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64排螺旋CT

2024-10-04

GE64排螺旋CT(共10篇)

GE64排螺旋CT 篇1

粪石症是指食入某些植物纤维、毛发或矿物质后不能被消化, 在胃酸作用下, 凝结成团块状异物而引发的病症, 其成分复杂、密度不均, 在蠕动下进入肠道形成粪石, 可引起梗阻, 诊断困难。

1 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2岁, 间段上腹痛半年, 加重1d。查胃镜, 慢性胃炎, 十二指肠水平段完全梗阻, 疑粪石症入院治疗。入院后持续阵发性腹痛, 呕吐, 并拒绝胃镜复查, CT平扫未见占位, 拟CT造影扫描, 明确梗阻原因及部位。

2 检查方法及结果

口服5%碘佛醇溶液300ml后1h行CT检查, 扫描范围膈肌至耻骨联合, 层厚5mm, 后重建0.625mm。使用GE 64排CT aw4.6图像工作站处理。 (1) 选择血管重建模式软件, 软件能够自动追踪肠腔内造影剂, 在3D图像上描画轨迹。 (2) 进入编辑界面轨迹纠正。 (3) 自动生成4窗重建图像, 包括3D MIP及SSD (表面阴影重建) 、LUMEN (血管拉直成像) 、CRP (曲面图像重建) 、动态滑动断层图像。

通过重建图像动态浏览小肠, LUMEN图像及滑动断层图像示空肠近段不均质团状粪石影, 椭圆形, 4.2cm×2.7cm, 见“杯口征”, 可见肠壁间充盈造影剂的微小间隙, 肠壁水肿不明显, 粪石崁顿近端肠管扩张。患者术中证实为小肠粪石, 类圆形, 质地实。

3 讨论

粪石形成后, 胃镜很难进入小肠检查治疗, CT平扫对复杂结构的粪石难以确诊, 因此可通过口服造影剂后CT扫描, 利用血管重建技术进行诊断。Hodel等[1]研究发现, 多平面重建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同时能够更加详细地观察粪石的位置及形态。茅旭平等[2]报道粪石性肠梗阻的CT表现很有特征, 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对粪石性肠梗阻作出正确诊断。根据笔者的临床应用经验, 肠道检查中使用血管重建技术对于粪石症的定位定性、梗阻程度以及后期治疗有很多优点, 血管重建软件中可以快速重建出图, 并同时有4种各向同性分辨率的重建图像模式, (1) 3D MIP及SSD图能够直观的展示肠管走形和形态, 肠管是否梗阻扩张; (2) 动态滑动断层图能够快速准确找到粪石位置, 观察粪石与肠管的关系及崁顿情况, 粪石相对于肠管的最大截面等; (3) 曲面断层及LUMEN能够进行全程肠管分析, 可清晰显示粪石部位及梗阻程度, 360°显示粪石在肠道内的大小和形态以及其内部结构, 粪石沿肠管长轴分布的长度和范围, 以及肠腔狭窄及肠壁水肿程度。总之, 灵活使用血管重建技术对肠道疾病进行检查, 易于诊断CT平扫及胃镜难以明确的粪石性肠梗阻。

参考文献

[1]Hodel J, Zins M, Desmottes L, et al.Location of the transition zone in CT of small-bowel obstruction:added value of muhiplanar reform ations〔J〕.Abdom Imaging, 2009, 34 (1) :35-41.

[2]茅旭平, 陆建东, 陈欢欢, 等.多层螺旋CT在粪石性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 16 (1) :63-65.

GE64排螺旋CT 篇2

一、申请配置MRI的必要性和依据

1、我院基本情况分析:我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现开放床位480张,现开设有精神科、神经内科、外科、老年疾病科、妇产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检验科等XX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平均年门诊量约XX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XX多人,年收入XX多万。占地面积30余亩的新院区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

2、医疗服务需求分析:我院处在市繁华地带,交通发达便利;服务固定人口700余万人;精神疾病、交通事故伤、心脑血管疾病、腰腿痛、肿瘤、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妇科疾病等病种众多,病人来源充足。我院于2008年购买的东软飞利浦全身 CT,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我院各科室技术力量不断增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加之我院占地30余亩的新院区已建成并即将投入使用,我院现有的MX4000双排螺旋 CT,因扫描速度慢,使用年代长故障率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各科室的医疗、科研 和教学的要求。为了更好的配合临床开展更多的检查项目,促进医院整体发展,迫切需要购买一台高端的64排CT来适应临床需求,诸如心脏冠脉检查、全脏器灌注、肿瘤筛查以及超精细血管显像。只有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快速、准确的诊断、更及时、明确的治疗;增强医院的整体实力,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申请设备预期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服务固定人口700余万,外加外来流动人 口,病源广泛充足。近年来平均门诊量约XX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XXX多人。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即投入使用,到时住院病床增加到800张以上,预计每天检查病人100余人,每年检查将达4万人次。

三、人员资质情况:

目前,我院放射科有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医师1名,技师2名,见习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多人取得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明年已计划引进影像学研究生1人,本科毕业生4人。

四、项目投资分析:

按照目前市场价:64排国产CT价格约500万元左右。配置64排CT后,到我院进行检查按平均每年4万人次计算,平均每人以250元计算,每年累计收入约1000万元左右,首付XX万元,余款XX年分期付款。折合每月支付XX万元,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因此我院计划自筹资金购买。

五、安装场地

我们新院区为放射科规划了800平方米的场地,用于MRI、CT、DR的机房及其他配套用房。

GE64排螺旋CT 篇3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分型;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73-01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64层螺旋CT可以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大体形态、病变强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并可观察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淋巴结及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等[1] 。一般来说,肿瘤的预后往往和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性有显著相关性,因而如果能从影像学上得到与病理组织分型相关的特征性影像,估计其预后,将能帮助临床医生开展预期诊疗计划[2]。我们对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6月~2011年2月间资料完整的91例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癌的MSCT表现与病理组织分型的联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胃癌患者91例,女33例,年龄36~81 岁,平均48岁;病程1月~28月。临床主要表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为上腹部包块,常伴有食欲不振、进行性消瘦、黑便、呕吐、贫血貌,部分病例有明显吞咽困难。全部病例于术前7天内行螺旋CT增强检查。早期胃癌8例,进展期胃癌84例,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活检和/(或)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Siemens双源64排螺旋CT机扫描,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脐水平,部分病例扩大扫描范围至盆腔。扫描方法:常规空腹,检查前禁食4~6h ,检查前20min 口服温开水800 ml ,常规注射654-2 10mg ,扫描开始前,再服温开水500ml ,随后行CT 扫描。常规采用统一标准体位仰卧位(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右侧卧位(静脉期)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浓度为300mg I/ml,注射速率3ml/s,采用进口原装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注入对比剂后分别于25s(动脉期)、50—60s(静脉期)、3—4 min(平衡期)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20KV,270~330ms,层厚6mm ,螺距3。

1.3 图像分析 由两名影像主治医生观察不同病理组织的胃癌在影像上的表现,CT平扫及增强轴位图像,观察病变的部位、大小、大体形态、胃壁浸润深度,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淋巴结大小、数量及远处脏器转移情况,以确定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关系。

1.4 病理学特性:将所有病理分成低分化组(包括粘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中分化组(包括中-低分化腺癌和中-高分化腺癌)、高分化组,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癌的64排螺旋CT 表现

2.1.1 直接征象 91例胃癌中,分布于胃底贲门23例,胃体部35例,胃窦部17例,病变占据2个分区以上者16例。肿瘤肿块最大者直径约120 mm ,最小者直径约20mm 。软组织肿块向胃腔内和/(或)向胃腔外生长57例,仅见局限性胃壁增厚者31例,黏膜面有溃疡形成者39例。

2.1.2 间接征象 91例中直接侵犯和/(或)转移至胰腺者6例,肝3例,腹膜腔13例,脾2例,结肠4例,十二指肠2例,同时侵犯和/(或)转移2个或2个以上器官者6例。

2.2 与病理分型相对应的胃癌64排螺旋CT表现

91例病例中,低分化组(包括粘液细胞癌2例和印戒细胞癌5例)27例、中分化组(包括中-低分化腺癌18例和中-高分化腺癌11例)38例、高分化组5例。早期胃癌8例。无法切除13例。低分化腺癌组平扫CT值约40.43±5.42HU,增强后CT值约75.66±10.48HU;中分化腺癌组平扫CT值约42.27±4.78HU,增强后CT值约77.66±9.68HU;高分化腺癌组平扫CT值约46.56±5.46HU,增强后CT值约84.39±11.95HU;这三组CT值经方差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见图)。三组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0.37%(19/27)、60.53%(23/38)、40.00%(2/5),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病例出现浆膜层浸润的百分率分别是:74.07%(20/27)、68.42%(26/38)、60.00%(3/5),这三组CT值经方差分析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因此,低分化组(包括粘液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中分化组(包括中-低分化腺癌和中-高分化腺癌)、高分化组之间在64排双源螺旋CT表现上有较显著的差异性。

3 讨论

3.1 胃癌病理分型

我国胃癌死亡率为25.2/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3.2%,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胃癌的病理类型主要是腺癌,其他类型的胃癌有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类癌、小细胞癌等,后几种类型较少。低分化腺癌则预后较差[3]。与非黏液性胃癌相比,黏液腺癌常发生在中青年人,淋巴結、腹膜播散转移率较高。通常表现为较晚的分期,手术切除可能性及5年生存率低[7]。

3.2 影像学特点与病理的关系

从本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粘液细胞癌)的CT值明显低于中、高分化腺癌。这是因为黏液腺癌中含黏液的癌巢>50%,印戒细胞癌内的印戒样细胞含有大量的黏液,黏液CT值较实体性癌巢密度低,增强不强化。病理上,低分化腺癌实体性癌巢较多,腺样癌巢<25%[4]。而MSCT表现中,其CT平扫与增强的平均值却略低于中高分化腺癌,考虑是因为低分化腺癌较中高分化容易出现坏死的缘故。临床上恶性程度较高,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增强后CT值较高的胃癌病例,病理上以中高分化腺癌的可能性较高。

3.3 关于各类型胃癌的CT值差异

对于所占比重较大的中、高分化腺癌,形态各异,其CT值较高。中分化腺癌组平扫CT值约42.27±4.78HU,增强后CT值约77.66±9.68HU;高分化腺癌组平扫CT值约46.56±5.46HU,增强后CT值约84.39±11.95HU;,而中分化组出现肿块和溃疡的病例也明显高于其它两组。高分化腺癌,病灶周围浸润比率低,64排螺旋CT上平扫CT值高且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肿瘤浆膜光滑,少见淋巴结转移。

GE64排宝石CT故障维修2例 篇4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CT已成为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HD CT750 64排宝石CT是当今最高档螺旋CT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探测器材质革命性的改变,采用特制的蓝宝石材料制作探测器。HD CT750宝石CT机的引入,实现了CT领域高清晰与低剂量的完美结合,可将影像诊断成功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现就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2例故障现象分析讨论如下。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CT进行头颅扫描时图像出现环状伪影故障,胸部位置扫描时偶尔会出现此故障,其他部位扫描时暂未发现。

1.2 故障分析

一般来说,与环状伪影有关的因素有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DAS)。设备在进行扫描时出现伪影现象,且只有单一或少数部位的伪影,可先检查扫描床上或者扫描窗口上是否有异物,是否由造影剂结块导致伪影的出现等。探测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较容易产生故障,多表现为图像质量下降,伪影严重。根据此次扫描图像中的环状伪影分析,考虑硬件部分(扫描探测器模块)故障。

1.3 故障排除

检查扫描床和扫描窗口是否有异物,用抹布清洁造影剂结块,进行扫描测试,图像上环状伪影依旧存在。进行快速校准,待互联图扫描检查时,会出现一个对话框:“注意:系统检测到DAS(探测器子系统错误,图像质量会受影响,扫描不会被停止,但用户需联系GE维修部门矫正这个问题)。”在有图像伪影时,按“OK”键继续。点击“确认”键,然后点击右下角的“暂停”键和左下角的“取消”键,最后在报错代码中查看报错日志。经查看日志,确定是探测器模块出现故障。可用系统自带软件,画图查找出现故障的探测器模块,具体步骤如下:维修→Image Qulality→Scan Analysis→出现Analysis Tools对话框,在对话框中选定出现伪影患者的编号,再选定出现伪影的扫描序列,最后选定某张图,然后点击右侧竖列中的plot VVC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中Convolved Date,点击“OK”键。此时会出现数据分析框图,在右上角选择通道,便可查看是某个通道出现问题。当在图像中找到伪影后,将鼠标“+”中心点放到伪影线上,会在右下角出现该伪影线的纵坐标数值,在转换器中输入通道然后再输入纵坐标数值,其会自动转换出具体是哪个探测器模块出现问题。对调探测器模块或者更换探测器模块后,需要进行的操作如下:维修→Replacement→FRDM.Wizard(场地能更换探测器模块)→Replace whole Detector→Start process→Mini Check。最后做快速校准,测试正常。进行扫描测试,图像正常,故障排除。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提示扫描硬件部分停止扫描,不曝光,快速校准不执行。

2.2 故障分析

进入报错信息列表查看报错信息:“The CCB has notified the system of an error condition,which prevents scanning.An error occurred attempting to home CAM A.Did not detect a encoder index pulse when homing CAM A.”[准直器控制板(collimator control board,CCB)通知系统有1个错误状态发生,该错误禁止扫描。CAM A在复位时,发生错误]

2.3 故障排除

当CT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重启设备。关闭操作系统、操作台电源及机架电源,等待约5 min后,重启设备,做快速校准,不执行,依然提示扫描硬件部分停止扫描[1]。

对操作软件进行重启并复位。维修→Utilities→左下角点击“System Resets”→scan→Run,或者在维修→Utilities→左侧最下角点击“Application Shutdown”→当2侧屏幕全部变蓝时,右击鼠标,选中“U-nix shell Left/Right”→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st”,点击“确认”键。

利用软件自带检测功能,检测跟CAM A相关的控制电路板如CCB、数据控制板(data control board,DCB)、旋转部分控制板(on-board rotation processor,ORP)、床控制板(table control board,TCB)、机架静止部分控制(table gantry processor,TGP)板是否正常:维修→Utilities→左侧点击“Flash Download”→在出来的界面点击“update”,若最终出现All notes successfully,则表明以上控制电路板均正常。同时,若电动机走过限位位置,也会出现以上故障现象,可执行以下操作进行检测:Diagnostics→左侧Collimator Functional→在出现的界面中选中2个“select all”,然后点击“RUN”。执行上述操作后,断电打开机架前盖,找到球管位置,在其左右各有一个电动机,可用螺丝刀旋转下电动机机头,看其阻力是否正常(正常情况下阻力会很小),可进行拔插电动机线接头操作。电动机边上的1个铁盖可拆下,里面有电路板1块,找到其上的2个电阻外形的熔断器,检测其好坏,经过检测,熔断器正常。做完上述工作后,开机测试快速校准,通过。把所拆下的外壳复原后,扫描水膜测试正常。综上所述,此次故障原因为CAM A电动机没有复位所致。

3 小结

在维修过程中,应熟练掌握CT的结构及各电路板的功能。GE 64排宝石CT的log error信息提示和自我诊断程序非常实用,可以作为最主要的故障判断依据。工程技术人员要注重责任心和技术能力的培养,要做到能够在log文件的故障提示下,快速确定故障范围并找出故障所在,为尽快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做好保障工作。

摘要:<正>0引言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CT已成为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HD CT750 64排宝石CT是当今最高档螺旋CT之一,其主要优势在于探测器材质革命性的改变,采用特制的蓝宝石材料制作探测器。HD CT750宝石CT机的引入,实现了CT领域高清晰与低剂量的完美结合,可将影像诊断成功率提高到一

关键词:GE 64排宝石CT,故障分析,故障维修

参考文献

GE64排螺旋CT 篇5

【关键词】64排螺旋CT;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应用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92-02

主动脉壁内血肿为主动脉的夹层中无内膜的撕裂口,若在病情的发展中会变为主动脉的夹层或者为自行吸收,该疾病和主动脉的夹层较为相似,致死率和危险性都较高[1、2]。该疾病是因为主动脉的内膜破溃,这些溃疡会使血液在主动脉的中层有血肿的出现,也可能因为主动脉的外膜、中膜中有滋养小血管的破裂,由于出血导致主动脉的壁内血肿[3]。该疾病必须通过超声检查等方法,才可了解病程情况。在技术的发展中,64排螺旋CT在扫描上范围广、速度快、图像有较高的分辨率,高质量的诊断图像和结果,可使医生更加直观、立体的观察患者的病情症状[4]。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进行主动脉壁内血肿成像和超声检查的36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12月进行主动脉壁内血肿成像和超声检查的36例患者,年龄范围:47-81岁,平均年龄为:(59.82±3.72)岁,22例男性,14例女性,有11例患者患有高血压,3例患者有糖尿病,所有患者都有急性的胸痛。入院后给予心電图、胸部的X线平片、超声的心动图、血管造影和CT扫描。所有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选择64层螺旋CT机进行诊断,生产商为飞利浦,扫描参数:层厚:0.625mm,螺距为1.375,重建间隔为0.625mm,120KV,200mAs。采用标准的重建模式。对胸腹部给予主动脉的联合扫描,首先给予CT平扫,并给予增强扫描。对血管进行造影,对患者肘静脉采用高压的注射器给予碘帕醇的注入,速度为每秒钟3ml,剂量为每千克1.5ml,使用机器的主动脉扫描,当扫描完成后,在工作站给予血管的三维重建,并对图像给予相关处理,形成曲面重组、多平面的重组、最大密度的投影以及容积图像。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4诊断标准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标准:(1)CT诊断上有内膜钙化的移位;(2)月型或者同心圆型的主动脉有管壁增厚的症状,且厚度大于等于5mm;(3)对主动脉腔增强扫描,不会有内膜片的撕裂;(4)对主动脉穿透性的溃疡增强扫描,主动脉壁中有造影剂的充盈情况。对上述情况凡满足两项都可被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且该疾病有A、B型,若有累及升主动脉的症状为A,反之则为B。

2.结果

36例患者中通过相关诊断,10例为A型,26例为B型;血肿的最大厚度为22mm的胸主动脉,7mm的升主动脉;血肿累及升主动脉最大的直径:50mm,而胸主动脉:45mm。所有患者在主动脉壁上都有一定动脉的粥样硬化。

3.讨论

主动脉壁内血肿这一疾病在病理上为主动脉的壁内周围充满血液,内膜不连续或者患者没有终端,在壁内的血肿中没有入口[5、6]。该疾病与动脉的粥样硬化、高血压有较大联系,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背部突发的疼痛,对该疾病需要在早期给予准确的诊断,并采取治疗等措施[7]。其中典型主动脉的夹层和壁内血肿学要给与准确的鉴别诊断,观察壁内血肿是否有内膜片的撕裂,在主动脉中是否有真假双腔。对于典型主动脉的夹层,能够对内膜片和强化双腔的影像。而对于壁内血肿在外缘上有密度较高的环状强化,主要因为中、外膜对血管增生的滋养,容易有破裂血肿的现象。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病在后期给予相关处理和重建,使血管情况得到较好的成像,分辨率较高,且该种检查不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创伤,具有较大的优势[8]。

综上所述,主动脉壁内血肿为一种心血管的急症,需对其采用正确及时的诊断,而64排螺旋CT能够对血肿的厚度、位置和累及范围进行清楚显示,从而有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治。

参考文献:

[1]崔庆周,崔红领,陈鹏. 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价值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1,04:92-93.

[2]么刚,来颖. 超声及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1,02:122-125.

[3] 陈学强,张云枢,郑克华,徐蓉,吕长磊,袁丽芳,丁颖.主动脉壁内血肿的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3,21(18):137-138.

[4]燕军,鲁强,张光奎,张庆玲.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CT和MRI杂志,2008,02:68-69.

[5] 支爱华,戴汝平,蒋世良,金敬琳,曹程,吴海英,孙立忠,白桦.主动脉不典型夹层转归的电子束CT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24(18):142-143.

[6]魏君培. 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05:335-336.

[7] 郑敏文,孙立军,葛雅丽,赵宏亮,白桂琴,李剑.主动脉壁内血肿——一种不典型夹层的电子束CT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14(10):155-156.

[8]徐振锋,刘东旭,潘文,许建恩. 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2034-2035.

GE多排螺旋CT故障检修2例 篇6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在更换新球管后用2i扫描,图像一白一黑,选择层厚越薄越明显。2幅图像的CT值相差不大,但2个图像的SD相差约1倍(见图1)。用1i扫描图像正常,但图像颗粒粗,扫描中机器不显示任何错误信息。

1.2 故障分析和处理

根据上述现象和维修经验分析,故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球管POR未调准;(2)校准文件(CA)故障[1];(3)系统软件故障;(4) Collimater故障;(5)球管故障。

根据上面的故障分析,重新检测球管的POR、ISO等程序,经多次检测,所测数据都在允许的范围内,而且每次测得的值也基本保持不变。拆下球管,未发现异常,再装回球管,重调球管的POR、ISO等相关程序,其2i扫描图像还是一白一黑。将机器最原始的CA文件restore到系统中,先做一次空气校准,用2i扫描图像依旧,然后再做空气加模型的校准,用2i扫描图像无变化。以前碰过类似的问题,常常restore原始CA文件就能解决,但这次不行,考虑可能是系统本身出现故障。重装软件并做校准,试扫描,现象依旧。用程序检测Aperture的层厚、Z轴电动机和Z轴皮带的松紧度,均正常,而且在做Collimater的测试时,未报任何错误,可排除Collimater的故障[2]。后来又仔细查看医院的以前图像,在更换球管前,图像确实是正常的,只是更换球管后才出现此现象,故认为最大可能就是球管本身存在故障[3]。经与球管供货商联系,更换了新的球管,调试后再用2i和1i扫描,图像恢复正常。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球管靶面角度有偏移,用2i扫描时造成探测器两边接收的射线一边多一边少,从而出现一白一黑的现象。此次之所以未先怀疑是球管故障,其原因是很少会出现这种现象,过去常碰见的大都是软件问题。因此在更换新的球管及做校正时,也应注意。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给患者做正常扫描时,曝光突然中断,显示器上出现如下故障信息:“Unexpectedevent occurred during scan data error”。

2.2 故障分析和处理

先进行“tube warmup”,扫描正常;再做其他扫描时报”hardware scanner stop”故障信息后进入”service”程序,并在home页面下DIP error一栏中显示“dergere”。根据这2个代码分析和简单地测试,故障应出在数据传输系统。该机主要通讯包括slip ring、brusher、transmitter、reciever、DIP and fibber。运行scan data path、diagnostic data collection off line scan等诊断程序同样出现“hardware stop scan”故障信息。取下reciever的fibber直接到DCB上,run上面的test也一样,这样就可以排除slip ring、brusher and reciever故障。接下来再逐一测试4条fiber: (1) reciever-OC DIP; (2) transmiterDAS DCB; (3) gantry后下面的J15内,后右下面的T-ring J3; (4) J15外-计算机柜,用手电照这些fiber时,发现除了第一条外,其他的在照射时光都非常亮,仅第一条光非常弱,故判断这根光纤损坏。更换光纤后,机器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孟伟, 郭子威.GE螺旋CT故障4例[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11) :62.

[2]马承华, 胡昕.GE Hispeed系列螺旋CT故障检修4例[J].医疗卫生装备, 2008, 30 (8) :122.

GE8排螺旋CT软件故障的处理 篇7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机器扫描正常,但在扫描结束后只能重建出一部分图像,另一部分图像不能完成重建。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将机器重新启动,丢失的图像就可以完全恢复。

1.2 处理方法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原始数据盘中有损坏的重建队列文件。将这些有问题的数据文件删除后,机器就可恢复正常。具体做法如下:进入service界面,选择PM功能菜单,点击shell,弹出XWSH窗口,在“ctuser@ct99”提示符下输入如下命令:

cd/usr/g/queue→回车→进入重建队列文件目录;

ls-al→回车→显示重建队列文件列表。

这时出现如下列表:

共9行,在正常情况下,第一、第二行最后一列数值为4096,其余7行数值为9;如果第三至第九行出现一次或多次4096,则意味着有损坏的重建文件,需要将它们删除。仍旧在“ctuser@ct99”提示符下输入如下命令:

Cleanq→回车→删除命令;

Y→回车→确认删除;

ls-al→回车→察看损坏的文件是否已经删除。

一般情况下,上述操作只需要做一次就可将损坏的文件删除干净。然后退出service界面,将机器正常关机后重新启动,即可恢复正常。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开机,当机器启动到OC initializing结束时自动shut down,或者在开机状态下机器自动关机。最初机器重启后可正常使用,但使用一段时间后,仍旧会出现上述现象,并且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使用。

2.2 处理方法

将机器重新启动,当左侧主控显示器上出现红色对话框,上面显示“CT software auto start”时,点击上边的cancel按钮,中止CT应用软件的启动;双击toolchest菜单里的Unix shell,在弹出的命令窗口中依次输入下列命令:

su-→回车→进入高级管理员模式;

#bigguy→回车→输入高级管理员密码;

reconfig→回车→进入reconfig界面。

在reconfig界面右下角处,有regenerate database选项,选择“yes”,再点击右上角的accept按钮,出现“reboot system?”提示,选择“yes”,回车,机器重新启动。操作系统启动后,会出现红色的对话框显示“Application software can't auto start”,点击确认按钮;再次进入Unix shell命令窗口,在提示符下输入“st”,回车,应用软件启动,机器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杜丽春.CT机故障产生的原因及检修方法[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1):58-60.

[2]潘丽娟.CT设备的保养与维护[J].机械管理开发,2007(1):68-69.

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急性肠梗阻患者28例, 其中男21例, 女7例, 年龄22~83 (平均59.3±3.8) 岁;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腹胀、腹痛, 其中17例有呕吐现象, 23例停止排气、排便1~3d, 腹部肿块4例, 2例有腹部手术史。

1.2 诊断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VCT机器进行扫描, 31例患者行全腹部平扫, 47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扫描参数:140kV, 300~600mA, 准直层厚为64mm×0.625mm, 进床速度为39mm, 螺距为0.98, X线管旋转速度为0.6s/r。增强扫描以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浓度为350mg/ml的非离子对比剂75~90ml, 注射速率为3~5ml/s, 延迟时间动脉期为20~30s、静脉期为50~70s, 扫描范围为膈顶到耻骨联合上缘[2]。所有患者未口服对比剂。

1.3 诊断标准

由2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10年的工作人员分别进行阅片。其中1位先观察图像中的横断位像, 得出诊断结果1, 再进行冠状位像观察, 结合诊断结果1得出诊断结果2;另外一位工作人员先进行冠状位像观察, 得出诊断结果3, 再进行横断位像观察, 结合诊断结果3得出诊断结果4。结果以5分法可信度积分进行判断:1分:无肠梗阻确诊;2分:可能无肠梗阻;3分:无法确诊肠梗阻;4分:可能存在肠梗阻;5分:确诊肠梗阻。4~5分的患者可以确诊为急性肠梗阻。

1.4 统计学处理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将4种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 判断诊断准确性, 诊断结果1与2、3以差方进行准确性检查, 诊断结果3与4以差方分析进行准确性检查,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的可信度积分, 见附表。诊断结果1的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度为89.29% (25/28) , 诊断结果3为诊断结果85.71% (24/28) , 诊断结果2为96.43% (27/28) , 诊断结果4为92.86% (26/28) 。诊断结果1和3的诊断准确度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诊断结果1和2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诊断结果3与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自20世纪70年代CT问世以来, CT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 现在已经普遍运用的MSCT具有快速、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减少了肠蠕动和呼吸伪影, 使多排CT小肠造影 (MSCTE) 可行性更高[3]。CT断面图像, 避免肠管间重叠, 能同时观察肠腔内、肠壁和肠外的情况, MSCT自9快速多期扫描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使CT已成为肠道检查的重要方法, 而对于肠道黏膜下和腔外为主的病变, CT已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弥补了肠道造影和肠镜检查的缺陷[4]。

本次研究中, 冠状位图像与横轴位图像均能明确显示肠梗阻病变, 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度。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诊断准确度较低, 本次研究中3例粘连性肠梗阻特征性表现不足, 诊断结果错误, 应当根据手术病史的结果做出准确诊断;本次研究中25例肿瘤引发的肠梗阻全部准确诊断, CT诊断肿瘤性肠梗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腹内肠扭转诊断准确率较高, 本组5例全部确诊, 肠系膜与血管引起局部肠管向上并结构混乱扭转, 特征较为明显。本研究患者数量较少, 由于确定病理的需要, 排除了保守治疗的患者, 由于阅片工作人员无法完全代表广义的医生诊断结果, 并且在阅片中仅针对肠梗阻的表征进行判断, 没有详细的肠梗阻病情信息, 因此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中, 64排螺旋CT诊断急性肠梗阻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综合横轴位与冠状位图像观察, 能够有效提高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 是急性肠梗阻诊断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志辉, 戚乐.多排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附20例分析) [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 28 (4) :246-247.

[2]徐长青, 周沛林.多层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 I杂志, 2007, 5 (2) :34-36.

[3]江求海.浅析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8) :207-208.

GE64排螺旋CT 篇9

每次启动扫描时, 扫描桌面状态区均红字显示:“The detector is not the proper temperature, detector temperature is high, if continue to scan, the image quality may be affected.”, 即:探测器温度不在正常范围内, 温度较高, 如果继续扫描, 图像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忽视此错误继续扫描, 则扫描3~5名患者后状态区显示:“DAS Digital Module Temperature Out of Tolerance, the detector temperature is too high, the scan is no allowed.” (DAS数字模块温度超出允许范围, 探测器温度过高, 禁止扫描) , 扫描不能继续进行。关机, 冷却15~30 min后又可进行扫描, 但仍报每次启动扫描时状态区显示的错误, 且扫描患者不超过5名就会禁止扫描。

2 故障分析

探测器过热的原因可能有: (1) 扫描室内温度过高造成探测器过热。 (2) 探测器温度传感器失灵造成误报。 (3) 探测器本身故障或探测器灰尘过多影响散热造成温度过高。 (4) 探测器侧风扇故障造成探测器温度过高。

3 故障维修

首先排除扫描室温度过高的问题。扫描室内开着空调, 温湿度计报室内温度为25℃, 故排除室内温度过高故障。

将CT机机架断电, 打开CT机前盖, 将探测器部分旋转至机架最上方。观察发现, 探测器风扇灰尘较多, 用手拨动扇叶, 扇叶旋转良好, 可排除风扇故障。拔下风扇电源插座, 拆卸固定风扇部分的螺栓, 移除风扇部分裸露出的探测器模块部分, 发现探测器模块部分灰尘较多, 考虑其引起散热障碍导致系统报探测器过热。为防止设备的光电器件被灰尘污染, 遮盖机架其他暴露部分, 用吹风机吹探测器模块部分, 去除灰尘。将探测器风扇部分也拿到室外, 用吹风机去除灰尘。重新安装好风扇, 加电见风扇旋转正常。清理机架内其他部位的灰尘后, 安装好CT机前盖。加电重启机器, 启动扫描程序时, 未发现报错。以后该故障未再出现, 故障排除。

4 结语

卫生装备的维修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科学性及经验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多排CT的普及, CT的维修也成为一大难题。通过我院对此例故障的处理可得出结论, 很多CT故障是由灰尘引起。由于CT机对散热要求较高, 机架、操作台应定期清理, 以减少散热不畅导致的过热保护以及硬件设备损坏。要保持CT机房的清洁, 机房要装双层窗户且平时要处于关闭状态, 利用换气扇来流通空气。机房内应尽量减少无关人员来往, 患者检查时要穿鞋套以减少灰尘的带入, 操作人员穿专用拖鞋进入。要建立健全维修档案, 新装备到位后, 维修人员要将生产厂家的责任、装备的售后服务、保修时限、范围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记录下来[1], 以便维修和保养。对维修后的装备应详细记录维修过程, 以利于下次的故障排除及后续维修。同时CT操作维护人员要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 充分利用现有的维修手册和各种资料, 在装机过程中及保修期内应多和工程师交流, 对CT机有充分的了解, 从而有利于故障的排除。在使用过程中, 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 以提高卫生装备的修复率[2]。机房内须安装空调来调节室内温度, 机房内应该配有温湿度计以利于对温湿度的了解并及时调整。做到以上几点可以大大减少医院CT的维修费用, 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陈良飞, 黄成锐, 刘学科.陆军师以下部队基本卫生装备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西南军医, 2007, 9 (2) :105-106.

GE64排螺旋CT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笔者所在医院传染及肿瘤科65例疑有门静脉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男48例,女17例;年龄28~80岁,平均58.45岁。病例包括慢性乙肝、肝硬化42例(28例合并肝细胞癌)、肝细胞癌例35例,转移瘤8例,肝海绵状血管瘤8例。

1.2 CT技术采用

1.2.1 患者准备

首先训练患者扫描时的屏气。由于在扫描过程中患者体位必须保持固定,对不合作的患者及婴幼儿可采用药物镇静。

1.2.2 扫描技术

患者取仰卧位,屏气下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肝下角水平,动脉期为120/200/0.5,门脉期为120/200/0.5,螺距1.25,探测器宽度为0.75 mm,重建层厚1.25 mm,重建间隔1.0 mm,螺距1.25,FOV为380 mm,采用优维显对比剂,总量100 ml,注射速率3~4 ml/s,延迟时间55~60s,自足端向头侧方向对全肝作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全部患者同时都作了动脉期扫描,延迟扫描时间22~25 s。

1.2.3 图像后处理

采用GEadw 4.3后处理系统,将容积扫描的图像数据用1.25 mm间隔进行重建,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部分肿瘤患者,应用不同阈值及切割法分别对骨骼、门静脉血管、肿瘤等,进行SSD成像,应用透明技术加以不同的颜色,叠加合成立体的图像,并作任意角度(360°)旋转观察肿瘤与门静脉的关系。

1.2.4 分析方法

所有资料均由两位以上放射科主治医师共同分析,对不同意见进行探讨,取得一致结论。

2 结果

本组病例都获得了较好的门静脉三维图像,MIP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侧支循环图像上,门静脉1~2级分支相对增粗、扩张,肝内门静脉2级以下分支及肝静脉分支减少、纤细、走行扭曲、僵硬不规则,患者有一处或多处侧支循环形成,包括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脾门静脉曲张,脐静脉开放,胆囊静脉曲张,脾肾交通,腹膜后静脉曲张。静脉癌栓形成,表现为受累血管增粗,与邻近血管不成比例,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血管闭塞时增粗的门静脉影突然梗阻中断,梗阻端呈杯口状或不规则形,门静脉周围可见明显迂曲扩张的侧支血管。

3 讨论

利用螺旋CT所获得的容积数据,在不增加扫描时间和患者照射剂量的条件下可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本组结果和文献报道都表明门静脉三维重建能同时完整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全貌及其复杂的空间解剖关系,可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阻塞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与传统血管造影相比较,其具有创伤性小、空间分辨力高、经济方便、三维图像多角度观察的优点。

3.1 三维重建及后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三维图象的Z轴分辨率,使血管边缘光滑,经前述螺旋CT增强扫描所获得的原始容积数据必须经小间隔重组后才能用于三维重建。MIP是最常用和基本的三维成像技术,它是选择每条视线上最大密度像素进行投照重新成像。它能真实反映组织的密度差,有利于细微结构的显示,本组采用延迟时间55~60 s,自足端向头侧方向增强扫描,MIP重建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对肝脏病变的定位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病变,侧支循环情况都能很好地显示,MPVR是MIP的特殊形式,它可以明显减少干扰和周围血管的重叠,对细节显示良好。SSD显示能力与MIP相似,它有利于清晰立体显示肝脏病变与周围血管的关系,门静脉和肝静脉的空间解剖关系,对肿瘤外科手术术前方案的制定更有帮助;将血管结构与肿瘤进行叠加成像,能更直观地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作为轴位和MPR图像的有力补充。

3.2 与其他检查方法的比较:

目前门脉的检查方法主要有超声、CT及MR。超声检查具有廉价、方便、准确等优点,但其缺乏直观性,切受检查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很大。MR开展血管成像早于CT,具有无创、大范围成像等特点,与CTA均为门静脉系统的良好的方法,但其空间分辨率略低,难以全面显示门静脉末支。而同为CT血管造影技术,CTPA(经动脉门脉造影)虽被学者认为是肝内病灶最敏感的检测手段,但由于其有创性及对扫描技术要求严格,限制了其使用。而CT门静脉三维成像,因其具有无创、检查安全可靠、三维重建图像全方位旋转观察等优点,必将逐步取代创伤性血管造影。

3.3 临床应用价值

作为门静脉无创性检查的可靠方法,门静脉三维重建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范围。(1)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及其严重程度,并可区分各种门体分流;(2)肝癌患者门静脉受侵情况,有利于外科医生术前制定手术方案;(3)门静脉系统的变异;(4)肝内病灶的定位;(5)肿瘤手术可切除性评价等。此组病例中,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诊断门静脉高压症42例,其中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症36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2例。门静脉主干清晰成像48例,显影不全4例,分别为门静脉癌栓和门静脉血栓形成。手术病例28例,术后所见基本与门静脉三维重建影像相一致。总之,GE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技术,可以更完整地提供门静脉和肝静脉系统解剖结构,病理改变及血流状况等全面的资料,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更多层螺旋CT的出现,其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必将越来越为临床医生所接受。

摘要: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成像在诊断门静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疑有门静脉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门静脉的多平面重建(MPR)、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三维重建处理,整体、全方位地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结合临床手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门静脉血管三维成像能同时显示4级以上门静脉分支和2级以上的肝静脉分支。能直观地评价门静脉和肝静脉的位置、管径,有无门静脉受侵或癌栓形成,了解门解脉高压侧支循环。结论 作为一种无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16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立体显示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对于门静脉疾病显示良好,在对门静脉疾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上一篇:粮油标准与法规下一篇:历史教师的语言艺术