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造技能

2024-07-25

美术创造技能(精选10篇)

美术创造技能 篇1

摘要:毕加索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孩子的绘画作品线条稚拙, 内容天马行空。但我们教师在从事一线工作时, 常常陷入“双刃剑”的困境中:害怕传授美术技能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怕一群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和自己如出一辙;又怕孩子因为没有必要的技巧无法表达自己。那么, 我们如何来把握好美术教育这把“双刃剑”呢?如何来保证孩子既掌握必要的表现技能又能无拘无束遨游在想象的殿堂呢——让美术技能与幼儿自由畅想之间进行对话, 促使其互相融合, 相辅相成;要把幼儿的创造意识, 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 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这两者有效地融合, 达到共同促进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的目的。通过七种方法的概述, 让我们对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 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双刃剑,美术教育,技能,想象创造力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 “尊重幼儿”, “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先进理念深入人心。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当我们深入美术教育第一线, 常常陷入“双刃剑”的两难境地:害怕传授美术技能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怕一群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和自己如出一辙;又怕孩子因为没有必要的技能技巧无法表达自己。诚如台湾学者的比喻: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刃, 教得多了, 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个人偏好的奴隶, 难以挣脱, 有幸挣脱, 亦已深受其害;教得少了, 期待自然开花结果, 却常见学生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 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

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 怎样才能让孩子能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想象, 又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技能?其实这个问题上升到哲学范畴, 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过或不及都不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就会发现其实技能和想象创造力两者并不矛盾, 美术教育中并不存在这把令人望而生畏的双刃剑。伟大的意大利文艺巨匠达芬奇便是最好的证明。他的巨作《蒙娜丽莎》, 融合了完美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所以只要我们能让美术技能与幼儿自由畅想之间进行对话, 促使其互相融合, 相辅相成, 就能让这把所谓的“双刃剑”消失。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在美术教育中, 要把幼儿的创造意识, 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 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 绘画技巧只是幼儿表现自我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那如何使得这两者有效地融合, 达到共同促进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的目的, 是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

虽然我们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甚至放弃幼儿美术基本技能的提高。幼儿需要通过美术技能来表现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没有任何经验基础的创作可能会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幼儿相应的绘画技能。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以及最近发展区, 因人而异地给予必要的技术支持。如对于比较没自信的孩子要通过鼓励等多种方式促使其有足够的信心主动去创造;技能技巧比较缺乏的孩子则应有意识地引导其获取必要的美术基本技能。这里的必要技术支持指的是帮助幼儿发现事物的突出特征, 提升已有经验, 而不是要求幼儿依样画葫芦。如:在大班美术活动《长颈鹿》中, 我请幼儿玩小侦探游戏, 请幼儿把藏在长颈鹿中的图形宝宝找出来。这样用儿童化趣味化的游戏帮助幼儿轻松掌握长颈鹿的外形特征。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幼儿的情趣, 引导幼儿审美愉悦的创造快乐。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具有美术潜能, 而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 有助于幼儿形成敢想敢表达的性格, 有助于发挥幼儿的潜能。这环境包括幼儿园的大环境及班级小环境, 还有幼儿园的心理环境。教师在在组织活动中也应该注重创建自由宽松的环境, 尊重幼儿的意愿, 尊重幼儿对美术内容的理解与想法。尽量少提供范画给幼儿, 充分给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与时间。《纲要》提出:要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那么在实际中我们可以保留一面墙, 让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 也可专门来展示幼儿的作品。

三、提供多样的绘画材料

《纲要》指出:要支持儿童富有个性、创造性的表达。幼儿园中最常用的绘画材料是油画棒, 但油画棒往往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首先应该加强幼儿对多种绘画形式的认识, 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并投放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如:水粉颜料、国画颜料、橡皮泥、不同纹理的纸张, 不同形状的纸张等等, 甚至可以是沥粉和胶水。如: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是农作物, 曾经尝试过种子、稻草粘贴画、竹筒绘画、蔬菜水果雕刻、拓印等等, 每种尝试都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也使得幼儿的想象创造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创造

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逐渐发展起来的, 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 表现美的情趣。幼儿一般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一些初级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 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多种多样、形式各异的活动来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系统,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创造能力。如:在美术活动《树干上的花纹》中, 我请幼儿去幼儿园里四处找一找各种各样的树, 看看树干上的花纹, 摸摸树干的纹理, 闻一闻树所散发的味道, 通过视, 触, 嗅觉来提升幼儿已有经验。还可以借助音乐, 文学作品, 调味品等物, 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积极进行体验。

五、美术欣赏

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情感是一种无所不在令人兴奋的情感, 是欣赏优秀艺术时直接被激发出来的, 是人们认为艺术应当给予的快感。”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帮助幼儿提升审美情趣。长久以来, 传统模式的美术欣赏注重物体模仿, 忽视审美感受。教师总以具体作品为模本, 将自己所知作品的相关信息一股脑儿塞给幼儿, 忽略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审美创造, 令欣赏活动变质成认知活动。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住美术欣赏的核心价值——提高审美情趣和培养审美创造, 继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 生活环境, 已有经验挑选名人画作, 雕塑, 建筑……

六、合理评价

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 调整和改进工作, 促进每个幼儿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我们在评价幼儿作品时, 要肯定和接纳幼儿的审美感受与表现, 尽可能去发现幼儿画作中比先前进步的地方, 找出作品中蕴藏着的生机, 激发幼儿的表现欲与自信心,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同时也应避免盲目的赞美。因此评价要具有针对性, 对于耐心不足的幼儿, 评价时要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基础较差的孩子则以鼓励为主, 建立其自信心。可通过幼儿自评、教师欣赏、其他幼儿评价等方式进行, 让幼儿更加完整的认识自己和他人。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想象力创造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高峰时期, 需要我们的积极鼓励、引导。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都能换来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袁振国.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技能实现梦想,创造孕育未来 篇2

一、热爱创造热土

听说要在邢台举行“全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大会”,我感到非常惊奇。因为在外人眼里,邢台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成立大会不仅在邢台举行,而且还请到了原人社部的副部长。为什么大家能够从全国各地汇聚到邢台?我认为,这得益于邢台技师学院有一个热爱职业教育的好院长,一个富有工匠精神的好院长。十年来,邢台技师学院在荀凤元院长的领导下,从一个仅有几十亩地、十几个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技工学校,发展成现在的占地500多亩、学生几万人、教师上千人的技师学院,规模扩张了十几倍。由于学院的迅速发展,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几年更是被树为全国典型。荀院长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官。图的是什么?图的是对职业培训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国家的热爱。正因为有这么一份热爱,才创造出邢台技师学院这么一个培训的热土、教育的热土、人才荟萃的热土、产业集聚的热土。也正是由于他的这份热爱,才把全国各方的英才、全国各地的鲁班都汇聚到了邢台这块热土上。

二、一线创造一流

技能人才的成长有其特殊规律性。可以说技师培训不在学校在工厂,不在课堂在车间。一流的工匠一定是在车间、在工厂创造出来的。所以,学校即工厂,就学即就业。稻盛和夫说过:“现场有神明”。为什么现在我们好多东西都没法突破?原因就在于现在我们对一线、对车间、对蓝领工人,以及对技师学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对一线的重视程度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的像卖油翁那样的技术能手、像庖丁解牛那样的厨师、像纪昌学射那样的射手,也会造就更多的鲁班。鲁班一定是一线培养造就出来的。

三、专注创造专长

荀院长专注于职业教育,在技师学院干了十年。十年如一日,十年磨一剑,把邢台技师学院磨出来了;唯美文化陶瓷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陶瓷事业,公司掌门人有一句话:“精于陶道,以陶为生。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邢台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现国,二十多年来,面对房地产、虚拟经济等各种各样的诱惑,始终“守住初心”,专注于方便面及健康食品产业,保持了在方便面行业的领先地位,现在公司已经做到了全国行业第三,今麦郎的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做到全国第二,“十四五”末做到全国第一。人的一生是很有限的,只有做到专心、专注、专业,才能创造出专长。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样样会,不如一样精”,其中也蕴含了这样一种道理。

四、蓝领创造蓝海

技师学院是培养高级蓝领、智能蓝领和现代蓝领的摇篮。前段时间许多中国人都到日本去买马桶盖。既然我们能造卫星、火箭、高铁,为什么我们造不出马桶盖呢?原因是我们对蓝领队伍的培训还不到位,高级蓝领队伍还没有真正打造起来,以至于马桶盖做得不够精细。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借用总理这句话,当我们把蓝领队伍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产品肯定可以创造出更多更大的蓝海。

五、共享创造共赢

我们今天成立联盟,为的是实现联合、联手、联心,目的是通过共享创造共赢。只要联盟各个成员携起手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真正把联盟做到联合、联手、联心,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现代工匠。借助荀凤元院长名字的谐音,我们一定可以通过大力培养寻(荀)找到在制造业、在现代企业中更多的“人中龙凤、行业状元”;也借助黄卫来社长名字的谐音,在职业教育、技师教育培训上,我们也一定可以打造出阳光灿烂、金黄色的“未来”,实现联盟成员的共赢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美术:创造力的源泉 篇3

创造和谐的美育育人环境, 主要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教学方法、情景与教学目标、内容的和谐, 课内与课外活动的和谐, 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1. 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 教师要时时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初一美术第一册第3课《中国画的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时, 笔者觉得书中的例画小且少, 不足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就事先放大了画, 又临摹了其他名画, 还把自己创作的、发表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的画和得奖作品拿来当范画, 让学生欣赏, 还有事先安排学生拿来的花鸟画挂历, 及所辅导学生发表于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的画及得奖作品, 再加上自己的讲解及当堂作画, 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绘画知识, 还明白了画与人生的道理:画家通过创造富有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 表露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 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意识和生活观念。不少同学说:“先光觉着像, 好看, 真没想到与生活还有这么大关系。”就连听课的体育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得跟着当堂作起画来, 课堂气氛出人意料地既活跃、热烈, 又平静、恬淡、和谐。看着课堂上的学生和老师们, 自己心里真像灌了蜜一样, 真是如沐春风、如临春雨, 大大超过了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

2. 陶冶情操。

在课堂上, 要时时注意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 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以教师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 以及环境的美、情景的美和艺术的美来感染和熏陶学生, 使学生人人都成为美的天使。创造良好的环境, 选择优美的情景和典型的艺术形式, 营造健康的氛围, 来熏陶和感染学生。

3. 形象思维。在课堂上, 还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

细致的观察力及活跃的想像力, 从而增强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初三美术第五册第5课《美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时,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角度来塑造这个形象?《秋思》的作者为什么会发现秋天树上的疤痕象人沉思的眼睛?为什么《粉笔生涯》的作者会选取前手拿书、后手拿粉笔、头发花白的老教师的侧面来塑造形象呢?然后展开讨论, 最后举手发言。学生们发言的气氛十分热烈、活跃, 竞相发言, 语意惊人。这样使学生们在欢乐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 又受到了教育, 不知不觉一节课就结束了。

4. 创新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美术欣赏课。可充分利用美术教室, 给学生放映著名画家们是怎样作画的。如从电视上转录的李可染大师所画牧童和牛, 向学生展示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和得奖作品, 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以及成就欲望。

幼儿泥塑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篇4

泥塑活动是以一定的技能为基础的,主要包括:(1)塑形手法,即搓、揉、压、捏、拉、卷、接、刻、划、刺、剪、切等。(2)造型能力,包括单一造型能力、组合造型能力等。(3)色彩调配技巧,即运用特制的彩色塑型泥进行混合、搭配,以表现事物的特征。(4)艺术表现力,如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比例、均衡与美感以及细节刻划。

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等是创造力的行为表现特征。发展创造力是幼儿泥塑活动的核心目的,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要建立在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基础之上,具体而言,是幼儿通过探索、操作,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泥塑技能与创造力之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撇开技能而谈创造力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纯粹为技能而技能则是舍本逐末。为此,我们在泥塑教学实践中引进了“爱迪坊”创造力发展课程,通过情节导入、实践操作、延伸创造等教学阶段,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空间造型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一、以幼儿年龄阶段特点为依据设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泥塑活动为所有年龄的幼儿所喜爱,但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泥塑技能与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泥塑活动设计上相应地设定了不同的发展目标及具体的实现方式。小班幼儿的学习重点是基本塑形手法,活动过程设计注重游戏性以及幼儿的自由体验,教师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中班幼儿的学习重点由基本塑形手法转向色彩调配技巧和泥塑表现形式,以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丰富幼儿对不同泥塑表现形式的感知经验,活动过程设计仍然强调游戏性,并强调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大班幼儿的学习重点是根据某个主题进行整体创作,这个阶段的学习强调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创作的独特性,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开展协作交流。

二、以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体验

幼儿泥塑活动要以丰富幼儿的感知和体验为先导,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1.实物或图片展示。教师向幼儿展示泥塑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丰富相关感性经验,并通过集体讨论把握作品的整体特点和细节,再引导幼儿进行创作。如在泥塑活动“南瓜娃娃大集合”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出示了几个南瓜实物和照片,先引导幼儿观察南瓜的颜色、形状等,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讨论、总结南瓜的外形特点,最后要求幼儿尝试创作“南瓜”的泥塑作品。

2.作品展示与分析。教师向幼儿呈现作品范例并引导幼儿观察、分析,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作品的基本特点。如在泥塑活动“爬来爬去的瓢虫”中,教师拿出了几个事先做好的瓢虫泥塑作品,让幼儿仔细观察“瓢虫”的形态特征,一起讨论、分析“瓢虫”各个部分的造型特点,从而丰富并加深了幼儿对瓢虫形态特征的认识。

3.利用故事、谜语、儿歌、歌曲等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借助故事、谜语、儿歌等创设学习情境,以调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创作主题的感知。如在泥塑活动“美味的汤圆”中,教师在活动开始时播放了歌曲《卖汤圆》,引导幼儿在欣赏、学唱的基础上回忆自己见过、吃过的汤圆,共同讨论、总结汤圆的外形特点,进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有时教师在同一个泥塑活动中可能会同时运用以上几种方法。

三、给予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机会

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操作是泥塑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关键。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既是幼儿运用泥塑技能对所感知的对象进行创造的过程,也是进一步提升泥塑技能和创造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预设一定的情境和问题。幼儿的创造力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幼儿在进行自主探索和操作前,往往需要教师创设一个情境,并借由这个情境提出一个具体问题,以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如在泥塑活动“多种多样的帽子”中,我们一开始用语言描述了一个故事情景:“熊老板开了一家帽子店,但是因为帽子的种类较少,也不够漂亮,所以顾客很少。”进而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帮助熊老板设计一些漂亮的、多功能的帽子吗?”在这样的情景和问题提示下,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主探索和操作,问题解决的过程既推动了幼儿泥塑技能运用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2.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总结与提升。在自主探索、表现同一对象的过程中,不同的幼儿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塑造出不同的形态,获得不同的体验。教师可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这样,既可以帮助幼儿归纳出解决同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到解决同一问题可用不同的方法,从而提升幼儿的相关经验,以利于幼儿迁移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泥塑活动中去。

3.协助幼儿完成对自身原有经验的重组。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本质上是经验重组的过程,其中既有对创作主题的感知经验的重组,也有对自身泥塑经验和技能的重组。一方面,教师可帮助幼儿有效重组原有感知经验,以免出现幼儿的创作毫无变通、完全模仿的现象。如在泥塑活动“多种多样的帽子”开始时,教师通过展示帽子的实物和图片,充分调动起了幼儿的相关经验。在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阶段,教师引导幼儿对帽子的特征进行重组,如将某种帽子的外形跟另一种帽子的颜色加以重新组合,鼓励幼儿创作出不同于所展示的实物或图片的新作品。另一方面,在幼儿进行创作时,教师可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泥塑技能,以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从而获得新的创作经验及技能。

4.提供点到即止的示范。在幼儿自主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仍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适时适度、点到即止。低年龄段或能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需要在教师提供范例的基础上探索、体验,教师可逐步或部分示范操作步骤,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模仿创作。对于主动性较强、已具备一定泥塑经验、掌握了基本塑形手法、需要进一步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幼儿而言,教师可在给予必要的示范指导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主完成作品创作。

四、引导幼儿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延伸创造

延伸创造是拓展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幼儿对自己已完成的作品进行延伸创造,不仅需要综合运用基本的泥塑技能,也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延伸创造可以运用以下两种方式。

1.为已有作品添加细节。如在泥塑活动“大桥下面一群鸭”中,幼儿已塑造了一些鸭子,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用笔给“鸭子”们添加不同的表情,让每只“鸭子”都变得独特。

2.利用已有作品重新组合、创造。教师可引导幼儿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组合,再配上一定的场景,使之成为新的作品。如在幼儿已经开展了“农场里的居民”“农场里的房子”“农场里的美丽景色”等系列泥塑活动后,教师提供了一张农场背景图,引导幼儿对此前活动中所创作的作品进行组合,于是,一个新的作品“农场的故事”就创作出来了。教师可将幼儿创作的作品作为艺术欣赏活动或语言活动等的素材,也可以作为区角活动和家庭亲子游戏的材料。

美术创造技能 篇5

关键词:想象力,创新意识,创造力,激发兴趣

创造是艺术的本质, 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现在是知识大量膨胀的时代, 只有具有创造力的人, 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成为社会的高级人才。而中小学阶段是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最好时机。在中小学各门课程中, 美术课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有效课程。所以, 我在美术课的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一、努力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多年来,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 在实践中探索怎样培养、启发、诱导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热情, 进行了大胆的实验, 探索出了很多的趣味教学方法。

一年级学生认识基本型后, 我就让学生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基本型的联想。目的是为训练和培养孩子们能根据一些基本型, 发挥自己丰富的联想, 经过添加, 形成生动有趣的物象。游戏方法:教师把全班分成若干组, 并按顺序给每个同学编号1、2、3、4……教师指令每组1号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 用粉笔先画一个圆, 然后在圆内或圆外进行添加, 形成新的有趣形象, 最后师生共同评分。评分的标准是形与联想的结合是否生动有趣。最高分10分, 依次9分、8分……同样2号、3号、4号……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方形、梯形……进行添加, 最后看各组累积分最高者为胜。教师制作小红旗、小红花发给优胜者。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 对美术课也就更加感兴趣了。

在上《生动的人物动态》这一课时,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骨式人物表现人体动态规律, 自由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能力, 我让学生用小圆纸片表示头, 用几根火柴表示人体, 拼摆出不同的人体动态, 把学生分成 (跳绳、跑步、做操、踢毽子等) 若干组, 然后开运动会, 每组把自己参加比赛的样子先用小圆片和火柴拼摆出骨式动态, 再用铅笔描下来, 然后再自由添加五官、表情、发式及服装。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每项运动冠军。评选标准是人体各部分的长短比例顺眼、动态生动、着色均匀鲜艳。教师用圆形橡皮做成奖牌发给获奖冠军。利用这种方法解决了一年级学生画人体动态的困难, 学生兴趣高昂, 作业效果很好。

二、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

低年级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绘画表达欲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期画出的画可以说是无奇不有, 甚至是“异想天开”。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 一个孩子在汽车上画了船帆, 并且说:“汽车跑累了让风来推着它。”教师首先要肯定他充满激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夸奖他们“画得好”。鼓励他们大胆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象, 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千万不要把成人的观念强加给学生, 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本能, 任何科学都是由人的想象开始的。如上《我的太阳》这一课时, 先教孩子们学唱《种太阳》这首歌, 再给孩子们讲《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从前, 太阳妈妈有十个孩子, 十个孩子有十个不同的样子, 每个孩子的脾气都不一样……启发孩子们想象:“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太阳?把你心中的太阳画下来。”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活跃的思维早已冲破了教师提供的领域。作业完成后真是五花八门。有“像雄狮一样威武的太阳”、“像小姑娘一样的腼腆的太阳”、“像男孩一样淘气的太阳”、“脸上长满水果花卉发出五彩缤纷的光芒的太阳”等等, 全班八十几名学生, 没有一张作业是相同的。下课后, 我把他们的作业贴在画廊里, 引来了高年级同学和教师的一阵阵赞叹。

三、让每一节美术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注重以启发的口吻代替注入的说教, 以循循善诱的方式, 诱导他们神奇的想象, 鼓励他们创造性地构思, 创造性地运用材料, 使每一节课都成为一次创造活动, 每一件习作都能成为体现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上《海底世界》这一课时, 学生能大胆想象, 画出了美丽的鱼妈妈和慈祥的鲨鱼爸爸带着一群小鱼在做游戏;成群的海马在比赛谁的舞姿最优美……在上《去太空旅行》这一课, 我向孩子们介绍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 一个孩子问我:“老师, 天上有木星、土星、牛郎星和织女星, 那么天上有没有虎星、兔星、鸟星和鱼星?”我感到很奇怪, 于是反问到:“你想到什么?”他说:“我想要是天上有鱼星, 我就可以在银河里游泳, 和他们做游戏;要是有各种动物星星, 就可以把他们召集在一起开运动会。”这个大胆的想法使我心里一阵惊喜。于是我对他说:“要是你到银河里去游泳, 那么银河肯定有各种鱼星星;要是你开个星球运动会, 那么肯定会有虎星、兔星、鱼星来参加, 可是你怎么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么遨游?”这时孩子们纷纷展开联想:“我穿上太空服, 拽着彗星的尾巴, 在太空中飞行!”“我在太空中建立各种动物乐园, 让所有的动物星星都来安家落户……”还没下课, 一张张充满童趣, 富有想象的作业便完成了。

美术创造技能 篇6

关键词:幼儿美术创作,心理环境,评价环境,审美环境,场地环境

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让环境育人”等这些理论, 已被幼教同仁所接受。而我在担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时, 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 美术技能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 也许并不是必须具备的素质。然而, 孩子在美术活动中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却会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 在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长期作用。那么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悦, 能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美术创作环境, 不仅是整个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还对更好地达到幼儿园美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美术创作的环境范围

一个良好的美术创作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环境:幼儿的人格教育和健康的心理氛围; (2) 评价环境:让幼儿感到安全, 不担心客观评价的教师的态度; (3) 审美环境: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 (4) 场地环境:适合幼儿创作的场地。这四个方面始终贯穿在整个美术创作过程中, 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只有尊重幼儿的意愿, 创设一个能使幼儿自如地表现自己能力的环境, 在教师引导下, 主动地去享受美和表现美, 才能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属于幼儿自己的艺术活动, 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影响教师创设美术创作环境的因素

1. 教学目的局限性强

很多教师在教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 一般都是把某一具体的图案当作目标, 如在教小班幼儿画太阳时, 一般要求幼儿选择红色画太阳, 这样就容易使幼儿误认为用红色画太阳是唯一的方法;二是把认识近大远小、重叠、渐变等抽象概念当作目标, 如在教中班幼儿运用大小对比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远近, 就容易使幼儿产生“小图像必定表示远方物体”的印象, 从而导致思维混乱。

2. 过多讲究“简单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技法练习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表现力, 其表现力的水平也各有不同。有些教师比较看重孩子近期的作品成果。教师既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 也为了体现本班幼儿的美术技能水平, 往往将自己的完美愿望附加在孩子身上, 妨碍孩子去创造自己的图式, 反复地让他们练习一些美术技能。我们也常发现, 许多幼儿的绘画作品有一种怪现象, 同一个孩子在艺术班和幼儿园或幼儿园和家里, 会画出思维水平差异悬殊的作品来。

3. 引导幼儿进行创新的方法不正确

由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 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也不再是什么新的提法。有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 简单地认为“孩子画得与别人不一样”“与老师不一样”就是启发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而孩子常常对这个空洞的要求感到束手无策, 结果弄得无从下笔, 其实创造新的作品也是需要向别人学习的, 需要不断交流的, 闭门造车和孤芳自赏只会严重妨碍孩子大胆独特的表现。

4. 美术的教学过程千篇一律, 欠缺灵活性、创造性

通常的美术教学过程都是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这五个环节都是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但是幼儿美术教育不仅在于它符合学前教育的需要, 也在于它符合幼儿的天性, 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当孩子通过手中的笔将美好的愿望、美丽的想像变成可见的作品时, 由创作带来的惊喜和成就感不是简单地学会了画鸟、画花、画人物所能满足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指导者, 应为孩子创设他们喜爱的情景, 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引导大家共同讨论, 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独创, 再与同伴一起展示判断, 这样在一种鼓励创新、激发创造的氛围中自然地完成其他目标。

三、创造适合孩子的美术创作环境的途径

1. 创设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

幼儿心理环境的准备工作贯穿在幼儿园体、智、德、美各个方面。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有远大的发展潜力, 可塑性大。一位心理健康的孩子, 他就会非常愉悦地参与到美术中去, 大胆地进行创造。未来的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个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 而我们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时必须使孩子保持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氛围。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要帮助孩子在平时多关心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有较好的观察、注意、想象能力, 有较强的求知欲, 并能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中各种事物现象的关系; (2) 在美术活动中允许孩子与老师、家长、同伴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表现欲; (3) 鼓励孩子主动参与集体的美术创作活动, 敢于在他人面前表现; (4) 在美术活动中, 遇到绘画技法问题, 要解决而不是光说“我不会”“你帮我画”等话语; (5) 对待自己的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 能使自己的作品不断改进, 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6) 在美术活动中, 帮助孩子树立自己的创造目标, 并使孩子有一定的信心和耐力, 能完整地创造出一幅美的作品, 而不是半途而废。

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在整个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的。幼儿美术活动面向全体幼儿, 是不可能用一幅作品效果如何来简单衡量的, 更不是那些绘画技能好或智商高孩子的专利。

2. 创设自由、适当的场地环境

在我刚刚进行美术教学时, 我比较看重幼儿作品的效果, 而忽视幼儿对美术活动过程的兴趣。每次上课的范画我都很认真地准备, 每次绘画要求我都详细提出, 然而每一次幼儿创作完后, 效果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 这使我感到疑惑。一天下午, 我准备教孩子画各种飞机, 由于配班老师请假, 我来不及给孩子摆好桌椅, 放好绘画材料。于是在上课时, 我就灵机一动, 请孩子改变以往整整齐齐坐在黑板前绘画的模式, 请幼儿自由选择伙伴、自由选择工具、自由选择座位 (可以在餐厅、教室、阳台上进行创作) 。这一下, 教室里沸腾了, 这个说:“黄嘉妮, 我们坐在一起画好吗?”那个说:“贾焕, 我们在一起画战斗机好吗?”我也不进行干扰, 完全以一个参与者身份进行指导, 孩子们有的三五个坐在一起、有的单独坐在一起、有的是男孩子和男孩子坐在一起, 平常我表扬较多、绘画较好的孩子身边也围坐着几个绘画较差的孩子。虽然孩子们都在小声商量, 但由于活动空间大了, 反而比集体作画时安静了许多。这次绘画活动结束后, 我发现孩子们的作业各有不同, 效果比以前好多了。有许多飞机都是孩子们集体创作出来的, 而且在涂色上也鲜艳、明亮了许多。一次偶然的活动, 让我感到孩子在进行美术创作时场地的合理安排是多么重要。在以后的美术活动中, 我不断尝试对现场的环境进行改变。

首先, 将孩子的桌子摆开 (因为我们幼儿园没有专门的绘画教室) , 分成许多区域 (餐厅、教室、阳台) , 让孩子自由选择绘画的场地, 同伴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 进行创作。

其次, 将美术活动的材料开放, 设置自选超市, 放置各种纸:如水彩画用的纸、水墨画用的纸、水粉画用的纸以及手工用的废报纸、蜡光纸、卡纸等;各种笔:水彩笔、毛笔、蜡笔、棉签;各种手工制作材料:橡皮泥、剪刀、可一物多用的废旧品等。让幼儿根据美术活动的具体要求, 自由地去选择作画材料和工具, 教师再与幼儿一起商议出自选超市的规章制度: (1) 你需要多少就拿多少, 严禁浪费; (2) 当你不用这种材料或工具时, 要将其放回原处, 并收拾干净、摆放整齐。

第三, 为幼儿开辟一面展示墙, 取名为“小小的画室”, 请幼儿在作品完成之后, 亲手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在“画室”里, 当父亲或客人来到班上时, 向他们进行介绍和评价。

3. 创设公正与鼓励、理解与支持的评价环境

在美术活动中, 欣赏与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面对一大群数量多、不断变化的、发展着的孩子, 常常会自然或不自然地对两端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 对中间层次的孩子关注就相对少些。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表扬最多的一般都是画得较好的幼儿, 而其他一些幼儿也需要老师的鼓励。在孩子们的心中, 教师的话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当, 带有较强的偏见性、主观性, 认为平时听老师话的孩子, 画就一定好。这样的思想就会引起幼儿的紧张, 他们往往会为了迎合教师而放弃自己的独特见解, 或以他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绘画行为。那么教师在创设评价环境时应做到: (1) 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 尽可能减少对幼儿的直接评价。教师要多创造机会, 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 逐渐形成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 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的师生关系,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 鼓励他们作出与众不同的言行; (2)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幼儿作品, 让幼儿有安全感, 能自如地进行创作。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对幼儿评价是必要的, 但评价应客观公正, 以正面激励为主, 尽可能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 以免造成幼儿心理压力, 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 导致不良心理; (3) 鼓励幼儿不断尝试, 给予鼓励性的支持。在日常生活中, 表现顽皮、淘气、任性、好奇的孩子, 一般都喜欢尝试新的事物, 教师在面对这些幼儿时, 即使孩子的探索有缺点, 尝试是失败的, 也应宽容、理解, 并通过鼓励、帮助、启发, 给予幼儿继续探索的信心和机会, 让孩子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4. 创设激发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审美环境

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力求满足幼儿心灵的高级快感———美感, 使精神得到升华和净化, 从而使任意“潜移默化”从世俗的现实世界中超脱出来, 在对可见、可触的外观的把握中去追求秩序, 追求形式美。教师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创作时, 要创设一个能激发他们大胆地去创造美、欣赏美的环境。在整个艺术教育中, 美术活动只是向幼儿进行艺术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 幼儿的艺术教育不仅包括美术、音乐、文学, 还包括大自然环境、人的言行等各方面, 那么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可以借助其他的艺术手段为幼儿创设审美环境。在美术室的墙上可以挂上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美术作品, 如水墨画、汕画、版赢画、加粉画、素描, 让幼儿能欣赏到各种不同的美术作品。带幼儿到户外去欣赏各种美的事物景色, 如看日出、找春天、去郊游等, 借此丰富幼儿的种种感性知识。在幼儿创作时, 根据不同的欣赏世界名曲的环境中自如、轻松地进行创作。还可以借助语言的艺术, 为幼儿布置场景, 让幼儿根据绘画内容进行情景表演或者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创作素材。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审美环境, 不仅能发展他们的美感和鉴别美、创造美与识别病态的能力, 还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 促进其智力和身体健康的双重发展。

美术创造技能 篇7

一、注重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注重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让学生多写生绘画, 少临摹, 要分层次训练, 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 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 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 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 循序渐进, 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 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 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 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二、生活创造了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

我们的教材中, 有不少课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 实地写生, 如色彩风景写生, 如果教师只在教室中讲, 该画哪些部分是画面需要的、哪些不需要等等, 不如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 感受一下不同的城市建筑、行人、自然景观及熟悉的地方。《清明上河图》尽管人物众多, 景物纷杂, 却也是张择端经过观察之后, 一笔一笔绘制而成。因此学生要一边观察, 一边感受“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教师要合理引导, 学生在走进环境感受生活的过程中, 感悟能力增强了, 能更直观地感受生活, 绘画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创设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一, 开发校园课堂。把课程设置中的“造型”“表现”等写生课安排在校园上课。让学生在校园中感受美、发现美, 从而表现美丽的校园。这样的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很受学生欢迎,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二, 开发家庭课堂。把课程设置中的“设计、制作手工类”等内容, 让学生在家中大胆设想, 主动创作, 充分利用家庭中丰富多彩的材料创造艺术品。甚至可与家人合作, “变废为美”, 把审美乐趣带给全家, 让学生在家庭课堂中有主人翁的意识, 增强自信心和合作兴趣。

其三, 开发社会课堂。如今, 社会上各种艺术展览、画廊较多, 文化馆、博物馆对学生免费开放, 学生可以利用节假日直接与艺术家交流, 直接欣赏大师、名家作品, 拓宽兴趣范畴;也可走近民间艺人身边, 领悟地方的民间艺术, 激发丰富的艺术兴趣。

其四, 利用网络课堂。信息时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合理利用网络课堂, 能拓宽学生视野, 让他们感悟艺术的多样性和时代性。时下, 电脑绘画、制作已成为一门新的美术课程, 作为一名初中生, 紧贴时代脉博, 充分领略科技魅力, 必然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培养初探 篇8

小学美术课堂设计的不合理导致了学生创造力发展受到了束缚。首先, 小学生的美术课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室空间内进行美术的学习不利于小学生自由地进行想象和发挥, 沉闷的教室只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其次, 国家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美术教材, 全国各地的小学使用的都是这一套教材, 我国幅员辽阔, 各地风俗人情和文化习惯差异较大, 这使得美术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各地区、各学校和每个学生的具体要求, 这就影响了孩子的创造力发挥空间;美术教学模式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依然受到教师的主导, 发挥的空间很小, 教师注重的是美术技能的培养, 通常会让学生进行画作的临摹, 学生没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学生临摹出来的作品常常没有神韵, 形似而神不似, 使得美术教学变得呆板、无趣。

小学美术课组织美术活动的时间有限。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小学生可以接触到自然风光、社会百态, 这样他们脑中有了对大千世界的直观映像, 这样他们才有了进行创造和创新的素材。但是, 小学美术课相对于数学课和语文课来说, 课时已经很少, 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让教师组织美术活动。教师即使组织了教学活动, 活动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大多是绘画的创作, 没有其他的美术创作形式, 这使得美术活动对于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力度也是微小的。

小学美术教师本身存在着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中小学的老师认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就是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 创新基本不在中小学教师的考虑之列, 小学美术教师也是如此。加之小学美术学科相对于语文和数学学科来说, 重要性不高, 课时比例很少, 不受到学校的重视, 美术教师更加没有创新的动力。目前, 大多数美术教学都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满足于教导学生的绘画技巧这个教学层面, 教学观念陈旧又根深蒂固, 这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大隐患。

二、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首先,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设置有趣的课堂导入, 设置疑问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激发小学生创造的欲望。比如说教师可以用泼墨的方式开始课堂教学, 泼墨就是把墨泼在纸上进行绘画的一种方式, 小学生会觉得这种绘画方式很有趣, 跃跃欲试, 积极参与, 但是经过实践, 他们会发现泼墨操作起来难度很大, 泼在之上的墨还没有动就已经滩成了一团, 形成一个很难看的饼状物。这时候小学生就会产生疑问, 老师是怎么做好的呢?我把墨泼成这样还有什么补救措施吗?这时候教师适时引导, 让他们在这团黑乎乎的东西上添上几笔, 看能不能画出别的东西, 小学生受到启发, 将泼在之上的墨团天上几笔, 花了一只小鸟出来, 这对于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一幅画好基本场景的画作, 流出足够的空白让小学生自己发挥, 让他们大显身手, 各展长才。比如说, 教师可以画出一条河, 让学生将其他的场景补画出来。有的学生给河里添上小鱼和小青蛙, 有的学生在河边画上小草和小树, 有的学生在河上画了一座桥, 每一个学生添加的场景都不一样,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学生争相创作的过程中, 创造力被激发, 小学生的创作欲得到满足, 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另外, 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去欣赏名画, 引导他们去观察名画中的场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作品的欣赏, 它能够帮助小学生去感受名画的魅力, 领域名画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名画一般凝聚着作者的情感和心血, 展示了作者要表达的绘画艺术, 是绘画者本身对于世界精心观察和体会的结晶, 通过名画的欣赏, 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视觉素养, 改善自己的观察力。比如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齐白石大师的巨作作为观察的素材, 齐白石画出画出虾躯干灵动、透明, 须子鲜活、惟妙惟肖, 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吓在池塘中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 这种神韵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就练得出来的, 齐白石本身也观察虾数十年,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才画出虾的神韵, 这样的故事可以给小学生很大的启发, 他们要创作出美好的作品就要学会观察, 坚持观察, 在观察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方能获得成功。

总之, 小学美术教学应该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 改变教师上课死板、无趣的现状, 给小学美术教学足够的重视, 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课堂导入, 设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添补画作空白, 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创造力的发挥。教师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创造的源泉, 小学生只有耐心观察, 才能获得创造的灵感。

参考文献

[1]黄云芬.在美术活动中尽显孩子创造力[J].大成美育, 2010

[2]小学美术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美术创造技能 篇9

第一,增加TechHire计划的合作社区。TechHire计划旨在与社区合作,让更多美国人通过网络安全、软件开发、网络管理等传统培训,以及“编码训练营”、高质量的网络课程等非传统的创新培训方式,在几个月内快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以填补高薪的信息通信技术类人才空缺。合作社区的数量已由一年前的21个发展到现在的50个,合作的雇主由一年前的3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人。

第二,延长美国大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专业国际毕业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国土安全部宣布,从2016年5月10日开始,STEM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在12个月的基础上,可以申请的延长期由原来的17个月增加至24个月,共计3年;所有非STEM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期间依然为12个月。而且,在美国获得双学位的国际学生,只要其中一个学位是10年内获得的STEM专业学位,也可适用这项新规。据估计,目前有3.4万名学生会从中受益。

第三,发展创客计划。2014年,奥巴马总统发起了全民创客倡议,让更多的学生、企业家和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新类型技术,如3D打印、激光切割机、桌面机械工具等。现在,美国教育部发起了一项名为“职业技术教育改造挑战”的计划。该计划号召美国高中为学生提供需要的材料、工具、环境和指导教师,鼓励他们进行创造、发明、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规划、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创造技能 篇10

一、采用开放教学方法, 引导幼儿融入其中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 美术教师授课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 很多教师采取的是描红的方式让幼儿绘画, 即让幼儿在一张已经画好的画上垫上一张透明度较高的纸张, 通过描线的方式提高绘画能力, 并以描红的程度检验幼儿掌握的程度, 使得幼儿内心不敢创新。 因此, 教师应采用开放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美术学习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我心目中的小动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时,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画小动物, 先询问幼儿:“大家喜欢小动物吗, 最喜欢什么动物? ”幼儿们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小动物的看法, 随后教师采用开放式方式教学:“既然大家都有属于自己最喜爱的小动物, 请大家以‘我与我的小动物’为题, 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表现在画纸上吧。 ”这样一个开放的题目, 对于幼儿园幼儿来说是非常喜欢的, 他们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以任何一种形式表达出来, 没有对与错, 充分发挥幼儿自的想象力。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 幼儿可以很好地释放自己的情怀, 在一个更轻松的氛围中绘画。

二、提供更多绘画工具, 提高幼儿创新欲望

长期以来, 幼儿用什么工具绘画是深受非议的, 有的人认为幼儿只能用水彩笔、铅笔等工具绘画,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幼儿绘画的工具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不论是各种现成的绘画工具, 还是随身可以摸到的绘画工具, 都应鼓励幼儿尝试, 这样才能保证幼儿逐渐形成较强的创新欲望。

比如大班在一次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主题的绘画课堂中, 为了让幼儿提高对色彩情感的认识, 给幼儿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春夏秋冬四季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呢? 如果让你到大自然中随意寻找绘画工具, 你能不能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将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季节表现在画面当中呢? 尝试走到大自然中去吧, 寻找你身边的‘神奇画笔’, 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表现出来吧。 ”这样一个充满引导和刺激性质的题目, 充分刺激了幼儿创新的欲望, 于是幼儿纷纷自由地寻找属于自己的绘图工具, 有的幼儿找到了老师的绘画粉笔, 将它们磨成粉末后, 平铺在画纸当中, 描绘出一幅冬天下雪的情景;有的幼儿用手抹上红色的颜料, 在画面中绘画出一幅看似很乱的画面, 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夏天炎热的恐惧; 有的幼儿则将很多画笔握在手里一起进行绘画, 表达出自己对秋天丰收季节的喜爱, 大家纷纷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绘画创作, 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幼儿的创新欲望。

三、引导幼儿观察事物, 激发幼儿想象能力

幼儿美术教学的最初目标是培养幼儿观察事物、描绘事物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应引导幼儿多观察事物本身的形体, 了解形体本身的基本形态, 只有对这些所观察的事物有基本的了解, 再对其进行创新时才能更得心应手。 为此, 我们在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尝试引导幼儿多观察事物。

比如在引导幼儿学习“喂养动物”为主题时, 教师可以将事先搜集好的动物喂养的Flash视频准备好, 活动时将其播放出来, 让幼儿仔细观看不同动物喂养自己孩子时的各种行为表现及一些有趣的或者感人的故事情景。 比如有一个视频讲的是一只母狗生出10只小狗, 在没有怀小狗的时候, 这个母狗非常胖, 当小狗出来后, 连续10天的母乳喂养将10只小狗哺育大, 母狗变得非常瘦弱。 这样的一些片段播放给幼儿, 可以让幼儿近距离地了解动物喂养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 从而帮助幼儿对动物的行为有初步的认识, 随后可以引导幼儿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将这些动物喂食的情景表现出来, 于是幼儿纷纷进行想象绘画, 有的画了大花猫追着小花猫喂食的画面, 有的画了小兔子带着围兜吃饭的画面, 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在幼儿园绘画过程中, 幼儿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教学思想, 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 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让幼儿自然地融入学习过程中, 解除幼儿绘画工具及材料的束缚, 让他们更随意地择绘画工具, 为幼儿提供更多可以观察事物的条件, 引导幼儿更仔细地观察事物本身的形态, 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摘要:美术是幼儿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 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不仅提高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 还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为此在幼儿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针对幼儿的自身特点开设一些创造性的美术活动,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美术,创造性活动

参考文献

[1]黄莹.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探究[J].教育前沿, 2015, 8.

上一篇:卫生人才下一篇:羊口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