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建议

2024-09-14

经营建议(精选12篇)

经营建议 篇1

2011年以来,泰州市政府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而茶叶市场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巨大的商业潜在价值,悠远的文化背景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针对如何加强泰州市的茶叶产业发展,笔者在认真调研泰州市茶叶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泰州茶叶的发展优势,阐述了茶叶市场发展对泰州目前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泰州茶叶市场稳步发展的建议。

1 泰州市茶叶市场发展的特点与现状

1.1 茶文化悠远,独具地方特色

泰州文化底蕴中和, 别具特色。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历史文化,养育了泰州独特茶文化,这其中主要以三水文化孕育了泰州的物质文化,同时也发展了泰州的精神文化。因此说,水是泰州历史文化之根源不足为过。而人们又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可见水对于茶的重要。因此泰州的水质和当地的文化背景为茶叶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得以茁长成长的土壤。

1.2 政府大力支持,拥有良好背景

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泰州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重视,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市场等措施,促进了泰州茶产业的发展。此外在泰州地理位置附近,扬州和安徽都拥有一定的茶叶产业和茶园基础。可以对泰州茶叶市场的发展和茶园的扩建形成一个良好的辐射,借鉴周边地区茶叶发展的良好经验和茶园的改造机制使得泰州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2 泰州市茶叶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供求不协调,宣传力度薄弱

泰州茶叶行业发展多年,可是对于产品的周期却不能明确,很多大的茶叶品牌只是靠自己连锁渠道丰富来打开市场,一直没有突破破传传统统的的终终端端销销售售模模式式,,这这和和不不了了解解市市场场需需求求有有关关系系。。再再者泰州茶叶批发群,全部都是零散店销售,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模体系。消费者购买时品种也不齐全,即使有购买动机也因销售地点的杂乱无章以及销售渠道的单一而丧失购买行为,造成了消费者需求的不饱和性。

再者宣传力度不够,营销渠道单一。泰州茶企业很少主动通过宣传推介来扩大市场占有率,企业缺乏对宣传必要性的足够认识,没有能够自觉维护茶已有的品牌价值和增加茶的品牌附加值,但无论是从宣传渠道的拓展还是宣传队伍的打造,都需要持续的投入,宣传投入不够,宣传的效果就无法体现,因此,加大宣传的投入是必要的。目前泰州茶叶市场很少进行宣传,依靠着仅有的忠实顾客级店面宣传远远不够,销售地点仅限于店面,营销渠道单一。

2.2 竞争对手众多,市场安全存在隐患

茶叶市场的替代品众多,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奶饮料,果汁,碳酸饮料,矿泉水等多种产品,且各具特色。消费者常因种种原因放弃购买动机。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个别企业为保证生存不择手段,茶叶产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使得一方面出现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信任危机,同时也使得给其他的竞争对手留下很大的市场机会。因此泰州的茶叶市场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关注与措施。

2.3 茶文化意识缺失,相关人才匮乏

泰州茶文化与梅兰芳文化,三水文化相结合,形成泰州早茶文化与当地特色的茶叶文化。但是茶叶产业在泰州当地并没有形成具体的茶叶规模。文化气氛不甚浓郁,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播。同时茶叶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工作不到位,他们的技术熟练程度与否也直接影响了泰州茶叶市场的壮大。没有通过建立学校,实地训练等多个途径培养人才,从而对为茶叶市场能够源源不断地提供茶叶市场的人才供给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 泰州市茶叶市场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刺激消费,提高消费者需求

刺激茶叶消费在泰州地区的销售量,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借泰州茶文化促进茶叶销售。结合当地促进茶叶销售的做法,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大力传播茶文化知识,大力宣扬泰州茶文化。其二借他人经营方式促产业化发展。目前,泰州不同等级茶叶的销量不均。而台湾茶叶品级趋向优质化,其产、制、销一元化的茶叶经营方式值得借鉴,以促进泰州茶叶生产向产业化发展。其三加强茶叶新品种研发,带动茶叶副产品发展。这要求我们既要不断开发新品种,又要带动茶叶副产品发展。如茶籽油的提炼和茶点,茶饮料等多种副产品的涌现。

3.2 改变营销方式,扩大营销渠道

要增加泰州茶叶的需求量,需要增加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受众面,增加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同样地,要增加茶的品牌附加值,也需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得以实现: (1) 找准宣传点,明确宣传目标。要想抓住受众的眼睛,提升宣传效果,必须从产品中提取出能让受众眼前一亮的东西,先抓住受众的眼球,激发起受众的兴趣,才能达到宣传的效果。 (2) 划分受众群,抓住特点分类宣传。对受众群体的准确把握和划分往往能让宣传效果事半功倍,没有一个产品是适合所有人的,但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尽可能地扩大消费群体。就茶而言,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宣传应当有所侧重,例如,可以对茶的潜在消费群体按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划分,若以年龄进行划分,老年人比较注重养生,宣传的重点应该放在茶的营养成分上,更多地强调茶的抗衰老、抗辐射的功效,而年轻人喜欢时尚,宣传的重点和风格就要相对偏重于绿色、健康,更多地强调绿色新生活。 (3) 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就茶宣传的媒体资源而言,其实是极为有限的,因此,整合媒体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在每一个宣传案子中,不仅要宣传茶本身,而且要宣传相对成熟的其他宣传形式,例如在电视新闻宣传中给出茶网址,在茶页面上实时更新涉及茶的电视、广播播出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打造一个立体的宣传网络,形成“滚雪球”的效应。 (4) 积极拓展宣传渠道。要想打好茶这张特色牌,仅凭当前的可用媒体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可以整合,但是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加强,因此,需要拓展新的宣传渠道。除了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强度外,更重要的是发掘新兴媒体的宣传价值,纵观网络上的各种宣传媒介,效果最好的当属网络视频,一个优秀的视频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取得上千万的点击量,并被无数人分享、转载,宣传的效果是惊人的,如果有好的茶艺视频或者宣传片,茶就可以以广告植入的方式借助视频发布平台进行宣传。其次是微博,微博因为内容短小、语言精辟而风靡网络,茶叶宣传公司可以自己注册账号和建立粉丝群,通过这种新兴渠道宣传茶叶养生知识,扩大茶叶的宣传。并和茶叶爱好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最大限度地将年轻群体拉进我们泰州的茶叶市场。最后是虚拟社区、各种论坛、贴吧等,这部分媒体可以通过回复、发帖的方式进行宣传,但是需要较为庞大的团队才能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

3.3 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品牌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品牌的竞争。如果没有一批竞争力强的茶叶品牌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泰州茶叶市场。

目前,泰州茶叶品牌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但其本质是发展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问题。因此我们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茶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扩大经营规模,推广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同时要根据茶叶品牌自身特色和营销特点,促进茶叶区域性品牌和跨区域性品牌的融合发展,努力创出具有泰州当地特色、立足全国茶业领域的茶叶品牌。

3.4 转变观念

(1) 形成茶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企业要加大对自身企业品牌的市场推广,打造出由泰州茶叶市场所发起的销售于全国的茶叶品牌市场。 (2) 从品质控制到品牌营销的转变。实现从品质控制到品牌营销的转变,适时引进现代化的市场营销人才,并围绕品牌营销实施一系列的管理体系。 (3) 从传统茶文化到现代茶文化的转变。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要适应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在对茶叶文化的包装上,也需要注入泰州新的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

3.5 打造茶叶品牌,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茶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泰州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将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3.6 推进创新,打造茶文化产业的精品工程

泰州茶叶市场应打造自己的地区茶,产生当地有效的名优茶并且提供充足的供应。同时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此外加大力度实现泰州茶叶产业创新,把茶文化产业做成精做细。

4 结语

泰州茶叶市场正以稳健的步伐向新型发展模式转型,为当地经济政治文化增添了不可抹去的一笔。并且作为农林业发展的潜力股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有着极为可实践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泰州地理》.

[2]《经济研究导刊》.

[3]《泰州科技》.

[4]《泰州日报》.

[5]泰州市相关政策文献.

经营建议 篇2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随着超市消费者价值导向增强、购物经验增多,相对于对产品品牌的忠诚度,其对超市的忠诚度就变得比较低。一是超市之间差异化小,营销策略趋同,消费者体会不到超市能给自身带来何种独特价值,自然就对超市缺乏忠诚感。二是对于超市消费者来说,其最重视的还是商品价格上的优惠、质量上的保障等。如果哪家超市做得更好,消费者就会选择哪家超市购物。

培养和保持顾客的忠诚度的方法,除了要管理好超市的方方面面(环境、卫生、布局、气味、音乐等)外,还可以考虑会员积分制度,这也是不多的方法。关注商品的价格和质量。

超市销售的商品大多是生活日用品和食品,主要满足消费者基本的生活需要。这类消费,消费者主要关注商品是否实用和购买成本的高低。因此,消费者不用像购买奢侈品和豪华商品那样关心外部效用的满足,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是消费者购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重视感性消费。

近年来,由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购物除了物质需求的满足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即注重感性消费。这种特点表现在基本生活消费方面,强调购物过程的精神和心理感受,需要更舒适和谐的购物氛围、购物环境、更恰当体贴的服务。注重购买方便。

与百货商店、商业街、购物中心相比,超市消费者对方便性的要求更高。这种要求不仅包括商店离家近,交通方便,也包括超市购物方便选择、购买抉择自由、一次性付款方便等。由于这些消费群体平时生活节奏较高,大多数人希望减少花在生活日用品和食品上的购物时间。

对屏南镇森林经营的思考与建议 篇3

【关键词】屏南镇;森林经营;问题;建议

1 基本概况

屏南镇东与国家级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和景宁县接壤,南与本市兰巨乡交界,西与庆元县相邻,北与本市查田镇、小梅镇毗邻。其现有土地总面积24452.5hm2,其中林业用地23331.8hm2,非林地1787.4hm2;生态公益林总面积9334.2hm2,毛竹林面积1232.7hm2;森林总蓄积量1264624 m3,其中乔木林总蓄积量326074 m3,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均达到91.5%。该镇是龙泉海拔最高的一个镇,平均海拔800m以上,林业产值3755万元。全镇共计2844户,总人口101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9人,耕地总面积1046.7hm2,农民人均收入5977元。屏南镇是龙泉林业大镇,全镇林业用地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8%,森林资源蓄积量占全市总蓄积量的8.7%。

2 目前屏南镇森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虽已进行了森林分类经营,但科学实施目标还不明确

森林分类经营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经营总体上已从原来的以采伐木材为主向以保护森林为主转变。从2000年开始,全镇把主要公路沿线和溪流两侧、与国家级凤阳山自然保护区相邻的山林规划建设为生态公益林,已累计建设生态公益林总面积9334.2hm2,占全镇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0%,全镇生态公益林的区域、范围、地段、重点等都已明确。但在建设过程中以注重死封死育这种模式为主,欠缺对生态公益林的科学经营,这主要反映在已达到森林抚育标准的生态林没有及时进行森林抚育、已达到成熟年龄的人工林不及时采伐更新等方面,林农的经济利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商品林在经营中存在采伐拔大毛方式,一些疏林地、残次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影响了商品林后备资源的培育。

2.2 商品林单位蓄积量和经济效益不高

全镇乔木林森林总面积为21738.3hm2,乔木林总蓄积量为1236049 m3,平均每公顷乔木林森林蓄积量为56.86m3,平均每公顷乔木林森林经济效益为2.7293万元。全市乔木林平均每公顷森林蓄积量为64.9m3,平均每公顷乔木林森林经济效益为3.1153万元。屏南镇虽为林业大镇,但乔木林每公顷平均森林蓄积量都要低于全市乔木林森林蓄积量8.04m3,每公顷平均乔木林森林经济效益都要低于全市每公顷平均乔木林森林经济效益0.386万元。

2.3 林业效益不高

2012年,屏南镇全镇林业总产值为1315万元,人均林业产值为0.129万元; 2012年,龙泉全市林业总产值为43亿元,人均林业产值为1.4905万元,全市人均林业产值是屏南镇人均林业产值的11.6倍。林业效益不高的因素主要是:林业经营方式单一,现在全镇林业基本上是一产,没有二、三产林业;近几年来林农采伐木材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木材市场价格疲软;对毛竹林没有科学经营管理;短期效益好的经济林很少等。

2.4 造林传统习惯没有很大的改变,基本上以营造用材林为主

屏南属高海拔乡镇,因经济较落后,镇政府一方面为了改变林农经济落后的面貌,大力实施下山脱贫,有相当一部分林农从高山搬迁到离城市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另一方面有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现在许多村只剩下一些老弱贫残的人员留守。所以现在全镇真正留下来从事造林育林工作的人越来越少,仅靠一些年老体弱的林农从事造林工作。同时,老的造林习惯也没有很大的改变,现在对采伐地、火烧迹地更新基本上都是营造用材林,很少营造经济效益好的干水果经济林,而营造用材林到采伐利用周期长,管理成本高,经济效益较低。

3 對经营好屏南镇森林的思考与建议

3.1 确定森林经营的目标,科学实施好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

3.1.1 生态公益林经营

对生态公益林经营应实行分类指导,对坡度350以上、岩石较多、土壤瘠薄、水土较易流失、生态环境脆弱天然灌木林,以死封死育为主,重点是禁止人为破坏;对坡度350以下、土壤肥沃、立地条件好的针阔混交生态林,应根据生态林年龄及长势情况确定方案,如达到间伐年龄,应科学规划设计好森林抚育方案,有计划地实施森林抚育,森林抚育以下层抚育法为主,按照“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砍密留疏、照顾均匀”的原则,间伐强度控制在按株或材积30%~35%,郁闭度控制0.6以上。第一次间伐后视生态林长势情况,当郁闭度达到0.9以上时,开展第二次森林抚育。对人工营造的生态林,森林抚育方法、原则可按以上针阔混交林方法实施,当达到主伐年龄时,应有计划的实行1~2hm2片伐更新,更新以营造针阔混交林为主。

3.1.2 商品林经营

经营商品林应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对立地条件差、采伐后不易恢复的林地应以、营造马尾松、黄山松和适应高海拔地区的木荷、青冈等相结合的混交林;对立地条件好、土壤肥沃的林地,应营造以高效高产为目的的树种,如香榧、核桃、毛竹及其他好的品种笋用竹、干水果经济林等。通过科学经营最大限度的发挥商品林经济效益。

3.2 科学经营提高商品林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

3.2.1 用材商品林经营

对以培养木材为主的商品林,应重点掌握适地适树、提高造林质量、科学适时森林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3.2.2 干水果为主的商品林经营

重点做好科学选择造林地和优良高效高产的干水果品种、提高造林质量、每年抓好科学施肥、加强抚育管理、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搞好林区道路建设等工作。

3.3 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

加强对林农的宣传教育,切实改变林农的思想观念,将现代商品林业经济灌输到林农的思想中去,改变过去的老传统、老习惯;根据屏南的当地实际,大力营造周期短、见效快、品种优、高产高效的干水果经济林;加强对林农营造经济商品林的技术培训,提高林农经营经济商品林的科学水平;对现有的1232.7hm2毛竹林加强科学经营管理,根据实际将其改造成高产高效笋竹两用林或竹用材林,使经济效益翻番;盘活林地经营权,引进外地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家来屏南经营承包林业;以创办林业股份制企业或建立林业合作社的形式不断提高林业的经营水平;镇政府从对林农的科技培训、协调相关部门科学指导、提供产品销售信息等方面实行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好林农在经营经济商品林中的各种需求和矛盾。

3.4 切实改变造林树种单一现象,形成多林种、多树种的格局

由于屏南镇高海拔山区林农长期以来形成的营造用材林树种较单一的传统习惯,造林以前基本上营造的都是黄山松、杉木等几个十分单一的树种。这样一方面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使得经济效益不高。要改变这种习惯,首先要从向林农的宣传教育入手,改变林农的思想观念;其次,在具体实施营造商品林林种树种上要坚持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兼顾,针叶树与阔叶树、长中短相结合,用材林与经济林相结合,坚持把兴林致富放在发展商品林的首位;三是坚持发展规模林业、效益林业的原则。通过5~10年的努力,从根本形成多林种、多树种、用材林与经济林并举的高效现代林业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龙泉市统计局.龙泉市统计年鉴2012[M].2013:28, 62-63,73.

[2]龙泉市林业局.龙泉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报告[M].2007:135-136,153,163.

ZJ公司经营业绩分析及建议 篇4

关键词:杜邦财务分析,经营绩效分析,标杆管理

一、ZJ高新技术实业公司背景介绍

经中国证监会批准, ZJ高新技术实业公司 (后文简称ZJ公司) 股票于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是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依托, 投资范围包括高新区的开发与招商、房地产业、健康食品业、汽车配件业、航运服务业等领域, 其中调味品生产销售收入占经营业务收入的85.35%以上。

ZJ公司采用原材料的纯天然酿造技术开发推广调味新产品, 生产工艺低能耗、低污染, 其开发出替代传统老抽酱油和味精产品的纯大豆酿造的生抽酱油升级产品, 以家庭消费为主要对象, 逐渐占据了华南地区调味品市场。调味品的销售收入占80%以上, 成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ZJ公司积极在辽宁、江西、江苏、上海等地实施产能-区域扩张计划, 其主打调味品质量过硬、安全可靠, 产品销售很旺, 市场占有率逐年扩大。对经销商实行扁平化管理, 直接供货给二级批发商, 杜绝串货的可能性, 以维护其品牌力。成熟区域通过区域划分清扫盲点区, 新开发区域寻找优势经销商, 给予经销商较高的利润点。

二、ZJ公司杜邦财务分析

本文运用杜邦分析法对ZJ公司2009~2013年连续五年的经营业绩进行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 以求得企业动态营运状况的发展轨迹。

(一) ZJ公司财务状况

从表1可知, 五年期间,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资产总计和所有者权益连续增长, 尤其是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增长速度加快, 有快速发展的迹象, 表明该公司的动态运营是在健康的发展轨迹上的, 并在2013年度有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地位的趋势。

(二) ZJ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内部因素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是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指标, 反映了企业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的结果, 是企业经营活动效率和财务活动效率的综合体现。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分解为资产净利率和权益乘数。其原理可用以下的因素分解公式表述。

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

ZJ公司2009~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连续增长, 从3.61%逐步增长至9.63%。根据表2的数据资料, 本文对影响ZJ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内部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

1. ZJ公司权益乘数分析

经过分解表明, 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是权益乘数和资产净利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从计算分解中可知, ZJ公司的权益乘数一直保持在1.5左右, 说明企业负债较少, 财务杠杆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该企业上市20年来, 权益乘数一直保持在1.4~1.9之间。

2. ZJ公司资产净利率分析

ZJ公司的资产净利率在波动中有所上升。通过因素分解表明, 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一直处在波动中, 直到2013年才有较大提高, 说明企业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战略上有了突破, 资产规模扩大的同时, 资产的利用效率较以往有了相应的提高。

三、ZJ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 ZJ公司组织机制尚待优化

ZJ公司管理机制是大领导自上而下管理, 执行力强, 管理内耗少。但是高度集权化、正规化的组织形式往往呈现的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知识转移渠道, 难以形成知识的交织与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发挥基层管理者或知识型员工的聪明才智, 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决策层或经营层出现错误时, 很有可能是执行错误的决策, 少有纠错机制起作用。

(二) ZJ公司成本费用占比高, 回报低

财务数据反映出来的结果是经营管理中的各项费用比重较高, 而利润率相对较低, 表明了ZJ为实现其差异化的战略目标, 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建立品牌形象和提供高质量服务等方面投入较多, 使得三项费用比重较高, 但是相应的利润回报没有显现。对比ZJ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HT公司的相关数据 (见表3) 可知, ZJ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 ZJ公司资产周转率和收现能力低

ZJ公司的生产设施及其他硬件条件不逊色于HT公司, ZJ公司的资产周转率逐年提高, 但是与其主要竞争对手HT公司相比差距较大。究其原因, ZJ公司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率较大, 周转率偏低, 周转时间过长, 固定资产的周转率也偏低, 周转时间相对较长, 影响了总资产的运转效率。ZJ公司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与竞争对手相比较低, 反映了ZJ公司的收现能力相对较低;ZJ公司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相比对手较低, 表明企业支付股利和资本支出的能力相对较低。因此, ZJ公司经营管理能力不强, 营运周期长, 资产回报率较低, 用于回馈股东和扩大资产规模的能力相对较弱。具体数据见表4 (HT公司多为现销业务) 。

(四) ZJ公司财务杠杆的运用程度较低

ZJ公司权益乘数多年来维持较低的水平, 财务杠杆的利用效率较低。ZJ公司的主营产品经营规模较小, 没有形成很好的规模效应, 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大。ZJ公司开发新产品, 多年来是以广东作为市场的实验推广基地, 新产品是以家庭中高端渗透方式逐渐推向市场, 产品以成本价、小规模入市, 逐渐被消费者认可、悦纳。因此, ZJ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 其规模效率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财务杠杆的运用能力较低。

(五) ZJ公司经营业务分散, 品牌识别度与规模效应低

ZJ公司的投资范围包括高新区的开发与招商、房地产业、健康食品业、汽车配件业、航运服务业等领域, 这些领域的营业收入及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的情况如表5所示。从表5可知, 调味品的业务占公司业务的核心地位,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在85%以上, 其次是房地产及产品营业收入, 占比9.63%, 第三是汽配业务, 占比3.04%, 其他业务占比1.93%, 最末的是电池销售业务, 占比只有0.04%, 而且是亏损状况。ZJ公司经营领域较多, 业务分散。除了调味品业务外, 其他产品在市场中的品牌识别度不高, 市场认可度低, 也没有规模效应。

三、ZJ公司经营发展建议

(一) ZJ公司应建立柔性化组织机制

一个扁平的、柔性结构的组织中会有众多横向的信息交流渠道, 极大地促进知识与信息的传播, 更加有效地转换和提升企业信息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应拥有众多知识型员工, 经营决策可更加民主, 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的才智与创造性。因此, ZJ公司的组织结构逐渐去刚性化、去边界化, 促进解决方案的广泛探讨、完善和拓展, 凝合成具有创造力的新方案, 最终提升团队的绩效。

(二) ZJ公司应注重标杆管理, 提高成本费用与资产的使用效率

标杆管理是一个组织与其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找差距, 借鉴先进理念和模式, 重构本土化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 是一个模仿并创新的过程。但是, 标杆管理容易使得同行企业经营战略趋同和陷入反复追赶的标杆陷阱, 经营利润率不升反降。因此, ZJ公司实施标杆管理时, 应从三个层次开展标杆管理。

1. 通过战略性标杆管理, 确立企业发展方向

ZJ公司从效率-成本的竞争模式转向“高差异化-高附加值-高价格”的战略-价值的竞争模式, 通过技术创新, 降低成本, 增加产品附加值, 实现价值创造过程。从不同行业收集绩优公司的战略和优胜的竞争模式, 结合自身发展, 提出最佳的经营战略和价值创造计划, 建立战略性标杆管理目标。

2. 实施操作性的标杆管理, 进行对标分析

ZJ公司需从生产成本、资产管理、营运周转时间、三费使用、现金流管理等方面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对标分析, 明确衡量标准, 找出与对手的差异, 弄清运作机理, 调整完善企业的经营战术, 改进业务流程, 即与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比较产品和服务, 评估竞争地位, 发掘有效的操作程序, 完善核心过程, 提高业绩。

3. 实施国际性的标杆管理, 开展创标活动

从国内外的竞争者和顶尖公司的运营中获得思路和方法, 其最终目标不是追赶标杆企业, 而是超越标杆企业。ZJ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 知识型员工占大多数, 实施标杆管理, 有利于激发企业内部创新性, 挖掘工作流程中的隐形知识, 使标杆管理成为推动管理进步、组织进化的阶梯。

(三) ZJ公司应提升财务战略的驱动能力

ZJ公司主打产品的品牌力增强, 在调味品市场的优势地位渐显, 销售渠道渐渐打开, 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前期投入逐渐有了回报。ZJ公司进入快速扩张发展阶段, 谋求市场领先的地位, 争取成为拥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强势企业是其当前的战略任务。ZJ公司应以“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 适当采取“高负债、高股本扩张、低现金分红”的快速扩张的财务战略。为了防范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 在筹资中, 以自有资金为主, 负债资金为辅, 更多依赖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采取股权筹资、发行债券和银行借款相结合的融资方式。在投资中, 适时地采取兼并收购, 获得协同效应, 实现规模效应, 完成资本扩张。

(四) ZJ公司应集中资源加大投入, 发挥主导产业规模效应

以调味品产业为主导的ZJ公司正在从迅速成长阶段走向成熟阶段, 但是公司的调味品市场份额并不高。实施产品差异化的市场战略使得公司在产品的品牌上有了较强的市场识别度, 并在华南地区得到认可。但是差异化战略具有排他性, 与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有时是相矛盾的。因为即使所有顾客都了解公司产品的独特性, 但不是所有顾客都愿意或有购买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较高价格。因此, 调味品产业应采取目标集中的市场战略, 围绕特定顾客群, 制定具体经营方针并加大市场投入, 发挥出主导产业的规模效应。其前提是公司以更高的效率服务于这一细分市场, 从而超越更广范围内的竞争对手。其结果是品牌的差异化更强, 以致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超越;或者是对这一细分的顾客群实现低成本营销;或者是两者兼顾。此外, ZJ公司的其他业务, 尤其是微利且市场走向不确定或有下行趋势的, 或有亏损、增收乏力的产业应进行关停并转, 将经营资源转向发展前景看涨的调味品产业。

参考文献

[1]兰飞, 田琳.产权异质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评价[J].会计之友, 2014 (11) .

[2]宋东林, 魏宝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 (09) .

[3]刘善仕, 刘婷婷, 刘向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 2007 (08) .

[4]张光磊, 刘善仕, 申红艳.组织结构、知识转移渠道与研发团队创新绩效——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1 (08) .

[5]李玲, 李冰, 李琦.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2 (09) .

[6]李琦, 李冰, 李玲.海底捞:差异化竞争战略下的战略成本管理[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2 (09) .

[7]周倜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阶段的财务特征与财务战略驱动[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2 (05) .

经营建议 篇5

稻盛和夫为什么一生能够创造三个世界500强,为什么能够将一个濒临破产的日航,在10个月内由赤字20000亿日元立即盈利1880亿日元;中国的华为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民营企业,是什么让他们逐步从弱小走向强大?2006年前被称为是绝密,而如今被世界各国企业家广为学习的一套经营与管理模式——分之合经营模式即阿米巴经营或者说是内部市场经济将改变众多企业的命运!

凝聚利分之合经营模式

——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的救命稻草

分之合经营模式就是把鲜活的市场经济模式引入到企业内部,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工序之间实现内部市场经济,就是将公司分为多个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按照市场价格倒推的方式进行各部门的交易定价,让各部门间形成买卖关系(内部市场价值链),每个部门都是独立利润中心。每个部门(班组)每天的利润是多少、收入是多少、费用是多少都一清二楚,老板每天的收入是多少、费用是多少,利润是多少也能够一清二楚,一日一结算,一天一改进,同时每个部门创造利润的多少直接与该部门的员工工资挂钩,让部门内的所有人都能够参与经营与管理,它改变了以往只有老板关心企业的利润、费用、成本、交期等状况,真正实现了做大企业,做小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

因为整个经营管理模式采用的市场价格倒推的方式,也就是一旦外部市场上有任何风吹草动,企业内部各部门工序都会立刻做出反应,全员通过降低费用、改革创新等方式进行挖潜增效,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从而让企业快速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提高企业竞争力!

要想做强做大外部市场,必须将企业内部经营与管理模式市场化,也就是实行企业内部的市场经济,各部门之间价值交换,市场买卖,具体来讲,分之合经营模式主要解决企业以下问题:

一.如何实现企业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的问题。

许多经营者认为,要增加销售额和产量势必增加费用,这就是所谓的常识。但这一常识已被打破,皇明太阳能通过推行《分之合经营模式》销售额增加1倍,利润增加了17倍的佳话就是很好的例证。因为他把“销售额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作为经营的原点,他以每个小部门甚至每个人作为了统计销售额与费用的单位,并考核每个小部门或每个人的所有项目,从而每个人为增加本部门的销售、降低费用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的想办法、出思路。把原本属于企业的事、销售的事,变成了企业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事情,大大激发了全员的潜能,创造了利润翻倍的奇迹?

二.实现企业各部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哪里赚了,哪里赔了,一目了然。

企业的利润不是来源于销售部门,而是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部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经营管理模式,就像土地改革将集体生产与管理模式变成了承包到户生产管理模式,产量、质量、积极性会大幅度提高;而成本、费用、浪费会大幅度降低。让每个员工找到了当老板的感觉,实现企业每个人为自己干、为自己经营与管理。同时以每个部门甚至每个人为单位进行利润、销售、费用核算时,使核算的数据更准确、更及时,每个人、每个部门、整个企业每天是赚了还是赔了,赚了多少赔了多少都一清二楚让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加及时、准确,老板更放心。彻底改变以往企业一月一统计与核算的模式。

三.实现其企业内部人人都是市场,人人面对市场的经营模式。

分之合经营管理模式正是企业“内部市场经济”的具体体现,它改变了以往只有销售部门面对外部市场的局面,从采购到销售各部门各岗位都是独立经营与核算的经营单位,通过采取市场价格倒推的方式进行定价、定费,各部门工序之间商品移动都是买卖关系,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从而让企业快速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解决了“从给老板干变成了给自己干”难题。

以前从管理者到员工嘴上都说在“为自己工作”。但骨髓里都是在给老板干。因为他们天天在和老板玩“猫和老鼠游戏”,老板在现场就做做样子,;老板一走就偷懒耍滑。而通过推行分之合经营,使老板在与不在一个样,各级管理者在与不在一个样,大家都在认真、埋头自己的工作,忙而不乱,老板们一直期望的理想管理模式真正变成了现实。现在如果工作达不到日清日毕,大家会主动愉快的偷着加班(我们的规则不鼓励员工加班)。所以说分之合经营模式是从骨髓里给管理者和员工注入了疯狂为自己工作的基因。

五、产量、质量、成本和费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提高产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费用是企业家的天职,就是最大限度提高利润。是企业经营核心目的之一,是我们当老板骨子里的需求,但却不是其他经营管理者和员工骨子里的需求。他们无视、漠视产量、质量、成本和费用,所以每天喊破嗓子,用尽手段但效果微乎其微。然而分之合经营模式让管理者与员工从思想上有了360度改变,各级管理者和员工发自内心、自动自发、长久、长效的每天都在主动改进产量、质量、成本和费用,因此只要运用和落实分之合经营模式,金融危机下利润翻番不在是神话。

六、分之合经营模式,是企业内部的“土地改革”。

企业建立之初十几个人时,老板一个人就能管的过来,而现在成百上千人了,企业就像得了脑供血不足,管理越来越混乱。许多企业试图通过请咨询公司进行企业管理升级改造,可咨询公司到期撤场,企业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分之合经营模式在企业落实后它完全改变了企业“土壤”和“大环境”,它是一种经营机制,一旦落实“完毕”将不可逆转,没有回旋余地,让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模式与外部市场经济接轨,真正解决了“摁倒葫芦起来瓢了”,的现状,完全了企业内部的“土地改革”。

分之合经营模式让企业的老板不在是“挣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企业获得高利润不在是梦想。“分是聚宝盆,合是摇钱树”,分之合经营模式是未来十年中国中小民营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做强、做大、做长的基础,只要你运用并落实了分之合,您的企业就距离世界500强又进了一步。

总而言之,分之合经营模式是中国民营企业面对金融危机时的必然选择,他解决了企业只知道《阿米巴经营》好,却不知道怎么在企业落实的难题。它是卢万通老师曾数次东渡日本,深入研究稻盛和夫的京瓷经营模式与其勾兑的结果,是在国内企业临床实践的产物,是企业战胜金融危机,打造百年老店的必经之路。

【主训导师卢万通博士】

卢万通香港时代光华商学院执行院长、企管博士、著名管理学教授。中国绩效考核第一人;第一届至第八届《中国优秀企业文化建设年会》首席主讲嘉宾;中国企业《规范化管理体系》首席操作嘉宾。曾在沃尔玛和杜邦等跨国公司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已有近万名企业家聆听过他的现场课,并为中国大陆上百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过系统的咨询和内训。卢教授每年有300多天在咨询的企业现场摸爬滚打,并多次东渡日本与稻盛和夫及其高管进行勾兑,创造了中国式的阿米巴经营——分之合经营模式。他授课风趣、幽默,使用普通话,寓观念于谈笑间,蕴哲理于诙谐中,所讲内容操作性极强,勿经“消化”就可直接应用于自己的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

【训练对象】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企业文化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等。

相 关 事 宜

主办单位:香港时代光华商学院

协办单位:凝聚利企业管理训练学院中国优秀企业文化组委会时代光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训练地点:河北秦皇岛

训练时间:2012年10月25、26、27、28日

训练学费:39800元/企业(注明:每个企业限5-10人参加,单人参加9800元

/次)。

郑重承诺:四天课程学完二天不满意或回去应用没有任何效果,无条件退您

全额学费。

公司帐户:秦皇岛市海港区凝聚利企业管理培训学校

开 户 行:秦皇岛市海港区中行海阳路支行

帐号:1001 4787 5761

报名热线:139 3030 4042188 3111 2355张老师

经营建议 篇6

关键词:丹江口市;林地;质量评价;经营保护

中图分类号:S7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1-0069-03

1林地资源概况

1.1林地各地类面积

据丹江口市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全市林地总面积211 27267 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751%。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15 32772 hm2,占546%;疏林地19022 hm2,占01%;灌木林地90 08285 hm2,占426%;未成林地2 73748 hm2,占13%;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2 74438 hm2,占13%,苗圃及园林地19002 hm2,占01%。

1.2森林分类经营面积

全市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65 43207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83%。在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00 70507 hm2,占609%;灌木林地61 32350 hm2,占37%;未成林地1 10924 hm2,占07%;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2 08411 hm2,占13%;其他林地21015 hm2,占01%。

全市商品林(地)面积45 84061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17%。在商品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4 62265 hm2,占319%;灌木林地28 75937 hm2,占627%;未成林地1 62823 hm2,占36%;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66027 hm2,占14%;其他林地17009 hm2,占04%。

2林地质量评价方法

2.1评价原则

(1)主导性原则:从影响林地质量的众多指标中选择制约林地用途的主要因子,增强林地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简洁性。

(2)综合分析原则:林地质量是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林地分等定级应以对造成等级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基础。

(3)差异性原则:选择有明显差异,能够出现临界值的因子,客观地划分林地。

(4)不相容性原则:所选的指标体系能够尽量反映林地的全部属性。因素间不能出现因果关系,避免重复评价。

(5)可能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即易于捕捉信息,并对其定量化处理。体系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计算。

(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分析进行量化,以定量为主。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因素采用必要的定性分析,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运用于林地分等定级工作中,提高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精度。

2.2评价方法

2.2.1 选取主要评价因子

一般来说,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因子有基岩类型、土壤类型、土层厚度、腐殖质厚、土壤质地、石砾含量、地下水位、土壤酸碱度、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地形条件等等。经筛选分析,确定影响丹江口市林地质量的主要自然因子土层厚度、坡度、坡向、坡位和土壤类型。

(1)土壤类型:土壤类型呈规律性分布,它影响着树种生长和森林植被分布,是适地适树造林和林分改造的重要条件。

(2)土层厚度:土壤是林木生长的首要条件,土层厚度大小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土层深厚有利于林木根系伸展和吸收充足的土壤养分,对林木生长有利,反之则不利。

(3)坡度:坡度对土层厚度、土壤水肥条件有着直接影响。坡度较缓有利于保持水土、贮存土壤养分,供给林木生长;陡坡则不利于水土保持和土壤养分的贮存,对林木生长不利。

(4)坡位:坡位直接影响土壤发育和水肥条件的供应。一般而言,林地上坡位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林木生长差;林地下坡位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充足,林木生长好。

(5)坡向:坡向直接影响日照时数和日照强度,且纬度越高影响越大,从而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在纬度较大的地区,通常阴坡林木生长较好,阳坡林木生长则较差。

2.2.2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

根据丹江口市所处地理位置及各评价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程度,经综合分析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分别为:土层厚度04,坡度02,坡位02,坡向01,土壤类型01。

2.2.3各评价因子分类赋值

(1)土层厚度赋值:土层深厚(大于80 cm)2分;土层较厚(61~80 cm)4分;土厚中等(41~60 cm)6分;土层较薄(21~40 cm)8分;土层极薄(≤20 cm)10分。

(2)坡度赋值:平缓坡(坡度≤15°)2分;斜坡(坡度 16~25°)4分;陡坡(坡度26~35°)6分;急坡(坡度36~40°)8分;急险坡(坡度≥41°)10分。

(3)坡位赋值:平地、全坡2分;山谷、下坡4分;中坡6分;上坡8分; 脊部10分。

(4)坡向赋值:无坡向、北坡2分;东坡、东北坡4分;西北坡、东南坡6分;西坡、西南坡8分;南坡10分。

(5)土壤类型赋值:褐土、水稻土2分;黄棕壤4分;紫色土6分;石灰土8分;新积土10分。

2.2.4林地质量等级划分

(1)确定林地质量等级及各分值范围:根据林地质量评价因子,将丹江口市林地共分为5个等级(表1)。各等级林地分值范围为:Ⅰ级林地分值20~30分;Ⅱ级林地分值31~50分;Ⅲ级林地分值51~70分;Ⅳ级林地分值71~85分;Ⅴ级林地分值86~100分。

(2)林地综合分值计算:采用层次分析法,按小班计算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EEQ=∑ni=1Vi·Wi(i=1,2……n)

其中:EEQ—林地质量综合评分值;

Vi—各项指标评分值;

Wi—因子的权重。

3林地质量等级评定

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全市共有林地小班60 801个,现有林地面积211 27267 hm2,评定林地质量等级如下:

优质林地:即Ⅰ级林地,共有林地小班297个,面积76487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4%。

良好林地:即Ⅱ级林地,共有林地小班5 014个,面积13 40105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3%。

一般林地:即Ⅲ级林地,共有林地小班42 911个,面积140 50232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65%。

较差林地:即Ⅳ级林地,共有林地小班12 346个,面积546 57069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59%。

劣质林地:即Ⅴ级林地,共有林地小班255个,面积1 93374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09%。

4按林地质量开展森林经营与生态保护的建议

4.1利用优良林地发展高效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速生木质能源林

在全市优良林地即Ⅰ级和Ⅱ级林地面积14 16592 hm2,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67%。其中有林地3 99080 hm2,灌木经济林5 31198 hm2,其它灌木林4 14769 hm2,宜林地13063 hm2,分别占282%、375%、293%、10%。建议在现有商品林(地)中,对经济林及灌木经济林实施全面抚育和复壮更新改造,发展名特优新高效经济林;对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实施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和珍贵树种用材林;对阔叶乔木林、其它灌木林、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等,通过造林更新、补植补播、林分改造、封山育林等营林措施,发展优质、速生木质能源林。

4.2利用一般林地发展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实施生态经济型的保护性经营

全市一般林地即Ⅲ级林地面积140 50232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665%。在这部分林地中,对地处交通方便、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的地段,对现有商品林可实施生态与经济兼顾型的保护性经营,因地因林制宜且有限地发展一般用材林、经济林和木质能源林。对于地处交通不便、库河沿岸及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段,应停止商品林经营,全面转入发展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

4.3针对现有低劣林地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发展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

全市现有低劣林地即Ⅳ级和Ⅴ级林地面积56 6044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68%。对于这部分立地质量低劣的林地,应采取生态公益林造林、补植、补播、改造、封禁等措施,全面发展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其中对于已经进行商品性经营的,应立即停止其经营活动,转入生态公益林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对于库河沿岸陡坡以上和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与岩石裸露地段,应采取生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措施,全面实施生态修复。

鞍钢环境经营策略的实施建议 篇7

一、鞍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矿石全面利用率较低

鞍钢一直致力于提升矿石的冶炼技术,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钢铁产品的产出率得到提升, 但对矿石加工副产品的有效利用仍然偏低, 尚无能力提炼的伴生矿物被忽视浪费, 致使资源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这一现实充分反映出在技术方面鞍钢仍然需要提高。

(二) 能耗及污染水平仍然较高

污染严重是昔日鞍钢留给鞍山市民的主观印象, 随着治理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 鞍钢厂区周边环境开始好转, 特别是鞍山进入国家级卫生城市后, 各级政府对企业污染控制进一步加强, 鞍钢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较大改善, 粉尘污染得到有效的治理, 但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偏高。

(三) 对城市周边资源依赖严重

鞍钢所在区位毗邻矿石原料地, 资源优势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在成立初期促进了其快速壮大发展, 但同时, 也造成了其对周边资源的严重依赖。由于对矿石、煤炭资源消耗巨大, 单纯依靠周边资源对鞍钢的长远发展有害无益。过度的依赖造成过度开发, 导致目前鞍山周边矿石品位下降, 资源濒临枯竭。

(四) 工艺及设备老化问题严重

工艺及设备老化问题是制约鞍钢全面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造成鞍钢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宝钢环境经营战略的启示

宝钢组建于1998年, 目前是我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 年产钢能力3000万吨左右, 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宝钢坚持走环境经营之路, 将这一理念上升为企业经营战略, 是国内钢铁企业践行低碳路线的先行示范者。

宝钢从源头做起, 实行绿色采购, 制定绿色伙伴计划和绿色标准, 进行低碳的控制, 以此推动上游行业绿色发展。在生产过程中, 着力开发环境友好型创新产品, 这是宝钢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所在。新产品开发前, 通过认真谨慎的策划论证, 保证预开发的产品和技术符合环境经营理念、符合世界标准和行业科技进步的潮流。

在环境监察方面, 宝钢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开展针对员工的新理念教育, 建立环境会计制度等。

三、鞍钢环境经营策略的实施建议

从“九五”开始, 鞍钢树立起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效益”相统一的理念。在“十一五”期间, 鞍钢为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的目标, 制订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具体规划。其间, 鞍钢累计节能319万吨标煤, 被国家列为首批“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试点示范企业。由此可见, 鞍钢环境经营策略的实施初见成效。

在“十二五”时期, 鞍钢要抓住发展的机遇, 扩大实施环境经营策略, 以期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对此, 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 继续开展绿色产品设计, 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LCA) 指导产品的设计过程, 开展绿色设计, 致力于向用户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超值服务, 向用户传导绿色消费理念, 从而保持公司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 在生产制造环节全面落实清洁生产管理

推行清洁生产基本战略, 首先必须贯彻“3R”的基本理念, 在生产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其次是采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第三是关注自身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工艺与节能环保最佳可用技术的应用, 以生产出清洁的产品, 确保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危及环境。

(三) 开展绿色营销, 建设绿色渠道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 重新审视绿色营销的优势, 积极开展以消除和减少产品和服务对生态环境影响为中心的绿色市场营销活动。展开对市场的进行深入调研, 研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 引导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制定合理的产品绿色价格, 将生产开发绿色产品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 以体现出资源和环境价值。在产品流通环节实施绿色物流战略, 降低物流过程的能源消耗;选择关心环保的代理商、批发商, 利用中间商的销售网络迅速将绿色产品推广;重视产品的绿色包装, 考虑环境因素采用可以循环利用和再生的包装, 强调包装对环境的友好性。

(四) 在企业核算环节采用环境会计核算方法, 建立环境报告制度

建立环境会计核算和环境报告制度, 对企业进行的各种环保活动以及与环境有关的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评价、反映和控制, 记录环境污染与防治的各项费用, 评估环境绩效, 并对核算结果进行报告。此举有助于了解环境经营实施的效果, 分析环境保护的资金使用状况和投资效益, 为进一步改善绿色经营的决策和策略提供依据。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 发达国家大型钢铁企业率先将环境经营理念引入企业管理中来, 取得了一定效果。鞍钢将“绿色钢铁”作为其生产理念, 明确提出了“绿色制造”, 力争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现全面的节能减排。鞍钢的环境经营策略是对其他企业先进经验的借鉴与总结, 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结合企业实际, 以发挥最大效果。

关键词:“鞍山钢铁公司,环境经营,经营策略,清洁生产,绿色营销

参考文献

[1]、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实施可持续发展, 建设绿色鞍钢[C].2003年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论文集, 2003:34-37.

[2]、王丽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绿色鞍钢[J].中国设备工程, 2005, (3) :17-19.

[3]、林丕.要唤起我国企业对环境经营的重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 :10-11.

江县国有林场经营管理建议 篇8

1 林场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角都柳江畔, 东经108o14′06"~109o11′54", 北纬25o18′36"~26o02′42"。东面及东北面与本省黎平县、广西区三江县为邻, 西北面及西面与榕江县、荔波县相接, 南抵广西区融水县、环江县界。而国有林场就坐落在从江县中部都柳江岸的丙妹镇北上新区, 经营范围东至贯洞镇往信村, 西至雍里乡宰略村, 南至斗里乡台里村, 北至往洞乡高传村, 经营区域跨全县9个乡镇52个村。林场经营林地主要集中在都柳江两岸。

1.2 机构情况

林场现有职工141人, 其中在职职工94人, 退休职工47人。另外长期聘请护林员62人。林场设3个林木管护工区和办公室、财务股、生产股、后备资源管理股、多种经营股、检疫站、种苗队等10个二级生产管理机构。林场管理性质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是商品林经营型林场, 林场的生产、经营管理资金全部来源于商品材销售收入。

1.3 资源经营现状

林场经营总面积4926hm2。其中, 林地所有权为国有的2675 hm2, 租用集体林地2251 hm2。有林地面积3200.01 hm2, 林木总蓄积量540675.54m3。经营的树种主要以杉木为主, 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173.59m3/hm2 (杉木) 。

2 经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2.1 基础设施落后, 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

由于林场经济效益不好, 经济来源比较单一, 主要依靠木材销售。因此, 多年来,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林场基础实施落后, 设备陈旧, 很多经营区尚未开通林区便道, 给经营管理带来不便, 无法适应现代林业发展要求。

2.2 资源分散, 经营成本高

林场总经营面积4926 hm2, 但地域分布广, 不集中连片。整个林场跨9个乡镇52个村, 从而在经营管理上增加成本。同时, 也不便于开展森林资源集约经营和先进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及使用。

2.3 政策体制限制, 人员保障缺失

林场在生态建设和为政府开展社会公益建设, 修建民族风情建筑等无偿提供大量木材。但在经营方式上仍然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人员保障缺失, 发展后劲不足, 严重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 阻碍林场生产、发展。

2.4 思想观念陈旧, 林业生产缺乏竞争力

林场经营产业结构单一, 仍处于为社会提供原木材料, 没有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突破口和主导产业, 没有充分利用自身培植的资源优势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和发展多种经营模式来提高森林资源的附加值。因此, 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缺乏竞争力。

2.5 资源结构不合理

林场培植资源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一是培植的树种结构单一。林场经营的树种90%以上为杉木;二是成、过熟林面积和蓄积比例均偏大。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和蓄积之比分别为:16:23:14:38:9;2:18:16:50:14。不合理的结构比例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2.6 树种结构调整决策失误

根据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 林场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上也逐步发展长效和短期原料林相结合。但在树种的选择上, 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林场所处的地理位置, 违背了“适地适树”原则, 引进了桉树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营建了近两万亩桉树原料林基地。由于气候不宜, 在冬季的雪凝天气中冻走了八百多万元的资产。

3 发展建议

3.1 建议给予政策保障, 建成科技示范园型林场

从江县是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39117.42 hm2中, 除了国有林场经营的2675 hm2属于国有土地之外, 其余全部属于集体所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 由于林权分散, 阻碍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先进的林业科技很难得到推广和应用。建议 (下转第188页) (上接第186页) 政府给予国有林场政策保障, 将林场职工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并将现有的国有林场由原来以经营商品材为主的转向以先进林业科技为示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作为全县引进新树种或先进林业经营管理方式的示范基地, 确保有鲜活的事例来带动林区林农对林业发展的积极性。

3.2 建议给予政策扶持, 以林场牵头示范, 组建林业合作社

由于市场经济影响, 林区有劳力的人员都外出务工, 各村寨都有大面积无劳力经营管护的森林、林地资源。为将激活林区林业发展, 充分利用闲置的林地资源和提高林地生产潜力, 建议政府给予林场政策扶植, 组建林业合作社, 以起示范带头, 激励林区社会组建林业合作社。

3.3 林场自身理清思路, 做好规划创新发展

根据林场这几年的发展模式, 均是以销售原木为主, 经济效益不高, 收入与支出有很大反差。在今后的发展中, 林场应该根据市场所需认真搞好规划, 创新发展模式:一是招商引资, 建立“基地+企业”发展模式, 提高木材利用率和增加木材的附加值;二是发展多种经营, 增加收益。发展生态立体林业, 确保林分的上、中、下层均有利用可创, 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率。

3.4 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建立激励管理机制

林场应该是全县林业先进科技推广和应用的林业经营管理单位, 应该聚集很多先进的林业科技队伍。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组建一支林业技术精英, 并建立激励管理机制, 实行业务与待遇挂钩, 激发林业职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对林场产业发展的支持、主动参与。

4 结语

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的发展思路对林场今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没有政策保障林场职工工资的前提下, 政府应该对林场放活经营权, 由林场自主创新发展思路。但从今后的发展来看, 林场的经营管理方式将会逐步从经营商品林为主转向保护生态为主。在没有得到政策扶持的情况下, 林场今后如何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俊钦.沙县水南国有林场科学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 2011 (3)

[2] 王彦.阜新市国有林场改革发展道路的探索[J].辽宁林业科技, 2011 (3)

洮河上游森林保护经营现状及建议 篇9

1 自然概况

双岔林场位于甘南州碌曲县东北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东经102°33′~102°58′, 北纬34°17′~34°41′, 为洮河上游最西端的一段森林。洮河自西向东流经林区, 地势高, 相对高差小, 沟谷开阔, 轻度切割, 海拔一般在2 900~3 800m, 最高峰海拔3 955.9 m, 最低点海拔2 812 m, 相对高度在300~400 m, 坡度一般为20~38°。

林区地质构造属秦岭西端复杂构造带, 地面岩石属海相沉积变质岩, 以板岩页岩为主, 由于这种岩石矿物质成分复杂, 所以形成土壤极宜于森林植物区系的生长发育。土壤有高山草甸土和山地棕褐土2类, 海拔在3 400 m以上草原灌丛其土壤为高山草甸土, 海拔3 400 m以下暗针叶林内为棕褐土, 阳坡柏木林内, 由于蒸发量大形成炭酸岩棕褐土。整个林地腐殖质层中厚,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团粒结构好, 保水性能强。

林区气候特点是气温低, 热量不足, 海拔高, 地形复杂, 受高原气候的制约, 灾害性天气频繁, 但水分较为充沛, 气候高寒且比较湿润, 年降雨量为450~650 mm。地貌类型有高原、高山、亚高山地和河谷地, 由于沟谷切割, 存在有阴坡、山坳等小地形, 这些地形为山区提供了更湿润的环境, 促使其中天然生长有云杉、冷杉林。大面积的高原和阳坡均为草地, 但部分较为开阔的阳山坡上分布有圆柏林, 林场以西为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

双岔林场处于高山草甸草原带向草甸草原的过渡带, 境内的草原、森林和高山灌丛呈镶嵌形式出现, 它们相互依存, 充分利用环境, 给人类带来丰富的生态、生产、生活资源。

2 森林经营现状

双岔林区仅有森林面积约120 km2, 但经80余年, 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近30多年的大规模采伐利用等不合理的经营, 使林线大幅度后移, 林相破坏严重,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约有25 km2的林地沦为无林地, 长期下去, 森林将会被草原所代替, 失去生态平衡。草原的水源涵养能力远不如森林[2,3]。杜巴赫对森林和草地上的径流进行过比较, 认为前者径流系数为0.01, 而后者则为0.91。若森林疏密度降低, 则其控制地表径流的作用也随之削减。林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的大小, 取决于其立木结构、灌木、草被和苔鲜等多层结构, 以及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的厚度。林分稀疏其水源涵养、保持水土等能力也必然下降。据调查, 现有林地平均郁闭度在0.2~0.4, 蓄积量在40~119 m3/hm2。

同时, 双岔林场地处洮河上游, 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十分重要。森林覆盖率低, 仅14.6%左右, 且林分比较稀疏, 经营强度低, 过早采伐对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都是不利的。

3 林地土壤概况分析

山地阴坡沟洼为云杉、冷杉所分布, 林下土壤和周围有所不同, 土壤腐殖质积累较多且深, 腐殖质中的有机质可达15%左右, 厚度可达60 cm。腐殖质层 (A) 为酸性或微酸性, 淀积层 (B) 逐渐转为微酸性或中性。B层一般较薄, 仅厚15~20 cm。母质多中性或微碱性, 间或有钙积层。腐殖质层或整个土层虽为酸性或微酸性, 但水介酸度不高, 而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较大, 故该土壤为灰褐色森林土。据调查, 当地无霜期仅21~66 d, 但林区无霜期比草原多21~44 d, 这就起到了森林对牧场的防护作用, 使当地畜牧业受益。

双岔林地土壤肥沃, 适宜云杉、冷杉林生长, 主要表现为腐殖质积累丰实, 而又未形成泥炭化、沼泽化。虽为暗针叶林, 但并无灰化且盐基丰富, 地形有一定坡度, 支配分散, 母质为泥质板岩, 且为构造地形的褶皱带很疏松, 便于根系下扎, 淀积层 (B) 较薄, 矿物质较丰富, 全磷含量较高, 在0.34%~0.10%。

双岔林区土壤条件优越, 具有最适应云杉、冷杉林生长的立地条件, 且生产能力很高。根据植物群落演替学说, 云杉、冷杉林在双岔的山地阴坡为顶级森林群落, 即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 云杉、冷杉林最终要演替成为该地区最稳定、最平衡的森林植物群落。

4 林区经营建议

郝景盛于20世纪40年代通过对洮河林区调查认为, 由于中国粗枝云杉幼年时密度太疏, 故生长特别缓慢, 与德国一般云杉林相比, 单株可与德国云杉相媲美, 但木材产量上, 我国一百二十五年生云杉仅与德国二十八年生的云杉一级林地木材相等。日本的崛田正逸认为, 林木胸径与树高之比宜接近1∶100。

目前, 双岔林场林木胸径与树高之比一般只有1∶ (38~58) , 与现有林木稀疏有密切关系。在稠密的云杉林内, 还有株间连根的现象, 由于连根, 株间的营养水分可以互通有无, 种内互助。双岔林场境内现有林分郁闭度均在0.5以下, 说明双岔林区120 km2的林地仅1/2被利用, 其余的60 km2林地还有待开发利用。此外, 一些次生林的低山灌丛, 也应尽快地恢复森林。在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严禁采伐的同时, 需加大人工更新的力度, 实行生产责任制, 承包到人, 再把现有森林封护起来, 休养生息15~20年, 林区面貌将有更大改观。

综上所述, 林木生长宜稠密, 有利于林木营养水分种内互补, 对保持生态平衡和林业各种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今后要一山一沟集中连片治理, 进行人工更新, 集约经营, 严要求, 从整地、起苗、植树、抚育、管理等均严格按规程进行。恢复林地, 加大云杉、冷杉林的立木密度, 提高林地产量, 在此基础上, 保护天然林更新, 封育管护, 严格实施天然林保护等林业生态工程, 以达到青山常在、可持续利用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达茂联合旗林业局.达茂联合旗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见成效[J].内蒙古林业, 2009 (11) :16.

[2]董林水.晋西基岩山地与黄土丘陵区生态过渡带植被特征及生态恢复机理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5.

[3]常建国, 刘世荣, 史作民, 等.北亚热带-南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分离[J].生态学报, 2007, 27 (5) :1791-1802.

经营建议 篇10

支付机构支付业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线上支付, 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 以pos收单和便民支付为代表的线下支付以及预付卡的发行与受理。由于互联网支付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 因此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的市场领域主要集中在后三类。

(一) 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形式

以宁夏市场为例, 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形式主要有以三类:一是派驻业务员开展相关业务。支付机构在当地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派业务员在当地拓展商户。开展的业务以银行卡收单业务为代表, 业务员拓展商户后, 与商户的协议签订、密钥罐装、机具后续维护等均由支付机构法人机构负责, 不能落实《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所提及的本地化服务和管理责任。二是依托通讯运营商开展支付业务。支付机构与当地通讯运营商分公司签订业务合作协议, 由通讯运营商分公司在当地拓展商户, 支付机构负责提供在商户布放的非接POS设备。作为实际运营方和资金管理方, 以及提供相关的配套支持服务, 支付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通讯运营商分公司已储备的客户资源拓展支付业务。如在当地开展手机支付业务, 且不向当地人民银行备案。三是委托当地公司拓展市场。支付机构通过与当地无关联关系的公司签订代理协议的方式, 将发展特约商户和对特约商户的后续维护工作外包给当地公司, 在拓展银行卡收单业务中存在对商户资格审核不严、任意降低扣率等多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二) 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危害

支付机构异地违规开展业务, 势必影响支付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首先是恶性竞争, 破坏行业秩序。以银行卡收单业务为例, 个别支付机构为了抢占市场, 选择给商户更低费率、给代理或加盟商更高佣金的做法来拓展业务, 或者在发展特约商户时, 只要求提供身份证及银行卡号等简单资料。其次是加大套现的风险, 个别支付机构在异地经营过程中, 直接以“可以将个人结算账户作为收单账户, 可以帮助客户套现”等作为宣传, 吸引商户的眼球。再次是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支付机构异地经营中展业和退出都较为随意, 一旦其退出造成在当地的受理终端、清算服务突然中止, 客户将会投诉无门, 严重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或增加客户实现合法权益的成本。

二、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监管存在的难点

(一) 信息获取难

目前, 已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支付机构已有250家之多, 大多支付机构出于迅速抢占市场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在异地经营中通常是业务拓展先于机构设立, 支付机构不设立分公司异地经营, 其向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主动报备的意愿不高,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关注媒体广告、商户收银台布放的机具以及金融消费者或银行、银联的举报等, 造成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获取信息被动, 掌握情况不全面、不及时, 难以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监管。

(二) 调查取证难

支付机构采取派驻业务员, 与当地公司合作、代理等方式拓展业务时, 对与支付机构合作的商业机构或个人,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没有行政调查和检查权。对于支付机构拓展的商户, 尽管《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提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以进入与收单活动相关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直接到商户调查取证并不顺利。造成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异地经营违规操作存在调查取证难的问题。

(三) 整改落实难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监管手段单一, 目前主要采取的基本是三步走的处理方式, 第一步约谈支付机构当地负责人, 督促其限期整改;第二步向上级行通报情况、通过法人机构加强监管;第三步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支付机构进行处罚, 但是并不能有效限制支付机构异地违规开展业务, 支付机构一边派人与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周旋, 一边继续拓展业务, 而整改意见却迟迟不予落实。

三、造成监管难题的原因

(一) 支付机构分公司的监管机制尚不完善

《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收单机构应当对实体特约商户收单业务进行本地化经营和管理”,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支付机构不得在未设立省级分支机构的省从事预付卡业务”, 明确了支付机构异地从事银行卡收单和预付卡业务需设立分支机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规定“支付机构的分公司从事支付业务的, 支付机构及其分公司应当分别到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但就目前发布的制度看, 对支付机构分公司的监管主要还局限于设立备案, 对于日常业务的监管缺乏系统的指导,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日常的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仍处于自我摸索的状态。

(二) 通讯运营商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监管无据可依

通讯运营商支付机构异地经营主要从事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业务,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监管中主要存在两大方面问题, 一是关于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的专项管理办法尚未出台, 手机支付的定义尚不明确和统一。如在手机卡上加载支付账户, 客户存钱至该支付账户, 即客户可持手机在布放了配套POS的商户实现闪付, 对于这一业务是定义为手机支付还是预付卡, 再如现在许多支付机构推出的插在手机上的刷卡器, 是属于移动支付还是收单 (移动POS) 等等, 如何正确界定, 都没有明确指导,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在监管中存在迷惑。二是通讯运营商支付机构异地经营主要依托当地通讯运营商分公司, 而目前相关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这一形式是否合规, 对通讯运营商采取这一形式拓展业务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又该如何监管, 同时通讯运营商当地分公司也会认为自己不属于支付机构, 而不配合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工作, 目前对于此类业务的监管尚属真空地带。

(三) 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在人民银行内部, 目前就支付机构监管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够健全, 随着支付机构业务的不断拓展, 对于支付机构支付业务的监管工作重点已经从准入审批调整为支付机构日常业务合规经营与风险防控, 因此亟须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协作监管机制。比如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发现支付机构存在异地未设立分支机构即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时, 多次督促未取得效果的情况下, 会与该支付机构法人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联系, 但目前沟通渠道不够通畅, 工作中有诸多不便。而在人民银行外部, 与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作监管机制尚未建立, 不能充分调动各监管部门的行政资源, 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四) 监管人力不足, 监管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支付机构监管的人员往往只有1~2人, 而仅在宁夏这一经济欠发达地区, 目前所掌握的开展业务的支付机构分支机构就有5家 (备案和未备案合计) 。同时支付机构所从事的支付业务种类多, 包含了银行卡收单、预付卡、手机支付等, 而每种支付业务的创新速度都可谓日新月异, 对于监管人员素质要求很高。

(五) 监管成本大, 违规成本低

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已备案的支付机构分公司进行非现场监管以及开展现场检查, 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当接到对于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投诉时, 需投入人力物力去进行调查, 核实问题后还要督促整改。而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支付机构异地违规行为可以“责令其限期改正, 并给予警告或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与所投入的监管成本相比, 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的成本太低。

四、监管建议

(一) 建立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的监管制度

尽快颁布《支付机构异地经营管理办法》, 对以下问题进行明确:一是明确对未按要求进行备案的非法人支付机构, 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向各银行机构发通报、借助媒体发布公告、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限制其业务开展, 强化人民银行的监管权威;二是明确支付机构依托通讯运营商当地分公司开展支付业务是否合规, 如果合规应明确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可以对通讯运营商当地分公司进行监管、可以调取相关资料、可以进行现场检查, 同时应进一步明确在业务开展中支付机构和通讯运营商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三是明确支付机构异地经营应具备的条件、需履行的义务、违规责任、处罚措施等;四是对支付机构异地设立分公司且备案, 但是不开展业务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 为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依法行政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 完善人民银行对支付机构跨地区监管协作机制

进一步明确支付机构法人所在地和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的监管责任, 建立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处理流程。对于支付机构异地经营所在地的人民银行通过督促、约谈等方式仍不能发挥作用的, 应当建立规范的信息报送方式和渠道, 将违规信息报送至其法人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和人总行相关部门。建立支付机构的“信用档案”, 将支付机构异地违规经营信息写入“信用档案”, “信用档案”的信息在人民银行内部共享, 对于“信用档案”记录问题较多的支付机构在今后变更以及分支机构设立等方面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对于收单机构或经其授权的特约商户所在地的分支机构与特约商户签订总对总银行卡受理协议的, 总行能够建立信息库汇总“总对总收单协议”情况, 并在人民银行内部共享, 便于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掌握。

(三) 建立与各职能部门自上而下的合作机制

与工商、税务、公安、银监等部门建立协作监管机制, 充分利用各职能部门的行政资源, 在对支付机构异地经营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理方面, 更好地发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的监管效能。以与工商行政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为例, 在营业执照颁发方面, 支付机构分公司必须到当地人民银行完成备案后, 工商行政部门才可在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中加入银行卡收单、预付卡等支付业务, 促使支付机构分公司到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对于不设立分公司即开展支付业务的支付机构, 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借助工商部门的行政资源, 从而提高人民银行的监管效力。

(四) 培养监管人才, 不断创新监管手段

经营建议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营管理管理水平;“三农”问题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切实改善农村的发展现状,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农业发展整体效益的提升。当前我国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工作散、专业人才匿乏等,已经阻碍了农村的发展进程。那么在新时期,如何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工作的常规开展,是当前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性

1.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农业部门对“三农”问题的深入探究以及相关惠农政策的颁布,使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得以落实,在各部门工作协调的基础上,为农民带来福音。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有助于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营管理的意义在于为农民自身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及提供参考,通过对其他相关案例的解析总结经验,为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还需借助于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专业化的人才能够通过对农业市场信息的敏锐洞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资源配置,为农业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全面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三农”问题中,农业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而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其发展还有赖于政府的扶持。当前我国的农业整体现代化水平较低,通过有效的经营管,能够加快农业发展的进程。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水平都较为落后,传统的生产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农业的需求。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于农业发展中,随着新时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加强应用信息科学技术。通过系统科学的管理措的应用,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才能得以推进,也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二、当前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相关措施难以落实。经营管理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而当前农村地区的专业人才非常有限,上级政府下派的专业人才不足就使得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目标、任务以及内容等都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就使得当前农村因财务、债务以及土地纠纷等问题进行上访的情况增加。其次,对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使得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随意进行定员定编,削弱了经营管理队伍的建设。相关管理单位人員的大幅缩减使得本就有限的经营管理人员更少,与当前复杂的多元化的农村工作相违背,从而可能会造成农村纠纷与财务混乱的出现。综上所述,缺乏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认识的不充分必然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农村经营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对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而言,制度的不完善必然会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对于我国当前的农村而言,并未建立起明确的经营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这就使得工作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困难重重。体制不健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工作开展的经费有限,国家用于农村经营管理的专项经费非常有限,没有经费的保障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本应用公费解决的问题却因资金无法保障而被搁置,进而影响到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3.农村经营管理缺乏配套的人力、物力设施

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显著问题之一就是缺乏配套的人力、物力设施,具体体现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基础设施落后。当前农村经营管理的从业人员很少有专业人员,而是通过后天的相关学习来进行管理,因此其专业性难以得到保障。物力设施的落后则体现在办公用房、办公用具等方面,而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则更为匿乏。随着弄村经营管理中科学技术含量的增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的文化素养较低,因此,就增加了相关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1.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健全相关体制

传统的农村经营管理侧重于农业生产的质量,造成了其他方面的缺失。当前多数农村干部并没有建立起经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单一重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对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强化农村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意识,通过对他们的定期专业培训树立起正确的理念和认识,也可以开办乡镇干部培训班,通过引进专业的培训人才对村干部进行专业的经营管理培训,从而能够促使领导干部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的影响力,保障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保障农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其次则是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把关与监控,确保相关措施的实施。农村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够通过企业化的管理实现农业管理及生产水平的提升。为本地的农业发展制定出真正适宜的发展规划。

2.增加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随着科技革命席卷全球,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项产业中,而且极大地推动了产业发展的进程。我国的农村的科技应用较为落后,管理与生产水平都待提高。新时期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就需要在管理中渗透科学技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效用。通过上文中笔者所提及的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保障工作开展的资金与基础设施,因此村干部要注重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农村经营管理中的网络化进程有赖于网络的普及,因此农村的宽带建设进程需要持续推进。在实现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可以对村民进行网络农业信息浏览培训,在条件允许之下还可以进行网络农产品售卖,从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科技信息的融入还可以通过请农业专家到农村下访进行实地考察,并手把手对农民进行生产指导。除此之外,科学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农业机械的现代化,通过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3.建立起完善的人员机制

农村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人员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是农民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阻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需要在农村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人才机制。管理人员应利用当地的广播、报纸杂志等向农民进行知识宣传,定期更新村内布告栏板报,或者可以印发小册子入户,让农民在家中自行学习了解最新信息,通过对农民进行农业前沿信息的输入提升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其次,政府需要注重对专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切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从而实现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则是在管理部门中建立起良性的激励与竞争机制,通过全面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经营管理中管理,发挥人才优势,也能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与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经营管理水平pJ}待提升,而通过相关对策的实施切实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推进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经营管理的制度与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建立与完善将极大地改善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其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笔者相信,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全面提升农村经营管理水平。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体制机制保障[J]山西农经,2011(02).

[2]夏期进.浅谈如何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J].中国经贸,2014(03).

经营建议 篇12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 自2006年12月以来, 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 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 村镇银行在服务西部地区“三农”的过程中理应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提出了如下的调研结果及建议。

一、西部地区村镇银行发展状况、问题及原因

(一) 股权结构制约

2007年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 村镇银行的发起金融机构必须是法人金融机构, 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由于农业贷款单位贷款成本高、回报率低、风险相对较高等原因, 大型商业银行对西部地区参股成立村镇银行普遍缺乏动力;本土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加大扩张力度, 资本充足率等各项指标极少能达到《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 也缺乏参股一家与自己竞争的村镇银行意愿。

(二) 服务经营定位不明确

目前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 相当一部分都设在经济比较发达、金融服务并不贫乏的县域和大城市郊区;相反, 在最需要村镇银行的乡镇和农村, 尤其是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地区的乡镇和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很少。市场定位上, 绝大多数村镇银行都以所在县域的企业客户为主, 很少主动下乡, 那些真正急需贷款的农户实际上很难获得贷款。客户的选择上存在“放大放小、嫌贫爱富”的现象, 逐利动机是导致“村镇银行不村镇”的最主要原因。

(三) 公信力与吸储能力弱

村镇银行属于新生事物, 品牌和声誉相对较弱, 服务网点少业务办理不方便, 再加上民众对村镇银行及相关政策缺乏了解, 增长存款几乎为零, 多数人仍然愿意将钱存在国有银行和农信社。

(四) 支付结算网络不畅

目前人民银行还未允许村镇银行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支付系统, 只能采取代理方式, 多通过手工票据传递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客户的资金汇划速度。多数村镇银行没有加入央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 也没有加入银联, 不能发行银行卡, 无法印制票据, 不能实现银行间的直接汇兑, 致使其不具备现代银行结算功能。

(五) 经营缺乏政策支持

责任编辑:张倩

村镇银行得到的政策扶持不及农信社。中西部信用社暂免征收所得税, 其他地区减半征收, 营业税3%;而多数村镇银行执行所得税25%, 营业税5%的税率标准。与其他银行机构的存贷款业务结构相比, 村镇银行往往笔数多、额度小、服务半径大, 服务成本偏高, 进一步陷入高成本的经营状况。

二、促进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 采取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扶持措施

一是财税政策支持, 村镇银行可比照农信社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二是建立涉农贷款补贴制度, 鼓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满足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

(二) 探索在西部地区开展利率市场化改革

允许村镇银行根据不同客户对象灵活浮动利率, 保证为“三农”领域提供信贷服务的整体可持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 对村镇银行在场域内吸收的存款, 比照农信社缴纳存款准备金;同时对村镇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支持, 增强其支农资金实力。

(三) 放宽村镇银行发起人必须为银行的限制条件

允许资本雄厚、财务状况良好的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中外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 真正吸引各类资本。

(四) 完善支付平台系统

核准村镇银行的行名、行号, 批准村镇银行印刷支票, 允许村镇银行参加同城票据清算和大、小额支付系统, 允许村镇银行开立对公结算账户, 同意村镇银行代发其发起银行的借记卡, 畅通支付网络, 提高汇划速度。

综上所述, 由于村镇银行处于初创阶段, 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经营运行和发展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的环境问题, 涉及政府及有关政策。地方政府和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支持并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 发挥存款准备金率、支农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 引导村镇银行延伸和发展针对农户的金融服务, 同时推动和支持担保机构介入, 加强对涉农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担保, 因地制宜创新担保方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分散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

摘要:自2007年以来, 村镇银行在我国各省区成立, 对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西部的广大农村地区是村镇银行的主要试点地区, 西部农村金融资源匮乏, 建设村镇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业地区资金紧张的问题;但目前成立的村镇银行也显露出区域发展不平衡、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等问题, 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本文结合西部地区的经济状况、地域分布特点等提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西部地区,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明贵.发展村镇银行难在何处.当代金融家, 2011, 第1期.

上一篇:发展婚庆物流服务下一篇:交替顶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