操作的东西来呈现,教学案无疑是最好的载体。那么,怎样的教 学案才是真正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这就需要教师课前认真编写、反复打磨 教学案,使之成为指导学生自主学 习的“指南针”。一 份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必须遵循如下要求编写:
1.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
教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既要紧扣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应多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尽量不用诸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学生不易把握分寸的模糊语言,要让学生一目了然,一看就懂,明确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该看什么,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传统的学习目 标往往以 条目的形 式列出,集中呈现,实践证明,效果不好。据了解,很少有学生能认真仔细地去看教学案前所列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在编制教学案时,建议将学习目标细化分解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思考。这些问题 最好能在创调情境下提出,问题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层次性、梯度性,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
明确易懂的学习目标是告诉学生学什么,那么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则教给学生怎么学。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案编制中,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学习策略指导,告诉学生教学案中哪些问题只需略读课文就能解决,哪些必须精读才能搞定,哪些需知识前后联系方能解决。还应告诉学生对自学中遇到的个人无法解决的难题要做好标记,将这些问题带进课堂去解决。科学有效的学法指导,不仅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让学生受益终生。
3.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
合理有序的操作环节不仅有利于教师的“教”,更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自主高效”的现代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应该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从便于操作入手,教学案应包括课前自学质疑,课中交流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小结反思等环节。
二、巧用教学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案”的大舞台,学生是主 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案是剧本。学生在课堂上要做到“五个自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自主概括结论,学生自主构建体系,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根据教学案预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地去学习、交流、探究,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减少语言的密度,少讲、精讲,为学生的学习留足时间和空间,尽可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多讨论、多思考、多探究,学生能自己搞 懂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对小部分学生有困难的内 容,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解决,教师少讲。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来进行点拨性的引导和精讲。因此,教师只有巧妙运用教学案这一 平台,充分发挥教学案的导学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案”的使用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集中体现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既自主又高效,民主又平等,自然又和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新的教学理念。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教学案已逐步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案的认识和利用还存在着误区,甚至把教学案当作学生练习题来讲来练。因此,我们要在正确理解教学案作用的基础上,巧编、巧用教学案,充分发挥其“导”的作用,充分把课堂教学“导”好“导”活,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案 篇8
历史是一门新增的比较有趣的课程。那么, 什么是历史, 怎样学好历史呢?在历史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呢?这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 怎样学好历史?
首先, 什么是历史, 简言之,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学习历史, 就是学习过去的人和事。既然是过去的人和事, 离我们现实较远又无法触摸, 无从感知, 该如何学习呢?
历史的学习, 它分为课堂外和课堂内的学习。要学好历史,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 兴趣使然下, 你才会时刻留心, 时刻关注。课堂外我们获取历史知识的渠道很多, 比如, 看书报, 时常翻阅一些课外书籍, 能让你的视野更宽阔, 如《文史天地》《上下五千年》《历史之谜》等;看电视, 一些取材历史背景的电视剧, 能让你更加鲜活地了解历史人物及事件, 如《康熙王朝》《汉武大帝》《武则天》等, 还有一些电视节目, 如《国宝档案》《百家讲坛》《寻宝》《发现》等, 能让你更多角度地了解历史, 深入历史。另外, 多与人交流, 向老人询问他们那一代的经历, 能让你更贴切地感知历史……那么, 课堂内又该如何学习历史呢?这就进入我们第二个问题, 也是我们学生来学校求学的关键。
第二个问题:历史课堂上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
历史课堂上, 我们还用以前那种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一讲就是一节课, 学生在台下听得迷迷糊糊, 只顾飞沙走笔地记笔记的这种机械的方式来学习吗?NO!NO!NO!
我们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基于导学案模式下的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那么,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新的课堂学习模式, 我们该如何去进行呢?
第一, 要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 把课文通读一遍, 包括导言、小字内容和历史图画, 最好配合历史地图册一起看, 整体把握下次课的课堂内容。
第二, 要善于使用导学案。课堂上老师会给大家下发导学案, 拿到导学案, 先不要急于对着书本做题, 而是应该首先看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对当堂课要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比如, 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时, 就要了解本课的三个学习目标: (1) 知道祖国境内的三个远古居民代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了解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 (2) 观察古猿、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像, 说说他们的区别, 初步理解人类的进化。 (3) 认识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后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 阅读教材, 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里的相关任务。这个自学的时间, 最好控制在15分钟以内。自学过程中遇到有不理解的地方, 用笔作上自己能看懂的标记, 打上问号或者划上波浪线,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阶段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若小组内讨论仍不能解决, 就交由邻近组进行组间讨论, 如仍解决不了, 就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探讨完之后, 在展示环节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对自己掌握的内容进行展示汇报。
第三, 这种新课改课堂上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 课改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要积极主动, 努力地展示自我, 不要害怕, 不要扭捏, 你们就是课堂的主角! (2) 课堂展示要有秩序, 不要乱糟成一团。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表述准确, 声音洪亮。 (3) 课堂上要注意尊重他人。别人发言时不要轻易打断, 当你有不同意见时要等对方说完再举手, 在老师的示意下方可发言。 (4) 当堂检测一定要按时按质完成。 (5) 学完一课后, 最好进行一下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学习案 篇9
一、更新思想, 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教学思想直接影响教学行为, 指导教学方法,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就必须首先改变教学思想。为此, 我们要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 指导教学实践和高中生的学习, 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学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片面强调高中生的学习成绩, 不注重高中生的学习感受, 导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单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 高中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 学习没有生机, 能力得不到锻炼, 导致整体素质偏低, 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新课程标准提倡高中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单向性、封闭性严重, 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 高中生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 上课只能被动学习。为了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尝试把传统的“教案”变为指导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 正是把传统的教师教转变为学生学。公开和透明的“学案”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 更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 促进了教师和高中生的交流合作。具体做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结合高中生的现有知识和自学能力水平, 编制出指导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学案, 提前印制, 发放到高中生手中。高中生首先要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 理清知识线索, 并尝试解答学案中的问题, 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 并在“学案”上作相关学习记录。这个学习过程由高中生自主完成。完成的程度与学习程度有直接关系, 不同程度的高中生的完成程度不一样, 可直接对高中生进行分层教学。
二、如何编制学案
编制学案, 首先要了解学案的结构。“学案”的编制要依据不同层次的高中生的学习程度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 以便指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学案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四部分:
1.基本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 是科学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 高中生对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 整体把握学习。
2.基本知识要点解析和重点难点。
基本知识要点需要单独进行必要的解析, 包括生物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 这些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我们要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 对知识要点进行必要的整理, 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方便高中生的学习突破。
3.知识和能力的训练。
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是对高中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验,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考核点, 利用典型练习, 对高中生展开训练和检验。
4.合作学习, 探究讨论。
学案的编制是为了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 需要高中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问题高中生一时还解决不了, 高中生之间要合作探究和讨论交流, 利用集体智慧实现学习突破。这样的学习突破有别于教师的讲解和教授, 使高中生摆脱教师的帮助, 强化自主能力。
三、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利用学案教学的前景
1.优化高中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生通过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学习自主性。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调节学习进度, 加快成长。同时, 可以促进不同程度高中生的分层教学, 有效优化学习。
2.学案教学强化了高中生的学习效果, 减少了学习负担。
学案实现了高中生学习的优化, 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重复性。高中生通过自主学习优化学习过程, 无形中强化了学习效果, 减轻了学习负担。
利用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浅探 篇10
一、利用“疑问式”导学案,引发学生质疑,使之积极参与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疑问既是学生对自我的肯定,又是学生对原有认知的否定,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疑问式”导学案会在学生心中建立一连串的“为什么”,引导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讨论问题背后蕴含的化学知识和规律,有效地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
比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学生在初 中就对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设计“疑问式”导学案,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笔者是这样设计导学案的:
1.写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原子核带___电,核外电子带___电。
3.思考下面的问题:
(1)既然异种电荷之间具有吸引力,为什么核外电子没有被核内质子吸进原子核里?
(2)钠原子核外的11个电子,是集中在核外的某一处运动,还是分散在核外不同的区域?
(3)为什么其排布不是2、7、2,而一定要是2、8、1?
这几个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思考,清晰地认识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疑问式”导学案的建立,引发学生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了质疑,并积极勇敢地参与到新知识的讨论中。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新知识在学生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学生对其掌握得更为扎实牢固。
二、利用“递进式”导学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知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递进式思维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入知识的内部,发现其中的奥秘。“递进式”导学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而且每个问题都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效地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学生知识认识的螺旋式上升。
比如,在学习“电解”时,在学生细致观察“电解氯化铜溶液”实验的前提下,笔者精心设计了递进式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导学案:1.氯化铜溶 液中存在哪些离 子?2.通电后,阴阳离子之间 是如何运 行的?3.在阴、阳两极 上分别聚 集了哪些 离子?4.为什么在 阴极铜离 子先放电,而不是氢离子?为什么阳极上氯离子先放电,而不是氢氧根离子?5.阴、阳两极上 发生了什么反应?其电极方程式和电解的总反应式应如何书写?
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逐一地 进行了思 考、讨论,他们利用离子之间的氧化性、还原性解释了其中的放电先后顺序,对电解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得出了离子在阴、阳两极间移动的结论,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递进式”导学案逐级分解了课堂教学的难点,给学生的思考建立了台阶,每个学生都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解决问题的契合点。这种形式的导学案,在降低学生思考难度的基础上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多得。
三、利用“开放式”导学案,尊重学生个性,使之领悟创新
激励、唤醒和鼓舞是教学评价的核 心,开放的教 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个性思维出发,建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开放式”导学案的形式,也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他们思维的敏捷性,进而顿悟现象背后的化学奥秘。
比如,在学习“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很多学生 难以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我们不妨结合“开放式”导学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总结整理,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具体的实验步骤,考虑怎样做更为合理、科学。
导学案:1.实验对加入浓硫酸、乙醇、乙酸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要求?2.会不会产 生倒吸?应该如何 处理?3.制得的乙酸乙酯中有何杂质,应该如何除去?
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笔者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大胆地去操作,对自己的操作程序进行反思和交流,在顺序、防倒吸和除杂方面获得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技巧,选择出了最可取、最有效的方法,使得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更深刻。
“开放式”导学案的建立,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探索,逐步地掌握其中的规律和技巧,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为导学案 的创新添 上了浓墨 重彩的一笔。
四、利用“分层式”导学案,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分层式教学有利于照顾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针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采取“分层式”导学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时,学生对溶 液的导电性、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以及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笔者便设计了“分层式”导学案,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分析总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再次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反思,为今后的灵活运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导学案:根据右图回答问题:1.为什么“0”点时溶液不导电?2.a、b、c三点中醋酸的电离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3.为什么导电性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 减少的变 化?4.为了增加 溶液中的CH3COO-,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这几个问题 的难度各不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进 行了讨论 回答。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也悄然 构建了自 己的知识体系,深入了解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分层式”导学案的建立,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身学习的切入点,将学生零 散的知识 有效地整 合在了一起,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全面地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知识网络。
学习案 篇11
【关键词】学历案 学习过程设计 自主学习 过程性评价 政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57-01
传统的政治学科教学设计,主要是面向教师,研究如何帮助教师把课上好。而学历案是教师为了便于儿童自主或社会建构知识,围绕某一学习单位,进行专门设计的学习过程的方案。撰写学历案,从教学过程的设计走向学习过程的设计。笔者尝试着用以下策略来改变、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发展。
策略一:学习过程设计注重“师留白、生留痕”,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那么,在学历案中,基于学生的学习经历,要善于“留白”,教师“留白”留什么?可留线索,引导学生去“留痕”:沿着线索,追寻学习主题中的重难点知识;教师“留白”,可留结构图,为整节课勾画灵动的结构图,学生“留痕”,主动建构学习主题的内在知识网络;教师“留白”,可留关键词,学生“留痕”,留下自己的思考,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总之,通过“师留白、生留痕”指导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学习。
策略二:学习过程注重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互动共鸣,合作共享
正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说:社会性的互动可以促进学习。教师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社会(学习)经历,提供感性的学习资源,以及可操作的探究方式,引导进一步发现学习、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活动中互动共鸣,合作共享。在《劳动与就业》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招聘会活动,具体活动如下:
小组合作探究:1.全班共分四组,一至三组为应聘方,第四组成为招聘方,小组内部讨论应聘岗位或招聘标准。2.三组应聘方选择岗位,并陈述理由,招聘方根据标准进行考核。
议一议:(1)作为应聘者,你应聘时所依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是怎样的? (2)作为招聘方,你评析应聘者对待各个岗位的态度?(3)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共同价值是什么?
在就业问题的学习中,通过活动设计,可形成关于就业问题的共识。教师可摒弃讲授法,在这里充当学习者,参与小组的互动,聆听学生的观点;充当引导者,为合作探究引领方向,为学生探究讨论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当着评价者,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致。学生在模拟招聘会的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就业方面的知识,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一次洗礼。而一般教案的设计往往教师是灌输式教学,学生是接受学习,当然学历案也不排斥接受学习,理论性强的知识就需要学生的接受学习,如“党和政府应该如何促进就业?”问题的解决最好教师采用讲授法。
策略三:任务驱动,评价跟进,变只重结果为更重过程
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的习得与养成必须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测量与评价必须具有综合性和发展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因此,发展性评价着眼于发展,注重诊断,突出过程,关注个体的差异,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就时间维度而言,评价可分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更能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因此,在学历案学习过程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教—评”的一致性。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设计过程性评价呢?笔者认为通过“任务驱动,评价跟进”,变只重结果为更重过程。教师可充分设计过程性评价,通过任务驱动,评价跟进,评价形式多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表现性评价,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增强思辨能力,而且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策略四:问题驱动学习,层层深入,不断提升学生政治核心素养
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它落实、落细、落小,就是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把“立德树人”总要求变得可操作,变得更加具体。基于此背景,即将颁布的《高中新课标》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呢?
政治学历案的活动推进通常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先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学历案学习过程的设计是对传统教案教学设计的一种反向运动,从教为中心,发展成学为中心,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自主权;学历案学习过程注重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互动共鸣,合作共享;学历案改变了以往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评价,使评价像一条红线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实现了“学—教—评”的一致性,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中,充满自信,不断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历案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设计问题串,层层深入,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学习案 篇12
我的学案设计中一般会有这样几个环节: 1. 课前预习梳理概念; 2. 预习自测提出疑问; 3. 课堂互动深入理解;4. 课堂小结提炼规律; 5. 课后反思盘点收获.
当然为了学生自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学案之初要给出当节学习目标, 使学生能把握自学的方向和难度.
1. 课前预习梳理概念: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无论学习基础如何, 学生通过预习都能达到提高听课的主动性, 扫除听课拦路虎的目的. 我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的预习采取画———批———写三大步骤, 通读课本相关内容后, 将主要概念填空, 并在课本上标出概念中的关键语句, 但提醒学生画时要有重点, 切勿面面俱到. 比如学习指数函数一节时, 学生就要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在学案设置的表格中列出, 而底数a > 0且a≠1就是学生标出的关键条件, a > 1或0 < a < 1不同的条件下指数函数性质的不同也是学生的关注点. 进行了课前预习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显得思维活跃, 而对概念的初步理解使得老师在课堂上增加教学广度和深度成为了可能.
2. 预习自测提出疑问: 人类思维在有疑问后会被激起研究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 因此我在学案编写设计时必然留出一定篇幅让学生对教材、对教辅大胆质疑. 比如指数函数一节, 学生自学之后就提出了为什么要求a > 0, 且a≠1的疑问; 而有学生在学完对数函数看到课本上点明指对函数互为反函数后, 大胆提出疑问: 还有没有其他函数互为反函数?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关系呢? 由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心中存疑, 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受到激发, 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3. 课堂互动深入理解: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会有一定的认知, 但受学生自身能力和经验的限制, 这种认知必定是有限且散乱的, 教师必须通过课堂上主导地位的发挥帮助学生归纳梳理自己的自学所得, 深入挖掘教材. 而在应用性质比较大小时, 我选择了“底数相同, 指数不同”“底数不同, 指数相同”“底数、指数均不同”三组不同的类型. 学生解决问题之后, 师生共同深入分析这几组题目特征得出指数式比较大小的一般规律———底数相同用函数单调性, 指数相同用函数图像, 底数指数均不同用“搭桥法”. 并埋下伏笔对第二组比大小, 将来看哪名同学能最早发现其他解决方法.
4. 课堂小结提炼规律: 课堂小结环节应是每节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对于课堂小结的重要性有种形象的说法———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节课可能在老师的主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之下气氛热烈, 精彩耀眼, 但是缺少了最后的小结, 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依然可能是凌乱而没有主次的, 因此我在学案之课堂小结环节通常会设计几个问题, 按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顺序进行罗列,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后能对当节所需掌握的知识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5. 课后反思盘点收获: 及时复习, 课后反思总结是高效学习的重要一环. 由于每名学生学习基础存在差异, 理解能力也有高低之别, 我们允许学生在学习之后的所思所获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因此, 我在课后除了布置学生巩固知识的书写作业之外, 必定会要求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认知, 在作业中回答以 下两个问 题: ( 1) 本节课我 学会了什 么? ( 2) 现在我还有什么疑惑? 学生通过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 进行分析比较, 一边复习, 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 使对新学的知识由“懂”到“会”,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 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通过学案设计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难于理解的概念或问题, 我会通过“小步子”教学策略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能达到的实际目标设置问题, 将教学内容按其指示的内在联系和教学需要分成若干小目标. 这种策略可以较好地解决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的问题, 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目标的完成.
通过学案教学, 学生在老师有意的设计和培养下, 逐渐养成了自学的习惯, 提高了自学的能力, 也必将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得较大提高, 更会使学生因为会学而受益终身.
摘要:初、高中教材编写要求的不同, 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 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 因为暂时的成绩下滑而焦虑、烦躁;数学思维的锻炼又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 因此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进行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深化课堂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悦鸣.浅析高一学生如何学好数学.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0 (7) .
【学习案】推荐阅读:
学案学习论文07-08
学案德育教学学习探讨06-01
学习苏荣案心得体会05-11
学习《学案教学走向何方》反思08-15
导学案学习幻灯片10-05
学习感想-学习感想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08-28
学习演讲稿2018:向雷锋学习与学习演讲稿:努力学习09-16
勤学习≠会学习09-18
合作学习学习心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