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2024-07-13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共9篇)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1

儿童在正常发育的过程中, 可以有扁桃体、腺样体生理性肥大。2~6岁最大, 10岁以后逐渐萎缩, 在儿童期,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低下, 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致上呼吸道感染, 从而引起腺样体进一步增大, 导致咽鼓管咽口阻塞致分泌性中耳炎, 鼻塞致引流不畅引起急慢性鼻窦炎, 上气道狭窄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 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常与扁桃体肥大同时存在, 是引起儿童气道狭窄阻塞的最常见病因。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进行手术刮除。故而正确认识和判断腺样体是否发生病变尤为重要。腺样体位于鼻咽腔顶部, 鼻咽镜检查难以准确了解其肥大的情况, 且儿童多不易配合检查时, 采用鼻咽侧位平片测定儿童腺样体-鼻咽腔比值 (A/N) 比值, 判断腺样体是否肥大, 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现将105例确诊为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5例患儿中, 男69例, 女36例, 年龄2~12岁, 病程3个月~3年, 急慢性鼻窦炎33例, 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及注意力下降, 分泌性中耳炎20例, 临床表现为耳闭、耳鸣、听力下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52例, 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嗜睡、记忆力下降。

1.2 检查方法

对105例患儿常规进行鼻咽部的X线侧位拍片检查了解A/N比值 (A为腺样体厚度, N为鼻咽腔的厚度) , 对于合作的患儿还应行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了解腺样体大小以及与咽鼓管口的关系和阻塞后鼻孔的程度。

2 结果

腺样体A/N的比值≥0.71, 急慢性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占56%,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儿占94.5%, 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程度及慢性鼻窦炎52%以上, 2~3度阻塞, 分泌性中耳炎患儿35%以上阻塞后鼻孔,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儿85%以上2~3度阻塞后鼻孔。

3 讨论

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的淋巴组织, 是人体内免疫器官。腺样体肥大亦称腺样体增殖, 以儿童多见。由于腺样体以及腭扁桃体位于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部位, 长期受到各种炎性刺激, 从而造成其病理性的增生肥大。由于增大的腺样体影响到呼吸通畅, 对全身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鼻咽侧位片能明确地显示腺样体的形态, 能够判断腺样体肥大的程度。我们常规进行鼻咽部的X线侧位拍片, 了解A/N的比值, 纤维鼻咽镜或鼻内镜检查, 了解其阻塞后鼻孔的程度, 以及是否阻塞咽鼓管咽口, 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判断腺样体的大小, 为我们正确判断腺样体是否为病理性肥大。对其准确评估, 合理治疗, 以免造成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2

关键词 鼻内镜 电动吸切术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最常见病因之一,也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及鼻窦炎反复发作的常见病因[1]。因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切除,传统腺样体刮除手术由于视野不清,切除不彻底且易损伤咽鼓管圆枕等缺点,现已很少使用。目前多采用鼻内镜电视监视下使用电动吸引切割器进行腺样体切除。2006年1月起在鼻内镜引导下经鼻和经口两种径路下行儿童腺样体切除术患者106例,并将两种术式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6例,男71例,女35例,年龄4~12岁,平均4.7岁;病程0.5~8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时打鼾,鼻塞,流涕,睡眠不安,听力减退等。106例患儿均行鼻咽侧位X线片及纤维鼻咽镜检查,所有患儿术前行常规检查及专科检查,了解腺样体大小,是否合并鼻窦炎,鼻甲肥大及扁桃体肥大,所有患儿鼻咽侧位片示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前后径≥0.71,术前检查:10例伴有下鼻甲肥大,53例并发扁桃体肥大,18例(22耳)有分泌性中耳炎。

手术方法:所有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取仰卧位,Davis开口器暴露口腔,对同时伴有扁桃体肥大者常规行扁桃体切除术,有中耳腔积液者同时行鼓室穿刺抽液。下鼻甲肥大者行低温等离子消融。鼻内镜下经鼻腔腺样体切除术者,鼻腔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棉片收缩3次,每次3分钟。采用0°内镜下将直头式或弯头电动吸引切割器(美国史赛克动力系统)经鼻腔送入鼻咽腔切除腺样体,完全切除腺样体后,经鼻腔送入纱条压迫创面止血。经口腔切除,患者用两根细导尿管经左右鼻腔插入由口腔牵出,向前上提拉软腭悬雍垂以充分暴露鼻咽腔,并于上唇处打结固定,经口插入70°鼻内镜,观察腺样体情况,明确其与后鼻孔各缘,下鼻甲,咽鼓管咽口的关系。在经口置入45°反向切割器,先由腺样体上缘开始逐渐向下,由两侧向中央切除腺样体,直至后鼻孔通畅,腺体切除彻底,于口内置入沙条压迫止血,有活动出血者采用电凝止血。

结 果

本组患儿全部经专科门诊随访1年以上,然后评定疗效。106例患儿腺样体均切除干净、无残留、出血少、无感染,106例鼻塞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18例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5例听力恢复正常,3例听力明显好转。术后复查无1例复发。鼻内镜下检查鼻咽部黏膜光滑,标志清晰,无腺样体残留,咽鼓管咽口、咽隐窝以及咽鼓管圆枕等形态正常,总有效率100%。

讨 论

腺样体肥大是引起患儿鼻塞、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肥大的腺样体可引起咽鼓管逆行感染和鼻窦炎发生。许庚等[2]发现腺样体切除配合药物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可避免鼻内镜鼻窦手术。腺样体切除术也成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手术[3]。腺样体的位置深且隐蔽,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手术无法在直视情况下进行,腺样体刮匙不易刮除彻底,腺样体组织残留,术后患者症状易复发,如果损伤了咽鼓管圆枕,则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或原有的分泌性中耳炎经久不愈。所以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手术现已很少应用。鼻内镜显示系统下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使手术由盲目变成清晰明视,可较好地避免损伤鼻咽部其他结构;切除准确彻底、不易残留复发,止血方便、并发症少,手术方法明显优于传统腺样体刮除術。目前鼻内镜下电动吸引切割器进行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已逐步替代传统腺样体刮出术。鼻内镜下经鼻腔和口腔腺样体切除均可达到理想疗效。经鼻腔手术需反复收敛鼻腔黏膜,下鼻甲骨折外移,易造成鼻腔黏膜损伤,另外鼻腔狭小、鼻中隔偏曲及鼻甲肥大,该手术不易顺利进行。术后易并发鼻腔粘连、鼻黏膜功能障碍,恢复期长。所以鼻内镜下经鼻腔腺样体切除术适用于腺样体肥大伴鼻腔鼻窦疾病需同时手术者,经鼻腔径路可一次完成手术。如不伴有鼻腔或鼻窦疾病者应采用鼻内镜下经口径路腺样体切除术。采用由口咽在70°鼻内镜下导入45°反向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较经鼻腔径路手术更方便。其优点是术野清晰,解剖结构清楚,能迅速、准确地切除腺样体而不损伤周围组织;鼻内镜与切割器不用同时置入鼻腔,避免损伤鼻腔黏膜防止鼻腔术后粘连;切割器一次置入鼻咽部,无需反复进出;手术操作空间大,有利于使用电凝止血。经口腔手术有许多优点:①视野大:置入Davis开口器,用两根细导尿管经鼻腔及口腔拉紧,提起软腭,很好暴露腺样体,较小儿童也能顺利完成手术;②切除彻底、术时短及出血少:70°鼻内镜经口腔能清晰观察腺样体全貌,切除彻底、手术时问短。出血时可用浸有少量肾上腺素的纱布条压迫止血,亦可用电刀电凝止血;③很好地保护周围组织对圆枕等重要结构加以保护,使刀口对侧朝向被保护组织,避免损伤;④缩短手术时间:腺样体肥大患儿,尤其>5岁的患儿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应用此术式可在同一体位下手术,相对减少手术时间。所以经口在70°鼻内镜下导入45°反向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更易推广掌握。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9.

2 许庚,李源.儿童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思考与临床诊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杂志,2003,38(4):242.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篇3

1 病因

正常儿童腺样体内存在多种细菌,但平时并不发病。当气温发生变化,孩子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急性腺样体炎,均可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后流刺激使腺样体肥大,而腺样体肥大妨碍鼻腔及鼻窦的通气引流,鼻炎或鼻窦炎亦不易治愈,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空气污染、变态反应也可使腺样体肥大[1]。

2 解剖学

腺样体又名增殖腺、咽扁桃体、Luschka扁桃体等,位于由蝶骨体、枕骨基底与第1、2颈椎组成的鼻咽顶后壁,增殖腺与腭扁桃体、舌根淋巴组织和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Waldeyer环)。它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既有体液免疫作用,也有细胞免疫作用。若因某种原因持续肿大,影响临近器官及身体健康,则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生后迅速增大,4~6岁最大,并保持至8~9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鼻咽腔3~5岁时轻度变窄,以后便持续增长至19岁。虽然13岁以上的男孩鼻咽腔大于女孩,但性别上无显著差异。15岁以下各年龄组腺样体大小和腺样体-鼻咽腔的比率也没有明显性别差异[2]。

3 体液免疫水平

李卫红等[3]对59例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进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从儿科角度分析正确选择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时机对小儿免疫功能发育的重要意义。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在行腺样体刮除手术之前血清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M、IgE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18例患儿手术前1周与手术后2~4周血清IgA、IgG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较手术前降低。随访患儿5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为5.6±2.5次/年,其中13例有支气管肺炎的病史,16例出现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比例为55.8%,高于术前比例。研究提示,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高于正常儿童,特别是腺样体肥大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慢性鼻窦炎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说明腺样体作为具有特定解剖结构的黏膜淋巴组织参与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在外源性细菌反复刺激下生成IgA、IgG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Ivarsson等[4]报道腺样体肥大儿童在呼吸道致病抗原刺激下,存在于鼻咽黏膜内的IgA、IgG抗体分泌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产生IgA、IgG抗体,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综上所述,6岁以下儿童腺样体肥大多为生理性,腺样体内的淋巴组织发育最明显,参与体内免疫活动相应活跃,不宜过早切除腺样体,以免影响这一免疫器官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年长儿,因为腺样体肥大出现严重鼻阻塞症状,伴有传音性听力减退,反复分泌性中耳炎、反复鼻咽部炎症、反复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甚至伴不明原因发热和OSAS等腺样体周围组织器官病理性改变,腺样体成为致病灶或影响吞咽及呼吸功能,应尽早行腺样体刮除术。而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A、IgG水平测定结果也提示,腺样体刮除手术后患儿血清IgA、IgG水平低于手术前,术后随诊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次数虽有减少,但却比术前感染的程度加重,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增加,其原因可能与低龄儿童在全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局部免疫组织起主导作用的时期去除腺样体这一重要免疫器官,造成患儿暂时免疫缺陷有关。

4 临床表现

儿童因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其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舌根后坠常有鼾声、夜寐不宁、鼻腔分泌物多、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含糊。吞咽与呼吸之间共济运动失调,常发生呛咳。分泌物下流刺激呼吸道黏膜,易患气管炎。因咽鼓管受阻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致听力减退,鼓膜内陷或中耳积液。由于长期缺氧,甚至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5]。

局部症状:(1)耳部症状:咽鼓管咽口受阻,将并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和耳鸣,有时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2)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3)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阵发性咳嗽,并发气管炎;(4)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障碍,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牙列不整,上切牙外露,唇厚,面部缺乏表情,有痴呆表现,形成“腺样体面容”。 咽后壁附着脓性分泌物,硬腭高而窄,常伴有扁桃体肥大,前鼻镜检查,可见鼻咽部红色状隆起,触诊可扪及鼻咽顶部后壁有柔软的淋巴组织团块,不易出血[6]。

全身症状:主要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表现为营养不良、反映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夜惊、磨牙、遗尿等症状。

5 诊断

根据病史,对于合作的儿童应用鼻内窥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即可做出诊断,对于不合作的幼儿拍鼻咽部侧位X线片、鼻咽部CT或MR扫描,在鼻咽部自然对比下,能清晰显示腺样体增大程度及气道受阻情况而做出诊断[7]。

6 评价方法

在考虑是否手术时,增殖腺大小显然是一个关键因素。术前评价增殖腺大小的方法意见很不一致。Wang等[8]推荐应用纤维内镜检查整个上呼吸道并直接观察增殖腺,他认为此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在决定是否手术时。这样做损伤较小,比鼻咽侧位X线摄平片能提供更多的信息[8]。但是大多数学者认为,鼻咽内镜检查对儿童有一定困难,往往难以取得儿童的合作,所以常需依赖鼻咽侧位X线摄平片来明确。最近,有不少学者应用增殖腺-鼻咽腔比率(A/N比率)测定的方法。X线头颅侧位片评价[9]:根据A/N比率,将腺样体大小分为3类:(1)正常大小:A/N比率≤0.60;(2)中度肥大:A/N比率为0.61~0.70;(3)病理性肥大:A/N比率>0.70。程万民等[10]认为A/N≥0.71,PAS≤3mm为病理性肥大标准和手术指征。邵剑波[11]对126例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术前进行了鼻咽部MR扫描,利用Fujioka X线平片测量原理进行MR测量,MR可直接显示腺样体形态大小,优于X线侧位平片测量方法。通过对126例MR测量发现,3岁以上儿童,其A/N比率在0.621~0.678为中度肥大,A/N比率在0.695~859为重度或显著肥大。当A/N≥0.700,结合临床表现,应视为病理性肥大和手术指征。惠莲等[12]应用纤维鼻咽镜检查评价儿童腺样体肥大,根据腺样体组织团块占据鼻咽腔空间大小,纤维鼻咽镜下将其划分为4度[13]:1度阻塞:腺样体组织占据鼻咽腔上部1/4,后鼻孔通畅;2度阻塞:腺样体组织占据鼻咽腔上部1/2;3度阻塞:腺样体组织占据鼻咽腔上部3/4,腺体扩展到鼻腔后端,阻塞后鼻孔及部分咽鼓管咽口;4度阻塞:腺样体组织占据鼻咽腔全部,后鼻孔下缘及咽鼓管咽口均被遮挡。

7 非手术治疗

近年来有人采用经鼻内镜下经鼻分别采用电动切割术、微波热凝术及低温等离子系统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但扁桃体和腺样体对儿童特别是3~5岁儿童的咽部和整个上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手术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不容忽视;极少数患儿手术后还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手术切除是否完全还与术者的操作技能有关。有些人对手术有恐惧感,担心全身麻醉的副作用,而寻求保守治疗的方法。

7.1 中西医疗法

张亚芬[14]报道对27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儿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根据鼻咽侧位片,选择A/N比率≤0.70患儿,出现并发症时间较短者。采用西药结合中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口服吉诺通胶囊,每天一颗,幼儿酌减。中药方面口服鼻渊舒口服液,根据年龄不同每次服1/2~1支,每天2次。7天为1疗程,连服3~6个疗程。结果25例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例转手术治疗。A/N由治疗前为0.68±0.21转变至治疗后为0.59±0.13。认为腺样体病理性肥大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需结合临床症状和保守治疗效果再做决定[14]。

7.2 吸入激素疗法

魏肖林[15]应用莫米松鼻腔喷雾剂治疗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每次在患儿的每侧鼻孔内喷入上药50μg, 共100μg,每晚1次,共5周。疗程结束后,患儿的鼻腔评分及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疾病生活质量18项调查表的总评分与打鼾、鼾声、鼻窦炎、咽痛的单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 莫米松鼻腔喷雾剂治疗5周后,咽痛评分即较治疗前降低(P<0.01),提示其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儿童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患儿的咽痛,且无发生全身及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半年,患儿的打鼾评分亦较治疗前降低(P<0.05),不良反应轻。经莫米松鼻腔喷雾剂治疗后,患儿打鼾及鼾声均有明显改善,有效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治疗结束半年后,患儿的鼻腔评分、OSA-18总评分和打鼾、鼾声、鼻窦炎、咽痛单项评分与用药5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停药后其病情无明显反复,效果理想。结果提示,莫米松鼻腔喷雾剂能有效缓解儿童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症状,且使用方便安全。Berlucchi [16]也对糠酸莫米松喷鼻剂治疗腺样体肥大儿童,每天每鼻孔50μg,共100μg,共40天,第一个40天治疗期间,患者主观和客观的临床指标有所改善,之后3个月再继续应用鼻类固醇治疗,方法为每个月前2周,每天治疗或隔天治疗(剂量同前)。3个月后,所有患儿重新评估,结果在第一次治疗期间,严重的症状和腺样体积减少77.7%。经过3个月的补充疗法,莫米松治疗所有病人耐受性良好,糠酸莫米松鼻腔喷雾剂可被视为有助于减少腺样体大小和症状的严重程度。Jeffrey [17]应用倍氯米松(共336微克/天)治疗腺样体肥大16周 。在最初4个星期,腺样体肥大阻塞得到改善,所有患者表现出减少腺样大小,在整个8周的研究中,梗阻症状评分显着改善。结果提示,适当倍氯米松治疗可显着降低腺样体肥大和鼻气道阻塞症状的儿童。余志能等[18]报道8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均单独使用辅舒良鼻喷剂喷鼻咽部,每天100μg,14天后减为50μg,疗程3个月,治疗2个疗程时,观察患儿用药前、后临床表现及鼻咽部CT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患儿睡眠打鼾、鼻塞(呼吸不畅),听力下降、烦躁不安等症状均明显减少。鼻咽部CT检查示腺样体肥大患儿也明显减少。辅舒良鼻喷剂是一种局部类固醇激素,能减少鼻黏膜中嗜碱性、嗜酸性粒细胞数,稳定鼻黏膜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抑制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增生,降低腺体对胆碱能受体敏感性[19],调节鼻腔免疫反应。使其腺样体萎缩,缓解上述症状,使小儿平稳度过腺样体肥大时期。

摘要: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常引起打鼾、鼻塞、流涕、呼吸困难、中耳炎及听力下降。本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病因、解剖学、体液免疫水平、临床表现、诊断、评价方法、非手术治疗进行综述。认为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非手术治疗方法,能调节鼻腔免疫反应,使其腺样体萎缩,有效缓解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症状,有助于减少腺样体大小,使用方便安全,使小儿平稳度过腺样体肥大时期。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4

1999年3月~2006年9月腺样体肥大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12~25岁,平均16岁。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其中5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曾反复多次在门诊穿刺抽液治疗。23例患者均行鼻咽侧位电及鼻内镜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1]。根据腺样体堵塞后鼻孔的范围分四度:Ⅰ度为≤25%;26%~50%为Ⅱ度;51%~75%为Ⅲ度;76%~100%为Ⅳ度。本組Ⅰ度5例,Ⅱ度8例,Ⅲ度8例,Ⅳ度2例。

手术方法:患者取端坐位,采用局部麻醉,2%地卡固10ml加1∶[KG-*2]1000肾上腺素2ml,鼻腔及鼻咽腔表面麻醉约15分钟,每5分钟更换1次。鼻咽部以2%地卡因喷雾麻醉3次。麻醉生效后,在鼻内镜下以微波热凝治疗,双侧鼻腔交替进行。约5~6天复诊,平均每个患者需1~3次微波治疗,无须止血,术后以0.5%氯麻滴鼻液点鼻3天,口服抗生素3天。

结果

全部患者鼻塞打鼾等症状消失,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听力明显提高。

讨论

腺样体是咽淋巴内环的组成部分,在正常情况下6~7岁时最大,9周岁以后逐渐萎缩,至成人时基本消失[2]。在炎症反复刺激下,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致腺样体肥大。成年人并不少见。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由于传统的腺样体切除术不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的盲目性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术后出血、咽鼓管及软腭损伤、诱发经久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手术不彻底,易出现残体,症状复发。减少出血和避免对咽鼓管等组织损伤,是腺样体切除术的基本原则[3]。与传统手术相比,鼻内镜下腺样体微波热凝术具有直视下操作,视舒清晰可彻底清除鼻咽顶,咽鼓管圆枕及咽隐窝处的腺样体组织,防止腺体残留。并且少见有出血,无1例术后出血。对Ⅲ~Ⅳ度肥大者手术须分2~3期进行,每周1次,既彻底切除病状,又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切勿急于求成,Ⅰ期手术即用微波热凝过度;另外操作时要注意保护鼻腔内结构。

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术中病人痛苦小,出血少,术后反应轻,病人易接受。但对小儿腺样体肥大者,由于患儿配合差,不宜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8-349.

2蔡晓岚,刘洪英,范献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3):161-165.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20例。本组20例中, 男10例, 女10例;年龄2~15岁。

1.2 检查设备及方法

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16排螺旋CT行鼻咽部轴位平扫+三维重建。扫描体位:标准仰卧头颅正位;扫描参数:OML基线, 层厚2mm, 螺距1.0, 先扫侧位定位相, 轴位扫描范围包括全组副鼻窦及中耳乳突。

1.3 诊断应用

CT与A/N值测量观察鼻咽腔的形态及临近组织的损伤情况等。矢状面最佳层面相测量A/N之比值[1,2]。CT诊断标准腺样体最大厚度 (A) 与鼻咽腔前后径 (N) 的比值 (A/N) <0.6为正常, 0.61~0.70为中度肥大, A/N≥0.71为重度肥大[3]。

2 结果

本组20例患儿中, 腺样体肥大中度11例, 咽后壁测量腺样体肥大A/N比值在0.61~0.70间;重度9例;A/N比值在0.71~0.89间, 其中2例伴明显后鼻孔阻塞及咽隐窝和咽鼓管口狭窄属病理性肥大。增厚的腺样体形态显示呈幕状形2例, 圆弧形状7例, 部分下缘呈平直状形11例。诊断病理性肥大9例均行腺样体刮除术后治愈。

3 讨论

儿童腺样体又叫咽扁桃体, 为鼻咽腔顶后部的一团淋巴组织。长期反复的炎性刺激会导致耳鼻咽喉等症状[4,5], 甚至形成“腺样体面容”、气管炎、全身营养及发育障碍、鸡胸或扁平胸等[6,7]。CT鼻咽部扫描可以观察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及中耳、副鼻窦等结构是否受累[8,9]。本组病例通过一次16排螺旋CT扫描做出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并分度, 较先行X射线片检查之后再行CT扫描可大大减少患儿接受的辐照剂量[10]。另外, 本组20个病例中11例腺样体中度肥大且不伴明显的后鼻孔阻塞及咽鼓管狭窄;9例腺样体重度肥大者其中有2例有明显鼻后孔阻塞及咽鼓管狭窄, 均行腺样体刮除术后治愈。经过治疗多数患儿病情可明显改善或痊愈[11,12]综上所述, 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行一次鼻咽部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13,14], 对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鼻咽部腺样体肥大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2~15岁经临床确诊为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进行鼻咽部16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 主要是矢状面重建。通过测量矢状面最佳层面相上腺样体厚度及A/N值并观察轴位相鼻咽部CT表现, 进行诊断并分度。结果 2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中CT诊断中度病例11例, 重度9例;其中2例伴明显后鼻孔阻塞及咽隐窝和咽鼓管口狭窄。结论 腺样体肥大一次16排螺旋CT扫描较之传统X射线检查后再行CT扫描的检查流程相比, 在不影响诊断准确性的同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辐照剂量。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74例, 其中男患儿41例, 女患儿33例, 患儿最小年龄为2.4岁, 最大年龄为14岁, 平均 (6.64±4.32) 岁。本组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打鼾 (52例) 、张口呼吸 (38例) 、咽痛 (6例) 、鼻塞 (31例) 、听力下降 (7例) 。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儿均拍摄鼻咽部X线侧位片, 调节焦片距120 cm, X线参数75 k V、25 m A, 其后对患儿进行检查, 患儿取右侧坐位, 下颌稍抬高, 保持头矢状面和摄片架相平行, 拍摄中心线应在外耳孔前下方的2 cm处。拍摄时, 嘱患儿不要张口, 用鼻呼吸, 避免鼻咽腔狭窄假象的发生。

1.3 测量腺样体指数:

测量腺样体指数A/N, 即腺样体的厚度和鼻咽腔气道宽度的比值。腺样体厚度 (A) 指的是腺样体下缘的突出点与枕骨斜坡颅外面切线的垂直距离;鼻咽腔气道宽度 (N) 指的是翼板根部与枕骨斜坡颅外面的连接点到硬腭后上端的垂直距离。A/N值在0.60以下代表腺样体正常;A/N值在0.61~0.70代表腺样体重度肥大;A/N值在0.71以上代表腺样体病理性肥大[2]。

2 结果

2.1 腺样体肥大的X线征象:

腺样体肥大的X线征象为:鼻咽部顶壁及后壁的软组织出现改变, 明显增厚, 呈圆弧状或波浪状, 并以前、下方向突入鼻咽腔中。肥大前端未超过翼板的前缘, 且其密度均匀, 边缘光滑。患儿鼻咽腔狭窄变小, 但未见周围骨组织的增生与破坏。

2.2 腺样体指数的比较:

经过X线检查发现, 所有患儿的腺样体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增厚, 其中有28例 (37.8%) 患儿的A/N值在0.61~0.70, 有46例 (62.2%) 患儿的A/N值在0.71以上。

2.3 X线诊断的价值评估:

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和鼻内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对其中37例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 结果发现患儿鼻道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阻塞;对其中的10例患儿进行病理检查, 发现腺样体呈桔瓣状改变, 且发生阻塞, 表面上覆盖脓苔。本组中38例患儿经过积极的内科治疗后, 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

3 讨论

腺样体也称为咽扁桃体, 是一种软组织结构, 其处于鼻咽顶部及咽后壁位置, 表面不平, 外形似剥皮桔子。腺样体出生时即存在, 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变大, 其中2~6岁为生长高峰期, 在10岁后萎缩变小。腺样体肥大是一种炎症性病变, 常见于儿童, 其致病原因较多, 包括流行性感冒、急慢性鼻炎等, 由于炎症反复刺激, 导致腺样体呈病理性增生肥大, 致使患儿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如打鼾、鼻塞、流涕、张口呼吸、咳嗽等, 治疗不当或不及时, 会造成患儿形成腺样体病容、患支气管炎、智力发育落后等, 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 对腺样体肥大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鼻内镜检查能对腺样体肥大情况进行充分了解, 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鼻咽部狭窄, 进镜检查困难且患儿不予配合, 因而检查效果并不理想。X线是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手段, 且不增加患儿的痛苦, 因而临床应用比较广泛。腺样体肥大的主要X线征象为:鼻咽部顶壁及后壁的软组织增厚, 但密度均匀, 形状为圆弧形或波浪形, 肥大处边缘光滑, 并在鼻腔向前下方突出, 患儿鼻腔变窄或闭塞[4]。通过腺样体肥大的X线检查, 能对腺样体指数进行测量, 从而判断鼻腔的阻塞程度及腺样体的肥大程度, 对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一般来讲, 对于A/N值在0.61~0.70的患儿, 通过应用抗生素、局部滴鼻等治疗措施即可改善临床症状;而对于A/N值在0.71以上, 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从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使患儿尽早康复[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X线检查发现, 所有患儿的腺样体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增厚, 其中有38例患儿的A/N值在0.61~0.70, 有46例患儿的A/N值在0.71以上。X线诊断和鼻内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X线对于腺样体肥大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 X线诊断腺样体肥大具有操作简单, 费用低廉, 结果可靠等优点, 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 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X线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2014年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74例, 患儿全部拍摄鼻咽部侧位片, 对患儿腺样体的厚度, 后气道的宽度及鼻咽腔的宽度进行测量, 同时对腺样体指数 (A/N) 进行计算。结果 经过X线检查发现, 所有患儿的腺样体均出现程度不等的增厚, 其中有38例患儿的A/N值在0.610.70, 有46例患儿的A/N值在0.71以上。X线诊断和鼻内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X线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价值较高, 且具有经济、方便等优点, 可作为儿童腺样体肥大检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儿童腺样体肥大,X线诊断,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祝洪福.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价值[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 (4) :417-418.

[2]连树德, 赵张平, 张远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价值探讨[J].西南军医, 2010, 12 (2) :245-246.

[3]马军.鼻咽部侧位X线片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院, 2010, 10 (8) :62-63.

[4]林美金.儿童腺样体肥大的X线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7) :1559.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62例, 均符合腺样体肥大的诊断标准[2], 且肥大腺样体阻塞鼻孔50%以上。所有患儿均无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严重手术禁忌证;无长期服用麻醉药物或精神类药物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男18例, 女13例;年龄3~13岁, 平均 (7.2±2.1) 岁;病程2个月至10年, 平均 (3.1±0.9) 年。对照组男17例, 女14例;年龄2~14岁, 平均 (7.0±2.3) 岁;病程3个月至12年, 平均 (3.3±1.1) 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接近。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两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患儿入院后接受鼻咽C T及纤维鼻咽镜检查, 了解腺样体形态、大小, 与周边组织关系等。两组均常规术前准备, 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口腺样体刮除术, 观察组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仰卧位, 垫高肩部使头后仰, 鼻腔及鼻咽部黏膜喷洒1%丁卡因加1∶5000肾上腺素表面麻醉, 置Davis开口器, 将70°鼻内镜置入口咽部, 观察腺样体的大小及周围组织, 确定手术区域, 使用切割器对腺样体进行切除。切割时避免损伤咽鼓管及周围组织, 切除完毕后观察有无出血, 如出血采用电凝止血或棉球压迫止血。确认无出血后退出操作器械, 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 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3]

(1) 治愈:打鼾、鼻塞、张口呼吸、听力减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鼻咽CT或纤维鼻咽镜检查正常; (2) 好转: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 鼻咽CT或纤维鼻咽镜检查有部分残留; (3) 无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鼻咽CT或纤维鼻咽镜检查大部分残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表1)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疗效比较 (表2)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 9, P<0.05) 。

2.3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有3例 (9.7%) , 其中出血、感染、鼻腔粘连各1例;对照组有5例 (16.1%) , 其中出血、鼻腔粘连各2例, 感染1例;均予以抗感染、止血等处理后好转, 无再次手术者。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 7, P>0.05) 。

3 讨论

腺样体是咽淋巴环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6~7岁时发育至最大, 12岁以后开始退化, 腺样体长期受到刺激后会出现肥大。儿童鼻腔比较狭窄, 出现腺样体肥大时极易堵塞鼻腔引起OSAHS、中耳炎、鼻窦炎及反射性神经症状等并发症, 所以一旦出现腺样体肥大应尽早手术。传统的经口腺样体刮除术由于无法在直视下进行, 多数术后残留腺样体, 损伤周围组织, 导致出血, 易复发及出现术后并发症[4,5]。因此, 手术效果与医师的经验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逐渐取代传统的经口腺样体刮除术成为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手术方式[6]。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可以在直视下切除, 手术视野清晰, 操作简便, 手术时间短, 能在不损伤周围组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的腺样体组织, 且在切除腺样体后能清楚观察手术范围的出血情况, 彻底止血。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疗效优于对照组,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可能与病例数较少有关。

参考文献

[1]王建军, 段志坚, 郝毓文, 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刮除术疗效比较[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 (2) :228.

[2]Dinis PB, Haider H, Gomes A.The effects of adenoid hypertrophy and subsequent adenoidectomy on pediatric nasal ai rw ay r es is tanc e[J].Am J R hi no l, 19 99, 13 (5) :363.

[3]时胜武.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比较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1) :2186.

[4]Havas T, Lowinger D.Obstructive adenoid tissue:an indication for powered-shaver adenoidectomy[J].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2, 128 (7) :789.

[5]张萍.经口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8) :39.

手术治疗儿童扁桃体、腺样体肥大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我科收治了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儿童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4~11岁,平均7岁,睡眠时均有打鼾、张口呼吸现象。全部病例均行颈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与鼻咽通气道的比值和扁桃体厚度与咽腔宽度的比值,分别代表腺样体和扁桃体的相对大小。其中腺样体厚度为腺样体最肥厚处至枕骨基底部距离,鼻咽通气通道为硬腭后端至翼板与颅底交点间的距离;扁桃体厚度为扁桃体最肥厚处的前后径,咽腔通气道为为舌根后端至椎前的距离。

1.2 手术治疗方法

单纯扁桃体肥大的1例行单纯的扁桃体切除,单纯腺样体肥大的2例行腺样体切除术,其余的均行扁桃体切除及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用Davis开口器暴露口咽部,行双侧扁桃体剥离术后,先通过双侧鼻腔引入导尿管并在口腔穿出,收紧两端提起软腭以暴露鼻腔,经口用70°鼻内窥镜明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时应用腺样体切割钻头取代传统的刮匙行腺样体切除,压迫止血。术后住院观察,注意呼吸及出血情况,静滴消炎、控制感染等。

2 结果

术后3d患儿恢复正常生活,所有患儿围手术期没有出现术后感染、出血、急性呼吸道阻塞等情况。随访6个月,睡眠打鼾、憋醒、遗尿、进食缓慢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没有鼻咽粘连、腺样体残留、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合并鼻塞、鼻窦炎者在门诊以消炎、负压洗鼻、应用鼻腔表面类固醇等处理后症状好转。

3 讨论

儿童OSAHS的病因主要是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同时也跟儿童肥胖、过敏性鼻炎、神经肌肉疾病、颅面先天发育异常等有关。腺样体大小与儿童OSAHS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已有多项研究证明[1],扁桃体的绝对大小与AHI无相关性,但扁桃体与咽腔宽度的比值(TP)却与AHI成正相关。本研究的结果也支持儿童AN值和TP值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成正相关,因此手术切除肥大的扁桃体及腺样体可有效缓解儿童上呼吸道的阻塞情况,是目前治疗儿童OSAHS主要的方法之一。术前行颈侧位片有利于了解患儿扁桃体及腺样体的情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尚可以作为评价OSAHS的严重程度的参考依据。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手指触摸下,用刮匙行腺样体切除,但是往往容易损伤周围结构特别是咽鼓管咽口,或者导致切除不彻底,特别是鼻咽两侧靠近咽鼓管口周容易有残留。鼻内窥镜的应用,使我们可以在明视下行腺样体切除术。儿童的鼻腔往往相对狭窄,部分患者还合并鼻炎、鼻窦炎等,反复经鼻操作容易导致损失鼻腔黏膜,容易导致术后鼻腔粘连,在这种情况下,经口的内窥镜操作就显得有优势,应用70°镜头,能很好明视鼻咽,而使用专用的腺样体反向切割钻头,更容易切除圆枕附近的腺样体,使手术精确和微创化。本组病例中术中术后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诊腺样体没有残留增生。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对以扁桃体肥大和(或)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腺样体切除术和扁桃体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有效率达85%以上[1]。本组患儿手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行PSG复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下降有统计学意义,最低血氧饱和度也提高到90%以上。儿童OSAHS往往会导致生长发育的迟缓,目前研究认为可能是因为睡眠时呼吸功能增加,导致能耗增加,而睡眠质量的下降有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本研究中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改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更多的睡眠参数上的相关研究。

对于部分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的患儿应该同时给予相对应的治疗,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对合并颌面畸形患儿可考虑CPAP治疗。在Contencin等的研究中,腺样体切除术后3年8.5%的儿童症状没有改善或复发,有以下3种情况的患儿复发率较高:重度OSAHS、肥胖、阳性家族史。所以在手术后,还应该适当控制体重以减少复发机会。

参考文献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合并慢性鼻窦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 年龄5~12岁, 平均8岁,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病程5个月~4.5年。全部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 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长期反复发作的鼻塞、流脓涕, 治疗效果不良, 患儿均有有不同程度的睡眠打鼾, 张口呼吸症状, 常规鼻内镜检查鼻咽部有黏脓, 腺样体中重度肥大, 超过1 /2后鼻孔被腺样体阻塞, 排除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患儿、鼻息肉患儿, 经X线摄咽侧位片、鼻窦CT确诊CT检查示单窦或多窦不透光。

1.2

方法患儿平卧位, 经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成功后, 从一侧鼻腔置入4.0 mm 0°鼻内镜至窥见腺样体, 吸尽鼻咽部分泌物后充分暴露腺样体, Stryker 70°弯头反向切割器自口腔导入鼻咽部, 电视显像系统下配合电动吸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手术创面经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止血3~5 min后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后鼻腔。吸尽鼻咽部及鼻腔内血液和分泌物。同法完成对侧手术。待患儿苏醒后, 拔出气管插管。术后应用抗生素10 d, 及皮质激素、促排剂。加自拟六味地黄苍耳子加减经验方内服2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临床治愈:症状消失, CT检查窦腔结构清晰;好转:症状改善, 鼻窦黏膜肥厚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窦腔黏膜肥厚改善或加重。4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 手术过程顺利, 平均手术时间23.0 min, 其中治愈28例, 好转11例, 有效率92.5%) ;无效3例, 术后症状均明显好转。住院继续治疗7~9 d出院。出院后随访6~12个月, 无一例咽腔狭窄、发音异常等并发症发生, 无复发病例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 应根据患儿个性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术前麻醉师及护士在术前1 d访视患者, 了解其生理、心理及术前检查情况, 询问药物过敏史, 发热、咳嗽、哮喘等情况;手术前完成CT、X线摄片、B超、鼻内镜检查及出、凝血功能检查, 治疗并发症。明确手术适应证, 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向大孩子及所有患儿家长讲解住院期间注意事项, 要让患儿及家长感觉到医务人员和家属心情一样, 迫切希望患儿早日痊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3], 主要需做好小患儿心理准备, 科学的宣传, 多鼓励、表扬患者, 减轻其心理压力, 避免术后患儿导致并发症或精神创伤。责任护士要多关爱患儿, 建立良好的关系, 因为儿童情绪敏感, 这就需要护士消除患儿陌生感与紧张心理, 护士需做到亲切而真诚地谈话, 针对儿童有较强的好奇心这个特点, 手术前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优点以及手术特点, 借鉴以前成功手术病例, 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手术成功的信心, 减少手术的恐惧感, 向家属宣教有关疾病知识、用药和饮食知识, 强调术前检查的重要性, 调动家属参与护理患者的积极性, 促进患儿及家属与医师的配合和护理, 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于手术前3 d应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术前3 d应用1%呋麻滴鼻液滴鼻、预防感染及激素治疗, 修剪鼻毛、清洁鼻腔分泌物, 博克钠喷鼻, 改善鼻通气、禁食8~12 h, 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等。

2.2 术后护理

了解术中用药、手术过程及手术室所带出的液体, 妥善安置患者。患儿术后6 h内取去枕平卧位, 护士需做好心理安抚及家属的术后心理指导, 患儿嗜睡、易哭、躁动时头偏向一侧, 未清醒前,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面部颜色及精神状态, 低流量吸氧, 心电监测6 h, 清醒后改半坐卧位, 术后暂时不能刷牙, 术后尽量避免哭闹、用力咳嗽、吐痰, 手术日禁声, 观察口腔分泌物内有无新鲜血液或血凝块, 口腔分泌物是否为红色, 前鼻孔有无持续血液流出, 判断有无术后出血。少许痰中带血属于正常现象, 告知患者及家属勿过分紧张。如出血明显, 立即报告医生, 采取相应止血措施, 及时补充血容量, 0.5%麻黄碱滴鼻、止血消肿、抗生素等药物的运用。6 h内禁食禁饮, 次日半流质饮食, 3 d后软食。协同家属根据患儿的喜好制定适合的食谱, 鼓励患儿进食。当患儿需要时可采取外周静脉营养。保持口腔清洁, 每次进食后用朵贝漱口。术后每天测体温4次, 正常后每天测体温1次。保持气道通畅, 防止气道阻塞, 如有舌后坠气道完全阻塞, 可出现鼾声消失、面色发绀、躁动不安, 血氧饱和度下降。此时须立即托起其下颌, 尽快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加大流量吸氧。预防局部创面感染, 防止颅内感染, 如脑膜炎等。体温大于38 ℃或术后3 d体温突然升高、咽痛加剧、下颌淋巴结肿大、疼痛, 均提示感染, 及时报告医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并鼓励患者多饮水。常做张闭口及伸舌动作, 防止伤口感染和咽部粘连瘢痕。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同时使用, 可缩短病程和延长第2次发作周期, 对慢性鼻窦炎和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治疗至少应该维持3~6个月以上[2]。用药指导向家属说明术后继续用药的重要性、中药的作用及服用方法, 根据不少的患儿喜欢喝王老吉及凉茶的特点对患儿进行介绍, 使小儿乐于口服中药。嘱患者出院后按医嘱用药 (口服抗生素、中药及应用鼻内糖皮质类固醇局部喷剂) , 出院后1个月内, 每周回医院行鼻内镜鼻腔检查1次1, 第2个月, 2周1次, 第3~6个月, 每月1次。出院前向患儿家属说明复诊时间、地点和重要性, 让患儿家属自觉带患儿来院复诊, 使医生能够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和判断治疗效果。

3 结论

鼻窦炎为小儿常见病, 由于小儿抵抗力低、免疫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不足等原因, 每逢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常累及鼻腔鼻窦黏膜发炎, 导致鼻窦炎的直接诱因是鼻窦开口黏膜肿胀机械阻塞, 易致造成鼻窦炎的恶性循环[3]。腺样体切除配合中西药物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有效的方法, 在护理观察中有其特殊性, 所以积极争取患儿及家长的有效支持与配合, 做好手术前后的健康指导, 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有针对性的护理, 可以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保障手术成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鼻窦炎手术护理效果。方法 电动吸割器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生素10d, 及皮质激素、促排剂。加自拟六味地黄苍耳子加减经验方内服2周,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40例均一次手术成功, 其中治愈28例, 好转11例, 有效率92.5%) ;无效3例, 术后症状均明显好转。无一例咽腔狭窄、发音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加强鼻内镜下切除腺样体的患儿术前、术后护理, 并完善出院指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腺样体肥大,鼻内镜,护理

参考文献

[1]蒋凤梅.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吸割术的护理与疗效.全科护理, 2011, 8 (9) :2081-2082.

[2]许瘐, 史剑波, 文卫平.儿童鼻窦炎规范化诊断和治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5, 12 (7) :407-410.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的学习方法下一篇:与时俱进提高引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