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2024-11-07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共12篇)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 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 特别是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呈多元化。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信息的集散地, 是人们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依赖源地。这使得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逐渐变以读者到馆逐步向以现代化信息检索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形式多样的服务方向转变。社区服务的方式是公共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社区图书馆以服务方式灵活、简便、快捷的特点深受居民欢迎, 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的基地。

1 社区图书馆及建设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1.1 社区图书馆的含义。

社区图书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 它不仅是城市化的产物, 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社区”一词源于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1887年出版的《社区和社会》一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卷》对“社区”一词的注释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社区就是地方社会或地域群体。”社区图书馆是适应社区文化建设而产生的, 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图书馆的一种特殊类型, 是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延伸。社区图书馆通过收集、整理、组织、贮存有关社区的文献记录, 反映社区的历史和现状, 并有助于人们规划社区的未来, 其发展水平如何已成为衡量一个社区发达与否的标志。社区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 它是依据人口分布而不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的, 因此具有区域性、全民性、系统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1.2. 建设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城市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缩影, 城市的高楼大厦只是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物质载体, 而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特别是在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全面提高全民素质, 营造学习型社会”的今天, 发展和建设社区图书馆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社区图书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图书馆系统的一种纵向延伸和横向的拓宽, 也是图书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散布在各个社区的图书馆是城市文化的核心, 在这里人们可以学习新知识, 参与各种文化活动, 体验休闲娱乐, 获取所需文献信息。所以说, 社区图书馆是培育一代新人的大学校, 学习新知识的加油站, 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

2 建设社区图书馆的策略

社区图书馆担负着社区文化建设和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重任, 是居民身边的学校, 是社区文化发展的标志, 是社区文化教育中心。目前, 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还很不平衡, 有许多地区还是空白, 面对如此现状, 公共图书馆应顺应形势、转变观念,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 实现城市在社会转型期的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2.1 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视。

社区图书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居民营造一片文化休闲天地, 它在给居民提供学习、阅读、休闲的同时, 更是传播文献信息的“信息港”, 为居民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建设和完善社区图书馆是发展社区文化的必然选择, 各级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支持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根本保证。

2.2 努力建设社区图书馆网络化管理体制。

社区图书馆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 因此要形成社区图书要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多元化、网络化等大背景出发, 树立大文化概念, 通过地方立法和政府调控, 逐步克服按行政区划设置图书馆的分割局面, 建立分馆, 条件实在不具备的地区, 通过建立图书流动网点等方式实现服务网络化。在此基础上, 再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网络, 逐步形成省、市、区、县、街道、社区的多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体系, 从而实现社区图书馆网络化管理体制。

2.3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的是推动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必须加强对馆员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无私的奉献精神, 热忱的服务态度。同时, 应不断提高馆员文化修养, 开展继续教育, 使其知识结构不断更新,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以适应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

2.4 社区图书馆应成为居民文化休闲中心。

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来到图书馆, 通过阅览书刊使精神愉悦, 神经松驰。社区图书馆因最贴近百姓生活, 因此也最能满足大众文化休闲需求, 文化休闲成为社区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图书馆应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 为居民提供公益活动服务、宣传教育服务、展览服务、休闲娱乐服务以及法律服务、家政介绍服务、生活健康咨询服务等。总之, 要通过各种方式, 各种渠道, 使社会成员从不同角度感受到文化的熏染和辐射, 在创造有益的、健康的休闲文化方面, 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从而营造出健康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

2.5 举办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更好地发挥社区图书馆的职能。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和设施,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如书展、家庭收藏展、学术报告、讲座、书评、家庭读书赛等, 为图书馆与社区读者创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通过活动, 不仅扩大了社区图书馆在社区的影响, 还能提高居民的艺术品味和文化修养。另外, 我国正在推行素质教育, 社区图书馆举办丰富多彩并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会、书画展、科普知识讲座、答题赛、读书赛及优秀小读者评选等活动, 既能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 又能通过“小手拉大手”即孩子带动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 从而促进全民读书活动的开展。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新世界的图书馆已被赋予新的责任和使命, 图书馆必须摒弃陈旧的服务模式, 树立与时俱进的先进服务意识, 主动延伸自己的活动舞台, 把满足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变革服务的唯一标尺。

3 社区图书馆的作用

3.1 可促进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发展, 二是社会进步。其中, 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 社会进步才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作为社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图书馆, 促进社区发展是其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社区图书馆能够普遍地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 增进社区成员的交往和联系, 激发社区成员关心、支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识, 培育和谐进取的社区文化, 推动社区经济繁荣, 并有利于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的协调发展。

3.2 可培育社区文化。

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 要注重对社区成员进行道德、情操、品德、志向、文明等方面的思想引导, 强化其自身社会教育功能。培育社区文化是社区图书馆促进社区发展的最主要方式, 因而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社区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与社会规范。社区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提供文献和组织阅读来培育社区文化。社区图书馆在其文献信息交流活动中, 一方面能够帮助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事业观, 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目标, 引导他们把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协调一致, 并进而引导他们接受新思想、新风尚、新技术、移风易俗, 推陈出新;另一方面又能引导社区成员通过社会许可的途径来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使他们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 善于调整个人和社会、个人与集休、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都尽可能合乎社会的需要。

3.3 可有效传递实用信息。

社区图书馆是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文化中心, 同时也是信息交流中心, 它通过对社区自然环境、社区人口、社区组织、社区文化和社区变迁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居民的具体情况选择信息资源, 如技术信息、商品信息、消费信息、证券信息、社区活动信息等, 这些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 正是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总之, 通过社区图书馆的活动, 能够在社区内部形成一种团结的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文明的社会环境。

摘要:试从社区图书馆的含义、建设社区图书馆的意义、建设策略以及社区图书馆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社区图书馆建设,意义,策略,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丽琼.社区图书馆发展初探[J].集美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1 (1) .

[2]潘建民.社区图书馆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8) .

[3]吴正方.关于乡镇、社区图书馆建设问题的思考与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 2005 (5) .

[4]冯长美.社区图书馆建设探讨[J].图书馆学刊, 2005 (4) .

[5]赵惠莉.学习型社区图书馆建设刍议[J].图书馆学刊, 2005 (4) .

[6]陈爱玲.多种形式兴办社区图书馆[J].社区, 2005 (16) .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篇2

浅议社区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

介绍了柳州市及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找出社区丈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和途径.

作 者:莫崇菊 MO Chong-ju 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图书馆,广西柳州,545006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5)分类号:G258.24关键词:社区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社区文化 柳州市

浅谈图书馆与社区建设的关系 篇3

面对蓬勃兴起的社区建设来展开我们图书馆的服务,是我们的出路之一。就尖扎县来说,尖扎县的社区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调查研究,充分把握住社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的基本路子,依靠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计划,必能使我们图书馆的工作有新的成绩。

从另一角度说,社区的兴起与发展给了我们图书馆以新的发展契机,要以积极应对的姿态针对不同的社区特点做出有针对性的服务,将图书馆建设与社区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在这种形势下,作为西部地区的图书馆应该如何应对?在这种大的趋势和背景下,图书馆自身的功能如何强化、转变,这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

图书馆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中心,所谓的中心是指图书馆一方面是最大、最集中的文献收藏机构,这些文献包括一切记录知识的载体,如图书、期刊、专利、科技报告,以及唱片、磁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它是人们进行科研和生产必需的信息来源。

另一方面,我亦以为是最主要的方面,图书馆又是提供文献服务最主要的机构。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大量地采用现代化技术,图书馆可以说是社会最大的文献信息中心。即使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图书馆所担负的文献信息传播的作用和功能及任务也是十分重要的。

改革开放在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历程之后,我们的整个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的转型也随之而来。社区的重建与新的整合便是其中之一,如何在区建设过程和健康发展的道路上使图书馆的作用渗入其间,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换言之,怎样才能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传播与建设和社区建设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并能相互促进、发展。

从社区建设方面看,尖扎县的社区处于起步的阶段,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尖扎县的社区建设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把文化功能、精神文明建设和一系列作用同社区的建设结合起来,是我们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和发展方向。因为我们知道,社会的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图书馆是收藏和传递知识产品和信息产品的部门,是政治、经济、生产、科技文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收集、整理、传递文献信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机构,图书馆从创立之日起,一直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笔者认为,当前,在图书馆同社区的关系方面,还有许多可以开拓的领域,尤其是针对我们地区发展的特点,制定出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如:面向社区为社区的经济建设服务,图书馆应向社区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积极扩大服务层面,为各种类型的社区提供各种信息文化产品。同社区结合,针对其特点,开发声像资料,促进社会教育,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富教于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二次文献检索体系及各种专题资料的汇编工作,改进文献组织加工方式。知识信息、技术信息、动态信息,甚至综述类和工具性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各种类型和特色的社区服务。要以图书馆为纽带,促进各社区的联系和交流。

我们应着手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

一、信息资源相对不是利用率低的问题

要使公共图书馆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及物质文明的建设中,信息化的要求中提供广泛的,深层次的服务,作为图书馆的自身必须解决如以下的几个问题:如信息资源相对不足,利用率低的问题。

要重视的问题在与社区用户的需求与信息源之间合理的沟通。

二、图书馆服务设备的短缺,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

随着各种类型社区的发展及逐步的完善,它们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与内容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何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服务手段服务于各级各类社区,是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加强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社区作为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的要求亦是全方位的,图书馆要加强同各类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联系,加强同社会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要形成一个职能统管体系,发挥图书馆的整优势。只要这样,才能在社区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针对社区建设的发展来探讨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一个大的命题,本文只是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意在抛砖引玉,有待于同行的进一步讨论。

浅谈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篇4

1 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社区图书馆的现状

在我国, 社区图书馆20世纪80年代刚刚起步, 90年代以来有了一定的发展。民政部从2001年开始要求各省、直辖区、自治区、直辖市要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大中城市和市辖区作为示范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许多城市已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建设之中。作为政府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北京市2002年将图书馆的网络服务延伸到50个地区, 建成了首家社区数字图书馆, 被中国数字图书馆列为“社区示范分馆”, 起到了龙头的作用。武汉市在新建的两百多个居民住宅小区中, 均有社区图书馆。成为社区文化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圳市, 宁波市, 南京市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已迅速普及, 但是这些社区图书馆都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而在东部中小城市和西部欠发达地区,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明显滞后。

1.2 我国社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2.1 资金问题

资金来源没有保障。虽然市委和区委也强调社区的文化设施和服务, 但并未设立用于社区图书馆或阅览室建设的专项资金, 也未明确规定谁对社区图书馆或阅览室的运作资金负有义务。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新建社区图书馆要实行多方参与的合作筹资模式, 整合政府上级公共图书馆, 物业管理部门, 居委会及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力量共同建设。政府部门要有一定的投入;上级公共图书馆负责部分基础藏书, 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施业部门负责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还可通过社会捐资, 商家赞助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 形成社会共建共享局面。另外, 还需要开展有偿服务, 广泛吸收社会的捐赠, 与社会团体联合办馆, 确保社区图书馆建设拥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1.2.2 服务对象

社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的中老年、离退休职工以及辖区内的青少年。由于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缺乏, 服务能力的不足, 使得为对象服务的类型和能力有很大的局限。

1.2.3 服务功能

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方面虽然有所开拓, 但是总体上还保持着比较单一的服务。现有社区图书馆主要的功能仅限于给社区居民提供一个自娱自乐的场所。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交流学习中心的功能, 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拓展, 为居民服务的整体能力还有待提高。

2 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2.1 具有社区图书馆特色的藏书体系

社区图书馆是以面向社区, 面向社区居民的姿态开展活动的。依此, 社区图书馆的藏书要根据社区成员的阅读需求, 进行规划和调节。要打破传统的藏书建设的思想, 不搞“多而全”, 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要正确处理量和质的关系。社区图书馆的馆藏价值需要通过馆藏的实用性和利用率来评定。

2.2 真正成为社区的信息文化中心

社区图书馆不仅是人们的“第二起居室”, 更是“家庭的书柜”, 以其独特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一个高雅的、自在的休闲空间。社区图书馆是要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而设立, 提供相关的特色服务, 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方式, 从而提高图书馆及信息的利用率, 创造图书馆的生存机遇, 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首先, 在管理人员配备上, 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其次, 在服务上要切实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服务内容要针对居民要求, 服务态度要温和友好, 服务方式要易于居民接受。使居民们走进社区图书馆有回家的感觉。

再次, 社区图书馆要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与居委会合作开展各种社区活动, 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图书馆的参与和利用。使居民真正感觉到社区图书馆是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服务者, 使社区图书馆真正融入社会, 贴近居民, 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

2.3 延长开馆时间

社区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所有居民, 这就决定了社区图书馆开放时间的特殊性, 适当延长开馆时间, 使社区图书馆成为居民休闲、阅读的好去处, 是当前社区图书馆必须解决的问题。社区图书馆除具备三个长假的读者利用率最高的特点, 还应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双休日以及晚上的休闲服务中, 灵活地延长开放时间, 注意长、短、假结合的整体考虑。

2.4 针对性服务

首先应针对社区不同年龄的居民开展灵活多样的服务。比如针对学龄儿童, 除提供少儿读物外, 还可提供儿童电视、录象等服务;可与少儿图书馆联合举办“故事会”, 开展科普活动以及接受学龄儿童放学后的临时看管等。

其次, 针对中青年居民, 可提供报纸, 文艺, 杂志, 电脑, 股票资料, 光盘等, 举办类似“如何教育引导孩子”, “怎样安排业余生活”, “再就业”等讲座和交流会, 再给他们提供放松、交流的场地和机会的同时, 充分发挥图书馆休闲教育的职能。

再次, 针对老年人可提供适合他们的卫生健康类的报刊以及各种棋类。除此之外, 还可以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开展家庭读书活动, 营造社区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建立社区服务网页, 为居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组织私人藏书的交换与阅读。

总之, 凡是居民的正常文化信息需求, 都应采取各种方式加以满足。

2.5 加强合作, 资源共享

组建社区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 寻求社区图书馆与其他图书馆的互动式发展途径, 是社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能有效改变目前一些社区图书馆藏书少、场地不足的现状。

为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辐射功能, 开展各个社区馆之间, 社区馆与公共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服务, 加强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合, 保持馆际密切联系, 互为补充, 协调发展来贴近居民, 丰富社区文化活动, 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

当前社区图书馆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篇5

一、社区图书馆的地位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最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管理。

二、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社区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经费的逐年提高,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应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情况还是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

1、资金匮乏

现有的多数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投入方式单一,投入有限,藏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文献资源欠缺

国际上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均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藏书量。标准是5万人应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在社区建设初期,区政府给每个社区补贴一千元用于购置新书。现在,虽然每个社区都设有图书室或阅览室,但有的阅览室藏书量还不及个人藏书量多。城市社区尚且如此,乡村的条件就更可想而知了。

3、藏书品种少,内容单一

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藏有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几乎没有;图书的类型较单一,多数是文学、生活类图书。因缺少购书经费,也存在购买盗版书的现象,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因此,门庭冷落,少人问津。

4、服务管理效能低

社区图书馆缺乏具有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基本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服务类型单一,影响图书馆效能的发挥。

三、社区图书馆运作模式

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还是遵循计划经济下“一地一馆”、千“区”一面的模式。在藏书量、馆舍面积、管理规范、设施标准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急需更新旧的管理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大循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应努力寻求建设特色馆的模式。除了政府投入办馆外,能否尝试其它的几种办馆方式。一是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一个或若干个社区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总馆与分馆的关系。由社区提供场所,文献资料由公共图书馆提供,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

这样,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闲置的文献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有了经济效益;

而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又可以在身边享受到与公共图书馆同等质量的服务,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位于赛罕区的学府花园图书馆正是这种模式的尝试者。该馆是内蒙古图书馆的分馆,是自治区第一家社区图书馆。八千多居民拥有二万册藏书,借阅方便,居民满意。

二是社区与附近高校图书馆联合办馆,实行一馆两用。高校历来代表着当代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合作办馆将会提升社区图书馆的素养。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篇6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社区文化 公众需求与服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为信息窗口和知识载体的社区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强国、文化强市、文化强区战略中,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主力、助力和主导的使命。

一、新时代下社区图书馆的需求变化

(一)硬件设施的跟进

调查表明:随着计算机、平板电脑 、PAD、4G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日渐改变。如此,我们必须在充分考虑到上述新媒体给人们带来的阅读方式的巨大改变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硬件设置的跟进问题。

(二)图书馆主体规模的改变

社区图书馆无需如城市中心图书馆一般追求建设形式的“高、大、全”,只需在“专、精、特”方面下工夫即行。当然,条件好的社区也可以考虑建设设施齐全规模宏大的图书馆。不过,鉴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可以考虑建设小微型的社区图书馆,以便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服务。

(三)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

近年来,随着数字电视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短信平台等新媒体服务方式的出现,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社区阅读主体已逐渐适用、接受并喜欢新媒体提供的阅读服务方式了。

二、变革社区图书馆建设理念与服务理念

(一)合作建馆

建设社区图书馆,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创新与社会各界合作建馆的发展模式,以此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并促进图书馆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可供借鉴的建馆模式有两种:①社区与高校图书馆或者城市公共图书馆合作,以总分馆资源共享的模式在社区设置分馆。总馆负责提供人员培训、业务管理、文献资源等,社区负责提供设备、人员、场地等。在我国的嘉兴市(浙江)、苏州市(江苏)、禅城区(广州)、哈尔滨市(黑龙江)等已经先后成功地构建了总分馆服务模式。②社区与企业或社会其他组织合作,冠以社会组织或者企业之名,以此吸引社会资金的支撑。

(二)以人为本

在馆舍建设与阅读服务方面,社区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馆舍不论大小,都必须为阅读主体营造一个充满书香氛围与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让阅读主体产生“到馆如到书房”与“进馆如归家”的愉悦之感。服务过程中必须关注阅读主体的个性化差异,最大化地满足不同阅读主体的阅读需求。就阅读主体而言,社区图书馆的服务更多地集中在主妇、儿童、老年人等人群,以及农民工、下岗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上述群体与社会主流极少交流与沟通,缺乏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的能力。就阅读需求而言,社区图书馆阅读主体更需要下列诸多方面的服务:方便快捷、咨询、与社会生活贴近、大众化文化、娱乐休闲、教育等。

(三)特色建馆

(1)小微图书馆。这种图书馆灵活便捷,较少受到下列因素的制约:人员、时间、馆舍等。所以,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社区适宜型图书馆建设模式。以下几种模式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模式:①建在车站、工业区、商业区、社区等人流密集地方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这类图书馆的开馆时间不受限制,阅读主体可享受自助预约、自助借还、自助查询等服务。②建在社区居民家中的微型图书馆。这类图书馆主要是针对下列特殊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特殊人才等。根据上述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允许其每次借阅图书数十册,借期可长达6各个月甚至12个月,让他们把“图书馆”建在家中。③建在社区的基于大众爱好或者某一专业等的微型专题图书馆。比如:美术图书馆、音乐图书馆、保健养生图书馆等。修建这种图书馆时,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各单位、各组织及社会个体捐赠图书,组织专业爱好者成立志愿者服务团队,吸引公众参与。

(2)新媒体图书馆。数字电视与移动媒体等新媒介的高度普及,以及阅读主体不断变化的阅读需求,为社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各类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阅读主体可以利用电视设备与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享受到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如:国家图书馆的“手机图书馆”与“国图空间”,杭州图书馆的“文澜在线移动图书馆”与“数字电视杭图栏目”。目前,建设社区图书馆必须尝试广泛采用新媒体服务方式,让阅读主体体验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图书馆服务。

(3)真人图书馆。这是在传统图书馆模式的基础创新建立的图书馆。这类图书馆把书的概念延展到人,即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此外,这类图书馆提供的“书籍”令阅读主体产生丰富的生活体验与愉悦的情感体验。阅读主体与“书籍”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引发巍颤颤的情感共鸣。

(四)品牌服务

(1)专题服务。随着各种图书媒介信息量的日渐俱增,阅读主体极难从无序而又海量的信息中整理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希望能有诸如社区图书馆等专业机构为其提供专题信息服务。社区专题信息服务是在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阅读主体提供较高层次的信息服务。其服务内容往往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阅读主体等密切相关。

(2)社区学习中心。根据阅读主体的阅读需求,社区图书馆组织各種学习小组与兴趣小组,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为残疾人组建技能学习小组或者阅读辅导小组;为老年人组建以琴棋书画等养生保健为主要内容的兴趣小组;为青少年组织摄影、绘画、音乐、经典阅读等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爱读书、善读书交流活动。

总而言之,社区应该联合文化部门,建设有社区特色的新时代小而精的图书馆,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霞.多方位构建图书馆社区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2):85-87.

[2]余海.公共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J].社会,2010(281):84-85.

全民阅读与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篇7

当前中国人的读书水平普遍较低。1999 年, 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0.4%, 2005 年跌至48.7%。2012年, 我国18~70 周岁的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 本。尽管中国年出版图书数量位居全球第一, 但当下的中国人却很少读书。据新华网报道, 在全国有限的人均购书中, 80%以上是教材。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表明, 教材、考试辅导类书籍占了购书量很大比重。可见, 中国人的阅读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大多数读书之人是在校学生, 阅读之目的是应付考试。这种功利性阅读产生了严重后果, 那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国人缺乏理性思维。当今中国, 国民基本素质较20 多年前有所下滑。很多方面的教训, 都可以从国民素质, 包括领导素质上找到原因。

朱熹说, 读书“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周易》亦有“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论述。那么, 如何才能做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呢?《周易》的回答是:“君子以懿文德, 以多识前贤往行, 以畜其德。君子学以聚之, 问以辨之, 宽以居之, 仁以行之。”由此可见, 人的修养与素质的形成、提高, 归根到底要靠学习。欧阳修讲过, 立身以立学为先, 立学以读书为本。这些都说明读书是关系到个人安身立命、民族兴亡之根本。事实亦如此, 世界上最爱读书的国家是以色列, 虽然以色列人口仅700 万, 但却是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正是这样一个全民学习的读书氛围, 使得这个人口稀少、建国时间很短的国家产生了8 位诺贝尔奖得主。

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这说明了国民教育的重要性。国家和民族能否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足够的资源与生存空间, 能否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最终都要归结于公民的个体素质。因此, 重塑中国人的学习精神, 培养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是国家可持续发展之根本所在。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阅读的历史。人不读书是没有前途的, 同样,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必然走向衰亡。当今世界, 几乎无一国家不把全民阅读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效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 统筹规划, 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部在2013 年印发的《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指出, 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规划”提出, 加强乡镇、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和服务网点建设, 以促进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可见, 通过基层文化建设, 提倡全民读书是实现全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本文提出通过社区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来提高全民阅读水平, 分析了目前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完善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 我国图书馆大致可分为两类, 即公共图书馆和专门图书馆。专门图书馆主要是针对某一行业领域的特殊群体, 如大学里的图书馆主要针对本校学生和教师, 馆藏资料主要是和学校学科设置相关的专业书籍、期刊及电子资源。公共图书馆原则上按照行政区域划分, 数量少, 且分布不均衡, 服务范围也不是太清晰, 难以满足其服务区间内全体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了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的不足, 社区图书馆应运而生。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根据社区居民人口数量与分布状态设置, 主要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图书阅读、信息查询等服务。显然, 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是提高广大居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为居民家门口的图书文化设施, 社区图书馆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社区图书馆能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图书馆、使用图书馆。因此, 社区图书馆是广大居民进行文化交流、文化创作的重要平台。推进基层社区图书馆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居民素质的极其重要的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看, 社区图书馆符合国家总体战略规划, 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我国社区图书馆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总体上发展水平不高, 地区差异很大, 有些社区图书馆往往成了摆设。社区图书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目前的公共图书馆体制是省、市两级并存, 省图书馆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是省文化厅, 市图书馆是市文化局。而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还未被划入公共图书馆体系, 但它的日常工作由街道 (社区) 办事处负责。各级图书馆作为非营利机构, 经费来源完全依赖于各级财政拨款。目前, 政府财政对县级以下的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无任何资金支持, 许多社区根本没有图书馆, 即使有也大多是名存实亡, 要么是大门紧锁, 要么干脆把写有阅览室的地方变成了棋牌室。社区图书馆经费不足, 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设资料齐全、信息丰富的资源共享体系, 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一些社区图书馆得不到政府的经费支持, 一些政府决策者责任心不强, 热衷于经济指标, 而对基层文化建设缺乏正确认识, 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很少, 严重阻碍了社区图书馆的发展。

2.专业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都是一些退休或赋闲的非专业人员, 他们的工作仅仅是看管图书馆的资料、搞搞卫生、履行借书还书手续, 对于图书资源和信息组织、共享与利用等非常陌生。对于他们来说, 使图书馆真正公共化的确有很大的难度。

3.体制制约

现有的管理体制是阻碍我国社区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复杂的隶属关系导致社区图书馆之间难以实现资源共享, 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建设社区图书馆的对策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不能依赖于市场运作。社区图书馆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 没有政府的经费投入, 发展社区图书馆会是空谈。从政府层面上来说, 要通过社区图书馆的硬软件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要把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基础设施投入、管理体制改革、图书资源组织、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制度与资金保障。同时, 国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建设, 通过税费优惠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在国家文化设施建设领域的投入,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营造全民资源共享、共建的局面。

2.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府在各领域的投入常常令全球瞩目。故资金问题早已不是限制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因素。但从体制、人的观念等方面考察可以发现, 保守的观念、错误的认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源共享水平提高与深入发展的瓶颈。因此, 转变和提高政府、图书馆管理者及全社会对信息资源共享的认识水平, 是解决资源共享问题的关键。首先, 社区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全面解放思想, 深刻了解当今社会信息资源的传播与扩散途径及技术手段, 了解信息的载体不再只是传统的书籍与纸质资料, 信息复制手段也较传统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 图书馆管理者应自觉适应这些变化, 把本部门、本系统的信息资源纳入国家全局信息资源体系中。其次, 在组织机构建设上, 应适应当代信息技术的传播特点, 改革传统的组织构架, 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和图书馆工作规范。最后, 在资源获取上, 社区图书馆应依据各自的馆藏结构和馆藏重点, 采取“协调采购, 规范加工, 联合上网, 资源共享”的模式, 以实现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

文献与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有一个领导机构统一协调。以往的实践证明, 若没有一个权威机构强有力的协调, 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中也很难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

在知识产权方面, 要协调发展, 互利共赢。首先, 要充分挖掘非知识产权保护的文献资源, 并实现共享。这类文献资源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类是本身不受知识产权法保护的文献资源, 如法律法规、国家机关发布的有关文件等;二是已经过了保护期限的文献资源, 这是一个巨大的文献资源库;三是权利人放弃其知识产权权益的文献资料。其次, 通过授权许可获取文献资料, 将受产权保护的文献资源纳入共享系统。图书馆应将受版权保护的图书、文献、信息及艺术作品等纳入资源共享平台, 管理者应通过谈判、协商获得权利人的许可, 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文献资源的全社会共享。

3.社区图书馆建设应纳入城乡规划

我国的城乡规划相关规范中, 对学校、幼儿园、垃圾站、变电所甚至公共厕所的密度都有明确规定, 唯独没有社区图书馆的规划规定。住宅小区的公共活动室叫作会所, 似乎有点公共活动场所的味道。但绝大多数社区会所建成后都变成了的物业管理办公室或被用于商业用途。因此, 国家在制定宏观战略时, 应将社会文化发展纳入总体规划, 要把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建设列为文化发展中的优先政策, 明确规定社区图书馆的密度与用途。建成后的社区图书馆应移交政府相关部门直接管理, 严禁建设或管理部门侵占社区图书馆并挪作他用。

4.培养社区文化的生存土壤, 以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为平台, 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

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可以通过社区基层组织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人口结构、文化发展及历史沿革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组织居民进行相关文献查找、信息传播等活动, 提高广大居民的学习热情。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还可以通过工作技能、生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丰富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居民对社区发展和建设的参与意识。这样, 通过长期的文化熏陶和培育, 支撑我们精神的精髓——文化才能逐渐回归。

5.为基层民众提供互动性服务

现代都市生活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 高矗的钢筋水泥楼房阻隔了居民间的精神往来。由于缺少沟通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陌生、无视和冷漠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 人类心灵深处因片面追求物质发展而压抑了的真情依然不停地涌动和流露, 仍在不自觉中企盼着同类的相互关爱、交流与沟通。社区图书馆应为现代社区居民提供互动、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彼此的交流与沟通, 及时对需求做出反应, 提供服务。社区图书馆应通过丰富的藏书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 激发社区居民对各种文化的兴趣。对于图书馆而言, 互动性服务就是通过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图书文化服务中与社区居民建立起互动关系。图书馆在社区中还散发着一种特殊的亲和力量, 它能诱导人们崇尚知识, 从而拓宽视野、开阔境界、唤醒良知、净化灵魂, 医治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给人们留下的诸多负面精神创伤。读者之间的体悟、感受, 更容易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理解和宽容, 增进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6.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 满足人的需求, 实现人的价值, 追求人的发展, 体现人文关怀是图书馆学的人文理念。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人文关怀,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还可以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长期持续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为他们就业和生活的改善创造条件。

7.改善和提高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的技术水平

当代信息传播途径已较传统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标准化的软件系统和文献格式是实现网络环境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采用的软件平台、标准不一, 有汉化的进口软件, 有国内开发的软件, 还有的采用本单位自行开发的软件, 等等。这些软件或未采用国家标准CNMARC机读目录格式建立书目数据库, 有些不支持TCP/IP协议及239.50 等标准接口, 这给文献资源、信息的联机检索与传递带来了极大不便, 制约了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 也制约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 必须尽快制定相关标准, 提高图书馆的技术水平。

四结束语

全民学习, 已成为当今中国亟待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社区图书馆建设, 为广大基层公民提供人文关怀, 推动全民读书, 是提高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 资金不足、专业人员缺乏以及体制问题制约着社区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不可能依赖于市场运作。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 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唯有加大财政投入、统筹规划, 才能实现全国图书资源共享、提高社区图书馆 (文化室) 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 才能建设完备的社区图书馆体系, 引导和营造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睿.社区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调查报告——由马鞍山市社区图书馆建设引发的思考[D].安徽大学, 2013

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研究 篇8

一、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的必要性

(一) 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公众需求现状。

根据笔者从2011年6月到2011年7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网络资源搜索、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唐山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需求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唐山市公共图书馆太少。唐山市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 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飞速发展。唐山市辖2市6县6区和6个开发区, 总面积13, 472平方公里, 人口719.1万, 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而唐山市面向所有市民开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图书馆只有12个, 平均下来59.9万人才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远远不能满足唐山市民的要求。

2.没有社区图书馆。唐山市几乎没有社区图书馆, 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又远离大部分住宅小区, 好多居民想看书, 到公共图书馆来读书受到了时间、交通上的限制, 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不仅没能充分发挥, 更是无法满足广大市民的需要。居民看书有的是通过单位的图书馆借书, 有的是自己买书, 有的是在网络上看书。每逢周末, 新华书店内, 前来看书的市民络绎不绝, 如今, 好多市民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业余时间把去图书馆作为一种休闲方式, 却苦于身边没有这样的场所。

3.唐山市需要社区图书馆。在调查的市民中90%的人认为唐山市应该建设社区图书馆。2009年青年党员张翠霞在党员献计献策中也提到“建立社区图书室, 提升市民文化品位”的建议。她认为城市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助推, 市民的文化品味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 建议我市建立社区图书室, 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

(二) 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社区是城市化的产物, 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社区的影响是直接的, 而社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不仅可以促进唐山市社区的发展, 培育唐山市的社区文化、丰富居民文化生活、营造社区文明、改善社会风气、传递实用信息、开展唐山市社会教育, 还可以开发唐山市居民的一些闲暇时间。它可以作为唐山市图书馆系统的延伸与扩充, 其建立档案, 保存社区历史文献, 可为社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将是唐山公共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 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奠定基础, 对提升整个唐山市的文化品位、营造和谐社会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进而能够提升唐山市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 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是唐山市发展的需要, 是唐山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延伸和发展的需要, 它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求知需要, 因此可以说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是很有必要的。

二、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的对策

(一)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职能作用。

社区图书馆的出现, 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社区图书馆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馆具有其他类型图书馆无法代替的地域亲和力和便利、快捷的借阅优势。如果唐山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投入的切实加大, 那么它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唐山市要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社区宣传栏等加以反复宣传唐山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及它的职能作用。

(二) 提高认识, 确保资金投入, 借多方之力推动社区图书馆建设。

社区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党和政府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首先唐山市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 充分认识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要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大文化建设发展规划, 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放在突出位置, 纳入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及其考评之中。同时各级政府要按有关规定按一定的财政收入或居民比例划拨图书馆的建设资金、业务经费和设备费用, 必须足额到位, 使社区图书馆建设有根本保证。其次, 社区图书馆建设经费来源应多元化, 采取“政府拨一点, 社会筹一点” 的办法, 以政府投入为主, 确保社区图书馆正常管理和运行, 社区自筹资金为辅, 利用社会捐资, 房地产商赞助, 个人投资等各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鼓励与企业合作因地制宜的办好社区图书馆, 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更能有力的促进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比如唐山市新建的小区很多, 政府可以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 在住宅楼拔地而起的同时, 不仅建起幼儿园, 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 而且在小区中心地带建起图书馆, 健身房等文化设施。开发商负责基建, 政府投资购置图书及活动设备。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配套, 不仅成了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闪亮点, 促进了房地产开发与增值销售, 对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 提高居民素质, 也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明确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功能应定位在社区文化事业上, 要体现社区文化的特点, 配合和带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体现社区先进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参考其他地区的社区图书馆的读者群, 其主要读者是离退休人员与小学生。针对这些读者群, 社区图书馆应开展符合他们的人性化服务, 如针对老年人举办一些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专题讲座;针对小学生, 应在知识教育、学生品德修养等方面加以辅导。另外针对社区的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 社区应在转变观念、知识更新、就业培训和提供信息上给予帮助。

(四) 确定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模式。

根据唐山市的实际情况, 参考国内外其他省、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经验, 笔者建议以政府建设模式为主体, 兼顾多种形式。

1.政府建设模式。

唐山市政府把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唐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 作为与交通、邮电、医院等配套的公共设施部分, 投资建设社区图书馆。如同银行设营业网点一样, 分布于各个居民生活区域。它可作为唐山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最主要模式。在社区图书馆建设中,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规划、资金的支持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进行引导。政府应每年给予社区图书馆一定的发展资金, 投入一定经费, 从馆舍、设施、经费、人员等方面予以保证, 帮助社区图书馆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增加一定数量的新书。

2.公共图书馆建设分馆模式。

唐山市的公共图书馆以兴办分馆的方式来创办社区图书馆, 并统一规划、管理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网络建设、资源配备等。公共图书馆可与有此意向的社区合作, 由社区提供必要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投入人员、设备、藏书建立分馆, 开展各项图书馆服务。这种社区分馆实际上是多功能、个性化的文献信息中心和终身教育的基地, 具有公共图书馆的各种服务功能, 可以为广大居民提供高水平的服务, 把社区图书馆作为市 (县) 、区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 归属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 使其办成公共图书馆的分馆.这种建馆模式不仅可以加快唐山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使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扩大了流通率, 变“ 死书”为“ 活用”, 还可以保证社区图书馆在短期内迅速开展服务业务, 可以说是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最佳模式。大连沙河口区就是采用的这种建馆模式。

3.社区与社区内学校或单位图书馆联合办馆模式。

唐山市相当多的社区里都有规模不等的大、中、小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 这些单位普遍都建有设施齐全的图书馆 (室) , 可以通过协商或合作等方式, 联办改组为社区图书馆, 或者让社区中的学校图书馆 (室) , 面向社会、面向社区居民开放。比如唐山市规模很大的学校图书馆就有唐山学院图书馆、逸夫图书馆、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图书馆、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西校区图书馆、师范学院图书馆、唐山学院东校区图书馆、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孙越崎图书馆等, 其中唐山学院图书馆就位于红星楼、张西等小区附近, 这些社区就可以采用这种联合办馆的模式。这种办馆模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不乏先例, 广西也有此类成功经验。这种模式下的社区图书馆的图书来源可以采取捐献方式, 比如高考后的学生图书、幼儿园“毕业” 的儿童用书、离退休人员的书等, 实现从藏书于民到藏书于社会。在管理方面, 街道居委会可以与企业或学校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 对图书馆进行联合管理。

4.与物业管理部门共建模式。

目前, 唐山市的新建社区很多, 这些新建社区为了吸引业主购房, 可以在小区配套设施方面, 打出文化牌, 建立社区图书馆为业主营造人文氛围。这些新建小区都成立了物业公司, 对住户收取不菲的物业管理费。唐山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协调, 由物业管理部门提供场地、基本设施等, 从居民所交纳的物业管理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 作为支撑社区图书馆持续发展的运作基金。这种运作模式在柳州市有成功的范例, 广西柳州市中山花园的社区图书馆, 就是由房地产开发商提供20平方米的图书馆舍、80多平方米的阅读场地及电源、电扇等设施, 柳南区文体局、辖区单位、居民捐献书籍1, 000多册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5.网络化建设模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建立电子阅览室, 纳入公共图书馆网络等数字资源中提供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社区图书馆。这是网络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图书馆服务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6.个人或企业等独资筹建模式。

唐山市社区图书馆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 遍地开花, 可以鼓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实业家或企业等自筹资金创办社区图书馆。唐山市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 允许社区图书馆的一切服务, 包括书、报、刊外借及阅览全部进行有偿服务。同时, 规定市 (县) 、区图书馆定期对社区图书馆进行人员培训, 对图书馆的采购、分编、著录、排架、流通进行辅导, 促使其发展规范化和制度化。

7.社区流动图书馆。

在边缘地区由于人口相对分散, 不便于设立社区图书馆, 为了保障这部分居民也能够享受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满足他们的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 市 (县) 、区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流动书车 ( 汽车图书馆) 定期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提供书刊资料借阅服务。市 (县) 、区图书馆应设立汽车图书馆文库, 以保证汽车流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断更新, 以满足这部分的居民不断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 。

(五) 规范业务管理,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社区图书馆的发展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要真正把它办成居民身边的学校, 除了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外, 自身的建设不可或缺。要规范管理, 必须制度先行, 社区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如每个读者必须提供身份证登记办证;开放时间根据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需要来确定;可以适当收取办证的工本费、押金, 或者无阅览证的收取适当的阅览费;若读者丢失图书或借书不按期归还, 可以作适当的处罚等。另外还要固定管理人员, 即使是兼职的社区干部, 也必须强化管理。其在业务上可以寻求市 (县) 、区级公共图书馆的指导, 或派人参加公共图书馆举办的业务知识培训班,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三、结语

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是很有必要的。唐山市相关部门要认清社区图书馆在唐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适应唐山市广大市民对读书的需要, 大力加强宣传力度, 保证资金投入, 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的选择灵活多样的建馆模式, 并在在内容上提供丰富多彩, 特色化的服务。我们有理由相信, 唐山市的文化建设乃至唐山市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唐山市市民对社区图书馆的需求现状, 认为唐山市应该建设社区图书馆, 并根据其他省、市建馆的实践经验和唐山市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唐山市建设社区图书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唐山市,社区图书馆,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陆春红.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2].丁小明.论义乌市社区图书馆之构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基于人口城市化的社区图书馆建设 篇9

1人口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问题

我国在快速、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 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产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偏面追求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注重形象化工程建设, 全国各地一座座新城区拔地而起, 大中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大楼被搬迁到交通不便、人流量稀少的郊区, 市区繁华路段整片区商业化, 变成了文化沙漠, 完全忽略城市化进程中的内涵和实质的建设, 严重制约了城市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新城区建设过程中, 社区图书馆建设也极少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内。

图书馆作为国民文化趋势的引领者, 其公共服务提供的阅读便利便也成为了社会风气的趋向标。40年前国际图联曾颁布“公共图书馆标准”, 明确每5万人一所公共图书馆, 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馆舍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2]。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分配实质上呈现着极不均等的状态, 公共图书馆服务不要说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有着很大差异, 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也远远未达到国际图联标准。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 至2013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只有3112个 (其中少儿图书馆只有105个) [3], 而且2/3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 即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佛山市, 全市公共图书馆仅有6个, 按区域常住人口数7 194 311人计算, 平均121.6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4]。而在英国, 共有4 574个公共图书馆, 平均1.4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或其服务点[5];在挪威有865个公共图书馆, 平均1.8万人拥有1个图书馆[6];在美国公共图书馆大概有8 951个, 许多州的法律规定每2英里必须建一个图书馆, 每一万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7]。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数量和服务人口数相比,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缺口却如此触目惊心。

尽管已经迈入了21世纪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 但我国东西部、城乡发展极不平衡, 即使在新开发的城区, 图书馆等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稀缺, 在互联网社会中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这种情况的恶化势必造成社会的断裂。虽然一些乡镇社区均建有文化室、文化书屋等, 但与文化二字根本不沾边, 只是民众举行红白事的场所, 有的甚至成为聚众赌博之地。不论是城市或是乡镇, 各地居民社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问题社区”犹如产生病变的细胞, 如不及时关注, 势必引起整个组织乃至机体的病变, 甚至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2国民阅读兴趣的缺失

民族精神的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阅读的水准, 数据显示, 2014年我国人均阅读图书仅4.77本, 远低于韩国11本, 法国20本, 日本40本, 以色列64本。阅读是犹太人长期世代积累下来的习惯, 他们在所有商业和娱乐停摆、公交停运的犹太“安息日”, 全国唯有书店可以开门, 阅读背后的智慧和力量就是这样使一个区区小国蜕变成举世公认的“强国”。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 每个人的背包里都装有一两本书, 阅读是除了足球之外几乎全德国人都喜欢的一件事, 德国人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去国外旅游时, 常常看到在公园草坪上、游船的甲板上、飞机舱内, 年轻人手棒书本静静阅读的情景。

而环顾周围, 麻将馆、网吧、休闲会所等娱乐业的热闹非凡, 无论你步入任何一个小镇的大街小巷, 随便就能看到几十家麻将馆或网吧, 国民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赌博、上网和看电视。祖先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互联网时代给了人们更多阅读的便利性, 却没有让读书的人多起来。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出浮躁不安, 广场上不停舞动的大妈们, 地铁、公交车里忙着刷微信、刷微博、玩游戏的年轻一族, 在网吧或在高校的宿舍, 玩游戏和聊天成了主流, 唯独少见了那种手拿书籍默默阅读而带来的满足与宁静场面。

3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图书馆建设

沙里宁有句话说得好: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从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市民的抱负, 城市的气质来源于历史和文化的积淀[9]。在全球一体化环境下, 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城市规划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是, 有个性的城市, 才最有争夺全球资源的能力, 也最能捕捉到发展机遇。我国走向城市化过程中, 需要城市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支撑[10]。

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格局已成规模, 新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新型社区图书馆应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主要依托, 大型公共图书馆与社区图书馆、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图书馆实行信息联网互通互借。此外, 鼓励私人资本介入社区图书馆事业, 以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在一些居民社区配置的空白, 私人图书馆在经营方面有其优越性, 可以根据居民的要求随时灵活调整服务范围和内容。图书馆的建设要深入到居民生活的各个社区, 通过社区图书馆的建设, 方便国民利用图书馆, 以及图书馆进行信息传递、社会教育、娱乐消遣等职能的有效发挥, 有针对性地满足居民对信息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 从而满足普罗大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我国商业化的大城市, 经济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打工一族及其家属, 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工作和居住环境相差悬殊, 因此不同的群体具有相对不同的精神需求, 同一群体内部的精神需求亦有其独特性。如白领高薪群体更重视职业成就感, 对业余精神生活要求比较高, 而农村进城务工者则大多数从事低技术的体力劳动, 业余生活单调, 缺乏归宿感, 使他们经常感到空虚、孤独和无助, 迫切需要一个精神寄托的地方, 其中也不乏有些人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长回家创业的想法;此外特别关注青少年的课余生活, 他们需要一个经常溜达的地方, 尤其是双职工、外来工的子女, 会因缺少家人照顾而容易误入歧途。社区图书馆应肩负起“社会第二课堂”的责任, 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让这些孩子放学后能有一个做作业、继续学习、娱乐的安全之所, 这不仅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阅读的习惯、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以及碰到困难时懂得利用图书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对社区的和谐及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应以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转变为契机, 使社区信息服务成为社区图书馆的中心工作之一。

4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的性质决定了图书馆的职能, 概括起来包括有:搜集、保存和传递文献遗产、开发智力资源和进行社会教育、消遣娱乐、公益职能等等。人口城市化使社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更加贴近民生, 接地气。

(1) 信息功能的角色。

信息咨询是公共图书馆首要职能。图书馆在信息获取上担当两个重要的角色:一是协助政府与国民社会达成发展目标, 支持政府的政策推广, 为政府、国民社会与商界提供信息服务, 协助政府了解国民的信息需求。二是支持国民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决策。图书馆等信息中介机构, 透过提供信息, 议题关注, 强化交流, 典藏管理, 空间与论坛活动以及培养技能等六方面提供与协助政府并推动发展图书馆提供公平的信息检索[11]。图书馆员应向国民提供技能培训咨询, 并有效地进行检索并获取、使用各种信息源, 并且藉此由互联网技术弥补城市社区之间的信息落差。

(2) 社会教育职能的建设。

今天的图书馆如果继续单纯地搜集资料, 对资料分编收藏以供使用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 太过狭窄和因循守旧, 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 必须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把图书馆办成一个真正的“社会大学”“平民的大学”。教育的方式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而定, 如对外来工群体可根据其需要设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也可由用户自己提出技能培训的方式和要求。

(3) 休闲娱乐职能的发挥。

在孤独和空虚病流行的当今社会, 尤其需要一个供人们一起休闲、娱乐、读书、交流的场所。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休闲娱乐职能的开展兴趣不大。社区图书馆应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宽阔的空间和安静的环境, 设置展览室、演播室、棋牌室等, 进行养生保健、花卉养植、剪纸、茶艺等知识的讲座, 有效地满足国民的休闲娱乐需要。

(4) 公益功能的传递。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一部分, 社区图书馆也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机构, 代表社会对弱势群体传递关注。这种关注, 不仅体现为对乞丐和无家可归者敞开大门, 更体现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醒社会, 应该对病患、智障、犯罪受害者、外来务工者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加深了解, 并向他们伸出援手[12]。对弱势群体而言, 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贫穷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机构。

5结语

图书馆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与文明, 是人类精神粮食的所在地, 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国民的精神生活和终身教育至关重要。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强化社区图书馆的平民化和大众化的服务意识, 合理、均等配置图书馆资源, 使全社会的所有国民, 不论种族、地区、年龄、性别、宗教、语言、残疾、经济和就业状况, 以及受教育程度, 均可平等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向着国际图联制定的“馆舍辐射半径通行标准为4公里”标准迈进, 建设一个有文化底蕴、有品味的大都市。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EB/OL].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2][EB/OL].http://www.gmw.cn/01gmrb/2009-04/06/content_905636.htm.

[3]广州信息统计网[EB/OL].www.gzstats.gov.cn/pchb/rkpc6/.

[4]佛山市统计信息网[EB/OL].www.fstjj.gov.cn/tjgb/.

[5]肖永英.英国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和发展趋势[J].图书与情报, 2009 (4) :6-10.

[6]吴凤霞.挪威公共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5 (3) :110-112.

[7]美国公共图书馆[EB/OL].baike.sogou.com/v63200779.html.

[8]德式阅读的力量[EB/OL].site.douban.com/234845/widget/.

[9]赵新萍.新型城镇化给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科技成果, 2014 (20) :20-21.

[10]杨曦.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的途径探析[J].理论界, 2012 (3) :138-140.

[11]信息获取与发展里昂宣言[EB/OL].http://www.nidanet.org/2014-09-02 10.01.24.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篇10

1社区图书馆的属性

所谓社区图书馆就是为了一定地域内的所有居民服务的提供文献信息的场所,具有休闲性、教育性和公益性等特征,是向居民宣扬传统美德、开展社区教育、传递实用信息的一个场所,也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知识、交流文化、获取各类技能知识的良好平台,而且因为社区图书馆的场所均在社区范围内,居民的学习使用很方便,更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从而也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同时也是培育社区文化的一个场所,因为所有的居民往往都是一直生活在一个社区,他们感受最多的、更为关心的往往还是身边的文化,也就是社区文化,所以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服务,为培养居民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荣辱观和文化爱好上发挥着引导作用。

2目前社区图书馆建设的背景

(1)针对城市发展的现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明确建设文化设施作为新建小区的配套设施,可见国家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2)现今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正急切需要改革和突破,而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正好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契机,使城市发展和公共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又多了一个载体,同时也促进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3社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社区图书馆建设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一个社区的图书馆建设很大程度上依托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经济条件和执行力度,没有一个必须性的依据,因此,经费的投入、馆藏的数量、图书的质量、服务的内容、人员的素质上都得不到必要的保证,从而也制约了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

3.2各政府部门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各政府部门对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已越来越重视,但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形势的需要和上级部门的要求,而不是出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必备条件去办,带有一定的被动性,缺乏主动性的社区图书馆的后续投入和管理可想而知,因此只有把社区图书馆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必备公益事业来办,社区图书馆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3.3社区经济条件所限

一些社区经济条件不好,经费短缺、物质条件匮乏,解决自身发展都还是个问题,更别说发展社区图书馆建设了;也有一些社区经济条件已越来越好,可一样都有自身的实际困难,如维护社区卫生、帮助困难户、解决社区生活困难、各社区自身发展需要等等各方面的开支更加需要解决,那么就很难顾及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社区图书馆事业了。

4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4.1加强政府的主导性

各政府部门要切实履行中央有关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示精神,妥善解决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经费、人员、场地等等问题。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直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各政府部门对老百姓的精神需求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也直接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

4.2一切突出简便化

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社区全体居民的精神需求,而社区居民之所以选择到社区图书馆是因为方便、节约时间,因此一切考虑应以简便化为先,出入图书馆要简便、借还书要简便、查找图书要简便。用于图书馆的场所不能在高楼、不能在复杂的地方,进出要方便,要考虑到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残障人士、老年群体、少年儿童等等各类人士;借还书手续要方便、查找程序要简单,服务考虑要周全,让人有一种自家书房的亲切感和温馨感;馆藏没必要在数量上要求很多很全,实用为主、使用率为主,可以根据附近居民的特点、需求习惯来采购一些休闲性、娱乐性、普及性的书籍,以满足附近居民的工作需求和日常生活需要。

4.3服务具备针对性

社区图书馆通常都是建在社区里,是为周边地区的居民服务的场所,而一个社区最有闲暇时间的往往是社区的老年人和少年儿童,那么就应该针对老年人多采购一些适合老年人的,如居家养生、身体保健、健康饮食、休闲生活等等内容的书籍,而针对少年儿童的兴趣和爱好需要,可以多采购一些关于科学知识性的、趣味性、探索性的、有助于拓展少年儿童知识范畴和健康成长的书籍;如果场地准许,还可以腾出一块场地专门用于老年人或儿童使用,装修有针对性、摆设有针对性,书籍有针对性,最大化的为社区居民服务。

4.4鼓励全民参与

社区图书馆面向社区居民,如能吸引大家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更能发挥其社会功效。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大家将各自多余的书捐出,丰富社区图书馆资源,提高利用效率。邀请社区居民来图书馆与大家交流、互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社区图书馆会更贴近民众,促进社区和谐。

4.5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水平

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图书馆才能持续、稳健的发展,才能给社区居民提供真正的精神食粮,而一个高品质的社区图书馆离不开图书管理员、志愿者的高素质、高服务,而只有热爱社区图书馆工作、并且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管理员、志愿者来从事社区图书馆工作,社区图书馆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也是社区图书馆有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时进行上岗前基础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继续再教育,使社区图书管理员的思想品德、业务规范、综合涵养和电脑网络的使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只有不断推进社区图书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社区图书馆建设才能持续发展。

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建设探微 篇11

一、当前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西部城市社区居民数字媒体阅读率稳步上升,该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有学者调查表明:西部城市社区居民光盘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等一些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期刊阅读率为38.3%。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的阅读习惯进行统计发现,年轻读者更加倾向于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等阅读方式,但是对于成年读者来说,更热衷于开展纸质图书阅读。调查显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比较落后,部分国民对于举办阅读活动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仍然有70%的国民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举办各类型阅读活动,这些调查充分显示有必要加强西部地区的阅读推广活动。

二是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建设良莠不齐,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对贵州不同地域的十余家社区图书室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身边的图书室”规模、标准各不相同,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有的缺少书刊资源,有的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很多社区图书室布满尘埃,少有人问津。更有的成为老年活动室,棋牌屋,对中青年缺乏吸引力。有的社区图书室和会议室设置在一起,几个旧书架,摆放着几排陈旧的书,数目混乱,没有分门别类,且多为小说、作文书、教育类书籍,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多年没有更新过。

三是缺乏必要投入,数字化程度低,有关方面重视力度不够。多数图书室门可罗雀,前来借阅的人非常少。政府缺乏必要的投入,特别是跟不上互联网加、云技术的步伐,在网络非常发达的今天,许多止步不前的西部城市社區图书室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了。

二、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建设的突围之路

一是加大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建设资金投入,更加注重建设的科学规划、系统规范。这方面可资借鉴的经验如新加坡,新加坡政府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管理借鉴分馆制模式,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我国西部城市要完成社会经济建设后发赶超的艰巨任务,亟需又好又快地培养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短板,特别是西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加大社区图书设施设备、人员、经费的投入力度,按城市居民分布状况,合理规划社区图书室建设,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资金补助,鼓励社会资金进入该领域,大力改变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面积小、设备落后的现状,对图书室管理员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进一步增强社区图书管理员的服务职能。各地可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标准,对公共图书室的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要求地方图书馆不仅要加强馆舍建设,还要大力推动社会阅读,加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定期更新图书。

二是改静态图书室建设为动态图书室。社区图书室建设不再囿于静态的图书成列、借阅等单调乏味的方式,而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居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如积极开展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等阅读推广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评选优秀读者、摄影大赛、知识竞赛、征文大赛、读书会、书展、图书捐赠、专家讲座、经典影片播放、专家书籍推荐、文化长廊、作品展览等等。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声光电及云技术,换个建馆思维,搞多功能社区图书室服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90%的社区公共图室接通了互联网,且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我国西部城市社区图书室建设不妨后来居上,在互联网加及云技术等方面做大文章,做出好成绩。社区图书室除了涵盖图书信息,也应该让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资源进入居民社区。在互联网加及云技术已经深入城市及农村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的今天,社区图书室不能仅仅是看书看报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公共文化空间,从网络覆盖,到各类讲座、艺术沙龙,甚至是社区居民的读书会,社区图书室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的社区图书室才有吸引力。应专门开辟一个能够容纳更多居民、更多图书、设施更加齐备的空间,让居民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体验社区为大家带来的更多样的服务。

四是改善服务,创新服务。很多社区居民反应,社区图书室书籍更新慢,开放时间不合理,利用率普遍较低,有记者戏称为社区图书室“离家近与心远”,社区图书室叫好不叫座,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里面阅读了。不妨改善服务,如茶文化、网络文化、曲艺文化、小咖文化与油墨清香结合起来,让图书室拥有优雅的环境,提供各类咖啡饮品和沙龙活动等,成为心灵驿站、避风港湾、怡情之所。图书种类不妨囊括时下热门、精品书籍。服务时间不妨更加灵活多样,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篇12

一、社区图书馆的突出特点

1. 社区图书馆是根据现代都市聚居形式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图书馆形式。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 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体制改革后作出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是按照地域、社区构成诸要素科学合理划分的。社区图书馆正是根据不同的地域关系重构组成的, 其基本特点是向社区民众开放, 并以满足社区内民众的阅读需求和信息交流为目的。

2. 社区图书馆是一个参与和共享的体系。

社区图书馆要充分体现阅读便利、资源节约的原则。阅读便利就是使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图书馆服务;资源节约则是倡导社区内的所有家庭和单位的资源应当共享。所以, 社区图书馆是一个参与和共享的体系, 社区内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共享是建设社区图书馆的基础。

3.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人休闲与交流的最好场所。

社区图书馆通过自身丰富的文献信息和灵活简便的服务, 吸引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到社区图书馆进行阅读和交流, 满足人与外部世界的融合, 满足人与人的沟通和往来, 并以此培养广大民众对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 并使之能主动支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

二、社区图书馆的功能作用

1. 社区图书馆是居民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 学习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种终身化手段, 人们必须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 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社区图书馆以其覆盖面广、服务形式多样、地理位置便利等特点, 理所当然应成为全体居民接受教育的理想场所。

2. 社区图书馆弥补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足。

目前, 我国每个城市都有一个藏书相当可观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和若干个区级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往往位于市、区中心, 服务范围过大, 反映出孤立的中心式公共图书馆建置的缺陷。如果把公共图书馆延伸至各个社区, 对社区居民开放, 使所有居民都能方便利用图书馆, 充分满足现代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要, 使其成为传播文献知识信息的媒介, 这就弥补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不足, 延伸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 完善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体系。

3. 社区图书馆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由于社区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性、服务性、娱乐性, 它可以有效地占领社区这块阵地, 开展政治思想和社会公德教育, 净化社会环境;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营造学习氛围, 培养群众积极向上的生活志趣和情操;促进社区居民形成认同感, 增强亲和力和凝聚力, 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增强城市的文明程度。

三、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

1. 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

首先, 应确立和发挥政府在社区图书馆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社区建设中,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规划、资金的支持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进行引导。政府应每年给予图书馆一定的发展资金, 帮助社区图书馆不断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和加大藏书购置。

2. 变学校图书室为社区图书馆。

许多社区内都有一至两所的中小学校, 这些学校都设有图书阅览室, 并配备了素质较高的专业管理人员, 但只对本校学生开放, 而且藏书量极少、品种单一, 使得图书馆的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如果社区或街道办事处与学校协调, 由学校出场地和管理人员, 社区或街道办事处出资金, 将学校图书馆对社区开放, 变学校图书室为社区图书馆,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校图书馆的规模, 使其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 同时也扩大了图书室的服务范围, 使学校图书室得以充分利用。

3. 创办图书银行, 建设共享型社区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的经费基本上用于信息资源的收集, 如果适当、合理地减少这方面的开支, 就等于相对增加了社区图书馆的经费。因此, 社区图书馆可以采用图书银行的方式, 鼓励居民捐订、捐献图书, 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资源, 把社区图书馆建成一个开放式的共享型图书馆。这样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 还相应地为社区图书馆建设积累了更多经费。

4. 挖掘物业管理潜力, 由居民住宅物业管理部门承办社区图书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已由生存走向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追求, 人们对居住条件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住房本身, 而更多地注重居住区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因此, 开发商和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就应当把小区内的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小区配套设施来规划和安排,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业主入住小区。

5. 以所在地区公共图书馆为依托, 创办社区分馆。

上一篇:弹性传动系统下一篇:采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