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道德研究

2024-09-12

青年道德研究(精选12篇)

青年道德研究 篇1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正以迅猛之势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蔓延。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其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影响。随着网络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渗透,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根源,并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诚信建设

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络生活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入手,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势在必行。这既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促进高校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保障网络健康发展,助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大学生网络失信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危害,突出网络诚信在大学生各方面诚信问题中的重要地位,探索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从根本上治理大学生网络失信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强、自我意识强、创造能力强,他们更具备使用网络、利用网络的需求和能力。大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轻松,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接触网络。由于大学生人生阅历浅、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极易受到网络社会不良现象的消极影响。表现尤为突出的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失去必要的“他律”,大学生网络失信问题滋生出来。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网络失信问题,将极大地削弱现实生活中的诚信道德教育,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道德素质是否全面、是否合格,既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建设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繁荣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分析

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网络犯罪。个别大学生把网络当作犯罪的手段和工具,通过自己掌握的先进的网络技能,非法截取知名机构的网络信息或保密数据,诱骗网民的金钱或实物。这种犯罪行为主要是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二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为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挑战。当前社会上大学生利用网络抄袭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三是隐私侵犯。当前社会上频繁出现的“黑客”事件,许多“幕后人员”是毕业或在校大学生。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个别具有“网络天赋”的大学生身上。四是网络谣言与网络诽谤。网络谣言在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中最为普遍。某些大学生为了泄私愤,歪曲或夸大事实,甚至捏造事件,对某机构或个人进行恶意攻击,给相关人员或机构造成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或名誉伤害。

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不仅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还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诚信意识淡薄、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到位、家庭忽视对学生诚信品质的教育、社会大环境的不良现象的负面影响、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 一) 大学生群体诚信意识淡薄

网络行为主体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的具体表现形式。在网络社会里,道德约束和法律监督的力量无形中被削弱,使得网络行为主体得到空前的自由。在这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大学生的一切“反动”欲望迅速膨胀,卸去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义务,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律、自控能力,最终通过网络行为释放自己的“反动”情绪,满足自己的“反动”欲望。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对同学友善、对教师尊敬的学生在网络社会里却满口污言秽语,对人出言不逊; 在现实生活中循规蹈矩的“老实”学生,很有可能是通过网络诈骗他人财物的骗子。这些网络诚信道德失范范行行为为,,归归根根结结底底是是由由于于大大学学生生本本身身网网络络诚诚信信意意识识淡淡薄薄,,只不过通过网络社会被无限放大。

( 二) 网络自身的先天性缺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自产生之初就给人们带来双重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渗透和普及,网络的消极影响逐渐显现出来。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行为主体变成虚拟的数字或符号。这些虚拟的存在与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行为主体符号化、主体身份多重性,使网络行为主体的真实身份、地址等信息难以确定,网络行为责任难以追究。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无法有效约束或控制人们在网络社会里的行为,人们可以在网络社会里随意发布、传递、交流信息。大学生出于各种目的,通过网络实施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敢或不能的行为,比如,网络欺诈、人肉搜索; 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使用信息资源提供便利。大学生利用网络抄袭论文的现象屡见不鲜; 大学生为获取经济利益做各种不正当的网络兼职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 三) 网络诚信道德教育滞后

长期以来,互联网一直保持着又快又稳的发展形势。相比之下,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建设较为滞后,网络道德体系建设与互联网发展严重脱节。网络道德教育的滞后性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症结,网络诚信道德教育也成为我国道德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我国的诚信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学校来进行。而学校普遍使用的“灌输式”诚信道德教育方法脱离了当前大学生群体实际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特征,且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抽象,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被各种法规、制度“压制”下来,进入虚拟的网络社会后,被压制的逆反心理摆脱了现实的束缚,一下“爆发”出来,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理,致使他们做出一些不理智、不符合常规的行为。

( 四) 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

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善,使得网络行为主体可以对网络诚信道德“无限透支”。对于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网络行为主体,法律会对其进行必要的制裁。对于情节较轻,对社会危害不大的网络诚信道德失范行为,法律并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行为主体也不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即便是谴责,也是对某一行为群体或某种具体失信行为进行谴责。具体的网络诚信道德失范行为主体在网络“虚拟性”的“保护下”逃之夭夭。总体来讲,由于网络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使得网络诚信道德失范的成本过低。从某种程度上讲,法律法规的“纵容”加剧了网络诚信道德失范现象。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都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民族性、地区性,而在网络社会中国家、阶级、民族、种族、宗教等一切的疆域、界限都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网络社会里犹如一个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家的的法法律律规规范范、道道德德规规范范都都不不可可能能完完全全适适用用于于这这个个“地地球球村”。“地球村”自身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又困难重重,导致网络诚信道德失范甚至网络犯罪行为不断滋生、蔓延。

三、关于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对策的探讨

( 一) 以教为主,构建网络诚信道德教育体系,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

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的缩影。归根结底,大学生诚信道德观念缺乏、诚信意识淡薄在网络社会里的延伸滋生了网络诚信道德问题。因此,建设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化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格的“母机”,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把网络诚信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体系。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高校要以身作则,把“诚信”融入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中,贯穿到教育、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将网络诚信道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有机融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网络诚信道德教育,切实提高网络诚信道德教育成效; 结合当代大学生开放程度高、个体意识强、思想变化快等特点,利用网络加强与大学生的思想交流,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网络诚信道德教育; 组织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诚信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其诚信意识。

除了学校,大学生诚信意识还受到家庭和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影响。大学生家长应注重孩子的全面培养,将诚信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引导其诚信上网、诚信待人。在此过程中,家长要端正对网络的态度,做好诚信的表率,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网络。社会上的各种民间团体、新闻媒体和社区要积极投身到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中,大力开展网络诚信道德教育活动,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二) 以制为基,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体制,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

培养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可以提高其诚信道德自律,进而有效改善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问题。但仅仅通过诚信意识培养实现诚信道德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法律法规、校风校纪、舆论监督等他律的促进。

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行为失范与高校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着必然的联系。由于高校与网络行为管理相关的校风校纪、规章制度缺失或流于形式,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网络诚信道德失范现象,比如,网上诽谤、传播网络虚假信息、网络抄袭等。虽然高校针对此类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大都没有真正落实,导致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行为屡禁屡犯,屡犯屡禁。学校要加强对网络诚信道德的管理,把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学生,予以严厉的处罚,以儆效尤; 对于网络诚信表现较好的学生予以相应的奖励,以正校风。通过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有效防止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行为。

由于网络失信引发的网络犯罪行为涉及面广、防范难度大、蔓延速度快,必须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强制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诚信行为。目前,国家网络管理相关部门虽然对网站内容及网民行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对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意义不大。面对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引发的犯罪行为越来越多的严峻形势,有必要专门针对网络失信行为制定内容全面细致、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失信犯罪问题。

各种网络团体或组织也应重视网络行为管理,制定相应的行为管理规范,把网络行为管理列入本团体或组织发展范畴。各团体或组织可以联合起来制定约束性强、操作性强的网络公约,相互监督,以弥补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不足。一旦某个网络团体或组织破坏公约就必须受到惩罚。此外,社会各界力量要团结协作建立网络诚信监督保障协会,设立举报电话、邮箱,进行互联网行业监督。对违反诚信的网络团体、组织及网民予以曝光揭露,让网络失信行为无所遁形。

( 三) 以人为本,关注大学生情感需求,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大变革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双重背景下,普遍存在迷茫困惑、消极堕落的心理困境。在现实生活中迫于学校、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和各种伦理规范的束缚,大都被隐藏起来。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发泄渠道,许多大学生习惯通过网络缓解压力、宣泄情绪、调整心情。发泄后的快感使他们产生对网络的依赖心理,进而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导致网络行为失范。学校和家庭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并矫正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帮助其解决心理困境。一方面,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组建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对前来求助的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正常释放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或情绪。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与大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为大学生与教师、家长平等、自由、轻松交流提供了保障,教师和家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针对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和自身需求,给予其所希望得到的帮助或咨询,进而使其现实压力得到正常释放,使其偏差心理得到正确调整。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剖析、反思现实生活,理性进行网络行为,提高网络行为自律性,增加网络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性,避免人格的分裂和迷失。

四、结语

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紧密配合,多种方式有机结合。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网络诚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与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事业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愈演愈烈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失范现象,深入剖析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缺失的根源,探索大学生网络诚信道德建设的可行性对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和谐发展、高校文化全面发展、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综上所述,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要做到预防、监督、管理、服务相结合,以人为本,了解大学生的情感需求,防止网络失信行为发生; 以德为先,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营造诚信社会环境; 以教为主,帮助大学生了解诚信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以制为基,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参考文献

[1][8]刘亚.论网络诚信缺失的根源及治理[J].网络财富,2010(13).

[2]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马云,白木斯.互联网的文化与伦理价值——网络改变中国[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4]鲁兴虎.论网络社会交往中的个人诚信缺失现象及其治理[J].道德与文明,2006(5).

[5]李德.网络时代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6]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

[7]晁靖.网络社会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青年道德研究 篇2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事业

刚毕业,我就在来凤村卫生站工作,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我刻苦学习,勤奋专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由于在工作中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和群众的喜爱。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正当“非典“无情的肆掠祖国大地时,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者我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慰,每日为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即使讲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做好对村民的预防宣传工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幸苦工作,不计得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在乡卫生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无论是为了居民建立档案,还是为0-6岁儿童接种疫苗,一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从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到高血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病患者查体,随污。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等,都是人之负责的工作。多久获得好评,在农村,为了更好的了解村民的身体情况,走遍了辖区内的每家每户,为村民讲解宣传各种健康知识,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农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普遍。还记得在今年四月份的一个夜晚,时间已经十多点了,我刚睡觉没一会,突然间电话响了,原来是上的一个村民肾绞痛又犯了,痛的没办法没二话不说,穿上衣服,背上药箱就上村民家为他诊治。像这样的是对我来说太多了,十一年来,都从来没有收取群众一份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了不少诊疗费用,由于工作繁忙,从来没有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爱心也是我们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经常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减少诊疗费用,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都是伸出援助之手。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在我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在完成标准化村卫生站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被上级评为了示范卫生站,积极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部署开展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实行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的目录制度,基本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称赞。

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篇3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学派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影响。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产生于古代的墨子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与社会青年一样刚从被父母宠爱的家庭中出来,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消费超前,独立精神和奉献精神欠缺,与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还有一段距离。墨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一、墨子的“兼爱”论与教师的平等学生观

当前,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干扰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不平等学生观。为此,墨子的“兼爱”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的“兼爱”论的基本内涵就是要爱一切人,要做到: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他认为,这种“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的平等无私的思想,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墨子的“兼爱”论思想带给我们当今教师的启示有:教师一定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才能创建“民主、平等、互爱”的班风,让每一个学生在温暖的学校班级中沐浴爱的阳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最佳的发展。对此,中小学教师要做到:

1.教师要走出偏爱“富裕家庭学生”的误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有嫌贫爱富的倾向。有些教师总是偏爱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逢年过节时总会送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给教师,以期得到教师的庇护。教师在收到这些富贵学生的礼品后,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课、选班干部、补课等诸多方面中过多地关照他们,从而形成了不健康的“嫌贫爱富”班风。家庭富裕学生趾高气昂,家庭贫穷学生自卑胆小,并形成双方势不两立的“小帮派”。可见,教师持有“金钱之上”的思想,易使学生从小形成“拜金”观,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2.教师要走出偏爱“成绩优秀学生”的误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班级中的“香饽饽”,只有他们才能为教师争得荣誉。于是,他们对这些学生特别偏爱,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特别关照:一是在作业布置上根据这些学生“量身定做”,当作业太容易而“吃不饱”时,教师就拓展作业,加深作业难度;二是给这些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在上课时发言机会多,展示学习成果机会多;三是部分教师在课外专门为在这些优秀学生“开小灶”,使他们领先一步、深入一步,始终走在班级其他同学的前面。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成绩一般或偏差的其他学生投入则相对减少,显然,这无疑制造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3.教师要走出偏爱“高地位家庭学生”的误区

受残余封建思想和当今社会等级观的影响,有些教师紧跟社会潮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例如,某城市小学有一位班主任教师简单地根据班级中生源来划分五类:一是担任官职家庭的学生;二是高级白领阶层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四是普通家庭的学生;五是农民工学生。这些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担任班干部、评选荣誉称号等方面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直言,社会地位显赫和有社会背景家庭的孩子不能得罪,否则会有麻烦,自己知趣才能不惹是生非。究其原因,是等级社会观在这些教师心中作祟。如果教师自己能做得正、站得直,又何惧权势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一定要传承有墨子的“兼爱”思想,爱一切学生,而不是有选择地爱一些学生或个别学生。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永葆伟大和神圣的教师光辉形象。

二、墨子的节用教育与青年教师的纯朴素养

由于现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喜欢超前消费和奢华消费,存在盲目消费和炫耀消费的现象,从而远离了纯朴的生活习惯。这种消费观对人的发展非常有害,因为教师的正常收入很难满足他们的超前消费要求,容易使青年教师出现“拜金主义”,不安心清苦的教书育人工作,误入歧途,最终害自己,也害学生。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很有指导意义。墨子针对社会的物欲横流、雕饰满眼的世界,提出了“为乐非也”的思想,他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消费,是切合实用的消费,而不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奢侈消费。

其次,在注重节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不是被动地消费,而是主动地获取消费的能力。

第三,古代社会,广大小生产者和平民生活贫困,节用是他们本来的持家之道。

由此可见,墨子所认同的节俭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原则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具有博爱和献身精神的功利主义,这种定位在“利”上的节俭原则是合乎情理的。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的指导主要表现在:

1.要走出“追星族、时尚族”等盲目消费的误区

现在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消费上存在“追星和赶时尚”的现象,名星喜欢穿什么服饰或当前流行什么款式,他们就在后面跟风,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或是否有能力消费,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不稳定性的时尚风,损坏了教师应有的审美观。另外,当前有些中学生感到:个别青年女教师穿得太时尚、太开放,显得很不庄重;另外青年教师穿得太时髦,易使学生分心,无法集中学习。“追星和赶时尚”的消费危害远不止这些,希望青年教师能从中反省,逐渐树立端庄、大方的教师服饰形象。

2.要走出“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要学会自力更生

在高消费的条件下,青年教师自己的收入肯定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长辈,久而久之,他们发现靠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资助远比自己赚钱来得容易,于是就逐渐养成了“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自己不但没有感到为耻,反而感到为荣,因为自己有值得庆幸的好父母和好长辈。事实上,持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过于依赖长辈,从而使自己早早丧失了独立进取的精神,显然,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为此,青年教师要学会反思,要树立实用的消费观,因为赶时尚是无底洞,每天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化,那是永无止尽的道路。同时,要牢固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一切奋斗都要依靠自我,要尽量摆脱对外的一切依赖,迫使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提高教学效能中提升自我的正当收入,从而树立自立的独立人格的教师形象。

3.要走出“个人主义”消费误区,更好地树立教师形象

由于多数青年教师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养成了惟我独尊的现象,认为自己只要有钱,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很少考虑周围的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和关爱心,显然,这不利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培育。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处于贫困之中。就发达地区而言,有些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为此,只要有了节俭观念并付之行动,我们才能有节余的钱。如果你有了多余的钱,才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是无节制的消费,哪怕你有再多的收入,很难有多余的钱款,如果有爱心也只有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有大爱思想,要勤俭节约,要养成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树立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教师形象。

三、墨子的教育环境论与教师的生活环境的选择

在开放的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甚至会走向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反的道路。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很稚嫩,有时很难抵挡不良社会环境的诱惑。为此,墨子的教育环境论对青年教师有较好的现实启发意义。

墨子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青年教师要做到:

1.要坚定地抵挡诱惑,远离不良社会现象

首先要抵挡金钱的诱惑,远离赌场、夜总会等场所。到赌场、夜总会兼职赚钱比家教来得容易,于是就出现了个别青年人到赌场赌钱,到夜总会陪唱、陪喝酒的现象,最终因环境的影响,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甘愿沉迷、堕落。对此,青年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这种场所“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道理,要远离这些不良环境,要消除“体验生活”的观念,避免不良环境对自我思想的干扰。

其次,要远离吸毒场所。人在失意、精神空虚、好奇心强的状态下,容易冒险去往未知的场所。如果到这些吸毒场所的话,作为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会在迷人的环境诱惑下一时失控,会成为终身遗憾。为此,作为青年教师要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以及自我神经的脆弱性,要学会远离他们,以做到把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远离色情网络。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大多数青年人都在使用网络,有时在无意间会看到色情网站在向你招手,其实这是温柔的陷阱,使你不能自拔,影响工作和学习。为此,只有远离这些不良的环境,才能排除不良诱惑的干扰,使你静心地工作,健康地成长。

2.要多参与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

首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各个阶层,观察与思考社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社会进步和问题,立足工作起点,规划好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底目标和最高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培育求真的品行。

其次,要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主动走近和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培育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树立“助人为乐”观,培育善良的品行。

最后,在业余时间,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像文学社团、诗歌社团、足球社团等文体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养成健康的娱乐方式,在陶冶身心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美丽的心灵。

3.营建自我健康小天地,传播“真、善、美”思想

首先,在家尊敬父母,营建和谐的家庭环境。青年教师在家作为孩子要尊敬父母,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依赖父母,能独立地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其次,要营建健康的自我娱乐方式。青年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健康的娱乐方式,譬如有看书的习惯,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要学会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去伪存真,坚持真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

青年道德研究 篇4

娱乐文化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下滋生出的一种新型文化, 是人们在工作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一种文化, 它不仅具有放松身心、增加生活情趣的作用, 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情操, 促进其人格发展完善。近些年, 娱乐文化存在环境及发展人群已从社会中的成年人渐渐走入了高校的青年学生中来。娱乐文化对于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何将其发展为有利于高校青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本文就着重研究了当前娱乐文化在高校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影响, 并就如何消除娱乐文化在高校青年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对策, 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良好参考和借鉴。

1高校娱乐文化的存在形式

目前, 从总体来看, 高校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娱乐文化形式:

1.1以音乐形式存在的娱乐文化据相关调查表明, 音乐是高校学生最为接受的娱乐方式, 在一些学校中, 同学们会自发创办乐队、举办音乐会及一些歌唱比赛等, 这足以看出在高校学生中, 音乐的流行趋势。不仅如此, 时下在众多的歌星粉丝中, 占据主力的都是未走出校门的高校学生, 可见以音乐形式存在的娱乐在高校是必不可缺的一种文化, 它的存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其中最受追捧的是Pop、Rap以及一些流行音乐。

1.2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娱乐文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透, 人们对娱乐形式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先进化、多元化, 互联网也凭借其所具有的特性渐渐走入校园, 成为高校青年的追捧对象。在高校青年中, 以网络形式存在的娱乐文化常常伴随手机、电脑等技术产品一同出现, 带给青少年的更是多元化、快捷化的享受, 不仅有多种多样的交友平台, 还有各种软件可以满足他们的视听方面的享受。

1.3以各种户外运动的形式存在的娱乐文化户外运动是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娱乐方式, 也是各大高校所大力倡导的, 它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友谊, 还能锻炼学生的体魄, 增强他们的视野, 对其今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在高校青年中, 户外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在校园内可以进行一些体育比赛, 素质拓展等, 走出校园, 还可以进行一些定向越野、野外生存、夏令营等。这种形式的娱乐文化受到了国家、社会以及来自学校、家长方面的不断关注及赞同, 其发展空间与发展前途都是非常乐观的。

2娱乐文化对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正面影响

娱乐文化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有利于高校良好班风、校风、学风的形成。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可以增进高校学生间的友谊由娱乐文化的存在形式我们能看到其在高校中存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团队性, 不管是音乐形式、网络形式还是户外运动的形式, 都是高校中青少年以共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 谈论共同的话题, 这有助于增强同学间的相互了解, 拓宽他们的人际关系, 增进友谊, 尤其是一些夏令营等活动, 还可以加强他们的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品质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道德意识等。

2.2可以使高校学生的生活更丰富娱乐文化在高校的多元化的存在可以使高校青年的生活不再局限在“三点一线”之中, 思想也不单单囚禁在课本之中, 相反,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做出选择, 在学习之余可以进行其他的娱乐享受, 所以随着娱乐文化的不断发展, 高校学生的生活变的不再单一, 可以更加多元化, 更加生动有趣, 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2.3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创造性娱乐文化的发展使高校青年的视野变得宽阔起来, 它是对高校文化生活的一个补充, 通过娱乐活动, 大大激发同学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 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而就是在这种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他们的创造能力得以激发, 敢于创新, 勇于创造, 在一些求知途径与生活方式上, 以一种先进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 这对于提倡创新的社会是十分有利的。

3娱乐文化对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 娱乐文化在高校的兴起和传播, 也给高校青年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易使高校青年本末倒置、玩物丧志在越来越倡导个性化教育的今天, 青少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学习、生活, 因此, 在高校中, 很多同学会忘记自己的在校职责, 沉浸在娱乐生活中难以自拔。比如, 在一些大学中, 很多同学不注重学习, 认为文化课只要及格即可, 因此沉浸在自己的所谓爱好中, 如网络游戏等, 或者整天忙于社团活动中, 殊不知, 在学校中,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 学习才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3.2扭曲学生们的价值观娱乐文化在高校之所以能够蓬勃的发展, 主要是依靠它带给青少年的轻松与娱乐, 让他们生活丰富起来, 暂时忘却烦恼, 但正因为如此, 娱乐文化的出现极易扭曲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有的学生过于享受娱乐生活带给自己的轻松, 不愿回到现实生活中, 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过分的享乐主义, 贪图安逸使他们变得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 甚至丧失理想、道义, 对待事情极其片面, 只存在金钱主义与对安逸生活的享受。

3.3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娱乐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其内容的丰富性, 尤其是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娱乐文化变得更加良莠不齐, 青少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比较低下, 好奇心又尤为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很难分出正确与否而被错误的思想观念所影响。有很多娱乐形式, 如不良的网络内容、低趣味的活动等, 在青少年意识较为懵懂时极容易去尝试, 而其结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更是十分不利的。

4关于消除娱乐文化高校青年思想道德品质不良影响的解决对策

4.1增大高校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的要求, 普及知识的重要性面对学生们过于注重娱乐文化的发展, 校方首先要在学生间普及文化的重要性, 要让同学们意识到作为学生, 学习是永远的主题, 对于娱乐文化, 要在掌握了文化课程后再去大力发展。做好了普及工作, 校方还应加大对学生们的文化课程的要求, 适当的增加他们的学习压力, 从硬性的角度加大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2增强对高校学生的“三观”教育要积极的引导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 增强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建设, 要让他们清醒的明白自己的责任义务的所在, 不被眼前的安逸冲昏头脑, 不丧失自己的斗志与理想, 同时, 学校要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实践来灌输正确的思想给高校的青年们, 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 完善正当需求, 加强文化沟通, 让同学们走出享乐主义, 走出拜金主义, 积极地面对现实生活, 有理想, 有抱负。

4.3为青少年筛选正确的娱乐文化青少年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 因此很容易被错误的娱乐方式所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社会、家长就要担负一个共同的责任, 就是帮助青少年选择适当的娱乐方式, 或者监督他们, 做出正确的选择。高校青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 所以校方有责任去净化校园文化, 为在校学生提升学校的文化层次, 保持校园文化的先进方向, 为高校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5结语

娱乐文化在高校的发展在丰富高校学生生活的同时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学生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学校和社会更有义务为学生们营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娱乐文化在高校发挥它的正确用途, 能够让高校青年生活丰富的同时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这样娱乐文化才能在高校越办越好。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 高校青年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 更多的还有娱乐文化方面上的需求。有关研究数据显示, 当前娱乐文化不仅流行于高校学生教室、宿舍和食堂中, 更与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言语规范融为一体。本文主要分析了娱乐文化的发展历程, 并针对其对高校青年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娱乐文化,高校青年,思想道德品质,影响

参考文献

学习道德模范争做文明青年 篇5

徐伟——平凡的名字不平凡的人生。他不仅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更是一位舍己救人的道德楷模。

2008年7月24日下午2时我有幸听了全国道德模范徐伟天津市河东区专场报告会。从他的报告中我不只了解了一个作为英雄的徐伟还解了另一个作为和我一样是80后的青年和我一样的普通大学生。

生于安徽省普通农民家庭的徐伟,家境并不富裕,他的哥哥也在上大学,还有一个在读初中的妹妹,兄妹三人的学费成了这个家庭沉重的负担。当徐伟考上天津工业大学后家里东拼西凑的钱只够徐伟来天津的路费。

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帮他圆了大学梦,他对社会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所以作为一个大学生,在学校中他品学兼优:他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和学校提供的各种设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着刻苦钻研、勇于质疑,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他曾多次获得学校的一等奖学金还有社会工作奖学金,在各种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反而更加重要,在集体中他发挥团队精神,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他参加过义务献血,将平时省吃俭用省下的钱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当听到有人落入冰窟的呼救时,他更是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两次进入冰窟,在摇晃的冰面上救下三名儿童。“我仅仅做了一件大学生应该做的事”徐伟如是说。冬天的寒冷也挡不住人心的温暖,徐伟将社会给他的温暖十倍的报答社会。他用他的实际行动将这种人性的温暖送到了每个人心中,用他的实际行动向社会展示了当代大学的有秀品质和精神面貌。

刻苦勤奋、舍己为人正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品学兼优的徐伟正是当代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少年强则中国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徐伟学习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少年”,那么祖国何愁不强大呢?同时从价值观的角度讲:人生价值的实现在于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即人对社会的贡献,为社会的付出正是在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啊,人生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向徐伟学习,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在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向徐伟哥哥学习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迎接奥运,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国未来的主人最好的一面。(郑冬欣)有一种力量感人至深,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从这次评选出的“道德小模范”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正是这样一种真善美的力量。这些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可爱的“道德小模范”,全部是来自我市各中小学的普通学生,还未成年的他们做出了同龄人甚至是成年人难以做到的事情。他们或是助人为乐的好典范,或是自强上进的好楷模,或是热心公益的好典型,或是诚实守信的好模范,或是敬老爱幼的好榜样,或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标杆„„尤其是龙港区北港实验学校八年三班班长王国建同学,面对生活磨难,不但能够坚强乐观、自强不息,还能以一颗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对待社会和他人。他的毅力与韧性,他的感恩与博爱,感染着他人,影响着校园与社会。王国建等受表彰的10名“道德小模范”,是全市67万未成年人的优秀代表,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的时代少年。

学习“道德小模范”,就要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做到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关心父母、理解父母、感谢父母;主动分担家务,培养自理、自立能力;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学习“道德小模范”,就要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做到尊敬师长,知礼仪、重礼节;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强化集体观念,增强合作意识。

学习“道德小模范”,就要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生活中奉献爱心,尽可能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做“爱心小天使”;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参与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植绿护绿、公益宣传和文化活动,做“社区小义工”;广泛参与“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文明出行,文明上网,礼貌待人,做个“文明小使者”。

“一花引来百花香,万花争艳天下芳”。希望此次集中表彰和宣传未成年人“道德小模范”,能在全市未成年人中掀起一场持续“学习‘道德小模范’,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热潮;希望全市67万未成年人都能够自觉地向“道德小模范”们学习,自觉增强道德意识,积极践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道德素质,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时代好少年。

感动校园好少年从小事做起的道德模范读后感600字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朋友,你知道什么叫道德吗?你可能会说,不就是注意一下形象吗?有什么可讲的? 不,你错了,你只是停留在嘴上,但是你真的做到了吗? 你们知道吗,道德是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好习惯培养成的。比如:不踩花草、不到处乱刻乱画、尊老爱幼……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篇周记,是一个小学生在泳池里游泳时,无意中听到两个大姐姐的谈话,她们的班主任深受学生的爱戴。一天,班主任和同学们正在班里打扫卫生,突然,走进来一个时髦的女人,她手里拿着很多礼品,骄傲的问:“你们的班主任是谁?”“我就是。”班主任边回答边打扫卫生。那女人一听,赶紧换了一副脸色,说:“对不起啊老师,我是xxx的妈妈,xxx学习不太好,能不能把她调到学习最好的同学的旁边,多帮助帮助她。”说完,就把手里的礼物塞给班主任的手里。班主任又赶忙把礼物塞回了那个女人的手里,并说:你们家的xxx,我会照顾好她的,请回吧!”那个女人只好失望地走了。下面一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回家,刚找到一个好座位,要坐下,可是却上来一位老奶奶,看没有座位了,很失望的站着。我看了看旁边的人,有的人低头看报纸,有的人说话,甚至还有人在那里装着睡觉!这让我看了很气愤,难到我们不懂得尊老爱幼这个道理吗?于是我站起来,给了老奶奶让了座,老奶奶夸我很懂事,我笑了,但我笑的并不甜,是苦涩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大家都不给老人让座,你可能会说:“不就是让座吗,谁都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让座的又有几个呢,难道你不觉得脸红吗? 难道我们不能在生活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吗?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终生为民 无私奉献——记战斗英雄周文江的模范事迹

“十年战斗为民,廿载服务为民!”这十二个字是他最好的光辉写照。

他,今年已86岁高龄,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他身经百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作战140多次,在枪林弹雨的考验中屡立战功。他曾荣获华东一、二、三级战斗英雄,全国一级战斗英雄,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他曾荣立一等功五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四次、小功多次。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中共八大代表,全国第一、三届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大会中国代表,他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是一位享誉华东、全国知名的老战斗英雄。

他,就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也是我们“忘年交”结对子活动的老同志,周文江爷爷。

在与周爷爷的相处中,我们总能被他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终生为民的坚定信念所感染。近日,我阅读并全面地学习了战斗英雄周文江爷爷的模范事迹,对周爷爷经历的枪林弹雨的烽火岁月和无私奉献的离休生活有了更真切的认识。周爷爷一生战功赫赫,家里的18枚军功章和被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的5枚光荣的革命勋章是最好的见证。对周爷爷来说,几乎每一场战役都是他生命的闪光点,每一场战役都是信念、勇敢、智慧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周爷爷辉煌战功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到他坚定的革命理想,崇高的革命气节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周爷爷的革命战果绝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源于他坚持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一直走下去的必然。

“我很早就决定,要在部队干到底。”周爷爷这样描述他对军队的感情。周爷爷,1924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云树村一个贫苦雇农家庭,因为日本人入侵而失去了父母,几次险些命丧日本兵的刺刀下。周爷爷在一次遭受日本人毒打后侥幸逃脱,直接跑去参加了新四军。那一年,是1944年,20岁的他就立下誓言,要多杀鬼子,多立战功。他时时牢记“我们是什么样的军队,我们为谁打仗、为谁服务”,当时恐怕谁也没想到,这个小个子的苦孩子在这一份豪情壮志的激励下,会在残酷的战场上写下一个个惊险的故事。 周爷爷每次作战都勇敢地冲在最前面,在最危险时也能打胜仗。

周爷爷参军不到两个月,由于表现出色,就被连里选中参加五人战斗小组,与连长和排长等人一起伏击鬼子、抓俘虏。当时,他手里只有两颗手榴弹,但他跑在最前面,活捉了两个日本鬼子。他因此受到了团部的表彰,连长在全连大会上点名表扬了他,夸他勇敢。

6月份,他又因为冲锋陷阵,奋不顾身地降了整个连的伪军,在连里的总结会上,连长和指导员重点表扬了他,夸他不怕苦,不怕死,冲锋在前,并把他的事迹上报团部,号召全团战士向他学习。1945年2月,周爷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说,这一切,多亏了指导员金辉对他的帮助和教导,令他终身难忘。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他完全不把用生命换来的战功归在自己身上,而是把功劳都归于指导员。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军人的浩然正气与感恩之心,看到了一位真正的英雄。

“我当年打仗有个特点,就是最危险时也能打胜仗,人最少时也能打胜仗。”回忆起当年意气风发的年代,周爷爷有着属于自己的自豪。抗日战争的如皋战役中,4人强攻如皋城墙,为大部队扫清了障碍;淮海战役的窑湾战斗中,以30多人的兵力智取了国民党军队400多人,其中包括7个营以上干部,收缴了能装备两个营的武器装备,打了一个漂亮仗,连队荣获了集体一等功,因为这次战役,他获得了“全国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时,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正面交锋,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成功阻击美军陆军第1师。

周爷爷为祖国和人民奋不顾身的精神和无畏的勇气深深震撼了我们,让我们不由得惊叹他的神奇,感叹他的有勇有谋。

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时任指导员的周爷爷带领连队,突破天险,最先登陆扬中,把旗帜插上扬中。他们五连因此荣获“渡江大功连”光荣称号,他立了一等功,之后他又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光荣地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周爷爷用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是无往不胜的,在中国人民面前,任何敌人,任何天险都是阻挡不了的。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年代,我们依然要继承和发扬渡江作战的崇高精神,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天险,去夺取新的胜利。1950年10月,就在周爷爷刚参加完全国首届英模代表大会返回部队途中,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周爷爷义无反顾,又一次冲在最前面,赴朝参战。在战争中,他又因为战功累累,被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打了这么多次仗,立了那么多次功,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周爷爷一定曾多次负伤,但事实上他只负过几次轻伤。这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感到惊讶,周爷爷笑得有些调皮:“那是因为我比较灵活,眼快、手快、脑子快,他们打不着我„„”一个战斗英雄能拥有这样多的功劳已经是一个奇迹,而一个屡立战功的英雄竟能负伤如此之少还真的是一个神话。

周爷爷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十年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又把离休后安享晚年的二十多年也献给了国家和人民,他将“终生为民,无私奉献”演绎得淋漓尽致。周爷爷自从1979年2月从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光荣离休来到嘉兴后,就一直“闲不下来,总想为地方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 周爷爷和几位新四军老战士、老年大学的教授组建了新四军宣讲团,他担任宣讲团团长。离休20多年以来,周爷爷辗转在嘉兴各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不顾年迈的身体,免费义务为嘉兴老百姓宣讲革命精神1000多场,听众达100多万人。周爷爷为新时代里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们重拾那段烽火岁月的记忆,教导人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让人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周爷爷还担任了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英雄们的模范事迹教育和感召下一代,与许多师生结成了忘年交。他积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余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多次受到了各级的表彰。在1993年到2006年的13年时间里,周爷爷先后五次被嘉兴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1996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济南军区先进老干部,1997年被评为20集体军先进老干部,2002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我们不禁对这位老英雄充满了崇敬之情,也被他如此高龄还不忘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精神所感动。

周爷爷,他说作为战争的幸存者,他倍感自己肩负的责任,他决心要努力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好光荣传统,实现好铁军精神的代代相传,在有生之年,为党、为国、为军队做一些有益的事,尤其是在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余热,争取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为建设强大的军队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细品周爷爷的英雄事迹,我领略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他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正视那些战争岁月,牢记那段历史,要珍爱和平的生活,争取创造美好的未来,把伟大的抗战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周爷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让我们明白了我们肩负的重任,他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奋斗。

见义勇为模范先进事迹

时间:2014-05-10 来源:范文天下网

[导读]**镇**村村委会主任**不顾自身安危,在千均一发之际勇救被洪水围困的陌生群众,凸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难关头的高贵品质,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2007年6 刘发龙,男,1965年出生,生前系广西自治区桂林市桂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2006年7月20日8时许,在桂林市象山区西城路口,一名妇女从银行取钱出来,被一名歹...**镇**村村委会主任**不顾自身安危,在千均一发之际勇救被洪水围困的陌生群众,凸显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危难关头的高贵品质,他的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

2007年6月25日,在突降一个多小时的暴雨后,洪下乡突然山洪暴发,正在河中央采沙的谈运松来不急反应,瞬间被冲入湍急的洪水中,紧急中谈运松抓住了一块木板,随着急 流穿过几个桥墩一直到了**镇大屋李桥下,此时,**正在河对岸视察秧苗受灾情况,突然听到路边有人指着河里大声叫“救命”,他往桥下一看,波涛汹涌的河面上正有一人时隐时现。**本文来源:文秘114 http://***见状毫不犹豫追着水中的谈运松一起跑,在跑到将近一千米时,到了因泥沙冲击而成的一片浅滩中,谈运松终于站住了,但四周迅猛的洪水,让不会游泳的他早已惊慌失措,站在水中摇摇欲坠。**见状,知道这是最好的营救机会了,鞋子也没来急脱,就扎进了水中,直游到谈运松那儿,把他紧紧拉住。

青年道德研究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青年教师 职业道德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44-0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在为国家培养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也肩负着发展好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的重任,因此,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并将青年教师培养的总目标确定为: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教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品格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着力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这两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队伍的发展。而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是首要任务,因为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生力军,青年教师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目标是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品格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而“双师型”教师指的是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认证的,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并获得该专业领域技术资格认证的高职院校教师。这个定义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其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有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二是专业道德品格培养。下面就对这两方面道德素质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其核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11年研究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为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大部分。爱国守法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敬业爱生指的是高职院校教师要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教师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而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和为人事表则分别从教育教学理念、科研学术态度、社会服务能力以及师德师风等四方面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了规范,可以说,《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各类高职院校可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抓紧制订或修订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教师日常管理之中,科学引导和规范教师言行,促进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的专业道德品格。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是: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爱护学生,热忱职教事业,具备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品格和教育教学能力,拥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也就是说,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还应拥有其所属专业的专业道德品质。例如通过国家注册会计师资格认证的高职院校教师,他除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外,同时也遵守着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道德规范。会计专业道德规范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而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认证的工商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教师,其应遵守的就是工商行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五大要求和“忠诚、审慎、勤勉”的职业活动道德准则。高职院校是以为各行各业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实行“双证书”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为办学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为了很好地实现办学理念,突出“双证”教育特色,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是来自各专业的,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高职院校注重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对青年教师的专业道德品格的培养。

二、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学实际,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规律,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一)青年教师自身方面。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的青年一族,青年教师掌握着较先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是学校教学、实习实训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潜力军,他们身上体现的知识专业性、业务创新性、思想活跃性等特点,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科研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也存在着情绪上不够稳定、心智上不够成熟和需求上物质与精神并重等问题。这些不足严重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要弥补这些不足,首先应从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作为突破口。因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能为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师生观,能提高青年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使青年教师更好地平衡心态,提高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好地履行高校教师职责。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品格:

1.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青年教师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和师生观的确立,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树立“有教无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国家之本”、“教育公平”等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确作为人民教师的职责。

2.确立科学的师生观和教学观。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就能确立科学的师生观和教学观。科学而健康的师生观能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的教学观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进入教师角色,履行教师职责,提高教学水平。科学而健康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又能看到学生是正处于半成熟并发展中的个体,教师需要对他们正确指导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而正确的教学观应是将教育教学行为作为给予学生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想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事业,教学行为必须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行为。只有确立这样的师生观和教学观,青年教师才能真正达到用精神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境界。

3.发挥专业优势,逐渐提升专业道德素养。青年教师都是各专业的高端人才,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和能力都较高,在教学实践中就应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在以专业知识授人的同时,也要于教学中传授专业道德,通过培养学生形成专业道德品格的过程,不断涵养自身的专业道德品格,以师生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力量,提升自身的专业道德素养。

4.保持乐观心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青年人对待事业往往热情而富有冲劲,要更好地履行教师职责,促进自身教学生涯的长足发展,青年教师应保持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心态,形成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开阔宽容的心胸。此外,还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体现着一个人的魅力与活力,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的魅力与活力,才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

(二)学校方面。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支持与培养,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更离不开学校这个大环境,要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必须靠学校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栽培,只有政策上的支持,环境上的营造,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形成。

1.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全面落实师德规范要求。高职院校要以《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培养的准则和核心,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全面理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使青年教师普遍认同和自觉践行师德行为准则。同时制订出台本校的师德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校外兼职兼薪等配套政策措施,将师德规范要求落实到学校日常管理之中。

2.加强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考核。高职院校要将学习师德规范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将其作为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开展评选“教学名师”和“教书育人”楷模等活动,大力宣传和表彰奖励优秀教师,激励广大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营造良好师德氛围。此外,高职院校要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和考核的首要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通过完善师德考核,促进青年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3.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青年教师专业道德品质格。高职院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就是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高职院校可通过企业的实习实训,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道德品格。青年教师通过带队指导实习、到企业定岗实习等渠道,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还涵养自身的专业道德,使专业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未来,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品格的培养,对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成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而作为青年教师,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品格,用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专业技能、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J].中国高等教育,2012(5)

[2]陈艳芳,龙淑嫔,张秋容.浅谈高职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J].科技信息,2010(28)

[3]江怀雁,刘豫黔,刁庆东.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浅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1)

[4]伍杰华.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J].科技信息,2013(34)

[5]梁樑.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广西教育,2010(2)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立项项目(SKI3LX563)

【作者简介】梁 樑(1984- ),女,广西北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文化与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文写作。

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略 篇7

一、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

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 一般它包含有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内容。一是青年思想素质, 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方面内容。科学的世界观是指青年要掌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各种社会现象。正确的人生观是指青年要确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对待人生。积极的价值观是指青年要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二是青年道德素质, 主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道德行为这两方面的内容。正确的道德认知是指青年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良好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青年要遵守社会公德、、发扬家庭美德、培养职业道德。

二、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

2.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体现。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就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解决现实中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

2.2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 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开展宣传教育。教育者必须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索质, 在对青年进行言教的同时, 还要严格要求自己, 身体力行, 言行一致, 为人师表, 以自己榜样行动影响和教育育年。

2.3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所决定的。在批评和表扬的过程中, 要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 因为青年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始终是主要的, 积极进取精神是主流。批评和表扬要把握好量和度, 选好时机和场合, 做到实事求是, 不夸大、不缩小, 尽可能广泛地调动青年的积极性。

三、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方法

对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不仅要有翔实的教育内容和合理的原则, 而且要有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结合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实际, 笔者觉得实施以下方法, 可以取得切实成效。

3.1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 就是教育工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说理教育法基本精神就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家的政策法规, 耐心说服, 启发他的解决问题目觉性, 从而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 提高思想觉悟。说理教育法是进行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说服教育, 就要以理服人。凡事都有个道理, 我们在实施教育过程中, 如果不讲出一定的道理, 青年就不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 或仅接受你的某一看法或主张。要做到以理服人, 必须要做到因人施教、说理明白透彻、掌握政策界限、说真话和实话, 并运用好报告会、座谈会、家庭访问等恰当的说理教育方式。

3.2情感感化法

做好青年思想教育工作, 不仅要以理服人, 而且要以情感人。情感感化法, 就是教育者以真挚的情感运用辱重、理解、关心、信任等态度从情感上影响人、感化人的方法。要使思想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如果理与情不结合, 即使道理讲得再对, 也不能打动人心, 甚至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产生对教育者的排斥和抵制。运用情感感化法, 要与受教育的青年建立感情, 取得他们的信任。青年总是希望得到关怀体贴, 并把这种帮助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支持和安慰。教育者经常对青年关怀和帮助, 双方就容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思想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3典型示范法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是我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做法。典型示范, 是通过先进典型事件教育群众, 鼓舞群众, 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和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树立先进典型, 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新形势下, 要善于发现典型, 并实事求是地宣传典型;要教育人们正确地对待典型, 注意引导人们向先进人物学习, 形成一个热爱先进、支持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风气;要注意对先进典型的爱护, 善于及时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并加以培养。

3.4寓教于乐法

寓教于乐法主要是指寓教育于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之中的方法, 通过开展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广大青年在学习之余, 从中陶冶情操, 受到教育。寓教于乐法, 比其他方法对青年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于形式活泼、趣味盎然, 有利于引导青年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寓教于乐的具体方法很多, 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电影、戏剧、文艺等都是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应当积极创造条件, 开辟宣传教育阵地, 经常开展体育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类比赛等和美术、书法、摄影等多种活动, 使广大青年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 得到精神享受,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四、结语

在实施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过程中, 教育者应充分关心青年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心理动态, 根据当代青年的特点, 充分发挥教育能力, 使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曾辉.共青团构建青年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体系初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 (4)

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篇8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墨子学派在历史上就非常有影响。正如《韩非子·显学篇》中所说:“世之显学,儒墨也”。产生于古代的墨子教育思想至今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提升自身道德素养,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们的中小学青年教师与社会青年一样刚从被父母宠爱的家庭中出来,个人主义倾向严重,消费超前,独立精神和奉献精神欠缺,与社会所期待的教师形象还有一段距离。墨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教师形象。

一、墨子的“兼爱”论与教师的平等学生观

当前,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干扰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不平等学生观。为此,墨子的“兼爱”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的“兼爱”论的基本内涵就是要爱一切人,要做到:视人如己,不分亲疏远近、贫富贵贱。他认为,这种“像爱自己一样的爱所有的人”的平等无私的思想,才能实现理想的和谐世界,改变社会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墨子的“兼爱”论思想带给我们当今教师的启示有:教师一定要树立平等的学生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才能创建“民主、平等、互爱”的班风,让每一个学生在温暖的学校班级中沐浴爱的阳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在学校获得最佳的发展。对此,中小学教师要做到:

1. 教师要走出偏爱“富裕家庭学生”的误区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教师有嫌贫爱富的倾向。有些教师总是偏爱那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在逢年过节时总会送一些价值不菲的礼品给教师,以期得到教师的庇护。教师在收到这些富贵学生的礼品后,总是利用手中权力在上课、选班干部、补课等诸多方面中过多地关照他们,从而形成了不健康的“嫌贫爱富”班风。家庭富裕学生趾高气昂,家庭贫穷学生自卑胆小,并形成双方势不两立的“小帮派”。可见,教师持有“金钱之上”的思想,易使学生从小形成“拜金”观,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害的。

2. 教师要走出偏爱“成绩优秀学生”的误区

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是班级中的“香饽饽”,只有他们才能为教师争得荣誉。于是,他们对这些学生特别偏爱,在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特别关照:一是在作业布置上根据这些学生“量身定做”,当作业太容易而“吃不饱”时,教师就拓展作业,加深作业难度;二是给这些学生发展搭建平台,在上课时发言机会多,展示学习成果机会多;三是部分教师在课外专门为在这些优秀学生“开小灶”,使他们领先一步、深入一步,始终走在班级其他同学的前面。由于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多地偏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对班级中成绩一般或偏差的其他学生投入则相对减少,显然,这无疑制造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是不值得提倡的。

3. 教师要走出偏爱“高地位家庭学生”的误区

受残余封建思想和当今社会等级观的影响,有些教师紧跟社会潮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例如,某城市小学有一位班主任教师简单地根据班级中生源来划分五类:一是担任官职家庭的学生;二是高级白领阶层的学生;三是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四是普通家庭的学生;五是农民工学生。这些不同等级的学生在担任班干部、评选荣誉称号等方面享受的待遇是不一样的。有些教师直言,社会地位显赫和有社会背景家庭的孩子不能得罪,否则会有麻烦,自己知趣才能不惹是生非。究其原因,是等级社会观在这些教师心中作祟。如果教师自己能做得正、站得直,又何惧权势呢?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一定要传承有墨子的“兼爱”思想,爱一切学生,而不是有选择地爱一些学生或个别学生。只有坚定这样的信念,才能永葆伟大和神圣的教师光辉形象。

二、墨子的节用教育与青年教师的纯朴素养

由于现今中小学青年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且大多为独生子女,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喜欢超前消费和奢华消费,存在盲目消费和炫耀消费的现象,从而远离了纯朴的生活习惯。这种消费观对人的发展非常有害,因为教师的正常收入很难满足他们的超前消费要求,容易使青年教师出现“拜金主义”,不安心清苦的教书育人工作,误入歧途,最终害自己,也害学生。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很有指导意义。墨子针对社会的物欲横流、雕饰满眼的世界,提出了“为乐非也”的思想,他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在衣食住行方面,是为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的消费,是切合实用的消费,而不是没有实用价值的奢侈消费。

其次,在注重节用的同时,也强调生产,不是被动地消费,而是主动地获取消费的能力。

第三,古代社会,广大小生产者和平民生活贫困,节用是他们本来的持家之道。

由此可见,墨子所认同的节俭原则就是民用和民利,即有利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一原则是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出发点,具有博爱和献身精神的功利主义,这种定位在“利”上的节俭原则是合乎情理的。

墨子节用思想对青年教师生活和工作的指导主要表现在:

1. 要走出“追星族、时尚族”等盲目消费的误区

现在有一些青年教师在消费上存在“追星和赶时尚”的现象,名星喜欢穿什么服饰或当前流行什么款式,他们就在后面跟风,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或是否有能力消费,从而导致了不必要的浪费。这种不稳定性的时尚风,损坏了教师应有的审美观。另外,当前有些中学生感到:个别青年女教师穿得太时尚、太开放,显得很不庄重;另外青年教师穿得太时髦,易使学生分心,无法集中学习。“追星和赶时尚”的消费危害远不止这些,希望青年教师能从中反省,逐渐树立端庄、大方的教师服饰形象。

2. 要走出“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要学会自力更生

在高消费的条件下,青年教师自己的收入肯定难以承受,这时他们就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长辈,久而久之,他们发现靠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的资助远比自己赚钱来得容易,于是就逐渐养成了“啃老族式”的消费方式,自己不但没有感到为耻,反而感到为荣,因为自己有值得庆幸的好父母和好长辈。事实上,持有这样的观点是非常有害的,因为过于依赖长辈,从而使自己早早丧失了独立进取的精神,显然,这对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为此,青年教师要学会反思,要树立实用的消费观,因为赶时尚是无底洞,每天每个月都在发生变化,那是永无止尽的道路。同时,要牢固树立自力更生的思想,一切奋斗都要依靠自我,要尽量摆脱对外的一切依赖,迫使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提高教学效能中提升自我的正当收入,从而树立自立的独立人格的教师形象。

3. 要走出“个人主义”消费误区,更好地树立教师形象

由于多数青年教师的家庭条件比较好,又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从小养成了惟我独尊的现象,认为自己只要有钱,想怎样消费就怎样消费,很少考虑周围的弱势群体,缺少同情心和关爱心,显然,这不利于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培育。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目前还有一些地区处于贫困之中。就发达地区而言,有些普通家庭的经济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为此,只要有了节俭观念并付之行动,我们才能有节余的钱。如果你有了多余的钱,才可以帮助有困难的人。如果是无节制的消费,哪怕你有再多的收入,很难有多余的钱款,如果有爱心也只有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界。因此,教师要有大爱思想,要勤俭节约,要养成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树立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的教师形象。

三、墨子的教育环境论与教师的生活环境的选择

在开放的文化多元的今天,对刚工作的青年教师而言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容易走弯路,甚至会走向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反的道路。作为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很稚嫩,有时很难抵挡不良社会环境的诱惑。为此,墨子的教育环境论对青年教师有较好的现实启发意义。

墨子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以染丝为例,阐述了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亦,其色亦变……”这就是著名的“染丝说”,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命定的,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因此,青年教师要做到:

1. 要坚定地抵挡诱惑,远离不良社会现象

首先要抵挡金钱的诱惑,远离赌场、夜总会等场所。到赌场、夜总会兼职赚钱比家教来得容易,于是就出现了个别青年人到赌场赌钱,到夜总会陪唱、陪喝酒的现象,最终因环境的影响,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方向,甘愿沉迷、堕落。对此,青年教师一定要懂得:在这种场所“进去容易,出来难”的道理,要远离这些不良环境,要消除“体验生活”的观念,避免不良环境对自我思想的干扰。

其次,要远离吸毒场所。人在失意、精神空虚、好奇心强的状态下,容易冒险去往未知的场所。如果到这些吸毒场所的话,作为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会在迷人的环境诱惑下一时失控,会成为终身遗憾。为此,作为青年教师要认识到吸毒的危害性以及自我神经的脆弱性,要学会远离他们,以做到把不良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最后,要远离色情网络。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大多数青年人都在使用网络,有时在无意间会看到色情网站在向你招手,其实这是温柔的陷阱,使你不能自拔,影响工作和学习。为此,只有远离这些不良的环境,才能排除不良诱惑的干扰,使你静心地工作,健康地成长。

2. 要多参与积极健康的社会活动,树立“真、善、美”的人生观

首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各个阶层,观察与思考社会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眼光看待社会进步和问题,立足工作起点,规划好自己人生奋斗的最底目标和最高目标,从而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培育求真的品行。

其次,要热心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主动走近和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培育同情心,尽自己所能帮助认为需要帮助的人,在帮助他人中感受自身的价值,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升华,树立“助人为乐”观,培育善良的品行。

最后,在业余时间,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像文学社团、诗歌社团、足球社团等文体类健康的社团活动,养成健康的娱乐方式,在陶冶身心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培育美丽的心灵。

3. 营建自我健康小天地,传播“真、善、美”思想

首先,在家尊敬父母,营建和谐的家庭环境。青年教师在家作为孩子要尊敬父母,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不依赖父母,能独立地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就是对社会和谐的贡献。

其次,要营建健康的自我娱乐方式。青年教师平时要养成良好健康的娱乐方式,譬如有看书的习惯,阅读古今中外的书籍,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要学会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去伪存真,坚持真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

高校青年教师道德建设问题与对策 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教师队伍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特别是青年教师 (40岁以下教师) 的比重迅速增加, 逐步成为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治学态度和工作态度具有一些新的特征, 从教育队伍实际看, 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年轻化程度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强、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对教育层次要求高, 但同时, 也出现了奉献意识弱化、功利思想增多, 承受挫折能力弱化、自我为中心意识增强, 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意识弱化、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意识增强等特点。

当前高校青年教育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能够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 认真践行高校青年教育的宗旨、责任意识,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确立, 一些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标准和专业素养, 出现道德危机, 这一问题在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中也是存在的。

由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指出, 要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意见》的出台, 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等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参考, 明确了依据, 规范了遵循,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为着眼新形势, 运用新形式、新方法, 高标准做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值得广大青年教师认真学习理解, 深入参照借鉴, 融入工作实践, 不断巩固提高, 始终引领道德建设的新风尚, 代表道德建设的新高度。

二、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滑坡的原因及表现

高校青年教师道德滑坡这一问题的存在, 既有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因素, 直接原因是少数人思想动摇, 自身鉴别力和控制力还较弱,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 极易产生急躁情绪, 甚至过激行为, 究其根源, 还是对道德建设不够重视和专业素养的部分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主观进取精神退化, 价值观念偏移

部分青年教师主观上不思进取, 政治信念淡化, 政治意识弱, 尤其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

1.精神状态差, 不思进取。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大, 相当一部分人不能自觉地学习理论, 甚至很少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有的对业务知识缺乏钻劲, 满足于现有知识, 满足于现有经验, 学习新知识少, 从实践到理性的思考少。

2.价值观偏移, 盲目攀比。部分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变化趋势是以我为中心, 普遍表现为以个人为本位的“价值主体自我化, 价值取向功利化, 价值目标短期化”。有的对国家、集体、学院、学生的利益考虑得比较少, 对一些错误的思潮、腐朽的生活方式心存羡慕、困惑和迷茫。还有的心理失衡, 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表现为人际关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横向比福利, 纵向比职级, 怕吃苦, 怕吃亏, 追逐名利, 谋求享受, 将主要精力投在“位子、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身上, 教育能力和水平逐渐下滑。

(二) 客观环境氛围淡化, 综合素质不高

客观环境也是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因素, 有以下两个表现。

1.学历层次高, 工作能力弱。高校各级领导都很重视学历教育, 鼓励广大青年教师多渠道学习交流, 普遍学历层次比例有大幅度提高。但同时, 在这些学历文凭中, 相当一部分表现为含“金”量少;有的学非所用, 专业难用上;有的学用脱节, 学历与能力差距大;有的重文凭、轻专业, 重书本、轻实践, 想干不会干, 会干不愿干的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仍然存在。

2.等靠心理严重, 创新能力差。由于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结构不合理, 部分青年教师不能胜任或不能完全履行本职岗位的工作, 导致教育质量偏低, 工作效率不高, 创新能力不强, 等待、观望意识严重, 安于现状, 不求进取, 得过且过。

因此, 青年教师道德水准的下滑, 直接影响了学院的长期建设, 动摇了教师队伍的根本, 损害了社会整体利益, 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因此, 深入贯彻《意见》要求, 扎实抓好青年教师道德建设, 既是现实的需要, 也是形势的需要, 必须下大力气把握规律, 创新方法, 提高德育建设水平。

三、抓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 站稳立场脚跟, 铸牢忠诚可靠的政治品德

政治上清醒, 是对青年教师的根本要求。高校教师历来站在思想政治建设的最前沿, 代表了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群体, 必须时刻把政治思想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根本, 始终坚定政治立场, 锤炼政治品德, 为推动教育事业和促进个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要深学创新理论。党的理论是青年教师最根本的品质保证, 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创新理论, 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和年龄优势, 扎实掌握创新理论的原则、内涵、要求和标准, 促进内化转化, 这是锤炼政治品行的应有之义, 是高校青年教师立身做人的根本原则和长期任务。要着眼构建科学量化的标准体系, 将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纳入日常管理范畴, 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抓好落实。要立足教书育人的特殊性, 带头加强学习, 自觉强化共识, 发挥更加充分的导向作用。

2.要坚守党性原则。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党员, 要不断强化党的意识、党员意识,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时时处处遵守党的章程, 严守党的纪律, 不打折扣地执行党的决议。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 不说有损形象的话, 不做有损形象的事, 自觉为党员形象增辉添彩。要严格执行上级研究做出的决策, 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犯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3.要牢记育人责任。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这既是指教育本身, 也是指高校青年教师的辐射效应、穿透效应。高校青年教育担负教书育人的大任, 事关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时刻把培养人、塑造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将之作为政治品质建设的重要课题坚持好、解决好。要牢记组织的培养, 反思自身的责任, 时时把上级的要求和学生的期盼放在心上, 时刻不忘报答组织的关爱, 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政治本色。

(二) 追求公平公正, 恪守求实创新的学术道德

古人说过,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高校青年教师以学术为本、以教学为业, 学术品质是衡量其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 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学术研究, 以什么的状态投身学术研究, 用什么样的标准抓学术研究, 都必须进行深入思考。

1.要强化引领。一方面, 广大学校领导要树立学术责任理念。领导者既是院校的政治核心, 也是院校的学术核心, 不仅要承担起政治责任, 也要承担起学术责任。要克服重政治、轻学术的倾向, 将学术责任问题提上议事日程, 确立学术责任在院校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 广大专家、学者要进一步强化学术责任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 院校所承担的学术责任主要是由院校的专家、学者来完成的。因此, 院校的专家、学者在推崇学术自由价值的同时, 必须强化学术责任理念, 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向广大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还要给予他们知识以外的东西, 比如价值观、情操、品行等, 塑造其心灵, 保证他们始终站在发展前沿。

2.要抓好监督。实践证明, 积极构建评判、舆论等监督手段对学术品质建设是行之有效的。既需要加强社会监督, 也要鼓励同行监督, 采取成立高校学术学会、协会等学术组织的形式, 引导广大青年教师树立认真负责、踏实钻研、积极进取的学风, 积极鼓励踏踏实实做学问, 坚决反对抄袭等歪风邪气, 构建人人监督的良好氛围。

3.要严格自律。一定程度而言, 高校青年教师从事的是非常难以量化和考评的工作, 其伸缩性和自由度非常大。如果一个人不讲道德, 缺乏责任心, 单靠制度约束还难以完全禁绝学术道德缺失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自律教育, 引领广大青年教师自觉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自觉遵守学术标准和职业道德, 以求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术问题, 谨慎、理性、公正地发表观点和意见, 切实对自己的言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负责, 决不能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更不能弄虚作假、欺骗社会。

(三) 弘扬新风正气, 践行集体至上的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对于高校青年教师来说, 既肩负着构建载体、宣传公德的责任, 也担负着身体力行、移风易俗的职责, 是社会新道德、新品质的引领者、构建者, 是其标准要求的创造者、维护者, 要始终把追求新风正气、服务集体社会作为原则要求, 作为品行建设的重要任务, 加以长期坚持和发扬。

1.要求真务实。就是对工作要负责, 对他人要坦诚,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凡事一是一、二是二, 对不正之风和错误言行, 敢于批评和抵制, 对于自身和单位出现的问题矛盾, 敢于正视和解决, 不当“老好人”, 不推诿扯皮。

2.要乐于奉献。要树立阳光心态, 积极投身社会, 主动回报社会, 努力在融入集体和社会中确立地位、找到定位、受到拥护。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 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创业上, 用在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上, 用在努力创造实绩上, 努力以工作实绩赢得认同、推动发展。

3.要端正心态。不可否认, 有一些青年教师心态浮躁, 缺乏持久付出的耐力和韧劲, 有的刚投入工作就求名求利, 有的刚刚上讲台就谈条件、谈待遇,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德育建设。因此, 必须进一步端正心态, 去除从众意识、侥幸心理, 防止自我放松、自我异化, 始终树立一心为公的价值取向, 始终在为学校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学术服务中体现价值, 进一步改正积极创新、实干求为的良好作风。

(四) 坚持洁身自好, 培育健康向上的生活美德

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生活追求是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必须牢记, 生活中要有政治、情趣上的理想和追求, 否则“小节”不保, “大节”难守, 一不小心, 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就随时会乘虚而入, 侵蚀灵魂。因此, 必须始终以最高道德标准来对待生活情趣等问题, 管住小节, 谨慎行为, 始终保持对家庭、事业、生活的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

1.要培养健康情趣。要坚持从中华优良传统中汲取养分, 培养高雅的志趣、积极的追求。要充分发挥学历和学习优势, 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做到多读书学习, 多思考工作, 多锻炼身体, 不做低俗、庸俗的事情。尤其要从节制欲望、改变不良嗜好入手, 防止被打开缺口、滑向歧途。

2.要慎重择友交友。从实践看, 少数青年教师之所以会在道德建设上栽跟斗, 与交友不慎有很大关系, 甚至有的忘记教师身份, 干出了一些违背师德, 被社会和法制所不容的事来。因此, 必须紧紧依据法规制度来明确“导向线”、定好“标准线”、划清“警戒线”, 明辨是非曲直, 切实杜绝不正常的交往, 减少不必要的应酬, 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教学工作上。

3.要始终表里如一。“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举一动, 都对广大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起着润物无声的带头作用。这就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必须台上台下一个样, 人前人后一个样, 工作业余一个样, 实现个人形象与知识形象的有机统一。不仅在公共场合严格要求自己, 在远离学校, 无人监管时, 也要不忘教师身份, 不忘制度规定, 不忘学生期待, 自觉坚定党性修养, 树立良好作风和形象。

参考文献

[1]金雪莹, 李岩.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4) .

[2]林彦.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原因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 2015, (21) .

[3]陈小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

[4]赵金瑞, 李大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2, (05) .

[5]徐蔚.浅论和谐社会中的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03) .

青年道德研究 篇10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1 综观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我们认为其本质与主流是好的

大多数青年教师能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基本路线;热爱并忠诚于教育事业, 不计名利, 埋头于自己的教育工作, 以科学的价值观调节、激励自己,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 在奋斗和追求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他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 以培育人才、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育人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2 部分青年教师爱教意识模糊

据《2007年在杭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 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 当问及“您对从事教育教师职业的态度”时, 有24.9%的教师回答, “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有36.84%的教师表示“比较乐于从事教师职业”;但是也有32.04%的教师表示“既然干了这一行, 就要对得起良心”;甚至还有6.22%的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不愿意当教师, 随时准备改行。以上数据说明, 61.74%的青年教师是乐于并安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但是, 也有38.26%青年教师尚未完全确定职业理想。

1.3 多数青年教师敬业精神良好, 部分青年教师择业意识功利化

据《2007年在杭某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 当问及“您选择在高职院校工作的主要原因”时, 有27.98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 “教师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有10.34%的青年教师认为“与专业对口, 能实现个人价值”, 有55.98%认为“教师职业比较稳定”, 另有5.70%的是“别无选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当代青年对待教师职业有功利化的倾向, 职业荣誉感与自豪感不强, 敬业意识不强。如果青年教师择业时仅仅把职业稳定性、物质收入、福利待遇等作为选择的标准, 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作是谋生的手段, 而不是看作实现自己理想的阶段, 那是很难做到爱岗敬业的。

1.4 多数青年教师精业态度端正, 个别青年教师不懂“教书育人”本质

据同一调查统计显示:青年教师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必须育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3.19%。但也有14.29%的受调查者认为“教好书就是育人”, 还有2.52%的教师认为“教师教好书就行了, 育人是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极小部分青年教师在对待教育的本质问题上存在模糊思想, 只会做“经师”, 不懂做“人师”。

2 存在的原因

笔者认为,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师德问题是与我们的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某些缺失有关的。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冲击和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爱岗敬业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辨别是非和抗诱惑能力较弱, 社会转型期的冲击波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迷茫和困惑。“师道尊严”的伦理本位思想、蜡烛精神、孺子牛形象等过去在教师中占主流地位的传统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悄悄侵袭了部分青年教师的道德观, 师德退化现象明显。某些青年教师心态严重失衡, 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认为教师这个职业不再耀眼和令人羡慕, 于是不安心教师工作, 纷纷离开教师岗位, 或是弃教经商, 或是弃教从政, 给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难度。

2.2 高职教育发展的大环境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入职前职业道德教育先天不足影响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有了长足进步, 形势之好, 前所罕有。但从高教战线的整体发展看, 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个弱势群体, 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高职教育的起步到目前的飞速发展, 高职院校虽有了“大学”的名号, 但是实际上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一方面, 普通高校的大量扩招特别是独立本科学院的扩招, 让高职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另一方面, 部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将选择作为高职院校教师视作无奈之举, 敬业奉献精神无、勤业意识差、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 将其仅仅作为谋生手段, 所有这些都损坏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整体形象, 也给高职院校增加了不小的办学压力。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受到怀疑, 社会对其升学、就业等方面存在偏见, 高职教育出现了高教性难以体现, 职教性少人问津的尴尬现象。

2.3 高职院校日常师德建设实效性差

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中, 往往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上, 内部政策导向上师德建设没有与评先进、评优秀、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实际激励措施挂钩, 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规范的并且真正有效的师德评价、考核、激励机制。有些院校即便在对青年教师考核时制定了师德方面的一些条例, 但也只是装饰门面, 在具体操作时又将其弱化乃至忽视。甚至部分高职院校为了短期内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实力, 采取“拔苗助长”的措施, 将学历层次、课时、科研等作为青年教师的考核标准, 将职业道德表现束之高阁、弃之不用。学校内部形成“只要抓好教学与科研, 升官发财都不怕”的不良局面。学校管理层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忽略, 使青年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中走向功利化, 放松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追求和思想改造, 其结果必然会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缺失, 职业理想破灭, 职业道德行为选择产生偏差, 职业道德建设实效性差。

3 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培养青年教师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

正确认识国情、社情、校情, 加深对教师职业的感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引导青年教师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其发展前景, 对于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意。教师的这种光荣感与自豪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当然, 实际情况看, 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有这种教师职业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觉得自己没有本科院校教师体面, 低人一等, 有的觉得自己不如从政商的有权有钱, 唉声叹气。出现这种现象, 除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收入相对低、活条件相对较差等客观原因外, 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倾斜导致对教育劳动态度的错误。只有树立了社会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产生了高的道德情感, 青年教师就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全心全意为学生务, 再苦再累心也甜。

3.2 转变观念, 顺应潮流,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国家或教育行业行政部门颁布的, 教师在从事教育专工作时, 所应遵循的价值取向、基本原则和行为规则。当前, 我国有部分省市教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的精神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但是全国目尚没有出现较为统一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道德规范在教道德行为未完成前是指导行为选择的指南, 在教师道德行为完成之后是评价行为恶的标准。高职院校教师道德规范是青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节。要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制定出一个全面、科学的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遵照执行。

3.3 师德教育模式从直接灌输转向间接养成,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体作用

我国的师德教育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开设专门的师德教育课和采取单一刚性灌输是长期以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打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代, 这样的师德教模式确实是取得相当积极效果的。但是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教师职业供求关系底颠覆的今天, 如果还是只沿用这样一种思想教育方法, 已是万万行不通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既是国外师德建设的侧重点也正是我国师德教过程中的薄弱点。欧、美、德、日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但在教师职前与在职教育和培训过程中, 多不以师德为名专门授课进行简单的灌输者空洞的说教, 而是将其融入在学校和社会日常道德教育之中。通过通识教育、形教育等方法, 将道德教育有机渗透到青年教师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2]事实证采取间接的道德教育方法符合青年人的心理特点, 减少了逆反心理和意义障碍, 起直接灌输取得了更好地教育实效。此外, 中国传统文化中, “内省”、“践行”、“独”等多种优秀的师德修养方法, 让广大青年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专业行为中然而然地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道德规范不再是生硬的约束, 而是自觉的德性体现青年教师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在付出与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3.4 师德教育方法从追求形式多样性转变为追求效用实效性

道德教育方法是实现道德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 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只有通过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才能被教育对象所接受, 进内化为他们的行为准则。人们在选择、改进、创新多种教育方法来增进教育实效时常常会走进追求形式多样性而忽视效用实效性的误区。我们所强调的改进落后育方法, 并非意味所有的老办法都要废除。师德教育不能只侧重在形式方法上追创新, 而应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探究考察各种师德教育方法在促进教师职业道德质的实际效用上。因此,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不管是土办法还是洋办法凡是能够有效提升师德教育实效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3.5 立章建制, 舆论扬抑, 加强师德建设的制度保障和环境保

高职院校内部多方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导向性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导向性机制作为诸多管理机制的核心和灵魂, 通过评价、激励等方式向高职校青年教师展示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 是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赖以发作用的“杠杆”。首先, 高职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应尽量满足青年教师的基本需要, 在工资待住房条件、子女上学等生活需要方面给予基本保障, 让广大青年教师免去后顾之忧。其次, 在职业道德激励机制中, 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作为主要激励导向, 与青年教师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级评优评奖、津贴发放、职称评定、申报基金、派锻炼、出国选拔等政策规定中把个人工作态度、思想表现、教书育人情况等师德风师貌作为“一票否决”的硬条杠强化凸显出来。再次, 在师德评价标准、方法手段上, 学校要紧密结合青年教师的实际特点, 重视主体性, 尽可能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教师选任、考核、聘任、流动各环节, 尊重人格, 体现价值, 让职业德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发挥激励、督促作用。从基础保障、政策激励、导向评价等多方面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 丰和充实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新内涵, 实现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要求与高职院校青年教个体全面发展相统一, 最终切实发挥导向性机制在促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3]

当今时代呼唤高素质的人才, 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高职院校须“以人为本”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和职业道德好的教师队伍, 完成史赋予高职院校的光荣任务。而这一切, 突出体现在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升上。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

[2]张力.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6 (17) .

青年道德研究 篇1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整体过程,是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根本导向。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多元社会思潮对于青年的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年的道德人格是当代青年群体价值取向的内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重点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抓住青年的道德人格认知的特点,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另一方面充分结合青年特点,利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方式方法,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设计创作更多更符合青年需求的教育文化产品,对青年潜移默化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健全的道德人格。

重视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重视传统文化的滋养,是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宝贵资源。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新时期,加强传统文化的滋养,可以帮助青年群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青年道德人格的根基。在社会领域功利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青年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发展与国运兴衰,缺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担当。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培育,能够有效填补青年道德人格的文化空白。通过对传统道德文化的培养,可以使青年将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统一起来,对于自身的道德人格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注重培养青年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古的厚重美德,是青年道德人格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曾子的“三省吾身”,孔子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醒世箴言,都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道德文化所推崇的高尚品质。加强青年的自律教育,是提升青年道德人格的重要条件。自律作为主体基于内在需要的自我约束行为,可以确保青年拥有独立、稳定的道德人格。

加强学校道德人格教育的创新。相比于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而言,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稳定性与专业性的优势,是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中心环节。抓住青年道德人格的可塑期,创新学校的道德人格教育,能够有力把握青年道德人格教育的主动权。要积极开展主题健康、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青年道德人格培养的科学性。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配置,将道德人格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通过帮扶弱势群体、参与环保宣传等多种途径,使青年在社会生活中感受真实的道德情感,了解社会发展对于自身道德人格的要求。要运用校园文化开展道德人格培育,有效矫正青年道德人格中的错误部分,抑制不良风气在校园内的蔓延。要加强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建设,吸纳掌握先进网络新媒体技术的青年教师参与到青年道德人格的培育中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将社会道德热点和现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事迹制成宣传材料,加上“编者的话”在校园网刊登。要建立校园或年级、班级的官方微信、微博以及QQ群,教师带领学生在这些平台中对道德热点进行讨论,听取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青年道德人格提升的准星。

夯实家庭的常态化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是对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基础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青年成长的土壤,温润着青年道德人格的根苗,家庭整体的道德倾向、价值理念对于青年道德人格的形成影响重大。一方面,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导向功能,家长要为子女提供积极、正面、健康的思想内容。正如扣扣子一样,青年道德人格的扣子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要在最初就找准正确的位置,奠定稳固的基础。在家庭生活中,道德教育无处不在,如何尊敬长辈,如何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也需要细细思量,这些零星小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家长要注重家风的影响,真正地承担起“家庭教师”的责任。家庭教育可以在一顿温馨的晚餐中进行,也可以在火热的电视节目争论中开展,要在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处大做文章。另一方面,应重视健康道德心理的教育。健康的道德心理是青年正确看待和辨析道德现象的基本前提,因此家长还要注重青年心理健康情况的观察和把握,从而及时解决青年对于道德问题的思想困惑。此外,父母要以身作则,在青年道德人格提升方面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看待事物、处理问题时不能偏激,在道德问题上要明确标准,使子女发自内心地钦佩家长,使自身成为“明星父母”,从而在道德层面上获得青年的崇拜和赞扬,使青年从中受到道德熏陶,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青年道德研究 篇12

关键词:日本青年德育,德育方法,比较,启示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依靠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方式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们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代表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 做好青年的道德教育工作, 对社会主义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日本在青年道德教育上有着成功的经验, 因此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日本青年道德教育的方法

日本的道德教育属于“德目”主义模式, “德目”是一些国家教育理论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个概念。道德教育方法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 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道德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它是将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方式、手段。[1]日本的青年教育之所以成功, 与它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分不开的。日本学者伊藤启一曾经自豪地说:“日本的道德教育的方法, 在具体的指导技术和价值解释方面甚至比美国的道德教育还发达。”[2]日本青年的道德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 通过由学校按道德时间以学校课程的形式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各种学科教育中的教育因素进行整体教育;通过学校的特别活动或者校风、班风等隐蔽课程进行德育教育。[3]

1.体系化

日本青年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校道德教育, 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特别活动以及各科的教学进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教育体系, 结合实地教学, 让学生接触社会现实, 对不同的现象进行思考和探讨,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在劳动与社会服务中懂得奉献, 学会换位思考, 加深对社会的理解, 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 完善人格。日本特别注重传统节日, 维护民间艺术, 让学生了解本国的文化, 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2.实践化

日本的青年道德教育特别注重实践的作用, 通过多样化的体验,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了自我意识和生活质量, 养成独立思考和勤于实践的精神, 实现自我价值。

从2000年起, 日本开展了学校德育体验活动, 为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 修改了《社会教育法》、《学校教育法》, 建立年满18岁的学生进行服务活动的社会性机构。学校还开展“特别活动”, 包括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兴趣小组、学校活动等。学生还要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定期参加简单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通过集体活动实现学生间的互帮互助, 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性, 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开阔视野, 增强对实践的热情, 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日本认为, 实践对道德行为和意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亲身体验事物的变化发展, 更好地融入社会。加深对大自然的了解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高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学会保护环境, 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合理化

日本的直接德育方式是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 日本称为“道德时间”。“二战”后日本在学校特设道德教育课程始于195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修订, 特设道德时间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补充、深化和统合道德教育。[4]日本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公民课和道德实践课, 除此之外, 许多德育活动都是以课程的形式出现, 根据青少年存在的问题来设置课程内容。近些年日本又增加了安全课、垃圾课、环保课等。通过讲授、班级指导、野外考察、参观旅行、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等方法来进行道德教育。它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 课程内容目的明确, 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促进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二、中日青年道德教育的方法比较

1.相同点

中日两国政府都十分重视青年道德教育, 主张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 转变德育观念, 增设咨询服务机构, 注重实践教育环节, 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社会。日本在道德教育上显示了强烈的国家干预性。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道德教育各项活动的开展、道德教育的大纲制定, 都是由日本文部省统一审定和编制的, 在各个学校中也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 文部省也要进行检查, 内容十分详细、具体。

中日两国都将道德教育的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两国都有专门设立直接的道德教育课程, 直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教育。例如中国大学里的“两课”和日本大学开设的公民教育, 这些都是显性教育。同时两国也有隐性的道德教育, 在各种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都渗透着道德教育的内容, 很多课程成为了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历史课、时事与政策课等。

2.不同点

我国注重理论, 日本注重实践。中国的道德教育不太注重实践性, 多以理论的灌输、说教等方法让学生学习各种道德规范, 缺少了实践性的体验。并且我国注重的是学校的道德教育, 而且方式和途径单一, 忽视了微观环境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日本则实行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使这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加强学校与社会和家庭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我国的道德教育对学生的内心和情感重视不够, 无法将理论知识内化并将其外化, 而日本的道德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需要, 例如向学生发放《心灵笔记》作为德育辅助教材, 配备“心灵教师”。因此, 我国的道德教育比较显性化, 而日本的道德教育更加隐性化。通过中日两国的道德教育方法的比较, 可以看清我们的优势和不足, 吸取日本的有益经验, 将其运用到我国的道德教育当中。

三、日本青年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 在这场地震中日本人所表现出的素质, 引发很多国民对自身素质的思考。一个身处日本的中国人, 通过微博记录了当时他在日本所看到的一切, “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 整个过程, 无一人抽烟, 服务员在跑, 拿来毯子、热水、饼干, 男人帮助女人, 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3个小时后, 人散, 地上没有一片垃圾, 一点也没有”。事实证明, 日本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 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首先要重视实践, 日本各学校在德育方法上普遍重视实践活动环节。实践在道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道德教育效果的强化。要选择合适的实践锻炼方式并且持之以恒, 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创建实践的活动基地, 为学生的实践锻炼创造条件, 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其次要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体, 但家庭和社会往往把道德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 要想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就要将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再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力量,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道德教育实践的积极性。教师是道德教育的主体, 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规定和相互依存的, 并且可以相互转化。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 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爱, 尽职尽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起着示范和榜样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道德内容渗透其中, 将德育内容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特别要学会师生间的共享, 促进相互发展, 加强沟通。

最后要给学生营造安心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在学校里设立心理咨询室, 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为学生提供宣泄场所和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净化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 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杰, 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2]伊藤启一.统合的道德教育创造:学习现代美国的道德教育[M].东莞:明智图书, 1991.

[3]苏振芳.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上一篇:午睡习惯下一篇:遥感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